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高教师与职高教师的不同之我见

2024-12-25

普高教师与职高教师的不同之我见(精选2篇)

1.普高教师与职高教师的不同之我见 篇一

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之我见

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之我见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劳动、创造、生活、健体、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十一世纪,将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强调整体素质。搞好素质教育,这是我们目前共同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不仅让我们深思一个深刻而严峻的课题,而且对于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培养合格人才也是一个有力的推动,这是教育通过几番曲折之后探索出的一条新路子。

那么,小学如何搞好素质教育呢?关键是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科教兴国,重在教师。小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从带一年级小学生直到他们毕业,不仅要对他们进行启蒙教育,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包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教育等等。所有这些,教师自身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教师的态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作用尤为明显。例如有很多人回忆自己学生时期的学习状况时都说:“我之所以成绩好,是因为任课老师对我好我很愿意学。”“我最讨厌学XX科目,因为我讨厌那个老师”等等。

教师的工作态度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对教育事业的态度;二是对所教学科的态度;三是对学生的态度。如果一个教师对于教育事业持积极态度,且兴趣浓厚,责任心强,对所教学科勤于钻研,勇于探索,那么,他这种态度就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学生“好学”是因为老师“乐教。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当一个学生为老师所认可,所激励,并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值时,老师的态度便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心是决定教师素质的前提。

作为一名教师,首要的是要有忠于人民教育事业,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敬业爱岗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才能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班主任教师建立家校联系卡,与家长合力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其次,搞好素质教育,还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师应学好教学大纲,关心教学动态,深挖教材内涵,生动地、深入浅出地教好课。老教师可以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上研讨课,互相听课、评课。通过这些活动,为教师们创造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各课教师都可以有计划地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能力。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教学方法,例如情景教学法和愉快教学法,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教法。

搞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素质,不仅不能搞好素质教育,甚至有可能会误人子弟。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不仅没有降低对教师的要求,相反,对教师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面前,任重而道远,只有加强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才能担负起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

 

2.教育与教师恪守之我见 篇二

林林总总,古今中外“教育”一词的定义和内涵被发挥得丰富多彩。我在这里并非咬文嚼字,更无卖弄知识以哗众取宠之意,只因为弄清教育的涵义是多么的重要。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只有弄清教育的本质才能明确自己的职能和职责,才能找准前进的方向,没有理性的自觉,在实践中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清醒的教育者。

既然从广义上讲凡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的实践活动都是教育,那么教育的意思和价值又是什么呢?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先天具有的不是生存的能力,而是学习生存的能力。因而教育成为培养新生一代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教育不仅是培养新生一代而且是对整个人类的活动,它增进了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它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品德,说到底是人们能适应社会需要而生存的活动。正如《孟子·滕文公上》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於禽兽。”如果失去了教育,对于人类来说那与饲养动物还有什么区别?

教育的意义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育不仅在于学习生存能力还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发出来。我们常说人都有潜能,或潜在于身体或潜在于心灵。能顺其自然地利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导出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这是教育另一个更深层次的意义。因此教育不仅限于传授多少现成的知识,更是培养人们独立自主学习,思考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

教育保证了人类的延续,促进了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它的作用和功能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教育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存亡更是休戚相关。纵观历史,为什么历经两次血腥而惨烈的世界大战后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能够重新组合,而另一个国家却南北独立一分为二?为什么一个惨遭失败的国家能重新站了起来仍为世界经济强国,而另一个国家却至今还在贫困的边缘挣扎?为什么一个任人宰割屠杀的民族没有消亡而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另一个羞于面见世人的民族却仍在窝里争斗、战火连天,从未间断?这些历史的现实,不能不使我们联想到世界最注重教育的犹太民族,它的教育不是大量的知识的灌输,而是强烈地刺激教育者的心灵,开启他们的智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其有自主的学习能力。也使我们想到铁血卑斯麦说过的一句话:“我们的胜利早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就已经注定了。”这是格言吗?历史作出的回答是否,你没法、不能不让他强。试问为什么有的国家和民族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而有的国家和民族却在走自我毁灭的不归之路?结论只有一个:没有强大的教育,绝对没有强大的国家和民族。只有培养出大量优秀公民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强大取决于大多数国民本身的素质。

中国有句古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就是为国家、为民族发展需要提供能够经历风吹雨打意志坚强、具有崇高信仰、诚实守信、技艺精湛、博学多才的人才,为国家、为民族打开科学知识的宝库,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推动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兴旺进而推动世界的和平和人类的发展。

教育如此之重要,而作为教育唯一资源的教师正处于教育的漩涡中,这一宝贵资源一旦流失将很难找回。近几十年教育界刮来了罕见的沙尘暴——昏天黑地、令人睁不开眼的高等教育,在完成了取消毕业分配和实行收费制的市场化后,高举建设一流大学的大旗,大规模合并学院争先升级,原本闻名遐迩的院系消失了,都戴上了大学的桂冠,走完了国际化的进程。紧跟着是疯狂的扩建,建设大学城以达到产业化的目标,大学的定位和专业的设置追求时尚、重重叠叠的同质化严重。从教授到学生,造假舞弊常见社会新闻版。有人评论我们的大学,他们把经济上的成功当成教育的成功,竟然引以为傲,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笑话。中小学教育更是不甘落后,市级、省级重点中学的金字招牌纷纷挂起,原来按序列排号的学校脱去了数字的外衣,追根溯源恢复了充满沧桑的校名,随之贵族中学、贵族小学、贵族幼儿园也应运而生,近来又出现了外教学校,真是五花八门。教师、学生分流,重点名校人满为患,被冷落的学校人去楼空。教师、学生三六九等,城乡教育距离拉大。正如人们所说的,城里的学校像欧洲,农村的学校像非洲,天地之别。教育的不公,使我们脚踏的这块土地上还有许多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名言成为最大的谎言。教师自我认知度急速下降,更加快了教育的危机,义务教育形同虚设。做为教育的重地,学校完成了学校的机关化、校长政客化、教师工具化的重大变革,演义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

上一篇:静夜思作文_初二作文下一篇:《幸福日记》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