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食品发展趋势(精选12篇)
1.功能食品发展趋势 篇一
食品网络招商发展必然趋势
21世纪是信息化的趋势,是电子商务的潮流。谁能把握趋势,适应潮流,掌控先机,谁就能拥有无尽的财富,在信息化应用普及的情况下,各行业都在利用网络信息化无地域性,时间性,等优势作为企业主要的营销渠道,借助网络的平台来提高企业知名度,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和效益。
那么食品行业做为一个永久不衰,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随着中国食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单靠参加全国各地糖酒会、投放电视广告、报纸广告等传统的招商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食品企业的招商需求。如何在众多的食品企业招商信息中,让自己的产品脱颖而出?如何在低投入的情况下实现有效、高效招商? 网络招商可以满足一切的食品招商需求,网络招商正是利用了信息传播快,受众面广,成本低的宣传优势,可以把投资者所要了解的信息,图文并茂的,完整的展示出来,并且可以让全世界的投资者都轻松的查看到,而且传播速度还快,效率较高,几分钟内便可在网络上完成信息的咨询和交流,所以说网络招商的便利性和优越性是传统的招商渠道所无法比拟的。相比来说,相信所有的投资者心里就会有数,都会有慎重的考虑、做出明智的选择。
在网络招商盛行的今日,有很多的食品行业招商网站也随之兴起,他们作为一个第三方的信息平台,给广大食品行业者提供了资源共享,在这里可以轻松的查找所需信息,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行,也满足了食品从业者的需求,那么通过近期的网络调研发现作为国内较专业的食品招商信息网站之一中国食品招商网,天天都是糖酒会。现面向全国诚招代理商!网站以简单、易用、搜索功能强大为特点,为各类食品相关企业提供一个网上招商、原料采购与相关技术合作的专业信息交流平台,成为专注食品行业的大型招商网站!以打造世界一流的食品行业招商平台,为中国食品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保障为企业使命。并且网站凭借着以浏览量大、针对性强、覆盖面广、投入费用低的绝佳优势,也成为了众多食品企业招商宣传的首要选择,智慧、非凡才能引领食品招商行业的未来!
食品网络招商引领食品行业新航向!相信在运作成熟的行业网站的带领和支持之下,食品企业的所有招商与采购方面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一定能够让广大投资者开启网上运作新篇章,让电子商务带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2.功能食品发展趋势 篇二
1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1.1 绿色食品生产体系及方式已基本形成, 生产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绿色食品的生产体系主要包括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禁止或限量使用化学品, 提倡农业生产系统的自我维持和调控思想是这类农业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绿色食品的标准体系则由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包装标签标准、储藏及运输标准等五部分组成。目前, 经农业部发布的绿色食品通用准则和大类产品标准90项, 基本覆盖了主要农产品及加工品。
1.2 绿色食品集中产区逐步形成, 区域优势初步显现
从绿色食品的区域结构看, 东部地区加工产品类、农产品类占绝对优势, 林产品类和饮料产品类基本相当, 畜禽产品和水产品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中部地区加工产品类占绝对优势, 农产品类和饮料产品类次之, 林产品类、畜禽产品类、水产品类和饲料产品类都处于较低水平;西部地区加工产品类占绝对比重, 饮料类产品比重也相当突出, 林产品类、畜禽产品类、水产品类和饲料产品类都处于较低水平。
1.3 绿色食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
2005年, 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8.3%, 企业年检率达92%。同时, 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绿色食品博览会及发展论坛等活动, 进一步树立了绿色食品整体品牌形象, 品牌效应和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增大。绿色食品日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认证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大型超市, 走向国际市场, 成为国内商家的“新卖点”和农产品出口新的“增长点”。
1.4 绿色食品组织体系初见雏形, 监测监管工作机制逐渐形成
绿色食品组织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管理机构、环境和产品监测机构以及绿色食品标准化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绿色食品管理机构由农业部所属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各省及部分市、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的专门机构组成, 实行逐级委托的管理体制。目前, 全国的绿色食品环境监测机构及产品监测机构分布在各个省市, 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绿色食品认证管理、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督网络;标准化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是两个社会性工作机构, 分别负责绿色食品标准的制定和认证产品的评审, 由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同时, 逐步建立健全了企业年检、标志管理公告通报等一系列监管制度。重点实施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检, 同时加强了规范用标管理, 严厉打击了假冒侵权和违规用标行为。
2 绿色食品发展趋势展望
在现代绿色食品生产体系的惯性运作下, 绿色食品生产不仅显示出一定的发展潜力, 并在多种农业生态区域、气候类型、经济状及社会制度及等方面表现出广泛的适应性。今后, 绿色食品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2.1 绿色食品生产将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
21世纪是“绿色”世纪,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世界各国相继开展了绿色食品生产的实践探索。政府方面, 无论是在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 还是在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 甚至非洲的肯尼亚等国也已开始绿色食品生产的研究和探索;民间方面, 在生产领域, 无论是发达国家的农场主, 还是发展中国家小规模经营的农户, 对从事类绿色食品生产感兴趣的越来越多。在消费领域,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 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 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勿容质疑, 绿色食品产业作为一项新兴的“朝阳产业”, 已在世界消费市场上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并将成为21世纪世界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2 绿色食品的技术标准及认证体系国际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20世纪90年代, 全球农产品生产和贸易出现的三个引人注目的变化而要求食品在进入国际市场前经过权威机构按照通行的标准加以认证, 获得一张“绿色”通行证。由此可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及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各国在降低关税的同时, 与环境技术贸易相关的非关税壁垒日趋森严, 食品的生产方式、技术标准、认证管理等延伸扩展性附加条件对农产品国际贸易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 今后我国绿色食品标准必须与世界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有关食品标准以及ISO、WTO等国际组织制定的有关产品的标准趋向协调、统一, 应参照国际通用标准, 修改和完善我国绿色食品质量、安全、卫生标准体系, 加快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流通过程的标准化建设, 建立起具有国际水准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2.3 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将成为绿色食品发展的主要动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科技进步与创新至关重要, 绿色食品发展更依赖于科技推动。首先, 绿色食品发展突破了常规农业生产方式, 将传统农艺精华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产和管理体系。在投入要素的使用上力求减少或避免对产品与环境的污染, 实现产品质量提升和生态环境保护之双重目标, 在加工、包装、储运等产后环节, 科技进步与创新对产品质量的保障也是不容忽视的;其次, 从产品开发的一般意义上讲, 技术进步与创新可以使劳动生产率提高, 资源消耗强度下降, 产品成本降低, 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容量与提高生产者的经济效益, 提高经济效率。
2.4 绿色食品生产经营产业化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凸现
目前, 我国绿色食品在其生产领域中尚未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的格局, 生产经营分散, 产业规模小, 科技含量低, 产业链条短, 经济效益低, 缺乏市场竞争力。在这种背景下, 根据绿色食品的生产特点, 引导我国绿色食品生产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实现绿色食品生产的产业化经营, 走一体化的道路。即通过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部门的有机结合, 形成以农业自然资源为基础, 以市场为导向, 以利益为纽带, 通过以市场带动基地, 以基地带动农户, 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技术, 实现绿色食品生产贸工农一体化, 产供销一条龙。
3.功能食品发展趋势 篇三
关键词:食品科学;发展方向;食品安全;生物技术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公共健康的主题之一。WHO(国际卫生组织)已经将食品安全问题作为 11个优先解决的问题之一。WHO决议督促各国尽快完善作为国家健康机制必不可少的食品安全的各项政策,提供充足的资源来建立和强化各国的食品安全,包括针对减少食源性疾病之系统的和可持续的预防措施的开发和应用。食品科技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科学的回应:鉴于食品科学在解决以上众多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作用,学术界更加倾向于将食品科学看作是介于农业科学、营养科学和行为科学之间的完整系统。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必须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生物技术、营养、行为科学、化学、物理分析、信息技术、工程科学和加工技术的通力协作。
1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是一个发展非常活跃的领域。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生物技术对于解决食品短缺问题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转基因植物和应用其他生物技术生产的农产品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除了植物原料越来越具有抗虫害能力外,提高干旱、盐碱地的收成,要求植物原料更具高含量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胡萝卜素和抗过敏等,这些需求已经成为全球基因工程的重点。世界范围内基因工程关注的焦点是:植物对害虫侵害的抵抗力,以及对干旱、盐碱土壤和不理想的储藏条件的抵抗力;提高植物营养物质含量就意味着产量的提高,高浓度的维生素、胡萝卜素,低含量的过敏物质都是我们关注的方向。不久的将来,具有药物功能的植物和含有高浓度纤维素酶和磷脂酶的专供动物饲料用的植物也将大范围种植。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这些必将会成为现实。然而,转基因食物的弊病也在逐步显现,关于转基因食物的利弊的争论也在日益激烈。
还有一个领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就是改良的植物和微生物作为食品添加剂。该领域的先驱应该首推医药领域的类似盘尼西林的抗生素。在食品领域,生物技术应用较广的有食品风味剂、食品保鲜剂、抗氧化剂、着色剂和胶凝剂等。特别是在葡萄酒、啤酒、面包、香肠、干酪、糖浆和相关产品中使用的酶制剂活力的使用上,生物技术更是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新型的酶制剂可以在极限的温度、酸度和压力的条件下保持很高的活力。如一些酶可以在冰点或120度的温度下保持活力,还有的酶可以在pH值为2的高酸度或pH值为10的高碱度的条件下反应。高压实验是指一些特定的酶类可以在几千帕的压力下保持高活力。使得生物工程应用显著化的是分析领域。已经开发出相当数量的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免疫学分析生物传感器,如应用于检测巴斯德杀菌或灭菌工艺效果的以及生产无过敏物质食品中用于检测过敏物质的DNA检测器。应用较广的是用于检测沙门氏菌的免疫学分析方法和电子技术相结合的分析儀。免疫实验和电子方法的结合就很有趣,如利用压电电子手段探测沙门氏菌。
2 营养和行为科学
食品的营养价值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消费者更加关注新型大米、谷物和调料的生理学价值及加工对其的影响,关注特殊植物品种的医学价值,以及适用于不同消费群体(如婴儿、年轻人、老年人、运动员等),能满足特殊需求的产品。食品企业越是重视为特殊人群生产特定的食品,其市场份额就会越大。特殊消费群体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如病人的处方食品,像低脂肪的比萨饼和不含坚果等的低过敏食物等,专门为运动员设计的可以减轻赛前紧张的食品,还有一些由于食品导致的疾病(如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和食源性过敏等),可以通过控制饮食而达到治疗效果。在当今社会,这些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满足特殊食品和技术的需求已经是无法回避的趋势,甚至用于抵抗癌症和具有自动免疫功能的食品也将上市。
3 化学分析
化学领域的进步对于食品科学是非常重要的。利用化学试验能够检测产品中的不明物质及其重要组织成分,以指导工艺控制并将食品的生产导入全新的领域。在线控制可以被整合到食品加工过程中,对于受污染食品的安全要求也将更加严格,这必将促进对消费者的安全保护作用。化学对于食品生产产生作用的另一个领域是风味工业中特殊分子物质的开发。此技术的奇特结果只有在采用了独立传感器感应系统后才有可能实现,当然还必须辅助以发达的计算机技术。
4 信息技术
IT技术已经改变了现代食品科学和食品技术的面貌。如果我们认真审视一下食品科学,就会发现食品科学领域已经没有一块领地不受到计算机技术的影响了。特别是在食品分析过程中,如果没有计算机,那将是不可想象的。光谱研究、图像分析、量热学和流体学等领域都必须借助于计算机。食品技术的革命在于计算机在工艺控制、工艺策划和组织及逻辑分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同全球范围内的货物和人员的流动一样,现代食品贮藏和分配如果没有计算机同样是不可想象的。人工智能计算机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科技的各专业系统,如啤酒和火腿肠的生产以及灭菌和巴氏杀菌等工艺。人工智能计算机还可用于模型产品的设计,包括包装材料和饮食设计等,如新鲜果汁或蔬菜等的包装。人工智能计算机将会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在恰当的时间冷却啤酒以及恰当地从食物中摄取热量。
5 工程科学和加工技术
工程科学是食品科学的另一个重要接口。工程科学极大地改善了食品技术和食品工艺的面貌。这些食品工艺包括:高压处理、高强度电子脉冲磁场、欧姆加热处理、等离子体处理、渗透干燥处理、高压水切割、膜乳化、智能包装和先进工艺控制等。
有些新技术早晚会进入工业领域,还有一些也许永远不会。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新技术的出现必将会对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海秀.简论食品科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4.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报告 篇四
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暨第十一届光明食品节于10月26日-28日召开,光明食品集团与荷兰合作银行联合发布了《2017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报告》。报告指出,人民币延续较以往更为剧烈的波动趋势,对于日益纳入全球一体化的中国农业食品企业如何从全方位控制风险、捕捉机会、加紧全球化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增长缓慢且伴随风险,人民币汇率波动在农产品进口需求、原材料成本、境内外融资以及海外并购等诸多方面,将对中国食品及农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以乳业为例,国内需求量中20%-25%(按液奶当量计)为进口的乳制品大宗商品(约70%的进口值)和最终产品(约30%进口值)。对于乳制品加工企业而言,除了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之外,以美元计价的进口乳制品大宗商品的成本亦与人民币汇率息息相关。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10%的贬值导致进口乳制品大宗商品人民币价格上升所带来的成本增加,有可能使得整个乳制品加工行业的`利润出现约15%左右的下降。
当然,动态而言,企业可以利用调整产品价格、调整产品结构、锁定汇率等手段至少部分消化这些压力。与此同时,对于国内乳业企业而言,国内市场的放缓以及中国乳业与国际市场的较高的相关性意味着进行国际战略布局的迫切性越来越大,而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对于企业海外投资的成本也意味着更大的不确定性。
报告同时指出,经济社会转型期中,传统食品农业行业及其销售业态面临巨大挑战,竞争加剧。社会发展持续推动消费需求由多转优,80后消费习惯、老龄化、二胎效应将引领未来食品消费市场的增长。
面对传统市场增长放缓、竞争日益加剧的不利局面,国内食品农业公司还在积极采取横向整合、跨界合作、资产轻量、拓展渠道等一系列应对措施。,企业间的兼并整合值得继续关注。在经济和消费双重放缓的前提下,大型企业以其超前的意识和丰富的资源开始主导市场,产品、渠道、价格和市场方面竞争加剧,促使中小企业加速退出市场,很多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只能退回二线市场,或是考虑退出行业,或是已经面临被淘汰的局面。
相关链接:
昨天,2016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暨第十一届光明食品节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展会发布了2017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报告。报告预测,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力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而其中“80后”消费者将在未来5年内贡献65%的消费增量。
碳酸饮料等销量下滑
报告指出,接近九成的“80后”消费者愿意花更高的价格购买健康的食品和高档的食材,他们其中的更高比例愿意购买进口或有机食品,花更多的时间在超市的生鲜区域浏览购物。
老龄化增速也将对食品和保健品行业提出新的要求。中国国内保健品行业产品相对单一,而需求量巨大。对食品行业来说,老龄的消费者会更加注重低糖,降血脂,高纤维等食品将愈发受到青睐。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放开,短期内直接与婴童相关的用品,尤其是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消费将会得到明显的提振。根据预计,未来5年内,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消费量将从原先估计的7-8%的年均复合成长率上升至年均9-10%之间。
和过去人们追求好吃相比,如今“健康”成为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包装食品中的代表品类,坚果类零食近年广受欢迎;方便面、糖果、甜饼干、果冻、口香糖等概念不够健康营养的品类消费下降。同样,含糖量高的碳酸饮料和果汁在销量下滑了1%至3%。
进口食品普及是趋势
进口食品的普及是目前我国消费市场的又一大趋势。根据上海商情信息中心开展的一项针对上海市场进口食品消费趋势的调研,大多数消费者已经认为进口食品价格可以接受。受访对象在购买进口食品时,最看重产品质量,占到29%。其次是价格是否合理,占到27%。再次是品类是否齐全,占15%。受访对象在购买进口食品时,消费金额在100元-200元的最多,占到40%。此外,26%的受访对象表示每月要购买进口食品2次以上,人数最多,而表示从没有买过进口食品的仅占2%。
5.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篇五
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口味创新必然趋势
口味创新是第一要素。如果一款产品口味不好,难以满足消费需求,企业再怎么推广宣传都难见效果。只有紧跟市场需求的发展步伐,适时开发新的产品口味,才能使企业的产品立于不败之地。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休闲食品企业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是口味多样化、系列化。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对食品的口味尤为挑剔,单一化口味的休闲食品将难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休闲食品企业在深入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后,对目标消费者进行进一步细分,并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大胆进行产品创新,拓展现有产品线,推出多样化的口味和个性化的包装。如休闲食品的一个代表品类——薯片,就已经成功开发出烧烤味、番茄味、芝士味、原味等多个口味。
二是区域性口味改良。区域“特色口味”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为了迎合不同地域消费者的不同口感偏好,休闲食品企业可将风靡一地区的具有特色口味的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良,然后推向全国市场,适应大众人群的口味特性。如“重庆特色休闲食品”、“休闲豆干”等产品的风行,都是对区域性口味进行改良的结果。
三是复合性口味增加。消费者的口味消费越来越倾向于复合化,越来越倾向于“一次性品尝不同口味”,对口味的选择也倾向于复合化,更多的休闲食品厂家将各种口味进行多重融合,通过技术的创新实现口味的复合化,这一创新也大受消费者欢迎。
2、产品包装的发展趋势
为了迎合消费者不同场合的消费需要,各个休闲食品厂家应该对目标消费者进行差异化细分,并以此设计出不同规格的产品包装,如针对个人消费的小包装,可供多人分享的大包装,赠送他人的礼品装等。
其中表现最突出的莫过于独立小包装的出现,它既迎合了消费者对于休闲食品,健康方便的需求,也为企业提供了包装散卖的营销契机,使原本热衷于散装销售的走量产品,通过小包装进行提升,既提升了企业利润,又满足了市场需求。
如手撕牛肉就在行业内率先推出牛皮纸袋和布袋包装,外观新颖、实用性强,不仅获得国家专利,而且环保、精美,受到了高端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
3、营销模式的发展趋势
(1)品牌战略
一是明星代言策略,树立品牌形象。休闲食品厂家大多注重明星代言推广,期望借助明星的知名度和号召力来提升消费者是关注度,吸聚行业目光,在“明星”影响力的带动下快速提升产品知名度,强化产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形象力,成功引领休闲食品消费的风潮。如“可比克”启用周杰伦代言,引发其歌迷大肆追捧。而“盼昐法式小面包”则请出蒋雯丽代言,将“法式小面包,还是盼盼好”进行了成功演绎。
二是文化代言策略,成功启动市场。目前中国休闲食品表现最突出的品牌有两个:一个是旺旺,一个是徐福记,两者都是采用中国传统节日及祝福文化进行品牌营销,抓住春节这个黄金销售季做推广。以旺旺为例,旺旺所有的广告都围绕中国人“图旺”的心理,在新年期间进行推广,将老百姓送礼图好兆头的心理牢牢抓住,成功撬动了春节礼品市场,也开启了休闲食品文化营销的先河。
(2)渠道模式创新
为了抵抗产品同质化,休闲食品可以通过品牌个性的差异化、产品核心诉求的差异化、分销渠道的差异化等方式与其他竞品实现有效区隔。
当前,休闲食品的流通渠道依然还比较单一。休闲食品销售的主要场所依然是超市及连锁性休闲食品专卖店,其次是食品店、便利店等。目前来看,搭建强势的营销平台、增强营销平台的品牌创建,成为休闲食品产业发展新的需求。
休闲食品企业可以根据产品“休闲”这一特点开发新的销售渠道,如烘焙类食品可以开发休闲餐厅、茶楼、咖啡厅等餐饮终端销售,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以电子商务的平台开展产品销售活动,或者是深入高档社区,提高目标客户的关注度。
如杭州一家蜂蜜企业,通过对“社区”这一渠道的深耕细作来实现销量突破。他们的做法是:给每个销售员分配3个生活区,每天早晨和傍晚每个周末全天候地在生活摆台做社区销售,由于产品新鲜、质量好;价格比商店的便宜;服务态度好、时间久了人头熟等优势,很快就形成了稳定的消费群。
(3)多方整合推广策略
现在的休闲食品传播是“全方位”的,线上线下的整合传播越来越多,多方面协同已成市场运作趋势。以电视产品广告宣传为主的平面媒体推广,结合广播媒介、终端POP设计张贴,更结合短信互动、网络游戏植入互动等操作,整合式推广呼之欲出,优秀厂家大多擅长多方面整合推广,以求得市场快速突破。如2006年8月至2007年2月间,盼盼食品联合腾讯QQ游戏,共同推出有奖斗地主专区,以“休闲游戏竞技俱乐部”聚集人气,并与线下产品活动相结合,创造了“经典休闲食品整合推广案例”。
中小企业资金有限,不能采取大规模广告+明星代言的模式,那么可以寻求新颖的推广方式来促销产品。除了终端促销的手段,通过与媒体或网站合作,以现场活动方式直接与目标消费者接触也是一种较好的推广方式。
在品牌推广中,休闲食品企业应着重培养起自身独特的品牌个性,这是抢占特定目标消费者心智资源的不二捷径。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开发个性化产品、塑造个性化品牌形象,以满足消费者对“能表达自己个性的品牌”的需求。个性化品牌要采用多种手段塑造,可以用公关表现企业责任。
4、竞争策略的发展趋势
由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过多摄取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以及运动不够等原因造成的肥胖症,特别是儿童肥胖症问题,在城市家庭中已成为关注的焦点,而休闲食品与肥胖症的关系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2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因此,开发健康和功能性食品将是休闲食品市场未来的主流趋势。
由于休闲食品进入门槛比较低,很多企业在推广时,所采用的竞争策略往往是跟随策略,产品上跟随竞争对手,在广告上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借助竞争对手培养成熟的市场,成功将自己的产品打入市场。比如说,蜡笔小新模仿、跟随喜之郎,成功打造自己的市场。而艾比利则利用黄晓明代言,诉求“快乐我定义,薯片就是艾比利”,很好地跟进了乐事和可比克,混淆了市场认知。
可以说,模仿已经遍布整个行业,有效地模仿为很多企业缩减了市场推广成本和时间,同时帮助企业成功打入了市场。但这种跟随和模仿短期内奏效,长期来看将失去竞争优势。
5、市场结构的变化趋势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食品行业已经进入完全竞争阶段,企业利润日趋平均化,行业整合、市场细分即将完成。因此,休闲食品企业应抓住机遇,扬长避短,通过新产品开发、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通过差异化战略,走出一条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休闲食品行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消费群体的细分延展、开发产品的推陈出新、营销模式的与时俱进。从竞争结构来说,中国休闲食品的竞争,随着进口食品及终端的日益增多,未来将面临进口与本土之争;而对于本土企业来说,地域版块之间的隔阂与斗争,也是在所难免的。
从人群上来看,未来休闲食品的人群将越来越细分,比如说低龄化、白领化、人群特殊化等将越来越突出,针对儿童、白领、中老年人、孕妇等开发的产品会日益增多,消费人群的跨度也将越来越大。
从渠道结构来看,过去传统的经销模式,将逐渐转向现代销售模式。以往依托传统渠道为主的渠道结构,将逐渐变成传统渠道与现代渠道并重的结构。企业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利用现代流通做好品牌及利润的管理,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好传统渠道做好销售及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工作。
从营销模式上来说,未来将诞生更多的OEM型模式,企业将利用自身的品牌及市场优势,通过寻找代加工企业,以弥补生产能力的不足,丰富自身现有的产品线,将越来越受到休闲食品企业的重视。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6.功能食品发展趋势 篇六
摘要: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还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加强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建设,对保护我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食品安全、食品法规、食品标准、问题解决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人们以往对食品短缺的担忧逐渐变为如今对食品安全的恐慌。重视食品安全,已经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我国食品安全法律的现状
1、我国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2006年7月2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2006年上半年全国消费者投诉情况结果,按投诉问题的性质分类,质量问题、价格问题及合同问题居前三位。在前不久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一位人大代表念出了这样的顺口溜:“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里没数。”说明近年来屡屡爆发的饮食危机令人惊悚,食品安全问题值得关注。目前,食品安全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禽类产品的安全状况令人堪忧。如,化肥、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中;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禽、畜、水产品体内;重金属污染,即在农禽产品中含有超标、超量的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的重金属物质。二是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添加有毒物质的情况屡屡发生。如,用病死畜禽加工熟肉制品;用“地沟油”加工油炸食品等。同时,食品生产过程中存在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现象。如,在面粉中超限量添加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在腌菜中超标量多倍使用苯甲酸;在饮料中超标使用化学合成甜味剂等。三是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如,一些奶制品生产加工及包装条件简陋,屡屡造成食品变质。易造成食物中毒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
2、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较多,缺陷也多。目前,我国已颁布涉及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有十多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食品卫生监督程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如,1995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是我国现阶段最全面地对食品卫生、安全作出规定的法律。但该法存在着一些重大缺陷。如该法仅对104种农药在粮食、水果、蔬菜肉等45种食品中规定了允许的残留量,总含291个指标;而国际食品法典则对176种农药在375种食品中规定了2439条农药残留标准。这样我们在执法过程中,就会使许多有害物质蒙混过关,给为非作歹者留下作恶空间。又如该法中没有规定为假冒伪劣食品销售者提供原料及其他材料者予以处罚的内容。我国的《食品卫生法》正式颁布实施已有10多年,已不适应目前食品安全监管的需要,有必要根据新出现的问题加以完善,以有效制止和打击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有损食品安全的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
二、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存在的问题
1、食品安全法律的适用性差。虽然我国现已颁布的涉及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数量多达十几部,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仅对食品质量作了一些概要性规定。而且由于出台时间早,标准要求低,覆盖面窄,没有充分显示新形势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另外,有些法律法规在制定时,并没有充分考虑食品安全问题。当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突出问题时,就显得很不适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所调整的范围过于狭窄,仅对食品生产、经营阶段发生的食品安全进行规定,没有包括种植、养殖、储存等环节中的食品以及食品相关的食品添加剂,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或使用。而食品安全问题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法律应该反映出整个食品链条,这就使法律出现了较大的法律监管盲区,以致造成对饲料中加入瘦肉精、农药大量残留、滥用抗生素、食品储存污染等诸多问题的监管滞后和监管不力。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确定的执法主体职责与现实情况有所脱节。该法第三条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食品卫生工作”,而1998年机构改革之后,我国已形成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总局等多个部委共同按职能分段监管的体系。2004年9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再次对有关部委的职责分工加以调整和明确。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没有对执法主体职责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且卫生系统内部也存在执法体制不顺问题。目前食品卫生执法大多由卫生行政部门的下属事业单位-----卫生监督所进行执法,而在法律上明确规定执法主体是卫生行政部门,既没有委托,也没有授权。所以,由卫生监督所负责执法是言不正,名不顺,由此产生的问题也不少。
2、食品安全法律的操作性差。由于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没有把食品安全建立在全部食品产业链基础上,所以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广度不够,具体标准和法规的制定上也不够协调和系统。有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比较原则和宽泛,缺乏清晰准确的定义和限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金额5万元以上有相对明确的处罚措施,而对于销售金额5万元以下算不算犯罪就没有明确界定。有的法律条款只定性不定量,或者法律概念有歧义;有的条款多年不修订;有的条款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甚至完全过时,导致对实际问题约束力较低,操作性不强。目前,全国各地一般以食品卫生管理取代食品安全管理,对食品初级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操作重视不够。同时,在打击假冒伪劣食品,保证食品安全的执行过程中缺乏规范化和持续性,往往在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后,有上级行政机关发布命令,进行一阵风式的检查、处理。当这阵风过后,假冒伪劣商品又重新泛滥起来。这种缺乏规范和持续性打假过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另外,保健食品、自然食品、生态食品、无公害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等定义不清,名词繁多,增加了消费者识别食品安全等级的难度和市场的不透明度。
3、食品安全法律的惩罚性差。有部分法律法规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制定的,或者受立法环境、立法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执法部门既是法律法规的起草者,又是执法和判罚者,因此会不可避免的渗入执法部门的利益,影响公正性。其具体表现为:一是多头执法,影响监管效果。由于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多,部门之间
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部门之间不能形成合力,监管责任就难以落到实处。二是执法部门以罚代管、以罚代刑,影响法律的严肃性。三是执法部门立法、执法、判罚三位一体,影响公正性。四是执法力度不够。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忽视了制假售假行为本身的危害,对制假售假行为处罚较轻。五是由于配套法律法规未出台,一部分法律法规难以执行。虽然我国近年来加大了技术法规的制定,如无公害农产品的出台等,但其立法层次较低,大多数属于推荐性标准,作用有限。
三、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的建议与对策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是管理和监督食品安全的基础与依据,良好完善的法律法规将在食品安全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因此,食品安全法律应当涵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不应该存在法律“盲点”。
1、整合现有法律资源。建议与国际接轨,以国际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典为依据或参考,建立与时俱进、重在防范,科学、全面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目前,应抓紧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要逐步建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龙头,其他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为辅助的多种层次的、立体框架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同时,建议对现有的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标准、规范等进行认真清理、补充和完善,将散存于各法律法规中有关食品监管的内容整合,尽可能减少和避免立法和执法上的相互冲突,解决法律体系的混乱,保持法律的同一性,并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链的所有环节,以确保食品安全的完整性。我们认为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应包括:标准化、产地环境认证、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认证、标签管理、投入品(农药、兽药、饲料、肥料、激素、添加剂等)使用,质量监督检查、食品安全信用、食品安全评价和质量召回等方面的内容。有了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就可以保证广大群众能够吃上卫生、安全的放心食品。
2、强化法律的惩罚力度。建议加大对违法违规生产食品的惩罚力度,依法加强权力监督,实施对食品安全的有效保护。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性的恶化态势,原因固然很多,但现有法律法规中的惩罚力度较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规定:处罚金额要根据有无“违法所得”来确定。很显然,食品生产经营者当然不会提供“违法所得”证据,卫生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对“违法所得”也就难以认定。这样,大量存在的地下熟食品、豆制品等加工窝点,由于违法成本极低,法律法规不仅起不到惩戒作用,实际上是放纵了违法者,结果造成食品污染的态势愈演愈烈。为此,要加大对违反食品安全法律行为的惩处力度,强化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确保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和可操作性,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目前,我国虽然对米、面、油、酱油、醋等二十八类食品实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但从运行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或处罚较轻等问题,对食品安全获证企业未能实行连续持久的监管,许多中小食品生产质量管理制度名存实亡,产品出厂基本上不检验,检验设备常年不使用。因此,建议对现有法律进行修改,加大处罚的力度。对那些生产、制造、销售有毒有害的食品的企业和经销商,无论其生产或销售数量的多少,都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并罚其倾家荡产,使其永无东山再起的基础和条件。我们认为财产刑和人身刑的同时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假冒伪劣食品的泛滥。
3、整合食品卫生执法力量。建议合并现有的食品监管部门,即将商检、质检、卫生、工商、农业、食品药品监管等执法部门承担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职能合并,克服政出多门、各自为战的局面,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中国食品(包括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中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局。中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局既脱离国家卫生部的管理,也脱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是一个综合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机构。这一机构对食品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管,并赋予更高的权威。这样,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作支撑,又有中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局为具体的执法者,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必将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最新版)第二十八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品卫生法》第9条。和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和第四十五条的规定
[3]丁昌东.《我国蔬菜农药残留标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标准化,200
4[4]赵晓锋.《中国食品安全管理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美中经济评论2003
[5]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7.中国食品消费需求发展趋势分析 篇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健康的要求水平日益增强, 消费者在食品的选购上也越来越“苛刻”。他们更多地开始关注食品的新鲜程度、营养成分含量、有害物质残存情况以及生产流程是否安全可靠。随着科技日新月异, 众多有关食品生产和农作物种植的科研成果纷纷面世, 在喜悦的同时, 也引发了消费者对高科技产出的食品提出质疑。59%的购买决定是在顾客进入商场后临时做出的[1]。因此, 店内的刺激至关重要, 而商品包装便是店内最有效的沟通工具, 通过包装可以使消费者了解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信息。反之, 通过对包装提供信息的统计和分析, 也能间接反映出消费者需求的动向。
2 分析模型
在过去25年的研究中, 健康消费相关产品的广告数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似的趋势在其他需求上也暴露了出来。一些市场营销者已经通过广告宣传了他们的产品的益处, 以此迎合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普遍的及特定的健康需求已经越来越大众化[2], 提供营养和健康相关信息的新产品的包装数量也在逐年增长, 而这些需求在20世纪80年代是十分稀少的[3]。
通过对营养需求的研究, 本文提出营养成分既包括积极类, 也包括消极类。消极 (或负面) 营养成分指的是应该减少的营养性, 例如卡路里、糖、钠、脂肪和胆固醇[4]。积极 (或正面) 营养成分有钙、纤维和维生素, 简而言之——能够使人们更健康的成分[5]。
为方便分析研究的进行, 我们应用了国外已有的食品消费需求分类表进行分析, 该表将人们的食品消费需求进行了分类, 并将具体的需求归入不同的需求类型中 (见表1) 。
本文对消费者需求在食品包装上得以体现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确定性趋势分析, 以使得对食品特殊需求的使用随时间的推进进行系统的检验可行。
为测试确定性趋势是存在的, 本文使用线性回归模型 (1) 加以证明:
αt=β0+β1t+μt (1)
α作为因变量, t作为自变量, μt作为误差项, β0和β1均为估计参变量。β1系数为正时, 代表增加, 若为负, 代表降低。使用此模型和对相应的数据统计, 便可以确定在本研究的发现趋势效应的大小。
我们使用不同的因变量来估计几种不同的确定性趋势分析。所有的因变量均采用比率, 这个方法要求分别对待每年推出的新产品。因此我们同样使用比率法来控制随着时间推移推出新产品的进程。
3 资料选用及测试
本文主要运用单纯回归分析方法, 对罐头、谷类食品、饮料和其他食品等4类食品在积极营养成分、消极营养成分和生产工艺等方面的需求分别进行分析。分析所用的资料, 为2002—2003年的《中国包装统计年鉴》以及2004—2012年中国食品博览会所提供的信息。其他信息来源有:商业展示会、在地方的零售商店购物、从制造商和分销商处获得的新产品样本, 以及二手资料来源, 包括公司官方网站、零售贸易网站、新闻发布会、消费者交易杂志和报纸。由于本文需要调查食品包装所提供的信息及其变化趋势, 首先应统计各类食品采用不同种需求信息的数量 (见表2) 。
*每个公司根据其主要经营食品类, 将其分入一个单独的产业。
在利用一次趋势性分析模型 (1) 进行测试时, 利用参考资料提供的2002-2012年的积极营养成分、消极营养成分和生产工艺等需求应用数量作为因变量, 时间t作为自变量, 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此时, 需求分析结果如下:
(1) 无论采用何种需求的新产品的数量, 均因在新产品发行中使用包装需求而显示出显著的积极趋势 (见图1) 。
(2) 与需求类型相关的三种变量中, 使用积极营养成分需求和产品需求的新产品数量显示出显著的正系数——最高的正系数意味着最优的进展。
(3) 以包装上同时出现不同需求的新产品数量作为变量, 除了一个特例外均得到显著的正系数, 该特例始终显示为不相关。
(4) 使用2~5个需求的产品显示出明显的积极趋势。
4 测试结果及分析
图1显示了对各项需求类进行一次趋势分析的测试结果。从图中可知, 所有需求在各年测试的结果其系数均为正, 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 积极营养成分需求、消极营养成分需求和产品需求将逐渐增加。其中产品需求的增加最为显著, 紧随其后的是消极营养成分需求。显而易见, 需求的总体数量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增加, 这种现象自2009年起更为突出。据此可以估计消费者的食品消费需求量, 将以全面增加且产品需求最为突出为变化方向。
图2显示, 人们对从食品包装上显示的需求数量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反应。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消费者对5项及以下的需求描述所表现出的喜好在逐年增加, 而对更多的需求描述反应平平, 并无太大波动。
图3、图4和图5显示了每项需求类的具体需求趋势分析结果。从图3中可以看到, 维生素的需求趋势在不断提高, 在积极营养成分类中排名第一, 而这种增加的趋势自2008年再次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紧随其后的是矿物质, 消费者对矿物质的需求自2005年起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至于纤维素和蛋白质, 消费者虽然有所关注, 但并没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而消费者关注最少的是对抗氧化剂的需求, 种种迹象表明, 其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对其了解甚少[6],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国民文化水平程度的提高, 抗氧化剂很可能成为今后消费需求的热点。
消极营养成分类中, 人们对脂肪的关注居高不下 (见图4) , 因而控制食物的脂肪含量是制造商必须重视的生产要点。相比之下需求增加较为平稳的卡路里和糖类也应受到制造商的关注, 随着肥胖成为困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个社会问题, 不仅是消费者自身的喜好在影响其需求, 社会的总体环境也在引导消费者更加倾向于低卡路里和低糖的健康饮食习惯。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认知越来越深, 胆固醇的需求也在缓步上升, 对于老年消费群体, 特别是心脑血管不好的消费者, 对胆固醇的需求日益增加。
图5是消费者对产品需求变化趋势的测定结果。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种类繁多, 其中最为普遍的是“纯天然”食品。此外“真实”和“新鲜”两项需求也呈现一个较高的值, 充分说明了随着时间的增加, 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回归自然健康。由图5可观察出, “有机”需求自2008年起也有了相对之前较快的增长趋势, 相比之下消费者对人工色素的关注则没有显著的波动。此外, 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已经出现了“转基因”食品, 但是中国对其引入相对较晚[7], 人们对“转基因”食品自2007年才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8], 加之社会媒体对“转基因”食品的宣传仍处于起步阶段, 消费者对其需求并不显著。
当人们收入宽裕的时候, 首先会提高“纯天然”食品的消费量, 伴随着转基因食品的增加, 人们对食品健康需求的关注将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9]。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以及可选择商品的增多, 预计今后中国的食品消费将从传统的注重口味和价格, 向健康营养的方向转变, 饮食生活绿色天然的消费趋势将日益明显[10]。而“高维生素”和“低脂肪”将占据食品消费需求最受关注的部分, 此外预计抗氧化剂有望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5 结 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 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品健康和绿色消费需求, 由过去薄弱的健康意识引导的传统饮食习惯, 逐步转向由现代科学引领的健康饮食方式。饮食生活高级化、现代化的现象日益明显。食品消费需求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 人们对食品健康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对不同种类的需求进行测试, 我们发现人们对积极营养成分的需求在增加, 特别是有“高维他命”或“高纤维素”出现的产品;许多新产品打出“纯天然”或“有机”的名头以吸引消费者购买;然而自2002年发行的新产品在使用“低脂”, “零脂”或“低胆固醇”上有降低趋势。本研究还特别指出在同一包装上引入多元需求的趋势。结果明确显示出在同一包装上同时使用需求的数量有上升趋势, 尽管这些使用可能会造成一些沟通风险。在需求的数量上很可能有一个临界值, 一旦超过这个临界值便会使消费者产生困惑, 特别是这些需求分属于不同属性的时候。
摘要:通过将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划分为三项需求类, 分别为积极营养成分需求、消极营养成分需求和生产工艺需求。并通过定量研究, 对具体的需求及其趋势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产品包装信息的变化趋势, 间接得出消费者的需求发展动向。运用趋势分析模型:αt=β0+β1t+μt作为研究工具, 以国家统计局等提供的相关数据, 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测试, 明确了消费者今后的食品消费需求将越来越倾向绿色健康, 该结果将为我国食品具体的消费需求及其发展趋势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食品,消费者,消费需求,趋势
参考文献
[1]Nora Lado Cousté, Mercedes Martos-Partal and Ester Martínez-Ros.The Power of a Package:Product Claims Drive Purchase Decisions[J].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2012, 52 (3) :364-375.
[2]张丹.中国主要食品消费需求分析[J].科技与管理, 2005 (6) :16-18.
[3]杜会永.我国居民食品消费升级与食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1.
[4]王德章, 杜会永.消费需求变化与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C].桂林: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2009年年会论文集, 2009.
[5]王兆锋, 俞红.消费者绿色食品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08 (12) :93-95.
[6]郑伟强.消费者购买有机食品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 2012.
[7]成黎.北京城市消费者对食品新产品的感知及食品产品趋势的初探[J].中外食品, 2008 (9) :6-12.
[8]戴迎春, 朱彬, 应瑞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选择意愿——以南京市有机蔬菜消费行为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 (1) :47-51.
[9]朱小艳, 邓国用.我国绿色食品消费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企业家天地, 2010 (2) :30-31.
8.食品添加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八
关键词:食品 添加剂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4-0000-00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增长,人们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的丰富,饮食行业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提高饮食质量,满足人们的餐饮需求,提升全民的生活质量。食品添加剂对于增加食品的色香味以及加工和防腐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对食品添加剂予以很高的重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食品添加剂问题的现实意义
食品添加剂行业发展时间并不是很久,但是食品添加剂对于食品行业的促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数量繁多,反映了我国整体食品行业的发展水平,也展现了人民群众的整体生活质量。第一,食品添加剂行业能够带动餐饮行业的整体质量促进产品行业良性竞争。食品添加剂作为一项技术和行业竞争的法宝应该保障餐饮行业的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准。第二,食品添加剂的研发能够保障食品质量提升食品行业的安全程度。食品添加剂的添加对于食品的防腐,食品的质量安全都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第三,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支持,食品行业想要更好的发展,提升行业发展的质量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一定程度上对于技术创新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 食品添加剂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食品添加剂逐步的形成产业化,在经济部门中也实现分工的细化。面对着纷繁多样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怎样实现效能的最大化,让食品行业的质量得到很好的保障是食品添加剂行业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国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部门规定,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和标准,有关部门会把食品添加剂在使用中的添加范围以及用量作一明细表公告出来。即使有关部门严格规定了各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但在实际生活中餐饮业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比食品生产企业严重得多。通过调查发现在餐饮业加工制作的大多数食品中有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发生,有些是在食品中加入了同一功能品种添加剂中不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如在糕点、酱卤肉、熏烤肉类、馒头等食品中中加入柠檬黄、胭脂红等人工合成色素,为了提升菜品的色泽和口感,一种食品中往往被加入两种或两种以上食品添加剂,导致多种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为天然或化学合成物质,在规定使用量内使用是安全的,超量使用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危害,我国食品添加剂有关部门对这些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范围和使用剂量都做出了严格限制,但是不少饭店小吃将这些添加剂随意的在食品中使用,对进行餐饮的消费者健康极其的不负责任。
复合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管理不规范也造成餐饮业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复合添加剂与其他食品添加剂在一起使用的情况十分普遍,导致某些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超量、超范围使用,使消费者身体健康受到损害。虽然《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对复合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做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生产中将几种添加剂简单混合的现象十分常见,有些产品标签及说明书中没有标明具体成分和单一成分的含量,产品名称也不尽相同,造成餐饮业从业人员在使用时的盲目性,同时也给卫生监督监测带来了困难。
不同种类的食品添加剂应用的效果是不同的,尤其是在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食品质量不达标造成的危害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对于食品行业添加剂的使用必须得到很大的关注和监管,保证饮食行业的安全性和透明性。
4 食品添加剂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未来食品添加剂行业主要面临着秩序和质量的监管,提升新技术的研发能力。
首先是对于市场秩序的监管,明确饮食行业的责任,顾客对于食品市场进行监督,对于不法的商贩进行举报。自觉的形成法律监管和市场的监管。完善法律法规的制定,为饮食行业市场做出立法保障。规划食品行业的研发程序和质量把关,对于原材料的采购、存放进行监管,加大对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企业单位和个人进行严厉的处罚。
其次,提高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唤起饮食行业的社会责任感,保证质量和服务的一致性。食品行业的发展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标准,并且食品行业的种类繁多不便于集中的管理。因此,需要从食品行业的内部进行管理,提升饮食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规范添加剂的使用,促进合理健康的饮食。
最后,从技术水平上提升添加剂研制的能力,目前市场上比较热门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包括,发色剂、水分保持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增味剂等,如何通过添加剂增加食品的色香味,保持食品的储藏时间,增加食品的营养程度这是以后需要深入研究技术层面。食品添加剂技术是一项人类长久关注的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需要投入更多的技术和时间,保障人们的健康生活。
5 结语
总而言之,食品添加剂对于日常生活的饮食是非常重要的,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很有必要的。生活饮食中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是由一定的安全保障的,对于大多数的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是有一定毒性的,所以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一定要严格控制使用的剂量,保证食品的安全。一般合理的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是有益无害的,在食品生产中只要按国家标准添加食品添加剂,消费者就可以放心食用。
参考文献
[1]张英.《竹叶抗氧化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第十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学术论文集》,2006年11期.
[2]胡国华.《我国复合甜味剂发展现状与前景》.《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学术论文集》,2007年21期.
[3]张蕾,张学俊.《浅谈食品添加剂的应用与发展》.《中国调味品》,2011年11期.
9.多元功能聚合是未来家电发展趋势 篇九
近年来,国内小家电市场发展势头迅猛,正逐渐从单一功能的简单产品过渡到智能时代的功能多元产品。市场上涌现出,众多小家电聚合了多样功能的新鲜机器。改变了厨房堆满家电,或小家电使用频率低的问题。
小家电,不再是单一功能的煮饭、煲汤、烧水。从传统的水壶到养生壶的过渡就是一个例子。各大厂家花费大笔的研发经费,同时也经过市场的推动,已把传统单一功能的产品改变成蒸煮炖,甚至酸奶米酒集中于一身的多功能产品。
笔者在中山金正电器了解到,该类养生壶产品自进入市场以来深受消费者青睐,也削减了传统家电的市场份额,目前产品销量稳步上升,市场潜力巨大。在金正电器展厅看到,养生壶样式与材质健康性都大大超过了传统水壶。更把中华传统养生的理念融入到产品设计中,也是该产品打开市场的重要因素。
对于国内目前小家电的研发趋势的改变,中山金正电器的王总表示,多元功能聚合是未来家电发展的趋势,多元功能及智能化产品的研发,更是未来物联时代的前兆。自金正生活电器成立以来,就把产品研发放在第一位,产品功能性与外观设计上不停升级换代,产品工艺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具视觉美学观感,更具使用便捷性的优秀产品。
在金正电器展厅还陈列着四合一早餐机、空气炸锅、冰激凌机、面条机等我们平时在卖场较为少见的新潮电器。据金正电器研发人员介绍,这一系列的产品同样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较为适合当下注重饮食健康,追求DIY健康饮食体验的年轻人。
10.功能食品发展趋势 篇十
正文目录
第一章 中国宠物食品行业的分类与特性1
一、宠物食品的分类1
三、宠物食品行业的特征3
第二节 中国宠物食品行业发展历程与现状5
一、宠物食品行业发展的历程5
二、宠物食品行业技术现状7
三、宠物食品行业发展现状8
四、宠物食品行业规模和地位10
第二章 2011-2013年世界宠物食品产业发展透析16
第一节 2011-2013年世界宠物食品产业运营环境分析17
一、经济环境17
二、世界宠物食品产业发展现状19
第二节 2011-2013年世界宠物食品行业发展总况21
一、产品差异化分析21
二、主流厂商技术领先23
三、市场品牌调查24
第三节 2011-2013年世界宠物食品重点国家及地区市场分析27
一、欧美27
二、日本28
三、其他30
第三章 2011-2013年中国宠物食品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分析36
第一节 2011-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37
一、中国GDP分析37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39
三、消费价格指数分析40
四、城乡居民收入分析42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
六、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分析47
第二节 2011-2013年中国宠物食品行业政策环境分析49
一、宠物食品行业监管管理体制49
二、宠物食品行业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分析51
三、宠物食品进出口相关政策分析52
第三节 2011-2013年中国宠物食品行业社会环境分析55
一、人口环境分析55
二、文化环境分析56
三、生态环境分析58
第四章 2011-2013年中国宠物食品市场供需调查分析64
第一节 2011-2013年中国宠物食品市场供给分析65
一、产品市场供给65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分析67
第二节 2011-2013年中国宠物食品市场需求分析69
一、产品市场需求69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分析71
第三节 2011-2013年中国宠物食品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73
第五章 2011-2013年中国宠物食品产品市场进出口数据分析76
第一节 2011-2013年中国宠物食品产品出口统计77
第二节 2011-2013年中国宠物食品产品进口统计78
第三节 2011-2013年中国宠物食品产品进出口价格对比79
第四节 中国宠物食品产品进口主要来源地及出口目的地80
第六章 2011-2013年中国宠物食品产量统计分析83
第一节 2011-2013年全国宠物食品产量分析84
第二节 2013年全国及主要省份宠物食品产量分析85
第三节 2013年宠物食品产量集中度分析86
第七章 2011-2013年中国宠物食品产业主要数据监测分析89
第一节 2011-2013年中国宠物食品行业规模分析90
一、企业数量增长分析90
二、从业人数增长分析93
三、资产规模增长分析95
第二节 2013年中国宠物食品行业结构分析97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97
二、销售收入结构分析99
第三节 2011-2013年中国宠物食品行业产值分析101
一、产成品增长分析101
二、工业销售产值分析103
第四节 2011-2013年中国宠物食品行业成本费用分析105
一、销售成本分析105
二、费用分析107
第五节 2011-2013年中国宠物食品行业盈利能力分析109
一、主要盈利指标分析109
二、主要盈利能力指标分析111
第八章 2011-2013年世界宠物食品重点厂商分析115
第一节 A116
一、企业概况116
二、宠物食品市场竞争力分析118
三、在华发展战略121
第二节 B124
一、企业概况124
二、宠物食品市场竞争力分析126
三、在华发展战略129
第三节 C132
一、企业概况132
二、宠物食品市场竞争力分析13
4三、在华发展战略137
第九章 中国宠物食品产业重点企业竞争性财务数据分析142
第一节 A143
一、企业概况143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144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46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49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51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152
第二节 B155
一、企业概况155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156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58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61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63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164
第三节 C167
一、企业概况167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168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70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73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75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176
第四节 D179
一、企业概况179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180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82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85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87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188
第五节 E191
一、企业概况191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192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94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97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99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00
第十章 2013-2017年中国宠物食品市场投资潜力及前景预测
第一节 2013-2017年中国宠物食品市场未来发展趋势206
一、中国宠物食品行业发展趋势206
二、宠物食品产品技术的发展走向209
三、宠物食品行业未来发展方向211
第二节 2013-2017年中国宠物食品市场前景展望213 20
5一、中国宠物食品市场发展前景213
二、未来国家政策规划215
三、2013-2017年中国宠物食品市场规模预测216
第十一章 2013-2017年中国宠物食品市场投资潜力分析221
第一节 2011-2013年中国宠物食品投资概况222
一、中国宠物食品投资环境222
二、宠物食品行业上游投资决定的产业整体规模225
三、宠物食品产品市场投资热情227
第二节 中国宠物食品产业投资模式分析229
一、自行投资建设229
二、合作投资231
三、收购模式232
四、参股现有企业234
第三节 2013-2017年中国宠物食品投资机会分析238
一、中国宠物食品投资吸引力分析238
二、中国宠物食品产业投资潜力分析241
第四节 2013-2017年中国宠物食品投资风险分析244
一、市场运营机制风险244
二、市场竞争风险246
三、技术风险249
四、进退入壁垒风险251
第十二章 结论及建议255
------------------------------
【报告价格】[纸质版]:6300.00元 [电子版]:6500.00元 [纸质+电子]:6800.00元
(部分用户可以享受折扣)
【交付方式】EMIL电子版或特快专递(付款后24小时内发报告)
11.功能食品发展趋势 篇十一
关键词:食品安全 发展趋势 现状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8-0000-00
1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目前,在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可谓是不容乐观。就近些年在我国出现的一些食品安全的事故而言,食品安全就足以让人心惊胆颤。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是人们在生活和生存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而食品安全的问题是非常的重要的。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以及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非常坏的社会影响,使得当前政府以及社会的民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大,这就使得当前很多的食品安全问题能够被及时的发现,并进行解决。尽管如此,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屡禁不止,这就使得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受到国内外的消费者的极大的质疑,并对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亟需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 当前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2.1 宣传力度不足
目前,在我国现阶段出现的食品安全的事件中,很多都是由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标识认识不清晰而造成的。这也是当前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即消费者迫切的希望所购买的食品是安全的,却对安全食品的公认度较低。根据市场调查发现,目前大多数消费者都是不了解安全食品辨别的知识的,并且很多的消费者都是不会有意识的选择安全食品的。这一现象使得一些“黑作坊”所生产出的不具备食品安全标识的食品不会受到消费者的抵制,并能够在市场上进行流通。因而,安全食品的宣传力度的缺乏以及当前政府执法不严的情況都使得目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并不能得到解决的情况。
2.2 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迟迟不能得到解决的原因之一是我国缺乏统一的对食品进行管理的机构。近年来,食品的种类在不断的增长,因而市场上的各类食品的种类是非常多的,混乱并难以辨别。这些都和当前我国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管理机构的缺乏有很大的联系。由于食品统一管理的机构的缺乏,使得各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的不统一,从而使得食品市场上出现一些漏网之鱼。另外,当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食品环境之间的认识不够充分,因而对安全食品不能进行有效的辨别。这些都使得一些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能够在市场上流通并不能被及时的揪出,从而造成给社会造成危害。
2.3 食品管理机构的监管不力
目前,在已经出现的食品安全的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安全问题是从国家已经进行认定的食品安全企业中发现的。比如三鹿牛奶中所含的三氯氰胺、思念水饺中存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些都是一些著名的品牌,是人们一直以来给予信任的品牌,但是仍然出现了食品安全的问题,并且产生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而通过这些事件我们可以发现食品管理机构的监管是存在着一些漏洞的,可以说是监管部门的职责是没有尽到的。因而,食品管理机构的监管不力也造成了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由此可见,食品管理机构的监管力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大。
3 食品安全的未来发展趋势
3.1 提升全民的消费安全意识
现在,在将来食品安全未来的发展的过程中,要想更好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就需要使得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得到全面的提升。另外还需要加大对安全食品的宣传力度。这样可以使得消费者能够对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另外,提升消费者的安全意识也可以形成全民抵制非健康食品的氛围。事实上,要想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的氛围,发动群众的力量是最为有效的。这样,才能够使得非安全食品无法在市场上流通,并有效的降低食品安全问题所产生的危害。因而,提升全民消费安全意识是未来食品安全问题得以解决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3.2 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的管理机构
在未来的食品安全的发展趋势的过程中,统一的食品安全的管理机构是非常的必要的。这样可以使得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的统一的认证,从而方便消费者进行食品的有效的分辨。这对维护食品行业的安全的氛围是非常的重要的,因而这也是未来食品安全发展的趋势。
3.3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发布的网络体系
当前,我国的一些监管部门的监管是非常不力的。关于这点在前文进行了叙述。因而要想有效的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可以采用全民监测的方式,即建立一个网络平台,从而能够方便所有的民众进行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信息的发布,从而实现对食品企业或者工厂的全面的监督。另外,目前现有的信息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是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的,这些对信息的统一的管理是非常不利的,并且很容易出现信息公布不一致的情况。因而统一的食品信息安全监测的网络平台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4 结语
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非常的严峻。必要的措施是非常的必要的。因而,我们需要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能够很好的解决当前我国存在的食品安全的问题。通过对当前食品安全现状的分析以及对产生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的分析可以想见未来我国的食品安全发展的趋势,即提升全民的消费安全意识、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的管理机构和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发布的网络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刚亮.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控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2] 徐黎虹. 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3] 杨维娜.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体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
[4] 何妮娜.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管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7.
收稿日期:2015-04-02
12.功能食品发展趋势 篇十二
近年我国高校教材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对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门类不够齐全, 借用、套用和简单改编现象仍然存在。这就暴露出许多问题。笔者在《物理化学》教学实践中, 曾多次与本校同事和有关院校同行交换意见, 也进行了学生对所用教材评价调查分析, 从中得出一些肤浅的认识, 作为一管之见愿与同行交流。
《物理化学》课程是食品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受到全国农林院校或有食品类专业的综合性大学普遍重视并相继开设。据悉, 目前全国有食品专业的院校均无专门的《物理化学》教材, 所采用的教材主要是“十一五规划教材”或“二十一世纪教材”, 极少有使用几校合编教材的。它们是化学化工类院校所用的《物理化学》教材的原版或简编版。有的力所能及地补充少量与农林院校有关的知识内容, 但很少涉及食品专业内容。其教材体系不是针对食品专业而建立, 缺乏专业相关性, 突显不出其专业基础课作用, 学生感觉所学知识联系专业实际不紧密, 因而影响学习积极性;有的在化学化工类专业教材基础上压缩内容, 但令普通高校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感到缺乏系统性, 普遍认为难学, 影响学习效果, 也给教师授课带来许多不便。如何在保持《物理化学》学科框架和联系专业实际方面做到两全其美, 是一个非常关键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有识之士已在这方面做了有益尝试[1]。
1. 农林院校选用的《物理化学》教材缺乏专业针对性
据笔者所知, 在普通高校的教材中, 至今没有一本专门为食品专业师生编写的真正意义上的《物理化学》教材, 农林院校所用的《物理化学》教材, 因其专业众多, 各异性较强, 要满足普遍适用性必然缺乏专业针对性。
2. 教材脱胎于化学化工院校同类教材, 没有自成体系, 缺乏特色
目前食品专业所用的《物理化学》教材在《物理化学》框架的完整性和食品专业所需内容的丰满性未能很好地兼备。所编内容也不是结合专业展开, 因此, 缺乏特色, 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应该从食品专业实际需要出发, 建立新的《物理化学》教材体系, 使教材具有专业需求的完整性和实用性。
3. 简编教材缺乏浅显明了的教材特点
时下使用的农林院校《物理化学》教材尽管篇幅不大, 但内容不少, 在有限字数内难以系统地将涉及的知识表述清楚和充分, 在限制篇幅的同时, 也易忽视通俗性, 体现不出作为教材应有的深入浅出特色, 不便于学生阅读。对高校扩招后的多数学生普遍感到不好理解和掌握, 部分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 影响了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4. 教材章节间内在联系不紧密, 核心内容不突出
近年实行的教材统编制, 在体现博采众长的同时没有考虑到校际差异、生源差异和专业差异。解决了“放而乱”问题, 又带来了“统而死”的问题。另外, 某些教材编写内容相互呼应不够, 不同人编写的章节内容缺乏有机结合。因未考虑专业差异性, 对食品专业应用者来说, 自然不会出现详略得当, 重点突出的局面。
5. 教材缺乏明晰而显见的条理性和归纳性
某些教材难点、重点、关键点不够突出, 使学生学习起来头脑中点、线、面不明晰, 没有抓手。目前食品专业所用《物理化学》教材, 有的标题下内容不充实;有的缺乏小标题;有的章节缺乏知识主线的前提示、后总结和中贯穿, 如“重点提示”、“理解要点”、“事项说明”和“应用实例”等。高校扩招后生源基础差的学校和专业, 学生不善于归纳、总结, 认为条理不清, 不利于理解和记忆, 影响学习效果。
6. 教材联系实际应用不够
有的农林院校的《物理化学》教材确有一些与生产实际、科研实际相关的内容, 有的则缺乏这方面的内容。总体来说在知识阐述中结合食品专业实际的内容很少。应适当编入一些联系紧密、应用性强或比较新颖、前沿的研究和生产实际内容。
上述诸类问题, 都是因为没有专门的食品专业《物理化学》教材, 借用、套用或简单改编经典的《物理化学》教材所带来的, 并不是经典的《物理化学》教材本身的问题。
编写食品专业《物理化学》教材的必要性
1. 这类教材有教学需求, 是食品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础
食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化学与物理学, 《物理化学》课程是其专业主干课。开设食品专业的院校的专业建设需要该类教材, 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改有阵地和基础, 比较好开展工作。而其他院校对应用性强的物理化学教材也有需求, 教师在教学中以及学生在学习时都非常希望使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教材, 目前缺乏这类教材。
2. 这类教材对促进食品专业《物理化学》课程建设有重要推动作用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 要搞好食品专业《物理化学》课程建设, 必须解决目前教葈材体�系不够健全的问题, 确定出切合专业实际的教材体系, 编写出与食品专业紧密结合、注重系统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的《物理化学》教材, 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使用,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大幅度提高食品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这对促进该类专业《物理化学》课程建设、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其教学实效性都具有普遍意义。
食品专业《物理化学》教材的发展趋势
1. 高校教材的发展趋势分析
高校教材不宜全国统编、全国通用, 这样缺乏专业特色与灵活性, 不同档次院校的相同专业的教材也应有所区别。国外发达国家高校根本没有统编教材[2,3], 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被称为“人才摇篮、民主堡垒”的西南联大也没用全国统编教材[4]。西南联大之所以“是一个奇迹, 是一个永远的光荣和丰碑, 其办学经验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宝库”[5], 就是因为它秉承“自由之思想, 独立之精神”[6]、“兼容并包, 移社会一时之风气”[7]。事实上, 中国近年培养的学生缺乏创新思维, 缺少动手能力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学规定死板, 从教材上就规定死了, 如此培养的人才岂能不墨守成规?所以, 要想办出特色专业, 培养出优秀人才, 必须搞好教材建设。高校教材管理应该科学化, 摒弃简单化[8~11]。教材建设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选用最新的统编教材, 必须让自编教材、合编教材、统编教材、甚至是国外引进教材[12,13]“百花齐放”, 至于应该选用哪种教材, 学校或学院要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公平、公正地论证, 再做出决定, 并且该委员会要有全体授课教师参加。从高等教育长远发展看, 不宜过分强调统编教材, 将来统编教材“一统天下”、“一枝独秀”的格局一定会被各类高校教材的“百家争鸣”所取代。
2. 食品专业《物理化学》教材的发展趋势
(1) 《物理化学》教材针对性会日益增强, 教材将按专业编写而不是按学科类别编写
近年国内高等教育发展很快, 高校扩招、扩专业幅度也大, 一些新设专业没有专用的《物理化学》教材, 对于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都不利, 有识之士感触颇深, 对针对性强的教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物理化学》犹如一座大厦, 定居在各楼层、各房间的许多其他专业住户都在利用它的资源, 但必须按各自专业特点进行“装潢”、甚至“改造”, 让人走进某房间就知道里边是干什么的, 而不是直接居住在它的“毛坯房”内或各专业房间都统一规格和装潢。因此, 《物理化学》教材也会与其它学科教材一样, 从普适性走向专用性, 各专业各取所需, 各自重新建立新的教材体系。也就是说将来必然要按照专业体系编写教材, 而不是象目前按学科体系编写教材。
(2) 各专业的发展将给《物理化学》注入新的内容, 会极大地丰富物理化学的内涵
食品专业与其它需要《物理化学》学科作为知识基础的专业一样, 它的技术发展在不断地给《物理化学》学科提出新的要求, 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物理化学》的内涵, 甚至有可能产生与《物理化学》有关的新的边缘学科。这样, 就更需要从现在开始, 将《物理化学》这一传统而基础学科向着服务于它所覆盖的食品专业等各专业方向发展, 在新的学科和专业供求关系中找到更多的切入点, 形成更大的知识界面。
(3) 教材系统性与专业性、理论性与应用性会更加和谐统一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 社会和高校都更加注重适用性人才的培养。就高校而言, 重在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用技能的培养。而教材是进行这种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必须具备学科系统性和专业实用性的高度统一、知识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并重与和谐。
食品专业《物理化学》教材体系的建立
1. 编写食品专业《物理化学》教材的关键问题
(1) 结构的合理性与严谨性
新编教材既要体现出物理化学的知识框架, 还要体现出与食品专业的紧密联系, 围绕该类专业建立新的教材体系并进行编写。如果教材体系建立或内容编写不得当, 会出现两种极端情况:涉及专业内容过多则成为狭隘的专业课教材, 框架不合理则成为残缺的《物理化学》教材, 故而有很大难度。
(2) 内容的实用性与灵活性
教材编写要充分联系专业实际, 提供给读者解决专业问题和生产难题的基础知识与实用技术原理, 并且要求编著者有过多方面或某些方面物理化学研究经历, 应用物理化学原理和方法解决过生产技术难题, 也发表过研究论文, 在教材编写时可以引入这些工作的创新技术成果。在语言方面, 要深入浅出, 借鉴国外教材或专著的灵活、浅显的写作风格, 重要问题结合实例阐述[2,14]。
(3) 编写的系统性与新颖性
在编写教材过程中, 对物理化学涉及的关键的、在食品专业有重要应用的内容, 如相分离技术、乳化技术、表面活性剂、乳状液、泡沫、分散体系流变性、应用电化学、凝胶等内容, 既考虑到结构的系统性, 又要注意引入近年新技术、新成果, 让学生感到新颖、满意, 以激发其学习兴趣[16]。
2 . 食品专业《物理化学》教材体系的建立与教材编写
基于目前教材现状和上述考虑, 有必要研究食品专业《物理化学》教材体系, 编写出适用性强的《物理化学》教材, 便于该类专业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必需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
我院物理化学教研组2005年开展了校级教育科研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研究”;2007年又开展了“食品专业《物理化学》课程体系研究”校级教研课题;2008年, 申报并获批准开展了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食品专业《物理化学》教材体系的建立和教学改革研究”, 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食品专业《物理化学》教材体系并编写教材, 该项工作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河南科技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和佳木斯大学等校共同完成。
在前期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基础上, 开始编写《应用物理化学》教材, 拟定六篇 (热力学、平衡体系、反应体系动力学、电化学、表面与界面、分散体系) 17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相平衡、化学平衡、化学反应动力学、催化反应动力学、电解质溶液、电极与电池、应用电化学基础、表面与表面现象、表面活性与表面活性剂、高分子溶液、溶胶、凝胶、乳状液、泡沫、分散体系流变性) , 现初稿已完成过半。
食品专业《物理化学》教材是食品专业师生急需和企盼的教材, 是任何从事这方面教学和研究的机构或有识之士的共同责任与义务, 需要进行大胆尝试, 尽早编出, 应用, 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摘要:目前国内没有食品专业《物理化学》教材, 开设该类专业的院校均采用化学和化工专业经典的《物理化学》教材, 缺乏与专业的有机结合, 使学生感到这门课程与本专业无关, 严重影响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也给教师教学带来很大困难。笔者认为应该建立食品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的教材体系, 编写与专业结合紧密的教材, 并提出了基本构架。同时认为高校教材不宜强制性全国统编, 应因专业而异, 百花齐放。
【功能食品发展趋势】推荐阅读:
功能性食品论文大08-29
保健食品27项功能分类08-03
功能性食品研究进展09-16
功能性食品的研究进展11-30
未来我国休闲食品产业发展趋势11-16
未来中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机会06-28
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及教育的功能11-19
发展规划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改革创新与多规合一试卷11-10
宠物食品发展论文10-19
食品安全形势与发展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