幼儿教师暑期继续教育培训的心得体会

2024-08-12

幼儿教师暑期继续教育培训的心得体会(精选18篇)

1.幼儿教师暑期继续教育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一

暑假来进行培训,为新学期我去进入岗位而做好准备,在此次的一个培训之中,老师讲了很多关于教学方面的一些内容,同时也是让我更加的体会到其实自身是还有很长的路要去走的,并且也是会继续的去努力学习教学方面的知识,去有进步,去成长的。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知道自身虽然理论学习的很好,但是实际的经验并没有多少,虽然也是有去做过一段日子的老师,但是这些经验还是会有些不够,自己的教学之路还有很长要去走的,而此次的培训也是学校考虑到我们新老师也是需要去更熟悉教学,更了解如何来做好这个工作,所以也是让经验丰富的老师来给我们讲日常教学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的来适应学校,去做好教学的一个工作,在培训里头,我也是感触到的确教学不是那么简单,但是也是没有那么的艰难,需要自己一步步的来,积极的去做好准备,充分的去了解学生,去熟悉课本知识,才能更好地上好课堂,而在课堂之中,教学知识其实并不是那么的重要,更多的是要去引导好,去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去主动来学习才能更好的把这堂课教好。课后也是要不断的去反思,去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

除了去做好工作,老师也是讲到,其实我们课后晚上的时间也是特别的宝贵,要懂得珍惜去学习,去对自己的经验做好优化,做的好的保持,一些地方还有不足也是要去改进,可以看书,去看其他老师的讲课,去和同事沟通探讨彼此的问题,找到改进的方法,来优化做好,这样教学也是会更好,而且面对学生们的问题也是能更好的去做好处理的工作,我也是相信通过学习,去进步是能让自己快速的成长,作为老师不但是教育学生,去让他们收获知识进步,自己的学习也是不能忽略掉的,此次的培训我也是认真的去做好笔记,不断的消化吸收,当然还有很多是需要在实际的工作里头去尝试做了,才知道合不合适自己,又是该如何的改变,最终转为自己的能力。

也是挺感谢有此次的机会,让我也是和优秀的老师有接触交流,同时和同事们的交流也是让我知道,新的学习,大家一起努力,也是要去做好工作,新的开始,也是意味着自己要踏入到工作的岗位,很多的方面也是要对于自己要求更加的严格才行的,我也是会努力去做好来让自己成长。

2.幼儿教师暑期继续教育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二

随着美国的高等教育的日趋成熟和终身学习的概念深入人心, 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 增进教师的实际教学技能, 美国各州根据地方特点, 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不断发展并完善教师的继续教育, 形成了灵活有效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发挥了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形成良性循环,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现以笔者曾工作过的马萨诸塞州为例, 对麻州公立高中教师的继续教育形式作介绍, 讨论其对我国高中教师继续教育的借鉴意义。

二、马萨诸塞州高中教师的继续教育方式介绍

麻州公立高中教师的继续教育主要分为官方和民间的两类。

(一) 官方

1.继续教育与教师执照更新的紧密联系。麻州州政府教育部门将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执照 (Massachusetts Teachers’licenses) 的更新相联系, 以敦促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在麻州, 如果想成为公立学校的一名老师或者管理人员必须要有麻州小学高中教育部 (the Massachusetts Department of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一般有四种形式的证书:

以上主要是公立学校老师的教师资格证的种类, 但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州政府教育部门要求所属公立学校的老师每5年就要更新他们的教师资格证 (relicensure) , 要求如下:基本要求:获得150 PDP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oints) , 即专业发展学分, 每多一个证书要额外30个PDPs;所获得的学分必须在5年之内获得, 方可更新。

那么如何获得这些学分呢? (1) 教师自己制订一份适合自己的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Individu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lan) , 其中主要是说明自己要参加什么样的专业培训项目或活动, 比如, 参加和自己专业有关系的大学辅导班, 听与本专业有关的报告, 或者自己做报告或给其他的老师做培训等, 形式多样, 不拘一格。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当的课程参加学习, 非常人性化, 极富个人特色。 (2) 制订好自己的计划之后, 教师需要到校长那儿去审核, 是否符合要求, 可不可以得到学分。如果该位教师上与本专业或教育理论无关的课, 这样的课得来的学分是没有用的, 不认可。 (3) 个人计划得到认可之后, 在这五年里, 抽时间去实践计划吧, 然后在五年快过之前, 将证明提供即可。

2.通过和大学合作, 加强对未来师资的培训, 提供更多在职教师的学习机会。在美国, 教育类院校或专业一般要求学生在中小学学校实习半年或一年, 这些未来的教师在实习的学校里, 不仅仅在导师的指导下教课, 他们会与正式的教师一样参与学校的全部活动, 包括定期的教学家访、各种教师的教研会议、搞一些教学实验, 还帮助收集教师研究项目的资料、参加课程发展工作、参加学校管理工作, 等等。这样, 这些未来的教师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时, 在教学经验和教学心理方面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储备。

所有的公立学校是有义务免费提供这方面的帮助的, 导师为实习生的教学提供指导, 学校为实习生们创造平等自由的氛围。但同时, 这些大学和中学也是有一个协议的。那就是每一个实习生所在的大学都会给他导师每学期提供一张Voucher (票证) , 凭借这个票证这个老师可以免费参加一门该学校的课程。比如, 哈佛一个学期一门课要1, 700多美元, 这位导师可以凭借这个免费的入场劵学习而赚得学分了。这真是一个互利互惠的事情。

(二) 民间组织

对于大多数老师而言, 这种官方的培训有时不免让人觉得枯燥。于是他们就会自发地组织活动, 自我提升。笔者有幸参加了一个写作小组, 一个月聚会一次, 参加的老师都是波士顿公立学校的老师, 互相之间有的根本不认识, 学科也不一样, 有理科, 有文科。组织者是English High School (一个在波士顿的公立学校) 的一个英文老师, 她组织老师开展讨论, 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这个国家, 认识它的教育。

老师们通过这个平台交流自己在公立学校教学的经验, 讨论课堂管理的心得, 分享教育成功的喜悦、教育的意义等等;每个月老师们还会有一次读书交流时间。教师在这样的讨论和分享的过程中, 互相鼓励 (因为毕竟公立学校的学生很不好管理和教育) , 互相帮助 (因为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教育, 看待这个社会的不和谐一面, 同时可以借用“它山之石”) , 收获还是挺大的。这比传统的说教 (听报告) 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对国内高中教师继续教育的借鉴意义

(一) 国内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目前, 各地继续教育的培训还是以上大课为主要形式, 比较单一, 而且参加人员常常数十人甚至上百人, 培训者授课也是一个人唱独角戏, 被培训者也是听听而已, 或者出席一下而已, 这样培训效果显然不理想。同时, 培训内容比较单一。各地往往把培训的价值定位于知识本位上, 教师往往是“教什么学什么”, 这当然必要, 但是所学的东西往往是知识性的结论, 缺少发展性知识, 不能够满足新时期的教育要求。

(二) 对国内教师继续教育的建议

对于这些弊端, 笔者建议借鉴马萨诸塞州的教师继续教育理念, 开拓创新, 为教师的全方位的提高、教育水平的飞跃发展提供帮助。

1.以教师为主体, 拓展对教师培训的内容, 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新时期的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加提高了一层, 教师不仅仅需要提高与自身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外, 还应该大力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 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促进自身个性的自由发展。因此,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内容, 特别是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培训内容, 同时帮助教师舒缓压力, 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2.以教师为主体, 改变教研活动的方式。教研活动时间是组内成员教育理念的交流与碰撞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成功的教研活动应该是一段放松的、值得人期待的时间, 应该是体现教师主体地位的一项活动。笔者建议教研活动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因为通过建立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探究式学习, 教师 (此为学习者) 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 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 通过合作, 学习者可以看到不同的观点和认识角度, 从而能更加丰富和全面地理解事物。可以就某一话题事先准备, 交流分享每个人的观点, 在其自身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或者, 教师可以在工作之余先读一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书, 然后将自己的所得与同事分享, 就其中自己迷惑的问题提出来一起讨论, 互相学习。这对于教学理念的积累和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更大。

3.以教师为主体, 使继续教育的途径多样化。一般的继续教育途径有:正式课程、假期学习、以场地为基础的课堂管理研究、读写能力的研究等。每位老师应该对继续教育的途径持有选择权,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或感兴趣的途径, 这样效果更好。

4.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教育资源, 加强与大学的合作。 (1) 通过和这些大学的合作, 设法向在职教师每人每年免费提供一门课程的学习机会, 这一课程可以在晚上或周末, 当然这一课程一定要实用, 与教育教学或教研相关, 提高在职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素养; (2) 大学与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合作研究教学问题, 成为研究者。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中应加大研究的方法论内容, 教师必须学会如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并归纳出原理, 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思、研究, 真正成为研究者。

5.加大教师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终身教育已经是一种理念, 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学校应该本着对教育未来负责的原则加大继续教育发展性投入, 确保经费的足额到位, 激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J].外国教育资料, 1999, (1) .

[2]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G].海南:海南出版社, 1998-2002,

3.幼儿教师暑期继续教育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 终身教育 幼儿教师 继续教育

终身教育被誉为“教育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可与哥白尼式的革命相媲美,它孕育着真正的教育事业”。这一理念一经提出就成为全球性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被各国作为教育的根本原则,引发了一场最深刻的教育改革实践。幼儿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和社会人士所重视,与此同时,人们对幼儿教师的素质与要求大幅度提高,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成为我国当今社会迫在眉睫的大事。

一、终身教育的思想内涵

终身教育最早是由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于1956年在联合国教科文成人教育会议上提出的,他认为人的一生不可能绝对划分为教育和工作两个部分,学校教育只是人们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非全部。“教育并非终止于儿童期和青年期,应当随人的一生而持续进行,教育应当借助这种方式,满足个人和社会的永恒要求”。终身教育的主要思想包括三个方面:(1)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及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既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又包括横向的学校、家庭、社会各个不同领域。(2)终身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人们养成学习习惯和持续学习需要的各种能力。终身教育只是一种手段,终身学习才是目的。(3)各国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提出终身教育模式。终身教育思想是全方面和多层次的,只有在理解其本质内涵以基础下才能有力开展相应教育工作。

二、终身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一)重视教育的起始阶段,重视幼儿教师继续教育。

幼儿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起始和奠基阶段,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战略目标之后,人们纷纷开始重视学前教育,各级部门努力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作为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幼儿教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纲要》提出“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幼儿教师的终身学习得到社会重视,全国各地都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幼儿教师培训工作。

(二)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首先,幼儿教师自身学习愿望日益增强。幼儿教师需要整天和年幼儿童打交道,工作繁杂琐碎,一些教师会感到“忙、盲、茫”。随着终身学习思想的广泛传播,以及研究型教师、反思型教师等理念的提出,幼儿教师对学习的需求日益强烈,专业化意识日趋增强。但是,由于平日工作的繁忙和自身学历程度不高,自学对大多数幼儿教师来说比较困难,多数希望通过职后继续教育提高专业素质,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

其次,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要求他们具备更丰富的知识和更强的能力。在幼儿教师成长过程中,专业化程度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幼儿教师的成长并非依靠师范教育阶段就能完成,是一个多阶段的连续过程,特别职后继续教育对幼儿教师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另外,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号召,各级各类幼儿园不断扩大自己的教师队伍,其中包括很多非学前专业的幼儿教师,更需要通过入职和职后教育了解学前儿童教育的基本特点和教育方法,从而逐渐促进专业化成长。

三、当前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虽然受到了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的日益重视,但是整个教育培训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体规划有待完善。

虽然全国上下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幼儿教师培训计划,但是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整体规划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不少偏远的市、县没有充分认识到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重要性,未将幼儿教师纳入教师继续教育队伍。其次,在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公办园和市直属幼儿园占有优先权利,私立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中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再次,对于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政府和园所往往只重视培训是否顺利开展,对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是否得到提升关注程度不够,学习和考核的整体规划有待提高。

(二)忽视幼儿教师的实际需要和主动参与。

首先,在教育内容上,现行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多以培训形式展开,政府和学校部门按上级要求让一定比例的幼儿教师接受培训,教学内容大多是由教育专家及现有教学条件确定,容易忽视幼儿教师的实际需要。幼儿教师大多希望通过培训解决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而现行幼儿教师培训重视理论知识及相应教学技能传授。其次,教育方式上,容易忽视教师主动参与。现行教育方式一般以集中学习、理论讲授为主,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很多老师盲目接受、应付差事,无法发挥调动教师学习主动性。

(三)幼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不平衡,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当前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出现较大城乡差异。另外,幼儿园教师接受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的过程中,农村幼儿园占有教育资源较少,相关培训和教育工作开展得极少,造成城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四、终身教育思想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启示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的教育,已经成为社会教育理想。终身教育理论的提出对全世界各个阶段教育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构建一体化的幼儿教师终身教育体系。

1.强化职前教育和在职教育的一体化。

终身教育思想认为,教育是贯穿人一生及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所以要将幼儿教师的成长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使幼儿教师一生都能受到一致的、连贯的教育。继续教育工作中,逐步将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幼儿教师在职业生涯中终身学习、不断成长。政府和相关教育行政部门不仅要做好幼儿教师的入职准备工作,让新手教师尽快适应幼儿园工作,还要转变思想,不能把继续教育作为幼儿教师学历的补偿,要注重通过继续教育使幼儿教师在思想和学习能力上有所提升。

2.完善园本培训,实现教学、科研、培训一体化。

虽然国家和各个地方都在大力开展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可是落实到一个幼儿园,教师参与数量还是有限的。为了满足每一位幼儿园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园本培训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园本培训一般参与的教师比较多,而且可以在幼儿园经常地实地开展,园本培训可以幼儿园和教师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为中心,通过现场观摩、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方式实现教学、科研、培训一体化。总之,幼儿园应该完善园本培训制度,让教师在工作中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共同学习、共同提升。

(二)公平公正,加强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监督和评估。

终身教育对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有重要作用,社会应对每一个人受教育的权利提供终身保障,在终身教育思想下,幼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必须是公平公正的。这就要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过程的监督,尤其农村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不仅要公平分配教育资源,还要确保培训名额落实到位,培训经费专款专用。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绩效评估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评价指标,对教师、学员、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各方面进行评价。

(三)更新观念,构建系统化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

1.注重培训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首先,由于幼儿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因此承担继续教育工作的部门应当建立一个符合多层次幼儿教师学习发展的分层教育模式,提高幼儿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比如,将新手幼儿教师、骨干幼儿教师及农村幼儿教师分层次进行继续教育,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培训目标,为不同层次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其次,培训内容要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发展性,要深入实践发现幼儿教师需求,力求解决他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最后,终身教育思想倡导的是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持续学习需要的各种能力,所以培训中要注重培养教师的自学反思能力。

2.突出教师参与的主体性。

在幼儿教师培训过程中,应当重视教师的主体参与性。多提供机会让幼儿教师与专家或不同地区幼儿教师之间进行交流探讨,在培训方式上尽量拓展培训形式,充分开展参与式培训,如示范观摩、说课评课、集体研讨等方式。就像终身教育强调的那样,教育教学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而是人的身心所有方面的全面发展,不再是从外部强迫灌输,而是自由地根据个人需要和兴趣进行。

(四)重视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教师发展不仅包括职业技能的发展,还包括个体发展。幼儿教师如果单纯拥有超高教学技能和丰富知识水平,却无法在自己的职业中寻求到快乐和满足,这也是不幸的。所以,幼儿教师需要在繁忙的工作中寻求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就像终身教育理念提出的一样,教师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使教师更好地“照亮”别人,实现其工具价值,而且帮助教师个人发展,实现个体生命价值。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中不仅要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还要深入教师情意方面,包括教师的情感、期望、价值观等,注重教师自身成长,只有自身得到成长和满足,才会对该职业产生认同感,进而产生幸福感。走向幸福,才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归宿。

“每一个人必须终身继续不断地学习,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终身教育思想的确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幼儿教师作为每一位幼儿启蒙阶段的指明灯,其作用是巨大且深远的。因此,必须在终身教育思想下彻底落实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从而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张云亮,汪德明,等.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现状、评价及其需求[J].学前教育研究,2012,(1).

[4]刘晓峰.终身教育理念对成人继续教育的启示[J].成人教育,2011,(1).

4.教师暑期继续教育心得 篇四

第一天,王校长用专业的教育视角去看待教育,从教师具体实践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详细地讲解指导,让我认识到教师专业化标准是未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要求,必须认真学习和理解把握。他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剖析贴近现实,深入浅出,让每一个老师都反思着自己的课堂是否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是否让生命的活力充分地涌流,是否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

第二天倾听了几位教育界大咖的讲座,“六个学会”、“三种境界”、“两种智慧”、“五个阶段”……特别接地气,收获颇丰。作为班主任马骏老师从自己的经历及身边的事例入手,娓娓道来,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哲理课。是啊,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我们就要学会宽容、学会理解,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理性对待学生的错误。身为教师,我们更要常怀感恩之心,感恩学校,热爱学生,大气做人。

5.暑期继续教育培训心得 篇五

临泉特殊教育学校 杨连芳

2014年8月,我有幸地成为阜阳市暑期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班的学员,为期一周。虽然当时的天气还很热,但我在这几天里又快乐又充实。此次培训形式多样,有领导的开班讲话、专家的精彩讲座、聋校和培智学校一线教师的经验介绍等各种活动。这次培训,如同一场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田,不仅使我在理论上得到了指导,教学技能上得到了提升,而且使我的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想得更远了。作为一名即将转型到培智教育的普通教师,我下面就培智方面的学习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一,在思想认识上更深刻。

在培训开幕式上,我市教育局齐科长的讲话,使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工作是光荣的,进一步体会到了做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责任的重大与神圣。正如他所说我们从事的特教工作是不仅是特殊的行业,更是大爱的行业,绝对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它不但为残疾儿童家庭解困,更为社会分忧。我们做为一名特教教师就应该立足于自己的岗位,关心爱护学生,最大限度地补偿学生的缺陷,挖掘其潜力,帮助他们生存于社会,适应社会生活,成为一名能自食其力的社会的人。

第二,在教育方法上要改变。

1、坚定教育好的信心。对智力落后儿童不能歧视,不能有埋怨情绪,也不能给予特殊的宠爱及照顾,但要给予耐心和持续不断的教育,同时要树立一定要把孩子教育好的决心。

2、从实际出发。由于孩子的智力比较低下,所以对学习的接受能力和对事物的敏感程度都比正常的孩子差,因此,教育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不同的孩子制订不同的教育方法,逐渐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孩子的微小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3、和家长多交流,家庭与学校要密切配合,父母与老师必须以同一方式训练智力落后儿童,因为这些儿童特别需要在反复不断的操作训练中发展他的技能,仅仅让孩子对一些原则、知识有所了解是不行的。因为对于不同的训练方式,他们比正常儿童更容易感到困惑。所以,不论在学习的要求上或行为习惯的培养方式上,要把老师的教导训练方式告诉父母,以便相互配合。

4、对弱智儿童的教育应该做到尊重孩子,正面教育,弱智儿童也有自尊心,老师包括学校员工及学生不能以蔑视的态度对待他们,否则会使孩子出现躲避、不愿接受帮助的倾向,而要耐心地、细致地对待。多买些玩具,经常带他们参加一些游戏活动。这些孩子一般缺乏好奇心、探究心,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可以通过玩具、游戏或讲故事等教以识字、识别颜色、计数等。

5、在保持我们个别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这有赖于教师观念的改变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这样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仅要有爱心,而且有专业知识,课后多下功夫,多思考,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把课堂变为师生融洽交流的乐园。

第三,在培智课程上要加强实践探索。

听了芜湖市朱艳校长关于本校培智课程的探索和实践的讲座,虽然觉得我们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望尘莫及,但也不能拿起一套教材就教。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能力,以生活为核心,遵循生活化教育原则,开发出适合的培智课程。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研究,不断实践,不断积累,为一切孩子着想,一切为教学服务。

6.2016年暑期继续教育培训心得 篇六

升研修班学员学习心得体会

姚庙中心学校大陈小学

2016.7.14.炎炎夏日,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班为期两天的培训课程学习,认真倾听了各位专家、学者的演讲和报告,深刻体会了新课程理念的全新解释和实施办法,深切领悟了在当下进行课改的紧迫性和重要性。7月12日上午,来自合肥少儿艺术学校的张玉玲校长为我们带来了长篇演讲《教育回归本真,彰显学校特色》。报告紧密结合该校的教学实际和办学理念,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最高人性化的快乐学校”的办学模式,突出了教育的本质特点,强调了全面发展、尊重个性的教育理念对于培养新一代的儿童的重要性。张校长的演讲案例丰富,语言简练生动,尤其是其校长角色的自我表述让人感动。

当天下午,来自合肥屯溪路小学的教务主任梅明松的报道一一《智慧校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及师生的共同发展》,就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的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性与实施办法,作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梅主任在报告中详细阐述了中美信息技术的发展区别和其在课内外运用的不同类型,特别是例举了不同类型的微课使用和具体制作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使我们受益匪浅。感谢梅主任这次的辅导和培训。7月13日,来自河北雄县三小的左军校长和郭丽娟主任就“课改”的话题,分别从办学理念、整体构想与设计以及具体实施情况,作了详尽的报告,让在座的每一位教师都深受感触。课改,为什么改?改什么?怎样改?一个个迫切而现实的问题摆在了各位听课老师的面前。雄县三小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我们缺乏的不是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而是勇气,改革的勇气!只有敢于改,才会使我们的课堂呈现生机;只有善于改,我们的教育才会拥有自己的特色。

参加本次学习之后,我们深深感悟到教育的艺术性和其细节处理的技巧性之丰富,而绝不是我行我素和闭门造车。每一位承担着教育培养下一代重任的老师,都要有一种责任心和使命感,都要积极学习,敢于面对现实和改变自我。

7.幼儿教师暑期继续教育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七

同时,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 数字化网络化的继续教育将是势不可当的发展潮流。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强调, 在“十二五”期间, 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 并强调“三通两平台”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因此, 在学前教育成人继续教育规模日益扩大的形势下, 我们设计并开发了符合淮安当地实际需求的学前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平台系统, 期望这个平台系统能让“三通两平台”建设在继续教育中得以完美体现。

●淮安市学前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近年来, 淮安市瞄准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目标, 全力推进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 努力扩大教育资源、提升幼儿教师师资水平。淮阴师范学院是苏北地区培养本、专科层次幼儿教师以及学前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工作者的重要基地之一, 其学前教育继续教育主要包括成人继续教育和园长、骨干教师的培训两个方面。

1.成人继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教学点日益增多

淮阴师范学院目前在籍成人继续专科生414人, 在籍成人继续本科生2453人。继续教育生源分布范围广, 每年暑假, 教师们都要奔赴各个教学点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学员人数每年在大幅度增长, 由2010年的一届400余人到2013年的一届1000余人。

2.园长、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增强, 广度不断增大

近几年来, 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 园长与骨干教师的培训成了每年都要进行的必修课。2012年淮安市共完成2000多名骨干教师、500多名园长的培训工作。2013年各县 (区) 教育局幼教干部、幼儿园园长代表共350余人参加了幼儿园园长暑期培训培训。2014年各县 (区) 的园长和骨干教师的培训也已提入了日程。

●淮安市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平台系统

淮阴师范学院是淮安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的重要单位, 面对每年大量的各类培训任务, 迫切需要一个信息化平台来支撑。

淮安市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平台系统由三大网站平台构成, 包括现有的“淮阴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门户网、“淮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实践教育中心”平台以及专门为学前教育继续教育而开发的“学前继续教育平台”。这三大平台共同完成了淮安市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平台系统的“三通两平台”的建设, 具体如下页图1所示。

1.“两平台”的建设

严格意义上来讲, “学前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平台”和“淮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实践教育中心”共同构成了学前教育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而“淮阴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门户网则充当了学前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

(1) 淮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实践教育中心

“淮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实践教育中心”网络平台采用“6+1+1+1+1”的模式建设, 即建设有6间小微格教室, 1间高配置的课程录制室, 1间远程交互室, 1间教学设计室和1间普通话室, 同时还建设有一个控制中心。利用该网络平台可以实现同步课堂与视频协同学习。

(2) “淮阴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门户网

“淮阴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门户网的具体功能包括:1学籍管理。2教务成绩管理。3学生综合素质管理。4学生成长档案管理。5协同办公管理。

2.“三通”的建设

(1) 登录即可访问的校校通

访问者只需借助互联网根据自身的身份进行登录, 即可访问该平台。该平台系统内的资源各继续教育教学点可以共享, 各幼儿园也可以共享。

(2) 支持上传与管理系统资源的班班通

“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平台”、“淮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实践教育中心”网络平台、“淮阴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门户网协同运行。学员利用网络就能使用优质的教学资源, 同时也能实现与远程名师的在线互动。

(3) 创建虚拟学习空间的人人通

班级、教师、学生借助该平台系统中的资源, 通过跨平台交互技术形成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 真正把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与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中。

●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平台的建构框架

在淮安市学前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平台系统中, “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平台”是最核心的内容。本平台紧紧围绕学前教育教师继续教育为核心而展开, 由“专业标准、网络课程、专业实训、教育研究、素材中心”等五大内容模块组成, 外加“用户登录”这一特定用户信息模块, 具体结构框架如图2所示。

1.用户登录

在本平台中, 服务对象包括高校继续教育教学管理人员、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学员、幼儿教育和幼儿机构一线员工以及其他社会人员五类群体, 不同的服务对象都会有与其身份相对应的权限设置。例如, 高校继续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负责发布与制定培养方案、技能标准、教育研究等;学员学习资格的审核、成绩的最终核定等。而教师和学员则具有网络课程、素材中心的完善与修改权限等。

2.专业标准

(1) 培养方案

以国家《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作为指导纲要, 进一步优化不同学历学习者的培养计划, 从而使培养目标更加符合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要求。

(2) 技能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标准包括弹、唱、说、跳、画等五大方面。

3.网络课程

实现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工作就是完善学前继续教育平台中的网络课程的建设。因此, 本平台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对幼儿教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模块的具体要求为依据, 重点建设《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学》、《早期儿童发展科学》、《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等十五门网络课程。[2,3]每门网络课程的建设均包括课程导学、课程交互和课程考核三大块内容。

课程导学以课程的教学章节为基础, 每个章节至少包括电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视频等四部分内容, 而微格教学视频、教学拓展等板块的增添则根据课程的需要度来完成。

课程交互不仅能提高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还能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 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 课程交互包含课程作业、在线答疑、讨论区、最新消息等四大部分。

课程考核是教育质量得到保证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 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 课程考核包括单元测试、形成性成绩和期末考核三部分内容。

4.专业实训

专业实训环节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基本技能实训、拓展训练和微课程。基本技能实训帮助学习者掌握弹、唱、说、画、跳等五大基本技能;拓展训练帮助学生、教师及管理者获得有效的实践性知识, 从而提高他们的教育实践能力。微课主要用于辅助专业实训而进行的, 包括幼儿手工微课包、幼儿游戏微课包等。

5.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模块的建立主要是为学前教育专业的继续教育机构、教师及学术研究者提供服务, 为他们提供自主学习、讨论与交流的平台, 为学前教育继续教育组织机构的全面发展提供最新的动态与资源。

6.素材中心

素材中心是网站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 它是网站的骨骼和血肉。该平台的素材资源大致分为文本、图片、视频、音频、动画、微课包、课件等七大主要形式。文本素材包含开发培养方案、技能标准、电子教案、习题和实训指导书等。图片素材包含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场景、学生作品、儿童读物、专业实训图片等。视频素材包含学生专业技能展示视频、幼儿园优秀教学视频、专家讲座视频等。音频素材包含世界名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儿童歌曲、儿童故事、名家采访录音等。动画素材包含各种可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与学的Flash动画。微课包是将幼儿教育课程中一些的知识点进行微课化。PPT课件包含各专业课程的以教学课时为单位的课件。

●未来展望

从淮安市的继续教育平台系统构建经验可以得出, 学前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平台系统的建构应以先进的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海量的存储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作为支撑, 形成良好的共建共享体制;以此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满足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成人继续教育学员、幼儿教育和早教组织机构的一线工作人员和其他社会人员等不同类型的学习者的需求, 从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最终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 数字化、网络化的继续教育是一个势不可当的发展潮流。在国家“三通两平台”建设理念的指导下, 我们构建了淮安市的学前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平台系统。本文对此平台系统构建的标准和框架以及具体内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期望能为其他地区的学前教育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三通两平台,淮安,学前教育,教师继续教育

参考文献

[1]孙承毅, 杨占鹏.幼儿教师继续教育需求分析与对策——以鲁东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 2011 (10) :74.

[2]郭敏.构建学前教育师资分层培养模式——基于“中、专、本”不同层次人才走向的思考[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3 (2) :114.

8.幼儿教师暑期继续教育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八

关键词:继续教育;有效形式与方法;教育挑战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根据我多年的教育管理经验,探索出切合我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形式与方法如下:

一、个体自修式

这种方式使教师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和特点进行自培,拓展了时空。教师可制订读书计划,每名教师每学期至少选读两本教育教学专著,字数在20万字以上,每学期撰写读书笔记在一万字以上,每学期末,学校召开教师读书交流会,会上部分教师精彩的发言对其他教师能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

二、课题研究式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采用课题促训式,通过课题研究让教师从中自我学习、钻研、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撰写开题报告、结题报告,发表研究成果,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教学反思式

我校要求教师在上课后根据教学中得到的反馈信息修改教案并在教案后写出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每个月教师将自己的反思进行整理,将精彩的反思上交到教导处,教导处对教师上交的反思进行评选,制成优秀反思集供教师学习。通过这种途径,加快了教师成长的速度,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四、专家讲座模式

发达的现代科技网络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保障。我校建有两个多媒体教室、一个多媒体会议室。虽然我校没有教育专家,但我校可以组织教师通过网络聆听教育教学专家、教授、名师的讲学,我校中层以上领导都参加了校长远程培训,培训平台中有很多专家的讲座,也很适合老师学习,我们拿过来对老师进行培训。上级部门还下发了大量的专家讲座光盘,我们也抓紧时间组织老师进行了观看,专家的讲座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开阔了教师的视野。

五、小组讨论式

以年级组和学科组为单位组,可以定期开展学科组教研活

动,以平时教育教学中或听课中发现的问题为中心,大家畅所欲言,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并进行总结、归纳,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教师从讨论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六、教研互动式

开学初的推门课中,领导和教师及时就课堂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在推门课活动中表现优秀教师,可以为全校老师或全乡本科教师上教研课,教研课后,就教师上课中出现的优点及不足,大家在一起互相讨论,大家共同切磋、共同进步。

七、骨干引领式

开展了校内名师评选活动,让一部分骨干教师成为校内名

师,组织骨干教师去外地参加培训学习,开阔骨干教师的眼界。骨干教师,要将学到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带回学校,融入课堂,为老师上汇报课,为其他教师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八、师徒结对式

新教师需要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在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及教学反思等方面,给予新教师全方位的帮助和指导,为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可以让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对子,签订了师徒结对协议书,明确了师徒各自的任务,师徒都按照协议书中的要求去做,使年轻教师逐步完成了角色的转变。

九、校际交流式

农村学校可以与市内的先进校建立校际交流组,每学期定期开展走校式教研活动,学校之间观摩评课、召开经验报告会,互相送教等,学校间的交流开放与互通有无,有效地实现了师资、信息等方面资源的共享,相得益彰。

十、远程学习式

上级部门不仅组织了中小学校长远程研修活动,还有部分语数英思教师也完成了上级部门组织的远程研修活动,使教师不出校门就能听到专家的讲座,并与专家和同学进行沟通学习,迅速提高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这种远程学习方式超越时空限制,真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培训方式。

以上只是根据我校实际总结出的教师继续教育的几种有效形式和方法,以后我們还要进一步学习其他学校在对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优秀经验,争取每开展一次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活动都要做的踏踏实实,收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林春艳,任屹立.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0(4):124-125.

9.幼儿教师暑期继续教育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九

本次培训分三期进行,每一期培训老师都设计了周密的安排;第一天上午:崔老师对“关注课前准备,实施有效教学”进行讲座。然后利用下午和第二天的时间各个研修团队进行备课、交流,第三天由培训老师进行检查验收。可以说在整个培训的过程中我们的数学教研员崔老师非常的辛苦,她不仅要关注整体,还要深入各个小组进行指导,而且对每一个细节都指导得特别到位,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总结让我们每一个参加培训的老师都大有所获。

“关注课前准备,实施有效教学”训练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教材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最近发展区分析与确定教学流程;教材处理与教学策略的选择;编制教学预案。可以说通过本次培训,我在这六大环节中都有很大的收获,下面我就教材处理深入谈一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新课程倡导“学生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整合”,从而实现“现实生活资源于教材资源的整合“。尤其是对于我们农村学校来说,我们不具备大城市那些优越的教学条件,也没有优越的校外课程资源。例如: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等,但我们老师应当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动有趣。说到这里,我不禁止想到自己在教学四年级《植树问题》的点滴经验,本节课最让学生难以理解的是“间隔”,如果用术语来解释学生会感到很抽象。教材中也没有具体介绍“间隔”一词的含义,而它还是解决植树问题的基础。这可怎么办呢?正在我苦思冥想之际,我注意到很多小学生都玩拍手的游戏,两个手指间的缝隙不就是间隔吗?于是我在教学时利用学生表演“幸福拍手歌”入手,表演后让学生看着自己的一只小手,问“你能发现什么数字?”生答:“5”。我说:“你们说的很对,我们一只手的确有五个手指。可老师除了发现你们说的5以外,还发现一个数字4,你们知道指的是什么吗?”学生一时全用诧异的眼睛看着我,又看看自己的小手,很快有的同学发现了:“老师,我知道了,是手指间的缝隙。”我称赞地夸奖那个同学:“你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于是我轻轻松松地引导学生理解了“间隔”这一词语,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

10.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缺点 篇十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以提高在职教师学历水平为目的的教育。如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逐渐向大学专科、本科发展,中学教师则开始追求本科、研究生学历。从我国目前教师队伍学历达标情况的调查研究来看,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还比较低,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类教育还将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任务。第二种是短期的、不同层次的在职教师的培训。如骨干教师培训,校长培训,教师岗前培训,新课程实施之前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教师培训等。目前,这两种继续教育主要采用课程培训的方式进行。故教师能否受益,一受课程质量本身的限制,二受课程所作的一般论述不能直接触及教师的内隐理论和教育行为的限制。因此,当前教师继续教育中出现的最大、也是最普遍的问题是,教师普遍感觉到“听课时觉得有道理,做起来还是老样子”,这一方面与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模式有关,另一方面则反映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课程观念偏狭

教师继续教育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升。但是,当前的很多继续教育机构片面地认为,教师继续教育就是在职前教育的基础上,对教师所教学科的进一步深化。将教师继续教育的功能仅仅定位为知识教育,学历补偿教育。应当说,当前的教师继续教育包含着学历补偿的功能,而且也确实要借助知识教育的形式来完成。但是,如果将继续教育的全部功能局限于此,就会造成两种错误的课程观念:其一,知识越多,水平越高。这种观念在培训机构、培训者和被培训者中都大有市场。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之下,许多培训机构致力于为受训教师开列出大量的课程清单,整个培训过程表现为“讲课—听课—考试”三个简单的环节。在操作中只要受训教师顺利通过了课程考试,培训机构便认为是完成了继续教育的任务。其二,学历越高,能力越强。在理想的教育中,“学历”与“学力”应当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但是,如果过分地关注学历,甚至错误地认为学历本身就代表能力,代表水平,就有可能陷入“唯学历化”的误区,甚至本末倒置,将手段错当成目的。

在客观上,将学历这种“硬指标”作为评价教师达标与否的标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学历比之学力更易量化,便于评价。而且,之所以对教师的从教资格从学历上做出明确规定,意在促使教师通过对学历的追求,提高知识素养和能力水平。但是,如果将学历本身作为第一甚至是唯一的追求,必然会导致教师继续教育目的的异化。例如,在我国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诸多形式中,函授教育是最主要的一种。函授教育是辅导自学和面授学习的结合。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绝大多数的培训机构和受训教师无视辅导自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短暂的面授学习作为获取学历的唯一途径。在这种“唯学历化”的追求中,学历提高的表面现象之下,掩盖了学力不足的事实。因此,要想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效性,要想对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与优化,改变偏狭的课程观念是基本前提。

课程内容空洞

目前,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让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过程,亲身参与课程变革研究。这一取向,既体现着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亦显现出对课程开发过程的权力再分配。但是,这一趋向在教师教育课程的开发设置过程中并没有得到体现。具体来说,目前承担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任务的,主要是学科领域的专家和课程研究人员。整个课程开发——实施过程基本上是遵循着自上而下的思路展开的。课程开发人员既不深入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亦很少倾听受训教师的建议。中小学教师基本上是被排斥在课程开发过程之外的。这样开发出来的课程很难保证能够满足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而一种难以满足需要的课程体系是很难激发中小学教师的学习热情的,因此,中小学教师在继续教育中采取消极应对、得过且过的态度也就不足为奇了。实际上,中小学教师迫切需要能够对其实践给予切实指导的理论知识。但是,由于开发过程脱离实践,因此,当前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普遍存在着空洞、玄虚、针对性差的缺陷。

课程结构失衡

课程结构失衡现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重学科专业课程轻教育专业课程。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本上是按照专业来实施的。在教育、培训过程中,不同学科之间的沟通非常少。职前教育阶段较为薄弱的公共基础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进一步弱化。其二,重理论课程,轻实践课程。与教师职前教育不同,参加继续教育的在职教师往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教育实践经验。这些经验又是他们建构新知识的基础。如果能够恰当地利用他们的经验,并且将培训过程中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合理搭配,将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目前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并没有在该问题上实现突破。很多中小学教师在继续教育中最大的感受是,理论和实践在培训过程中明显地成为“两张皮”。其三,重必修课程轻选修课程。目前,我国许多培训机构在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上根本不设选修课。即便是设置了部分选修课,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比例也是严重失衡。在职教师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没有自由选择的空间。这种僵化的课程体系是与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背道而驰的。

课程衔接不畅

当前,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并没有合理地处理好与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的关系,导致在衔接上出现问题。首先,课程衔接不畅表现为课程内容重复。很多教师反映,职前教育阶段学习的科目,在职后教育阶段又作为新课程开设。这种重复开课的现象在当前的教师继续教育中比较普遍。另外,课程内容的重复有时也表现为不同科目在内容上的重复。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进行课程开发和设置时,主管部门没有按照系统论思想的指导进行通盘考虑。例如,不同的教材编写人员各自为政,缺少合作和沟通,导致不同科目在内容上存在较大范围的重复现象。其次,衔接不畅还表现为课程内容的缺失。比如,很多对教师而言非常重要的课程,由于受课程资源、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在教师职前教育阶段没有开设,如果教师继续教育阶段不去研究教师已经掌握的课程内容和形成的知识结构,就有可能放弃这方面的责任,最终导致教师知识结构或者能力结构的缺失。

针对目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新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设置,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突出培训内容的先进性,先导性和时代性,增强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时效性,体现前瞻性,全面性和发展性,采用“厚基础,宽口径,活模块,多渠道”的设计思路,切实提升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11.幼儿教师暑期继续教育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十一

凡是不能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教育别人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引导教师树立自主发展的意识,强化自主发展的能动性,显得尤为关键,毕竟来自外部的人和教育形式从本质上来看都只是启发和引导,最终必须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动和自律行为。为此从自我意识,激发需要;自我学习,掌握理论;自我实践,获取经验;自我反思,提升素养四个层次来阐述教师的自主学习这一有效学习形式,以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有效性。

一、自我意识,激发需要

所谓意识(consciousness),就是我们的觉知状态,即对我们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条件的觉知状态。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觉知状态,它主要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构成。个体正是通过自我意识来认识和调控自己,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一个人只有在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的时候,才能在心理上或生理上产生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补充的动机或需要。动机和需要有助于个体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在环境中获得动态平衡,从而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求得个体发展。因此激发教师个体的自我意识,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学习动机,这是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源泉和动力,实际上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动机的形成及发展的实质正是这种心理需要的唤起和形成的。为此应该依托外部刺激的强烈冲击,唤起教师进一步学习的内部需要,形成个人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需要,诱发出积极的情绪与情感,从而引导教师朝着一定的方向行动,在前进的道路上获得新的学习动机和需要,形成一个有利于个人发展的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

整体说来我国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和荣誉观本应该不断强化,但根据调查发现,奇怪的是他们的职业自卑感却在扩散以至于形成了一种悲观感伤的职业氛围,这影响着教师个体的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为此需要从外部引导刺激,外部刺激也能有效激发教师的活动积极性,但是外因依赖内因起作用。因此在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中必须加强对教师的情感引导,培养教师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唤醒他们积极的职业情感,只有在内心深处热爱教育工作,才能在业务上刻苦钻研,开拓进取,争创一流,达到兴趣的第三层次志趣,诱发深层次的需要。毕竟不是任何学习内容都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如何激发和保持在职教师进一步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教师把学习当作自觉的需求,并依靠个体意志来坚持,是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新课题。

二、自我学习,掌握理论

美国成人教育教授达肯沃尔特认为,“学习与生存密切相关是成人教育的特征,……也是成人教育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成人学习者重视所学知识的实用性而不是学术性;注重应用而不是重理论;注重技能而不注重知识或信息。如果说青少年的学习更多是为未来的生活积蓄能量的话,那么成年学习则为现实的生活汲取能量。因此实用性是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学习需求的特点,成人的学习是以实用为目的,即学即用是成人的学习动机。教师通过内部、外部引导激发起自己进一步的学习需要,找到差距,他们要保持和发展自己就需要不断地学习,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进度、选择学习资源,并且自己为学习结果负责的一种学习方式,即自我学习。自我学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跟“无声的老师”对话,学习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学习理论、各个学科教学设计、经典名家的教学感悟或者一些专家的教学录像或光碟等呈现出来的理论知识,获取间接经验,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另一种是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学科专家或教育专家面对面地交流学习,通过交谈,感悟和掌握别人活的教育教学思想,有利于自身对“无声教师”的学习效果,丰富自身的理论水平,千万不可“平地而起”或“闭门造车”。

只有教师自己会学习,才能有效指导学生会学习,学会学习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会自我读书,书需要细细地读,慢慢地品,充分了解读书的方法,掌握读书的诀窍,提高读书的效率。例如,从“薄”读到“厚”,再由“厚”到“薄”,学会从无疑处寻有疑,再从有疑中去释疑,在释疑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新的疑问,进入读书的一个高境界,使得读书过程成为自己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优化问题的过程。教师必须抓住一切机会和场所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校内外教师学习,向自己的学生学习,通过各种渠道,引道清泉,集百家之长,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使自己专业获得发展。再譬如教师应知道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为此需要教师涉猎课堂知识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要教好书,应需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需要知道学生的心理发展,这些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学习有关数学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三、自我实践,获取经验

教师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职业,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或灵魂,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实际上,教师的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性的工作,是一种以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意识性活动,这决定了教师必须亲身实践,亲历亲为。通过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或辅导等活动指导学生成长的实践,实现学生个体自由和谐发展。正如艾尔斯所言:“教学的真正秘密存在于局部的细节上和教师的日常生活中”,形象说明教师的教育存在于教师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也应该从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取营养。为此,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应立足于实际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管理,立足于教师自身的日常教育实践,检验自己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积极主动地获取有益的直接经验。

经验显然来源于教师的实践,是教师宝贵的个人财富。教师过去已有的体验,参与并影响着教师现在的体验,过去已有的经验与现在的经验影响着教师个体对未来经验的获取,使得教师的经验呈螺旋上升的良性过程,运用得当,可以有效实现教师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有机融合。教师积累的宝贵实践经验是教师教学生活的构成基石,也是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中的基础,也是教师继续教育中合作交流的前提。教学实践经验不仅能够加强和巩固教师原有的已证明为正确的或是可行的知识,改正或修改他们原有的已被证明是错误的或不可行的知识,而且也为教师提供了重要的机会获取或创造更多新的知识,如教材的整体结构如何?一堂课中学生最难理解的是什么?采取何种策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点?如何更更好的吸引学生?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如何等,这些不靠个人的教学实践是难以获得的。

四、自我反思,提升素养

西方学者伯莱克说:反思(reflection)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查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来分析自己做出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过程。一般说来反思包含经验性反思和科学性反思:经验性反思是个体对经历过的事情的反省性“回顾”,主要有个体性、内隐性与批判性等三个主要特征;科学性反思除了批判性特征之外,还有群体性特征和实践性特征。在这里主要是教师个体的经验性反思。教师对教学的理解中包含两种不同的理论成分:所倡导的理论和所采用的理论。教师通过培训和自我学习接受了某种理论,成为它的倡导者,但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却可能采用完全不同的理论,所以培训和学习往往不能达到改进教师自身教学的目的。正是由于这种情况不一致性,倡导教师自我反思,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毕竟经验具有不可靠性。引导教师展开对理论知识与自己实践知识的反思,毕竟有些理论知识不是都是千真万确、不可质疑的定论,譬如亚里士多德的经典命题随着伽利略在斜塔上丢落的小球而被否定,作为科学之典范的牛顿力学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面前露出自己的缺陷;另一方面,开展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与研究,主要包括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反思、对学生发展的反思、对教师个体发展的反思、对人际关系的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教师将隐含经验类知识转化为编码化的知识并应用于实践,进而又发展出新的隐含经验类知识。反思实际上是教师对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一种重组,贯穿于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了反思,才能找到差距,才会有进一步的自我学习。作为成人的教师,与学生的最大差别是获得了独立自主地自我意识,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经验与对经验的反思已经整合在一起,内化了,经验的反思获得的成果只有继续在应用的过程中再次领悟、修正,归根结底真正的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不断领悟、反思的过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未知,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养成对课程与教学实践的反思能力,必须要使自己具有敏锐的研究意识,对课程与教学始终保持一份探索、研究的成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讨课程与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促使教育教学研究朝向教育实践合理性的方向发展,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有效的提升教师的个体素养。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渐进的自主生成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反省的自我体验过程,需要教师时时处处学习的动态过程,如何更好地引导教师自主学习是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蒋亦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建构性阐释[J].继续教育研究,2009,(8):4-6.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63.

[3]黄甫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46.

[4]郑银峰.成人教育社会生态环境观探微[J].成人教育,2009,(7):46-47.

[5]庄文,顾金良.晏阳初之现代成人教育思想阐释[J].继续教育研究,2009,(7):19-20.

[6]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5.

[8]胡一宁.培养反思型教师是教师教育的重要任务[J].课程教材教法,2006,26(6):67-70.

12.幼儿教师暑期继续教育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十二

7月30日至8月3日,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杨凌示范区教育局组织的园长、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学习。远赴长春,来到了东北师范大学,当我走进学校大门时,心情是澎湃的,也深知这次学习的来之不易和身负的责任。在短短的五天学习中,既聆听了专家的精彩报告,也参观了长春市两所幼儿园的园所环境。每一天都让我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开阔了眼界。在充分领略到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同时,也和一群优秀的同行朋友探讨了教学中的疑惑。而作为此次学习的我们这些幼儿园的教师,更应该把专家、名师的教学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便更好地指引我们走向教学成功的彼岸。

此次学习使我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到了大量的补充。如:王凌皓教授的“外国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及方式”、姚伟教授的“世界学前教育发展趋势”、王萍老师的“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等这几个专题,为教师们开辟了新视野,使我们改正并更新了头脑中原有的死板的观念。同时体会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重要性。幼儿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有一种精神叫钻研、有一种精彩叫专业,授课老师们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向我们详细阐述了幼儿教师应具备怎样的最基本专业能力。老师们用清晰地教育观点和经历向我们阐述了教师成长的必要性和成长策略,给我们的成长树立了信心,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13.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三

xxx 2016年3月27日下午在长堡中学听了刘安文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受颇多。刘老师生动而精彩的课给了我们深深的思考,也给了我们深深的启迪。

通过继续学习,首先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距离其他教师还有很大差别。我虽然教书的时间不长,但对所教教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体会尚浅。因此在我们执教时要着重加强了教材的分析,利用所学理论去备课、备学生,去认真讲课,去研究习题,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使学生在课堂四十分钟能充分接收新的信息,减少课业负担,多一些时间去体会,多一些时间发展其他方面的素质。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航标灯,是导航员。而我要说,教师就象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有广博的学识,有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在教学工作的同时,我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这股春风吹来之后,我更感觉到如鱼得水,反复翻阅新课标,领会其中的真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都积极参加。曾有人说:“教师应有一种苦读,苦学的精神。”苦读、苦学应该是教师的“天性”。学习研究新课标新课程,让我有了方向从学习中我懂的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我在不断的学习,也在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探索,从教材、教参、课程标准中去触摸新课改的灵魂,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研究中考题体会其中蕴涵着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在同行身上学到的好方法也及时去应用。我和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在这次学习中,让我感受到教育无小事。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刘老师讲到了班主任的工作与要求,他说班主任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有“责任、爱心、耐心”,不能打学生,打丢师生关系。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

14.幼儿教师暑期继续教育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十四

一、专业化: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的需求

随着教师专业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大学教师专业化必然从先入为主的价值判断转向现实的问题反思,在教师职业的专业定位与发展中走向更高层次的专业化。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针对经济和社会危机,美国掀起了以提高教师专业地位和提高师范教育规格为中心目标的教师专业化运动。1986年,卡内基工作小组发表了《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做准备》、霍姆斯小组发表了《明日之教师》两个最有影响力的师范教育改革报告,明确提出“教师工作是一种专业,而不是单纯的一门技术;师范教育不是简单的一次性受时间约束的活动,而是一个终身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持续过程。”1这两份报告都认为,“只有当学校教学转变为完全成熟的职业时,公共教育质量才能得以提高”。2教育的社会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取向也得到了较多的支持。1996年,日内瓦劳工统计专业技能组织通过的《国际标准职业分类》中,共列出了8个大类,83个小类,283个细类,其中各级各类教师被列入了“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人者”这一大类。3

目前,从教育所承担的社会功能以及知识经济的社会背景来看,教育的社会价值在不断增强,人们对教师专业化的期望日益增大。但是,从教师职业的服务水平、外部人文环境及制度保障来看,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还不高,还处于制度化的外在约束阶段,没有很好地以优质服务回报公众的良好愿望,没有在教师职业群体内部建立共同的信念。曾荣光等人通过对教学工作的特征与专业标准的吻合程度进行分析后认为,教师职业与已确定专业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是一种准专业或边际专业。4换言之,教师专业化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一种理想状态,只是预示着教师职业的未来走向。制约教师专业化的因素很多,既有外在社会因素,也有教师内在的信念、知识技能及能力因素,无论是高校教师个人还是从业群体,都还没有提供专业化的制度保障,这不利于教师形成专业化信念和主动强化继续教育,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始于美国的教师专业化运动及其教师专业化研究进展,重心在于促进基础教育师资专业化,着力探讨教师职前教育教学改革。受其影响,国内学者在研究教师专业化理论方面,侧重于探讨高等师范教育中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如有人认为未来教师的专业素质应主要包括:教育理念;多层复合知识结构(最基础层面是当代科学与人文基本知识,以及工具学科的扎实基础和熟练运用的技能、技巧;中间层面是具备1-2门学科的专门知识与技能;第三个层面是属于教育学科类);教育教学能力(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以及教育研究能力)。5有的学者从课程角度认为高师课程体系应具有“二性一体一重”的特征。所谓“二性”是指共性(大学普通教育)与个性(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的双学科性);“一体”是指整个高师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融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为一体;“一重”指着重体现教育专业特征与教师专业素质的教育学科(教育类)课程体系。6已有的研究形成了固定的教师专业化的研究思路与模式,直接影响了大学教师的专业化研究,使这一研究停留在教师职业所具备的共同素质结构方面,即知识技能、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等。尽管有的研究突出了大学教师的专业自主权,7但在教师职业素养角度上容易陷入教师职前培养的专业化阶段。事实上,大学教师的产生途径不同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师资,前者并没有职前教师教育环节,大学教师专业化问题更多是体现在教师继续教育阶段。

然而,大学教师继续教育专业化的研究较少,这同教师职前与职后一体化的专业发展理论相矛盾。同时,对于大学教师专业化问题,人们在观念上已经暗含着两种假设:一种是大学教师带有教师职业群体的共性,教师专业化研究中有关教师的职业素养探讨自然适用于大学教师,其素质结构没有特别之处;另一种是高等教育是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教育,要求大学教师具有坚实宽广的专业理论和独立创新的研究能力,大学教师应以学术素养拓展与深化为主,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与研究能力是发展重心。因此,大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特别是教学专业发展,远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严重影响了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二、制度缺失:大学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

当前我国大学教师队伍来源较为复杂,按照其有无师范教育经历,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来源于师范院校,以本科学历为主,经历过教师教育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这部分教师目前接近退休年龄;二是来源于重点非师范类高校,以研究生或本科学历为主,没有经历过师范教育,这部分教师集中在中年后群体;三是来源于重点高校,以研究生学历为主,这部分教师集中在中青年群体,部分教师在本科教育阶段经历过师范教育。对于本科阶段受过师范教育的教师而言,所经历的是一般性的教师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主要学习与掌握基础教育阶段为什么教、教什么以及怎样教的理论问题。对有关大学教育的教育理论没有研究,也没有大学教师教育教学的专项训练。由于历史原因,多数高校的师资在早期主要来源于普通高师院校,随着毕业生就业渠道多元化,在普通高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学缘结构的背景下,一些具有本科学历的非师范类大学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地方高校,大学中高师院校毕业生单一现象有所转变。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加快,普通高校师资队伍的选择空间有所扩大,新进教师队伍以研究生学历为主,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不断提高。

从近年大学的师资队伍招聘计划来看,普遍要求新进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大学教师入职的学术标准不断提高。在具体考核过程中,对竞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考核常常流于形式。在教学与学术水平产生矛盾的情况下,聘任学校通常以学术水平为主,对竞聘教师做出取舍,期望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有所提高。事实上,教师入职以后的教学考核难以严格执行,学生对于高学历教师教学状况的反映并不乐观。大学对入职教师学术水平的重视同高等教育的发展导向及相应制度建设密不可分,大学排行中学术指标诱导大学的发展与制度建设偏重于学术尺度,大学不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是关注学术竞争力。教学水平还没有成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导思想。

对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淡化表现在教学发展的制度设计上,缺乏大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硬性规定;在评价机制上,以学术发展为主衡量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未来发展上,关注眼前形象与声誉,没有促进教学改革的长期规划,大学的学术目标成为发展的核心理念,学术至上的发展目标使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出现一系列问题。

一是教育理论缺乏。

尽管有些教师经历过师范教育,但其目标是指向于基础教育的,而非针对大学。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发展需求,而不同的发展需求需要不同的学习内容,因此,如何针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教育,不是现有师范教育理论所能完成的,其中所涉及的为什么教、教什么以及怎样教的教育理论要能够体现大学的特点,体现大学阶段高深知识的专业教育,进而形成大学阶段教育学、心理学与教学论等课程体系,现有高等教育理论只是应对大学教师短期岗前培训,没有形成系统化的高等教育理论课程体系,这成为制约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二是教育实践不足。

传统教师教育主要面向基础教育阶段培养教师,在实践环节设计上也是针对中小学的教育实习。对于经历过研究生教育的大学教师而言,有些学校在制度设计上要求研究生从事一些辅助性教学工作,并将学生所承担的教学工作纳入学分计算范围,但这一制度设计远不如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制度完善,前者没有固定的指导老师,没有备课、上课及课后评价的程序,学生所承担教学工作处于自发状态。

三是实践知识较少。

在缺少教师教育实践环节情况下,教师入职以前没有形成实践知识的观念,更没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知识,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稳定的实践模式。与理论知识不同,教师实践知识不是来源于书本上的文本知识,不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解读而获得的知识体系,它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同情景不断互动逐渐生成的经验性知识。艾尔贝兹(Freema Elbaz)明确提出,它是由一定的实践情景塑造的,也为这一实践情景服务,实践知识具有教师情景的行动和决策取向的属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将教师知识理解为教师对该情景反应的一个函数。8舍恩(Donald·A·Schon)通过案例研究认为,实践性知识是个体在遇到不曾预料的疑难情形时所看待问题或现象的新方法,以及所产生的一种新理解。9这种理解是在运用经验过程中所培育的“默会知识”对问题反复“建构”与思考的结果,离开了教育实践,没有个体与情景对话,高校入职教师的教育实践知识相对不足。

三、制度构建:大学教师专业化的保障

“制度是为人类设计的,构造着政治、经济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约束,是人类设计出来形塑人们互动行为的一系列约束。”10制度首先表现为规则体系,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是指从事大学教师在职培训的规则体系。作为由一系列规则所构成的系统,制度的前提是规则制订者在启动规则制订之前的价值观念。不同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管理体制构架,生成相应的运行机制与激励制度。

由于目前缺乏大学教师职前培养的专门机构及相应的课程体系,因此,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应包括两个系统:一是承担对外服务的大学教师继续教育系统,主要依托从事过教师教育的教育部直属大学,或有高等教育学博士点的重点大学,这些高校有着深厚的高等教育理论基础及丰富的大学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可以参照普通高师教育模式,适度进行调整与改造,形成大学教师培养的组织制度、运行制度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形成有助于大学教师专业培养的课程管理制度与教育实践运行制度,承担起大学教师继续教育任务。二是大学承担内部教师继续教育任务的系统,形成不断提升大学自身的教师继续教育组织制度、运行制度与激励制度,推进大学教师继续教育规范化与常态化。

(一)大学教师继续教育组织制度

大学教师继续教育组织制度是从事大学教师继续教育机构设置、相互关系及其职责划分的制度。它分为外部组织制度与内部组织制度。

从外部组织制度来看,在学术自由与教学自由的理念下,对大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没有强制性规定,教师继续教育属于“私人空间”,是各高校自身的管理范围。因而,大学没有形成类似于基础教育师资常态化的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在以学术发展为主的导向下,教师专业发展演变为以学术发展为主的教师职称争夺战,形成了提供同质化的学位提升系统,无法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为此,需要在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引领下,通过评估与遴选,形成各具特色的大学继续教育外部系统。

从内部组织制度来看,在原有职能部门管理和成人教育机构基础上,形成以人事处为指导、以教师专业发展中心为主体的组织框架。人事处负责制订教师专业发展的运行规则与激励制度;教师专业发展中心负责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制订大学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体系,构建专业发展模式,与相关部门分工协作,良性互动。

(二)大学教师继续教育运行制度

大学教师继续教育运行制度是指各职能部门根据任务分工,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过程中,不断形成促进教师继续教育有序运行的规则体系。在外部组织制度运行上,根据管理层级,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制度,如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适当增加大学教师继续教育条款,把继续教育作为高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教育部可以参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出台大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规范大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阶段与形式;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推进大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意见。

大学是落实教师继续教育政策的执行者,能否实施到位、其成效如何取决于大学继续教育的微观制度。这需要多项措施:一是细化各职能部门内部分工。根据工作任务的难易度,确定参与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内部构成,设立相应的科室或工作室,使各部门的人员职数与工作任务相当,明确工作范围;对于承担对外服务的大学,可根据继续教育服务对象,设立相应的教学部门,在内部分工基础上,形成具体明确的工作任务。二是规范各单位、部门的工作流程。在纵向流程上,上下信息沟通流畅,每项制度与活动在决策、执行、评价与反馈环节上环环相扣;在横向流程上,各部门、单位以分工为基础,形成综合协调机制,遇到重大问题及时协商,不相互推诿。三是形成灵活的决策运行机制。大学继续教育制度在不同时期面临的任务不同,有时以学位提升为主,而在学位普遍提高的背景下要及时转变发展重心,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因而需要高校灵活应对,根据新的形势与发展任务,及时更新教师继续教育内容。如在教育部实施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的背景下,如何加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成为考验大学教师继续教育运行质量与水平的尺度。

(三)大学教师继续教育激励制度

塞缪尔·享廷顿认为制度就是调节、疏导与限制人们行动的一套机制,是道德一致性与共同利益在行为上的表现。11制度起着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与激励作用,在常规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上能形成有效的激励制度,促使大学教师继续教育高效运行。运行制度使人与事相一致,但它不考虑人的感受,也难以调动人的积极性;而激励制度则需要充分考虑工作中人的主体性与积极性,挖掘人的工作潜能。没有有效的激励制度就会出现常规工作的拖延停滞现象和交叉工作的回避现象。因此,为了推进继续教育工作正常运行,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需要建构相应的激励制度。

激励制度包括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规则,在正向激励方面,各级政府在出台有关高校继续教育规定方面,提供继续教育的物质保障,制定相应的奖励办法及支持教师继续教育重大问题的相关研究。大学可以在教师教学奖励、职称晋升以及工资待遇、单项奖评选等方面实施激励。在负向激励方面,在大学教师继续教育外部管理上,把教师继续教育作为高校或个人的义务,并上升到对主管部门及高校考评的依据,如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中融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把高校教师继续教育预算及执行情况作为考核主要负责人的指标;在内部管理上,加大主要业务部门的考核力度,制定严格的规则,强化继续教育观念,促使教师采取不同形式参与继续教育,落实继续教育制度。如各高校制订校本教研继续教育模式及实施细则,要求各院系形成相应的工作方案,并将其纳入院系负责人工作述职范围。

注释

11.Christine·E·Murray.Teaching as a Profession:The Rochester Case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92,62(2):494-518.

22.David·F·Labaree.Power,knowledge,and Rationalization of the Movement to Professionalize Teacher[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92,62(2):123-154.

33.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J.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33.

44.赵康.专业、专业属性及判断成熟专业的标准[J].社会学研究,2000,(3):56-62.

55.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质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41-46.

66.黄伟娣.教师职业属性与高师教育专业化[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06-110.

77.曾华.论我国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取向[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7):58-63.

88.Freema Elbaz.Teacher thinking:A Study of Practical Knowledge[M].London:Croom Helm,1983:5.

99.Donald·A·Schon.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M].London:Basic Books,1983:69.

1010.(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刘守英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1994:64.

15.幼儿教师暑期继续教育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十五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创业教育 青年教师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再次强调了一点:教育史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由此可见教育事业的进步在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非常强大。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将目光投向了广大青年教师的素质,教师是打开教育事业大门的第一把“钥匙”,基于这个创新创业背景,很多高校用就业指导或者就业咨询等代替创新创业教育,这很明显地反映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今高职青年教师的素质与能力的继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将成为教育体系改革的必经之路。

一、为什么要大力提倡高职青年教师继续教育

1.高职青年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必然选择。

每个一线教师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经验,素质能力都全方面完好的老师,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但是每个人都知道这并不是短暂的时间里能成就的,因此需要在自己的教育思想上,对教材理解传授上,与学生的沟通技巧上进行加工和深造,这样就真正意义上突出了自身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年代,在这个大数据操控的背景下,信息的更新比以前快了不知道多少倍,如果跟上这样快节奏的发展,我们能做的就只有不断更新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很相信一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能不能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施展拳脚,成为一个优秀的高校青年教师叱咤在教育界,由此可见大力提倡高职青年教师继续教育是其自身素质提高的必然选择,能够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基于创新创业背景下的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今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备受关注,在新课标改革浪潮日益高涨的时刻,高职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关注。由于与国家地方直接输送高素质人才,因此对此阶段的教育要求尤为重要,这一关注点就使得对高职青年教师的要求大大提高,不仅要有过硬的理论经验,还要兼顾实际操作的熟练教学水平,不仅有广泛的知识储备量,而且要有高素质和品德修养。这就说明基于创新创业背景下的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就是要不断对高职青年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以适应发展需要。

二、怎样进行高职青年教师继续教育

1.加强校内培训,健全高职青年教师继续教育体系。

加强高职青年教师在校内的培训,此项培训应该由学校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素质水平为目标开展培训,针对教师所具备的知识水平、教学技巧、道德理念做更进一步的教育升华。比如成立以学科为单位的青年教师继续教育小组,由优秀老教师领导进行分享、总结、传授,形成良好的师徒制度,随时随地关注青年教师的心理动态和技能提升。有针对性地举办多种专业性教育研讨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和老教师的互动,最终使自身素质得到提高。

2.增加校外培训机会,对继续教育做好有力的补充。

在时代发展迅速的现在,要让青年教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知识教育领域发展的需要,就要补断创造出外出进修的机会,才能在创新创业的背景下更稳妥地完善高职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的事。像现在很多高校在有计划地应用一个模式,就是定期选拔评比出优秀的教师到相关高校或者更高等级的办事出进行进修培训一段时间。这样有两个方面好处,其一,可以让教师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体质,使得教师更加注重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技能方面的提高,得到进修的机会;其二在外出培训的过程中能有效对高职青年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从而可以更好地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3.加强对企业调查研究的深度。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突出特点,高职青年教师可以更深入地对某相关企业进行调查和研究,做到充分了解该行业的潜在发展方向及在创新创业方向对人才的需求是怎样的。这样在战略上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掌握教学实质,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这也是高职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的可选择途径。

三、结语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背景,高职青年教师继续教育问题是社会人才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必经之路。对于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的不断完善和落实,会为高职青年教师树起一个动态标杆,促使他们不断强化授课能力、提升知识水平和完善道德理念,等等,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最主要的是能够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阚雅玲,占挺.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的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3(5).

[2]吴菁.论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04(2):10-12.

[3]井维华.教师继续教育应该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成人教育,2003(9):88-89.

[4]周爱华.谈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J].高教研究,2004(3):8-9.

16.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六

在学习中,我严格执行继续教育计划,努力工作。现在,把本年度的继续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时代在进步和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努力学习新课程标准,领悟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努力完成教学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工作,本年度,我认真备课,精心编写教案,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开展有效的教学,在教学中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丰富专业知识,加强业余学习

1、加强专业能力培养,促进知识结构的发展,具备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手段。利用课余时间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开展同伴互助活动,多听课。学习经验丰富教师之所长。

2、积极参加教育各部门、各层次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提高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每月坚持政治学习,认真做好笔记。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以及各种教育法律法规。

3、观摩、讨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教学水平,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4、积极参加县级、校级的教研活动,多听课,多学习。

17.幼儿教师暑期继续教育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十七

马建春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教师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为了使教师的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教育局组织教师集中培训,培训时间为2013年7月21日—7月25日。在这次的培训中我受益匪浅,讲授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现将学习心得体会如下:

一、新一轮课程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在全国全面推进,身处第一线的广大教师如何回应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怎样适应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技能的新变化?怎样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把握教学的呈现行为与教学指导的行为策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历去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如何实施教师、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怎样实施有效教学的评价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评价?这些能力都是我们要提高的。

二、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上所遇到的最大挑战。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首要目标就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巩固课程改革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和有益的实践探索。

三、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讲授技能的变化 1.教育目的的多样性决定了教育形式的多样性。2.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教师讲授技能的变化。a.变“教师讲学生听”为“学生自求得之”。b.变“单纯讲授”为“与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相结 合”。c.变“关注学生的知识发展”为“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d.变“传统讲授”为“注重有效讲授的艺术”。

四、新课程下运用课堂讲授技能的新发展 1.课堂教学讲授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2.在讲授的课程内容上与学生的生活和 社会融为一体。3.在讲授的方法上追求多种多样。4.教师应优化课堂讲授教学的艺术。5.讲授应不断创新。(1)从教的角度说,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 知识传输的系统性。(2)从教学方式角度说,讲授有利于较集中、短时间、成批 量的教学,具有效率高、时间少、容量大、成本低的特 点。(3)从教学内容角度说,讲授法可以迅速更新知识内容,尽 快迎合时代前进的步伐。e.从教学情境角度说,讲授法能实现师生的及时交流,便于发挥集体的作用。

总之,授课后的要进行教学反思,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及结果的理性分析.可反思诸如如何解决学生主动学习,如何最大限度增加每个学生活动的机会,如何扩大交流,如何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何扩大教师间学科间的交流合作,如何控制课堂秩序等较宏观的问题,也可反思教学设计的得失,课堂上突发事情的处理机智,某个学生会心一笑的缘由,知识储备不足而引起的尴尬等等微观问题.这种反思,可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行为,可以使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因而是非常可贵

2013年7月25日

则戎乡中学2013年暑期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师专业发展导引》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马建春

2013年7月21-7月25日,教育局组织我乡教师与南盘江教师在我们学校一起学习《教师专业发展导引》,这一周的学习中,我在上课教师的精心指导下积极学习,收获匪浅。通过培训学习,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理论得到提升,观念得到转变,我深感肩上压力的沉重,更感责任的重大。在教学中,我要不断地思索,不停的探讨,永不停止的实践,把自己的工作落到实处。现将具体体会如下;

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个很时髦的话题,更是个很现实的话题。现代教育的迅猛发展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课程的实施更需要教师专业化成长。只有走专业发展之路,才能成为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教师,才能成就教师职业的理想境界

二、教师的专业发展曲折而漫长,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面对挫折困难,我们必须要树立自主发展意识。我们是专业发展的主人,成长永远是我们自己的事,“我的青春我做主”,不怨天尤人,不推诿扯皮,自己的成败得失、喜怒哀乐都应该由自己去担当。

三、教师在促进学校发展、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多一点自主意识。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永远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也永远是一件没有止境的事情,更永远是一件自己为自己生命负责的事情。因此,只有不断树立更高的追求目标,只有自己逼迫自己付出更多的努力,只有不断地开阔视野用新的东西武装自己,才能使自己的专业能力更高超纯熟,专业视野更开阔宽广,专业积淀更丰厚扎实。一线教师的资源优势不在理论,而在经历;一线教师的相互帮助也不在理论的输出而更在情境的共鸣。所以,对自我的教育教学过程与细节、成功与失败、得意与沮丧、自我与他人等作细致的反思、解剖、分析,对工作中的困惑、疑虑、焦躁不安作冷静深人的体察、寻绎、感悟,对学生学习成长中的种种问题、现象作持久理性的思索、探究、尝试,努力地寻找出所有这些背后隐藏的秘密,把眼前的棘手问题解决了,自己的工作改进提高了,这不就是一件对学生、对自己都有意义的事情吗?

四、生活、工作中不能忽视自己,妄自菲薄,而应该具有积极投入的生活态度!同时,自主发展意识也是充分发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同伴互助作用的基础。倘若没有了自主发展意识,失去了专业理想和追求,即使再好的继续教育培训,再好的校本教研,也都可能被认作是“被发展”“被培训”,而被动则必然是痛苦而无效的。人的青春只有一次,我们应好好把握,把有限的青春投入到无限的教书育人中去,让他更精彩,更灿烂,更光彩照人。

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有积极的心态,有扎实的学习,有深刻的反思,我们就能达到“职业有认同感、事业有成就感、人生有幸福感”的理想境界

2013年7月25日

则戎乡中学2013年暑期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学法指导技能指导》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马建春

经过5天的集中学习和自己平时的自学,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人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一种净化。所谓学法指导,指的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

一、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认识活动,才能为其接受。教学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无疑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保证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所运用的教法与学生所采取的学法并不是同一回事。只有当教师运用一种教法,学生采取相应的学法与其积极配合时,才能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及任务的前提下,既要考虑教法又要考虑学法,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从而把教法与学法统一起来。

二、教学过程是学生的特殊认识过程。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要指导学生除与教师的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外,还要使学生在课后复习、完成作业、课外阅读等方面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自学。备课,既要备教法又要备学法。教师在处理具体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应采取何种方法与我的教法相适应,如发现学生不对头,就要加以指点,使其有正确的方法可循,不走冤枉路。

1.课堂教学是教学全过程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上好每一节课,要指导学生思维跟上自己的讲解,二者是同步的。课堂上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学生某个知识点没听明白,思维总停留在该点上,不能听懂教师以下讲的内容。这时就要指导学生,暂时把此点记下来,接着往下听,课后根据存疑,向同学请教,或请教师释疑。

2.要善于联想。老师讲授新知识往往联系旧知识,要指导学生认真回忆旧知识,做到由旧达新,以新固旧。联想习惯的养成会使学生知一举三,达到认知更高层次实现知识的迁移。

3.要指导学生养成做简要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对没听懂的知识要做笔记,以备课后向老师请教。做到听、记、练相结合,手脑并用。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行为铸就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是影响人生命运的一种力量。在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1、养成学会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

2、养成学会预习的习惯

3、养成认真听课,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4、养成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数学知识的习惯。

5、养成认真做题的习惯。

6、养成对解题进行总结的习惯。

7、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总之,学法指导不仅要使学生学,而且会学、善学、巧学,使学生从那种拼时间拼体力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不做书本的奴隶,而做学习的主人。因此学法指导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作为,认真练好课堂教学基本功,积极反思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

18.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思考 篇十八

我们武威市凉州区教师进修学校,地处偏僻的西北甘肃,从1978年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春风诞生,主要承担着全区100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任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学校主要进行的是学历补偿教育。之后,主要进行的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由于成效显著,1992年甘肃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现场会由省教委主办我校协办在武威顺利召开,我校在会上向全省同行介绍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经验,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同年十月,我校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教育系统成人教育先进学校”荣誉称号。从2001年起,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我校主要从事新课改培训。目前,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颁布施行,作为清华大学扶贫项目远程教育教学点,正在开展各个层面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回顾三十二年的发展历程,就是要总结历史,找出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的不足,并认真汲取经验教训,以批判的态度加以反省,从而达到自励、自强的目的。前十多年,由于拨乱反正之后,广大中小学校教师学历不达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按照有关政策我们主要进行学历补偿教育。举办了中师普通班、中师进修班、中师民教班、幼师班,与普通大学、电大、省自考办联合举办了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从1978-1990年培训学生(员)人数达2356人,为凉州区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后二十年以来,我们主要进行的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以面向中小学,服务中小学为办学宗旨,以革新观念、充实知识、提高技能、拓宽视野、丰富理论、强化师德为目的,开展了一系列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究其培训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学科培训班。以学科设班,针对中小学的语、数、外主干学科和短缺科学音、体、美以及计算机、生物、政治等学科开展培训。一种是岗位设班。比如,教育干部培训班(机关干部、中小学校长、学区服务站站长);中层干部培训班(教导主任、总务主任、政教主任、教科研处主任);学校特设岗位培训班(班主任、团队干部、实验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后勤服务人员)。从1990~2010年培训学员人数近40000人次,特别是2001年11月10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次年与区人事局、教育局联合开展了全区10040专业技术人员WTO知识脱产培训。2003年凉州区发生了“双城事件”,我校受教育局委托,组织了由心理学高级讲师为骨干的宣讲队伍,对全区近10000名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巡回培训。

尽管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经过反思,笔者认为的办学目标上存在“大一统”、“一刀切”的问题,即简单地把相同类型、相同岗位、相同学科的教师集中起来加以培训了事,没有充分考虑同类型、同岗位、同学科的受训人员,存在不同思想意识、不同年龄、不同职务、不同职称、不同学历、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师德品质,而采用“一锅煮”简单方法处理。而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特征非常明显的社会,科学发展观也强调以人为本,新课改也要求关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个性化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强调教师教育的个性化培训。因此,总结二十多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经验教训,我们不难发现在培训中欠缺的正是针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而分层次、分类型地实施培训。

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个性化的内涵

1.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个性化的界定

所谓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个性化是指在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要充分考虑中小学教师的不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其目的以个性化培训带动、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个性化培训中坚持的原则

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设班开课中要充分考虑广大教师的个性差异,比如需要、兴趣等,尊重教师的选择权,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其继续教育的权利。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定》、《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坚决执行。

第二,按需培训的原则。中小学教师培训之需,就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之需。国家需要什么,教育事业需要什么,学校教育岗位需要什么,学科教学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

第三,铸就师魂的原则。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之根。没有良好的师德,就不可能全心全意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办学目标,培养符合国家期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个人也不可能“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真正完满自己的人格。正如著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讲得,师德的核心就是师魂——即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之诚;视如己出园丁般的热爱学生之情;公而忘私、无私奉献之义;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之境。

第四,多样性与灵活性原则。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要充分考虑教师的角色冲突、认知水平、年龄层次等灵活地开展培训,培训形式要多样化,针对性强。

第五,关注前瞻性的原则。中小学教育其本身就具有前瞻性,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所以,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就更应该倡导邓小平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为培养适应社会未来发展需要而培训广大中小学教师。

3.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个性化的认定

根据实践表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一般都是采用通识培训,只能解决共同存在的问题,往往是针对某一地方、某一单位、某一个人的具体问题,效果是不尽人意,有隔靴搔痒之感,鞭长莫及之无奈。要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就得在开展培训之前做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个性化认定问题。因为一个教师真正所缺的东西和他自己认为所缺的东西,不一定一致,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性。所以,通过第一认定以后才能有效实施富于个性化的培训。

第一,一般教师继续教育的个性化的认定,可以从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特征与任务着手,我们在继续教育实践中参考的是采用1992年金树人的观点,即教师职业发展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阶段。(1)起(入行阶段)。主要特征:初生牛犊,尝试错误。主要任务:适应角色,实现理想,接受考验与洗礼。此时此刻,教师培训:一要注重解决教师职业理想与信念问题。二要加强师德教育,开展榜样感召,进行理论灌输,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三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理调适方法,解决理想与现实之差问题。四要加强教师职业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教育。(2)承(表现阶段)。主要特征:驾轻就熟,初露头角。主要任务:融入角色,寻求定位,协调关系,充实自己,发挥潜能,安身立命。此时此刻,教师培训:一要加强专业技能精细化培训。二要进一步丰富与拓展专业知识。三要进行专家意识的培养与专家精神的训练。四要进行教育管理知识培训。五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3)转(中年职业阶段)。主要特征:独当一面,责任重大。主要任务:专通兼顾,克服倦怠,调适心理。此时此刻,教师培训:一要进行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培训。二要进行管理知识与技能培训。三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四要进行专家理念与行为培训。五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培训。六要进行创新理念、精神、方法的培训。(4)合(交棒阶段)。主要特征:几朝元老,提携后进。主要任务:做好顾问,做好退休准备,学习接受新角色,挖掘新兴趣、新资源。此时此刻,教师培训:一要进行教育策划培训。二要进行教育史料整理、撰写培训。三要进行教育科研成果表述培训。四要进行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培训。五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六要进行教育教学知识、技能传、帮、带艺术的培训。

通过起、承、转、合四个阶段的划分,特征的明确,任务的分布。我们在开班办学、课程设置、培训资源配置方面就能增强针对性、主动性、灵活性,从而照顾到各个层面、各个年龄阶段、各种不同岗位、各种不同需求的教师的教育培训。

第二,对教育管理干部继续教育的个性化培训的认定,根据我们的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定:(1)教育管理干部按履职尽责的需要来认定,再进行个性化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干部按处所的责任、职能、职务进行培训;学校管理干部按信息管理系统运行层面的不同岗位与职责加以培训。(2)采用上级认定下级的方法开展个性化培训。比如,有的管理干部自己认定所缺的是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但事实上他欠缺的是对事业的坚定信念与崇高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良好的师德修养。采用上级认定下级的方法,有助于克服“当局者迷”的对培训需求认识上的偏差。(3)用心理测量的方法,对教育干部进行个性化培训需求的认定。比如,通过个性测量(能力、气质、性格),心理素质测量,创造能力测量,意志测量、情绪测量等在同一类人员中轻易区分出人的不同需求,而后进行针对性培训。从而是有点得以挖掘放大,缺点厘清得以克服。

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个性化培训的实施

1. 让受训者自由选课,培训机构开展菜单式培训

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干部培训中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县域教育信息中心、教育科研服务中心、中小学教育政策法规咨询和指导中心、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检测评价中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根据教育部[2002]3号《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按照“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工作原则,可以让受训者自由选课,开展菜单式培训。

第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年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范性培训安排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选课通知,行文下发有关单位、部门或在教育网站上发布。

第二,教师进修学校也要公布年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菜单。可以分为:(1)公共课(2)信息技术(3)专题课(4)语文(5)数学(6)英语(7)政治(8)历史(9)物理(10)化学(11)生物(12)地理(13)体育(14)音乐(15)美术(16)综合(主要针对教育管理干部的教育行政管理、学校管理)。

第三,制定培训表册,及时发布,加强协调管理。有条件的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网络化管理。向有关单位公布:(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报名选课表。(2)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选课统计表。(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报名选课花名册。

2. 建立全新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个性化培训评价体系

这个培训评价体系符合新课改需要,符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定》、《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需要,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需要,符合教师教育发展规律以及人才成长规律的需要。

第一,评价的标准:(1)是否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与良好个性成长。(2)是否有利于有效促进每个受训者工作效率的提高。(3)是否有利于受训者未来的发展,积极应对未来教育教学的挑战。

第二,评价的功能:(1)导向功能。通过培训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把需要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统一起来;个人进步与学生成长一致起来。(2)进修功能。进者,即能根据个性设置的课程,有助于受训者的专业成长进步。修者,即对差、漏、缺、错、懵、晕的东西,通过学习修补复圆。(3)检测诊断功能。通过对培训资料、信息的评价分析,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做出正确判断,为下一步开展有效的个性化培训做好必要准备与奠定良好基础。

第三,评价的方法。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个性化培训评价方法的把握,在继续教育中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它有助于了解个性化培训的路径的有效性;有助于继续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科学搜集个性化培训的有效信息。(1)测验法。即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面试与笔试相统一;传统考试与网络考试并行。(2)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它是以文件夹形式收藏每一个受训者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的反思报告。以此来记录受训者成长过程中的进步与挫折,能够培养其自我反思能力,批判性思维;还可以增强受训者的责任感、学科知识、技能,并为教师培训机构实施的个性化培训提供反馈信息。(3)课堂观察。即以教师培训机构的人员为主体,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设备在自然状态或认为创设的上课情景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受训的中小学教师外部行为表现以获取评价信息的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具有自然性、直接性、主客观二重性。它可以使个性化培训在实施中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并且成本低,简便易行,而且非常有效。

参考文献

[1]吴遵民,秦洁,张松龄.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教师教育研究,2010(2).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2002.

[3]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定,1999

[4]人事部.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1995.

[5]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央电大出版社,2002.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人下一篇:创意又新颖爱大自然的手抄报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