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2024-10-01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精选11篇)

1.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篇一

第8章 线性电路中的过渡过程 8.1 换路定律与初始条件

各位评委: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换路定律与初始条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程序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换路定律与初始条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电子电工类职业规划教材《电工基础》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线性电路在直流、正弦交流电路的基础上而编排的,是信号在激励源作用下的稳态响应过程。在实际的应用电路中,由于L、C元件的储能与放能过程是渐变过程,其上的电流、电压是微分、积分关系,所以电路的工作状态处于动态过程。可见,电路的稳态是电路工作的全过程的一个阶段。本节课结合以前所学的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以及元件VAR的特点,应用欧姆定律,求解动态电路的全过程,既是对以前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运用,又为以后学习动态电路全响应奠定基础。本节求解动态电路全过程是以时间t为自变量,即在时域内进行,故称为时域分析。此外,线性电路过渡过程还与人们的生产技术、科学研究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节课还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过渡过程的概念、换路定律、初始条件的概念以及拓展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及学生的认知特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过渡过程的概念。

(2)能运用换路定律来解决相关的一阶电路响应。

2、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理论推导能力及自学能力。(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助、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重点:

1、过渡过程概念的理解

2、理解换路定律会计算初始值 本节难点:

l、电感电路的换路定律

2、电容电路的换路定律。

【设计意图】只有掌握了过渡过程概念,才能为以后电路的分析、计算奠定基础,因此将其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对换路定律的理解及以后电路的分析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将此确定为难点。

四、教学策略

(一)学情分析

进入大学的学生已在高中学了三年的物理,对电学知识,尤其是对直流电路分析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同时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推导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较差,而且认知层次不尽相同。

(二)学法指导

知识是认识主体,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学生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进大脑中,而是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根据本节课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动手,互帮互助,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知识进行理论推导新知识,并将新知识进行拓展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综合运用趣味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演示法、启发教学等教学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演示实验、动手操作、理论推导、拓展运用等探究性活动,引发学生对电路设计的好奇心,鼓励他们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及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把本节课分为:激趣导入(5分钟)、探求新知(17分钟)、难点突破(8分钟)、课堂巩固(8分钟)、课堂小结(5分钟)、作业布置(2分钟)六个环节来进行课堂教学。

(一)激趣导入

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的对比,直观形象的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过渡过程”,导入新课。同时,让学生梳理一下直流电路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直观形象的引入本课。通过知识的梳理,为接下来的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探求新知

探求新知着重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重于提高学生对知识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着重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篇二

1 课程标准

1.1 课程定位: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的教学是职业技术基础课, 授课对象为我系的数控专业、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以及机电一体专业。开课时间, 均为大二上半学年。该课程的定位为:高职数控、机电一体化、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三个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要使学生具备高等职业技术人员所必需的电工、电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够为学习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实际工作准备一定的基础。

1.2 课程目标

该课程目标有三个, 即: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 要让学生完成相应知识的学习, 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理;直流电路、正弦电路、三相电路的分析计算;基本放大电路、逻辑电路的运算等知识。

现代化教学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 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特别强调的是理论实践的结合, 要能够用理论知识分析电路, 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能够养成良好的素养, 对于学习和实验都能够细心, 认真, 遵守实验室制度, 提高对专业课的兴趣, 拥有较好的自学能力。

1.3 课程衔接

该课程作为职业技术必修基础课, 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先导课程:高数和专业课概论为电工电子技术, 奠定了一定知识和专业的基础,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主要讲解了基本电路知识, 让学生学会实际电路的分析计算, 正确使用电工仪表完成电路的测量, 简单排故。这就为后期电机与电气控制、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和维修等专业核心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课程之间经历衔接的配合。

1.4 教学内容分和课时安排

在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上, 教学内容要和实验紧密结合。总课时为64课时:主要分为4个大块:电路基本定理、线性网络共24课时;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共18课时;放大电路、逻辑电路共22课时。

1.5 重难点

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是:戴维南定理的灵活应用、正弦电路的分析计算、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典型逻辑电路的分析应用。

解决方案: (1) 注意知识点的衔接、由浅入深简明透彻、淡化难点, 重在结论的理解和应用; (2)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图文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资源

2.1 教学团队

我系授课教师团队高级职称占34%, 初级和中级各占33%。

2.2.1 教材与教学参考:

本课程的教材依据: (1) 时代性; (2) 实践性; (3) 适宜性。选择由周少平和李严主编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该书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精品规划教材。

实验指导书为校本自编教材: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

学生的学习基于课本, 又要高于课本, 所以, 适当的教材参考书是非常必要的, 对此, 我们简绍了相应参考书, 供不同层次学生的选择。

2.2.2 网络参考资源

多层次化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 我们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利用网络资源, 学习精品课程, 及时对课上内容进行预习复习。

2.3 实验室硬件设施

我校拥有较好完善的电工实验室, 实训室, 以及相关的中级工实训室、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

3 学情与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3.1 教学对象

本课程作为职业技术基础课, 教学对象为:数控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3.2 学生学情

现阶段学生的学情主要为:理论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自我驱动力及学习兴趣不足;对课程的需求:能用、够用、实用。

3.3 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对于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主要有以下方法:交流学习, 产生兴趣, 建立自信;勤学活用, 理论实践并行, 敢于动手;观察生活, 学以致用, 创新思考。

4 教学方法和手段

4.1 讲授启发法

抽象的理想电路元件及其组合, 近似地代替实际的器件, 从而构成了与实际电路相对应的电路模型。就难度来讲, 学习理论性的知识抽象的概念比较多。所以, 在教学方法上面就要更加用心设计。由于理论知识比较多, 本课程采取讲授法, 使用多媒体教学, 讲授相关理论知识, 启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的学习, 如图在讲电路模型的时候, 可以由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电路, 用代替实际元件的方法自然的引出电路模型, 让学生容易接受的同时, 印象深刻。

4.2 多媒体课件教学, 提高课程的生动性

比如:PN节的讲授。使用多媒体教学, 丰富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的生动性, 比如, 关于PN结的形成, 其内部的多子, 少穴的游动, 学生很不好理解, 但是, 通过动画, 播放, 学生能够通过动态效果图, 加深理解, 印象深刻。

4.3 实例教学法

教学特色:讲练结合。

学生预习, 教师讲授, 归纳总结, 实际演练, 结果对比, 问题讨论。在教学过程中, 还采用了实例教学方法, 将枯燥的理论知识, 变得生动, 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在课堂通过学生预习, 老师讲授, 总结方法, 让学生实际演练操作运算, 最后把同学验算结果进行对比, 最后对于疑问的地方进行讨论, 在讨论中加深学习。

4.4 理实结合, 培养能力

将理论和实际结合, 理实一体化,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4.5 学生成绩考核

考勤和课堂表现占10%, 实验成绩和课堂作业占20%, 期末成绩占50%。

5 教学程序设计

例如:电路的等效变换。如何将多个电源的等效电路等效为简单电路呢?

5.1 时间安排:2课时 (90分钟)

复习相关知识点10分钟。引入新知识, 重点原理讲解25分钟。分析任务、学生分组讨论20分钟。师生共同讨论25分钟。教师总结10分钟。

5.2 由易到难导入课程

5.2.1

1) 电路中只有1个电源;2) 可以用电阻的串并联化简, 这种简单电力路的分析方法可用欧姆定律。

5.2.2

1) 电路中有2个电源;2) 不能用电阻的串并联化简, 这种复杂电路的分析方法为基尔霍夫定律。

5.3 重点定义原理讲解

1) 支路:电路中的每一个分支。

2) 节点:3条或者3条以上支路的交点。

3) 回路:电路中任意一个闭合路径称为回路。

4) 网孔:回路平面不含支路的回路。

5.4 核心定律, 多媒体动画演示定律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节点电流定律 (KCL定律)

定义:在任一时刻, 对电路中的任一节点, 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一般形式:

5.5 学习成果

学生能够解出相关习题, 并且做出相关实验。

5.6 课程不足

实验室的条件、设备有待进一步提高;课程理实一体化改革, 有待进一步加强。

注释

3.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篇三

关键词:电工电子;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法;创新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U463.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6-0000-01

一、《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施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我校是汽修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汽车电器越来越多,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于汽修专业的学生学好电工电子专业尤为重要。电工电子这门课抽象难懂,现在的教材理论内容比较深奥,如果没有扎实的物理电学方面的基础想学好这门课程真的好难。那么如何搞好课堂教学呢?如何在课时少的情况下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电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多年的教学经验与事实证明,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不适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与教法,而现行教材与教学形式,多以理论教学为主,且理论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实训安排相对较少,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而我们如果按照书本上内容来教学,最终的结果是:教师累,学生受罪。学生学了电工电子之后,真正有兴趣和有一定操作技能的学生廖廖无几,大多学生只会解习题与应付考试,缺乏相关操作技能与安全常识,更别提学生出去后如何应付企业工厂先进的仪器设备了。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作为技术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从事实际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培养一批能尽快适应企业需求的技工人才必须实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二、渗透项目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创新改革

(一)根据学生特点重新优化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项目

在教学设计时,根据本专业课程内容,将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合适的项目,使项目之间的理论知识按照一定的方式递进。对于汽修类专业,根据课程内容的知识结构和现代汽车电工电子应用技术的要求紧密结合,可以考虑将本课程设计成以下五个参考项目活动:操作安全与万用表的使用、基本电工元件介绍和导线与插接器的认识、二极管与晶体管及其运用、数字电路、电路基本知识。这样安排先让学生建立安全意识,用工厂和企业的“6S”管理模式要求学生,使学生毕业能尽快适应就业单位。再介绍汽修类专业的基本工具:万用表的使用,循序渐进介绍用万用表对基本电工元件和电子元件好坏、大小的判别,最后再分析数字电路的知识和电路基本知识。这样的设计强化了知识点的应用技术,并且学生每学完一个模块,进行一次综合考核,在每个模块学习应用和考核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感。这样教学,学生能轻松学习,比较牢固掌握所学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提高教学效果。课程内容的设置:纵向以够用为度,横向广泛列举汽车电器控制电路的实例,以增强本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尽量缩短与专业课《汽车电气设备》的距离,提高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能力,实现零距离上岗的目标。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情景化 课堂教学采用岗位情景化的环境,使学生进入课堂就象进入了工作岗位。每班实训分成六个组,每组采用组长负责制。这种环境促使学生去主动了解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以激发想去学,一定要掌握本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在这种情景化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原动力,教师只要施予启发性的讨论课题,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既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枯燥乏味”的专业教学变为学生的积极参与

例1:在讲解万用表面板旋钮的使用时,将小巧的万用表通过数码摄像投影到大屏幕上,同时每一组发一块万用表,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清楚地看到,一目了然,边看边操作。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寓教于乐。事先制作课件还可以大量节约上课时教师用板书的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使教师有更充足的时间讲课,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同时克服了板书不清晰、不整齐等问题,也便于对课堂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例如2:在讲解三极管放大原理时,传统按照书本的表格内容来说明,学生印象不深刻,也记不牢,也无法理解。如果采用动画的方式来演示基极电流控制集电极的渐变的过程,既形象又生动,学生会有茅塞顿开的感受。

三、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创新课程考核方式

(一)削薄理论成绩所占的大比重。原因在于职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差,但动手能力不弱,如果课程评价仍然以理论成绩占大比重,忽视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则会打击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二)针对项目教学法,采取分层考核方法。分层考核是项目教学法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补充。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如强求一律,则会打击差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其自暴自弃。因此,分层考核主张通过学生自选项目难度,通过展示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差生的成绩,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如万用表的使用测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常用元件好坏的判别。

(三)将过程性评价作为重点评价指标。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作出的评价。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对某个领域进行多次评价不断给予评价反馈,不断改进教与学。同时,还必须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学生是否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能完成项目活动,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如何等,并适时记录观察结果,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考核评价方式:采取单元、综合项目的笔试与实践考核,安排在相应模块内容结束后进行。

成绩量化方案

评分标准:平时(30%)+期末考试(40%)+单元测试(30%)

平时考核(课堂发言、出缺勤、课后作业、实训报告等)

单元测试(全期3次单元测试,1次理论,2次动手操作)

期末考核(填空题、问答题、元件识别等,万用表使用操作)。

四、结束语

经过不停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教学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习水平及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深知,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和市场机制对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随着学校专业的不断发展,电工电子系列教学体系的改革还将继续深入下去,改革的工作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4.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篇四

课 程 名 称

授课时间

计划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六章

电工基础 三相交审 批 签

流电路

2015年 月 授课班

2015级电

日 级

工班

(汉)

10课时

实用课时

课时

1.了解三相交流电源的产生和特点。2.握三相四线制电源的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

1.3.掌握

对称三相负载Y形连接和 连接时,负载线电压和相电压、线电流和相电流的关系。4.掌握对称三相功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授课类型 教具

参考资料

复习提问 教 学 过 程 和 内 容

课时分配:

序号 章节名称(课题 教学时数 1 第六章 三相交流电路 的计算方法。1.掌握三相电路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的相位关系。

2.熟练分析与计算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功率等。

理论课 教学方法

多媒体投影设备、电压表、电流表等

学生教材、参考教材及网络 图文资料

时间分配

每次课前占用约5分钟时间

第一次课

讲授

§6-1 三相交流电源 §6-2 三相负载的连接方式 2 3 实验与实训7 三相交流负载的连接 4 §6-3 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合计 10

组织教学与复习回顾

1.师生相互问好,组织学生坐端、坐好,进行上课状态。

2.点名考勤,掌握旷课、缺课学生情况及去向。3.准备多媒体投影,期间提示学生回顾上次课程的重、难点内容。

4.以集中提问或个别提问方式对上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解,同时复习。

新课导入及展开讲授

第一节 三相交流电源 一、三相交流电动势的产生

1.对称三相电动势

振幅相等、频率相同,在相位上彼此相差120的三个电动势称为对称三相电动势。对称三相电动势瞬时值的数学表达式为 第一相(U相电动势: e1=Emsin(t 第二相(V相电动势: e2 = Emsin(t 120

第三相(W相电动势: e3 = Emsin(t 120

显然,有e1 e2 e3 = 0。波形图与相量图如图10-1所示。

教 学 过 程 和 内 容

时间分配

图10-1 对称三相电动势波形图与相量图

2.相序

三相电动势达到最大值(振幅的先后次序叫做相序。e1比e2超前120,e2比e3超前120,而e3又比e1超前120,称这种相序称为正相序或顺相序;反之,如果e1比e3超前120,e3比e2超前120,e2 比e1超前120,称这种相序为负相序或逆相序。

相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为使电力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通常统一规定技术标准,一般在配电盘上用黄色标出U相,用绿色标出V相,用红色标出W相。

2、三相电源的连接

三相电源有星形(亦称Y形接法和三角形(亦称 形接法两种。

1.三相电源的星形(Y形接法

将三相发电机三相绕组的末端U2、V2、W2(相尾连接在一点,始端U1、V1、W1(相头分别与负载相连,这种连接方法叫做星形(Y形连接。如图10-2所示。

图10-3 相电压与线电压的相量图

图10-2 三相绕组的星形接法

从三相电源三个相头U1、V1、W1引出的三根导线叫作端线或相线,俗称火线,任意两个火线之间的电压叫做线电压。Y形公共联结点N叫作中点,从中点引出的导线叫做中线或零线。由三根相线和一根中线组成的输电方式叫做三相四线制(通常在低压配电中采用。

每相绕组始端与末端之间的电压(即相线与中线之间的电压叫做相电压,它们的瞬时值用u1、u2、u3来表示,显然这三个相电压也是对称的。相电压大小(有效值均为

U1 = U2 = U3 = UP

任意两相始端之间的电压(即火线与火线之间的电压叫做线电压,它们的瞬时值

用u12、u23、u31来表示。Y形接法的相量图如图10-3所示。

显然三个线电压也是对称的。大小(有效值均为

U12 = U23 = U31 = UL =

UP

线电压比相应的相电压超前30,如线电压u12比相电压u1超前30,线电压u23比相电压u2超前30,线电压u31比相电压u3超前30。

2.三相电源的三角形(△形接法

将三相发电机的第二绕组始端V1与第一绕组的末端 U2相连、第三绕组始端W1与第U1、V1、W1引出三根导线分别与负载相连,这种连接方法叫做三角形(△形连接。显然这时线电压等于相电压,即

UL = Up

教 学 过 程 和 内 容

时间分配

第二次课

第二节 三相负载的连接

一、负载的星形联结

三相负载的星形联结如图10-4所示。

图10-4 三相负载的星形联结

该接法有三根火线和一根零线,叫做三相四线制电路,在这种电路中三相电源也是必须是Y形接法,所以又叫做Y-Y接法的三相电路。显然不管负载是否对称(相等,电路

中的线电压UL都等于负载相电压UYP的即

UL =

UYP

倍,负载的相电流IYP等于线电流IYL,即

IYL = IYP

当三相负载对称时,即各相负载完全相同,相电流和线电流也一定对称(称为Y-Y形对称三相电路。即各相电流(或各线电流振幅相等、频率相同、相位彼此相差120,并且中线电流为零。所以中线

可以去掉,即形成三相三线制电路,也就是说对于对称负载来说,不必关心电源的接法,只需关心负载的接法。

【例10-2】在负载作Y形联接的对称三相电路中,已知每相负载均为|Z|= 20,设线电压UL = 380V,试求:各相电流(也就是线电流。

解:在对称Y形负载中,相电压

相电流(即线电流为

二、负载的三角形联结

负载做 形联结时只能形成三相三线制电路,如图10-5所示。

图10-5 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联结

显然不管负载是否对称(相等,电路中负载相电压UP都等于线电压UL,即

UP = UL

当三相负载对称时,即各相负载完全相同,相电流和线电流也一定对称。负载的相电流为

教 学 过 程 和 内 容

时间分配

第三次课

线电流IL等于相电流IP的倍,即

【例10-3】 在对称三相电路中,负载作 形联接,已知每相负载均为|Z|= 50,设线电压UL = 380 V,试求各相电流和线电流。

解:在 形负载中,相电压等于线电压,即UP = UL,则相电流

线电流

【例10-4】 三相发电机是星形接法,负载也是星形接法,发电机的相电压Up = 1000 V,每相负载电阻均为R = 50 k,XL = 25 k。试求:(1 相电流;(2 线电流;(3 线电压。

解:

(1 相电流

(2线电流 IL = IP = 17.9 mA(3线电压 UL =

UP = 1732 V

第三节 三相电路的功率

三相负载的有功功率等于各相功率之和,即

P = P1 P2 P3

在对称三相电路中,无论负载是星形联结还是三角形联结,由于各相负载相同、各相电压大小相等、各相电流也相等,所以三相功率为

其中 为对称负载的阻抗角,也是负载相电压与相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三相电路的视在功率为

三相电路的无功功率为

三相电路的功率因数为

【例10-5】 有一对称三相负载,每相电阻为R = 6,电抗X = 8,三相电源的线电压为UL = 380 V。求:(1 负载做星形联结时的功率PY;(2 负载做三角形联结时的功率P。

教 学 过 程 和 内 容

时间分配

第四次课

解:每相阻抗均为数

(1 负载做星形联结时:,功率因相电压

线电流等于相电流 负载的功率

(2 负载做三角形联结时:

相电压等于线电压 UP = UL= 380 V,相电流 线电流 IL=IP= 66 A

负载的功率 为PY的3倍。

第四节 安全用电

一、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人体因触及高电压的带电体而承受过大的电流,以致引起死亡或局部受伤的现象称为触电。触电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流过人体电流的频率、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以及触电者本人的情况有关。

触电事故表明,频率为50 ~ 100 Hz的电流最危险,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50 mA(工频时,就会产生呼吸困难、肌肉痉挛、中枢神经遭受损害从而使心脏停止跳动以至死亡;电流流过大脑或心脏时,最容易造成死亡事故。触电伤人的主要因素是电流,但电流值又决定于作用到人体上的电压和人体的电阻值。通常人体的电阻为800 至几万欧不等。通常规定36 V以下的电压为安全电压,对人体安全不构成威胁。

常见的触电方式有单相触电和两相触电。人体同时接触两根相线,形成两相触电,这时人体受380 V的线电压作用,最为危险。单相触电是人体在地面上,而触及一根相线,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造成触电。此外,某些电气设备由于导电绝缘破损而漏电时,人体触及外壳也会发生触电事故。

二、常用的安全措施

为防止发生触电事故,除应注意开关必须安装在火线上以及合理选择导线与熔丝外,还必须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 正确安装用电设备 电气设备要根据说明和要求正确安装,不可马虎。带电部分必须有

防护罩或放到不易接触到的高处,以防触电。

(2 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 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用导线和埋在地中的接地装置连接起来,叫做保护接地,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低压系统中。电气设备采用保护接地以后,即使外壳因绝缘不好而带电,这时工作人员碰到机壳就相当于人体和接地电阻并联,而人体的电阻远比接地电阻大,因此流过人体的电流就很微小,保证了人身安全。

(3 电气设备的保护接零 保护接零就是在电源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中,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中性线连接起来。这时,如果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而碰壳,由于中性线的电阻很小,所以短路电流很大,立即使电路中的熔丝烧断,切断电源,从而消除触电危险。

(4 使用漏电保护装置 漏电保护装置的作用主要是防止由漏电引起的触电事故和单相触电事故;其次是防止由漏电引起火灾事故以及监视或切除一相接地故障。有的漏电保

教 学 过 程 和 内 容

时间分配

护装置还能切除三相电动机的断相运行故小结用4课时

用多媒体结合障。

本 章 小 结

本章介绍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内容包括: 一、三相电源

振幅相等、频率相同,在相位上彼此相差120的三个电动势称为对称三相电动势。对称三相电动势瞬时值的数学表达式为

第一相(U相电动势: e1 = Emsin(t

第二相(V相电动势: e2 = Emsin(t 120

实物及操作演示方法进行教学

第三相(W相电动势: e3 = Emsin(t 120

三相电源中的绕组有星形(亦称Y形接法和三角形(亦称 形接法两种。二、三相负载

1.三相负载的Y形接法

在三相四线制电路,线电压UL是负载相电压UYP的倍,即

负载的相电流IYP等于线电流IYL,即

IYL = IYP

当三相负载对称时,即各相电流(或各线电流振幅相等、频率相同、相位彼此相差120,并且中线电流为零。所以中线可以去掉,即形成三相三线制电路。

2.三相负载的 形接法

负载做 形联结时只能形成三相三线制电路。显然不管负载是否对称(相等,电路中负载相电压UP都等于线电压UL,即

UP = UL

当三相负载对称时,相电流和线电流也一定对称。负载的相电流为

线电流IL等于相电流IP的IL=

倍,即 IP 三、三相功率

三相负载的有功功率等于各相功率之和,即

P = P1 P2 P3

在对称三相电路中,无论负载是星形联结还是

三角形联结,由于各相负载相同、各相电压大小相等、各相电流也相等,所以三相功率为

其中 为对称负载的阻抗角,也是负载相电压与相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四、安全用电 1.触电方式

人体因触及高电压的带电体而承受过大的电流,以致引起死亡或局部受伤的现象称为触电。触电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流过人体电流的频率、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以及触电者本人的情况有关。通常规定36 V以下的电压为安全电压。常见的触电方式有单相触电和两相触电。人体同时接触两根相线,形成两相触电,这时人体受380 V的线电压作用,最为危险。单相触电是人体在地面上,而触及一根相线,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造成触电。此外,某些电气设备由于导电绝缘破损而漏电时,人体触及外壳也会发生触电事故。

2.安全措施

教 学 过 程 和 内 容

为防止发生触电事故,除应注意开关必须安装在火线上以及合理选择导线与熔丝外,还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例如正确安装用电设备、对电气设备做保护接地、保护接零、使用漏电保护装置等等。课堂练习

在课后练习题和PPT设置的练习题中选取练习题目,先叫个别同学上黑板试做,再集中讲解解题思路及步骤。课程总结

时间分配

对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进行总结,对同学们的课堂表现进行点评。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题1,2,3抄原题并完整作答,以当天作业本形式交于学习委员。

5.《电工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篇五

《机电基础》课程复习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机械设计基础》复习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与要求

1、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及速度分析

(1)掌握:机构、构件、零件的概念,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并应注意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存在时的自由度计算,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绘制简单的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2)理解:平面运动副及其分类、平面机构运动简图、机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和技能(3)了解:机构引入运动副之后运动所受到的约束、平面机构的组成

2、平面连杆机构

(1)掌握: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和特性(存在曲柄的条件、急回特性、压力角和传动角以及死点位置)、铰链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

(2)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根据连杆给定的三个位置设计平面四杆机构(3)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组成和应用,基本型式和演化。

3、凸轮机构

(1)掌握:设计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的图解法,注意设计凸轮机构应注意的问题(基圆半径、压力角和滚动半径)(2)理解: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3)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4、间歇运动机构

了解:本章介绍的几种常用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选用

5、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

(1)掌握: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强度设计计算、螺纹联接的防松原理及主要方法。(2)理解:螺纹的形成、主要参数、种类和应用。(3)了解:螺纹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6、带传动

(1)掌握:掌握普通V带的结构和标准、标记识别及标记方法,掌握带传动的张紧、安装和维护知识

(2)理解: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产生的原因、后果以及可采取的措施(3)了解:带传动的组成、特点和应用。

7、齿轮传动

(1)掌握: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及主要尺寸的计算,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条件和连续传动条件,渐开线齿轮的根切方法、根切现象及最少不发生根切齿数,轮齿的失效形式和直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斜齿圆柱齿轮的优缺点、法面参数与端面参数的关系、几何尺寸计算及当量齿数

(2)理解: 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渐开线齿轮传动的啮合性质

(3)了解: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分类、直齿圆锥齿轮的齿廓曲面、背锥、当量齿数及几何尺寸计算。蜗轮蜗杆传动的特点和类型、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7、轮系

(1)掌握:定轴轮系及传动比的计算、周转轮系及传动比的计算(2)理解:轮系的功用和分类

(3)了解:普通减速器(类型、结构和润滑)

8、轴和轴毂联接

(1)掌握:轴的结构设计(不但能够正确地设计轴的结构形状,而且还能够指出轴结构设计的错误和不合理地方)及轴的强度计算。(2)理解:根据工作要求正确地选择轴的材料

(3)了解:轴的功用和分类、轴毂联接(键联接、过盈配合联接)

9、滚动轴承

了解:常用滚动轴承的类型、特点和应用,滚动轴承类型选择

10、联轴器和离合器

了解:常用联轴器和离合器的主要类型、结构特点、应用范围和选择原则。

二、推荐教材

1、机械设计基础 孙宝钧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机械设计基础 刘显贵主编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三、试卷结构

1、试卷总分: 100分

2、考试时间: 100分钟

3、试卷内容比例

(1)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及速度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 约25%(2)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带传动、齿轮传动、轮系 约40%(3)轴和轴毂联接、滚动轴承、联轴器和离合器 约35%

4、试卷题型比例

(1)选择题 约20%

(2)填空题 约20%(3)分析计算题 约40%(4)简答题

约20%

5、试题难易比例

(1)较容易题 约30%(2)中等难度题 约50%(3)较难题 约20%

第二部分:《电工技术基础》复习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与要求

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阻电路分析

(1)掌握:电路模型的概念;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电功率的概念与计算;电阻、电容、电感、电压源的特性与电压电流关系;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网络等效的概念;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受控源的概念和简单含受控源电阻电路分析;支路电流法及其应用;节点电压法及其应用;叠加定理及其应用;戴维南定理及其应用。

(2)理解:电位的概念;会计算电路的电位;电能量的概念;电容、电感的储能;电阻串、并联的计算;会用支路电流法列写电路方程。

(3)了解:电动势的概念,电流源的特性;电阻的星型和三角型联接及其等效变换;诺顿定理及其应用;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及其应用。

2、周期电流电路分析

(1)掌握:正弦量的振幅、周期、频率、角频率、相位差的概念;正弦量的瞬时值和有效值的概念及分析计算;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波形图和相量图;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电压电流的相量形式及电路相量模型;正弦电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的概念与计算;用相量法分析正弦电流电路;三相对称正弦量概念,三相电路的联接方式,对称三相电路线电压、线电流与相电压(相电流)关系;简单对称三相电路的电压、电流、功率计算。

(2)理解:理解正弦量的表示方法;理解复阻抗的概念;理解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在正弦交流电中电压电流的关系。

(3)了解:简单了解三相不对称电路的概念;了解并联电容提高功率因素的方法及计算并联电容的容量大小过程。

3、动态电路分析

(1)掌握:稳态和暂态的概念;换路定律和初始值的确定;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和计算;直流激励的一阶电路三要素法。

(2)理解:理解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概念。(3)了解:简单了解一阶电路微分方程的建立过程。

二、推荐教材

1、《电工技术》

付植桐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电路基础》

刘德辉

刘喜荣 主编

三、试卷结构

1、试卷总分: 502、考试时间: 503、试卷内容比例

(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阻电路分析 30%(2)周期电流电路分析 50%(3)动态电路分析 20%

4、试卷题型比例

(1)选择题

(2)填空题(3)分析计算题

5、试题难易比例

(1)较容易题(2)中等难度题(3)较难题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6.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目1 篇六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类、电气电力类等专业必备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会使用常用电工工具与仪器仪表;能识别与检测常用电工元件;能处理电工技术实验与实训中的简单故障;掌握电工技能实训的安全操作规范。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电工技术的认知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参加电工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工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工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王华

7.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篇七

关键词:电工技术基础,项目教学,研究

“电工技术基础”作为电工专业的一个基础课程, 它的应用很广, 与电子、机电等方面都有关系, 其知识的专业性非常强, 需要很强的数理化功底, 而中职的学生不少都是中考失败者, 文化基础差, 理论学习上存在很多困难, 同时他们的生活经验也不足, 便导致理论学不好而实践又不会的尴尬局面。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我们必须采用项目教学, 目标明确, 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内容, 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得到更好的成效。

一、传统电工技术基础与项目电工技术基础的差异

第一, 在培养目标上。随着社会的发展, 电工技术基础的教学也发生重大变化, 它不再把理论知识放在第一位, 而是更加重视学生技能的训练, 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 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进行钳工技能操作;能进行登高作业操作;能进行各种导线连接;能安装家居用电线路;能安装工业电度表等。结合生活实际, 了解电工技术基础的认知方法, 重视培养学生在生产生活中实际应用能力的发挥, 在技术水平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第二, 在内容安排上。项目电工技术基础课程融合了许多学科内容, 把学生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项目目前流行的就是按照直流电路→电容→磁场和磁路→电磁感应→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变压器的线索, 知识逻辑体系顺序都是这样安排, 很多都是大同小异, 有不同的地方只是内容上的多与少。

第三, 在体例结构上。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以往的电子电工教材都是按章节来编写, 没有突出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而项目电工技术基础教学则按照任务目标、读一读、做一做、任务评价、任务拓展的体例编写, 既注重理论教学, 也重视实践教学, 同时也把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

第四, 在评价方法上。项目电工技术基础更加把过程和反思放在重要的教学地位。而以往的测评方法就是用一张试卷来评定学生的成绩, 突出考试这种评价方法的甄别、选拔、鉴定能力, 从而把评价的教育、改进、反馈与激励功能放在次要的地位。这种传统方法在我们的项目电工技术基础教学当中是不适用的, 是过时的。根据职业学校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特点, 评价可分为5个环节: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点评、对照反思、集体交流、修改任务。这样的评价方法可以带动学生全面发展, 也能够提升教学效果。

二、“电工技术基础”课程项目教学开展的要求

(1) 在教材内容组织上。一是教材应当把学生的发展当成一个重要的线索, 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当成一个重要的源头, 以生为本, 项目和图文要非常简洁和精练;二是强化实践训练, 突出项目教学的价值和地位, 在学中做, 在实践当中深化理论的学习;三是要把教材资源放在重要的位置, 利用网络来拓展教材空间, 同时把新技术和新设备补充进教材, 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 以服务学生为根本。

(2) 在教学模式的把握上。一是教学中应当把项目教学当成一个重要的内容, 紧紧围绕职业技能的提高, 把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当成重要的目标;二是同时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 把握好本专业的新的发展动态, 把最新的教学设备充分用到教学当中来, 把学生学习的课堂搬到操作现场, 让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三是可以推行产学合作模式, 建立学习基地、训练基地, 把学生的实验课程全部放到基地上进行, 也在课程资源开发上下工夫, 进行现场教学, 把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放到首位。

(3) 在课程评价的运用上。一是要改变旧有的课程评价体系, 不仅要重视结果考核, 也要重视过程考核, 要把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首位;二是把学生课堂表现、平时的作业情况, 以及平时测试和训练情况等进行统一的汇总,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是把学生能力的评价放在重要的位置, 既注意评价动手能力, 也注重评价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当中要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并且给予鼓励。这样的评价方式, 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更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特征。

参考文献

[1]李一平主编.电工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8.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篇八

关键词:电工技术基础 基础课 专业课 教学效果

虽说是技校生基础比较差,但更主要的是学生缺乏兴趣,有畏难情绪,是被动学习所致。一旦他们缺乏兴趣,后续课程的教学,即使再好的教师,也很难改观。但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刚进校时对自己选择的专业是有兴趣的,也是认真的。但到一个学期的电工基础学习以后,就有很多学生开始畏惧,再也激发不起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加强电工基础的教学,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一、加强概念、定理、定义教学的形象性

都说“电”看不见、摸不着、太抽象,因此难教、难学。事实上,有很多概念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是相通的,也是符合我们的常规思维的。有很多概念都是其内涵的缩写,只要将其内涵形象展开,就能得到清晰、深刻的概念。比如笔者给电流下的定义:电荷的流动,简称电流。它与看得见的媒质流动,如水流、气流、信息流、物流一样,变得形象,易于联想,易于理解了。既然电流也是一种媒质的流动,我们自然而然就要想到它的方向、大小,动力——电源,阻力——电阻等等。类似这样的概念还很多,如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容器——储存电荷的容器,受控源——受控制的电源,相位——相对位置,等等。学生能这样轻松形象地理解概念,就更自信、有兴趣了,有时他们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给概念下定义。

二、加强对知识逻辑结构的梳理、概括、类比

电工基础难学,不仅是概念抽象,而且概念、原理、定理多,学生抓不住主线,知识不具有结构性,因此觉得难学。我们应牢牢抓住知识结构的核心——电流,以电流为纲,可探究各知识点的内在逻辑结构,将它们联成知识网。

1.概念间的关系

电流的动力是电压,电压是电源提供的。电流的阻力是电荷在导体中流动会有碰撞、摩擦等阻碍,还会有反电动势的阻碍。具体地说,有导体的电阻、电容充放电形成的反电动势、电感线圈中电流变化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电动机运行产生的反电动势、半导体PN结的死区电压等。元件中的电流就是动力(电源)与阻力(阻抗)的平衡,即元件的伏安特性。电流在电压作用下就要做功,即功率。电流通过负载就有电压损耗,即电压降。电流在电路中流动一方面要受阻抗的约束,另外要受电流连续性原理——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约束,回路电压要受电位单值性——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约束。其他概念、定理经梳理概括就能找到它们的内在联系。

2.等效思想

等效电阻、等效网络、等效电路、交流电有效值等都是等效原理,等效思想是贯穿电类专业学习始终的。抓住了等效原理,对电路分析就能做到驾轻就熟。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电压源与电流源转换、电路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等,都是等效原理的具体应用。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要分别阐述,也就是因为不同元件对直流电和交流电并不等效。经过梳理、概况、类比,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将零碎的知识点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保持、激发旺盛的求知欲。

三、加强直观教学,重视实验、实训,激发学习兴趣

电工基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要根据这一学科特点,利用直观教具、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综合实训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达到学以致用,收获成就感。

1.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电工基础是研究电磁现象及规律在工程技术领域应用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在电工基础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采用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的互相协调作用。如学习电容器时,为了让学生体验电容具有储能作用,可将一电容接入220V电源,然后将电容撤离电源,让学生用手触摸电容两极,人有触电感觉,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情绪高涨,体验深刻。同时可以展示以电容器为核心的电子定时、延时开关等,并引导学生探索电容器在实际中还有哪些应用。再比如学习电磁现象时,可以展示的实物、模型就更多了。可用马蹄形磁铁在磁极上吸引硬币,然后用一铁片将磁体两极封闭,硬币将因吸力大大减小而落下,从而形象说明了铁磁材料具有将磁力线集中于铁磁材料这一知识点。还可用1.5V电池给变压器充磁,学生触摸变压器的另外两极,然后迅速切断电路,学生有触电感觉,从而加深对自感的理解。展示利用电磁原理制作的各种玩具、产品等。只要用心,总能找到诸如此类的直观教具。

2.注重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在教学中往往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的安排,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注重实训,培养综合技能,学以致用

笔者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兴趣,安排了足够的实训课时。进行照明电路安装、低压配电板安装、常见低压电器拆装、电动机控制线路安装等。有时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解决学校出现的一些实际电路故障。这样学生在一开始接触电这门课程时,就感到学电有趣,学电有用,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学生,甚至是一群“双差生”,虽然他们各方面都比较差,但是都是社会的公民,是教育的主体,是我们每个教师的教育对象。教师所做的事情就是要对自己的职业负责,对学生负责,更是对社会未来发展负责。所以教师在工作中要力争做到:

(1)热爱学生。给学生多一些爱心、关心、责任心、宽容心、细心等。做到以“唐僧”式心肠来培养教育学生。社会的问题很多源于教育,教育的问题一部分就是源于教师。师者,不光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让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与老师的接触,用心体会,从中感悟。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多与他们交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关爱他们。

(2)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一位被学生喜爱的优秀老师和社会满意的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认真备课,批改作业,认真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尽力做到教学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优化教学活动的策略,掌握好活动过程中的操作环节,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电工基础的教学质量。

9.电工电子技术教案 篇九

【课题编号】

1-01-01 【课题名称】电路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理解电动势、电位、电功率的概念;

3.掌握电压、电流的概念;理解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电压、电流和电功率的定义、方向的理解和掌握 【难点分析】

难点: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学情分析】

电路的组成比较简单,学生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接触较多,选择实际画面进行多媒体投影讲解,但电压和电动势的形成、方向等比较抽象,单纯从理论上讲解学生不易理解,从实验入手,以多媒体动画进行模拟,能降低其理论难度,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从而解决其关键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比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直流电源、电阻、开关、导线若干 【课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同学们说出电路的组成,利用多媒体课件投影实际电路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电路的基本结构

(一)电路的组成和功能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出实际生活中的电路例子,多媒体演示实际电路; 学生活动: 联系实际总结一般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能力培养: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二)电路的状态和电路图

教师活动:实验演示照明电路的各种状态后多媒体动画分析;

学生活动: 联系实际和实验总结电路的三种状态,练习画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环节2: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一)电流

教师活动:实验演示,辅助投影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分析;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电流的形成和参考方向,总结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二)电压

教师活动:实验演示,辅助投影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分析;

学生活动:启发学生采用类比法对比电流,分组讨论、总结电压定义和参考方向的意义。

(三)电动势

教师活动:多媒体动画演示电源的作用本质,引出电动势的概念; 学生活动: 参考多媒体演示分析、总结电动势的定义、公式和方向。

(四)电位

教师活动:用高度类比,借助与电压的联系讲解; 学生活动: 分析总结电位的定义和电位与电压的关系。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

(五)电功率和电能

教师活动: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说出衡量用电器耗能的物理量,辅助投影多媒体动画分析;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后总结电功率、电能的的定义和单位。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棵的知识,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为便于学生记忆,教师总结出顺口溜,用多媒体投影,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掌握知识。

电压电位电动势,单位相同意不同 电压电位有联系,电压就是电位差 电压电流因和果,参考方向很重要 电功率名牌上标,度是电能的单位

四、课堂练习

有一“220V、40W”的白炽灯,接在220V的供电线路上,求取用的电流。若平均每天使用5h(小时),电价是每千瓦时0.4元,求每月(以30天计)应付的电费。

五、课后作业

1.教材中复习思考题第1、3题; 2.“学习指导与练习”第五题1、2、3。【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案(2)

【课题编号】

2-01-02 【课题名称】电阻元件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了解电阻的外形、标识和计算方法; 2.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全电路欧姆定律;

3.会应用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全电路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部分欧姆定律和全电路欧姆定律 【难点分析】

难点:理解部分欧姆定律和全电路欧姆定律,会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电阻元件学生在初中接触较多,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较容易。加之电阻元件的实物直观性强,所以借助实物、多媒体分析讲解,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全电路欧姆定律比较抽象,单纯从理论上讲解学生不易理解,选用直观的实物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总结,能变枯燥讲解为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具资源】

直流电源、固定电阻、可变电阻、导线若干、电压表、电流表、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知识(重点是电流、电压这两个与本节课关系教密切的物理量),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同学们说出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负载有哪一些,利用多媒体课件投影各种不同的负载的画面,学生讨论那些负载实际是一种类型,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电阻

(一)电阻的定义和阻值的计算

教师活动: 实物演示各种不同的电阻(多多益善)对照实物讲解电阻的定义分类、阻值大小的计算; 学生活动: 观察各种不同电阻的外观,掌握的电阻的分类,总结电阻的阻值不同的原因。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

(二)色环电阻阻值的标法

教师活动: 实物演示色环电阻,借助多媒体投影色环电阻和色环的读法;

学生活动: 观察色环电阻的外观,掌握的色环电阻的读法,会读不同色环电阻的阻值。教学环节2:欧姆定律

(一)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

教师活动:多媒体说明实验的要求和目的,学生作完实验后教师总结、说明; 学生活动:分小组动手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二)全电路的欧姆定律

教师活动:多媒体说明实验的要求和目的,学生作完实验后教师总结、说明; 学生活动:分小组动手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电阻的知识和两个欧姆定律,引导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为便于学生记忆,教师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用多媒体投影。

1、电阻阻值的计算 R

2、色环电阻阻值的读法:

色环电阻很漂亮,环环颜色不一样。四环两环表数字,第三环是零个数。最后一环表误差,要知阻值三者加。

3、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和全电路的欧姆定律(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在一段电路中,电路中的电流I与电阻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这个关系称为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其公式为

U Rl AURI或I(2)全电路的欧姆定律

一个由电源和负载组成的闭合电路,叫做全电路,如图1-6所示。闭合电路中的电流与电源电动势成正比,与电路的总电阻(负载电阻和电源内阻之和)成反比,这就是全电路欧姆定律。公式为

IE Rr

四、课堂练习【例题1-2】如图1-6所示,电源电动势E24V,负载两端电压U114V,电源内阻r1,求电流I,负载电阻R及电源内电压U2。

五、课后作业

1.教材中复习思考题第2、4、8题; 2.“学习指导与练习”第一题第9小题。【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案(3)

【课题编号】

3-01-03 【课题名称】电阻的连接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掌握电阻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应用;

2.了解电阻混联电路的分析方法,能化简混联电路。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

重点:电阻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应用。【难点分析】

难点:了解电阻混联电路的分析方法能化简简单混联电路。【学情分析】

电阻串并联的初步知识学生在初中物理课已有所了解,单纯从理论上讲解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借助于实验让学生亲自自动手操作、测量、总结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借助与多媒体的演示形象讲解串并联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电阻的混联电路学生掌握的难度较大,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步步深入地演示等效电路,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练法、实验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直流电源、电阻若干、电流表、电压表、万用表 【课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同学们说出电阻的串并联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多媒体课件投影实际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电阻的串联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初中物理课掌握的知识,亲自动手操作、测量,总结电阻串联电路的特点,并理论联系实际借助多媒体讲解电阻串联的实际应用;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实验,根据实验测量的结果总结实验结论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环节2:电阻的并联

教师活动:同上 学生活动:同上 教学环节3:电阻的混联

教师活动: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解决混联电路的方法;

学生活动:跟随多媒体的动画演示画等效电路图,理解解决混联电路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电阻串并联的特点、应用和电阻混联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类比记忆,并把重点内容用多媒体投影。

1、通过各电阻的电流为同一电流;外加电压等于各电阻电压之和;总电阻为各个电阻之和,在上述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与它们的阻值成正比;各个电阻消耗的功率跟阻值成正比。

两个电阻串联时分压公式为

U1R1R2U U2U

R1R2R1R22、各并联电阻承受同一电压;各电阻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通过各电阻的电流与其阻值成反比;各个电阻消耗的功率跟它的阻值成反比。

两个电阻并联时分流公式为

I1R1R2I I2I

R1R2R1R

2四、课堂练习

一个110V/8W的指示灯,欲接到220V的电源上使用。为使该灯泡安全工作,应串联多大的分压电阻?该电阻的功率应为多大?

五、课后作业

1.教材中复习思考题第5、9题;

2.“学习指导与练习”第五题第7小题、第六题第2小题。【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案(4)

【课题编号】

4-01-04 【课题名称】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应用。2.掌握支路电流法的应用。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重点:基尔霍夫定律 【难点分析】

难点:支路电流法的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物理课和前几节接触的都是简单直流电路的知识,相对而言难度较小,从本节开始就深入到复杂直流电路,除了知识难度的增大外,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切入点也需要完成的质的飞跃,这对学生提出较大的挑战。借助实验和多媒体的投影,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学生较快地掌握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具资源】

基尔霍夫定律演示仪、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投影几种复杂直流电路,设计几个小问题(例如求某电阻中的电流)让学生们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当学生分析时遇到难题时,自然由简单直流电路过渡到复杂直流电路,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复杂直流电路

教师活动: 通过多媒体投影几种复杂直流电路,讲解支路、节点、回路、网孔的定义。学生活动: 对照复杂直流电路的电路图,理解四个名词的含义。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环节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一)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内容 演示:演示基尔霍夫定律演示仪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仪中各支路电流的数值关系,引出并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学生活动: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并练习应用。

(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推论

教师活动: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引导、启发学生得出推论;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多媒体动画,讨论总结推论。教学环节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演示:演示基尔霍夫定律演示仪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仪中各元件两端电压的数值关系,引出并验证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学生活动: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并练习应用 教学环节4:支路电流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重新回到导入时的问题上,启发学生应用刚学习的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求解,导出支路电流法的定义和解题步骤;

学生活动: 在教师的的启发下总结、理解支路电流法的含义和应用。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知识,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为便于学生记忆,教师总结出教学重点,用多媒体投影。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简称KCL,又称节点电流定律。它反映了电路中各个支路电流之间的关系,其内容为:在任意瞬间,流入任一节点的电流总和等于从这个节点流出的电流总和。其表达式为

I入I出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简称KVL,又称回路电压定律。它反映了电路中各个元件电压之间的关系。其内容为:在任意瞬间,沿电路中任一回路,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为零,即

U0

3、支路电流法是以各条支路电流为未知量,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列出联立方程组求解支路电流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

1、电路如图1-12所示,试计算电流I1。

图1-12 例1-4图

2、电路如图1-15所示,应用基尔霍夫定律计算未知电压U。

3、电路如图1-17图,试求Uab。

图1-17 例1-6图

五、课后作业

1.教材中复习思考题第6题;

2.“学习指导与练习”第五题第4、6小题。【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案(5)

【课题编号】

5-01-01 【课题名称】戴维宁定理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理解戴维宁定理的内容。

2.会灵活应用戴维宁定理解决实际电路 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戴维宁定理的内容 【难点分析】

难点:理解戴维宁定理的内容并灵活应用戴维宁定理解决实际电路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基尔霍夫定律,接触了复杂直流电路,这对于继续学习戴维宁定理有很大帮助,但刚开始学习戴维宁定理,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比学习基尔霍夫定律要大,借助与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将讲解过程设计成连续动画,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最大程度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地将枯燥、难懂的理论理解消化,从而解决其关键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干电池 【课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基尔霍夫定律后,借助于多媒体投影一个有四条支路的复杂电路,提出问题是:只要求某一条支路电流,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当学生列出基尔霍夫定律的方程组后引导学生观察方程组,解此方程组难度如何,从而引出当只要求一条支路电流时的好方法---戴维宁定理。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二端网络

教师活动: 多媒体投影有源和无源二端网络教师对比讲解; 学生活动: 在教师的引导下区别掌握有源和无源二端网络的知识。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能力。教学环节2:戴维宁定理的内容

演示1:多媒体动画演示戴维宁定理的内容

教师活动: 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效果,一步步动画演示、讲解定理的内容; 学生活动:将动画演示与文字讲解配合理解,深入地学习掌握定理的内容。教学环节3: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的计算

教师活动: 借助于干电池,提出如何测它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教师总结求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的计算方法;

学生活动: 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掌握求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戴维宁定理的内容及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为便于学生记忆,教师总结出教学重点,用多媒体投影。

1、戴维宁定理的内容:对外电路来说,任何线性有源二端网络,都可以用一个理想电压源和一个电阻的串联组合代替。理想电压源的电压等于原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用UOC表示;电阻则等于原二端网络除源后的等效电阻,用RO表示,这就是戴维宁定理。

2、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的计算

开路电压的计算方法:开路电压Uab等于从a点到b点所经路径上全部电压的代数和。

等效电阻常用网络除源法计算:将有源二端网络的电源短路仅保留电源内阻,使其变为无源二端网络,然后求其等效电阻。

四、课堂练习

试用戴维宁定理化简图1-19a所示有源二端网络。

图1-19 例1-8图

五、课后作业

1.教材中复习思考题第7题;

2.“学习指导与练习”第五题第6小题、第六题第1小题。【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案(6)

【课题编号】

6-01-06 【课题名称】叠加定理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了解叠加定理的内容和应用。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知识的横向联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 叠加定理的内容 【难点分析】

难点: 叠加定理的应用 【学情分析】

上两节课学生学习了基尔霍夫定律和戴维宁定理这两种解决复杂直流电路的方法,初步掌握了分析复杂直流电路的切入点,这节课再来学习结合了欧姆定律和复杂直流电路特点叠加定理,难度不大,而且更能体会到知识的连贯性和“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知识上的含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叠加定理演示仪 【课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基尔霍夫定律和戴维宁定理,设定问题:前一章我们学习过欧姆定律,那么解决复杂直流电路能否应用它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叠加定理的内容 演示:叠加定理演示仪

教师活动:针对导入时提出的问题,借助于叠加定理演示仪,演示、分析、归纳叠加定理的内容; 学生活动: 观察叠加定理演示仪各仪表的示数,分组讨论,归纳、理解叠加定理的内容。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教学环节2:叠加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教师活动: 针对具体例题讲解、归纳应用叠加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掌握应用叠加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内容,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为便于学生记忆,教师最后将总结出本节重点,用多媒体投影。

1、叠加定理的内容

叠加定理的内容为:在线性电路中,任何一条支路的电流(或电压),都是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 12 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2、叠加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1).分别作出一个电源单独作用的分图,而其余电源只保留其内阻。

(2).按电阻串、并联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出分图中每一支路中电流分量的大小和方向。(3).求出各电动势在每个支路中产生的电流的代数和,这些电流就是各电动势共同作用时,在各支路中产生的电流。

四、课堂练习

例题【1-9】电路如图1-20a示,已知E1E217V,R12,R21,R35,用叠加定理求各支路电流。

五、课后作业

1.教材中复习思考题第7题;

2.“学习指导与练习”第一题第4小题。【板书设计】

10.电工电子教案 篇十

灯光基本电路连接与检测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并且满足是开关S闭合,灯泡EL亮。

2、分析在S闭合、打开条件下,能够用万用表测量电位。

3、分析在S闭合下,能够使用万用表测量电流。教学重点:掌握实物电路的连接。

教学难点:使用万用表测量电位、电流。

一、旧课复习,新课导入

回顾:提出关于教室电灯(风扇)的电路布置形式,并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电路图,分析两图情况,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提出制作一个基本电路,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灯光基本电路连接与检测

二、新课教授

任务准备······

1.工具准备:万用表、连接线、电池插座 2.材料准备:电线、蓄电池(5号电池)、开关、小灯泡 提问:5号电池与车用蓄电池作比较,包括电压、电流 3.连接线制作:用夹子与电线相接,从而方便连接。工作中······

1、线路连接与检验(1)线路连接步骤

①连接蓄电池正极与开关S ②连接开关S与灯泡EL

③连接灯泡EL与蓄电池负极

(2)线路连接检验

开关S比合格,如果灯泡EL亮,则正常,反之为不正常。

2、电路测量(1)电位测量

何为电位: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从某点移到参考点(零电位点),所做的功叫做该点的电位,单位为V。(P42)

测量方法:用数字万用表选择直流电压挡“2V”,黑表笔(负)接于蓄电池负极上,红色表(正)接触于需要测量电位的测量点,万用表里显示的电压就是测量点的电位。测量点位图示(1-5)点,并记录数据。

标准数据:1与5,断开1.5V,闭合1.5V

2与5,断开0 V,闭合1.5V

3与5,断开0 V,闭合1.5V

4与5,断开0 V,闭合0 V

(2)电流测量

用数字万用表选择直流“20mA”,断开测量电路的电线,把红、黑表笔分别接于断开电线的两端,则万用表显示的电流就是测量电路流过的电流。

标准数据:断开,电流为0;闭合,电流为120mA

提问:如果开关不闭合,电流是否还可以测量?

灯泡端电压:断开为0,闭合为1.5V;灯泡状态:断开为不亮,闭合为亮。

总结:

1、灯泡端电压UEL=0V时,流过灯泡电流I=0A,灯泡不亮。

2、灯泡端电压UEL=12V时,流过灯泡电流I=1mA,灯泡亮。

三、作业布置

11.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篇十一

一、新教材编写的背景

笔者所在学校在汽车类专业开设“电工电子基础”课程之初,一直以各出版社出版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这类教材进行教学,课程形式主要为理论教学,按照专业要求完成基础教学任务,在理论上为汽车专业学生打下一定的基础。2005年我校全面实行模块化教学以来,该课程也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课程教学由纯课堂形式转到了“ 课堂+实验室”模式,使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并将该课程更名为《汽车电工电子基础》。实施教改后,任课教师在教学与实践过程中逐渐发现原有的教材已无法满足我校实际教学的需要,主要表现为:⑴原课程是集电工仪表、电子元器件的认识,简单电路、原理图、实物图的区别和初级认识、使用于一体的专业基础课。⑵课程在教学中以数学、物理为依托,但技校学生,尤其是初中毕业的技校生基础课程相对较弱,对理论课的认识理解有相当大的难度,学习兴趣不浓。⑶原有教材内容与实际相差较远,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即使勉强完成教学,其内容在学生后期的专业课学习中也无法达到很好的连贯和服务应用的目的。因此,对《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已是迫在眉睫。

二、新教材编写的意义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是我校汽车类专业一年级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对加强、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入门起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该课程始终保持和延续优良的教学传统,严谨治学,坚持不懈地进行教材改革,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实验实习条件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在教学方式上我校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的教材创新是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从2005年起根据模块教学思路,先在一些班级中进行试教,然后以点带面编写初稿,再在不同专业学生中扩大试运行。在试运行中,克服各种困难,将难点深化,并补充完善了教学内容,使该课程改革在全校得到应用、推广和发展。

三、教材研究的目的

为了使教材研究与编写工作有所创新,就要通过教材研究,掌握本专业和非电专业的模块化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本学科前沿发展的方向和动态,并将这些新知识融入到本课程的教学中,从而拓展教师的知识面,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收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达到通过研究教材促进教学的目的。在《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研究与开发中,有计划地开展和推广了单元授课的教学方法、教考分离的形式,探索、运用了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教学包括课内理论和课程实际操作,并进行单独考试,分别计算成绩。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按照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将学生具体分为高、中、低层次来设置相关实操内容。实操内容由基本验证性实验过渡到综合性实验,再发展到开放性自主实验,符合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规律。对一部分学生可鼓励其自选实验题目,进行综合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及对新器件、新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教材研究的内容和过程

1.课程内容与课时的科学分配

本教材注重技能和能力培养,适度增加实操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基础理论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度,适当降低理论深度。根据后续课程所需增加了相应的实操教学内容,使实操性教学的比重占总学时的60%以上。

教学内容采用模块化进行组合、优化,不盲目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适应了技校教育的要求。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将所学知识分为八个单元模块:安全用电常识、仪器仪表使用、电子技术基本操作、直流电路、电磁现象及电磁器件、典型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典型电子电路在汽车中的应用(一)、典型电子电路在汽车中的应用(二)。进行分块建设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利于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为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各单元理论结束后安排2~6学时的实验课,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和习题辅导,以加深对本单元基本知识的掌握。并随时进行单元课堂测验,发现本单元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解决,有效地保证了课程教学质量。

2.研究的理念、效果、课程目标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是专业基础课,对培养学生掌握仪器仪表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就业。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有关电工电子的基本概念,并正确使用电工电子仪表操作调试等基本操作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维修问题的基本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学生掌握电工电子的基本知识及仪器仪表的基本技能后,可以为其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仪表的使用和测量的方法。(仪表包括:机械式万用表、数字式万用表、电工电子实训台)。

难点:各种元件的识别以及检测方法、各种电路图的认识以及与实物形体的区分。

(2)解决方法。一是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认真调整授课内容,将脱离实际应用的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进行压缩,增加实用性强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使教学内容紧跟社会发展且学生易于接受,保证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二是适当降低理论深度,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详细讲解课程内容,把教学过程中一个个高台阶变成若干低台阶,便于学生循序渐进,消除了学习过程中的认知障碍。充分发挥多媒体形象化的教学优势,达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加深理解的目的,节省作图时间,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

三是开设新型实验、实训课,帮助学生深刻领会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自己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4.教学方式方法

(1)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广泛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例教学法等新方法,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教学中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对基本内容讲深讲透。对与实际应用相联系的内容,尽可能以实操来完成,并简化仪器仪表的内部结构,元器件的工艺形成,举出其应用实例。例如在讲到万用表的概念时,简单介绍内部的原理,主要讲解操作方法和不同类型万用表的使用。

(3)讲课中注意归纳对比,启发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达到深入理解、举一反三的目的。

(4)精讲多练,每单元结束后有2~3个实验和做一些习题,以加深对本单元基本知识的掌握。

(5)利用面对面的教学方法等教学手段,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和解决出现的问题。

5.实践教学思想及效果

实践教学思想:以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以技能训练为本位,全面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实践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高新技术;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培养职业能力。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教学内容深入浅出,涵盖了电工电子的核心内容,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锻炼了动手能力,准确抓住了电工电子课程的灵魂并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上述理论和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使学生在电工电子的应用水平上都有很大提高,效果十分显著。

6.考核内容与方法

将传统单一“笔试”的考核方式变为“笔试”+“操作”的考核方式。把学生的动手能力列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在测试时占到60%以上的比重。

在各教学环节中都设有考核,其中基础实验和启发性实验考核为教师对每个知识点考核、评定成绩提供了依据,如发现普遍性问题,统一进行指导。通过考核,考察学生是否能独立完成所要求的实验。在理论课的考核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生是否对实验思考题有深入的理解。综合应用的考核方法,主要是提交工作页,并进行当面测试和各种调试,以此来考核学生的理解程度、了解其是否真正掌握了该题目要求的核心操作技能等。

五、教材的创新与特点

1.《汽车电工电子基础》实操教学一直得到了高度的重视

从实践内容、授课模式、管理模式上都具有明显的特色。富有层次性、丰富性和先进性的实践教学,保证了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给学生构建的这个平台,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可以更大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阔学生的视野,保证了实践教学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教材的使用与工作页的设计情况

本教材充分地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实际教学时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开课前教师对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安排,科学制定教学时间,并将整体课程课题进行公布。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课程的总体设计和教材各章节主要内容,有利于合理安排预习。使用本教材授课过程中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电子教案,在教学时可以节省大量的文字书写和绘图时间,且绘制图形既规范又准确,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在配套本教材的设计中,每个单元配有一定量的工作页。《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内容的教学工作页包含基本实验10个,设计性实验3个,综合性课程设计实验4个。其特点是通过实操学会理论。

3.结合教材教学进行实验室配置

目前,电工电子实验室设备精良,由专业系统统一管理,在实验室管理上主要提供一个实习平台,在实习平台上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由教师设置实验项目。因此,任课教师必须具有促进电工电子实践教学开展的能力。在创新、开放性的实验室配备优质的实验设备以及具有丰富经验的任课教师会更有力地促进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的发展。

六、下一步的工作

本课程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后续模块课程的交流与沟通,在积极展示、宣传自身优势与特色的同时,借鉴、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进一步促进本教材的建设。

进一步完善和修改单元工作页和习题。

上一篇:浙江西溪湿地景点旅游导游词下一篇:学校预防登革热工作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