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权建设

2024-11-11

基层政权建设(精选10篇)

1.基层政权建设 篇一

乌斯太镇人民政府

关于2010-2015年基层政权建设规划的报告

开发区管委会:

为做好2010-2015年基层政权建设工作,根据自治区、全盟基层政权建设会议精神,结合乌斯太镇实际,镇政府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讨论了乌斯太镇2010-2015年基层政权建设六年规划,现将乌斯太镇2000-2009年基层政权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和2008-2010年基层政权建设规划报告如下:

一、2000-2009年乌斯太镇政权建设资金使用情况 乌斯太镇下辖两个嘎查,两个社区,近年来,为解决镇政府、嘎查、社区的办公场所困难,在自治区、盟委、行署、开发区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基层政权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镇政府办公场所破旧、设施老化和人员拥挤的现象得到了彻一定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乡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1、2000-2005年乌斯太镇基层政权建设资金使用情况 2000-2005我镇自筹基层政权建设资金429.585万元,其中用于镇政府办公楼建设135.6万元;巴音敖包嘎查办公楼建设18万元;乌兰毛道嘎查办公楼建设24万元;办公室及餐厅装修15万元;建设公办私营幼儿园26万元;青年桥水资源蓄水工程37.027万元;镇区建设公厕7.188万元;工程设计、测绘、地勘33.7万元;交通工具购置50.37万元;办公设备购置52.7万元;旧线路改造20万元;有线电视安装10万元; 2、2006年乌斯太镇基层政权建设资金使用情况 2006年我镇自筹基层政权建设资金32.931万元,其中:其中:镇政府办公大楼及餐厅维修12.931万元;扩建有线电视安装20万元; 3、2007年乌斯太镇基层政权建设资金使用情况 2007年我镇自筹基层政权建设资金56.08万元,其中:交通工具购置46.96万元;办公设备购置9.12万元; 4、2008年乌斯太镇基层政权建设资金使用情况 2008年我镇自筹基层政权建设资金58万元,其中:水、电、暖改造及维修50万元;社区办公设备购置8万元; 5、2009年乌斯太镇基层政权建设资金使用情况 2009年我镇自筹基层政权建设资金76.361万元,其中:水、电、暖改造及维修30.826万元;社区办公设备购置9.3万元;社区办公楼建设26.235万元;水井10万元;

二、基层政权建设资金的管理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要求,我镇政权建设的总体规划,优先选择急需解决的政权建设项目,经领导研究后,按轻、重、缓、急依次排序,自筹资金到位后,合理安排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集中使用,加强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先评审,然后由单位组织实施,工程质量责成建设部门质量监测站负责监督;资金监督由监察、审计机关及财政部门 负责。

三、基层政权建设成效

在自治区、盟委、行署、开发区的大力支持下,我镇2000-2009年基层政权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彻底改变了镇政府办公条件,改善了镇投资环境,使镇政府更好地履行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发展,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

四、2010-2015年基层政权建设规划

乌斯太镇2010-2015年基层政权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强基层政权建设,逐步改善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办公条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大力提高基层政权工作效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增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号召力。

(一)2010年基层政权建设规划

1、乌斯太镇政府办公楼建成多年设施设备老化,水电暖管道经常出现故障,亟待整修。2010年计划更换水电暖管道、线路、门窗等预计费用150万元;国家匹配20万,自治区匹配50万,阿盟匹配30万,开发区匹配30万,自筹20万。2、2010年乌兰布社区1300平米社区综合服务大楼即将落成,需购置新的办公设施设备、活动中心设备等,预计费用50万元;已到位26万元,其中国家16万元,开发区10万元。

3、改善交通条件,乌斯太镇政府目前没有一辆车况较好的越野车,需配备越野型公务用车一辆,预计费用40万元。开发区匹配30万元,自筹10万元。

4、维修增加镇政府餐厅设备预计费用30万元;开发区匹配20万元,自筹10万元

5、为两个嘎查改善办公条件,扩大农牧民活动中心,预计费用50万元。自治区匹配20万元,阿盟匹配20万元,开发区匹配10万元。

(二)2011年基层政权建设规划

1、开展乌斯太镇政府搬迁地勘、测绘及办公楼设计工作,预计费用150万元;国家匹配20万元,自治区匹配50万元,阿盟匹配30万元,开发区匹配30万元,自筹20万元。

2、开工建设5000平米的乌斯太镇政府办公楼,预计费用800万元;国家匹配200万元,自治区匹配200万元,阿盟匹配200万元,开发区匹配150万元,自筹50万元。

3、开展北滩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包括、派出所、司法所、卫生院、计生服务站、文化站、农牧业服务中心(包括农林技术推广站)、动物检疫监督所、集中屠宰场、集贸市场、林工站、社区、嘎查办公场所、职工公寓、小学、农牧民培训中心等职能部门和服务场所。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规划费用300万元。自治区匹配50万元,阿盟匹配50万元,开发区匹配200万元。

(三)2012年基层政权建设规划

1、乌斯太镇政府办公楼管网接入、基础设施、装修等工程,预计费用500万元。国家匹配100万,自治区匹配200万元,阿盟匹配100万元,开发区匹配50万元,自筹50万元。

2、完善镇政府办公楼周边基础设施,预计费用50万元;开发区匹配50万元。

3、大楼完工后,购置办公设备等,预计费用200万元。开发区匹配200万元。

4、建设约2平方公里的商业服务区。主要将建成集餐饮住宿,文化娱乐,农机配件经营和维修、商贸等三产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区域。预计投资1亿元。国家匹配5000万元,自治区匹配3000万元,阿盟匹配1000万元,开发区匹配1000万元。

(四)2013年基层政权建设规划

1、建设约5平方公里的宜居环境区。随着三大区域的规划建设以及乌斯太镇政府的整体迁址北滩,北滩将会成为开发区、乌海数万人的宜居地区。预计投资2亿元,国家匹配5000万元,自治区匹配3000万元,阿盟匹配1000万元,开发区匹配1000万元,市场运作筹资1亿元。

2、建设约5平方公里的高科技、无污染加工工业园区。结合今后北滩打造无污染、宜居生活区的目标以及阿拉善经 济开发区现有企业所生产产品的优势,计划在北滩引进玻璃制造业,太阳能发电光电板制造业,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业,围绕蒙西各工业园区及矿区所需生产设备发展机械制造业,绿色产品葡萄酒制造业,沙生经济植物锁阳、苁蓉等保健品及生物制药业。预计投资1亿元。国家匹配5000万元,自治区匹配3000万元,阿盟匹配1000万元,开发区匹配1000万元。

(五)2014年基层政权建设规划

1、建设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的新农村新牧区。在镇区西南约5公里处建设新农村种养殖区。在北滩建设一期工程为1000户的生态高科技术养殖新村,同时用起点高、配置高的高科技配套设施建设1000个沼气池、100个温棚和喷淋灌溉、滴灌以及太阳能取暖或黑色墙面吸热等取暖设施来节约能源。计划投资2亿元。国家匹配5000万元,自治区匹配5000万元,阿盟匹配5000万元,开发区匹配5000万元。

2、建设约3平方公里的水系和生态绿地即长约8公里由南至北的引水渠系,贯穿城区。计划投资2亿元,国家匹配5000万元,自治区匹配5000万元,阿盟匹配5000万元,开发区匹配5000万元。

3、建设环绕城镇总长约60公里的三级防护林绿色景观街道。计划投资1亿元。国家匹配5000万元,自治区匹配3000万元,阿盟匹配1000万元,开发区匹配1000万元。

(六)2015年基层政权建设规划

1、建成以科泊尔百万亩天然梭梭林为天然屏障的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外围防护林带;预计投资5000万元,国家匹配2000万元,自治区匹配1000万元,阿盟匹配1000万元,开发区匹配1000万元。

2、建成以北滩以西30公里范围内大量生长沙冬青、柠条、白刺等沙生植物为保护的第二条防护林区域;3000万元,国家匹配1000万元,自治区匹配1000万元,阿盟匹配500万元,开发区匹配500万元。

3、建成从北滩—巴音木仁—磴口宽10公里,长100公里的河西绿色植物产业经济长廊;3000万元,国家匹配5000万元,自治区匹配1000万元,阿盟匹配500万元,开发区匹配500万元,自筹500万元

4、建成80米宽的环绕新镇区外围防护林带,总体形成自然林区与人造林区相互影响的防护林体系。4000万元,国家匹配3000万元,自治区匹配1000万元,阿盟匹配500万元,开发区匹配500万元。

5、建设连通乌海飞机场、高速路、国道及铁路穿越黄河,建设黄河大桥——哈尔乌素套海——巴音树贵——北滩——巴音敖包工业园的一级快速大通道。长约50公里,投资约8亿元。国家匹配4亿元,自治区匹配3亿元,阿盟匹配5000万元,开发区匹配5000万元。

(七)项目管理措施

1、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项目立项后先评审,后由使用单位组织实施,工程质量由盟质量监测站负责监督。

2、项目建设资金监督由监察、审计机关及财政部门负责。

3、项目实施单位在实施前,必须向监察部门、审计部门、质监部门、财政部门提供项目计划书(预算、招标合同)等有关资料。

4、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施单位实行项目进度报告制度和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报告制度。

5、项目完成后,由质监部门、审计部门出具工程质量报告和工程审计报告,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八)预期效果

在自治区、盟委、行署、开发区的大力支持下,我镇2010-2015年基层政权建设项目全部实施后,将进一步完善基层政府办公条件,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极大改善外商投资环境,使基层政府更好地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促进镇、嘎查、社区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乌斯太镇人民政府

二0一0年二月二十四日

2.基层政权建设 篇二

一、当前基层政权经费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基层财务管理方式单一粗放, 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突出表现在行政单位支出没有统一规范的定额标准, 如办公设备配备标准、通讯费标准等, 职务消费缺乏监督制约机制, 行政经费投入不足与使用浪费并存的现象依然存在;预算管理还比较粗放, 预算编制细化程度不够, 执行中临时追加支出偏多, 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行政单位财务制度建设滞后, 不适应当前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单位资产管理比较薄弱。同时, 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 用于开展业务的支出比重偏低。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进展缓慢, 后勤服务社会化程度不高, 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 影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加重了单位的经费负担。

(二) 基层政府债务负担沉重, 财力向基层倾斜的力度不够

从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角度来看, 我国基层政府在事权与财权上存在严重的不对称。从调查情况看, 各县 (市) 基层行政单位普遍存在沉重的债务负担。据对河南省100个乡镇的调查统计, 截止到2007年底, 乡镇行政政法单位历年累计债务达到10.32亿元。按举债单位划分:行政管理部门债务69980万元, 公检法部门债务7786万元, 事业单位债务25432万元。按举债项目划分:基建类债务5.02亿元, 占48.6%;设备购置类债务1757万元, 占1.7%;人员工资补助类1.2亿元, 占11.6%;公务消费类债务4811万元, 占4.6%;支农周转金、农业综合开发、农村普九等其他债务3亿元, 占33%。仅三门峡市抽查的6个乡镇债务就达到2.4亿元, 其中基建类债务2.3亿元, 占95.8%, 主要是学校、小城镇建设、办公楼、网络建设等欠款。这种靠举债来维持基层政权运转的办法, 实属无奈之举, 还直接影响到基层政府正常工作的开展。

(三) 县域经济整体实力较弱, 发展不平衡

目前县域经济普遍存在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产业集聚效应较弱, 产业集群规模较小, 幅射能力较弱, 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同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各地县乡经济发展又极不平衡,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居民储蓄存款等都存在较大的差距。这都直接影响基层政府造血的功能和聚财的能力。

二、加强基层政权经费保障工作建设的建议

(一) 发展县域经济, 培植财源

缓解县乡财政困难, 增强基层政权保障能力的根本出路在于坚持科学发展观, 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不断壮大财源, 形成稳定增长的收入来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 县 (市) 作为功能相对齐备的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单元, 其地位更加重要, 作用更加突出。因此, 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应着眼于突出激励机制, 最大限度地激发县乡培植财源的活力, 主动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 着力壮大县域工业, 进一步强化工业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积极发展服务业, 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全面提升县域综合承载能力, 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继续扩大县 (市) 管理权限, 加快二元户籍制度改革, 探索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央和省财政要完善财政奖补政策, 积极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努力做大财政收入蛋糕。继续贯彻落实中央“三奖一补”政策, 进一步加大对县乡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 重点对财政困难县、产粮大县增加转移支付数额, 提高其公共支出的保障能力。省财政对县域经济发展继续实行以奖代补政策, 并加大奖补力度, 奖励经济强县和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好的县, 支持经济结构升级、技术创新、集聚发展、节能减排等重点项目建设。

(二) 完善财政体制, 努力做好基层政权经费保障工作

就完善基层财政来说, 既要有对财政部门的要求, 又要有税收管理体制、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内容, 使基层财政体制与机构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小城镇建设等结合起来, 发挥财政的整体效益。

1. 健全完善稳定增长的财政收入机制

坚持经济决定财政的理财思路, 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良好财政环境, 培育多极增长点, 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 强化税收作为筹集财政收入主渠道的作用, 加强和规范非税收入收缴的管理, 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 实现收入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

2. 调整优化支出结构

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 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一方面, 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 将县乡行政机关履行职能所需的基本支出足额纳入预算, 增强基层政权经费保障能力, 提高行政经费保障程度。另一方面, 要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原则, 全面落实国家调整公务员工资和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政策, 对工资性支出足额予以安排并实行专户管理, 对其他法定支出、政策性支出, 也要定额列入预算, 不留缺口, 确保公务人员、政法干警工资津补贴的及时发放和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转, 并按照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的原则, 确保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3. 建立基层政权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

认真贯彻财政部文件精神, 研究建立县级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 全面落实县级公检法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同时, 建议财政部尽快研究出台《关于制定县级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的意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县级财政保障能力的提高, 应适时调整公用经费保障标准, 保持县级行政机关公用经费的合理增长, 使公用经费保障标准与县级行政机关业务工作发展相适应。

4. 完善财政体制, 提高基层财政的自我保障能力, 提高财政资金支出的效益

大力推进“乡财县管”、“省直管县”, 改革和完善基层财政管理体制,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基层政权执政能力建设。根据“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 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资金全部用于改善县乡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机关办公条件, 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支持基层政权建设, 增强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

(三) 推进制度创新, 努力提高基层行政财务管理水平

大力开展增收节支是节约型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财政部门要始终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按照建设节约型政府的要求, 以强化监管为重点, 不断推进基层行政财务管理与改革。通过深化改革, 创新管理制度, 加强财政管理, 实现增收节支, 反对铺张浪费。

1. 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

依法加强县级行政机关非税收入征管, 将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与部门支出彻底脱钩, 建立收入上缴国库、支出统一核定、管理高效有序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机制, 既要治理乱收乱罚, 又要做到应收尽收, 以保证行政政法机关收费罚没行为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保证政府财政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地收缴入库。

2. 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 提高资金分配的科学性

积极配合预算、国库等部门, 改进完善部门预算编制办法, 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县级行政单位定员定额标准和单位办公设备配备标准, 细化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内容, 实现部门预算精细化管理, 确保行政经费用到重点工作上;配合政府采购部门进一步规范政府集中采购制度, 扩大规模, 规范操作, 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效率。

3. 强化重点难点支出管理, 推进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

进一步完善经费与编制双向控制的制度, 防止人员超编现象反弹, 控制人员经费过快增长;强化公务用车编制管理, 防止超编制配车, 完善公务用车购置审批制度, 严禁超标准配车, 坚持统一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制度, 降低公务员用车成本。要加强政策引导, 调研总结经验, 扩大试点范围, 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结合县乡实际, 研究制定公务接待费管理办法, 全面推行定点接待制度, 提高服务质量, 降低接待成本;严格规范会议审批制度, 鼓励开电视电话会议, 降低会议成本;有条件的地方, 对车辆修理费、公务接待费要逐步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

4. 切实加强专款项目管理, 继续推进行政机关装备共建

3.基层政权建设 篇三

【关键词】基层政权 乡镇机构 存在问题 改革设想

【中图分类号】D42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73-02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的一个突出的重点和亮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同我们党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是内在统一的。农村的富裕繁荣,是整个社会富裕繁荣的基础。广大农民的日子过好了、素质提高了,广大农村形成安定祥和的局面,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就会更加牢固。而党和国家有关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最终都要落实到农村基层政权。农村基层政权是我国政权序列中处于最低一级的政权机关,却是整个国家政权“大厦”的基石,起着“一针穿千线”的作用。可以说,乡镇政权是党和国家关于农村方针政策的最终显示器,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农村工作的成败,势必影响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因此找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相应的对策,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一、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管理体制不顺,机构设置臃肿,编制管理不规范

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关系乱。目前,乡镇事业单位在隶属关系上主要存在着以乡镇管理为主、条块共管和上级业务部门管理为主的三类,这就使得在管理上普遍存在着条块分割、管用脱节、各部门人财物三权不统一、社会化程度低等问题,给农村基层政府的管理和独立办公带来很大的困难。县属各部门在乡镇设立的派出机构,往住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部门保护主义屡见不鲜,有的只顾争利,不顾横向之间的协作和联系,互相“踢球”的现象已成为家常便饭,淡化了综合协调、服务的功能。

编制管理不规范,编外用人多。从报表上看,乡镇机构行政编制突破的少,但实际用人数量大都超过了编制数,编外用人较为普遍。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编制管理不严格、不规范,缺乏对乡镇编制扩增的有力约束。乡镇政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方面,各上级部门都强调本部门工作的重要性,要求乡镇政府设立对口部门,另一方面,乡镇政府为了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过多配备专职人员,扩大机构。结果造成人员臃肿、部门增多、人浮于事现象严重,财政上难以支撑。此外,乡镇领导干部子女的安插,人情面子的照顾,也致使人员充斥,争吃财政饭。

(二)乡镇政府债大、权小、能弱

90年代中期实行分税制以来,中央和省吸取财税的功能不断强化,比重不断上升,而农村基层的财力不断削弱。乡镇一级由于处于权力最底层,在财政分成一面处于最不利的地位,但乡镇财政还要确保上缴上级财政,确保乡镇干部及教师工资发放,确保乡镇党政机关及其职能部门正常运转,确保稳定,哪个方面少一点都不行。但是在财政收入方面,由于大部分乡镇工业基础差,乡镇财政除少量的工商税以外,大量需要开支的预算安排难以找到合理的财源。在税费改革前,这部分费用有的分解为特产税,行政收费或其它收入,有时不得不“巧立名目”向农民集资,然后再偷梁换柱,用于财政支出。在不考虑债务的情况下,乡镇税收能勉强维持当年的支出。税费改革后,乡镇的负担并没有减轻,而财政收入却大幅减少,债务有增无减,使得本来就入不敷出的财政雪上加霜。乡村两级财政短缺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而财政紧张又使乡镇无力完成很多公共服务与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同时还容易造成乡镇干部人心浮动。

(三)乡镇政府自我权力、自我利益扩张倾向严重,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虚化

如今,相当数量的乡镇政权的组织行为,已经远离了基层群众的利益,同时也远离了国家的利益,很大程度上成为一个以自我权力扩张为后盾,动员辖区内的资源为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乡镇权力的核心成员谋取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最大化的相对独立的行动者,它既不对上负责,更不向下负责。乡镇政府的这种自我利益扩张倾向,加重了农民的负担,阻断了中央或上级政府的政令,使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不到贯彻执行,降低了国家支持农民的政策效能。乡镇政权权力组织在自我利益扩张的同时,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却被搁置在乡镇权力结构的边缘,其组织功能严重虚化。在权力地位最高的党委、权力最实的政府的乡镇权力结构中,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及不能决定乡镇干部的任免,也无力对乡镇政府行政权力进行监督。乡镇的重要决策通常也都有党委会讨论,一年只召开一次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对此没有多少发言权。基层民主难以发展。

二、农村基层政权走出困境的对策初探

(一)放权乡镇,合并机构,定编减员

管理体制上,以块为主,放权于乡镇。遵循区域覆盖和就近服务的原则,将上级业务部门派驻到乡镇为农业和农民服务的事业机构和业务人员,全部下放到乡镇管理,上级业务部门对其仅进行业务上的指导,把管人和管事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放权于乡镇,真正建立起来以块为主的乡镇管理体制,实现人、财、物三权的统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乡镇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功能,增强乡镇的调控能力。

(二)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乡镇政权财政紧张问题

可以说,乡镇政权的基层财政危机已经成为基层政权行政能力弱化、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提供匮乏、乡镇干部与村民关系紧张等基层问题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尤其在农村税费改革后,这种危机进一步突显。

首先,应调整目前的税收财政管理体制,实现乡镇政府权、责的相对均衡。要适当地将某些税种留在乡镇政府,尽可能增加乡镇所用财力,把困难留在上面,不要全部下压给基层政府,以确保乡镇政权的基本支出需要和正常运转。同时,将乡镇政府承担的很多本属于县级或县级以上政府承担的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责任向上级政府移交,比如义务教育、水利工程、农村道路等责任,由中央政府或省级、县级政府承担财政成本。

其次,要严格控制财政供给人数的增长,控制机构的膨胀,以减轻财政负担。对政府的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明确和严格的定员、定编、定额标准,并坚决不允许突破这个标准。杜绝通过自筹经费随意增加人员编制的做法。

再次,要分类制定乡镇财政支出的基本顺序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原则支出;并严格控制会议、接待、小车、电话费用等开支;严禁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三)扩大乡镇基层民主,调整乡镇权力结构

针对目前相当数量乡镇政府自我利益扩张倾向日趋严重现象,扩大乡镇基层民主,调整乡镇权力结构是制止和清除这一不良现象的根本途径。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村民自治,提高村民政治生活的组织化水平,健全民主选举制度,实行政务和财务公开,让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把乡镇政权真正建设成为既对上负责又对下负责的政权组织;另一方面调整乡镇党委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在重大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把乡镇重大决策的方式由党委会直接决定转变为通过加强与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联系而影响党委的决策。扩大和强化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权,并享有对乡镇干部的选举权和任免权,把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从乡镇权力结构的边缘拉回中心,充分发挥乡镇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遏制乡镇政府自我权力和利益扩张的态势,阻断乡镇政府自我利益扩张的途径,依法实现上级县市对乡镇政权的领导和乡镇政权对基层的负责。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任务,不会一蹴而就。我们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各方面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并通过农村基层政权将中央的各项政策转化为各项具体措施,这样才能较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张立顺,贺恒安:谈谈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J],宿州师专学报,2000(2)

[2]杨成: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政权面临的困难原因和对策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论文

[3]董磊明: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的调查与思考,发展[J],2003(10)

[4]马宝成:农村税费改革对基层政权建设的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04(1)

4.基层政权与农村社区建设 试题 篇四

试题

(汤晋苏)

一、单选(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1.农村社区建立的是以()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

A.党组织 B.村民自治组织 C.社会组织 D.经济组织

2.本讲认为,我国社区的真正起步和推进是在()。

A.农村 B.城市 C.地方 D.中央

二、多选(共 1 小题,总分: 20 分)1.以下哪些选项属于民主监督的内容?()

A.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 B.规范村级民主评议活动 C.要求严肃民主评议结果的应用 D.加强村级公共事务信息化建设

三、判断(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1.本讲提倡农村社区服务主体多元化,满足不同层次村民的不同需求。

正确 错误

2.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区体制向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方向发展。

正确 错误

(下一试题60分)

一、单选(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1.农村社区建立的是以()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

A.党组织 B.村民自治组织 C.社会组织 D.经济组织

2.本讲认为,尽管存在多种社区的概念,但其核心是()概念。

A.共同体 B.共用体 C.共通体 D.共识体

二、多选(共 1 小题,总分: 20 分)1.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包括()。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三、判断(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1.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农村社区建设没有统一的模式,主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正确 错误

2.贿选是指在村民委员会选举过程中,候选人及其亲友直接或指使他人用财务、其他利益收买本村村民、选举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候选人,影响选民意愿的行为。正确 错误

一、单选(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以下哪项不属于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重点?()

A.关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 B.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 C.关注中央正在研究和探索的关键问题 D.关注上级领导指示的问题

2.以下哪项不属于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规范?()

A.注重对新开展工作的研究

B.注重整体工作的统筹和现有资源的整合 C.注重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认真解决 D.注重总体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

3.根据本讲,在2015年全国()左右的行政村要配备大学生村官。

A.1/2 B.1/3 C.1/4 D.1/5 4.根据最新修订的《村委会组织法》,村民代表中必须有()是妇女。

A.1/2 B.1/3 C.1/4 D.1/5

二、多选(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以下哪些选项属于《村委会组织法》的修订内容?()

A.规定村委会与村民代表关系 B.规定村委会设立原则 C.完善民主议事和决策制度 D.完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

2.根据本讲,促进政府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良性互动的措施包括()。

A.增强社会自治功能,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职能 B.增强政府管理功能,严格管制社会 C.改革完善政府管理制度,建设服务型政府 D.加强社会自治的进程,建设法治政府

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按照《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政府与社区是支持、指导、帮助的关系。

正确 错误

2.本讲认为,大学生村官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正确 错误

3.大学生村官是公务员,所以按照公务员的有关规定进行工作管理及考核。

正确 错误 4.农村社区要建立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行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的配套建设。

正确 错误

(60分)

一、单选(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以下哪项不属于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规范?()

A.注重对新开展工作的研究

B.注重整体工作的统筹和现有资源的整合 C.注重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认真解决 D.注重总体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

2.根据本讲,在2015年全国()左右的行政村要配备大学生村官。

A.1/2 B.1/3 C.1/4 D.1/5 3.根据最新修订的《村委会组织法》,村民代表中必须有()是妇女。

A.1/2 B.1/3 C.1/4 D.1/5 4.以下哪项不属于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重点?()

A.关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 B.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 C.关注中央正在研究和探索的关键问题 D.关注上级领导指示的问题

二、多选(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农村社区工作的基本要求包括()。

A.着眼于围绕大局、服务大局。B.着眼于工作的连续性、统筹性、时效性 C.着眼于解决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 D.着眼于社会建设和社会服务

2.本讲提到,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思路包括()。

A.当前工作与长远发展相结合 B.落实任务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 C.总体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 D.上级指导与下级反馈相结合

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按照《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政府与社区是支持、指导、帮助的关系。

正确 错误

2.大学生村官是公务员,所以按照公务员的有关规定进行工作管理及考核。

正确 错误

3.本讲认为,大学生村官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正确 错误

4.农村社区要建立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行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的配套建设。

5.基层政权建设 篇五

最近,XX县委办、县委组织部、县经管局、县民政局等部门组成调查组,对村级班子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此次调查采取发放调查表、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调查范围涉及平口、小淹、杨林等10个乡镇、20多个村。调查结果表明,我县村级班子建设总的形势是好的,呈现出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为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同时,调查中发现,村级班子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和稳定。

一、我县村级班子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县1180个行政村(居委),共有村干部4948名,其中35岁以下的891人,占18%。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的1179人,占23.8%。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县在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方面卓有成效。一是班子整体结构不断优化。各乡镇党委在选拔和任用村级干部时能坚持“以人为本”,勇于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选人用人观念,全方位启用人才,及时将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近3年来,全县先后调整村支两委成员1984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548人,村主任492人。村级班子整体结构逐步得到了优化。二是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大多数两委班子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做到了按章理事。特别是近年通过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村干部们的廉洁自律,拉近了干部、群众的感情距离,改善了干群关系,强化了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和群众观念,也促进了村干部作风转变。大部分村干部能勤政务实,兢兢业业地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村级班子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三是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县、乡两级将村干部的培训教育纳入了干部教育规划。近3年来,全县共举办村级干部各类培训班386期,受训的村级干部达26840人次。特别是通过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全县村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党性党风和政治理论教育,政治思想素质明显提高。四是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大多乡镇对村级班子实行了岗位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村干部报酬全面实行了统筹,推行了“基础+职务+工龄+村类别+绩效”的结构工资制度,并严格按规定兑现奖惩,使村干部干有目标,管有依据,评有尺码。同时,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能做到用真诚与亲情联络村级干部,在感情上与村干部真心交朋友,工作上及时为村干部撑腰壮胆,生活上尽力为村干部排忧解难,村干部不安心的思想不断淡化,工作积极性普遍高涨。五是后备干部队伍不断壮大。近3年来,全县共培养和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党员750名,其中已任村干部的164名,已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储备的达415名。调查也表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村级班子建设中出现和存在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一是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全县4948名村干部中56岁以上的达756名,占15.3%。有的乡镇56岁以上村干部的比例高达30%以上。江南镇老屋村和百花村支部书记年龄已满70岁。全县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503名,占30.4%。有的村干部连自己的名字、同意开支等简单的字都不会写。由于文化程度不高,部分村干部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往往理解不透,认识不深,贯彻不力,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二是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仍然不够。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缺乏依法行政、按章理事的自觉性。墨守成规,不求改革创新。一些村级班子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强收入方面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路子不明。据各乡镇党委评定,全县村干部能力一般和较弱的达2696名,占54.4%;村级班子能力一般和较弱的673个,占59.3%。三是部分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工作合力不强。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存在拉山头,闹派性的现象。有的支书与村长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班子不协调,思想不统一,无法发挥出村级班子应有的工作合力。工作无法开展,群众无所事从,经济无从发展,基本失去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集力。四是村级干部队伍难稳定。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

6.基层政权建设 篇六

内容提要:

现阶段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但是,仍有许多关键性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乡镇基层政权的稳定和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要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的思想建设、法制建设,加大农村基层政权的改革力度,推进农村社会的民主化进程。然而,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单纯的社区服务功能早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城区工作的需要了。只有全方位的开展社区建设才能保证城市社会经济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基层政权经济发展

基层政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性组织,党一系列的工作都要通过基层政权来实现和完成。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能否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好关系到能否顺利推进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在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农村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政治组织保证。”

一.关于乡镇政权建设

乡镇是我国法定的农村基层政府机构。目前在我国,乡镇机构臃肿庞杂,乡镇机构供养干部过多,行政管理费用和事业费用不断攀升。“食之者众,生之者寡”导致了农村治理成本不断上升,治理绩效的提高受限,同时也加重了农民负担,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据国家统计局等11个部委,对全国1020个有代表性乡镇的抽样调查,平均每个乡镇党政内设机构为16个,平均人员158人,超过正常编制的2-3倍;平均每个乡镇下属单位为19个人员多达290余人,严重超编。

二.关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权威失灵存在政治危机。

因为农民对我国基层政权缺乏信任和认同感,导致许多农民根本不听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的。“你让他住东他偏往西”令基层干部无可奈何。基层政府权威失灵的直接后果便是政府的社会控制能力和动员能力下降,进而导致也基层政权退化。

(二)干部心态失衡存在思想危机。

我们应该看到,目前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与我国科学发展不相符合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够,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部分党员党性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

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

(三)社会管理失控存在安全危机。

在某些地区,党和政府的声音几乎听不到。因为宗族组织、宗教组织、各种非法宗教迷信甚至邪教组织、黑社会组织泛滥盛行。农民群众最不能容忍的是农村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出现“黑恶化”。

三.加强农村政权建设的可行性路径探讨

(一)切实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农村的乡镇政权是农村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基础不牢,就会产生地动山摇。乡镇党政组织直接担负着领导和组织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各种生产生活的重任。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看农村乡镇工作组织开展怎么样,只有农村乡镇工作做好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出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才有可靠的组织保障和群众基础。

(二)切实加强“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教育。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确立“关怀农民、服务农民”的核心理念,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党的宗旨意识,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同时,要善于与群众沟通,倾听群众的意见,“常思亲民之举,善谋富民之策,多办为民之事”,广开言路,广纳善言,克服任人唯亲,损公谋私,独断专横,重视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政治权利,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是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根本保障。

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乡镇政权中的不少领导人受封建主义的影响相当严重。如选举干部上的任人唯亲,组织上的拉帮结派,生活上的腐化堕落等等都与封建思想联系密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有些乡镇干部受到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和刺激,把商品交换原则引入政治生活,不讲组织纪律,不讲党性原则,只讲实惠和物质利益,成了“金钱至上”观念的奴隶,成了商品拜物教的殉葬品。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表现和保障。我们只有不断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才能巩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因此,在我国广大农村的基层政权内,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来反对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思想的影响,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历史的经验和现实证明,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切实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按社会主义法制办事,才能使基层政权内的政治生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也才能使基层政权健康地运行和稳步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然,胡良琼.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问题与对策.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3)。

[2]江燕.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历史考察.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82~250。

[3]戴利朝,杨吉安.农村的基层政权建设.江苏大学出版社,2011,4,195~246。

7.基层政权建设 篇七

1927年以后, 国民党反动派倒行逆施, 在国内实行高压反动统治, 战乱不断, 人民生活异常艰苦, 同时, 残酷地大肆镇压迫害共产党人, 许多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到杀害。我们党逐渐认识到国民党的反动残暴本质, 指望他们是不可能救得了中国和广大穷苦人民的。于是, 建立属于人民群众自己的政权就迫在眉睫, 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也势在必行。1927年11月, 海丰人民率先夺取革命政权, 并召开海丰县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 会上宣布成立海丰苏维埃政府, 这是中国第一个工农政权。此后几年间, 我们党先后在广大革命根据地, 成立了多个乡级、县级以及省级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政权遍地开花。苏维埃政权凝聚了广大的工农群众, 他们的加入极大地推动了革命运动向前发展。

苏维埃政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初创的政权组织形式, 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苏维埃代表大会是苏维埃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在苏维埃大会闭幕期间代为行使最高权力。二是苏维埃政权在政权级位上划分为乡、区、县、省、全苏区五级政权, 即五级位制。三是苏维埃政权在除了乡级以外的各级政府内部设置有军事、土地、财政、劳动、文化教育、粮食、卫生、内务、工农检查等部门, 这是模仿苏联体制而设置的。四是苏维埃政权拥有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即在政权权限上实行的是三权合一制。五是参加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的产生, 是通过乡、区、县、省层层选拔而产生的, 即实行自下而上的民主选举。苏维埃政权是我们党适应当时的革命形势需要而成立的, 其实当时成立全国性政权建设的历史时机和条件并不成熟, 所以注定了苏维埃政权存在着自身的历史局限性, 甚至是错误和盲目的地方。但是, 我们也不能否认它所起到过的对于革命运动向前发展的积极作用, 以及在国体、政体、国民经济成分构成、社会改革等方面对于后世的启发作用。

1、确立党对政权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苏维埃政权实行绝对的领导。在各级政府机关中, 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对党忠诚、热忱党的事业、在群众中享有威信的党员、团员, 通过这些工作人员的苦干、实干, 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贯彻落实, 保证党对政权的领导。

2、实行自下而上的民主选举。出席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各个革命根据地、各地党、团组织、工农红军、工会等党派团体推举或选举产生, 有广泛的代表性。苏维埃政权的选举在参选资格上有限制, 在各阶层代表的比例上也有规定。

3、政府机构“小而精”。苏维埃政权所处的历史条件是战乱连绵、腥风血雨, 局势十分不稳定, 各级政府内部机构设置就不可能“大而全”。适应形势的需要, 各地因地制宜设置所需机构和工作人员, 当时, 省、县两级政府干部加起来只有1800人, 这些干部一边工作, 一边务农, 充分体现出精干高效的工作作风。

4、加强文化教育。苏维埃政权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专门的教育机构, 同时, 还办有许多群众学习文化的扫盲城、文化夜校。地方政府又采取了许多优惠政策, 比如减免土地税、由农会代耕分得的土地等, 吸引当地的知识分子参与到各地教育事业中去, 大大地推动了苏区社会进步和政治、军事的发展。

5、治理贪污腐败。由于受旧的封建思想、文化的毒害, 一些干部意志薄弱, 面对诱惑, 享乐奢靡之风渐长, 最终沦落为贪污腐败分子。各地政府组织开展了提倡艰苦奋斗、勤俭为民, 反对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的运动。由于有严格明确的法律、条例、制度规定, 在相关部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配合下, 反贪运动取得了明显成果。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地方政权建设

1937年7月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 随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日战争期间, 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武装力量, 开展广泛的抗日游击战争, 不畏艰险, 英勇作战, 先后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手中夺回大量的国土, 在这些地方先后创建了十几个抗日根据地, 并在这些根据地里建立了各级抗日民主政权。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在苏维埃大会闭幕期间代为行使最高权力。

抗日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适应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而创建的, 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各级参议会是抗日民主政权的各级权力机关, 各级政府委员会在各级参议会闭会期间代为行使权力。二是抗日民主政权在政权级位上设置有边区 (省) 以下的行署 (或称行政公署)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简称专署) 和乡级行政机关。三是抗日民主政权在县以上政府内部设厅、处, 县政府内设科室, 这种设置基本上是按照国民政府颁布的地方组织条例去做的。四是抗日民主政权拥有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明确规定由参议会行使立法权, 由政府行使行政权, 由法院行使司法权。五是抗日民主政权是由选民直接选出从乡级到边区的各级参议员, 选举的条件和人员是平等的, 所有赞成抗日和民主的阶级、阶层都可以参加选举。

抗日民主政权中的各根据地地方政权在党的统一领导下, 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打败赶走日本侵略者为目的, 充分依靠人民武装的力量, 综合运用各种执政手段,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采取各种政治、经济和法律的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和进步, 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归纳这些地方政权的建设,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行精兵简政。精兵简政政策最初是由开明绅士李鼎铭先生等提出来的, 随后, 我党按照“精兵简政”的要求, 对各根据地下达了精简人员的具体要求。首先, 在精兵方面, 精简军队人数, 整顿改编军队, 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其次, 在简政方面, 整顿各级政府机关, 减少杂务人员, 提高工作效率。各根据地经过精兵简政, “兵精粮足以胜敌, 政简负轻而安民”,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注重发展生产。在抗战的同时, 各根据地注重发展生产, 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 采取各种经济发展政策, 来为革命和战争提供物质供给, 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把发展农业生产作为首要任务, 通过扩大耕地面积, 兴办农田水利, 组织生产竞争, 救济灾民, 巩固根据地经济基础。以上措施的实行, 有力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使根据地经济基础更加稳固。

3、建立“三三制”政权。“三三制”政权建设, 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一种抗日民主政权。“三三制”规定, 各个根据地、各级民意机关、政权机关中, 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左派”进步势力、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这样, 在各级政府的选举中, 许多其他党派人士、开明绅士、知识分子等均有机会参与政权管理。吸收党外人士参加抗日政权, 充分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 有利于集思广益, 带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抗战的胜利。可以说, “三三制”是我党在抗战时期的创举, 对我国民主制度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重视法制建设。抗日民主政权的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法制建设, 希望用法治来代替延续中国数千年的专制和人治, 来巩固和加强抗日民主政权。边区行署成立了司法处, 各地也相应成立了司法委员会。同时, 各根据地依据实际情况, 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条文和规章制度。在八年抗战中, 据不完全统计, 先后公布的法律、规章、条例等共309件, 涉及政权建设、土地劳资、财政金融、公安司法、社会管理等各方面, 有力地维护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平安稳定。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地方政权建设

抗日战争结束后, 国民党反动派翻脸不认账, 撕毁停战协定, 并掀起内战, 中国历史进入到解放战争时期。在这一时期, 各大解放区的任务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由齐心协力反抗日本侵略到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统治。随着国民党反动派的节节败退, 西北、东北、华北解放区迅速扩大, 一些小的解放区不断合并, 规模不断扩大, 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解放区已形成统一的华北解放区, 适应客观需要, 中共迅速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 于1948年成立了华北人民政府。

华北人民政府是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 它为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奠定了政权体制和组织机构基础。

1、确定政权组织形式。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华北解放区施政方针》、《华北人民政府组织大纲》, 并且根据这些法规建立起了华北人民政府及其所属机构, 如民政部、财政部、工商部、司法部等正规化的政府机构, 这些机构对后来建立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委办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华北人民政府所属有关各机构中的许多部门, 后来成为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设置的政府内部机构的前身。因此, 可以说华北人民政府的建立为中央人民政府的建立在组织上做了准备。

2、统一政府运作体制。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后, 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提倡相互学习, 逐步统一了人们的思想, 统一了法令、条例和规章制度。首先, 通过颁布施行《华北人民政府办事通则》, 对于会议制度、公文撰写、办公时间以及工作人员的要求都方面都做到了有章可循, 使政府工作初步实现了正规化。其次, 华北人民政府加强政府工作作风建设, 要求一切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从群众的利益出发, 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实现政府工作的民主化。最后, 精简机构和人员, 撤销合并一些旧有机构, 增设了一些新的机构, 从而使政府机构设置更趋合理, 大大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3、恢复和发展生产。华北人民政府制定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基本政策。为适应土地改革以后的农业生产情况, 没收恶霸地主、土匪窝主土地, 分配给农民, 实现耕者有其田, 减租减息, 大大激励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发展农业、工业、手工业、对外贸易等事业, 农业生产取得极大的丰收, 各地的交通得到迅速疏通, 商业贸易、供销合作、城乡交流、财政税收、水利防汛等工作也取得一定的进展。

4、确立政治协商。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和华北人民政府, 广泛吸收包括工、农、兵、学、商等各阶级、各阶层在内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 比如, 参加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的542名代表中, 党员有376人, 非党人士有166人, 占到总人数的30.6%;华北人民政府内部的领导工作由一些民主人士担任。民主人士参政议政, 献计献策, 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华北人民政府实践中, 华北人民政府执政过程中形成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参政制度收到了良好效果,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摘要:新民主主义时期是一个内忧外患、各方势力激烈争斗的时期, 在这段时期,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成立、发展、成熟到壮大。在领导中国人民摆脱剥削和压迫的过程中, 逐渐建立了自己的革命政权, 并依据现实情况和革命的需要,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进行了不同的加强地方政权建设的积极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回顾我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加强地方政权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对于进一步促进新时期党加强地方政权建设的改革创新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地方政权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档案馆.共和国雏形——华北人民政府[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0.

[2]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第一册 (回忆录选编) [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1.

[3]金燕.论华北人民政府的历史地位和作用[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6) .

8.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镇政权建设 篇八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它不仅需要依靠农村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有党的引导和政府的扶持。乡镇政府作为我国基层政权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的外在推动力量。因此,促进新农村建设、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尤为必要。

一、新农村背景下乡镇政权建设的重要意义

乡镇政府在政府组织系统中处于最基层,充当着直接领导和组织者的角色,其工作直接面对的是广大基层民众,是中央政府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乡镇政府必须随着行政环境的变化而及时转变其政府的职能。如果乡镇政府能够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变化,及时将其观念由传统的管制政府向治理政府转变,致力构建有限、服务、法治的政府,将会帮助农民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促进农村各市场主体的有效快速发展。所以,乡镇政府能否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进行角色转换和职能的科学定位,将会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二、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权面临的问题

乡镇政权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行政环境的变化,乡镇政府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新问题:

(一)乡镇政权的工作对象不再只是传统观念的农民

自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废止以来,随着农业税的完全取消和新农村建设的逐步展开,享受到更多改革发展成果的农民身上呈现出以往农民不具有的新特点,面对权利,农民不再漠视。由于新农村建设的展开,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民职业角色的多样化,都为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提供了途径,让民主、法治、服务的观念扎根于农民头脑之中。新型农民有了强烈的维权和争取公平、公正的意识,这就要求基层政府针对变化转变职能。

(二)乡镇政府公务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镇政府为村民提供公共服务、履行各项职责都是通过公务员这一载体来实现的。乡镇政府公务员素质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乡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行政效率。目前,乡镇公务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着缺乏现代管理理念、服务意识淡薄、文化基础薄弱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宣传和贯彻执行。因此,要提高乡镇政府公务员的素质和服务能力。

(三)基层政权对农村自治组织过度干涉

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中和新农村建设运作中,村委会与乡镇政府之间存在着矛盾。由于村民多而分散,自我发展和抗风险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政府引导和发展农民组织,提高村民组织化程度。但是在实践中村委会却普遍带有浓重的行政化特点,比如:委派村委会干部参加选举、以行政命令影响村委会的民主决议、干涉村委会财权等。总之,村委会的自治权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制,村委会越来越呈现行政化。

(四)乡镇政权资金困难

农业税废止后,长期依靠税费运转的乡镇政府出现了财政匮乏问题。目前乡镇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而转移支付中的部分资金常被县级职能部门扣留,到达乡镇财政时就不充裕了。在财政能力削弱的情况下,乡镇政府承担的各种管理事物和公共服务没有显著减少。这不仅会影响到基层政府的办事效率,而且在基层政府中有可能出现“寻租”行为。所以,乡镇政府的职能需要转变。

三、几点建议

为解决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镇政府工作对象的变化、乡镇公务员素质偏低、乡镇政府对村自治组织干涉过度及资金困难等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处理好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关系的重点是去村委会行政化

要真正实现村干部的民主选举和村委会工作的自我民主管理,就要坚持以政策引导、专业指导、法律监督等方式,支持其他各类农民组织的健康发展,并积极引导和鼓励它们参与到乡村公共事务的管理中来,充分利用各类农村民间组织的力量共同构筑乡镇社会管理的多维网络,实现乡镇政府与乡镇社会力量新型合作治理的良性互动。

(二)乡镇政府公务员素质的提高和培养乡镇公务员的“民本”思想,是新时期乡镇政权建设的关键

落实领导干部年轻化,培养乡镇公务员的“民本”思想;提高乡镇公务员的素质,强化乡镇政府服务职能,是乡镇机构改革的关键。只有提高乡镇公务员的素质,提高他们服务农村的本领,乡镇机构才能再拓展服务。只有增强了公务员的“民本”思想,才能增强他们服务民众、服务农村的意识,才能全心全意为民众服务,实现民众的公共利益。另外,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工作,将他们的新知识、新理念转化为建设新农村的现实力量这一条也不能忽视。

(三)转变乡镇政府领导干部权力观,发挥乡镇政府的经济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是解决当前所有问题的根本

一是要实现权力从服从到服务的转变。这种服从,是对国家权威的服从和对权力公共职责的内心认可。农村基层权力实体所集合的政治资源的权力边界应该逐渐明确和缩小,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并促使公共事务呈现多元治理。这就要求权力强制功能逐步弱化,服务功能逐步强化,权力不再是扮演绝对控制角色,而是服务的角色。二是要实现权力运行观从统治到善治的转变。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在我国基层实行民主已卓有成效、农民的民主意识显著提高的今天,基层政府实行善治理念的现实基础是存在的。转变统治为善治,这样基于合作权威进行治理的基层政权,不仅会改变当前民众对当前乡镇政府的不满情绪,而且会使政府与民众和谐相处,进而提高政府乡村治理效率,促进乡镇经济发展,增加乡镇财政收入,实现民众公共利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9.基层政权建设 篇九

对于新时期乡镇基层政权的设立合理性,各家有不同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一段时间里,还有认为乡镇政权及干部队伍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想就实际出发,对目前乡镇基层政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发表一点肤浅的看法。

关键词:乡镇 基层政权 问题 对策 浅析

我国是一个单一制结构的共和国,实行的是五级政权建制,县和乡镇是基层政权,特别是乡镇,他是整个政权的最基层环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政权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政权建设的稳定。

一、乡镇基层政权中的责权不对等,乡镇作为一个行政组织无法承担更多的行政职责。

从我国历史上看,最明显的是自秦以来设郡县,并有“皇权不下县”的吏治及政权体制,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后,有了乡镇政权的建设,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乡镇政权建设更是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组织法,都对乡镇政权机构的组成作了明确的界定,明确了职责及权限。在实际的工作中,乡镇人民政府担负着本辖区的经济建设规划与发展、各类安全管理与社会治安和稳定、民政事务与计划生育等多项社会事业。而且,这些工作最终要乡镇具体落实。乡镇是行政的最基层,上面的县、市可以用行政命令来落实,乡镇下面是村的一级,村民委员会是一级自治组织,从法律的界定可以得出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无法用行政命令的,况且,村委会非行政组织,其村委会组成员非行政公职人员,接受行政命令的服从性也不会多强。这就要乡镇这一级行政组织依靠党的基层组织——村党支部来进行。但这种如间接行政的效能是有限的,其实上面的许多政策与工作任务要靠乡镇自身来完成、而且这些工作大都多数涉及到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上级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往往对下多采取的是“一票否决”,在客观上形成了乡镇政府的无限责任。有责任是应该的,一级政府就是一个服务政府、一个责任政府,但是在承担这些责任的同时,必须要有履行这些职责的相应职权,才能履行好这样的职责,这也是法理的体现。然而,观我国现行的法律及相关的行政法规,在行政执法上几乎无一例外的都由县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执行,乡镇没有行政执法的权力,乡镇有的只是执行区域内经济计划、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任务等职责。没有执法的权力而要去保障权益、行使执法功能,并且大多要“一票否决”的重大问题,乡镇真有点力不从心。例如,计划生工作,乡镇只能有宣传政策的职能,行政执法权在县计生局,有违反计划生育法的行为发生后,行政处罚权也在县计生局,想要超生的人只可能怕受到行政处罚,他是不会顾忌政策宣传的,乡镇人民政府的行政对于他来说有权威性吗?“一票否决”对于这样一个没有行政执法权的行政组织是不是有些责与权的不对等呢?要知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凡此林林种种不胜枚举。这样的权责不对称,影响了基层乡镇的行政权威性,影响了基层政权的行政能力,对乡镇政府来说也造成职能的错位而无所适从,该管的反倒没有管好。

二、乡镇政府的负债过重,严重影响了乡镇基层政权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

在全国,乡镇负债可能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在我们西部,乡镇负债现象更为严重,有的乡镇负债达2000——3000万元。乡镇负债原因很多,有自身的失误,也有历史原因,如“普九”及其他基础设施硬件建设达标等。但目前债务已经形成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些负债,一方面使乡镇在经济建设中没有更多的投入,再也没有钱在最需要的基础设施上搞建设,对于发展经济只能拘泥于跟着走,不可能会有更大的创新。另一方面,债务过多,债主天天要债,乡镇政府为偿债而发愁,不但没有更多的精力来发展,还因为债务得不到偿还,怕债主的激愤会影起新的社会矛盾,而日思其法,大多数乡镇领导只是苦苦当好“维持会长”。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债务的过多,债务得不到及时的偿还,引发了债主(主要是普通老百姓)对基层政府的信任危机,这种信任危机对党和国家的损失是巨大的,我们的惠农政策再怎样好,如果不还掉这些债务,老百姓会从心里不感激你的!这样的为避债而过,为还债而过的政府有可能一心一意带领群众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吗?可能值得深思!这些政府债务一年不还老百姓理解,两年不还老百姓不满意,三逐步共聚合不不还、多年不还会怎么样呢?往往就成为农村新的不稳定因素的导火绳!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会因此减缓进程!

三、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乡镇基层政权的建设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所说乡镇,总是指农村。乡镇的总体职能大抵就是领导全乡镇人民群众发展社会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维护辖区内的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促进本乡镇和谐社会的构建。但这些工作的主体总是包括老百姓自身的。改革的步伐在进一步加快,农民增收的渠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的各类结构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在我们西部,劳务输出成了增收致富的一项主要产业。农民外出务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贡献,农村经济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这些农民工举家外出之后,他们的承包土地的问题怎么办,目前的土地法只是要求可以合理流转,怎样流转才能让土地得到有效利用?怎样利用才能促成农业产业化经营?一个很好的项目可能有因为一个、两个或极少数人的恶意刁难而搁置,客观上造成无法可依,对于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的规模经营存在一定的障碍。另一方面,外出的农民工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他享受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当享受的权益,也应当履行其义务,但是他没有在家,无法履行义务,也不排除个别人还有故意逃避义务的想法,对于参加新农村建设也有不十分关心的一面,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是有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样的建设主体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现行的农村政策是不能完全适应的,特别是土地政策和其他一些涉农的社会保障政策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了。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但这成了在第一线的乡镇无解方程。

四、乡镇基层政权自身建设中也存在思想的放松。

由于客观上基层工作人员的待遇比较差、而基层工作的环境却比较艰苦,基层工作的工作量大,造成了基层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看得轻,认为自己的工作太没有奔头而有妄自菲薄的思想日益增加,会有放松的情绪。也是的呀,网载有一个叫阿忆的,前“实话实说”主持人,现北大一副教授,有月工资4786元,他说他不“走穴”的话“会活不下去了”。而今天我们乡镇行政人员(公务员)类的工资达1000元或以上的人还不多呢,我不知道他们要怎样才能活下去!2005年半月谈内部刊报道了武汉市一对乡镇干部夫妻,因为工资低,上学资金不够要求孩子上军大,孩子不同意,压力大又觉得愧对孩子的这对夫妻服毒自杀!!这样的反差让基层干部的工作劲头有可能会松懈的。另一方面,主观上没有加强学习,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干部素质参差不齐,个别干部没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这样两方面的因素使乡镇行政主体上建设动力不足。

还有,乡镇负债与乡镇自身财力的严重匮乏,导致乡镇的宣传硬件设施无法跟上,许多宣传工具根本无法利用,曾发挥巨大作用的农村广播在许多地方也哑口无言了,党的政策无法完全及时的宣传到农民中,乡镇干部的声音总是显得那样微弱无力,百姓还会误解乡镇干部懒了,不愿意宣传政策、讲解技术,还可能拉开了干部与百姓间的距离!另一方面,我们正确的舆论没有去占领这样的一个舆论阵地,其他的就会去占领的,现在农村宗教和宗派的非良性泛滥,各种意识形态有所抬头,大都与此有关!“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今天的各种宗教,合法的、非法的在农村的思想阵地占领地,何止那时千百倍!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乡镇是建设“三农”工作的最前沿阵地。乡镇政权建设更是刻不容缓。笔者以为,加强乡镇基层政权建设,要认真做好几个方面。

一、加强乡镇基层政权的建设,必须在政治体制上加强改革和领导。

乡镇的政权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有的学者认为可以取消乡镇,那是他没有完全把握国际国内的形势,没有把握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国农村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在目前的形势下,乡镇政权为新农村建设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西部地区,他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沿阵地,没有乡镇的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将会大打折扣的。

对于加强乡镇政权的建设,首先要从政治上加强领导,要注意进行责权对称的强化,不可偏重某一方面,况且责权对称也是法理上的要求,按法律要求,该乡镇作的工作,乡镇能履行这项职能的,乡镇责无旁贷;不该乡镇作的,让乡镇放下不做。乡镇就搞建设、谋发展、宣传政策,确保党和国家的的各项事业在农村得以发展、领导农民群众搞好经济建设。只有责权的对称,才能理顺上下的行政关系,使乡镇行政的职能更具体,更明确。才能使乡镇一心一意谋发展。

二、在经济上对乡镇要大力支持。

经济上的支持,是对乡镇最好的支持。目前,乡镇的各方面都需要经济上的支持。一方面,没有强力的经济支持,新农村的建设将会无法顺利进行,许多涉及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不能开展。另一方面,乡镇的债务已经危及到乡镇政权的建设,乡镇自身无法在短时期内化解的,非上级财政支持不可了。乡镇债务的化解要从债务锁定开始,不得新增债务,并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债务偿还,但要快,尽快从化解乡镇债务上使老百姓增强对基层政权的信心,增强对党和国家的信心,最快速的凝聚人心!

三、要加强法律上的探求,让新的农村经济结构有一个良性的运行方向。

我比较赞同“中国农业的出路在于减少农民”这个观点。他也符合统筹城乡发展的大战略。但对于离乡离土的农民要在立法上给予以合理合法的界定,让他们在城里安心工作,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对于留在农村的农民,进行合理的土地流转,让农村的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加强在产业的培育和引导,最终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在规模经营中让农村的农民也尽快富起来。

在经济发展中,要从发展县域经济这个整体规划出发,注重地区经济发展一盘棋,乡镇政府要把发展作为解决目前乡镇困境的根本手段。要把握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自觉把本乡镇的发展融入县域经济的规划中,融入经济建设的大潮中。要因地制宜,首先要盯准经济的突破口和增长点,既要大手笔,又要分步骤,切忌过分强调一乡一品的格局、盲目上马。在发展中不断提升政府形象、增强凝聚力,确保一方小康社会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又快又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的建设,提高干部农村工作的能力。

首先要加强党性教育,要基层干部在思想上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真正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和推动者,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其次是要加强业务能力的学习,使基层干部们成为有丰富知识的、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家农村工作的建设者和领导者。恩格思说过:思想离开了利益就会出丑,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应当从实际出发合理合法的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待遇,让他们能安心工作、促进和谐社会的快速构建。

10.基层政权建设 篇十

(2015年6月12日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总书记考察浙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精神,围绕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浙江的实践,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全面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以下称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的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1.重大意义。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是执政党的永恒命题,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事关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浙江的实践。历届省委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工作,特别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一以贯之抓好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为浙江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保证。但必须清醒看到,基层基础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严重削弱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影响基层政权建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增强政治意识、政权意识、阵地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

2.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肩负起“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着力强化党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制度引领和作风引领,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全面提升基层政权建设水平,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坚持和深化“八八战略”、建设“两富”“两美”浙江、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浙江的实践提供坚强保证。3.主要目标。推动我省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基层政权全面稳固,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彰显,基层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基层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密切,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高高飘扬,确保我省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各项工作走在前列,确保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一贯到底,确保广大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着力健全完善六个体系。

——基层工作责任体系更加明晰,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基层工作组织体系更加严密,基层党员干部担当有为,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基层各类组织作用充分发挥。

——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党领导的多元主体参与、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机制逐步完善。

——基层联系服务体系更加高效,广大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基层工作制度体系更加完备,基层权力运行更加规范。——基层基础保障体系更加有力,人财物资源进一步向基层倾斜。

二、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的领导核心地位

4.加强党组织对各类基层组织的领导。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责任和政治属性,切实强化政治引领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基层各类组织的统一领导和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加强村党组织对村级组织机构和村级事务的领导,支持和保证村级其他组织机构依法依规行使职权,认真落实《浙江省村级组织工作规则(试行)》。明确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候选人(自荐人)资格条件,从源头上把好村干部素质关。提高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兼职比例,引导、鼓励和支持村党组织班子成员通过依法选举当选村民委员会成员,提倡具备条件的村,特别是规模较小、村民委员会主任无合适人选、村党组织书记驾驭全局能力较强的村,通过法定程序把村党组织书记选为村民委员会主任。提倡按照法定程序将村党组织书记推选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社长(董事长)。坚持和完善村党组织书记主持村务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社区“两委”议事协调机制。加强社区党组织对居委会、业委会的领导。

5.引领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基层落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动员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投身“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尊重基层首创,保护创新积极性,引导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理解、支持、参与改革。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推动基层工作依法开展、基层事务依法办理、基层问题依法解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重要作用,认真落实“三严三实”要求,推动基层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担当力、执行力、战斗力。

6.巩固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强化基层党组织对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打好基层意识形态斗争主动仗。加强和改进面向基层的宣传教育工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深化“最美浙江人”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弘扬浙江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开展“立家训、树家风”活动,加强基层科普宣传,反对封建迷信,推进移风易俗,深化基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抓好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文化场馆设施建管用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在互联网管理中的作用,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当战士不当“绅士”,开展对网上错误言论的斗争,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支持基层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积极引导宗教团体、宗教界人士、信教群众正言正行,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决防止利用宗教势力干扰基层事务、影响基层稳定。

三、加强乡镇政权建设

7.加强乡镇(街道)党(工)委建设。加强乡镇(街道)党(工)委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提高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增强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优先选拔“狮子型”干部担任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把优秀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作为选拔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设区市市级机关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的重要来源。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具有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经历的要逐步达到50%。完善乡镇(街道)党(工)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研究制定乡镇工作规则。全面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深化乡镇党代会代表任期制,探索开展街道党员代表会议制度。扎实开展推动发展好、服务群众好、社会治理好、工作效能好、自身建设好“五好”乡镇(街道)建设。

8.加强和改进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研究制定加强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充分发挥人大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中的一线作用。合理安排乡镇人代会会期,改进审议和表决方式,保证代表真实意愿表达,提高会议质量和议决水平。深化乡镇人代会预算审查监督,推广“参与式预算”“政府实事工程代表票决制”等做法。认真做好乡镇人大代表选举工作,完善代表候选人提名和审查机制,严肃查处选举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加强和改进乡镇人大代表工作,健全代表向选民述职、联系基层群众制度,推进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和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乡镇政府负责人领办同级人大重点建议制度。加强乡镇(街道)人大组织建设,推进乡镇(街道)人大工作规范化。

9.推进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科学界定新时期乡镇政府职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强化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职能。从实际出发优化调整乡镇(街道)规模,合理确定管理幅度,提高服务效能。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加快推进乡镇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依法实施乡镇政府文件、决策过程、政务活动、办事程序、处理结果等公开,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围绕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改进乡镇绩效管理和考核,按乡镇不同功能建立科学化、差别化的绩效评估内容和指标体系。归并精简考核项目,县(市、区)每年对乡镇(街道)进行一次综合考核,将“一票否决”事项严格限制在廉政建设、计划生育、平安建设、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等五项。加强乡镇(街道)服务力量,在县域范围内对乡镇(街道)编制实行动态管理、调剂使用,县直机关不得占用或变相占用乡镇(街道)编制。

10.深化乡镇(街道)体制机制改革。切实转变县级政府工作方式,明确不同乡镇(街道)功能定位,实行分类管理,优化配置行政资源。按照责权利相统一、人财事相配套的要求,推动“四张清单一张网”向基层延伸,理顺乡镇(街道)与县直部门关系,依法赋予乡镇(街道)履行职责必要的职权,实现乡镇(街道)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面覆盖。对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乡镇(街道)管理更方便有效的各类事项,依法下放到乡镇(街道),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选择部分小城市培育试点镇,探索在镇域范围内行使县级法定行政管理权。按照划分收支、确定基数、超收分成的原则,理顺县(市、区)与乡镇(街道)的财政分配关系,实行财力向下倾斜,提高基层保障水平。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防止债务风险。加强对部门派驻机构的刚性调控,市、县(市、区)部门派驻乡镇(街道)机构的干部,纳入乡镇(街道)日常管理和考核,机构负责人的任免未经乡镇(街道)党(工)委同意,不得任免。提升乡镇(街道)统筹协调能力,探索建设乡镇(街道)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等四个平台。综治工作平台主要发挥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的统筹协调作用,推进基层平安建设。市场监管平台主要以市场监管所为主体,承担面向企业和市场经营主体的行政监管和执法职责。综合执法平台主要通过县(市、区)综合行政执法向乡镇(街道)延伸,将乡镇(街道)所需的执法职权一并纳入。便民服务平台主要依托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拓展服务功能,并将浙江政务服务网络延伸至乡镇(街道),提高办事服务效率。

四、加强以村(社区)为重点的基层党组织建设

11.全面提升村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坚持完善村党组织班子“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党内选举”制度,提高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公信度。坚持先定事、后选人,抓好村干部竞职承诺、创业承诺、辞职承诺等兑现,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加强对村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考核,解决少数村干部不同心、不在岗、不作为问题。完善“堡垒指数”星级管理,定期分析研判村党组织战斗力。把整转软弱落后村党组织作为硬任务,每年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倒排一批软弱落后村党组织,滚动开展整顿转化,形成常态化整顿机制。重点向党组织战斗力不强、服务能力弱、群众意见大的软弱落后村选派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优化调整村党组织设置,对村党员人数较多、下设党组织较多的,党支部可改设为党总支或党委,探索建立特色党小组,推行“党建+”工作方式。加快推进农民合作社、专业协会、电子商务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党建工作。加强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外来流动人口集聚地等领域党建工作。

12.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以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统领,创建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推行社区“大党委制”,吸纳区域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进社区党委班子,统一调配、集约利用区域内党建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共同参与区域管理服务。深化区域化党建,加强开发区(产业集聚区)、镇改街、村改居、新建社区、农村社区、商圈、楼宇党建工作,发挥社区党组织覆盖作用。稳步推进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全省统一届期和换届,进一步规范选举程序。

13.发挥“两新”组织党组织实质作用。坚持属地管理为主,加强乡镇(街道)党(工)委对“两新”组织党组织的领导,加强“两新”组织党组织对村(社区)党组织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在改革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引导“两新”组织更好履行社会责任,为巩固党的基层执政基础服务。

14.坚持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基本制度。丰富“三会一课”内容,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手段,创新组织生活方式,提升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全面推行党组织每月固定活动日制度,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党员大会、上党课等活动。县(市、区)、乡镇(街道)党(工)委要加强对基层组织生活的指导,党委书记要带头到基层上党课。

五、加强和改进基层社会治理

15.完善村(社区)依法自治。坚持以村(居)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推动建立和完善基层组织体系,使各类组织各有其位、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完善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规范村(居)民委员会选举制度和程序,建立健全不合格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代表退出机制,探索和完善罢免、辞职、停职程序。认真落实村级重大事项“五议两公开”决策程序,全面实施党务村(居)务财务公开。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和重大事项,全面实施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民主议事会和民情沟通日等制度,稳步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坚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全面制订修订和实施村规民约、社区公约。

16.维护基层社会安定有序。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构建全省统一的基层社会治理网格体系。加强乡镇(街道)综治办建设,整合乡镇(街道)各类资源力量,推进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事件联处、平安联创。健全基层“大调解”工作体系,常态化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全面落实基层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生态保护责任制,加强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提高基层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17.提升基层治理信息化水平。按照数据一次采集、资源多方共享、服务一门办理的要求,建立统一的村(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推进职能部门业务数据整合共享,提高基层基础工作信息化管理能力。推进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两网融合,建立健全事件处理网上网下联动体系。

六、提升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工作水平

18.严格落实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密切”上下功夫,在“具体”上见行动,全面落实“三个走遍”要求。届期内市委书记要走遍所有乡镇(街道),县(市、区)委书记要走遍所有村,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要走遍所有自然村(社区)和困难户。县(市、区)委书记带头,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对辖区内所有村、社区走访一遍,走访情况列入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建立“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长效机制,乡镇(街道)干部每年对辖区内农户至少走访一遍,真正做到急事难事见干部、政策宣传见干部、化解矛盾见干部、项目推进见干部。实行农村党员干部普遍联系农户制度,做到有不满情绪必到、有突发事件必到、有矛盾纠纷必到、有喜事丧事必到;困难家庭必访、危重病人家庭必访、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家庭必访、信访户必访。基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也要做到“四必到、四必访”,主动走入群众家门,把群众组织起来、凝聚起来,防止和克服行政化、机关化和少数人活动的倾向。深化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制度,深入开展“点亮微心愿·共筑中国梦”活动。

19.推动各级机关重心下移服务群众。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下访约访接访制度,开展调查研究要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完善政协委员联络制度,推动政协委员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进网格,组织引导参与基层事务协商,开展民主监督。坚持从省、市、县、乡四级机关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选派优秀党员、干部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深入实施结对帮扶制度,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和有条件的企业至少结对帮扶1个村或社区。

20.提高城乡基层公共服务质量。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生产要素、公共资源、公共服务逐步向基层倾斜。加快城乡基层社会事业发展,重点加强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教育、法律服务和档案管理等基本公共服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建立社区服务项目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社会组织及民办社工机构承接公共服务。建好用好联系服务群众阵地,建立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加强村服务场所规范化建设,以县(市、区)为主全面改造提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充分发挥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作用,全面落实村干部坐班或值班制度,全面实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方便群众办事。

七、打造过得硬打胜仗的基层执政骨干队伍

21.建设担当有为的乡镇(街道)干部队伍。优化乡镇(街道)干部年龄、性别、专业结构,注重补充城建规划、生态环保、农业技术、电子商务等急需的专业人才,注重多渠道培养和选拔本土干部,注重发挥“老乡镇”作用,建立不同形式的干部交流轮岗机制,加大培养选拔乡镇(街道)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力度。继续有计划地选拔高等院校优秀毕业生到乡镇(街道)工作。严格执行乡镇(街道)干部任期调整、最低服务年限、工作借调等规定,保持干部队伍相对稳定。加强乡镇(街道)干部教育培训、挂职锻炼。格外关心爱护乡镇(街道)干部,认真落实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乡镇干部经济待遇一般高于县级机关同职级干部20%以上、乡镇(街道)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提高到20%等政策,改善乡镇(街道)干部工作和生活条件。

22.培养百姓拥护和喜爱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按照干事创业有思路、村务管理有规矩、服务群众有感情、带领队伍有办法、廉洁公道有口碑的要求,选好、用好、管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深入开展推选宣传“千名好支书”活动。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退休或退出现职后回村(社区)任职、优秀机关干部等人员到村(社区)任职。县(市、区)每年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探索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办法。加大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街道)领导干部、从优秀村(社区)主职干部中定向考录乡镇(街道)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力度,乡镇换届时每个县(市、区)有一名以上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街道)领导班子。

23.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的党员队伍。坚持保证质量、慎重发展、均衡发展,未来10年全省党员数量年均增长控制在1.5%左右,保持党员队伍适度规模。优化党员行业分布和结构比例,重视在80后、90后青年农民、工人中发展党员。乡镇(街道)党(工)委每年全员轮训农村(社区)党员。强化党员意识和党章党规意识,完善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管理,推行农村党员管理“十条红线”做法,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党性体检、民主评议”,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加强流动党员管理。重视加强“空心村”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助残扶残、志愿服务等活动。建立党内关爱基金(资金),关爱服务生活困难党员群众。加强党员信息系统建设,深化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作。

24.统筹抓好其他基层骨干队伍建设。充实基层党建工作力量,明确乡镇(街道)党(工)委专职副书记分管党建工作,合力抓好基层党建工作。落实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专职从事纪检工作的规定。县一级要配齐配强组织员。乡镇(街道)要配备组织委员、组织干事,配好宣传委员、宣传干事,统战工作任务重的乡镇(街道)党(工)委应当明确专人负责统战工作。加强村(居)民代表、村(居)民小组组长、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以村(社区)主职后备人才为重点,加强基层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探索面向高校优秀应届毕业生招录选调生村官,推动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大力宣传基层干部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为基层干部提供正能量。

八、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25.落实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乡镇(街道)党(工)委要全面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职责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村(社区)党组织要对村(社区)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对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力、“四风”问题突出或发生严重违法违纪问题的,要“一案双查”,严肃追究责任。建立健全村级事务权力清单,规范基层组织权力运行。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加强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宣传教育,实施村(社区)干部底线管理,增强村(社区)干部讲纪律守规矩意识。

26.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准确把握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定位,村务监督委员会要自觉接受村党组织领导,向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负责,村民委员会要自觉接受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参加或列席村“两委”会。加强对村务决策、村务公开、村级集体“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措施落实、耕地保护和土地流转以及村干部廉洁履职等情况的监督。强化乡镇(街道)纪(工)委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指导,落实村务监督工作各项制度和规范,坚持村务监督委员会每年向村党组织和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制度,接受村民民主评议和信任度测评。

27.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全面推行农村基层作风巡查制度。驰而不息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及我省“28条办法”的贯彻落实,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严肃查处基层党员干部生冷硬推、吃拿卡要、与民争利和以权谋私、虚报冒领、贪污侵占等问题,坚持抓早抓小,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在基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九、各级党委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28.发挥县级党委“一线指挥部”作用。市、县、乡三级党委要坚持基层党建报表与经济报表、平安报表一起抓,履行抓基层党建和基层政权建设的政治责任。省、市两级不直接给乡镇(街道)下达具体任务,县(市、区)党委要统筹各方力量加强基层基础。建立健全县(市、区)党委抓基层党建和基层政权建设专题分析研判制度。县直部门要履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责任,按照分工要求做好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工作,不得将应尽职责转嫁给乡镇(街道)。全面建立市、县、乡三级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清单、领办基层党建项目制度。

29.全面加强基层基础保障。因地制宜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在用地、信贷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建立健全以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责任制。加强村级集体股份管理,集体经济收益要首先保障村级公共开支。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确保从2015年起,人口规模1500人以上村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每年不少于10万元、其他村不少于5万元,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基本报酬,建立健全正常增长机制,确保不低于上年度所在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两倍。逐步解决其他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障、离任村干部的生活补助以及村级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问题。全面落实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按照副省级市、地级市和县级三个类别,确保从2015年起,每个社区分别落实每年2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最低保障标准。多途径解决“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经费保障难问题。各级各部门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加大对基层的支持力度。依托村(社区)等基层组织开展公共服务的部门,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为基层组织开展工作、维护服务设施提供保障。

30.切实为基层减负减压。全面实行村(社区)事务准入制度,厘清村(社区)组织依法依规履行和协助党委、政府工作事项,凡未列入准入事项的,一律不得交村(社区)办理。巩固村(社区)机构牌子多、考核评比多、创建达标多“三多”问题清理成果,精简村(社区)各类台账和材料报表,县(市、区)应每年进行检查。

上一篇:韩语初学入门学习计划下一篇:白牙读后感400字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