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2024-11-21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15篇)

1.《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篇一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滦平四小四年级语文教师

霍士亮

《桂林山水》是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的经典之作,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抓住主线,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让学生知道作者的写作顺序。课文一开头就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以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第2、3段围绕这一句分别写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了桂林的洞奇绝,第五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体印象,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结尾。抓主线,使学生快速理解课文,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读读悟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在教学中,根据新课标“朗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的要求,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思考,读中有感悟。学生能够带着情感和体会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文章的味道,语感也随之产生。在本堂课中,我能够做到细致的指导朗读,通过指导,让学生能够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三、提炼写法,积累实践。

在学习课文之后,我将本课中排比的修辞方法提炼出来,让学生深刻理解排比方法的运用,然后仿照文章的句子写一写身边的美景:“南山公园的树真 ”。让孩子在观察身边事物的同时也激发孩子写作的兴趣。

当然,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情景创设方面做得不到位,不能将学生充分调动起来,鼓励性语言不多,没能关注全体学生,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没能指导学生背诵,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不能进行有效要求与指导,使得学生合作的效果不是很好。

以上就是我对《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反思,在日后工作中,我将更加细致的设计,对于学生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努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2.《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篇二

一、初读全文, 理清全文脉络, 欣赏《桂林山水》的结构美

在学生预习《桂林山水》, 自学生字、新词的基础上, 教师通过范读, 帮助学生初步领会用怎么样的感情朗读全文。教师接着指导学生圈划课文中的重音、停顿等, 处理好抑扬顿挫。组织学生模仿教师的感情试读全文。多次、多种形式朗读之后, 启发学生凭借阅读教材, 结合挂图, 借助联想、想象等, 在学生心里构建对《桂林山水》一文的总体印象。学生把图中的画面看成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使文中的景活灵活现。使学生能在“课文语言——挂图画面——学生语言”的心理转换中加强语言、画面情境的感受, 为语言理解奠定基础。有了这个基础, 学生对《桂林山水》一文的结构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课文先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 接着分别从漓江水和桂林山两方面具体、生动、形象地叙述桂林山水的特点, 最后总写桂林山水的特点——“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通过朗读感悟文章, 对学生对文章结构就能心领神会, 学生最后就可以归纳总结《桂林山水》的构篇方法是:“总——分——总”。在初读课文, 感悟文章结构时, 强调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在读中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 感受文章的结构美, 初步感知语言的神奇瑰丽、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 从而得到美的感受和情的熏陶。

二、细读课文, 融情入境, 体会桂林山水的意境

《桂林山水》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段, 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学生学好这两段就可以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指导学生默读这两段, 读通作者在描写美丽的桂林山水之前, 先将漓江水与大海、西湖, 桂林山与泰山、香山作比较, 尔后紧紧围绕漓江水的“静、清、绿”, 桂林山的“奇、秀、险”等特点描绘具有独特美的漓江水和与众不同的桂林山。采用默读既可使课堂形成相对安静的空间, 把相互间的干扰减少到最低限度, 还可以免去语言符号向语言声音的转换的心理过程。

学生可潜心读文, 融入意境, 以理解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意思。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 (1) 第二、三自然段中什么和什么展开对比, 其对比的好处是什么? (2) 作者是怎么样具体地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通过默读, 展开思考, 学生能在理解、感受中主动进行字、词、句、段、篇的品味、赏析和积累, 并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白对比的是它们的各自特点。“并不是说大海、西湖都比不上漓江水的美, 泰山、香山都比不上桂林山的美。而是说漓江的水既不同于大海, 也不同于西湖;桂林的山既不同于泰山, 也不同于香山, 它们拥有的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美”。

要实现“学习语言文字——认识思想内容——品味语言文字——欣赏思想内容”的过渡, 主要借助学生自主朗读来感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去再现文章所描写的桂林山水的特点, 显现语言文字具有的内涵, 传达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 从而使语言的形象美、蕴含美等借助于读的抑扬顿挫充分展现出来, 使学生感悟语言美的朗读表达方法,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通过感情朗读将桂林山水的意境、作者的感情、语言的美感融为一体。

三、精读课文, 推敲重点词句, 欣赏语言美

3.悠悠的桂林山水 篇三

说起象鼻山,顾名思义那是一座酷似巨象伸长鼻子吸水的山,清澈的漓江水涓涓的流淌着,悠悠的竹排船在水中轻轻荡过,看象鼻山青山葱翠、秀竹翩翩,望江面小船荡荡,岸边烟雾缭绕,心旷神怡。

听那里的山民说,象鼻山有一个神话传说:天宫有一头玉象看到人间桂林美景被它迷住,于是来到这里,帮助人们搬运重物。百姓们十分喜欢它。常带它到漓江洗澡。有一天,玉皇大帝游玩时发现少了一头玉象,于是勃然大怒,派李天王寻找玉象并要处死它。李天王找到玉象的时候,它正在漓江饮水,李天王用照妖镜一照,玉象就变成了石象,也就是现在的象鼻山。

唐代大诗人韩愈曾赋诗一首:“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说的就是桂林山水之美。

漓江的水清悠悠、蓝靛靛、凉爽爽,“哗啦啦”的流水声像是一曲悠扬的曲子让人百听不厌。坐在船中欣赏漓江两岸的无限风光,如诗如画、如绢如丝,连绵不断的山峰或开阔或狭小,平地拔起,千姿百态。两岸高大潇洒的凤尾竹像是夹道欢迎我们的好客主人。据说当年周总理来到这里看到山美、水美的漓江岸边光秃秃的,似有遗憾地说:“要是有些竹子就好了。”桂林人听后就在漓江两岸种植了大量的凤尾竹,迎接着八方游客。一个又一个山景映入眼帘:父子岩、磨盘山、望夫山、九马画山向我们走来。我和爸爸、妈妈接应不暇,仿佛贺敬之的那首诗就响在耳边:“心是醉呀,还是醒?水迎山接入画屏!画中画—漓江离我身千影,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这种意境在心中的回应就是这样的美。依在爸爸的怀里,我仿佛也成了这画中的景色,幸福融入其中。

4.《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篇四

一、创设情境,提升感悟。

开课我便播放了介绍桂林风光的录像,这样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欣赏后有了直观的感受,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桂林山水。这样既使学生有直观感受,又激发了学生的情趣.

二、入情入境,感情朗读。

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要求:动笔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词句,并反复读一读,看看漓江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对于漓江水的特点学生不难体会,可要是让他们把体会到的内容读出来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相机展示画面来加深学生的感受,同时适当的进行范读,当学生感悟得很不错,能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现他感受到的美时,就追问学生:听了他的朗读,你觉得他读出水的特点了吗?经过学生的讨论,谈自己的感悟后,学生逐渐入情入境,接着在品读、评读、引读、配乐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感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

对于“桂林山”这一段的学习我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结合学生的汇报我用课件展示相应画面来加深学生的体会,让学生通过想像画面很自然的理解了“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理解,对照图像认知,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感悟美、体验美。如果有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去读去感悟,相信他们会读出更多的精彩,更多独特的感悟。

5.《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篇五

一、读中具体感受祖国山川之美,作者爱大自然之情。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写景作文,学生从挂图当中已能初步感知桂林山水之美。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读后组织交流各自知道了什。在交流中,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了作者写的桂林山水的特点,奇、秀、险,他们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了作者写了水的特点,水静、清、绿。”有的学生说:“我发现作者在写这山和水的特点时,运用了排比句,更形象地加深了我对桂林山水的认识。”学生精彩的回答告诉我,他们已经初步体会到了文章写的主要内容。接着,我问:“你们是从文章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你能通过朗读将你的体会表达出来吗?”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在深入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我随机指导,从而使学生在读中具体感受到桂林山水带给人们的美。

二、紧扣情感,由读到写学生通过读已经充分体会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美。

这时候,我设问:“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在文字中表现出来的呢?”随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特别精彩的地方。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体会到词语的优美,如:课文中有一段描写桂林山的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一处排比生动形象地把桂林水的特点描绘了出来,结合课文,我相机指导,让学生仿照写例句,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很好地运用在排比句中,既训练了学生的遣词造句,又增加了学生的美感意识。

三、拓展训练,加深情感认识。

教学完本课后,我让学生写写对桂林山水的印象,其中有很多让我深有感触的语句,比如,有学生写道:“桂林人间仙境,漓江水好奇迹,我还未曾长大,长大必到桂林。”从这稚嫩的诗句中我感受到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对美丽风景的热烈向往,还有诸如:“人说桂林甲天下,我说桂林是仙境;人说漓江是第一,我说漓江是奇迹。”“漓江的水清见底,桂林的山形各异,只要到了桂林来,定忘时间不知归。”等等。学生的语言丰富让我欣慰。对此,我深有体会,教学写景文章时,要让学生带着身临其境的心态去学习,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吃透文章,抓住文章的精华部分,引导学生进入文境,让学生真实地体会文章之趣味,领悟文章之精髓,学生在此基础上才会有深刻的感受、体会。另外,在学生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写写读后感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6.课文《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篇六

一.抓住主线,认识课文内容

进修这篇课文,起首要让教生知道作者的写作顺序递次。课文开首一段援引名句“桂林山火甲世界”,以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火的偶丽之景堪称世界第一。第2、3自然段围绕这一名句划分写了桂林的山、火的特点,先写漓江的火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偶、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不雅欣赏桂林山火所获得的总的印象,以“船行碧波上,人在绘中游”的诗句扫尾。抓主线,使作者的思绪战教者的教路有用畅通领悟,快速认识了课文,前进了课堂教教效力。

语文新课标指出“朗读是获得审好体验的重要路子,应让教生在主动脑筋战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惟开导,享用审好爱好。”因此,在教教中,我采用了多种情势的朗读。让教生读中有思虑,读中有感悟。教生对读书的思虑战感悟常常还遏制在表层,在教教中我不休引导战点拨,该当说这节课中,文本的.朗读是充裕的扎真的,重要搜罗朗读整篇课文或自然段、抓住环节词句朗读(非但凡颠末过程“啊”在不同字音前面的读法更是前进了他们的朗读爱好)。起首让教生充裕练读后,按照本人的感悟,把本人喜欢的段降语句读给教员同教听,师生共同评议。教生有了充裕的自由,变得爱读,想读,带着情感战体会分明课文内容,读出文章的味道,语感也便随之产生了,使以内化为本人的语言。在如许的课堂上,教生作为审好的主体,颠末过程感平易近与心智来感伤感染、来体验。

三.启示想象,教生进进意境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常识更重要,因为常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前进,而且是常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教如何激活教生的想象呢?为了可以培养莳植提拔教生的想象力战表达能力,在教教桂林山好景的时分,让教生按照本人的想象说一说山的模样,给它与个名字,有的说“好男”“公鸡”“擎天柱”,在教生充裕练说的时分,教生的脑筋被激活了,课堂气氛很热烈,孩子歉富的想象力让我为他们感到愿意。然后教生再练读,感伤感染山火的特点。

深思本人整堂课的教教,固然本人做了年夜量的预备。然则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非但凡语文教师,面对新时代有更高要求的孩子们,更要“多阅读重积乏”。

7.《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篇七

首发仪式由陈立红主持。鲁圣发、李继荣、义祥辉分别致辞。鲁圣发高度评价了刘绍荟的成就,他说,刘绍荟教授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作品不但多次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还走出国门到欧美、日韩展出;他曾连续六年被评为桂林地区拔尖人才,出任两届桂林市美协主席,与同道策划、组建了桂林中国画院,参与创建桂林国际雕塑公园“愚自乐园”,设计、绘制了桂林市中心广场壁画及榕湖饭店贵宾厅壁画,设计了全国发行的邮票《灵渠》……刘绍荟的丰硕成果,为桂林,为广西,也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李继荣强调,画集的出版,具有不凡的文化意义,这也是对刘绍荟先生最美好的祝愿。义祥辉介绍了刘绍荟的艺术历程,充分肯定了刘绍荟弘扬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兴学”的悠久传统,为学校做出的巨大贡献。刘绍荟向到场的嘉宾致以热情洋溢的答谢词。

在热烈的掌声中,义祥辉校长与刘绍荟教授共同为画集《刘绍荟现代重彩艺术》揭幕。刘绍荟在现场将画集分赠与桂林图书馆、桂林师专图书馆、广西师大美术学院、广西师大漓江学院、广西艺术学院桂林分院、桂林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桂林旅游专科学校视觉艺术系,表现出一位卓有成就的老艺术家对文化事业的重视,也体现了他对第二故乡桂林的深厚情义。

随后举行了“刘绍荟现代重彩艺术”学术研讨会,陆军主持会议。董立军阐述了刘绍荟的成就,分析了他的艺术风格。随后,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外的十余位专家从人格品质、艺术特征、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对刘绍荟及其艺术进行了深度研讨,充分肯定了他的成就和影响。

在此次活动开幕的前一天,由桂林师专公艺部、美术系联合主办的“古道新章·山水篇”画展在该校美术馆开幕。白晓军、戴延兴、陈滨江、林伯明、唐月忠、徐家珏、阳光、陈毅刚、周松等人出席了开幕式。陆军担任展览学术主持。广西书协副主席、来宾市文联主席陆远怀,以及由院长韦心军率领的柳州画院画家团队和柳州师专艺术系副主任徐作先等也到场助兴。

8.畅游桂林山水间 篇八

桂林游的第三天,我们去了古东景区。

来到古东景区服务站,爸爸排队拿草鞋、雨衣、头盔、小毛巾等东西。你们知道我们接下来要干什么吗?对了,我们要去爬瀑布。有人奇怪了,这瀑布怎么爬呀?让我来告诉你吧!古东的瀑布比较平缓,人们可以踩着石头一步一步往上爬。

古东的第一级和第三级瀑布比较陡峭,所以十四岁以下的人是不允许爬的,这样我就被排除在外了,可是爸爸可以,真是羡慕。只见他双手紧握铁链,一步一步往上爬。爬到半山腰,我看见爸爸的衣服呀、裤子呀全湿了,但是他却很开心。

我和妈妈爬的是第二级瀑布,我刚把脚放到水里,一股冰冰凉的感觉扑面而来,真是太爽了。开始爬瀑布了,起先我非常害怕,慢慢地,我适应了它的刺激,大胆地向前走,还在溪里抓起了小鱼呢!还有最恐怖的是走一条溪里面的小道,如果一不留神掉里面的话,水可是会没到脖子呢。

这次,我们享受了一个快乐的古东之游,希望你们有机会也能来桂林古东游玩哦!

阳朔漂流

今天,我们来到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称的阳朔风景区,准备享受乘竹筏漂流。

在岸上,我看到了几根竹子捆成的一只只竹筏,心想:就这么几根竹子,能漂起我们一家三口和船工吗?想着想着,我心里不由得害怕起来。在爸爸的鼓励下,我小心翼翼地走上竹筏,紧接着爸爸妈妈和船工都上来了,竹筏往下沉了一点,但是很平稳,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么可怕,原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我们乘着竹筏,开始了遇龙河之旅。遇龙河的水流得比较平缓,我们慢慢地向前行驶,欣赏着两岸美丽的风景,心情特别舒畅。当然,遇龙河也有刺激的地方,其中就有一段河道有许多大落差和小落差,竹筏会从高处突然漂到低处。这时,水花从竹筏的缝隙里或两侧溅出来,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娃娃,拼命往身上跳。结果一趟下来,我们成了落汤鸡。我们还去品尝了遇龙河的长寿鱼,那真是美味极了!

阳朔山美、水美、鱼儿美,真不愧是阳朔山水甲桂林啊!

(浙江省海盐县向阳小学

指导老师:夏凌黎)

9.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篇九

语文新课标指出“朗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中有思考,读中有感悟。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感悟往往还停留在表层,在教学中我不断引导和点拨,应该说这节课中,文本的朗读是充分的扎实的,主要包括朗读整篇课文或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朗读(特别是通过“啊”在不同字音后面的读法更是提高了他们的朗读兴趣)。首先让学生充分练读后,根据自己的感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语句读给老师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学生有了充分的自由,变得爱读,想读,带着情感和体会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文章的味道,语感也便随之产生了,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作为审美的主体,通过感官与心智去感受、去体验。

古语云: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课后静心思考,发现课中不足之处:

10.《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篇十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作者用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读起来让人情不由衷地产生一种对美丽的山水风光那独特饱有的浓情迷恋,因此要上好本课只要抓住“读”的艺术,“读”的功底,文意感情自然于胸。桂林山水景色如此优美,作者的文笔也如此的精湛,一段段文字就是一幅幅画面。一个个词语就是座座山峰,一汪汪清澈的湖水,让学生反复品读,在品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品读中想象文意,借助教学挂图再现深处实地的美感。引导学生在读中走进想象中去欣赏桂林的山水画卷,同时学学作者语言的表达特点,以此达到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熏陶。

上完本课,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 一 美文要有美的朗读指导,美的激发点

首先老师不能盲目的去让学生没目的地读。比如:课前老师大量的搜集资料,研究教材,都是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去做的准备,学生对老师的教学产生了兴趣,还愁没有收获吗?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就是成果的奠基。有了兴趣学生的大脑自然就激活了。我记得魏先生说过:“人的大脑的潜力无穷无尽,这是所有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承认的。如果人的大脑的潜力都能充分 发挥的话,每一个大脑也许都能装相当于上亿册的书的图书馆宋的知识量,大家都应该坚信,自己能够掌握许多知识,能够变成一个有丰富知识的人。”这是一个哲理,但也给语文老师间接地提出了,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是成为此观点的目的。

比如,本课写得真美!老师怎样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本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无疑,朗读基调是抒情,赞美的,语气是亲切欢快的,语调舒展洋溢,节奏明快。文中第二自然段描写漓江的水,朗读时抓住重点词语。如“波澜壮阔”“水平如镜”“从没看见过”以及“真静”“真清”“真绿”等,朗读词语。如“峰峦雄伟”“红叶似火”“从没看见过”“奇、秀、险”加“真”语气加重,体现桂林的山美。最后一个自然段总写山水相映的美景,要读出情不自禁的赞叹之感。为了更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以及深入引导学生理解领悟作者感悟,老师利用“提示填补”的方法,也很有效,必要时,还可能拓展文本,达到仿写的效果。如:我看见过————-——,玩赏过—————————,却从没看见过———————————。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漓江的水真绿啊,——————„„(平、柔、甜、软、爽„„)像(镜子、母亲、蜜糖、绸缎、春风„„)同样的方法学习作者比较的手法写山的特点。

二 阅读文章,学习写法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文章,学习写法”这是语文老师的法宝,也是教学目的中最关键环节,因此,本人在教学中,课内课外,以生活相融,穿插于写作指导。学习本课在写作指导上,就应该指导学生在写生活作文中,就得“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好景物。”写景时要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等方面进行描写。作者在描写漓江水时抓住了“静、清、绿”;在描写桂林山时突出了“奇、秀、险”这样抓住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向我们展示了桂林山水中的秀丽风光,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好景物呢?

首先通过仔细观察,对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等,进行描写。比如:本课作者为了突出山的险峻特点,作者运用了“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来作梗概,恰到好处。又如《炎烧云》中,作者为了突出火烧云的变化,“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一会儿„„”这个片段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绚丽色彩的特点进行描写,为的就是突出反映火烧云的美。然后要抓住景物的神韵动态变化来写。如《大榕树》中有这么一个片段: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这段描写作者抓住了大榕树枝繁叶茂中所表现出的神韵进行描写,给人以感觉到一种生命的活力。除了以上方面的描写方法,更重要的是根据所写的景物特征,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的描写方法,而且在写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文章就如人一样,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感情,没有血肉的人如同一俱无生命的躯壳,文章也一样,没有事物描写后的联想,就展现不出事物的魅力与灵魂。同时也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描写景物要按一定的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在景物描写方法上,小学阶段一般分为三上步进行。

1、按景物的远近写。

2、按方位顺序写。

3、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写等等。都要抓住景物特点,有重点地写。

三 综合拓展学习

除了积累与搜集的资料学习外,还要借作者的“手笔“用一用,可以写学生熟悉的校园,家乡的某处特景。(小河、木桥、鱼池„„)学生实践与操作待后总结。

11.《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篇十一

关键词 高职学生 成绩 考核

目前,高校的连年扩招已经改变了最初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使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而日益减少的考生数与日益增多的高校的招生数之间的矛盾也愈演愈烈,这无疑使高职高专录取工作雪上加霜,只能通过降低录取分数以达到招生指标,可以说最终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基本上都存在理论基础薄弱的问题,如果在考核时,过于强调理论,对高职生来讲是一个劣势。

我院是2003年8月成立的三年制民办高职院校,设有计算机系、外语与旅游系、经贸系、管理系、机电工程系社科部七个教学单位。开办了计算机网络技术、酒店管理、会计、资产评估、艺术设计、汽车运用技术等26个专业,我院的办学方针是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能发展”的高等技术型应用性人才,“实践教学要在教学计划中占有50%以上的比重”的指导思想,与普通本科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鉴于职业教育的特点,课程考核的指导思想是加大平时成绩的考核,强化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实行双证制。这样不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有利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养成以及个性的发展。

一、我院学生课程考核的现状及反映问题

我院学生最终成绩即总评成绩,总评成绩构成以及所占份额如下:平时成绩占20%、期中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60%。

(一)考核方式单一、不灵活

每位任课教师每门课至少要布置8次作业,而这8次作业成绩的平均数就是平时成绩。期中成绩与期末考试采用的考核方式主要是考试、考查两种,英语、数学以及专业课必须采用考试方式考核,而非专业课及两课可以采用考试或者考查方式进行考核。考核题型无非是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案例分析、计算、绘图等客观题,这种考试方式的目标就是考核学生对课本以及老师上课所讲知识的掌握。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想象力越来越丰富,思维空间也越来越广阔,人们对同一问题经有了很多不同的看法,也有了很多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经。显然,目前的这种考核方式严重制约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对于日后学生的求职发展也造成了阻碍,已不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而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比重偏低

1.押宝。这样容易造成学生不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临时抱佛脚,只在考试前死背书,把“宝”全部押在期末考试上,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2.只注重考试结果,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成绩好,理论水平高,而且特别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如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危机处理能力、文明礼仪素养等的培养,有时对这些能力的要求比书本知识、理论知识更加重要。

3.容易导致学院对学生能力的误判。有些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较强,但在“一纸试卷”上却体现不出来,通过“一纸试卷”反映出来的“优秀学生”有时只是会读死书、死读书的书呆子学生,而这些学生往往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因此,学校只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能力对学生是极不公平的。

二、针对现状,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一)提高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各项比例重新作出调整,即由原来的2:2:6调整为3:3:4。

(二)将平时成绩构成多样化

将平时成绩由原来单一的由作业成绩构成改为由课堂提问、作业成绩、课堂纪律和考勤四部分构成。

1.课堂提问成绩的登记

(1)课堂提问考核可包括教师口头问答,要求到讲台演练等若干内容。

(2)教师将根据学生课堂能解答问题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评定学生的课堂提问成绩,并做好详细记录并由期末统一交教务处核查。

2.作业成绩的登记

(1)教师根据课程完成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并可以采取批改或评讲的方式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2)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完成作业情况作出考核,采用百分制,并详尽的做好作业成绩的登记。

3.关于课堂纪律的管理

(1)为维护课堂纪律、净化学习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对课堂纪律的遵守也是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依据。

(2)任课教师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严格监督,并在教学日志中做好详细记录。

4.考勤

(1)由任课教师做考勤记录,既避免了学生干部考勤时,部分学生蒙混过关,又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增加了解。

(2)考勤可抽查或全查,任课教师需在教学日志中做好详细记录。

(三)将考核类型多样化

1.专业课不一定非限制要考试,也可进行实践操作,只需要告知考试要求,至于采取何种方式可有学生任选,评定标准可按完成时间以及完美程度来判断。

2.考核题型可选择案例分析题,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将学生的时间、精力引导到平时学习上,而不是临近期末几天。同时通过各项指标体系的设定,也能够有效地控制教师给出成绩的随意性,增加评定成绩的科学性与公正性。

三、结语

以上是本人对高职院校学生成绩考核的改革的一些见解,希望能对桂林山水职业学院今后学生成绩考核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希望桂林山水职业学院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2.桂林山水教学案 篇十二

红河镇小学 张秀云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描写山水的主要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段落。

3.通过品味词句,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4.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感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教学重点

1.通过画面展示和反复朗读,品味桂林山水的秀美。

2.想像“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我想去桂林》

一、导入新课

喜欢刚才这首歌吗?唱歌的人想要去哪儿?(桂林)为什么那么想去桂林呢?(桂林山水甲天下)你想去吗?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陈淼,一同去浏览桂林的山水。(师生共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课下都预习课文了吧,生字词读准了吗?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1.检查生字词

(1)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读,齐读。注意纠正多音字“卷”“似”的读音。(2)指导“澜”“瑕”的书写(指名学生说说把这两个字写正确写美观应注意什么)(3)学生练习写“澜、瑕”,同桌互查。2.检查重点段落朗读,注意“啊”的读音。

(1)大屏幕出示课文二、三自然段,并标有“啊”的变音。(2)学生推荐两名同学读。

三、研读课文

(一)感受漓江的水 1.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漓江水的句子,想一想:漓江水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仔细品读,说说自己的感悟。

2.学生自由阅读(提示学生注意圈点、品味、批注)3.集体交流

(1)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指名学生谈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课件展示相关图片,结合图片体会水的特点),随学生的感悟,指导朗读。

(2)说说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水?为什么喜欢?(3)指导学生读出水“静、清、绿”的特点。

(4)教师示范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

(5)学生试读、指名读、男女生引读、配乐朗读。4.指导背诵描写漓江水的句子。

5.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漓江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引导学生说出作者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对比、排比的方法突现了漓江水的美。6.仿照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 ;真清啊,清得„„ ;真绿啊,绿得„„”这种排比句式写一段话。(课件出示)

花园里的花真多啊,; 花园里的花真 啊,; 花园里的花真 啊。

总结: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抓住漓江的水的特点,运用比喻、对比、排比等方法把漓江水的特点写具体了,以后在写作中我们也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把景物写具体。

7.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漓江水的方法(课件展示)

(1)初读,勾画描写漓江水的特点的句子,总结漓江水的特点。(2)品读自己最喜欢句子,感悟漓江水之美。(3)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漓江水写具体的。

(二)感受桂林的山

1.按照学习第二段的方法,学生自学第三段。2.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3.集体交流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4.(课件出示描写桂林山的句子)学生齐读句子,并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样的山。5.(课件展示桂林形态万千的山)引导学生想象,桂林的山还有哪些形状? 6.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写桂林的山。(课件出示句子)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像(),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

(三)想象山水如画的景象

桂林的山美,桂林的水美,那山水相映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的听一听作者发自内心的感叹,并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1.课件播放课文最后一段的配乐朗诵: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交流想象到的画面(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描绘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3.最后,再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画一般的美景吧。(播放山水交融的视频,边看边引读第四自然段)

4.引导学生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师:桂林那里像这样的山水风光,你知道有多长距离吗?绵延80公里都是这样的山水风光,想象一下,如果你乘着小船,荡漾在漓江上,欣赏着这看不完的山和水,你会感觉怎么样?那也可以用一句诗来说,真是“舟行碧波上„„”

5.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来称赞一下桂林的山水。激发学生通过“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的朗读,表达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抒发因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景而骄傲与自豪的感情。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排比等手法,具体写出了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把桂林的秀丽风光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正因为桂林的山美、水美,山水相映,加上绿树红花,竹筏小舟,更是优美奇绝,无与伦比,天下第 一,所以,人们都赞美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用写诗、画画、唱歌、写广告语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桂林山水的赞美。附:

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

漓江水 静 清 绿

甲天下

桂林山 奇 秀 险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字里行间洋溢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这一课重点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难点是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我设计的这堂课,旨在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和感悟,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在读和赏析中,让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山的奇、秀、险。我们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心旷神怡,人与自然也是和谐共存的。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体现以下几点,并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重视感情朗读

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朗读是最好的途径,首先通过自读为学生展现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句子,结合想象,说说自己对桂林山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尽量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接着再品读、评读、赛读、范读、配乐读……让学生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然后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二、重视指导方法,掌握钥匙,提高素质 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掌握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这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教学《桂林山水》时,我十分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学习漓江水这一自然段,先重点指导学生分析,理解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学习的过程,进而帮助他们总结了“读、画、品、悟”的读书方法。然后利用这样的方法去分析、理解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教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这就使学生的读写基本功在训练中得到了巩固,提高了学生素质,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如学习漓江水一段时:“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一处排比生动形象地把桂林水的特点描绘了出来,结合课文,我相机指导,让学生仿照例句写话,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如:“花园里的花真多啊,;花园里的花真 啊,;花园里的花真 啊。”学生兴致盎然,思维也格外活跃,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能大胆举手了,在他们看来,这样的练习非常有趣。这个排比句,把桂林水的特点写得形象具体,这样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受到习作方法的指导训练,对学生今后的习作有所帮助。

如学习桂林山一段时,我让学生仿照书中的句式“桂林的山真奇啊,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引导学生想象桂林的山还有哪些形状?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写桂林的山。这一仿写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重视语言实践

在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课文诵读边欣赏“桂林山水”相映的美景,然后睁开眼睛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画面。学生听时非常认真,说时非常积极,大部分学生能把脑海里中山水相映的画面讲述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有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1.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意识。有一部分学生虽然也好奇、兴奋,但那种主动的意识没有被激发出来,没有参与进去,而只是站在了旁观者的位置上。

2.没有做到正确估计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在第二自然段的仿写练习中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没有完全发挥想象,说明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水平还有待提高。

3.教学环节不够紧凑。课文的内容简短,虽只有四个自然段,但由于没有准确的把握住教学的时间,故在教学课文的第三小节描写桂林“山”的时间有些匆促,未能达到朗读感悟的目的。

13.1 桂林山水-教学教案 篇十三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14.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十四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章第2课《桂林山水》。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其中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教学中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桂林山水》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二是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学情分析

由于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没有见过桂林山水,单凭文字感悟理解是很枯燥乏味的。于是我设计了一些影像资料让学生看,可以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亲眼所见,再从中感受桂林的山水之美,更深层的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对于文中的一些排比句的用法,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理解起来不会很难的。仿写会出现一些问题的,教师要结合具体实际加以引导和评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1、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暇、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并能通过朗读或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其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过程和方法: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处风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2、积累好词好句。教学难点:

1、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

2、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处风景。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诱发美

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处你印象最深的景色? 学生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色。

(设计意图: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就在生活中,是那么可亲可近,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2、师: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板书课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给你怎样的感受呢?(播放桂林山水影像资料)学生欣赏,然后谈感受。

(设计意图:有声有色的录像是真实的生活情景的再现,给了学生直观形象的情景,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

1、师:这么美的景,怎能让人不喜欢呢?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从文字中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我相信同学们能读得好!遇到难读的地方,向同桌请教,并多读几遍。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设计意图:学生边读边感知课文,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探究课文,品味美

(一)、读中感受美

1、感受“水”美

(1)播放多媒体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漓江水的独特美。)

(2)你能把漓江的水美美地读出来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3)说一说: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漓江的水静、清、绿。)

2、感受“山”美

(1)用多媒体课件先后展示: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桂林山的独特美。)(2)你打算怎样来读桂林的山呢?(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文)(3)说一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桂林的山奇、秀、险。)

3、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境界美

(1)、播放录像片断:游客成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情景。(学生感受情境

(2)、假如你也乘着竹筏荡游在桂林山水之中时,你想把那般情景描述一番吗?请带着你的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3)、说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谈)

(设计意图: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课件和录像,给了他们活生生的生活情景,学生就产生了初步的感受,然后重点让学生读课文,而且是让学生自己揣摩着读,做到了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和作者的心灵对话,不仅能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到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文气美。在读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课文的语言和意境的美,做到了让学生在读中探究文本之美。)

(二)、说中体会美

1、师:同学们,桂林的山水如此美不胜收,大家都很喜欢吧?你们也想赞美一下桂林山水吧?那就请同学们为桂林山水美言几句吧!可以是自己创作的小诗,可以是几句发自肺腑的感言,也可以引用名言或诗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桂林山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赞美桂林,不仅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更是在组织表达情感的语言中探究到了文本之美。)

四、启发想象,创造美

1、假如你是桂林山水的导游,你怎样想游客介绍桂林山水的美?

2、学生自主组织导游词并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进行转换角色、运用语言的训练,从而为将来走向生活进行的一次很好的锻炼,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活跃了学生思维,启发了学生创新。)

五、欣赏诗歌,升华情感

师:桂林山水是一副奇丽的画卷,是一首抒情的歌曲,是一段旖旎的诗篇,是一处温柔的仙境,让我们一起欣赏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学生欣赏诗歌

(设计意图:深化主题,升华情感)

六、自主质疑,拓展延伸

1、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

2、观察一处风景,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和身边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学生的探究得以扩展。

板书设计

桂 林 山 水

水 : 静 清 绿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山 : 奇 秀

15.《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十五

设计理念: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用立体化的文本去撞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积累,应用。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如果问学生“你最喜欢哪些课文”,许多人都会提到这一篇。它的几个特点是十分鲜明的。首先,它给我们的印象是篇幅简短,内容充实。全文仅五百字,是高年级教材中的短篇。别看文章短,内容却很充实,中间漓江山水和桂林的山那两个片段,读了使人如身临其境的感受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初步了解桂林山水形成的原因。

2、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对推动当地社会发展的作用。

3、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课前调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课堂展示,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提炼,提升学生的桂林山水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

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教学难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成因。教学准备:

1、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

2、制作反映桂林山水成因的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早在一百多年以前,清代诗人金武祥曾经写道:“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样的好地方你们愿意去吗?现在我们跟同作者去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二课《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师:桂林的山水极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她以雄奇秀逸的丰采,使每一位到这游览的人的心灵受到触动,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最美好的语赞美她,讴歌她。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诗,我给大家读读:诸峰如笋拔垢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我们共同去领略那儿的独特景象。

二、新授

第一部分:了解桂林的地理位置、历史、名称由来。

1、既然我们要去桂林游玩,首先就要了解一些桂林的基本情况。请同学们打开课前老师发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上的这段话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先请大家:

(1)读一读这段文字

(2)指一指:地图中桂林的位置

(3)算一算:桂林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2001+214-1=2214年

(4)说一说:桂林名称的由来

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互相讨论。

2、学生回答,老师相应补充:

(1)请学生来指图。(评价)能不能再给大家说说桂林在哪个自治区,在什么方位?

(2)桂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她不仅是驰名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从古至今还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云集在此,所以又有“文化城”的美称。早在1982年就成为了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3)大家想象一下,金秋时节,在郁郁葱葱的桂树掩映下的桂林,不时飘来阵阵桂花的香气,真是令人心醉呀!

3、过渡:同学们桂林的名字美,她的风景更美!所以古往今来,人们都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评价)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桂林山水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呢?

第二部分:感觉桂林秀山、清水、奇洞的景色(教学重点)

1、请同学们打开书P6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正是独具特色的秀山、清水、奇洞构成的锦绣画卷使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2、那么,桂林的山究竟是如何秀美?水是怎么清澈?洞又有多

奇特呢?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好的。课前我们班同学已经分成了三大组,每一组围绕一个主题,按照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纲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学习。现在就要请三组同学分别来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了。比一比,哪一组介绍的最好。

(1)我们就按照顺序,首先请第一组来介绍山。

师总结:好,让我们用掌声感谢第一组的介绍。现在我明白了“诸峰如笋拔地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的含义了。桂林的山真是神姿仙态,婀娜秀丽啊!

(2)接着请第二组同学给我们介绍水。

师总结:同样也用掌声感谢第二组的介绍。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他们在介绍漓江的水时仍离不开讲桂林的山,是吗?其实这正是桂林山水的独特之处,秀山围绕着清水,清水倒映着秀山,山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所以才会形成“百里漓江,百里画廊”的奇观!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句,来体会它的含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3)最后再请第三组来介绍洞。

师总结:我们也要感谢第三组的介绍。这奇幻多姿的岩洞被人们称为瑰丽无比的“艺术宫殿”,真是名符其实!我想无论是谁看到这种神奇的景像都会叹为观止的!可以说桂林的奇洞美石为桂林山水锦上添花。

3、刚才三组同学介绍得都很精彩,真是分不出谁最好。通过你们的介绍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山的秀美、水的清澈和洞的神奇,领略

了“三绝”的绝妙之处。大家想想,单独着桂林的山、水、洞都已如此美,如果三者浑然一体,那将是多么妩媚多妖,仙境般地桂林风景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段录像,整体地欣赏一下桂林美景。(看录像,课件展示2)桂林山水真是太美了!难怪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第三部分:探索桂林仙境的奥秘(教学难点)

1、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桂林秀美的山、清澈的水、奇特的洞、美妙的石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一起去初步探索桂林仙境的奥秘。

(1)请大家看书P6-7桂林仙境的奥秘这一部分的2、3自然段,先自己读读,再讨论讨论:桂林山水形成的二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

*石灰岩:它是形成桂林山水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石灰岩就没有今天的桂林山水。

*含有二氧化碳水:CO2水;(教师板书)

(2)关于这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有没有问题要提?

学生提问,教师归纳为两个问题。①什么是石灰岩?②石灰岩是怎么形成的?③什么是石钟乳、石笋?

(3)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动画演示。(课件展示3)

①看一段动画介绍。现在有没有明白什么是石灰岩,它是怎么形成的了吗?今天桂林的山、水、洞、石就是由石灰岩发育而来的。

②为什么要含有CO2的水?桂林的雨水中为什么含有CO2?含有CO2的水是怎样使石灰岩形成桂林的山、水、洞、石?接下来我们来

解决这几个问题。请大家继续看动画介绍,答案就在里面,仔细听认真看呀!(课件展示4)

③什么是石钟乳、石笋、石柱?看动画介绍。(课件展示5)

(3)小结:同学们,你们看,含有CO2的雨水,既像一位雕塑家,又像一位美容师。经过几百万上,把石灰岩塑造、打扮成了繁花似锦、千姿百态的山、峰、洞、石,形成了桂林的仙境。

2、同学们现在一定觉得大自然特别神奇,的确大自然充满了无穷的奥秘,等待着你们不断地增长知识去控索。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一些问题,还有一些问题也很容易值得探索,大家如果有兴趣,课后我们还可以一起继续去研究。

3、同学们,其实在我国云南石林、广东肇庆也有一些由石灰岩形成的峰林;华北地区也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可为什么它们没有形成象桂林这样秀美的山水,为什么人们唯独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呢?

(1)看屏幕上这段话,自由读,想想原因(互相说说桂林山水能甲天下的原因)(课件6)

(2)指名说。

①桂林一带的石灰岩分布广、厚度大、质地纯净。

教师小结:对!尽管石林、庆肇的石灰岩厚度大、质地纯净,但由于面积小,分布不广,所以不能形成“桂林山水”那样雄伟壮观的气派。

②高温多雨的气候又给桂林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教师小结:华北地区虽然有大面积的石灰岩,但气候干少雨,比

较寒冷,因此难以形成桂林婀娜多姿。

(3)小结:正是因为这些优越的条件,使桂林的风景,不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发育的完美上,都是独树一帜,天下第一。

第四部分:桂林山水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桂林山水,引来无数旅游观光的中外游人,令他们留连忘返。那么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呢?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

(1)第一个影响是什么?(她让世界了解了我国的锦绣河山和灿烂文化,增进了我国与世界的社会交往)

①让我们来读读一些国际友人游览过桂林后的感想。(出示课件7,请四名学生读)

②这些话语是国际友人对桂林极高的评价,从他们的评价中我们不难发现:桂林已经成了一扇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已经让无数的外国人领略到了我们国家山水的神奇和文化的灿烂。

(2)第二个影响是什么?(她使中国人面对这举世无双的国宝,感到无比骄傲。)

①我们班上有几位同学是去这桂林,亲身感受到了桂林的美,而大部分同学是通过这节课了解了桂林,那么你们面对这举世无双的车宝是怎样的心情呢?

②你看连江总书记游览过桂林后都激动地讲了这番话。人们一起读读。(出示课件8江总书记的话)

③我想这句话是最能代表每一位看到桂林山水的中国人内心骄

傲、自豪的感情了。

(3)还有什么影响?(她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增加了社会财富,从而推动了社会前进),请大家看一组资料。(出示课件9)

2、总结:从这几个数据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桂林的旅游业的确不仅沟通了中国与世界的社会交往还增加了国家和地方的社会财富,促进了桂林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五、课后活动。

同学们,桂林的山水如此美丽,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桂林人民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个资源,每年都要隆重举办“山水旅游节”,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今年将举行新世纪的第一个“山水旅游节”,老师要请大家一起来当小小设计师。我们来看看课后活动的内容。

同学们可以个人设计,也可以合作设计。我们要进行评比。把好的设计寄给桂林市旅游局。如果被选中,你设计的标志和宣传语说不定就会传遍大江南北,传到世界各地,这也是对桂林旅游业的一个贡献,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

六、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奇 清 秀 静 险 绿

自我反思

上一篇:餐馆打工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过年贴春联的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