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浮力科学

2024-12-14

水的浮力科学(精选12篇)

1.水的浮力科学 篇一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中学八年级科学上册《1.5水的浮力》教

案 浙教版

【教学目标】

1、知道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

一、课前复习

1、密度公式:

2、重力公式:

3、压强公式: 液体压强公式:

4、力的三要素:、、5、平衡状态是指:

6、前面学习了哪几种力?

二、认识浮力

1、死 海

死海位于约旦和巴勒斯坦交界,是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最咸的湖,湖水盐度达300g/L,为一般海水的8.6倍,死海的盐分高达30%。

传说2000年前,罗马帝国的远征军来到了死海附近,击溃了这里的土著人,并抓获了一群俘虏,统帅命令士兵把俘虏们投进死海。奇怪的是,这些俘虏竟然没有沉下去,而是个个都漂浮在水面之上,统帅以为这是神灵在保佑他们,就把俘虏释放了。这是神灵的力量吗?你能科学的解释死海不死的现象吗? F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1:人躺在死海上不会下沉,据二力平衡知识人除受到

作用外,还受到水对它他 的力,这种力叫。

3、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1:(1)将旋紧的空矿泉水瓶压入水中时,手有什么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瓶释放后,瓶将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在水中要下沉的物体(石块,铁块等)是否也受到浮力作用呢?(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浮力?)

1、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支持你猜想的生活经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你一只弹簧秤、钩码和一杯水,你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心

爱心

专心

G人

6、在把钩码慢慢浸入水中直至全部浸没的过程中,你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探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在空气中将物体挂在弹簧秤下,记下弹簧秤的读数 F=G物=。2 托住悬挂在空气中的物体,记下弹簧秤的读数

弹簧秤读数 ,因为手对物体有向上托的力 将物体浸没在水下,记下弹簧秤的读数F拉=。

弹簧秤读数,表明水对物体也有一个向上托的力即浮力。

4、比较三个弹簧秤示数,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将水换成其他液体,也会有同样的结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结:(1)在水中会____________的物体也受到向上的浮力。

(2)_____________液体都会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

二、浮力大小的测量

F拉

F浮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我们会发现,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力的作用,而且,他们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F浮=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心

爱心

专心

三、发散思维:

气球、热气球为什么能飞向天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打足了气的篮球,气孔上插有打气针,打气针的另一端通过导管、橡皮塞和气球囊连接。导管阀门开始处于关闭状态,现将阀门打开。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浮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浮力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施力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 用 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 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作业本:水的浮力(1)

【课后作业】作业本:水的浮力(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和困惑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3

2.水的浮力科学 篇二

近日,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电子工程师与化学家们制造出了一种能溶解于水的芯片, 这种可以在大量电子装置中使用的微芯片由天然纤维制成, 是一种全功能的无线收发装置。

参与研制的伊利诺斯大学教授、材料科学工程师与化学家约翰罗杰斯解释说:

“这是一块瞬态集成电路。一个简单的无线电收发装置的电路。它包括晶体管, 一些二极管, 电阻器, 电容器, 导体。

所有这些都集成在这块丝质薄层上, 这是天然材料。”

罗杰斯表示, 这种芯片的研发属于一项名为“注定消逝”的研究计划, 这一计划旨在开发出可靠且环保的电子产品, “注定消逝, 但以一种完全可控的方式注定消逝。所以我们不是在讨论一种不可靠的、脆弱的电子器件。我们谈论的是一种经过特别设计的电子器件, 拥有极好的特性, 不受时间影响, 直到你不再需要这个装置的时刻, 然后它就会融化掉。这简直是魔术。”

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 人们期盼着技术进步, 希望听到音乐的音效更好, 计算机运行更快, 手机比以前有更多的功能, 但是, 所有这些进步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的。每年人们丢弃的电子产品都会堆积如山。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的数字, 美国仅在2005年就产生出220万吨电子垃圾, 其中只有大约37.9万吨能得到重复利用。

罗杰斯认为, 为实现重复利用而延缓技术发展是解决问题的错误途径, 他主张最好的方法是创造一种新技术, 通过简单地溶解掉电子器件让难题消失。当然, 从制造能在水中消失的小芯片, 到相应研发出可溶解的并能驱动整个复杂电子装置的主板, 这中间要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罗杰斯指出, 这才是未来前进的方向, “你的手机不需要持续工作25年或者50年, 因为没有人的手机会用那么久。电子器件能工作那么久, 但并不适用, 实际

上使用不到预期寿命反而对生产效果不利, 因为这迫使你重复利用或者不得不处理所有的废品。所以如果你能用有三到五年寿命, 然后自然溶解的材料制造出关键部件或者最终乃至整部手机, 那会是非常理想的。”

3.水的浮力科学 篇三

问题引导:教师呈现游客漂浮于死海水面的图片,提问:什么力让游客能浮于水面?(学生答:浮力。)追问:为什么人不能漂浮在一般的水面上,而能漂浮于死海的水面上?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大胆地猜想。

学生猜想:浮力可能与液体密度相关。死海含盐的浓度较高,因此密度大,故而对人的浮力较大。

实验检验:为学生提供一杯清水、一只鸡蛋和适量的盐。鸡蛋原本会沉没在清水之中,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将盐加在水中,模拟死海的环境来提升水的密度,最终鸡蛋成功浮起。

探究结论:浮力确实和液体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设计思路:由死海漂浮的现象引导学生猜想浮力的影响因素,并引导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进而证实猜想。上述过程对实验归纳法进行了渗透式教学,同时还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了培养。

二、探究活动2:浮力与物块的密度的关系

问题引导:将木块和铁块分别投入水中,会有怎样浮沉情况?为什么会差别?

学生猜想:浮力可能与物块的密度相关。

实验检验:教师引导学生实验时,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注意控制变量,选择外形体积一致的铅块和铁块,通过弹簧秤的悬挂,将二者一起都浸没在水中,结合物块的重力和弹簧秤的示数可以算出他们所受浮力,进而发现浮力大小相等,可判断浮力与物块密度没有关联。

探究结论:浮力与物块的密度无关,但是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进而引入下一个讨论活动。

设计思路:上述设计结合实验的观察来启发学生的猜想,进而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悟控制变量的内涵,教师要在解释控制变量意义的同时,引导学生对相关方法进行总结,将科学方法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渗透相结合,完成探究任务,并且激活学生思维,引出下一个探究方向。

三、探究活动3: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问题导入:将一只空塑料瓶往装满水的烧杯中压,你会感受到什么?(学生答:越压越费力。)什么力阻碍瓶子的下压?(学生答:浮力。)此外,因为此前杯子里的水是满的,那么下压过程,你还会发现什么?(学生答:水溢出来,越往下压,溢出的水越多。)这二者间有无联系呢?

学生猜想: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大小有关。

实验检验:教师要求学生在上述实验操作中,收集从烧杯溢出来的水,并对体积进行测量。学生思考并开始设计溢水杯,自制仪器后测量体积,并进行比较。

探究结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其排开的液体体积相关。

设计思路:启发学生在观察中思考有关实验的设计和相关仪器的自制,让学生在获得科学方法的学习体验之余,也能提升其动手能力。

四、探究活动4:浮力大小的定量探究

问题引导:浮力大小与溢出液体体积相关,那么二者间是否还有更为严密的关系呢?

提出猜想:教师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逻辑演绎手段,提出更为大胆的猜想,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被排开的液体重力有关。

实验检验:学生通过弹簧秤分别测出浮力与溢出水的重力,发现二者相等。

探究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其所排开液体的重力。

设计思路:通过之前3个探究活动的铺垫,学生对浮力的影响因素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因此,教师适当的点拨,就可以点燃学生逻辑思维的火花,进而通过实验归纳法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

学生在上述4个探究活动的进展过程中,不仅亲历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过程,同时还体验了显性、隐性结合的科学方法教育。他们在探究过程中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了一系列定性、定量的分析和比较,并通过实验归纳法实现了结论的总结。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物理学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谨性,让他们在探寻物理规律以及本质时,也深刻领会蕴含在探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和物理思想。

4.水的浮力的教学反思 篇四

一、设计活动,玩中激趣,在做中学

设计学生动手活动贯穿整节课。在导入时我设置如下情景:“怎样从瓶中取出乒乓球?”一开始就用活动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设计了两个体验浮力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对水的浮力有了最直接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怎样使橡皮泥浮起来”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阿基米德定律。

此外,还设计了发散思维的拓展活动,学生发挥想象力,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尝试使橡皮泥浮上来,看哪个小组想的点子多…….整节课利用简单常见的器材,通过亲身感受,学生在活动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并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在做中学。

二、合作与交流的“小组学习”,学生在合作中快乐学习

团体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

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参与课前准备

教学设计采用“过程式”教学,即课前准备,课堂探究,课外延伸。课前学生运用Internet查找有关水的浮力的资料,并准备实验用具,所有准备过程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组织协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所需活动器材都是简单易找的日常用品,如,脸盆,桶,石头,玻璃弹子,橡皮泥,可乐瓶或其他容器,泡沫(大手掌形状---------校运会入场式道具),从生活中,从身边取材,充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并进行交流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发挥协作的团队精神,分工合作,有序进行。采用“新课-实验-观察”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边上课,边做实验,边进行观察。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眼、多动口。使学生自己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实践表明,选用小组教学方法,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充分发展问题解决和决策的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相互确认、相互补充和相互启发的团体性思考和创造等要求。同时,教师能及时了解情况并给予指导。

三、从感性认识到抽象思维,符合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

整节课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从感性体验入手,进而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如:瓶中取球,2个体验活动,让学生对浮力有感性直接的认识;由探究浮力的大小到阿基米德定律;由使橡皮泥浮起来的活动到拓展分析:“不沉之舟”泰坦尼号为什么会沉下去?最后才引出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在合作中成长。

四、亲切交流,创设愉快和谐的课堂环境

建立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前提之一。教师的态度和蔼可亲,表情丰富、幽默,教学气氛轻松自然,力图使教学活动活泼,激起学生兴趣,尊重学生,允许学生出错,经常运用表扬鼓励性评价,耐心启发引导,使创新思维得以充分发挥。如课堂上师生应景产生一些小花絮。如:

生:老师浮起来了!

师:不是老师浮起来了,是你的橡皮泥浮起来了!

生:呵呵,嘻嘻,哈哈…….

师生在亲切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互动。微笑教学,使我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多鼓励,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大胆放开,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无形中教师与学生便建立了一种合作友好的关系,对学生起到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从而增强了教学效果。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把与之有关的知识,图文并茂地一同输入电脑做成课件,指导孩子怎样利用课余时间去查找读取,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供了资源。第二,设置信息课,把学生带到网络教室上网查找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并把自己认为是有价值的东西摘抄下来或者复制下来自己整合做成word文档或powerpoint。多媒体图、文、声、像等具有丰富的再现功能,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自由舒畅的探究学习环境使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时间充足,形式多样;再者,信息媒体中资源丰富,搜集的过程也相对独立,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充分展示探究活动的主体性。

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所要注意的问题

1.计算机的运用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学设计才是关键所在

从教学需求的角度出发来使用计算机,而不是为了用计算机而使用,强调教师的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基础,发挥计算机的长处,

而不是抛开一切只要用计算机就行。教学中,课件等计算机的运用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关键还是教学设计。

2.信息污染与网络安全。

注意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因此,我们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

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这次新课程课堂教学典型案例活动的开展,给我提供了锻炼的平台,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科学课是今年第一次设立的实验科程,更是摸着石头过河。水的浮力是物理内容,对于学生物专业的我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是否选择这个内容上录像课?我曾经犹豫过:担心讲得不够严谨,能否讲得透彻?后来觉得,也许这样更能发现问题,帮助自己更快成长。最终还是决定接受挑战,勇敢进行尝试。

八、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遗憾中成长

作为站上讲台仅一年的新手,对节奏的把握偏快,这是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克服的问题,希望在实践的学习中逐渐变得从容。

第一次拍录像课,事先没考虑到镜头与学生、教师三者的位置关系。课前没有把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向摄影师沟通,有些明显的实验现象和过程被学生挡住镜头,导致一些精彩的瞬间没能出现在镜头上。如,导入时设置情景,“怎样从瓶中取出乒乓球?”学生动手向矿泉水瓶灌水,利用水的浮力成功取出乒乓球;还有学生座位虽做了分组的摆放,课后发现还有更好的摆放方式,如六人围成一个长方形,可能上课和录像的效果会更好…….

还有,虽然能用语言,微笑,眼神,手势等满怀激情和感染学生,但观看录像后,自己发现有时语言还不够精确简洁,手势还不够干脆……下次还要注意有效的使用指导时间,让教学更优化。

5.水的浮力科学 篇五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浮在水面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和排开的水量有关。现在我这有一个圆柱形铁块,放入水中它是下沉的,请问它在水中会受到浮力的作用吗?

生:应该有。

师:你有什么办法证明?或者说你可以通过什么实验来测量?(经常听见这样的对答:你说有,那怎么证明呢?做实验。这已经成为学生熟悉的套路,然后是教师讲解怎样去做实验。如今我要让学生去思考做怎样的实验才能证实自己的猜测,而不仅仅是个实验操作者。)

生有些迟疑,看来这个实验设计还是有点难度的。

师:这样吧,如果我把这个铁块挂在弹簧秤上,铁块受到哪几个力?(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拉力)它们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相等,弹簧秤上的读数就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如果我把弹簧秤移到水槽上让铁块浸在水中,你们觉得弹簧秤上的读数会不会变化?如果会变化,是变大还是变小?

生:变小。

师:你为什么认为变小?能说说你这样猜测的理由吗?(在水中的铁块受到向下的重力作用,同时也受到了向上的拉力和浮力,因为物体是静止的,重力的大小=浮力+拉力,重力不变,有浮力的帮助,拉力就小了。)

然后就出示相关材料,进行第一个实验“下沉的物体浸水体积不同的浮力大小”的研究。这个实验操作比第5课测量泡沫块的实验要简单多了。写到这,我突然想到教材的顺序,编写者让学生先研究浮物再研究沉物,主要是从学生的思维角度上考虑,但是忽略了实验的难易程度,如果把顺序换过来,在讨论沉物、浮物是否会受到浮力之后,先做操作简单但有争议的沉物实验,再研究操作复杂的浮物实验,会不会更方便实验的指导呢?

6.水的浮力科学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钩码在水中下沉过程中所受浮力”的过程,绘制并分析“折线图”,引导学生发现“钩码在水中占据的空间越大,所受到的浮力越大”。

2、通过探究“钩码在水中下沉过程中所受浮力”并分析“折线图”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绘制折线图、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尊重数据、严谨求实”的科学求证的态度;发展学生探究浮力秘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学生探究“钩码在水中下沉过程中所受浮力”的过程,绘制、分析“折线图”。

三、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分析“折线图”得出“钩码在水中占据的空间越大,所受到的浮力越大”。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引出探究的问题

1、谈话:通过上节课研究,我们知道水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一个来自水的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作浮力。

2、幻灯片演示:先出示在空气中挂在测力计上的钩码图,并读出测力计所显示的数值,然后出示钩码放入水中图片,读数,请学生说一说“你认为钩码所受到的浮力是多少,怎样算?”并询问:你同意这种算法吗?

3、解释:我们可以将“下沉钩码所受水浮力的大小”用“空气中测力计读数”—“进入水中测力计读数”的差值来表示。

4、出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用这种求浮力的方法来研究下沉钩码所受的浮力还有哪些秘密。

(二)探究新知

1、演示钩码入水过程,指导学生进行猜想。

(1)演示、猜想:出示一个钩码、小水杯,当钩码在下沉的过程中,你认为它受到的浮力有没有变化?如果有,会有什么变化?(2)用折线图记录学生的猜想并理解折线图各要素的关系及意义。

讲解:“如果老师给你一个图,你能把你的猜想用折线图展示出来吗?”(先认识图)请一个孩子语言描述他的猜想,教师绘图演示。介绍表单上横、竖坐标所表示的意义,然后让孩子来猜想如果用具体数据绘成折线图的方式如何表示。让孩子边说教师边描点连线,注明颜色表示的图例,再说一说这个折线图的趋势表示什么,为什么这样猜想。然后各组孩子小组讨论,在表单1上画出猜想。

过渡谈话:钩码下沉过程中所受浮力的过程是不是像同学们猜想的这样呢?我们还得经过亲身实验验证才可能得出结论。

2、组织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施(1)组织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谈话:为了研究钩码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变化,我们都需要知道什么?(空气中钩码测力计读数,钩码进入水中不同深度测力计读数。)

A、对照实验表格,简单说一说实验方法。(按记录单要求分别测量记录钩码在空气中,入水不同深度:1cm到5.5cm完全进入水中,到继续下沉到水下9cm,显示测力计的读数)。

B、课件出示注意事项:说一说,我们在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用移动铁架台高度来控制钩码入水深度,等测力计停稳再读数,入水深度以钩码上的刻度为准,严格控制入水深度。要求学生把看到的数据如实地记录下来。出示记录表格,说一说浮力求法等。

C、组织分工:想一想:为了完成好这次实验,我们应该怎样分工合作?(明确一人移动铁架控制入水高度,一人读测力计读数,一人读入水深度,发令何时移动钩码、何时停,一人负责记录等。)

实验要求:(出示记录表单)先计算出不同高度所受到的浮力。完成的组把实际测量出的浮力汇成折线图,用另一种颜色笔表示,可以尝试对折线图进行分析写在折线图下方。

(2)组织学生实验,获取数据

此时,对孩子出现操作不够规范的及时给予指正帮助。如:孩子在升降铁架台时可能造成钩码碰壁引起实验数值不准确,则马上提醒学生正确操作方法。又如:有的孩子出现读数问题,造成数据出现较大差异,完全入水后数据完全不同。针对策略:立即提示学生再做几次,大家一起来读数,看是刚才这样吗?期望让学生发能现错误并马上纠正过来。

3、组织学生整理数据,绘制折线图,尝试进行分析。

(1)教师提出要求:停下手中的实验材料,放回原处,用三分钟时间把没有绘制的折线图绘制完,并尝试把验证结果与猜想进行对比分析。

要求:对照猜想与验证折线图,分析和猜想一样吗?你又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2)学生整理数据

为避免孩子把测力计读数直接绘成和浮力相反的图,教师则提示孩子观察原始数据:你们绘制的是浮力折线吗?„„

4、组织学生分析折线图

(1)提问:对照猜想与验证折线图,汇报:你的验证结果和猜想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由各组共同发现梳理出

钩码由水面到完全进入水中,浮力增大;完全进入水中,浮力不变

(2)讨论思考:何你的猜想一样吗?为什么由水面到完全进入水中,浮力增大,而完全进入水中后,浮力不变呢?回忆你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什么?

(3)学生思考发言。课前预设方案有三:

如果学生认为和水的多少有关,可以给一大盆水简单验证一下。如果学生认为和钩码重量有关系,则让学生自己辩驳,认识到钩码重量不变。如果学生认为和更深有关系,则向水桶倒入更多的水,让孩子观察测力计读数是否有变化。

(三)活动:想办法让橡皮泥在水面浮起来(随机)

1、出示材料:橡皮泥

研究问题:根据今天研究,这块橡皮泥沉在水下了,那它有可能在水面上浮起来呢?各小组讨论。有时间可以动手试一试,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板书设计 浮力

占据水中空间越大,浮力越大

钩码

7.大班科学活动《水的秘密》 篇七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水的特点

2、了解水的用途并懂得节约用水

二、活动准备

水、水杯若干、各种调料味、颜料、小玩具两块、吸水布

三、活动过程

1、猜谜导入,了解水的用途。

(1)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小谜语,请你们猜一猜。它在小溪中散步,池塘里睡觉,河流里奔跑,海洋里舞蹈。它是什么?

(2)师:小朋友都很棒,知道了这是水,那请小朋友想想水是做什么用的?都有哪些用途呢?

(3)小结:水可以用来洗衣服,做饭,洗漱,刷牙,拖地板,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朋友。

2、认识水的第一个特点:无色

(1)师:小朋友都知道了水有好多的用处,那你们知道水的特点吗?就像小朋友一样,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特点,就像有的小朋友很喜欢玩耍,那玩耍就是这个小朋友的特点,那水也有自己的特点,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水的特点吧。(讲操作规则)

(2)师:小朋友的桌上放了一些水杯,里面装了水,老师这里还有一些装了颜料的杯子,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将这边颜料杯中的颜料倒入盛有水的水杯,观察观察水杯中的水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幼儿操作观察)

(3)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操作,你能告诉我你倒入颜料的那个水杯发生了什么变化吗?为什么?(幼儿举手回答)

(4)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杯水,是没有加过颜料的,请你看一看,它变色了吗?它和这些加了颜料的水杯中的水有什么不同?(一个是没颜色的,另一个有颜色)

(5)师:通过刚才的讨论和发言,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一杯没有加入任何东西的水是什么颜色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水是无色的)

(6)小结:水本来是没有颜色的,但是你往里面加什么颜色,它就会变成么颜色,如果没加什么它就不会变,这就是水的第一个特点——无色。

3、认识水的第二个特点:透明

(1)师:请小朋友小眼睛仔细看老师这里,老师要变魔术了(从后面拿出拼插玩具)老师现在要分别把它们分别放入两个杯子里,告诉老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认真的看下玩具在哪个杯子看的更清楚?为什么?

(2)师:小朋友说了玩具在没颜色的水里看的很清楚,在加颜色的里面就看不清楚,甚至是看不到。因为没加任何东西的水是透明的,通过它我们还是可以看到物品,但是加了颜料的水是很模糊的,那这个就是水的第二个特点——透明。

4、认识水的第三个特点:无味

(1)师:现在请小朋友看向老师的桌上,老师又重新摆上了一些水杯,请你仔细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幼儿观察,没有看出什么不同)

(2)师:小朋友用眼睛看了没有发现什么不同,那我们这次来尝一尝,发现一下它们有没有什么不同。

(请幼儿上来品尝并说出是什么味道的)

(3)师:刚才小朋友说了它们有的是甜的,有的是咸的,有的是酸的,有的是没味道的,那你们知道同样是一杯水为什么味道不一样呢?

(4)小结:在刚在的品尝中,我们明白了如果你往水里加什么味道的调料那水就会变成什么味道的,如果不加任何东西,那水的味道是不会变的,这就是水的第三个特点——无味。

5、认识水的第四个特点:流动性

(1)师:现在请小朋友看老师这里,老师手中有两个杯子,请小朋友观察看看它们两个有什么不一样?(一个有洞一个没有洞)(2)师:你们猜一猜如果往这两个杯子里倒水会发生什么?

(3)师:水从杯子里流出来了,那你知道水为什么从杯子里流出来呢?而另一杯没流出来呢?

(4)师:刚才小朋友都看到了,水会从有漏洞的地方流出来,而没漏洞的地方就不会有水流出来,就像小朋友喝水就必须用杯子盛住,要不然水就会洒出来,这就是水的第四个特点——会流动。

(5)总结:通过刚才的观察与实验我们知道了水的特点,那小朋友还记得水有哪些特点吗?(引导幼儿说出无色,无味,透明,流动)

四、活动延伸,知道要珍惜水。

(1)师:我们知道了水的特点是无色,透明,无味,流动的,还知道了水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可以用水做很多事情,那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我们突然没水可用了,会怎么样呢?

(小鱼死了,庄家枯萎了,小河干枯)

(2)师:由于缺水,没水可用,小鱼死了,庄家枯萎了,那小朋友们你们以后在用水的时候要怎么做呢,有的小朋友洗完手不懂得关紧水龙头,这样做对吗?还有的小朋友小手洗干净了还一直在水龙头那里在玩水,这样做对吗?(幼儿讨论怎样节约用水)

(3)师:小朋友说出了很多的节约用水的方法,洗完手关紧水龙头,洗手不让水花洒满地,喝水喝多少接多少。

8.幼儿大班科学教案《水的秘密》 篇八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幼儿在玩水中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的以及水的三态变化。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水的探究兴趣,懂得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活动准备】

每人两个分别装有水和牛奶的杯子、雪花片若干,大塑料盆,冰块、酒精灯、烧杯等。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新课

师:今天有位神秘的小客人要来做客,我们猜猜它是谁?“一样东西真稀奇,看得见,抓不起,洗衣做饭离不开,洗手洗脸需要它。”(打一自然物:水)

师:小朋友们都玩过水,可是你知道吗?(压低声音夸张状)水呀,还有许多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水的秘密,好不好?

二、探究水的特性

1、看

教师请幼儿出示装有牛奶和水的透明杯子。

师:你们面前是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请小朋友只用眼睛看,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只用眼睛看语气重一些)

幼:水清清的,牛奶浓浓的;水是无色的,牛奶白色的。

小结:水是无色的。

2、尝

教师请幼儿尝一尝牛奶、水有何不同?

幼:牛奶酸酸的甜甜的,水没有味道。

小结:水是无味的。

启发幼儿:水与牛奶比,还可以与什么比尝是无味的?

例如:酒是辣的,酱油是咸的,加深水是无味的。

3、观察

教师在水杯、牛奶杯中分别放入一片雪花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觉,例:你能看见吗?为什么?

幼:水中的雪花片很清楚,而牛奶中的看不清楚。水是透明的,而牛奶不透明。

小结:水是透明的。

启发幼儿想办法: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水是透明的?

例如:把小手放入干净水中,隔着盛满水的瓶子互相能看见等。

4、动

教师用饮料瓶制作一个水槽,下面接一个盆子,让幼儿观察水是怎么进了下面的盆里的,幼儿就会说出是流进去的`,从而得出水是流动的。几人一组将杯子里的水倒入盆中,让幼儿亲身感知水的流动性。

师:水的流动性还从哪里看出来?启发幼儿说出如拧开水管、小河流水等。

小结:水是流动的。

5、师幼共同总结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

三、认识水的三态

1、水变冰

师:水对小朋友说:“我还会变魔术。”(压低、夸张状)

幼:啊,变魔术。

师出示事先冻好的冰:“这就是水变得,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冰?”

幼儿:天冷时?在冰箱里。

小结: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变成冰。

2、观察体验冰变水

(1)请幼儿用手摸一摸,说出感觉(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

(2)师:想一想冰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

幼:天气暖和了放在热水壶上加热

教师把冰放入烧杯里在酒精灯上加热,验证幼儿的猜测。

小结:冰在温度变高时就会慢慢变成水,而且温度越高化的越快。

3、操作实验水变水蒸气、水蒸气变成水

(1)提问:①玻璃杯里的水加热会怎么样?

②爸妈烧开水时你发现了什么?

③热水杯上盖一张纸,你会发现什么?

(2)实验观察

①在酒精灯上给水加热,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变化。

幼:“有热气出现”“有水气”

小结:水变成了水蒸气

②在热水杯口盖一纸片,请幼儿观察纸片变湿了。

小结:水蒸气随温度下降变成了水。

4、师幼共同总结水有三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

四、讨论水的用处

师:小朋友们分小组讨论“水有什么用处?你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如果没有水,会怎样?我们怎样保护水资源?”

幼儿讨论得出:水对人类,对植物、动物用处特别大,水可以洗澡、洗脸、洗菜、浇花、浇庄稼,动物也离不开水。

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播放多媒体,加深幼儿对水的认识及增强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总结:水对我们用处很大,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水。

【活动延伸】

9.大班科学《水的变化》教学反思的 篇九

本次活动主要目标是:1、学习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水的三态。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水的三态变化。 首先,我启发幼儿回忆水如何能结成冰,幼儿根据已有经验都能说出自己的方法,如将水放入冰箱,冬天时候地上的水会结成冰,为了验证水遇冷会变成冰,我将一小杯水放入冷冻柜,待一段时间取出给幼儿观察。

接着,我便提出问题二:“那怎样将冰变成水呢?”幼儿的答案多种多样,如可以放在嘴里让它融化变成水,为了验证冰遇热变成水,我让幼儿共同观察实验二:在热水中加入冰块,这时,冰块马上便融化成水了。 紧接着,我便让幼儿继续思考:“小朋友平时在家看妈妈烧开水时,会有什么发现呢?”平时观察较仔细的幼儿马上回答出会有气向上冒,于是我便告诉幼儿那是水加热产生的气体。

10.三年级科学上册比较水的多少教案 篇十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比较水的多少亲历一次科学探究的活动。

2、通过比较水的多少,知道解决一个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证据在证明假设中的重要性。

2、愿意与同学交流比较水多少的方法。科学知识:

知道并学习用量筒测量液体的多少。

二、重难点

重点: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 难点:设计比较水多少的实验三、一 课时

四、课前准备

三个形状不同、粗细不同的瓶子(装有水、贴好标签)、塑料袋、笔、漏斗、量筒、小瓶盖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装有水,形状不同的瓶子,提出问题:哪个瓶子装的水多?

(二)、比较水的多少

1、猜一猜

2、设计实验

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证明你们的猜测。汇报并引导:(1)比轻重

(2)比液面高低

(3)比水流时间

3、分组实验:选择一种比液面高低的方法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4、汇报实验情况和结果

(三)、多多少

提出问题:老师想精确地知道2号瓶的水比1号瓶多多少,比3号瓶多多少,怎么办?

1、认识量筒

2、学会使用量筒:观看视频

3、解决问题:1、2、3号瓶各有多少毫升水?(做好记录)

4、汇报实验结果。

(四)、小结与拓展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11.水的浮力科学 篇十一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每个人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可以说,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变化,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目标定位:

《纲要》指出,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让幼儿在玩水中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透明的、无味的,是会流动的,具有浮力和溶解性的特点。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

(3)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3、活动准备:

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做了如下准备:

(1)教师材料准备:盛有清水、牛奶、醋的玻璃碗各一个,在水中会下沉的小物品(如石子、玻璃珠、麻将牌等)两个;示范用的各组实验用具一套。

(2)幼儿材料准备:盛水的大脸盆四个;小脸盆两个;塑料小篮、能盛水的小容器若干;白糖、盐、奶粉等若干;筷子、汤匙及装有半杯清水的小杯等若干;泡沫板、大花片、小石子、玻璃珠、螺丝帽、吹塑纸等各种不同质量的物品或玩具若干。

二、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2、演示法:对于科学活动来说,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可以让幼儿直接观察到各种物品在水中的变化,而且通过教师的演示方法,可以避免幼儿在实验中的操作错误。

三、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操作法:这是此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新《纲要》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水的各种的秘密。

2、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四、活动流程:

1、猜谜活动:(指导语:今天天有位小客人要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要想知道小客人是谁,请先猜个小谜语——一样东西真稀奇,看得见,抓不起,洗衣做饭离不开,洗手洗脸需要它。)一开始,教师就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谜来请出小客人,然后请小朋友找出小客人身上的小秘密,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2、演示活动:(指导语:水宝宝和牛奶娃娃、醋娃娃有什么地方不一样?):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水的小秘密之一,为接下来的操作活动做好准备。

3、操作活动(指导语:请你们也来试一试、玩一玩,来找找水的其它小秘密)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4、交流总结活动(指导语:说说你是怎么玩的,你发现了水的什么秘密。想想水有什么用,我们该怎样节约水和保护水)在这里,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幼儿可以尽情表达,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友语言,还拓宽了幼儿思维。

12.中班科学:水的秘密 篇十二

1、通过各种感官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能流动的液体,感知

水能溶解特定物质(糖、盐等)的性质。

2、了解水的用途,知道水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知道节约用水。

活动准备:

1、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白酒,一杯糖水

2、小勺子,吸管,盐,白砂糖,味素

3、彩色塑料物件,石头,字卡,标签

活动流程:

一 创设活动情境(出示四个杯子)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四个杯子,分别装了牛奶、糖水、酒、清水,可是我一着急忘了哪杯是酒哪杯是水了,小朋友,你能帮帮我把杯子贴上标签吗?(认一认标签:牛奶,糖水、酒、清水)

2、小朋友通过观察比较给四杯液体贴上标签。

二 探究水的性质

小朋友,刚才你是怎样把这四种液体区分开的呢?

小朋友说理由老师出示字卡(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能流动),总结水的性质。

1、水是没有颜色的

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让幼儿看一看,牛奶是什么颜色的?水呢?

2、水是透明的

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块颜色鲜艳的糖,对比观察:为什么牛奶中

的糖块看不见?水中的看得见?

3、水是没有气味的

出示一杯酒和一杯水,幼儿分别闻一闻,说说水有没有气味?

4、水是没有味道的

出示一杯糖水和一杯清水,让幼儿分别尝一尝,水有没有味道?

5、水是能流动的

把水从水杯中到入盆里,观察水的流动性

6、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而且是能流动的液体。

三、探究水的用处

1、创设情境,小朋友们在什么时候需要喝水?

2、小朋友,水除了能解渴外,你都用水做过什么,你看见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用水来干什么?

我们人要喝水,要洗衣服、洗菜、洗米做饭、洗手、拖地、冲厕所。动物植物没有了水也都会渴死。

3、水对我们来说这么重要,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对了,一定要节约用水(举例说明)。

四 、探究水的溶解性

1、出示一杯清水。

2、在清水杯里放一匙糖。让幼儿观察糖是在杯子底部的。

3、用吸管搅一搅,让幼儿观察。白糖到哪里去了?

6、小结:水能溶解糖。

五 、巩固活动

1、讨论: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里?

2、让幼儿把老师提供的盐,味素,石头,彩色塑料物件等东西放在水里,

过一会儿或搅动一下,看看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3、鼓励幼儿回家继续做类似的实验。

六、扩展:

1、小朋友们,水有很多有趣的性质,它还有一个秘密,那就是水是一种可

以在液态、气态和固态之间转化的物质。我们现在看到的水是液态的。老师把这杯水放在冰箱里,它会怎么样?爸爸妈妈洗的衣服湿湿的,第二天早上会怎么样?

2、小朋友,夏天快要到了,你们要注意多喝水,多喝水对人体有好处,我们

上一篇:长安福特汽车营销策划下一篇:幼儿园小班语言优秀教案《什么弯弯像小船》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