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电网发展趋势(共10篇)
1.反映电网发展趋势 篇一
电网工程技经评审发展趋势探究
随着电网工程的发展越来越全面,在近几年的发展建设中,技经评审工作也愈发严格,这是影响电网工程的重要因素,根据国家的相关指示,加强技经的评审对于电网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集中体现在设计的初步阶段。技经评审主要是对工程的预算进行管理,只有在电网工程的初期对资金的投入进行准确的预算,才能实现电网工程的顺利发展。
1、合规与合法性原则是技经评审的根本和出发点
同建筑工程的施工项目一致,在电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同样也需要对工程项目的投资进行预算管理,预算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程,其中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并且会直接影响到电网工程的预算成本,从这一角度出发,技经评审工作的出发点应该建立在符合相关法规的基础上,只有实现了公平、合法,才能保证这项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具体来说,电网工程所包含的具体工作内容应该与国家的相关规定相适应,并且在进行预算的过程中,还应该遵循计价的原则以及电网工程的计算标准,只有一切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才能保证技经评审的有效性。
例如在某供电公司在从事电网工程的扩建过程中,实现对工程的总体规划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在这一工程中,主要包含两期建设,分别为甲工程以及乙工程,原本的工程安排是先完成甲工程的改造再对乙工程进行施工,但是因为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工程的计划受到了影响,必须要将这两项工程的施工顺序进行变更,针对这一情况,初期的投入费用就必然会受到影响,进而出现了争议。争议的焦点就在于临时改变施工的顺序是否可行,并且初期的投资是否受到影响,这一案例在电网改造的过程中是十分常见的,可以称之为非计划性的变更,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一情况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处理的过程中,遵循技经原则,只要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变更是允许的,但是要注意计划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不能违背电网工程原本的目的,同时,所投资的项目应该是具有价值的项目,这样才能实现电网工程的顺利完工。在该案例中,乙工程要想先于甲工程进行修建,要对变压器进行拆除,这一部分的预算是不存在于可研范围之内的,因此在对实际初设概算的过程中,不应该将其计入在内。
通过这一案例的分析可知,技经评审在电网工程中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其能够有效的对初期设计中的经费进行有效的计算,随着时代的发展,技经评审已经成为工作中的重要准则之一,是实现电网工程发展的重要保障。并且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已经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约束以及审核,在今后电力企业的发展中,应该满足相关技术的要求以及规定,才能有效的实现技经评审的工作。
2、提升工程价值是技经评审的基本内容
在电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的制定是实现工程造价计算的前提,并且在一个重大的工程项目中,每一项内容都是十分主要的,只有对其进行了准确的计算,才能实现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并且工程造价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掌握了这项规律,就能实现工程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工程造价会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例如环境因素、外在的人为因素等,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工程造价的最终结果也就存在着不稳定性的因素。因此,要想将这些不稳定性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就要在设计的初期,进行多次的评估与协商,技术人员要与预算人员共同开展工程评估的工作,以实现方案的合理化发展。
以某电网工程的施工为例,在电网工程项目的改造中,主要进行的是电源线工程的改造,这一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难点在于需要跨过一段防护林,在对这一段工程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采用砍伐树木的形式进行施工,因此需要赔偿损失经费若干。因为此次赔偿的经费与工程的总造价的费用不相上下,因此产生了一定的争议。该争议的焦点在于工程初期的设计方案能否最为技经评审的标准,并且这一标准还是唯一的。根据对实际情况的分析,首先要保证技术方案具有合理性,即确实据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的造价才是有效的,但是如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就不具有可行性。如果能够将工程造价与相应的技术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便能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处理这一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线路工程的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沿着防护林走廊砍伐树木,不仅适应了线路沿线的走势习惯,还能有效的节省资金,但是没有获得更为积极有效的投资。实际工作中,可以适当的对工程的方案进行优化处理,重新调整线路的路径,这样既保证了线路的合理化,又能够保护环境,实现电网工程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3、提高资金效率是技经评审的关键
项目的建设实施涉及多方利益主体,比如有投资主体、建设单位、设计、监理、施工、设备材料供应商等。各方的利益诉求最终通过投资额来体现。目前现有的计价体系是依据固定的模式和给定的数值套取的,并不能完全实现工程应有的价格,因而需要技经评审制衡各方利益的冲动,达到投资的高效率。
某供电分公司重建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原变电站建筑一层现有一正运营的供电营业厅,根据建设方案,本工程需要将原变电站整体拆除,即一楼营业厅也在本项目拆除范围内。本项目概算在拆除原变电站工程中计列了营业厅的赔偿费用,经询问得知此项赔偿费用的受偿主体正是该项目的建设单位。评审人员在评审过程中将营业厅赔偿费从项目概算中核销,但建设单位不同意,故而发生争议。
在基本建设投资体系中,建设组织是重要的因素,在传统的组织模式中,投资主体和建设主体是同一的,因而不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当投资主体和建设主体不同时,就会出现不同的利益诉求,建设主体趋利避害增大了投资主体投资控制的难度,大大地降低了投资效率,因而出现上述自己赔偿自己的现象不足为奇。就本案例而言,在概算中应只计列拆除费用,营业厅因搬迁所发生的费用可以采用由供电公司费用成本支出。在“谁投资谁负责”的原则下,提高投资控制的各项措施,包括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法律措施,都需要技经人员的积极参与和探索。
4、结语
技经评审是项目建设管理中的关键工作,在电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确定与控制投资,而且在提高投资效率、促进技术优化进步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不断强化技经评审基础工作,深入优化开展评审工作,调高资金效率,促进坚强电网建设。
(作者单位:国网哈尔滨供电公司)
2.反映电网发展趋势 篇二
(一)电力系统拥有众多的控制参数。
电力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它包括电力系统频率、节点压等许多控制参数。在整个电力系统中,用户用电是随机的,用电量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必须要通过对电力系统中的各种参数进行随时监控,使发电机组和无功补偿设备发出的无功和有功功率得以有效的控制和调整,这样才能达到使整个电网的无功、有功平衡的要求,从而确保供电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被控对象庞大且复杂。
在电力系统中,被控设备的种类繁多,且分布位置不集中。无论任何地方的设备出现异常问题,都可能会给整个电力系统造成影响,妨碍电力的正常、安全、稳定的运行,当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事故时,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甚至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三)干扰严重是给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障碍的重要原因。
基于自动控制理论进行分析,在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中,电力系统故障很显然是扰动信号,整个电网结构会随着故障的发生和恢复发生不断的变化,这同时意味着,信号扰动会伴随被控对象结构的变化,这样就使电力系统控制的复杂程度进一步增强。
二、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电网调动自动化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
简单而孤立。这一阶段,电力系统是依赖运行人员的手工操作和直接监视得以运行的,这样,厂站和线路的运行状况不能被调度中心及时了解和掌握,而在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和直接控制时,调度员与各个厂站之间只能通过电话来开展工作,甚至当遇到事故时,也只能通过电话沟通解决,不利于电网安全运行的及时恢复,这远远不能满足电网运行中对实时性的要求。
(二)第二阶段:
采用远动技术。当电力系统由简单而孤立的区域性系统成功转向跨地区的电力系统时,就需要电网调度中心来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统一指挥和管理。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远动装置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力系统中开始采用运动装置,它综合了计算机、自动化、通信和测量的专业技术,通过利用“四遥”和数据传输功能,及时、有效地完成现场数据采集测量和监控功能。目前,在电网调度自动化中,远动技术已成为保证电网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
(三)第三阶段:
应用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调度中引入计算机技术使电网调度自动化迈上了新台阶,形成了有效的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即SCADA)。该阶段中,计算机与相应的远动及通信设备组成调度系统,从而对电力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视,使自动发电控制、远距离开关操作等功能得以成功实现。
三、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一)网格化。
网格化是能够带来巨大处理、存储能力和其他IT资源的一种新型网络。以网格技术作为技术支撑平台,基于此,建立未来互联大电网监控系统,即广域分布式EMS,实现不同层次的广域网通信,以及调度主站与直属电厂和变电站之间的远程通信,从而可共享资源和协同分析,有助于电网运行的有效控制,促进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网格技术会逐渐成为解决电力系统分析问题的工具,针对我国电力系统超大规模电网的计算分析和数据共享,网格技术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信息集成一体化。
当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电力企业正逐步向信息化迈进,同时电网运行管理手段也将得到不断丰富,调度数据也向集成化方向发展,通过综合利用多尺度、多角度、广域范围的电网信息和目前分离的各系统内所拥有的各种数据,形成有效的互联大电网调度,实现调度数据整合和共享,从而推动电网调度的信息化和管理现代化真正得以实现。
(三)智能化。
3.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趋势展望 篇三
【关键词】电网调度自动化;电网建设前景智能化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对供电的质量也相应的有了更高的憧憬,在这个基础上,国家电网既要保证人们的用电需求也要致力于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因此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不仅提供了连续的电力供应,同时还保证了电力的运行受到有效的监管。调度系统的有效工作是电网能够稳定持续运行的关键。在智能化越发普及的社会,要想获得高质量的电力供应,就得促进科学技术的转变,研制出具有高效率的电网自动化系统。当前电网故障已频频发生,单单依靠传统的方法是不能解决这一现状的,这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电网自动调度系统。
一、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当今,我国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呈现出以下特点:
1、巨大的兼容性。智能电网的兼容性涵盖了不同类别的发电模式,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这些模式可以采取分散或集中两种手段,保证燃料与资源的有效融合,同时使得负荷的压力有效减少。除此之外,电网也建立了相应的环保系统,一旦能量产生了消耗,即可马上识别对此做出有效的消除,以改变能量的使用方式。2、强大的自愈力与交互性。自愈能力是保障电网安全的重要屏障,电网的自愈能力,就是不受人的干扰,做到自我完善存在于电力建设中的问题,及时排除未知的风险。交互性即为在同时同地电力的供需进行交换,各个用户是它的作用对象。它的基础是用户接口,在短时间内完成人机模拟之间的互动,从而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优化整个电网结构。3、有效地优化性与集成功能。资产的正常运营以及成本的支付是电网优化的两个方面,通过对电网分布以及电力传输情况的了解,来调配资产分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削减能量消耗,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集成性则体现在对各项工作的全方位的考虑,对工作流程的全面掌握。
二、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出现的问题
智能电网在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4 种特征:
1、电网分布不均,在发达和贫困地区,电网自动化技术水平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2、现存的技术手段無法完全满足对电力的需求,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电荷受阻的现象时有发生;3、电网的基本构件相对落后,供电效益低下;4、是浪费现象严重,没有有效地开发可再生能源,与我国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相违背。
三、针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出现问题的解决措施
当前我国的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当今世,各个国家都致力于探索智能电网调度系统自动化技术,使之得到更好的应用。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的电网建设仍然处于低水平阶段,整体的发展程度不高,应该积极的探索电网系统自动化建设的有效运行,促进国家电网更好更快的发展。综合我国的国情、电网的安全性能、节能环保性能、以及总的需求量,同时兼顾国家电网与经济发展,本文提出了以下解决措施:
1.制定相关制度,提出高效的标准,从而为实际建设智能电网提供指导和提供保障。2、改进相关设施,不断的完善计算机和网络等通讯技术,确保电网系统的顺利运行。3、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设性方案,任何形式的电力开发都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得电力系统得到合理发展。4、节约资源与能源,合理地安排电力储备与设置发电模式,制定多种不同方案,并结合实际问题,改造方案,即时的对电网的管理采取优化手段。
四、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前景展望
当前为了不断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国家着力于改革电力体制,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呈现以下发展态势:
1、由独立系统发展为多种系统并行。随着体制的进一步改革,现阶段我国有三种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这三种系统独具特色,各有优势,三种系统并行使得我国的电网系统更加稳定与高效。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将采取三种以上的系统并行,从而结合各种系统的优势,使得国家电网更加高效、稳定,同时通过信息的共享,能够避免信息中断这一问题,为用户提供更加连续的电力供应,将系统故障带来的损失大大减小。2、数字化发展。当前阶段,电力行业将致力于电网的数字化探究,在日益成熟的数字化技术的影响下,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化将得到进一步发展。电网数字化表现在对信息、通信、管理、决策方便的数字化。3、智能化发展。智能化体现在数据集成水平上,通过智能化发展,能够对信息进行智能化整合,从而促进电网的安全与稳定。在智能化发展中,主要有3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电网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优化提高效益;二是,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优化,电力系统通过智能化的调度,可根据发生的问题采取智能化应急措施;三是可视化发展。电网系统的智能化能够增强电网的防御系统,在系统的运行中,通过自身的协调,来保护各个电力原件,采取紧急控制,维护电力的安全与稳定。
五、结语
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发展,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将得到更加广泛的普及与应用,在此基础上,相应的电力行业也受到相应带动,获得全新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需要更加重视对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投入,通过各种技术层次的变革与创新,来应对电力运行方面的问题。同时,国家电网应当与政府的政策以及市场的需求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情况的特殊性来加强资源的整合,保证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在现阶段看来,智能电网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方案,以完善电力行业的发展,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玲玲.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3:146
4.反映电网发展趋势 篇四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播公共知识和信息以及开发智力资源的重要职责,它是面向社会基层精神文化服务的最前沿阵地,是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基本途径。虽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党和国家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但是,当前基层公共图书馆在发展中存在着诸多瓶颈。
一、存在的问题:
1、数量少,分布不合理,辐射范围小。
目前,基层图书馆的数量不容乐观,特别在乡镇地区,很难看到像样的图书馆,一些新建的图书馆没有考虑选址问题,往往建在比较偏远和不显眼的地方,令读者难以找到。图书馆辐射范围很小,交通不便利,导致许多读者往返困难,因而少来问津。
2、基础建设滞后,制度缺乏保障。
政府对图书馆建设的关注力度不够,主要体现为投资力度不够,作为基础建设的一部分,政府没有具体款项与图书馆建设相对应,导致图书馆的发展仍然缺乏常态的资金保障。在制度上缺乏保障,近年来,国家有很多文化投入项目面向基层。比如说农家书屋,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因为体制上的问题,送下去以后怎么运行、怎么管理,没有制度上的保障,存在很多问题。
3、购书经费不足,藏书更新速度慢缺乏吸引力。
基层图书购置经费严重不足,购进的图书、册数等逐年下降,更新速度缓慢,新书购得少,报纸期刊品种单一,文献资料的储藏发生严重断条,缺乏吸引力,图书馆的职能不能充分发挥,新老读者逐渐流失到其它的文化娱乐领域去了。
4、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薄弱。
图书馆事业的兴衰,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员。一般情况下,基层图书馆普遍没有专职人员,除少部分工作人员参加过短期专业培训外,绝大部分对图书馆工作较陌生,很多图书馆分类排架不科学,目录不健全,管理较混乱,读者服务工作不到位。加之图书馆员这项工作的认可度低,导致了图书馆员的流失和不愿做这项工作。
二、对策及建议:
1、政府应该在政策上适当倾斜,增加对基层图书馆的人力及财力的投入,把基层图书馆建设目标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中来,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大力发展县、乡镇、中心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2、提高政府的关注力度,图书馆的发展状况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和社会涵养,属于基础建设的一部分,理应属于政府的职责范围,政府就有责任和义务采取一定的手段来更好的建设图书馆,要明确态度,提高意识,分配相应的人力、财力用来扶持基层的图书馆建设,保持持久性,不能一次就了事,也要做好对图书馆的工作监督和审查,加强对图书馆员的审核和各项日常工作的监督。
3、充实馆藏资源,加大对基层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将纸质资源、电子资源等有机地整合起来,为农民读者提供多方位、多形式的获取知识途径,加大政策扶持,创新经费投入的方式,探索与高校、企业共建等多种途径,为基层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经费保障。
5.反映电网发展趋势 篇五
高考制度恢复以来,确实为国家和社会选拔出了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为人才兴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不容否认的是,当前的高考制度存在着弊端。这一话题也受到了今年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的热议和追捧。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以分数论英雄,划等级分类别,“一考定终身”的规则不利于人才长远规划。基层反映,当前的高考招生制度限制了部分偏科的“偏才”、“怪才”、“奇才”的发展空间,应该引起重视。
一是从考试的角度上。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内容比较偏重于记忆,重复的东西多一点。这样就约束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限制了学生们的创新激情。形式主要是笔试,“一考定终身”、“一考论英雄”,不排除偶然性。
二是高校的自主权反映不够明显。高校自身想选拔一些不同类型、不同标准、不同特点的人才,在当前高考招生制度的大环境下,无法很好地实施,遏制了高校自身发展需求。
三是自主底线不低,高门槛挡住“偏才”“怪才”。现在的自主选拔录取是建立在考生高考文化成绩之上的,考生通过自主选拔录取进入高校的最低“底线”,是高考成绩必须达到当地一本线,达不到这一条,再有专长的学生也不能被录取。无疑,分数的高门槛,难免会使自主招生选拔一如普通高考,反倒成为某些应试型考生获得降分的途径。
为此,基层建议:一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改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举措,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热情,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朝着德智体全面方向发展。
二是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把招生自主权“下放”给部分高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订自己的招生计划、目标,为一些“怪才”、“偏才”、“奇才”降低门槛。低分不一定低能,高校可以在分数上降低门槛的同时,适当设立有利于选拔人才的面试及心理测评环节,选拔出需要的人才进行下一步培养和深造。
6.反映电网发展趋势 篇六
电气33班 凃锦坤 2130401079
摘要:电力产业作为一个国家的支柱行业,经济命脉,研究电力产业的发展与前景对于一个国家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我国电网发展的三大历程,以及现今电网的发展现状,并且指出了我国现今电网存在的问题。为了深入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提出了今后我国电网的发展方向——智能电网。介绍了欧、美国家电网发展历程与项目成就,指出其对我国未来电网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电网发展阶段,电网改革,智能电网,分布式发电
电力产业作为一个国家的支柱行业,不仅仅是保障工业商业发展的命脉,更可以侧面体现出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与未来展望。中国是世界一大装机容量的国家,全国总装机容量达13亿6019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容量91569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30183万千瓦,核电装机容量1988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9581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652万千瓦。2000年我国发电量为1 368.5TWh,发电装机容量为319GW,均居世界第二位。1996~2000年,我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02GW,年均20.4GW,占世界年增发电装机容量的30%左右,居世界首位,逐步缩小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我国年人均用电量只有1082kWh,人均发电装机容量也只有0.25kW,还不到世界人均用电水平的一半,与发达国家年人均用电量4400~16 000kWh相比差距 很大,发展的必要性及空间很大。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减慢。这是世界各国调整经济结构的结果。许多经济专家预测,今后仍将保持2%~3%的发展速度。我国经济以内需为主,出口增速减小,对我国经济增长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据预测,2001~201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约为7%,2011~2020年约为6%。这是提高国内人民生活水平和解决就业等问题的必然需要,也是在“三个代表”正确方针指引下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经济发展速度。然而,中国电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才达到如今的规模与成就。从其发展的规模与构成,中国电网的发展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我国电网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45-1985),垂直一体化运营模式阶段,但是国家实行的这种垂直一体化垄断运营模式在经过几十年的运营之后遇到了许多问题,集中体现为电力短缺和电价过高的两难困境。
第二阶段(1985-1997),集资办电——开放电价的运营模式阶段,1985-90年代初,集资办电。根除拉闸限电,解决最基本电力短缺。90年代初-1997,成立国家电力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随着经济快速增长,电力短缺问题更加突出,电力供应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国家财政投资已不能适应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
第三阶段(1998~),“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运营模式阶段。为迅速扭转电力短缺局面,自1985年开始实行改革,实行以“电厂大家办,电网国家管”为方针的集资办电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兴办发电厂,对原有不计成本的电价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对新建电厂实行“还本付息”电价。
二.我国电网发展改革
20世纪80年代,英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成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不少国家及地区的电网也结合电网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有的正在研究改革方案。电网改革的模式很多,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成熟模式。归纳起来,电网的模式主要有3类:①纵向整合模式(如欧盟及美国大部分电网);②分离模式(如英国、智利);③引入有限竞争的单一买家模式(如日本、爱尔兰)。采用纵向整合模式较多。
改革的共同特点是打破电力公司在供电区内垂直一体化的垄断管理体制,引入竞争机制,把发、输、配、供(售)电四部分业务分开核算、管理。输电网及配电网具有自然垄断性,继续各由一家公司或组织进行管理或经营。发电、供电则引入竞争机制,发电厂竞价上网,用户有权选择供电商,电厂及用户可以公平准入使用输电、配电网,交付过网费,建立电力监管机构进行监管。
厂网分开国外有2种方式:一种是把发、输、配、供电4部分分开,组建独立的公司进行管理(如英国);一种是在电力公司内部进行功能性分离,将4部分资产人员划清,分别核算、分开管理。美国多数电网把输电部分交给独立电网机构(ISO),由ISO负责运行,产权仍归属电力公司。法国电力公司将经营管理职能交给电网公司,独立核算,但产权仍归属电力公司。日本则在内部进行功能性分离,分开管理,分开核算,输配电网公开准入,有公开的输电、配电网过网费计算办法,新建电厂公开进行招标,20kV系统中用电在2000kW以上的大用户有权选择供电商,配电公司一般由原地区供电公司把配电、供电业务分开后组成。
厂网分开后输电公司或独立电网机构(ISO)负责输电网运行、电网调度、电力市场交易及结算、电网规划等。次日运行方式先由市场交易部门按双边合同及电力市场竞价情况向调度部门提供各电厂次日24h发电量及用电分布情况,然后由调度部门进行安全、稳定计算,若技术上可行则按此执行,否则向市场交易部门提出修改建议,以便修改交易计划。备用容量、线损管理及事故处理则由调 度部门负责。
我国“十五”计划纲要已明确电力改革的方向是逐步实现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如何实行厂网分开,方案很多。笔者赞成在现有电网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先在各网、省电力公司内部把发电、输电、配电、供电4部分进行功能性分离,划清资产及人员,各自分开核算,核定各部分电价,不搞交叉补贴,不吃大锅饭。同时笔者还认为,应增加电厂竞价上网的公正性、透明度;输电、配电网过网费按运行成本加发展成本加利润(国外一般为10%~12%)的原则由电力监管部门或物价部门核定。这样也解决了电网建设及还贷资金的来源,为电网发展及用户选择供电商创造条件;条件成熟时,输电部分可以组成独立的输电公司进行管理。对于电力交易市场,建议采用以长期合同为主、现货交易为辅(占10%~15%)的方式。关于电力市场,因远距离输电成本很高,目前宜采用以省电力市场为主,外省发电公司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模式。三.智能电网发展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到,加快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和推广,推进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能源、沼气、地热、浅层地温能、海洋能等应用,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智能电网,完善运行管理体系。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提高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推广普及力度。这表明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再次被提到了新的高度。
智能电网发展前景报告显示,智能电网可极大提升电网接纳新能源的能力,实现大范围的资源配置,满足客户多样化的用电需求。为此,世界各国都加快建设智能电网以应对能源战略转型带来的挑战。为抢占电网技术的制高点,实现电网发展方式转变,支撑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利用效率提升,国网于2009年正式启动坚强智能电网建设。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发展,国网已全面突破从发电到用电各技术领域的智能电网核心技术,推动我国电网技术在国际上实现由“跟随者”向“引领者”的转变,累计建成诸如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等32类305项智能电网试点项目,在世界上建设规模最大、水平最高、速度最快、种类最全„„尤其是今年 1月9日,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申报的“国家电网智能电网创新工程”项目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标志着智能电网创新成果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同时,打造一个智能、高效、可靠的绿色电网,也是南方电网发展的总体目标。其中,智能旨在实现电网信息的标准化、一体化、全局化、感知化、智能化,开展电网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的监测、诊断,完善电网精当决策、精准控制、精细管理,支撑电网的高效、可靠运行。
目前,世界上有美国、中国和德国三个类型的智能电网。其中,美国的智能电网又称统一智能电网,是指将基于分散的智能电网结合成全国性的网络体系,主要包括实现美国电力网格的智能化,解决分布式能源体系的需要,以长短途、高低压的智能网络联接客户电源,实现可再生能源的优化输配。德国智能电网是把所有能源产生的电量,都放在一张电网上进行传输,但同时,其最大的特点是应用了大量的IT技术,使其更像一张互联网,因此具有极强的互动性。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童光耀不久前表示,在逐步构建智能电网的过程中,需求大的领域存在投资机会,包括智能调度平台建设、新能源接入技术和推广光伏、燃气三联供等分布式能源供应,以及偏远地区投资应用微电网、扶持储能、电动汽车产业等。未来将实现智能电网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中国智能电网的发展,必须结合国内特点,兼顾当前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婴求,把握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针对这种形式,我提出了三条建议。
立足国情,科学规划。我国是世界上水电资源最丰富、水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而火电资源集中在西部地区,电力负荷中心却在中东部地区。发展智能电网必须正确对待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和能源分布不平衡的实际情况,注重发挥水电优势,处理好水电、火电、核电等各类发电方式的关系。同时,必须综合考虑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本地发电与外电输送、电力供应与利用、电力企业与客户利益等各方面因素,加强统一协调规划,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突出特色,自主创新。发展智能电网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世界各国发展侧重点不同,我们必须结合自身特色,鼓励理论和技术的创新与实践。通过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构建坚强网架,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灵活性,逐步实现电网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同时,应该注重信息技术和电器工业的发展,大力推进电气设备国产化,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规范管理,健全体系。为了保证未来的智能电网正常运行,必须建立完整的一体化管理体系,以国家宏观政策为指导,建立健全规范合理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实现智能调度和控制,提高决策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必须充分利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保障电网各个环节的协调安全与经济运行,努力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电网。
四.分布式发电
分布式发电,通常是指发电功率在几千瓦至数百兆瓦(也有的建议限制在30~50兆瓦以下)的小型模块化、分散式、布置在用户附近的高效、可靠的发电单元,直接布置在配电网或分布在负荷附近的发电设施,经济、高效、可靠地发电。分布式发电有助于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改善环境并提高绿色能源的竞争力。主要包括:以液体或气体为燃料的内燃机、微型燃气轮机、太阳能发电(光伏电池、光热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这也是未来中国电网发展的一种趋势。
随着中国政府2012年底的一系列政策的推出,分布式光伏发电在中国逐渐受到重视。这个在日本和德国早已大量应用的方式,其实不止是光伏发电的安装方式那么简单。在蒸汽机和信息技术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时代已经开始到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就是分布式发电与互联网技术的紧密结合。
截至2012年底,中国已并网投产的分布式电源1.56万个,装机容量3436万千瓦,其中分布式水电2376万千瓦,居世界第一;余热、余压、余气资源综合利用和生物质发电近年来增长迅速,装机871万千瓦,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我国风机、光伏电池和组件产量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新能源装备制造中心;微型燃气轮机设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具备了自主研发能力。
继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启动分布式光伏发电支持政策之后,2013年2月17日,国家电网再次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将示范扩大到天然气、生物质能、风能等新能源形式。这意味着,普遍用户今后不但能用太阳能、天然气等新能源发电装置给自己家供电,还可以将用不完的电卖给电网。该政策3月1日期执行。
根据《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2015年,中国将建成1000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10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区;分布式太阳能发电达到1000万千瓦,建成100个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应用为主的新能源示范城市,分布式电源发展的新阶段即将到来。
五.总结
我国目前的电力产业规模大,装机容量世界第一,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电源及负荷分布情况来看,我国电源主要以煤电为主,且主要集中在西部及北部地区,其次,我国水电规模较大,且主要集中在西部及中部地区,而我国主要的负荷中心位于东部和南部地区,这就构成了我国电源和负荷分布不均的问题。我国仍将存在大规模的跨区域电力流,而2020—2030 年可预见的实用化输电技术将主要以超/特高压输电技术为主,因此,预计我国2020—2030 年的输电网发展模式将主要以超/特高压交直流混合输电模式为主。
7.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趋势研究 篇七
一、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分析
对于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而言, 其在现阶段的应用中, 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肯定, 基本不会出现太多的问题。可由于国内的经济发展, 存在地方性的差异, 很多工作的执行都不能单纯的考虑某项指标, 想要在系统的应用上获得预期效果, 就必须在特点上有所掌控。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 认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特点, 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该系统的运作过程并不复杂, 可以结合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做出良好的设定, 减少错误的干预手段, 确保系统能够做出正确的反馈。同时, 在阶段化的运营以后,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可以将搜集到的信息、数据等, 直接进行良好的优化, 为操作者和技术人员, 提供较多的参考。
2.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与以往的系统有很大差别, 其本身的稳定性较强。目前, 各个城市的建设工作都在紧张的开展, 该系统在长久、稳定运行后, 不仅没有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还在多个方面巩固了城市建设的电力资源需求, 保障了民生用电, 对社会和谐稳定, 也做出了较大的积极贡献。
二、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
经过了长久的积淀和工作优化,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对当前的各项问题予以有效应对, 在最短时间内, 解决最多的问题,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社会建设、生产的稳定。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在很多工作上都是特别谨慎的。所以,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操作和执行, 绝对不可以仅仅着眼于当前获得的成果, 而是要在后续的发展趋势上加深研究, 确保每一项工作的执行, 都可以从长远的角度出发, 对未来有一个良好的掌控。
1.组件技术的应用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本身虽然是系统, 但是融合的设备、技术却非常的多, 想要在日后的工作中获得预期效益, 就必须在新技术的应用上持续努力。组件技术是目前的新型技术, 与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具有很高的匹配度, 整体上的应用符合发展趋势。一般而言, 组件技术主要是包括软件组件化、组件执行环境两个方面。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本身就是软件的最好体现, 对其实施组件化的处理, 能够根据CORBA或者是DCOM的相关要求, 达到软件封装的效果。组件执行环境, 则主要指的是CORBA的中间件, 能够为系统的运转, 提供更好的分布式管理环境。相对而言, 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当中有效应用组件技术, 可以最大限度的将分布式体系结构更好的贯彻和执行。同时, 组件技术还可以帮助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获得更深层次的优化, 在平台层面上, 将数据交换的异构问题进行良好的解决。
2.面向对象技术的应用
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目的在于从整体上控制好相关的工作, 减少电网的各种不足和缺失, 提高工作质量、效率的同时, 创造出更大的效益。所以,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上, 必须在技术的应用方面更加多元化。面向对象技术, 是一类比较特殊的技术, 其能够对传统系统当中的各个层面做出改善。当下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在功能、特性上, 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尤其是在面向对象的特性上, 应不断的进行改进。为此, 日后在应用面向对象技术时, 需要在注意事项上谨慎的遵守。第一, 对象针对粒度方面具有严格的要求, 应该将某一个设备、某一个功能作为具体的抽象对象来对待。第二, 面向对象的实时数据库, 如果想要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当中有效的运用, 就必须在各项技术的先进性上有所提升, 同时坚持遵循CIM的相关要求。值得注意的是, CIM是面向对象的, 而面向对象数据库, 能够直接对CIM给予支持, 这样就形成了工作上和系统上的良性循环。
3.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
从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多个发展趋势上均比较明确, 未表现出严重的不足和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获得了较大的成功。现阶段的网络技术非常发达, 针对电网的入侵力度不断增加, 想要在后续的工作上获得理想的成绩, 就必须在网络安全上有所努力。传统意义上的维护和更新, 并不能取得特别高的防御效果, 而且导致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自身受到的威胁有所增加。本文认为, 电力二次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方案正在实施, 其中网络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除了在新的调度自动化系统中采用相应的网络安全技术外, 还要特别注意这些技术对调度自动化系统内部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支持平台中网络管理软件如CORBA要处理网络安全设备带来的影响。 (2) 调度自动化系统要根据不同的网络安全要求进行划分区域, 数据流程会发生较大变化。 (3) 网络带宽和效率的影响。
三、总结
本文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对于该系统而言, 不仅在现阶段的工作上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同时在后续的发展上明确了目标, 为社会建设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今后, 需要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 不断的投入新的技术和内容, 保持系统功能的多样化, 在具体工作上更加简洁的执行, 减少不足和缺失, 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马韬韬, 郭创新, 曹一家, 等.电网智能调度自动化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0, (9) :7-11.
8.反映电网发展趋势 篇八
关键词: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教学目标;理论知识;文本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1-0025-05
说课是指执教者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辩,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的一种教研活动。在说课过程中,教师要说出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有利于听者了解说课教师备课的思维过程,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程度,以及对现代教育理论、先进教育经验的理解水平。说课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而出现的,由于说课能更好、更深入地反映出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所以目前说课已不仅仅是一种教研形式,它也常常作为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和各种教师业务评比中考核环节。作为一名市级教研员,笔者每年以评委身份参加省市举办的说课活动。十年时间,我至少聆听了200多位教师的说课,也指导过不少教师的说课,通过分析、思考,从中发现了诸多问题,反映出教师专业发展的三大软肋。下面我仅以2014年安徽省初中历史教学竞赛的教师说课为例加以分析、说明。
一、教学目标形式化
什么是“教学目标”?这个问题对广大教师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一个概念了,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都离不开它。王国华、林祖荣在《课堂教学目标探究》中提到:“教学目标是预期教学结束时所达成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1]它支配、调节、控制整个的教学过程,如同大海航行中的灯塔,指引着教学的方向。这一如此重要而又为广大教师所熟悉的概念在实际教学中又处于一种怎样的地位呢?我们是否真的了解并关注它呢?
(一)有目标展示,无目标教学
我省的说课比赛流程是,比赛的前一天晚上现场抽课题,现场备说课稿,限时两个小时,要求教师独立完成。说课稿备好由工作人员签字后上交复印件,作为第二天比赛评委的参考。教师备完课之后将有一夜的时间修改和完善,并制作多媒体课件。从参赛教师现场所备的说课稿来看,几乎所有的教学目标都是从教学参考书上照搬而来,没有自己的提炼与体会。从原始说课稿的教学流程看,教师将更多的心思花费在教学设计的新颖和创意上,至于目标,仅作为说课的一部分,早已成了摆设。例如,人教版《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一课,一位老师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明确写有“用图片和表格的形式列出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变化的情况,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用图、表、数据等说明相关历史现象的能力;”但从他说课稿流程中,丝毫看不到图片、表格和数据的运用。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写有“通过学习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的热情。”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设置了问题:“西欧和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有哪些?对今天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罗列出共同点若干条,启示若干条。然而对战后西欧和日本的经济恢复简单一带而过,如若不突出科技发展对它们经济的影响,对学生将没有较强的震撼力与情感体验,仅仅把“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同其它原因简单地列举出来,没有进行思维的碰撞,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怎么能够达成。为什么结果不尽人意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问题不是教师为了实现情感目标的特意设置,而是教学参考书上本来就有的。由于他的教学目标是别人编制的,教学方案是参照别人的,对别人的东西缺乏深入的领会与理解,自然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这说明教师平时根本不重视教学目标的创设,仅仅把它作为教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以备学校或上级部门的检查。有目标展示,无目标教学,写归写,教归教,错误地认为讲完讲全教材的内容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设计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能力欠缺
目前,作为省一级的优质课大赛,已不单纯是个人的竞争,而是一个学校、一个地区教育教学理念、实力的一种展示与较量。原先选手们所提交的说课稿,经过智囊团打磨之后已有许多改动的痕迹。尽管如此,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依然发现很多问题。还是以上面提到的那位老师为例,他已将原稿中“过程与方法”内容改写为:“以学生为主体,发动学生动手、动脑以及小组之间合作的形式,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合作的乐趣。”从内容看,这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目标,没有结合具体的历史教学内容,没有呈现具体的活动形式,它更像是课程目标的简单移植,空泛而笼统。没有从本质上弄清历史课程目标与历史课堂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位教师在人教版《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一课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展示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振兴国家的热情。”这样的目标设置缺乏可操作性,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教师需要挖掘蕴藏在历史过程和历史知识中的巨大精神财富,采取一切有效手段,使其变成有效的教育资源。”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要依附一定的载体,不能空谈。
为什么教学目标设计在一线教学中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呢?首先是教师认识问题。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完成了教科书内容,就是完成了教学目标。诚然,课程目标在教科书中有一定的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教科书必须完整准确地体现《标准》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2]但是,对于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呈现方式,教师并不能完全理解。这个问题在最后一个问题中还要谈到。教师不能很好地吃透教科书,怎么能够体会到其中所隐含的目标要求呢?其次是教师观念问题。许多教师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作为课堂教学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教科书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内容标准之外的知识,并使之与‘内容标准所要求的部分在呈现方式上有所区别,但这些知识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3]可见,“内容标准”只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不等于课堂教学目标。教师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主要还是受旧的注重知识传授观念的影响,对于课程功能的转变认识不足。三是课程评价机制与课程目标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课程评价机制,希望通过改革建立起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改革已实行了十几年,课程评价机制仍存在不少难题。比如,综合素质评价中的过程性评价往往流于形式,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分依赖学科成绩,这显然是不科学的。课标是考试命题的依据,但在基层的命制试题中,很少关注课标,考点的选择、材料的引用以教科书为准,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样教师根本不需要制定教学目标,只要将书上的内容讲全讲清,学生就能取得好成绩。四是各级各类各种形式的优质课大赛的误导。新课改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选手为了在大赛中脱颖而出,对教学框架的构建,教学情境的设置,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效果的升华,均以如何新、奇和抓住评委眼球为第一要务。评委评判尺度也往往偏重于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教学设计是否新颖,而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或课堂教学效果,理性思考得较少。优质课比赛对课堂教学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专家评委的评判标准也是(导致)教师漠视教学目标的原因之一。
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欠缺
说课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说课不仅说“教什么” 、“怎么教”,重要的是要说出“为什么这么教”,这是核心。说出“为什么这么教” ,本质是要求教师说出对每一项设计的理性思考,换言之,就是说课要有理论依据,一定要说理透彻,所以,说课也最能反映出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状况。我们发现,教师在说课中阐述理论依据时,最常见的问题无外乎两种:一是理论依据宏观空洞。如人教版《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一课,一位教师确定的教学重点: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教学难点:“欧洲共同体”与“欧盟”的建立和意义。确立的依据:课标、三维目标、学情。显然,这个理论依据非常的宏观空洞。在答辩环节,评委请这位教师阐释一下如何依据课标、三维目标、学情来确立本科的重难点的?这位教师的回答就是将内容标准复述了一遍,在学情分析上仅指出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而且叙述也不是很准确。从这个回答中可以看出,教师并没有很好地理解课标,更不知如何阐释以课标来确立教学重点问题。对于学情,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重难点的确立到底有何关系?教师也说不清道不明。套用了理论的帽子,没有交代清楚具体的理论依据,这种现象在说课中是普遍存在的。二是对理论知识一知半解。在初中的说课比赛中,我们小组的八位老师都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五位教师采用了合作探究性学习。而实际的情况是,情境的设置比较随意,探究仅仅是一种形式。例如,人教版《江南经济的开发》一课,有位老师在讲到“南方农业的发展表现”这一问题时,设问:“张林穿越回宋代成小地主后,为了发财致富,他可以通过种植哪些农作物实现这一目标?”指导学生自学课本56页后回答。教师解释此情景设置的意图是想让学生了解宋代南方水稻、棉花、茶叶的种植情况。评委在答辩环节向参赛教师提了一个问题:“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并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以及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这种农业发展的特点给人的印象是‘多和‘普遍。如果我是一位学生,我会认为‘物以稀为贵,种植它们也许并不能发财致富。若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你将怎样处理?”这位教师的回答是:“我先肯定这位学生的创新精神,但我会用各种方法引导他到我的主题之下。”可见,这位教师对情境教学法认识模糊,情境的创设应建立在充分理解教材并与教材内容相呼应的基础上,而不是为了情境而情境。笔者继续追问:“你认为情景教学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教师回答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诚然,情境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再如人教版《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一课,一位教师在阐述学法时提出:本课主要采用合作探究法,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分工合作,参与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对于西欧经济发展的探究,教师主要通过两大方面若干小问题进行的。探究一:战后西欧经济复兴之谜。(1)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表现;(2)二战后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探究二:欧洲走向联合。原因、表现、性质、作用、发展趋势。探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是要体现出问题性和探索性,合作探究要有具体的合作形式。这位教师的探究活动设计体现出了问题性,却不具有探索性。而且仅凭教材,没有补充材料。合作探究变成了教师提问题学生找答案这样一种低级乏味的探究模式。这样的探究学习不可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成了一种形式。在答辩环节,评委问这位教师“你对探究性学习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教师回答主要是听别人的课。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到,新课程理念强调的新的学习方式,能为广大教师所接受,也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但大多是凭着自己浅显的认识与感觉在运用,缺少科学的认识和深入的钻研。
我省的优质课大赛之所以一直坚持把说课比赛作为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因为它能够反映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理性思考程度,反映出教师的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注意教什么、怎么教,很少研究为什么这么教;也不重视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为什么呢?首先,从观念上来看,很多教师认为教学是一项实践性的活动,教育理论是一种虚远空的东西,不好理解,不便操作,对实际教学帮助不大。现实中也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教师理论素养高,教科研成就突出,但课堂教学不受学生欢迎,教学成绩也不理想。这种现象往往给教师造成一种错觉:理论研究无用。其次,很多教师有提高自身理论水平的愿望,却不知从何处入手。如教育理论知识包括的范围很广,容易产生一种“老虎吃天”的感觉,无从下口。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内化形成教育教学能力,如何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教师茫然无措。还有,教师的畏难情绪严重,认为教育教学理论高深莫测,可望而不可及。认为理论是专家和学者的专利,自身没有能力达到。再加上教育教学任务繁重,广大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
三、对教科书的研究不透彻
“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感知、理解和运用。教师通过对教科书内容的钻研和创造性加工,并借助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生动地再现教科书中历史知识精华,从而达到向学生传递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历史学习方法和技能等目的。”[4]作为教学主要凭借的教科书,通过说课发现教师在应用教科书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对教科书的内容体系把握不到位。《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自2001年颁布,至今已经经过了十多年的实验。2011年12月,教育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对《标准(实验稿)》的修订,并与同年颁布《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但依《标准(2011版)》编写的教科书暂未发行,故一线教师依然以《标准(实验稿)》为指导进行教学,师生使用的依然是依《标准(实验稿)》编写的教科书。《标准(实验稿)》与历史教学大纲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以学习主题的形式构建了初中历史课程体系,即对历史发展基本线索进行总体把握的基础上,突出历史发展的时段性特征。初中历史教科书每一单元都突出了某个历史主题,每一课内容都围绕着这个主题,为该主题服务。本次说课比赛,有三位教师说课的课题是《辛亥革命》,它属于中国近代史第二个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中的内容之一。教师首先要了解本主题的内涵,其次要了解本课在本主题中的地位,才能很好地把握本课的灵魂与核心。但三位教师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处理基本上是就教材论教材,就知识点解释知识点。在答辩环节,我问一位参赛教师:“你认为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落脚点应该在哪里?”而这位老师的回答可以说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有主题意识,更没有全局意识,不知道探讨的落脚点应和主题内容紧密结合。为了解参赛教师对教学内容体系的掌握情况,我追问:为什么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太平天国运动教材中几乎没有提到?中国古代史的第三个主题是“统一国家的建立”,为什么把陈胜吴广起义放在本主题之下,这不矛盾吗?可惜参赛教师几乎不能准确回答。所以,只有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结构体系,才能更好的驾驭教材。
新课程强调教师“用教材教”,强调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于是许多教师会随心所欲地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或补充很多材料,导致整个教学没有核心,脱离主题与目标,弄巧成拙。
二是对教科书部分知识点理解不透彻。教科书对史事的叙述一般比较简单,常常点到为止,或者仅仅给出结论,对于这些结论背后所隐含的内容,教师往往会忽略它。比如一位老师在说人教版《辛亥革命》一课时,关于辛亥革命的经过环节的处理,教师用了一组数据:
“8小时——从打响第一枪到占领湖广总督署只用了8小时;41天——武汉三镇保卫战坚持41天,迎来全国十余个省区的独立;80天——从武昌首义到中华民国建立仅有80天;123天——从起义爆发到清帝退位历时仅123天”
笔者在答辩环节问这位老师:“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在许多地方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但都失败了,为什么武昌起义从打响第一枪到占领湖广总督署却只用了8小时?为什么仅一个多月的时间,能迎来全国十余个省区的独立?各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的方式相同吗?”老师说对这些问题并没有过多的思考。其实,这种现象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教师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较深入、较全面的了解,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很多专家认为,教师最欠缺的是“条件性知识”,即对教育对象的“认识”、在课堂中“如何组织”、“如何激发学生”、“如何实施评价”等等。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强调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于是,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更好呈现教学内容上,对内容本身缺乏关注。人大附中特级教师李晓风老师说过一句话:“专业知识水平决定教学的高度。”[5]我个人认为,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教学的根基,许多教师叹息自己对教材的处理缺乏自我创新,缺乏自我风格,就是这种“本体性知识”的缺失。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课改有效实施的强力保证,但是,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首先是教师自身主动发展的一个过程。所以,作为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钻研教材,科学设计和落实目标。其次,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提升工程。师训机构要加强训前调研,认真谋划培训项目,进行针对性培训。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克服教师教育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实现教师专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华,林祖荣.课堂教学目标探究[J].教学与管理,1998,(6).
[2][3]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9.物联网与智能电网的融合与发展 篇九
http://(2010/5/6 11:41)
李祥珍: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上午好。非常感谢电信研究院给我这个机会来跟大家交流,我的题目是“物联网与智能电网的融合与发展”,是一个初步探讨的东西今天跟大家一块分享。
我大概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讲我们国家电网公司,我们信息通信网络的现状,第二讲讲我们正在进行的或者说未来若干年内要建设的智能电网的基本框架和它的发展目标。第三部分谈一下智能电网的物联网的需求,到底哪些需求需要物联网的支撑。第四部分谈一下物联网在智能电网的应用和我们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开展的试点。最后组后跟大家一块分享一下我们物联网智能电网发展的战略和未来得一些基本方向。
国家电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李祥珍
国家电网公司是体制改革之后在原国家电网公司基础上成立了两个电网公司之一,它覆盖了除了海南、广东、广西、贵州以外的所有地区,公司资本金2000亿左右,覆盖国土面积88%,供电人口超过10亿人。我们资产总额达到了17000亿的资产情况,去年排名全球500强第15位。
国家电网公司应该说经过我们电力系统经过当时6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完善的通信网络,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一个行业的专业网络,我们公司的分三级,国网公司总部至各网、省公司和直调厂站为一级,网公司范围为二级,省公司范围为三级,经过多年建设,国网公司通信网络实现传输媒介光纤化,业务承载化。目前,国家电网公司骨干通信网已基本建成覆盖各级电网主网架,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需要的“三纵四横”通信传输网。
这是我们公司未来构造的一个立体网络,从骨干层、核心层和介入层整体的网络架构。谈一下智能电网,刚才很多专家提到了智能电网,大家讲了很多内涵,我们叫三化,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我认为几个内容,通过电网的建设,避免出现大量的停电,保证电网的安全。从以前的输煤,现在输电,我们进行远程覆盖来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能源和能源使用地是相悖的,西部地区能源丰富但是没有需求,通过远程输电建立我们的网络来实现能量转换,我们从输煤变成输电。要保证新能源介入,我们特别是大型的风电、太阳能能接入,目前电网的结构和电网技术远远满足不了要求,由于风电、太阳能一个简式的方式,受天气的影响很大,所以接入问题很大问题需要解决。
第三要解决老百姓的输电、可靠用电的问题,另外引导我们百姓科技用电,承担节能减排的责任。我们国家电网公司在智能电网由这么几条,坚强智能电网以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智能控制手段,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六”的高度一体化融合,是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的现代电网,它跟常规电网的特点一个是友好互动,第二是坚强可靠的特点。
我们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我们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特征,咱们下面有一个发展框架,公司在制订到2020年的发展计划,我们到N个重点,四个发展方向,两条主线,一个目标,三个阶段,一个目标是按照安全可靠几个原则,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坚强的智能化电网,技术上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管理上实现集团化、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通过这些建设,要达到四个体系,第一个发展基础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智能应用体系,标准规范体系。N个重点实施,通过重点的节能减排来制成智能电网的建设。在2020前公司将投资4万亿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
重点开展智能电网的发展给华研究,我们今年叫做规划年,重点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作,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开展各环节的试点工作。2011-2015年我们要全面建设阶段,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2016年到2020年是引领提升阶段,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届时,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大幅提升,清洁能源装机比例达到35%,分布式电源实现“即插即用”,智能电表普及应用,三年时间内将全国1亿户电表实现智能化。
我们从技术上来讲有几个技术,技术方面、装备方面实现一些重大的突破,包括监测和传感技术和我们电网的一些柔性以及电能方面的问问题。我们在输电方面要加强输电线路智能化建设,保证电网输电线路能够抵御像08年的南方雪灾的自然灾害的影响。要能够适应大的自然灾害对电网的冲击,同时在现有网络基础上提高传送容量和效率。
在配电方面能够实现高可性的目标,在用电方面我们要重点开展智能用户,智能家庭以及智能小区的建设,以及我们智能电表的建设。要实现对我们低压一些高质量电源的提供,特别是对于一些电能要求比较高的区域或者是企业能够提供一些可靠的服务,这是智能电表的一方面。
第三部分规划一下智能电网的物联网应用需求,传感器网络作为智能电网末梢信息感知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在电力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将在电网建设、电网安全生产管理、运行维护、信息采集、安全监控、计量几应用用户交互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可以全方位提高智能电网各个环节的信息感知深度和广度,为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以及信息流、业务量、电力流提供高可用支持。
这里列了一个表从发电到输电到变电,配电,用电物联网的几个范围。包括一些监控接入,目前正在开展的一些对风电厂的功率预测的一些应用,基于无线通信的一些应用,这个东西非常重要,对于我们在甘肃大型风电基地建设风力预测以及功率预测非常重要,我们也在推广这项工作。对于我们一些巡检,巡视,故障排查都有重要作用,在配电方面、变电、供电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由于时间的限制就不多谈了,如果你们需要我可以给你们提供文档。
在发电方面在基础建设,分布式电厂监控、厂区监控污染物及气体排放监控、能耗监控、煤料监控、抽水蓄能监控、风电厂监控、功率预测、光伏发电站监控、生物质发电、储能监控,电源接入等。在输电方面以输电与控制、广域量测系统,输电效率提升等。我们在输电方面要输电与控制,广域量测系统、输电效率提升等方面进行。我们也开展一些多网融合和一些信息通信网的建设,从主干网到低压接入网是未来我们五年的工作。
我们通信物联网解决的问题,一个是我们现在世博会大家可以看到,很多人在为世博会保电
做支撑。我们奥运会通过在保电过程中光北京保电公司满足不了这个工作,我们就利用轮流值班,传统方式是最可靠的但是也造成极大的浪费。部署杆塔和线路一些防护线路的部署来解决线路的一些故障问题。同时我们通过在线路上配置一些传感设备来检测线路的实时情况保证电网的安全。另外我们通过一些设备的使用和部署,来提高我们传感的效率,保证设备的安全和电到位。
我们要帮物联网一些相应的设备应用管理,从电缆这方面我们在提供,对于一些我们电力的防盗问题非常严重,每年国家电网公司光被盗的资产就超过100亿非常巨大,间接损失更庞大。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技术方面的部署来实施一些电网方案的部署。针对智能用电及用电信息采集的传输可靠性不高的问题,实时性不强,以及缺乏互动手段我们要开展相应研究和部署,由于今天对智能电网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技术手段的支撑和部署来满足这些需求。
物联网可以看到各方面的支撑,我这里有一个表从各个环节可以看到,红的部分跟物联网相接的,80%的业务跟物联网相关。发电环节的接入到检测,以及到变电的生产管理、安全评估与监督,以及配电的自动化,电力检测等等以及用电的采集,以及营销这方面都要采用物联网。
第四部分汇报一下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以前不叫物联网,我们在2001年一个重大专项,叫用在WSN在我们配网的应用,这个应用很早了。目前在类似方面的项目已经很多了,大概有8到10项,在高压电力检测方面也有很多应用,在智能用电,智能小区,智能家居也有很多应用,无线抄表在很多方式也成为应用之一。未来的应用,智能电网的建设必然产生世界上最大,最为智能,信息感知最为全面的物联网,我们感觉这是一个对物联网最为密切的一个行业。
无线传感网络的应用和成果已经为我们智能电网的推动进一步进行了充分应用,电网具有良好的自动化基础,我们国家的自动化水平全世界来说也是很高的。从主网的能量管理系统到自动化系统到我们一些装置应该说在全世界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所以,我们前面一个研究成果新的研究将为我们未来智能电网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这个图是物联网在配用电侧,这是一个抄表图,通过表箱通过对商业用户,大型用户进行分析。可能各位专家在各种场合讲的物联网应用讲到一块,这是我们现在实施的重点之一。这是用户服务和增值服务,我们从去年开始在北京和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一些试点和推广,在去年的试点基础上我们在全国11个省市进行智能用户的试点,包括智能家居,安防等等,另外也包括我们电表以及相应的增值服务。
为了配合智能电网的发展,为了互动电网和用户参与我们电网的互动提供一些通道和支撑,从今天开始我们叫光纤活动的电网试点,我们叫OPLC,刚才也有领导讲过了,从今天开始我们在全国14到18个省进行推广,我们要求各地在新建小区全部实现光纤到户,利用我们的电力手段来实现,我们在全国14个省开展工作,这也是为三网融合提供一些支撑。在我们常规电缆上可增加8%到10%的光纤到户,而且费用还是一样的,整个成本也相对比较低,这是他的一个结构图就不多讲了。
除了刚才以外今天国网公司在全国开展大批的试点,这些试点跟物联网相关的,刚才也提到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我们要求年底以前要建立主干系统完成,全国各省要部署完毕省级的主干系统的用电信息采集,同时各省要完成整个用电采集工作。第二我们在全国也是随着我们电力光纤到户的实施在开展试点也跟用电采集是同时进行的。第三是我们的世博会整了一个地下变电站,整了一个服务试点,是一个完整的智能电网的缩影大家可以看一看。第四我们在天津中新生态城做了一个示范,这里面完全是自动化的,从电网开始设计到未来实施应该是一个完整智能电网的示范正在开始进行,包括信息采集,包括智能家居,包括一些安防,我们一些所谓的光纤到户等等都在这里开展。
第五开展一个智能变电站的建设,通过采用数字化的一系列设备,我们光TP、CP等等来实现智能变电站,基于IDC6185的协议来完成对智能电网的应用,这个刚才也谈到光纤到户的试点和电力线宽带通信来尝试利用两种技术来进行三网融合的可能性,以及来分析整个问题,以及他的商业模式。全国各个省开始在年底以前坚决输电线路在线检测和高压设备状态检测及检测中心建设,这个投资也是非常大的。我们今天开始在全国也是在开展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及辅助管理系统,我们公司负责基于物联网的电动汽车建设这已经开发完毕了。全国在27个城市要完成72个充电站,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充电网络建设。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全国电网公司要开展一些ERP的深化研究和应用,同时要启动一个新5年的信息网络建设,我们要达到一个大容量基于智能电网交互的网络,要形成以光纤为主的通信网,要以光纤通信网补充的网络架构。
由于时间有限就不展开讲了,刚才讲那么多因为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我们也和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咱们电信研究院做了大量工作,我们也成立一个大的研究团队,针对智能电网做了很多工作,我们也针对自己的需求和发展提出我们的一个方向,这是整个几块。但传感器90%是进口,国产化率非常低,下一步我们要在研发上实现从感知到无线通讯,到整个运行要实现原创型的成果,我们现在跟一些合作单位研究,包括我们的通信,包括我们的应用,我们要开展长期项目云计算,利用电力系统私有云运算工作,我们在国家发改委的战略规划和其他方面基础上也制定我们国家电网公司物联网发展的战略目标。
我们想通过未来几年通过我们研究,通过我们试点和应用打造一个物联网几个方面,一个叫形成电力物联网的感知基础,以传感为核心的感知基础,包括各种传感器各种采集模块等等。第二电力物联网技术支撑体系,主要以信息体系为核心,来建设新一代无线有线相结合的网络。第三我们要研发面向智能电力应用系统,我们研究15个项目依托我们专项和我们公司专项基础上做大量的研发工作。另外在研究和开发基础上形成一个完善的各种各样的标准体系,包括标准、测试和实验认证,为了保障我们电网安全我们在网络隔离,网络安全方面也采取很多措施,为了保证电网安全我们进行了一些加密方式放在我们的网端。
在电表方面每个电表都有安全芯片,加上芯片才能进行使用,这是为了保证用户的使用。除了抄表以外作用跟传统电力系统不一个概念,自动化以后我整个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网络化、互动化大幅度的提高。那么,我们对物联网的研究核心将会围绕国家专项和我们公司的重要专项来开展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我们要建立相应的研发机制,建立我们物联网实验室,未来几年要建立专门的物联网研究中心,在发电,用电,配电等方面也要做更多的方面工作。包括我们公司两院,国网信通以及工信部的研究院,以及很多单位来共同研发和利用。
目前体系我们主要以五块为主,第一是电力智能感知基础体系也就是智能感知装备及中间件,第二电力物联网技术支撑体系也就是信息通信网络,对这两方面进行研究。我刚才讲了除了光纤通信为主,我们争取在年底前基本形成一个现场实验环境,争取明年开始通过试点以后
10.江宁区智能电网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篇十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上午好!
智能电网产业是江宁区“十二五”期间“2+2+2”产业体系中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近年来,江宁区委、区政府瞄准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趋势,按照“世界一流,国内第一”的发展定位,科学谋划,合力推进,建成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能电网产业集群。2011年,我区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国家火炬江宁智能电网产业基地,并入围国家首批41个培育类创新型产业集群名单。今年,已通过国家科技部智能电网产业化基地评审,等待授牌,还先后被省发改委授予江苏省智能电网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被省经信委认定为江苏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础(智能电网产业)等称号,现正向工信部申报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有力打造出独具江宁特色的智能电网产业品牌形象。
一、发展思路明确,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2011年以来,我区提出“十二五”期间实现智能电网产业1000亿产值的宏伟目标,着力打造智能电网技术创新中心、标准质量中心、产业研发制造中心、人才培育中心和应用示范中心等在全国极具影响力的“五大中心”,并明确了产业发展“十条路径”,实现了智能电网产业的快速发展。
1.产业规模日渐显现。近年来,我区智能电网产业规
1模持续以近25%的速度快速增长,目前,已聚集了国网电科院、南瑞继保、国电南自等为龙头的249家智能电网企业,其中纳入规模以上企业统计(即年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26家。今年1-8月,全区智能电网产业实现产值330亿元,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近20%,预计全年产值将突破500亿元,已跃升为我区重要的新兴支柱产业。
2.产业布局初步形成。我区依据自身产业发展现状,整合资源要素,在物理空间上明确了以江宁开发区为核心,以滨江开发区、东山街道配套产业园为两翼的“一核两翼”发展格局。东山街道以孵化平台建设为主,江宁开发区以研发和高端制造为重点,滨江开发区着力打造智能电网一次设备生产基地。目前,东山街道宁东智能电网孵化器一期载体建设已竣工,江宁开发区集聚了国网电科院、南瑞继保、国电南自等知名高端研发制造企业,滨江开发区环宇智能电网产业园等已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从孵化、研发到制造的完整产业格局。
3.产业载体支撑有力。由区政府规划建设的20万平方米宁东智能电网孵化器一期6.2万平方米工程已经竣工。总投资100亿元的国网智电网科研产业基地25万平方米大楼已主体封顶,将建设包括1个研究中心、8个研究所和10个研发实验室。项目占地300亩,总投资超16亿元的南瑞继保智能化电气装备产业园和总投资超30亿元,建筑面积达22万平米的国电南自智能电网产业园等载体项目正有序推进。规划面积达2平方公里的核电科技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
总投资超30亿的国家电网南方客服中心已落户滨江开发区。由省质监局和江宁合作共建的江苏省智能电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获批准建设。曙光云计算中心、中科院数据云东南节点暨江宁开发区云数据中心已正式揭牌,必将有力支撑江宁智能电网产业规模化发展。
4.产业领域全面覆盖。全区智能电网产业领域现已全面覆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和信息通讯各个领域,并培育壮大了一批知名企业。在发电环节,聚集了中电光伏、南高齿、环宇集团、科远股份等骨干企业;在输电环节,聚集了南瑞继保、国电南自等骨干企业;在变电环电,聚集了金智科技、西门子等骨干企业;在配电环节,集聚了光一科技、菲尼克斯等骨干企业;在用电环节,集聚了新联电子、金智远维等骨干企业,在调度环节,集聚了国网电科院等骨干企业,在信息通信环节,聚集了爱立信等骨干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覆盖面。
二、紧扣“五大中心”,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打造智能电网产业新高地
1.坚持示范带动,力促产业转型升级。总面积达1.1万平方米的智能电网博览馆已建成开馆,集中展示我区智能电网产业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为企业相互交流成功经验提供了重要平台。江宁高新园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及纯电动公交车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运营,成为省内首座集公交充换电和储能应用于一体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区住建局利用建设中的人才公寓,启动了智能电网应用示范小区建设。中电电气
集团在高铁南京南站实施了全球最大的屋顶光伏发电示范工程等。应用示范项目的广泛开展,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发展平台。
2.坚持高端引领,龙头企业带动效应逐步增强。在当前全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我区国电南自、南瑞继保等智能电网龙头企业均实现了快速稳步增长。今年以来,国电南自实现产值17亿元;南瑞继保实现产值30.1亿元,同比增长32.2%;金智科技实现产值4.2亿元。龙头企业的快速增长,吸引和带动了南京佳盛机电等一批相关配套企业的入驻和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全区智能电网产业稳步发展。
3.坚持创新发展,提升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今年上半年,全区智能电网产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
4.2%,科远股份、金智科技等企业均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和实验室。现区内智能电网企业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7家,博士后工作站8家。培育中国名牌3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江苏省名牌和著名商标8个。多个高新技术项目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尤其在继电保护、电网安全稳定控制、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等技术上一直保持国际领先。“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江宁分中心”现已落户宁东智能电网孵化器。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有效提升了全区智能电网产业核心竞争力水平。
4.坚持人才支撑,着力打造产业人才培育中心。全区
智能电网产业共有从业人员2.76万人,其中高级技术人才超500人,涌现出了薛禹胜、沈国荣、潘垣、雷清泉和杨奇逊等众多知名院士和高级人才。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以智能电网人才引进和培育为抓手,积极开展省“双创人才”和市“321计划人才”的申报工作,上半年,共有6名智能电网领域人才入选市“321计划”,并对12名高层次人才兑现扶持资金250万元。我们还依托区中等专业学校设立了智能电网职业技术培训教程,每年培养各类智能电网技术人才近1200人。
三、强化政策资金支持,切实保障智能电网产业“五大中心”建设
区委、区政府设立了多个专项资金,支持和促进产业平台建设和企业创新发展。2011年,区政府出台了《南京市江宁区促进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每年安排专项扶持资金5000万元,大力推动全区智能电网技术创新中心、标准质量中心、产业研发制造中心、人才培育中心和应用示范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今年,项目申报工作已经结束,我们正根据各单位申报情况,并结合“五大中心”建设的整体要求,拟对全区企业和相关单位在研发投入、应用示范项目、研发制造基地和标准质量检测中心等方面的建设给予财政专项资金补助。同时,区委、区政府还设立了人才专项资金,大力引进和扶持智能电网领域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发展。区创投集团与省高投合作设立了“智能电网创投引导基金”,规模总额达5亿元,并已储备了40多个意向投资的智
能电网企业,力求通过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扶持,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反映电网发展趋势】推荐阅读:
智能电网监测发展07-28
地方特色反映07-29
反映情况报告格式10-04
智能电网建设与电力市场发展探究论文11-03
反映科学知识的广告语08-05
分布式发电技术与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论文11-18
基层反映: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亟待加强07-03
关于住宅装饰装修投诉处理的情况反映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