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法理学的复习资料总结和考试重点

2024-09-30

大一法理学的复习资料总结和考试重点(精选9篇)

1.大一法理学的复习资料总结和考试重点 篇一

2013专接本管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一、1.管理的定义: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特征: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普遍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2.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3.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4.管理的原则:人本原则、效益原则、能级原则、弹性原则、系统原则

方法:⑴按作用的原理,可分为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和社会学心理学方法管理方法的分类⑵按管理方法适用的普遍程度,可分为一般管理方法和具体管理方法。⑶按方法的定量化程度,可分为定性管理方法和定量管理方法。

5.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6.分析管理产生的必要性

1、解决资源有限性与欲望无限性矛盾的手段和方法。

2、管理以目标为出发点。

3、是一种科学方法。

4、管理追求资源合理利用。

7.管理二重性:一是与生产力,科学技术联系在一起的自然属性、另一是与社会制度,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属性研究管理二重性的意义:①有利于认识管理与社会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②既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又要考虑到中国的国情,鉴别改造的运用。③既要重视自然属性又要重视社会属性,否则会造成管理的整体破坏。

8.分析管理是效率和效果如何统一的:管理的效率:是指管理活动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管理的效果:指管理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程度,反应管理的结果。

效率和效果既有区别又有联系:①有效率不一定有效果②有效果不一定有效率③管理活动既追求效果又追求效率,即要努力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组织目标。9.管理者的概念:通过协调他人的努力来使组织活动更加有效并实现组织的目标分类:纵向分类:高层、中层、基层管理人员。横向分类:综合、专业管理人员

10.①素质;②管理者的素质。

11.管理者所面临的环境是 管理者所面临的内外部状况 12.系统及其特性

13.分析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内部、外部环境

14主要管理理论①形成的时间、②研究重点③特点 ④代表人物⑤理论贡献 古典管理理论

A.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①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②主要内容:三个基本观点

一、要求劳资双方实行重大精神变革。

二、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工作效率。

三、谋求最高工作效率必须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取代传统传统经验型管理方法。两大管理制度:

一、生产和作业管理,制定科学的工作规范和标准,挑选一流工人,进行标准操作培训,提供标准的工作条件,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二、组织管理---职能化组织理论:一是管理职能与执行、作业职能分离,二是管理职能在分割,实行职能制。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精髓:劳动定额制,标准化制,差别计件工资制,职能制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提倡科学研究,形成了一整套的科学管理制度;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弊端:把工人看成单纯的经济人,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泰罗尊为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理论的其他代表人物:亨利甘特,吉尔布雷斯夫妇

B.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①1916年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②主要内容:六种基本活动: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活动。管理五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14条管理原则: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方向,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报酬,集中,等级链,公平,保持人员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 C. 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①代表作《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②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特征:明确的分工,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正规化的人员任用,职业管理人员,遵守规则和纪律,非个人的人员关系

D.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①梅奥1933年出版《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提出:工人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方式在于增加工人的满足度,生产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情绪和态度,存在着霍桑效应。

E. 霍桑实验结论①霍桑实验主持人: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奠基人。②结论:1.职工是“社会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4.存在着霍桑效应,企业应采取新型的管理方法。

二、1.决策的概念:是为了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从若干备选的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的分析,判断的过程。

2.决策的特点:1:目的性 2:可行性3:选择性4:满意性5:过程性6:动态性

3.决策的类型

(一)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

(二)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三)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四)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

(五)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六)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4.决策的原则1: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要使得决策达到最优,必须a: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 b: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据此控制所有可能的方案 c:准确预期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2:现实中上述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 5.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中的政治因素,直觉和执著,对待风险的倾向,伦理观

6.决策的制定过程

(一)辨识和确定问题

(二)确定决策的目标

(三)拟定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

(四)对方案进行评估

(五)选择方案

(六)实施方案并追踪、评价其效果

7.决策的方法:

一、主观决策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

二、计量决策法:边际分析法;费用效果分析法;概率方法;盗用方法;期望值方法;博弈论方法;线性规划方法

8.决策方法的应用①盈亏平衡分析法;②决策树法

三、1计划的概念:预先决定要做什么,如何去做、何时何地去做和有谁来做

内容:我是谁、我的处事原则是什么、我要到哪里去、我如何到哪里去 作用:1.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 2.使组织集中全力于目标 3.使组织的活动经济合理 4.为控制奠定基础

性质: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益型

类型:战略、战术计划,长期、短期计划,综合、专业计划,指导性、具体计划

2计划的体系 3影响计划的因素

4.计划的工作方法及其应用①滚动计划方法;②甘特图法;③计划评审技术。

5.目标管理的概念:所谓目标管理乃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

作用 特征: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强调自我控制,促使权力下放,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

6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原理 7目标管理的过程3)检查和评价。

1)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2)组织实施;

评价:目标管理的局限性:1)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宣传得不够;2)没有把指导方针向拟定目标的各级管理人员讲清楚;3)目标难以确定;4)目标一般是短期的;5)不灵活的危险。

8、影响目标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

四、1.组织的含义:通过建立、维护并不断改进组织结构以实现有效的分工、合作的过程

特点:

(一)结构性特征:正规化、专门化、标准化、职权层级、复杂性、集权化、专业化和人员构成(二)背景性特征:规模、组织技术、环境、目标和战略、文化。

意义:

2.组织设计的含义

3.管理宽度(幅度)含义:每一个管理者所能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人数的限度。

4.管理层次的含义:就是在职权等级链上所设置的管理职位的级数 5.组织变革的含义:指组织面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而进行改革和适应的过程

6.管理幅度与组织层次的关系:反向,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越少 7.权力的性质及特性

8.集权:系统地将决策权集中于高层主管手中的过程。分权:也叫职权的分散,指的就是系统地将决策权授予中下层管理者的过程

9.组织设计的任务:明确分工、明确各岗位间的协调的关系、结构形成 原则: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结合、权责对等、统一指挥

10.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1)直线型组织结构:优点:较简单,责任与职权明确;缺点:所有管理一人承担较困难;

适用:不实行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或应用于现场作业管理。

2)职能型组织结构:优点:管理工作分工较细,专业管理作用;缺点:妨碍统一指挥,易造成管理混乱在实际工作中,不存在纯粹的职能型组织结构。

3)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优点:能对本部进行细致管理,满足统一指挥和实行责任制度;缺点:下级部门受限,沟通少,易产生矛盾等;适用:中、小型组织4)直线——职能参谋型结构5)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斯隆模型,美国通用汽车研究)6)矩阵组织:优点:灵活性、适应性强,易于接受新观念、新方法,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缺点:稳定性差,需接受双重领导

11.组织变革的含义:指组织面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而进行改革和适应的过程

内容:1,对人员的变革:人员的变革是指员工在态度、技能、期望、认知和行为上的改变。2,对结构的变革:结构的变革包括权力关系、协调机制、集权程度、职务与工作再设计等其他结构参数的变化。3,对技术与任务的变革: 技术与任务的改变包括对作业流程与方法的重新设计、修正和组合,包括更换机器设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等等。

类型战略性:战略性变革是指组织对其长期发展战略或使命所做的变革。

结构性:结构性变革是指组织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对组织的结构进行变革,并重新在组织中进行权力和责任的分配,使组织变得更为柔性灵活、易于合作。流程主导:流程主导性变革是指组织紧密围绕其关键目标和核心能力,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构造。这种变革会使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用户服务、质量、成本等各个方面产生重大的改变。

以人为本 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是指组织必须通过对员工的培训、教育等引导,是他们能够在观念、态度和行为方面与组织保持一致。

目标1.使组织更具环境适应性2.使管理者更具环境适应性3.使员工更具环境适应性 12.组织文化的概念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主要特征独特性 继承性 相融性 人本性 整体性 创新性

内容经营哲学 价值观念 企业精神 企业道德 团体意识 企业形象 企业制度 企业使命 功能导向功能 约束功能 凝聚功能 激励功能 调适功能 辐射功能

五、1.领导的定义:对组织内每个成员和全体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

2领导的作用

(一)更有效、更协调地实现组织目标

(二)调动人的积极性

(三)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

3.领导的构成要素:

4.领导的工作原理1)指明目标2)协调目标3)命令一致4)直接管理5)沟通管理6)激励

要求:不断鼓舞人们士气、把握人们的工作目的,了解人们变化着的期望、注意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进行合理安排

5.领导行为理论

6.激励的概念:通过采取使人们的需要、愿望、欲望等得到满足的措施,来引导人们以组织或领导者所期望的方式行事。

7.激励理论①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社交,自尊与受人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②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③麦克利兰三种需要理论:成就、权力、归属需要④X理论与Y理论:X理论认为人们有消极的工作源动力,而Y理论则认为人们有积极的工作源动力。⑤弗鲁姆期望理论:动力=效价x期望值;⑥亚当斯公平理论;⑦斯金纳强化理论:正强化、负强化、自然消退、惩罚。

8.沟通的含义:是信息的交流,是信息由发出者到达接收者并为接受者所理解的过程。类别:正式沟通的方式:下向、上向、横向、外向沟通等。非正式沟通类型:集群连锁、密语连锁、随机连锁、单线连锁 9.沟通的原则:运用反馈、简化语言、抑制情绪、积极倾听

10.领会:①沟通的方式与方法;②沟通的原则与过程模式;③沟通目的、作用与要求。

六、1.控制的含义:纠正实际执行情况与所计划的理想状态之间的偏差

2、控制的过程:

(一)制定控制标准

(二)衡量绩效,找出偏差

(三)纠正偏差

3、控制的类型:现场控制、反馈控制、前馈控制

4、控制的方法:预算、生产、财务、综合控制

5.有效控制的基本原则:反应计划要求、与组织结构相适应、控制关键点、控制趋势、控制例外、直接控制

七、管理的创新职能

认识:1.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理念,目标,产品,技术,市场,流程,生产设施,组织,管理方式和手段,制度,人力资源,企业文化

理解:2.创新的概念: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

3.创新的类别与特征 :①局部创新和整体创新②消极防御型创新和积极攻击型创新③初始创新和运行创新④自发创新和有组织的创新

掌握:4.创新的过程①寻找机会②提出构想③迅速行动④坚持不懈 5.创新活动的组织①正确理解和扮演管理者的角色②创造促进创新的组织氛围③制定有弹性的计划④正确的对待失败⑤建立合理的奖酬制度

2.病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篇二

C.胞质嗜酸性增强 D.胞质脂滴增加 E.自噬泡增多

2、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不包括 A.化生 B.萎缩 C.再生 D.肥大 E.增生

3、中枢神经系统的坏死常为 A.脂肪坏死 B.坏疽 C.干酪样坏死 D.凝固性坏死 E.液化性坏死

4、急性炎症早期局部浸润的炎细胞主要是 A.嗜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浆细胞 E.淋巴细胞

5、HE染色切片中,发现肝细胞体积变大,胞浆淡染呈空泡状。为确定空泡的性质,最常用 A.苏丹Ⅲ染色 B.普鲁士兰染色 C.嗜银染色 D.免疫组化 E.电镜检查

6、来自下肢深部静脉的血栓栓子最常引起栓塞的器官是 A.脑 B.肺 C.肝 D.心 E.肾

7、软组织中出现骨和软骨组织,应考虑是 A.再生性增生 B.过再生性增生 C.内分泌性增生 D.组织的化生 E.癌前病变

8、关于肿瘤的恶性程度,正确的是

A.I级分化细胞恶性程度高 B.Ⅲ级分化细胞接近正常分化程度

C.高分化较低分化者核分裂多 D.低分化者较高分化者DNA、RNA含量增多

E.I级分化较Ⅲ级分化细胞排列紊乱

9、高血压病时,细动脉硬化的病理改变是 A.动脉壁纤维化 B.动脉壁水肿

C.动脉壁玻璃样变性 D.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 E.动脉壁脂质沉着

10、股骨骨折后因处理不当,大量脂肪滴进入血液,该脂肪栓子常栓塞于

A.肺静脉及其分支 B.左心房 C.左心室 D.主动脉分支 E.肺动脉及其分支

11、减压病引起的栓塞为 A.气体栓塞 B.血栓栓塞 C.羊水栓塞 D.脂肪栓塞 E.异物栓塞

12、可以发生坏疽的器官是 A.阑尾 B.心 C.肝 D.脾 E.肾

13、以变质为主的炎症是A.感冒初期鼻粘膜炎 B.假膜性炎 C.绒毛心D.脓肿 E.流行性乙型脑炎

14、血栓头部一般属于 A.白色血栓 B.红色血栓 C.透明血栓 D.混合血栓 E.延续性血栓

15、不属于淤血后果的是A、水肿 B、出血

C、实质细胞变性、坏死

D、上皮组织化生 E、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16、出血性梗死常发生于 A、脾、肾 B、心、脑 C、肾、肺 D、心、肾 E、肺、肠

17、皮肤局部缺损由肉芽、瘢痕组织替代,并伴炎症细胞浸润及鳞状上皮再生,应诊断为 A、创伤一期愈合 B、皮肤慢性溃疡 C、皮肤溃疡伴感染 D、皮肤慢性溃疡、癌变 E、皮肤鳞状上皮癌

18、.属于化脓性炎症的是 A.嗜酸性脓肿 B.阿米巴肝脓肿

C.冷脓肿 D.转移性脓肿 E.炎性肉芽肿

19、左心衰竭首先引起的病变是 A.槟榔肝

B."海蛇头”样形态 C.脾淤血、肿大 D.脑淤血、水肿 E.肺淤血、水肿

20、属于慢性肉芽肿性炎的是

A.结核 B.伤寒 C.肠阿米巴病 D.慢性支气管炎 E.慢性阑尾炎

21、关于纤维素性炎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常发生于浆膜、粘膜和肺 B.浆膜的纤维素性炎易导致浆膜粘连

C.心外膜的纤维素性炎常形成绒毛心

D.肺的纤维素性炎不会导致机化 E.常伴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22、蜂窝织炎是指

A.发生于皮下组织及阑尾的炎症 B.一种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C.以淋巴细胞渗出为主的炎症 D.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E.没有明显坏死的渗出性炎症

23、下列属于假膜性炎的疾病是

A.肠伤寒 B.肠结核 C.阿米巴痢疾 D.急性细菌性痢疾 E.肠血吸虫病

24、纤维素性炎症的好发部位应除外 A.心包 B.肺 C.气管 D.结肠 E.皮肤

25、“癌前病变”最确切的概念是 A.癌肿的早期阶段 B.良性肿瘤发生了癌变 C.一种恶性病变,不可逆转 D.有癌变潜在可能的良性病变,有可能逆转

E.有癌变潜在可能的良性病变,但必然会发展为癌肿

26、一淋巴结作病理切片检查,淋巴结内见成团的异型细胞,并有病理性核分裂相和角化珠形成,应诊断为 A.淋巴结结核 B.淋巴结慢性炎症 C.淋巴结转移性腺癌 D.恶性淋巴瘤 E.淋巴结转移性鳞癌

27、区别癌与肉瘤的主要依据是 A.浸润性生长、无包膜 B.异型性明显,有核分裂象 C.通过血道转移 D.组织来源 E.肿瘤体积巨大

28、只有实质细胞而没有间质的恶性肿瘤是

A.乳腺髓样癌 B.印戒细胞癌 C.恶性黑色素瘤 D.横纹肌肉瘤 E.绒毛膜癌

29、霍奇金病的最有诊断意义的细胞是

A.R-S细胞 B.霍奇金细胞 C.陷窝细胞 D.多形性瘤细胞 E.嗜酸性细胞

30、属于良性肿瘤的是 A.神经母细胞瘤 B.软骨母细胞瘤 C.无性细胞瘤 D.鲍文氏病 E.骨髓瘤

31、肿瘤的发生与亚硝胺类化合物关系不密切的是

A.食管癌

B.胃癌

C.大肠癌

D.胆囊癌

E.肝癌

32、风湿性心内膜炎好发于 A、主动脉瓣 B、二尖瓣 C、心内瓣 D、肺动脉瓣 E、三尖瓣

34、高血压病最严重的病变是

A.左心室肥大 B.颗粒性固缩肾 C.脑软化 D.脑出血 E.视网膜出血

35、单纯性二尖瓣狭窄的病变不伴有

A.左心房肥厚 B.左心房扩张 C.右心室肥厚 D.左心室肥厚 E.心脏呈梨形

36、结核结节中最具有诊断意义的细胞成分是

A.郎罕巨细胞和淋巴细胞 B.郎罕巨细胞和上皮样细胞 C.淋巴细胞和上皮样细胞

D.上皮样细胞和异物巨细胞 E.异物巨细胞和纤维母细胞

37、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最主要的并发症是

A.肺源性心脏病 B.肺肉质变 C.肺脓肿 D.纤维素性肺炎 E.肺萎陷

38、肺部疾病痊愈时,容易完全恢复组织正常的结构和功能的疾病是

B、假结核结节 C、伤寒小结 D、风湿小体 E、小胶质细胞结节

A.慢性支气管炎 B.大叶性肺炎

C.小叶性肺炎 D.病毒性肺炎 E.慢性肺气肿

39、肺组织切片检查,光镜下见细支气管上皮脱落,腔内有脓性渗出物,周围的肺泡腔内亦有多少不等的脓性渗出物,应诊断为 A.慢性肺淤血

B.大叶性肺炎灰色肝变期 C.小叶性肺炎

D.大叶性肺炎溶解消散期 E.肺结核变质渗出期

40、光镜下见病灶央为纤维素样坏死,周围有增生的Aschoff细胞,该病灶应称为 A、结核结节

41、高血压病脑出血破裂的血管多为

A.大脑中动脉

B.大脑基底动脉

C.豆纹动脉

D.内囊动脉

E.大脑前动脉

42、关于肝硬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亚急性重症型病毒性肝炎多发展为门脉性肝硬化

B.病变特点是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假小叶形成

C.门脉高压症可表现为出血倾向D.肝功能不全可表现为脾肿大E.肝硬化不发生癌变

43、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的胃癌是 A.原位癌 B.浸润型癌 C.早期癌 D.进展期癌 E.晚期癌

44、胃溃疡最常见的位置是 A.胃前壁 B.胃后壁 C.胃大弯及胃底 D.胃小弯近贲门处 E.胃窦小弯侧

45、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中新月体的细胞是

A.肾小球囊壁层上皮细胞 B.肾小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和单核细胞

C.肾小球囊脏层上皮细胞和单

核细胞

D.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 E.肾小球系膜细胞

46、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表现为 A.大红肾 B.颗粒性固缩肾 C.大白肾 D.蚤咬肾

E.大瘢痕性固缩肾

48、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不包括

A.轻微肾小球病变 B.局灶性节段性病变 C.肾病综合征 D.膜性肾病 E.增生性肾炎

49、大红肾见于

A.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D.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E.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50、毛细血管壁增厚呈车轨状或分层状见于

A.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D.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E.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51、早期浸润性宫颈癌是指宫颈上皮癌变,癌组织 A.达基底膜

B.已延伸至宫颈腺体 C.累及宫体内膜腺体 D.穿透基底膜,深度<5mm E.累及腺体穿透基底膜至浅肌层

52、绒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 A.阴道 B.宫颈 C.肝脏 D.脑部 E.肺部

53、子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是指 A.子宫颈腺体充满癌细胞B.子宫颈表面发生的原位癌影响腺体分泌排出

C.子宫颈表面和腺体先后发生了原位癌,并侵及腺体周围间质 D.子宫颈原位癌突破基底膜侵及腺体

E.子宫颈原位癌沿基底膜伸入腺体内致腺管上皮为癌细胞所取代,腺体基底膜完整

5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时的脓液主要聚集于 A.软脑膜与脑皮质之间的腔隙 B.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腔隙 C.蛛网膜与硬脑膜之间的腔隙 D.蛛网膜本身的疏松纤维组织间 E.软脑膜本身的疏松纤维组织间

55、血吸虫虫卵引起的病变主要发生在

A.大肠壁和肝脏 B.肠系膜静脉 C.门静脉 D.肺和肠 E.肝和脾

56、流行性乙型脑炎不具有的改变是

A.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和血管套形成

B.筛网状软化灶和脑水肿 C.蛛网膜下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渗出 D.胶质结节形成

E.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出现视神经细胞和卫星现象

A.癌前病变 B.早期癌 C.良性肿瘤 D.恶性肿瘤 E.交界性肿瘤

57、直、结肠家族性多发性腺瘤性息肉属于

58、仅浸润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的胃肠道癌称

59、未成熟型畸胎瘤属于

A.变质性炎症 B.浆液性炎症 C.纤维素性炎症 D.蜂窝织炎症 E.化脓性炎症 60、阿米巴肝脓肿属于 70、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属于 71、乙型脑炎属于 72、细菌性痢疾属于

A.蜂窝织炎 B.脓肿 C.卡他性炎 D.纤维素性炎 E.积脓

73.菌痢假膜形成属 74疖和痈属 75急性阑尾炎属 76粘膜大量浆液渗出属

A.癌 B.肉瘤 C.母细胞瘤 D.精原细胞瘤 E.霍奇金病 77、胚胎性肿瘤是

78、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是

79、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A.细胞水肿 B.玻璃样变 C.粘液变性 D.淀粉样变

E.脂肪沉积<脂肪变性)80、虎斑心

81、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气球样变.82、男,14岁,右大腿深部巨大血管瘤,术后情况良好,伤口一期愈合。拆线后下床活动5分钟后,突然晕倒,抢救无效死亡。应考虑 A.脑血管意外 B.心肌梗死 C.休克致死 D.肺动脉栓塞 E.脂肪栓塞

83、男,38岁,肛周皮下有一深部脓肿,一端向体表穿破,另一端向直肠穿孔,不断有脓、粪液流出,此管道应称为 A.空洞 B.溃疡 C蜂窝织炎 D.窦道 E.瘘管

84、女,65岁,咳嗽、痰中带血,胸痛两个月,无明显发热。胸片发现,右下肺周边有一直径6cm的结节状阴影,首先应考虑为 A.肺脓肿 B.结核瘤 C周围型肺癌 D.团块状矽结节 E.转移性肺癌

85、女,35岁,不规则阴道流血 个月。妇科检查发现阴道壁上有一田红色结节。病理检查见大量

血块及坏死组织中散在一些异型的滋养层细胞团,无绒毛结构。应诊断为 A.侵蚀性葡萄胎 B.子宫颈癌 C.绒毛膜癌 D.子宫内膜癌 E.水泡状胎块

86、细菌性痢疾的肠溃疡特征 A.溃疡呈环形与肠的长轴垂直B.溃疡呈长椭圆形与肠的长轴平行

C.溃疡呈烧瓶状口小底大

D.溃疡边缘呈堤状隆起

E.溃疡表浅呈地图状

87、癌与肉瘤的主要区别是 A.发生的部位不同 B.肿瘤的颜色不同 C.肿瘤的质地不同 D.发生的年龄不同

3.大一管理学原理重点 篇三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2.管理的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3.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干扰应对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谈判者角色)。4.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对基层管理最重要)、人际技能(对各种层次管理都重要)、概念技能(对高层管理最重要)。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1.科学管理理论的建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始人泰罗。

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员工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变革。3.泰罗提出的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是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4.泰罗代表作是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

5.泰罗制在科学管理中的局限性,主要是由法国的法约尔加以补充的。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所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代表作是1925年出版的《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

6.法约尔认为要改善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技术、经营、财务、安全、会计、管理。

7.法约尔认为管理人员应遵循的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8.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9.威廉.大内的Z理论。

第六章、决策

1.决策的类型(1)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2)战略决策(最重要)、战术决策(管理决策)与业务决策(行性决策)(3)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2.决策的特点:目的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动态性。3.决策的过程(程序):(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2)识别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评估备选方案(5)作出决定(6)选择实施战略(7)监督与评估 4.集体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其目的在于创造一种畅所欲言、自由思考的氛围,诱发创造性思维的共振和连锁反应,产生更多的创造性思维。这种方法的时间安排应在1~2小时,参加者以5~6人为宜。5.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的步骤:(1)把企业分成不同的经营单位(2)计算各个经营单位的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增长率(3)根据其在企业中占有资产的比例来衡量各个经营单位的相对规模(4)绘制企业的经营单位组合图(5)根据每个经营单位在图中的位置确定应选择的活动方向。6.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1)确定型决策方法:线性规划、量本利分析法(重点)(2)风险型决策法:决策树(重点)(3)非确定型决策方法: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第八章、计划的实施

1. 目标管理基本思想及其优缺点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1).目标管理的优点

①目标管理对组织内易于度量和分解的目标会带来良好的绩效。对于那些在技术上具有可分性的工作,由于责任、任务明确目标管理常常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对于技术不可分的团队工作则难以实施目标管理。

②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的职责分工。由于组织目标的成果和责任力图划归一个职位或部门,容易发现授权不足与职责不清等缺陷。

③目标管理启发了自觉,调动了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由于强调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将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因而提高了士气。

④目标管理促进了意见交流和相互了解,改善了人际关系。(2).目标管理的缺点

在实际操作中,目标管理也存在许多明显的缺点,主要表现在:

①目标难以制定。组织内的许多目标难以定量化、具体化;许多团队工作在技术上不可解;组织环境的可变因素越来越多,变化越来越快,组织的内部活动日益复杂,使组织活动的不确性越来越大。这些都使得组织的许多活动制订数量化目标是很困难的。

②目标管理的哲学假设不一定都存在。Y理论对于人类的动机作了过分乐观的假设,实际中的人是有“机会主义本性”的,尤其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因此许多情况下,目标管理所要求的承诺、自觉、自治气氛难以形成。

③目标商定可能增加管理成本。目标商定要上下沟通、统一思想是很费时间的;每个单位、个人都关注自身目标的完成,很可能忽略了相互协作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滋长本位主义、临时观点和急功近利倾向。

④有时奖惩不一定都能和目标成果相配合,也很难保证公正性,从而削弱了目标管理的效果。

鉴于上述分析,在实际中推行目标管理时,除了掌握具体的方法以外,还要特别注意把握工作的性质,分析其分解和量化的可能;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培养合作精神,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注意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使目标管理的推行建立在一定的思想基础和科学管理基础上;要逐步推行,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从而使目标管理发挥预期的作用。

第九章、组织设计 1. 组织设计的原则:①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 ②权责对等的原则 ③命令统一的原则

2. 部门化: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区域部门化

3. 产品部门化的优势:①能使企业将多元化经营和专业化经营结合起来。②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生产方向。③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内部竞争。④有利于高层管理人才的培养。缺点:①需要较多像总经理那样能力的人去管路各个产品部。②各个部门的主管也可能过分强调本单位利益,从而影响企业的统一指挥。③产品部门某些职能管理机构与企业总部的重叠会导致管理费用的增加,提高了成本,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4. 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集权式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的中的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的程度上分散。5. 制度分权与授权的区别:

①制度分权是在详细分析、认真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而工作中的授权则往往与管理者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拥有的下属的特长、业务发展情况相联系,因此具有很大的随机性。

②制度分权是将权力分配给某个职位,因此,权力的性质、应用范围和程度的确定,需根据整个组织构造的要求;而授权是将权力委任给某个下属,因此,委任何种权力、委任后应作何种控制,不仅要考虑工作的要求、而且要依据下属的工作能力。

③分配给某个管理职位的权力,如果调整的话,不仅影响该职位或部门,而且会影响与组织其他部门的关系。因此,制度分权是相对稳定的。除非整个组织结构重新调整,否则制度分权不会收回。相反,由于授权是某个主管将自己担任的职务所拥有的权限因某项具体工作的需要而委任给某个下属,这种委任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临时的。长期的授权虽然可能制度化,在组织结构调整时成为制度分权,但由于授权不意味着放弃权力,在组织再设计之前,不管是长期或是临时授权的权力,授权者都可以重新收回,使之重新集中在自己手中。

④制度分权主要是一条组织工作的原则,以及在此原则指导下的组织设计中的纵向分工;而授权则主要是领导者在管理工作中的一种领导艺术,一种调动下属积极性、充分发挥下属作用的方法。

另外,有必要指出,作为分权的两种途径,制度分权与授权是互相补充的:组织设计中难以详细规定每项职权的运用,难以预料每个管理岗位上工作人员的能力,同时也难以预测每个管理部门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因此,需要各层次领导者在工作中的授权来补充。不通过授权,组织的规模就不可能超过单个个体所能承担的业务量。事实上,它是有效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

第十章、人员配备

1. 人员配备的原则:因事择人的原则、因才器使得原则、人事动态平衡的原则。2.管理人员的来源:

(一)外部招聘:优点:①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②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③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缺点:①不熟悉内部情况,缺乏人事基础。②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③对内部员工的打击较大。

(二)内部提升:优点:①有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②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③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④有利于被选聘这迅速展开工作。缺点:①引起同事不满。②可能造成“近亲繁殖”的现象。3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传递信息、改变态度、更新知识、发展能力

第十三章、领导与领导者

1. 管理方格论:

纵轴表示对人的关心,自下而上,关心的程度由低到高;横轴表示对生产的关心,自左而右,关心的程度由低到高。图中共有81个小方格,代表81种“对生产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两个基本因素以不同的比例相结合的领导方式。比较典型的有:

1.1--贫乏型管理。对必须的工作付出最少的努力以维持恰当的组织成员关系。这种管理对人、对生产都不关心。

9.1--任务型管理。由于工作条件的安排达到高效率的运作,使人的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这种管理只关心生产不关心人。

1.9--乡村俱乐部型管理。对员工的需要关怀备至,创造了一种舒适、友好氛围和工作基调。这种管理只关心人,不关心生产。

9.9--团队型管理。工作的完成来自奉献,由于组织目标的“共同利益”关系而形成了相互依赖,创造了信任和管理的关系。这种管理对人、对生产的关心都达到最高点,是理想的管理。

5.5--中庸之道型管理。通过保持必须完成的工作和维持令人满意的士气之间的平衡,使组织的绩效有实现的可能。这种管理既不偏重对人的关心,也不偏重对生产的关心,任务完成过得去,但不突出,人际关系不特别好,也不特别差,领导者安于现状,不求进取。

第十五章、沟通

1克服沟通中的障碍:①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②要学会“听”。③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④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⑤职工代表大会⑥工作组。⑦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⑧利用互联网进行沟通。

第十七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1. 控制过程;确立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

第十九章、管理的创新职能

1. 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一):目标创新

企业每一个具体的经营目标需要适时地根据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地特点,及变化地趋势加以整合,每一次调整都是一次创新

(二):技术创新主要内容:1:要素创新与要素组合创新。包括材料创新和设备创新;要素组合创新包括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地时空组织方面。2:产品创新:品种创新、产品结构创新

品种创新:要求企业根据市场要求的变化,根据消费者偏好的转移,及时地调整企业地生产方向和生产结构,不断地开发出用户欢迎地适销的产品。

产品结构创新:不断地改变原有品种地基本性能,对现在生产地各种产品进行改进和改造,找出更加合理的产品结构,从而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产品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

(三):制度创新——需要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企业各成员间的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变革。

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虑: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企业制度的创新的方向是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使各个方面的权力和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目的在于更合理地组织管理人员的努力,提高管理劳动的效率

4.大一法理学的复习资料总结和考试重点 篇四

第二章 脑与心理

1、脊神经发脊髓,穿椎间空外出,共31对。脑神经由脑部发出共12对。

中枢神经系统有脊髓和脑组成。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柱中,两者通常以椎体交叉的最下端

2、和第一神经的最下端为界。

3、脊髓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将脑和外周神经联系起来,成为脑神经传入和传出的中间站;二是可对一部分躯体运动进行调节,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

4、脑由大脑小脑脑干间脑和边缘系统组成。

5、大脑的组成: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由大脑皮层机器覆盖着的边缘系统和基地神经节组成,它从前后可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区域。

6、总之研究者比较一致认为左右半球都具有语言能力,而且在语言的较多方面,左半脑出现加工优势。

7、挖掘大脑的潜力:第一敞开心灵的大门。第二让心灵沐浴爱的阳光。第三让学习为大脑持续重充电。第四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发大脑潜能。

地三章 行为和动力

第一节 需要

1、什么是需要:需要时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需求在脑中的反应、2、需要的特征:第一对象性。第二动力性。第三社会性。

3、需要的种类:1生活需要和社会需要。生物需要是指保持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延续种族的需要。社会需要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连的需要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人类是无法生存的,更谈不上发展。我们把那些为维持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物质产品的需要称为物质需要。所谓精神需要就是个体参与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它包括对交往的需要、认识的需要、审美的需要、道德的需要、创造的需要。

4、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内容。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5、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1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2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3七个层次可概括为两中水平。马斯洛认为,前四种需要即从生理需要到尊重的需要属于基本需要,后三种即从求知的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要称为成长的需要。基本需要时个体在生活中因身体上或生理省某种的缺失而产生的需要。成长需要则u同,它虽然以基本需要为基础,他同时对基本需要具有引导作用。成长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须的,但满足这种需要能促进人的健康成长 第二节动机

1、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2、诱因按其性质分为两种:凡能驱使个体去趋向接近目标者,称为正诱因。凡是驱使个体远离或回避目标者,称为负诱因,3、动机对于个体活动具有三种基本功能:1激活功能2引导功能3维持和调整功能。

4、动机分类1生理动机1)饥饿2)渴3)性4)睡眠2社会性动机1)兴趣2)权利动机3)交往动机。

5、动机冲突或动机争斗指在同一时间内出现的彼此不同或相互抵触的动机,因不可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矛盾心理。

6、动机冲突的分类:按性质和内容分类分为1)原则性动机冲突:个人愿望和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的动机冲突。2)非原则行动机冲突:于社会道德标准不矛盾,只涉及个人兴趣、爱好取舍的动机冲突。

按表现分类1)双趋动机冲突:同时面对两个具有同等吸引力的目标又不能同时到达,必须选择其一时产生的动机冲突。2)双避动机冲突:同时面临两个具有威胁性的目标都醒避开,但必须接受其一时产生的冲突。3)趋避动机冲突: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的既好而趋之,又恶而避之时产生的动机冲突。

7、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取决于两个要素1)一是动机本身的强弱2)二是取决于个体行为质量。首先动机对行为效果或效率的影响取决于动机本身的强弱。一般来说当动机过弱时,行为者对活动持默然态度。行为效果或效率必然很低;当然在动机强度过大时,有机体处于高度紧张、焦虑状态,其注意和直觉的范围变的国语狭窄,也会限制正常活动,从而是行为效率降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他往往会因课题性质不同而不同。当学习比较容易的的课题时,行为效果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当学习比较困难时,行为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有利于行为效率的提高,特别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其效率的提高更明显。(耶基斯多德定律)其次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还于个体行为的质量有关。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因素。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改善各种主观条件可以提高学习行为才是最关键的,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才能保持正向一致和正向不一致,消除负向不一致,提高行为效果。

8、归因理论:1)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认为:对行为的归因有两种1环境归因2个人归因2)美国心理学家罗特根据“控制点”把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性”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环境,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于个人能力和努力等因素造成的;外控型的人感觉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不论成败都归因于他人的压力以及运气等外部因素。3)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1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2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3可控归因合格不可控归因。同时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况、外界环境

9、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主要有一下三方面:1)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2)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动机3)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10、学习动机的激发:1设置合理目标2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3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第四章 认知过程

1、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现代心理学对认识过程的研究主要是在信息加工观点指导下进行。第一节

注意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2、注意可被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由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注意的特征:1注意的稳定性2注意的广度3注意的分配呢4注意的转移

4、造成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和责任2受外界影响的干扰3生理因素包括疲劳、生病等4心里不适合障碍

5、培养集中注意的方法:1自我暗示2情景想象法3培养间接兴趣4自我奖励法5训练听课技巧 第二节 感知觉

1、任何感觉的产生都需要的基本条件:1刺激物也就是直接作用于人体,能够引起人们感官活动的客观事物。2感觉器官,也就是能把客观刺激物转变为主观映像的生理装置。

2、感觉的基本规律1后像2感觉适应3感觉的相互作用

3、直觉特性1直觉的整体性2直觉的选择性3直觉的理解性4直觉的恒常性: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参与,直觉往往并不随直觉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而表现出像对的稳定性。这就是直觉的恒常性。

4、直觉的类型:1空间直觉1)形状直觉2)大小直觉3)方位直觉4)深度直觉2时间直觉和运动直觉3超感知觉和错觉常见的超感知觉主要有:心电感性俗称传心术,指两个人之间不许要可见的人和工具或方法就能直接传达信息;意念搬动,单靠意念就可以搬动东西或是物体发生形变的功能。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直觉。

第三节 记忆

1、记忆的分类1形象记忆2逻辑记忆:以概念公式或规律等的逻辑思维为过程为内容的记忆。3情绪记忆:一 体验过的魔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4运动记忆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2、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外部信息先输入感觉记忆,感觉记忆有丰富的信息,它具有个感觉的魔种特征,可以被分为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但很快会消失。有些信息会重新编码进入短时记忆,信息编码的形式可以使听觉的口语的或书面的,短时记忆也会很快消失。短时记忆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工作系统,当从感觉传来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以前,短时记忆可以看做作一个缓冲器,短时记忆也可以被看做是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加工器。长时记忆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长时记忆中的的信息可能因为消退干扰或强度降低而不能提取出来单这些信息的贮存可以说是永久性的。

3、遗忘规律:遗忘可以分为暂时遗忘和永久性遗忘暂时性遗忘指一时不能重现和再认记过的材料,但在是当情况下可以恢复;永久性遗忘指必须经过重新学习才能恢复记忆过的材料。但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先快后慢

4、遗忘的因素主要有:1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的制约2识记材料很重要是一般不容易遗忘3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有影响。4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进程对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影响。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果对识记也有影响。

5、多种记忆方法:直观记忆方法2图表记忆方法3谐音记忆方法4归类比较法5联想法6歌诀法 第四节 思维

1、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1分析:是在认识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个别特性或个别方面。综合是在认识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特性不同方面结合起来。任何一个事物不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总是由各个部分组成,而且具有各种不同的特征

2、思维的类型: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动作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以实际动作为支持的思维。动作思维也成实践思维,其特点为:任务是直观的,以具体形式给予的,解决方式是实际动作。

形象思维是用表象来进行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形象思维中的基本单位是表象。当人们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是,形象思维的作用就表象不来了,鲜明生动的客观形象有助于思维的顺利进行。

抽象思维则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应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认识过程。

3、根据逻辑思维是否具有或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则,思维又可分为形式逻辑思维和非形式逻辑思维两大类。

4、根据思维过程中的指向性不同思维可以分为集中思维和分散思维。

5、为题的解决过程1)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1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2)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说明问题解决过程1为题表征2选择算子3应用算子4评价当前状态。

6、(大题)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1迁移的作用:正迁移表现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另一种是负迁移,变现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干扰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知识概括化的程度越高,知识迁移的可能性越大;知识概括话的程度越低则迁移越难。2原型启发: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能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吗,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可以作为原型。原型之所以有启发作用,主要因为原型与解决的问题有某些共同的点,同过联想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3定势的作用:定势是指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阻碍问题的解决。4情绪与动机:情绪对问题解决过程具有增力或减力的作用,积极的情绪激励人们解决新的复杂的任务,消极的情绪则会使解决问题时智力活动受到障碍。动机对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有明显的影象简单问题的解决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高而更好;太复杂的问题,动机强度对解决效率没有太大影象;有难度但难度又不是太大的问题,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存在“但转的U形”曲线关系,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对解决问题最有好处,太强于太弱的动机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第五章

情绪

1、情商又称情绪或情感商数,用EQ表示。

2、一般认同EQ的主要因素:1自我意识:这里是指自身的情绪。它是EQ的基础。自我意识的本领在于自我认知感觉自我体验感受与自我监控情感。2自我激励:自我激励依赖于完成任务的动机水平、兴趣和意志的影响以及人生的基本信仰、明确的生活目标、乐观与自信的生活态度。自我激励的实质是抱着希望想问题。3情绪控制:情绪控制在于妥善管理情绪。情绪管理有依赖于自我意识,并需要做出意志的努力。一次情绪控制必须建立在自我意识和自我激励的基础上,它需要自我安慰摆脱焦虑和不安。4人际沟通:人际沟通包括认知他人情绪,并保管好人际关系。其中同情心是基本的人际沟通技巧,具有通心新的人较能从细微的信息中察觉他人的需要。同样站在他人角度了解他人感受也能达到人际沟通。5挫折承受能力:对失败的承受能力也是EQ的一个重要的重要内容。能承受挫折的人往往把失败归因为可以驾驭的因素,能从每次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相反消沉、萎靡、挫折承受能力差的人则更容易吧失败归因为不可控制的因素。

3、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1正常的人生追求是个人学习、工作于生活的一种精神支柱。有了这种精神支柱就呢过在遭受挫折打击和失意时,依然“心有所恃,情有所依”,始终保持坚强的精神和健康的情绪。2宽广的胸襟:是形成健康情绪的基本条件。宽广的胸襟表现在对待生活琐事能开阔视野、矿大胸怀,不能只津津乐道于眼前琐事。3理性的适应生活:理性的适应生活包含三种水平、即理智的接受现实的生活水平、理智的评估自己的水平及理智的自制情绪水平。其中,具备理智接受现实生活水平是理性的适应生活的前提。具备理智的评价自己的水平是理性适应生活的关键;具备理智自制情绪的水平是理性的适应生活的重要保证。4寻找身边的欢乐:经常保持欢悦乐观是健康情绪的重要表现。因为,乐观的情绪是身心和谐的象征,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他能使人从内心到外表都感染上愉悦色彩,更使人享受到对于生活的满足感,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人生。

第六章

智力与创造力 第一节 智力及其理论

1、二因理论:是由英国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斯皮尔曼在1904年提出的他提出人的智力是是由两种因素构成,即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1一般因素不同于智力活动所共有的因素,提现了一个人的基本能力,是智力的关键和基础。正是由于各种活动中一般因素的存在,人们在完成不同智力作业时,成绩才会出现某种正相关。2特殊因素是完成某种特殊的智力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因素。

个体完成任何一种智力作业都需要者两中因素的的参与。一般因素的特殊因素互相联系,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每个人的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都不相同,即使具有同样一种特殊因素,在程度上也会有差异。许多特殊因素于某种一般因素结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人的智力。

2、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卡特尔采用因素分析法,将一般智力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成分,他称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1流体智力是发现复杂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不依赖于个体文化知识经验,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个体,可以具有相似的流体智力。2晶体智力包括一个人所获得知识以及获得知识的能力,通过个体掌握文化知识经验而形成,而受环境、练习或兴趣等因素的影响。流体智力帮助人们处理新的复杂的问题,而晶体智力则使人们能够很好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具体问题。晶体智力依赖于流体智力,具有相同经历的两个人,流体智力高者。晶体智力也相对较高。

第二节

智力测验

1、常用个体智力侧杨: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表示法国的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的。其最初目是为了鉴别低能儿,该量表被称为比纳-西蒙量表,使用与3-11岁的儿童包括30个测量项目,按照又易到难的顺序排列。后来经多次修改成为斯坦福-比纳量表。

2、智商简称IQ 公式为IQ(智商)=MA(智力年龄)/CA(实足年龄)*100

3、韦氏表中的智商公式:离差智商=100+15Z其中Z=(X-X(平均))/S

公式中Z代表标准分,X代表被测验的分,X(平均)代表团体的平局分数,S代表团体分数的标准差。第四节 创造力的培养

1、创造力的特征:吉尔福特于其同事霍夫纳尔将创造力的特征归纳为六点:1敏感性:即容易接受新事物,发现新问题2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情境能顺利产生多种反应或提出答案3灵活性,即具有交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4独创性:即产生新的非思想的能力,5再定义性,即善于发特定事物的多种实用方法6洞察性,即能够同过时物的表面现象,认清内在的含义、特性和多样性,能进行意义的转变。

2、吉尔福特将富有创造力的人格特征概括为一下几方面: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不于他人雷同2有旺盛的求知欲3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运动的机理有深究的动机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5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确性于严格性6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直觉、喜好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于游戏有广泛的兴趣7富有幽默,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表干扰长时间的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之中。

3、(大题)培养创造力途径与方法:在做好个体智力开发工作、让个体掌握适当的知识及拥有最佳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培养个体创造力,是我们的教育工作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对个体创造力的开发我们可以认识一下几方面来认识:1创设有利于个体创造里发展的环境:现代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先天性的创造潜能,但这种潜能的实现依赖于个体所处的环境。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能激发个体的创造思维,促进创造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才能;而在相反的情况下,则会扼杀个听体的创造创造性的萌发。就影响个体创造力的发展的环境来开,主要有一下三方面1)社会文化2)家庭3)学校。2实现教育创新

开展教育创新:实践证明,个性越突出越鲜明其创造性越高。而现行的教育环境,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学生个性统一性而忽视个性的多样性,结果导致对学生创造力的压制和个性的消解一次应解决传统教育的“创造性不育症”要做到1)改革评价体质2)改革现有课程3)重视健康人格培养。3开发个体创造力的具体方法:如信息交合法。联想法。综镊法等等。

第七章

人格

第一节 人格及其结构

1、人格的第一: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之一界定含一下五层含义:第一人格是指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即个人与环境的互动方式。第二人格是指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包括1)稳定的动机2)习惯性情感体验方式和思维方式。3)稳定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念等。第三人格就是这样一种蕴蓄于中、形诸于外的统一体这种统一体往往由一些特质所构成。第四动力组织与行为模式的统一体意味着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和独特习性等特点。第五人格即时各种交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各种互交作用的过程。

2、1)奥尔皮特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是心理组织的基本建构单位是每个人一其生理为基础形成的一些稳定的性格特征。奥尔皮特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2)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3)艾森克使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将卡特尔的16中因素进一步聚类,提出外向性和神经质来两个维度。后来又加了一个维度精深质。变成三个维度。

3、人格的形成:①1遗传的作用艾森克认为人格的个体差异主要是遗传造成的。他的根据是第一人格的三个基本特质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保持相当的稳定性,第二在不同国家不通文化背景下不同的研究者都能发现人格的三种基本特质,即内-外向、神经质、精深质。第三对于人格的三个基本特质都可以进行生理学的解释。2艾森克主要关注的人格特质主要属于人格的气质方面。所谓气质是指那些主要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那些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气质实际是指人格中最稳定的、在早年就表现来的、收遗传和生理较大而受文化和教养影响较小的那些层面。3古希腊医学生希波克拉底任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即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不同的人体内体液不同而人格也不同。分为多血质的类型、胆汁质类型、抑郁质类型、粘稠质类型。②环境的作用:1产前环境、出生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阶层、社会文化。

5.大一法理学的复习资料总结和考试重点 篇五

分数下来的一刹那,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考了432分。因为我是在职生,所以每天我花在司法考试复习上的时间不是很多。又要工作,又要学习。但是我针对各个司考试卷总结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非常适用,所以特意写下来给广大考生分享。

一、卷一

(一)卷一的复习——认真,仔细;对于一卷的复习其实我是花了最大的力气,可以说考到这个分数也算“高投入,高产出”了。法理学大家都认为很难,我也觉得很难。考前有朋友跟我聊起时说:“我书看的懂,题目全做错,怎么办?”其他一些同学也有这样的困惑。但是法理学的确不是靠突击可以获的高分的。在本科阶段,我就看了很多法理学的书,《国法大全》的一套我全看了,所以对于领会法理的基本精神和学习外法史的确比较轻松。但是很多同学都觉得很枯燥,没仔细看。但是对于应付司考我的想法就是:法理其实就是那么几个重点基本知识点,比如法的本质,法的发展等等只是因为比较抽象,导致我们作不对题。可以多看指定教材的法理,也可以把串讲整理的一些知识点在考前多背背,即使不懂也一定要背熟记熟;还有我觉得要反复研究真题,因为每个知识点都会有详细的解析,而解析中的一些内容往往会成为来年的考点,所以研究真题,分析真题至关重要,这对于从整体把握卷一获取高分是一条最明确的捷径。但是要拿全法理的分数这也不太可能,只能尽力而为。我记得自己卷一的单选拿了48分,扣掉的2分都是法理。

04修宪一经公布之后,我就买来了宪法自己做比较分析。而对于其他一些相关的选举法,立法法等我看的是重点法条,一些数字的确记忆起来很麻烦,如果时间不多的话可以多看几遍,尽量记熟但没必要死记硬背,会考到的概率太小了,没必要在这个上面浪费时间。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毕竟司考的每一分对于大家都重若千金。法制史我是按着串讲边看书边做整理补充开始复习的。其实学习法制史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它融合了中国文化五千年的精髓在里面,带着热情来学,法制史要拿到80%的分数绝非难事。总之,法制史主要是把握一条历史发展的主线,及各个朝代或各个国家主要成就就行了。三国法看似很难,因为没有直接的法条依据,但是考题不难,是整个卷一中我认为最容易得分的。所以千万不可以轻视也不可以放弃。国际公法每年就这些知识点,掌握了基本理论(这个需要大家好好看书,没有捷径)答题就轻松了。国际私法中有很大一块与民通意见相结合来考,所以不管是复习国际私法还是民通意见的涉外部分两者做个比较来复习来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济法那部分就看法条了,没必要看书。书中的很多理论对于应付司考太多余了。熟记那些重点法条和分析历年试题绝对绰绰有余。

至于法律职业道德那一块,就多做题吧,因为基本要考的就那几个方面:有关任命,辞职,回避等,总是与这个职业的道德思想息息相关。在作了历年试题和大量模考题后,基本可以把握要考的方向了。所以对于这个部分就是多作题,多记忆。

(二)卷一的答题——仔细,直觉“仔细”是对于作答任何一张试卷的要求,我们都知道司法考试中有时往往不是考大家对于法律的掌握程度,而是考大家的语文能力和仔细程度。那些命题老师会设很多陷阱给已经作题一头雾水的考生。最普通的就是选择“不正确”的,现在可能大家都脑子很清楚说自己不会犯这么蠢的错误,可是到了考场真的什么都会发生。所以大家可以现在就训练起来,以避免自己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如果是因为这1分而被资格证拒之门外,那就太郁闷了。请相信自己的 “直觉”。司考中碰到不确定,或完全陌生的题目是太正常不过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冷静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一旦得出一个结论就不要再犹豫了,请相信自己。遇到自己不确定的题目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背到过但是考试遇到了突然犯糊涂了觉得两个答案都有点象,那么请选择你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答案。有些考生会在两个选项之间犹豫就是因为这两个概念都曾背到过,可是到了考试概念就模糊了。这个时候就需要相信自己,一旦自己选了一个,就不要再去考虑了。很多同学都觉得这样很冒险,可是以前一个朋友就跟我说过“考试的时候第一个感觉最重要,不要轻易改变。”试了几次,有点道理。

另外一种就是完全陌生的题目,我根本没背过,也没看到过,怎么办?千万不要晕,告诉自己冷静。因为这类题目对于大家都是陌生的,完全陌生的题目肯定不难,有些只要从常识来推理就可以了。比如碰到自己没有见过的题目时,这个时候就放手一博,猜吧,但是猜也不是盲目,而是用逻辑和平时积累的知识去思考。还有,在紧张复习之余,要多关心社会中的种种事件,一来丰富拓宽自己知识面,二来也增加自己的见地。

二、卷二与卷三

很惭愧,这两卷实在考的很差,我对了答案之后发觉自己在实体方面的分数丢了很多,但是程序上的拿了很多分。总结下来就是这么几点:

(一)刑法与民法:靠平时多看多练多分析对于实体法这一块,我考的很差,没有发言权。但是大多数朋友的意见就是要平时积累,多做题,多和大家讨论,尤其是刑法的很多观点本来就有很大的分歧,只能靠大家在积累中得到进步。我有看了你们站的卷二与卷三,大家都讨论的很热烈,很有学习的气氛,还有千万记得要看各类司法解释,刑法罪名的补充,民通意见等等这些甚至比刑法,民法通则来的更为重要。

(二)民诉与刑诉诉讼法是可以靠突击或短时间的记忆来取得高分的,但是很容易在复习和考试时混淆概念,日期,程序的前后。那该怎么办?这就需要花时间重复记忆,不断记忆。记忆不等于死记硬背,要动脑子,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在熟读重点法条之后看大串讲我觉得非常有用,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如果要想得高分,那么就拿全诉讼法的分数,完全不难。

(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因为我的研究生专业是行政法,所以复习这部分的内容没有花多少时间。但是司考毕竟不同于理论学习研究。所以我把自己的复习重点定位在多做题,多研究真题。这块内容的确很抽象,而且记忆起来也不轻松,对于非法本我建议需要看看教材,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法条;而对于法本,那么就配套习题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其实,行政法的考试重点还是满集中的。但是要记得看行诉解释,证据规则这些在近几年会成为考试的重点,大家一定不要放弃这块,多看看,绝对有用!

(四)商法没必要看书了,看重点法条吧!然后做做白皮书的配套习题,多巩固多记忆,研究真题!要懂的安排时间!这部分在决定复习时可以先看一遍,在考前再突击背一下,让自己在心里有底。遇到不懂的题目千万别慌,把脑子里的知识点回顾一下背背,一定可以的。还是那句话:我不会大家也不会,而我会的就一定要得分,请相信自己!

三、卷四

今年卷四都说放水了,可能是为了平衡前三卷。我这个分数只能说一般,去年卷四我得了62分。其实说真的,每年大家都担心卷四,我最不怕的就是卷四,我觉得主观题最好做了,没有选择题的几种概念来让我模糊大脑,我只要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就行了。

(一)谈案例分析——多做真题和模拟考题请一定不要怕案例分析!其实就是考那么几个主要知识点。只是因为一下子分散了,要自己来整理归纳比较头痛。我个人认为考前做模拟题,研究真题,再加上平时对各科学习的复习,如果是对每个概念吃透了,那么来答案例分析题一点都不难,反而我觉得前三卷的选择题难。而且往往案例分析题的设置都是一步步有铺垫的,如果一开始回答不出来先看看下面几个小题会不会有启发?总之遇到不会的不要慌,把你印象里相关的概念知识点梳理一遍。总之对于要提高案例分析题千万来不得投机去压题,只有学习时踏踏实实复习不遗漏每个知识点才是关键。我在复习时就要求自己看真题解析和认真做模拟题,因为案例一定要自己动手写一遍,否则考试时会不知道如何写的。

(二)谈司法文书——多写各类文书。原本是送分题可是到了我们手里却变成了绊脚石,丢分最多。因为我们平时从未花时间去看过,去真正写过。想直接到到考试去发挥是不行的。复习时很多同学都是只看结构,可是一个过关的同学就跟我说你一定要写,各种重要文书写一遍,哪怕抄一遍也比看印象深刻。因为今年没考,我无从考证自己的水平到底怎样,但是通过模考对自己的测试,我觉得自己因为平时的多多积累还是可以拿到大部分分数的。所以我建议大家:对于司法文书,不要轻易放弃,让自己多写写,争取拿好卷四中最好拿的分数!

6.法理学复习重点13 篇六

法理学复习重点13 第十三章 法治

第一节 法制与法治

一、法制与法治的含义

(一)法制

法制是法的制定、执行、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总称。

社会主义法制是以社会主义民主为基础的,它包括立法、执法、守法三个方面,其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法制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性,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法治

1.法治意指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

2.法治意指依法办事的原则。

3.法治意指良好的法律秩序。

4.法治代表某种包含特定价值规定性的社会生活方式。

就现代社会来说,法治的价值基础和取向至少应包括1)法律必须体现人民主权原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则,必须是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反映,并且是以维护和促进全体人民的综合利益为目标的。(2)法律必须承认、尊重和保护人民的权利和自由。(3)法律面前一律平等。(4)法律承认利益的多元化,对一切正当的利益施以无歧视性差别的保护。

二、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一)法治和法制的含义不同

法制主要侧重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及其有效实施,而法治除上述要求外,更强调实质意义上的法律至上,权利制约和权利保障等内涵。

(二)法治和法制与人治的关系不同

第二节 法治与民主

一、法治与民主的一般关系

民主政治与法治的联系最为密切,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具有内在的共生关系。

一方面,民主政治的构建和运行必然要实行法治,离开法治就没有民主政治;另一方面,民主又是法治的政治基础,没有民主也不可能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

二、社会主义法治与民主的关系

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

(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的条件和依据,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民主。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2.社会主义民主决定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

3.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力量源泉。

(二)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1.社会主义法治确认民主。

2.社会主义法治体现民主。

3.社会主义法治保障民主。

总之,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是密切结合、不可分割的。离开社会主义民主的法治绝不是社会主义法治,离开社会主义法治的民主也绝不是社会主义民主。必须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民主和法治的关系,把民主建设和法治建设统一起来,逐步通过民主法制化和法治民主化的途径,促进民主和法治的同步发展。

第三节 法治国家

一、法律与国家的一般关系

国家和法律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它们各有自己特殊的性质和规定性。然而,这两种现象又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表现为相辅相成的一致性和共生性。

法律与国家的关系,还体现为法律与国家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法律离不开国家,国家是法律存在和发展的政治基础;另一方面,国家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实现国家职能、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工具。

(一)国家是法律存在的基础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首先,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没有国家就没有法律。

其次,法的实现以国家政权的运行为必要条件。法的实现有三种基本的途径,即行政执法、司法和守法(法的遵守),这三种途径的运用都是以国家政权的存在和运行为基础的。

最后,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影响着法的形式。

(二)法律保障国家职能的实现

1.法律确认和宣称国家权力的合法性,组织和完善国家权力机构体系。

2.法律促进国家职能的实现。

3.法律制约和监督国家权力的运行。

二、法治原则

(一)权利保障原则

权利保障原则的内容主要包括尊重和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权利与义务相一致。充分尊重和扩展****是法治的终极性的目的价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民主和法治的基本要求。现代法治原则首先要求法律适用上的平等,即在执法和司法过程中,对一切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平等保护,对一切主体义务的平等要求,对违法行为平等地追究法律责任,不承认任何法外特权。其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还要求在立法上平等分配各种社会资源。此外,平等还意味着尊重社会主体的多元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消除歧视与偏见。法治原则要求在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贯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相一致原则。

(二)权力制约原则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法治内在地要求对国家权力进行合理的分工和有效的制约。

按法治要求对国家权力所进行的分工,通常是根据职能的不同,把国家机关划分为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三种类型。

法治所强调的对国家权力进行制约,是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

法治原则特别强调对国家行政权力的制约,要求严格依法行政。

三、法治国家的标志

1.完备而良善的法律体系。

2.严格的执法体制和公正的司法体制。

3.健全的法律监督制度。

4.高素质的执法、司法人员。

5.较高的全民法律意识。

四、法治国家的条件

(一)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只有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社会中,依法治国才能实现;当然反过来依法治国本身又是市场经济得以充分发展和有序运行的必要条件。

市场经济对法治的推动作用,可以概括为下列三个方面1)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有助于培育和激发人们追求自由、平等、财产等权利的法律积极性,而自由、平等、财产等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权利又是法治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财产等权利意识的增长,是法治实现程度的基本标志之一。(2)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需要大量的规则调整,从而促进了法律规范体系的健全和完善,而健全、完备的法律体系又是法治的制度基础。(3)市场经济培育了社会的自治能力,造就了一支从外部制约政府权力的经济力量。这支力量的存在和发展,有助于规制政府权力,从而实现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平衡,保证国家权力及其公职人员严格依法办事。

(二)高度的民主政治体制

民主政体是法治国家的根本的政治基础,法治是民主政体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这是因为:

1.民主政体为法治国家提供价值基础和理论基础。

2.民主政体为法治国家提供制度基础。

(三)全民较高的文化素养

首先,与人治需要愚昧、无知、迷信和愚忠等非理性文化支持相反,法治则需要科学精神的支持。

其次,法治国家要求权利观念深入人心,并在社会中得到普及和弘扬。

最后,法治国家的实现还需要发达的制度意识和规则意识。

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中国走向法制现代化的艰辛历程

(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和要求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1.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外部形式要件。

第一,建立完备而统一的法律体系。

第二,保障法律规范效力的普遍性和有效性。

第三,确保严格公正的执法和司法。

第四,法律职业者的专门化和高素质。

2.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质要件。

第一,法律与政治相互关系的制度。

第二,政府权力与责任的制度。

第三,权力与权利相互关系的制度。

第四,权利与义务相互关系的制度。

7.生理学复习重点 篇七

一、选择题(40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

(一)A型选择题30题

(二)B型选择题6题

(三)X型选择题4题

二、名词解释(8题,每题 2.5 分,共 20 分)

负反馈:在正常人体,多数情况下反馈信号可抑制或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这种反馈信号的作用性质和方向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和方向相反的,称之为负反馈。

极化:通常把静息电位存在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状态称为膜的极化。去极化:如果膜内电位的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称为膜的去极化或除极化。阈强度:在一定的刺激持续时间作用下,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小刺激强度。血清: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的透明液体称为血清。

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便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

射血分数: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心室收缩中期动脉血压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中心静脉压:是指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血压,是临床观察血流动力学的主要指标之一,正常值为4~12cmH2O。

发绀(紫绀):当毛细血管床血液中的去氧Hb含量≧50g/L时,皮肤、黏膜呈现紫蓝色,称为发绀。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或呼出肺泡的气体总量,肺泡通气量=(潮气量-解剖无效腔容量)×呼吸频率。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在分泌黏液的同时,胃黏膜上皮细胞还持续分泌HCO3¯,HCO3¯不断向凝胶层中渗透,与黏液共同构成一道隔离胃腔与胃黏膜上皮的物理-化学屏障。

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食管的刺激可引起胃头区平滑肌舒张,并使胃腔容积由空腹时约50ml增加到进食后的1.5L。胃壁平滑肌的这一适应性运动称为容受性舒张。水利尿:一次大量饮水1000ml以上,会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原尿的量。

肾糖阈:当血糖浓度达10mmol/L(180mg/100ml)时,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拮抗剂(受体阻断剂):

牵涉痛:一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体表某些部位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称为牵涉痛。

克汀病(呆小症):如果在胚胎期间或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供应不足,脑与骨的发育都会受影响,导致呆小症(克汀病),主要表现为智力迟钝和身材矮小。

应激反应:是指各种有害刺激都能引起机体同样的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称为应激反应。

三、问答题(3题,共20 分)

1.红细胞生成必需哪些原料?当它们不足时,可能对红细胞生成产生什么影响?机体如何调节红细胞生成?

铁和氨基酸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需原料,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红细胞成熟必需的物质。

当铁的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或因长期慢性失血导致机体缺铁时,可使血红蛋白的合成减少,引起缺铁性贫血。

叶酸缺乏时,将导致DNA合成减少,幼红细胞分裂繁殖减慢,红细胞体积增大,形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当维生素b2缺乏时,将导致叶酸的转化和利用下降,影响红细胞的分裂和成熟,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体液调节是红细胞生成调节的主要方式。

(1)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脏和肝脏分泌的一种激素,能够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及时有效的增加红细胞的数量。

(2)雄激素对红细胞生成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刺激肾间质细胞产生EPO来实现的。此外,也能直接刺激骨髓红系祖细胞增殖。

2.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是多少?试述中心静脉压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中心静脉压是指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血压,是临床观察血流动力学的主要指标之一,正常值为4~12cmH2O。影响中心静脉压的因素有:

(1)心脏射血能力 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心泵功能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若心脏喝血能力强,则中心静脉压低;心脏射血能力减弱(如肺心病心力衰竭),则中心静脉压升高。(2)静脉回心血量 静脉血回流通畅,则中心静脉压低。如果血量不足或外周静脉血回流障碍,则中心静脉压过低;如果心泵功能减弱和/或静脉血回速度加快(如输血、输液过多、过快),则中心静脉压升高。因此中心静脉压反映心泵功能情况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多少,故临床上把测量中心静脉压作为控制补液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心静脉压过低或有进行性下降的趋势,常表示血量不足或静脉血回流不足,是输血、输液的指征。

3.O2在血液中是如何运输的?O2与Hb结合有何特点?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接近99%的O2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Hb)形成化合物-氧合血红蛋白,并以此方式进行运输,其余的O2以物理溶解方式存在于血浆。Hb与O2结合反应的特征:

(1)Hb与O2的结合反应快速而且可逆。

(2)Hb与O2的结合是氧合反应而不是氧化反应。(3)Hb与O2的结合具有饱和性。

4.胰液有哪些主要成分?各成分有何生理作用? 胰液的成分包括水、电解质以及有机物。

胰液中大量的水有利于输送和排放各种外分泌物,在进入肠腔后对食糜还有强大的稀释作用。

HCO3¯是胰液中重要的无机成分,其生理作用主要包括:中和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H+;保护小肠黏膜免受酸性食糜侵蚀;为小肠内多数消化酶的水解活动提供弱碱性的适宜pH环境。

胰液中的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其中最重要的功能成分包括分解三类营养物质的消化酶,统称为胰酶。各种胰酶均由胰腺的腺泡细胞合成和分泌,在进入小肠腔后发挥他们的水解作用。

(1)蛋白质消化酶:主要包括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羧基肽酶A和羧基肽酶B等。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弹性蛋白酶属于内肽酶,作用相似,都能水解蛋白质的内部肽键,而羧基肽酶则破坏多肽链羧基端的肽键。在以上水解酶的共同作用下,肠腔内的蛋白质及多肽被分解,最终生成以小分子多肽(含2~6个氨基酸的寡肽)为主、含少量氨基酸的消化产物。

(2)碳水化合物消化酶:胰液中的胰淀粉酶与唾液淀粉酶同属α-淀粉酶,可将食糜中的淀粉及糖原降解为二糖和三糖,其消化产物主要包括极限糊精、麦芽三糖和麦芽糖。胰淀粉酶水解作用的最适

pH为6.7~7.0。

(3)脂质消化酶:食物中的脂肪成分主要有三酰甘油(甘油三酯),胰液中的胰脂肪酶可分解甘油三酯为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反应的最适pH为7.5~8.5。

5.简述经典突触传递的过程。

(1)当突触前神经元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去极化,引起电压依赖性Ca2+通道开放,突触前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大,因胞外Ca2+浓度高于抱内,故Ca2+内流。

(2)突触前膜内Ca2+浓度增高,引起突触小体内囊泡向突触前膜移动,之后囊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经出胞过程把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3)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并作用于后膜上的相应受体或化学门控通道,改变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或超极化型的膜电位变化,称为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电位包括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6.食物中长期缺碘时,甲状腺为什么会发生肿大?

8.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 篇八

1、健康:不仅指身体上没有疾病和衰弱,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处于完好的状态。

2、疾病发生的原因(选择):生物性、理化、营养、遗传、先天性、免疫、心理社会因素。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损伤于抗损伤、因果交替、局部和整体。

3、脑死亡:指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判断指标:持续、不可逆性昏迷自主呼吸停止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4、高渗性脱水: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为主要特征。

对机体的影响:口渴细胞脱水尿量减少比重增高;尿中有钠排出④中枢系统功能障碍⑤脱水热,尤其小儿

5、低渗性脱水: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为主要特征。

对机体的影响:无口渴血容量减少早期无明显尿量减少,严重的患者尿量明显减少。④脱水征⑤中枢神经系统紊乱

6、水肿:是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影响因素: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淋巴回流受阻。

7、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对机体的影响:骨骼肌:细胞兴奋性降低,轻者肌无力,重者肌麻痹,骨骼肌细胞处于超极化阻滞状态。心脏:心肌兴奋性增高、自律性增高、传导性降低、收缩性增强。肾脏:尿浓缩功能障碍出现多尿和低比重尿;④肠胃:肠胃运动减弱,严重者可发生麻痹性肠梗阻;⑤对酸碱平衡的影响:会引起代谢性碱中毒,同时发生反常性酸性尿。

8、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

9、酸碱失衡常用检测指标:PH、动脉血PaCO2、标准碳酸氢盐SB、实际碳酸氢盐AB、缓冲碱BB、碱剩余BE、阴离子间隙AG:是指血浆中未测定阴离子量(UA)与未测定阳离子量(UG)的差值,即AG=UA-UC

10、代谢性酸中毒:指细胞外液H增加和(或)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浓度原发性 减少、PH呈降低趋势为主要特征。对机体的影响:心血管系统: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律失常;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降低。中枢神经系统:主要表现抑制,反应迟钝、嗜睡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

11、呼吸性碱中毒:是指CO2排出障碍或吸入过多引起的以血浆碳酸浓度原发性升高、PH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以下不背

原因和机制:⑴CO2排斥减少,各种原因导致肺泡通气量减少,使CO2排出受阻呼吸中枢抑制呼吸机麻痹呼吸道阻塞④胸部疾病⑤肺部疾病⑵CO2吸入过多。机体的代偿调节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肾脏代偿,调节较为缓慢,是慢性呼吸性酸中毒的主要代偿方式。对机体的影响(背):呼吸性酸中毒尤其是急性CO2潴留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往往比代谢性酸中毒更为明显,易发生“CO2麻醉”由于CO2为脂溶性,当急性呼吸酸中毒时大量的CO2可迅速通过血—脑脊液屏障CO2潴留可使脑血管明显扩张,脑血流量增加,引起颅内压升高CO2潴留往往伴有明显的缺氧。

12、代谢性碱中毒:是指细胞外液碱增多或H+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原发性增多、PH呈上升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对机体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左移④低钾血症(趴病)

13、呼吸性碱中毒:是指肺通气过度引起的以H2CO3浓度原发性减少,PH呈升高趋势未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原因和机制:低钾血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机体代谢旺盛、药物及化学物质刺激呼吸中枢、呼吸机使用不当。

14、缺氧:由于组织的不到足够的氧或利用氧障碍引起细胞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15、低张性缺氧:指由于动脉氧分压降低,引起血氧含量减少,造成组织的供氧不足。病因机制:大气性缺氧、呼吸性缺氧(肺通气障碍、肺换气功能障碍)、静脉血流入动脉血。血样变化的特点

16、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质或量改变,导致血液携带氧能力降低而引起的缺氧。病因机制:贫血、一氧化碳中毒、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血氧变化的特点 :P32~34

17、⑴休克:是多病因、多发病环节、多种体液因子参与,以微循环功能紊乱、组织灌流不足为主要特征,并可能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的复杂的全身调节紊乱性病理过程。⑵休克按始动环节分类:低血容量性休克—血容量减少、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分布异常性休克—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⑶休克的发展过程:

一、休克代偿期:是休克发展过程的早期阶段,主要病理改变是组织缺血性缺氧和代偿作用。

组织缺血性缺氧1.各种原因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2.使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入血,造成皮肤、内脏小血管收缩

本期的代偿意义:血流充分布有利于心脑血管供应、自身输血、自身输液、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临床表现:由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皮肤和腹腔内脏血管收缩,患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尿量减少;由于脑血流正常,患者神志清楚;血压可骤降,也可略降,甚至正常。此期是实施抢救的最好时期。

二、休克进展期:是休克可逆性失代偿期。主要病理生理学改变是组织严重淤血性缺氧和失代偿。

组织淤血性缺氧:

机制:酸中毒、局部扩血管代谢产物的作用、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内毒素等的作用

临床表现:血压进行性下降,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灌流不足,出现心脑功能障碍,患者心搏无力、甚至淡漠甚至昏迷。由于长时间肾血流不足,可出现少尿甚至无尿。皮肤发绀,出现花斑。

18、呼吸衰竭:指精息状态下,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伴有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的病理过程。

发病机制:1肺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中央性气道阻塞、外周性气道阻塞。2.肺换气功能障碍:弥散障碍:肺泡膜面积减少、肺泡膜厚度增加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部分肺泡通气不足、部分肺泡血流不足(死腔样通气)

19、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可累及心脏,主要引起右心肥大与衰竭。主要与肺动脉高压和心肌受损有关。发病机制:缺氧→肺小动脉收缩→肺动脉压升高→右心后负荷加大。20、肺性脑病: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21、急性肾衰竭:是各种原因在短时间内引起肾脏泌尿功能急剧障碍,以致机体内环境发生紊乱的病理过程。原因和分类:肾前性肾衰竭——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和肾血管强烈收缩,导致肾血液灌注严重不足、肾性肾衰竭——肾实质病变引起的器质性肾衰竭(肾缺血、肾毒性物质)、肾后性衰 竭——尿路梗阻。

发病机制:1.肾血流减少肾血流灌注压下降肾血管收缩肾血管内皮细胞肿胀④肾微循环障碍。2.肾小球病变3.肾小管阻塞4.肾小管原尿反流

22、少尿型急性肾衰竭 1.(背)少尿期尿的变化临床表现少尿或无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低比重尿—原尿浓缩功能障碍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④尿钠增高。2.水中毒3高钾血症4代谢性酸中毒5氮质血症。多尿期:发生机制:肾缺血改善,肾小球滤过率开始恢复潴留在体内的尿素等代谢产物经肾小球大量排出,引起渗透性利尿新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不完善,重吸收功能降低;④肾小管阻塞解除尿路通畅。

23、慢性肾衰竭:指各种肾脏疾病导致肾单位进行性破坏,残存的肾单位不能充分排出代谢产物和维持内环境恒定,使体内逐渐出现代谢废物的潴留和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肾内分泌功能障碍,并伴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病理过程。

病因:肾脏病变、肾血管病变、尿路慢性阻塞。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也是慢性肾衰竭的常见原因。

9.大一法理学的复习资料总结和考试重点 篇九

注:所有答案都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农业信息技术》(李军主编)一书上,请自己看书总结。

一、名词解释

1.信息技术:是指获取、处理、传递、存储、使用信息的技术,是能够扩展人们的信息功能的技术。

2.信息采集技术:信息采集技术指能有效地扩展人类感觉器官的感知域、灵敏度、分辨力和作用范围的技术,包括传感、测量、识别和遥感遥测技术等,但目前广泛使用的主要是传感技术、遥测技术、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等。

3.信息传递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也称通信技术,是传导神经网络功能的延伸,包括数字程控交换技术,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光纤通讯、数字移动通信、卫星通讯、信息高速公路等,用于迅速、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

4.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就是应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数字传输网,对信息进行文字、图形、特征识别,信息与交换码之间的转换,信息的整理、加工、生成,以及利用数据库、知识库实现信息存储和积累的技术。

5.信息控制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的功能是根据输入的指令信息(决策信息)对外部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实施干预,是效应器官功能的扩展延伸。主要包括显现技术、人机接口技术、遥控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等。

6.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技术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贮、传递、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咨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的技术的总称。7.农田气候:农田气候一般指距农田地面几米内的空间气候,是各种动物、植物和微 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气候。

8.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指在采用各种材料建成的、具有一定的温度和其它环境因子调控设施的半封闭式空间里进行农业生产的方法,分为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两大类。

9.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获取地球表层各类地物信息、测量与判定目标地物性质或特性的综合性探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与环境调查与监测、军事应用、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10.遥感图像处理:是在计算机系统支持下对遥感图像加工的各种技术方法的统称。

11.高光谱遥感:是指将遥感成像技术和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利用几百乃至上千个小于10nm电磁波波段从地表目标物体获取连续光谱曲线,从而形成图像和光谱合一的高精度遥感方法。12.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实现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等功能,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

13.地理信息: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实现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等功能,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

14.地理数据: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 15.数字地图:是指与传统的地图相区别的、在GIS 中以数据库形式保存的地理信息。16.作物生长模型:其全称为作物生长模拟模型(Crop Growth Simulation Model),简称为 作物模型(Crop Model),是指能定量地和动态地描述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过程及 其对环境反应的计算机模拟程序。

17.虚拟现实:是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以仿真的方式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使用者戴上特殊的头盔、数据手套等传感设备,或利用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便可以进入虚拟空间,成为虚拟环境的一员,进行实时交互,感知和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对象,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18.虚拟农业:是以农业领域研究对象(农作物、畜、禽、鱼、农产品市场、资源高效利用等)为核心,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以计算机为平台的研究对象与环境因子交互作用,以品种改良、环境改造、环境适应、增产等为目的技术系统,其成果应接受实践的检验。19.人工智能:是指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利用计算机构造一个人工系统来模拟人类思考问题,使计算机具有人类智能行为,以实现人类脑力劳动自动化的技术。

20.专家系统:就是一种在相关领域中具有与人类专家同等解决问题能力的智能程序系统,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该领域的复杂问题。21.精确农业:是指精细、准确的农业。

22.农业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是一种以农产品为操作对象、兼有人类部分信息感知和四肢行动功能、可重复编程的柔性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设备。能够部分模拟人类智能的农业机器人则成为智能型农业机器人。

二、填空题

1.信息技术是指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高技术群。

2.现代传感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雷达技术、遥测技术和传感器技术。3.数字地球概念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来的。

4.农业信息技术包括农业数据库与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农业遥感监测、全球定位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专家系统、作物模拟模型、农业信息网络、农业智能控制技术等。

5.常用传感器有热敏传感器、光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等。

6.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7.两实体间的联系可分为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8.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9.按遥感平台高度可将遥感技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10.农业灾害监测包括旱灾遥感监测、水灾遥感监测和火灾遥感监测。

11.虚拟农业主要包括虚拟植物、虚拟动物、虚拟细胞、虚拟仪器、虚拟农田、虚拟农场等。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广义数字农业? 答:广义的“数字农业”,即农业信息化,是指运用数字地球技术实现农业要素(生物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等)和农业过程(生产、管理、储运、流通等)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形成数字驱动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它是对农业各个子系统(种 植业、养殖业、水产业、林业)的各种过程(生物、环境、经济)全面实现数字化的农业。要 求在农业的各个部门(生产、科研、教育、行政、加工、流通、服务等)全面的实现数字化与 网络化管理。

2.什么是狭义数字农业? 答:狭义的“数字农业”,即精确农业或精细农业,是指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 位系统、计算机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从宏观 到微观的进行实时监测,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的环 境进行定期信息获取,生成动态空间信息系统,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达到 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品和质量的目的高新技术 系统。

3.数字农业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数字农业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农业要素(生物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社会经济要 素)的数字信息化、农业过程的数字信息化(数字化实施,数字化设计),农业管理的数字信 息化。其本质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将工业可控生产和计算机辅助 设计的思想引入农业,通过计算机、空间信息技术、网络通讯、电子工程技术与农业机械的 融合,实现对农业的生产、农产品加工、储运、流通与市场配送、信息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 境等整个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4.数字农业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

答:其本质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将工业可控生产和计算机辅助 设计的思想引入农业,通过计算机、空间信息技术、网络通讯、电子工程技术与农业机械的 融合,实现对农业的生产、农产品加工、储运、流通与市场配送、信息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 境等整个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数字农业的核心,一是数字化统一处理农业问题,二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农业信息资源,三是农业信息的集成与共享。

5.数据采集管理系统包括哪些基本功能? 答:数据采集管理系统具有如下基本功能:(1)时钟功能。时钟是系统自动运行的中枢,系统定时采集、分时操作都按时钟的节拍进行。(2)信息采集功能。可为定时采集、实时 采集;单项采集、多项采集。(3)数据处理功能。包括数据预处理和数据二次处理,前者 指数字滤波、A/D 转换、标度转换、线性化处理等,后者指数据运算、数据变换、图形处 理等。(4)数据存储功能。可以存储实时采集的数据和历史数据。(5)控制功能。可以实 现现场环境的调控,实现生产管理自动化。(6)自诊断功能。能实现系统超限报警、状态 自检、自动复位等自诊断功能。(7)信息输出功能。能方便地与外界交换信息,如图形显 示、报表打印、硬拷贝等。目前,数据采集管理系统可分为集中数据采集处理系统、集散 型数据采集管理系统、分布式数据采集与管理网络等,分别适宜于小型、中型和大型系统 的数据采集与管理。

6.农田气候中主要采集哪些信息? 答:(1)土壤热通量信息采集(2)空气温度信息采集(3)空气湿度信息采集(4)太阳辐射信息采集。(5)日照时数信息采集。(6)风速与风向信息采集。(7)降雨信息采集。(8)气压信息采集。(9)蒸发信息采集。

完成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辐射、地面风速以及土壤热通量等气候信息的采集。7.与传统地面调查方法相比,遥感技术有什么特点?

答:与传统地面调查方法相比,遥感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性。遥感技术包含遥感信息的接收、记录、传输和处理等多个技术环节,涉 及电磁学、机电仪器制造学、信息技术和图象识别技术等多学科内容。

(2)宏观性。遥感技术侧重于大范围、大尺度获取地面以及一定深度的自然资源和生 态环境的信息,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服务。

(3)时效性。不同类型的遥感卫星能够短期内周期性地重复收集大气、海洋和陆地动 态变化信息,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灾情监测十分重要。(4)经济性。与传统的人工调查方法相比,遥感技术是一项投入相对小、综合效益大 的技术。美国陆地卫星的经济投入与取得的效益比为1:80。

(5)客观性。遥感获得的地物电磁波特性可以客观和真实地反映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特征,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6)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仅是其中的几个波段范围,尚有许多谱段的资 源有待进一步开发。此外,遥感成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8.遥感估产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估算播种面积、监测作物长势、预测农作物的产量是农业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遥感估 产具有宏观、动态、快速、准确等优点,可以在短时间内连续获取大范围农作物产量信息,是农业遥感监测的重点领域。

9.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GIS 的最大特点就是能进行空间操作,即对空间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和更新。现 实当中,经济、社会、人口、自然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大量信息,绝大多数都带有空间位置 的属性。因此,GIS 可以扩展到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如气象预测、灾害预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管理、环境评价与管理、生态研究、人口统计研究等。10.作物生长模型有什么优点?

答:作物生长模型有如下优点:①系统性:

能对作物的生理过程和生态环境系统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与描述;②动态性:逐时或逐日 118 的描述各种生理生态过程和状态的动态变化;③机制性:能对主要的生理过程进行较为真实 的机制性描述;④预测性:能在给定条件下对作物系统的未来发展动态进行定量描述;⑤通 用性:适用于任何地点、时间和作物品种,不受地区、时间、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的限制。11.农业专家系统研究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农业专家系统可应用于农业的各个领域,如作物栽培、植物保护、配方施肥、农业经济效益分析、市场销售管理等。例如,病虫草害防治专家系统是针对作物不同时期出现的各种症状和不同环境条件,诊断可能出现的病虫草灾害,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法。栽培管理专家系统是在各个作物的不同生育期,根据不同的生态条件,进行科学的农事安排,其中包括栽培、施肥、灌水、植物保护等。栽培部分包括品种选择、种子准备、整地、播种、田间管理与收获,优化它们之间及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施肥部分主要是优化肥料与产量的关系,水分管理部分主要是合理灌排,优化水分与产量的关系;植保部分主要是病虫草害的预测和控制。12.农业专家系统有什么特点?

答:专家系统一般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1)具有专家水平的专门知识。专家系统具有高质量的、专家级的专门知识,能像 人类专家那样解决具体问题,针对性强。

(2)能进行有效的推理。专家系统对问题的求解过程是一个思维和推理过程,能根据 用户提供的已知事实,通过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推理,以实现对问题的求解。(3)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习获得知识的基本手段。机器学习是指机器能够自动获 取新的事实及新的推理算法,是计算机具有智能行为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标志。

(4)具有灵活性。专家系统都采用了知识库与推理机相分离的构造原则,彼此既有联 系,又相互独立,便于不同类型问题求解、知识库修改完善和开发专家系统工具。(5)具有透明性。专家系统通过解释机构向用户解释自身行为动机及得出某些答案的 推理过程,便于用户理解系统处理问题的过程及使用的知识和方法,提高用户对系统的可信 程度。

(6)具有交互性。专家系统需要与领域专家或知识工程师进行对话以获取知识,也需 要通过与用户对话以索取求解问题时所需的已知事实以及回答用户的询问。

(7)具有实用性。专家系统是根据领域问题的实际需求开发的,具有实用性。专家系 统已经被用于多种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8)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及难度。专家系统真实模拟人类求解问题的思维过程,其 复杂性和难度较大,如不确定性知识的表示、不确定性的传递算法、匹配算法等等。13.精确农业的技术思想核心是什么?

答:它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科学管理的思想理念,充分利用信息获取手段,分析作物营养状况、土壤供肥能力和病虫害的空间和时间变化量来进行耕作和田间管理决策,能够因地制宜地进行水肥等农业资源投入,一反传统农业大面积、大群体平均投入的资源浪费型作法,既保证了作物生产潜力的充分发挥,又避免了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的生产成本增加、农田水土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品质下降的严重后果,在减少投入的情况下增加(或维持)产量、提高品质、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以求农业生产的最佳效果和最低代价。

14.精确农业的技术体系是什么?

答:从实施环节上看,精确农业包括农田环境及作物长势监测、针对性投入决策生成和决 策实施三个环节,而每个环节又由若干关键支撑技术组成,形成了复杂的精确农业技术体系。

四、论述题

1.简述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

答:现代信息技术是指20 世纪70 年代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 发展,围绕着信息的产生、收集、存储、处理、检索和传递,形成的一个全新的、用以开发 和利用信息资源的高技术群,包括微电子技术、新型元器件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各类软件及系统集成技术、光盘技术、传感技术、机器人技术、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等等,其 中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为主导。2.简述数字地球的含义?与传统信息系统相比,数字地球有什么特点?

所谓数字地球,可以理解为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是以地 球为对象,以地理坐标为依据,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贮技术为基础,以宽 带网络为纽带,由海量地球信息组成的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并能用多维空间描述的 虚拟地球。“数字地球”的核心是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宽带网络、仿 真与虚拟技术的全球信息化,是一个以计算机、海量地球信息与通信网络为主体的、具有数 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特征的全球性综合信息系统。

作为一个超巨大的海量信息系统,与其它传统信息系统相比,数字地球具有如下特点:(1)数字地球具有空间性、数字性和整体性,三者融合形成了与其它信息系统的根本区别。(2)数字地球的数据具有无边无缝的分布式数据层结构,包括多源、多比例尺、多分辨率、历史和现时的、矢量格式和栅格格式的海量数据。(3)数字地球具有迅速充实、联网的地理 数据库。(4)数字地球以图像、图形、文本报告等形式提供服务。(5)数字地球采用开放平台、构件技术、动态互操作等最先进的技术方案。(6)任何用户都可以在宽带网上根据自己 的权限实时查询和调用数字地球中的信息,运用具有传感器功能的特制数据手套,还可以对 数字地球进行各类可视化操作。(7)数字地球的服务对象覆盖整个社会层面,无论政府机关 还是科教、生产单位,无论专业技术人员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3.遥感技术在农业上有哪些应用?

农业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多传感器、高分辨率、多时相、广应用,由遥感估产到 品质监测,由生长特征到生理参数,由空中遥感到空间遥感和地面遥感结合,重点是提高农 情信息无损获取的有效性、精确度及诊断调控的数字化和指导性。管理决策系统的研制则需 要综合过程模型的动态预测功能,管理模型的优化决策功能,遥感技术的实时监测功能,GIS 的空间信息管理功能,进一步结合农作生态区划与生产力分析技术以及数据仓库和网络 通讯技术等,建立综合性、定量化和智能化的数字农作技术平台和应用系统,以实现农作系 统监测、预测、设计、管理、控制的数字化、精确化、可视化、网络化,从而提升农业生产 系统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核心生产力,带动农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4.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完整的GIS 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即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和人员。

1.硬件系统构成:GIS 硬件系统构成一般包括计算机与一些外围设备,主要实现地理空间数据输入、存储、处理和输出等。

2、软件系统:软件系统指GIS 运行所必需的各种程序,通常包括:(1)计算机系统软件。通常包括操作系统、汇编程序、编译程序、诊断程序、库程序以及各种维护使用手册、程序说明等。

3、三、地理空间数据:1.信息与数据2.地理信息与地理数据3.地理空间数据

4系统开发、管理和使用人员:人是GIS 中的重要构成因素,GIS 不同于一幅地图,而是一个动态的地理模型,仅有系

统软硬件和数据还构不成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需要人进行系统组织、管理、维护和数据更 新、系统扩充完善、应用程序开发,并灵活采用地理分析模型提取多种信息,为研究和决策 服务。、5.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上有哪些应用? GIS 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分四个层次:

(1)作为农业资源调查的工具。主要特点是建立农业资源地理数据库,实现空间数据 库的浏览、检索等,利用GIS 绘制农业资源分布图和产生正规的报表。

(2)作为农业资源分析的工具。GIS 以不限于制图和空间数据库的简单查询,而是以 图形及数据的重新处理等分析工作为特征,用于各种目标的分析和重新导出新的信息,产生 专题地图和进行地图数据的叠加分析等。

(3)作为农业生产管理的工具。主要在于建立各种模型和拟订各种决策方案,直接用 于农业生产。

(4)作为农业管理的辅助决策工具。主要利用了GIS 的模型功能和空间动态分析以及 预测能力,并与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它的现代技术(如RS 和GPS)有机结合,用 于农业生产的管理和辅助决策。2.GIS 在农业中的应用领域(1)利用GIS 进行农业区划。(2)利用GIS 进行土壤适宜性评价。(3)利用GIS 开展农业灾害预测与预防研究。(4)基于GIS 的作物种植适宜性评价。)农业资源的清查、核算、评估与监测。(6)农作物估产和监测。(7)农作物品质监测预报。(8)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和分析。(9)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模拟评价和预测。(10)区域农业灌溉管理。(11)在精确农业中的应用。(12)在农业领域其他方面的应用。6.简述作物模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对策。

存在问题:40 多年来,作物生长模型研究和应用均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总体上作物模拟研究仍处于发展初中期,作物模型仍处于不断修订和完善之中,还远未达到较为完善和成熟阶段。研究对策:(1)深化对作物系统机理过程研究与描述。(2)作物生长模型与虚拟植物模型相结合。(3)作物生长模型与农业专家系统结合。(4)作物生长模型与3S 技术结合。(5)作物生长模型与大气环流模型GCM 相结合。(6)作物生长模型与因特网(Internet)结合。7.简述专家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关键技术。专家系统基本原理:

(1)它是一个智能程序;(2)它具有相关领域内大量的专家知识;(3)它能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人类专家求解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推理,解决相关领域内的困难问题,并且达到领域专家水平。把以上几点概括起来,所谓专家系统就是一种在相关领域中具有与人类专家同等解决问题能力的智能程序系统,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该领域的复杂问题。

专家系统基本结构:

不同的专家系统,其功能与结构都不尽相同,但一般包括人机接口、推理机、知识库及其管理系统、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知识获取机构、解释机构这六个部分; 专家系统关键技术: 知识是专家系统的核心,将人的知识转换为知识库能够表达和操作运用的知识表示技术则是专家系统的核心技术。

8.简述精确农业的关键支撑技术。答:狭义的“数字农业”,即精确农业或精细农业,当前数字农作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作信息管理技术、农作过程模拟技术、农作信息监测技术、农作管理决策技术和数字农作平台技术等方面。

1.农作信息管理技术

农作信息包括农作生产的宏观信息和微观信息两大类。宏观信息包括资源环境、种植业 结构、农作科技成果、生产设施与技术、产前产中产后动态等;微观信息包括农作生产的气 象条件、土壤特征、品种参数、管理技术、栽培知识、历史苗情与产量、生产资源与水平等。2.农作过程模拟技术

农作过程模型主要是通过定量描述作物生长与生产系统内相关成分及过程的相互关系,着重建立基于“作物-环境-技术”关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从而动态预测农作系统的行为 和结果,具有系统学、动态性、机理性、预测性、应用性等特征。3.农作信息监测技术

农作信息监测主要是通过光谱遥感、红外成像、机器视觉、图像处理等手段,对农田土 壤水分、土壤肥力、杂草、病虫害、作物苗情等农情状态进行实时无损监测和诊断,为农业 生产预测预报和管理决策提供基础信息。4.农作管理决策技术

对获取的各种信息分析、处理和管理,是农业生产决策必不可少的环节。5.数字农作平台技术

上一篇:猫和老鼠小学生作文650字下一篇:法国硕士留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