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浮躁、焦虑等不良心态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2024-10-07

如何认识浮躁、焦虑等不良心态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1.如何认识浮躁、焦虑等不良心态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篇一

对浮躁、焦虑等不良心态的认识

当前我们的社会中充斥着一些不良心态,如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心态;压抑焦虑、空虚迷惘的心态等。这些不良心态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有序运行。

社会心态中的焦虑特征突出;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因工作、生活、前程、财富,往往表现出一种焦虑不安的症状,弱势心理在社会各阶层滋生蔓延;不同社会介层,群体都存在着特定的压力感;社会心态中不公平感增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竞争加剧,焦虑不再是“弱势群体”的专利,逐渐成为一种普遍心态。

同时,我们的社会也弥漫着浮躁的气氛。不少人按耐不住自己那颗骚动的心,渴望繁华富裕的生活、渴望达成想象中的精彩人生。在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前,不少人耐不住寂寞,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地对待自己所处的岗位和手中的工作;不少人朝三暮四,稍不如意就轻易放弃。他们不再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不再兢兢业业、刻苦钻研。追逐名利、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几乎成为有些人的常态。

导致出现这些不良心态的原因很多,我认为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来分析。首先从经济上来看,当代中国之发展日新月异,然而,飞速发展的背后难掩其问题重重:诸如发展不平衡;发展模式单一和不稳定;发展中急功近利之思想盛行;社会竞争不公平、激烈和失业率高等。在这样的一种大社会环境中,许多年轻人特别是身处大学校园的学子们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总难免产生迷茫和担忧的情绪,然拘于当下社会和大学之现状却又多少无可奈何,这样“对当下状况之不满,对未来生活之迷茫”的现状让他们多了焦虑、浮躁,少了冷静、憧憬。

经济上分配的不平衡、不公平、不合理所导致不公平感。计划经济时期,大家都是同一个级别,同一个待遇,虽然穷但基本没有差别;而现在大家已经相互不清楚收入有多少,特别是我们国家东中西部地区、城乡、行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拉开了。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导致的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在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不公平;公有单位编制内外身份不同导致的待遇不同;腐败分子权钱交易,少数官员目中无人、欺压百姓;还有人们常说的“官二代”、“垄二代”、“农二代”等社会阶层固化;农民工进城后,发现城里同样年龄的孩子吃香喝辣,特别是上学、就业、职位升迁等机遇概率比农村的孩子要高那么多,这种不公平感自然就会产生,随之产生的就是浮躁,焦虑。

政治上的失望感和无助感。部分人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得不到及时帮助,找不到有效畅通的渠道来表达,因此有失望感、不信任感、无助感。近年来,一些地方强拆民居,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缺失,政府管理上一些信息、政策不公开、不透明等,当然会使部分人产生不信任感,甚至仇官恨官,只要是官方说的一概不相信,先骂了再说。

文化上的迷茫空虚感。改革开放以来,在商品货币文化大潮的汹涌澎湃之中和西方文化大量涌进的冲击之下,我们一度忽视了理想信仰教育,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忽视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忽视了文化的价值和作用。正是由于教育的失误、文化的迷失,致使一些人贫困了精神,丧失了信仰,丢失了灵魂,沉沦了道德;致使一些人找不到共同的精神家园,找不到自己民族文化的根,找不到人生的价值与目标。继而,看问题片面、短视、浮躁,把持不住自己的心态与行为。主要是缺乏主流价值观,不知道哪个方向是对的,哪个方向是错的大家都搞不清楚到底应该往哪个方向走。在这种文化空虚迷茫的情况下,焦虑浮躁、抱怨冷漠等不良心态就必然产生和蔓延。当下中国社会,人民物质生活已非常丰富,然这些丰富的物质对许多青年人特别是像如今许多涉世未深的中学生而言却成了对他们的极大的诱惑,他们往往溺于享受和消遣这些新奇的事物,这方面的事例诸如“网瘾”、“网恋”等等不甚枚举。最终,他们耽搁了自己的学业,缺失了对自己的精神生活的关注和照看,而出现了对当下生活的浮躁和对未来生活的焦虑等等不良心态。归根结底,则是这些人缺乏对自我的约束和律省、对未来生活没有明晰的理想和目标、意志力不坚定等等。

上一篇:八年级上unit5知识点下一篇:管理专业实习个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