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党课

2024-11-14

怎样上好党课(14篇)

1.怎样上好党课 篇一

各位宣讲团的同学,大家晚上好!

今天非常高兴给大家上课,因为在座的各位都是精英中的骨干,是我们学院的佼佼者。前几天,我跟金主任沟通时,金主任给我介绍说,今年党员讲师团升级了,从原先的党课宣讲团,升格为:党员宣讲团。我觉得,这是我院党建工作在金主任指导下的又一次大胆创新。宣讲团的范围更广了,不仅仅是针对党课,还要讲“价值观”,“雷锋精神”等。与时俱进的讲一些理论热点等问题。我想这是好事,但对于在座的各位,更是一种责任。经过层层选拔,进入宣讲团,这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如何作好主题宣讲,首先大家要解决一个思想问题。这也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一个问题。我想请各位同学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加入宣讲团的目的是什么?我想很多同学都会回答锻炼自己。可是,究竟我们想要怎么锻炼呢?有的人不知道如何下手,进来后很无奈。有的人就把进到宣讲团当做一个目的,进来以后就万事大吉了。我想说,真正的锻炼其实是要靠自己的,要靠自己多问、多看、多思考、多专研。不能简单的等待老师布置任务。思想问题解决了,其他方面就迎刃而解。举两个例子。我本人是学理工科的,2009年担任学院专职组织员,就是现在金老师负责这块工作。当时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需要写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动员大会、成立领导小组、要起草各级各类相关文件,要写领导讲话稿等等一系列工作。当时根本没人给我培训,我是硬着头皮也上了。中午、晚上都加班,双休日也加班。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然后结合学院实际,起草各类文件。后来整个活动,搞下来还算比较成功的。为什么我一个理工科的老师,能把文科类的工作弄好,分析一下主要是我思想重视。因为一开始,我就有个信念,一定要把我们学院的“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好,一定要把我院党建工作搞好。所以,后来碰到的一些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加班都比较好的解决了。那么,作为宣讲团的各位同学,首先进入宣讲团也要目的明确——是来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思想重视——一定要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再举一个例子,4月17日晚,学院团委请来了“全国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红色经典”宣传员何志诚老先生,为我院学子做了主题为“再优秀的人,也不可能单枪匹马取得成功”的育人成才专题讲座。这里我主要讲何志城宣讲员的事迹。其实何老是主动来到我办公室的。作为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退伍军人,何志城带着对马列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革命先烈的无比崇敬,立志宣讲先烈事迹,传扬红色经典,教育人们特别下一代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牢固树说党好、跟党走的坚定信念。37年来,他凭着一双脚板,自费走遍30个省(区、市)、近900个县(市),义务宣讲革命先烈事迹8000多场,吸引听众达500万人次,被人们称为“红色经典”宣传员。1974年,何志城参观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先烈浴血奋战的事迹让他深有感触。一连3天,他用16开纸抄写了83页先烈事迹。面对工作人员的疑问,他说:“我要回去讲给孩子们听江山是怎么来的,红旗为什么是红的?”他用两个月时间把资料整理成宣讲稿。为了把自己的浓浓乡音变成普通话,他瞅准一切机会向老师请教,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收听半导体,跟着播音员练发音。借探亲回老家进行了第一场“正式”宣讲之后,他又自费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等地参观,收集补充英烈事迹材料。1981年,52岁的何志城决定提前退休宣讲红色经典。从此,他一身军装,一根扁担,一头挑着书包,一头挑着背包,开始了自己长达30多年的宣讲生涯。何志城为自己宣讲事业制定了一个“681”工程——在自己有生之年宣讲革命先烈 事迹6000场,走遍全国省区中的800个县市,直接听众要达到100万人次。以此为目标,何志城制定“一练兵、二进京、三省会、四县城”的宣讲路径。“681”的目标实现后,何志城随即制订了“885”计划——在宣讲800个市县的基础上,宣讲场次提高到8000场,听众人数增加到500万人。何志城的宣讲之路并不平坦。宣讲途中他常睡车站座椅,啃着面包馒头。在武汉,他赶路摔伤仍坚持宣讲;在青海,强烈的高原反应差点让他葬身异乡;1997年春节,相濡以沫的老伴病逝,他把对老伴的怀念深藏心底,挑上扁担再次上路;2004年,唯一的儿子遭遇车祸,在白发人送走黑发人后,他又踉跄着踏上南下的列车。生活的不幸,没有磨灭他的宣讲之志,正是在这样的岁月里,他将原名“何志诚”改为现名“何志城”,寓意“演讲之志坚如长城”。何志城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安徽省全民国防教育先进个人、第二届安徽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何老先生,本来名字城是言字旁,后改成土字旁,他说,“宣讲红色经典”意志要坚如长城。读他的名片。因此,进入宣讲团,我们要珍惜机会,目的明确,思想重视,意志坚定。

下面讲第二个问题,如何选择宣讲主题?大家先来回顾一下,我们党近些年来开展的一系列大型活动:(保先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即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这是在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并富有成效的一种活动形式。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是口头,而应落实在行动上。“创先争优”活动是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体现,因此必须形成一种制度坚持下去。“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我们学院是“育人成才·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党的优良传统(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注意记忆方法,范围从大到小))

思想上要认同我们党,主流是好的。正面引导为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学生。选主题时,我们要结合宣讲对象的实际情况。比如,你要讲关于“价值观”的内容。纯理论的:国内对于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两大主力:一种学科背景是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方向,往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层面来研究大学生道德价值观问题,主要侧重于价值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另一种学科背景是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或者是道德教育专业方向,更注重从教育的视野突出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核心内容的描述。关于道德价值观问题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从道德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层次结构、形式内容和其他相关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是关于道德价值观的概念。当前,国内学者对道德价值观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意见。其中对“道德价值观”概念有明确界定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黄希庭、张进辅和李红,他们认为:道德价值观是主体根据自己道德 需要对各种社会现象是否具有道德价值作出判断时所持有的内在尺度,是个体坚信不疑的各种道德规范所构成的道德信念的总和。二是关于道德价值及价值观结构研究。陈欣银在《道德价值结构研究的几个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7.2)把道德价值结构分形式与内容。道德价值形式指道德判断、道德推理、道德决策等道德思维形式,也就是皮亚杰与柯尔柏格为代表的道德认知学派所倡导和强调的道德认知成分。这种形式的发展有他律和自律两种水平。后期研究揭示了有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的形式发展规律,即道德价值内容,即道德价值观念,陈欣银把道德价值内容分为集体、尊重、真诚、律己、报答、责任、利他性、平等八个基本范畴。黄希庭、李红等则从道德价值观的表层结构、中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进行了探讨,认为表层结构包括道德目标价值观、道德动机价值观、道德手段价值、道德效果价值观;中层结构包括内容和形式;深层结构包括道德需要、道德动机等个性倾向性成分,道德价值的认知成分,道德价值的情感成分和道德价值的行为倾向成分。兰刚在《大学生道德价值观表层结构研究》(《青年研究》,1996.9)中根据李红的结构模式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表层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大学生的道德目标价值观、道德动机价值观、道德手段价值观和道德效果价值观的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也有学者如金国华在《青年学》(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认为,道德价值观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基本要素构成。

但是我们给学生讲“价值观”就不需要这么深入。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对于学生就是“成才”。这个时候你选择内容,可以接近学生,如“建设良好学风,树立核心价值观”等。

具体在备课时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主题要明确。党课要有明确的主题,这一主题要贯穿党课的始终。授课人在编写教案的时候,应该首先明确要通过这堂党课帮助广大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树立什么、提高什么、反对什么,对这一问题自己心中要有数。党课教育的选题范围很广,可以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可以是党的基本知识、党的优良传统,还可以是国际国内形势的热点问题,等等。但是,党课教育的具体选题一定要有针对性,要与党的中心工作和党员的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对于授课时间通常只有一两小时的党课而言,其主题宜小不宜大,宜近不宜远,可将某一个问题或者一个问题的一个方面作为切入点,然后讲深讲透。比如当前的伊拉克问题,问题复杂,涉及的国家也多,那么在备课时,就可考虑只讲“美国为什么要攻打伊拉克”这个问题。备课时可由当前的美伊局势导入,然后谈伊拉克的石油大国地位和两伊战争、第一次海湾战争等历史,再历数美国经济与战争的历史渊源。这样的党课口子小,问题集中,听课人一定会饶有兴味。

资料要丰富。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占有大量生动新鲜的资料,对于写好党课教案非常重要。当授课人确定一个主题以后,就要围绕主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资料可以是理论、格言,也可以是事例、数据;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搜集资料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把所要阐明的问题论述清楚。比如,谈艰苦奋斗,其中最重要的就要占有国情资料、我党坚持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资料、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反腐倡廉的资料、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艰苦奋斗的论述,以及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各种差距的资料,等等。这样,在编写教案时,授课者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讲课时说理才能透彻。方法要灵活。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党课教员为了论证观点或者活跃气氛,经常会举一些实例。为此,教员要善于将政治性、思想性的东西和知识性、趣味性的内容融为一体,言之有物。比如讲授党的一大,如果照本宣科,讲党的一大某年某月在上海某地召开,后来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这是连中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很难引起党员的兴趣。如果换一种方式,从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先驱李大钊没有参加党的一大,而同样没有参加党的一大的陈独秀却当选为中央局书记说起,再详细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然后进一步讲述十二位代表以后的去向和结局。采用这种叙述的方式,大家就会静心倾听,印象深刻。

逻辑要严密。严密的逻辑顺序可以使教学内容丝丝入扣,合情合理,给听众以强有力的说服力;还可以使教学活动既有紧张的节奏,又有轻松的气氛,使听课人不断地产生兴奋感,保持旺盛的听课欲。因此,在编写教案的时候,授课者应注意授课内容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前一环节为后一环节作铺垫,后一环节又是前一环节的发展,层次井然,有条不紊。比如讲“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这个主题的党课,在备课时,可以首先讲述什么是“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这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思考:一是从历史角度看,单极世界难以持久,两极格局已被打破;二是从经济上来看,欧盟、日本、中国等国家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增长;三是从政治上来看,中国、欧盟、俄罗斯以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在增大。最后,可以联系我国以及党员的实际,讲讲如何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问题。这样,就能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在讲课的时候,使听课的同志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理解所讲述的道理,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上党课“四备”

备好党课是上好党课的基础。我的体会是,备课的功夫下多大,一堂党课成功的把握就有多大。可以这样说,备好了党课,党课就成功了一半。

如何备党课?我的经验是“四备”。

一“备”党课对象。即对听课对象的工作性质、文化程度、年龄特征及思想状况等进行全面的了解把握。只有如此,才能使党课有的放矢。上党课前,授课者要深入到听课对象的工作圈、生活圈、交际圈,了解、观察、分析听课者在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有什么疑难困惑。掌握这些情况后,授课人在备课时就可联系听课人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备课,这样的党课针对性强,听课者坐得住、听得进,入心入脑,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备”党课资料。上党课前,资料准备得如何,对于上好一堂党课至关重要。因此,作为党课教员,要有为倒“一碗水”而积满“一桶水”的准备。这就要求授课者平时博学广闻,注意搜集、积累党课资料,资料越多,内容越实,说服力越强,听课人听课的兴趣就越浓,效果就越好。《党课参考》是上好党课不可多得的党课材料,因此,每期我都必读。

三“备”党课教案。这是备好党课非常重要的一环。党课教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党课的效果。准备党课教案时要注意三点:一是主题要突出,紧紧围绕党课的重点选择材料和组织语言;二是观点要鲜明,对党员的教育既要循循善诱,正面启发,又要正视问题,一针见血,让闻者足诫,增强党课教育实效。三是理论要联系实际。上党课要讲理论,但不能光讲理论。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党建资讯网,既要联系外地党员实践活动的新情况、新经验,更要联系本单位和身边党员的新典型,让党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四“备”党课教法。授课者要根据党课内容和听课对象,精心选择上党课的方法,运用灵活的党课形式和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党课生动而富有吸引力。如:农村党员文化程度一般较低,给他们上党课时可采用讲授辅导、参观讨论等方法;机关党员文化程度较高,授课时可采用专题讲座、社会调查等方法;流动党员见多识广、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可采取交流、座谈的方式。对象不同,方法各异,看对象施教,这样就会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Ppt课件制作技巧

一、选好主题色调,切忌五颜六色

二、内容简洁明了,切忌长篇大论

三、实用操作技巧

■Powerpoint自动黑屏

在用Powerpoint展示课件的时候,有时需要学生自己看书讨论,这时为了避免屏幕上的图片影响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可以按一下“B”键,此时屏幕黑屏。学生自学完成后再接一下“B”键即可恢复正常。按“W”键也会产生类似的效果。■PPT模板使用

用powerpoint为公司做演示文稿时,最好第一页都加上公司的Logo,这样可以间接地为公司做免费广告。执行“视图-母版-幻灯片母版”命令,在“幻灯片母版视图”中,将Logo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关闭母版视图返回到普通视图后,就可以看到在每一页加上了Logo,而且在普通视图上也无法改动它了。

例如:党章相关知识、党员发展流程、学生党员如何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与元培共成长,或其他与党建相关的内容。

备课参考内容:

1、党章解读

2、入党流程

3、时事政治网站:

2.怎样上好党课 篇二

一节好的语文课, 不是45分钟就能完成的。这45分钟所展现教师的才华、学生的智慧不是一朝一夕能修炼的, 需要教师长期不断地增长个人知识修养, 并且有意识地坚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质, 最后把这一切体现在一节课中。一节课好不好, 取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是否达到了和谐统一。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特别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如果没有渊博的学识, 整天只是照本宣科式地讲解书本, 就很难吸引学生。有人说语文教师应该同时是一个书法家, 一个播音员, 一个作家。这些要求虽然有些苛刻, 但是指出了语文教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 扎实的专业知识。语文教师要普通话发音准确, 语速适中, 声音响亮、高低抑扬错落、感染力强, 并能辅以恰当的肢体语言;巧用修辞、典故、古诗名句, 语言幽默风趣, 妙语连篇;“三笔字”工整规范, 教材熟悉, 运用多媒体设备娴熟自如。如果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不过硬, 就不可能成就精彩的课堂。

语文教师仅有渊博的学识还不够, 还应有驾驭课堂的高超能力。首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 把握课文的整体结构, 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辩证关系出发, 把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确定一个质与量统一的整体性的教学目的, 设计出恰当的提问, 启发学生思考, 推动教学开展。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直接决定课堂的教学水平。驾驭能力强的教师在课堂上有大将风度, 充满信心, 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 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地指挥调度;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驾驭能力差的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信心不强、情绪低落、教学环节紊乱、应变能力差、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等缺点。

李海林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中心就是“学生与语文的接触”, 语文教学的一切设计都是围绕“学生与语文的接触”来进行的。一堂课如果仅仅是老师在忙碌, 而学生很少参与, 老师的水平再高, 学生没有得到发展, 这样的课就不能称之为好课。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语文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通过自学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前预习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又能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 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课前预习一般分这样几个步骤来完成: (1) 读。反复读课文, 要大声朗读, 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体会语言美, 品味句式美, 把优美的词句采集在自己的采集本中, 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2) 圈。课前预习课文时, 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 用醒目的符号圈出来, 课堂上认真听、仔细记, 做到难点突出。 (3) 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 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 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 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 加深印象。 (4) 划。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 做到重点突出。 (5) 抄。对于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或者优美的语句等抄写在积累本上, 巩固记忆。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 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能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因此语文具备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征。怎样来体现这两大特征呢?读中感悟是一个好法子。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 其语境描述的美妙, 语言运用的精妙, 思想表达的深邃, 见解阐述的独到, 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 学生个人朗读、集体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诵等形式都可以。在反复朗读过程中, 师生一起分享点点滴滴的情感体验, 体会作者用字的巧妙性, 品读课文精彩片断。书读透了才悟得出, 悟得出才能再有感情地读出来。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十分重视情境教学。把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 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 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 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 这样不仅能对教材内容形成深刻印象, 还能很快地理解课文内容。

3.怎样上好阅读课 篇三

一、教学对文本的理解

熟读文本,读透文本,是教师理解文本的首要任务,教师要把精力集中在对文本的理解上,能活用教材教,升华教材教,凭教材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技巧。对教材从宏观到微观烂熟于心,高屋建瓴。课文要以不同的角色读,每句话、每个词从它的表层义、深层义、引申义都作反复推敲,悉心思忖。作者的目的,文章的灵魂,写作的特点,背景都要把握准确。在书本上点点画画,密密麻麻标记清楚。文章的妙处心领神会;文章的不足,心中有数;文章的个性,了如指掌。教师凭着对文本的全方位掌控,课堂应对才能水到渠成,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创造出富有激情,既活又实的语文课堂教学。

二、课堂设计立足于常态课

教学质量的提高来自常态课,常态课也是本色课,它没有精美的包装,浓墨重彩的雕琢,精心的加工。教师只有一个粗略的大概,拎出一条主线,几个分杈即可。如:设计教科版4年级下册《哈尔威船长》时,以“舍己救人”为主线,介绍“诺曼底”邮船遇险的混乱场面,指挥救人的结果为枝杈,引导学生读文、感悟、表达,学习阅读方法。至于那些枝枝叶叶、花朵花瓣是课堂的自然产生,要靠教师的机智和敏锐,随时捕捉,描绘和点染,设计不用那么精细。因为课堂教学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不是一切都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随时都有意外的通道或美丽的图景呈现。设计得再周密,再完美也会有意外的生成。

由此说来,课堂不是以设计技巧的高超而取胜,而是以课堂无数随意碰撞出的智慧火花而得到首肯。这样的设计课堂是清淡的,但值得咀嚼和回味;有一种自然天成之美。犹如乡村的家常菜,没有精美的盒子包装,但这菜绝对新鲜,做法简单,没加色素,但营养丰富,是原汁原味平淡厚实的语文本色课。

由于有的教师没有深入领会语文课改的精髓,被课程改革的气氛所左右,课堂设计追求形式多样、活动多、气氛活。阅读教学中只注重内容的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训练和运用,充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煽情,或是针对文本内容情节,一串又一串的提问和烦琐的分析讲解,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按部就班,颇有引君入瓮之嫌,或是展示课件,兼形、声、色于一身的电脑课件美轮美奂,看得眼花缭乱,热闹非凡,或是把问题归于小组讨论探究解决,不管问题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或者是粗浅的。从形式上看,不错,但实际上有收获的学生极少,大部分学生充当的是缄口不言的观众。

如果课堂设计华而不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就无从谈起。课堂教学靠形式取胜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靠内涵取胜才是永恒。

三、悟与写适当结合

在阅读课上,听、读、说占了绝大部分时间,忽视“写”,嫌“写”费时间,也怕影响教学流程的流畅。所以,几乎看不到写与感悟课文内容、思想同步。其实,感悟与“写”多一些,同样有利于促进教学的效果。

因为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蓄积的情感,若没有凝结成文字,过不了多久就会消失、淡化。捕捉这种情感的蓄积点,及时练笔,能将这种情感、感悟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就能凝结成学生的思想,转化成言语实践的能力。因此在入情入境中,沿着文本的价值方向,进行表达训练,能将学生融入文本的角色中,将个性化的感悟流淌笔尖,在生成言语的同时释放自己的情感,倾情表达。

如,教《哈尔威船长》一文,在学生了解诺曼底号船面临沉没,死亡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船上60个人争先恐后地逃生,乱得不可开交”。教师抓住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指挥大家,使船上的人全都获救这处情感的蓄积点提出问题:“你若是船长哈尔威,这时你会怎么办?”让学生边想边写,写好再大声读出来。此时提出这覆盖重点内容,又富有个性、发挥性的问题,恰到好处,犹如开闸放水,汹涌澎湃。让学生只说一遍,孩子会感到意犹未尽,写出来,不仅满足每一个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更重要的是给了每一个孩子表达的机会,加深感悟的记忆。紧紧围绕情感的蓄积点提出问题,让学生换位思考,移情体验,进行表达训练,还可还原作者的心声、人物的心声。

再如教本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用谈话法引出此段,问学生:“哈尔威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再用特写镜头展示人物形象,加深感染“船长屹立在舰船上……犹如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随着轮船沉入了深渊”。让孩子观察船长……聆听朗读,感受忠于职守的美丽。让学生提笔表达,可谓水到渠成,因为5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对舍身救人的品质的理解容易受到熏陶和感染。“船长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一问题触动孩子们的心,拨动孩子的情,他们会情动而辞发。然而也是一个统领全篇的问题,在思考中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更深入的感知、感受,也进行了语言训练。

“写”与感悟结合也可以运用到扩展文本的内容中,如教科版4年级上册《三顾茅庐》,当学到刘备以他的诚意和谦恭感动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南征北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时,为了让学生有深层次的理解,出示一段摘取《出师表》里的内容:“臣本布衣,鞠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然后问学生你明白了什么,你想对满腔真情的刘备说什么?学生是一触即发,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言无不尽。再让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自己想对刘备说的话,要求写一写,写好再大声读出来。学生会写得很好,如:“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刘备乃伯乐也”“三顾茅庐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等句子。很快地将自己的感悟凝结成文字,一定伏延深远,似随风入夜之春雨,潜移默化。

写与感悟适当结合,进行表达训练,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又提高了言语运用能力。在言的运用过程中渗透着意的熏陶,在意的体验过程中,培养了言的训练;在形成文字的过程中,培养写的习惯。进而达到了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阅读教学中,教师全方位地掌控教材,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设计讲究清淡、简洁、自然,是上好阅读课的基础。在捕捉文本情感的积蓄点时,注重语言训练,及时练笔,言为心声,笔为口动,关照全体学生,又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一举多得之措。以上的体会不是上好阅读课所必备的一切,其他方面的因素固然重要,让我们继续探索,掌握上好阅读课所需的一切,愿我们的阅读教学越上越好,越上越精彩。

(作者单位:桦川县东河乡兴安小学)

4.新时期如何上好大学生党课 篇四

党课教育是党组织用授课形式定期对广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党性教育、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经常性教育。搞好大学生党课教育,是帮助大学生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大学生增强党性观念、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渠道。

调查显示,目前各高校党组织普遍都非常重视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党课教育,不但有坚持常态化的制度、措施作保证,而且各种党员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入党前发展对象培训班、预备党员培训班等都办得有声有色。但大学生们又反映高校的党课内容陈旧、形式单

一、枯燥乏味,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都会让90后的大学生们失去兴趣和憧憬,冲击他们对党的信仰和忠诚,从而影响我们党课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所以更新授课理念,丰富党课内容,创新授课方法和手段,已成为当前党课改革的重中之重。笔者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改革:

一、建立高校党课教育网络平台,使党课教育网络化

随着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网络的使用得到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使用网络进行日常的交际和学习,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越加深远。网络资源的共享和开放性可丰富和完善党课培训内容,学生们能在第一时间获得科技、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资讯,也可以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热点动态。网络强大的交互性能和虚拟化特点,又可使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平等和自由的交流,相互沟通,共同进步。因此,择机开设党校网站,实现入党积极分子的网上教育乃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良策。党课网络平台可开设理论园地、入党指南、时事聚焦、热点追踪、视频教育等栏目,增加党课视频课程、理论课程、问卷调查、在线考试、师生互动等功能,改变过去课堂教学同步走的模式,让学生可根据时间自行安排学习进度,再完成规定科目及课程要求的基础上,参加在线测试,成绩合格予以颁发结业证书。当然除了前面讲到的党校网站之外,还可以开通飞信、QQ群、公共微博、公共微信等平台,更加及时生动地将党课的培训资料和课程内容进行传递和交流,并鼓励大家提问和讨论,通过提问和讨论,使同学们的党性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发表吧】——最权威、最专业、最诚信的论文发表平台,快速发表普通省级、国家级、核心正规学术期刊具有CN、ISSN刊号。论文发表、写作指导、期刊推荐、快速发表。

二、将红色电影、红色音乐融入党课课堂

观影和K歌可以说是当代大学生最普遍也最喜欢的娱乐方式,如果把这两个元素融入党课课堂,肯定能够活跃课堂气氛,给同学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具体操作方面,我们可以根据中共党史的各个历史阶段,精心挑选在各个阶段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具有代表性的红色电影或歌曲,在进行党史的各个阶段授课时,先播放该阶段的代表性电影或歌曲,让学生感受其中所蕴含的历史事件和社会背景。欣赏完相应的影视或歌曲之后,讲解其对应的历史阶段的社会背景、相应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事迹。如中国共产党成立阶段的电影《建党大业》、歌曲《国际歌》;长征时期的电影《四渡赤水》、歌曲《十送红军》;抗日战争时期的电影有《狼牙山五壮士》《地道战》《红色娘子军》、歌曲有《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解放战争时期的电影《大决战》、歌曲《我们的队伍像太阳》;改革开放以后的电影《首席执行官》《共和国不会忘记》、歌曲《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等。在讲课期间,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穿插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能参与到党课中去。例如,可针对该电影中的某个人物形象展开讨论;可让学生比赛唱该时期的革命歌曲或朗诵革

命诗歌等。通过这些近似娱乐的手段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使学生享受丰富的审美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

三、丰富师资队伍,邀请优秀校友进课堂

党课授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我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为我党光辉事业奋斗的热情、培养他们复兴祖国大业的优秀品质。传统课堂的师资一般是有学院的党委书记和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构成,讲授的内容在学生看来难免过于理论,如果邀请一些优秀校友上课,如公司经理、大学生村官、创业达人等,用身边的典型激发学生自身的动力,或者是用微观的事例阐释宏观的道理,相信能引发听课者精神上的触动和思想上的共鸣。“校友党课”可以改变以往党课由领导、老师主讲的模式,校友们亲切和蔼、平等交流的语言可以打动大学生,他们诚恳、真实的语言可以教育人。校友中的优秀典范人物通常是在校大学生心目中的典范和旗帜,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示范性。这种方式可以解决党员在接受党课教育中存在的“离得远、看不清、听不懂”的问题,有效调动全体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友用自己的语言聊自己的感想、谈自己的体会,内容实在,有说服力,把“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传统党课拉回到了基层党员身边,更能触动、吸引每一位普通党员和普通群众。校友资源是一种涵括人力、物力、财力在内的综合的宝贵资源,具有多重重要的价值,包括人才资源、思想资源、教育资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资本资源等。注重校友资源在大学生党建教育中的利用,不仅可以整合校友资源,放大其育人等多重作用,而且能提升课程品质,完善课程体系,增强党课吸引力,提高育人实效。

四、让理论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消除心灵距离

从调查结果看,各高校党课教育内容的主要有:党章和党的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观念教育、科学发展观基本问题、构建和谐社会问题、党性修养教育、党史教育等。这些理论知识常让人感觉冰冷、陌生且遥远。如共产主义信仰,这对和平年间长大的90后大学生来讲是非常抽象的,即使是作为老师的我,也不是很明白。但如果我们授课时从人文的角度出发去讲解信仰与幸福的关系,列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的事例,相信会更容易解开理论知识神秘的面纱。当今的大学生中,一部分学生出现了过于急功近利的趋势,一部分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贪图安逸,在爱护保护他人成果方面,表现出道义上的缺失,随意破坏、剽窃的事情时有发生。针对这样的状况,如果还是按照教材从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端正入党动机、提高党性修养等这些专题去选取周而复始毫无变化的内容,授课者将失去激情和研究,听课者也认为太枯燥乏味失去吸引力。所以我们可以恰当的设置一些人文教育专题,如“感恩自强”专题、“生命与责任”专题、“认识自我、成就自我”专题、“让生命充满爱”专题、“做快乐的自己”专题等,这些专题虽没有直白地表述党的理论政策,但是在铺开之后却可以把党的知识贯彻其中,使之血脉相连,直截了当地表明授课者所要阐述的理论知识,学生也易于理解和接受,从而真正起到教育感悟的作用。

5.怎样写党课心得 篇五

我觉得:人字一撇一捺的支撑结构,一撇是长处,一捺是短处。它告诉我们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既不要骄傲自满,妄自尊大;也不必自惭形秽,妄自菲薄。天生我才必有用,人应凭借这长处和短处组成的体态平衡,不断取长补短,完善自我,勇敢地站起来。

人字一撇一捺,一撇代表品格,一捺代表学识。它告诉我们,一真正的人应该是“真善美”和“德识才学”的完美统一。高洁的品格和渊博的知识不仅是有志者腾飞的双翼,而且是其终身的奋斗目标。

人字一撇一捺,相互扶持,相互支撑。一辈子写好了这个人字,就会多一些爱心,多一些春天的温馨,多一些自由自在与海阔天空。

人字上部合,底下分。它形象地告诉我们,人生之路有许多叉道。有的通向光明,有的通向黑暗,有的走向成功,有的走向失败。而人生之路,数青春的叉道最多。每个青年理当谨慎,慎重,好好把握。

普天之下,不论国籍和肤色如何,都应穷尽毕生精力认识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堂堂正正写好一个大写的人字。

人字的支撑结构我们理解了,其实成长就象一支铅笔一样,虽然外表是不一样的图案,内在的却是一样实用的东西。

每个人的人生是顺水推舟的,小时候就像造铅笔,将知识紧紧扣在大脑内,在长大的过程中,像削铅笔一样,把所学的一切流露出来,中途中,也许会像断铅一样失败,但时分小心的人会从地上爬起来,继续将内存一点点磨练。

如果一支铅笔从开始就没有造好,有质量问题,就不会推向市场。一个人小时候没有把基础打好,甚至没有打基础,那么,长大后,他们会从事什么工作?凭什么独立于世?所以说人的成长就如同一支铅笔!有的铅笔写出来的颜色深、有的则浅,其实,它们的外表和内存都是一样的!说到这,我会想起两个人的基础一样好,却为什么一个能成功一个不能成功?因为有一个人在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时,有了一技之长。一个人如果只能学会人云亦云的东西,那么他将会秀才不成才!

一个人与别人一样时,就要学会有一技之长。

一个人比别人差时,一定要学会比别人更用劲,要知道“跨一步,就成功!”

一个人发现自己很强时,不要停在一处沾沾自喜,要学会等别人就是在消磨自已的时间!

6.怎样上好一堂课 篇六

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曾经会为怎样上好一堂课而烦恼,几乎每个人都想要在反复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操作模式。然而,教学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复杂多变,而课堂上又可能有不少突发与偶然现象。的确,教无定法。正因为教无定法,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有一颗不断专研探索的心,惟其如此,我们才可能真正在任何时期的教学活动中应对自如。当然,真正上好一堂课也是不容易的。而这对自我要求很高的老师来说,更是如此。一堂课的好坏,不光看是否有老师充分的准备,更主要是实际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互动情况。要看你有没有达到启发思维、训练能力、积累知识的效果。

那么,怎样做才能确保一堂课成功有效呢?我觉得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备有优秀的教案

都说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只有备好课才可能上好课,这就好比只有打准备充分的仗才可能胜利一样。且不说怎样备课,大凡优秀的教案都应该具备这些特点:整体上教学目校标明确,针对性强,重难点分明;每一堂课教学要点明确,教学环节清楚;所授知识点清楚、准确无误;设计问题符合学生特点及其知识储备,能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让他觉得盲目或没兴趣、没意义。而这当中,设计问题可说是重中之重。问题教学法虽然早不是什么新的教法,但它却一直是老师们觉得好用的方法之一。设计问题得当的好处在于可使老师在烦琐的知识内容中找到一条思路,从而把它贯穿到要讲的各个要点之中,使其层层推进,直到最后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二、巧用教案

现在的学生,对老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他们反感老师哪怕偶尔地看一眼教案讲课,他们欣赏老师盯着他们深情并茂,滔滔不绝。熟悉教案当然肯定便于自信大胆的教学,但是我们不可能把整个教案的内容记在脑子里,即使全记住了,也不一定就讲得好。因而我们需要记目标,记思路,记要点。

三、课堂发挥

我们常说某某讲课很有激情,某某讲课平铺直叙。当然,教学风格都是与每位老师的个性紧密相关的。然而,我觉得风格是可以把握的。这就好比每个老师都有激情澎湃的时候,都有最引以为荣的片刻一样,只要你愿意在课堂上尝试和改变,敢于课堂发挥。而课堂发挥要好,教师自身除了需要带着饱满的激情,还需要在吃透教材熟悉教案的基础上,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教学方法和技能,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知识文化修养,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从你深刻独特的人生感悟中获得启发。

四、森林与树木

乍一看,这与教学不相关。这里我借它们的关系说说新课教学的特点。新课教学就象剥洋葱,必须由外向内,一层层剥,因为知识点太多,我们必须分批进行。从学生认知的角度来说,只有先森林后树木,由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由旧而新,实施的教学步骤符合学生思维的特点,我们的教学才可能取得成功。否则,可能把学生越教越糊涂。我们要知道,任

何一堂课的教学活动过程都该是唯一的。我们只有掌握技巧、形成能力,才能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风格和一贯稳中求变的教学思路。然而,若我们真要在反复的教学过程中去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操作模式,退一步说,即使有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操作模式,你会一直用它吗?学生会一直喜欢它吗?

选择教书,选择了付出;选择育人,选择了塑造灵魂。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努力努力再努力。只有不辞辛劳乐于付出,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开满智慧之花。

7.怎样上好物理课 篇七

关键词:物理课,备课,上课

规模宏大的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展开, 我们职业技师学院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也进行课程、教法的大洗礼。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 采取课堂教学与实验相结合, 精短了理论课时, 延长实验课时。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烦重的理论教学任务呢?这就要抓住理论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学效率的高低, 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程序化、机械化、公式化、模式化, 教师象从同一模式铸出来的机械人, 按照一定的程序演绎着公式。而学生则被禁锢于一尺方凳上, 被动地接受知识, 他们没有想象的空间, 没有思索的时间, 完全成了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 感觉到从教师口中蹦出来的理论与他们从生活实践中得来的知识毫不相干, 显得那么遥远。这样的结果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要么造成高分低能人, 要么使他们产生了厌学情绪。好的课堂教学不仅要高质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更应该培育出素质良好、有强大创造力的新一代。教师要上好一堂课, 必须遵循其生成的三个环节:备课, 上课, 观察指导。

1 备课是一堂课的起始环节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备好课就等于取得了一半的成效。备课就是要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课的类型、拟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具和教学进程等进行预先设计, 形成教案。

1.1 备课首先就要备内容

这要求老师必须对教科书的内容有全面的了解, 对所教学科有整体的、系统的把握, 设计好具体的章节与知识点, 最后做到内容正确, 重点突出。这不等同于照着参考书撰写讲义。备课的过程如同一个艺术家在确定好一个主题后, 必须广集素材, 最后经过加工, 提炼出最能体现主题的题材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以严谨求实、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 来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准备。如讲位移和路程这两个概念时, 可以在讲清理论的情况下, 不妨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叫两位同学, 从同一起点A沿着两条不同的路径AEB和ACB到达同一终点B, 他们的路程分别是曲线AEB和ACB的长度, 而位移都是有向线段AB。 (见图1)

这样让学生亲自参与的结果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 同时让他们很轻易地分辨这两个孪生姊妹。

1.2 其次是备学生

教学的最后结果是要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所以学生是主体。备课就是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兴趣需要、思想心理状况、生活经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 要以发展的眼光、欣赏认同的态度来分析学生, 思索当你授课时, 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将会发生的变化, 尽量做到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设计课程的进行, 让学生对知识有呼之欲出感觉。同时要把学生的生活经验纳入到课堂中, 让学生感觉到知识就在身边, 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增强他们对科学的亲切感。

如讲表面张力时, 例出生活中的实例:下落的雨滴是球形的, 杯中的水面能超出水杯线, 雨伞能防雨;讲角动量守恒时, 解释行走中的自行车不会轻易跌倒, 芭蕾舞演员能调整自己的转速等。

1.3 最后备教师

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参与者, 是通过课程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现实作用的实施者。根据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 人的思想和情感来自外部环境, 而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教师的言行和情绪对学生处处起着示范作用, 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 同时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 专业水平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获得知识多少的程度。所以老师首先就要备好自己, 让自己具有良好的责任感, 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和多层复合的专业知识。这样才使学生在佩服与赞赏的心理状态下乐于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才能健康茁壮成长, 才能达到良的课堂教学效果。

2 上课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

课前的精心准备、描好的蓝图必须通过上课这一环节来实现。上课并不等于照本宣科, 重述教案, 应该根据主要内容进行灵活创新。

怎样才能圆满完成任务呢?首先要提高自信, 以饱满的情绪走进课堂, 借助于生动活泼的语言、优美和谐的肢体动作、丰富适当的面部表情、形式多变的教学方法来传授知识, 将复杂的简单化, 抽象的具体化。其次是在传达过程中, 遵循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和教案的前提下, 创设情境、根据情境灵活运用和选择教学方法与技巧, 使表达具有形象性, 新颖性。

如讲改变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旋转方向时, 虽然可从理论上讲清交换两根接到电动机上的相线的顺序就能达效果, 但过于复杂与单调。在课堂上不能用实验演示的情况下, 不妨做个游戏, 叫上三位同学分别代表U、V、W三根相线, 站成一圈按U-V-W的顺序传递物品, 如图2。随后任意交换两个同学如V、W的位置, 如仍按U-V-W的顺序传递, 这样明显可以看出这时的传递方向与前面相反了, 如图3。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只要改变两根相线的顺序就能改变旋转方向的原理。通过这个小小的让学生亲自参与的游戏, 即使这这个枯燥深奥的知识浅显易懂, 让同学们终身难忘, 更使同学们对这门课产生良好的情绪, 直接影响着后续学习。

这种在课堂上充满激情、不墨守成规、灵活创新, 将课堂变成一种表演场所的教学模式, 不仅使好学的学生乐于学习, 而且能把注意力不集中、不好学的学生吸引住,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 观察指导贯彻课堂教学的始终, 是教学中体现师生互动的主环节

在课堂中, 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及时观察, 及时反应, 及时指导。不能象留声机一样只管播放, 不管“受众”的学生感受。而应对于学生课上良好的表、机智的答问、主动的问难、新颖的思路给予或简单的赞语、或欣赏的微笑、或满意的微笑, 给学生以信心, 以鼓舞,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记得初中时, 很多同学做不出的一道物理题被我用一种简单的方法解出来了, 同学们不相信就去问老师, 而老师给解法比我的要繁杂, 老师就叫我做一遍, 他看后, 面带赞许的徽笑, 满意地摸了下我的脑袋。当时我就陶醉在老师的赞许中、成功的喜悦中, 心中对物理顿生浓浓的喜好, 对学好它有了更足的信心, 这样的喜好和信心伴随了我的整个读书生涯。

同样, 老师对于课堂上学生的分心、注意力不集中、搞小动作的现象要及时捕捉、提醒。

总之, 老师在上课时要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即指导学生但不是牵着学生走;激励学生、勉励学生但不是强制学生顺从;启发学生而不是把结论告诉学生。

8.怎样上好音乐课 篇八

我在阅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看到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的一句话:“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是停滞的、贫乏的,在他身上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之为‘不尊重思想’的征兆,那么这一切就会明显地在教学教育工作中反映出来。……教师不尊重‘思想’学生也就不尊重教师,然而更危险的是,学生也像教师一样地不愿意思考。” 当今社会对学生对子女的教育已经成为众所关注的重大问题了。怎样教育?我应该怎样做才更好?这是我面对学生,面对子女经常在思考的问题。怎样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呢?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不能违背学生作为一个孩子的天性,如果用思考、情感、创造、游戏的光芒来照亮儿童的学习,那么学习对儿童来说是可以成为一件有趣,引人入胜的事情的。”现在的学生真的太累、太可怜了,他们能有多少时间到大自然中去呢?所以,我想让我的学生们喜欢上音乐课,让他们在音乐课上体会到快乐和放松。我力求做到每一节课创新,这对于每个星期只有一节音乐课的学生来说,他们是非常珍惜的。

以前上课,我总认为在教学上有点呆板,教学形式也比较单一,课的质量很差,没有新意,学生也不感兴趣。比如:初二年级第三单元《爱心呼唤》,这一单元的教学任务是从小培养学生乐于助人、有爱心的高尚品德。而我过去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过于单调,唱歌就只教唱歌,音乐欣赏就只听音乐,整节课很枯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个学期再上这课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爱的人间》这首歌时,我先让同学们思考几分钟,让他们整理一下发生在自己身边或在电视上看到的爱心故事,然后把这些感人的故事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老师,我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学生发言了,“老师,我也有!”另一个学生也发言了,“老师,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们班的....”学生们开始七嘴八舌说起来....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变得积极主动起来,争着把自己心中感人的故事告诉给大家。当学生一个又一个的说完这些感人的故事后,我看见的是他们眼睛里闪动的泪光,我也被他们感染得掉下了眼泪.由于时间的关系,好多想发言的学生在这节课上没有机会发言,我就让他们把这些故事作为课后反思写下来。在这样的情绪铺垫下,学生们迫不及待的想学新歌,而此时教歌,无疑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到了一个最高点,教唱新歌这个环节就显得很容易。整节课下来,充分做到了师生互动,学生也做到了声情并茂的演唱,最重要的是达到了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目的.

我在教学上还总结了另一种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方法:每节课留十分钟选出本节课的小小歌唱家、小小指挥家或小小表演家等。比如:初一年级第一单元《童年的记忆》,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激起学生对儿童时代生活的回忆,从而对少年时光倍加珍惜,孕育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了让学生重回童年快乐的时光,我按照教材提示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编排,然后在歌曲《回忆童年》欢乐的歌声中演示曾经玩过的游戏动作,让大家猜猜是什么游戏,看看哪一组表演得最好最生动,最后把评出的本期小小表演家的学生名字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为了不落后于其他组,学生们都认真地排练着。等到表演开始时,大家又都兴奋地笑着,闹着,评价着那一组表演的好,哪一组表演的不好....有了每期的评比活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兴趣很高,每一期的评比都争着上“明星榜”,我也在这样的活动中发现了学生身上不同的闪光点。

9.怎样上好音乐课 篇九

每个学期结束时,我在教学上总会有许多的想法和对本学期教学实践的总结。对学生来说,他们非常喜欢音乐课,但喜欢的关键却在于老师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怎样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怎样上好音乐课,已经成为我在教学上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我在阅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看到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的一句话:“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是停滞的、贫乏的,在他身上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之为‘不尊重思想’的征兆,那么这一切就会明显地在教学教育工作中反映出来。……教师不尊重‘思想’学生也就不尊重教师,然而更危险的是,学生也像教师一样地不愿意思考。” 当今社会对学生对子女的教育已经成为众所关注的重大问题了。怎样教育?我应该怎样做才更好?这是我面对学生,面对子女经常在思考的问题。怎样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呢?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不能违背学生作为一个孩子的天性,如果用思考、情感、创造、游戏的光芒来照亮儿童的学习,那么学习对儿童来说是可以成为一件有趣,引人入胜的事情的。”现在的学生真的太累、太可怜了,他们能有多少时间到大自然中去呢?所以,我想让我的学生们喜欢上音乐课,让他们在音乐课上体会到快乐和放松。我力求做到每一节课创新,这对于每个星期只有一节音乐课的学生来说,他们是非常珍惜的。

以前上课,我总认为在教学上有点呆板,教学形式也比较单一,课的质量很差,没有新意,学生也不感兴趣。比如:初二年级第三单元《爱心呼唤》,这一单元的教学任务是从小培养学生乐于助人、有爱心的高尚品德。而我过去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过于单调,唱歌就只教唱歌,音乐欣赏就只听音乐,整节课很枯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个学期再上这课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爱的人间》这首歌时,我先让同学们思考几分钟,让他们整理一下发生在自己身边或在电视上看到的爱心故事,然后把这些感人的故事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老师,我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学生发言了,“老师,我也有!”另一个学生也发言了,“老师,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们班的....”学生们开始七嘴八舌说起来....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变得积极主动起来,争着把自己心中感人的故事告诉给大家。当学生一个又一个的说完这些感人的故事后,我看见的是他们眼睛里闪动的泪光,我也被他们感染得掉下了眼泪.由于时间的关系,好多想发言的学生在这节课上没有机会发言,我就让他们把这些故事作为课后反思写下来。在这样的情绪铺垫下,学生们迫不及待的想学新歌,而此时教歌,无疑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到了一个最高点,教唱新歌这个环节就显得很容易。整节课下来,充分做到了师生互动,学生也做到了声情并茂的演唱,最重要的是达到了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目的.我在教学上还总结了另一种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方法:每节课留十分钟选出本节课的小小歌唱家、小小指挥家或小小表演家等。比如:初一年级第一单元《童年的记忆》,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激起学生对儿童时代生活的回忆,从而对少年时光倍加珍惜,孕育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了让学生重回童年快乐的时光,我按照教材提示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编排,然后在歌曲《回忆童年》欢乐的歌声中演示曾经玩过的游戏动作,让大家猜猜是什么游戏,看看哪一组表演得最好最生动,最后把评出的本期小小表演家的学生名字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为了不落后于其他组,学生们都认真地排练着。等到表演开始时,大家又都兴奋地笑着,闹着,评价着那一组表演的好,哪一组表演的不好....有了每期的评比活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兴趣很高,每一期的评比都争着上“明星榜”,我也在这样的活动中发现了学生身上不同的闪光点。

10.怎样上好体育课 篇十

1、要建立课堂常规,因为体育课在室外进行,学生活动范围大,比较难管理,所以在学生上课时,教师要提出要求,统一行动,使课堂教学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和正常秩序为完成课的任务创造先决条件。

2、在备课要备教材把这一堂课要授的内容、重点、难点要吃透,同时讲解要精练、要领要下得准确、示范正反要到位、教学手段、易犯错误以及课堂预测要发生的问题,采取对策以及改正方法,都要全盘考虑进去,这样授课做到胸有成竹,整个大脑对整堂课的授课思路清晰、上课的层次、内容搭配思路明白,有了充分准备去上课,才会体会到下课后成功的喜悦。还要备场地、器材、运动量强度、密度都要适宜,尽量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合理的教学方法。同时,要调动课堂积极性,要活跃课堂气氛,多采取一些教学游戏,在授课过程中项目的内容搭配、学生的身体素质,要因材施教,既要完成课的内容教学任务,又要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最终达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

3、科学锻炼、注意安全。伴随体育运动的是不可避免的意外伤害,因此科学锻炼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在进行体育课的过程中还应该将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也贯穿其中,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对自己有所了解。明确自己参与的体育锻炼对自己那些部位有利,学生会有目标的参加锻炼。这样一来,他们会知道过量的运动带来伤害,所以在锻炼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要培养学生道德行为,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发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精神。

11.怎样才能上好习题课 篇十一

关键词:中学物理 习题课  解题能力       

习题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深化物理基础知识的通道,是联系概念、规律的纽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必由之路。它不仅可以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和扩展物理知识。

习题课是习题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课型。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习题课呢?為此,笔者进行了专题研究与分析,总结出习题教学的基本方法,现具体介绍如下: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习题课教学中,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与讨论及学生自己的练习,使学生加深了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总结归纳出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达到开阔学生眼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在习题课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讲—练结合法

“讲—练结合法”是习题课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教师对典型例题的详细分析和讲解,总结归纳出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的问题让学生练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练习,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二)分析—讨论法

“分析—讨论法”就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某一具体的物理问题,边分析、边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结论。这种方法贯彻了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并能发现学生分析问题的错误思路、方法,及时予以纠正,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讨论—归纳法

“讨论—归纳法”就是选择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典型问题,先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暴露出各种错误思路、结论。然后教师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得出正确结论。

(四)板演—评议法

这种方法就是选择典型问题,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板演,板演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把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暴露在全班同学面前。教师针对学生的分析思路和方法进行评议,充分肯定其正确的分析方法与解题技巧,找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方法,指出努力的方向。这种方法,通过板演能检查出板演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评议,能提高全班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采用学生板演——学生评议——教师再评议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习题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习题课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实际,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精选习题

习题课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精选习题。精选的习题要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1、习题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习题课中所选的习题,应该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要通过对这些题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同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举一反三。

2、习题要难易适度

习题课中所选的习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难易适度。太简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太难,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习题要具有启发性

习题课中所选的习题要具有启发性,要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阐述物理概念的定义、物理规律的涵义等,防止学生死背公式等形式主义的偏向。

(二)要注意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习题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常用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有很多。如:比较和鉴别的方法、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的方法、等效方法、理想化方法以、极限思维法、图象法、假设法、隔离法、整体法、临界条件法和矢量三角形法等。这些方法与技巧,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演练,才能逐步掌握。(三)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习题课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解题能力主要是指:

1、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分析能力是指能够独立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所给物理问题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找出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和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并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给的问题。

2、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习题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主要是指以下两个方面。

(1)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解题中,首先要对物理现象和过程进行分析,经过概括、抽象,再根据物理规律和公式列方程,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因此,在习题课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2)运用数学知识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       

物理解题中,常常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和讨论。运用数学知识对有关物理问题进行计算是学生最感困惑的难题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有关的物理概念、定律理解不透,思想方法不对,思路不清,数学运算的技巧不熟练等等。由此引起乱套公式,或按曾经做过的形式上类似的题目依样画葫芦等毛病。因此,在习题课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总结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达到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

(四)要防止题海战术

习题课教学中,要精讲精练,防止把学生引入“题海战术”的死胡同。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解题训练,逐步总结出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第三中学)

12.怎样上好生物课 篇十二

关键词:教学设计,学习积极性,课堂互动,主导作用,教学的效率

在21世纪的今天,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多学科综合渗透的高科技领域, 而且成为21世纪高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 我们的学生和家长总体上还不太重视这一学科, 导致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得不到学生的密切配合。如果能充分准备好一节课, 让课堂变得充满激情, 丰富多彩, 就算学生不重视, 也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 学好生物。

一、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构建理想课堂

朱永新在他的《新教育》书中说, 新教育是相对旧教育, 非破坏性的, 乃改造的, 非反对的, 乃加工的。新课程下的一堂好课:不是对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 而是发展与超越。它更多地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主。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 而不是看教师讲课。课上的好不好, 归根结底应该由学生来评价。”

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 首先应了解“什么是知识?”20世纪90年代前:知识—科学的结论;90年代中:知识—科学的结论+获取结论的过程;90年代末:知识—科学的结论+获取结论的过程+质疑。21世纪:知识—质疑+探究获取结论的过程+科学结论。好课应该有质疑, 明代著名学者陈宪章说:“学则须疑, 学贵善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疑者乃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 一番长进”。近代哲学家费尔巴哈也指出:“新知识从怀疑开始”, 学生能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有思考才会有质疑, 思考来源于对认识过程的思考、对结论的思考、对方法上的思考、对问题条件、解答、结果的思考。

因此, 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是一堂好课的关键。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当灵活、恰当。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 鼓励、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当紧凑、合理, 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应层次分明、合理有序、衔接紧凑、过渡自然。教法的改革和创新应有利于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学习运用新知识。

那么, 一堂好课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呢?

答案应该是没有, 一节好课, 其效果还应当是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应进一步注重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还要看学生能否敢于发表自己的各种意见;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含量, 更要有真挚的情感体验, 这是任何时候评价一堂课必须守住的底线。课要上的真实, 只有真实才有研究的价值, 才可以看到学生的真实表现, 可以听到学生的真实想法。那些表面上热热闹闹, 实际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的课不是好课。

二、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 是以一定的参与度作保证的, 学生没有参与, 或参与得不够, 就算不上“主体”。而学生的参与状态, 既要看参与的广度, 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 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是否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 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 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因此, 应该以全面质量观衡量一堂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中指出:“一堂好课应该是取得了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教学是否面向全班学生, 使全班各种类型学生都能得到提高。看取得质量所付出的时间、精力、物力等代价。同样的教学质量, 如果付出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等代价少的就是一堂好课, 因为这样的教学, 效率高、效益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 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的答案。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 什么时间提问, 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的“丝丝入扣”, 结果往往是把一节好课上成了表演课, 演员就是教师, 或者说主角是教师, 学生则是配角, 是观众。

教学“贵在得法”, 体现在教师如何做好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促进者、启发者、知道者和合作者。课堂教学既然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就必须围绕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需要来设计, 其目的是使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 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如果在课堂上限制了学生的理解, 剥夺了学生质疑的机会和权利, 禁锢了学生的思想, 那才是一堂既可悲又失败的课。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课堂设计, 就是对整个教学系统的规划, 是指在分析学生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条件以及教学系统各组成部分特点的基础上, 统筹全局, 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案, 包括一节课的教学结构、教学策略、板书设计等。教学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 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的规划, 要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应该是师生互动、沟通、交往、参与。沟通是教学的基本功底,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交往强调的是双向互动, 没有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确立师生民主、平等、自由, 要与学生对话、交流。参与是要让学生动手, 在做中学, 而不是在书中学,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应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

要上好一节生物课, 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关注学生,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 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提倡“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 展现思维力度,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学习过程中, 使学生真正乐学、爱学生物。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新教育.漓江出版社, 2009.

13.怎样上好每一堂课 篇十三

怎样上好每一堂课?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怎样才能把我领悟到的和写下的文字在课堂中变成现实,也是我一直思考并正在试图解决的问题。而怎样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把每一堂课上得都像美妙各不相同的艺术品,如宋祖英的舞台演出一样大气且绚美呢?这则是我刚刚开始思索并正在努力寻找答案的问题。相信在中国这个古老而又智慧的国度,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看完孔凡哲的《上好课有效技能》和赵国防的《有效备课:问题 探究 对策》、徐健 成剑的《上好课:问题与对策》后,我对怎样上好课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现整理如下:

一、严明的纪律和浓郁美好的学习氛围

天行有常,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又有“秩序是宇宙的最高法则”这一说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好的规矩正是为了帮助学生最快最好地发展,成为各级各类的人才甚至天才。严师出高徒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所以,一个有纪律守纪律的课堂是上好一切课的前提条件。然后营造一种浓郁美好的学习氛围,把各种有益的美术信息源源不断地融入学习环境中,让学生在这种环境氛围中,自然而然地爱学习,爱运用所知所学认识世界,理解世界进而美好世界。

二、用心准备

在上课前,认真备好课,给学生设计一些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心智,产生各种奇妙的答案。同样,预设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共同探索。及时把生活中的新的有益的美术知识及相关知识融进美术教案,给学生一个广阔的世界和视野;学生也在用心地做着相关准备,并且总能找到他们发现的相关美术知识和资料融入学习环境中来。课前都能做到自觉地收集相关材料,自觉带全美术课材料。师生都非常清楚地知道美术的真正价值所在,能正确使用手中的画笔。平时闲暇时光喜欢画画,能自得其乐。喜欢欣赏美好的事物,也善于运用身边一切事物创造美好,美化自己和生活以至世界。

三、感悟美创造美

恰当地运用标签效应,让每一个学生在心理暗示下都成为一个好学生。经常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努力进步,天天向上。在课堂上,用语措辞优美恰当富有启发性,善于运用眼神、手势等肢体语言暗示,调整学生到最佳状态。让学生之间和睦相处,友爱互助,并且彼此尊重对方人格。课堂上,教室里,充满了灵气,我能清楚地知道学生在感悟,在领悟中创作。即使在静默运笔的宁静中,师生都能对美术知识领悟更多,画面美好有趣还充满智慧。学生在创作是,都能既着眼大局,又紧扣细节。心中想整幅作品的大构想,手中运笔画好每一点细节;先画好大轮廓,再完善美好细节。课堂上,学生的言行举止以及思想都是美好的,每一堂课都像美妙各不相同的艺术品一样精彩纷呈、妙趣横生。

四、收获和喜悦

14.怎样上好英语朗读课 篇十四

英语朗读(read loudly and clearly)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也就是清晰响亮地把词汇、句子、文章等语言文字材料念出来。朗读具有视觉上的因素,它要求朗读者仔细看着语言材料;又具有口语(表达上)的因素,朗读者大脑想着其发音,然后专注地念出其声。朗读的作用可不少:一方面,它能促进听力水平的提高。学生大声朗读时,口中发出的声音传到自己的耳朵,表明学生不仅在读,同时也在听自己读,经过反复不断地朗读操练,学生的听觉神经也就习惯了这种信号,当别人发出这种信号时,他就能产生“共鸣”,听得明白。另一方面,它还能促进记忆力的提高。学生大声朗读时,注意力容易集中,使读过的语言材料在大脑中产生较深的印象。可以说,朗读是生理活动向心理活动的转化,即“内化”。大量准确的朗读能够促进口语和听力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有效的朗读更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英语朗读问题

英语朗读情况如下,初中一、二年级段各有过半数的学生不能独立按国际音标注音读出生词;仍有五分之一的初三学生还不能按音标注音拼读生词。在英语朗读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读英语时声音很低,口齿不清,语句破碎,断断续续。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包括以下三点:其一,学生的语音基础薄弱,不会认读音标,不能根据拼读的规则读出简单的单词,所以难以开口。其二,学习心理障碍。如,有些初中生性格内向,羞于大声开口朗读;有些缺乏信心,怀疑自己的发音不准,怕招致别人的笑话。其三,对语音教学的重视不够。由于现在中考没有专项的语音知识考察题,而且初中阶段的考试还未进行口语能力的测试,老师和学生都侧重笔试考试训练,往往忽视对朗读能力的培养。

英语朗读注意:重视语音,倡导模仿

1.打好语音基础。即教会英语26个字母和48个国际音标,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打好基础。字母教学以5个元音字母为主线,按照字母的顺序逐个教、逐个学,内容包括:字母、单词的重音,英文的规范书写等。音标教学按元音和辅音进行分类教,内容包括:元音字母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常见的元音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常见的辅音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辅音连缀的读音以及成节音的读音。主要途径是:在听清教师的发音或听清英语录音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模仿,必要时,教师对于学生感到困惑的音与调做适当的规则讲解与对比,帮助学生掌握发音和语调的要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语音语调不好,是由于听得不够,未听仔细,没有听清就模仿所致。所以先让学生听清楚、听准确,了解音的特点(音质、音色、音长、音响),再模仿。模仿时,可以先集体模仿,使胆小、内向的学生也敢于与大家一起大声操练;后个别单独模仿,便于教师检查学生模仿的质量,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与纠正。虽然初一年级新生有一定的语音基础,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语音语调不准确,对这些学生难以读准的语音(如48个国际音标的正确发音以及字母组合的不同发音),教师应该做到耐心仔细。

2.探究拼读规则。它是教学字母、音素、音标之后最重要、最关键的教学内容,包括:重音(单词、句子重音)、意群的读音(连读、失去爆破、弱读与同化)、语调(升调、降调)和节奏。需要指出的是:英文是拼读文字,其词汇的读音与拼写往往不一致,因此不少中小学生由于缺乏拼读能力,而只靠机械记忆按字母顺序死记硬背单词。这种做法在开始记字母较少的单词时还有效,但是随着单词逐渐增多、增长,拼写逐渐复杂,学生就逐渐感到力不从心,英语水平的两极分化就此开始。因此,在教字母、音素时就开始拼读练习,可以采取“教者有心,学者无意”的办法,让学生探究一些符合拼读规则的单词,获得自主发音和拼读的初步技能。从教学第一个单词时,教师简述音节知识,给单词划分音节,及单词重音如何读,以后逐步教学双音节词、多音节词。结合所教单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尝试归纳读音规则。

3.模仿语音语调。学生通过跟读单词、句子、对话或短文,听录音去模仿句子重音、语调、连读、不完全爆破等技巧,初步获得语音语调的感性认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看动画学唱英文儿歌、看听模仿英文趣味小品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模仿语音语调的兴趣与热情。在生动活泼的语言情境中,学生会不知不觉地感受语调的魅力 表示怀疑、震惊、礼貌、冷淡等情感。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语音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最终在语流中模仿并掌握英语丰富的语音与语调。

4.语感是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核心。它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学习英语的成败最终落实在是否获得了英语语感,能获得语感,就能牢固地掌握英语知识,就能熟练灵活地运用英语语言技能,就能综合性地、整体性地使用英语,驾驭英语语言。但是,语感的获得必须通过持久的语言实践练习而逐步获得。对绝大多数中国中小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英语习得的语言环境,通过朗读、背诵典型的对话或者短文便成为学习英语、接受英语、培养语感的一种有效便捷的途径。

英语朗读训练步骤

1.听范读或录音。通过听教师的示范朗读或录音,学生可以了解文章内容和朗读特点,感知内容在语音、语调、感情、表达等方面的特色,把握正确朗读的方法和要点,为朗读的实践练习做准备。

2.教师领读。领读对话时,教师最好整句领读,体现出句子的整体感,让学生在静听的基础上模仿跟读。领读时,如果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教师可按意群领读,并注意语调的转折。领读课文时,最好采用学生看书跟读和不看书跟读交替的方式进行。领读一般先慢后快,让学生在准确的基础上,再达到熟练、地道地跟读。

3.学生朗读。针对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鼓励朗读。对低年级学生,可以将英语朗读较准确、较大胆的同学树为“小老师”,请他(她)领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一旁监听,等学生领读完之后,再和全体学生通过回忆来指错和纠错。

上一篇:我的老师700字优秀作文下一篇:陈毅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