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园概念规划

2024-06-21

生态农业园概念规划(精选7篇)

1.生态农业园概念规划 篇一

张掖现代农业科技园概念规划提纲

一、战略分析及基础研究

1、背景分析

1)全球粮荒

受自然灾害影响及政治经济因素影响,全球谷物供应依然紧张。

小麦在过去半年涨了一倍,玉米行情走俏,大麦、葵花子、油菜籽及黄豆等谷类价格都剧烈上扬。粮价飙涨已演变成最急迫的经济问题。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公布的年度报告显示,全球共有37个国家面临粮荒,2009年全球饥饿人口突破10亿,为过去40年来最高值。

2)国内食品价格飙升

2010年,受经济刺激计划货币增发和自然灾害双重影响,国内食品价格飙升,拉动了整体经济CPI的增长。食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对居民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影响社会稳定。

从长远看,伴随着国内人口增长和饮食结构改变,耕地减少等因素影响,环境的退化,粮食供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3)食品安全危机

由于长期以来食品监管的缺位,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由单个事件蔓延至整个农业和食品工业,损害了全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食品信任危机,严重挫伤了食品对外出口,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拷问。

4)农村发展滞后、农业凋敝 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中国经济越来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去,由于占据了产业链的低端,为保持制造业的增长,向农村抽取了大量劳动力,以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为代价,对农业产出进行剥夺,压低了农产品价格,各种农村的重要经济要素被抽取,造成了农村发展的长期滞后和农业的凋敝。

2、如何应对农业发展的瓶颈,破解农业、农村、农民的难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农业基础地位受到市场经济的全面冲击,单位面积农业经济收益与建设用地所带来的经济总量没有可比性,而保护耕地、保证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稳定和满足后代子孙得以延续的必然要求。多年的实践表明,只有提高农业用地的产出效益,才可让耕地真正得以保护,这一现实决定了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贴士:

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园区

现代农业园区:是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实施相对集中的项目.资金.技术人力等投入,在对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行适当改造和提高的基础上,建设一批具有现代化水准的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业企业,为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优质服务、提供示范带动作用的区域现代农业园区是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新农村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系统完整地概括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就是发展生产,发展经济。

3、国内著名的农业现代产业园

西安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规模:)上海孙桥现代农业产业园()

北京昌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原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武汉市武湖生态农业园()太仓现代农业园区()

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作为石家庄的郊县,农业大县元氏能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

贴士:

石家庄市将在城区周边建设一个集现代农业展示与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目前该项目已经确定为石家庄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并开始建设,其核心功能区的智能温室、生态餐厅、农业观光、休闲服务等将在11月1日向广大市民开放。

石家庄现代农业产业园选址在藁城市岗上镇故城村北,东至机场路,西至长安区界、南至石黄高速公路、北至滹沱河新南堤(滨河大道),规划面积8500亩,分为核心区和辐射区两大区。产业园将按照打造4A级农业旅游景区的目标,主要建设4个中心、2个功能区、2个基地。4个中心分别是工厂化育苗及快速扩繁中心、科技培训中心、果蔬保鲜贮藏与加工配送中心、农产品物流中心;2个功能区为核心展览区、园林景观休闲服务区;2个基地是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无公害特色果品标准化生产基地。

目前,重点启动核心区的建设,主要包括农产品展示区、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区、园林景观休闲服务区,总投资约5亿元。

4、元氏准备好了么?(元氏农业现状)

元氏农业的增长情况?图表(需要提供资料)

作为石家庄市南郊的农业大县,元氏有着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良好的农业基础,有马村草莓、殷村驴肉、井元路设施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和生态庄园以及“两龙”景区,规划提出在北部建设万亩高效设施农业园区。

但是从总体上看,农业发展水平不高,技术水平低,经营方式粗放,附加值低,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任重道远。

我国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的发展模式与绩效分析——以河北省元氏县农林牧联合会为例

二、项目定位及策略

1、上位规划

石家庄总体规划(目标)

元氏总体规划(目标)

2、区位及周边项目分析

张掖村位于元氏县城北5公里处,距石家庄市区16公里。北邻南牛家庄村,南接万年村,西连前黄家营村,东抵元氏县城,村域总面积780.2公顷。村庄居民点北临银青高速,红旗大街南北纵穿村域,衡井公路从村庄西南侧穿过,与红旗大街“十字”相交于村域南侧。随着红旗大街南延段的建成通车,张掖村与石家庄市区的联系将更加便捷。

2)周边项目分析

装备制造业基地(元氏区)纳入石家庄市规划,主要分布于京广铁路、107国道两侧。

3、核心要素解析

县域经济快速增长,处于发展的上升期,但人均收入水平不高。产业以制造业和工业为主,污染较为严重,有必要进一步提升。周边用地功能复杂,总体发展方向不够明晰。现代都市农业科技园是区域发展的必由之路。

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 良好的农业基础 民俗文化传统 新农村建设机遇

4、战略定位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以低碳生态为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石家庄现代农业发展先导区 现代农业技术研发基地及高新农业聚集区 都市观光农业示范区

石家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及新民居建设试点村

5、总体发展目标

基于对张掖优越区位和自然条件的理解,以现代农业开发为工具,建立现代农业发达、居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越、乡容优美整洁、宜居、宜业的现代农业园区。

6、整体开发的保障主题

土地:不改变土地性质,租用农民土地,进行农业园区开发建设,将耕地整合在现代农业园进行统一生产。

农民:农民土地入股,农民转化为农业工人,同时可参与观光旅游、服务业,充分解决农民的出路和增收问题,实现政府、企业、农民的三赢。

村庄:建立新民居社区,鼓励农民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换,社区管理体制由农村向城市居委会转变。

7、五大策略:

构建现代农业链 推动新民居建设 保护自然和生态 提升环境与生活 赋予文化与特色

8、策略一:构建现代农业链

1)整合策略:一核三带: 打造现代农业增长核 将周边区域整合为三环带

特色林果(石榴)产业带 奶牛、肉驴养殖产业带 马村草莓、蔬果产业带

构建五大功能区

农产品生产示范区

蔬菜、花卉交易物流中心 农业科技研发展示区

休闲旅游、青少年科普功能区 新民居建设示范区

2)区域空间用地整合: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结合农业园区和新民居建设,优化村庄体系,整治人居环境。

打造观光旅游与农业生产于一体的,农业景观和自然风光相互协调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郊大地景观。

3)区域交通整合:区域交通一体化,内部交通绿色化 对外交通 红旗南大街 衡井公路

园区交通 主路 次路 支路

慢性网络 自行车道 步行道系统

9、策略二:推动新民居建设

将张掖一大、张掖二大、张掖三大、张掖四大四个行政村集中迁建在红旗大街和石武高铁之间,建设新民居示范社区。

通过新民居建设,改善农民居住条件,通过土地的复耕和流转,节省宝贵的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的规模化农业生产。

10、策略三:保护自然和生态 保护原有的自然生态,通过农业园区建设,打破单一的种植结构,减少农业污染,增加林地面积,涵养土地和水源,提升地区总体生态品质。

11、策略四:提升环境与生活

通过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提升地区总体环境,改善居住的品质和居民生活。

12、赋予文化与特色

相对于硬件建设,软件和文化建设任重道远,通过民俗文化的延续、现代低碳生产、生活的引入,塑造地区文化和特色。

三、组织架构及项目运营模式

农业现代化的模式是农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经济体制的综台体,包括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微观经济组织独立化、农业从业人员知识化、农业经营管理科学化等内容。

现代农业园区的总体模式特征是以市场化、科技化、社会化、产业化为标志,以高起点、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率为目标,以多元化投资、企业化运作为主体,集经济、社会、生态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型农业。

1、组织架构

传统模式: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中介参与、农民受益,实行非企业型治理,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直接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并在园区设立管委会作为主管机构,通过招商引资进行开发经营。

在元氏:

投资和经营主体是民营企业或民营资本占绝对主导的股份制企业,组建专门开发公司,负责农业科技园的开发与经营管理,享受国家、地方土地、税收等政策优惠,通过向村组、农户租赁土地使用权,实行开发经营。

从经济效益比较来看,公司模式比传统模式要更成功,从国内农业园的发展来看,政府主导模式正在逐步向企业主导模式靠拢,尤其以休闲农业园最为典型,大多数在向企业化经营模式转型。

总体模式:

由河北冀标公司为主体,与政府或相关开发机构合作,成立相关项目公司负责张掖都市现代农业园的开发和运营。

以政府推动、多元化投入、企业化运作为基础,由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带动企业运用高科技发展园区,园区产业化经营带动周边农户,园区良好生态环境造福城市的都市型农业模式。

2、项目重点和要素: 1)政府的推动、支持和保护。

2)以市场为导向,以科研为依托。

3)以多元化投入和企业化运行的农业经营组织和社会服务组织为主体。4)生产方式应以有机农业生产方式为重点

3、主要功能:

1)经济功能为:以高科技、产业化实现农业资源的就地转化增值,实现农业园区的自我积累。

2)社会功能为:以科技、生产、加工、购销等优势为周边农户提供示范服务。3)生态功能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净化城市的水、土和空气,还可开辟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胜地。

4、经营模式:

“龙头企业(公司)+农户”模式。是最普遍的运行模式。其特点是龙头企业和农户都是园区的经营者,龙头企业通过与农户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为农户提供种苗与技术服务,并回收农产品进行加工或销售。其又可细分为“龙头企业+农户”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二种,前者龙头企业不直接从事农产品生产,而主要进行特色农产品的产后处理、加工和营销;后者则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在园区内建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经营的生产基地。

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多为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园区内就是一家企业而没有农户。该类农业园区主要集中在投资多、附加值大、回报高的特种水产、畜禽养殖和花卉苗木等产业。园区建设标准高,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企业化管理,经营机制灵活。

“专业协会(合作社)+农户”模式。是以技术、培训和市场信息等服务为纽带联合园区内农户进行生产和营销,农业专业协会或合作社是园区的召集人和服务者,农民是园区的经营者和受益者。

企业联合经营模式。其特点是数家企业在同一园区内各自经营或联合经营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产业的不同环节,如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以取得更大的产业集聚效益。

5、元氏的经营模式

自愿性参加,市场驱动的,政府鼓励参与 政府+公司+协会+农户模式 多种模式并存的现代农业园区

6、功能特色

1)产生规模化集聚效应,以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为目标。

2)在硬件和软件上为现代农业科技的运用创造条件,为河北乃至全国的科技兴农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3)成为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农业设施和技术的基地,农业科技引进、研发和交易的平台。

4)为京津冀市场提供较高档、反季节的蔬果,丰富了市场,并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休闲、旅游场所。

5)成为培育新一代农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普、青少年教育的基地。

7、运行机制及保障措施

1.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 2.强化科研技术推广和人才培育机制 3.健全农产品流通机制 4.建立高效的产业化机制

5、研究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 6.建立劳动力流转机制

四、概念规划

1、现状情况综合分析 现状交通 现状建成区 现状田地分布

规划范围: 人口:

村庄建设用地面积: 土地利用汇总情况:

2、现状情况综合分析 人口 户数

村庄面积

3、容量和发展规模

已有案例对比

国家级: 规模: 省级:

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研究,规划张掖现代农业园区总规模为平方公里。

就业人口: 居住人口:

4、生态体系构建及相关要素

1)重点考量

生态保护(农业污染防治)

当地农业资源

绿色可持续农业

基础设施

文化

环境风貌

2)元氏都市现代农业科技园的生态体系构建

能源及生态:

充分利用沼气、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减少对于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碳排放。

社区:

结合河北省、石家庄市新民居建设要求,建设有特色、和谐安居的新社区。生态:

避免传统农业耕作的污染,改善土壤质量,保持生态环境。水:分类收集各种排水,加以再利用,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充分利用雨水,使用节水设备减少对饮用水的使用。

交通:

建立绿色交通体系,强调绿道和游览线路的构成,使用绿色交通工具,减少私人交通使用。

健康舒适:

改善环境、建立健康舒适、惬意宜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废弃物:

建立垃圾收集和转运体系,从源头鼓励对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减少废弃物产生量。

污染:

在构建体系过程中减少照明污染,噪声污染和由于建筑机电设备等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

3)目标和园区构建

农业: 绿色高附加值种植达到70% 安全无残留农产品种植达到100% 农民入园达到80% 农民年收入达到石家庄市先进水平

能源及环保

减少灌溉用水60% 建筑碳排放在国家标准基础上减少60%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15% 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达到50% 雨水回收利用率达到60% 低层住宅太阳能热水器利用率80%

找到最适宜当地气候、农业条件的,符合石家庄城市功能要求的经营模式和功能组合,构建元氏都市农业科技园生态体系。

5、方案草图

方案比选 推荐方案

6、规划结构分析

几轴几带几心

7、功能分区 五大功能区

8、项目策划

9、总体用地规划

用地平衡表

10、综合交通规划

11、绿地生态系统规划

12、公共设施布局规划

13、开发地块容量分析

14、农业观光及游线

15、农博园设计意向

五、分区设计及概念规划

1、分区设计及概念

1)农产品生产示范区

2)蔬菜、花卉交易物流中心 3)农业科技研发展示区

4)休闲旅游、青少年科普功能区

地球村农场主题区:

美国加州农场、法国普罗旺斯农场、荷兰梅尔凯克农场、台湾林家古厝农场、日本北海道渔村

乡野牧场主题区:

生态牧场、种畜基地、鸵鸟营地、宠物之家、珍异昆虫馆 Hi-tech新生活主题区

明日科技畅想馆、生态示范村、智能自控玻璃温室、地下神奇稻米园、云端摩天农场、“地球之卵”温室、仙人掌干粉生产加工基地

乡土文化主题区

历史农具陈列馆、农民艺术展览馆、老农稻草屋 生态教育主题区

自然生态教室、大地生态循环基地、青少年耕作俱乐部、“农”情“农”意儿童馆

田园风情主题区

仙人掌园、仙人掌餐厅、夜光作物迷宫、花卉园、种子园、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优质蔬菜田地、苗圃、瓜果采摘温室大棚、有机蔬菜温室大棚、花卉、蔬菜交易市场、志愿者认养林

民宿农庄主题区

产权度假农庄社区、民宿农家乐 度假村

酒店会所、会议中心、别墅式酒店

5)新民居建设示范区

六、经济分析

1、资金筹措及开发模式

2、项目规模

3、投资估算

4、分期实施步骤

2.生态农业园概念规划 篇二

1 研究目标与方法

从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现状出发, 运用生态学、循环经济学、生物学、环境学及系统理论, 建立循环型生态农业的概念, 并进行特征分析。主要涉及的研究方法有:

(1) 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调查有关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研究资料、运行情况, 通过整理归纳, 总结分析两者的发展与特点, 为建立循环型生态农业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2) 比较研究法。主要从纵横两个方向对现代农业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归纳, 掌握其内涵本质、共同点与差异, 与发展需求结合, 合理采纳应用。

(3) 系统分析法。基于系统科学理论, 结合循环经济理论与环境科学理论, 从农业系统各要素的整体性、层次性、关联性、开放性、稳定性出发, 进行循环型生态农业特征分析。

2 循环型生态农业的概念

2.1 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的内涵分析

“生态农业” (ecological agriculture) 一词最初由美国土壤学家W.Albreche于1970年提出, 英国农学家M, Worthington于1981年将生态农业明确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 经济上有生命力, 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1981年, 以生态学家马世骏教授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将国外生态农业研究的成果与中国国情结合, 首次提出了“中国生态农业”的概念。“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 (Kenneth Ewert Boulding) 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生态经济时谈到的,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杜邦公司提出了循环经济3R原则[1]。国内在国外“循环经济”思想上提出了“循环农业 (Recycling Agricultural) ”概念, 该词语首次见于陈德敏等于2002年发表的文章[2]。

从我国“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概念提出后, 学者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如:生态学家叶谦吉 (1988) [3]、吴国凯等 (1988) [4]、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 (1991) [5]、著名生态学家孙鸿良 (1993) [6]等对“生态农业”概念进行了完善与优化;郭铁民等 (2004) [7]、宣亚南等 (2005) [8]、熊瑶等 (2005) [9]等对我国“循环农业”的概念进行各自优化定义。两者的概念与内涵,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及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随之得到扩充和发展, 其相关理论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分析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的代表性概念, 结合我国目前农产品比较丰富, 注重产品质量,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 将生态农业基本内涵概括为:生态良性循环、产品优质安全、三大效益协调、科技管理支撑、产业复合设计、系统优选调控, 另外包含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间接内涵。将循环农业基本内涵概括为:物质循环利用、环境和谐友好、产业网状依存、科技管理创新、三大效益同步、农业永续发展。

通过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的内涵分析发现, 其共性是二者都兼顾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 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或途径, 其共同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其次, 二者都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的支撑;另外, 二者都注重多产业复合的复合设计。主要区别在于:

(1) 虽然二种农业模式都兼顾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 但生态农业更加重视生态效益, 而对经济效益比较弱化, 而循环农业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与环境改善的融合。

(2) 生态农业追求的最终目标虽然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但在满足人类社会持续对农产品的需求方面没有具体措施, 因此, 生态农业更是可持续农业的基础。

(3) 生态农业主要侧重于产品生产环节的环保、绿色, 而循环农业按照循环经济3R原则更重视生产环节、生产链和消费领域的物质循环利用, 减少自然环境的破坏与资源的消耗。

(4) 生态农业注重产品的自然安全, 而循环农业在注重经济效益下对产品的安全比较弱化。

我国生态农业的提出与发展比循环农业早20年, 在发展过程中, 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科技与社会的进步, 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的概念与内涵皆不断更新完善, 至今, 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两者在内涵上已呈现交叉重叠现象, 两者都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 除各有侧重点外, 直接或间接目标一致。但对生态农业而言, 其发展依赖于农村环境, 而农村环境又与农村居民生活密切相关, 社会经济发展到目前, 随着农村生产资料、消费商品的丰富, 在生产各环节及人们生活过程中, 农业生产系统中非自然物质的输入不可避免, 而这些物质按照生态学原理, 依靠自然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转化很困难或历时很长, 从而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稳定与良性发展, 造成农业生产环境恶化, 因此, 在农业物能循环中必然涉及到非自然性物质的人为循环利用问题, 而这个问题是需要用循环经济的理论来解决的。因此, 为了减少概念的重复, 取长补短, 形成符合现代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社会文明建设要求的系统化现代农业概念, 将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的概念融合, 称之为“循环型生态农业”。

2.2 循环型生态农业的概念界定

结合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的现状与发展, 我们认为:循环型生态农业是在系统学、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生态技术学理论指导下, 把循环经济理论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 实现“投入品-产出物-废弃物”的循环综合利用, 达到资源低消耗与高利用、投入清洁、产品安全、废弃物低排放, 从而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优美、公民身体健康的现代农业系统。循环型生态农业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高安全、美环境、美人文”, 即两低两高两美目标。

3 循环型生态农业的内涵

从循环型生态农业的概念出发, 明确其内涵本质是应用设计与实践运行的基础。其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良性循环。生态良好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按照生态学原理, 将农业生态建设和绿色消费融合, 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和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提倡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污染等, 生产过程用养结合, 注重生物资源的自然回归利用, 最大程度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自给, 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农业废弃物的产生与非生态化处理, 最大程度地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2) 物质循环利用。按照循环经济3R (Reduce, Reuse, Recycle) 原则, 通过优化农产品生产至消费整个产业链的结构, 实现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使用。综合设计“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最佳配合方案, 尤其是要加强生产、加工、消费环节非自然生态系统废弃物回收利用, 使物质与能量的得以顺畅循环流动, 达到自然资源低消耗、生产过程低污染、物质高利用、废弃物低 (零) 排放, 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同时, 减少废弃物污染, 从而将提高经济效益与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相融合。

(3) 产品安全优质。将改善与维持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利用与健康的动植物生产紧密融合, 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用洁净的生产方式 (尽量采用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绿色物质输入) 生产安全优质的农产品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 在现代管理体系下加工销售食品, 倡导绿色消费, 促进人们生活习惯的转变, 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4) 系统网状复合。在环境保护和产品安全的总旨下, 用生态经济学原则和系统科学原理设计并不断优化人工农业生产系统, 将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及其延伸的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农产品消费领域等产业进行合理组配, 建立高效循环的产业链。各产业之间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而互相衔接, 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和闭合的物质利用网络, 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影响减少到最低水平。

(5) 科技管理支撑。农业系统实现物能循环、环境友好、产业发展并举, 在吸收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精华的同时, 更需要生产、消费环节大量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支撑。需要现代微生物工程技术、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生物肥料技术、化工材料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生物育种技术、信息工程技术、废弃物的重利用和处理技术等的有效结合, 同时需要完善农业生产与产品加工各环节标准, 建立科学的社会规范体系。

(6) 农业永续发展。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生物间关系和能量多层次循环利用, 以尽可少的系统外投入来提高系统内生产力, 减少资源消耗, 保护生态环境, 提高农民收入, 从而把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达到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解决在不断加大的人口和需求增长压力下, 水、土等农业资源短缺, 农业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生态退化、环境恶化、农村生活条件差等一系列问题。

由于循环型生态农业生产系统是一个物能纵横交错、相互依赖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复杂动态集合体, 合理的系统设计是保证农业建设综合效益的前提, 要从其特征要求出发, 按照系统学、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循环经济学、系统学原理合理重构农业系统, 做好区域设计、产业复合设计、技术设计与政策设计, 实现农业生产系统结构有序、功能强大、环境良好、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季松.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3.10~14.

[2]陈德敏, 王文献.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J].经济师, 2002, (11) :8~9.

[3]叶谦吉.生态农业—农业的未来[M].重庆:重庆出版社, 1988.

[4]吴国凯, 黎敦厚.生态农业的科学概念及其特点的探讨[J.农业环境保护, 1988, 7 (1) 5-8.

[5]厉以宁.论生态效益型的经济发展道路[J].科技导报, 1991, (1) .22-23.

[6]孙鸿良.生态农业的理论和方法[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7]郭铁民, 王永龙.福建发展循环农业的战略规划思路与模式选择[J].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 (11) :83-87.

[8]宣亚南, 欧名豪, 曲福田.循环型农业的含义、经济学解读及其政策含义[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 15 (2) :27-30.

3.生态农业园概念规划 篇三

关键词:生态友好型农业;概念;国际经验;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7-0467-03

一段时期以来,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不加节制的开发利用,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恶化严重,气候、生物多样性、燃料、粮食、水资源等多个方面的危机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转变发展模式,降低粗放式经济增长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伤害。而作为集主要排碳源、固碳源2种角色于一体的特殊产业,农业应当在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发挥先导作用。为此,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了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战略目标,而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则围绕“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提出了多项具体要求。本研究梳理了生态友好型农业的概念,探讨了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必要性,介绍了国际上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一些典型做法,提出了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实现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 生态友好型农业的概念

日本是较早将生态友好型农业付诸实践的国家。1992年,日本农林水产省发布了《新食品、农业、农村政策方向》,正式提出了“环境友好型农业”的概念,即“充分发挥农业所具有的物质循环功能,在谋求提高生产率的同时,顾及减轻环境负荷的可持续农业”[1]。到了20世纪末,日本又进一步提出了“生态友好型农业”,其主旨是“避免因农业商业化经营过度注重效率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2]。到了2000年,在商业经营农户中,从事生态友好型农业的比例已经达到215%,政府也开始将一部分从事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农民认证为“生态农民”[3]。截至2012年底,生态农民的认证数量已达到21.6万[4]。经过对比可以发现,“环境友好型农业”仍以提高生产率为首要目标,追求的是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而“生态友好型农业”则讲求效率和生态环境兼顾,力求避免重效率而轻生态环境情况的出现。可以看出,生态友好型农业是更加注重生态环境、致力于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产业模式。

除了日本外,其他国家也有生态友好型农业的提法。例如,为了推动西南部地区的生态修复和社会转型,墨西哥推动实施了“筑梦新墨西哥(Dreaming New Mexico)”项目,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在项目执行者看来,生態友好型农业的主旨是尽可能多地保持土壤、水和生态多样性;同时,尽可能少地产生不良影响,并在保障长期食品安全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另外,韩国也在21世纪初提出了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口号,一些学者已经围绕生态友好型农业开展了多个方面的研究,如对生态友好型农业框架下稻米增长、产量和质量特征的研究,对民众生态友好型农产品感知度的研究等。

我国还没有形成生态友好型农业的清晰定义,但从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部分的内容表述来看,生态友好型农业应该遵循这样的发展思路:通过监督管理和激励约束,推广生态环保型农业生产技术,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造成的污染,最大程度地保护耕地、水和环境资源。

2 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必要性

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是全世界人民所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农业的作用不容忽视。而对于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生态压力日趋增大的中国而言,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

2.1 生态恶化危及全球

生态系统的过度消耗导致了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给全人类的发展带来挑战。联合国于2005年发布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指出,世界上超过60%的主要生态系统产物和服务正在退化或处于不可持续的境地。生态环境恶化会影响粮食安全、水资源可利用量、自然灾害发生情况、生态系统稳定性和人类健康,进而使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面临生存威胁[5]。据分析,大气污染使欧洲人平均寿命缩短8.6个月,导致欧洲大陆每年有31万人死亡;而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300万人因户外空气污染而致死[6]。气候变化所引发危害更加严重。气候变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以及更频繁的自然灾害,这些危害波及范围大,且更容易影响应对能力最差的贫困人群。有研究显示,在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居住区中,有2/3位于低海拔的沿海地区。例如,拥有87万人口的肯尼亚城市蒙巴萨就坐落于地势低洼的沿海平原,如果海平面上升0.3 m,那么该城市17%的面积将被淹没[7]。在此情况下,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走生态友好型的发展道路,才能避免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演变成为危及全人类的大灾难。

2.2 农业生产肩负重任

就农业而言,目前的生产方式都不同程度地消耗着自然资源,并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因此,应对生态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农业肩负着重要责任。首先,农业持续不断对土地的需求,已经成为森林退化和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据测算,世界上严重退化的土地中有35%是由农业活动造成的[8]。其次,农业是最主要的水资源消费部门,其消耗量占全部水资源(包括雨水径流)使用量的70%[9]。再次,农业生产投入也是造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相关研究报道,过去50年中,由于肥料使用和管理不善,淡水系统中的磷浓度升高了至少75%,每年流入海洋的磷元素达 1 000万t[9]。最后,农业也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研究,整个牲畜供应链每年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为71亿t二氧化碳当量,占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4.5%[10]。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的《2013年排放差距报告》显示,目前农业领域产生的直接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的11%[11]。

4.生态农业观光规划思索 篇四

本文作者:倪川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优美,农业经营类型多样,农业文化丰富,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多彩,因此在我国发展乡村旅游具有优越的条件、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1]。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利用农业生产与农业景观作为旅游资源,为旅游者提供特色服务,充分体验现代农业的新型旅游产业。农业生态园作为农业生态旅游的主要载体,不仅受到了众多旅游者的喜爱,也具备了巨大的研究价值。在我国,观光农业旅游起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最初的形式为观光农场,后来又逐渐衍生出农家乐,度假村等多种形式。通过多年来不断的发展与演变,最终形成了复合式观光农业生态园,并成为了我国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观光农业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丰富城乡人民的精神生活,优化投资环境,而且能够实现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农业生态园作为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结合的产物,是以生态农业生产为基础,集旅游功能、农业增效功能、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笔者以福鼎秦屿镇冷城村农业生态规划为研究实例,对如何因地制宜的规划农业生态园进行初步探讨。项目区概况

冷城村坐落在国家级风景区太姥山东麓妙帽峰下,距福鼎市秦屿镇西北方约 8km,沙吕线旁。冷城村南、西、北 3 面为山,成怀抱之势,东面为东海,风景秀丽,自然环境优美。西靠国家重点风景名胜

区太姥山,南距福州 200km,北接温州 100km,距福宁高速公路太姥山互通口 6km,离已投入使用的温福铁路太姥山火车站 5km,交通十分便捷。项目基地总体规划面积约为 166.7hm2。冷城村现有经济的收入来源为农业生产。由于近年来太姥山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第三产业以配套太姥山旅游产业成为了秦屿镇经济寻找新增长点的一种重要手段。冷城村不仅拥有绝佳的农业生产环境和自然景观,还保留着唐代的灵峰古寺、宋代朱熹讲学的石湖书院,以及明代的抗倭古城墙遗址等著名的人文景观。笔者依据镇政府发展规划,利用冷城村当地独有的旅游资源优势与旅游依托优势,对冷城村进行一定程度的规划。除此之外,项目地由村政府负责协调,对田地与居民地进行整改,使冷城村经济由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多元化的乡村旅游经济转变;使农村大量的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变,发展当地旅游经济,实现当地环境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设计原则

2.1 可持续发展原则

园区的规划建设都应建立在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保持自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按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理念,选择优良物种,合理使用土地,科学安排生产,适量施用农药、化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把生态循环与经济流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循环,维护旅游区的生态平衡[3]。

2.2 体现生态理念原则

观光农业生态园重点在于体现生态理念,传达生态思想。在冷城

农业生态园的规划中,生态的内涵从 4 个方面得以体现。

2.2.1 自然式设计自然式设计是相对于人工化设计而提出的理念,通过不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格局为出发点进行利用与保护,避免掺杂过多的人工化元素。在设计中,利用植物群落的布局以及地形与水体的处理,表现出自然的形式。对原有的自然环境所表现出的景观片段按照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取舍,突出生态美学。

2.2.2乡土化设计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并尊重当地的立地条件以及环境中的植被种类和自然史,使设计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创造适合当地的景观特色,创造出保护生态最为有利的景观模式。

2.2.3保护性设计通过对区域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因子进行科学的分析,结合生态学规律以及最新科研成果,使设计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同时维持并保护良好的生态系统。在设计中应针对不同的对象,通过分析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与价值的大小,进行分类与评价,按照价值等级体系,再进行土地利用模式的划分,实现生态保护作用[4]。

2.2.4恢复性设计许多农林类用地由于人类的过度利用而成为污染严重的废弃地。在规划过程中,应用生态学原理与科技手段,修复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利用创造园林空间,使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重新恢复平衡[5]。

2.3 生产结合观光原则

经济生产是园区最基本的功能,而在满足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观光项目,是挖掘农业生产副价值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规范的农业生产

布局,利用农业生产所独有的景观效果,鼓励游客参与,结合道路的开辟和周边环境的绿化美化,使游客获取生态性与农业性的审美,增强旅游活动的观赏性与趣味性,倡导休闲观光农业的理念[6]。

2.4 教育原则

生态旅游规划必需体现科普教育的原则,以便游客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应充分体现园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修复生境的功能,普及生态文化。使得冷城村旅游在实现生态效益的同时也能够传递生态知识。总体规划

设计总体上把握了冷城村当地的农业生产现状与土地利用情况,在不破坏现在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布局,目的在于实现生态农业景观化[7]。并结合当地环境本身的优势———深厚的人文气息底韵,意在实现现代生态农业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相结合。

3.1 功能分区

规划了 6 大功能区:迎宾服务区、历史文化区、生态农业区、文化教育区、娱乐休闲区、观景休息区。

3.2 景观规划

3.2.1 交通组织规划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农业区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农业生态观光园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 12~16m,用于汽车通行和游人集散;次干道宽为 8~10m,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 1.5~2m。规划道

路以道路分割区域主题为出发点,以道路为边界,道路内部所筐定的区域进行农业规划,实现各个生态模式的并存。

5.某镇生态农业发展规划 篇五

某镇位于风景秀丽的山脚下,全镇土地总面积13225公顷,辖27个行政村,总人口7.2万人,全镇有林地面积7450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56.3%。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围绕深入实施“双带动”发展战略,以建设经济文化强镇、打造生态旅游名镇为中心,以争创全省特色文化旅游园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典范镇为目标,突出“一条线,两长廊,六大片”建设,增加森林资源、调优种植结构、创建特色精品、提高绿化档次,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干三年,林果满园”,着力建设生态乡镇、山水乡镇、宜居家园、幸福枣乡。为实现以上目标,提出如下规划:

一、林果生产规划

倾力打造“十里梨花长廊、百世神童流芳、千年紫藤常青、万亩梨园飘香”的特色品牌,突出发展以大枣、黄梨、核桃等为主的林果生产。

1、大枣 以黄沙路两侧为发展重点,向外辐射1000米范围内以堰边栽植为主;黑石大枣中心区见缝插针,以补植为主;葛石村、柴庄村适宜栽植枣树的地块全部栽植枣树。计划每年新发展大枣2000亩。

酸铃枣树改接 沿黄沙路两侧以及北部山区酸铃枣树集中的区域,分期分批、有计划地进行改接。计划每年改接1000亩。

2、黄梨 黄梨是镇的一大特色,每年都要举办梨花节,我们要在新品种引进、扩大规模上狠下功夫。以刘庄、张崖、鹿崖等村为重点,力争每年新发展梨园面积300亩,到2017年,沿神童山环山路两侧全部栽满梨树,倾力打造“十里梨花长廊”景观效果。

3、核桃 重点以涧西岭、宁庄岭等为重点,辐射带动周边村大力发展薄皮核桃。计划利用3--5年的时间,涧西岭核桃发展到5000亩,涉及的村有涧西、三埠、兴龙等村;宁庄岭核桃发展到10000亩,涉及的村有宁庄、朝东庄、北庄等村。

4、着力打造56公里绿色生态画廊 56公里绿色生态画廊自东云岭开始,沿枣园路、东部山区环山路、北部山区环山路,到西北部山区环山路河洼水库止,沿线空挡地方适宜栽植枣树的栽植枣树,适宜栽植梨树的栽植梨树,适宜栽植核桃的栽植核桃,适宜栽植金银花的栽植金银花,适宜栽植桃、杏的栽植桃、杏,适宜栽植苹果的栽植苹果等等。在发展新资源的前提下,必须大力保护现有老资源,不准采伐、移植、买卖大树,因为这是老人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和财富。

二、畜牧生产

镇是畜牧大镇,突出龙喜诚畜牧养殖和丰达黄粉虫特色养殖示范带动,大力发展饲养小区。主要以石集、夏庄、沙埠、张家崖等村为主,发展奶牛养殖。力争使石集奶牛养殖达到600头以上,西官奶牛养殖达到300头以上,辐射带动周边村发展奶牛养殖。

三、汉马河小流域治理

6.大观生态观光农业规划设计方案 篇六

总体规划设计及部分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

招 标 书

2009年3月

大观生态观光农业统筹城乡综合开发项目

总体规划设计及部分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招标书

一、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

重庆市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要求重庆加速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9年1月国务院下发第3号令,要求重庆市进一步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此,重庆市政府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动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并做出把旅游业培育发展成重庆市支柱产业的重大决策。

为响应中央及重庆市政府发出的号召,本着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思想,重庆澳美传媒集团积极参与重庆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将在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投资12亿元建设一个富有异国情调的原生态温泉休闲旅游度假居住区——“大观生态观光农业统筹城乡综合开发项目”。

2、规划目的通过本项目的规划建设,在大观镇建成1300亩(即0.87平方公里)的“地中海风情小镇”,建成1200亩(即0.8平方公里)的薰衣草植物园,建成800亩(即0.533平方公里)的大众文化休闲娱乐公园。

3、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大观生态观光农业统筹城乡综合开发项目

(2)项目地点: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

(3)业主单位:重庆合景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4)项目区位:

本项目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南川区大观镇,项目地址距重庆市渝中区上清寺62公里,距南川市区18公里。用地范围在大观镇集镇规划用地范围内,北至大观镇集镇用地与工业园区用地,南至渝湘高速公路大观服务区,东邻南部公路,西接渝湘高速公路。邻接渝湘高速公路,出渝湘高速公路大观镇收费站出口即到达本项目。项目交通十分便利,属重庆“

1小时经济圈”的范围。

(5)项目规模及设计范围:

本次方案包括总体规划设计及部分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两部分,总体规划设计总面积为2.2平方公里,其中小镇国有建设用地约0.87平方公里,其余为薰衣草植物园和文化休闲娱乐公园用地。设计范围用地红线详见附图《规划用地红线图》,具体设计要求见《设计任务书》。

(6)项目初步概念:

该项目是一个集农业、观光、休闲、娱乐、度假、旅游、会议、疗养和居住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居住区,项目总占地面积2.2平方公里(即3300亩),其中1.33平方公里(即2000亩)用以双主题园林公园建设,0.87平方公里(即1300亩)用作建筑用地,总建筑规模控制在90万平方米之内。整个项目计划分三期来建设实施。

4、项目目标

立足重庆,面向国际、国内,力争用五六年时间,把该项目发展成为全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项目,建成国家5A级风景度假区,并使之成为重庆市最靓丽的旅游精品,成为中国西部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使本项目打造的“地中海风情小镇”成为重庆最具异域人文风情的高级住宅区。

二、组织安排

1、招标方式及报名时间

本次方案征集活动采用自由报名、邀请投标的方式,凡具备建筑规划设计或园林规划设计经验及成果的国内外设计机构(国内机构要求具有甲级设计资质)均可报名投标。报名期:从公告之日起至2009年4月15日止。我公司将在审查各报名单位的报名资料后,邀请国内外5家规划设计机构参加方案投标征集活动。

由于该项目涉及到建筑和风景园林规划,业主单位同意规划设计单位联合独立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单位共同联合投标,也可就建筑规划设计或园林规划设计进行单项投标。

2、日程安排

(1)发布招标信息:2009年3月31日。《大观生态观光农业统筹城乡综合开发项目规划设计国际方案招标书(中、英文版,如有出入,以中文版为准)》及任务书、地图文件等相关资料的发放采用邮寄、电子邮件、网上自行下载(我公司提供下载密码)三种方式,项目现场踏勘及答疑由参与应标的规划设计机构和业主单位联系。

(2)应标单位报名:自招标信息公布之日起到2009年4月12日止。

(3)筛选拟邀请单位:2009年4月15日确定。

(4)发出邀请函:2009年4月15日。

(5)应标设计单位向业主单位缴纳人民币2万元保证金,保证金待应标设计单位提交

方案确认有效后,退还给应标方。业主单位向设计单位发放《邀招标书》、任务书、地图文件等文件,相关资料的发放采用邮寄、电子邮件、网上自行下载(我公司提供下载密码)三种方式。有关资料的发放、答疑及现场踏勘的时间安排,具体日期为2009年4月17日至4月23日。

(6)方案提交:应标单位在2009年5月25日下午5:00以前派专人将方案成果送达指定地点,并完善相关签收手续。

(7)方案评选:2009年5月30日前进行方案评选,于2009年6月3日公布评选结果。

(8)签订委托设计合同:2009年6月5日前。

(9)时间如有变动,方案招标业主单位将提前通知应标单位。

3、应标报名

应标单位报名时应提供以下资料:

(1)投标企业简介;

(2)投标企业主要规划设计师及拟担纲本次规划设计任务的设计师简介;

(3)投标企业在类似项目策划或规划方面的核心优势和主要专长;

(4)投标企业在类似项目策划或规划方面的代表性案例简介;

(5)投标企业拟安排完成本项目的主要规划师及理由;

(6)计划完成该项目总体规划的总时间、日程安排及质量控制措施;

(7)投标企业可提供的服务内容及标准;

(8)完成该项目总体规划设计及部分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的设计费用报价;

(9)附投标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或扫描件图片),国内投标企业还需另附甲级设计资质证书复印件(或扫描件图片);

(10)具体联系人、联系方法和常设办公地址。

应标单位请在报名截止日期之前,把上述资料通过E-mail发至业主单位指定邮箱gry1969@sina.com;omc01@126.com。

4、评选委员会组成评选委员会由7~9名资深旅游城建规划专家与业主单位负责人共同组成。

5、评选办法

为保证方案投标活动的公正性并顺利进行,各投标单位应在提交的方案成果上,通过VCD等影音文件形式对投标方案进行讲解。

(1)由评委会委员对方案进行讨论并投票决定方案名次。

(2)由评委会写出评选报告,全体评委签字后交给业主单位。

(3)由评委会提出方案修改及深化工作建议。

6、标的金额及补贴

(1)本次方案招标活动,标的金额不定,由设计公司自报。以具备设计资质与能力、合理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设计收费价格作为中标的基础条件;中标的规划设计机构将获得深化规划设计的优先权。

(2)在本次方案招标活动中,对参加本次项目投标的应标机构,业主单位将分别给予国内公司人民币4万元、国外公司8万元的补贴。

(3)补贴费发放:在6月3日评标结束后,应标单位在提供有效收款凭证等手续后,由业主单位在7个工作日以内支付补贴费。

(4)所有参加本次方案招标活动的应标机构,均不再另外给予差旅费补贴。

(5)方案成果未达到方案招标书要求的应标机构,业主单位将不予安排评审且不予支付补贴。

7、联系方式

联 系 人:甘润远 先生冯建国先生

联系地址:中国重庆市渝中区中山三路139号希尔顿商务大厦22层

邮政编码:400014

电话:86-23 8906 799186-23 89067979

传真:86-23 8906 7989移动电话:******

电子邮件:gry1969@sina.com;omc01@126.com

三、招标相关说明

1、本次招标的中标方案成果,其作品的版权和使用权归方案招标业主单位所有,业主单位可以对招标成果进行展览、印刷、出版等,方案规划设计机构保留其创作设计方案的署名权,并有权在本次方案招标活动结束之后进行公开展示、宣传。

2、本次方案招标中,所有应标机构提交的设计方案在评审后均不退回;方案招标业主单位所提供的有关文件及资料,仅供应标设计单位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使用,所有设计者不得用于本次方案招标工作以外的用途。

3、凡参加本次国际方案招标活动的设计单位均被视为承认本文件的所有条款,并按本文件规定条款完成设计方案。如应标设计单位所提交的方案成果不符合本《方案招标书》内容、深度等方面的相关要求,将被确认为无效成果。被视为无效的方案成果将不提交评审,业主单位将不给付任何补偿。

4、应标设计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业主单位有权认定其提交的方案成果为无效:提交的设计成果不符合本文书规定的成果内容和格式;逾期送达方案成果;图纸和文字辨认不清、内容不全;将设计任务转包其它单位;其他违反中国法律、行政法规以及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的情形。

5、本次方案招标活动中,业主单位制作的设计文书或任务书、合同及相关资料均以中文撰写,相关会议也以中文为会议语言。本方案招标书中所提及的时间均指北京时间。

6、应标单位在此前所收到的信函、通知等文件内容与本招标书不一致时,以本招标书为准。

7、如对本次招标活动的相关技术文件有疑问,可在业主单位组织的答疑会上提出或致函(传真、电子邮件)业主单位,业主单位将在5个工作日内统一书面答复。

8、各设计单位的首席设计(规划)师及主要设计人员必须在项目所在地驻留三天以上,以便充分熟悉各种设计条件。业主单位将在招标发布会后的适当时间组织进程检查。

9、特别提示:在本次招标活动中中标的设计公司及方案,项目首席设计师及其设计团队,将被载入本项目建设历程展览馆。规划及园林公司的商号、首席设计师的头像及名字将被铭刻在项目大门的石碑上而载入史册,为世人所尊崇,本项目的规划及园林公司的商号、首席设计师的头像及名字将被用于有关宣传手册及广告的传播中。所以,参与本项目投标的设计公司和设计师团队的成员应接受并无条件授予业主单位上述权利。

10、本次规划设计方案招标活动将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业主单位将不对评审结果进行解释。本招标文书的解释权归业主单位;有关招标活动的争议,适用中国法律,受中国法律管辖,诉讼管辖地为中国重庆市。

四、规划设计要求

具体见《设计任务书》。

五、附图

1、《重庆南川市大观镇建设规划(2005-2020年)》附图及说明书(南川市大观镇人民政府、重庆市轻工业设计院于2005年12月编制,电子文件);

2、《大观镇现状地形图》(电子文件);

3、《规划用地红线图》(电子文件)。

六、附件

1、《设计任务书》;

2、《大观生态观光农业统筹城乡综合开发项目》概念策划方案(供参考);

3、《业主项目开发周期及安排》;

4、《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重庆市规划局2002年7月19日发布);

5、重庆南川区过去3年的气象资料;大观镇季节风向资料。

6、其他注意事项(供参考)。

7.观光农业旅游区生态规划 篇七

1 我国观光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

较之于西方发达国家, 我国观光农业起步较晚, 但发展势头迅猛, 拥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观光农业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一种全新尝试, 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农业单一经营方式, 向地要粮、要产量的传统经营理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现代旅游业与传统农业的有机结合, 不仅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 带动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 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而且还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增加就业, 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创造了良好条件。此外, 观光农业旅游还充分满足了城市人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 符合了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需求。

但不可忽视的是, 当前我国观光农业旅游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包括: (1) 生态规划不合理。由于研究不深入, 观光农业旅游生态规划过程中, 缺乏与上层次的规划整合。多数生态设计只停留在表面, 没有与农业景观的生态本质相结合。 (2) 建设规模小, 功能单一。当前, 我国多数观光农业旅游区规划设计中, 普遍存在规模小、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等问题, 而且在景观的表达上, 缺少创新性, 未能与当地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文化底蕴不足。 (3) 农业生产服务于观光旅游, 生态规划中过于重视人工景观的营造, 农业的生产与景观性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2 观光农业旅游区的生态规划

2.1 选择合适的观光农业旅游生态模式

观光农业旅游区生态规划过程中, 应充分结合各地区农业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特征, 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并增大科技投入力度, 大力发展具有独特魅力、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模式。观光农业旅游区生态模式的选择, 应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 充分发挥农业生物资源、农业景观特色及环境资源的巨大优势, 使之与游客心理、旅游强度、经营管理方式、市场需求动态、服务性质与规模等社会系统的功能相结合。同时, 还应在尊重自然、遵循农作物生长规律的基础上, 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科学的观光农业旅游生态资源开发规划, 形成地域色彩鲜明的观光生态农业系统。

2.2 观光农业旅游区的整体规划

观光农业旅游的开发, 不仅涉及到农业、旅游业和娱乐, 而且包含了交通、金融、电信、医疗及房地产等行业和部门。因而在开发过程中, 当地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能, 对观光农业旅游区的整体规划进行宏观指导和调控, 并采取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综合管理, 确保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的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区生态规划, 应从我国市场范围小、客源不足等实际情况出发, 在具备便捷的交通和优越区位条件的情况下, 结合游客的心理距离进行空间定位, 充分满足人们周末、节假日“一日游”的需要。此外, 还需要建立长效沟通机制, 确保农业部门与旅游行业部门的相互沟通, 统一认识, 按照观光生态农业资源开发规划, 合理布设旅游景点, 逐步形成集自然特色和地方风情于一体的农业旅游资源网络格局。

2.3 观光农业旅游区的复合化和特色经营

观光农业旅游区的复合化经营, 主要是在不改变旅游地总体地域环境和田园氛围的前提下, 发挥当地农业产品多功能复合型特点, 开发多种旅游产品, 以满足旅客需求。观光农业旅游区的复合化和特色经营, 充分体现在观光项目和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的多样性上, 而且还充分体现出观光、示范、教育、娱乐、度假、会议等多项功能, 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旅游动机的旅客需要。因此, 生态规划过程中, 可在开发自然休闲、乡土文化、农事生产、乡村景观等传统乡村农业的基础上, 融入现代化元素, 形成极大辐射力和吸引力。同时, 还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充分结合当地丰富景观资源、旅游资源等, 通过科学规划设计, 形成多个旅游景点观光链, 突出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 最终发挥高效综合效益和持久效益。

3 结语

观光农业旅游的出现,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满足了人们更高层次的生活追求,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观光农业旅游区开发建设过程中,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努力在整合农业资源, 发展新型产业的同时, 保护好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宁, 王莉, 韩星.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农业旅游发展——以唐山市农业旅游发展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3 (10)

上一篇:鼓励自己学习的名言警句下一篇:通信工程专业认知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