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开展校园文化改革(精选17篇)
1.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开展校园文化改革 篇一
开展读书活动,弘扬传统文化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弘扬传统文化,鼓励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近日,东白中心小学开展了一次以“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的读书活动。
此次读书活动以不同形式展现出来,低年级小朋友以评比“故事大王”和“诗词达人”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小朋友们边讲故事边做动作,那认真的神态、夸张的表情时时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小选手背起古诗来语调抑扬顿挫,摇头晃脑,大有一派诗人的风采。高年级的同学展示的是课本剧,同学们通过精彩的表演,把书中的人物表现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最后,学校评出了“故事大王”、“诗词达人”、“最佳小演员”等荣誉称号,并颁发了奖状和奖品。
此次读书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明白了书中的很多道理,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
(郭春红)
2.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开展校园文化改革 篇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是中国人的共同梦想, 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共同期盼。1988年, 76位诺贝尔奖奖金获得者聚集在巴黎开会, 他们在宣言中呼吁: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实现中国梦,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 要解决文化传承的问题:实现中国梦, 是以中国文化作为精神家园, 还是以其他文化作为精神家园?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立国根基, 还是以别人的文化作为立国根基?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做出一致的回答:中国梦必须以中国文化作为价值内核, 以中国文化作为立国强国之本。党的十八大提出文化强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只有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 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才能充满自信的去迎接世界。
那么什么是文化?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文化是指一个国家的灵魂。是国家民族在历史长河发展中形成的悠久历史、民族习俗、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等人类发展的组合。对一个国家而言, 文化关乎立国、治国和兴国。
“当有一天, 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 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美国总统尼克松
那么, 近一百年来, 中国的文化是一个什么状况呢?近一个世纪来, 西方资本文化大举侵入中国, 且畅行无阻。中国社会目前的各种乱象皆来源于此。世界历史已经证明给我们看:凡是用别人的文化作为立国之本, 就意味着是别人的文化附庸, 进而很容易成为别人利益的附庸。如果我们全盘接受西方文化, 我们自身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就是在心悦诚服地为西方的利益服务。中华民族的文化觉醒和自信, 要扎根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今天的世界上, 假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失去了构成它最内核的‘自我’的文化, 它的自我认同必然出现危机。”——亨廷顿《我们是谁》
如果不去继承和发扬光大本民族自己的传统文化, 也就失去民族文化的“根”, 失去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承载力, 也必然陷入文化的迷茫和文化自卑、对外来文化的盲目崇拜。21世纪, 中国的硬实力在增强, 中华民族在崛起, 中国人对自己祖宗留给我们的5000多年中国文化在觉醒!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 作为中国人我们开始醒悟, 中国要想实现真正的民族复兴, 唯有以华夏五千年文明作为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和灵魂。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我们的民族复兴, 实现中国梦。“中国梦”必须以本民族文化为基础, 中国的未来发展必须用本民族文化作为动力来源。那么, 我们自己的文化是什么?具有5000年博大精深的属于中国人的文化是什么呢?
一、儒学拯救世界
中国必须要以中国传统主流精神文化——儒家文化作为最基本的社会价值依据。华夏文明绵延五千年, 长盛不衰, 傲立于人类文明史。诸子百家, 三教九流, 中华民族选择了儒家, 这条路一走就是两千多年, “文景之治”, “贞观之治”, “康乾盛世”, 儒家思想影响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两千多年的历史无容分辩地证明, 中华民族对儒家的选择是正确的;近百年的历史也铁证如山, 中华民族对社会主义的选择也是正确的。纯正的儒家与真正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原动力。
世界四大文明, 只有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 长盛不衰。五伦: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中华文化的治世瑰宝, 护佑华夏子孙生生不息, 和谐共处, 长盛不衰。
近代一百多年来, 社会动荡, 争战不断, 持续不断的颠覆性、毁灭性打击, 致使引领中国两千多年的儒家学说被说成是封建、迷信, 这样的文化瑰宝被中国人自己踩在脚下, 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呜呼哀哉, 一百多年, 不要祖宗, 崇洋媚外……一百年后, 我们幡然醒悟:任何社会的进步都首先应该是观念的进步, 而社会观念一定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 没有民族文化的根基, 就没有民族的立足点, 就缺少民族的自立与自信, 从而难以真正吸纳世界上其他的优秀文化成果。2013年11月, 习近平在山东曲阜孔府考察时表示, 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他提出, 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 坚持古为今用,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因势利导, 深化研究, 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
“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中国的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教将引领人类走出迷误和苦难, 走向和平安定的康庄大道。”——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
孔子思想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业已沉淀而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从隋唐开始, 就有以儒治国, 以道治身, 以佛治心, 儒释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1989年, 在孔子诞辰2540周年纪念会上, 联合国教科文卫生组织干事泰勒博士说:“如果人们思索一下孔子的思想对当今世界的意义, 人们很快就会发现, 人类社会的基本需要在过去的两千五百多年里, 其变化之小是令人惊奇的。不管我们取得进步也好, 或者缺少进步也好, 当今一个昌盛、成功的社会, 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立足于孔子所确立和阐述的很多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是超越国界和超越时代的, 它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属于过去并照耀着今天和未来。”
中国学者的认识更加深刻。钱穆先生说:“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 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2500年以上之积累, 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 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2500年以上之演进, 而孔子开其新统。在此五千多年, 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 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 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 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
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媒体责无旁贷, 当披荆斩棘, 勇立潮头!为天地立心, 为百姓立命。为往昔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承传华夏文明, 媒体应该一马当先, 当仁不让。在五千年中华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方面, 主流媒体应该担当起振兴中华文明的急先锋。
我们欣喜地看到, 在国家政府的扶持之下, 在社会有识之士的努力创导和不懈努力之下, 当今社会, 中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逐渐的觉醒和喜爱。各种民间传统文化论坛遍地开花, 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到《弟子规》夏令营, 传统文化夏令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学习热遍布大江南北, 学习传统文化的组织更如雨后春笋, 在神州大地建立起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公益网站越来越多, 以上种种, 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的希望。
二、小结
通过上面分析, 我们明白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势在必行, 刻不容缓, 功在千秋, 造福子孙后代, 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是实现民族复兴, 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主流媒体作为大众传播机构, 可以说播什么内容的节目, 就是在教人们什么。所以说, 媒体能救社会, 也能毁灭社会、毁灭世界。今天的媒体, 影响力和范围之大史无前例, 如果媒体播出去的内容是暴力、色情, 是杀、盗、淫、妄, 那么就在教人们恶, 毁灭世界。如果播出去的内容是劝善的, 是弘扬仁义礼智信的, 是劝善的, 是伦理道德教育、是因果教育, 那么就在教人们善, 那么就救了世界。因此说, 今天的大众传播媒体, 承担着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
弘扬中国5000年传统文化如此迫在眉睫, 可是, 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电视频道专门宣传优秀传统文化, 这种现状急需改变。在国内几十家卫星频道和数千家地面频道中, 通过每日节目单我们看到, 这些频道的节目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内容:新闻, 电视剧, 娱乐节目等。在这些节目中, 教中国观众向“真善美”的有多少, 教人们“百善孝为先”的有多少?而是潜移默化的在教人们“不以淫为丑, 反以淫为荣”, 老祖宗告诫后人“万恶淫为首”, 可是我们的电视节目在教观众什么?
作为媒体, 国家的喉舌, 应该告诉观众儒释道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正统, 应该把中国老祖宗能够化解世界灾难, 促进和平的方法告诉世界。响应习主席号召, 大力弘扬中华文明。主流媒体应该承担起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建国军民, 教学为先。21世纪, 媒体传播的速度、传播的广度、影响的范围和深度, 媒体的教育力量之大前所未有。有人会说, 教育是学校的责任, 媒体可以袖手旁观。可是看看我们今天的社会, 是学校对人的影响大, 还是电视网络等媒体对人的影响大, 答案一目了然。今天, 媒体的影响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尤其对子孙后代的影响更是潜移默化, 影响终身。
借助当今的媒体, 尤其是主流媒体, 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传播正能量, 是媒体人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现在婴儿扎根的教育是什么?是电视教育。从前是父母家长教育, 现在是电视。从一出生到长大, 先是电视然后是电视和网路在影响他们。这些电视网路在教人们什么, 我们都知道了, 这是可怕的危机呀!
媒体人的历史使命就是借助电视和网络等媒介, 把千万年来中华民族的老祖宗留下来的圣贤智慧, 留下来的千年不变的真理, 留下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方法等等一切优秀中华智慧传给中国的下一代。
中国的媒体到了拿出行动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了。据了解, 2014年7月开始, 印度尼西亚这个国家的中小学将开始全面开始学习《弟子规》。这个消息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 不光是中国人的, 它更是世界的, 是永恒的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作为华夏子孙, 这样的宝贵财富一定要继承呀!
中国新一代国家领导人, 为21世纪中国的发展描绘了富强崛起美好光明的蓝图, 正带领全国人民高高举起实现中国梦, 继承和振兴中华文明的大旗, 作为媒体, 作为对人民进行传播、教育的大众传播机构, 理应担起历史的重托, 扛起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 时不我待, 即刻行动。
摘要:主流媒体, 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传播正能量, 是媒体人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习近平说, 实现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他说, 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 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 养浩然之气, 塑高尚人格, 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中国要想实现真正的民族复兴, 必须以中国五千年文明所创造的民族文化作为文化之本, 作为民族复兴的灵魂。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中国梦。
关键词:中国梦,主流媒体,弘扬中国文化,儒家文化,民族复兴
参考文献
[1]张洁云.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1 (01) .
[2]马振清.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及其发展方向[J].科学社会主义, 2007 (04) .
[3]杨彬.从文学的发展看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的选择[J].广西民族研究, 2005 (02) .
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开展校园文化改革 篇三
省委宣传部公共文化服务处处长赵志强、主任科员王金元,省新农村办主任董国权、副主任肖允功,四平市农委主要领导及公主岭市、梨树县新农村办有关工作同志,梨树县蔡家村和马家村、四平市团山子村、西八大村、东八大村和哈福村等村干部参加会议。会议由省农委科教处副处长侯宇心主持。
会上,梨树县蔡家镇党委书记王志清介绍了经验,省委宣传部公共文化服务处处长赵志强做了重要指示。
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办公室主任董国权强调,要抓住农民文化节的有力契机,深入推进美丽乡村文化品牌建设工作。在三个方面下功夫:深入挖掘和整理我省农村特色文化。我们大家要多上心、多留意、多收集、多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努力把新农村文化建设搞得丰富多彩、积极向上;广泛开展文化宣讲活动,打造农村文化“四窗”、“五廊”。要积极利用文化休闲广场、文化大院、小庭院、小公园、艺术长廊、博物馆、展示馆等农村文化活动场地,积极开展“四窗”、“五廊”建设。“四窗”,即政务公开窗,按规定公布村务、党务、接受村民监督;政策宣传窗,张贴最新出台的政策法规、宣传反邪教、村规民约等;文明礼仪窗,张贴文明礼仪的知识、标识和美德事迹等;科普知识窗,张贴与群众生活密切联系各类科普知识、生活窍门等,倡导科学低碳生活方式。“五廊”,即全景式展示村情村史村貌,打造传承优秀文化、弘扬道德文明新风的教育阵地;打造一批美丽乡村文化品牌典型。根据每个村所在的地域文化,打造具有区域性代表性的、具有本村特色的美丽乡村文化品位。一是创建一批精品文化村。突出典型示范,选择一批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行政村,集中资源力量培育打造精品文化样板。二是评选一批乡土文化村。立足各地实际,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评选出一批群众文化活动活跃、具有较好乡土文化特色的行政村。通过梳理文字、图片、影视等资料,进一步提炼特色村文化内涵。三是打造一批红色文化村群。四是建设一批休闲生态文化村屯。要坚持规划高水平,建设有品位,落地出精品,加强农业农村独有的民俗保护、文脉传承、观光休闲、农事体验等文化资源,在现代农业园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同步建设休闲文化生态旅游基地,展现现代田园风光,真正实现美丽乡村与休闲生态文化紧密结合,努力让美丽乡村实现文化的提升、财富的提升和品牌的提升。
全体与会人员参观了梨树县蔡家镇蔡家村农耕文化博物馆、柳条边遗迹、千米石器长廊、阳光沐浴人家、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和农村环境改观、房屋改善、厨房改良、厕所改造、人们生活观念改变等“五改”建设情况。沿途参观了四平市铁西区团山子村、西八大村、东八大村美丽乡村建设现场。
4.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荐) 篇四
一、活动背景
中国是拥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大国。各种传统文化以及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可是随着世界的发展,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中国文化传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新时代的职校生,我们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上大放异彩。
二、活动目的
让全校学生充分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发热爱祖国、爱护祖国文化的强烈责任心和高度责任感。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尽情发挥参赛选手的自身风采和演讲才能,以各自不同、新颖的角度和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伟大复兴的信心。
三、活动主题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四、活动对象
贞丰县职业技术学校全体学生
五、报名方式
学院自行报名,最后推选两名(组)选手参加校上比赛,名额报至文学院文艺部
六、活动要求 1.原创稿件
2.决赛脱稿演讲
3.比赛时间为3——5分
4.要求积极向上,紧扣主题,结合自己的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展现个人风采
七、活动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8年6月中旬到6月下旬
地点:待定
八、大赛程序
本次演讲比赛设初赛、决赛两个阶段。初赛由专业自行举办,最后推选两名(组)选手参加学校决赛。决赛分为命题演讲和现场抽题演讲两部分。
九、组织分配
各部门的工作安排: ⒈ 文艺部
(1)负责整体策划
(2)联系场地布置及音响设备、灯光
(3)收集选手资料、背景音乐等制作PPT(4)负责节目编程及其晚会全流程的衔接
(5)发送请柬 ⒉ 宣传部
(1)前期的宣传工作
(2)为参赛选手拍摄宣传短片(3)负责比赛当晚现场摄影
⒊ 礼仪队
(1)培训主持人,并对主持人串词进行商讨
(2)联系表演嘉宾,邀请评委 4.办公室
(1)制作决赛评分表及其节目单
(2)准备荣誉证书及其奖状
(3)安排好决赛当晚的统分人员及奖状填写人员,在所有选手演讲完后以最快的速度算出成绩交于礼仪人员送到主持手上
⒌科创部
(1)负责后勤工作如会场座位安排、主席台水的供应、卫生
(2)准备好所需要的道具,在上一个节目结束时把道具马上把道具搬上舞台
(3)安排相关人员到会场协调工作,一直到比赛结束
(4)做好晚会现场秩序维持
(5)安排人员到晚会现场催场
十、大赛后勤保障 1.认真整理好参赛选手的资料,保证比赛质量,比赛当晚绝不出现任何差错。
2.加强对本次大赛的对外宣传力度,可以利用广播站、海报、学团网站、校报等形式进行。
3.确定比赛时间和场地。
4.征求校领导及老师的意见,对不妥之处作出修改。5.比赛结束后及时做出活动总结,吸取经验。
十一、决赛具体过程
1.主持人主持开幕式 a.简单的问候
b.介绍出席领导和老师及嘉宾
c.宣布规则和板块构成d.宣布大赛正式开始
2、比赛按内容进行,评委打分,记分员记分。
3、评委对选手进行点评
4、宣布比赛成绩
5、领导和老师为选手颁奖
6宣布比赛结束
十二、大赛评分细则
(大赛采用百分制,分基础分和能力分两部分)
1、基础分:
(1)仪表端庄,姿态自然、大方、气质良好。5分
(2)话语流利清晰,普通话标准。5分
(3)感情充沛,真挚,热情,富有感召力。10分
(4)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赛,不拖泥带水。10分
(5)所述内容充实,积极,健康向上。5分
2、能力分:
(1)主题鲜明、突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10分(2)内容结构完整,构思巧妙,引人入胜。10分
(3)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机智灵活,自然流畅。15分
(4)审题准确,具有创新意识。10分
(5)现场抽题演讲。20分
十三、奖项设置
一等奖 1名 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品 二等奖 3名 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品
三等奖 5名 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品
十四、活动宣传
(1)至少二块展板宣传
综合楼一块 食堂一块
(2)小型海报宣传 至少10张海报 每栋宿舍楼下一张
十五、注意事项
1、各组分工不分家,导演组会观看进程并适当地调整工作。各工作组在尚未开展自己的工作或完成自己的工作时,请自觉帮助其他工作组完成工作以加快整体工作进程。
2、制作团队所有成员的手机必须保持24小时开机状态,并保证随时能联系到人。工作认真负责高效率,有任何问题及时上报。
3、晚会后工作细则:晚会结束后,各工作人员按照会前安排的相应工作进行收场工作。非特殊情况,不允许任何团队成员在没清理完会场之前提前离开会场。
4、各项目组人员任务发生严重冲突时,可视情况重新调整各组的人力资源。
贞丰县职业技术学校
5.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篇五
作为中国新一代的青年们,我们需要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要弄清楚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怎样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这三个问题。
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炎黄文化 炎黄文化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炎黄文化可以理解为中华文化或中国传统文化;狭义的炎黄文化,可以理解为炎帝、黄帝时代的文化或炎黄时代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本讲所说的炎黄文化,主要取狭义,有时也涉及广义的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从雏形期(炎黄-夏、商、周时代),到形成时期(春秋战国),再到发展期(秦汉-鸦片战争),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
传统习俗包扩一些节日以及相关的的传统。元宵看花灯吃汤圆,端午划船吃粽子,中秋赏月吃月饼等。
传统文化的总体决定传统建筑的基本形态,传统建筑也从一定的角度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形态,两者是不可分的。因而,传统的特点是具有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中国传统建筑正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最精彩、最直观的传承载体和表现形式。主要类型: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与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
中国传统文艺主要包括中国传统文学和中国传统艺术两部分。中国传统文学的形式主要有诗歌(唐诗、汉诗等等)词(宋词)曲(元曲)、赋一类教正式的文学形式。中国的传统艺术则是历代的中国画家,书法家,手工艺者,诗人,建筑师等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通过他们对中国人、社会和环境的理解所呈现给我们的,反映中国社会历史生活的一幅文化长卷。中国传统艺术的分类: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园林、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传统美食、传统服饰等等。
中国传统思想主要包括:“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辨正思想、穷变通久的变易思想等。
为什么——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核心即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华民族是素以崇尚道德著称的礼仪之邦,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和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这无疑是民族文化的思想根基。是我们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传承和发扬这些传统的道德文化精髓,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才能够真正实现伟大复兴。
怎么做——怎样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一、科学认识传统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近代以来,无论在学术领域还是政治层面上,在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对立的、错误的极端观点:一种是把传统文化说得一团漆黑的民族文化虚无主义;一种是死守旧有文化传统的文化复古主义。但无论是民族文化虚无主义还是文化复古主义,在今天看来都是错误的,应予以摒弃。
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有鉴别”就不是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的态度,不是历史虚无主义或文化保守主义的态度;“有扬弃”是在经过分析鉴别的基础上,坚决剔除其过时落后的糟粕后,积极继承吸收其合理优秀的成分。对存在合理内核又具有旧时代要素的内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明显不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内容,要加以扬弃。一定的文化形成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但由于文化具有滞后性,因而当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的环境发生变化时,传统文化并没有消失,反而是跨阶段地影响与制约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因此,我们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要有选择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综合,用历史和科学的观点来考察中国的传统文化,切实把握和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本质内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现代化的基本精神理念,进行有选择性的、合理的吸收、改造、发展和创新。
二、大力研究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 长期以来,我们在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方面缺乏科学规划,甚至仅仅把其归为学术研究,尤其是根据时代特征和当前任务,在清理和发掘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内涵、赋予民族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和适宜形式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因此,要真正提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之发扬光大,就需要做好整理工作和开发工作。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赋予民族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和旺盛活力,离不开整合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离不开引进和培植新的文化要素和文化精神。在这方面,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肩负着创新民族文化的重大历史责任。我们弘扬中华文明,也要大力发挥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通过繁荣和发展哲学、人文社会科学,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整理、开发和创新,让世界真正了解、喜欢和向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扩大中华文明在国际社会的影响。我们要虚心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加大保护民族优秀文化的力度,尤其是保护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
三、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融社会主义的价值特性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于一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仁爱”、“诚信”、“天下为公”等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就在于这些思想既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反映了人们的普遍愿望及基本诉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做好对优秀传统文化深层价值理念及其现代意义的挖掘和阐释,把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价值理念的义理讲透、意义讲足、现代性讲好。另一方面要做好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无论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还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中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思想素材。用活这些思想素材,是用中国思想智慧讲述中国价值理念的客观要求,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到当代中国人心坎上的有效路径之一。
四、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立德树人的实践中 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在于入心入脑,要内化为我们每个人的日常言行,而不是流于形式。这要求我们从基础教育抓起,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在教学、研究体系中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当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有一些问题,如一些教材中的“中国味”淡化,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还明显不足,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干部培训学校还没有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列为必修课,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待完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合力有待加强等。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增加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和课程,分层次、分内容,使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化,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育结合起来;二是拓展中华传统文化类课程建设,使之成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在高校开设中华传统文化类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选择;三是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学科专业和研究平台建设,为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传播及专业人才的培养搭建平台;四是在党校、行政学院等培训教学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把传统文化课作为必修课程,与提高领导干部传统文化素养和为官执政道德建设结合起来。
五、保持特色不断创新
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6.如何弘扬中国文化 篇六
关键词:中国元素,文化,问题,中国共产党,弘扬,精神文明建设
摘要: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她随着国家的成长,民族的成长而形成,最后根生与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思想中。本文先介绍什么是中国的文化,如何辩证的看待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文化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和弘扬中国文化的方法。
正文:
要谈弘扬中国文化,那么我们必须明白什么是中国文化,这其中又包含哪些含义。现在一谈到中国文化,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大家自然都会想到与文化相关的元素,兵马俑、龙图腾之类的,当然这是中国元素的重要内容,但这不是中国元素的全部。我认为中国元素不一定就是代表历史的,但它必须是有积淀的,能反映和传承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在中华文明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代表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而不只是在古代。所以我们要广开思路,同时更要在深入理解中华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对中国元素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表达。对于中国元素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些符号的简单拼凑上,而是要真正传递中国精神,这样才能使中国元素具有一定的境界。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不同于任何民族的深厚底蕴,这是铭刻在每个中国人血液里的。
列宁提出了“两种文化”的观点,认为每一民族中都具有两种文化,既有陈腐的文化,也有进步的文化。中国文化自然也是如此,既含有鄙陋的传统,也含有优秀的传统。中国文化中有不少庸俗、鄙劣的思想作风,这是显而易见的。例如等级观念、拥护君权的专制主义思想、愚忠愚孝的奴隶道德、男子纳妾妇女守节的男尊女卑的观念,以及损公肥私、叛国求荣等追求个人私利的思想,这些都是几千年来绵延不绝的庸俗意识、陈腐陋习,可谓中国文化中的鄙陋传统。这些都是中国文化存在的硬性的问题。
前文提到虽然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华文化并没有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而熠熠生辉。在古代的中国,我们的文化曾如此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的文化。从丝绸之路到东方的黄金,这些曾让西方国家深深着迷。在新加坡,恰恰是“第三期儒家文化”铸就了新加坡今日的辉煌。而现在,我们的文化却被慢慢地减退消逝,而西方的文化恰恰在不断地,也可以说是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从好莱坞大片,到西式大餐;从听西洋音乐到过西方节日;从拼命去海外留学,到海归派衣锦还乡,一些西方的文化理念和符号正在逐渐侵袭着我们的文化,在年轻人当中,特别是年轻的广告设计师中更多的是对西方文化的向往和追求,而对我们本国的文化却在无形中被忽略了。在过去的20年里,亚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首先是日本,然后是亚洲“四小龙”,现在又是印度和中国。亚洲无疑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当发达的经济体和规模庞大的市场。中国的经济实力正在增强,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预计在未来的20年到50年间,中国将迎来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中国也将成为世界上经济和文化双重主流的国家。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而作为上层建筑中的文化对于经济的重要性在于吸引和激发人类创意的能力。再有,每个人的心底都有许多的思维感应触点,作为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敏感的触点,那就是因民族文化的长期熏陶和积淀而形成的‘中国文化元素’的触点,这个触点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是先天的,更是广泛的,是不用重新培育的。因此,这些先天的感知优势是文化创意,特别是广告创意所必须关注和利用的。但就我们目前创意产业发展的状况来看,中国文化所发挥的影响力还是很弱的。这是在弘扬中国文化精粹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走进了社会主义的春风里。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应是古令中外文化成果的集革,既需要吸取西方文化的先进成就,也要必须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现在很多同志都己经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文化,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之下,在吸取西方文化的先进成就的同时,努力弘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
统。弘扬中国文化不仅仅是我们每个人的任务和义务,还应该是党和国家的任务和义务。并且党和国家在弘扬中国文化方面也一直做着不懈的努力。
“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最要紧的工作应是大力弘扬中华传统哲学——主要是儒、道、佛三家哲学的优秀传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方立天指出,“具体而正确地认识和阐释中华文化儒、道、佛三家的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强调弘扬儒、道、佛三家哲学的优秀传统为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根本环节,丝毫没有贬低、否定其他文化形态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之意。”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金冲及认为,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人们从长期实际生活经验中概括出来的,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几千年生存发展、没有中断而在今天又能重新复兴的重要原因。金冲及认为,对封建文化必须作具体分析,它包含着一些值得汲取的有益成分,在其上升时期尤其是如此。但是需要细心辨别文化遗产中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指出,在全球化的形势下,地域文化如果缺乏内在的活力,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自强意识,没有自觉的保护与发展,就会显得被动,有可能丧失自我的创造力与竞争力,淹没在世界“文化趋同”的大潮中。这位著名的建筑大师认为,以建筑为例,失去建筑的一些基本准则,漠视中国文化,无视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展,放弃对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探索,显然是一种误解与迷茫。
在规划新世纪的时候,要高度重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把文化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中国的发展战略和长远目标。这一战略目标的实质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采取这一发展战略,必然重视文化的价值。科学的文化能够给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它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真、善、美的价值取向对于美化人的心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文化价值直接参与经济价值的创造。一个物质产品不仅意味着一种经济价值,同时也意味着一种文化价值。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发展,人们将越来越把消费过程看作不仅是一种物质生活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文化上的体验过程。这就要求物质产品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含量,要求经济发展必须要有文化的参与,而这种要求作为一种社会需求和精神动力对于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相当积极的促进作用的。
为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文化权利是中国制订新世纪文化政策的出发点。1978年以来,在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转换引起了社会全面、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及时调整和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文化事业、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的老百姓在文化事业发展中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然而,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民众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日益剧增,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享有越来越多的文化权利,使他们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保持和发展文化的民族特色。世界丰富多彩,文化应各具特色。可以说没有文化的民族特性就没有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由此产生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延续的条件,也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基础。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化遗产作为其独具特色的精神财富是产生文化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本质特征。不同民族的文化是不能互相代替的。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长河中,形成了自己优良的文化传统。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是赖以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延绵不断的精神纽带,是国家统一、人民团结的文化基础。对此,我们十好的东西和不好的东西,不能像俗话所说:在倒掉澡盆里的脏水时,把孩子一起倒掉。
分珍惜、爱护,并要不断加以弘扬。江泽民主席曾精辟地概括和阐述了中国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基本特征,即“团结统一”的传统,“独立自主”的传统,“爱好和平”的传统和“自强不息”的传统。这些历史文化传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进步不断扬弃和发展。它们作为一种文化积淀和民族命脉,传承至今,对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曾以其鲜明的中国风格著称于世,切实保护好这些文化遗存是新世纪中国文化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延续和更新,只有深深植根于民族的土壤,植根于中国人的生活和实践,才能永葆其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在新的世纪里,我们应该支持各个国家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特别是对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更应好生保护和支持,切实防止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文化的单一化。至于中国文化,她将继续立足当代中国的现实,毫不动摇地大力弘扬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不断开拓创新,积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使其以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时代精神活跃于世界舞台,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充分尊重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提倡各种文明相互间共处而不冲突,对话而不对抗,交流而不封闭,兼容而不排斥,互相学习,携手合作,共同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基本立场和态度。各种文化与文明之间的差异和不同是客观现实,也是客观规律。惟有不同,各种文化才有自己的特色,世界才丰富多彩。人们之所以不远万里去异国他乡参观旅游,一个重要的原因,不就是那些不同的文化所具有的魅力吗?但“不同”并非是互不相关,更不是互相冲突,在各种不同文化之间,还必须要有“和”。“和”就是要和谐相处,互相学习、借鉴。惟有“和”才能产生新事物、才能发展。中国古代哲学中讲的“和而不同”就是这个道理。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延续5000余年而不中断,其重要原因在于她始终坚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又注重汲纳外国文化中的营养,从而在自己发展的历史上创造了一座座风光独特的奇伟景观,丰富了中国和世界文化宝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华文化漫长的发展史中,在共同的劳动和创造中,在反抗外国侵略、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斗争中,终于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同时也培养了一种存异而致和的博大胸怀,正因为如此,中华文化才能延续至今,充满生机。世界各民族文化中,既有本民族独特的东西,也有全人类共通的东西,应当充分尊重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抛弃“冷战思维”,摈弃“文明对抗”的主张,在彼此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发挥各种文明的积极作用,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世界各国、各族的共同进步。
结束语:在人类走向21世纪之时,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快,文化从地区走向世界,这一人类精神发展的基本走向亦更加明显;未来世界人类共同文化中共性的东西会越来越多。但这并非意味着世界文化会走向单一。世界文化百花园如果花色单一,即使都是牡丹也毫无生气,只有百花争艳,气象万千才蔚为壮观。而中国文化作为这牡丹群众的一片,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沉淀以及丰富的内涵,势必会成为最耀眼夺目的一片。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一步一步的将中国文化的精粹弘扬出去,传播开来。让中国文化造福广大民众。
参考文献:
[1]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08月
[2]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01月
7.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开展校园文化改革 篇七
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 并且至今仍在影响着当代文化的‘活’的中国古代文化。它既以有关的物化的经典文献、文化物品等客体形式存在和延续, 又广泛地以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审美趣味、知识结构、行为规范、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和延续。”[1]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虽然也包含一些在今天看来很封建落后的东西, 但更多的是今天人们应该继承的优良传统。而且考虑到当今大学生的思想现状, 弘扬传统文化不失为一剂良方。
1 大学生崇尚功利的现状令人担忧
现代人越来越忙了, 忙得很难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内心”, 而是整天奔波着去争取金钱名利等“身外之物”。人们很少再为道义和信念而活, 更多的是出于功利上的考虑, 希望以最少的付出取得最大的回报。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对传统的道德观产生了冲击, 人们倾向于通过经济的发展状况来衡量社会发展的水平, 而对道德建设却难免有些忽略。有调查显示:“在对1000名大学生抽样调查中, 关于‘知识、友谊、享受、金钱、诚实、创造、成才、奉献、责任感、关爱心’的选择中, 63%的学生表示最重要的是金钱, 30%的学生认为, ‘钱是社会的奖章, 是价值的标准。’”[2|
功利主义充斥于各个领域, 连教育也不例外。刘正正指出:“应试教育重学习成绩, 社会看重文凭和学历, 家长、教师客观上不得不抱着功利的心态来实施教育, 甚至这种功利的态度使德育更加无所适从, 所谓‘创新教育’、‘生态意识’等新理念成为德育的新时代要求, 恐怕也是实用理性的体现。”[3]这种功利的心态影响着家长和教师, 也同时在塑造着我们的青年学生。在学习方面, 很多同学重视实习经验、绩点、分数和实践教学环节, 但不重视理论知识;考试前突击复习, 但在平时不注意积累;阅读的课外书以流行小说、励志书籍和人物传记为主, 但传统经典名著则少人问津;奔忙于各种考级和考证, 但基础知识的储备却很不够……部分同学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工作, 上大学不过是拿些学分混张文凭而已, 在校期间学习、人际交往和入党都是为了给毕业和就业提供方便。在活动方面, 很多同学只参加有“加分”的社团组织和活动, 只争取素质学分予以认定的项目, 社会实践只作容易引人注意事情, 把大量的心思都用在了宣传炒作上。大家也习惯了以就业的难易和收入的高低作为评判专业好坏的依据, 而专业的发展前景、社会意义和个人兴趣等反而都退居其次了。不少女生认为“学得好不如嫁得好”, 傍大款已经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 而一年一度的“公考热”更是让人感到无奈和悲哀。张宏总结说:“不少大学生陷入了‘理想的真空状态’, ‘实’与‘利’已当仁不让成为主导因素。追名逐利已渗入诸如交友、入党、各种集体活动等生活的所有领域。对‘实利’的享受满足了大学生‘利己’和‘对外物占有’的自然本性, 而得利者颐指气使、众星捧月的场景, 更强化了大学生对利益的即时企盼。”[4]大学生应该是充满理想和激情, 铁肩担道义、粪土万户侯的群体, 但现在暴露出来的功利倾向却是十分令人担忧的。
2 在高校中弘扬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保持民族性, 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这是对全社会发出的倡议, 也是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要求。
从理想人格形成来说, 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在哲学、史学、教育、文学、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 乐以成道, 追求人的完善, 追求人的理想,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表现了鲜明的重人文、重人伦的特色”。[5]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人格是反对过分地世俗化和物欲化, 重视修身养性的。《大学》中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张衡的“君子不患位之不尊, 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 而耻智之不博。”[6]等等, 都可以作为典型的代表。这种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对修身养性的重视, 使得人们在面对诱惑时多了些内心的抗拒, 从而更容易摆脱功利的束缚。在高校中弘扬这样的传统文化, 使“大学之道”得以回归, 让学生们明白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拿文凭、找工作, 而是为了使自己道德更加高尚, 人格更加完善, 可以使社会更加进步, 人们生活更加美好。就像北宋大儒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7]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的使命和抱负, 也应该成为所有青年学子的最高宏愿。
从对义与利的看法来说,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超越功利或者说义利统一。《左传》中的“德义, 利之本也”, 《国语》中的“夫义者, 利之足也……废义则利不立”, 都强调“义”是“利”的前提和基础。孔子的“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孟子的“非其道, 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 则舜受尧之天下, 不以为泰”。[8]虽然都不反对追求“利”, 但也都把“义”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上。这种“义利观”对我们今天无疑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相应教育, 使他们在追求“功利”的过程中能始终心怀一把“道义”的标尺, 不因贪图小利而忘却大义, 不因崇尚物质而迷失自我。
综上所述, 在高校中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让大学生们体会到传统文化中理想人格的魅力, 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在心中摆正“义”与“利”的关系, 促使自己成为正气凛然、人格完善的人, 这对于抵制与消解“功利主义”有着极大的作用, 就像刘可在阐述中国哲学时所说:“中国哲学强调人的道德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和人生精神境界的追求, 成为协调人际关系、改善社会风尚、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一种精神力量, 中国哲学的宇宙观念、人生智慧、思维方法、行为方式等在现代仍然是全人类极其宝贵的思想传统和思想资源, 是具有道德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顾冠华.中国传统文化论略[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 (6) :34.
[2]薛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J].前沿, 2006 (8) :65.
[3]刘正正.传统德育对现代德育的启示[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1) :2 6.
[4]张宏.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滑坡的社会原因探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4) :20.
[5]张岱年, 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368.
[6]范晔.后汉书卷五十九.张衡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 1999, 3:1284.
[7]张载.张载集.朱軾康熙五十八年本張子全書序[M].北京:中华书局, 1978, 8:3 9 6.
[8]焦循.孟子正义卷十二.滕文公下[M].北京:中华书局, 1987, 10:247.
8.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开展校园文化改革 篇八
一、探寻中华发展历史,领略传统文化魅力
1.传统文化出现断层的根源分析
探寻中国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国最早进入文明,并遥遥领先,这是中华民族早先的状态,而落后挨打,则是中华民族后来一段时间的状态。同一个民族,前后怎么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状态呢?《黄帝文化与皇帝文化》的作者刘明武给出了答案:龙有龙文化,虫有虫文化,三皇五帝时的龙文化孕育出了先进文明,封建社会的虫文化孕育出了落后挨打。
2.民族复兴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魂,离开了这个根,民族只能走向消亡。中国经过改革开放,正在逐渐强大,中国复兴的伟大愿望正在实现。文化复兴是一个民族复兴的决定性因素,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复兴之路,首先认准的是文化复兴。中国这么一个偌大的民族,没有理由将命运寄托在其他民族的文化上,传统文化的有序回归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3.全球化的“国学热”使中国人觉醒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到孔子那里去汲取生存智慧。”孔子学院开到了世界各地……这一系列现象说明:中国文化已经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作为中国人,有责任自觉将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近20年,一些有识之士逐渐从崇洋媚外的文化氛围中摆脱出来,向国人发出了伟大史诗般的呐喊:中国文化要站起来。
4.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由“天人合一”派生出来的“孝道”文化以及传统节日、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民间工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歇后语、成语等内容为新时代的素质教育提供了很多典范,不仅具有“蒙童养正、幼儿养行、少年养德、成人养心”的巨大教育功能,而且能夯实儿童的传统文化底蕴,提高人格魅力。国学经典既可以为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提供素材,也可以为环境创建、活动设计带来灵感。有选择地将传统文化运用到幼儿园教育中,必将成为幼儿园特色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儿童和谐发展。
二、彰显传统文化特色,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1.培养中国特色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民族文化的传承,教师是关键,只有教师具备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才能真正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学习传统文化很有必要,它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修养,提升人格魅力,还能从传统经典中学到很多教育理论知识,很好地指导现实教育工作。如,《论语》《道德经》《孝经》《大学》《学记》《师说》等著作就包含了很多哲理,其中的教育思想到今天仍然闪耀着它的光辉。教师可以在这些经典的阅读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用理论指导和完善自己的教育行为,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我园将定期开展国学讲座以及国学经典读书活动,培养中国特色的教师队伍。
2.设置中国特色的课程体系
为了让幼儿充分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全方位欣赏和领略传统文化,我们拟将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有机整合,渗透到一日常规活动中,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在传统美术活动中培养美感和动手能力
传统文化当中的京剧脸谱、国画、剪纸以及其他手工艺术,是培养孩子美感和动手能力很好的素材。幼儿在对色彩有初步认知和运用的基础上,通过讲故事、看京剧、给脸谱涂色、制作脸谱等形式,让孩子认知不同脸谱的代表意义,了解经典人物的故事,从而热爱中国国粹。国画更是蕴涵着丰富的民族艺术语言,体现了道德境界与审美境界的统一,展示了“诗画一律”之美,并被历代的文人墨客和现代教育者以不同的教育形式代代相传。在幼儿园阶段开展国画教学,对传承传统文化,让幼儿在笔墨游戏中接触和感受传统艺术的精髓,培养对国画艺术的兴趣有着积极意义。国画中的写意水墨画具有变化的线条、丰富多彩的墨和色、变幻无穷的水墨渗化、快速成型等特点,其构图不受时空限制,其造型是对事物的高度概括,在似与不似之间,与幼儿自主创作的绘画作品有着十分相似的特征,幼儿易于接受和感知。民间剪纸艺术是劳动,为了满足自身的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艺术样式,让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剪一些小窗花、小蝴蝶,既充满创意和童趣,又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幼儿从对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的鉴赏,对名川大山、老城古镇美景的视觉感受,从欣赏古乐、聆听天籁的听觉感受到品尝中国传统美食的味觉感受中来获得美的享受,得到美的熏陶。
(2)在传统体育活动中发展体能
传统体育游戏具有竞争色彩,幼儿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更高的竞技水平,通过胜负的差异,体验成就感与荣誉感,在享受成功与胜利愉悦的同时,不断增强自信心,从而形成积极进取、机智勇敢的良好品质。传统体育丰富了当代儿童游戏的内容,满足了儿童自由游戏的愿望。武术、跳皮筋、划龙舟、荡秋千、滚铁环等传统体育项目以及跳房子、木头人、抢椅子、石头剪刀布、拉网捕鱼、丢沙包等传统游戏能很好地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锻炼幼儿身体、促进身体机能发展,增进健康。因此,传统体育游戏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3)在古诗文的学习中发展语言能力
科学研究表明,0~13岁是一个人的黄金记忆时期,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学习的关键期。通过早期古诗文的学习既可以发展语言能力,又可以培养阅读能力,这个时候多积累经典,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起到厚积薄发的效果。幼儿园可采用快乐诵读、艺术感染、情境表演、亲子共读等方式让幼儿学习经典诗文。
3.开展中国特色的主题活动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蕴涵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勤劳善良、爱国爱民、与人为善、分享合作等优良品德和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如,全家团圆的中秋节、尊老敬老的重阳节、喜气洋洋的春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浪漫十足的七夕节、怀乡祭祖的清明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等,这些节日是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利时机。通过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可以让孩子感知、体验传统民俗节日氛围,初步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意义和各地过节的风俗。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对于幼儿文化的积累、个体的成长、群体的塑造,甚至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让我们的孩子从小了解民族文化,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是幼儿教育应切实承担的重任。
总之,作为现代中国教育者,我们在办园的各个方面都要体现出浓浓的中国味,把传统文化通过色彩鲜艳的图案、浅显易懂的故事、生动活泼的游戏呈献给儿童,夯实现代儿童的传统文化底蕴。同时,注重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主动融入世界文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也衷心祝福具有民族特色、鲜明个性的伟大中国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引领世界前行。
参考文献:
李炳毅,李玲.中国传统文化:现状和发展[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2(3).
9.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九
为了进一步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盐都区内儿童暑期文化生活,盐都博物馆举办了暑期非遗文化培训班。“非遗”全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譬如书法、剪纸、戏曲,还有我准备学习的糖画。妈妈及时帮我从博物馆官方公众号报上了名,为期十天的糖画非遗培训班就要开始了。
徐老师是非遗糖画和泥塑的著名大师,培训的第一天教我们画大刀。我本以为大刀应该非常简单,轮到我画的时候,调皮的小勺子总是不听使唤,我想往东它往西,我想多倒一些,但是总是少一些。看徐老师做行云流水似的,真简单。做事真的不能眼高手低,需要刻苦地练习。徐老师从细节开始辅导我们,先要把勺子放水平了,不能手抖,然后控制速度。按照老师的指点感觉豁然开朗,果然再重复画起来就得心应手一些了。拿着我自己做的大刀,吃起来真香,真甜呀!每天顶着炎热的天气来盐都博物馆,跟着徐老师学会画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有美丽的小鸟、轻快的小兔子、雄赳赳的大公鸡、气宇轩昂的大马和古灵精怪的猴子等,十二生肖的动物都基本掌握要领了。
学习糖画并不难,但是要画得惟妙惟肖真的太难了。徐老师说当初他开始学习的时候只用三个晚上就会了,但是成为非遗糖画大师却刻苦训练了几十年。作为非遗糖画迷我们要传承这项文化需要勤学苦练,保护好非遗文化。正如俗语所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非遗文化肯定能很好传承下去,华夏民族文化一定能发扬壮大。
10.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作文 篇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是屈原《离骚》中最经典的一句话,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引经据典,鞭策共产党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于我们基层干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结合现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要求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更是一条漫漫长路,我们不能有“三分钟热度”的工作状态,而是要不遗余力的去奋斗,用心用力的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的先进作用,才不负群众对我们的期望。
华夏上下五千年,衍生出很多优秀传统文化。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最基本的沉稳力量。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必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发展和继承,在社会飞速发展中,不忘本心,用心学习,更好的构筑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11.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开展校园文化改革 篇十一
文化传承和文化传播
我们在讨论文化传承问题时,会同时涉及文化传承和文化传播这两个概念。
文化传承的过程是濡化(enculturation)的过程,这个过程发生在同一文化的内部,强调的是文化的不变。如人在儿童期通过学习进餐、穿衣等活动形成的行为模式会保留终身,并对异文化的行为模式产生抵制。
文化传播的过程是涵化(acculturation)的过程,这个过程发生在不同的文化之间,不同文化持续地相互接触,导致文化发生变迁。涵化的结果可能有三种:(1)接受,包括自愿接受和被迫接受。(2)适应,包括单方的适应(一方被另一方同化)和双方的适应(文化融合)。(3)反抗,即一种文化拒绝接受另一种文化。涵化的过程有时会有益于不同地域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但有时也可能会有害于不同地域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指对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加以传承,但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排斥通过涵化的过程吸纳异文化中的有益成分,直至实现文化融合。
在过去很长的历史时期,有人对待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一味采用同化的态度和方式,即盲目地将一些非主流的异文化也纳入本民族的主流文化之中,使之成为本民族主流文化的一个部分。随着对文化生态平衡保护认识的不断提高,随着民主意识在真正意义上的不断增强,特别是在“后现代主义”和“去殖民化”思潮的影响下,人们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为了促进不同文化的共生、共存,需要尊重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文化。
但关于文化的共生、共存问题,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认识过程。原本,世界上的文化是多元的;后来,某些文化,特别是伴随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西方文化被一些人盲目地信奉为“先进”文化,并被用于同化、“融合”甚至“替代”其他种种文化,这种带有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色彩的做法事实上是有害于文化生态平衡的。
现在,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人们又开始关注起文化的多元性问题来,人们普遍认识到,理解和尊重每种文化是必要的,于是,开始运用“去殖民化”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包括教育在内的多元文化发展问题,以促使各种文化都能在社会公平与平等的状态下得以共存、发扬和发展。
“教育被用作殖民主义的重要工具由来已久。殖民者往往会向被殖民者引入整套的教育模式,这在殖民者看来是他们的慈善之举,而在被殖民者眼里则是权力丧失的象征。教育成为了殖民者灌输其价值观的一种策略。近年来关于后现代主义和全球化的研究清楚地揭示出,当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通过殖民主义的全球霸权势力介绍给弱势国家时,弱势国家所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两难局面。为了赢得全球霸权的认可(并确保能从银行得到贷款),这些国家不得不对他们的教育系统加以改革,采纳外来的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边缘国家的学者和官员们已经认同了中心国家的世界观,倾向于将这些改革举措视为对其人民和政府施加的有益的压力。”①
事实上,真正的多元文化,各种文化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活在某个特定文化环境中的人们,尽管会受到异文化的影响,甚至是很大的影响,但是,与他们生活休戚相关的所有一切,都仍然主要是与其所在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的学前教育理应传承
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拥有五千多年发展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值得传承和弘扬。换言之,中国人更有资格、也更有底气传承和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
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教育,历来具有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功能。
我国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教育,本来就应该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源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现代中国人,理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营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思想和精神。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信用、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促使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结合时代要求延伸阐发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以伦理为核心的文化系统。中国人尊奉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讲求和谐有序,倡导仁义礼智信,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全面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可以说,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华文化脉动几千年的核心力量。正因如此,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有着深厚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民族正在走向现代化。在建设现代化、市场化的经济体系的过程中,需要解决道德悖论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资源和优势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激活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基因,将其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伦理之中。
尽管中华传统文化过去没有、现在也不会简单地把中国人带进现代化,但是,我们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使时代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发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伦理的新芽,使之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精神来源。现代化呼唤时代精神,民族复兴呼唤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要在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深厚积淀的基础上重铸。
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应该注重引导儿童学习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典籍,帮助他们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我国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作用与意义。对于学前教育而言,则可从小开始通过启蒙教育初步培养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和认同感,初步培养幼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一致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品质,为其未来成为讲文明、有爱心、知荣辱、守信用、有理想、有国际视野、敢于担当的现代中国人打下基础。
2014年9月24日,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出席开幕会并发表讲话。在讲话中,他提出:“从孔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在这次研讨会上,习近平还主张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要尊重本国本民族的文明成果,不同文明之间要相互学习借鉴。他针对一些西方人的霸权主义思想和行为提出:“不要看到别人的文明与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顺眼,就要千方百计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图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强制地解决文明差异,反而会制造灾难。
12.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开展校园文化改革 篇十二
我校1956年建校,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早在1988年率先在海淀区进行内部体制改革,1994年又率先在全区进行规模办学试点,形成一校四址、师生人数众多的办学格局。面对全新的办学格局,学校领导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弘扬勤俭美德,创建节约型校园。
一、明确责任,完善制度
学校领导一直非常重视节约型学校建设,行政班子经常讨论如何节约办学能源,并通过行政会组建翠微小学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主管后勤副校长任副组长,其他部门主管为组员,包括教育、教学、行政、教务、信息、体育、艺术教育等部门的负责人,各部门负责领导为本部门节约能源的直接责任人,监控本部门工作中的消耗管理,把握局势,随时调控,并向领导小组汇报。形成了以组长为核心,责任到人的全新局面。
经过学校集体研究和讨论制定了一套细致、完整的学校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如支出审批制度,公务车管理制度,招待制度等,体现了学校节约办学、反对浪费的工作作风。同时明确、细致地做了分工,如财务部门负责节约财务支出,后勤处负责水、电、气、热等的节约管理工作,教务处负责纸张、油墨等印刷耗材的节约管理工作,电教部门负责信息化设备耗材节约管理等,实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能源管理运行机制。在不断健全和完善制度基础上,我校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宣传到位,行动到人
随着中国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人们的意识中却越来越淡薄,特别是对从小就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来说,他们从来没有吃过苦,对劳动的艰辛缺少切身的感受,对于我们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不但缺少必要的认知,更缺乏实践的机会。
建设节约型校园,就是要将勤俭节约的美德渗透到每位学生、教师、员工的思想、行动中,使勤俭节约之风遍布校园的每个角落。为此,我校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分析我国能源紧张的严峻形势和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节电节水常识与节能方法,强化节能意识,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舆论氛围,并向全校师生发出了“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倡议。充分利用一切可宣传的阵地,如校报、广播、宣传板报、班会、队会、课间操训讲等,主讲人适时适当地渗透和进行节约教育。各分校、各部门也以各种方式开展节能宣传,使广大师生节电、节水意识明显提高。随手关灯已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任何人发现水龙头、节水器及管道损坏或渗漏,都会主动关闭或报后勤处处理,真正把自己当成学校的主人,时时处处注意节约。学校制订的节能制度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节电、节水设施得以及时维护,使我们向节约型学校又迈进了一步。
三、科学管理,着眼细节
我校在校学生3 000多人,教职员工200多人,他们分布在4个不同校区,可以说家大、业大、摊子大,要创建节约型校园就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事事着眼、细节见实效。
1. 计划先行账目清
(1) 财务预决算,节约有目标。财务主管在开学之前就积极组织财务人员秉承学校创建节约型校园的方针政策,认真制定当年财务决算和第二年财务预算计划,并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对不合理部分进行讨论修改,直至通过。为确保第二年年底实现年初的预定目标,学校还注重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和教代会财务监督审查制度。
(2) 统筹需兼顾,管理要严格。我校作为海淀区教育改革的一个窗口,常常会接到各种突发任务,这会影响到整个年度的预算计划,凡是需要对预算作重大调整的情况,全部先由校务会议讨论通过,然后上报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进行调整。对预算外资金坚持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每一笔经费的支出,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厉行节约,绝不巧设名目,浪费一分钱。
(3) 严控设备采购,注重合理分配。我校一校四址,为了保证每个校区的高速正常运转,同时又不造成浪费,学校在每个校区设置了一名财产设备保管员,凡各校区需要添置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严格执行上报学校、统一调配后再根据政府采购制度进行购买的规定。
学校各办公室所需要的办公用品,一律由后勤处负责统计、购置。个别办公室需购置大件物品时,填写请购单,经校领导批准后由后勤处牵头购置;需要走政府采购流程的,按规定手续办理。开学初由后勤处按照各岗位的需要先进行一次统一配发,如果不满足需求,可按需到后勤处登记领取,这样既方便大家使用,又杜绝了浪费。
(4) 食堂科学管理,为健康保驾护航。在校就餐的师生众多,为了确保大家的健康,学校注重食堂的科学管理,对营养餐的制作有一套严格的要求,以确保营养餐卫生、营养、受欢迎。对食堂工作人员定期召开食品安全、岗位职责等会议,教育每个工作人员及就餐的师生爱惜粮食,养成节约习惯。同时,在食堂显眼处张贴“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等标语,使节约意识深入人心。
2. 办公支出重细节
我校人员众多,如果每人浪费一张纸,一次就会浪费3 000多张,所以建设节约型校园必须从细节抓起。
(1) 坚持负责人签批制度。凡是需要打印、复印、速印的资料,一律需要学科主管审核签条,教务处见签条才能受理各项业务,做好资料打印、复印、速印登记,并由经手人签字,每学期统计汇总。同时,提倡一纸多用、双面打印、重复使用等。
(2) 严格公务车使用办法。凡是各部门需要用车时,需提前填写用车单,由专人负责把关,统一调度,教师4人,主任级2人以上外出学习、开会才能出车,特殊情况,一律经校长审批后方可派出。
(3) 公务接待大方得体。我校每学期都会接待来自祖国各地的许多参观学习团体,学校始终坚持公务接待“热情、周到、节俭”的原则,严格控制接待标准,不讲排场、不摆阔气,坚持做到大方得体。
(4) 推行无纸化办公策略。学校大力推进校园网政务建设,充分利用电子渠道,逐步推行无纸化办公,分期实现所有文件传递都在学校内部网络上进行。
3. 节电节水有成效
在教学楼每层的水房、楼道等地张贴“水是生命之源。”“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等提示语,除此之外,我们还制订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1) 养成人走灯灭的好习惯。在学生到专业教室或室外上课时,要求各班的小保管员及时关掉教室内电灯、电扇和投影仪等,并且在课间操时派专人巡视抽查,对于一贯做得好的班级在全校通报表扬。全校师生逐渐养成了人走灯灭的好习惯,从根源上杜绝了“长明灯”现象。另外,学校还注重节能灯具的使用,将公共楼道、卫生间的照明灯具换成自动声光控制开关,并坚持使用节能灯泡。特别是自2011年以来,学校将楼道照明灯开关更换为红外感应延时开关,节电效果更加明显。
(2) 合理使用电器设备。夏天用空调前,冬季采暖前做好各种设备的检查工作,通过各种宣传渠道教育全体师生离开时及时关闭电源。夏天室外温度低于30℃,冬季室外温度高于5℃时,原则上不得使用空调。夏季办公室、会议室等办公区域的空调温度不得低于26℃,冬季的空调温度不得高于20℃。
(3) 缩短设备待机时间。每个办公室在开学初都发放一份办公设备使用细则,并组织大家学习。细则中要求减少计算机及音箱、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饮水机等办公设备的待机时间,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及时切断电源。每天下班时要切断办公室、教室各类电器设备的电源,防止电资源浪费。
(4) 用水设备常维护。学校里每天都有几千人在使用用水设施,因此宣传节约用水,增强节水意识很重要。另外,后勤人员定期检查设施,及时更换老化的供水管线,杜绝跑、冒、滴、漏、长流水现象。
4. 倡导节约有方法
为了在校园中树立节约意识,学校通过各种方法强化节约管理,多种途径齐抓共管。
德育部门在学校开展“珍惜资源、从我做起”活动。围绕学校师生的日常生活,强化节约意识,营造节约氛围,组织资源节约活动,深入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各校区通过发放一封信、倡议书等形式,大力倡导节俭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板报、橱窗等形式,张贴形象生动、贴近生活的宣传画和宣传标语,宣传节约方法等知识,进一步强化节约意识,营造浓厚的节约氛围。
倡导节约资源从点滴做起。发动学校师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每天少用一度电,少用一盆水,少用一张纸。
学校后勤部门组织“设施设备使用节约办公室和教室”评选活动。结合每学期末业绩奖评选,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节约效果明显的教研组、年级组和班级,在全体教师大会上表扬。
四、强化管理,杜绝流失
(1) 健全校产管理制度。对现有校产进行严格清查、登记,对各处室的校产签订财产保管责任书,实行专人保管,切实加强实物仓库的管理与公用物品领取的登记制度。
(2) 本着“亟须、够用、略有节余”的原则做好学校办公物品购置。凡学校内部的采购行为,一律要经校长审批后方可进行,并要备案。严禁设备、物品浪费与重复购置。采购人做好购置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论证并列出采购清单,报校长审批后,以货比三家的方式集体采购。
(3) 我校在设备及物资采购管理中,严格按采购规程操作。大宗采购经校务会集体讨论通过,通常采用校内招标形式,货比多家,不但考虑成本支出,还要考虑质量,减少后期维修成本。小件物品采购也严格按照“了解市场,货比多家”的原则,采购质优价廉的商品。
(4) 加强对现有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提高设备的使用率。总务处加强固定资产的清理、管理,实行定期清查,严格报废审批手续,防止固定资产流失。对于损坏公物的行为,予以严厉处罚并责令赔偿。
(5) 严格加强班级财产管理,严格执行《翠微小学资产管理制度》,将班级、办公室资产使用管理列入班级与教研组考核项目中。
(6) 控制源头,做好后勤管理工作。
(1) 后勤处在平时工作中加强对各种耗能设施、设备的巡视检查,定期进行能耗监测评估,对高耗能的设施及时提出有效控制措施。
(2) 对校内各项安装、采购、维修工程等采取校内招标、货比三家的办法,最大限度地为学校节约资金。
(3) 加强财务和基建管理,努力减少财务开支。财务、基建工作预算要精打细算,可建可不建的项目一律不批,基建管理精益求精,努力减少重复施工,大力减少学校开支。
(7) 加强办公用品管理和办公经费管理。
(1) 严格控制办公用品的购置、使用,各处室办公物品要严格登记,并签订保管责任书,杜绝办公耗材浪费现象。 (2) 教务处严格做好文印审批把关工作,严格控制纸质文件、简报等印刷数量。准确计算发放数量并严格按发放数量印制文件,尽量减少会议文件印刷数量。能传阅的文件、电报尽量传阅,减少复印。 (3) 提倡签字笔使用完毕后更换笔芯,重复使用,减少一次性签字笔的购买量。 (4) 加强通讯管理,节约电话费。校内联络尽可能使用网络IP电话,提倡使用NBC协同办公方式,尽量减少移动电话的使用,拨打长途电话提倡采取IP方式,拨打外线时尽量缩短通话时间,严禁利用办公电话私聊、长聊。 (5) 加强办公室电脑管理,严禁在任何时间玩电脑游戏或进行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网络活动。
(8) 规范图书、教辅资料、印刷资料的管理。
(1) 加强图书、音像资料管理,提高使用率。图书、报刊征订和采购要成立由学校领导、教务处、总务处、图书管理员、教研组等组成的采购小组,大宗图书采购可实行公开招投标的做法。严禁个人或个别处室擅自采购。对现有图书室、阅览室,在加强图书管理的同时,还要向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学习所需的书籍目录和有价值的文章,进一步提高图书音像资料的使用效率,为教学科研服务。 (2) 严格执行上级部门关于学习辅导资料征订的规定,各学科教辅资料需由教务处或级部报校长室审批后统一征订,最大限度地降低价格,并在扣除所有折价与回扣后予以报账。严禁教师私自征订或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各教辅资料要提高使用效率,有保存价值的要妥善保存。 (3) 加强资料印刷管理,要严格执行学校关于资料文印的有关制度,进一步规范审核措施。统一印刷各备课组练习资料,可用可不用的资料坚决不印,以减少成本。
五、资产管理,提高效益
为加强资产管理,学校组织人员定期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定期对学校固定资产认真核查和分类登记,并制定相应管理制度。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采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实施科学管理,使我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科学合理,避免了资产浪费,并且完善了固定资产购置、登记、调配、报废等管理制度,从而使我校固定资产管理逐步步入正轨。
六、开拓思路,勇于实践
在学校办学工作中,厉行节约要健全制度、统筹规划,决策层不断谋求节约能源新思路,开展节约能源的实践活动。
我校历任领导都非常重视开源节流,除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加强管理外,还在校园建设中采取一系列的节能措施:
(1) 争取资金,在校园内铺设渗水砖。2009年,我校领导了解到有一种渗水砖,铺设到地面上,既能保护土壤层,又有利于地上植物吸收水分及养料。学校多方努力筹措资金,为本校校园铺设了这种渗水砖,既美观好看,大量地涵养了水资源。
(2) 早在2005年,学校就将普通教室、专业教室、办公室、楼道内的灯管全部更换为绿色节能环保灯管或灯泡。仅此一项,在几年中就为学校节省电费近20万元。
(3) 在新建及改建校舍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节能减排新思路,从设计开始,充分考虑节约。既考虑节约成本,也从后期节约能耗上积极思考,如在墙壁上选择安装保温层,在后期使用中节约大量能耗。
(4) 开设校本课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节约教育。因学校地处城区,学生大部分养尊处优,所以学校根据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节约教育。组织教师编写节约教育方面的校本课程纲要或校本教材;指导教师和学生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
七、结束语
13.爱国演讲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篇十三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薪火传承的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得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孟子的教诲激励和成就了多少中华为伟丈夫、民族大英雄。还有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林则徐虎门硝烟的壮举,孙中山“天下为公”的胸怀,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都让我们回想起中华民族一段又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如今的“神六”飞天,中国人演绎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话!
展现名校学子风范是一项系统工程,贵在知,重在行。那么作为一名学子,我们应该怎样去弘扬传统文化,展现名校学子风范呢?我们青少年也在不断的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继承、弘扬传统文化,展现名校学子风范。我们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贴心的问候,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处处体现着我们礼仪之邦的风范;我们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用实际行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只要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展现名校学子风范!今天我以临川一中为荣,明天临川一中以我为荣!
当代大学生如何爱国
摘要:
从青年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历史背景中。所以,我们大学生要从以下三
个方面去爱国:
一、从实处做起;
二、从学习方面着手;
三、更要讲究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学习
从青年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历史背景中。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在对我国大量输出的书刊、影视、电子游戏、电脑软件等精神文化产品中,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思想都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网络广泛覆盖的今天,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声势大、难于控制的特点,对青少年影响极大,对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仅要从治理社会大环境入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它对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及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使这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爱国不是用说的,是实实在在做的,并不是我们每个人每天说几遍爱国,我们就真的爱国了。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未来中华民族的领跑者,大学生理应从自身做起,为社会树立良好的榜样。或许,有人会问“国是什么?国在哪里?”那么请记住国是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国是华夏大地每一处疆土,国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爱国就要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渗透、去践行“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具体到大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利用假期去贫困地区支教,可以投身到服务社区的大潮中去,也可以利用自己所在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去引导社会视点集中到社会弱势群体上去。当然每一个大学生切切实实的去关心身边的每一位同学,让这份爱国之心一传十、十传百的推广开更是爱国的良好表现。我们大学生每年享受着国家那么多的教育补贴,教育基金,我们有义务积极地为祖国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大学生爱国就应当老老实实的学习
大学生是什么?大学生是社会优秀的人才,是国家每年花大量人财物力着重培养的国家栋梁,是国家未来的希望。现在我们的前辈们在努力建设着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任务在于未来,我们的价值也将在未来得以体现,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过早的就深入到爱国主义的实践中去以至于耽误了学业,只要我们心中有国家,有民族,只要我们有效地利用好国家给与我们的优越的受教育机会,抓紧时间学好真功夫,尽早将自己锻炼成为有用的、能为国家做出切实贡献的人才,那么我们就算是爱国了。而这种爱国才算得上是真真正正的爱国,真真正正的想国家所想,急国家所急的爱国。新时期,世界整体和平。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国家正处于一个高度和平的时期。百姓安居乐业,经济飞速发展。在和平年代的新时期,已经不必要我们抛头颅、洒热血去上战场报国。我们大学生应该学好文化知识,强化政治意识,领悟国家政策方针,切实按照当的路线去走。科技强国,大学生是祖国科技事业的后备军,祖国的持续繁荣需要大学生的不断注入。大学生学好科技知识,为提高国家科技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是一种爱国主义的体现。大学生学好文化知识,发挥所长,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自己的 贡献,也是一种爱国行为。我所认为,新时期下的大学生完全可以用爱国主义鞭策自己,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回报社会、回报祖国对于我们的培育。那就是一种爱国主义的体现,那就是一种爱国的行为。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民族,我们大学生可以做很多,也可以很简单。譬如“抵制家乐福”事件,我们大学生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就不会被不良分子所蛊惑,就不会参与一些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行为,那也是一种爱国。爱国不一定是我们要喊出来的,把国家摆在每一个人心里最崇高的地位也是我们的一种爱国主义。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祖国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也是一种爱国。太多太多,在新时期下,我们大学生可以做的太多。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民族,是每一个大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和至高无上的荣誉。爱祖国,爱人民,是每一个大学生的义务。我相信,我们每一位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都是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人民的。让我们一起为中国加油!
三、大学生爱国也要讲究方法。
从情感层面上讲,爱国不需要任何理由,但理性地说,爱国行动是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和策略的。理性地表达爱国情感是一种胸襟,更是对民族负责的态度。在国际风云瞬间变幻的现实下,理性爱国尤其珍贵。我们要将自尊、自信、自强的理性爱国主义发扬光大,让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力量推动祖国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不管采用什么途径都要引导大学生在生动的对比鉴别中提高认识。如,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使大学生认清新旧社会两重天和劳动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的 事实;通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比,使大学生认清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历史事实;通过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使大学生认清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强国之路、富国之本;通过阶级对比,使大学生懂得虽然我国目前剥削阶级已不复存在,但腐朽的思想依然存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阶级斗争依然存在;通过对比教育激发大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并把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增强实现四化的信心,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树立阶级斗争的观点和爱憎分明的情感。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时,还要考虑大学生情感的特点,帮助他们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克服情感的肤浅性、波动性,使他们懂得爱
14.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国旗下演讲稿 篇十四
大家好!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在我们中华民族这片土地上静静流淌千年,养育了无数的中华儿女。岁月流逝,所留下的,是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是他们,续写着我们璀璨的历史,是他们,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是他们,凝聚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伟大的诗人艾青写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觉得这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解释,那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爱国主义。
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为崇高之志,以报国为终身之责。明代爱国英雄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摆下鸳鸯阵打败倭寇的故事家喻户晓。戚继光17岁就继承父业,成为一个能文能武的青年将领,立志为保卫祖国献身。刚到前线的时候,有一次他率军去迎击倭寇,有些士兵竟不敢迎敌,见倭寇来了,回头就跑。戚继光大喝一声:“站住!”随后跳上一块大石头,连发三箭,射倒了三个倭寇头目,又带头冲上去杀敌,终于取得了胜利。从此,他的声威大振,倭寇都叫他“戚老虎”。为了扭转被动局面,他重新组建了由矿工和贫苦农民组成的能征善战的新军,严格训练、严明军纪,人称戚家军。戚家军连战连胜,把入侵浙江的倭寇消灭了。在戚继光和其他将领的共同努力下,危害我国沿海达320__年之久的倭寇被彻底平定了。
还有舍身就义的王二小,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面对敌人铡刀不屈服的刘胡兰,被火烧纹丝不动的邱少云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激励了几代人的成长。为了中华的崛起,为了雪耻报国,为了振兴华夏,为了腾飞于世界,我们的前辈发愤图强,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推动着中华民族的不断前进与发展。
15.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开展校园文化改革 篇十五
通过中国画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中国画,产生美的感悟和创造力,是中国画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中国画欣赏课教学中,可利用作品的创作背景、反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爱国名言和爱国事迹,来教育学生、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如《风雨鸡鸣图》是徐悲鸿1937年创作的,画面表现了一只站在岩石上的雄鸡,激昂地高声鸣叫,画家喻意呼唤人民赶快觉醒,加入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表达了画家对祖国的深情、对正义的伸张、对光明的向往。徐悲鸿1943年创作的《会狮东京》一画,表现了群狮将富士山踏于足下,期望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为使学生加深对画的理解和印象,可再衬以徐悲鸿的事迹简介。徐先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积极投入到民族救亡运动中,以自己的画作在国外展售,支援祖国人民抗日,救济祖国受苦受难人民。学生看其画、闻其人,倍感亲切,倍受鼓舞。李可染、林风眠创作的《万山红遍》、《秋》以中国画不同的表现形式,鲜明地再现出秋色之美,浓郁醇厚、明艳诱人。画家用饱蘸深情的笔墨,赞美家乡的可爱、祖国山河之壮美,通过欣赏,使学生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迸发出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情感。
在中国画笔墨练习教学中,墨色的交融,干、湿、浓、淡、清构成了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使学生在这种笔墨的变化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这对学生既是一种美的启迪、情操的陶冶,也是一种国画技法训练。通过教师在宣纸上演示以墨撞水、以水撞墨、以色冲墨、以墨冲色、泼墨、甩色、点色、吹色等用笔用色技法,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开始练习时,教师要巡视指导,不要求有具体的绘画内容,只需随意画,用毛笔沾水、沾墨、沾色,使水、墨、色在宣纸上自然交融,再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笔触,产生奇特的韵味,使学生在无意之中学到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待学生对用笔、用墨、用色有了初步的掌握之后,再画简单的藤蔓植物,如葡萄、黄瓜、丝瓜等。因为藤蔓植物的叶子、藤都有相似之处,只在果实上改动一下即可,有利于学生掌握。
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方法是成功完成国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画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内,也可以课内课外相结合。例如定期举办学生的美术作品展览和开展美术第二课堂活动。因为在此类美展中作者是学生本人或自己的同学,同学们看了倍感亲切。通过美展互相切磋技艺、交流经验、交流感受,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成功意识、反馈教学信息都是不可缺少的。
16.国旗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讲稿 篇十六
漫漫历史长河中,伟大的祖**亲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诗词曲赋是她柔光轻泛的双眸,国画、书法和曲艺展现出她曼妙的身姿,而传统节日更是描绘出她灵动飞扬的神采。
《周易》有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成就了民族的崛起。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每个节日都是文化的载体。两天后,我们将迎来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同学们,可如今,中秋节对于我们的意义又到底是什么呢?是忙碌喧嚣中一个难得的法定假日以供消遣娱乐?是应接不暇的宴席与觥筹交错的应酬交际?抑或仅仅只是一年之中月亮最大最圆的农历八月十五?高中作文
17.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 篇十七
在传统节日中探寻诗意中国
这周的星期三,同学们盼望已久的圣诞节终于到来了。这几天,街道上四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息,店铺挂满了圣诞帽、星星、礼盒等彩饰,当然圣诞树也是必不可少的。街道浓烈的圣诞气氛仿佛把我带到了西方国家,听着经典的圣诞歌曲,我的意识早已深陷其中。同学们都是彼此的圣诞老人,互送的礼物多种多样,传统的手写贺卡,细心挑选后的精美小礼品,一块味道醇厚的巧克力等等,圣诞文化无处不在。其实不止圣诞,向万圣节、复活节等西方节日已经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并且得到了我们的追捧喜爱。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不断融合碰撞的时代,我们心里是否留有一个位置安放着传统节日的种种美好、种种趣味?
在迎接圣诞来临的浓烈气氛中,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也悄然而至。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民间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古时的宫廷和民间都十分重视这个节日,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直到今天,很多老人仍然会在这一天祭拜祖先。每年农历冬至这天,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语有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而老北京又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南方地区在冬至这天则有吃汤圆、南瓜、红豆米饭的习俗。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开展校园文化改革】推荐阅读: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诗歌10-21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作文10-12
弘扬中国的传统美德作文08-11
弘扬中国精神 激扬中国梦10-19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09-11
传承文明,弘扬中国梦10-24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通知08-30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论文10-20
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10-26
弘扬传统文化活动方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