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助研申请(3篇)
1.研究生助研申请 篇一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沪应院学〔2016〕1号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关于印发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研究生担任助研、助教、助管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校属各部门: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研究生担任助研、助教、助管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已经学校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2016年1月4日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研究生担任助研、助教、助管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调动研究生参与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积极性,增强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研究生担任助研、助教、助管和学生辅导员工作的实施意见》(教研〔2014〕6号)的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现就研究生“助研、助教、助管”(以下简称“三助”)工作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研究生“三助”岗位申请对象为我校国家研究生招生计划内的在校全日制研究生。
第三条
研究生部负责对研究生助研工作的总体指导、日常管理;学生处负责研究生助教、助管工作的总体指导、日常管理。各培养单位须指定专人负责研究生“三助”工作。
第四条
研究生“三助”岗位设置应遵循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定期考核原则。
第二章 基本条件和原则 第五条 参加“三助”工作的研究生,必须政治思想优良,责任心强,学有余力,不能因参加“三助”工作而延长学习年限。
第六条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完成,研究生须经导师同意后,方可参加“三助”工作。
第七条 在读期间受到纪律处分的研究生,不得从事助教、助管工作。聘任期间受到纪律处分的研究生取消其助教、助管资格。
第三章 岗位职责
第八条 助研岗位主要承担学校或指导教师分配或指定的与科学研究相关的各项工作职责;助教岗位主要承担学校学生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和实验报告,参加考务工作,随班听课,指导实验,协助指导生产实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工作职责;助管岗位主要承担学校学生工作助理,研究生工作秘书助理,辅助校内各单位的管理工作等职责。
第四章
岗位设置
第九条 学校为研究生提供“三助”岗位,每位研究生原则上最多可选择二个“三助”岗位(其中一个须为助研岗位)。
研究生助研岗位由导师面向所有研究生设立。研究生助教岗位由学生处会同教务处制定助教岗位招聘计划。
研究生助管岗位由学生处会同有关管理部门制定助管岗位招聘计划。
第十条 学校有关部门在制订助教、助管岗位聘用计划时,应明确岗位职责、每周工作时间、工作量及岗位要求等,并将相应材料分别报学生处审核、备案。
第五章
岗位津贴
第十一条
研究生“三助”岗位津贴的经费来源 1.助教与固定助管岗位津贴由学校承担,临时助管岗位津贴由用人单位承担。
2.助研岗位津贴由导师根据研究生的工作表现确定,用于支付研究生助研劳务费的出资渠道为导师或课题组科研经费、导师指导业务费、国家及省专项经费中可以支取的费用。
第十二条
研究生“三助”岗位津贴标准
1.助教、助管岗位津贴。工作时间原则上每月不超过40小时,报酬按学校勤工助学标准按月发放。
2.助研岗位津贴。岗位津贴发放办法由导师和课题组确定。
第六章
岗位申请 第十三条 学生处在每学期结束前一个月公布下一学期助教、助管岗位需求计划。申请者须填写《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研究生助教岗位申请表》、《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研究生助管岗位申请表》。
第十四条 有关设岗学院、管理部门对应聘者进行面试,学生处审核通过后统一公布聘用结果。
第七章
岗位考核
第十五条 助研考核由导师和课题组负责,根据参与科研项目情况确定发放标准。研究生部和财务处每年将对助研岗位津贴发放情况进行审核。
第十六条
助教、助管岗位考核工作在每学期末进行,放假前结束。被考核者应填写《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研究生助教岗位考核表》、《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研究生助管岗位考核表》。助教岗位由主讲老师给予评定,助管岗位由用人部门给予评定。
第十七条 考核等级为优秀、合格、不合格。考核不合格者,不予续聘。如研究生本人因故不再担任“三助”工作,须提前一个月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助研岗位报研究生部备案,助教、助管岗位报学生处备案。
第八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第十九条 本实施办法解释权属学生处、研究生部。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校长办公室 2016年1月7日印发
2.研究生助研申请 篇二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 保障并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是创建和办好大学的基础和前提[1]。目前某些高校对于本科生教学非常重视, 而对本科生的科研训练较忽视。本科生一般在校期间有很多实践机会, 但绝大多数都是其过程基本设定好的课程实验或者课程设计, 而创新和探索性实践机会很少[2]。但对很多研究型大学来说, 办学的宗旨和优势点在于其科研和师资力量的强大, 因此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可以提前进入科研领域, 对于研究型大学加强本科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至关重要[1]。同时通过本科科研能力的锻炼, 使学生提前接触科学研究的专业环节, 对其正确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培养勇于探索钻研的学习精神及面对未来各方面挑战的能力都有巨大的帮助。
因此, 当前必须加大力度将本科生的科研训练纳入教学活动, 为优秀本科生实施正确引导, 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条件, 将理论知识学习和科研实践结合起来, 通过切实的科研训练为国家培养迎接未来挑战的创新型人才。
二、本科生助研的意义和作用
(一)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领悟
通常大学本科生在四年的学习中感触最深的就是上课, 课程虽然安排得很多, 学分也修了不少,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而学, 学以后有什么用, 往往陷入越学越迷茫的境地。有的课程中即使安排相应的实践环节, 基本上也只是一种形式, 同时缺乏高水平专业导师和团队的指导, 因此造成很多学生在本科阶段对科研接触基本为零。这种教学和科研的分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因此本科生助研的引入可以改善这种局面[3]。以我科研经历为例, 某些本科生助研进入我所在的课题组之后, 通过野外实地勘测、采样, 实验室全程参与各项指标测试, 并参加课题组例行的学术讨论会, 加深之前对课本上理论知识的理解, 也更了解自己知识结构的不足, 在征求课题组导师意见之后主动自学相关延伸学科的知识和理论, 拓宽学术视野, 并提高自学能力。
(二) 促进了科研与教学的融合
对我来说, 本科生助研有助于教学相长, 推进自身科研工作, 并且可以从中选取学术素养较好的学生继续攻读本课题组硕士, 缩短培养周期。对学生而言, 更大有益处, 在接受过系统的科研培训后, 相比其他没有助研的本科生, 在掌握科技文献检索与阅读、项目交流、提交报告等方面, 有质的飞跃。同时有过科研经历之后, 在接受课堂教学时, 学生可以提出更多的问题与教师交流, 反过来有助于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范围和侧重点, 而不像过去一样只是照本宣科。此外, 本科生助研加深了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了解, 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导师的学术风格和治学态度, 以这种传帮带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自己更严格要求, 真正实现科研和教学的融合。
(三) 促进创新型科研人才的培养
本科助研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并在科研小组中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其对挖掘学生潜能, 提高综合素质有关键作用。在助研过程中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会使他们更顺利地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避免很多没有经过助研的硕士生在攻读学位初期手足无措的局面。即使不深造, 走上相关领域的工作岗位后, 也会发觉在助研过程中所学到的很多科研技能会有用武之地。同时, 有些优秀的本科生在助研时能够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及其他相关成果, 更可为其更高平台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本课题组为例, 环境工程专业的两名本科生从大三开始全程参与课题组的各项科研活动, 大四时就分别发表CSCD核心各一篇, 毕业后顺利留在课题组继续攻读本校硕士, 两年内陆续发表CSCD核心文章三篇, EI检索一篇, 并在本科已参与课题的基础上加以延伸, 迅速完成硕士论文的撰写, 硕士第三年经课题组其他导师推荐确定去韩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别的学生忙于写论文、找工作时, 已经开始博士期间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课题组今后还将采取这种模式加快培养适应未来需要的创新型科研人才。
三、本科生助研的具体实现
(一) 学校课程开设模式的改革
打破常规的课程开设模式, 从大一开始就应该开设相关专业性较强的课程, 而不是全部基础型课程的学习, 同时向极重视本科科研素质培养的国外高校学习, 积极开展研究型课程,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本科课程计划中有五门特别研究课程,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科研获得本科毕业总学分16的学分[4]。目前我国高校课程开设体系还是较落后, 学生自主选择的余地很小, 同时对学生如何正确选课的引导显得不足, 导致学生在选课时凭自身想象或参照学生的选择进行, 并没有对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更多的考虑。因此, 有必要增加研究性课程的开设, 并安排专业的导师以讲座或其他形式在学生选课前专门作详细的讲解, 说明课程开设的意义, 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同时对今后择业或继续深造具有哪些指导作用等, 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安排适当的实践环节, 最好和相关科研课题组联合起来, 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 感受到如何开展科研工作。此外因材施教, 选取有科研兴趣的优秀学生进入课题组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培养科研梯队人才。
(二)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建设
本科教育的实践环节一直为人诟病, 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以考试成绩决定在校大学生优秀与否的现状导致大多数本科生陷入死读书的境地, 从而在毕业之后选择择业或继续深造的时候发现对于新的领域不知如何下手, 因此一定要对于这种现状加以重视。首先, 对于实践性教学内容和体系要在相关专家的论证下更科学合理, 更贴近社会,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其次, 对于相关的教学实验室要加大投资力度, 从而在硬件上给予充分支持, 使本科生通过实际操作, 学到国内外最先进的实验内容、方法和技能, 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此外, 在本科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科研思维后, 定期组织专业的科研课题组成员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使学生充分得到实践锻炼和科研训练, 在成就感中培养科研兴趣, 提高想象力和创新力, 从而调动学生对未知领域探索的积极性。
(三) 本科生助研与毕业论文相结合
在许多学校, 毕业论文环节都是作为最后一门课被安排在大四下半年。这期间, 许多企业的应届生招聘工作陆续开展, 以致某些学生只顾四处找工作, 没把教师安排的毕业论文任务放在心上, 往往工作尘埃落定时, 才想起要做毕业论文[5]。这种类似于临阵磨枪赶出来的论文, 其水平可想而知, 既影响本科教学质量, 又有可能耽误学生个人的后续发展, 其实我所在的课题组———安理大生态环境实验室五年前就开始尝试对这种情况予以解决。我们一般在大三就开始物色有兴趣参与科研的本科生, 起初很多学生参与进来只是感到好奇, 或是纯粹当成勤工俭学, 往往成绩在班里只是中等。在开始阶段他们只是从洗瓶子和清理实验室等杂活开始, 并且跟着硕士生做一些辅助性工作, 但随着科研活动的深入开展, 经历从采样到所有实验流程的参与, 某些学生的科研才华和能力慢慢得以体现, 同时通过这些科研实践,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反而成绩在班级上名列前茅, 在信心和能力上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到了大四做毕业论文时, 有了之前的积累和锻炼, 论文的选题和撰写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部分学生的论文经过修改, 具备了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的水平。这五年来, 经过这种模式培养出的本科生有十人选择继续深造, 其中八人考上本校或外校的硕士研究生, 其余十几人都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 当然这和他们本身的努力不无关系, 但是从本来成绩中等, 在班里默默无名发展到现在令很多其他学生大感意外的程度, 这种助研与本科论文相结合的模式起到很大的作用。当别的学生在课堂和图书馆里死啃书本的同时, 助研的学生已经带着明确的目标参与进科研团队, 从各方面都有人予以专业指导, 同时在本科生最缺乏的动手能力上有长足的进步, 更重要的是自身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开发, 对今后无论是就业还是深造都是很大的助力。
(四) 高校专项计划推动本科生助研
本科生助研需要更大平台和更高层面的助力, 毕竟仅靠一些科研课题组的支持, 不论从人力还是资金来说都是有限的。目前很多高校都已经意识到本科生参与科研的重要性, 目前国家也出台很多相应政策予以支持, 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 每年都有各种质量工程和项目的申请, 包括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特色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示范实验实训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以及大学生创新计划等, 从各个方面对本科生参与科研, 增强创新能力都提供充足的支持。在此基础上, 我校积极发展种类丰富的第二课堂, 以课题组为单位组织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等课外科技活动, 如“挑战杯”、“蓝桥杯”等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数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在比赛过程中, 本科生真正做到融入课题组参与科研, 甚至有些学生在课题组中不仅仅是助研, 更起到中坚作用, 大大挖掘学生的各项潜能。此外, 通过这些项目支持及比赛的参与, 为大学生创造优良的创业环境, 我校很多毕业生是通过这一渠道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
四、结语
本科教育历来是各国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无论其在教育体系中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还是本科四年作为人生中对于知识获取最黄金时段的地位, 有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之称的高校在本科教学改革上任重而道远, 责无旁贷。如何做到教学相长, 使学生更具竞争力, 避免本科生“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 使高校真正成为科研人才的输送源头, 本科生助研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 我们应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各层面的支持下, 大力推进高校本科生助研活动, 通过科研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带动学科发展, 推进人才培养, 并随之带来社会效益, 从而真正做到科研强国。
摘要:本科生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 也是培养国家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众多国内外高校对本科生的科研训练愈加重视。本文阐述了大学本科生助研的重要性, 对相关科研训练的实施和具体实践做了分析, 旨在为高校科研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本科生培养,助研,科研训练
参考文献
[1]蒋华林, 李华, 刘西蓉.研究型大学本科科研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 2005, 4:86-88.
[2]钱芸生, 张俊举, 刘磊.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实践与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7, 4:69-70.
[3]曹建, 王海欣, 朱若珊, 等.以本科生科研促进创新能力培养—北京大学的个案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 2013, 01-02:16-19.
[4]赵文华, 程莹.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 2002, 6:19-21.
3.研究生助研申请 篇三
及实行岗位津贴制度的实施办法
(2000年11月27日第428次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2002年10月22日第466次校长办公会审议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面向公民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高级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与研究生教育密切相关。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生群体是学校教学、科研活动中最富活力的有生力量。
第二条
为建立和健全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的激励机制,理顺研究生培养中的责、权、利关系,学校决定,设置教学、科研助理(简称助教、助研)和管理助理(简称助管,下同)岗位(简称“三助”),实行岗位津贴制度。
第二章
岗位设置
第三条
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岗位设置由教务长会同研究生院、人事部、教务部、科学研究部、社会科学部及学生工作部等统一部署。各院(系、所、中心)由负责研究生培养的主管领导负责,组织专门人员共同开展助教、助研和助管岗位的设置、申请、聘用和考核等方面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第四条
面向研究生设置的岗位分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三类。其中助研再分为两类,即“研究生奖学金”岗位和院(系、所、中心)助研岗位。助教由学校根据教学工作实际需要设置;院(系、所、中心)助研由研究生指导教师根据研究生所承担科研和相关工作任务设置;“研究生奖学金”岗位由学校出资设立,属于荣誉助研岗位,资助学习成绩优秀或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研究生;助管岗位由用人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来设置。
第五条
各院(系、所、中心)分别在每年6月初和12月初根据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将助教、助研、助管岗位修订计划上报。研究生“三助”岗位待聘计划需要明确岗位目标、每周工作时间、工作量及对拟聘研究生的要求等,所有岗位必须有明确的工作任务。
第三章
岗位津贴
第六条
每个研究生助教岗位的津贴标准为800元/月,每周工作不少于12小时。助研岗位津贴参见“北京大学研究生助研岗位管理办法”。助管岗位津贴由用人部门参照助教、助研岗位津贴标准确定。
第七条
参加教学、科研工作是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如果承担一个学期助教岗位工作,考核合格者,记2学分,享受助教岗位津贴。超过一个学期的助教工作,不记学分,享受助教岗位津贴。
第八条
助教岗位津贴和“研究生奖学金”由学校承担,各院(系、所、中心)设立的助研岗位津贴由科研经费承担,助管岗位津贴由用人单位承担。学校鼓励各院(系、所、中心)自筹经费设置研究生“三助”岗位。
第四章
岗位申请
第九条
“三助”岗位申请和聘任工作一般在新学期开学后三周内完成。
第十条
研究生助教、助研岗位公布后,经导师或相关课题组同意,研究生方可提出申请,院(系、所、中心)审批同意后,报送研究生院备案。
第十一条
研究生助管岗位由研究生直接向各设岗部门申请,设岗部门自行审批聘用,报研究生院备案。
第十二条
委托培养研究生、工资由原单位发放的定向培养研究生以及本校在职研究生原则上不能申请由学校提供津贴的研究生“三助”岗位。每位研究生不能同时申请两个岗位。考试不及格或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的研究生原则上不能应聘研究生“三助”岗位。
第五章
岗位经费管理
第十三条
研究生“三助”岗位经申请并获批准后,学校和各设岗用人单位、导师或课题组需如期将岗位津贴经费统一划拨到专门的财务帐户。
第十四条
研究生“三助”岗位津贴原则上按聘岗计划协定每月定时签单发放。
第六章
岗位考核
第十五条
研究生助教、助研岗位的考核,由导师(或课程主讲教师)给予评定。研究生助管岗位由设岗部门给予评定。
第十六条
研究生在读期间受聘“三助”岗位的情况是研究生毕业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不认真负责履行岗位工作职责的研究生,设岗导师或课程主讲教师、用人部门负责人可以随时提出终止该研究生“三助”岗位的建议,经所属院(系、所、中心)领导审核同意后,视为岗位考核不合格。岗位考核不合格的研究生原则上不再拥有应聘上岗的资格。
第十七条 年2月实行。
第十八条
第七章
附
则
【研究生助研申请】推荐阅读:
研究生助教助研工作总结08-24
研究生助教助研优秀工作总结06-10
研究生入学申请12-30
申请美国博士研究生06-28
美国研究生申请讲解07-06
研究生入党申请08-31
韩国研究生申请条件09-22
申请研究生贫困范文10-08
香港研究生申请书范文07-08
美国研究生留学申请规划清单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