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世祥先进事迹

2024-11-15

毕世祥先进事迹(精选3篇)

1.毕世祥先进事迹 篇一

12月16日上午9时50分,州委、宣传部长毕世祥等3人从康定前往雅江、新龙等县开展群众工作,在翻越国道318线康定县境内海拔4412米的高尔寺山时,因大雪道路结冰严重,山高路险,发生车祸,毕世祥同志因公殉职,终年53岁。

12月19日上午,毕世祥同志遗体在康定殡仪馆火化后,送往家乡丹巴下葬。当日下午,丹巴当地上万名干部群众闻讯后,早早地便来到县城沙子坝,在街道两旁站立成两条蜿蜒的长龙,他们满含泪水,静静地等待亲人毕世祥魂归故里,为他送行。人群中,来自梭坡乡的一位藏族老乡告诉记者,他并不认识毕世祥,但他听别人说过,毕世祥是一位人品很好的好领导,得知毕世祥的骨灰运回家乡下葬,便专程赶来送这位好人一程,他希望毕世祥的灵魂早登天堂。在丹巴县某部门工作的张建明先生则对记者说,因为工作的原因,自己曾和毕世祥见过一面,毕世祥的和蔼可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那么‘大’一个领导,对我这样的小人物却一点架子都没有。”张建明先生对毕世祥非常敬重。

毕世祥同志因公殉职后,灵堂设在康定甘孜日报社院内,期间,各族干部群众送来的花圈多达500多个,先后有上万名干部群众自发前往吊唁。而毕世祥同志殉职噩耗的消息及悼念文章则更是在互联网、微博、微信中被大量转发,着实无法确切统计。

那么,毕世祥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因公殉职,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强烈的反响?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普通老百姓为他流下悲伤的泪水?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说他是个好人、是个好领导?他又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呢?在丹巴,记者走访了他的亲人、他的中学同学,以及他曾经就读的中学的校长……或许,从他们的讲述中可以找到答案。

2.毕世祥先进事迹 篇二

卓博教育整理了江苏公务员面试热点,备考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面试考生可参考,以下为“逝景如梦长路如歌—追记毕世祥同志因公殉职先进事迹”。

——邂逅一道风景

认识毕世祥,是1998年初夏的一个下午。时任州旅游局长的他,身穿一件灰色风衣,和我的好友,时任旅游局办公室主任的追美出差云南迪庆,途经乡城,临时受邀参加乡城县委的一个会议,专题讲述甘孜旅游。高大俊朗,气度不凡,口才出众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那时甘孜旅游刚刚起步,旅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粗浅的概念,他深入浅出、激情飞扬的一席话,赢得满堂彩。现在回忆起来,他大约是从现代旅游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国内外旅游产业形势、甘孜州的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和发展思路等方面,讲到乡城应如何开展旅游工作,中间还提及乡城的不少地名。这堂课给参会的各界人士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我第一次接触到许多关于旅游的新鲜概念,并从此与旅游结下厚缘。

讲了约半个小时,他便匆匆道别。他们走后,与会人员依然意犹未尽,展开了关于旅游的热烈讨论。在大家的谈论中,我才知道他叫毕世祥,精通外语,是甘孜州的外贸和旅游专家,颇有名头。我当时暗想:追美能和这样出色的领导共事,福气不小呢!如今回想那一幕,感慨良多:行色匆匆的他,其实就是那个年代康巴大地旅游的传道者和先驱,奔波于雪域高原的山川草木间,他也是一道如画的风景。

2004年,在追美的推荐下,我被选调到州旅游局任市场科科长。调任前的考察中,他和我谈过一次话,大意是旅游局的工作很辛苦,他选的人,必须踏实勤恳,来了就要上手做事,让我有思想准备。跟他工作几年间,我发现他选人用人的标准,的确是德才为先,这也是他交朋友的原则。能够得到他的赏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呢!我还暗自为此高兴了一阵。

我从乡城赴州工作时,乡城的一帮好友执意要把我送到州府康定,随行人员多达十几人。到康定时,他委婉地批评了我,原话中有一句:你怎么也会看重这一套?这话让我有些惶恐,便极力向他辩白并非我喜欢这样,实乃朋友们的盛情难却,而且他们是开着私车来的,并不违反相关规定。他听后笑着表示了体谅,并和我的朋友们谈笑风生。我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地。跟他的日子久了以后,我发现他对社会上拉帮结派、作秀撑场面那一套十分厌烦,自己也从不参与,因此许多人说他心高气傲、不好接触。其实这些人并不了解,他对身边的人从来都是和蔼可亲、关心体贴,那份傲气,只流露于恶风陋俗之前。送我的朋友们多数都是第一次见他,但因为他多年前曾在乡城搞过社教,大家找到许多共同话题,相谈甚欢。两年后他到乡城下基层,偶遇我的朋友中则,居然一口叫出了名字,还以兄弟相称。中则十分感慨地对我说:毕大哥真令人敬佩,有水平没架子,待人真诚,记忆力还惊人,真是难得一见的好领导!

——邂逅一道风景

认识毕世祥,是1998年初夏的一个下午。时任州旅游局长的他,身穿一件灰色风衣,和我的好友,时任旅游局办公室主任的追美出差云南迪庆,途经乡城,临时受邀参加乡城县委的一个会议,专题讲述甘孜旅游。高大俊朗,气度不凡,口才出众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那时甘孜旅游刚刚起步,旅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粗浅的概念,他深入浅出、激情飞扬的一席话,赢得满堂彩。现在回忆起来,他大约是从现代旅游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国内外旅游产业形势、甘孜州的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和发展思路等方面,讲到乡城应如何开展旅游工作,中间还提及乡城的不少地名。这堂课给参会的各界人士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我第一次接触到许多关于旅游的新鲜概念,并从此与旅游结下厚缘。

讲了约半个小时,他便匆匆道别。他们走后,与会人员依然意犹未尽,展开了关于旅游的热烈讨论。在大家的谈论中,我才知道他叫毕世祥,精通外语,是甘孜州的外贸和旅游专家,颇有名头。我当时暗想:追美能和这样出色的领导共事,福气不小呢!如今回想那一幕,感慨良多:行色匆匆的他,其实就是那个年代康巴大地旅游的传道者和先驱,奔波于雪域高原的山川草木间,他也是一道如画的风景。

2004年,在追美的推荐下,我被选调到州旅游局任市场科科长。调任前的考察中,他和我谈过一次话,大意是旅游局的工作很辛苦,他选的人,必须踏实勤恳,来了就要上手做事,让我有思想准备。跟他工作几年间,我发现他选人用人的标准,的确是德才为先,这也是他交朋友的原则。能够得到他的赏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呢!我还暗自为此高兴了一阵。

3.学习毕世华事迹心得体会 篇三

“全村党员选我当党总支书记是信任我,如果不干出个样来,对不起党组织和全村的父老乡亲。”这是党的十八大代表,临沧市镇康县南伞镇红岩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毕世华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

208月8日,缅甸政府驻老街部队与民族地方武装发生武装对峙,大量边民涌入镇康县境内,红岩村是南伞镇涌入边民最多的村,便道管理、疏导安置、食品安全、卫生防疫、治安防控……毕世华带领党员干部群众把这些突如其来的涉外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当年8月27日,境外战事胶着。为防止溃军越境伤及当地民众,正在边境巡逻的毕世华冒着生命危险,在118号至121号界桩地段连续插上了5面国旗。事后有人问他:“对面正在打仗,你不怕吗?”他笑着说:“说真的,害怕!但为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身为界务管理员,我必须把国旗插上去,把尊严亮出来。”

上一篇:领导参观演讲稿下一篇:心内科护士工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