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2024-07-06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7篇)

1.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就《计算机硬件基础与软件应用》课程谈谈我的一些收获 这学期伊始,抱着窃喜的心情选了《计算机硬件基础与软件应用》这门课程,我对计算机这方面情有独钟,所以老师的讲解,给了我莫大的知识源泉。

人要走进知识宝库,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计算机知识,给了我们一把启蒙学习的钥匙。这是一把增长知识才干和提高思想素质的钥匙。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世界已经开始全面信息化、全球化。所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作为一个医学生,不仅要在专业方面取得优秀的成绩,在计算机方面也要知道甚多。

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学习不是让我们机械地记忆,而是有乐趣于其中,记得第一节课蔡老师抱着个电脑机箱进来,我也上去很仔细的看了看,也是第一次亲手将电脑机箱拆下来,又安上去„„

之后的学习也是很开心,尽管每周仅有一节课,但是在我们一周学完专业课外能知道一些计算机相关知识,别提有多开心了。老师讲得很好,和平日里的课程一样。而且蔡老师还有独特的教学方法,他创建了QQ群,这不仅拉近了老师和我们学生的距离,而且课后很多不懂的地方我们大家可以相互讨论,真的很佩服蔡老师。

尽管只有几节课而已,但我学会了很多关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比如计算机的性能,如何装电脑系统,做电子相册„„我个人也很喜欢电脑方面的知识,说真的,很感谢蔡老师带给我们知识。

对知识的贫乏,就会产生对知识的无知。一位名人说:“认识到我们知识上的不足,便向成功走了一大步。”当今社会的生活,丰富多彩。人们选择生活的方式,也变得千姿百态。就说网络吧,有人借助这一现代科技手段,学知识,用信息,长才干,出成果,助推了自己的事业。今后闲暇之时我会努力学习电脑网络相关的知识,当今的医学事业离不开计算机了,比如做心电图,CT,核磁共振等,只有学好计算机知识,才能在我的专业方面得心应手,还有在生活中多姿多彩,我也热衷于摄影,我相信,自己今后的生活会多姿多彩。在这里,真诚地感谢带给我知识的蔡老师!祝老师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景三丁

2012,06,09

2.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学习兴趣,问题情境,资源利用

0 引言

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应该走出传统的方法, 而展现出一种艺术的表达。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而作为教师, 则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如何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提高技能的过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 我从以下几点着手提高课堂效率。

1 强化课堂教学内容设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要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 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 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此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指法练习、用计算机编排word校报墙报、投影片设计等操作竞赛, 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课程。在课堂上, 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连续讲解专业理论知识, 但是也不能让学生自由操作。一方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讲练结合, 比如在讲文字处理应用软件课时, 一般都要简单讲解之后以上机实验为主, 比如对Word图文混排课进行重点演示分析, 教师以电子报的设计为例, 先介绍设计制作报头, 报头大小, 报头的形式, 选取版面设计, 色彩搭配, 导读栏。然后组织学生设计报花布置版面, 给多个同学分组, 布置制作电子报刊作业, 加上一些艺术效果, 得到自己满意的作品。最后组织学生探讨选材是否得当, 编排是否得体, 风格是否一致等。通过展示部分设计制作优秀的样稿, 让各小组组员自动合作训练, 做出更好的作品。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 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技能, 为学校的电子报刊技能大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 教师在制定教学设计时还要注意讲课与操作的合理分配, 如在讲Power Point演示文稿时, 由于该软件是office家族中的一员, 理论知识相对word和excel比较简单, 故要精讲多练, 重点强调编辑和修饰演示文稿, 引导学生设计方案, 获取素材, 组织加工, 并且学会综合应用超级链接技术、演示文稿的不同视图和幻灯片版面设计等。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先进行一些简单演示, 并提供一些有视频和音乐的小动画, 让学生联系实际, 自由发挥, 在最后阶段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一套内容完整、形式活泼并且具有音画动态效果的幻灯片演讲文稿, 使学生学习的知识适应他们今后的需要。

2 问题教学是教师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手段。

以学生思维活动为前提, 精心选择教学素材, 为创设情境教学奠定基础。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问题引领下自主操作, 在课堂的组织形式上也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小组竞赛的方式,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问题的设置上, 为使学生的思维在广度、深度上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 教师应当准备内容丰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素材。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积极查阅教学参考资料, 关注学生兴趣, 精心筛选教学素材, 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 设计教学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学后反馈信息, 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新授课可以较多采用问题教学法, 设置悬念, 让学生紧跟教师讲课步骤, 集中注意力, 轻松地参与课堂活动, 积极思考, 最后不仅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提高了教学质量。

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这样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导向, 通过创设问题, 渲染了教学情境,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想像能力, 提高了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把计算机知识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另外教师也要“与时俱进”的把生活中的智慧带入课堂, 巧妙安排教学结构, 将新知识与学生的学习需要相联系, 鼓励学生创设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学习环境, 驱动学生使用已有的计算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达到在做中学, 在应用中提高和创新,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强化资源利用, 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学生自身的起点水平差异和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差异都给教学带来不便, 在教学设计时, 教师应针对教学对象和内容制定教学目标, 合理使用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视频等教学资源, 将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设计和组织。设立多样并附有一定层次难度不同的操作练习题, 查找并制作易于自学的多媒体课件、视频。并放在教室文件服务器上, 作为共享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应用共享资源。将学生按操作能力的强弱合理搭配, 在教师的引导下, 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操作能力强的学生独立自主地选择有深度的资源和课件进行探究, 把他的所学所得演示给大家, 其他学生可在课堂中反复练习, 加以巩固。这样通过同组学生的互相帮助和共同探究就实现了教学目标, 而且使学生有了互帮互助的团队意识, 例如讲淘宝网上购物, 本来我想利用网络资源直接演示, 但是很快话题就被学生抢去了。很多学生头头是道地介绍他们网购的经历, 并给大家介绍了许多网购网, 没有网购过的同学听了他们的讲解也异常兴奋, 跃跃欲试。这样在同伴的带动下轻易地就达到了教学目标。所以要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让那些能力强的学生充当小老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巧妙安排教学结构, 使教学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 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提高。既要积累、筛选大量的教学素材, 又要根据素材设置问题情境;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才能;既要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 又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提高。使计算机基础成为学生真正探究计算机奥秘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晓燕.中职计算机教学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2]谈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特点和讲授策略.无忧论文网.

3.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职学校;教学方法;任务驱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我校所有专业均开设了该课程,本课程以Windows XP为操作系统平台,以Office2003为办公软件安排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操作系统、因特网应用、文字处理软件应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多媒体软件应用以及演示文稿软件应用等。内容非常简单基础与实用。但对于生源素质日趋下滑的中职生来说,教师要想教好,学生要想学好,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人就近年来自己在该门课程中的教学体会,谈以下几点:

一、针对学生计算机基础差异,因材施教

虽然本县近年因为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普及,农村中学也有了计算机,学生也可以真正接触到计算机,但是因为计算机数量较少,而且在初中,因为《信息技术》是一门副科,得不到学校的重视,课时安排少,一般每周一节,这就造成学生真正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少,所以学生在操作能力上存在着很大的欠缺。而县城中学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比较多,甚至一些家境好的学生拥有自己的计算机,所以城关中学的学生计算机水平普遍比乡下的学生好。一定要注意平等对待学生,就像陶行知老师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车、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所以针对这种差异,我们要照顾到农村学生,又要关注到城关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二、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内容多、学时紧,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为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充分掌握教材和灵活运用教材,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例如课程学时建议安排为108学时,学校安排每周二学时,两个学期节假日与考试时间除外,真正的教学时间只有36周左右,也就是72学时,与建议安排学时相差很多,所以对于课程的组织很重要。因为部分学生基础太差,刚开始还要安排打字学习,又要占用部分时间。所以本课程教学重点要放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特别是文字处理软件上。对于第六章多媒体软件应用可以适当减少学时,因为里面讲到一些软件的操作比较复杂,例如抓图软件“SnagIt”,视频处理软件“会声会影”等,这些只要作简要介绍,让学生了解即可。有学习意向的同学,我们可以在课外给予补习。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

我们学校去年在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这为我们信息技术的教学提供了非常大的方便。多媒体能把许多抽象的、语言文字难以描绘的情境直接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能把非常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简单容易,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表现方法和表现内容,很多难以形象说明的菜单、工具等都可以得到清晰表现。例如Word 2003中的各种菜单和工具,如果只是用说和写来向学生讲解这些知识的话,会变的很枯燥、很抽象和难于理解,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应用多媒体,这个问题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多媒体的应用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学生从听觉、视觉上去领略难以用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的应用摆脱了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所以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应该尽量使用多媒体。

四、任务驱动,合作学习

因为教学课时紧张,所以在教学课时应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练习为辅,但在实验课时就要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学生个人的发展过程,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引导他们去发现和探索,这样便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即使计算机知识内容更新换代很快,学生也能经过自主学习不断的更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当然由于学生的水平限制,实验课不能全部放开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如果教师没有给学生布置任务,很大一部分学生不知道上机要做什么,学习没有目的性,就会在宝贵的上机时间玩游戏、聊QQ等,所以在实验课时,教师应该要准备好任务让学生去做,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上机任务。在这样大的一个环境下,学生才会主动去学习。这样的任务驱动法就是充分发挥计算机专业课实践性的特点,让学生根据任务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可以给同学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很好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同伴那里得到更多知识,更能培养他们和睦相处,协同工作的良好品质。这样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协作互助形成了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同时学生在这过程中掌握了新知识,提高了操作技能,使他们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五、举办全校性计算机技能竞赛

举办计算机技能竞赛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更加关注计算机课程。例如可以举办“文字录入比赛”、“电子排版设计比赛”等,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文字录入速度和提高学生的Word综合排版技术。这样会使学生自觉的去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自发地往多方面学习,往深处学习,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学习的宽度广度和深度。

教师还应重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知识的社会实用性,提高自己的计算机业务知识,使自己更好地掌握教材。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更好地筛选、设计和组织教材,探索出更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国兴,周南岳.计算机应用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教职成〔2009〕3号.《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3]李念平.任务驱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4.《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体会 篇四

【摘 要】 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的时间,如今进入到深化和提高阶段。笔者对现阶段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并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关 键 词】计算机基础 教学体会

21世纪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渗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我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于90年代被逐步纳入学校基础课的范畴来进行管理和建设,今天进入到21世纪的深化,提高阶段。20多年来,经过广大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和不断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旧问题的解决,新问题不断出现在我们面前,原有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知识和技能的需求,这就给我们广大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本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际情况,谈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体会。

1、存在的问题

(1)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教育的差异性,学生计算机基础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对于那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面对与中学相差较大的计算机基础全新的课程,缺乏合理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而对于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而言,课堂上老师还是喋喋不休地讲授他们早已掌握的知识,时间一长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厌烦情绪,马上失去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随着后面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深入,有许多需要理解和记忆的知识越来越多,内容也相对枯燥些,学习的难度在加大,虽然教师讲课比较有耐心和细致,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听课感到吃力,学习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如果依然按照传统的自然班进行教学,势必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消化不好的情况,从而影响整体学生能力的提高。

本人认为可以采用入学摸底考试的方式,按照成绩或能力的高低进行分班,把基础好的集中在一起进行更高层次的教学,把基础差的集合在一起进行一些基础层次的教学,以便老师在教授知识时有针对性,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有一定的提高。

(2)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学时比例设置问题

目前,大多数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基本上是理论教学和上机实验的课时比例是1:1,但是国外高校上机实验学时比理论教学学时多,也就是说,国外学校更注重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环节。众所周知,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简单记忆和积累,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上机时间去消化课堂上的知识,那么所学的知识不能真正被接受和消化。由于如今高校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合班上课的情况比较普遍,这就造成上机课一个教师带百号人的情况出现,由于教师精力有限,不可能回答所有学生的问题,对学生的指导和辅导不够,影响上机实验课的效果。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将合班分成小班进行上机实验的方法,这样便于教师对学生实验课的辅导,或者在班级中选出计算机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作为学习组长,负责回答学生上机时碰见的问题,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向老师请教,采取这样的方法既可以提高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可达到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差的学生的目的,养成学生们互相讨论问题的学习氛围。

(3)教学内容的更新

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相应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新技术的应用

更是层出不穷,而在一些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存在着内容单调,与专业应用联系不紧密的问题,不能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最新知识。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选择较新知识的教材,在理论课上尽力哪个保证传授给学生最新的知识,还应该经常做些知识讲座,将最新的技术介绍给学生,让他们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动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加强计算机在专业学科中的应用。并且需要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通过交流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列举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教学体会

(1)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在教学中寻找对策和办法

首先应树立学生的“计算机意识”,也就是使学生具有用计算机解决面临任务的强烈愿望。我们的计算机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计算机这样一种现代化的工具。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即使将来不直接从事计算机工作,但也应当懂得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树立良好的“计算机意识”是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前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一般在第一个学期中安排学习。作为任课老师,应该了解学校新生的心理状况,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让他们提起学习兴趣,为本门课的学习打好心理基础。刚入学的新生处于心理上的放松期,尚未进入学习状态,并且对于新生而言,最难适应的是学校的学习模式和方法,学校里的课程知识含量大,节奏快,并且要求学生养成自主地研究性学习,对于这样的学习模式,很多学生开始很难适应,对老师的要求无所适从,容易对自身的能力和自信心产生怀疑,特别对于那些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他们容易产生自卑情绪,有的甚至有放弃该门课学习的念头;而有些学生在中学时已学过相关的知识,对这门课程开始就有厌烦情绪,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积极性。针对新生的心理状况,作为授课教师要认真思考,在教学中采取一定的策略和办法,来解决给同一个班不同层次学生讲课存在的问题。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第一节课时,就重申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性,并且提出这门课的课程的学习目的及要求和考核要求,让学生们对这门课有个整体认识,明确学习的目标。提醒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这门课程。在讲课过程中,为了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在适当的时候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作为平时成绩中的一个部分。在上机课时,让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差的同学差开排座,一方面增加了基础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又可以带动基础差的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学生在进行互助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所学的内容得到了很好的巩固,整体的学习成绩也容易得到提高。

(2)案例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引入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教学中教授的知识与应用脱节,一味地灌输知识点,提不起学生的兴趣,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可能机械地把知识填塞到学生的头脑中去。要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往的教学方法是先讲知识点,然后再引入例子,但采用启发式的案例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老师的辅导,解决了问题,掌握了知识点,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所谓案例,就是实际化的例子,由教师根据案例设计任务及思考题,用规定的任务把案例问题化,每个问题包含了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既有前面讲过的知识又有新的知识点。例如,在讲授学生普遍觉得难学的Word排版部分,采用案例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把难学的知识点用一个个实际的案例展现给大家,在课堂上学生变被动与主动,课堂气氛活跃了。对于同一个任务,提出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既把以前学的知识点复习了一下,又

把新的知识点引入,实现了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3)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

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是片面的,随着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的改变,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考评体系。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性比较强的特点,本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生的考核成绩由两个大部分组成:总评成绩=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30%)。其中期末考试分值分布情况为理论题占20分(20道单选题),操作题占80分,内容是计算机的基础知识,windows2000操作系统,office xp,计算机网络基础和internet及多媒体等内容。采用的是网上考试系统,老师将考试的题目录入题库,根据知识点的不同设置合理的组卷方案,考试时随即抽题组卷,提交试卷后,大部分题目是系统自动评分,每个考生的题目不同,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作弊的可能,也缩短了教师阅卷的时间。平时成绩是由平时作业,阶段性测试,word大作业,网页制作,powerpoint大作业,考勤和课堂回答问题几个部分组成。平时成绩考评学生懂得素质水平。其中老师通过批改平时作业,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针对一些普通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堂讲解。阶段性测试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知识掌握的情况,起了一定的督促和鞭策作用,同时也让老师了解学生们学习掌握的情况。大作业则给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将所学的知识真正用于实际当中。通过以上考核办法,已经满足了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全面考核。结束语

5.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采用分级教学的方法,就是在依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班,在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与能力考核上采用“分步推进”的方法,学习过一段时间,进行单元测试,通过测试来发现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然后再进行复习.

作 者:董兵波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州职业技术学院,434020刊 名:金山英文刊名:GOLD MOUNTAIN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分级教学 分步推进 单元测试

6.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摘要:针对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计算机知识存量的个体差异性问题,提出采用任务驱动法作为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基础;任务驱动法

目前,中职学校一年级普遍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该课程以打造学生本专业方面的计算机基础为目标,因而,对这门课程学习掌握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对其他专业课的学习。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小学、初、高中三阶段计算机教学课程内容安排得不够科学,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初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累累重复,学生进入中职前已有水平的参差不齐,这些都造成计算机知识存量的个体差异性,给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开展和课堂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既让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不乏发展拓展的空间,不断增强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我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现就如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谈一些想法。

一、以掌握理论精髓为目的,深入探讨任务驱动概念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的教学方法,是基于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一种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任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线,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设计在一个个独立的任务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达到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目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活动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进行批判型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更容易获得个体的学习风格。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使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助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任务驱动法一般有五个环节:(1)设计任务;(2)提出任务;(3)分析任务;(4)探索并完成任务;(5)评价任务。例如,在学习Word2003时,教师先给学生演示一个已经美化好的文档,其中包括在Word2003中制作的表格、插入图片、艺术字、绘制图形等。然后组织讨论,分析如何制作这些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专业思想教育活动,以《我爱我的专业》为主题,制作一份精美的电脑报。在此过程中,学生表现非常活跃,上网搜索,查找资料,自由创作,进行各种尝试:有的学生把所学专业的就业情况分析制成表格;有的学生以专业的名人、品牌、名产品等作为插入图片;有的学生则通过制作艺术字和绘制图形来介绍自己所学的专业。在该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同时还给学生营造了创新的空间。

二、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目的,巧妙地设计任务

任务驱动法教学的重点是设计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任务”,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探索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一)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具有专业“情境”的任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在“任务”设计中,教师应当结合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专业要求,设计出具有专业“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在学习Powerpoint2003的内容时,面对服装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先向他们展示以唐装为主题的Powerpoint课件,并重点向学生演示课件中的设置背景、插入文本框、插入图片、设置动画、链接等部分,鼓励和激发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服饰为主题,创作一系列的充满个性、反映时尚潮流的演示文稿。而对于汽车专业的学生,则以“车世界”为主题,创作一系列不同概念、不同品牌的汽车主题课件。与专业密切结合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根据学生的特性,设计能够促进个性发展的任务

进行“任务”设计时,教师应该注意使任务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计算机知识、专业特点、兴趣等,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强调学生用适合于自己的方式与速度进行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发展自己控制学习过程的能力,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以满足学习的需要,最终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指导学生利用FrontPage制作网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制作要求。有专家认为,每个应用软件的功能都是非常强大的,一个人一般只用了某一软件的20%的功能。这种情况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教师可以在网页设计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1)对于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对于网页性能提出更高的制作要求;

(2)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强调不同的制作要求。对艺术专业的学生,在版面要求和视觉效果上提出更高的制作要求;(3)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则可在网页内容和版面要求方面提出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高的要求。这样,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分层教学和弹性教学。

(三)培养合作精神,设计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任务

协作学习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作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

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设计出适合协作学习的“任务”,这可通过以下三方面来进行:(1)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情况来分组,组内一般要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搭配,或者熟悉不同应用软件的学生的搭配。(2)设计综合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任务,以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带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例如结合就业思想教育活动,以职业生涯设计为主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三项任务:上网查找有关职业生涯设计的资料,应用word2003制作一份职业生涯专题报纸;应用Powerpoint2003制作《我的未来》演示文稿;应用FrontPage制作个性网页。(3)通过“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等形式实现多向交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合作,然后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可以在互动合作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体现团队合作的精神。

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探讨任务评价方法

建构主义教学致力于反映学习者对信息的理解和主动建构的过程,而这种主动的建构是通过将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或制作某种产品(如电子作品)等活动体现出来的。任务

驱动法的最后一个环节——评价任务,其评价对象从面向知识转向面向能力,注重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能力。评价学生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在“作品评价”环节中,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根据教师公布的作品评价量规表,对本小组的作品进行自评。教师利用一个课时的时间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演示学习作品,台下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台上台下的学生可对存在不同意见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交流与争辩,加深理解,获得共识。最后教师点评,指出每一学习作品的优点与不足,以便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教师选取各班的优秀学习作品上传到专题学习网站,供学生互相学习。

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学生更加明确了完成任务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再次分析任务,利用有效的学习情境,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思维方法,建立了新的知识结构。

三、以顺利进行教学为目的,编写“任务驱动”型教材

现有教材的不合理性已不适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开展。现在使用的教材大多是以线性方式展开教学内容的,平铺直叙,面面俱到,没有给学生的思考和尝试留有余地,例如,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我校使用的教材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教程》,在这本教材中没有提供例题,只是将基本操作的步骤加以详细地叙述,就像一本应用软件的使用说明书。可以结合本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情况,与小学、初中的教材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中职阶段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结合不同的专业特点和专业要求,制定衔接要点,力求以任务驱动法开发校本教材,收集任务驱动法教学课例,教材编排的风格与体系应该能够为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提供素材和依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眼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任务驱动法是以发散思维为特点的教学方法,就像出行一样,任务驱动法只给出学生目的地,而不要求学生乘坐何种交通工具,不要求是坐飞机去,搭火车去或是走路去: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如同不同经济能力的人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一样,只要他认真体验出行这个过程就足够了,走路虽慢,但可以看风景;飞机虽快,但成本高。社会上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在不同时空下也需要不同思维特点、不同办事风格的人。这也应是我们职业教育所不断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7.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七

1《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公共基础课, 该课程在学生学习中起到的是一个能力提升的作用。学好该课程, 对学生未来从事计算机行业能够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 该课程教学内容丰富, 涉及的范围广, 对学习该课程也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在现阶段, 很多学校都已经开设了该课程, 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对于一些普通的学校, 开设该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2《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

2.1《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有自己的特色要求。在设计的时候, 根据该课程的特点, 开发一些图形图像以及一些有特色的视频动画, 以网络的形式可以读取。在教学的课程安排方面, 采取一个有逻辑的框架样式进行课程教学[2]。另一方面是合理设置导航, 对于导航的设计, 就是一些基本的模块设计, 对于模块的保留时间设置为永久性保留, 存放在网页的左侧, 在网页的右侧, 可以设计一些能够表明目前在运行的模块的分类, 然后在单击之后可以链接进去。另一个反面就是在网页的右侧下方, 设计一些关于当前模块的详细的内容。通过这几个方面的设计, 基本可以满足使用时候的一般需求[3]。

2.2《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主要特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在其内容方面, 是需要按照学校的需求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 才能够得到好的教学效果。其次, 在网课程的实践方面,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 按照高效的教学目标的需求, 结合授课内容和教学安排, 制定好自己的教学目标、教案、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真正做到网络课程教学。而且还应该能够借助于在线交流功能, 实现真正的网络化, 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学习, 在学习中得到乐趣, 达到一个好的教学效果[4]。当然,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特点还有很多,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 如何更好的实现网络课程的教学, 就需要老师们努力把握了。

2.3 网络课程的基本结构

网络课程的基本几个可以参加图1所示。该课程一共分为12个模块, 需要网络支持的模块有在线答疑和在线测试两个部分。

3 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的计算机行业的迅速发展的过程中, 如何能够更好的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 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网络课程是在很大程度上方便大家的一种新型的方法。在未来的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网络课程会在很多方面被广泛应用。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 网络课程会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耿秀春.《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J].学科教育, 2010, (2) .[1]耿秀春.《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J].学科教育, 2010, (2) .

[2]蔡正保, 李中永.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开发探讨[J].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0, 27 (6) :98-100.[2]蔡正保, 李中永.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开发探讨[J].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0, 27 (6) :98-100.

[3]祝智庭.未来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及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M].高等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3]祝智庭.未来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及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M].高等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8.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八

关键词:高职教学 计算机课程 教学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之一,学习这门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社会竞争中的综合素质。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实践,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范例式教学法

范例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选择典型案例材料完成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范例式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范例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课程中实施步骤是:首先摆出范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接下来以班级为单位,全班学生和教师进行大讨论。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按照范例模拟制作类似产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了解范例的制作技巧和方法。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归纳知识,对学生的个人心得进行总结,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能够独立设计类似效果的作品。

二、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教学工具和手段,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实践,以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培养计算机操作技能。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讲解计算机硬件知识时,一般教师是采用图片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电脑硬件,教学效果一般是事倍功半。进行这些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实践教学法,即教师打开主机箱,让学生亲眼看看主机箱内有哪些重要构件,观察它们是怎样联结和运转的,并一件一件卸下来向学生展示,同时介绍专业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己实践卸载,最后要求学生重新组装。实践教学法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教学能让学生看得清楚、学得明白,有助于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事半功倍。

三、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共同实施完成项目而组织教学。项目教学法有助于将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运用计算机专业知识,以便尽早进入和适应职业人员角色。

在进行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教学时,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要求每组通过网络或者到电脑商城实地查看电脑主板、显示器和硬盘等主要硬件的价格、品牌和发展历史。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指挥下分工合作,形成一个小组最终报告。任务的内容可以是要求学生提供价位处于高中低的硬件配置方案。小组完成项目后,在班上进行讨论和总结。

四、辅助教学法

辅助教学法可以分成软件辅助法和竞赛辅助法两种。软件辅助法指的是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利用软件辅助教学,如学生在学习五笔字型口诀时,如果让学生死记口诀,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很难坚持记忆下去。因此,在学习五笔字型口诀时要充分利用“打苹果”和“青蛙过河”等软件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背景中完成小游戏,并在游戏中加深对口诀的记忆。

竞赛辅助法指的是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采用竞赛的辅助方法进行教学。竞赛辅助法可采用的形式比较多,如举办计算机竞赛、成立计算机兴趣小组、举办计算机成果展等方式进行辅助教学。如在学习Word文字编辑内容时,可以组织一次利用Word进行编辑的海报竞赛。在学习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知识时也可以采用竞赛教学法,使学生在竞赛中学会幻灯片的制作,提高操作办公软件的能力。

五、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进行分层教学,也就是说,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

高职学生个体之间的计算机基础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教师给全班学生定一个基础目标,这个基础目标要求全班所有学生能完成,在此基础上,对于水平更高的学生再设定更高的学习目标。

比如,在教学Word文字处理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基础任务,完成基本任务后学生直接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中,逐步增加学习难度。如在学习Word文档处理中,教师要求学生都能对一篇文档进行简单的格式化和排版。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给他们样稿,要求学生按样稿进行格式化和排版。对于那些优等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一步挖掘Word处理文档的功能,要求学生能进行名片、奖状、Office所有办公软件的混合使用等。通过分层教学法,使每个学生都发挥潜能,形成浓烈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陈彦许.范例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4).

[2]王春婷.浅淡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2).

9.《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探讨 篇九

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我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教”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为纯理论的计算机文化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和工作原理等。这个部分教师使用教学课件讲授为主,教学场所为教室或者是多媒体教室。第二为计算机应用,以操作为主,授课地点为计算机基础实验室,人手一机,教师使用教学软件采取互动式、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实训法等多种形式与方法进行教学,以学生操作为主,改变了以教师讲课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边学边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理论教学搬进实训场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教学目标由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向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转变;教师由以往的“讲三练二考一”向“讲一练二考三”转变,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教师由只重“教法”向既重“教法”又重“学法”转变。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学”

此课程的“学”有两层含义:一是老师如何让学生学,二是学生如何来学。

“一体化”教学的体系清晰,形式生动活泼,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方法,理论知识围绕技能训练展开教学,针对性强,既利于教师的“教”,又利于学生的“学”;教师既讲解理论又传授技能,与学生相处时间增加,更容易获取每个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情况的信息,便于及时进行有的放矢的辅导,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突出了操作训练,使学生学到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教、学、做”一体。

三、具体教学案例

我曾经给几个专业的学生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并尝试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相同,教学侧重不同”的情景教学。

(一)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

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之后,并不直接开始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软件使用)的教学,而是进行计算机实际应用的教学。考虑到计算机本专业的学生在其后要开设大量的本专业课程,而《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这些后续课程的前导,因此在当前的第二步(计算机技术基础内容的教学)安排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础知识。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逻辑思维方式和利用软、硬件技术与先进工具解决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

其后,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更多地教授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内部核心运用。在Office办公软件的教学中,要完成Word、Excel、Powerpoint相关知识的教学,还要着重强调熟练操作,自主学习。这是对之前计算机技术基础中学到的软件概念的实践感知,也是对其后本专业软件课程的一个提前认知。

(二)对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

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大多是学校、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知识运用较少,很少会更深入地对计算机软件编程和硬件维护方面进行研究,而是办公软件运用较为频繁。所以,笔者在教学“两步走”的第二步,也就是计算机应用基础上花大量的时间进行Office办公软件的情景教学。

所谓情景教学,就是针对该专业学生的工作方向,在介绍基本的软件使用技巧之后,讲解大量与本专业相关的案例。这样使得学生通过具体的应用了解计算机的相关软件,给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工作带来便利。

在进行PowerPoint基本技巧的讲解之后,笔者增加了“如何通过PowerPoint制作一节课”等等教学方面的小案例进行情景教学。在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课外扩展环节里,布置了通过PowerPoint制作市场推广计划等练习项目。

(三)对文秘、社会工作与管理等专业的教学

10.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

本学期我们开了计算机基础及实验这门课程,通过这13周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众所周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并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日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再过不了几年,不会使用计算机,就会象不识字一样使人举步维艰。所以计算机,既是我们不得不学习的内容,也是我们顺应时代所必须的装备。

通过本学期的学期,我初步认识了Microsoft office 中各个软件的基础应用,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等应用程序的基本使用。在刚开始接触这些知识的时候,我总是觉得异常乏味。但随着学习的一点点深入,我逐渐开始认识到计算机世界的精彩,也开始逐渐领悟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性。

首先,作为一名师范生,计算机技术必不可少。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渐渐融入了正常教学,成为一个方便可靠的教学工具。使用计算机,有事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学习计算机,在职业素质方面,对我有不小的影响。

其次,计算机技术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一点在我学习powerpoint应用程序时感触尤其深刻。通过一些简单便捷的操作,就可以让美丽的动画随着自己的想法变换。通过这样的制作作品,让大家在欣赏中学习与进步,既不会觉得乏味,也不会觉得无聊。所以,学习计算机技术真的必不可少。

另外,知识支持实践。在基本知识初步完全后,实验也必不可少。在实验课上,通过老师的耐心指导,我们也逐渐掌握了各个知识的实际操作与应用。也是通过实验,我们明白了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及时加以改正。这对我们的学习有非常大的意义。

11.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6-0000-02

提到激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人会惊呀地说:“计算机课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不是巴不得泡在机房、网吧里边?都已经是兴趣的N次方了,认为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已经很高,不存在提高的问题。“如果这样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学生对计算机课非常感兴趣,然而这种兴趣却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玩游戏、上网、聊天、玩QQ空间等,而对于老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视而不见,感觉没有意思,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上计算机课,但不喜欢老师讲的教材上的内容,所以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下面我谈谈我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精彩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正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科学的奥妙。因此上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以及它可以完成哪些特定的功能。所以开学的第一节课,我首先安排了一节欣赏课。在多媒体教室我为学生展示了一套事先准备好的多媒体作品:第一组作品是散文欣赏;第二组作品是生日贺卡;第三组作品是个性PPT;第四组作品是电子相册;第五组作品是电子档案。这五组作品内容丰富,都配有美妙的音乐、优美的图案,动态的画面,浮动的文字,内容充实,贴近生活!学生看后赞不绝口。这节课他们既感受到了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注重课堂教学艺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的交流,作为教师应以自然、亲切、和蔼的表情,去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以聪慧、博学、善言的个人魅力,去熏陶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富有情感的语言往往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变的生动、具体、形象。比如在讲录音的时候,我没有选择课本里的内容为录音材料,而是选择了另一段经典对白为录音材料:我对佛许愿:愿你永远快乐。佛说不行,只能四天。我说: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佛愣:两天。我笑:黑天、白天。佛惊:一天!我大笑:生命中的每一天!然后找两个声音洪亮却充满感情色彩的学生来朗读,这样即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计算机课学习的兴趣。又比如在讲文档的版面设置与编排时,我首先把事先编排好的作品让学生欣赏,然后告诉他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他们也可以设置出这样美好的画面。然后选一篇文章进行讲解,比如艺术字,我只告诉他们怎样设置,具体选择哪一种字体,由学生自己按照他们的审美观念进行编排,最后让几个学生上讲台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就使一堂枯燥,乏味的操作课变的生动,具体,形象,同时也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教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扩展。

3用提问、演示、讨论、实践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提问式:带着问题去学习,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问题式导入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课内容,比如在学习《计算机病毒》这一节时,在导入中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1)什么叫计算机病毒?(2)计算机病毒有哪些?(3)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有哪些?(4)计算机病毒是怎样发作的?(5)生活中我们怎样防范计算机病毒?这些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去学习,在老师的指引,讲解下,逐个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本课内容。第二种方法是及时提问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回答不完善的让其他学生来补充,最后老师对上节课做出总结,引出新课,使学生的知识体系连贯,完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演示式:演示式的教学也就是通过课件的演示进行导入课堂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比如,在EXCEL电子表格的教学过程中,表格的合并、数据排序、求和、平均值、边框、底纹这一课时,首先展示一张设计好的EXCEL表,比如学生未来职业工资表,让学生边欣赏边思考,这时我再提出这一节的内容:学习表格的文字输入、单元格合并、数据排序、求和、平均值、边框、底纹等。告诉他们,只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他们也能做出这样的表格,成为制作表格的高手,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兴趣就被提高了。

3.3讨论式:在新课程的改革下,以老师讲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早已不在适应现代教学,尤其是计算机课程,要少讲多练多讨论。首先,讨论能使更多的信息共享,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讨论式教学法改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他们既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发出者,他们的思维不再受教师的限制。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主动地、积极地去准备材料,搜集论据,进行思考。其次、讨论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再次、讨论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讨论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把自己的观点通过口头语言的形式准确、清楚、全面地表达出来的过程。在阐明自己的观点、驳斥对方的观点等一系列活动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4实践式:大家都知道,《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内容老师在上面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在低下听的稀里糊涂,老师在上面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在低下听的云里雾里,老师讲了一节课不如学生操作几分钟。所以我认为,在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精讲精练。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达到了教学效果。

4及时添加新鲜血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及时补充些新又实用的知识。比如现在的学生都喜欢玩QQ空间,制作自己的动漫影集,我就给学生讲授了这一软件的安装、使用等方法,让他们自己制作电子相册,添加动感音乐、个性小饰品,将自己的照片串联在一起,动起来。这样学生即学到了知识,也装扮了自己的空间,同时为中职生活平添了几许情调,几多色彩,又对计算机课多了几分兴趣。

总之,以上只是本人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途径,各种各样的方法。有了兴趣这一沃土,莘莘学子就有了学习的欲望,耕耘的老师就有了收获,教学效果自然而然就显示出来了,因此课堂教学激发兴趣是关键。

参考文献:

[1]赵艳霞.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内江科技,2009(6).

[2]周远清.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教育报,2006,12.

[3]赵志伟,唐万学.计算机应用基础[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5-1.

12.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二

Moodle全称是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 即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模块化”主要是指平台提供的教学模块是可以组件化的, 可插拔进行, 可以增加或屏蔽活动模块。开源的Moodle平台提供了作业、聊天、投票、讨论区、词汇表、课、测验、问卷调查等基本的教学活动模块。

Moodle源代码开放, 且支持多国语言, 加上其较好的普遍适用性和可扩展性, 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教育本身的专业特性教学需求及多媒体教学场合多变, 将Moodle引入学校实际教学中, 并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的教育教学场合。由于Moodle采用PHP脚本语言编写, 脚本语言的页面显示和逻辑代码往往结合紧密, 加大了开发难度。因此, 通过研究原有的Moodle模块代码, 在对平台源码充分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 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独立设计、二次开发。Moodle各个模块可以插拔, 但其插拔类似于插件, 采用插件式设计管理为平台开发提供复用资源。

2 国内外对Moodle的研究和使用情况

在国外, 1989年, 凤凰大学把E-Learning学校教学平台作为第一个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化基础教育教学平台, 目前, 其已经遍布110个校园和学习中心, 分布在美国多个州, 是美国在校生规模最大的私立大学信息化教学平台。另外, 芬兰大约60%的学校正在使用开源软件进行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 同时, 在北欧的芬兰, 很多大学和工学院, 甚至高中都在使用开源的Moodle学习平台。统计数据显示, 覆盖率已达到75%。根据Moodle官方网站统计, 2009年以来, Moodle新增站点平均保持在2 200个/月左右。

国内Moodle技术刚刚起步, 正处于探索阶段, 通过对“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检索发现, 截至2012年底, 以“Moodle”为主题共检索到相关文章535篇, 其中, 学位论文94篇, 学术论文431篇, 相关会议论文10篇, 学术论文发表在近百种期刊上, 学位论文则主要出于师范大学, 其中, 以上海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最多。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在国内积极开发、应用Moodle教学平台, 对Moodle开源社区作出了很大贡献, 在他的支持下, 我国国内对Moodle平台的发展和应用取得了长足进步。

3 Moodle课程管理平台的功能模块

3.1 支持多种类型课程

Moodle平台支持3种网络课程:自主式、引领式、讨论式, 这些网络课程应用在不同的领域中, 如企事业单位, 大多是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的课程;在高校中, 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课程, 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中小学, 则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 网络学习为辅的学习方式。学校的信息化精品课程教学平台主要服务于教学和远程教育, 更好地引领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

3.2 灵活的课程管理

在课程平台中, 课程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任意创建多个课程目录, 随时对课程进行创建、移动、下载及修改。可以对课程设置激活或隐藏状态, 各门课程均可以设置各项权限, 包括设定课程的等级、是否允许学员退课等。

3.3 测试题库功能

Moodle平台还提供了测试功能, 主要包含测试活动设计、试题库管理, 支持Word、Excel等模板。可以编辑多种题型, 如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问答题等。

3.4 作业管理功能

学生可以进行的操作有:在线编辑作业、上传单个或多个文件、参与离线活动项目。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上传PPT, WORD等课程教学文档和材料, 上传后发送评分请求后, 不能再进行修改。允许学生在线编辑作业, 并要求其在指定时间内提交, 也可以让学生上传附件作业。

3.5 论坛功能

讨论区主要是为教师和学生开设的一个可以进行自由讨论的场所, 所有成员可以在讨论区内发起话题, 参与讨论, 该功能与论坛类似。

3.6 其他功能

Moodle平台还具有wiki、心得报告、投票等功能。

教师通过Moodle对自己的精品课程进行教学资源维护和教学管理维护,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网络辅助课堂教学、个性化网站展示等功能。

4 Moodle课程管理系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应用

4.1 Moodle课程管理系统平台的搭建

Moodle平台可以在LAMP (Linux+Apache+My SQL+PHP) 环境下搭建完成, 也可以根据需要搭建WAMP (Windows+Apache+My SQL+PHP) 运行环境。具体过程如下步骤。

(1) 到相应官网 (http://download.moodle.org/) 下载软件包; (2) 安装操作系统Cent OS5.5; (3) 安装PHP5.3.4; (4) 安装Mysql5.1; (5) 配置Moodle 2.0的数据库; (6) 运行Moodle的安装脚本。

安装完毕后, 打开以上网页就可以正常访问Moodle。

4.2 主要模块实现

4.2.1 课程设置

课程管理系统的作用是辅助教学,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在Moodle平台中, 教师可以对指定的课程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

4.2.2 网上答疑模块设置

为提高教学效率, 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互, 该系统提供了网上答疑功能, 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该功能及时得到解决。

本答疑功能包含自动答疑、异步答疑和同步答疑三个方面。

(1) 自动答疑子模块。自动答疑是通过访问历史答疑数据库实现的。具体功能是将学生的问题和教师的解答存放在相应数据库, 学生进入答疑系统后, 首先选择自动答疑功能, 在历史答疑数据库中查找自己需要的问题和答案, 如果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再考虑使用异步答疑或同步答疑。

(2) 异步答疑子模块。学生通过自动答疑查找问题后, 若为找到解答问题的方法, 可以输入需解决的问题, 向教师提问。学生可以设置提出问题的可见程度, 若设为“公开”, 则该门课程里的其他学生也能看到该问题, 并给予回答。如果设为“私人”, 就只有教师和学生选中的参与对象才能看到该问题。

(3) 同步答疑子模块。在同步答疑子模块中, 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在线讨论, 具有很强的实时性, 学生在答疑聊天室可以相互讨论, 从而进一步加强对问题的理解。

4.3 题库设置

对中职学生来说,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 每位同学都必须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并获得证书。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题库进行反复练习, 对学生来说极为重要。

5 结语

目前, 国内部分高校甚至中小学都已开始利用Moodle系统构建自己的课程管理系统。由于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是面向成人的高等教育, 集中培养社会职业领域实用的专业人才, 因此, 中等职业学校更应率先使用Moodle系统, 构建课程管理系统。

当前, Moodle平台在我国中职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得到广泛关注, 但是, 国内信息化教学在Moodle的应用上还处于初级阶段, 只在部分简单课程中应用, 缺少对Moodle系统框架结构、模块开发和系统应用扩展的开发, 因此, 需要对Moodle在信息化教育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讨论。

摘要:通过分析国内外Moodle平台的研究和使用情况, 归纳该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 搭建Moodle课程管理平台, 并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实现其在该平台的应用。此外, 根据Moodle平台的现状, 提出进一步的工作方向。

关键词:Moodle平台,课程管理,计算机应用基础

参考文献

[1]唐维敏, 王陆.基于Moodle平台的分层教学活动组件关键技术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 2007 (6) .

[2]杜震嵘.基于资源库的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5.

[3]张伟.基于开源软件Moodle的虚拟学习环境创设及课程开发[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 2007.

1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讨论文 篇十三

摘要:本文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结合我院实践状况,深思计算机教学,提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变革的思绪和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

引言

计算机被普遍应用于教学中,美国是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研讨和应用最早的国度。我国的计算机教育应用理论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多媒体计算机的呈现,促进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提高,推进了教育观念、体制的革新和教育的现代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成为高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此课程旨在培育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应用才能,为学生学习其它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在不同专业的应用场景的差别,教员在教学过程中充沛理解、正确认识学生原有的计算机基础学问,依据不同专业的应用请求,调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构造体系和内容,变革教学办法和思绪。

1教学现状及剖析

1.1生源差别,程度良莠不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针对大一重生开设的课程。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重生来自不同省区,由于地域经济文化程度、学生先前的计算机基础学问储藏、智力程度等的差别及各中学对计算机相关学问的请求各异,重生起点不一样,程度良莠不齐。大局部学生可以纯熟运用Win7操作系统,可以应用网络资源进行文娱和学习,接触过office办公软件但不能纯熟运用。有的学生可以控制office办公软件的根本操作技艺,也有的学生已获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证书,以至已有一定的编程基础。但是也有少局部学生很少接触电脑,基础学问简直为零。因而,教员应因材施教,切忌“一刀切”。

1.2教学内容根本相同

目前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设置的教学内容根本都是相同的。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教学内容主要是Win7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的运用、网络基础学问、IE和OE的运用及关于计算机的一些根本概念、根本学问和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这些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构成一定的学问构造,但触及到的操作相对简单,难以和学生的本专业学问相衔接,很难到达较高的应用程度,不能更好地应用于本专业。

1.3教材组织构造不合理,局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很多,但存在的普遍问题:大局部书中根本操作内容的应用性价值不高。教材以内容为导向,注重操作步骤,触及到的操作相对简单和单一,缺乏详细的实例,难以和实践应用相结合。比方在word模块,大局部教材中按步骤解说如何设置字体、如何设置段落、如何插入图片等,学问点很零散,难以将这些学问点和实践的应用有机的交融到一同,看不到实践的效果。计算机的软、硬件开展很快,在对计算机配件和常用软件进行引见时,局部教材的学问点相对滞后,不能及时的更新产品型号和软件的版本。局部有一定计算机基础学问的学生,觉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任务很简单,无非就是应用word打字、复制、粘贴文件和文件夹。这局部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缺乏积极的主动性,不愿意入手去操作、去练习,而在项目理论中却无法处理实践问题。

2变革思绪及措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开展,计算机学问一日千里,这就请求教员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既要不时更新内容以顺应科技的开展,又要思索到现阶段学生本身的学问程度。这对教员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请求。

2.1合理编排和组织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不同专业的学生控制的计算机基础学问不同,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学问差距悬殊,因而教员需求梳理出不同专业学生关于计算机学问和技术的不同需求与偏重点,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腕,有针对性地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容[1]。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关于计算机基础学问和操作技艺请求都比拟高,而非计算机专业更注重学生的根本操作才能,对计算机理论学问相对请求较低,教员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所辨别和偏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学院大一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课程请求学生控制计算机相关的根本学问和根本操作,辅助学生经过国度计算机一级考试。国度计算机一级考试比拟注重根本应用。因而,教员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保证学生控制根本学问的同时应加大应用型学问点的解说。为了顺应科技的开展和社会的需求,教员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既要注重应用性又要与时俱进,不时更新教学内容以顺应时期请求[2]。为了进一步优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互联网应用学院教员结合目前计算机的开展和学院学生的详细状况,主编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和配套的实训教材,此教材的最大特性就是以学生为导向,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引入大量的实例,将学问点融入实践。比方word模块这局部内容的编排,将触及到的学问点融入到详细的任务中,任务1:写求职信,经过任务1解说word中的`根本编辑功用;任务2:制造简历表,经过任务2解说表格的制造;任务3:简历封面制造,经过任务3引入图文混排;最后任务:综合实训,制造培训材料单页,经过最后任务完成对word模块的综合应用。学院级重生已开端运用,目前效果良好。

2.2分组教学、因材施教,创新教学理念

由于重生在入学时所具备的计算机基础学问差别很大,因而,在授课初期,教员首先要理解、剖析学生的根本状况,在布置课堂任务时,首先结合学生的本身状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将基础结实的同窗与基础单薄的同窗搭配分组。组内同窗相互分工,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基础结实的同窗对基础单薄的同窗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基础单薄的同窗对基础结实的同窗起到了稳固、升华的作用,同窗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到达了助人自助的效果。关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解说过程中要有所偏重。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一:组装家用办公计算机(这局部内容为组装家用办公计算机和相关学问拓展)。教员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求细致深化地解说这局部内容,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开展简史、特性及开展趋向,控制微型计算机的组成,从而为本专业学生后续的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打下坚实的基础。计算机系统组成、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等学问点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计算机的系统和原理,并为以后学到的C言语程序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教员只需让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理解一下计算机的开展简史、特性、计算机系统组成,明白计算机工作的根本原理,没有必要细致引见微型计算机的组成、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2.3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更新教学办法,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很大水平上取决于教学办法,教员要不时更新教学办法,改动传统的教学形式,与时俱进,以到达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授课过程中,量体裁衣、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程度、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办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课程,学问与才能的培育在很大水平上依赖于实践操作。教员在授课时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办公软件的优越性能,在授课过程中以引导为主,采用案例教学,创设与应用情境类似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员在授课过程中能够设定情形,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在进行详细的情形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践动身,遵照由浅入深、按部就班的准绳[3]。例如任务3:word图文混排。教员在解说之前先让学生看一组海报,针对图片中触及到的元素,提出问题,引入主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从书中找到相应的学问点,再进行简单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后教员对触及到的学问点进行归结和总结,为学生分配当日的课堂任务。当日的课堂任务———图文混排操作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员全程辅导,鼓舞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尝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认识。任务完成后,各小组学生将本人的作品上传至教员机,并对小组共同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现和解说。在展现和解说的过程中,经过对不同作品的交流和评价,能够开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充沛发挥本人的才智,提高本人的审美观。学生展现和解说后,教员要及时归结总结,引申提高。在授课过程中还能够引入大量的实例,例如任务1:word根本编辑模块。教员在解说完毕后能够设定学习情境,设定与日后运用所学学问内容的实践情境相相似的情境。布置任务:毕业论文的排版。教员也能够结合社会岗位需求,布置任务:期刊排版。学生作为报社编辑,需求完成这项任务,教员把文字素材发给学生,让学生制造一期期刊。经过完成这项任务,学生综合应用才能得到提高。学生期刊排版作品,见下图1、下图2。当然教学也不能只依赖课堂,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能够互相促进,互相交融。教员能够充沛应用网络学习的平台,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4变革教学考核手腕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计算机的才能,完善学生的学问体系和构造。由于这门课程的操作性很强,传统的考试方式比拟单一,考核方式板滞,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应用才能和创新才能。教员要改动传统的考试方式,注重才能培育,淡化考试请求。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性,采用灵敏多样的的考核方式,课程考核能够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过程考核包括学习态度、努力的水平、作品的创新展现三局部,结果考核主要是测试学生实践操作才能,对操作过程中相关学问点的控制和应用。只要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才干更好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完毕语

14.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四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移动学习平台,教学研究

0 引言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斯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现如今计算机作为日常生活中随处可及的应用设备,掌握其相关的应用技术对于我们学习及工作尤为重要。而“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国家开放大学教学计划中第一学期规定的统设、必修课程,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帮助学生具备相应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实用信息技术与基本软件操作方法,还能有益于提高学生日后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生活变得更为便捷、高效。然而,由于目前大多仍沿用着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的教学模式,忽视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传统的教学手段越来越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甚至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截至2016年,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到20亿,其中,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7.9亿,占有率达34.5%。因此,要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高便捷性、智能性、开放性以及传播性,从而改善、优化教学氛围,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本文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和创新信息化教学理念为目标,对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1 移动学习平台相关概述

移动学习(M-learning)的研究最早开始于1994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开展的Wire Andrew研究项目,其是一种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并随着信息技术的更迭而不断改进、升级的学习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移动学习具有开放性、可及性以及便捷性,它通过智能手机、iPad以及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帮助,使求知者在任何时间、空间、地点都能够学习,并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真正意义上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延展到校外。微信是一款由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具有社交、通讯以及学习功能的移动软件,微信学习平台则是基于微信平台化功能,实现跨空间、跨地域学习交流的目的;Blackboard平台则是由美国Blackboard公司所开发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其以课程为中心,集成了网络中“教”与“学”活动的环境。通过教师在相关平台上面发布学习资源和开设网络教程,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学习状况,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学习,并与教师就教学内容进行实时的交流和讨论,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便捷的移动网络学习虚拟环境。而网易公开课是由网易于2010年推出的一个涵盖社会、金融、历史、科学以及生物等各个领域的公开的免费课程平台。通过网易公开课移动平台,求知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来自哈佛、剑桥以及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的优质教学资源。

2“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移动学习平台教学的必要性

(1)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以智能手机媒体为代表的移动设备以势不可挡地席卷了我们的生活。相较于传统的PC(电脑)端,现今的学生更偏向于手机移动端这种更为自由、便捷的学习方式。而且在信息大爆炸的21世纪,知识和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人们需秉持终身学习的观念才不至于被时代给淘汰。未来的学习要求求知者能够打破时空的禁锢,能够根据自身实际的需求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增值,而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则能够将这种理想转化为现实。因此,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教师有必要结合移动学习平台实施教学活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2)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大多数都采用PPT讲解为主,辅以相应教材内容解析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对传统的板书教学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是在移动互联网猛烈发展的今天,这种以理论讲解为主,配以简单图片的教学模式难免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自主性。而通过借助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平台进行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通过智能手机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如电子书、视频、音频、照片以及文档等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随着3G移动网络技术的成熟和4G网络通讯的日益普及,其还能够使学生通过移动网络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锻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实践的能力。

(3)满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需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具有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其教学目标本身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意识,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软件操作,如Word、Excel以及PPT等。而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教学模式一方面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满足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需求,另一方面计算机中大多数的软件和智能手机中的APP的操作方式是同源的,在完成课堂的理论学习后,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APP使用进行实时的教学实践,满足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教学内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3 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改革

(1)课前教学资源设计。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以课堂教学为主,在短短的45分钟内,学生要完成知识点初识、了解、领悟再到牢记的全周期过程,这种教学模式显然是难为了大多数的学生,给他们增加了不少压力。而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则将知识点学习的初始以及了解的过程放在了课堂之外,实现了学业减负。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通过选择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并将其上传至移动学习平台上以便于学生再结合自身学习状况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教学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而且,在进行教学资源设计时,教师要秉持微内容原则、兴趣性原则以及完整性原则。

其中,微内容原则是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选择位微不卑、效微不薄的微型学习内容。这是由于移动学习平台的学习虽然便捷、开放,但是学习时间零散、学习环境复杂,若是教学内容繁杂冗长,学生难免无法集中注意力,遵循微内容原则则能充分发挥其短小精悍、移动性强、资源容量小的特点;兴趣性原则是指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表达形式上,都应具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兴趣,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而完整性原则则是指在选择设计的教学内容虽微小但完整,各个微内容之间要有整体上的联系,形散而神不散,这样才能形成系统的框架,帮助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

(2)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对教师上传到移动学习平台上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之后,对于教师课堂所教授的知识点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这时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对于知识点进行深刻的领悟。但是在此之前,需要学生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将在移动学习平台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重难点发给教师,这样教师在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之后,可以在课堂教学时进行针对性的重点讲解,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还有助于引导学生对于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领悟。例如,笔者在进行Word这一章节的学习时,还未借助移动学习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前后共花费4个学时的时间才完成教学内容,但是学生仍在上下标设置、插入页眉和页脚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课堂教学质量低下,课后测试成绩不佳。而在借助移动学习平台之后,在进行PPT的教学时,笔者提前上传了微视频以及相关教学资源于班级QQ群和微信群中,学生在学习之后实时提出了不少问题,如PPT背景设置、动态效果设置以及视频插入等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及时了解,笔者只用了2个学时就将这一章节内容完整讲解,课堂效率有效提高,课后测试成绩亮眼,完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课后巩固和评价。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为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牢记,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之后需布置相应的习题以及作业。如在学习Word之后,教师可以使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制作“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的结构脉络,并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展示,就各个小组的制作成果与全班学生进行探讨和评价,点出Word文档制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亮点,使学生在课后的学习以及作业制作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不断地改善和优化,完成知识点的牢记过程。

4 结束语

随着智能手机、iPad以及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快速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帮助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一定软件操作能力的统设、必修课程,若是仍旧固步自封在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中,则将淹没在信息时代的大潮中。而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教学模式以其便捷性、交互性以及开放性的特点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它更为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个人素养以及国家开放大学教学的环境配置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要求,若是希望能够在未来的教育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窦菊花.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微型学习应用研究——以求职招聘技能点高职英语教学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4-120.

15.《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计 篇十五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计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化的普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我们终身最有用的技能之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所有专业的基础课,也是所有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现在高职教育的基本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如何走出一条有特色的职业教育之路是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艰巨任务。

一、课程定位

关于本门课的定位,我们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学生有三个主要地方用到计算机技术。一个是在求职时,如何在众多的求职简历中脱颖而出,需要学生设计独特的文档格式。发送电子简历又用到了互联网。第二个是学生在营销过程中,如何设计策划方案,广告方案,写出营销软文,要用到办公软件和互联网。第三个是在日常工作当中,如何上传下达文件,总结自己工作,要用到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因此,我们归纳出学生今后用得最多的计算机技术是Office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应用技术。而Office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应用技术中最重要的技能是设计文档格式和编辑、排版技术。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将课程定位为:该课程面向一年级新生,从浅入深,学生将学习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的基础知识,并重点学习编辑、排版技术,本门课是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础课。

二、课程目标

根据前面的定位,我们主要学习两方面的内容:①基础知识:Office 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应用基础。②编辑、排版技术。

1.知识目标:①windows XP操作系统。主要学习:资源管理;控制面板;附件工具;桌面设置。②PowerPoint。主要学习:幻灯片编辑;对象编辑;演示文稿放映;打印和打包。③Word。主要学习:格式编辑;表格编辑;版面编辑;高级编辑。④Excel。主要学习:单元格编辑;公式与函数;图表编辑;数据处理和统计。⑤互联网应用。主要学习:邮件接收和发送;BBS和论坛;博客;QQ洽谈。

2.能力目标:①打字的能力。要求每分钟120个英文,60个汉字。②用WinXP 管理资源的能力。主要要求能创建文件夹,复制和移动文件夹。③Word文档编辑的能力。要求接到一项文档编辑任务时能按照要求编辑排版好。④Excel数据处理和统计的能力。要求会进行单元格的编辑,数据的处理和统计。⑤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的能力。要求演示文稿简明扼要,图文并茂。⑥能用互联网发送和接收邮件,查找信息。⑦通过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证(中级)。

3.职业素养:培养并加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的选取

教材的选取既要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又要符合我们的目标,因此我们选取了邹月主编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案例教程及实训指导》(以下简称《案例教程》)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编写的《办公软件应用:试题汇编》(以下简称《试题汇编》)。《案例教程》采用工作任务驱动,讲解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为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应用基础知识。《试题汇编》针对高新技术考试,编辑了八个单元的练习,主要学习编辑、排版方面的技能。

四、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课程设计的理念是:工作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思路是:①理清重点:本门课学习的内容多,时间短,重点放在Word和Excel的学习上。②教学内容先易后难。先讲windows XP,PowerPoint,再讲Word 和 Excel,最后讲互联网应用。③工作任务台阶式。例如编辑技术的学习,可以先从文字的录入和编辑开始,再学习文档格式设置与编排,最后学习整个版面设置与编排。

2.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①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要学习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应用的基础知识。②编辑、排版技术的学习。主要内容有:文字的录入与编辑;文档的格式设置与编排;文档表格的创建与设置;文档的版面设置与编排;电子表格工作簿的操作;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MS Word和MS Excel 的进阶综合应用。

3.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工作任务驱动。《试题汇编》这本书已经分好8个单元,每个单元有20篇任务。其中:文字錄入与编辑任务:20篇;文档的格式设置与编排任务:20篇;文档表格的创建与设置任务:20篇;文档的版面设置与编排任务:20篇;电子表格格式编辑任务:20篇;电子表格的数据处理任务:20篇;MS Word 和 MS Excel 的进阶应用:20篇。

4.实践教学和质量控制。实践教学要和理论教学相配合,理论教学一般先观赏范文,再由教师示范操作,再学生操作,再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最后总结提高。实践教学则首先要有实训指导书、实训题目和实训要求,再抽取各单元题目让学生练习。

质量控制主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要求教师在实操课时监控每个学生要完成相应的作业;二是及时批改作业并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课程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课程考核方式主要采用机试,每个单元抽选一道题,共八道题。

评分方法为:平时成绩:期末成绩=4:6

具体为:

16.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论文 篇十六

计算机技术是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知识衰减期短、技术淘汰快,最新的硬件设施和各种软件层出不穷。

学生们往往抱怨“为什么学校的电脑不是Win7操作系统,不是版本的Office办公软件”,“在学校学的软件已经跟不上社会上用的了,现在用的软件学校都不教”……从技术平台的层面来看,学生的抱怨不无道理,但是教学现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不可能有大的改变。

本人以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手段应该逐渐从产品教学中走出来,因为软件不过是培养技能和素质的载体,而传授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技能、素质以及对课程知识强烈的接受欲望。

从教学内容来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中文Word文字处理软件、中文Excel电子表格软件、中文Powerpoint演示文稿和网络基础及Internet应用。

从教学过程来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应分两步走。

第一步为计算机文化基础。

在教学中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并了解基本常识。

第二步为计算机应用基础。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建构本专业及相关领域中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具体体现为Windows操作系统及Office办公软件的运用。

现今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关键改革点就是配合当地的整体发展规划,使各专业的学生能够在计算机基础运用方面得到更加专业化的培养。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进校时就已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在对中职各专业的学生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不是千遍一律地按照两步进行,而是从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出发,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大力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应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更新教学内容,由理论教学逐步转化为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2《计算机应用基础》新教学模式的尝试

经过多年给各个专业的学生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经验,我们应该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相同,教学侧重不同”的情景教学。

2.1对信息技术类专业的教学

在“两步走”教学步骤的基础上发展为“三步走”。

主要体现在: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之后,并不直接开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而是进行计算机技术基础方面的教学。

考虑到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学生在其后要开设大量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而《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这些后续课程的前导,因此在当前的第二步(计算机技术基础内容的教学)安排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础知识。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逻辑思维方式和利用软、硬件技术与先进工具解决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加设DOS语言的教学以及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包括计算机软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概念与方法。

其后,在Office办公软件的教学中,不仅要完成Word、Excel、Powerpoint相关知识的教学,还要着重强调在软件使用中对内部嵌入的了解。

这是对前面计算机技术基础中学到的软件概念的实践感知,也是对其后本专业软件课程的一个提前认知。

2.2对加工制造类专业的教学

加工制造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大多是加工企业单位,对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知识运用较少,很少会更深入地对计算机软件编程和硬件维护方面进行研究,而是软件操作运用较为频繁。

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两步走”的第二步,也就是计算机应用基础上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软件操作应用的情景教学。

所谓情景教学,就是针对该专业学生的工作方向,在介绍基本的软件使用技巧之后,讲解大量与本专业相关的案例。

这样使得学生通过具体的应用了解计算机的相关软件,给他们的学习、生活以至工作带来便利。

例如在进行Word基本技巧的讲解之后,我们应该增加“如何通过Word输出其它类型的文件”、“如何通过Word制作工作流程”、“如何通过Word制作产品加工方案”等小案例进行情景教学。

在进行Excel基本技巧的讲解之后。

我们应该增加“如何通过Excel制作产品加工数据分析表”等数据分析方面的小案例进行情景教学。

在进行PowerPoint基本技巧的讲解之后,我们应该增加“如何通过PowerPoint制作数据分析图表”、“如何通过PowerPoint制作产品加工说明”等加工过程分解方面的小案例进行情景教学。

2.3对公共管理与服务类专业的`教学

公共管理与服务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在各单位从事文秘、行政等相关工作,对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知识运用较少,而是对办公软件的运用较为频繁。

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两步走”的第二步,也就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方面花大量时间进行Office办公软件的情景教学。

例如,我们应该在进行基本技巧的讲解之后,增加了“如何通过Word制作公司内部刊物”、“如何通过Word制作会议备忘录”、“如何通过Excel制作办公设备管理明细表”、“如何通过PowerPoint制作公司会议简报”等等,并提供相关的情景案例给学生课后练习和参考。

2.4对财经商贸类专业的教学

财经商贸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财务、会计、商贸等相关工作,其后也会相续学习VF、Access、用友、金蝶、专业商务软件等相关软件,对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知识运用较少,但对基础办公软件的运用较为频繁,需要了解一定的计算机软件编程知识。

所以,笔者采用教学“三步走”的方案,也就是在计算机技术基础方面简单介绍计算机软件的相关理论知识,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方面花大量的时间进行Office办公软件的情景教学,并重点进行Excel的相关案例教学。

例如,我们应该在基本技巧的讲解后,增加“如何通过Word制作公司企划方案”、“如何通过Excel制作工资表、销售清单统计与分析表”、“如何通过PowerPoint制作项目资产分析报告”等,并提供相关情景案例给学生课后练习和参考。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发现相关教学的不足之处。

例如,大量的案例使得上课的时间比较紧凑,一些基础薄弱的同学往往难以快速掌握,跟不上教学步骤。

而且面对不同专业群进行不同的案例情景教学,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要做大量的准备,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教学速度不能太慢,使得很多基础好的同学感到疲塌;也不能太快,使得一些基础差的同学丧失信心。

应该通过学生及时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速度,使所有的同学受益。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是一个全方位、大范围、多层次的改革过程,需要全体教师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9).

[2] 万德年,朱伟.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6).

[3] 孙霞.高职高专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计算机时代,(11).

17.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反思 篇十七

经过这几年的计算机教学,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在教学方面,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们应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学会了本节内容。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和谐学习环境,保持良好学习情趣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我懂得,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抵触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保持学生学习情趣的最佳手段。

现在每班学生都在四五十人左右,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生教生”的教学方法。我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辅导,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负担,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所有学生不会的问题得到解决。在这种分组教学的情况下,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失去,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平。

三、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

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基应用础这门学科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造性、操作性的课程。“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法既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也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上一篇:《在世界转角遇到爱》影评下一篇:元旦国旗下讲话稿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