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语文《对子歌》教学设计

2024-07-09

长春版语文《对子歌》教学设计(精选10篇)

1.长春版语文《对子歌》教学设计 篇一

长春版《对子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写本课所学的一类生字,会认12个二类字。2.使学生养成学科学、信科学;懂科学的好习惯。3.使学生掌握分析图片的方法。

教学重点:汉字的笔画书写(横折钩、横折弯钩、撇提竖折弯钩)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各种自然现象并不是迷信 教学准备: 1.风、云、雨、电的四个挂图 2.识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白天晴朗的天空中你能看到什么?在夜晚呢?自然现象。大家知道的真多。好吧我们就将大家说到的部分自然事物或现象来教给大家。

二、学习新知 1.学习新生字

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生字的认识教学。将6副图片挂在黑板前:然后将学生们准备的生字卡片按照正确的位置贴在黑板上,然后老师检查。(1)用教师教授的形式学习生字(日)(2)用谜语的形式展示这个生字(月、风)(3)以自学的形式学习简单的生字

(4)结合汉字的演变过程来学习生字(云、雨)(5)以汉字转变的形式学习生字(由日字加一笔--电》 日

对了,这个象形字念日,日月的日。你们知道日字的意思吗?对了,它是太阳的意思。下面认真看老师在虚宫格中书写。还有哪个字是你认出的? 月

按照我们分析日的思路,谁能说一说月字你打算如何学,你是怎么记住它的。注意,大家拿出手指跟随老师一起输空。在写之前,我们首先认识二个新的笔画名称“横折钧”跟老师一起“横折钩”,下面看老师写这个字。风

这个大家认出来了,对了,这个是我们认过的风。谁在来说说它的谜语写一写吧!雨,云,电这三个字由老师带领学生分析的方法学习。注意: 云字的第三笔,撇折 月的第二笔,横折钩 风的第三笔,横斜钩 电的第五笔,竖弯钧

教授汉字的书写笔顺规则:从外到内(月、风),先里头后封口(日)2.读生字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测试反应速度的游戏。每小组选派一人为代表,老师指到哪幅图片,你就要迅速地说出:例如:风,风雨的风,风筝的风,其他的同学配合,明白了吗? 3.写生字

1.风的三四笔的教授,小撇:在上一线处,竖中线的右侧,靠近竖中线的位置起笔,运笔写撇,在下一线和下二线的中间,左一线的位置收笔。点:在上一线下方,靠近上一线的高度,在左一线内起笔,运笔写点,与小撇在竖中线相交,写到一线与二线靠近下一线的位置旷在右一线与竖中线的中间处收笔。

2.雨的四个点的位置安排:第十个点的位置,靠近横中线,在左一线的位置起笔写点。第二个点下一线和左一线的交叉处起笔。第三个点在横中线处右一线处起笔写点。第四个点在下一线与右一线的交又处偏上的位置起笔。

三、课后知识

各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可以结合我们学习的图片找一个生字说说你都知道关于它们的什么知识,通过这一个学习版块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积累词汇,并要向学生渗透科学的对待神奇的大自然。

四、复习知识

好了,考一下大家的记忆力。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1.关于自然事物及现象的几个字,让我们来读一读 2.关于几种自然现象的各种知识

五、布置作业

跟爸爸妈妈谈一谈各种自然现象,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你知道日全食吗?)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

(戴着古代的帽子,手拿折扇的老师出现在学生面前)同学们,我现在是古代的诗人,你们依然是我的学生,这回咱们要来点文雅的东西,吟诗作对。你们想学吗?好那就跟老师先学最基础的一一对子歌。

二、讲授新知识 对子歌

1.老师诵读,使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大体形式和内容

2.领读对子歌,使学生熟悉诗歌的具体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寸以多读几遍。

3.试着自己读一读,发挥同学间的的团结互助精神,同桌间互相读 4.给大家时间记一记,然后同桌一组进行对对子

5.游戏“我是小李白”:勇敢的同学们走到讲台前来,让我们接受挑战,争当我是小李白(每组两名学生到前边对对子,其他同学做裁判,表现得出色的学生给奖励)然后全班进行集体对。

6.找一个简单的新对手,让大家找出相对的词;如春夏秋冬,云对鱼,上对下等。讲授二类生字 1.领读

2.自主学习,在文中找到生字的位置,根据对对子歌的了解识字。

三、课后知识

1.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各种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呢? 2.它们的日期又是几月几日?想一想,看谁说得又对又多。3.下面让我们看一看书上的课后练习,看看图画上都有什么,你能说出它们的日期吗?

4.在相应的节日里,你想对过节日的人们说些什么吗?

四、巩固新知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好多的新知识,下面老师带来了丰收篓,将你们的劳动成果装进来吧!(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布置作业 1.读对子歌

2.家长讨论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它们的名称和日期各是什么?

2.教资面试语文《对子歌》教案 篇二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现在是古代的诗人噢,你们依然是老师的学生,这回咱们要来点文雅的东西,吟诗作对。你们想学吗?好,那就跟老师先学最基础的:对子歌。

二、讲授新知(一)对子歌 1.老师诵读。

2.领读对子歌,使学生熟悉诗歌的具体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多读几遍。3.试着自己读一读,发挥同学间的的团结互助精神。4.给大家时间记一记,然后同桌一组进行对对子。

5.游戏:“我是小李白”勇敢的同学们走到讲台前来,让我们接受挑战,争当我是小李白(每组两名学生到前边对对子,其他同学做裁判,表现得出色的学生给奖励)然后全班进行集体对。

6.找一个简单的新对子,让大家找出相对的词,如春夏对秋冬,云对鱼,上对下等。(二)讲授二类生字 1.领读。

2.自主学习,在文中找到生字的位置,根据对对子歌的了解识字。

三、拓展延伸

(一)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各种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呢?(二)它们的日期又是几月几日?想一想,看谁说得又对又多。

(三)下面让我们看一看书上的课后练习,看看图画上都有什么,你能说出它们的日期吗?(四)在相应的节日里,你想对过节日的人们说些什么吗?

四、巩固新知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好多的新知识,下面老师带来了丰收篓,将你们的劳动成果装进来吧(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作业设计(一)读对子歌。

(二)和家长讨论,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它们的名称和日期各是什么?

六、板书设计

3.长春版语文《对子歌》教学设计 篇三

1、知识与技能: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知道诗歌的大致意思。积累两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在朗读、讨论、表达的过程中,理解诗意,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体会诗人在诗中寄予的情感,对春天的态度。教育学生要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景物描写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所谓“一年之季在于春”,唐朝大诗人贺知章通过咏柳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却是一首深藏诗人对春天的留恋而作的一首惜春之作——《送春》(出示古诗)

二、解题

关于诗人王令,你都了解哪些。

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大致有以下这些内容:

王令,北宋诗人,字逢源。他的高祖父、曾祖父都曾在朝廷任要职,而他父亲只当过几年郑州管城县主簿。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至和二年(1053),王安石由舒州通判被召进京,路过高邮,他赋《南山之田》诗求见。王安石大喜,誉为“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并将其妻妹嫁给他。28岁卒。王安石在《思逢源》中有“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之句,对他的才高命短、未得重用表示惋惜。王令的诗受韩愈、孟郊、卢仝、李贺的影响较深,构思新奇,造语精辟,气势磅礴,意境奥衍。

看来同学们在预习时下了很多功夫,不知道预习时诗读得怎么样?[都背下来了(大多数同学)]那好,就背一下,不能背的看着前面读(课件出示诗)

三、学习生字

1、正音

老师听到大多数同学已经背下来了,真了不起,在你预习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字音容易读错,你能帮大家找出来吗?

A、我想告诉大家第一句中“落更开”中的“更”应读gèng。B、第三句“犹啼血”中的“啼”应读tí不能读成dī;“血”应读xuè不能读成xuě。C、第四句“唤不回”中的“唤”应读huàn。

(同时课件出示这几个字及字音,让这几名同学带大家读一读)

这几个字音还真是容易读错,谢谢你们的提醒,那就让我们试一试,看看这回读得怎么样。(齐读古诗)

2、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

刚才同学们找出的这几个读音易错的字中有几个也是本课中的生字,课件出示“犹”、“啼”、“唤” 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工具书自学这几个字,看看谁记得最扎实。

3、汇报 “犹”

A、我是用音序查字法认识了生字“犹”,我查的音序是“Y”再查音节yóu,可以组词:犹豫、~如、过~不及。

B、我用部首查字法,先查“犭”旁,再查4画,组词~且、~自、困兽~斗。

C、犹的意思是(1)相似,如同(2)还、仍然(3)如同、好比。在本课中是还的意思。“啼” A、《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从中我认识了“啼”是啼叫的意思。B、组词:啼哭、悲啼。“唤”

A、我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这个字,我以前认识交换的换,我把“扌”去掉换成“口”就是呼唤的唤了。B、组词:唤起、~醒、叫~、召~

同学们说得比较全面了,那么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呢?

A、犹字要注意右边是尤不是

B、啼字要注意右边帝的第6笔和第8笔。(在写字本上练写几遍,老师下去巡视。)

同学们掌握的识字方法很多,有换偏旁、加一加、形近字比较,多音字识字等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识字方法:拆字法识字又叫减一减。

“啼”和“犹”用减一减的方法就能变成两个新的字,你们认识吗?查查字典自学这两个字。

四、解诗意

1、再读古诗,提出问题

(1)名同学读诗,其他同学评议,说说他们读得怎么样。(2)自已读一读,看看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残花” 是什么花

“落更开”是什么意思?

小檐是什么?

子规为什么啼出血来?

(课件出示以上问题)2小组学习研讨问题

下面请小组合作解决以上的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3.解决问题、理解诗意(1)前两句

题目既然是送春,说明春天已经开始悄悄逝去,第一句中的三月指的就是“暮春”即春天要结束的时候,那么这句话中的其余部分是什么意思?

(残花就是晚春撒落在地上的开败的花,更是又,更开就是又开了。)解释的不错,那么你能用自已的话说说这一句吗?(三月暮春时节,早春的花落了,现在又开了花朵。)

看来,同学们合作学习很有成效,你们还解决了哪些问题。

(我们知道“檐”是屋檐是意思,第二句就是屋檐下天天有燕子飞回来。)

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

(三月暮春时节,早春的花落了,现在又开了花朵,屋檐下天天有燕子飞回来。)

(2)后两句

“子规”别名杜鹃鸟,它常在暮春季节啼鸣。刚才同学们的问题中有“子规为什么啼出血来?”哪个小组研究出答案了。

(夜半就是半夜,犹是还的意思,啼是啼叫,犹啼血指的是杜鹃鸟不停地叫,叫的声音很凄切就像要啼出血了一样,是个夸张的写法,并不是真的啼出血来了。)

这个解释你们满意吗?那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杜鹃鸟为什么这样啼叫呢?(第四句就是答案:它不信呼唤不回来春风)

哦,看来连杜鹃鸟也在为即将逝去的春光感到惋惜。送春的方式各有不同,诗人却以杜鹃鸟留春的方式来送春,叫人感受到了杜鹃鸟在半夜里苦苦啼叫的悲切,别有一番意境。除了感伤,你还能体会到什么吗?(一种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说的太好了,其实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也应有杜鹃鸟那种为了追求美好事物,而不懈努力、顽强拼搏的精神。

五、巩固诗意,感受意境

1、同桌合作,结合“作者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说说诗意。

2、学生汇报

(看到早春的花落了,现在又开了花朵,屋檐下天天有燕子飞回来。

听到杜鹃鸟在半夜里不停的叫。

想到了杜鹃鸟不信呼唤不回来春风)

[通过学生汇报,加强对诗意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诗中所表达的意境]

六、拓展练习

1、课件出示书后填空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书后积累的古诗

使学生达到会背,简要理解诗意的程度。

七、总结

自古以来诗人们便用大量诗文来咏叹春天,今天我们学习了王令的这首《送春》,你觉得你收获了什么呢?、总结全诗,回忆学法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的?(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3、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夸张的手法借物抒情)

五、布置作业。

背诵古诗。

搜集有关惜春的诗。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在交流中掌握识字方法,工整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

二、识记生字。看看已经记住了哪些字,还没有记住了字,自己想想用什么办法可以记住它?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同桌合作,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三、指导书写。

四、赏析古诗。

14页积累。

板书设计

送春

看到的花落花开

燕子归来

听到的子规啼叫

4.长春版语文《对子歌》教学设计 篇四

《绝品》是七年级下册第九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积累了《清贫》,而以后也将学习到《棋王》《铸剑》等写浩然正气的民族形象的文章,也许这些人物名不见经传,但他们身上的精神品质却让读者低头沉思,仰视而生效仿之心。

初一年级,十三四岁的学生,对情节跌宕起伏,形象亲切可敬,语言回味无穷的文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根据以上分析和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顺情节,解读人物。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仰慕并追随文中所塑造的人物,继承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民族大义。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通过分角色朗读理顺小说情节和理解小说人物,确定为教学重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积累程度,我将分析侧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作用作为教学难点。

根据本文篇幅长,容量大的特点,确定适当运用多媒体等手段辅助课堂教学。

《绝品》一文,计划讲授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在熟悉课文,通过课堂阅读,达到我自注书,书注我的效果,进而形成个人最初的理解。第二课时通过问题的设置与多种形式的朗读引领学生交流碰撞,形成对文章的纵深理解。

四、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我将以这样的方式导入课文:

读过《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就会感受到,中国文人身上有一种奇特的品质,大多都以维系数千年的中华文化为己任,绝不敢让哪怕一线香火断绝在自己手中。也许每个人的贡献有多少之别,努力有大小之分,但都能尽其绵薄,报效祖国。尤其那些“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佼佼者,为正义献身,为真理舍命,为民族大义而洒尽热血,为家国存亡而肝脑涂地,以“头颅掷处血斑斑”的书生意气,与暴政,与侵略者,与非正义,与人吃人的制度,与一切倒退、堕落、邪恶、愚昧,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者,从来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骄傲。在《绝品》中,就有这样一群“民族的骄傲”。

下面我将第二课时以几个问题串联全文的讲解。

为了落实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顺情节”的目标,在批注式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后,提出“对于“绝品”这两个字你一定已经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那“绝品”指的是什么“这一问题,通过讨论交流法,使学生明确:这幅画本身就是绝品。常先生说此画为无价之宝、唐代珍品。王商人鉴定此画为宝中之宝,而常先生将画交与三爷时的那份郑重与叮嘱也告诉我们此画非同一般。(板书:画,宝中之宝)

古人云“画赖装池以传”这幅画倒揭三层后装裱,而见多识广的王商人也只听说过倒揭两层者的,这种技艺堪称一“绝”。(板书:技艺,天下一流)

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落实重点“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继续追问“同学们的想法似乎只停留在这幅画上,文章能称之为绝品的还有什么,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用心分析”这一问题。使学生从人物的角度,精神境界的层面分析绝品的内涵,使学生明确:常先生豪爽、豪气,自嘲、哈哈大笑、大杯痛饮,死前哈哈大笑,面色如常。从“重重地”、“大步”和“并不回头”三个词语中我们能看到一个义无返顾走出门去,毫不犹豫的革命者,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气。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正义,这正是一个革命党人身上所特有的舍生取义的精神。(板书:视死如归,舍生取义)

刘三爷在好友死后,三爷睹物思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悼念常先生。(板书:重情重义)他答应过常先生,会悉心藏之,给多少钱也是不能卖的。他信守诺言的品质其实正是古代文人身上所固有的仁义道德--一诺千金(板书:一诺千金)

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的祖训,王商人本来是可以不把画退给三爷的,但他被二人肝胆相照的感情所感动着,而且将三爷送出门时还叮嘱三爷悉发生矛盾时,王商人选择了前者。(板书:舍利取义,不忘祖训)

常先生、刘三爷、常刘的友情(板书:常先生、刘三爷,友情,肝胆相照)

为了突破本文侧面描写的难点,实现“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和仰慕并追随文中所塑造的人物,继承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民族大义”的目标,我们将马氏的表现作为突破口。

文章围绕一幅唐代珍品刻画了三个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着墨不多的马氏,小说有哪些情节涉及马氏?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通过文中很多情节中,我们不难看出马氏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但她所做的一切又都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的。有了马氏的反衬,我们就会发现刘三爷对常先生的信任承诺、重情重义是远远高于马氏这样的普通人的,刘三爷的品质是出类拔萃、冠绝当世的。

为了继续突破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一难点,教师饱含深情的读最后一段,并随后提一问“置身与此景此情之中,顶着满天大雪,望着三爷远去的身影,最打动你内心的是什么?”

在万籁俱寂的天地之间,刘三爷虽已远去,但他留给我们的背影是高大的,他对朋友的一诺千金、常先生对民族的舍生取义、王商人的不忘祖训,使他们成为屹立天地间的一个大写的“人”,(板书:人)这才是我们中国的脊梁,是真正的绝品。

此时此刻,四野无声,雪落无痕,在这空气都为之凝结的寂静中,却有一股浩然正气屹立于天地之间,这就是义。(板书:义)何为义?常先生对民族的大义凛然,刘三爷对朋友的义薄云天,王商人的舍利取义,以及常先生和刘三爷之间的肝胆相照的友情,都是义。无论在哪个年代,我们都应坚守这份正义,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学生通过这节课,可以感受到作者简洁而又颇具意蕴的语言风格,被一种平凡又伟大的精神所震撼。为了学以致用,形成能力,我设置了以下作业。

回过头来再看“绝品”二字,既是独一无二,又是永不断绝。因为在王商人的身后还有我们,乃至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在传承着宝中之宝,在沿袭着民族精神,这正所谓“绝品不绝”!请你在历史或现实中找一位堪称绝品的人物,以百字进行推崇。

最后,让我们再次齐读这几段景物描写,回味这响彻天地,余响不绝的“绝品”。

五、板书设计:

技艺(天下一流)常先生:舍生取义、视死如归

绝品画(宝中之宝)人刘三爷:重情重义、一诺千金

友情(肝胆相照)王商人:舍利取义、不忘祖训

封志莉

5.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篇五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0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3人。通过两年的学习,孩子们认识了2000来个生字,会写1000来个常用汉字,他们喜欢语文,上课积极认真,课外阅读兴致很高,字也写得不错。这学期前期的教学常规重点是抓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倾听的习惯,发言的习惯等。另外,三年级的孩子的识字量有了一定的积累,应该加大阅读量,让孩子学会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喜欢写日记,学会习作,班级里部分孩子能写比较精彩的日记,但亦有个别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上课不自觉,作业潦草,掌握知识与别人距离较大,这学期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加强优差生的辅导,调动每一个孩子的语文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仍以主题组织单元,采用板块式结构编排。11个板块依次为:秋天来了、汉字家园、童趣、美丽的乡村、电子时代、海的故事、山中行、我爱我的祖国、人类的朋友、书趣、奇思妙想。教材中安排10次表达表达:“我们眼里的秋天(作文)”“修改自己的习作(作文)”“学会倾听(口语表达)”“养花趣事(作文)”“热门话题(作文)”“生活中的见闻(作文)”“信的旅行(应用文)”“写一种小动物(作文)”“我来介绍书(口语表达)”“故事会(口语表达)”;3次综合学习活动:“走进图书馆(室)”“探索记录--海洋的研究”“读书交流会读书汇报会”。

2、教材特点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学习分为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长春版教材把这五个领域处理成识字与写字、积累与感悟、表达与交流三个部分。其中,“识字与写字”包括识字、写字、汉字文化;“积累与感悟”包括篇章、生活、文化等;“表达与交流”包括口语交际、书面表达和解决问题。这是本套教材突出的特点之一。

1).显著特点之一:注重识字写字

认识259个字,会写272个字。

除了随文识字外,教材还安排了“汉字家园”这样的集中识字,并且在课后练习中设置了大量的有关字、词语的“读一读”“读词语”“写一写”等。这些内容的设计体现了教材重视“双基”的设计理念。三年级上学期作为中年段的起始,承担着由低段向中段过渡的任务。所以,在教学中一是绝不能忽视识字写字教学,二是在教学方法上注意低中转换过程中的衔接与过渡。

2).显著特点之二:注重语文积累

(1)“读一读”“写一写”:几乎每篇课文后面都有这样的设计,在强化基本能力、夯实基础知识同时,充分体现了语言积累这一理念。

(2)“积累”:教材第8***880页。(3)“背诵课文”:教材第8、22、23、31、56、57、64、79页。

(4)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如38、46页

以上课后设计,加上教材中供学生诵读的古诗、名人名言、名家名篇(如金波的《小小的山村》)等精品语言材料或文章,让“积累语言”这一教材设计理念具体可感。

3).显著特点之三:注重语言感悟

句段教学是中年段的重点。而准确理解、运用词语,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材这方面的设计体现明显。

例如:第3页:读课文,写句子;第17页:读一读,体会句中有关眼神的描写;第27页:找一找,写一写;46页:理解加点词的意思(提示了解词方法);50页:体会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62页:结合加点的词语,体会下面句子的意思;84页:读词语,体会他们在文中的意思等。这些设计都以“感悟文字,习得语言”为要义,强化读写结合,使得学生通过学习实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显著特点之四:注重学法引导

如第17、50、53、66页:读一读,不懂的查一查词典,这个设计细节在于引导学生养成实用工具书的习惯;31页:按下面的提示,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46页:理解加点词的意思(提示了解词方法);74页: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来学词语;84页:读一读,根据下面句子的提示练习复述课文等,表明教材不但要求学生学会,还要会学。

5).显著特点之五:注重词句理解

如《小小的山村》中“贴”“别”字的理解品味。

3、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精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人士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的责任感;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精神。

2).认识259个字,会写272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能用毛笔描红。

4).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初步学会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练习复述课文。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 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万字。

9).开始练习习作。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0).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1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学会倾听。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 见。

12).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学习观察周围事物,口头与书面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上述目标有的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如,低年级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本册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低年级提出“结合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本册在此基础上提出“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作为中年级的起始阶段,有些目标是从本册开始起步的。如,阅读方面,提出“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习作方面,从本册“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口语交际方面,“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目标的起始、达到程度以及要求上的差异。

三、教学重难点

1、抓好落实字词读写教学。巩固所学字词的认读和书写。指导学生用钢笔书写。

2、加强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自主积累文质精美的语句。

3、指导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四、改进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新闻记者学表达,从读中学写。用好例文,让学生从中学到写作的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 语言表达能力。

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几种连句成段的方法,有的可在学完课后总结,如理解重点词语读懂句子,让学生多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5、重点落实后三分之一学生的教学措施:

(1)学期初确定名单和帮教措施,责任到人。

(2)召开后进生的家长会议,让家长了解教师的帮教计划,并配合教师共同进行。

(3)做好帮教记录,进行帮教跟踪。定期与学生谈心,了解其真实的思想状况,使帮教与帮心同步进行。同时,要加强平时的帮教,不能有问题的时候就帮助教育,没有问题的时候就不帮助教育,重在防患于未然。

(4)在班级中,开展“一帮一”的结对活动,借助班级与同伴的力量影响学习困难生与行偏生,促使其一起进步。

6.长春版语文《对子歌》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大胆展开想象,培养主动发问的习惯和对天文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作者向银河提了哪些问题。

2、掌握课文中的8个生字。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大胆展开想象。

2、有表情地朗读每个小节中的问句。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词语卡片和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8个生字。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作者向银河提出了哪些问题,并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学习向银河提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流动的河水)

同学们,这是什么呀?(板书:河)那么,在清澈的河水里,会有什么?在宽阔的河道里、宽广的河面上又有什么?(板书:河水 河道河面)

2、不过今天我们要讲的不是地上的河,而是天上的河,我们叫它-----银河(板书)齐读。出示课件(夜空中的银河)瞧,在夏日晴朗的夜空里,许许多多星星聚在一起,一闪一闪的,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这就是——银河!(出示主题图)有两个小朋友仰望夜空,看着美丽的银河,浮想联翩,充满了好奇,忍不住想问一问银河。(板书:问)齐读课题。他们联想到了些什么,又好奇地问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问银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现在,让我们一起学着小作者的样子问一问银河,好吗?领读课文。

2、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演字音读得准,有感情。(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你觉得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

3、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棒。

4、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课文中的生字可是我们读书的拦路虎,让我来考考大家,看看这些生字离开课文,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它吗?现在就让我们的智慧火车开动起来吧!

抽读词卡:阵地 虾米 洞口 硬壳 鲤鱼 波浪

摇头摆尾 告诉 泥鳅 银河 划船

三、游戏巩固认读生字

短短几分钟你们就认识了这么多生字,真了不起!现在,我们休息一会,来做一个游戏―――摘星星。

要求拿到星星的同学用星星背面的字组词,并根据你的理解说一句话,同学们掌声响起,这颗星星就会作为奖品送给你,好吗?

四、表情朗读,感悟诗歌

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书中体验、感悟、探究。并适时指导每个小节中的问句的朗读。

1、指名读。

2、小老师领读、3、分小节男女生分开读。

4、全班齐读。

五、展开想象思维拓展

1、满天的星星,初看好像同“银河”没有关系,实际上它们和地球一样是银河系里的一个“小家庭”。从地球上看,银河就像一条横跨天空的星星河,下面让我们再来仔细地看一看银河,想一想:你要对银河提什么问题?(课件出示银河)并指名回答。

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要问银河,你能学着小作者的样子问一问吗?(课件出示句式“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你那里有没有___?有没有___?”)

(1)、试着小组间说一说。

(2)、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说得最好,全班交流。

2、刚才同学们向银河问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问得真好!那么谁能把自己提出的问题连成一首小诗,做一名小诗人呢!谁愿意尝试一下!(及时奖励彩星星)

六、小结

你喜欢同学们做的小诗吗?喜欢小作者的小诗吗?你想不想也成为一名小诗人!那就让我们开动脑筋、展开想象也向银河提出问题,写一首小诗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背诵整篇课文。

2、复习课文中的生字。

3、学习正确书写生字。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组词,并鼓励用所组的词说句子。

2、以开火车的方式抽读课后第1题中的词语卡片。

3、指名读课文。

2、男女生分开读。

3、全班有感情地齐读。

二、指导背诵

1、出示课后第3题读词语、巧连线,增强学生对课文当中长句子的记忆。

2、选择喜欢的小节试背。

3、根据课件出示主题图试背全文。

三、拓展学习

1、练习有感情地背诵整篇课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朗读课后第4题中的诗歌《海水》,比一比,看谁把问句读出来并读得最美。

四、指导书写生字

同学们,你们真是太棒了!现在这么美的一首诗你们会读、会背了,文中那么多的生字也会认了,现在,让我们动起手来学习写一写这些生字,好不好?

1、指导书写鲤、硬、壳。

2、学习先书空,再描红,最后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

3、全班交流书写时应注意的关键笔划的写法及位置和识记方法。

4、教师巡视指导,展示互评。

五、巩固新字延伸练习

1、独立完成书后第2题,鼓励学习多写。

2、背诵课文《问银河》。

7.长春版语文《对子歌》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运用字理识字法学习夫旦

3、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识记生字。

4、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认识到同样一个字,改变其中的一笔,字义可能截然相反。

教学重点:运用字理识字法学习夫旦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样,上课之前教师想请同学们做个游戏,请你为日字加一笔,使它变成一个新字。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字就是由一些字加上或者减去一笔而变成的,你们知道它们是哪些字吗?

二、学习生字免、王、尸、厂、止、乞

三、学习生字凡、必、舌、丸、旦、夫

1、出示熟字几、心、古、九、日、大,比较法学习:凡、必、舌、丸。

2、字理识字法学习:旦、夫。

四、游戏记忆新字。

五、练习说话。

第二课时

一、出示生字卡片,帮助学生识记汉字。

二、指导书写必和凡

1、认真观察汉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

2、在书本上临摹。

3、观察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

4、在本子上认真书写。

三、出示课后习题。

1、读词语:

广大、免去、尸体、工厂、乞求、平凡、舌头、兔子、尺寸、农夫、古老、丸子、必要、停止、止步

2、比一比,组词。

3、读儿歌

四、作业

8.长春版语文《对子歌》教学设计 篇八

一、温故知新——入诗文

师:出示诗,这首诗学过吗?老师想找一位喜欢这首诗的孩子读一读,生:1生读。

师:你的手举的最高。声音也很洪亮。你知道这首诗写的什么吗? 生:关于边塞、战争、景色

师:看来你之前的知识学习的很扎实,难不倒你。再来一首谁来试试? 生:2生读。

师:我观察到你都举手了你为什么喜欢这两首诗呢? 生:关于边塞、战争、景色

师:这两首诗都有关于边关打仗和边塞的景色描写,这类诗叫做“边塞诗”。而这两首诗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从军行》,作者王昌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板书课题。齐读。王昌龄诗人介绍。二.字字落实——解诗意

师:读读这首诗,老师有个小要求“自由读、反复读、读准确、读通顺。”(生自由读)师:大家都很投入。读准确,读通顺了吗?谁先来试试。你没有举手,但是耿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你来读读。生:1生读。

师:你读得很准确。告诉大家哪几个字读的时候需要注意?(其他人有补充吗)生:更 羌 闺

学习闺字

师:这叫字字落实啊。再请一位同学,这次要求高了,不光要字字落实,还要一板一眼的。我们一起注意听。生:2生读。

师:就是这个味道,我们一起读读出古诗的味道来。你们读前四字,老师读后三字(师生合作读)。

师:再反过来读,记得我是怎么读的吗?(师生再合作读)。

师:孩子们,我们总是那么有默契。老师读题目,你们读诗句(生齐读)。

三、津津有味——悟诗眼

师:就是这样,读出味道。以前我们说过,诗言情,你读后有什么感情,用一个词说说。

生:愁绪满怀、失落、孤独、忧愁、凄苦„„ 师:这首诗中有哪个字体现这一点了吗?

师:圈上这三个字。(板书愁)就读这三个字。师范读。把这种感情带进去,我们再读一读 师:有那么点意思,我们不妨对比着想想,读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会哀愁吗?那是大气磅礴;读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会有这种凄凉吗?那是生机勃勃;为什么读《从军行》读出的是忧愁、孤独的呢?我们在此处留个疑问? 下面静静地默读,1.一边读一边看看插图、借助书下注释,理顺这首诗的大意。不理解的圈出来。2.在诗中你都看见了什么?(学生圈划)

师:有好习惯的孩子都会拿出笔圈圈画画。看着大家划的一条条线,你们一定都有自己的心得了,解决第一个问题。有疑问的提出来,大家共同商量一下。解决第二个问题,最好按照诗的顺序一样一样地说。生:烽火

(板书烽火)师:我们最早学到烽火是在学习长城的时候。孩子们还记得烽火是做什么的吗? 生:书上注释

师:出示图片补充,西周一直沿用到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战争时重要的传递信息的方式。这个烽火台什么样子呢?用诗中的话回答。生:城西、百尺楼

师:这座远在边塞的烽火台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生:偏僻,寂静

师:你能读出这种孤寂吗? 师:接着说从诗里还看到了什么? 生:黄昏独坐(板书黄昏)

师:我们学习过很多带有“黄昏”这个意象的古诗。出示幻灯。师:这几首中的黄昏,有什么作用呢?

最后一首上汝州城楼其实又同时给出我们另一个意象,也跟这句诗有关是“秋”。这个意象能引起作者的愁绪吗?谁来说说? 生:悲秋(板书海风秋)

师:我们说清晨和春天总是代表了希望,每说到黄昏和秋天总是感觉给人有一种淡淡的凄凉的感觉。你看看环境的描写作用总是能渲染一种气氛。找同学读一读前两句,把我们的感情融入这幅画面中。

师:黄昏中一位戍边的战士,独自守望远方的烽火台,以备随时有信号传出。从你们的朗读中已经感受到了这位边疆战士的凄凉、孤独、和寂寞。此时作者又听见了什么加深了这种愁绪呢? 生:羌笛的声音。(板书羌笛)师:出示幻灯:关于羌笛

师:这名战士也吹了一首曲子,叫做关山月。(板书关山月)出示幻灯,音频。师:你听出了什么?

生:哀愁 凄凉 悲伤

你能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这一句吗? 师:这种离别和思念都是对谁的啊? 生:家中的亲人。

师:读出对家中亲人的思念。谁来? 师:师读无那,和你们读的相比哪个对啊? 生:无奈的意思,就读这两个字 师:齐读 无那金闺万里愁

四、历历在目——绘诗境

师:你无奈的是什么?你万里愁的是什么?

师:作为一名远在战场的战士,此时此刻你想对家乡的亲人说些什么?------(板书 怀乡思亲)作为一名战士,你想对这无休止的战争说些什么?------同学们,你想对这位战士说些什么?------师:孩子们,王昌龄是位伟大的诗人。在他笔下,一位凄凉哀伤的边疆战士形象跃然纸上。诗言情,诗更言志。短短28个字,精炼而富有深意。不愧是“七绝圣手”。我们又一次领略了古诗,这种中国古典经典的文化。又一次领略的、了古诗的魅力

9.长春版语文《对子歌》教学设计 篇九

1、了解有关《史记》的文学常识及司马迁、张良的有关知识。理解重点实词。

2、能力目标:把握文章主题,分析张良及老人的形象。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中华民族尊敬老人的美好品德的赞扬与继承。

教学重点

1.《史记》及司马迁的文学常识。

2.把握文章主题,分析张良及老人的形象。

教学难点分析与理解张良所具有的优秀品德。

教学关键:诵读赏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垓下决战后,刘邦建立西汉,庆功宴上,刘邦在谈自己如何得天下时曾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这位子房何许人也?能让一代帝王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呢?哪位同学知道?对,是张良。

想当年,韩信、萧何、张良并称“汉初三杰”,后来,韩信被杀,萧何被囚,只有张良全身而退。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张良在风支变幻的政坛上稳坐“王者师”的位置上。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圯上敬履》。也许,从中可以找到答案。

二、简介作者及出处。关于这篇文章,同学们已经预习了,下面我们来交流预习所得,介绍一下作者及出处。要求:语言简洁,突出重点。同时注意:把重点信息在书下注释或笔记本上圈点出来。(一)谁来介绍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史记》。主要经历:

1、司马迁出生在一个世代相传的史官家庭,子承父业,28岁做太史令。

2、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临终嘱托他做第二个孔子,写第二部《春秋》,这是他著《史记》的动力。

3、司马迁20岁时,开始漫游,积累丰富史料,32岁开始写《史记》。

4、潜心修史时,为李陵战败辩护,被处以腐刑,为完成《史记》,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二)那么《史记》又是一部怎样的书呢?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上起传说中黄帝,下到汉武帝共约三千年的历史,共130篇,包括: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等体例。鲁迅评价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见其史学、文学价值之高。

三、朗读课文,注意字词:

圯上敬履衣褐愕然殴之孺子直堕下邳

四、整体感知,复述课文。

五、小结:

六、作业:熟读课文,掌握字词。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三、在朗读中理解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帮学生解决有疑问的字词。

2.学生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互评,说一说,哪组同学读得好,为什么?由此环节让学生透过文字体会人物的内心,把握人物形象。(1)朗读老者的语言,要体会他故意考验的心态,他的笑、他的怒、他的喜,背后是怎样的一番良苦用心。--由此说--说老父是一个怎样的人。(2)张良的一个“诺”,要读出他当时既诚恳虚心又满腹狐疑的复杂心态,要引导学生结合全文,认真体会。

3.分角色朗读中会发现张良的语言极少,那么我们通过哪些地方去了解张良呢?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对张良的动作、心理的描写,想象一下张良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4.由此看出,张良具有怎样的品质?(全面理解张良的人物形象)

5.你还知道哪些历史人物在年轻时有特殊的经历?

6.学习过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启示?四、总结《圯上敬履》只是《史记留侯世家》的节选,但是我们以小见大,由一件小事看到了张良身上优秀的品质,也正是由于这些品质,成为后来张良成功的重要基础,张良后来又有哪些成就?《史记》中还记载了你所喜欢的哪些人物的哪些事件呢?我们将利用课余时间继续研究。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练习册

板书设计:

1、敬老: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2、守信:平明,鸡鸣,夜未半,(赴约时间越来越早)。

3、勤奋求学:常习诵。

4、隐忍有度:欲殴之,强忍(忍辱)三次赴约(忍怒)。

5、有思想,有主见:怪、精、异(心理描写)

10.长春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十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0人。其中男生4人,女生6人。学生差异性大,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从上个学期期末测试结果来看,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热情,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主题板块的形式组成单元,共有11个板块,分别是:第一板块:以对联为内容进行编排,共选三篇文章:对子歌、名人作对故事、对联趣事,向我们展示了对联这一汉语言的独特艺术。第二板块:以古诗为内容,安排了四首古诗,其目的是感悟积累古诗。第三板块:本板块突显“民俗”这一主题。其目的是引领学生走近“民俗”,感受“民俗”特点。第四板块:以动物为主题,安排了4篇文章。《一只贝》:外表丑陋的贝壳蕴涵着心灵的美,给我们带来心灵的震撼。《藏羚羊跪拜》:在藏羚羊伟大母爱的感动下,猎人放弃杀生。《和小鸟最相亲爱》和《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本板块的课文,可以增强对动物的情感,感受到动物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第五板块:本组教材以名山奇景为专题共编排有三篇文章,古诗《题西林壁》,丰子恺先生散文《黄山松》和《桂林山水甲天下》。选编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祖国的名山奇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第六板块:两篇童话,文章较长,选择较长的文章,一个重要的设计是落实速读的训练。第七板块:围绕“希望”主题选了3篇文章。第八板块:安排了3首现代诗。第九板块:传统的古代故事,也是传统的小学课文。第十板块:以哲理故事为主题,特殊选了《论语》。第十一板块:编排了两首颂歌。

三、全册教学目标

一、识字写字

本册书要求会认的字174个,会写的字163个。《课标》提出了“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的要求,为此建议五年级识字教学应以自学为主。要充分发挥工具 1

书的作用,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发挥小组的作用,交流识字成果。写字在“规范、端正、整洁”的基础上提出“行款整齐”,由“熟练书写”到“有一定的速度”,由“用毛笔临帖正楷字”到“能用毛笔书写楷书”。这些要求提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写字训练。

二、阅读

1.关于读。

(1)朗读。《课标》的朗读要求在“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础上增加了一个 “能”字,是要求形成能力。

(2)默读。《课标》提出了默读速度的要求,“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教材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安排。在第六板块中编排了童话《快乐王子》等,文章较长,有利于训练默读,在教材中明确地提出了默读要求。教学要认真训练落实。

2.词句理解。《课标》要求理解词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理解建议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要知道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体会表达效果。

3.段篇要求。

(1)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4)诵读背诵优秀的篇段。

三、表达

1.体裁要求。

(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相像作文。

(2)学写读书笔记。

(3)常用应用文。

2.行文要求。

(1)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分段表述,使用常用标点。

(3)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4)善于观察,不断积累习作素材。

(5)修改自己作文,养成修改习惯。

四、综合学习

1.搜集处理信息。

2.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3.策划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综合性学习强调合作,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注意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六、教学措施与方法:

(一)充分备好课

研究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依据,教师对教材钻研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

1、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把教材所涉及的知识进

行归类,掌握各部分知识的结构,确定所教教材在本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2、研究单元教材,掌握重点和难点,对整个单元教材进行加工和处理。

3、钻研本课教材,理解并掌握教材,对教材进行分析,把教材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4、了解掌握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力水平以及在班上的分类情况;

5、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分类情况。备好了学生,再对不同的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

(二)加强积累

我们必须很好地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侧重于指导学生对积累进行归类整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能背诵课本中要求背诵和默写的内容;积累相关的字、词、句、段、篇等。

2、能注意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

3、能在生活中广泛积累语言材料。

(三)教给方法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学习方法是学生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所采用的某种方式、手段、途径。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独立地探索新的领域,获取新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

1、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2、教给学生读懂课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力

3、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四)家校结合,形成合力。

上一篇:传媒公司组织架构职责下一篇:保险起源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