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2024-10-18

公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精选12篇)

1.公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篇一

------------企业

一季度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一、-----------------企业一季度经营情况

我公司一季度累计实现收入----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较上年同季增长----。累计实现利润总额-----元,完成年度预算的----%,较上年同期增长-----%;累计实现净资产收益率-----%,完成年度预算的----%,较上年同期增长-----%。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我公司总收入完成情况较去年同季比较增长了----%,完成年度预算的-----%,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我公司总收入-----万元,包括工程收入-----万元,加工制造----万元,零售业-----万元,修理修试------万元,营业外-----万元。

总收入增长主要影响因素是由于今年市场供求因素,及物价因素的大幅度影响,以及去年年末的部分工程收入因工程进度原因转入今年年初,使得今年的收入在一季度就已达到------万元。

2、利润指标与公司去年同季比较增长了-----%,完成公司全年预算-----%。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我公司实现利润-----万元,工程方面实现利润----万元,销售业实现利润-----万元。

单从主营业务利润上分析,我公司本季度主营业务利润为---万元较去年同期---万元,实现了---%的增长率。由此可以看出,本季度利润额

1增长的主要因素如下 :

1)、主营业务产生利润额增长原因--------------。

2)、营业外收入产生的利润额---------------。

3、我公司主营业务成本分析。

(主营业务成本降低额=本季实际成本-按本季实际销售量计算的上年同季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降低额=X-Y=Z万元

主营业务成本降低率=主营业务成本降低额÷按本季实际销售量计算的上年同季实际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降低率=Z/Y=--%

4、我公司期间费用分析。

本季度营业费用----万元,去年同期营业费用---万元。

本季度管理费用----万元,去年同期费用----万元,主要原因是---公司的扩大经营,承装部、门市部、管理部门的许多费用,相对有所提高。

本季度财务费用---万元,去年同期----万元。

二、财务状况分析

我企业财务状况全面分析情况如下:

1、资产分析:

流动资产/总资产=----% ; 固定资产/总资产=----% ;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总资产=----% ;存货占总资产的----%,占流动资产的----%。

应收帐款变动不大,增加---万元,主要是应收的材料款。

2、负债分析:

流动负债中,应付材料款都及时付清,无变化。

3、税金分析:

营业税服务业上缴---万元;营业税建筑业-----万元;增值税----万元,增值税税负达到----%,属行业标准合理范围内。

4、股东权益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属正常收益波动范围。年度预算净资产收益率约15%,即净资产最佳状态。

三、现金流量分析

1、货币资金与上年同季相比降低了-----%,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今年工程量较大,需要提前储备大量的库存商品,所以资金消耗,主要集中在储备上。

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析。今年销售主要以先收款后付货为主,尽量做到零拖欠,截至本季度末,应收账款增加额为---万元。原材料采购方面付款周期不超过3个月,本季度付款率约92%。

四、盈利能力分析

1、主营业务利润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主营业务利润率=----%

2、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净资产收益率=----%

3、总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100%

总资产收益率=-----%

五、资产管理能力分析

1、应收帐款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销售收入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2、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平均存货×360)÷销货成本 存货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变化不大,周转率较高,就一季度而言,周转率达到-----体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天,账款回收速度较快;存货周转率偏低,存货周转天数------天,体现为存货滞压,主要原因是为了满足今年的工程的需求,而囤积了大量的库存商品。

六、本季度重点工作及主要成绩总结

一季度------公司工作主要集中在工程的运行、---的加工生产和----企业开工前的筹备工作。

七、重大事项说明

----

八、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物价因素波动的影响,在今后的成本控制和销售价格核算上,预计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今年的工程量较大,对工程的核算和税负控制上应注意加强管理。

九、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密切关注市场变动,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成本滞留或是收入流失,满足市场成本价格条件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得增加。对工程的各个收费环节加强管理,及时收回工程的资金,并对税收环节应反复的核算,避免重复上税。

十、经营预测分析

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经营趋势,下季度企业指标的完成情况,将远远好于本季度。下季度工作中,大量库存产品将打开市场,预计各项指标会完成年度预算的50%以上。

2.公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篇二

1. 技术能力

(1) 技术能力定义

本研究报告曾对什么是技术作过阐述。这里, 我们对什么是技术能力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Technological Capacity, Technological Competence, Indigenous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可谓见仁见智。综观各种表述各异的定义, 我们认为都没有直截了当地指出什么是技术能力, 而是试图从技术能力的构成上即包括什么和在与其他能力的区别中说明技术能力。然而, 各种定义中包含着的共性东西, 却凸显了技术能力是一种存量, 一种具有体现和非体现特性的资源。能力是指能胜任工作或完成任务的主观条件。认同技术的定义, 把能力理解为一种存量和资源便抓住了能力的本质。

(2) 技术能力的特点

根据技术的定义, 我们知道, 技术具有体现的和非体现的两种形态, 技术变化也就具有积累的、渐进的和差异的特点。技术能力也具有技术、技术变化所固有的这些特点。主要概括为两点:

首先, 技术能力是积累的、渐进的或突变的和有差别的。企业技术能力是过去积累的结果, 这在对宏福公司技术创新实证研究的过程中已充分地表征出来。宏福公司技术的每一点提高, 都是在增加过去技术、引进技术、现有技术上的积累, 同时又是再提高技术时的基础。技术能力的渐进性表现在技术能力的提高不会出现跳跃。然而由于宏福公司在技术资源上的投入进行了创新型的调整, 成立的川大——宏福技术开发中心, 引进高校研究能力很强的专家和教授, 使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出现很大的提高。在宏福公司的技术轨道上, 技术又好又快地趋进技术极限, 成为中国磷肥业的技术范式, 是一种技术突变型的案例。技术能力的差别性。既指企业技术能力存在阶段上的差别, 即可能只有使用技术的能力, 或具有改进技术的能力, 或有创造技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指企业技术能力各具特色。技术能力的差别化为企业提高技术能力提供多种选择。

其次, 技术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学习过程。我们知道, 技术由两部分知识组成, 一般知识 (general knowledge, generic knowledge) 和隐含知识 (tacit knowledge) 。一般知识是公开的, 可广泛传播, 易于转移。隐含知识指企业在创造、改进和使用技术中积累, 积累体现在研究人员能力、员工技能和组织规范中的知识或经验。这类知识的积累有着独特的条件, 在某企业有着卓优绩效的方法简单移植到其他企业也未必保证有效。企业在技术能力上始终存在差异的基本原因与企业技术具有隐含部分有重要关系。我们也把这种能力归入核心能力的范畴。

以宏福公司当初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例。引进外国技术时, 服务于两个战略目的:一是直接获得好的经济收益, 二是增强技术能力。宏福公司实证研究表明, 经济收益与体现型技术关系密切, 而技术能力与非体现技术关系密切。宏福公司以扩大生产能力和追求高生产率为目标, 引进技术设备和成套项目, 确实缩短了生产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 但对增加技术能力的作用是有限的。宏福公司卓越的绩效四要素, 卓越的效率、品质、创新、客户响应构成的差异化和低成本形成的卓越赢利能力跟引进技术项目后重视技术学习在研究开发和干中学有密切关系。他们既学习技术可以转移的部分也学习技术不可转移的部分。因为技术能力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 所以宏福公司很重视技术能力的吸收能力培育。

(3) 技术能力的构成

我们采用弗里曼·斯蒂华特等人和其他学者的观点 (表4-1) 。

(资料来源: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分析P179—180.)

根据上述分析, 为反映技术能力特点的内涵和表达技术能力的本质, 通过对宏福公司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 我们认同, 技术能力由三项能力构成的观点:即生产能力、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技术能力的三项构成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三者之间形成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技术能力增强路径。

2. 技术能力构成关系

如前所述, 技术创新能力是技术能力的组成部分, 技术创新能力与吸收能力和生产能力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在创造技术的创新方式下, 吸收能力是技术创新的外围能力, 附着在技术创新能力上。在使用技术和改进技术的技术创新方式下, 吸收能力在增强技术能力上具有核心作用, 技术创新能力则成为外围能力。生产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是支持关系, 即生产能力对技术创新能力起保障和支持作用。在技术创新链上, 生产环节承前启后, 没有它的保障, 技术创新无法实现。三种能力相互依存, 互为变化, 共同构成技术能力。技术能力的构成关系中, 技术创新能力最具超前性, 它起着提高技术能力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看, 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技术能力的核心。

二、宏福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由于角度不同有多种分类。但无论从什么角度看, 技术创新能力应该是一个能力组合概念, 它由若干能力 (要素) 组合而成。

我们从宏福公司创新实证分析角度, 从三个方面阐述宏福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 (1) 技术创新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过程; (2) 成功技术创新给予的启示; (3) 公司技术创新调查分析的结果。根据这些依据, 我们把宏福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

1. 创新资源投入能力

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指公司投入技术创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技术创新资源投入分为R&D投入和非R&D投入。R&D投入能力集中体现在经费、人员和设备上。用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和人均研究开发经费测度经费投入能力。用R&D人员数量和素质 (包括学历、职称、成果水平) 衡量人员投入能力。用R&D设备净值反映设备投入能力。

R&D投入能力只限于同行企业或生产相同产品企业的比较。行业间的比较缺乏可比性。

非R&D投入在创新活动中是存在的, 这可以从宏福公司创新过程和多种创新方式并存的实证中得到证实。

2. 创新管理能力

这里的创新管理能力是指公司从整体上、战略上营造技术创新和组织实施技术创新的能力。

宏福公司创新管理能力主要有三个方面反映: (1) 创新战略; (2) 创新机制; (3) 创新速度。

公司创新战略是服务于公司的使命和目标。公司的创新路径选择首先必须依赖于对磷肥业技术变化趋势的把握, 并对竞争对方战略的了解, 即外部机会与威胁的分析。其次, 分析自己的技术能力, 选择技术创新的方向, 即内部优势与劣势的分析, 由此构成S W O T的战略选择。

宏福公司创新管理能力还体现在其形成的创新机制上, 其创新机制主要与公司创新活动中的各个层面人员有关。有效的创新机制使公司各层面人员人尽其才, 在激励作用下, 沟通顺畅, 合作高效。

宏福公司的创新速度可从前述宏福公司产能情况表、宏福公司2001年~2006年生产经营指标表、2001年~2007年宏福公司获得主要荣誉看出:公司技术创新或发明到商品化的时间很短, 一些发明专利是在解决技术问题中产生的。而且, 生产技术与基础研究、应用性研究的进展密切相关。应用研究与商业应用之间距离很短, 使许多客户响应形成的产品/服务竞争迅速转化为应用性研究的竞争。这种现象在宏福公司是常见的现象。宏福公司储存、开发、应用的科研战略很好地适应了现代创新速度不断加快的历史性趋势。

创新速度的提高给宏福公司带来显著的先期进入市场的经济效益。公司领导是很在意创新速度与经济效益攸关的内在联系的, 它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3. 创新倾向

创新倾向是对创新愿望饯行而产生的真实性和创新愿望的强烈程度的反映。宏福公司建设过程和又好又快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使命和目标的不同, 确实出现了企业创新活动少、与企业创新活动多两种倾向。

宏福公司十年建设是创业, 又好又快的发展也是创业。把创业倾向作为能力要素之一, 是基于宏福公司实证分析提供的事实。首先是公司经营陷入“德鲁克式”困境, 一筹莫展, 可以认为是直接与企业创新能力不高有关, 而能力低的原因可归结为:企业体制弊病, 导致正式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 (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意愿、信息的联系) 被削弱, 领导层无意创新;管理上的科层制不适应市场竞争外部环境。因此, 在急剧变化的市场面前, 创业者是否具有强烈的创新倾向和是否营造了技术创新的生成环境, 是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创新倾向是异质型企业家在发展企业中必须具备的独特行为特征。

创新倾向指异质型企业家具有的创新主动性和前瞻性, 可以从创新率、创新视野等方面得到体现。

4. 研究开发能力

研究开发能力由创新资源投入与配置的结果表示。但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替代不了研究开发能力, 前者是R&D投入与非R&D投入的组合, 后者是R&D的成果。

研究开发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

宏福公司的研究开发能力因使命与目标的需要主要体现在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方面, 研究工作的目标是对产品及工艺创新所需技术基础进行应用研究;开发是利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 为新产品、新服务、新工艺而进行的技术活动。

衡量宏福公司研究开发能力可以分别衡量公司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能力。对公司引进技术而言, 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活动归入研究开发活动。相应地用消化吸收后的再创新能力作为研究开发能力的衡量指标之一。

专利是公司研究开发的重要成果。用专利指标衡量R&D能力已作为国家R&D能力标准。

自主创新能力以R&D能力为基础, 自主创新产品率是对R&D能力的一种反映。

5. 制造 (生产) 能力

技术创新需要的制造 (生产) 能力与原有的制造 (生产) 能力不同。技术创新需要的制造 (生产) 能力指能使技术创新实现的制造 (生产) 能力。在宏福公司引进生产工艺中, 原有制造 (生产) 能力有些能满足技术创新的需要, 有些不能满足技术创新的需要, 这就引发了宏福公司为满足新技术需要的工艺流程再造的创新。

这里把制造 (生产) 能力定义为把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为符合设计要求的可批量生产的产品的能力。

制造 (生产) 能力包括:生产设备的先进性;工人的技术水平 (等级) 和工作质量;生产流程工艺设计和管理能力。

6. 营销能力

营销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形成产品能否成功推向市场、引起客户响应的重要能力。

营销能力包括:市场调研了解买方需求的能力;销售能力。销售能力又表现为销售宣传和销售网络两方面。

3.大同市小额贷款公司运行发展分析 篇三

关键词:小额贷款;大同市;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8-0000-01

一、大同市小额贷款公司产生的背景及运营现状

(一)顺应市场应运而生

大同市是我国煤炭生产的重要基地,经济结构特点表现为:农业薄弱,工业雄厚,服务业发展速度快。但是伴随着能源的开采导致现有资源不断减少,大同市政府确定了经济转型跨越式发展的思路,以吸收资金和项目为重点。在小额贷款还未产生之时,资金主要来自商业银行。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可以从传统的商业银行贷款的大都是大中型企业以及其他高收入人群,微小企业的资金来源难以解决。另一方面,大同地区因煤炭而发家的老板拥有大量的资金,所以民间借贷具有很大潜力。2008年《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发布,小额贷款公司正式进入金融行业。到2009年,大同市华北星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正式成立,之后大同的小额贷款业迅速发展,为有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和个人拓展了一条融资渠道。

(二)运行情况基本良好

截止到2011年,全市小额贷款公司开展业务的有16家,贷款余额有46786万元,在弥补了银行业服务的同时,也促进了三农及中小企业的融资。同年大同市批准成立了大同市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协会,并出台了《关于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小额贷款公司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发展至2013年,全市50多家小贷公司,共计发放贷款76.1亿元。为三农经济发展、激活民间资本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大同市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行已经步入良好的发展轨道。2014年7月,阳光小贷公司获得“2013年度中国五星小额贷款公司”,成为山西省唯一入选并获此殊荣的小额贷款公司。

二、大同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遇到的困境

从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发展现状来看,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服务对象广、项目品种多、办理过程简捷、速度快、操作灵活等,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融资难的问题

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是通过股东集资构成,根据银监会发布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其无法像银行一样可以从公众吸收存款,只能通过信托增资或向银行融资。并且从银行金融机构获得的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目前在大同地区可以获取银行贷款的小额贷款公司也只有两家,贷款的额度占公司贷款余额比例相对较小。由于融资方式和金额的限制,公司面临着资金缺口大的问题。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经营带来了一大难题。另外,小额贷款公司虽然从事着贷款的业务,但是《意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属于工商企业。由于身份的尴尬,小额贷款企业无法享受到像银行一样的同业拆借利率,也享受不到针对农村金融的各种优惠政策。

(二)经营风险问题

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对象为中小企业和农牧户,一些企业去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多是因为无法满足银行的贷款要求,这就导致了小额贷款公司要承担比大企业更大的市场风险,这也需要小额贷款公司要具有较完备的风险控制系统以应对市场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同时由于公司信息系统的缺乏以及不可获取中央银行征信数据库的支持,导致顾客的经济信息不完善,企业无法正确评估客户的情况,致使风险控制方式有一定局限性。再者由于一些贷款呈现的额度小,贷款比较分散等特征,也给企业造成了较高的成本。

(三)行业规范问题

小额贷款公司自2008年开始试点,由于融资、公司性质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行业发展较慢。并且小额贷款公司没有在“一行三会”的监管范围之内,另外缺少统一详细的监督管理章程,因此在行业规范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由于银行同小额贷款公司巨大的利差,会有员工串通一气以谋取利益的情况出现。此外还有个别小额贷款公司为了提高资金的收益率,采取循环放贷的方式,虽然最大化地运用了资金,但是为市场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还有可能使资金流入地下钱庄或被用来投入股市和房地产等行业。

三、未来促进大同市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拓宽渠道提高比例

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可通过增大内部股东融资,吸引上市公司投资参股,同时放宽增资扩股的限制条件,以及将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融资的比例适当提高。此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公司在发展中期客户多却融资难,进而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境况。

(二)政策引导鼓励扶持

由于小额贷款公司被定性为工商企业,尽管缴纳着企业税收却无法享受到金融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也不具有同业拆借的资格。這一系列的约束使得小额贷款公司处境较为尴尬,从而更加期待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新政策出台,在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层面上进一步扶持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

(三)强化监督控制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服务于中小企业,针对服务对象的特点,需要企业对客户的资信进行合理的评估,同时推出多样化的产品来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建立健全行业法规及惩处制度以提高企业的自身建设。此外,小额贷款公司较其他金融机构来说起步较晚,政府应强化对其监督和监管的力度,使小额贷款行业能够处于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中。

参考文献:

[1]茅于轼.小额贷款机构的所有权[J].北京:社会与经济,2008(02).

[2]沈俊伟.当前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纵横,2011(02):65.

[3]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

4.集团公司经济活动分析提纲 篇四

经 济 活 动 分 析 提 纲

计 划 发 展 部 2005年6月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经济活动分析提纲

目 录

第一部分、分公司所属区域经济运行情况分析.................................................3

1、分公司所属区域内经济增长形势分析.........................................................3

2、分公司所属区域内电力市场形势分析.........................................................3

3、分公司所属区域内煤炭市场分析.................................................................3 第二部分、生产经营情况分析...............................................................................4

1、生产经营指标分析...........................................................................................4 1.1安全生产分析...............................................................................................4 1.2生产经营分析...............................................................................................4 1.3资产经营分析...............................................................................................5 1.4人力资源与劳动工资分析..........................................................................6

2、固定资产投资分析...........................................................................................6 第三部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7 附

表...........................................................................................................................8 附表一: 2005年上半年生产经营指标总体情况表.......................................8 附表二: 2005年上半年燃料供应情况表........................................................8 附表三: 2005年上半年生产经营完成情况及全年预测表..........................8 附表四: 电源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表..................................................................8 附表五: 电源项目资金到位情况表..................................................................8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经济活动分析提纲

第一部分、分公司所属区域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1、分公司所属区域内经济增长形势分析

主要分析分公司所属区域内国民经济发展形势,GDP增长速度以及同期比较,对2005年分公司所属区域经济发展形势进行预测等。

2、分公司所属区域内电力市场形势分析

主要分析分公司所属区域内分省份的行业用电情况,预测年度后期用电量的变化趋势,及各省电网经营企业的售电量和购电量分析。

主要分析分公司所属区域内电力市场供需形势及预测,包括发电量增长情况、最高负荷增长、设备平均利用小时、电力电量平衡情况等。

建议按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口径分析集团公司的市场份额。

3、分公司所属区域内煤炭市场分析

主要分析所属区域内煤炭市场供需形势,包括区域内煤炭价格、煤炭生产能力,贮量,运输能力,煤炭耗量,电力热力生产耗煤情况等。重点分析预测年度后期煤炭供应形势及煤电价格的变化趋势。

(备注:此部分仅限分公司)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经济活动分析提纲

第二部分、生产经营情况分析

1、生产经营指标分析

分析生产经营指标完成情况及全年完成情况预测,要与去年同期和2005年集团公司目标责任书(综合计划)相比较。重点分析目前生产经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及建议。

请认真填写附表一“2005年上半年生产经营指标总体情况表”,分公司(子公司)负责所属企业此表的汇总。1.1安全生产分析

分析安全生产指标和主设备可靠性指标完成情况,要与去年同期和2005年集团公司目标责任书(综合计划)相比较。重点分析重大伤亡事故、设备损坏事故等,并要说明原因。对非计划停运情况和非计划降出力情况进行分析。1.2生产经营分析

--产量分析

发电量、售电量、上网电量和供热量完成情况分析,要与去年同期和2005年集团公司目标责任书(综合计划)相比较,重点分析发电量(利用小时)增减原因,并对全年完成情况进行预测,说明预测的依据。

热力市场的现状及潜在供需形势分析。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经济活动分析提纲

--燃料管理分析

煤炭库存、煤炭价格完成情况分析,要与去年同期和2005年集团公司目标责任书(综合计划)相比较。预测下半年煤炭供需趋势及全年煤炭价格的预计完成情况,已签订下半年煤炭供货合同的,要特别说明合同期限和合同价格。

请认真填报附表二“2005年上半年燃料供应情况表 ”,分公司(子公司)负责所属企业此表的汇总。

--能耗分析

供电、供热标准煤耗完成情况分析,发电、供热厂用电率完成情况分析,要与去年同期和2005年集团公司目标责任书(综合计划)相比较,找出影响煤耗和厂用电率的主要原因。对全年的煤耗和厂用电率完成情况进行预测。

--电价、热价、电热费回收分析

电价、热价,电热费回收情况分析,要与去年同期和2005年集团公司目标责任书(综合计划)相比较。重点分析5月1日电价调整后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1.3资产经营分析

利润完成情况分析,要与去年同期和2005年集团公司目标责任书(综合计划)相比较。重点做好电量、电价、热量、热价变化对收入的影响,煤量、煤价、油量、油价变化对燃料费的影响,以及对影响成本变化较大的指标进行分析。说明资产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经济活动分析提纲

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变化的原因,并与去年同期和本年目标相比较。对全年利润完成情况进行预测。

请认真完成附表三“2005年上半年生产经营目标完成情况及全年预测表 ”,分公司(子公司)负责所属企业此表的汇总。1.4人力资源与劳动工资分析

说明期末职工总人数、工资总额、平均工资,劳动生产率完成情况,要与去年同期和2005年集团公司目标责任书(综合计划)相比较。对全年完成情况进行预测。

2、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说明电源项目核准工作的进展情况;项目目前的主要形象进度;新投产机组要分析生产运行状况和生产经营情况。

说明“本年(自开工累计)投资完成”以及“本年(自开工累计)资金到位”情况。投资完成要按建筑、安装、设备、其它加以说明。资金到位中,在资本金分析中需要说明各股东方资本金到位明细及所占比例;融资分析包括长期贷款、短期贷款、其它资金的明细及所占比例。

请认真填写附表四“电源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表”和附表五“电源项目资金到位情况表”的填报。分公司(子公司)负责所属企业的汇总。

(备注: 此部分的分析范围是集团公司所有在建和新开工的电源项目单位,分公司(子公司)负责所属项目的汇总,并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经济活动分析提纲

对所属前期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说明)。

第三部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根据企业上半年生产经营情况,对照集团公司签订的“目标责任制”和下达的“2005年综合计划”,分析完成“目标责任制”和“2005年综合计划”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及建议。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经济活动分析提纲

附 表

附表一: 2005年上半年生产经营指标总体情况表 附表二:附表三:附表四:附表五: 2005年上半年燃料供应情况表

2005年上半年生产经营完成情况及全年预测表 电源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表

5.公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篇五

5月3日上午,集团公司召开了2011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会议全面回顾和总结了今年以来的公司各项经营工作情况,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做出了安排。

一季度,集团公司整体经济运行状况良好,营业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83.46%,完成年计划的26.55%。各企业均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企业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经营业绩,主要得益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持续向好,得益于公司全体干部职工转变观念、奋力拼搏的良好精神状态。

会议指出,虽然一季度各企业经营指标完成较好,但仍然存在盈利水平不高、观念转变到位、基础管理薄弱等诸多问题,在主要经营指标同比大幅增长的同时,部分企业的期间费用和两项资金占用也大幅上升,超过了公司控制指标,各企业的资金状况普遍紧张,总体经营效果距离公司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6.公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篇六

一、全年总收入:964万元,同比2012的881万元增收83万元

(一)营业收入:788万元

1、物业费:490万元,同比2012年的485万元增收5万元,主要是红丰下塘移交减少15万,双子大厦交付预计可增收20万元。

2、物业用房租金:127万元 同比2012年的129万元减少2万元,主要是府庙露吧的停租减少15万元,公司通过减少小区物业办公面积,加大出租力度预计可增收13万元。

3、车位费:98万元,同比2012年91万元增收7万元,主要是北街商务楼的建设,取消府庙原小商品市场作为露天停车场将减少14万元,各小区将进一步完善路面车位规划,增加车位,预计可增收21万元。

4、场地费:63万元,同比2012年28万元增收35万元,主要是都市家园63#楼屋顶租赁给移动公司共计14万元,小区单元内广告租赁6万元,双子大厦租赁建联通机站6万元,其他广告收入9万元。

5、其他:10万元,主要是装修管理费,清运费等。

(二)营业外收入:176万元

1、代收房租手续费:105万元,主要是代收集团公司自管房按15%收取手续费。

2、双子大厦空置房物业费:64万元,同比2012年84万元减少20万元,主要是入住增多,空置房面积相应的减少。

3、双子大厦空置地下车位物业费:5万元

4、其他:2万元,主要是垃圾类试点补贴,IC卡费用等。

二、全年总支出:968万元,同比2012年的880万元增加88万元

(一)主营业务成本:696万元,同比2012年630万元增加66万元,主要是市最低工资的上涨导致人工成本的增加预计66万元。

(二)税金:46万元,同比2012年43万元增加3万元。

(三)管理费用:225万元,同比2012年205万元增加20万元,主要是管理人员的工资,社保、福利等上调预计20万元。

1、管理人员的工资:59万元

2、管理人员的福利费:3万元

3、办公费用等可控费用:45万元

4、房产税:20万元

5、公积金:8万元

6、社保费:80万元

7、其他:10万元

(四)、营业外支出:1万元

三、利润:-4万元,2013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努力增收节支,力争2013年实现盈亏平衡。

四、各项考核指标预测

1、各物管小区(除都市家园、东湖家园)物业管理费综合收缴率达到90%。

2、都市家园和东湖家园物业管理费综合收缴率65%。

3、收取府庙区块物业费42万元以上。

4、集团公司委托的自管住宅租金收缴率达到95%。

5、集团公司委托代收商店租金收缴率98 %以上。

6、可控管理费用控制在45万元以内。

7、与集团公司结算商品房空置补贴、15%代收房租手续费后保持盈亏平衡。

湖州房总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7.上市公司审计定价的经济学分析 篇七

一、上市公司审计定价现状

1. 审计定价普遍偏低。

我国审计定价模式采取的是政府指导价, 以其为定价标准指导事务所的收费行为。事务所与上市公司通过直接讨价还价的方法进行审计定价。事务所通常在考虑了定价标准以及同行的收费水平以后提出报价, 最后由双方协商确定报酬。事实上, 由于存在“竞相压价”的恶性竞争, 事务所很难按照定价标准收费, 通常实际定价只占标准的40%~60%。按照行业的潜规则, 事务所可能还要给业务的联系人“回扣”, 一般要占到实际定价的20%~30%, 事务所真正的审计收费是少之又少。审计定价的偏低必然会使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偷工减料”, 减少必要的审计程序, 使得发现会计信息重大错报的概率降低, 严重影响审计质量。

2. 审计定价标准管理混乱。

(1) 审计定价标准存在多头管理现象。除各地物价部门可以对事务所审计定价制定标准之外, 有些地区的发改委、民政部门及国资委等也能够对审计定价作出规定。随着政府的机构改革, 部分定价标准的适用效力也发生了改变, 但是定价标准模糊不清、多头管理现象仍然存在。

(2) 缺乏统一的审计定价标准。审计定价标准的制定, 主要是为了避免发生审计定价过低的情况, 因此都规定了最低限价。定价标准存在审计定价方法、地区之间及中外事务所之间的差异。

审计定价方法主要有两种:计件收费和计时收费。计件收费是根据上市公司的资产总额计算收费;计时收费是依据审计师的工作小时数以及按照审计师级别分别确定的小时收费率收费。通常, 在各地区的定价标准中, 都规定这两种方法可以选择运用, 但是运用这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最低限价可能差别很大难以执行。

地区之间的定价标准差别很大。例如:按照计件收费, 不同地区的定价标准中划分了不同的档次, 每个档次的收费金额或比例也各不相同。同样的资产总额, 不同地区的最低限价可能差几倍, 甚至更多。这种地区差异无疑会给事务所跨地区执业带来混乱。

中外事务所之间的定价标准差异也很大。例如:按照计时收费, 定价标准中规定的主任会计师的小时收费率, 通常国内所规定在每小时150元~400元之间, 而国外所规定每小时竟达2750元。这种巨大的定价差异将不利于国内所的发展壮大。

二、经济学角度原因分析

1. 审计产品的经济学特性分析。

(1) 审计产品购买方与受益方不一致。购买方 (上市公司) 聘请事务所审查自己的会计信息并为此支付审计费用, 其他受益方 (利益相关者) 人数众多却不能直接聘请事务所并对其付费。

(2) 审计产品成本和质量不可观测。审计产品的成本主要体现在审计项目组的人力资源成本上, 人力资源的耗费量不可直接观测;难以为外界所知审计产品的质量也不可观测, 难以简单地按照“质优价高”的原则定价。

(3) 审计产品私人定价与准公共产品特质不匹配。审计产品定价是由私人谈判确定的, 由上市公司和事务所具体商定。审计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审计产品一旦生产出来, 就可以被众多的消费者同时使用, 很难将谁排除在外, 而且, 某一消费者使用审计产品并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使用。正是由于审计产品准公共产品特质, 消费者倾向于成为“搭便车者”免费使用审计产品, 这就使得上市公司缺少购买审计产品的动力。为了避免出现审计产品供应不足的局面, 各个国家普遍将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法定要求, 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定期对外披露经过审计的会计信息。显然, 审计产品私人定价机制与其准公共产品的经济特质存在固有冲突, 这就构成了审计定价悖论。

(4) 审计产品的外部性。审计产品体现了显著的外部性特征。仅有上市公司支付审计费用, 其它的利益相关者都是免费使用审计产品的“搭便车”者。高质量的审计产品具有典型的正外部性, 表现为经审计后披露的正确会计信息, 使得利益相关者做出科学经济决策;反之亦然。

2. 审计需求对审计定价的影响。

审计需求就是审计产品的购买者, 根据自己的偏好以及支付能力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审计产品数量。由于审计需求存在差异, 事务所又能够提供有差异的审计产品, 从而影响审计定价。

(1) 购买者偏好。按照购买者更为偏好审计价格还是审计价值, 将购买者划分为两大类, 一种是价格敏感型, 他们关注的是价格变动而不是价值, 主要目的是获得低价格的审计产品, 追求“低质低价”;一种是价值敏感型, 他们更重视价值而不是价格变动, 主要目的是获得高质量的审计产品, 并愿意支付高质量对应的高价格。目前, 我国审计市场制度安排下的市场需求主体对高质量的审计产品缺乏内在需求, 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对审计产品的需求主要是为了满足法律或政策规定的需要, 而对高质量的审计产品持拒绝态度, 对这些上市公司来说, 他们选择事务所的主要标准就是审计产品价格的高低。

(2) 讨价还价的能力。上市公司与事务所通过私人谈判决定审计价格。我国审计市场有效需求不足, 审计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买方占优市场, 购买者具有较强的谈判力量。上市公司在审计委托代理关系的建立和解除、审计定价和费用支付方式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主动权, 使得审计价格偏低。当然, 具体讨价还价能力还要受到上市公司自身类型的影响, 这是因为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在审计产品搜寻过程中的价值取向以及价格谈判等过程中具体表现会有所不同。

3. 审计成本对审计定价的影响。

审计定价从构成上应该包括审计成本和正常利润回报两个部分。审计成本是审计过程中为控制审计风险而付出的代价, 包括为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及出具审计报告所发生的费用支出;因审计失败所导致的显性损失, 如诉讼费、赔偿等;因审计失败所导致的隐性损失, 如事务所声誉方面的损失等。由于审计成本不可观测, 上市公司又具有较大的主动权, 所以审计定价中可能考虑不充分, 引起审计定价偏低, 这可能又会引起事务所的“偷工减料”行为, 即通过降低审计证据的质量和减少审计证据的搜集数量来降低直接成本, 导致审计质量下降的严重后果。

4. 市场竞争环境对审计定价的影响。

市场竞争的实质是企业对利润的争夺。对审计产业而言, 利润表现为审计产业租金。审计机构之间通过产品价格竞争和产品差异化竞争实现产业租金的分配。在我国, 由于市场需求主体对高质量的审计产品缺乏内在需求, 审计产品的差异化竞争还不多。审计产业租金的分配主要是通过价格竞争实现的, 引起审计定价偏低。

5. 独立性对审计定价的影响。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 上市公司审计关系中的三方分别为:审计委托人、审计机构 (事务所) 和被审计单位 (上市公司) 。理论上, 审计机构作为具有高度独立性的鉴证方, 与审计委托人、被审计单位不存在除审计收费之外的任何利益关系。但是, 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审计委托人虚置, 使得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单位合二为一, 稳固的三方关系被破坏, 使得审计机构从一开始就在经济上受制于被审计单位。这种审计关系的扭曲, 通常被诸多学者认为是独立性的一个悖论。缺乏独立性的审计机构, 在与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定价谈判中处于劣势。

6. 监管环境对审计定价的影响。

对审计行业的监管系统主要由法律规范、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三个子系统构成, 其中对审计定价最突出的影响是在政府监管中采用了政府指导最低限价。最低限价是一种垄断价格, 在审计市场发展的初期, 可以限制事务所间低价恶性竞争, 从而避免由此带来的审计质量降低、行业公信力的下降及行业发展的滞后。在成熟的审计市场环境下, 垄断价格又必然会有引起市场的无效率, 例如:降低消费者福利、保护没有效率的事务所等。

三、对策

1. 建立新型审计委托代理关系。

设立一个由社会公众代表组成的公众机构作为审计委托人, 使审计委托人具有公信力。公众机构按照上市公司相关经济指标 (例如资产总额) 计算确定审计收费标准, 按照年度向上市公司收取。然后由公众机构负责聘请事务所, 并与其协商审计定价及付费方式等事宜。年度收取和付出总审计费用的差额将调整下一年度的审计收费。事务所直接对公众机构负责, 向其提供审计报告。公众机构应关注审计质量, 并定期聘请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复查审计报告, 以决定对有关事务所的奖惩和续聘。

这种制度安排, 还原了上市公司真正的审计委托人是社会公众的本来面目。审计购买方和受益方达到一致;审计产品私人定价机制不复存在, 审计定价悖论不再成立;由于由公众机构付费, 审计产品也不存在外部性;购买者将成为价值敏感性;事务所的独立性显著增强。这种制度安排, 将有助于改变目前审计定价偏低, 审计质量不高的现状。

2. 建立合理统一的审计定价标准体系。

由政府制定最低限价是必要的。现阶段, 由于存在实际审计定价低, “竞相压价”的现象, 严重影响审计质量。通过政府的监管要求事务所严格遵守最低限价, 并严禁事务所之间不正当的价格竞争, 可以减少事务所“偷工减料”情况的发生, 为提高审计质量提供保证。要使最低限价能够真正执行, 必须实行一系列的监管措施。例如:制定审计收费报备制度, 要求事务所将所有审计业务收费情况在行业协会备案;定期和不定期抽查审计业务的收费情况, 加大对违规收费事务所的惩罚力度等。当审计市场成熟后, 应取消最低限价, 以发挥市场看不见手的作用, 提高市场效率。

在全国要实行统一的最低限价。统一限价可以避免事务所跨区执业时审计定价的混乱, 为其创造在全国范围内公平竞争的机会。

审计定价标准要成为一个体系。首先, 审计定价采取政府指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式来运作。定价标准中除规定最低限价外, 还应规定事务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上浮一定比例, 来体现市场因素的影响。影响审计定价的因素很多, 例如市场供求情况、审计风险、审计业务的复杂性等, 这些因素一般不能量化, 也就不可能在制定最低限价时定量考虑。将这些因素笼统的作为市场因素, 利用审计定价的上浮来体现。其次, 审计定价采用计件收费和计时收费结合的方式, 二者计算结果不同取其高者。对上市公司来说, 由于其业务量一般较大, 计件收费过于粗略, 应主要采用计时收费方式。由于审计成本主要是人力资源成本, 这样, 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审计产品成本不可观测的缺陷。

审计定价标准制定要科学合理。制定标准时, 应建立集体审议制度, 征求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上市公司等各个方面的意见, 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和书面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 确定价格标准。

3. 创造审计市场的有效需求。

在资本市场有效的状态下, 上市公司为了获得优质的市场资源, 自然会增加审计市场的有效需求。因此, 只有加强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 才能从根本上创造有效审计需求, 完善审计定价机制。

参考文献

[1].韩倩倩, 宋学庆.对我国CPA审计收费模式及收费现状的理性思考[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 2006 (2)

[2].吴春.低价进入式审计定价策略述评[J].财会月刊, 2006 (5)

[3].余玉苗, 刘颖斐.上市公司审计收费的供需决定模型及均衡分析[J].审计研究, 2003 (5)

[4].廖洪, 白华.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1 (8)

8.公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篇八

【关键词】粮油公司;合理化模式;内控;经济学分析

在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粮油公司就类似于一个生命体。该生命体若要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吸收养分(资金),还需要针对外部环境建立起有效的内控机制来。考察当前市场环境不难发现,现阶段实体经济体普遍面临发展瓶颈的状况下,粮油公司也相应的面对着诸多挑战。特别对于国有粮油集团公司而言,这一挑战不仅来自于市场环境的倒逼效应,还来自于其自身内部的组织环境。

马克思·韦伯在研究大型企业时提出了“官僚体制”的概念,即在科层结构较多、管理幅度较大的企业内部存在着管理绩效低下的问题,他把其称作为官僚体制。經济学家莱宾斯坦也针对现代大企业提出了“X—非效率”,其中的X便可理解为未知因素。可见,构建粮油公司的内控合理化模式,其目标便在于提升组织内部的管理绩效。

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粮油公司内控现状解构

根据内控的客体可界定为“组织资源”为出发点,以下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现状解构。

1.1对员工的管理方面

制度化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常态,这同样反映在粮油公司的内控中。但作为国有企业的粮油公司,则因受历史积淀下的组织生态的影响而存在这样两个问题:

(1)制度管理与关系管理并存。

(2)面临着非正式组织的干扰。不难发现,这也受到我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从目前的管理难点来看,如何破解关系型影响力对公司内部经营管理带来的危害,则是急需研究的课题。

1.2对物资的管理方面

物资管理仍依赖于制度管理,且根本还是在于对人的管理。由于国企类型的粮油公司存在着产权开放性,以及委托代理关系特点。这就导致了,对公司物资的管理时常处于缺位现状,而在责任认定时又存在着关系型影响力的干扰,以及非正式组织的阻挠,从而面临着管理困境。

2.解构基础上的经济学分析

在上述解构基础上,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经济学分析。

2.1演化经济学理论下的分析

在生物学隐喻下所构建起的演化经济学理论,能较好的解释粮油公司的组织生态现状。这种现状的形成在于文化基因的一种代际传承,同时这种文化基因又与我国传统文化相适应,从而就强化了这种组织生态。在关系型影响力和非正式组织大量存在的情况下,管理者和广大员工似乎已经认同了这一现状的合理性,并在行为偏好上也在不断适应这种组织生态。就本文所要构建的措施而言,根本无法从根本上来解决这一内控短板,而只能从某一方面来降低这一干扰源的作用范围。

2.2产权经济学理论下的分析

由威廉姆森所创建的产权经济学理论,较好的解释了粮油公司物资管理的困境。这一理论建立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上,似乎与国有企业中员工的“人性”不相匹配。但实践表明,在商品经济大潮的洗礼下,作为自利而不影响他们获利的人性假设仍可相对成立。为此,在产权开放性和委托代理关系下,物资管理往往处于监管缺位现状。在解决这一现状上,则需要引入市场机制来使物资管理利益外部性特征转变为内部化独享。

3.分析基础上的合理化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分析基础上,内控的合理化模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构建。

3.1深化对公司内控现状的调研

增强内控合理化模式构建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需要建立在问题导向下。为此,公司管理层需要对当前的内控现状展开充分的调研,调研活动还需要分解到不同部门中来实施。针对大型粮油公司的组织结构特征,应以事业部为单元来开展内控调研。根据企业管理的本质在于对人的管理为导向,需要对岗位职责执行状况进行考察。

3.2优化对人员管理的绩效考核

无论在怎样的组织生态下,都需要关注员工的物质利益。这一思路直接来源于,列宁对苏联时期国有企业管理所做的结论。同时,员工物质利益的回报大小不能建立在平均主义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之上。因此,优化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和政策,将极大的改观公司内部的组织生态环境。不难理解,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中的基本关系,而生产关系的本质便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3.3引入对物资管理的市场机制

针对粮油公司的事业部制结构而言,建立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内部市场关系,其意义就在于使分公司完全获取物资管理所带来的收益,以及承担所有可能的损失。同理,在分公司内部也可以引入这种市场机制。对此,笔者只是提出自己的设想,具体将在另文中详细阐述。

4.实证分析

近年来,一系列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失效造成的欺骗消费者丑闻浮出水面,如家乐福超市的商品标低价卖高价、寿险公司的银行保险产品在银行里以存款为名义实则为销售保险的欺诈消费者行为,这导致企业的诚信遭到普遍质疑。

要避免出现上述欺骗消费者的丑闻,需要在内控环境上加上4个“开关”。

完善公司治理环境。一个完善的治理环境应该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其中,一个积极、主动参与的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而言是相当重要的。

重塑公司组织结构。在完成企业目标的前提下,力求做到机构精干,没有冗余人员,管理效率保持较高水平。重视企业文化和制度环境建设。在我国,很多企业内部控制搞得不好不是因为没有内部控制,或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而是制度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执行。因此,塑造一个健康的、理解并尊重内控制度的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至关重要。在这里,企业的一把手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与态度起着关键作用。

5.小结

本文通过对内控现状的解构,本文从演化经济学和产权经济学范畴下进行了现状分析。从中所得到的合理化模式构建路径包括:深化对公司内控现状的调研、优化对人员管理的绩效考核、引入对物资管理的市场机制等三个方面。 [科]

【参考文献】

[1]齐冬梅.完善物业企业内控管理模式的几点建议[J].消费导刊,2013(12).

[2]姚娟.企业内控:内部信息传递治理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3(35).

9.公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篇九

各位领导、同志们:

9月9日 ~ 9月30日,公司内部审核组依据GB/T19001-2008、GB/T24001-2004、GB/28001-2001、Q/SY1002.2-2008标准,先后对公司机关12个处室及部分公司场站进行了Q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共查出不符合项 45 个,这些不符合项均为一般不符合,且大部分不符合项已经整改,还有部分不符合项正在整改中。从内部审核情况看,公司所建立的文件化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基本符合标准要求,管理体系运行基本有效,下边就公司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汇报:

一、领导高度重视

年初项总在总经理工作报告中,就确立了公司建立HSE管理体系,实现与板块公司管理无缝对接,年底取得HSE认证的工作目标,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要点也把HSE体系建设工作列为2009年的一项重点工作。

为此,公司成立HSE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培训、指导、协调、督办,并几次召开会议推进落实体系建设工作,从而保证了公司按计划完成QHSE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及试运行工作,为体系运行奠定了基础。

二、HSE管理体系有序运行

六月前公司HSE 管理体系文件已通过认证中心的文审,公司所建立的管理体系基本符合标准要求。

本月16-18日将进行第一阶段外部审核。

三、存在问题

下边就管理体系存在问题汇报如下:

(一)程序文件执行不好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程序文件学习程度不够,甚至个别人员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文件;二是重复下发文件造成几个版本并存;三是文件执行不到位。

(二)不善于保持客观证据

一些处室工作开展了,但未保存记录,提供不出客观证据。

(三)个别工作管理未形成闭环

10.公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篇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浙江长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经济活动分析的管理职能、管理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本标准适用于浙江长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经济活动分析的管理。

2管理职能

公司分管经营的副总经理主持公司经济活动分析工作。经营工作部(计划)是公司经济活动分析管理的归口部门,负责收集、整理、汇总经济活动的有关资料,定期组织召开公司经济活动分析会议,检查落实会议作出的有关决定。

3管理内容与要求

3.1 经济活动分析的责任

3.1.1经营工作部(计划)

3.1.1.1负责定期组织召开公司经济活动分析会议。

3.1.1.2负责上月度发电量、厂用电量、标准煤耗计划的完成情况、同比情况分析;提供公司经济技术指标变动情况及其对煤耗的影响。

3.1.1.3负责提供机组启停、机组降负荷等因素对电量的影响情况。

3.1.1.4负责提供有功负荷曲线合格率的统计情况。

3.1.1.5负责提供燃煤单价分析变动情况及原因。

3.1.1.6负责提供燃料管理情况(进厂煤、入炉煤、库存)。

3.1.1.7负责提供参加电力市场运作的有关情况。

3.1.1.8负责提供经营业务的有关情况(合同管理、招投标、经营指标等)。

3.1.2经营工作部(财务)

3.1.2.1负责提供销售收入、成本、利润等指标的分析情况。

3.1.2.2负责提供各项费用的支出情况(管理费、福利费等)。

3.1.2.3负责对燃料的单位成本进行分析,主要是对影响燃料成本增减额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

3.1.2.4负责提供财务预算管理的执行情况。

3.1.3经营工作部(物资)

3.1.3.1负责提供设备采购的资金使用情况。

3.1.3.2负责提供大、小修和日常维修中各部门领用的设备及消耗性材料情况。

3.1.3.3负责提供各部门工器具、低值易耗品领用情况。

3.1.3.4负责提供上月度设备、材料计划采购情况的分析。

3.1.3.5负责提供燃油、酸、碱、透平油、机油等消耗品领用情况分析。

3.1.4总经理工作部

3.1.4.1负责提供劳动生产率分析。

3.1.4.2负责提供工时利用率、计划外用工及非生产用工情况。

3.1.4.3负责提供工程项目决算、经济合同履行的专项审计分析情况。

3.1.4.4负责提供交通运输车辆费用支出情况。

3.1.5设备管理部

3.1.5.1负责提供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等项目的成本分析和效益分析。

3.1.5.2根据能源消耗情况提出节能降耗的措施。

3.1.5.3负责提供设备技术改造的经济效益分析。

3.1.5.4负责提供企业内部承包检修项目的材料消耗、工时定额完成情况以及设备缺陷影响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

3.1.5.5负责提供固定资产购置、使用、报废情况。

3.1.5.6负责提供技改、科技项目完成情况。

3.1.6发电部

3.1.6.1进行节能分析。

3.1.6.2负责分析各主要参数对发电煤耗的影响。

3.1.6.3负责分析各辅机运行变化对厂用电率的影响。

3.1.6.4负责对酸、碱、油等消耗性指标以及补水率、汽水损失率完成情况的分析。

3.1.7设备维护部

3.1.7.1负责提供维修的材料消耗、工时定额完成情况。

3.1.7.2负责对设备缺陷原因而少发电量和降低经济指标的分折。

3.1.8多种经营部:根据多经公司营运情况,提出经营状态分析。

3.2经济活动分析的分类

3.2.1生产经营效果分析

3.2.1.1生产经营效果分析主要是对发电量、厂供电量、成本、利润等指标的预测及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3.2.1.2生产条件利用效果分析,如劳动力、生产设备、材料、能源利用效果分析。

3.2.1.3人力资源和物资消耗效果分折,如工时消耗、物资消耗、常用支出等效果分析,其中发电成本分析是重点分析。

3.2.1.4纯收入分析,如利润预测及完成情况分析。

3.2.2生产资金占用效果分析:是指生产经营资金占有与生产经营成果的对比分析,如流动资金(重点是定额流动资金)分析、固定资金分析等。

3.2.3综合经济效益分析: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人力资源消耗、物资消耗和资金占用同生产经营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人、财、物各项资源利用的经济效果作出全面的评价。

3.2.4专项资金项目投资效果分析:主要是指小型基建、大修、更改工程等项目效果分析,对工程费用投入、产出的效果以及投入与产出的宏观、微观效益进行对比分析。

3.2.5自有资金收、支、结余情况的分析:收、支是否合规、合法;有无漏收、少收。是否贯彻先提后用、量入为出、保证重点、讲究效益、留有余地的原则。

3.3经济活动分析的程序、方法

3.3.1经济活动分析的程序

3.3.1.1收集资料,掌握情况。

3.3.1.2对比分析,揭露矛盾。

3.3.1.3分析原因,抓住关键。

3.3.1.4提出措施,改进经营管理。

3.3.2经济活动分析的方法

3.3.2.1对比法:与计划比、同上期(去年同期)比,与同行业(或本单位)先进比,与目标指标比(达标、增产节约计划等);

3.3.2.2其他方法:因素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线性规划法等分析方法对各项经济指标进行定量分析。

3.4经济活动分析形式的划分

3.4.1按分析内容划分

3.4.1.1综合分析:把公司电力生产经营活动作为一个整体,重点对发电量、供电煤耗、厂用电率、等效可用系数、非计划停运次数、劳动生产率、流动资金占用率等进行综合的分折研究,着重抓生产经营过程中带普遍性和关键性的问题,以及各有关方的协调配合情况,纵观全局,对公司上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总的任务和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3.4.1.2专题分析:根据公司经营管理的需要,对某些重要问题做专门的、重点的分析,总结某一方面的先进经验,或揭露某一方面的问题,以便及时推广或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3.4.2按分析范围层次划分

3.4.2.1公司级分析:一般把公司的经济活动作为一个整体,综合地、相互联系地进行分析研究。

3.4.2.2部门分析:对各部门所分管的经济指标进行较系统的分析,在明确区分经济责任的基础上,正确考核和评价本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果,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3.4.2.3班组分析:结合本班组的生产特点和条件,在产量、工作量、质量、消耗等方面,采取比较灵活的方式(如班前、后会通报、一事一议)开展分析活动。

3.4.2.4事前分析:制定计划、措施、方案是对其预期的经济效果分析。

3.4.2.5日常分析:班组分析是日常分析的一种常见类型。

3.4.2.6定期分析:综合分析一般是定期分析(月、季、年)。

3.4.2.7不定期分析:没有定期规定,视需要进行的分析活动。专题分析一般是不定期分析。

3.4.3经济活动分析可以根据不同内容、目的和要求,采取书面分析、会议分析、现场分析等因地制宜结合运用和相互补充。

3.5公司经济活动分析会每月至少一次,一般于每月的10日左右召开。

4检查与考核

4.1 本标准的执行情况由公司分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组织检查与考核。

11.技术公司盯上社区经济大餐 篇十一

因为我在与开发商、物业多年的业务合作中发现,社区经济绕不开的是物业管理公司,而传统的物业与住户之间存在着诸多痛点。例如,用户经常不在家,物业催缴无法有效进行,门上的便条留下户主信息,带来安全隐患;高档小区送外卖、访客经常受到门禁的限制,带来诸多不便

正是这些难点,让大管家有了用武之地,“一键缴费”和“门禁授权”是其最大的亮点,而这些却是物管和开发商难以做好的领域。大管家让账单更清晰,一键即可缴费。业主和租客不必再去物管处查询水、电、气、停车费等相关物业费用,可直接查询该月的物业生活账单信息。即便忘记缴费,大管家App会有定时催缴功能;避免在家门贴条的尴尬,住户隐私更加安全。

此外,手机一键开锁也不是什么难事。大管家帮助社区门禁升级成为智能化的门禁系统,只需打开手机,进入大管家App,点击就可一键开锁,避免了住户忘带门禁卡的烦恼;门禁系统升级后,只有小区住户才能进入小区,让居家环境更加私密和安全。

如有访客上门拜访,点击大管家App中的一键授权,输入访客电话号码,访客也能体验一键开锁功能,省去客人在小区门口登记的麻烦。对于租客或是保姆,业主同样可以一键授权或者远程开锁操控,定时定点定次。租客和保姆只能在指定时间打开业主授权的大门和单元门,其余单元门则无法打开,而且开门次数也由业主设定,次数用完门也无法打开,方便了业主对于租客和保姆的管理。

对于外卖或是快递,业主也可通过一键授权。同时业主享有追溯体系,了解外卖和快递的送达时间,真正做到足不出户、享受服务。

在移动互联网、大型物业的双重挤压下,中小物业公司生存岌岌可危。传统物业公司营利模式单一,仅靠物业费和停车费支持。而大型物业公司都拥有自己的一套根植于互联网运作的产品,当大型物业公司由物业管理转型为物业经营服务,开创新型营利模式时,物业行业就将面临洗牌。

目前在成都有2000家物业公司,重庆有3000家,每个省大约有1万个。这便是“大管家”的机会。目前“大管家”正在推广阶段,打算一年内先试点,覆盖成都100万人口,计划未来三年覆盖全国1000万人。

等到用户积累到一定程度,例如50万人,就可以植入社区周边“坐商”,与其合作,提升用户体验,获得更大的盈利空间。在杨桢看来,占据物业端口,获取用户信任和高频使用,进一步追加生活服务,比如水果、食物、餐饮、水源、供电、网络、教育、交通等,提高用户黏性,是“大管家”的下一步棋。而这些,都有赖于物业公司来打通和用户的连接。

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社区经济消费占整体消费水平不足30%。社区提供的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不难理解,作为一个纯技术公司,有自己的独特优势,难免会有这样的躁动难安和雄心勃勃。

12.公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篇十二

2009年9月11日, 我国证监会宣布首批创业板149家公司进入发审会审核名单, 并从9月17日开始审核首发申请, 这标志着创业板上市进程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消息一经披露, 持有创投公司股权的主板公司受到资本市场的特别关注, 从9月11日开始的五个交易日内, 相关主板公司股价都有较高升幅, 如表1所示:

根据国外创业板市场的经验, 创业板的总体平均市盈率高于相应主板市场, 美国纳斯达克 (NASDAQ) 上市公司的市盈率远高于纽约证券交易所市场的公司。而截止到10月19日, 三批共28家中国创业板公司完成首次公开发行, 平均市盈率达到56.60倍, 显著高于主板市场IPO平均发行的市盈率。因此, 持股创业板的主板公司股价大幅上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题材炒作, 相关主板上市公司都可能从二级交易市场的高股价中获得实质性收益。而且创业板一旦设立, 上市的公司数量可能继续有较快增加, 导致更多持股创业板的主板受益上市公司股价上涨。

经研究发现, 在会计准则框架内, 公司交叉持股行为可能导致公司账面价值虚增。在大量创业板公司陆续上市, 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存在较高股票价差的背景下, 公司的交叉持股行为可能导致公司实体资产的真实价值与公司市值出现更加严重的背离, 引发资本市场的泡沫化。

二、公司交叉持股的财务模型

假定A、B两家公司都发行200股股票, 发行价格为每股一元钱, 募集资金200元。两家公司均无债务融资, 资产结构均为:100元进行实体经济投资, 另外100元作为现金资产, 如表2所示:

如果两家公司进行交叉持股。首先, A公司用100元现金购买B公司增发的100股股票。如表1所示, B公司增发前账面资产总额为200元, 假定两家公司实体资产的市场价格与面值相等, 那么B公司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均为200元, 因此B公司增发股票的定价应该为每股1元钱。

表3列示了A公司购买B公司增发股票后两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值得注意的是, 交易完成后, 两家公司的合计账面价值与合计总市值均由由400元上涨至500元。上涨的原因在于A公司将100元现金用于购买B公司增发市值为100元的股票, B公司获取增量现金流入的同时, A公司的现金资产转变为投资资产, A公司的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保持不变。接下来, B公司动用100元现金购买A公司增发的股票。A公司增发股票前的账面价值为200元。由100元的对B公司股票投资 (市场价格同样为100元) 和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相符的100元实体资产构成。A公司以每股一元钱增发股票, 而B公司动用100元现金购入A公司增发的100股股票。

表4列示了两家公司完成交易后双方的资产负债表。与前一次交易相同, 本次交易, 两家公司合计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再次增加100元。每家公司的权益数额均增值至300元, 均比交叉持股前增加了100元。每股账面价值仍保持在1元。每家公司的总市值也由交叉持股前的200元增值300元, 因此公司当前股价仍然为每股1元钱。如果这样的交叉持股交易不断重复, 两家公司的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就会持续增加。每完成一次交叉增持股票, 两家公司的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都会增加100元。而每股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仍会保持在1元钱。表五列示了两家公司重复18购买对方股票后的资产负债表。

上述交叉持股交易, 理论上能够将每家公司的权益数额增至到任何期望的数额, 而最终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是高额的股票投资账面金额 (如表5所示) 。如果公司的市场价值反映了股票投资的价值, 在股票投资的市场价值为1元的条件下, 每家公司同样可以将其市值增至任何期望的水平。现假定B公司在创业板上市, 二级市场的股价升至2元, 则A公司账面价值为1800元的对B公司股票投资按当前的公允价值计量应增至3600元, 在发行在外股数不变的情况下, A公司每股账面价值由1元钱升至1.90元。同时, B公司对A公司的股票投资也由每股1元升至1.90元, 使得B公司的股票投资增至3420元, 每股面值升至1.81元。而B公司每股面值的上升很可能导致其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进一步攀升, 反过来提升A公司股票投资金额, 这样循环交替上涨将使A、B公司实体资产的真实价值与公司合计权益数额及总市值的背离程度进一步加剧, 股价泡沫程度也将进一步加大。

表6列示的情况可能与现行会计准则相悖, 因为准则要求股权份额达到50%以上即编制合并报表, 这样就会消除交叉持股的效果。然而现实中规避该准则并非难事。假定共有十家A、B类型的公司, 每家公司均购买其他九家公司10%的股权, 购买过程与前文列示的情形相似。这会导致每家公司90%的股权都由其他公司拥有, 然而作为一个整体, 没有一家公司拥有超过10%的其他公司股权。按照现行会计准则, 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达到控制、间接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条件, 所以每家公司均可将其股票投资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而两个科目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任何一家公司进入创业板市场, 其他公司均可从其二级市场股票的公允价值增加中获得股票投资数额、权益或盈余的增长。

表7列示了十家公司中任意一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如果任意一家公司通过创业板上市, 则其他九家公司都可以从二级市场股票交易价格高于投资成本的差额中获得收益, 导致公司每股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增加。

表8列示了十家公司任意一家在创业板上市后各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如果第j公司在创业板上市, 二级市场股票的交易价格为2元/股, 则第i家公司持有的200股j公司 (i≠j) 股票市场价值涨至400元, 股票投资的公允价值由1800元升至2000元, 导致第i公司每股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由1元升至1.1元。而其他四家公司每股市价的上涨又会导致j公司股票投资公允价值增加 (增加额为1600*0.1) , 每股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升高, 可能引发交易市场中j公司股价上涨, 陷入循环交替上涨, 资本市场呈现泡沫化。

三、公司交叉持股经济后果的启示

上述财务模型有两个重要结论:一是上市公司的交叉持股行为可能虚增公司账面价值和市值, 扭曲公司实体经营业务的真实价值;二是在现行会计准则模式下, 如果公司存在交叉持股行为, 且一家公司在交易市场股价飙升, 可能引发交叉持股公司股价循环交替上涨, 导致公司实体资产的真实价值与公司总市值出现更加严重的背离, 引发资本市场泡沫化。

在实体经济复苏尚不明朗, 企业实体投资盈利能力依旧较低的金融危机背景下, 持股创业板公司的主板公司股价飙升, 具有信号传递效应。如果监管层审核大批创业板公司上市的同时, 不对公司的交叉持股行为加以规范, 可能导致上市公司为追求短期财富效应, 积极投资收购有登陆创业板潜力的中小公司股权, 以期在公司上市后获得较高的投资受益。即使无法购入潜在创业板股权, 上市公司可能选择购买已经购入该类股权的主板上市公司股票, 以期在创业板公司上市, 主板公司受益后, 从对主板公司的股票投资中获益。而那些通过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融通到资金后, 也可能动用部分资金参股主板上市公司或收购潜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 这样交叉持股的经济后果是:一旦创业板公司遭遇经营风险, 股价下跌很快会形成连带效应, 造成资本市场泡沫破灭、巨幅下跌、对投资者造成巨大打击。

创业板市场本身就是一个高成长、高风险的市场。以美国的NASDAQ市场为例, 随着2001年IT泡沫的破灭, 指数由最高的5132点一路下落到1108点, 国内三大门户网站的股价也经历了下跌90%的境况。与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相比较, 我国股市尚处于初创阶段, 法律体系和市场结构都迥异于发达市场, 数量众多的散户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解读能力有限, 监管层更需防止交叉持股公司的会计信息误导投资者及信贷机构, 避免交叉持股公司股价交替上涨从而引发资本市场泡沫化及股市的大幅波动。从这个角度考虑, 受益于创业板上市的主板公司股价飙升, 是一个值得警戒的信号。

参考文献

[1]French, K., R., Poterba, JM.Were Japanese Stock Prices Too High?[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1, 337-363.

[2]Michael E.Bradbury, Shirley C.Calderwood.Equity Accounting for Reciprocal Stockholdings[J].The Accounting Review, 1988, 63, 330-347.

[3]Osano, H.Intercorporate Shareholdings and Corporate Control in the Japanese Firm[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96, 20, 1047-1068.

[4]路晓燕:《公允价值会计》,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上一篇:参考钱学森活动单下一篇:信息中心机房巡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