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审核报告范文

2024-06-11

体系审核报告范文(12篇)

1.体系审核报告范文 篇一

近日,由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江苏分公司派出的审核组顺利完成了对德国NOVATECH Technology GmbH公司的ISO9001/ISO14001双体系认证审核,开创了CQC(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体系审核赴欧洲的先河。

NOVATECH Te chnology GmbH是德国专业组装LCD液晶显示器的公司,其客户为国际知名显示器生产商。NOVATECH通过该客户详细了解了CQC的认证品牌和服务质量,主动与CQC吴江办事处取得联系,邀请CQC派员对其进行双体系审核。

接到审核邀请后,CQC吴江办事处派专人对德国的相关产品质量标准和环境法规进行收集整理。审核组还就相关标准、法规进行研讨,做好充分的审核前准备,确保了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审核中,审核组对公司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做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企业对审核组专业、高效、认真、实事求是的工作表示很满意。

2.1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 篇二

一、内部审核的时间段

审核开始日期:2006年06月05日审核结束日期:2006年06月09日

二、受审核部门

管理层、经营部、公司办公室、质量管理办公室、技术科、质检科、生产科、采购组、仓库、设备室、一车间、二车间、三、内部审核组成员名单 审核组长:段小九

第一审核小组(A组:万昌华张平弛 第二审核小组(B组:汪劲松汪劲松 第三审核小组(C组:黄健真吴翠芝

四、内部审核目的

1、检查和评价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策划的要求,是否符合《质量管 理体系---要素》的要求和适用的法律规定要求,验证对体系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的符合性、有效性和充分性。

2、检查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贯彻落实和实施情况,是否在各部门各作业 岗位有效展开并得到具体实施。

3、通过审核进一步验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可操作性,收集新信息。

4、为中方委审核通过提供改进机会。

五、审核范围

公司各级领导与《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职责权限有关的部门和相关岗位。

六、审核依据

1、《质量管理体系---要素》

2、公司所策划和制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技术规范以及相 关规定和准则

3、公司提供产品所适用的法律法规

4、必要时的相关产品销售合同和质量计划

七、审核方式

1、与最高管理层领导座谈贯彻实施有关“领导作用”发挥情况和管理评审 计划准备。

2、听取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职责权限使用情况以及对本部门职责范围内 的体系运行情况汇报。

3、依据审核日程安排,由审核组到各职能部门对其应实施的标准章节条款 收集实施的审核证据,审核采用抽样方法进行。

4、对部门工作现场或作业岗位的工作环境适宜性,设备设施管理等情况进 行检查。

八、内审首、末次会议参加人员

参加人员有包括总经理、各副总经理、六个部门的主副负责人及审核组成员。

九、内部审核综述

这次进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由七人组成的审核组经过充分地准备,对公司六个部门和作业岗位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检查验证,达到了发现问题和规定的内审目的,取得了好的收效。

本次审核中共开出不合格报告单5份,从部门不合格统计看,生产科发生2项不合格,技术科发生2项不合格项,质检科发生1项不合格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更应对体系运行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予以充分地认识,主要表现在:⑴生产过程中有开孔划线工艺,有开孔操作方法,在实际生产中不能始终如一地执行。⑵产品完工且验收合格后,设备上的法兰口应用塑料布或塑料盖密封,以保持设备内部清洁。

⑶设计开发过程中对设计的输出评审不够及时,签字不完善。⑷图纸 更改能及时进行,但图纸更改无台帐。⑸质量体系有关文件中对审核点、见证点、停止点描述不一至。如质量计划文件---《质量检验记录卡》、《锅炉制造工序检验控制一览表》等文件应与质量手册保持一至。

虽然是一般性不合格,但是,也要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不要再次出现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符合策划的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的要求,质量体系运行正常,且得到了有效的实施与保持。各部门要以此次内审为契机,举一反三,尽忠职守,搞好本职工作。生产科、技术科对所发生的不合格在规定时间内及时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为迎接中方委审查,作好准备。

十、不合格在各受审核部门分布情况 见2006年第一次内审不符合项分布统计表

十一、审核报告发放计划

审核报告发放到:总经理、各副总经理、各部门正副科长、管理者代表、审核组长和各审核员、质管部门保存一份

十二、附件

1、关于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通知----------------------------一份一页

2、关于任命内部审核组长和审核组员的决定-------------------------一份一页

3、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方案------------一份二页

4、不合格项报告/纠正措施表---------------共五份

5、首次内部审核会议记录表-----------------一份

6、末次内部审核会议记录表-----------------二份

7、首末次会议签到表-------------------------各一份 8、2006年内部QMS审核结果评定表-------一份 9、2006年内审不符合项分布统计表-------一份 10、2006年内部审核计划-----------------一份

11、审核报告发放领用签署表-------------一份

3.体系审核报告范文 篇三

审核总结报告(内部审核)分发: 制造中心/人力资源中心/技术中心/ 品管部/PMC/业务部/采购/维修部/仓库 抄送: 总经办/CEO办公室/执行董事 制作:章样成 审核: 核准: Do well for our work

广州刚辉橡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2015年内部审核总结报告(实际情况)依照

ISO9001/TS16949体系标准,公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各作业指导书及产品和客户要求,进行各部门及各阶段审核,有较多不良或不符发现,但也有个别部门或组别运行良好,具体发现如下(本次审核进行全公司所有部门审核): 一.公司各部门还普遍存在着违反标准4.2.3文件控制和4.2.4记录控制要求,较之5月份第一次审核有所改善,其影响后果将会产品生产错误,物料无法追溯,也会存在产生重大品质隐患..1.生产部门还存在使用未受控文件,部分表单还存在无受控编号使用。2.包装部门烘烤设备WI还存在二个内容不同但编号相同WI文件,此会严重影响生产作业品质。3.各部门对文件记录表单没有进行审核确认。二.人员教育培训:

在本次审核中,各部门上岗培训教育实施情况非常差。1.各生产部门对员工作业培训和产品认识培训只是口头说一遍,无复核员工是否真正懂得作业和知悉要求。2.品管部门培训存在无实施培训,对QC人员也只是口头说明,无确认QC是否真正了解产品测试方法和产品标准,无书面考核内容。3.人力资源中心无全面对入厂新员工作工厂的厂纪和上班要求进行培训(职员)在部门教育培训中,新员工进来,作为部门管理人员应该确实执行人员作业培训和上岗作业考核,使作业知悉其职责和作业方法,而不是简单作口头叙说,在本次审核中,有部分员工反应管理人员平时不培训教导,提出要求不进行处理,出了问题怪员工,或处罚员工。其严重员工积极性和人员流动。另其他部门培训实施情况不超过计划10%,执行体系标准6.2.2.2和6.2.2.3能力意识培训及在职培训是句空话.三.纠正和预防改善措施跟进及改善结果确认(8.5.2/8.5.3)1.各部门对问题处理只停留在表面上处理,如客户投诉/制程异常,现处理方式为返工/报废,或改善对策为加强员工培训,加强管理,加强检验,无从根本去分析改善(5M)

4.体系审核报告范文 篇四

二、存在问题:

调研组认为,虽然我县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要求,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不足。

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硬件设施投入不足。县妇幼保健所基础设施严重落后,虽然现在搬迁至原中医院门诊大楼办公,该办公楼年久失修,严重制约了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县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医疗设备、检测设备简陋陈旧,交通工具少,很难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渠口农场医院办公楼陈旧、场地狭小,已不能满足3万人口就医服务工作;二是业务经费投入不足。县财政对县妇幼保健所等建设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分配的非业务性任务挤占业务资金,致使正常的办公经费和运行经费十分紧张。基层乡镇卫生院没办公经费紧张,挤占乡公共卫生服务费屡见不鲜。三是部分项目建设配套经费难以落实。县疾控中心在用于公共卫生方面的经费不足,免疫规划专项工作下拨经费不足,影响了冷链工作的进展;部分重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县级配套资金不到位,不同程度影响了妇幼保健工作质量。

(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一是卫生技术人员总量不足。县级医疗机构编制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在岗人员年龄老化、断层严重,机构人员不足,县妇产科、儿科临床业务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领军人才欠缺,已不能满足全县妇幼保健工作的需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而非专业人员又大量冗员,高素质人员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难以进入,现有的人才又因待遇及发展条件的限制而不断“跳槽”,普遍存在着人员总数多,低学历、低职称人员多,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少的“两多一少”现象。县卫生监督在岗的14名卫生监督员负责监管全县2399家从业单位,平均每人监管172家,卫生监督力量薄弱,满足不了实际工作需要。二是卫生技术人员流动性较大。县级医疗机构缺乏高层次人才,乡镇(社区)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条件艰苦、待遇偏低,不能安心工作,申请调动的也比较多。三是卫生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据统计,全县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811人,其中:6个县级医疗单位有专业技术人员509人,13个乡镇一级医疗机构仅有专业技术人员30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 人,中级职称的 人,分别占全县总量的 %和 %,服务于农村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以上为大专以下学历,中专及以下学历 人,占 %。卫生技术人员城乡分布不合理现象较为明显。

(三)、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还比较薄弱。

农村卫生基础薄弱,尤其是农村公共卫生体系薄弱。这主要是:

1、农村人口多,居住分散,大战场、恩和乡双井子、长山头、渠口两个国营农场流动人口和自然移民多,行政隶属关系不明确,计划免疫工作不能全覆盖。

2、全县131个村村公共卫生服务员都是村医兼任,在现有的村医中,有60%是由20世纪70年代县培训的“赤脚医生”转化而来,能适应预防保健、医疗服务需求的较少,女性医生更少,由于老有所养、医疗保险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人口替换难度很大。

3、公共卫生管理还不尽如人意。一是公共卫生服务网络质量不高,由于人手紧、工作任务繁重,县乡两级缺对乏村级服务室有效的管理、监督、考核机制,对开展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指导、督促、培训不到位,考核不严格,部分乡村的健康建档工作责任意识不强,流于形式,一登到底。二是部分村医自身能力弱、责任意识不强,致使村卫生室药品配送率低,看病不治病现象时有发生。

4、食品、药品监管措施还不到位。

食品药品监督局承担着餐饮食品安全、化妆品、保健品的监管职责,经县政府协调,委托卫生监督所执法,但执法的文书下发、硬件的使用都是由食药局提供,由于执法体制不顺畅,造成部门间互相扯皮、推诿,工作效率不高,对违法行为起不到震慑作用。卫生监督体系基础薄弱,乡村两级 卫生监督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县卫生监督所分管食品卫生的6人承担着全县1076家餐饮业和摊点食品卫生,还有学校卫生、职业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医疗机构监管和卫生行政许可,农村家宴管理等职能,执法力量单薄,致使卫生监督工作不彻底,一些卫生违法犯罪活动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三、意见建议

1、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全县公共卫生服务硬件条件。一是结合落实中宁县“十二五”规划纲要,加快建设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等县级医疗基础设施,加大乡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要求,县财政要加大投入,解决卫生监督所办公场所和配备县妇幼保健所大楼维修基金。加强装备建设,依托科技,提高突发公共卫生的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县财政要及时足额拨付项目资金和政府配套资金,设立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经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助经费和食品安全专项工作经费;继续加大对县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检测仪器和执法装备的投入力度;此外,由于疾病预防和卫生监督执法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鲜明的专业技术特点,需要快速准确的检测监测数据,因此,配备必要的实验检测仪器和现场快速检测仪器、交通工具、取证工具和技术装备,是提高公共卫生工作效率和保证卫生执法客观公正,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的重要措施。二是加大对乡镇卫生事业经费的投入,保障农村公共卫生事业正常开展。合理解决公共卫生与预防的补偿机制问题,促使公共预防工作具有稳定的经费投入,保证预防保健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财政投入的重点应从卫生保健服务的提供,转变为对卫生服务消费者的支持上来,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财政可以实施直接的医疗救助,以保证贫困农民获得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

3、加强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深化改革,完善人事制度。继续推行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通过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等形式建立新型的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努力形成专业人才可进,待遇根据工作能力而定的新局面。二是建立合适的政策导向,稳定基层卫生技术队伍。鉴于基层医疗机构专业的卫生人才相对匮乏,而高校毕业生希望到市、县级的大医院工作,不愿意到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现象,县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合理的政策导向,如提高工资待遇、给予更多地学习和职称晋升的机会等,引导大学医校学生到基层工作,为基层卫生队伍注入新鲜血液,逐步解决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老龄化,人才断层等问题。对长期在基层工作,岗位补贴,职称晋升时适当放宽条件考虑,使其安心在基层工作,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目的。三是加强基层技术人员的在职教育和培养。组织基层在职卫生人员参加学历教育,提高业务技 术水平,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卫生行政部门把职工教育培训纳入卫生系统的考核指标,督促各医疗机构认真落实职工的继续教育和进修学习制度,从而更好地促进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知识更新。四是加强县级医院对偏远乡镇卫生院的对口帮扶,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群众。

2、合理布局,优化配置医疗资源。

一是要在县卫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需求和农村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尽快制定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同时,结合即将开展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工作,对现有的医疗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把村医纳入卫生系统技术人员管理层面,改变村医管理体制,村医待遇全部由财政担负,妥善处理村医养老问题,更换年轻村医,更好的服务于基层。逐步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二是要加强县、乡(镇)、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积极推进“网底”建设,开展以乡镇卫生院为中心,村级卫生机构为站点的服务模式,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功能互补、协调发展,建立运转高效的“双向转诊”机制,畅通信息通道,实现资源共享。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管执法力度,依法取缔非法行医,维护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秩序。

4、理顺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执法监督检查力度。

政府要加大投入,成立食品安全综合执法大队,规范监管行为,整合监管力度,按照中央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责分工要求,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明确各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克服多头管理;完善和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健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在各监管部门内部,实行纵向分级落实和横向分片定责,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把监管责任沿着纵向层层落实下去;同时,对所辖区域划分责任区,实行横向定人定责管理;加强消费者协会、社区居委会、街道、村委会等社会公益组织和基层组织的食品安全责任,给予必要的专项补助,调动社会公益组织和基层组织监管食品安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设一个覆盖面广、功能强、反应迅速的基层食品安全防护网;重点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和日常监管机制与措施的建立与落实,逐步整合各监管部门的基层协管和维权网点,尽可能做到一支队伍多种功能、多种用途,把主要力量放在监管的薄弱环节、关键环节上,实行重点监控.充分发挥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综合协调职能作用,继续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应急管理体系、案件查处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食品药品综合监管工作协调力度,按照新的《食品安全法》及《药品管理法》要求,抢抓机构改革的机遇,理顺工作,明确职责,健全网络,强化属地管理,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管理和宣传,继续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示范乡镇、示范街区创建活动,构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长效机制。针对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明查暗访,抓好食品药品安全案件督查督办。开展农村食品药品安全整治,重点打击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规范食品药品生产加工、营销、消费行为,加大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药品的违法行为。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理顺完善食品药品检验技术支撑和监督体系,形成权威统一、规范高效的监督执法体制和工作机制,尽快建立健全食物链重点环节和药品全过程的风险监测网络,确定风险监测站点,组建风险评估专家队伍,建立风险评估数据库,开展对食源性疾病、食品中有害因素和药 械不良反应(事件)的日常监测,把监测评估结果作为制定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药品安全实施监管的科学依据。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对可能发生较高安全风险的食品药品提出风险警示。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以培养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为核心,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抓好食品药品安全信用制度规范、管理服务系统与运行机制建设。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应急日常管理,组织指挥本行政区域的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加强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物资、技术和人力资源储备体系建设,建立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库,组织开展应急演习演练,畅通信息报告渠道,严格信息报告制度,确保在第一时间响应,并得到及时、快速、科学、有效的处置。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着力抓好药品检验监测能力和技术审评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技术监督对行政监督的支撑能力。加强宣传培训,进一步规范食品、药械从业人员依法从业行为,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识别和鉴别虚假食品药品的能力。

5.体系审核报告范文 篇五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4-2010年中心管理体系内审和外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

1.2 审核

1.2.1 审核方式

1.2.1. 1 内审

由质量负责人负责制订年度内审计划和实施计划, 组织内审员按计划对中心的管理体系进行审核, 评价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将审核结果报告提交管理评审。

1.2.1. 2 外审

由外部独立机构组织专家进行考核评审, 用以检验本单位所建立的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和国家最新标准。

1.2.2 审核范围

质量审核工作涉及管理体系中全部要素和全部活动以及所有场所与部门。

1.2.3 审核依据

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CL1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CL21《实验室认可准则在卫生检疫实验室的应用说明》、《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心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等。

1.2.4 涉及内容

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中所涉及要素主要分为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 包括:4.1组织, 4.2管理体系, 4.3文件控制, 4.4要求, 标书和合同的评审, 4.5检测的分包, 4.6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4.7服务客户, 4.8投诉, 4.9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 4.10改进, 4.11纠正措施, 4.12预防措施, 4.13记录的控制, 4.14内部审核, 4.15管理评审, 5.1总则, 5.2人员, 5.3设施和环境条件, 5.4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 5.5设备, 5.6测量溯源性, 5.7抽样, 5.8检测和校准物品的处置, 5.9检测结果质量的保证, 5.10结果报告。共计25项。 (表1)

2 数据分布情况

2.1 数据分布

观察2004-2010年度的不符合项报告, 7次内审共有57项不符合项, 分布在25个要素的14个之中, 6次外审共有45项不符合项, 分布在25个要素的18个之中。总计102项不符合项, 涉及20个要素。其中涉及管理要求的有11个要素45项, 涉及技术要求的有9个要素57项。 (表1, 图1)

3 讨论

3.1 数据分布

3.1.1 体系审核结果发现102项不符合项

涉及管理要素45项次, 占不符合项总数的44.1%, 其中内审发现27项, 外审发现18项。涉及技术要素57项次, 占不符合项总数的55.9%, 其中内审发现30项, 外审发现27项。

3.1.2 各次体系审核发现的102项不符合项

涉及20个要素, 出现最多的前三项为要素4.3文件控制、5.3设施和环境条件和5.5设备, 共有36项, 占不符合项总数的35.3%。其中涉及最多的要素5.5有15项, 占总数的14.7%;涉及要素4.3的有13项, 占总数的12.7%;涉及要素5.3的不符合项有8项, 占总数的7.8%。其余出现较多的有4.6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4.13记录的控制和5.8检测和校准物品的处置等要素, 共有21项。

3.1.3 各要素分析

在2004-2010年期间的体系审核中都发现了有涉及要素5.5的不符合项, 其次是要素4.3, 不符合项出现在除2004年以外的每个年度中。其他出现次数较多的不符合项也分布在不同的年份中, 没有发现在同一年份中集中出现的趋势。

3.2 内审与外审结果比较

从覆盖面来看, 中心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涉及14个要素, 外审发现的不符合项涉及18个要素。从涉及要素来看, 内审所发现的不符合项涉及管理要素的有27项, 外审有18项;涉及技术要素的内审有30项, 外审有27项。

3.3 不符合项产生原因

3.3.1 数据分布

数量和分布都排在第一位的是5.5设备, 反映出仪器设备管理问题一直是中心管理体系的关键薄弱点, 主要体现在记录不完全、标签标识不清晰、没有及时按照校准报告进行评价等环节。究其原因是因为检测人员只注重仪器使用的过程, 而轻视及时记录, 采用定期整理数据或事后补做记录的不当方式, 容易造成原始信息的遗漏缺失和记录的不完全, 由此而产生的不符合项。排在第二位的是4.3文件控制, 涉及此要素的不符合项主要表现为文件的受控性、文件的唯一性标识两大方面, 主要是由于需要受控的文件数目大, 而质量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有遗漏并且没有及时定期检查更新所有受控文件。新仪器新方法的使用虽然编制了作业指导书和相关文件, 但相关科室未能做好沟通, 导致文件没有及时受控, 由此产生不符合项。

3.3.2 其他不符合项

4.6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4.13记录的控制和5.8检测和校准物品的处置, 主要表现在:缺少作业指导书、原始记录的缺失或信息不全、缺少服务商评价资料、缺少人员培训记录、样品存放不当、过期样品未及时处理等, 经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经分析有:⑴实验室人员和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意识薄弱, 对体系文件的执行不彻底, 没有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开展工作。⑵对管理体系文件的宣贯学习不够深入, 对某些问题的理解有偏差。⑶管理体系文件还不够完善, 依然存在不少问题。⑷体系内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充分。

3.3.3 数据比较

中心内审员在内审过程中对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的审核较为平均, 而外审专家进行质量审核时更注重对技术方面的各项要素进行观察。同时, 专家对各项要素审视的角度更为宽泛, 能从内审中没有发现问题的地方找出不符合项, 指出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内审员与专家还存有一定的差距, 需要通过不断的培训来缩小这样的差距, 提高内审工作的效能。

4 改进措施

4.1 加强宣传, 提高意识

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 人员始终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也是各项工作开展的主体。因此, 加强对检测人员、管理人员, 尤其是新进、转岗员工的培训和宣传是必不可少的。中心应使用各种有效方式方法, 强化管理体系的宣传, 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 树立单位质量文化。

4.2 加强设备、标准品管理

针对设备管理及标准品管理在中心管理体系审核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较多, 应加强日常的监督, 确保人员能严格按照程序文件和相关规定对设备、标准品进行管理, 做好建档、标识、检定、期间核查等工作, 以避免相关不符合项的再次出现。

4.3 分析审核报告, 跟踪纠正措施

对于在审核过程中重复出现的不符合项, 相关职能部门要引起重视, 进行跟踪审核, 查找分析原因并进行整改, 严禁类似问题的再现。

4.4 提升人员能力, 提高工作质量

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培训, 注重内审人员知识更新与提高, 使其熟悉相关的各项标准和中心的管理体系运行过程, 从而提高其审核水平和能力, 缩小与外审专家之间的差距, 提高内审工作质量。

4.5 重视日常监督工作

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造成一些不可预计的偏离体系的现象出现, 这就要求质量监督人员和实验室人员在工作中持续有效地按照体系要求进行监督和自我检查, 一旦发现问题, 及时从人员、环境、设备、检测方法、样品和标准品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原因, 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确保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妥善解决。

4.6 完善质量体系, 健全相关制度

管理体系的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需要根据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需要进一步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范, 在每一个管理环节都有相应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进行支撑, 并由管理人员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相关文件和规范, 确保体系的正常运转和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ISO/IEC 17025:2005) [S].2006.

[2]CNAS—CL0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S].2006.

[3]CNAS—CL1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S].2006.

[4]韩应成.基于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 2009, 16 (4) :94-95.

[5]陆碧茹, 丁灿华, 肖惠贞.疾控中心内审结果分析与改进[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 2010, 17 (6) :101-103.

[6]朱晨光, 黄伟华.检测实验室日常监督机制的控制点[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2007, 23 (5) :481-482.

6.体系审核报告范文 篇六

(1)申报产品不属公安部和省所限制发展的产品;

(2)具有与生产要求相适应的技术力量;

(3)有必要的生产场地、设备和检测手段等;

(4)填写《生产消防产品申报表》。

2、申报鉴定条件

(l)填写《鉴定申请表》;

(2)有省公安消防机构出具的《生产消防产品审核意见书》;

(3)有法定检测机构出具的有效检测合格报告;

(4)具有国家、行业标准或者经审定备案的企业标准;

(5)有鉴定大纲、试制工作总结、经济效益分析报告、生产条件审查报告、标准化审查报告、图纸、工艺文件等必要的技术资料。

3、申领消防产品认可证条件

(l)填写《消防产品认可证申请表》,并经主管部门同意;

(2)有鉴定证书;

(3)有省公安消防机构出具的《生产消防产品审核意见书》;

(4)有法定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合格报告;

(5)质量体系审查合格报告;

(6)在产品通过鉴定后两个月内提出领证申请。

4、办事程序 经所在市(地)公安消防机构初审同意后报省公安消防机构审核。由窗口受理,报领导指定经办人员实地检查,提出意见,领导签发,窗口发送。

5、审批期限 市(地)公安消防机构初审同意后报省公安消防机构复查审核。对符合条件的,由省公安消防机构出具《生产消防产品审核意见书》或都签定证书域者核发《浙江省消防产品认可证7/或者签署意见后报公安部消防局。

二、申请经营消防产品申报审核程序

l、申请条件 申请经营消防产品的企业(工商户)应有必要的经营场所,符合产品储存条件的仓库和管理制度,填写《经营消防产品申请表》。并附以下技术资料:

(1)营业执照复印件;

(2)消防产品生产许可证或认可证、认证证书;

(3)产品鉴定证书;

(4)产品标准;

(5)有法定检测机构出具的有效检测合格报告;

(6)产品样品,使用、安装说明书。经营外省企业生产的消防产品还须提供省公安消防机构消防产品登记备案公告。

2、办事程序 经市(地)公安消防机构初审同意后报省公安消防机构审核。由窗口受理,报领导指定经办人员提出意见,领导签发,窗口发送。

3、审批期限 市(地)公安消防机构初审同意后报省公安消防机构复查审核;对符合条件的,由省公安消防机构出具《浙江省消防产品经营许可证》。

三、申请维修消防产品申报审核程序

1、申请维修消防产品申报条件。

(1)有满足维修要求的场地和库房;

(2)有相应的维修设备;

(3)有相应检测设备、技术力量、质量保证体系和保证维修质量的规章制度;

(4)填写《维修消防产品申请表》。

2、申领维修消防产品许可证条件

(1)有省公安消防机构出具的《维修消防产品审核意见书》;

(2)有法定检测机构出具的有效检测合格报告;

(3)质量体系审查合格报告。

3、办事程序 经市(地)公安消防机构初审同意后,报省公安消防机构审核。由窗口受理,报领导批定经办人员实地检查,提出意见,领导签发,窗口发送。

4、审批期限 市(地)公安消防机构初审同意后报省公安消防机构复查审核;对符合条件的,由省公安消防机构出具《维修消防产品审核意见书》或《浙江省维修消防产品许可证》。

四、省外、境外消防产品申请进浙经销登记备案公告程序

1、申请条件

(1)有生产企业所在地省公安消防机构出具的介绍信和企业介绍信;

(2)消防产品生产许可证或者认可证;

(3)产品鉴定证书;

(4)有法定检测机构出具的有效检测合格报告;

(5)产品企业标准(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6)产品样品(图片),使用、安装说明书;

(7)填写《省外、境外消防产品进浙经销登记备案表》。

2、办事程序一 窗口受理,报领导指定经办人员提出意见,领导签发,窗口发送。

3、审批期限

7.体系审核报告范文 篇七

欢迎参加2000版ISO

9000标准的网上培训,本次培训将结合新版标准介绍企业内部审核员应该掌握的基本审核方法和技巧。希望通过网上的学习,使质量管理工作者对审核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初步掌握一些方法,可以开展审核工作。如果需要更详细的资料,请按网站上的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

第一讲 审 核

一 基本概念 审核是指什么?

审核——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2 过程实是指什么?

企业在实施94版ISO9000标准时,是按逐个要素编制程序文件,2000版则分为五大过程,所有的工作都分解成各种过程。审核的过程是指――审核到现场发现证据对其进行评价,确定是否满足审核准则。3 审核准则是指什么? 审核准则原称审核依据。(包括ISO9001标准,手册,程序文件,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或其它依据)

审核是按我们自己所承诺的一些文件结合我们现场做的过程是否符合这些文件的要求。4 审核的目的是指什么?

审核的目的:是确保企业质量体系与ISO 9000质量标准的符合性和有效性。符合性是指我们所做的过程和活动是否符合标准中所要求的内容,或是否符合对外承诺的标准,或者是对外承诺的活动。5 审核员的工作是什么?

内审员的工作就是拿着编好的各种文件对照各个部门做的情况是否符合。二 新版9001与9004的区别

9001和9004是两个相关的标准,所有的标题号内容全部是一一对应的,只不过9001标准作为审核、作为企业、作为组织申请认证必须按照9001标准的要求检查我们的活动。但是如果编制质量手册或准备各种质量文件、策划各种活动的时候,就要按9004标准。要求一个组织在编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过程中,要把9001和9004两个标准对照起来。9001标准就是提出一些要求,9004标准有一些解释性,可以指导如何实现9001标准。9001标准和9004标准结合起来以后,作为一个组织更能发挥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

9004标准中提到有效性和效率。作为一个组织来讲,首先要考虑效率,如果通过认证后没有任何效率,任何一个组织也不会去做这个工作。三.审核的特点

审核的特点:系统地、独立地、正式地。审核是一个抽样的过程,抽样要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有一定的风险。

审核是一种正正规规的,按照所形成的文件要求,按照事先策划好的步骤,进行审核,而且是独立的进行的,不受任何干扰。质量体系审核的内容包括组织的过程是否被确定;过程是否被充分的展开并贯彻实施;实施的证据是否证明符合要求。四.审核的类型

审核的类型包括:质量体系审核(内部);产品质量审核(围绕某一个产品进行审核);过程质量审核(看过程是否受控),审核是提高、改进体系运行的途径。审核还可以分成: 内审:按自己事先计划好的间隔进行审核(第1方审核)。外审:从外面找一个认证机构对企业进行审核(第3方审核)。第2方审核:用户

对某个企业不放心,但是某个工作还要交给它去做,所以用户就派人来(可以是自己的人,也可以是对这个行业很了解的人)去审核一下这个企业做这项工作的能力。借助于第3方审核的模式。

第1方内审的目的:改进、提高发现的问题;为在外审前的准备。

内审的主要依据:手册、程序文件、标准、有关的法律法规、作业指导书 第2方审核的目的:评定、批准。

第3方审核的目的:认证、注册。通过认证的现场审核,取得9000标准认证的证书,在国家指定的机构进行备案、注册。

以下我们主要结合第1方内审来讲解它的方法。

第二讲 审核准备和审核方法

一.质量体系审核的可以分为3个阶段:

1)进行审核策划、编制审核计划、计划、实施计划(审核组成员、做审核准备、编制检查表、确定审核准则、审核时间等)。

策划不光是质量方面要进行策划,任何工作中首先都要进行策划。

2)实施现场审核:到各个部门去,按准备好的文件,实施现场审核,也就是现场的评价。现场审核的目的:寻找符合与不符合标准的证据。不管是符合的还是不符合的,都要把有关过程的证据记录下来,如果不符合要开具不符合报告。只有符合标准的证据多,才能证明这个体系运行的好。

3)要有正式的审核报告(包括总体情况、分数情况、是否有效等)。证据要真实有效,对发现不符合的问题,最后还要采取纠正,并跟踪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二.现场审核步骤:

1)召开首次会议:宣布审核的要求;注意事项;确定审核范围;审核方法;保密(商业机密;技术机密)等;

2)现场检查:检阅各种文件,观察操作等;

3)小组交流:各小组现场检查后一定要进行交流; 4)与受审方沟通(对外审来讲)向有关主管领导汇报(对内审来讲):小组交流情况; 5)开末次会(内审):把现场审核的情况要向受审核部门确认,宣读不符合情况,以后让受审核部门确认,宣读最终结果,以后如何改,纠正措施的完成时间,对纠正措施进行验证; 6)开据正式的审核报告,下发各个受审核部门。一般内审纠正措施的时间不超过1个月,外审不超过2个月。三.认证的三个阶段:

1)初次评定:评定是否符合标准,达到认证注册的目的; 2)监督审核:保持注册资格;

目的是能一直达到初级评定的要求,还要提高

3)复评:3年证书到期要进行复评,审核的内容可能比初次评定要少一些 确定审核范围首先要明确哪些服务可以做。四.审核组的组成:

由资格的人员组成(通过培训,取得内审员的资格); 要任命一个审核组长(具有专业知识)五.内审员的职责:

1.按分布范围按审核计划、审核准则编制检查表(简单、实用、操作性强); 2.按要求到现场收集客观证据; 3.报告审核结果; 4.配合组长的工作;

5.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六.组长的职责:

1.文件的审查(整个)、外审:提审查意见;

2.资源的策划、编制审核计划(涉及的要素、涉及时间、人员、进度等); 3.分配任务(确定审核员的专业,注意自己不能审自己区域的工作); 4.审核控制:按规定的时间、进度进行审核(除特殊情况外); 5.协调沟通:各个内审员和受审部门; 6.评价:在审核报告中体现出体系的问题; 7.报告结果;

8.组织人员进行跟踪。七.如何编制审核计划:

审核计划的内容包括:

1)明确审核的目的(内审:符合性或有效性); 2)明确本次的审核范围(可按部门,也可按过程); 3)明确审核依据;

4)明确审核组成员及分工; 5)明确具体审核日期、时间; 6)准备好审核的依据

审核的依据就是审核准则,内容包括:标准、体系文件、适用的法律法规(顾客投诉)、作业指导文件、程序文件等。

一般内审后进行一次正式的管理评审,然后第三方认证机构到现场审核。八.审核的公证文件:

审核公证文件有检查表、9000标准、法律法规的要求等等,其中检查表是用来评价质量活动的。

九.检查表的编制

检查表应是留有记录位置的表格,主要有备忘、提示性。能体现每个人的审核思路(是否了解这个过程的关键过程)或审核风格。

其作用是保持审核目标的明确性;保持审核的完整性、连续性;减少随意性。组长应验证其他组员编制的检查表是否漏了过程。检查表的编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按过程编检查表,它的好处是避免重复,审核的深度较好,但用时间较长。二是按部门编检查表,它的好处是节省时间,但是审核的深度较差。在检查表中审核的发现、抽样、方法、审核的项目要在编检查表中应有所体现。编制好的检查表不应给受审方看。十.审核方法

编好检查表后按规定的时间进行审核。发现有重大的偏离标准要求时,可适当延长时间。审核通过交谈、观察、查阅各种文件和资料的方法取得客观证据。

现场审核的主要内容:各种会议、收集客观证据、开具不合格报告、提交审核报告,表格内容包括对体系有效性的评价、有效的证据进行概述、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实物质量能否达到顾客满意。

第三讲 审核的技巧与实施

一.首次会议:

1)首先要签到(要有记录); 2)双方人员介绍(外审); 3)确定审核目的; 4)确定审核范围; 5)确认审核准则;

6)确认日程安排(最高管理者、部门代表必在场); 7)介绍审核方法(抽样、询问、查阅各种文件等); 8)介绍不合格的确定原则:

严重不合格的属于区域性的、系统性的、造成后果比较严重的;

一般不合格的属于孤立的、偶然出现的、造成后果是轻微的;观察项属于没有达到标准中说的情况,但已接近边缘的。

9)明确陪同人员,在内审中起见证的作用;

10)明确末次会议的时间和地点(需要有签到记录)11)说明公证性和保密性的承诺

12)澄清有关限制条件(如:危险区域、与审核无关的保密区域等)审核最基本的方法是抽样的方法来评价各种活动 二.审核的方式:

顺向审核:按过程,如服务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等;

如:设计->采购->入库检验->组织生产->产品检验->包装->发运->售后服务

逆向审核:对某个问题查的较细,但浪费时间;

如:售后服务-->发运交货-->包装-->产品检验(记录)-->生产过程-->入库检验-->采购品的审批-->设计 三.在审核过程中提问的技巧:

1)封闭式:用于获取专门的信息,但信息量小;

2)开放式: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解释,获取的信息量大,但浪费时间; 3)澄清式:澄清在别的部门发现或是提到的一些问题;

4)提问时要平等、是善意,不能连续发问,目的是通过审核了解是否符合标准、是否符合程序;

5)内审员在审核过程中多听陈述,避免讲解标准; 6)查阅有关文件和记录(人员培训和管理)

7)关于审核控制:应严格按照审核计划;按照检查表控制审核气氛不受任何干扰,发现严重问题时,要及时沟通。

8)抽样:审核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抽样量,抽样要充足(随即抽样)

9)能识别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关键过程是人为主观定的,特殊过程是客观存在的(如热处理等)。

10)要能判别影响过程的因素,影响过程的因素应包括:人员、特长,硬件、环境、文件法规、从这些方面看是否都得到控制。

注意:新标准中强调了弱化文件,审核时不得把自己的观点加上,审核中要有良好的气氛。审核就是帮助检查工作是否符合标准,在审核过程中不当裁判、不当教练。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实际情况,正确把握审核的方向。四.不合格报告:什么是不合格

在2000版中不合格是未满足要求;在94版中不合格是未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

要求包括合同要求、标准中的要求(体系标准、9000标准、产品标准)、法律法规的要求(首要要求),通过这些要求来判定某个活动是否符合要求。

不合格的就是没有遵照9000标准中的要求、文件执行中的要求、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不合格的严重性

严重不符合与一般不符合

在宣布不合格报告前要澄清出现不合格的部门不一定是责任部门。

3.不合格报告中应包括的内容

不合格项报告中要明确:受审核部门、审核员、陪同人员、审核项目、审核日期、不合格报告的发出日期、计划验证日期、不合格项目的描述等等。

不合格报告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事实来判定的。

4.最终审核报告中要体现总体评价

总体评价:1)体系文件与9000标准的符合程度;

2)实施情况(文件发放,文件管理等);

3)有效性—各个部门最终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4)自我完善和提高:通过内审、过程审核,自己能发现问题,自己能改进并提高 5.末次会议:

标志着现场审核的结束,会议内容包括: 1)要签到;

2)重新重申审核的目的、范围和依据的准则; 3)报告审核经过(查的部门、人员、项目);

4)宣读不合格报告(当场宣布,受审核方确认,如有疑义,在会议上澄清);说明抽样的局限性和风险,最终说明总体有效性的评价; 5)宣读审核结论; 6)重申保密性和承诺; 7)纠正措施的验证要求; 五. 管理评审

8.体系审核报告范文 篇八

内部审核是检查并确定管理体系的运行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 即符合性检查, 在实际的内部审核工作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由于内部审核对计量室是第一方审核, 也就是组织自己进行的审核, 以改进为目的, 所以审核必须坚持客观性、独立性和系统性。

(2) 审核是对活动和过程进行检查的有效管理工具, 审核的结果为管理者采取措施提供信息。

(3) 审核是被授权的活动, 活动可来自管理者的决策或组织的规定。

(4) 审核方案和审核应予以策划和管理, 以确保其实施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以及审核结论的可信性。

(5) 在开始审核之前, 应明确审核的范围、目的和审核准则。如三级计量站审核准则应为《军事计量技术机构考核的通用要求》、GJB/J 2749-96建立测量标准技术报告的编写要求、GJB/J2739-96国防测量器具等级图编写的一般规定以及本单位编写并发布实施的医院计量工作管理制度等体系文件。二级计量站审核准则应为GJB 2725A-2001校准实验室和测试实验室通用要求、GJB/J2749-96建立测量标准技术报告的编写要求、GJB/J 2739-96国防测量器具等级图编写的一般规定以及本单位编写并发布实施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体系文件。

(6) 根据ISO 9000标准, 审核员的资格条件主要包括教育、个人素质、培训、工作经历、审核经历;内部审核员资格条件可参照该标准选聘;内部审核员的资格必须由最高管理者授权取得的。

(7) 审核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之外。

(8) 审核人员应就不符合事实本身与陪同人员达成共识, 但不得在审核过程中当场宣布为不符合项, 更不得要求陪同人员确认不符合项, 以免出现僵局, 影响审核正常进展。

(9) 应当记录审核中发现的符合和不符合两方面的事实并保留。

(10) 完成收集客观证据的全部活动后, 审核组应当依据质量手册和相关文件的特定要求, 完成对所有审核发现的评价和分析, 确定哪些应报告为不符合项, 哪些作为改进建议。

(11) 审核组编写的每一份不符合项和改进建议的报告应做到报告的事实清楚、文字简明, 以便受审核方采取相应的措施。

(12) 审核期间审核组长应就审核的状况和关注的问题与受审核部门进行适当的沟通, 特别是发现严重不符合项, 其有可能危及校准、检测或检查结果时, 应当停止相关的活动, 直至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并能证实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实验室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 其目的是为了实施质量管理, 达到质量目标的需求。在实际工作中, 必须通过不断完善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制度, 以持续改进医学计量校准、测试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 确保医疗设备量值准确、可靠、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2725A-2001校准实验室和测试实验室通用要求[S].

[2]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1[S].

[3]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内部审核指南CNAS—GL12[S].

[4]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管理评审指南CNAS—GL13[S].

[5]ISO 9011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S].

[6]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S].

9.年度体系审核计划 篇九

二、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提供保证。

(一)健全完善反腐倡廉基本制度。

完善单位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健全内部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进一步推进人事、财务、工程、采购等各项党务公开。

(二)健全完善源头防治腐败制度。

针对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深入分析查找容易诱发不廉洁行为、腐败问题的部位和环节,建立健全相关行政、业务管理制度,规范办事程序,加强内控约束,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三)完善干部考核制度。

加强对干部年度考核,全面、科学、准确地考核评价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表现,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干部、推荐干部的重要依据。

(四)完善行政监察制度。

建立相关制度,维护行政纪律,保证政令畅通,规范服务行为,提高行政效能。

三、加强监督,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积极作用

(一)加强党内监督。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抓好条例规定的党内监督各项制度的落实。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警示谈话和述职述廉制度,在群众对领导干部意见反映较多时及时提醒告诫。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和廉政档案制度。健全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凡涉及重要决策、干部人事任免、大额度资金使用等,全面贯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定期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增强领导班子解决自身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行政监督。强化行政监察职能,把行政监察工作融入办公室的日常管理活动之中,切实加强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继续强化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执法程序的监督检查,重点开展对《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的执法监察。积极探索开展效能监察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建立效能评估机制,强化绩效考评。

(三)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及时转办和处理群众来信中反映的问题,认真接待好到我局的来访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处理,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强烈问题。对可能出现的群众重大集体访,及时制定处理预案,使信访工作处于主动局面。

四、进一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工作机制

1、统一思想,提高建立健全惩防体系的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全体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政治意识,切实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2、加强领导,确保惩防体系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总负责,领导班子成员各负其责,对分管基层单位的预防腐败体系建立直接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局全体干部要积极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并把反腐倡廉工作贯穿于业务工作的全过程,切实抓紧抓好,形成反腐倡廉的合力。

3、加强学习,切实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每个干部要认真学习反腐倡廉理论知识,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相互交流探讨。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严格执行工作纪律,做到廉洁奉公,勤政为民,自觉接受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经受住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考验,积极创建廉洁型、服务型机关。

4、建立健全有效工作机制。按照权责分明的原则,建立责任考核机制,落实责任分工,明确工作规范。各处室、县局针对物资采购、业务管理、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等工作流程查找权力运行环节的风险点,并针对风险点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最终形成惩防教育体系、惩防制度体系、惩防监督体系的有效工作机制。

年度体系审核计划篇三

依照公司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公司方针目标的要求,20xx年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坚持PDCA循环、持续改进,体系工作坚持有计划、有实施、有检查纠正、有持续改进方法。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职,办事有程序,检查有标准,问题有处理,处理有结果的安全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公司职业安全健康体系。

公司本年度体系运行依照体系文件规定,注重保持内审、外审及管理评审在培训教育、危害辨识、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安全责任制落实、隐患自查、整改不安全隐患、应急演习等方面纠正措施的持续,避免不符合的再次出现。

一、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实施

依据公司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规定,1月份各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从事工作的所有人员进行危害辨识方法的培训,使员工在明确如何辨识的基础上进行辨识。必须对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进行充分辨识,并避免照抄照搬往年辨识。具体实施按照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实施方案进行。

2月份各部门评价小组对风险调查的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要素的检查、验收进行评价。并对发现不符合进行调整充实,完成本部门调查表的更新工作。

2月底公司组织评价并更新公司危害辨识一览表,确定公司级重大风险因素。

二、 法律、法规获取、识别、更新

各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管理程序,将接收、获取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进行识别,并负责及时向员工传达相关内容。

公司、各部门6月、12月对法律、法规的获取、更新、传达、培训教育的结果进行评价。通过及时更新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使法律、法规保持最新状态。

三、 逐级落实安全责任制,签订安全责任书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层层分解、细化。根据班组、个人岗位的专业特点、量化部、室安全责任,制定岗位、个人责任制并由上到下签订安全责任书或安全保证书。

标准要求:具备指标、目标、有具体量化数量等内容的责任书,并于1月20日前完成。

四、 开展全员培训教育

1、 坚持班组、部门、公司三级培训教育制度,组织员工学习并遵守。

2、 各部门依照体系文件规定完成培训教育程序的所有内容。使员工明确体系的内容及职责。

3、 公司对员工进行职业安全健康认证体系内审员培训。

4、 公司组织法人、安全管理员、特种作业人员、义务消防员、安全技术人员等各安全类别专业培训。

五、 协商与交流

各部门、工会组织依照协商与交流管理程序规定,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内、外部信息接收的归纳、整理。依照公司体系运行要求与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供方、承包方等相关单位进行交流,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并形成记录。公司进行监督检查。

公司体系管理、合同管理、委外管理、设备管理依照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公司制度与相关部门、委外单位进行交流,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并形成记录。

六、 文件和资料控制

文件控制实施两级管理,公司各部门依据其职能,加强文件的收集、整理、保管、控制,依照程序要求进行文件更改、收、发和保存,确保文件有效受控和有效利用。

七、 持续运行控制

1、 各部门对生产设备、设施运营按运行控制程序进行控制

2、 各部门对供方、承包方提供的施工、维修、服务进行有效控制。公司监督检查。

3、 工会组织定期收集职工、员工,对运行控制种的意见、抱怨,及时与相关方协商,并对安全健康管理过程行使监督职权。

八、 进行应急预案演习,补充、修订应急预案

3、4月份,各部门根据专业特点对所制定的消防、突发事故、设备机械事故、饮食卫生意外事故、交通事故等所制定的各种预案模拟突发事件进行演习,并验证应急预案的符合性、适宜性,对与实际应急不适宜进行修改。部门应根据作业特点考虑对应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情且无急预案的制定并补充应急预案。

九、 落实重大危险因素控制计划落实

制定并落实重大危险因素控制计划,落实制定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实施,持续培训、教育,加强现场监督检查,保持措施的落实。

十、 绩效测量和监测管理

各部门负责相关专业运行过程的职业安全健康状况及体系运行定期监测检查,每月不少于一次。包括机械设备、实验、监测仪器的监测、校验。公司负责监督检查个部门落实结果。3月份前公司办公室负责对尘毒作业职工进行职业病及健康状况的监测和统计分析。

十一、 体系运行评价

定期评价:公司体系运行、体系目标量化测量、法律法规管理程序的运行、绩效测量和监测管理的完成,阶段性检查结果、验证评价,由各部门汇总平时的运行检查,每季末月份定期评价并上报。

专项评价:危害辨识、应急预案演习、委外方运行控制等程序运行按文件要求各部门做专项评价。

十二、 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管理评审

坚持持续改进原则在体系进一步完善提高的基础上,6月份进行内部审核,8月份由认证机构对本公司体系运行状况进行监督审核,12月份进行管理评审。当方针、目标发生变化、组织机构发生调整、最高管理者认为必要时等因素发生时,按体系文件要求增加管理评审。

十三、 坚持按计划、实施、有检查纠正措施、持续体系运行。

10.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程序 篇十

RD-CX-14-2011

版本号.修订号: 3.0

第一章 目的
根据质量手册的要求,审核质量管理体系涉及的各部门所开展的质量活动及其结果是否符合要求,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并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

第二章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工作。

工作职责 第三章 工作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制订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方案,总经理批准后实施。3.2 审核组长负责编制每次审核的实施计划,按计划组织审核小组成员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部门进行 审核、评价和报告。3.3 各部门对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负责制定纠正措施并组织实施。

第四章 工作程序
4.1 任命内审员及编制内审方案
4.1.1 内审员任命 管理者代表任命具有一定资格,有管理和工作经验的人员为内部质量审核员,审核的实施过程应确 保客观性和公正性,审核员不审核自己的工作。4.1.1 编制审核方案 每年 12 月底由总工部组织策划下一的内审方案,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策划时要考虑拟 审核的区域和过程的状况、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两次内审间隔不应超过 12 个月。内审 方案由总经理批准后下发。内审方案的内容包括: a)审核目的; b)审核准则; c)审核范围; d)审核频次(时间); e)受审核部门 f)审核方法。4.1.2 临时内部审核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及时进行内部审核。a)公司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时; b)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时; c)第二、三方审核之前。

4.2 审核的准备
4.2.1 在管理者代表主持下,成立审核组(一般 3-4 人),指定组长成员并适当分工,组长负责本次审 核的具体组织工作。4.2.2 审核组长准备审核专用文件“审核实施计划(日程安排)”“内部审核检查表”,管理者代表批 准后实施。4.2.3 审核组负责收集审核的依据文件,质量体系文件、法律法规、合同、技术标准和有关制度、技术 规范等。4.2.4 审核组长提前一周通知受审核部门。4.2.5 受审核部门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若对审核日期和项目有异议,应提前与组长协商另行安排。

RD-CX-14-2011

版本号.修订号: 3.0

4.3 审核的实施
4.3.1 召开首次会议 审核组长主持召开首次会议,参加人员有审核组全体人员、受审核部门代表、管理者代表、高层的 管理者(必要时)。首次会议的内容包括: a)审核组长介绍审核组成员及其分工; b)重申审核的范围、准则、目的和方法; c)介绍日程安排及注意事项; d)澄清审核实施计划中不明确的内容。4.3.2 现场审核 a)审核的具体内容按照“审核检查表”进行; b)审核员通过交谈
,查阅文件、记录,检查现场,收集证据,检查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c)现场发现问题时,应当场让该项工作负责人(或操作者)确认并记录在“审核检查表”中,以保证 不合格项能够完全被理解,有利于纠正。4.3.3 汇总审核结果 现场审核结束后,末次会议召开前,审核组长召集审核组成员召开审核组总结会议,汇总审核发现,确定所有不合格项报告。4.3.4 末次会议 由审核组长召开有审核组全体人员、受审核部门代表、管理者代表、高层的管理者(必要时)参加 的末次会议,会议内容包括: a)重申审核的范围、准则和目的; b)向受审核部门说明审核发现,以使他们清楚理解审核结论; c)宣读并发出“不合格项报告表”; d)提出审核小组的结论和建议; e)审核组长说明对纠正措施采取的监督工作。

4.4 审核报告
4.4.1 编写审核报告 由审核组长编写“审核报告”,交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报送总经理及相关部门。4.4.2 审核报告的内容 审核报告的内容 a)受审核的部门、审核目的、范围、日期; b)审核准则; c)审核员、受审部门主要参加人员; d)审核概况(审核的实施情况,不合格项的数量,分布情况等); e)审核结论; f)不合格项及纠正要求; g)今后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建议。4.4.3 审核报告的发放范围 a)总经理、副总经理; b)管理者代表; c)受审核部门。

4.5 落实纠正措施
“不合格项报告表”发出以后,各部门要对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出能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及 其原因的纠正措施,并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整改。内审员应对整改的情况进行跟踪验证,将验证结果记 入表中并上报管理者代表。

RD-CX-14-2011

版本号.修订号: 3.0

4.6 内部审核记录的保存
内部质量审核中使用的全部记录由审核组长移交总工部按照《记录控制程序》进行保管。

4.7 内部审核结果
内审的结果应提交管理评审。

第五章 相关文件
序 号 名称 编号

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DR-RD-03-2011-V3.0 DR-RD-04-2011-V3.0

第六章 记录
序号 1 2 3 4 5 6 名称 内审方案 各部门内审检查表 不合格项报告表 内部审核报告 内审计划表 内审会议签到表 编号 RD-JL-1401 RD-JL-1402 RD-JL-1403 RD-JL-1404 RD-JL-1405 RD-JL-1406 保存期限 3年 3年 3年 3年 3年 3年

第七章 流程图

RD-CX-14-2011

版本号.修订号: 3.0

内部审核流程 建立审核组;下发审核 计划;编写内审检查表

审核准备

首次会议

管理者代表;审核组成 员;受审核部门负责人; 交谈,查阅文件、记录,检查现场 管理者代表;审核组成 员;受审核部门负责人

执行审核

末次会议

汇总并发出审核 报告

审核组长

长编写,管理者代表批准

发出不符合报告

审核组长

制定纠正和预防 措施 纠正和预防措施 实施

不符合报告接收部门

NO

不符合验证

内审员

结案

记录保存

总工部

RD-CX-14-2011

版本号.修订号: 3.0

第八章 版本变更记录

序号 1 2

版本号 V2.0 V3.0

编制或更改人

更改原因

版本生效日期

备注

若仍需要其他 ISO9001 体系文件可通过 http://shop71378126.taobao.com/ 联系我!


11.体系审核报告范文 篇十一

笔者曾做过这方面的了解, 有些实验室只是把内审工作做为一项迎接外审工作的不得不做的工作, 对之重视不够, 所以内审质量不高, 有效性不够, 要真正把内审做好, 要领导重视, 提高全员素质, 增强意识。

1.1 认真学习, 充分了解内审工作的目的、作用及重要性, 提高认识

内部审核是管理体系中质量控制的不可分割一部分, 是对管理体系运行是否符合管理体系文件要求进行审核, 也是对管体系文件是否有效进行审核。内审工作不只是内审组的事情, 它要靠实验室全体共同协作完成的, 提高内部审核的质量就要提高实验室的整体认识, 首先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内审工作的重要性, 并组织员工学习实验室认证准则、相关的法律法规及体系内质量文件, 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内审工作的重要性, 了解自己在内审工作的职责, 这样, 不仅让大家学到了更多的理论知识, 还会将学到的知识认真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精心选拔内审员并不断对加强内审员素质能力培养

内审员是实验室内审的主体, 他们的素质能力是实施有效内部审核的基础和保障, 所以, 内审员必须是经过严格的挑选, 首先内审员要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 熟悉所审核领域技术及相关知识, 熟悉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及技术操作;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各类标准;熟悉单位内部的管理状况, 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敬业, 正直、公正、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 缜密的综合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力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并且参加认可准则和审核要求、方法、技巧等知识的培训, 经考试合格取得证书具备从事组织体系内部审核资格。要保证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运行, 内审员的素质能力就需要不断的提高, 内审员可以通过继续接受培训、自学、教学培训、参加各种相关会议或其他相关活动等保持和提高个人素质、知识和技能;也可以通过不断地参加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来保持和证实其审核能力。

2 精心策划, 制定年度审核计划和每次审核计划

质量负责人需精心策划年度的内部审核计划, 这是做好内部审核工作的关键环节。策划应充分考虑实验室的特点, 如组织结构、工作特点、过程和内审员的知识能力结构、人员搭配等。通过切合实际的精心策划, 形成年度内审计划, 每年度的内部审核要求覆盖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部门、岗位。在审核计划中应明确:审核范围、审核依据、审核时机和频度、审核部门、内审人员组成、审核资源保证、审核持续时间等。具体到每一次内部审核, 应按年度计划安排和内审程序规定详细编制内审计划再实施。特别是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制定时要统筹策划, 对关键人员承担的工作量要仔细考虑。

3 做好审核前准备工作, 为审核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1 文件预审

文件预审是制订抽样方案的基础。在现场审核开始前, 审核组长一定要组织审核组成员审阅受审核部门的有关文件, 才有可能制订出合理的抽样方案。文件预审的范围要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相关作业指导书、质量控制计划和记录比如受审核部门的典型检测报告, 以及以前的审核结果和出现不符合的情况、相关方的抱怨记录等。

3.2 编制内审检查表

现场审核检查表是抽样方案的具体落实, 是现场审核的重要工具, 编写检查表的作用是:一是为内审员提供如何进行内审的指导 (相当于内审工作指导书) , 二是弥补内审人员经验不足所需的必要文件。三是防止审核覆盖面不全或遗漏某些重要过程和区域, 对内审人员有提示作用。四是防止审核中出现不公正、偏见, 减轻审核人员心理负担。五使内审工作有序、按计划进行, 确保达到审核的目的。所以, 编制检查表是内审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检查表编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内审的结果, 编制检查表一定要有针对性, 应根据实验室组织结构、检测/校准项目、范围、能力及过程特点进行编制。内审检查表一般包括计划审核项目、需寻找的证据、抽样的方法和数量、完成该项检查的时间以及所依据的文件要点。管理体系初建时, 可采取由审核组长统一编制的方法;随着管理体系的不断成熟, 应该由参加内部审核的内审员独立编写, 但是所有内审员编写的检查表要经过审核组长统一审阅、批准后才能用于现场审核, 必要时, 可以组织审核组集体讨论, 以防止审核内容的遗漏或重复。检查表的编制还应考虑使用者的经验、知识能力, 一般而言: (1) 对于工作能力强和内审经验较丰富者, 可略为简单。 (2) 对于新参加内审的人, 因缺乏足够的经验, 检查表要更为细化一些。

4 编写好内审报告和总结报告

审核报告是审核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 在内部审核策划时应制定好审核报告的格式, 确定内容和要求。编写审核报告时应注意: (1) 简单明确, 不宜过长, 简明扼要地叙述审核内容。 (2) 为了不跑题和遗漏内容, 在预先策划好的格式和内容的基础上编写 (3) 要用典型的事实、数据说话。 (4) 对于不符合项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不能就事论事, 要以可操作、可控制、可评价为基本原则。 (5) 审核结论应与末次会议上结论一致。 (6) 对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要作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对成功的方面给予肯定, 对存在问题的方面提出改进的方向。每一次内部审核结束后, 质量负责人应组织有关内审人员对审核情况作出全面分析评估并写出总结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 (1) 内部审核年度计划完成情况; (2) 对不符合项进行分析, 寻找原因; (3) 对主要不符合的总结性说明及纠正措施完成情况; (4) 对质量管理体系作整体评价; (5) 对薄弱环节进行分析, 提出改进建议 (6) 为管理评审输出明确信息, 要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的方向明确。为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有力的证据。

5 结束语

实验室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一项系统化、文件化的复杂验证过程, 涉及实验室所有与检测有关的部门、审核准则的所有要素, 只有全体员工高度重视, 积极配合, 不断学习加强自身队伍建设, 努力做好内审工作各个环节的工作, 并在管理运行实践中不断摸索适合本单位实际工作的审核模式和措施, 才能提高内部审核的有效性,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使之处于持续改进之中。

参考文献

12.体系审核报告范文 篇十二

(一)http://www.shenheyuan.net

2011-01-05 来源:国家注册审核员网

GB/T24001-2004标准的核心要素从4.1~4.6共18个。其中构成环境管理体系主体框架、实现4.2环境方针的关键性、专业性要素有以下7个,须由专业审核员审核。这7个要素包括:4.3.1环境因素,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4.3.3目标、指标和方案,4.4.6运行控制,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4.5.1 监测和测量,4.5.2 合规性评价。

上述要素分两个阶段审核,第一阶段重点审核要素4.3.1、4.3.2和4.3.3,第二阶段要对上述要素进行全面审核。本文介绍了专业审核员在审核7个专业性要素中应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4.3.1 环境因素 1.识别的充分性

只有充分识别环境因素,才能正确评价和确定重要环境因素,明确体系控制的对象,为体系建立打好基础。审核组织环境因素识别是否充分,考虑以下内容: 1)三个对象:活动、产品和服务。活动包括组织的主过程和支持性系统及其设备的运行;产品和服务包括组织所使用的和组织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2)两种管理权限:组织能控制的,能够施加影响的。3)两种类型:向环境排放污染物,从环境索取能源资源。4)三种时态 :过去、现在和将来。

5)三种状态 :正常、异常(包括关闭和启动)的运行条件,以及可合理预见的紧急情况。

6)对环境全部影响的八种情况:向大气排放,向水体排放,向土地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能源使用,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废物和副产品,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环境因素识别的充分性,在分两个阶段审核时,主要在第一阶段审核;第二阶段要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加强深度,重点是组织与环境有关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在各个环节上是否有遗漏,容易遗漏的环境因素,通常是产品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

产品中的环境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品使用中的环境影响,如能耗水平、物耗水平(汽车每公里耗油),污染物排放水平(汽车尾气排放)等;二是产品废弃后的环境影响,如产品中可重复利用的材料的使用,产品中有害材料的回收管理等。

服务中的环境因素,例如,汽车运送货物有:噪声、尾气排放和油耗;建筑施工有噪声、扬尘、固废和水、电消耗 ;设备安装调试有噪声、固废、电耗等。

2. 重要环境因素的适宜性

重要环境因素的适宜性,是由评价方法的合理性、评价过程的符合性和评价结果的适宜性保证的。

1)评价方法的合理性

合理的评价方法不会遗漏重要环境因素,且针对同一组织,由不同评价人员实施,能得到相同的评价结果。目前,还没有普遍适用的评价方法,由组织自行选择并在程序文件中规定。审核组织选择和使用的评价方法,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法律法规和当地环保的特殊要求;环境影响的范围、规模、严重程度和发生的频次;内外部相关方关注的程度,包括对组织公众形象的影响;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及组织的经济承受能力。

2)评价过程的符合性

抽查各类环境因素的评价记录,评审实际评价过程按程序规定的评价方法实施的程度。

3)评价结果的适宜性

评价结果,应列出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审核评价结果的适宜性,就是确认该清单对组织的适宜性,可考虑以下三个方面:是否包含该行业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因素/影响 ;与组织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证明文件中发现的主要问题的一致性;与组织现场环境管理情况和经验的符合性。

3. 更新的及时性

当出现有纳入计划的或新开发的项目,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以及产品和服务所伴随的投入和产出(无论是期望的还是非期望的),应及时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更新环境因素清单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二、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1.识别的全面性 查是否包括了以下要求:

1)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标准。2)我国已签订的国际环境保护公约/条约。

3)行业政策、规章和标准,以污水排放为例,行业标准优先于国家标准。4)地方性法律法规和规章。

5)认证产品的技术标准、安全技术规范。

容易遗漏的一是地方标准,在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方面,地方标准优先于国家标准 ;二是产品的技术性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如《纺织品的安全技术标准》。

2. 要求的时效性

清单中每一项要求都应有开始实施日期,以免使用过期作废文本。3. 要求的获取

清单中每项要求都应有文本。4. 要求的应用

清单中每项要求应用于组织的什么环境因素,对定性的要求落实到条款号,对定量的要求要落实到时段(如果有)、类别和(或)级别。例如:

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颁布2002年3月15日实施,应用环境因素是危险化学品的使用,使用危险化学品适用法规条款号是第十五条到第二十五条,共十一条 ;2)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1990年1月1日起实施,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是厂界噪声,工厂处在工业区,适用标准III类。

5. 要求的更新

当组织的环境因素清单和重要环境因素更新后,应对变动部分及时按上述识别、获取和应用,更新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

三、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 1.查组织的目标和指标

1)是否考虑了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达不到要求的是否制定了目标和指标。2)是否考虑了重要的环境因素,不要求所有重要环境因素都制定目标和指标,但对应通过技术措施、资金投入、配备硬件才能降低环境影响的,必须制定目标和指标。3)是否符合环境方针及三个承诺。

2. 是否在相关职能和层次建立了相应的目标和指标及其能否保证组织目标、指标的实现

1)目标、指标是否合理,是否可测量。2)组织制定的实现目标、指标的管理方案,包括技术措施和方法是否合理充分。3)方案是否规定各有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和完成的时间表。4)抽样、现场观察目标、指标和方案的执行情况。

四、4.4.6 运行控制

1.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下述运行和缺少程序可能导致偏离方针、目标和指标的情况,是否制定了程序。

1)项目建设。2)设计和开发。3)制造过程。4)包装和运输。5)原材料的运输和贮存。6)危险化学品的管理。7)废弃物(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等)管理。8)设备维护和动力供应。9)节能降耗。

2.程序中规定的运行准则是否包括运作活动和运作结果的准则。运作结果如有法规或标准要求,是否列出限值作为对运作过程的输入。如上述执行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III级的,限值为昼65,夜55dB(A)。

3. 对于组织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的重要环境因素,是否制定了程序,并审查通报供方和合同方的记录。

4. 抽样、现场观察审查程序的执行情况。对危险废物接受处理的外部组织,应提供其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并保持危险废物交接记录。

五、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1.查组织制定的程序是否包括标准使用指南A 4.7 a~m适用的内容。

2.查应急准备和响应设备清单及对设备的检验维护能否确保随时进入工作状态。3.查定期检验程序的情况或演习,如消防演习记录及对其结果的评审和发现问题的跟踪措施。

4.查定期评审程序和必要时的修订情况。

六、4.5.1 监测和测量

1.是否对重要环境因素的各岗位运行的关键特性进行监测,如污水处理站,在污水处理后对排出水的pH、SS和COD等的检测。

2.对重要环境因素控制结果的监测。如污染物的减排,节能降耗效果等。3.运行控制程序及规定的运行准则执行情况。4.环境方案执行情况对目标、指标的实现程度。5.环境监测设备的校准、验证、维护及其记录的保存。6.监测发现问题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及其跟踪。

七、4.5.2 合规性评价

1.评价人员是否具备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知识,是否掌握了评价程序和技能,是否获得了有关要求执行的记录。

2. 评价方法是否对定性要求依据适用的法规条款查证据;对定量要求查过程控制效果,可用组织监测的结果;而查组织合规性评价,必须用环保部门监测报告;各种证据是否充分。

3. 评价内容是否覆盖了整个被审核的时期,及已识别出的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上一篇:英语信息技术整合课说课稿下一篇:六年级毕业生的唯美毕业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