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用分析

2024-09-29

新媒体运用分析(精选11篇)

1.新媒体运用分析 篇一

报纸编辑如何运用新媒体

内容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媒体方式不断的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从此,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获取方式与时间上都在发生着巨变。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报纸媒体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其信息传播的方式与时间性等方面都受到了制约,所以在新媒体时代,报纸媒体如何生存与发展是各家报纸面临的重要课题,进而对报纸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报纸编辑需要善于借力新媒体实现报纸创新,通过多媒体操作实现报网互动,需要通过多媒体操作进行多种新闻素材的整合,通过多媒体操作整合报纸优势资源。关键词:报纸编辑;新媒体;互联网

自 2004 年始,受新媒体冲击,全球报业广告呈现下跌之势。当年,欧洲和北美的报纸广告开始下跌,中国报业广告增长也首次下降。新媒体的发展壮大而带来的信息技术的革命使传统媒介开始步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具有无所不在的渗透力,网络、QQ、BBS、MSN、博客、微博、3G、手机报纸、移动视频等,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报纸受到了巨大冲击,报纸的生存环境也开始发生巨变。现在越来越多的受众通过因特网或手机获取信息。一系列的数据显示,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及信息技术变革使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传统报业媒体的读者在以几何数字流失。许多报业人士对传统报业媒体的未来生存与发展前景充满忧虑。就连报纸传媒大亨默多克也不得不将他所执掌的各个报纸的负责人召集一起,商讨报业今后的生存之道。

一、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面临的挑战

报纸编辑是报纸生产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程序和工作,传统的报纸编辑工作包含策划、编辑稿件和组版三部分。编辑策划是指报纸的整体设计和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编辑稿件是指编辑对稿件进行分析与选择、修改和标题制作;组版是指根据编辑的稿件配置报纸版面的内容和设计报纸版面。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等新型传播技术及平台的迅猛发展,使受众获取新闻和信息的时间、手段和新闻信息源都发生了巨变,传统报业遭受了巨大冲击。在新时期、新阶段,怎样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创新传播手段增强竞争力,已成为各个报业编辑研究和探索。

我们知道,传统的报纸编辑工作模式是,编辑充当信息的加工、传播的角色,记者是信息的采集者和发送者。但信息技术的革命颠覆了这种传统方式,以新兴媒体代表的互联网改变了受众获得信息的方式和习惯。

1、受众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便捷的多终端的阅读方式,使他们钟情于互联网;

2、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不再大众化,而是趋于个性和自身需要,不再是单一的,而是系统的,全面的,而且可以随时储存、管理、查询的信息;

3、受众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信息传播的主动参与者,他们不但接受信息,而且参与到信息传播中。新媒体时代带来的传播环境的改变让众多报纸编辑感到悲观,其中一些报纸编辑转行成为网络编辑,报纸编辑的生存正经受巨大的挑战和考验。

二、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的新的作用

新媒体时代,编辑策划被提升到空前重要的位置。有人说:报纸从以前记者打天下,转变为如今编辑打天下。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具有新的责任与作用。

过去,报纸等媒体的竞争主要在于时效性上的竞争和独家性上的竞争,在这个环境下,记者担当了更重要的作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以空前的速度传播,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传播技术的革新、传播受时空的局限性的大大缩小,使报纸在信息传播中抢抓实效性的优势丧失殆尽。信息技术革命也是新闻信息的传播更加开放,抢抓独家新闻的难度大大增加。现在媒体的竞争已经不是独家新闻和第一传播的竞争,而是独家观点、独家深度、独家内容的竞争,这就使报纸编辑包装新闻、策划新闻的作用突显出来。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更多地担当起提升报纸竞争力的责任。报纸编辑要通过策划指导记者的采写,通过编辑凸显独家深度和视角,确保报纸在媒体竞争中的优势。

三、报纸编辑运用新媒体的途径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不仅是把报纸的内容搬到网络、平板电脑和手机上,而是应聚合多种信息元素、综合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与新媒介技术的平台搭建,向受众提供最现场化、最易理解、最易获取的新媒体化产品。

1、整合信息资源,深度挖掘新闻

新媒体时代媒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对眼球的争夺,对受众的争夺。而这种竞争决胜的关键就是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给受众提供的产品是有个性的、有特色的,不可替代的。随着独家新闻的意义逐渐转向“人有我新、人有我深”,报纸在专题报道、深度报道方面逐渐体现出自身的优势,报纸编辑要加大深度报道的策划与编排,把党和政府的重要举措同群众关心的问题结合,创新编排方式,多层面、多角度发掘新闻的深层意义,使报纸体现编辑创新,体现独到之处,体现新闻内涵。

在如今的社会形势下,报纸媒体已经不再是一家独大的发展状态,而是从报纸提供信息的卖方市场转为了读者选择信息的买方市场,所以报纸编辑要转变思路,要站在受众的角度,研究受众的心理,以读者的需求为导向,利用各种方式为读者呈现出高质量的新闻。这就需要报纸编辑在其中发挥重要的功能,用独特的视角,善于发现新闻,挖掘新闻,提高报纸新闻的质量。

互联网普及前,我国新闻媒体的特殊地位决定了记者信息来源的丰富性,新闻报道的权利为媒体及其记者所垄断。博客、播客、微博,MSN、QQ及网络BBS的出现,使人人都是记者成为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必须应时而变,不能满足于仅靠自己的社会关系和已有的热线电话获取信息来源。

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互联网,打通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也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利用网络,既可以延续传统媒体的风格和品牌,又可以吸引青年读者的注意,实现新闻内容的多次传播。因此,围绕着互联网进行创新、融合、转型,成为很多传统媒体高举的大旗。

在新闻媒体众多的境况下,报纸编辑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来获取独特的新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在网络上每天都有海量的新闻报道,所以报纸编辑可以在这个信息世界挖掘出具有价值的新闻。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网络新闻存在这不确定性与零散性,所以报纸编辑要具有较强的甄别能力,能够辨别出信息的真假,然后将零碎的信息进行整理,最终完成出色的新闻报道。

在编辑的组稿过程中,尤其是整合大的稿件的时候,互联网就显现出极大的优势。一个新闻往往在几个网站都有相关的内容,为了能更好地把新闻做活做透,编辑可以把与要做的主题的相关内容都下载下来,选择不同网站的内容精华,重新编排,并加入自己的观点,从而把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完完全全地呈现给广大的读者。

2、创新编排手段,丰富编辑方式

随着受众阅读需求的变化和新媒体的冲击影响,当前报纸版面编辑手段的创新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新媒体时代,由于信息源的趋同,各家报纸所获得的信息都大同小异,一条新闻即使可读性再强,也可能由于淹没在信息汪洋中,而从读者的眼皮底下溜走。在这种情况下,编辑的读者意识也要与时俱进,在强化报纸易读性上下功夫。可读性是从新闻内容的角度来衡量的,偏重了内容而忽略了外在形式对读者的吸引力。而易读性是指文本易于阅读和理解,它不但追求内容的详尽、厚重和多角度呈现,而且追求一种良好的信息呈现方式,使读者更容易找到信息,更准确地理解信息。

报纸作为一种视觉媒介,其易读性必须体现在版面上,报纸编辑要尽可能降低读者获取信息的费力程度。提高报纸承载的有效信息量,同时降低读者获得这些信息所付出的直接成本,是强化读者对报纸忠诚度的关键所在。从版面编排着手,尽量帮助读者减少读报时间而得到信息与精神的双重满足,是非常重要的。此外,版面编排要简洁明快,疏朗大气,使读者更容易接受新闻本体。同时适当运用版面留白艺术,给读者提供一个视觉暂留的空间,让读者在轻松的状态下完成阅读。

现代报纸版面设计不是新闻加艺术的关系,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化和装饰版面,而是建立在视觉承载、阅读规律、市场营销之上,对信息传达、视觉承载、阅读过程、整体形象、文化品位的完整设计。一个报纸版面,如果不能在尽短的时间内吸引住读者的注意力,那版面的编排就不能算是成功。不管是图片的处理、图片说明的制作,还是题目内容的拟定、标题形式的处理,都应该符合快速抓住读者眼球的原则要求。大量图表、漫画、三维图画在报纸版面上的应用就说明了这一点。报纸编辑要在文字精致化、图片优质化、文稿多样化上下功夫,使报纸的版面设计既能真正反映本报的办报宗旨,又能满足受众需求,有审美性,有特色性,真正提高。第一眼效应很好地为内容服务,增强报纸的竞争力。

2012年《纽约时报》在媒体界引起不小影响的特稿《雪崩》是一次积极的尝试。这组报道16位滑雪者在美国卡斯卡德山遭遇雪崩惨剧的特稿,并非简单将文字、图片、视频拼凑在一起的报网融合,而是充分融汇了文字、图片、视频、动漫和交互式图形等新媒体形式,通过流畅的连接和叙事,将事故发生的背景、过程、后续处理及每个当事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同时,传统的报纸还出了5叠报道,并很快推出了以文字为主的电子书。之后在周末版《纽约时报》还推出了特别报道。这组报道既创新了新闻报道的形式,用现代化的技术引起了年轻读者的关注,也为报纸赢得了声誉和读者,成为报纸编辑利用新媒体强化报道的范例。

在编排模式上,报纸编辑要注重借鉴、吸纳新兴媒体的特点,不断丰富自己的编辑方式。当下报纸中运用比较普遍的新闻链接就是报纸对网络媒体的一种借鉴和内化,开辟了报纸内容解读的新形式。其在交代背景、解释关键词、类同事件的横向对比、同一新闻事件的纵向挖掘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颠覆了传统报纸写作上的线性思维和解读上的时空观念。风靡一时的导读与索引版也充分借鉴了网络新闻的首页形式,带来报纸阅读的一场革命。

3、注重报网互动,实现报纸创新

新媒体时代,网络因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容纳了海量的信息,冲击着报纸媒体。但正因为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及其信息获取的开放性特点,也给报纸编辑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报纸编辑要学会巧借新媒体,把网络等新媒体作为自己的资料库和提供新闻线索的平台。事实证明,从网络上淘拣新闻线索,发现新闻热点,已经成为当前报纸编辑借用新媒体的最常用手段。然而,需要报纸编辑特别注意的是,正是由于网络等新媒体信息发布的开放性特点,网络等新媒体上充斥的信息良莠不齐,不乏虚假信息和有悖于国家政策导向的信息。报纸编辑在选择网络信息时更要加强政治敏感性,去伪存真、沙中淘金,并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对所选择的信息进行仔细甄别、验证,严格把关,避免报纸成为传播谬论、歪曲事实、传达错误舆论导向的新闻源。

新媒体时代,报网互动成为报纸媒体借力新媒体最常用的手段。通过报网互动,报纸编辑更能彰显出自身的创新之处。报网互动中,报纸编辑把网络上的热点和关注通过传统的报纸所体现,报纸报道的新闻刊载到网络上引发热议,将网络的受众视线引向报纸,让报纸这一传统媒体吸引更多的受众。报纸编辑通过对报、网信息资源的整合编排中践行编辑创新。在报网互动中,网络可以作为报纸的媒介外延,让读者在网上实现延伸阅读,以弥补报纸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

这就要求报纸编辑要善于借力网络,在互动中创新编辑工作,这也是新时代报纸编辑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报网互动中,报纸编辑要关注网络热点,对网络上网友热议和关注的新闻事件或新闻话题进行追踪关注,通过合理、有选择的编排,使网友的关注和热议见诸报端。在报网互动中,报纸编辑还要善于吸取、链接网络媒介的传播优势要素,创新报纸的编辑。比如增强编读互动,简化版面编排,大胆运用大幅图片,编排导读版,增加报纸的视觉冲击力。运用二维码技术,将网络上的视频链接到报纸版面,读者通过利用手机等电子设备扫描报纸上的二维码,便能收看到视频信息,使读者耳目一新。

总而言之,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定位和任务,报纸编辑要善于转换角色,以市场为导向,在角色的转换中丰富编辑的内涵,这也是一项创新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子文.报网互动下的编辑观念更新及资源整合[J].中国报业杂志,2008年2月28日 [2]张莺.浅谈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的角色转型[J].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8月11日 [3]曹柯等.南都全媒体集群构想[J].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10月26日

[4]王小华.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分析[J].新闻天地,2011(5):154-155.

2.新媒体运用分析 篇二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影响力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支撑下的媒体形态就是新媒体,如数字电视、网络、客户端,手机短信等等都属于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概念。相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报刊、广播、电视、户外等四大媒体而言,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如微博、微信等。

1 新媒体的特点

1.1 形式丰富,覆盖率高

随着现在互联网的覆盖面的逐渐增大,特别是移动互联的快速发展,正在发生的事情只要有人传播,很快就能够被众人了解。新媒体传播的方式很多,各大型网站上有很多专栏随时可以搜索到需要的信息。从2013年的第二季度来看,我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232.6亿,其覆盖面之大可想而知。

1.2 渠道广泛,互动性强

新兴的新媒体主要以网络为平台,利用微博、微信等公众信息平台发布消息。由于网络数字平台的设计,人们还可以随时在上面开展互动。比如,一条消息从客户手中发到微博、微信上,很快就被人们看见,进而互相转发和评论。这种便捷、快速的信息推广特点给传统传媒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媒体只有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才能在新的传播格局下扩大自身影响。

2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2.1 以微博、微信作为发布消息的第一渠道

从新媒体的信息内容来看,主要信息还是来自于传统媒体。人们把传统媒体上的消息传递到微博、微信上,通过网民之间互相转发、评论,成为家喻户晓的新闻。在媒介相互渗透的时代,微博、微信的信息容量不仅可以成为传统媒体的信息新来源,还加强了媒体与公众的联系,扩大了传统媒体在人们心中的影响力。记者将微博、微信作为第一消息的发布渠道,吸引广大网民的注意,然后再通过传统的媒体方式对事件进行跟踪报道,深入解读,对事件进行评论。这样就可以把传统媒体中的内容深度解读的权威性与微博平台中对信息的扩大进行有机结合,不但提高了新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也扩大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

2.2 开辟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模式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的显著特点是一条消息的发布可以在瞬间进入人们的视野。微博、微信用户在关注感兴趣人群、发布原创信息和转发信息过程中,迅速将媒体信息传递到每一个可能到达的地方。由于互联网实现了由一元向多元发展的生活新体验,各种各样的消息如雪片飞来,如果记者不会对信息进行分辨,很容易被一些虚假的信息引入误区。因此,传统媒体记者可以到微博、微信中去发现自己想要的消息,再通过传统媒体的甄别方式对信息进行甄别处理,再通过传统媒体将信息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处理,扩大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其次,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模式也在逐渐构建,一旦彼此的互动模式构建成功,对于传统媒体的影响力的扩大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传统媒体中出现的信息就能够及时通过手机、互联网、客户端等转载传播,从而提高广大网民对相关消息的信赖程度。新媒体方便快捷,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微博、微信用户信息的及时性,而传统媒体把微博、微信中的消息及时进行深入探究和评论,尽最大可能达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媒介融合,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从而更好地扩大传统媒体的影响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媒体利用新媒体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正是传统媒体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媒介融合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呼唤消息及时的同时,更期待对人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信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从传统媒体的生活方式中转入到新媒体方式,给公众有价值、真实可信的信息不仅是传统媒体的责任,也是新媒体的追求。传统媒体依靠新媒体扩大影响力,新媒体也需要利用传统媒体来提高公信力和真实性。因此,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实现媒介的有机融合,才是整个媒体发展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汪汶.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特色与实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8).

[2]徐川.全媒体趋势下播音主持教学环节适配性研究[J].大众文艺,2013(19).

[3]于冬梅,张连军,孙鹏.网络平台应用技术与节目主持实践教学的研究[J].科技传播,2010(19).

3.运用新媒体宣传推动学校发展 篇三

创新微信公众平台运行管理模式,着力解决重点问题。针对初创期间出现的问题,学校组织相关领导和教师重新策划制定了《咸宁市实验小学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对微信公众号的运行进行了重构。

整合。初期是从校报和网站中选择稿件发到微信,但是校报对时间的要求不是很高,致使微信的时效性也不强,现在以微信公众号为基础,稿件先发在微信上,再从中选择优秀的文章发在网站和校报,将三个平台整合起来,既保证了微信的及时性,又可以优化学校校报和网站的稿件质量。

共创。负责学校宣传工作的老师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撰稿任务仅仅依靠他们很不现实。学校将撰稿任务分派给学校的7个处室和10个年级组,并提出具体要求。综合性大型活动、领导视察工作、重要部门(人员)检查调研、学校对外活动、校长参加的活动由学校办公室负责,各处室和年级组开展的具体活动由处室和年级组供稿。为保证稿件质量,稿件先由每个组的通讯员老师预审,再交给分管的领导审核,最后由微信、网站管理员进行编辑发布。

分享。为了方便通讯员传送稿件和互相学习,学校组建了宣传工作QQ群,供大家上传和阅读稿件,便于互相学习,同时学校也将优秀的稿件分享给其他的平台和媒体。

激励。仅仅只是依靠制度约束往往难以产生好的效果,为此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激励老师们的写稿激情。写稿上传数量作为学期末优秀年级组、处室的加分条件,每月公布各科室的发稿量和个人文章数量,外推优秀的稿件,将文章纳入个人成果等同于在校报上发表文章,选派优秀通讯员参加培训。

反思缺陷与不足,致力更好更快地成长。经过一个学期的运行,学校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的数量提高了很多,渐具规模和成效。但在微信公众号的重新架构过程中又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内容单薄,形式单一,稿件一般是文字加配几张简单的图片,缺少视频。点击量最多的往往是学校或班级开展的与学生相关的活动,原因是里面有学生或老师的图片,家长和老师最感兴趣的仍然是具体直观的信息。二是互动太少,挖掘不深。要想获得更多的关注量,必须增加微信的互动,通过扩散增加关注量,设置附加功能以增加受众的黏合度,而这正是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所缺乏的。

为此,学校尝试推行了一些新举措。充实内容,丰富形式。完善基于微信发展的微网站,适应现在主流的手机阅读方式;鼓励教师、学生以及家长投稿,尽量以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搭建平台,推进活动。联合学校相关部门和年级组开展活动,将活动延伸到线上,利用新媒体充分展示整个过程。拓展功能,增加互动。开发微信公众号的功能性,并增加其互动性。只有让微信公众号真正服务于学生、家长和社会,它的价值和作用才会充分发挥出来,这也正是微信这种新媒体形式对于学校及其师生的意义。

(本文依据咸宁市实验小学在本刊举办的首届教育新媒体发展论坛上的经验交流材料编辑而成)

(责任编辑 杨万军)

4.新媒体运用分析 篇四

1.背景:新媒体发展下的舆情监控管理形势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已深入人们的口常生活。大学生作为网络媒体的主要参与者,在网络舆情的产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学生网友言论活跃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一种促成媒体间融合发展的新兴媒体技术和媒介传播形态——“全媒体”(omnimedia,也称“新媒体”)开始出现雏形。这种新兴媒体逐步镶嵌于社会结构和社会互动关系中,对社会舆情信息的生成与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前瞻性地探讨全媒体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态势,全面把握新形势下舆情工作的新特点,对于认识传统舆情工作模式中存在的局限性,找到顺应媒体发展要求并符合信息传播一般规律的工作思路,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全媒体语境下的舆情信息和舆论引导工作,实现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重大意义。2.分析:新媒体及舆情信息主要特点 2.1新时代下新兴媒体呈现的鲜明特征

①新媒体的开放性:扩展宣传的覆盖范围,增强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拓展信息收集渠道,使大众的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呈现出多元化、复杂性的发展趋势。随着大众思想活动的自主性、思维方式的个性化明显增强,在价值观上更加注重自我、讲求实效,价值取向多元、行为灵活务实。

②新媒体的无界性:新兴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方面丰富了工作手段,实现了工作的地域无界、身份无界、领域无界,提高了工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等新兴媒体的无界性,相对于传统媒体,信息来源的不确定性、信息传播的不可控性等大大增强,对加强信息传播、扩散的有效管理和及时掌控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出现了一些怀有不良企图的人传播虚假信息,散布非法言论危害社会稳定。

③新媒体的互动性:新兴媒体具有双向、多向、即时、互动的数字化传播特点,使意见沟通、整合、反馈的效率大幅提升。

④新媒体的多样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比较热门的新兴媒体不下 30多种,主要有电子邮箱、手机报、博客(Blog)、微信、微博、对话链(Chatwords)虚拟社区、搜索引擎、简易聚合(RSS)、门户网站等。新兴媒体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丰富工作形式,增强工作吸引力。⑤新媒体的隐蔽性:由于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虚拟性,使得屏蔽了真实身份的交流者脱离了自我约束和社会监督。他们利用虚拟网络空间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意图以自己的声音来达到危害社会的目的。2.2舆情信息生成与传播的主要特点

①易感性:如同一个具有“自组织”性质的复杂系统(如气象系统),舆情信息在其生成与扩散、发布与接收过程中,往往一个微小的“扰动”(如一条新闻、一则爆料、一张图片、一个“段子”),就有可能酿成重大舆情热点事件,从而产生广泛而持续的影响。

②不可控性:全媒体语境下,舆情信息传播没有固定中心或中心不明确,没有舆论集散地,没有固定的“关口”或“渠道”,传播渠道和终端分散,传播主体多元,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受众”。同时,舆情信息呈海量增长,热点事件层出不穷且瞬息万变,人们很难从中确切把握舆情信息的类型、发生方式及走向。

③复杂性:由于高新技术的介入,舆情信息的形成与传播不再局限于口口相传和书信传递,也不再局限于主流媒体相对单一的机构与渠道之中,而是呈现在由大众媒体与个体媒介所构成的媒体生态系中。系统里隐匿的不同阶层的人群与个体,和交织的各种利益、权力、欲望、目的和情感,常常使舆情的样态及趋势呈现纷繁复杂的局面。④弱导向性:全媒体语境下,由于媒体间的融合,传统意义上单个媒体传播的空间限制被逐渐打破,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的界限在不断地被模糊。信息传播的主动权被分散到广大受众手中,而受众进入媒体的通道是有选择性的。现在能够通过各种形式的自媒体、全媒体记者发出自己的声音。显然,这些都将大大减弱舆情信息传播的导向性功能。

3.思考:新媒体运用及舆情监控管理的对策

3.1确立与新媒体形态发展相适应的舆情工作新理念

确立媒体与信息产业发展并重的理念,要求我们从发展高新技术和高科技产业的角度认识新兴媒体,以开放的心态主动认识和把握新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做到“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

3.2消除不利于新媒体形态与舆情工作良性互动的体制性障碍

由于管理与运营的过度行政化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域的商业性网络组织和传媒集团难以形成,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难以真正对接。在媒体与舆情层面上,作为媒体传播内容的舆情也存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的问题,难以形成舆情联动与整合的机制。对于这些体制性问题,必须加大改革力度,最大限度地消除体制性障碍。

3.3建立既充满活力又协调有序的工作机制

在创新制度的同时重点和热点相关部门应当围绕舆情工作的目激活系统要素的组合及有机构并以制度固化的方式形成稳定的工作流程及组标成织形式。

3.4探索新形势下舆情信息和舆论引导工作的新方法

应当顺应全媒体的发展趋势,遵循当代信息传播和舆情发展的客观规律,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当前应当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加强主流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使主流媒体能够在第一时间抢占新闻和舆情制高点,增强其正面引导舆论的能力。

3.5完善与新媒体技术相匹配的舆情监控新技术

5.新媒体运用分析 篇五

【关键词】新媒体;文字设计;运用方法

艺术设计与纯美术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不但是为了追求创新和美感,并且内在上能够服务群众,促进商业活动的发展。随着网络、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文字设计在视觉传达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设计师不仅要有平面媒体文字设计的基础技巧,更要具备如何使文字设计在新媒体环境中合理有效利用的能力。因为,笔者认为,文字设计的理念应与时俱进吸取时代特征进行适时的调整,其不仅是思维上创新,新思维一定是不同于传统文字设计的思维,更重要的是思维上的创新一定是要适应新媒体这一大环境。

一、新媒体的概念

报刊、杂志、广告、广播、电视,我们现在称之为传统媒体。人们通过传统媒体接收信息的途径是单向的,就是看到后在进行信息传递,这就有着明显的信息传播延迟性,人们在没有互动的视觉传递中获取知识显然是无聊乏味,甚至是低效率的。而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体的技术基础上,开发了多方面的技术作为支撑。比如通过数字技术、无线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完成对文字、影像信息进行传播。这种新方式的传播不仅成本降低而去速度更快,受众群体能够第一时间进行交流。各个层次上达到了市场和受众的良性循环。数字化新媒体所具有的各种优势,未来媒体的发展趋势必将是以数字化新媒体为主体。

二、新媒体的特点

总的来说,市场和受众之间及时互动,并且实现海量信息在其间共享,多媒体作为主要载体,信息在社群中快速传播,是新媒体的主要特点。现在社会人们生活脚步加快,工作讲究高效,受众人群的没有大块完整的时间可供休闲娱乐的时间,显得越来越碎片化。为了迎合这一变化,微信和互联网媒体应运而生。在使用过程中,受众人群有着明确获取何种知识的目的,会根据自身工作生活所需选择符合自己的媒体内容。并且及时交流分享。同时,随着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随着时代变化不断完善,各类新媒体的区分定义已经开始交叉覆盖,甚至融合。

三、文字设计在新媒体环境中的运用特点

1.文字在新媒体中的媒介方式。数字技术发展并逐步成熟,文字和其承载的媒介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化。在过去,书籍、报刊、海报等平面媒介时受众人群接收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是在现在,手机、计算机、网络电视将信息通过终端屏幕显示出来。设计师必须根据不同媒介的差异性进行问题设计。平面和屏幕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媒体,文字设计的表现形式看似相同,实则差距很大,通过电子屏幕显示出来的文字不再受到印刷因素的限制可以更加自由的进行创作。但是设计者也是要考虑字体色号、色彩模式、文字识别率、可读性的基本要素。同时屏幕的显示,文字的运动、特效的应用效果和时间节点等动态因素也时设计者必须着重分析考虑的。2.文字在新媒体中的表现方式。文字设计在传统媒体中,比如在书籍中它就是静态的书面文字。而在新媒体中它成为可以动态显示的活的文字。人们在新媒体中获取的文字信息是更加容易被受众接收并极具感染力。静态文字注重文字设计的创意和变形美感,动态文字更注重运动元素和时间维度,文字设计已经发展到了多维空间。当然,动态文字的运动表现方式并不是简单屏幕位置的变化,可以是单个文字结构上的动态设计,比如笔画分解,偏旁部首的聚散等。3.文字在新媒体中的传播方式。传统平面媒介中受众群体接收信息的方式是单向的,单一性的通过有限的印刷版面、文字编排被动接受。现在受众人群可以享受到新媒体技术发展带来的福利,他们参与文字信息的加工处理和发布并发挥越来越主要的作用,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操作更加高效快捷,传递并获取信息,达到双向互利。这一过程中,传播者会成为受众人,受众人反向也会成为传播者。4.文字在新媒体中的阅读方式。由于印刷版面限制等原因传统平面的发展总是很缓慢,文字阅读是以线性文本为主要方式,而在新媒体中,文字阅读都是在数字媒体上开展的非线性方式阅读。其表现形式从传统的线性文本发展至超文本,一条链接中包括多种交叉链接,从而使文字阅读方式由传统的线性向非线性转化。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对已有的问题进行详细诠释,延展更宽的知识面。人们的文字阅读方式就会进行转变,更多的倾向非线性转化。

四、文字设计在新媒体环境中的运用方法

数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熟,新媒体环境为文字设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由原来的纸质到屏幕媒介转换,从二维到多维的维度跨越,从简一单向到双向相互的传播整合,文字看似简单但是确实一个多元化的信息形态。文字设计方法的着重点应由简单解析文字本身的笔画结构法则,转变成为关注文字在终端屏幕上呈现出的识别率、可读性、运动速度等方便的考虑。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吸取传统媒介文字设计的优秀技巧的同时,充分考虑数字技术的特性,注重静态文字和动态文字之间的渗透和延续性。作为文字设计师,需要将以下各种因素考虑其中。设计师在新媒体环境中如何通过数字技术将海量信息进行真实有效并且最大化的传递,文字设计过程也更加关注创新理念,在陌生的领域进行前所未有的尝试,使新媒体环境下的文字设计更符合时代特性。当然,本文并不是告诉大家要抛弃全部的传统文字设计方法,而是要在取其精华在传统思路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变化和媒体载体变化进行顺应的改革,使文字设计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艺术标准。

参考文献:

6.新媒体运用分析 篇六

王方群

【摘要】: 本文在介绍新媒体和政府危机公关概念的基础上,概述了大众传媒在政府危机公关中监测环境、传递信息、舆论监督和议程设置、协调社会的功能和作用,分析了新媒体开放、及时、互动、共享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危机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递的渠道更广、信息控制和垄断更难,要求政府危机公关理念进行变革,树立“开放”和“平视”的新观念。然后提出政府运用公关手段和政治权力,实现对新媒体的制衡和控制。最后,我们提出了政府危机公关中新媒体运用模型,充分运用新媒体实现危机舆情的收集、危机预警、危机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网络和短信提供了危机舆情表达的新渠道,通过对危机中的网络舆情和短信舆情的收集,能使政府及时掌握危机所带来的社会心理反应。在危机中,新媒体的预警有着独特的优势,建立新媒体预警体系,特别是充分运用短信预警,对危机的前期应对有着重要意义。构建起以政府网站为主体,网上新闻发布会为形式的信息发布体系成为时代的需要。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和“意见领袖”等理论同样适用于新媒体,充分利用这些理论,政府可以实现对危机舆论的引导,进而成功实现危机的化解。【关键词】:新媒体 政府 危机公关 信息公开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206;D035 【DOI】:CNKI:CDMD:2.2007.053853 【目录】:

               

摘要4-5 ABSTRACT5-9 第一章 绪论9-13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9-10 1.2 文献综述10-11 1.3 研究内容、结论和方法11-12 1.4 课题创新点12-13 第二章 新媒体、危机与政府危机公关的理论界定13-18 2.1 新媒体与新媒体环境13-15 2.2 危机界定15-17 2.3 政府危机公关的界定17-18 第三章 大众传媒在政府危机公关中的地位和作用18-25 3.1 大众传媒与政治的关系概述18-19 3.2 大众传媒是政府危机公关的核心19-21 3.3 危机中大众传媒的作用21-23 3.4 危机中媒体是把双刃剑23-25

7.新媒体在当代广播节目中的运用 篇七

1 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 又被称作为“第五媒体”, 它是指继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室外广告等四大媒体之外近年来又新生的另一大媒体, 它有着“形式多样, 双向互动”的特点, 主要常见形式为:手机短信、微博、腾讯qq、电子杂志、电子报纸、手机电视、电子邮件、播客、门户网站等, 可见, 新媒体的各种表现形式都是建立在近年来新兴起的互联网以及手机通信网络基础之上的。全球知名的《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中国传播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熊澄宇则将其定义为:“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我国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 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1]。虽然, 对新媒体定义的界定国内外相关学者和行业权威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但从上述的论断来看, 所谓新媒体就是指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介, 它具有互动性, 能够让广播节目中的传播者和受播者都成为平等的交流者。

2 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的优势

广播媒体同新媒体的融合也就是意味着互联网、广电网、电信网互相渗透、兼容, 逐步达到“三网融合”, 2010年, 国务院已经明确“三网融合”的具体时间表, 并初步确认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试点运行城市, 可见, “三网融合”是我国信息技术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 同时, 也为广播的发展带来无限机遇[2]。

2.1 将成为非视觉传播的有力补充

在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中, 广播相对于电视来说有着非视觉的致命劣势。在新媒体出现后, 广播这一天然劣势却成为同新媒体的融合的最佳切入点。在当今的互联网多媒体时代, 效率高于一切, 每天劳碌的人们都需要分秒的摄取大量信息, 以便获取更多的商机。广播在一定程度完全可以满足人们这一需求, 它只占用人的听觉, 而不浪费其它多余的时间。如, 人们在收听节目的同时可以任意走动或者浏览网页、完成接收和发送电子邮件以及其它相关工作。这一点是其它四大媒体 (电视、报纸、室外广告以及新媒体) 无法比拟的。

2.2 能够形成即时型互动

谈到广播节目, 多数人都会想打热线电话参与主持人的广播节目, 让听众即时参与到节目当中, 同主持人进行互动。所以, 相对电视、杂志、报纸等媒体而言, 它还有着反馈快、互动便捷的特点。近年来, 手机短信的普及也为听众参与节目增添一个新的渠道, 提高听众参与节目的机会。通常情况下, 一个节目都有从几百条到上千万条的短信参与进来, 改变传统观众打热线电话进行一对一的方式, 实现了多向的即时性互动。

2.3 低成本, 高效率

广播节目主持只需要一个麦克风、一台电脑、一名主持人便可以完成, 相对于其它媒体设备投资, 广播节目成本较为低廉, 且传播速度快。当前, 依托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 广播节目更是如鱼得水, 广大听众通过广播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即时获取信息, 实现双方互动, 满足自身的需求。

3 新媒体技术在广播节目中的具体运用

3.1 发挥短信功能, 利用新媒体技术达到广播节目双向互动

在大众传播学中, 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大众传媒平台能否为观众提供一个即时、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在即时、有效这一点上, 广播媒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 随着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成熟, 广播节目的参与性、互动性也有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手机短信的应用, 为广播节目主持人同观众交流开拓了一个崭新的空间。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手机短信发展十分迅速, 据相关数据显示, 截至2011年年底, 中国手机用户已经累计达到9.86亿;截至2011年12月, 中国手机用户短信发送量达到7521亿条[3], 可见, 手机短信已经成为民众普遍的信息传递方式。当前, 我国多数地方广播节目都已经利用短信的方式来同广大听众互动。毕竟在同一时间内, 打进热线电话的人还是在少数, 而短信的收发确是热线电话的几十倍。利用手机短信可以有助于广播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中随时随地来全面、客观地了解和听取广大听众意见和建议, 及时调整节目走向;此外, 也为听众之间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平台。

3.2 同网络相融合, 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广播媒体发展

随着网络的发展, 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较以往也更加形象、直观。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都尽全力来优化自身资源, 动用各种技术手段来满足社会公众对信息的形象需求。所以, 广播媒体应当同新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 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通过新媒体技术获得视觉传播。如, 对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报道, 无论中央台还是地方台的报道, 其最初的动态消息来源、评述都来源于网络评述, 腾讯QQ的信息交流、各大网站的网友评论等。“中国之声”在节目直播期间也进行了中国广播网的直播, 许多地方电台的网站上可以看到关于震后救援的图文信息。可见, 传统的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网络融合有着较好的效果。所以, 传统广播节目不仅开发自身的门户网站, 还可以把互联网当作现有广播节目内容的新渠道, 获得传统收入之外的收入。

3.3 发挥微博功能, 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广播节目的即时性

相对于传统的广播节目, 微博同传统的广播节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不仅有利于扩大听众覆盖面, 还极大地提高了广播节目的即时性。通过微博, 节目主持人与听众完全可以实现在线交流, 同广大听众形成牢固的即时互动局面。通过微博功能, 能够达到凝聚参与节目听众的目的, 由于微博所特有的信息关注、转发、评价功能, 所以, 微博能够在极短时间内让所转发的广播节目内容获得大量听众的评论、关注, 最终, 形成广播节目的多级传播。多数微博用户并不是广播节目内容的直接听众, 但是通过微博信息, 也完全可以参与到同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的互动。

此外, 相对于节目主持人而言, 微博与广播的有机融合会更加有利于广播节目主持人及时捕捉关键信息, 从而进一步拉近与听众的距离。所以, 在广播节目的直播互动中, 主持人利用微博功能与听众实现即时性交流, 达到了在有限的节目时间内完成效率更高、信息内容更丰富的信息置换, 实实在在地提升了广播节目的品质。

3.4 参与手机媒体建设, 利用新媒体技术丰富广播节目内容

当前, 传统广播媒体同移运通信媒体结合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广播等。当然, 开展手机媒体业务必须有相关的互联网内容许可、服务的资质。广播媒体完全可以通过参与手机媒体平台, 来更新自身的传播形式、理念, 广播电台可以以内容提供商的身份, 参与到手机媒体合作, 这样, 能够以较少的成本投入来扩大自身的广播节目品牌形象。

综上所述,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和应用, 新的传播方式、内容也将不断涌现出来, 所以, 各大媒体之间现有的界限也将会消失, 最终融合、重组。新媒体技术是一个技术密集、高速发展的领域, 广播电台只有结合自身实际, 将新媒体充分运用到广播节目当中, 提高服务质量, 创新广播节目的传播方式, 才能够探索出广播节目发展的可持续性道路。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同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资源的整合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技术、市场不断发展和融合的大背景下, 我国传统的广播媒体只有清醒地意识自身存在不足, 与时俱进, 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将新媒体技术同自身发展科学、合理、有效地融合起来, 充分地运用新媒体中的短信、微博、QQ来产生节目互动, 才能够较好地更新传统的广播理念、广播手段以及广播内容, 实现网络化广播, 达到低成本、即时双向互动的效果。本文中, 笔者结合自身在广播行业节目主持人的工作经历对新媒体技术如何在当代广播节目中具体运用阐述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创新,运用

参考文献

[1]胡爱萍.新媒体发展的再思考[J].新媒体, 2007 (6) .

[2]刘君.手机对社会信息格局的影响分析[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6 (4) .

8.新媒体运用分析 篇八

青年群体向来热衷追求新鲜事物、热爱自由,加上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广、娱乐性强,因此深受广大青年的喜爱。由于新媒体和青年人的生活高度融合,新媒体自然而然地对青年群体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如何运用好新媒体,占领新阵地,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引导青年,是当今的团组织必须直面的挑战。南方电网公司团委及时把“网络和新媒体对青年员工的影响”作为重要课题来研究。本课题从新媒体概念入手,全面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团青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总结试点经验,探索提出新媒体环境下团青工作的新举措。

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概念。新媒体是网络、移动等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除了微博和微信,还包括社交网络、即时通信、电子杂志、楼宇电视、移动电视、无线互连网、桌面视窗等。相对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近年来,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微博女王”姚晨粉丝突破4千万、“表哥”杨达才被撤职见证微博反腐新能量等家喻户晓的微博案例,很好地反映了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力。

新媒体的突出优势。新媒体其主要特征:一是信息的交互性与及时性;二是信息的海量性与共享性;三是表现方式的多样化;四是个性化的信息传播方式。

基于上述特征,新媒体表现出以下突出优势:一是全时、全民、多渠道,信息传播的速率更快;二是“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通讯社’”,信息分享的互动性更强;三是提供了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平等交流观点的平台,公众参与的影响面更广,积极性更高。

新媒体对当代青年的影响。每天在新媒体上发发言、看看新闻、交交朋友已经成为当代青年的一种生活方式。新媒体对青年群体的影响也随之而来。一是网络上多元化的信息影响青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二是新媒体扩展了青年社交的形式;三是新媒体为青年展现自我、表达个性提供新的舞台;四是新媒体提供了青年获取知识的新渠道。

新媒体的发展给团青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青年队伍总体状况。总体上看,南网公司绝大多数青年员工是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但伴随着信息传播载体的发展,多元化、海量的信息冲击也对青年的思想产生了显著影响。网络上大量负面信息令部分青年“三观”扭曲;不同程度出现浮躁心理,部分青年急功近利,不踏实;思想较为自我、不愿吃苦、追求物质享受;对信息的辨识能力不足、甚至产生信仰危机。这些情况都值得各级党团组织高度警惕。

新媒体给团青工作带来的机遇。传统的团青活动主要是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一是榜样引导,服务青年成才成长;二是服务企业,结合中心工作开展青年活动;三是服务社会,组织爱心志愿活动,展示企业形象。

新媒体因其强大的功能给传统的团青工作带来了诸多机遇:

便于及时了解掌握青年思想动态。新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交互性强,有助于团组织和团干部及时搜集掌握青年员工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员工思想波动并进行人文关怀和员工辅导。

丰富了共青团工作的形式,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团青活动的开展形式,受到青年欢迎。2011年8月珠海供电局团委开展微博随手拍活动,一个月便收到上百张照片,每张照片在转发中都会收到大量正面评价。东莞供电局团委创新利用QR二维码作为《青年榜样》选举活动的宣传平台,吸引2 000多名员工参与,活动覆盖面大为拓展。

即时性提高,使团的活动更加精彩。海南电网公司团委通过微博发起“学雷锋我们在行动微直播”等,微博的在线交流互动促进线下活动的开展。2012年珠海局开展演讲比赛。在赛前,珠海局团委利用微博举行“谁是演讲冠军”竞猜,经过微博的推广,活动的信息很快就传遍整个局,很好地在赛前烘托了气氛,聚集了人气。

便于搭建青年网上学习交流平台。公司各级团组织利用新媒体特性搭建青年新型的学习平台。广州局利用团青工作网站开展好书推荐,邀请外教开展“英语沙龙”等。汕尾局举办动漫游戏比赛活动,通过FLASH制作、电子杂志比赛等活动方式,培养出一批企业文化的宣传人才。

新媒体给团青工作带来的挑战。新媒体给传统的团青工作带来了诸多机遇的同时,也对青年的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

信息获取的多元化,给青年的思想引领带来难度。新媒体时代,信息获取的多元化,且信息真伪难辨、良莠不齐、价值观导向不清等问题对青年员工的思想引导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电力央企的特点,给网络舆情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行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性行业,其信息涉及国家机密和敏感信息,因此员工在网络上进行信息传播时需要格外留意。此外,电力企业是外界的关注焦点,企业员工的网络言论需要更加谨慎。

团组织对新媒体的应用经验不足、资源投入不够。从基层试点反馈的情况来看,新媒体仅仅是一个宣传平台,如何策划、用好这个平台才是真正的难题。一方面现阶段企业对新媒体重视程度不足,官方投入的资源有限;另一方面,同时具备新媒体运用策划能力和电力专业知识的人才稀缺,因此在运用新媒体时与中心工作结合不够紧密,缺乏专业的导向性,持续活力不足。

如何运用微博等新媒体来做好南方电网团青工作

团组织使用微博等新媒体要遵循的工作原则:

注重思想性,将团的思想性和新媒体的特性有机结合;

注重服务性,将引导青年服务企业中心与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相结合;

注重规范性,组织建立新媒体管理规范和运营团队;

nlc202309040329

注重创新性,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结合,线上线下互动。

2013年公司团委应用新媒体的重点举措

夯实团组织官方微博架构,建立全网团组织、团干、杰出青年构成的“南网青年”矩阵式微博群。

矩阵式微博群是指把企业各单位的官方微博按照在实际工作中的架构搭建起来,形成统一的网络表达出口,有效传播企业声音。同时,对发布的信息形成从上至下的层层监管一体化矩阵。矩阵通过每层信息过滤以及专人监管监控,达到较好的舆情控制。“1+N”的矩阵微博模式,即在1个大的团组织微博下,将下属各支部、各专业以及团干、杰出青年的微博进行细化整合,变为支线上N个微博。

集团团组织微博位于矩阵式微博群的顶层,主要负责发布团组织的团青资讯、下属支部的团青动态,转发兄弟单位的团青信息,管理与监督下属支部微博等功能,做好青年思想引领。

开通微博的青年人数众多,团组织微博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团干部和杰出青年个人微博的建立,弥补了团组织微博不能点对点地与青年交流的缺点。团干微博可以关注到更多的团员青年,有效地帮助团组织微博监管大部分青年员工的微博使用情况,对舆情控制起到良好的作用。在个人微博上,团干们向上级团组织微博报告青年思想动态,帮助组织及时发现青年思想问题;向下更多的是以个人身份与粉丝们互动交流。相比官方微博,团干的个人微博更容易听到青年团员真实的声音,了解青年真实的想法。

2013年以广东电网公司团委和广西电网公司团委为试点,年内实现微博实名制认证和省、市、县三级组织全覆盖。在总结经验、健全制度的基础上,明年实现全网五省区团组织全覆盖。

研究建立电力专业微博群和微信群,提供专业化服务。专业化微群是通过针对某一特定领域、某一特定人群或某一特定需求提供的有一定价值的信息和相关服务,其特点就是“专、精、深”。计划由团组织牵头搭建,邀请公司各领域技术专家入驻微博群,以专业小组为核心,管理专业化微群。

2013年已着手在公司系统部署分工开展电力专业微博群建设,其中超高压公司负责高压直流、串补等专业的微博群建设;双调公司负责水力发电各专业微博群建设,其他省公司分头承担其他电力一次、二次各专业的微博群及兴趣小组微博群建设,争取用1年时间完成构建、运行。今后各单位内、单位间的专业微博群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互动交流,将其搭建成为全网青年员工实时学习交流专业技术的平台,实现共建共享。

建立涵盖各类兴趣爱好的员工生活微博群,提供个性化服务。组建如摄影爱好者、自行车爱好者、足球爱好者微博群等各类兴趣小组微群,在系统内部搭建一个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员工交流联系的平台,丰富青年业余文化生活。包括建立青年志愿者微群,开展志愿服务策划、组织青年活动、开展经验交流等青年志愿服务相关工作。还有单身青年交友群,可以为大龄单身青年拓宽交友渠道、解决个人婚恋问题。各类兴趣小组的微群建设将由团组织和工会协同发动,争取用半年时间完成构建、运行。

组织开展主题微视频大赛。2013年,已在全网青年中开展了“我爱我的岗位”微视频大赛,以微视频的形式展现各专业口青年员工的工作职责、业务内容、经验体会,相当于将岗位责任说明书视频化,直观展示电力企业各专业口各岗位的工作,促进不同专业之间的青年员工对彼此岗位及专业的了解学习;同时也促进企业内部与社会交流,使得社会上更多人能了解我们电力人。

创办电子团刊。电子团刊图、文、音并茂,作为企业内部青年展示的一个新平台,广受青年欢迎,目前在各单位已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青年团刊,如《新青年》《昆供青年》《青蓝》等。

完善对新媒体的管理,实现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与公司相关部门合作争取支持。一要探索建立与企业新闻宣传部门的合作机制。新闻宣传部门应大力协同、支持共青团组织的工作,站在战略高度抢占新媒体的舆情引导权。更加重视青年思想,健全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倾听青年人的声音,了解青年人的诉求,体察青年人的情绪,才能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二要探索建立与人力资源部门的合作机制。专业化微博和微信群需要专业水平高、责任感强、乐于奉献的微博管理者和群主。与人力资源部门的联动,一方面能有效获取各技术专家的信息,另一方面可以促成人才成长激励措施的出台,通过政策争取到更多的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专家加入到专业化微博群的建设工作中,并长期参与。

建立新媒体应用管理制度。遵循统筹规划、分级管理、综合监控的原则,在现有的新媒体试点单位的应用中总结经验,逐步建立新媒体管理的制度,针对微博等新媒体的特性,在舆情监控、有效引导、责任落实、具体管理等方面,探索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同时要考虑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平时积极发表微博,长期参与讨论的博友和博主,给予一定的奖励。

加大资源投入。对分、子公司调研发现,普遍存在着团委官方微博的管理和运营缺乏专人负责,基本上依靠团委委员轮流来管理。部分团组织成立了专门的微博管理团队,但多为兼职,无法抽出专人管理,导致官方微博经常无法按时更新内容或不能及时与受众进行交流沟通,甚至部分共青团微博成为长时间不更新的“僵尸微博”。

要保证共青团新媒体阵地的健康发展,必须放眼长远,在完善机制的同时,加大人力物力投入,配备和培养专业的新媒体运营管理人员,同时定期邀请外部媒体专家对各级团干部进行培训,提高其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和网络舆情处置能力。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看出,新媒体载体的创新运用已在南网系统呈现“遍地开花”的势头:实现了南方电网团青工作思路和方式的转型创新;建立起传统手段和新媒体充分融合,多层次、广覆盖的引导动员体系;搭建了共青团密切联系青年的新桥梁、竭诚服务青年的新手段、有效引导青年的新平台;初步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的目标要求(即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成效初显。

展望未来,我们相信,积极研究推广运用新媒体,必将使团的工作和团的活动能更好地贴近青年、融入青年、服务青年,不断提升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使团的工作和团的活动能更好地团结凝聚广大青年员工,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为创建国际先进的电网企业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9.新媒体运用分析 篇九

【内容提要】 多媒体的出现使得当今的英语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更加形象化,多媒体已被认为是现代教师驾驭课堂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公开课、优质课等具有比赛性质的课上,多媒体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多媒体在新课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走向普及,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将传统课堂的单一教学转变为现代课堂的多样展示。但多媒体仅仅是为教师所用的一种教学工具,不能充分又适当地运用它,将导致教师自己为它所用。那么,多媒体的应用将不仅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使得师生被几张幻灯片牵着走,课堂了无生趣,教学效果欠佳。

本文通过对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应用中的多方面因素入手,肯定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的同时,对于其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借此来探讨如何更好地在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课堂中运用多媒体。

【关键词】 多媒体 新课标 初中英语教学 应用

一.多媒体需要每天介入教学吗?

在这个网络时代中,图片网上搜,电影片断网上下,动画、Flash比比皆是,多媒体的使用确实使课堂摆脱了曾经远离实际、脱离实物的空洞讲课。但一味毫无节制的运用,结果却未必见好,尤其当幻灯片充斥着整个课堂的时候,反而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学生的视觉疲劳,对课堂的求知欲下降,师生沟通方式的单一,对多媒体活动的单方面关注等等。此时此刻,反而是传统教学方法更具有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学技术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任何一种教育技术都必须在为教学活动提供帮助的前提下使用。

是否有运用多媒体的必要,可以通过课型或者内容深浅度来决定。首先,既新又难的词汇教学需要多媒体的辅助。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科书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词汇量大,主要又都集中在词汇教学部分。遇上多、难、长的单词时,适当应用多媒体就可以帮助学生在接受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其次,叙事性,故事性较强的文章,以及离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远的名人故事等,则可借助多媒体进行深入了解、巩固和掌握。此类文章在新目标英语教科书中多出现于每单元的阅读教学。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的阅读课——Reading(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这篇文章包括了刘翔、马丁路德金、杨利伟等名人,还包括黑人为自由而战、世贸中心被炸、人类首次登月、北京申奥成功等事件。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参差不齐,并且对这么多的名人和事件也不可能都十分了解。再者,如果是应用传统教学方式,就绝对不可能实施全英文课堂。

最后,知识总结或考前训练也可使用多媒体以减少板书时间。其他课型则可以根据自身备课标准或情景需要,决定是否一定要采用这种教学方式。

二.如何适当地、更好地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言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想要很好地应用起来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做不好反而费时费力,适得其反。因此,必须要把握好多媒体应用的程序、方式、尺度。

1.先设计教学过程,后制作幻灯片(PPT)。听起来,像是个无足轻重的说法,它却是多媒体运用是否成功的先决条件。很多人,尤其是刚刚接触新职业的教师,为了追求速度就很容易犯本末倒置的错误。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无法设计好教学过程,更别说是制作好幻灯片并很好地应用了。这正说明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只有明确了自己为什么要运用多媒体,什么地方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运用多媒体后,才有可能朝自己所预设的理想方向进行教学活动。

2.幻灯片采用什么形式?

紧接着,根据教案给幻灯片定一个标准形式。这可以由个人决定,一经决定就应该随着所设定的标准方向去制作幻灯片——即要考虑以什么样的方式传输知识,进行课堂活动。

根据不同的年级,教师可以采取各不同方式。例如:初一段的学生还是有爱玩爱说的心理特征,教师就可以小小的满足一下他们——用可爱的动画等方式来引导课堂活动。幽默的方式也比较大众化,只要教师能够善于利用幽默手段,它是最好的一个调味剂。如果教学对象是初三的学生,考虑到他们的心理特征以及初三的教学内容深度,教师可以才用比较正式的教学步骤与方法。其中若能加以修饰,在知识传输中纳入幽默成分效果会更好。当然,这必须是在所纳入的幽默成分是有助于教学活动并促进师生关系的前提下。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的阅读教学课,就必须多加运用纪实录像和名人图片去制作幻灯片。从马丁路德金到全世界黑人为自由而战,从马丁路德金遭暗杀到世界贸易中心被炸毁的9.11事件,从刘翔到北京申奥成功,从人类首次登月到杨利伟为国争光,通过适量的图片、视频以及教师的解说,使得课堂环环相扣,学生也在了解事件的渴望中逐步进入英语思维,获得英语知识。

3.该去该留,作何取舍?

除了电脑上取之不尽的图片、漫画和电影片段外,人的脑海里也总有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想法,当有助于教学活动的想法层出不穷时,是该一并采用,还是该有所取舍?有所取舍,又该作何取舍呢?

首先,无论多好的想法都必须加以过滤和取舍。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进入21世纪后,“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途径也逐渐引入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从中可以看出,无论将教学过程如何加以设计、描绘,教学目标总是离不开“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合作等参与活动,学习和使用英语”。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过多的想法呈现出来的图片、过多的活动只能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关注多媒体文件,对课堂的求知欲下降,更无法参与到教师预设的活动中去。

那么,该作何取舍呢?

(1)果断地决定留下自己真正满意的部分。

(2)考虑其存在的可行性:是否太占时间,是否易分散注意力,是否会混淆学生思维,是否已经有所重复等。

(3)经过慎重考虑后,实在无法割舍的两个部分之间可以取精华组成一个整体。

还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的 阅读教学课:了解到文章的内容后,教师会想到运用马丁路德金1968年的演讲视频,世贸中心被炸毁的视频,人类首次登月的解说视频,杨利伟飞回地球时的视频,刘翔2004年突破世界记录的视频,北京申奥成功时刻举国同庆的视频,甚至名人访谈录象„„缺少具体步骤,充满各式各样的视频录象和图片,这堂课充其量就是电影观摩课。本文重点在于通过过去的事情和事情发生的时刻人们的行为活动所组成句型,巩固过去进行时态和连词(when, while)的用法。马丁路德金的演讲事件占比较重要的位置,并且“I have a dream”是非常著名的一个演讲,较其他想法,它更有必要出现在课堂上。刘翔突破世界记录为全世界华人争光也与此形成关联,可以在课前播放,大部分学生都会主注意到。其他事件可以由图片加教师的几句解说词带过,此过程中也可以通过问答让学生巩固过去进行时态的表达。

最后,还有实物教具和多媒体图片的取舍。多媒体比起传统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上课方便,教师不再大包小包地提进课堂。但凡事总有两面性,多媒体所呈现的图片是否能满足教学要求,达到教学效果才是最终要考虑的问题。即使是在自己的随堂课上,能偶尔呈现实物教具,(布娃娃、照片、DV实录、手工制作„„)都能极大程度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图片不清晰,脱离实际等也都是无法舍弃实物教具的原因。因此,教师不可一味追求方便而忽略了最关键的一面。

4.正确认识制作过程的重要性。

教师无法脱离课本的课就不会是一堂好课。

这指的是教师不熟悉教学内容,捧着书本讲课,多完美的设计都只是空话,所以备课才显得如此重要。多媒体教学活动更是如此。不仅要十分熟悉教材,还要熟记教学过程和幻灯片呈现顺序。完全由网站下载的,不属于自己的设计将更可能导致事倍功半。因此,多媒体制作的过程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不可以过于随意,掉以轻心。如果能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不仅有助于提高自身水平,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一种成就感的快乐。

总之,在课件设计过程中,必须谨记:多媒体是为教师所用、为课堂所用、为学生所用,是一种相对比较有利于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效果的教学手段。想要应用好它,就必须先要有自己的想法。

【参考文献】:

10.新媒体运营数据分析工具 篇十

来源:安迪大叔 知运营大学

优质的内容是新媒体运营的核心,而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定方向、降成本、节开支等等。什么数据最值得去看呢,那必然就是各大自媒体平台的数据,它是新媒体平台中最具有参考性的数据。

必备的新媒体数据分析工具?

1,新榜

互联网渠道的价值标准:以日、周、月、年为周期,按24大分类权威发布以微信为代表的中国各自媒体平台最真实、最具价值的运营榜单,方便用户了解新媒体整体发展情况,为用户提供有效的参考导向…

2,清博大数据

中国新媒体大数据权威平台:清博大数据拥有清博指数、清博舆情、营广公品等多个核心产品。提供微信、微博、头条号等新媒体排行榜,广告交易、舆情报告、数据咨询...3,神策数据

多维度数据实时分析,事件分析,漏斗分析,留存分析,分布分析等8大分析模型,轻松搞定数据分析需求。即使调整运营策略,提高运营效果。深度洞察用户行为,深入了解用户是从哪里来,又在哪里消失,找到新的产品增长点,驱动产品优化迭代与提升运营效果,自定义多维度分析场景,可私有化部署的数据分析平台…

4,GrowingIO 实时采集用户行为数据,可视化实时出图。GrowingIO营运数据分析,多维分析更精准GrowingIO拥有国内颗粒度更细致的用户行为洞察系统,帮助运营人员灵活定制推广方案。

5,伯格运营

运营助手,运营管家...对于企业来说公众号运营的安全很重要,有了伯格运营质量诊断,再加上违规文章库,为公众号的健康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6,数说风云

一个实时、维度全面的微信排行与监控工具。微信运营监控,自媒体全行业分类排行榜。

7,易赞

易赞搭建了自媒体与广告主对接的社会化媒体营销平台。目前平台提供公众号用户画像查询及新媒体观象台大数据。可以通过易赞官方网站及公众号“易赞”获得数据查询及分析。

8,微指数

国内领先的微信大数据领导品牌,为广告公司、微信号运营者、新媒体行业和传统企业机构,提供微信运营、微信营销、微信推广相关的最专业的大数据服务。

9,西瓜数据

专业的微信公众号大数据服务商:收集380万公众号数据,4亿篇公众号发文记录提供广告价值预估,地区行业热门公众号排行。分钟级阅读量监控,全网竞品搜索监控,是公众号运营及广告投放效果监控首选大数据工具。

10,微信指数

是微信整合了微信上的搜索和浏览行为数据,基于对海量云数据的分析,从而形成当日、7日内、30日内以及90日内的“关键词”的动态指数变化情况,方便人们看到某个词语在一段时间内的热度趋势和最新指数动态。

11,大数据导航网

11.新媒体运用分析 篇十一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

一、运用新媒体教学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在社会大环境中新媒体是一个信息量丰富的、开放的多媒体交互平台,它不仅仅是获取信息的工具与载体,更是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实现点对点、点对面的交流,因此《沟通技巧》课离不开新媒体这一交流平台。

就高职学生自身特点而言,经过高考选拔后,其心理上存在挫败感,自信心不足导致沟通交流意愿不强,这就可能影响其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开设《沟通技巧》课就成为必然。另外高职高专学生群体具有特殊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偏好,只有通过交流平台走入其内心世界,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深受大学生喜爱。目前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应用广泛,已经成为大学生沟通交流及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在宿舍学生将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并用;在课堂手机不离手,有侵袭大学课堂的趋势。基于此种情况,传统课堂与新媒体展开一场博弈,尽管教育工作者努力控制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但效果并不明显。怎样让新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许多教师面临的困惑。

二、如何方便、快捷的运用新媒体串联课堂教学

沟通与交流能力是旅游职业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旅游类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具有面客服务的特征,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情商特质,还需要擅长沟通交流,把控自我情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能为客人带来美好的交流体验。

在《沟通技巧》课教学改革中,笔者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并方便、灵活、快捷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串联,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沟通交流的积极性,进而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一)人际沟通能力测试法

学生选修《沟通技巧》课可以了解自身在沟通技巧中存在的问题,在改进自身问题的同时提升沟通技巧能力,但因自身自卑和羞怯等心理,无法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对课堂教学提出较高要求。上好第一堂课非常重要,很多学生因为第一堂课非常精彩就喜欢上这门课,这对学生今后职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前教师需要认真备课利用新媒体搜索人际沟通能力测试题,对学生进行人际沟通能力测试,激发学生微笑倾听、认真作答、并仔细计算所得分数,教师对于得分高的同学进行肯定,对于得分适中和偏低的同学,强调加强学习的重要性,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情景设置,角色扮演法

教师展开项目化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由分组扮演角色,要求学生课下确定场景和情景内容进行不多于三分钟的微视频制作。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三五人一组,利用手机、相机、Pad等工具,以教室、校园景区、实训室等为拍摄背景,以自由交谈为交流内容。高职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较强,学生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拍摄,结果出其不意。有的学生在面点实训室进行互动交流,由西餐面点工艺专业的一名学生进行讲解、教其他学生做小兔子面塑,不仅使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相互学习,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

(三)生态体验模式法

生态体验模式是通过营造体验场、亲验活动、生态位优化、开放式对话和反思性理论提升等环节,凸显既适合于知识学习又有利于人格健康成长的教育情境和文化氛围,使导引者和体验者双方全息沉浸、全脑贯通、激发生命潜能、陶养健全人格、体验职场幸福和人生成长乐趣。在名校建设推动下,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建立了多个实训室,其中生态体验馆受到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青睐。在利用新媒体拍微视频过程中,学生身着工装,到生态体验馆拍摄客人入住酒店的场景,学生扮演客人,或扮演前台服务员,或扮演门童,在真实场景中举手投足间透着职业经理人的风采。学生在生态体验活动的文化氛围中,全息沉浸用心用情去感受体验,由受教育者转化为体验者,在生命深处积淀难忘的生命感动和生态阅历,取得了较好效果。

(四)案例教学法

《沟通技巧》课经常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利用新媒体建立班级QQ群和微信群,通过让学生在手机或电脑上搜索相关案例并锁定典型案例。案例激发学生从生态体验的角度切入,积极发言体会不同角色不同立场的感受。师生共同点评找出案例的症结所在,并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法。课堂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互动和讨论相结合,激发学生不断思考分析。课堂讨论气氛浓厚,学生各抒己见真正起到身临其境和设身处地体验的作用。

(五)游戏教学法

根据高职学生精力集中时间短、学习兴趣不高的特点,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鼓励学生选择有趣、促进沟通交流的游戏。例如学生选择团队沟通的课堂游戏:向前传递。教师课前为每组准备一张写着一条“消息”的小纸,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确定每小组传递消息的第一人和最后一人,每小组的第一人看完后将纸片交给老师。消息由每小组的第一人依次向小组其他成员传递,直至最后一人将听到的消息写在纸上交给老师。老师念完纸条的内容再念正确答案。规则如下:每组都有一名监督的学生;每次传递时只允许将消息说一遍;将自己理解的消息告诉后边同学,依次传递下去。最后由老师点评信息传递过程中配合最好、传递最准确的团队。通过游戏使学生明白如何传递信息能减少信息的失真,提升团队的沟通交流能力。在做游戏期间学生集中精力兴趣盎然,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六)视频欣赏法

多媒体环境可以有效培养记忆能力。在多媒体技术运用中,视频集自身的画面质感、声音、文字、图像多重刺激于一体,使学生大脑的视觉、听觉等中枢处于兴奋状态,相关知识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在《沟通技巧》课学习过程中,巧妙插入沟通交流的视频,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学生利用课前三分钟观看同学自拍的微视频,激发上课的兴趣;课堂上,给学生穿插观看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短视频,尤其是与服务业相关的、本校毕业生的工作视频,不仅使学生学习了相关沟通交流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信心。

(七)激励教学法

心理学中皮格马利翁效应提出:当怀着对某件事情非常强烈期望的时候,所期望的事物就会出现。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应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甚至放弃努力。在课堂上进行项目化教学的分组学习,各小组进行比赛每名学生承担相应的角色和任务,一个学生出现问题将影响整个小组的评比,即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这种激励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学生自评生生间互评,教师对各组表现情况进行打分、点评,将学生的成绩进行过程性考核,并给表现好的学生发放小礼物。在竞争情境中激发学生对所学的沟通技巧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八)反转教学法

新媒体因其自身优势,能灵活组合各种不同的学习模型。笔者提到的以上七种教学方法中,能隐约捕捉到反转教学的影子。例如,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学视频的创建等。运用新媒体在教学中凸显的优势来支持反转教学,在新媒体和反转教学之间找到了最佳结合点,从而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但因新媒体技术的局限,目前只能小试牛刀,需要逐步推广实践。

三、新媒体为教改带来的利与弊

众所周知新媒体在推进社会文化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也有人对此发出相反声音。对自制力较弱的大学生群体易沉溺于虚拟网络,社会责任感缺失。《沟通技巧》课在充分利用新媒体积极面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上一篇:介绍电影下一篇:中学常见病防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