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亲评课(共11篇)(共11篇)
1.第一次抱母亲评课 篇一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对课题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读准生字词的音,会写“摔、翻”,并读通课文。
3、了解课文大意,并归纳段意。
4、解决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有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上学,第一次乘飞机,第一次游泳,第一次为妈妈端药等。有的第一次或许就在你的不经意之间过去,有的第一次却是终身难忘的,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是:板书:第一次抱母亲
就是另作者终身难忘的事。
2、说到母亲,我想每个孩子对母亲都充满了感激之情,我们也学了很多赞美母亲的诗文,你还记得吗?
《母亲的恩情》。里面有一首诗,我们来记一记。《游子吟》„„
3、今天我们又要学一篇和母亲有关的文章,一起读课题
4、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吗?
作者为什么要抱母亲?在哪里抱的?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独特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的音,并读通课文。自由读。
2、出示词语:
守护:找个近义词
托住脖子:“脖”要和哪个字区别。仰面摔倒:师教“摔”字的写法。
担子:什么是担子?还有什么也可称为担子?肩上的责任,照顾老人孩子,担当承重的劳动。翻山越岭:看了这个词,眼前出现什么?书上的句子在哪里?谁“翻山越岭”?看出了什么?
愧疚:找出句子,你能换个词语吗?
三、指名读课文,解疑并分段。
刚才同学们又一次读了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好好想一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1)为什么要抱母亲?母亲生病了,住在医院,连下床都很吃力,护士换床单时,我抱母亲的。(2人)
(2)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没想到母亲那么轻,我差点仰面摔倒。师评:这实际上是讲了我第一次抱母亲这件事的什么?(起因)谁能把这个故事的起因连起来说一遍。
(3)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呢?护士批评我,可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一直是力大无比的。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子,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我非常愧疚。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这个内容?(2、3节)
(4)最后写了什么?(我抱母亲入睡。)
(5)根据我们刚才的归纳,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顺序。)该怎么分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的伟大和无私。
2、通过品读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母子间的深情。教学过程:
一、简洁导入。
1、“我”第一次抱母亲,竟然抱出了三次“没想到”。“我”没想到的是什么? “我”为什么会没想到?
“我”为什么要反复三次写出自己的没想到?
2、请大家默读全文,特别留心这三次“没想到”。每找到一处,就用浪线划下来。体会体会三次“没想到”的感觉和滋味儿。
二、品读三次“没想到”,突现一个“轻”。
1、谁来读一读“我”的第一次“没想到”?(课件一:依次出现三个句子)
“我”使劲一抱,没想到抱出了母亲的——(跟答“轻”。在第一个“没想到”的右边板书“轻”)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2、“我”的第二次“没想到”谁来读一读?
(在第二个“没想到”的右边板书“轻”)“轻”字第二次出现在你的面前。谁再来读读这次没想到?
3、谁来读读第三次“没想到”?
4、这已经是第三次出现“轻”字了,什么感觉?什么滋味儿?
5、将三次没想到的句子串在一起品读:
师:(课件呈现三次“没想到”的句子)教师按原文引读:
母亲病了,病得不轻,连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当护士进来换床单的时候——(指名接读第一次“没想到”)
面对护士的责怪,我急忙解释——(指名接读第二次“没想到”)当我从母亲的口中知道了她的真实体重时,回想跟母亲生活了几十年,我怎么也接受不了这样一个事实。因为——(指名接读第三次“没想到”)
6、在我的眼里,母亲是怎样的? 哪里感受到母亲的“力大无穷”?
:生: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板书:重)
7、指名读:母亲是怎样翻山越岭的?你能想象母亲是怎样翻过重重山,越过层层岭的吗?
8、而这样的拉,这样的背,这样挑着重担的翻山越岭,只是一次吗?依据何在?(这样年复一年)
创设情景读——同学们,你们看见了吗?
(课件二:书上图
一、我的第一句话、《我的父亲母亲》音乐)在漫山遍野的春光中,读: 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段话字变蓝色)
是啊,母亲坚实的脚步,踏得一路花香四溢。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里,读:
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是啊,母亲汗流浃背、挥汗如雨、无怨无悔。在满山枫叶浸染的秋色中,读:
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是啊,母亲挑着一担丰收的果实,满脸喜悦。
在白雪飘飘的冬季里,读:
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是啊,母亲鼻尖冻得红红的,雪花落满了她的肩头。
9、还有哪里让你感受到母亲的“力大无穷”?
生:(朗读)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板书:重)
是啊,压在孩子身上,疼在母亲心里呀!
10、还有哪里感受到母亲的“力大无穷”?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母亲挑起的仅仅是100多斤重的担子吗?不!在你看来,母亲的担子里还挑着什么呢?
师:是啊,母亲挑起的不仅仅是舍不得让我们挑的重担,她挑起的还有家庭、生活的重担,她挑起的是自己肩上的一份责任,挑起的是对我们悉心的呵护与爱啊!
11、让我们把这一镜头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脑海吧!
感情朗读“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2、感情朗读:年复一年、岁月流转,一轻一重就这样搁在母亲的身上,更搁在母亲的心中。当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之后,作为儿子的我,怎能不感慨?又怎能不愧疚呢?难怪我第一次抱母亲时——读:(出示)(课件三:整体出现“轻”的三个句子)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难怪我第一次抱母亲时——读:(出示)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难怪我第一次抱母亲时——读:(出示)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3、同学们,作者的这三个“没想到”,却让你想到了什么?
三、品读“抱”字。
1、在母亲的眼里,她对这一切是怎样看的?请读课文第三、四节。
生: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的?”这里看出母亲觉得这些是她应该做的,没什么值得一提。
师:同学们透过母亲的笑,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仿佛看见昏暗的油灯下,母亲正在替我缝补衣裳。仿佛看见家里,母亲正在冰凉的水中洗衣。仿佛看见农田里,母亲正在忙碌的身影。仿佛看见家中,母亲正忙着伺候爷爷奶奶。是啊,这一切的一切在母亲看来呢?
生:母亲“笑了笑”看出母亲觉得这些事不足挂齿。
生:我们看出母亲做这些事情她觉得是理所应当的,这是她的责任,没什么可说的。
2、母亲淡淡的一笑、不经意的回答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母亲的责任、无怨无悔。这就是我的母亲,这是与我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母亲。如今,母亲病了,病得不轻,连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往事新愁一次又一次地涌上我的心头(课件四:图
一、《思乡曲》音乐)
千言万语,千愁万忧,都化作了这样一个动作——“抱”
(感情朗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3、同学们,你可曾体会,这是怎样的一抱啊?
4、谁再来抱抱母亲?老师看到你边抱母亲边轻轻地摇动着,孩子你想摇走些什么吗?
我想摇走母亲的辛劳。我想摇走母亲的病痛。我想摇走母亲的烦恼。你想摇来些什么吗? 我想摇来母亲的健康。摇来母亲的长寿。摇来母亲的幸福。
5、还有谁来抱抱母亲?
2.第一次抱母亲评课 篇二
关键词:母亲,亲情,反哺,抱
《第一次抱母亲》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是一篇朴实无华的散文, 却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我”去医院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 在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 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 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 心里很难过, 也很愧疚。于是, “我”把母亲抱在怀里, 轻轻摇动, 让她入睡, 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从而表达和歌颂了人间伟大而深厚的母子亲情。文章很美, 美就美在朴实的文字所蕴含着的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美得让人读了有一种心里流血的痛。纵观全文, 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 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地感恩之情, 相信这种浓浓的亲情一定会弥漫在课堂的每个角落和每个时段, 融入学生的心灵, 影响学生的生命历程。
一.抱出了意外
母亲病得不轻, 以至于“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时, 因为用力过猛, 差点仰面摔倒, 这时的“我”才忽然意识到, 母亲并不是“我”想象中的“100多斤”, 原来她一生中“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而此时此刻因为疾病缠身, 身在病房, 母亲的脸也变得更加“瘦小”, 体重当然不会是89斤, 说不定只有80斤, 甚至还不到80斤!难怪“我”会“差点仰面摔倒”。此情此景, 让“我”心里很难过, 不是因为护士的责怪, 而是为“我”跟母亲生活了几十年, 直到今天才知道母亲“竟然这么轻”而难过, 为自己的粗心而难过, 为自己一直以来对母亲的忽略而难过。
在与护士的对话中, “我”的记忆再次得到复苏。“在我记忆中, 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 背上背着妹妹, 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我们长大后, 可以干活了, 但逢有重担, 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 让她来挑。”想起往事, “我”心中愧疚。“我”愧疚, 因为自己一直以来不懂事, 竟然没能帮母亲挑起生活的重担, 减轻一点负担;“我”愧疚, 因为“我”尽管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 却一直误认为她“力大无穷”, 无所不能;“我”愧疚, 因为母亲一直以来都是用她那80多斤的身体养儿育女, 承担着家庭生活的重担, 不怕劳累, 毫无怨言, 而现在却病得连“转身下床都很吃力”。面对母亲那“瘦小的脸”, “我”既心疼, 又难过, 既愧疚, 又自责。
母亲那么轻, 是因为她把身体的重量传给了我们。想想成长的岁月, 母亲的每一道皱纹和每一根白发都是那么清晰。而母亲在我们的心目中永远都是重的, 因为能承受的, 母亲都承受了;该付出的, 母亲都付出了。而担负最多痛苦, 背着最多压力, 流下最多泪水, 仍以爱、以温情、以慈悲、以善良、以微笑面对人生、面对我们的, 只有母亲!
二.抱出了感恩
“我”第一次抱母亲, 抱出了什么?抱出的是母亲的轻, 抱出的是自己从来没有感受到的母亲的爱的博大与无畏, 抱出的是自己的自责与愧疚, 还抱出了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心。
正是因为有了这意外的“一抱”, “我”的心情就像被投入了一颗石子, 再也平静不下来了。在护士铺好新床单让“我”将母亲放回床上的时候。“我”又想起了“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 把我们兄弟姐妹“从小抱到大”, 而“我”却没有“好好”抱过她一回, 于是我“突发奇想”, 想要抱母亲入睡。
这真的是突发奇想吗?它是由“我”在第—次抱母亲之后, 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母爱的博大与无畏引起的, 是“我”爱母亲的自然表现, 是“我”情感发展演进的必然, 绝非造作之词。这一次的抱与第一次的抱, 其中蕴含的情感已经有所不同。这第二次的抱, 有自己看到母亲生病后的难过, 有对母亲的不安、愧疚, 有对母亲的感激, 有对母亲真挚的爱。“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儿时, 我们无数次被母亲抱, 从艰难地蹒跚学步到咿呀学语, 都在母亲的呵护中长大, 在母爱的沐浴中成人;而今, “我”把母亲“抱在怀里”, “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 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第一次把母亲抱在怀里, 真是“一抱”见真情, “一抱”知母恩。
犹太人有一句谚语:“上帝不能无处不在, 才为人类创造了母亲。”每一位母亲都曾是仙女, 但为了自己深爱的孩子, 她们又不约而同地收起了美丽的羽衣;为了自己深爱的孩子, 她们无怨无悔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这种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爱, 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珍惜, 去感恩, 去回报。
三.留下了感动
做母亲的学问, 就在于懂得默默无闻不为人知地发扬自己的优点, 她从不炫耀自己, 却时刻把对子女、对家庭的爱当作自己的“事业”。尽管她总是年复一年地“用80多斤的身体, 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但是面对护士情不自禁地称赞, 只“笑了笑”, 轻描淡写地用“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为自己一生的辛劳作出了简单的评价。尽管这一生中, 她将自己的儿女“从小抱到大”, 但是当“我”要抱她入睡的时候, 她却说“快把我放下, 别让人笑话”, 从没想过有一天子女们会将“爱”反哺到自己身上。而当“我坐在床沿上, 把母亲抱在怀里, 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将她轻轻地摇动”的时候, “我”又发现了“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终于闭上眼睛”的母亲, 一定是思绪万千, 她想到的可能是她走过的艰苦岁月, 经历的艰难坎坷, 而最让她感动的, 莫过于此时此刻儿子那温暖的怀抱, 她在静静地享受着这一刻的幸福, 便禁不住流下了两行热泪, 那是欣慰的泪水, 是激动的泪水, 是幸福的泪水, 是又苦又甜的泪水。
这便是母亲。母亲的爱一直是所有“喜乐”当中最美丽的, 有时她们看起来很悲伤, 但只要一个亲吻, 一个拥抱, 就可以把她们眼中的泪水化作星光。
3.第一次抱母亲评课 篇三
师:母亲,一个伟大的名字;母爱,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13课,来了解母亲。(生齐读课题)
师:自己读读课文,可以圈圈、画画、批注一下。(生读书)
师:读完全文后,你能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母亲很伟大,课文里的“我”很孝顺。
生:母亲真了不起!
生:我非常感动!
师:相信学了课文后,你的感动会感染大家,给每个人带来心灵的震撼。
二、 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1. 循题入文,探寻爱的足迹
师:课题是《第一次抱母亲》,文中有两处直接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请大
家自由读课文,把他们画出来,读一读。(生边读课文边找句子)
师:大屏幕出示句子:
(1)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差点仰面摔到。”
(2) “我坐在床沿上……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短短几十字,字字含情,句句有爱,这其中有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来仔细品读。
2. “轻重”对比,体会“我”的难过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两个问题:
(1) 一开始“我”为什么要抱母亲?
(2) 透过“我”抱母亲的动作,你能看出“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吗?
生:“我”一开始抱母亲是因为母亲病了。
生:母亲不仅病了,而且病得很重,护士来换床单,母亲连起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是啊,在这种情况下,母亲确实需要有人抱她下床,“我”这个做儿子的当然义不容辞了。我们来交流第二个问题:
生:从“使劲”“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可以看出,“我”当时以为:母亲一定很重。
师:(追问)有多重?
生:100多斤重。
师:可实际呢?
生:只有89斤重。
师:是吗?
生:(略一沉思)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重。
师:是啊,这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母亲可能连89斤重也没有。
咱们同学体重超过80斤重的请举手!
(有六、七位学生举手)
师:天啊,母亲的体重竟然跟十岁的小学生差不多!这使“我”很难过,“我”为什么难过?
生:“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一直以为母亲有100多斤,竟然不知道她这么轻,“我”太不关心母亲了,所以难过。
生:母亲用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我还误认为母亲力大无穷,把重担给母亲挑,让我很后悔。
生:母亲这样轻,全是累的。现在,她又有了重病,我怎能不难过呢?
3. 透过“回忆”,感悟母亲的无畏慈爱
师:一起生活了几十年,“我”为什么连母亲的体重也看不准呢?
生:(读句子)“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屏幕出示)
师:一个字,一句话,往往就是一幅鲜活的画面,学习语文,要善于把文字想象成画面,自由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你能看到什么?你能听到什么?
(大屏幕出示:连绵起伏的大山,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一位母亲肩挑重担,带着两个孩子在艰难地走着……)
师:(深情地)你看到山了吗?什么样的山?
生:连绵起伏的大山。
生:又高又陡的山。
师:山路呢?
生:山路崎岖不平,到处都是石头。
生:山路很远,一直看不到边。
师:你看到担子了吗?里面是什么?
生:里面可能是玉米、小麦等粮食。
生:还可能是喂牲口的草。
生:是石头。(余生笑)
师:母亲挑石头干什么呢?
生:挑回家盖房子、垒院墙。(余生点点头)
师:这担子有多重?
生:(齐回答)100多斤。
师:(追问)母亲肩上的担子只有100多斤吗?
生:后背还背着妹妹呢!
师:你看到妹妹了吗?(深情描述)她哭着喊着:“妈妈,我饿!”母亲会怎么说?
生:她会说:“别哭,回到家我给你做好吃的!”
师:此时,母亲多想“飞”回家为女儿做顿虽不丰盛,却可口的饭菜呀!可是,“我”拉着妈妈的手,使劲往后拖,边哭边说:“妈,我累了,走不动了!”
生:母亲说:“孩子,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生:母亲笑着说:“我给你唱支你最喜欢的歌吧,这样,你就不累了!”
师:(动情描述)其实,母亲比我们还累,比我们还饿,可她把委屈放在心中,把眼泪咽到肚里,面带微笑,一边翻山越岭,一边给我们唱歌。就这样走哇,走哇,走过了一个个春秋与冬夏……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坚强的母亲,慈爱的母亲。再来读这段话,告诉大家,哪些地方最能打动你的心?
生:“年复一年”说明母亲一直这样劳累,几十年如一日。
生:我们长大后能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叫我们放下,由她来挑,在她眼里,我们永远是孩子,永远需要她的关爱。
生: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吃了很多很多的苦。
生:母亲太无私了,重活都留给自己干。
师:你能把这份感动读出来吗?(指名有感情朗读)
师:母亲身上的担子太重了,请问:文中那么重的担子仅仅是指母亲肩上的扁担吗?
生:这是生活的重担。
生:这是生活的压力。
生:母亲得日夜为我们操劳。
师:(追问)母亲都操劳些什么?
生:担心孩子吃不饱,穿不暖。
生:怕孩子营养不良,身体太差。
生:担心孩子学习不好。
4. 抓住问句,体悟母爱的无私
师:这担子太重太重了!可“我”却认为母亲身强体壮,力大无穷,这让我愧疚万分那!连护士也动情地说——
生:(齐说)“大妈,您真了不起!”
师:我也想说,作者的母亲真伟大!可如果我说,只有作者的母亲伟大,你同意吗?
生:(异口同声)“不同意!”
师:请你用母亲的话来反驳我。
生(读):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师:母亲这话是什么意思?
生:母亲不让我提“那些事”!
师:为什么?
生:母亲觉得自己做这些是应该的,没什么大不了的。
生:母亲可能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像还亏欠孩子似的。
生:每个母亲都是这样的,所以“那些事”不值一提。
5. 联系生活,产生情感体验
师:(动情地)母亲的伟大不仅仅在于慈爱与坚强,更重要的是,她们无私奉献,无悔无怨,连提都不让提,更别说求什么回报了。这就是母爱的伟大,这就是伟大的母亲!你,想到你的母亲了吗?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我们享受母爱的温暖。
(播放阎维文的歌曲《母亲》,学生在歌声中回忆自己的生活,有三分之二的学生眼中有泪光,其中有两位女生在抽泣)
师:说说吧,你的妈妈是怎样爱你的?
生:我只要一生病,妈妈就连饭也吃不下。
生:妈妈总是把我的衣服分类放好,叠得整整齐齐。
生:每天,妈妈都在杯子里倒半杯开水凉着,说我渴了,加上一半热水直接就能喝,不需要再等了。
……
6. “抱母亲入睡”,体验母子亲情
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女们无论如何都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啊。可正因为
报不了,才更得报啊!于是,“我突发奇想”——
生:(异口同声)要抱母亲入睡!
师:这时母亲需要抱吗?
生:不需要。
师:那为什么还要抱?
生:“我”想:妈妈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从没好好抱过妈呢,所以,“我”要抱她入睡。
生:“我”是要回报母亲对我们的爱。
生:“我”要让母亲体会到儿女对她的爱。
师:这一幕多感人呀!你能读好吗?
师:我看到了你眼中的泪花,我看到了母亲眼中的泪水,母亲为什么会流泪呢?
生:母亲操劳一生,儿子知道回报,让母亲太激动了。
生:这是幸福的泪。
生:这是自豪的泪,母亲为有这样孝顺的儿子感到自豪。
生:这是心满意足的泪,儿子抱她这一回,她一生都没有遗憾了。
三、真情告白,深化情感
师:现在,我也是一位母亲,“养儿方知报娘恩”哪!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我要把一首诗送给她,送给全天下的母亲!
(配乐诗朗诵《母爱》)
师:此刻,你有哪些事要为母亲做?你有什么话要对母亲说呢?拿起笔,把它写下来,别忘了在开头深情地喊一声:“妈妈!”
(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响起,学生动笔抒写心中的情怀)
师:回家后,把你写的话读给你的妈妈听。
4.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能力目标
1、学生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2、学生通过创作诗或儿歌来歌颂母亲 德育目标
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拓展读写点
1、通过学习范文,让学生也写一段与母亲相处中,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2、自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老师已准备好的卡片上,作为贺卡送给妈妈。教学准备
VCD歌碟,多媒体课件,讲义,带花边的卡片。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上课之前,播放《心中的故事》,以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投影出课题,执教者)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妈妈”很好,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二、教学步骤
1、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章
老师提出要求:拿起笔来,将你认为应该勾划的地方分别用各种符号(这里作简单的符号说明)勾划出来。
2、老师提问
(1)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母爱”„„)
(2)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里用投影给出归纳方法)(如:按六要素来归纳。时:母亲生病后 地:在医院里 事情的起因:“我”错以为母亲的体重不轻 经过:从而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最后为报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亲睡觉 结果:母亲也被感动了。)
3、学生将勾划的内容拿出来交流。先在小组之间交流。(1)学生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好在哪里?(2)学生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班上讨论。(3)学生认为问题较好并且自己知道答案的,也可以先考全班同学,然后一齐分享。
4、老师设置问题,学生讨论做答(投影)
(1)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你啊!”这里为什么说“我”对不住妈妈?
(答案提示:误解了妈妈力大无穷,最后才得知那是妈妈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能让孩子苦着累着。现在有些孩子也总认为那些是父母应该干的事情,他们就是有那么大的本事来承受一切的生活负担。当孩子们长大后才发现事情并非如此。)
(2)“我”为什么会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睡觉?
(答案提示:正因为“我”误解了母亲力大无穷后,强烈地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的爱,所以想出一种回报母亲的最直接的方式。)
5、既然作品中的“我”都是大人了,还想出了用抱母亲睡觉的方式来报答母恩。那么同学们你们说说,用你们现在能做到的方式,你会怎样“感恩”呢?
(之后可以提到一个为妈洗脚的公益广告)
6、读写拓展
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7、学生写好后同桌交流,然后选几篇较好的实物投影。让作者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读。
8、读写拓展
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好:现在我请各位小诗人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写在卡片上,送给你妈妈。
9、学生创作成果展示
三、小结:
(将我制作的卡片送给表现好的同学)
5.第一次抱母亲大全 篇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体验、表达,感悟母亲的爱,理解孝子情怀,从而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并学会表达爱。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文章内容。教学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音乐《妈妈的吻》)有一个人,无论她走到哪里都放不下你,这个人就是你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我们也读过许多直接赞美母亲的文章,而我们课文的作者写的却是——(读题)他想表达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学习课文
1、让我们回忆一下,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
2、当我抱起母亲,才发现,出示,引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而我原以为母亲是很重的。仔细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出示:“在我的记忆中„„重的担子。” 1)轻声读,你读懂了什么?“重担”标记。2)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去看。一只眼 睛看字面,另一只眼睛看到了纸的背后。也就是说,我们要读出文章中所包含的意思。
我们用一只眼睛看“重担”的字面,那就是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的东西吗?你对这个“重担”是怎么理解的?(提示:母亲在生活中还会遇到什么?)
3)还有什么地方提到重担了?你是怎么理解的? 4)对,这就是中国语言的魅力,简洁的文字却是韵味无穷啊。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时候的焦虑和悉心地照料。“儿行千里母担忧。”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
5)所以,多少坎坷,多少磨难,母亲一路风霜、一路雨雪地走来了,想到这里我能不难过吗?(再次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再来读一读吧。(这样沉入到课文中才能把书读得更好。)
6)是啊,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母亲走过多少艰辛和坎坷,付出多少青春和年华!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当我们这样理解了母亲的时候,我相信你们能把第二段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感情。把书立起来,一起轻声地把第二段读一读。
3、母亲80多斤的身体却挑起了生活中的无数重担。对此,我感到难过,更感到愧疚。而母亲呢?(出示句子)
1)从母亲的表情和语言中,你读懂了什么?(把辛劳看得很平常。为家庭,为子女,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你能试着读出这种感受吗?
2)天下的母亲都有一颗博大而包容的心,你想到了你的妈妈了吗?她是怎样的?
母爱具有无穷的感染力,护士也被感动了,你从她的哪个动作可以看出?(这个动作里面包含着什么?)
4)你们都读懂了自己的母亲,读懂了天下所有的母 亲,带着自己的感悟,用一颗虔诚的心一起读这一段。
4、“就在这时,我突发奇想„„“自由轻声地读五、六两个自然段。
1)哪些语句让你感动了,读给大家听听。2)这段文字也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配乐)
(上课之前我曾无数次读这段话,每一次都百感交集。现在,能再让我来试一试吗?范读。)
3)我的眼角有些泪意,母亲的眼角也流下了两行泪水,母亲为什么而流泪?(评价:对,这是„„的泪。)
4)流泪并非只为哀痛,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苦涩而又甜蜜的泪水„„
回想我们的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过我们(板书:无数次抱过我),“我“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对比一下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5)母亲的爱像深深的海洋,我们就是那清浅的小 溪,永远流淌在母亲的怀抱里。让我们把心交给课文,再来读最后一段。(音乐)6)我突然想到一句诗,孟郊的《游子吟》还记得吗?知道是哪一句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7)是啊,父母之恩无以回报。让我们用感恩的心记住这句话,一起读。
8)现在请拿出笔,用心用情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并且铭刻在你的心里。我们一起写。
5、此时此刻,我也想把我的心声献给我的母亲,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出示)
最爱是你(献给我的母亲)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
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 这个人,叫母亲; 这种爱,叫母爱。你愿意也读一读吗?
6、也许,我们平时都疏忽了对母亲的问候和关心。现在,把你想说的写在准备好的纸上,做成心意卡,相信这一定是妈妈最喜欢的礼物。
三、作业:
1、把心意卡轻轻放在妈妈的床头。
2、收集阅读关于母爱亲情的文章,做好摘记。
板书:
无数次抱过我
第一次抱母亲
6.第一次抱母亲反思 篇六
这篇课文的文眼在一个“抱”字上,我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语句引导学生品出滋味,品出情感。
一、感悟“抱”中之情。一上课,我就让学生读文,找找文中哪些句子就是在具体描写“我”抱母亲的情形呢?
第 一次抱母亲,才发觉母亲轻,这么轻,竟然这么轻,出乎“我”的意料,引领学生深入地去探究“我”的心情。可以有这样一些理解:我”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却 不知道她只有80多斤,我太粗心了,太不关心母亲了;我为自己一直不懂事,竟然没能帮母亲挑重担,减轻一点负担而难过。反思:在这个环节,学生能用原文来 回答,但并未真正领会。
二、品读“我”的叙述,感受母亲的形象。阅读教学永远的教学手段,阅读的质量通过朗读可以充分的展现,在 对文章对母亲饭山越岭的这一小节的教学中,让学生不断的读,读出作者不同的情感。在阅读的基础上我又抓住“翻山越岭”这个词引导学生想象母亲的艰辛。由此 学生体会到母亲身体的力量不是无穷的,但母爱的力量却是无穷的!反思:在此环节中,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个别孩子读起来有唱的腔调,需要训练。
三、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母亲。在日常的生活中 ,母亲是怎么对我们的,我们是怎样回报她的?在最后,孩子们只说了些简单的帮妈妈做家务,还有的孩子没有为母亲做一件事,所以,我布置了作业:为妈妈做一件事,观察妈妈的表情,并写下来,哪怕是一段。
7.《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七
生:文章中的我是第一次抱母亲。
板书:我 抱 母亲
生:我从第一段感受母亲最辛苦,因为她最重就80多斤,而且还要翻山越岭。
生:我从兄弟姐妹轮流照顾她,我们很孝顺
生:他感到自己心里很难过,很愧疚。(板书:难过、愧疚)
师:大家的感受很深刻。今天我们再走进课文,仔细读,细细品,第一次抱母亲,为什么会感觉到难过、愧疚?仔细读仔细地想一想。
师:都找到了,你从哪里感觉到的?
生: 母亲最重时才89斤,还要背着妹妹,翻山越岭让我觉得难过;愧疚是长大了没有让我们挑过重担,我们都没母亲挑过重担。。
师:说的很好,把你找到的句子,读听一听。
生读:小时候,母亲挑着重担,我们长大了母亲仍然是舍不得让我们挑重担,你们看,母亲师:怎么样?你们听出了什么?
生:难得
师:是难得吗?
生:母亲很伟大
生:母亲沉重的担子到底有多重吗?仔细再去读。
生:有100多斤,超过了她最终的体重,而且要翻山越岭。
师:有什么不同意的意见?
生:还要背着妹妹。
师:你只看见她挑着的担子,没有看到母亲背上的,手里的。她背上药——手里——
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课文,显示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知道吗?
生:走过许多山,翻过很多岭。
师:是走过山吗?是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道道岭。爬过山吗?别急,别急,再想一想母亲,想想当时的画面,你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吗?
生:我看到母亲背着妹妹在山间穿梭
师:是穿梭吗?是艰难地行走着
生:我曾经爬过紫金山,感觉到很累
师:紫金山是修筑好的,想想母亲爬的山是怎么样的呢?
生:崎岖,不平。
师:自己读一读。
指读。
——容易吗?再往下读,还从哪里看出母亲沉重的付出。
生:年复一年看出母亲很辛苦。
生:我们长大了,也能挑担子了,但是母亲仍然挑担子,这么一个老人也许不会翻山越岭了,但是这样一个老人挑担子还是很辛苦的。
师:说的好,就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师:她身上的担子就是100多斤的担子吗?看这就是他们的家,出示画面。茅房,箩筐。她只有100多斤的担子吗?
生:母亲还背着妹妹
生:还有家里的事情
生:各种困难,家里的孩子遇到的困难等
生:家里所有的事情,家庭的担子
师:家里的事情,教育儿女的事情这些母亲都是担子,难怪我会觉得母亲——力大无穷。
是什么原因使母亲能挑旗这么沉重的担子?
生:母爱,亲情的力量
生:也是一种责任。
(板书:母爱,亲情、责任)
师:读到这里,想到这样的母亲,我为什么会觉得难过吗?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我为什么难过吗?
生:我对母亲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错怪了母亲。
师:是误会吗?是没有想到——(没说清楚)
师:相信读了这一段一定会对母亲产生更深刻的感受。
生自读。
师:谁来把自己的体会读听一听。
师:指读。看的出来你一定对这个母亲又更深的认识,大家对这个母亲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第一次抱母亲抱出了亲情,产生了难过与愧疚。大家再读读这一段,从这一段中又体会出什么呢?可以出声读。
出示: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忽视动情地说:大妈……
生:我体会出护士也很动情,你能不能把护士动情地话读一读。
师:还体会到什么?
生: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体会到,母亲还不要别人说出去,不让别人说。
师:母亲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生:每个母亲都是这样,都是这样一步一步,担负家庭孩子生活的担子,一直到孩子长大。
师:是啊,每个母亲都是这样,我也是一个普通的母亲,还记得有一天夜里,孩子突然发高烧,我连忙带她去医院……( 掌声) 。这掌声是送给老师的,其实也是送给每个母亲的。
还记得母亲是这么关心照顾你们的吗?
生:叙述自己小时候生病的情景(3人)
师:而母亲又是怎么说的?——“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听到这里,我突发奇想,第一次抱起了母亲,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配乐,能读好这段话吗?
指读。
师:轻轻的读这一段,你能体会出什么?自己再读一读。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说
师:儿子很孝顺。
师:体会的很好,这么深刻的认识,就请你读给我们听一听。
师:有多少多少幅画面在我的面前浮现,最后一句应该怎么读?
指读。
师:一幅幅画面留下来。谁再来读。
师:这泪是什么样的泪?(配乐声音太大学生的话,听不清。)
生:感动的泪
生:幸福的泪
生:欣慰的泪
板书(感动幸福欣慰)
师:无数次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起我们,今天我只是抱起母亲一次,她竟然满眼是泪水,母亲真是要求太少了,谁再来读这一句。指读。
师:她落泪了,这是对母亲的一种感激。
师:谁再来读。指读
师:这画面真美,这情景真感人,我第一次抱母亲抱出了亲情,抱出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抱出了母亲的恩情,也抱出了我要对母亲的回报。同学们要好好的爱自己的妈妈。来再让我们轻轻地读一读。
齐读。
师:泪水流下来,瞧着就是母亲,这就是母子之间一份深深的爱,还想读吗,还想把自己的感受来给读给我们听吗?指读(铃声响)
8.《第一次抱母亲》课堂实录 篇八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难点: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
敬和爱戴之情。
三、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第一次抱母亲.二: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我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什么。生:(自由,轻声读文).师:读完了吗 谁来说一说?
生:我第一次抱母亲时,发现她很轻.师:(板书:轻).师:文中有句话,集中表达了我抱母亲时的感受。
生:是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师:(出示课件: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你找得很准确.谁愿意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看到母亲这么轻,我心里为什么难过 你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吗?
生:(无人回答)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相信大家会读懂它.。
生:集体读
生:我读懂了,母亲很轻,作者感到难受。
生:作者没想到母亲会这么轻,感到很意外。.师:你从哪里看出他感到意外的 ?
生:我是从竟然这个词看出来的。.师:你真会读书.师:一个和母亲朝夕相处,再熟悉不过的儿子,为什么没想到母亲会这么轻(请大家动笔找到书中的句子,并读一读)。
生:边读边划
生:因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每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沉重的担子.。
师:课件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每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沉重的担子。
(指名读)
生:读句子.师:那么重的担子到底有多重(板书:重)
生:有一百多斤重.生:不止这么重,背上还有作者的妹妹,应该加上她的重量.生:手里还拉着作者,这也需要力量.师:板书:100多斤+背妹妹+拉着我师:80多斤的母亲,肩上挑100多斤重的担子,背着女儿,拉着儿子翻山越岭,那是怎样的情 景?
生:母亲走在山路上,高低不平,十分艰难。
生:她走起路来一定是深一脚,浅一脚,不小心还会摔倒。
生;摔倒后,担子会翻了,母亲一定又累又着急。
师:是啊,如果再碰上雨天,雪天-----
生:那就更艰难了,爬山都无法爬上去.生:如果是在大热天,母亲说不定还会中暑,那就有生命危险了.……
师:这样的日子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历了无数个酷暑,直到我们长大.而当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母亲(引导学生说).生: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师:范读“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师:看到母亲这么轻,儿子想起了小时候的点点滴滴,想起了母亲的含辛茹苦,难怪作者的心里会这么难过。
(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生:个别读
师:(出示)在我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那么重的担子仅仅是那100多斤的担子和背上的妹妹吗 ?
生:还拉着我。
师:除了这些看得见的,还有……
生:母亲还要天天为家里做饭,洗衣服。
生:母亲在农村,她还得下田干活。
生:她还要为儿女上学而烦心。
师:是啊,这重担有繁杂的家务劳动,繁重的力气活,养儿育女的艰辛……
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之后,相信大家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
生:个别读.师:这么轻的母亲,为什么能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给儿女留下力大无穷的印象。
生:因为作者记忆中的母亲,一直这么有力气.生:儿子从小看到的就是这样的.师;难道他们从来没发现母亲的累吗
生:母亲可能从没在他们面前说过累.生:儿女门可能也问过母亲,母亲故意装出一副不累的样子.子女们还小,也许就信了.生:母亲爱孩子,她这么做,累点也不觉得苦.师:母亲从来不埋怨,把对子女的爱化成了一股力量,超负荷地承受着这份重担.这么轻的母亲,用她瘦弱的双肩,给予了儿女一份沉甸甸的,重如山的爱,作为儿子,至今才了解,心里怎么会不自责、不难过呢 ?
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配乐)
生:在音乐声中集体读
师:当得知了一切之后,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母亲笑了笑(引读)
课件出示: 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 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生:自由读
师:你能听懂母亲的话吧
生:母亲认为她做的那些事不值得提.师:那些事指哪些事
生:母亲挑着担子翻山越岭.生:母亲为养育我们吃的苦.生: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师:那些事值得提吗 ?
生:当然值得提,因为母亲曾吃了那么多苦.师:那么多的苦和累,就被母亲这样一笑而过,在母亲的心里,她把自己看得很轻,儿女始终放在她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师:由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你想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
师:也许你的妈妈不需要肩负重担,不需要翻山越岭,难道她的肩头真的没有担子吗?生:妈妈每天起来为我烧早饭,也很辛苦.生:我的妈妈常为我的学习担忧.生:我妈妈上班很累,回家后还得照顾我.……
三,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
师:作者此时也想到了许多许多,内心充满愧疚,于是提出要抱母亲入睡.当我第一次抱母亲入睡时,文中没有直接描述母亲的感受,你能体会到母亲的内心世界吗?
师:配乐范读,请同学们看看文中的两幅图,边听边看边想象.生:母亲的心里很激动.生:她可能想,自己辛辛苦苦把儿子养大,儿子懂事了,那些苦也算不上苦.生: 母亲感到很欣慰,满足.生: 儿子抱着她,她有一种幸福感.……
师:母亲闭上眼睛,没说话,但母亲眼角的两行泪水似乎告诉了我们许多许多,这泪水是感动,是……(引导学生说)
师:出示最后两段话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生:在音乐声中,静静地品读这两段.师:板书:第一次,无数次.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吗?
生:母亲无数次抱我,我没觉得怎么样,我只抱了母亲一次,她就这么激动.生:第一次太珍贵了,母亲感动地流了泪.……
师:妈妈的爱是海洋,我们的爱是溪流,天下的妈妈都特别容易满足,儿女们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丝淡淡的牵挂,都足以使他们感动万分.生:齐读第5自然段.(配乐)
四、孝子田世国——捐肾救母
师:出示课件:田世**子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
他叫田世国,被评为2004感动中国人物,他曾瞒着父母为患尿毒症的母亲捐了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言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了慰藉。
生:(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五,欣赏歌曲,感悟母爱
师:母亲是一本书,一本读不完的书,即使我们用一生去品读,也许都无法读懂,我们读着读着,母亲慢慢地变老,丝丝白发儿女债,历历深纹岁月痕,当母亲的头发不再乌黑,当母亲的眼睛不再明亮,母亲也为我们的成长耗尽了青春。
接下来,让我们在歌曲《母亲》的旋律中,用心静静地品读普天下所有的母亲。
生:【欣赏图片(师轻轻地念)】
六,总结
师:同学们,老师坚信,终有一天,你也会用你有力的臂膀抱起自己的母亲,与她分担忧愁,共挑重担.让我们把对母亲的这份爱深深地铭记在心。
七、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写母亲的名言、诗歌,散文等。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
我之前的经验中,总感觉关于抒发人间真情的文章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往往变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课,。
孩子们上得也是索然无味,停留在表面谈感受,说套话.我也常埋怨现在的孩子太麻木,一个个没心没肺的.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这怨不得学生,关键原因还是在自己.是匆匆忙忙的备课让自己率先失去了感动.要把一篇感人的文章教得让学生感动,教师也一定要先感动过,要进入角色.备课时,可以查查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尽量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的创作冲动,从字里行间品味作者的种种情感。
在教学之前,我曾反复地读过这篇课文,试图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动.找到感动自己的地方,也许就是文章的中心.《第一次抱母亲》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读完这段话,头脑中不知不觉地计算起来母亲80多斤,担子100多斤,还有妹妹等.这一轻一重让我深受感动。文中的两幅插图也让我倍受震撼:曾经,母亲那么年轻,美丽,青春,健康;而现在,她重病在身,瘦小,苍老,丝丝白发,历历深纹……
教学中,我希望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为儿子对母亲的那一片孝心,使学生走进文本,收获感动.我结合课后练习4 的问题,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来探究作者的心情,体验情感.在探究心情中,主要抓住一轻一重,层层深入地来体会.母亲身体轻,担子重.这担子有看得见的,更有看不见的.这样体会后,让学生读读作者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感悟.文中母亲的那段话,通过朗读,理解,进一步体会一轻一重更深刻的含义,在母亲的心里,看轻的是自己,儿女却放在她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她给予儿女的是一份沉甸甸,重如山的爱.在第四,五自然段的学习中,我希望通过看图,听音乐,想象,使学生入情入境,与作者形成共鸣,受到感染.教学中,没有最好地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学生对80多斤的母亲承受100多斤的担子等体验得不够深刻,缺少了理解和感受,学生自然就不能入情入境。
9.《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篇九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13课。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确定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脖、摔、翻、瘦”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生对文中描写“我”抱母亲和“我”与母亲、护士对话语句,进行探究学习,感受母亲胸怀的无私、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爱戴和感恩之情。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时的重难点确定为:感受“我”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三、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能够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学习重点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四.说教学过程
在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之后,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讲述《妈妈的帐单》这个故事。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指明回答,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比如
1、我感受到母亲的伟大。
2、我感受到母亲无私的爱,为了子女不求回报等等)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都是爱听故事的,这个带着思考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对课文内容学习的兴趣,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为本课学习奠定了基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的头脑中闪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比如说
1、为什么第一次抱母亲?
2、“谁”第一次抱母亲?
3、是怎样抱母亲的?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第一次抱母亲?
4、第一次抱
母亲,母亲什么感受?抱的人又是什么感受?等等)教师把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归类整理后简要板书。
古语说的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学生针对课文题目提问题,既让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方法,又通过这些问题归类抓住了文章的中心、重点,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要求先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认清字形,把句子读顺,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再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接着我相机出示本课中生字词,
指名读,指导学生认读,帮助学生正音,开火车读。理解“翻山越岭”的意思。指导学生书写“摔”字。
(3)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再给文章分段,理清课文脉络。
这一环节的设计初步解决了生字字音、字形、字义的教学任务,理清了课文脉络,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了《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中提出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训练。
第三环节:紧扣“抱”字,触摸情感。
1、根据质疑,找出语句。
通过刚才的学习,这些问题的答案很快在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找到了,请用笔画出来。
2、指名朗读,交流学习。
请同学们自由的选择问题,说说你所找到的答案。
预设学生们,可能按以下顺序回答问题,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第一次抱母亲?相机出示文中的句子:母亲生病住院,兄弟姐妹轮流守护,正好轮到我的那天;那地点呢?文章开始就告诉了我们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b那“谁”第一次抱母亲?为什么第一次抱母亲?
c怎样第一次抱母亲?(指名读句子: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教师引导学生做动作: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这句话把“我”抱母亲的动作写得很清楚,本以为能稳稳地抱住母亲,结果出乎意料,我差点仰面摔倒。
为什么会差点仰面摔倒呢?
d抱完母亲后什么感受?体会作者内心,相机出示句子(我说:“我没想到我妈怎么轻。”),指导朗读,读出内心的感受。
第四环节:简要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差点仰面摔倒,这一抱让作者知道了母亲原来是这么轻,这一抱更引起了作者深深的思考。课后,请同学们
读读下文,看看作者都想了些什么?
作业:
总之,在整节教学设计中,我旨在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在实际教学中,可能还有很多问题,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最后,我以叶圣陶先生曾说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说课,“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为了让学生得到发展,我愿努力探索。
10.《第一次抱母亲》读书感受 篇十
《第一次抱母亲》读书感受
通过学习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我懂得了怎样去爱别人,也知道了家人一直在默默地为我付出一切。这次我决定给外婆一个意外的惊喜,拥抱她,对她说一句温暖的话。
早晨一起来,我便兴冲冲地走到正在厨房做饭的外婆面前,一下子抱住了她,大声地说:“外婆,您辛苦了,您每天都为了我而操心劳神,我爱您!”外婆顿时怔住了,眼圈渐渐地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仿佛又多了几条皱纹,众多黑发中又多了几根白发,外婆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背弯了一点,这是幸福、欣慰的泪。
我心里愧疚极了,小时候的`一幕幕如同放映片一样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当我还不懂事时我洗澡总会把水撒得到处都是,把外婆忙坏了;每次做作业时,我都会把头埋得很低,脸几乎都要贴到本子了,外婆就会来提醒,可我每次都不听,现在我终于戴上了厚厚的眼镜,早知道当初听外婆的话,也就没有这样的后果了;()每次考试前外婆都会抛下她的家务活来帮我辅导数学,可是每次都考不好,我真是太对不起外婆了!想到这儿,我也不禁潸然泪下。
11.《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十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唐朝大诗人孟郊写的那首《游子吟》吗?师生齐背。
2、是啊,母亲对子女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是子女用一生也报答不尽的。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3课——(生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课文,去感受那浓浓的母子情。
2、作者第一次抱母亲,他感到母亲怎样?(很轻)
交流,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指名读)
3、母亲竟然这么“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很轻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的第一节。交流句子,出示,指名读。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再次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4、母亲“竟然”这么轻,“竟然”是什么意思?(没想到)
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为什么几十年来我没有发现母亲这么轻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节,圈画出有关的句子。
5、交流,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挑着100多斤中的担子,……没想到……那么重的担子。
6、师引导:在我记忆中,母亲是怎样的?(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挑着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很辛苦)特别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抓住“总是、拉着、背着、100多斤、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体会)
7、并指导想象:是啊,母亲这么做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年复一年。无论刮风下雨,也无论严寒酷暑,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我,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直到我们长大。[
夏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母亲……
冬天,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母亲……
下雨天,山路泥泞…
母亲是多么艰辛啊!指名读,齐读。
8、在我幼小的心里,当我看到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时,我以为母亲(力大无穷)现在我才知道(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9、小时侯,母亲这样做,让我们觉得她力大无穷,长大以后呢?指名说,出示句子“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从“逢有重担、总是”中你体会到什么?(母亲很疼我们,舍不得让我们挑)练习读。
10、从小到大,母亲都让我们觉得(引读: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1、师:“母亲用80多斤重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母亲的肩上究竟承受着怎样的担子?(学生说)仅仅是肩上100多斤的东西吗?(做家务、照顾孩子、挣钱、干农活)
12、师:是啊,母亲,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肩上不仅仅承担着100多斤重的东西,她还挑起了照顾儿女的重担,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她的身体是这么地轻,而她肩上的担子却又是那样地重。下面让我们拿起课本,再一次去感受母亲的艰辛和对我们的疼爱。
13、现在,我想起了母亲为我们付出的艰辛,为我们付出的爱,而我们作为子女,却从未想过(引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板书:难过
除了难过,我心里还感到怎样?板书:愧疚
我还想为母亲做些什么呢?自读3-5节。
14、交流:我还想为母亲做些什么?(我想抱一抱母亲)
15、我抱着母亲,这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啊!请同学们拿起书,听老师来读读这一节。
师配乐读。看到这动人的场景,你心里感到怎样?
请同学们自己再用心地读一读,去感受那浓浓的母子情。
指名读,读了以后,你有什么体会?
母亲在我的怀里流泪了,你体会到这是怎样的泪水?(感动的、幸福的泪水)为什么说这是“感动的、幸福的泪水”?
此时此刻,我抱着弱小的母亲,抱着几十年来一直承受着重担的弱小的母亲,我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师:这就是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报答之心、感激之情。母亲含辛茹苦,呕心沥血,把我们抚养长大。如今,我们就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地报答自己的母亲。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好这一节。(再读节5)[
师:我是第一次抱母亲,想报答母亲。而小时侯,母亲抱了我无数次,母亲的恩情是我用一生也报答不了的。正如孟郊说的那样,(出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起吟诵。)
三、拓展迁移。
1、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我们的母亲同世上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呢?(学生写,交流)(音乐《母亲》)
2、师: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最应该感激、最应该牢记的永远是我们的母亲。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永远都不能忘了给我们生命,把我们抚养长大的母亲。(播放歌曲《母亲》,欣赏一组图片)
四、布置作业。
【第一次抱母亲评课】推荐阅读:
13、第一次抱母亲10-11
四年级语文第一次抱母亲09-28
中学生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07-18
答案母亲第一次阅读训练07-29
第一次感受到母亲的辛劳作文400字12-13
那一次,我读懂了母亲作文07-19
藤野先生、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列夫托尔斯泰、再塑生命导学案06-11
一元一次不等式评课稿10-30
妈妈的作文:母亲!母亲!11-03
关于母亲节作文:母亲节演讲稿歌颂母亲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