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BIM技术应用的考察报告

2024-11-30

关于BIM技术应用的考察报告(7篇)

1.关于BIM技术应用的考察报告 篇一

按照陕西省高职高专学会的安排,2005年5月20日至29日,学校党委书记李长才、副校长吴领合、两办副主任李敏辉随陕西教育考察团到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5所高职高专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原为国家民政部直属院校,2000年实行省部共建,归口湖南省教育厅为主管理。学院占地面积1007亩,建筑面积36.9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亿余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000余万元,图书馆藏书70余万册,各类专业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200多个,在全国各地建立实习、实训基地280余个,建有中国爱心网、中国民政网、中国社工网、中国殡葬网、中国老年网、民院学子家园6个专业网站。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0多人。有专职教师800多名,其中教授、副教授26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教师310余名。“双师型”教师占全院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学院设有民政系、社会工作系、殡仪系、康复医学系、经济贸易系、文法系、应用外语系、电子信息工程系、软件学院、艺术设计系、体艺教学部等11个教学系部,开设有人力资源管理、民政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社区建设与管理、老年人服务与管理、戒毒康复、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电子商务、经济法律事务、经贸英语、计算机及应用、网络工程技术与系统管理、应用电子技术、环境艺术设计等45个专业,其中,民政行政管理专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社区建设与管理和计算机应用两个专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学院先后与海尔、华为、创智、风华高科、LG曙光电子等大型集团公司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新生报到率都稳定在较高的水平。2002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4.8%,2003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3.2%,2004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2.69%,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近三年平均新生报到率达到88.2%。

2、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78年,校址在衡阳市区。学校设有六系三部(建筑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基础课部、马列部、成教部)共31个专业。2002年在籍学生近5000人。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400万元。拥有电子、化工、机械、汽车、材料等各类实验室32个、校内实习基地3个、实习工厂2个。现有专任教师200余名,其中正、副教授80余名,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教师70余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一半以上。

3、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中国民航总局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建校二十多年,占地面积362亩。拥有固有资产近2.5亿元,教学设备资产总值8千多万元。校内综合实训基地拥有78个专业实验实训室,11架大中小型飞机,50多台飞机发动机和一大批专业设备等。先后与广州、深圳、珠海、海口、长沙、武汉、郑州、南宁、厦门等城市的民航单位建立了30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有先进的校园网,建成了民航新干线、数字化图书馆、中国期刊网、DIY实验室、先锋网等一批网站群;有由60万册藏书及电子图书、6000余种电子期刊组成的图书馆。学院现有在校生4000多人,实施全日制和成人两个层次的大专学历教育,面向全国(含香港、澳门)招生,招收包括高中后两年制、高中后三年制的学生,设有3个系,10多个专业。应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学院有教职工300多人。专任教师中取得岗位资格证书的有62人次,其中30多名获得了中国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基础部分)执照,23名教师获得美国FAA机务维修执照,5名获得“民航国际、国内销售代理人业务培训教员资格”,4名获得FAA签派员执照。另有来自国内外企业、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担任学院各专业顾问委员会委员和客座副教授、客座讲师。

4、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原名番禺理工学院)1993年筹建,1997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备案,是全国首批、广州市属第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的广州市番禺区,占地2180亩,校舍建筑面积16.37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200余万元,图书馆面积11000平方米,藏书近64万册,中外期刊1500多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300人。设有软件学院、工商管理系、财经系、旅游管理系、应用外语系、建筑与艺术设计系、机械与电子系、基础部等一院六系一部,并建有计算机中心、网络中心、语言教学中心、电工培训考证中心、模具加工中心以及电算化会计模拟室、外贸文秘实训室、办公自动化实训室、玩具制作实训室、珠宝实训室、金工车间、青年旅馆、青萝陶吧等45个校内实验、实训场所和94个校外实训基地。设有会计电算化、金融管理与实务、工商行政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律事务、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文秘、人力资源管理、商务英语、商务日语、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产品造型设计、商业美术设计、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环境艺术设计、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造价、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玩具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初等教育等28个专业。玩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和商业美术设计专业是国家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居全省高校前列:2003年就业率为99.14%,名列高职高专第一位;2004年就业率为99.73%,位居全省所有本专科院校第一位。

5、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占地500亩,规划中的新校区占地1800亩,与原校区连成一片,将使学院成为全国占地面积最大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院92年筹办,93年招生,现设78个专业,学生人数15000人。学院建立了以工业中心为主体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设有15个实训室(中心),70个实训分室(车间),设备总投入达5500万元,共10142台(套)。另外学院拟投资2亿元重点建设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园区(含在建的第二工业中心和规划中的第三工业中心)和5个技术中心。

二、主要经验

1、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几所学校牢固树立了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专业设置紧紧围绕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工作岗位,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方向。因此,学校与企业、与学生贴得很紧,完全融入,密不可分,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针对性很强。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思想,控制办学规模,每年招生人数控制在2100人左右,他们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技能培训上狠下功夫,办出学校特色。学院的专业建设很有新意,职院一是让教师利用暑假走进企业考察调研,确定专业建设方向;二是把企业负责人请进学校,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帮助学校建设专业。专业指导委员会实行动态管理,不断充实和完善。番禺地区珠宝产业和房地产业比较活跃,番禺职院眼睛盯在这两个产业上,办起了珠宝加工检验和房地产专业,学生很抢手,政府很高兴,大把大把地向学院投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民政、康复、殡仪品牌专业,上为中央解忧,下为百姓解愁,为可爱(军人)、可敬(老人)、可怜(残疾人)、可气(吸毒人)服务,为困难生服务。

2、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各个学校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根据本科院校学生理论知识强,动手能力弱、易跳槽,大专学生不爱动脑爱动手,工作上手快、留得住企业欢迎的特点,着力加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把工厂搬进了学校,把学校办在了工厂,紧贴航空业务,开设了机务、安检、空中乘务等专业,目标是培养民航一线的技术工人。他们的实验实训基地非常完善,学生上完理论课便进入实习基地,近几年他们在专业建设上投入1亿多元。由于强化了学生的实训能力,毕业学生适应社会工作能力很强,在企业里挑起了大梁,担任机务处长、总工、副总经理的甚多。同时他们注重外联,与加拿大合作办学,许多学生在加拿大就业。广州民航职院的学生就业率很高,绝大部分在民航工作,机务、运输专业的学生供求比例达到1:2。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上下功夫,他们认为,许多产品不合格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职业素质问题,是由于不认真,不重视细节引起的,被老板开除的90%因为不敬业、与人不合作造成的。所以他们重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集于职业生涯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吃苦、敬业精神,组织学生到延安、井冈山参观,到农村去锻炼、磨练。正是由于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企业安心不跳槽,业务熟上手快。

3、突出了以人为本,学生管理人性化。番禺职院的学生工作很有特色,一是他们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人格魅力。与珠宝打交道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学院通过课堂德育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师敬业精神的影响和人文环境熏陶,使学生学会诚信做人,塌实做事,企业正是看重这种品质,将毕业学生用在重要岗位和关键岗位。同时学院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他们定期在学生中问卷调查,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对学院的满意度,使学生与学院产生共信、共鸣,学生走出去宣传学院,介绍自己的亲戚朋友到学院来上学。二是学校每年举办工商模拟市场,让学生学做小老板,从申请办理营业执照,到经营企业、推销产品让学生进入市场亲身体验。这个活动已经坚持办了6年,每次活动准备2个月。广东电视台作为专题新闻做了报道。三是让学生养成自主管理的习惯,学院每个系配备2-3名辅导员,每个班配备1名学生班主任,由高年级学生管理半年后,再由本班学生担任,依次形成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良好习惯。学院在引资建校上也有新招,番禺地处侨乡,学院主动的与侨胞、公司老总及企业联系捐款,在校内建起了何厚华大楼、霍英东学术中心等大楼4座。学院环境宜人,文化氛围特别浓厚。

4、办学理念新,创新意识和经营意识特别浓。长沙民政职院和广州民航职院是从中专升为高职院校,他们认为办学理念、机制、体制的根本转变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必须按照新标准、高标准建设学校,办出特色,学校才有发展。因此5所学校都接受了教育部的评估,他们“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番禺职院把创新作为学院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番禺地区玩具厂多,他们申办玩具专业,因为全国没有一家玩具专业,上级不批,他们多次做工作,硬是办成了,率先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玩具设计制造专业,而且办得很火,许多高校参观学习,并把教学计划拷贝回去。国家玩具设计师的标准也是由他们制定的。

长沙职院“以民政理念办教育,以经营理念办学校”,他们把食堂、后勤和学生电话作为市场经营,电信部门电话费的17%交学院,食堂管理费收入每年也有180万元。政府每年向学校拨款1300万元,加上学费、其它收入,学院每年支配的费用有1.3亿元。

5、管理方法科学,用人机制灵活。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在科学管理上狠下功夫,他们分权、授权、放权,淡化行政权力,强化学术权力,学院领导管学校建设规划,主任、教授系管治学,实行学校和系部两级管理,系部是实体,系主任必须是研究生毕业,每个系管理人员定编6名,系主任、书记、教学干事和就业干事。他们把学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的全部工作,从学生进校前做到学生毕业后,一个系对一个行业,电子、经贸专业把海尔的空调、冰箱、彩电等产品搬到课堂,把海尔集团的培训基地建在了学校,使该专业40%的学生在海尔就业。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用人机制灵活,全员竟聘1年至4年不等,1年考核一次,达不到要求的解聘,签4年合同有一次考核不合格待岗3个月,再不合格解聘。规定夫妻不能在同一单位工作。学院领导和中层干部的责、权、利相统一,部门负责人有权选择员工,考核下属并进行奖金分配;学院领导考核部门工作,并发放部门负责人的奖金,部门工作若有失误,主管领导负连带责任。学院形成了注重工作实绩,人人找活干,干活才有奖,没活就撤岗的良好局面。他们还把职业技能鉴定站、行业学

会建在了学院,家具行业协会还在学院建立了研究所,企业、行业与学院共建实训基地,捐赠设备5300多万元。

三、几点体会

考察几所学校以后感受颇深,感到我们的压力很大,我们不做,别人会做,我们的步子慢一点,就会被淘汰出局。

因此,我们首先要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尽快实现办学理念、机制、体制的根本转变。我们学校目前面临从职工大学成人教育向普通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转化,虽然都是高等教育,但内容和形式有很大的不同。以前学生是从职工中来,到职工中去,不存在就业问题。现在学生毕业要找职业,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管理模式,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方向。

其次,要加强实习实训建设,要有争创一流的思想,把学校办成具有铁路特色的职业技术学院。一流的高职院校有5个特征,一是先进的办学理念,二是先进的办学条件,三是科学管理,四是鲜明的办学特色,五是高质量得人才培养。以上除办学条件一个是硬件外,其余都是软件,所以,从软件入手,有很多潜力可挖。虽然我们学校面积小,实验实训建设比较薄弱,但只要我们与企业紧密合作,把实训基地建在工厂,建在现场,让学生走进企业实习,了解企业,融入企业和社会,也让企业认识学生,了解学校。同时弥补学校在实习实训建设上场地和资金不足。

再次,要全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教育产品“增值”,使其价值最大化。高等教育的基本产出是教育产品,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如何使学生在校三年“增值”,怎样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会做人,是我们每个部门、每位职工都要考虑的问题。要树立“教好一个学生,振兴一个家庭,办好一个学校,造福一方人民”的思想,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统一,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

总之,几所院校各有特色,我们要学的东西很多,只要我们以谦逊的态度,以超前的思维,以扎实的作风,踏踏实实做事,我们学校就一定有新的发展。

2.关于BIM技术应用的考察报告 篇二

望城、宁乡两县同属湖南长沙市辖县, 工业经济较发达、城乡一体化程度高、综合竞争力强, 均列中部六省综合实力百强县前十位, 其中宁乡县跻身2008年度全国百强县。与长沙县、浏阳市号称“县域经济长沙四小龙”。近年来, 两县发挥比较优势, 抢抓发展机遇, 致力扩大开放, 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 县域综合实力强, 城乡居民收入高

望城县总面积946平方公里, 现有人口53万, 辖15个乡镇、1个省级开发区。2008年, 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4亿元, 同比增长16%,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9亿元, 增长3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亿元, 增长15.9%;财政收入14亿元,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6200元和7150元。2009年第一季度, 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7亿元, 同比增长26.6%;财政总收入2.85亿元, 同比增长38.34%,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8亿元, 同比增长44.6%。宁乡县总面积2906平方公里, 人口132万, 辖33个乡镇、2个经济开发区。2008年, 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2亿元, 增长15.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4.3亿元, 增长13.7%;财政总收入14亿元, 增长29%;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83元, 增长17%, 农民人均纯收入6919元, 增长18.2%。2009年第一季度实现GDP69亿元, 同比增长15%;财政收入5.6亿元, 同比增长34%;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6亿元, 增长6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69亿元, 增长1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848元, 增长17%。

(二) 工业主导地位突出, 项目投入支撑有力

两县均坚持工业强县战略, 以项目工作为核心, 将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有效投入的重要途径, 一大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望城县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80亿元, 增长4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0亿元, 增长43.3%, 工业对县域经济贡献率达49.7%;2002-2008年, 望城累计引进落户项目448个, 工业项目268个, 其中上市公司15家, 投资150亿元的长沙电厂、投资30亿元的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和投资28亿元的晟通科技以及金龙铜业、中航起落架等投资过10亿元的项目14个、过亿元的项目66个, 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4家。宁乡县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20亿元,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38家, 总产值314亿元, 工业对县域经济贡献率达60%。2006-2008年, 宁乡新增规模项目911个, 其中, 5000万元以上项目159个, 投资超百亿元的三一重工、中财集团等亿元以上项目65个, 实际到位县外资金319亿元, 其中外资2.8亿美元。宁乡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上提出了“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惟一选择, 把项目工程建设作为发展的惟一载体”的战略思想, 定位于全球范围招商, 定向于珠三角、长三角引资, 定点于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 突出引进战略性项目, 用“两个唯一”创造了宁乡发展的辉煌。

(三) 平台建设力度大, 产业承载能力强

两县分别投入3.2亿元、3亿元高标准建设金城大道、金洲大道, 与长沙由“多点对接”到“全面融入”。宁乡县坚持现代中等山水城市定位, 做到建设有聚有拓、布局有开有合, 通过成立城投公司等融资平台, 在“十五”期间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46亿元, 县城建设区面积由2003年不足8平方公里拓展到2008年28平方公里, 县城人口由10万增加到23万, 城镇化率达40.2%。望城经开区由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湖南省高科技食品工业基地和湖南省台商投资区组成, 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 建成区面积7平方公里, 入园企业90余家, 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财税收入5亿元。宁乡经开区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 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 由中小企业发展园、食品工业园、服饰工业园、制造园构成。目前, 园区引进企业140余家, 合同引资超过100亿元;启动105个项目工程, 建成投产企业68家。

(四) 农业产业化程度高, 现代农业发展快

两县都坚持农业特色化、特色规模化、规模专业化, 致力引进牵动性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望城县先后引进了旺旺食品、光明乳业、亚华乳业等国内知名企业, 2007年, 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2家。宁乡县精心打造宁乡猪、温氏鸡、沩山茶、超大菜等优势农产品品牌, 先后引进了温氏集团、北京资源集团20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泰国正大集团现代化生猪养殖工厂等项目, 建成8000亩超大蔬菜基地。2007年, 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190多家, 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 52家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38亿元, 实现利润5.2亿元。2008年家禽出笼4050万羽, 居全省第一。肉猪出栏225万头, 居全国第四, 成为省级生猪储备基地。

二、收获和体会

(一) 科学对比找差距, 发人深省

与望城、宁乡相比:第一, 总量不大、发展不足是长丰存在的主要差距。2008年长丰实现GDP98.5亿元, 财政收入7.73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2亿元, 分别是望城、宁乡的53.5%、34.9%, 55.2%、55.2%、56%、35.7%。第二, 农民收入低、城乡消费市场活力不足是长丰的薄弱环节。2008年, 长丰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 人均消费额1908元, 分别是望城、宁乡的64.3%、66.9%、39.1%、30.3%。第三, 长丰投资总量在安徽省处于前列, 但力度不够强。2008年, 长丰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6亿元, 分别是望城、宁乡的63.7%和74.9%。为此要把存在的差距看作是发展的空间, 要有后来居上的雄心奋力赶超。

(二) 科学发展出成果, 催人奋进

望城、宁乡两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取向, 以新型城市化为目标, 立足先导区建设总体规划, 整合提升现有规划成果, 加速县域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规划编制, 突出重要地段和节点的规划设计, 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共融、人居环境优美、人文生态协调的科学发展体系。2008年望城县森林覆盖率达36%, 城镇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城镇建成区绿化达到40%,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宁乡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5%, 其中城区绿化达到35.9%, 城区人均公用绿地面积达到8.29平方米, 被授予全国文明县城称号。

(三) 科学发展主战略, 令人鼓舞

长丰与望城、宁乡在发展上有差距, 但可学可比性较强。从地理位置看, 区位相同。都属于省会市辖县、城郊县, 同样具有10分钟上高速、半小时进市区的区位交通优势, 都与省会城市实现了多点相接、互通互融。从发展思路看, 思路相近。望城提出实施“融城强县、工业兴县、创新先导、产业提升”四大发展战略;宁乡提出实施“兴工强县、特色强农、三产活县、融城提质、交通先行、资本运作”六大发展战略;长丰始终坚持“快工强县、三产兴城、优农富民、融入合淮、与市俱进”的发展思路, 都是主动对接融入省会城市发展, 都是坚持以工业为主导统筹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都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科学发展。从发展历程看, 态势相似。2003-2008年, 望城县GDP从2003年的60.9亿元增至2008年的184亿元, 年均增长24.7%;财政收入从2003年的3.29亿元增至2008年的14亿元, 年均增长33.6%。宁乡县GDP从2003年的99亿元增至2008年的282亿元, 年均增长14.5%;财政收入从2003年的4.4亿元增至2008年的14亿元, 年均增长25%。长丰GDP从2003年的25.6亿元增至2008年的98.5亿元, 年均增长30.9%;财政收入从2003年的1.76亿元增至2008年的7.73亿元, 年均增长34.4%。长丰与两县GDP和财政收入均实现了五年翻一番甚至翻两番, 经济发展都是以速度赢得增量, 以增量壮大总量, 始终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

三、长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 进一步解放思想, 创新科学发展新境界

面对发展现状, 长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 强化危机意识, 增强跨越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克服畏难不前的心理, 始终保持奋起直追的精神状态;摒弃因循守旧的观念, 强化创新意识, 真正做到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在努力实现“三年倍增、跻身十强”阶段性目标的同时, 要跳出省外看长丰, 放眼中部找定位。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 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在科学发展上进入认识和实践的新境界。

(二) 坚持工业立县战略, 打好发展组合拳

工业不强、企业不大、载体功能不完善的县情决定了长丰必须狠抓工业发展。要牢固树立发展为上、投资为本、项目保证的理念, 找项目、跑项目、上项目、运作项目, 力争在大项目上有大突破, 按照“一二三产业一齐引、大中小项目一齐上”的思路, 整合各类招商力量, 实行县领导驻点招商、驻外联络处、乡镇和县直单位捆绑招商制度, 构筑“上下联动、合力招商”的工作格局和“领导抓、抓领导”的工作机制。要下大力气招引大项目, 对大项目明确县级领导和专人跟踪联系, 紧盯不放, 促成建成投产。要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作重点, 加快新农村建设, 推进规模农业、品牌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旅游农业的发展, 走出一条长丰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充分发挥城间县的区位优势、“五湖连珠”等资源优势, 加快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抓住合肥提升交通枢纽地位的历史契机,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吸引合淮市民“住在双城”, 促进房地产市场快速健康发展。

(三) 加快平台载体建设, 全面融入滨湖大城市

3.关于BIM技术应用的考察报告 篇三

摘要:随着BIM技术在国内建筑业的日益普及,如何将其更好地应用于现场施工管理,实现高科技与传统管理的有机结合,使BIM技术真正服务于项目生产,已经成为了摆在建筑施工单位面前的一道新课题。文章对BIM技术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的综合运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BIM管理;机电安装;应用探讨

前言

BIM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一种过程,BIM 把建筑业业务流程和表达建筑物本身的信息更好地集成起来,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在建筑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中,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实现集成管理,因此这一模型既包括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时又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为的模型,将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建筑工程的管理行为模型进行完美的组合。

1.BIM技术简介及应用

BIM建筑信息模型在原有CAD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多维(三维空间、四维时间、五维成本、N维更多应用)模型信息集成技术,可以使建设项目的所有参与方(包括政府主管部门、业主、设计、施工、监理、造价、运营管理、项目用户等)在项目从概念产生到完全拆除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能够在模型中操作信息和在信息中操作模型,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从业人员依靠符号文字形式图纸进行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工作方式,实现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以及减少错误和风险的目标。

2.BIM管理平台对机电安装工程的深度应用

2.1 BIM对于材料管理与控制

传统材料管理模式就是企业或者项目部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材料管理制度和流程,这个流程主要是依靠施工现场的材料员、保管员、施工员来完成。施工现场的多样性、固定性和庞大性,决定了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具有周期长、种类繁多、保管方式复杂等特殊性。传统材料管理模式由于核算不准确要么造成大量材料现场积压、占用大量资金、工程成本上扬,要么停工待料,无法满足预订工期要求。或是材料申报审核不严造成错误采购,损失大量资金。变更签证手续办理不及时导致变更手续失效,最后与业主扯皮,甚至造成没必要的损失。

2.2基于BIM的安装材料分类控制

材料的合理分类是材料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安装材料BIM模型数据库的最大优势是包含材料的全部属性信息。在进行数据建模时,各专业建模人员对施工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属性,按其需用量的大小、占用资金多少及重要程度进行等级分类,科学合理的控制。根据安装工程材料的特点,对需用量大、占用资金多、专用或备料难度大的材料,建模时属性定义为“三类材料”,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及BIM机电模型,逐项进行认真仔细的审核,做到规格、型号、数量、参数完全准确。对管道、阀门等通用主材定义为“二类材料”,可以根据BIM模型提供的数据,精确控制材料及使用数量。对资金占用少、需用量小、比较次要辅助材料定义为“一类材料”,可采用一般常规计算公式及预算定额含量确定。

2.3运用BIM模型下料管理

BIM與传统CAD相比,具有可视化的显著特点。设备、电气、管道、通风空调等安装专业三维建模并碰撞后,BIM项目经理组织各专业BIM项目工程师进行综合优化,提前消除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可能遇到的碰撞。项目核算员、材料员、施工员等管理人员应熟读施工图纸、透彻理解BIM三维模型、吃透设计思想,并按施工规范要求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将BIM模型中用料意图灌输给班组,用BIM三维图、CAD图纸或者表格下料单等书面形式做好用料交底,防止班组“长料短用、整料零用”,做到物尽其用,减少浪费及边角料,把材料消耗降到最低限度。

2.4安装材料的精细化管理

施工现场材料的浪费、积压等现象司空见惯,运用BIM模型,结合施工程序及工程形象进度周密安排材料采购计划,不仅能保证工期与施工的连续性,而且能用好用活流动资金、降低库存、减少材料二次搬运。同时,材料员根据工程实际进度,方便的提取施工各阶段材料用量,在下达施工任务书中,附上完成该项施工任务的限额领料单,作为发料部门的控制依据,实行对各班组限额发料,防止错发、多发、漏发等无计划用料,从源头上做到材料的“有的放矢”,减少施工班组对材料的浪费。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材料的物流化管理。

2.5云计算数据传输,信息高效沟通

如何突破现场方案讨论和交底,并再次挖掘出BIM的潜力,通过BIM模型对现场进行管控,利用云计算数据传输实现信息无障碍沟通,云平台工作组的用户利用BIM模型实时动态检查现场,对现场问题进行记录并保存视点,将记录的信息上传至云平台工作组的共享栏或者定向发送给相关工作组成员。上传信息经审核后会在云平台显示,实现多用户间信息的快捷沟通和远程控制。

同时,我们通过移动设备现场实时动态校验以及多个用户的多方监控,每个用户在工地现场随时对现场有异议的地方继续实施查询,将问题进行记录,将问题定向传输,相关方收到信息后及时对模型或现场问题进行修改,并将更新模型传入云平台,实现在BIM云平台上的信息沟通,高效地保证了现场与模型的一致。与现场一致的模型才能更好地为物业运营和售后回访提高准确的数据信息。

2.6基于BIM技术的质量控制

在机电工程质量管理中,既希望对施工总体质量概况有所了解,更要求能够关注到某个局部或分项的质量情况,从工作程序方面讲求的是动态管理和过程控制,基于次特点,BIM模型能够作为一个直观有效的载体,无论是整体或是局部质量情况,都能够以特定的方式呈现在模型之上,基于这样的理念,将工程现场的质量信息记录在BIM模型之内,可以有效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

在机电工程项目中,不同的参建主体所应用和关注的质量信息各有侧重点,BIM辅助下的质量管理为工程参建各方都能够提供很多便利。此外,基于BIM 进行质量管理,其重点是信息。依靠信息流转的增强,提升了质量管理的效率、力度、全面性。依托BIM传递工程质量信息则能成为各个环节之间优秀的纽带,不仅保证了质量信息的完整性,更能让信息更为准确、及时传递。

3.机电安装工程中BIM管理平台应用注意方面

在机电系统安装过程中,由于管线综合平衡设计,以及精装修调整会将部分管线的行进路线进行调整,由此增加或减少了部分管线的长度和弯头数量,这就会对原有的系统参数产生影响。传统深化设计过程中系统参数复核计算是拿着二维平面图在算,平面图与实际安装好的系统几乎都有较大的差别,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偏大则会造成建设费用和能源的浪费,偏小则会造成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现在运用BIM技术后,当您绘制好机电系统的模型,接下来只需点击几下鼠标就可以让BIM软件自动完成复杂的计算工作。模型如有变化,计算结果也会关联更新,从而为设备参数的选型提供正确的依据。

4.结语

总之,BIM技术的发展给传统机电安装行业带来了新的技术和思维,对消防安装施工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目前,BIM技术和软件慢慢被一些设计院和施工单位使用,运用于设计、施工检查等。BIM技术需要从工程设计开始应用,且需要工程参建各方共同参于,建立工程专用BIM系统,指导工程建设全过程,使之高效应用。在整个行业氛围的带动下,BIM技术必将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国勤,邱奎宁.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和发展[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4(1):32-34.

4.关于考察施工单位的报告 篇四

关于考察施工单位的报告

2013年11月15日,受公司委托我们宁晋工程部由我带队,土建苏建刚、电气赵新兵、水暖刘建章(又名刘破中)对投标我单位凤凰城1#楼的施工单位业绩进行了考察。

一、在考察途中,与本单位承包人闲谈中,得知他们公司在天一广场附近,有自己的办公室,分设工程部、预算部、财会部,工程部对自己单位施工的项目进行质量、进度的监督。预算部对项目进行投资控制。财会部监管材料价格的管理,有自己的价格库,对材料价格的变化进行研究、考察,所有材料都从源头进货,避免了中间环节。由此得出此公司管理意识强,组织结构健全。

本打算对他们所说办公室各部门进行考察,但时间仓促未能前往。

二、考察的在建项目三元化工厂房,五层框架楼。此工程建筑面积15000余平米,要求工期75天。具三元化工基建管理者说,此公司进度完全符合进度计划。所有施工机具均为自己所有,自己拥有多台塔吊,所有机具未租赁。由此得出此公司经济实力还算可以。

工业建筑层高都超过5米,预留洞、预埋铁数量多,在考察中未发现漏振,涨模现象,此木工班组技术过的去。但均为本地人员,但高层建筑施工工期紧、加班多,本地工人加班方面相对南方木工有些欠缺。就此问题,此公司解释,麦收、过秋期间他们都是给工人双倍工资,保证进度。如果能承揽高层建筑,会适当组织南方木工进行施工。

三、此项目现场材料堆放乱,现场文明施工不太符合要求。解释说是:因为工业建筑,甲方为提前投产追求进度,对现场文明施工没有要求。如果进入我项目,我们必须对现场文明施工进行督促。

不断创新 追求卓越

四、在我们考察的五处有竣工项目、也有在建项目,均为工业建筑和多层宿舍楼。由此看出此施工队未干过高层建筑。安全防护方面有些欠缺。以后我单位必须对施工队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对高层所存在的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

此公司如果投标我单位高层建筑成功,必须配备有过丰富高层建筑管理经验的项目经理,必须有安全管理经验的专职安全员。

由以上结论得出:

1、缺点:此单位未施工过高层建筑,文明施工、安全管理方面有些欠缺。在施工中我单位管理人员、监理单位必须严格管理,这方面会改变。

5.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考察报告 篇五

时间:2008-04-25 文章来源:国资委直属机关团委

雷长群

摘要:通过对贵阳、深圳、苏州等地发展循环经济的学习考察,系统总结了各地的做法和经验,主要包括: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大力推进;纳入总体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加强法制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如贵阳市制定了《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实现方式,如苏州高新区在招商引资中有意识地完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抓住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突破,如贵阳市启动了一批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项目。同时,对牡丹江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六点建议。依托新理念确定思路;成立高层次组织机构;站在高起点制定规划;坚持高标准建立制度;搞好大范围宣传教育;构建多层次循环经济圈,即,在单个企业层面推行清洁生产,在区域层面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建设,在全社会层面加强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主题词: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

为了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探索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8月17日至26日,我带领市经委和科技局的同志,先后赴贵阳、海口、深圳、苏州等地学习考察,对当地的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进行了实地走访。通过学习考察,收获了很多有价值、有益处的做法和启示,形成了对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和建议。

一、做法与经验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企业获利,社会受惠,生态得益。从本次考察情况看,各地的做法和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大力推进

循环经济在我国的推进,责任首先在于各级政府。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城市建设,结合“环境立市”战略,作出了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工作的重大决定。2002年5月,贵阳市被确认为全国循环经济生态城市首家试点城市。为了加大工作推进力度,贵阳市专门成立了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由市长亲自担任组长。三年来,贵阳市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科学规划,点上实践;制度规范,全民参与”的工作思路,在生态建设、项目试点、制度保障等各个方面开展了大量艰苦扎实的工作。《贵阳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总体规划》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在国内引起了极大反响。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的循环经济建设项目——《可持续生产与消费地方政府能力建设试点项目》也正式实施。贵阳市还在工业、农业、消费等领域启动了一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采用方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培训手段,使创建生态城市工作得到了市民的支持。贵阳市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实现一个目标,转变两种模式,构建三个核心系统,推进七大循环体系建设”。实现一个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变两种模式,一是转变生产环节模式,二是转变消费环节模式。构建三个核心系统,一是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的构架;二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为水、能源和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系统;三是生态保障体系的建设,包括绿色建筑、人居环境和生态保护体系。推进七大循环体系建设,主要是磷产业、铝产业、煤产业、生态农业、中草药产业、建筑与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旅游和循环经济服务产业,七个行业体系占GDP的比重要逐年增加。

苏州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十分重视循环经济建设,全市及其所辖县级市都获得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荣誉称号,张家港、常熟、昆山等市在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基础上,加快启动了生态市创建工作。苏州高新区1999年被批准为全国首家ISO14000国家示范区,2002年全面启动编制《苏州高新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2003年在全国高新区中首家通过了生态工业园区规划论证,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二)纳入总体规划,制定实施方案

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只有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规划,才能确保可持续发展。贵阳市自2002年起,相继委托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完成了《贵阳市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磷化工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和《开阳磷煤化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基地规划》。其中,由清华大学编制的《贵阳市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是我国第一部循环经济方面的城市规划。该规划充分考虑了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生态城市结构与功能的结合,以期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环境质量,从根本上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生态化转型。《开阳磷煤化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基地规划》,包含了从资源的开采、生产到高端产品加工,以及副产物和废弃物的再生循环过程,特别是以磷、煤多资源重化工业为主建立产业示范基地是国内先例。通过各类“规划”、“实施方案”的研究和编制,为贵阳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目前,贵阳市正在把循环经济内容纳入到“十一五”规划,在未来发展中全面体现循环经济的理念。

苏州高新区制订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计划建成为以国际科研中心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融传统、生态、文化于一体的拥有完善配套设施的新城区。深圳市提出的总体目标是,用10年时间根本性改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使循环经济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主体。海口市成立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开发区二期重点实施“药谷”规划,扶持发展药业,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

(三)加强法制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制度建设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保障,法律的缺位会导致管理和监督无法可依。作为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突破和创新,必须通过立法规范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行为,创造良好的法制氛围。贵阳市研究制定了《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于2004年9月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1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这部法规是我国第一部建设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法规,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广泛关注。《条例》规定: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近期目标是,解决影响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突出问题,启动高起点、高效益和见效快的示范项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将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级政府提倡和鼓励境内外组织和个人参与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建设,积极推进绿色采购和社会可持续消费;新建项目、新增城市公共设施,应当使用节能、节水产品。《条例》还规定,按照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项目,有关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方案组织实施,违反者由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建设。这部地方性法规,直接为国家循环经济立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除颁布条例外,贵阳市还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去年,在市经贸委安排了80万元,作为全市节能降耗奖励基金。今年,又出台了推行清洁生产的实施意见。同时,准备制定1—2部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配套性规章制度。

深圳市出台了《关于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决定》,在创建人文、产业和环境生态、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培育科技孵化体系等方面,都实施了不同以往的政策措施。同时,充分运用特区立法权,由市人大牵头制订《深圳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在全国率先将循环经济纳入部门评价体系。

(四)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实现方式

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延长和拓宽生产技术链,将污染尽可能地在生产企业和一定区域内处理,减少污染排放。各地从实际出发,围绕产业的延伸、资源的循环和废弃物的再利用,采取多种方式开发与创新。过去贵阳市SO2和酸雨污染严重,大气环境质量较差。经过组织专家论证,决定在贵阳开展中日环境合作示范项目,对一批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通过改进生产工艺、节能降耗、使用清洁能源、新建配套设施等措施治理污染。项目实施后将削减贵阳市SO2排放量16.4万吨,削减烟尘排放量7.8万吨,减少废水排放量228.2万吨。从而彻底根治水体汞污染状况,大幅度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苏州高新区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启动“补链”战略,在招商引资中有意识地完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实现工业链向生态链的转变。引进精密电子元器件、电子封装企业,发展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构成了5条生态工业链;针对电子类企业含重金属废弃物多的特点,引进同和公司,专门回收金属,解决了电子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问题。今年以来,该区已引进和开工建设“补链”项目15项,完成总投资近20亿元。苏州市还专门成立了循环经济推广中心,重点开展循环经济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目前,苏州高新区已有环保型企业170多家,区内万元GDP消耗、用水量等都低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指标。

(五)抓住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突破

项目建设是循环经济的基础和载体,各地都进一步明确了重点任务,努力在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上寻求突破。贵阳市启动了一批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项目,筛选确定了6大类254个建设项目,这些项目总投资达479亿元。目前,已经启动了开阳磷煤化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基地、清镇煤化工示范基地和息烽磷复肥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其中,开阳磷煤化工生态工业示范基地已经完成投资7亿多元。贵阳市还实施了南明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2004年12月,该工程荣获了国家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为了推动对固体废弃物、废水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置,苏州高新区专门成立了工业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中心,去年为200多家企业处理各类固体液体废弃物3900吨,并投资400万元兴建了生产再生塑料的工厂。该区万元GDP能耗为0.45吨标煤,万元GDP用水量为11吨,万元GDP污染物排放量下降10%,区域中水回用率达到30%,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从65%提高到7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从73%提高到80%,城市污水处理率保持100%,高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各地推进循环经济工作的学习考察,我们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一是各地都有强烈的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二是各地都有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体系;三是各地都以规划当先和典型引路组织实施;四是各地都十分注重调动企业的主体作用和组织各方共同参与、合力推进。与此同时,我们也眼睛向内看自身,对我市目前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反思:一是我们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一些干部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构经济增长模式的必然选择,也没有认真研究建立循环经济的科技支撑和制度保障体系。二是我市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落后,资源和能源消耗大,企业和产业效能低下,尚未形成有效的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新机制,实施难度大、进展慢。三是自身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产业链条和资源供给链条比较短,企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四是在环境污染方面的代价仍然比较严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城市环境的承载能力面临着严峻挑战。在借鉴外地经验和进行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考察组的同志经过共同研究,对下一步我市如何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提出了六点建议。

(一)依托新理念确定思路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是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和支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跟上形势发展的步伐,适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固树立机遇意识、战略意识和循环经济理念,抢占先机、争取主动,加快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改造,推进我市经济向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低污染、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1、跳出传统的思维定势,以新的视角去定义资源

按照循环经济倡导的“没有纯粹的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这一理念,废弃物可以转变为再生资源、循环再利用,在这方面我们要多做些文章。目前我市产生量较大的固废资源主要有粉煤灰、造纸废料、电石渣、食用菌废弃物等,我们应当进一步研究新的思路、新的手段,采取回收污泥作为填料回用造纸、利用冻融技术生产新型墙体材料、开发有机生物肥料等有效办法,最大限度地“吃干榨净”、变废为宝。

2、突破常规的做法,以新的思路去创新技术

在全市企业中,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等,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鼓励和支持一批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比如新建风力发电、热电联产、循环用水等项目。

3、打破固有的模式,以新的概念去完善标准

加快建立我市促进循环经济的标准体系,制定用能设备能效标准、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和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建立强制性产品能效标识、再利用品标识、节能建筑标识和环境标志制度。开展节能、节水、环保产品认证以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研究建立“绿色国民账户”和以循环经济指标为主要内容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4、加快整合与再造,以新的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我市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要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比如,聚乙烯醇对醋酸乙烯的吃配、顺达公司炉气的回收利用、电石渣用做草酸生产助剂等综合利用项目,可以依托产业载体组织实施。造纸产业可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开展纤维回收造纸、废纸回收制浆、造纸废料制肥、中水循环利用等,实现林浆纸一体化的循环发展。

(二)成立高层次组织机构

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和政策很重要,机构和机制更根本。只有政府高层指导、企业积极落实、各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广泛参与,才能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当前,最为紧迫的是,应当成立牡丹江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专门机构。从考察的几个地市看,组织架构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独立的区域管理委员会。苏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是按照行政区划,赋予其区域经济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内设党政群34个部门,对区内行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务全权负责。海口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是市政府派出机构,对高新区的行政事务实施统一管理。二是行政区划与园区管理相结合的机构。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与高新技术产业带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市政府管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及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各项行政事务。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之下,不改变政府各部门现有职权管辖范围,实行决策层、管理层、服务层的开放式三级管理体制。内设投资促进处、建设协调处、对外联络处等7个部门。在高新区建设中,政府的主导作用是产业导向、制定政策、创造环境和提供服务。三是跨城区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贵阳市建立了以政府为中心、市循环经济办公室牵头、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组织体系。市循环经济办公室挂靠市政府办公厅,直属市政府领导,先后由主管市长、副秘书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抽调两名副局级干部任专职副主任,并由市直主要部门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内设5个职能部门。

从我市的实际情况看,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跨阳明区、东安区和爱民区三个城区,打破现有行政区划比较困难。建议采取第三种模式成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按第一种模式挂专门管理委员会牌子。即:成立牡丹江市循环经济试点园区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由主管市长和相关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经委、发改委、环保局、科技局等各相关委、办、局和各区、市县一把手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园区管理委员会),由主管市长兼任办公室和管委会主任。内部可设置综合部、外联部、项目部等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编制全市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和计划;拟定有关政策、标准和制度,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负责向国家发改委争取试点园区政策和项目资金;负责和参与循环经济项目建设、资金筹措使用和对外合作交流工作;负责宣传教育、示范试点、推广应用、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等工作;督促检查相关行政部门在循环经济建设工作中的职责落实情况。在成立机构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一个管委会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全市各相关部门都要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节奖超罚,调动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工作积极性。各试点单位和企业都要建立目标、责任和考核体系,提供必要的人力、技术和资金支持。

(三)站在高起点制定规划

我们应当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全市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原则,指导编制企业规划、产业规划、环境规划和社会规划。一要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二要建立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制定循环经济战略目标和分阶段推进计划。三要研究以资源消耗降低率、回收率、循环利用率为基本框架的评价指标体系,把主要指标逐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四要结合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按照国家考核指标的要求,设定环境控制目标,从源头治理和过程控制,提高污染物的回收再利用率。在此基础上,组织各县区、各行业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明确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步骤,确保按期同步推进。

(四)坚持高标准建立制度

循环经济不仅要成为一种理念、一种共识,更要成为一种强制性的行为规范。最近,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这是我们抓好循环经济的总纲领。而且,国家正在制定《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专项法规。我们要在落实国家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尽快建立我市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制度。一是探索通过人大、政协提案等方式,建立地方或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和义务,构建强有力的保障体系。二是以市委、市政府的决定、通告、通知等方式,制定下发关于建设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并建立健全环保标准体系,制定工业废弃物和社会废弃物回收目录,跨企业、跨地区的产业政策,以及为循环经济服务的相关制度。三是制订鼓励循环经济投资的优惠政策,对重大项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项目,争取国家和省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发挥财政、银行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进一步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以及水、电、汽、运等生产要素的比价关系,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在招商引资上,对能够与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链的项目,优先批办和进区,促进产业链的形成。有关部门要安排落实循环经济宣传培训、技术推广、示范试点等专项资金,继续完善鼓励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政策。通过法规强制执行和政策激励引导“双管齐下”,努力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机制。

(五)搞好大范围宣传教育

发展循环经济是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事业,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因此,我们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一是针对不同需求,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邀请专家为各级干部讲课,采取专题讲座、研讨会、交流会、示范推广会、成果展示会等手段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各级干部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二是建设开通循环经济专业网站,用网络技术手段,普及专业知识,传递相关信息。三是编印《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市民必读》手册,举行“循环经济巡展”、“公众意识调查”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支持和参与循环经济建设。

(六)构建多层次循环经济圈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R”原则,核心在于“主动”地减少废弃物,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改善。经过不断探索,我国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专家归纳成“3+1”模式,即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废物处置和再生产业。我们要按照这个基本模式,结合具体情况,在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层面上组织实施。

1、在单个企业层面推行清洁生产

要选择一批典型企业,根据生态效率理念,通过清洁生产趋向“零排放”。重点是在产品设计上实行源头减量,在生产工艺上实行过程减量,在原料替代上实行有毒有害物料减量,在物料循环上实行排放减量,实现小循环的污染物排放最小化。鼓励和扶持恒丰、大宇、啤酒等清洁生产先进企业不断改造、创新和提高,为全市企业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2、在区域层面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建设

通过引进和培育原材料供应商、吸收和引进市场互补高端产品,使企业间形成共生关系,建立中循环的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抓住当前国际原油涨价、煤化工产业加速发展的市场机遇期,引导顺达电石公司加快4.5万吨环保节能型全密闭炉改造项目,支持东北化工和东北高新启动1.5万吨醋酸乙烯、1.5万吨聚乙烯醇和1万吨微悬浮树脂、2万吨氯醋树脂等项目。

3、在全社会层面加强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

在完善园区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区域共享机制,使废水、固废通过资源再生导向“循环利用”,通过绿色创建走向“节约型社会”,推动整个城市大循环经济的发展。抓好工业固废处置中心项目调配,集中交换、利用和处置各类废弃物,引导林浆纸产业吃配煤化工产业的液氯、烧碱等副产品,形成两个产业链间的互动关联体系。抓好中远公司利用粉煤灰和电石渣生产新型墙体材料项目,拉起多产业间的循环链条。从而,突出重点,梯度推进,将循环经济逐步从企业推广到产业、园区和全社会。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工业立市”战略、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全市上下应当提高认识,多管齐下,大力推进,努力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全力打造“效益牡丹江”、“生态牡丹江”、“和谐牡丹江”。

6.关于“数字东胜”建设的考察报告 篇六

市领导批示:

这个报告很好,可请政府办信息化中心、公安局、资源林政局、规划局、执法局、旅游局阅。刊发《政府工作》。数字城市建设很有必要,但难度不小,投入与资源整合,特别是条块关系处理是个大问题。现在先突出抓好几个方面:一是与测绘局合作成果的运用(规划局准备);二是电子政务的督促与推动,请政府办信息化中心定出目标;三是数字林业的方案请资源林政局准备;四是旅游业的信息问题,请旅游局准备方案。先把几个点抓起来再说。平台建设先有个大框架就行,重在应用。

王爱文

2011年1月27日

关于“数字东胜”建设的考察报告

按照兆君书记指示和爱文市长加快我市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我市组成了“数字城市”建设技术考察组,远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考察学习“数字东胜”建设经验。通过实地考察学习,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加快发展以“数字城市”为核心的信息化综合建设,对加速推动我市经济和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鄂尔多斯市在“数字城市”建设上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市学习和借鉴。

一、“数字东胜”城市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数字城市”建设就是指城市的信息化建设。通俗的讲,就是应用信息技术来规划城市、管理城市、建设城市,服务城市的运营。通过构筑“数字城市”,将城市地理、资源、环境、生态、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从而使城市规划与建设具有更高的效率、更丰富的表现手法、更大的信息量,使城市管理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城市发展环境更具有人性化、科学化和舒适化,更加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我国目前启动“数字城市”建设地区的情况看,“数字城市”建设模式大同小异,主要包括“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和平台”建设、“阳光政务”建设、“信息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一卡通”建设、“数字化城管”建设、“共享数据库”建设、“企、事业信息化”建设等几大方面。“数字城市”建设主要特征体现是:政府办公无纸化、数字化、网络化,居民生活消费刷卡化,城市交通、城市管理智能化,公益事业服务信息化。

被称作“数字城市”建设排头兵的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在“数字城市”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高起点规划,多资金投入。东胜区作为鄂尔多斯市“数字城市”建设试点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他们瞄准世界数字化高精尖技术,高效率、大力度推进“数字城市”建设,自2009年初启动建设以来,仅用2年时间,“数字东胜”便已具规模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根据建设需要,该区从政策、机构、人员、资金、场地等多方面给予了支持,聘请了国家两院院士牵头,统一规划、设计“数字城市”建设方案;2009年投入1.5亿元,2010年投入3.96亿元,预计5年内各类投资将超过35亿元。按照国家甲级标准,设计建设了800平方米的中心机房,包括监控室、对外服务数据机房、综合数据机房、网络通讯机房、市民卡工作室以及市民卡核心数据机房。其中,安保监控采用最先进的自动报警监控系统,入侵报警、闭路电视、磁卡密码门禁(指纹识别)、UPS电源系统等设施,无需人员坐班值守,当发生机械或人为故障时,监控系统会自动发送报警信息给值班人员,实现安保事件的先期发现及时处置;本着“长远规划,功能预留”的建设原则,建立了对外服务机房,为今后“数字东胜”发展提供对外服务,基本保证东胜区及周边康巴什、伊旗、准旗等旗区及邻近省市数据未来10年内对数字化建设发展的需要;综合数据机房的各类数据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科学依据,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综合价值;“数字东胜”网络和通讯设施,由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10万兆核心交换机和万兆接入交换机等设备连接而成,信息存储量大,传输速度快,主要承载电子政务内外网,城市互联网的接入,实现城市无线网的互联互通,同时起到网络安全和网络运行监控管理的作用。

(二)以“鄂尔多斯市民卡”作为切入点,推进“数字城市”建设。以“鄂尔多斯市民卡”项目为依托的信息化工程,广泛应用在医保、社保、公交、交水电气费、电话费、加油、超市购物、餐饮消费、个人纳税、小额电子钱包等各方面,让市民亲身感受到了“数字城市”给自己工作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实惠。目前,市民卡已经发放了24万张,东胜人平均每3人中有一张。为了推动和保障这项工程的顺利实施,他们专门成立了市民卡服务中心(市民卡管理办公室)和市民卡运营公司。市民卡服务中心负责市民卡发行的组织协调监管和数据平台的维护和管理。市民卡运营公司是东胜区政府与南京联创集团共同出资建立的股份制公司,由东胜区人民政府控股,负责市民卡芯片和识别码的设计、研发、制作和市场运作,实行企业化管理。市民卡消费结算由市民卡运营公司独立的数据平台完成(没有和金融部门及银行联网合作),平台设在数字东胜的中心机房。在推进“惠民卡”的过程中,政府出台了用卡优惠政策,百姓用卡可享受打折优惠,如居民持市民卡乘坐公交车,普通市民可以享受五折优惠,学生享受三折优惠,老年人、残疾人、低保户等社会弱势群体可以免费乘车。公交公司运营,可享受政府一定补贴。实施市民卡政策,方便了百姓的生活,彰显出了政府的公信力,提高了市民的认知度,也大大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品位,实现了市民、企业、政府三赢。

(三)以建设信息畅通工程为载体,实施信息资源整合。2009年,东胜区建设了“数字东胜”城市综合信息共享交换平台。通过该平台,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孤岛,实现业务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一方面,从各个业务部门获取“基础数据”,建立了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和空间地理四大基础数据库,解决了基础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不准确、业务单位数据使用难协调等问题;另一方面,从各个业务部门获取业务数据,建立了应用“主题库”,为领导桌面系统提供数据服务,通过对业务主题数据的分析展现,为领导决策提供辅助作用。同时,这个平台还为“数字东胜”项目中的各个数字化系统提供服务,如正在建设的“数字卫生”、“数字教育”、“数字医疗”、“数字社区”等重点项目,在不久的将来,还将为企业和公众服务系统提供支撑。共享交换平台除可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服务内容,就是内网门户。内网门户是从两个层面来定位的。一方面,为领导服务,方便领导决策。如:可以在线查看重点项目最新进展情况,重点项目进展情况由相关的40多个责任单位上报,由两办督查室进行汇总上报给领导;可在线查看东胜区的宏观经济、人口发展现况等信息;可通过单点登录技术,实现多个业务系统间一次登录、“无缝漫游”,方便领导操作。另一方面,内网门户系统还为东胜区广大公务员提供服务,为公务员提供相关系统导航、各种政府文件,公务员之家、政务论坛等栏目信息。此外,综合信息共享交换平台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视频服务。通过整合公安、煤炭、社区、小区等地的实时视频资源,为应急指挥、城市管理、重点项目、数字社区等提供可视化视频服务,实现了数字城市视频图像资源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通过科学整合资源,创新信息化管理模式,全区实现了建设一个数字信息管理中心,建设一个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数据库,一个综合信息共享交换技术服务平台(公安除外),实现区、街道(镇)、社区三级平台互通联动的一个网络体系,一个城市门户网站,同时支持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市民卡”一卡通平台等,实行信息资源共享,使“数字城市”建设集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四)以打造阳光政府为目标,建设阳光政务信息化工程。按照鄂尔多斯市《关于推行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加快阳光政府建设工作方案》要求,东胜区加快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加快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以电子阳光政务工程引领“数字东胜”建设,形成电子政务、行政审批、电子监察“一体化”的运行机制。目前,多部门协同办公自动化平台和电子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已建成。通过多部门协同办公自动化平台,可以实现党政系统协同办公,既能满足政府统一规范化的自动化办公需求,也可以实现各单位差异化、个性化的无纸化办公需求,还可以通过手机实现远程办阅文件,大大提高办公效率,节约办公成本。通过行政审批系统,可以实现区直相关部门,各镇、街道办事处、社区行政审批、许可事项,政务活动的三级联动、协同审批,从而大大提高办公的时效性和透明度。电子行政审批大厅设置34个办事窗口,全部安装智能化排队叫号系统,已有18个行政审批项目入驻开始运作。监察局通过电子监察系统,对各部门电子行政审批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督办。东胜区通过电子政务手段,建立“行为规范、程序严密、运行公开、结果公正、监督有力、高效廉洁”的权力运行机制,形成公开透明、及时高效的信息发布与展示体系,收到了实效,得到了广大市民和外来投资商的赞许。

(五)建设“数字城管”,着力打造城市管理新模式。东胜区的“数字城管”项目是“数字东胜”率先实施的一个工程,并且是国内首家当年建设当年验收的城区,在2009年11月份接受并通过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验收,被国家建设部授予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区。“数字城管”创新管理模式,将城市管理中的信息受理、监督、指挥三者相分离。首先,建立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由区长担任主席,各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担任会员,下设信息管理中心、指挥中心、监督评价中心三个中心。监督评价中心负责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监督、考核与评价,利用系统评价掌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情况,根据各个职能部门处理问题的及时率、结案率、返工率等效率指标,对其绩效进行监督和考核;城管指挥中心负责城市管理问题的统一调度派遣,整合了30多个城市管理部门和街道办事处,打破过去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由指挥中心统一调度和派遣,真正体现了城市管理一盘棋的“大城管”格局;信息管理中心负责对各类城市管理问题的统一受理、立案。“数字城管”问题处理流程分为信息采集、问题受理、审核立案、任务派遣、任务处理、核查结案和考核评价七个阶段。问题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领导交办解决的问题。二是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员(监督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东胜区将目前数字城管所管理的22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划分为30个无缝拼接的责任区,一期由58名监督员在这些责任区域内进行不间断的巡查,发现问题后使用城管通设备录入信息并拍摄照片,通过3G无线网络实时上报至信息管理中心,实现了被动式发现问题向主动式发现问题的转变。监督员采用外包方式,由专业采集公司雇佣管理。三是社会公众通过2212345热线举报的问题。以往,老百姓发现问题往往投诉无门或需向相应责任部门投诉。现在,只要发现了城市管理相关的问题,都可以通过2212345热线进行举报。四是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发现的问题(正在建设中)。信息化的流程可以查看案卷的详细信息,主要包括问题来源、问题大小类、上报时间、事发位置、问题描述及万米单元网格等,还可以在问题处理表里查看问题处置时限、办理经过、结案意见等。整个案件的流程通过监督中心接线员进行受理、值班长进行立案,将案卷信息批转到指挥中心进行派遣,经过相关专业部门处理,案卷处理完毕后,将案卷处理结果反馈到指挥中心督查,最后到监督中心接线员委托监督员进行核查、值班长结案。还可以通过上报、核查图片进行对比,判断问题是否真正得到解决。同时,也可以看到问题在各个环节的经办人员,所在单位以及处理时间。还可以选择自定义时间段内各专业部门处理问题的结果统计数据,能够以图形的方式形象的显示各专业部门的得分情况。此外,系统还提供了各岗位的评价,包括接线员岗位评价、派遣员岗位评价、值班长岗位评价、监督员岗位评价等等,通过这些评价掌握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评价结果作为考核依据。东胜“数字城管”尤其要特殊提到的是,该区的城市管理数据建设情况。东胜区城市管理数据主要包括:基础地形图、地理编码图、部件图、单元网格图。其中,基础地形图使用国土局提供的1:1000大比例地形图,并依据建设部标准进行了部件的普查、地理编码的普查及单元网格的划分。整个东胜区近40平方公里范围内共划分了975个单元网格,其中目前管理范围内(中心城区)涉及到的单元网格数是593个。电子地图上各种颜色不同形状的符号即为经过渲染的部件数据,点击任意部件可以看到部件的详细属性信息(部件属性信息依据建设部数据标准进行录入,部件共分为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建、其它设施和扩展部件7大类67小类105099件,管辖范围一期主要涉及东胜建成区)。在地图上能够即时看到当前监督员(信息采集员)的所在位置(监督员携带GPS),还可以查看每位监督员当天的活动路线。

(六)加强领导,建立完善“数字城市”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东胜区将“数字东胜”建设定位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加快实施“数字东胜”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区直属相关部门、企业负责人为成员。同时,组建了具体实施机构——政府一级部门“信息化委员会”,承担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加快实施“数字东胜”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的原则,对“数字东胜”建设项目涉及的资金管理、规划审批、推广应用进行统一的管理,专项负责全区的信息化工作和“数字东胜”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监督、评价等工作。建立了信息化主管制度,加强协调配合工作。加大了统筹协调工作力度,避免政出多门和多头管理。全区各部门、单位和企业在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加快实施“数字东胜”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下,任命、确定信息化主管人员,建立完善信息化工作的组织体系,明确任务,通力合作,形成上下齐力、部门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确保“数字东胜”建设的顺利进行及全区信息化建设的同步推进。区信息化管理委员会,编制40人,下设综合管理办公室、规划审批室、电子政务中心、城市信息管理中心、市民卡服务中心五个专职办事机构。所有新建工程,涉及城市数字化管理需求的,必须通过信息化委员会审批,方可施工。一卡通式水表、电表的安装,都必须使用符合“数字城市”建设标准的要求。

二、启示和思考

(一)“数字城市”建设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数字城市”是对物质城市及其相关现象(包括经济社会特征)统一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是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和必然结果,也是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转换的基本标志之一,已成为当今信息时代一种新的城市生存与发展方式。发达国家早在1998年就开始了“数字城市”的建设。美国成立了“数字城市”公司,发布了美国最有影响60个城市的信息;新加坡提出了“智能岛”和IT2000的概念;日本电信与京都大学合作开发了网上虚拟京都;德国一些等欧洲国家也进行了“数字城市”的建设和开发。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目前已有80多个城市启动了“数字城市”建设工程。由于国家还没有出台统一的“数字城市”建设标准,各地“数字城市”建设方面模式和水平各异,北京、上海、苏州、杭州、大连、哈尔滨等地和东胜一样都有比较成功的实践经验,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当地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开辟了新途径。近年来,我市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受多种条件限制、多个矛盾制约,无论在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上都与发达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要缩小这个差距,不仅要有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勇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勇气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要寻找一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正确途径。发挥后发优势建设现代信息化城市,建设“数字伊春”,可以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用全新的方式和更短的时间,实现具有现代化意义的与信息化相结合的工业化,实现我市与发达地区之间的信息双向流动和信息资源共享,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缩小我市在自然环境、经济实力、企业规模、信息地位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速度型向质量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真正实现伊春的跨越式发展。“数字城市”建设既是城市发展的建设目标,又是城市改善经济发展和环境有效途径和必然过程。通过“数字伊春”建设可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加速我市城市转型进程,保障新型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模式的实现,增强城市综合竞争能力,为我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数字城市”建设势在必行,早建设早受益。

(二)“数字城市”建设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和引领作用。“数字城市”建设是一项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工程。政府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角色既是“编剧”又是“导演”,既是“演员”又是“监制”,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数字东胜”和其他城市的经验,充分表明了政府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居于主导和引领地位。政府在“数字城市”建设中主要有以下任务。一是统筹规划。设计高起点、有特色、易操作、求实效、促发展科学的“数字城市”建设规划,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前提。政府要从当地实际出发,把“数字城市”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数字城市”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需求为主,应用为先,设计超前,分步实施。二是政策支持。建立促进“数字城市”建设发展的系列政策法规是“数字城市”建设健康发展的保障。政府要出台支持、指导“数字城市”建设发展的政策和规范性文件,大力推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三是加强领导。“数字城市”建设必须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机构和专门工作机构,统一组织、协调、督办和检查建设工程的进展情况,帮助解决“数字城市”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四是政府上网。建设“数字城市”必须首先要求政府职能信息化。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等在整个“数字城市”建设运转信息交流中,居于核心和窗口地位。如果政府上网工程不能有效实施,就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建设“数字城市”的目标。五是增加投入。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把“数字城市”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建立专项发展基金,保证建设资金需求。六是保障安全。要建立完善严密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数字城市”信息系统安全运转。

(三)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数字城市”建设实质是将现实城市数字化,再通过数字化手段演绎和决策城市科学发展变化,促进现实城市建设和发展。城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就是城市数字化过程,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程度,决定和标志着“数字城市”建设的实效和发展水平。信息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与能源、材料资源同等重要,在经济社会资源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的一个重点。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开发利用中的协同关系。一是宏观规划和微观开发的关系。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一定要从高处着眼,从战略高度,长远发展需求来定位思考,策划设计开发规划,提出总体要求,确定技术标准和规范等等。在具体微观操作上,则要从本地、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紧密联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开展工作,要充分体现特色。二是重点开发和全面推进的关系。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要选择与城市建设发展、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高的信息资源,优先开发,深度开发,如公益信息、政府信息、共享信息平台和综合数据库开发建设等。通过重点开发的示范作用来带动和全面推进社会各类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三是开发利用和规范管理的关系。信息资源开发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开发利用是信息资源的生命源泉。要大力推动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多层次、多元开发。同时,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制定严密的运行机制,科学开发,合理利用,规范管理,健康发展。四是加快发展和保障安全的关系。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同时,要深刻认识到信息资源安全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保障。必须保证网络安全,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五是“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的关系。一方面,要考虑要选择技术先进、生命周期长、稳定可靠设备作为数字城市的“硬件”支撑;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网络平台各种“软件”的开发应用,如“数字城市”管理系统等,使软、硬件相互匹配,发挥出技术资源的最大效率。同时,要加速信息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培养一大批适应我市“数字城市”建设发展的优秀人才。

三、对我市“数字伊春”建设的构想和建议

(一)我市“数字城市”建设具备的基础条件。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市信息化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数字林业”、电子政务、农业信息化服务、中小企业上网工程、国家“金”字号工程等一大批信息化建设工程,改善了我市的信息化建设环境,为数字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一是通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覆盖全市。目前,我市的移动通讯、固定电话、互联网技术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家发展同步,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用户已超过80万,3G用户已有3544户,互联网用户已达23万余户;移动基站985个,小灵通基站1340个,有线电视用户近15.76万户,地面卫星接收站350部,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8.7%和99.82%。“三网”的畅通,为“数字城市”建设奠定了网络基础。二是已形成了以市、县(区、局)两级电子政务架构。建立了以市政府门户网站为核心的市直单位和县(区、局)网站群,无纸文办公进入实施阶段,政务信息、公益信息得到了初步的开发利用,实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市民网上视频互动,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审批大厅等,为电子政务发展延伸和实现网上审批创造了条件。三是“数字林业”建设独具特色。在森林资源管理、护林防火、林地承包管理、木材生产运输、木材经销、多种经营、红松林数字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朗乡局等还在林区小城镇建设方面进行了信息化探索;推广了林场(所)上网工程,建设林场(所)综合网站“伊春林管局林场网”,30多个林场(所)创建了自己的独立网页和平台,我市林业信息化发展成为我市信息化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社会服务信息化已初具规模。社保、低保、医保已普遍实施了信息化管理;电子金融、电子财务的发展与发达城市同步;以红松信用卡为代表的“卡式”消费得到普及应用;电子汇兑畅通无阻,由电子货币促进的网上购物、物流快递、网上缴费等电子商务活动,在百姓中得到普遍应用;刷卡消费已在公交、校园、超市得到探索和应用。数字化给百姓生活带来的便利,得到了人们的认同,推动“数字城市”建设已具备了应用条件和基础。五是教育信息化、卫生信息化基本普及。各类大中专院校及中学网络建设全部通过光纤接入,实现了校园网与互联网的对接;中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并建有专门的计算机教室;94%的中小学安装了教育卫星多媒体接收系统和开展了现代远程教育。全市一些大中型医院基本实现了门诊挂号、医生开方、收费的微机化管理,建立电子发票管理系统、一日清单查询系统、药局(库)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等,远程视频会诊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此外,社区信息服务站的建立,视频监控小区投入使用,数字化音乐广场建设等等,都从不同行业推进了城市信息化的进程。六是一些重要应用领域数据库已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开发建设。护林防火、森林资源管理开发了地理信息系统,市规划局与省测绘局开发的为城市规划、管理、设计提供的地理信息系统年底也将完成,公安部门建立了人口信息数据库,市政府办公室建立了政务信息数据库,一些行业和单位也建立了相关的数据库等。特别是,城市地理信息等重要数据库的建设开发,为发展“数字城市”建设综合数据库和共享平台的建立提供了整合应用的条件,经过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极易形成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基础平台。

当前,我市“数字城市”建设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有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对信息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管理体制不统一,缺乏科学规划,区域和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够均衡;资金总体投入不够;信息资源开发整合不到位,“信息孤岛”影响了网络和信息的互联互通;信息化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短缺,软件业和电子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等。

(二)应遵循的原则。借鉴东胜和国内其他城市成功经验,把握好建设原则对“数字城市”建设至关重要。一是统筹规划原则。应聘请国内知名的高校、院所、公司和有关学者,为我市设计适应我市城市信息化发展规律、体现伊春特色的“数字城市”科学发展规划,严格按照规划实施“数字伊春”工程建设,避免重复建设。二是政府主导原则。应把“数字伊春”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一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数字伊春”建设发展基金;强化和拓宽电子政务功能,制定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在数字城市中的核心和引领作用。三是为民服务原则。应坚持以人为本,面向民众实行电子阳光政务、网上审批、“数字城管”、“市民卡”(一卡通),使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数字城市”给自己带来的实惠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四是资源共享原则。应理顺管理体制,实施资源整合,统一建设标准,网络实现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数据共建共享;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实现与市民的双向交流和互动。五是协作共建原则。应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数字伊春”建设。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承担起各自的职责,特别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及时准确地提供、更新综合数据库的相关数据。六是信息安全原则。应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体系以及相应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国家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和规定,加强监管,层层把关,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三)目前的主要建设任务。建设目标是,以“在发展中兴市富民”为主旨,通过大力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3—5年内把我市建设成为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备,信息网络发达,信息资源比较丰富,电子政务功能强劲,信息技术在社区、企事业单位得到普遍应用,“市民卡”(一卡通)在全市推广,“数字城管”在伊春区、友好区、乌马河区、翠峦区率先应用,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发展,城市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形成独具特色的“数字伊春”,跨入全国信息化城市建设的先进行列。当前,应重点抓好八项工程建设。一是“数字伊春”网络体系和共享平台建设工程。规划筹建市、县(区)、乡镇(林场所)三级网络架构,建立市县两级信息技术服务平台。二是基础数据库建设工程。以伊春地理信息数据、人口数据、法人和经济宏观管理数据等为支撑,建设全市综合基础信息数据库。三是“数字城管”建设工程。由市统一建设“数字城管”信息管理系统负责技术支撑,利用现代信息传输(包括3G技术)、传感和视频等信息技术,对城市交通、社区、公用设施,公共场所、建筑工程等实行可视化信息传输,提高城市的管理质量和水平。先期在伊春区实施“数字城管”试点,逐步向友好区、乌马河区、翠峦区推广。四是“市民卡”(一卡通)建设工程。城市公交、水电费和通讯费交纳、超市购物、校园食堂等为先期实施内容,可以伊春区为主,友好区、乌马河区、翠峦区进行试点,不断探索拓宽使用范围。五是电子政务建设工程。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实现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通过电子阳光政务,网上咨询、网上办公、网上审批,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党政机关亲民形象和执政管理水平。六是“数字林业”建设工程。“数字林业”是我市首创在全国具有经典和样板意义的标志性林业信息化工程。把“数字林业”和“数字伊春”建设有机的融合起来,将森林生态保护、资源管理、营林防火、生产销售、林下经济、林权改革的信息化,纳入“数字伊春”建设规划,使“数字伊春”建设富有伊春林区的地方特色。七是“应急管理”建设工程。加快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应急网络不健全,应急机制不完善,应急手段比较落后的问题;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警预案管理和综合运用,抓好城市应急系统基础环境平台、技术支撑平台、综合应用平台建设,切实提高应急指挥系统信息化水平;实现从有线到卫星通讯、从定点到移动指挥、声图影并用,形成高效的应急反应能力。八是“全民上网”建设工程。市级各大机关、县区和市直属单位率先垂范,全面实行自动化办公;在中小企业大力开展上网工程,建立企业网站,开展电子商务;加大“数字伊春”建设的宣传力度,在全民中大力开展网络知识普及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工作,提高市民的认知力和应用能力;进一步推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不断提高社会服务信息化水平,推动“数字伊春”建设的深入发展。

(四)建设方法步骤。“数字伊春”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不断提高。一是搞好设计规划。科学设计规划“数字伊春”建设和实施方案,提出发展方向、总体目标、基本框架、现实任务、实施步骤,组织召开征求意见会、讨论论证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提交市委市政府审定。二是适时启动实施。先行资源整合,建设“数字伊春”信息平台,建立“数字伊春”基础数据库;健全和做强市县(区局)两级电子政务平台和门户网站;实现“数字林业”和“数字伊春”信息平台的兼容互通;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按照“数字伊春”规划要求,分步推进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信息化建设,做好与“数字伊春”信息平台的关联和链接。以“数字城管”建设工程和“市民卡”工程建设为切入点,探索创新“数字城管”、一卡通管理模式。三是验收总结提高。对“数字伊春”综合信息平台和基础数据库运转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进一步完善和拓宽应用功能;对“市民卡”、“数字城管”、电子政务推广应用、“数字林业”和“数字伊春”融合等功能,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根据“数字伊春”建设的发展需要和运行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推动“数字伊春”建设的深入发展。

7.关于BIM技术应用的考察报告 篇七

BIM来自造船行业等成熟的现代制造业, 40年由美国前引入建筑业, 现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及。我国约从2004年引进, 通过BIM技术与绿色建筑、建筑产业化的深度融合, 实现建筑业向信息化和工业化转型升级, 并能反腐。

我国2004年以来开始应用推广, 建筑装饰装修作为建筑工程产品制造的最后一道工序, 也是BIM应用最有价值的最终结果。

室内设计经历了手绘制图时代、计算机 (CAD) 辅助设计时代, 现在进入了信息化建模设计时代。

《建筑装饰装修B I M实施标准》 (CBDA标准) 2014年7月1日首次编制工作会议做出了“BIM在我国快则二三年将在重点工程、一级装饰企业中推广普及”的重大判断。

一、概述

1.基本概念

BIM, 是传统的二维设计建造方式向三维数字化设计建造方式转变的革命性技术, 是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提高建筑产业信息化水平、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性技术。

推行BIM技术应用, 发挥其可视化、虚拟化、协同管理、成本和进度控制等优势, 将极大地提升工程决策、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的管理水平, 减少返工浪费, 有效缩短工期, 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

3D可视化出图, 4D加入工期, 5D加入造价 (实时工程量清单) , 将进一步增加建设工程信息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对规范市场秩序和预防建设领域腐败具有重要作用。

2.概念提出

1975年由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的教授Chunk Eastman首次提出, 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 综合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数据模型的新型系统集成管理平台但非高难度动作, 也并不适合所有项目, 要根据工程项目业主的需求, 世界最先进的BIM在中国。

3.价值作用

BIM横跨工程行业和信息行业, 作为三维信息数字模型, 最大的价值是信息流动, 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交换方式。BIM是产品、过程、数据定义、管理、信息交换的应用。

以工程项目投资商、承发包商为主体的产业链, 组成了BIM的市场需求。如同手机的演变, 不得不用BIM代替CAD, 具有相当于当年CAD代替手工绘图的意义, 解决了ERP的不足, 迅速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引爆建筑业的二次革命。

BIM导致加快企业和行业发展方式的四大转变:一是设计施工 (建筑、总承包、装修) 一体化;二是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三是基于BIM的信息化精确管理;四是形成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经营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

BIM推广应用最大的问题, 不是市场需求, 而是没有标准。亟待工程与标准同步推进。

二、海外发展

BIM作为继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 技术后出现的建设领域的又一重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应用。

美国、英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应用较早, 将BIM视为建筑行业必须使用的技术, 现已在50%以上的各类建筑广泛使用, 体系成熟。

1.欧美国家

美国建筑业, 2008和2009年分别有35%、45%的人频繁使用BIM, 发展非常迅速。美国的两个州已经进行了州立法, 要求州内所有公共投资都使用BIM。美国几个州500万㎡以上的公共项目要求用BIM。北美建筑业50%的机构使用BIM。

美国是世界最早推行B I M应用的国家, 自2007年投入应用的NBIMS美国国家BIM标准, 不仅在美国国内为建筑行业的提升提供了强大动力, 也为众多其它国家的建筑业BIM应用提供了指导。美国的BIM标准编制和推行对中国BIM国家标准编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14年5月7日, 根据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教授兼工程资讯模拟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谢尚贤对北美建筑市场的调查表明, BIM的导入应用率从2007年的28%快速成长到2012年71%。

2.亚太地区

日本热潮蜂拥而上BIM的时间已经过去了5年, 现在热点都是大型施工企业, 从本质上想利用减法来提高自己的效率。在一定空间下, 要想创造更高的利润, 无非是管理和减少浪费, BIM是一个很好的工具。日本所有的大型施工企业, 包括世界级的清水建设、鹿岛建设完全是用BIM设计施工, 目前有一部分中型施工企业也在用。

香港2002年开始应用推广, 香港房屋委员会已要求所有项目都要采用BIM。

2012年新加坡要求所有政府投资项目都要应用BIM, 2015年应用率达到80%, 多用政府可报销50%。

韩国要求2016年全部公共设施使用BIM。

澳大利亚制订了国家BIM行动方案。

3.应用特点

一是由于BIM技术已经成为设计和施工企业承接项目的必要能力, BIM技术已受到广泛重视, 大企业一般均已具备了应用BIM技术的能力, 同时, BIM技术的专业咨询公司已经出现, 并且十分活跃, 为中小企业应用BIM技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是在BIM技术应用过程中, 不仅直接将BIM技术应用了建筑工程的局部环节中, 例如, 设计单位进行各种分析和模拟, 而且形成了新的工作模式, 例如实施IPD (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 集成项目交付) 模式, 即业主、设计、总包、分包等参与方在设计阶段就参与到项目中, 通过应用BIM技术进行虚拟建造, 共同对设计进行改进, 并共同分享收益或风险, 对此在行业中已经建立了标准的合同条款。

三是应用软件已经比较成熟, 特别是, 像Autodesk这样的大型软件开发商, 提供了包括多个不同专业、跨不同阶段的软件, 形成了全面的解决方案, 从而有力地支持了BIM技术的应用。

4.应用软件

B I M技术的核心, 是基于该技术的建筑工程应用软件BIM软件, 最初由美国Autodesk提出, 2011年9月6日, 欧特克宣布推出Autodesk Infrastructure Modeler 2012软件。在发达国家, 以Autodesk Revit为代表的BIM软件已普及。

成立于1994年的building SMART的前身是国际数据互用联盟 (IAI-International Alliance of Interoperability) , building SMART北美分部即building SMART联盟, 是美国第一部BIM标准 (NBIMS) 的主要制定者。

国际知名软件的还有美国T R I M B L E的BIM to Field、匈牙利Graphisoft的Archi CAD、德国RIB的i TWO 5DBIM、中国的广联达、图软Archi CAD 18等。

世界上所有的软件在日本都有所用, 但唯独要求机电软件必须本土开发。

现在我国应用的软件包括:Autodesk Revit BDS (设计套件) 、犀牛 (Rhino) 、法国的Dassault、DP (Digital Project) 、卡迪亚 (CATIA) 、Tekla等。

如上海中心使用的是Autodesk, 2014南京青奥会是Rhino、Dassault。中建三局装饰、北京华美、北京雅林士使用的是Revit Navis Work, 万科使用的是i TWO 5DBIM。

目前中国BIM的核心建模软件全部都是国外软件商, 涉及国家建筑信息安全。美国BIM工作方式是业务集成。中国建筑业若长期使用国外软件, 则无法建立中国建筑信息操作平台, 难以实现中国建筑业信息化的目标。

三、我国发展

1.国家政策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年5月10日发出《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 (建质[2011]67号) 中对BIM提出七点要求:一是推动基于BIM技术的协同设计系统建设与应用;二是加快推广BIM在勘察设计、施工和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改进传统的生产与管理模式, 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三是推进BIM技术、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技术应用, 提升和完善企业综合管理平台, 实现企业信息管理与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集成, 促进企业设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四是研究发展基于BIM技术的集成设计系统, 逐步实现建筑、结构、水暖电等专业的信息共享及协同;五是探索研究基于BIM技术的三维设计技术, 提高参数化、可视化和性能化设计能力, 并为设计施工一体化提供技术支撑;六是在施工阶段开展BI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推进BIM技术从设计阶段向施工阶段的应用延伸, 降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衰减;七是研究基于BIM技术的4D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大型复杂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实现对建筑工程有效的可视化管理。

同时要求发挥行业协会的四方面服务作用:一是组织编制行业信息化标准, 规范信息资源, 促进信息共享与集成;二是组织行业信息化经验和技术交流, 开展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活动, 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三是开展行业信息化培训, 推动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四是开展行业应用软件的评价和推荐活动, 保障企业信息化的投资效益。

2014年7月1日, 住建部发出《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 (建市[2014]92号) 中要求 (二十) :提升建筑业技术能力。推进建筑信息模型 (BIM) 等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应用, 提高综合效益。

2014年9月12日, 住建部信息中心发布《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 (2014) BIM应用与发展》。突出了时效性、实用性、代表性、前瞻性的特点, 旨在为行业BIM技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为企业B I M技术应用提供实用性指导, 引导企业科学合理开展BIM应用实践。

当前, 我国建筑行业BIM技术的应用正处于由概念阶段转向实践应用阶段的重要时期, 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对BIM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并积极开展实践, 特别是BIM技术在一些大型复杂的超高层项目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涌现出一大批BIM技术应用的标杆项目。《报告》分为基础篇、应用篇、实施篇、案例篇4个部分, 全面、客观、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建筑施工行业BIM技术应用的现状, 总结了企业在工程项目全过程应用BIM技术的方法与路径, 收集了行业内成功应用BIM技术的实践案例, 将为BIM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2014年10月29日发出“转发市建设管理委《关于在本市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 (沪府办[2014]58号) 。

指导意见要求, 到2016年底, 基本形成满足BIM技术应用的配套政策、标准和市场环境, 本市主要设计、施工、咨询服务和物业管理等单位普遍具备BIM技术应用能力。到2017年, 本市规模以上政府投资工程全部应用BIM技术, 规模以上社会投资工程普遍应用BIM技术, 应用和管理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指导意见提出了二项重点工作:

一是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2015年起, 选择一定规模的医院、学校、保障性住房、轨道交通、桥梁 (隧道) 等政府投资工程和部分社会投资项目进行BIM技术应用试点, 形成一批在提升设计施工质量、协同管理、减少浪费、降低成本、缩短工期等方面成效明显的示范工程。2017年起, 本市投资额1亿元以上或单体建筑面积2万㎡以上的政府投资工程、大型公共建筑、市重大工程, 申报绿色建筑、市级和国家级优秀勘察设计、施工等奖项的工程, 实现设计、施工阶段BIM技术应用;世博园区、虹桥商务区、国际旅游度假区、临港地区、前滩地区、黄浦江两岸等六大重点功能区域内的此类工程, 全面应用BIM技术。

二是建立标准规范体系。结合国际和国家标准, 加快编制符合本市实际情况的BIM技术应用、数据交换、模型交付、验收归档等导则或标准。制定满足BIM技术应用的招标和合同示范文本, 出台BIM技术应用服务和收费参考标准。到2016年底, 基本形成满足本市BIM技术应用的配套标准规范体系。

指导意见提出四项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和责任落实。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召集人, 市建设管理委员会、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市交通委、市教委、市卫生计生委、市科委、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市水务局、市消防局、市民防办等部门参加的BIM技术应用推广联席会议, 负责组织制定BIM技术应用发展规划、实施计划和各项政策措施, 协调推进BIM技术应用推广。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 设在市建设管理委, 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各区县政府、特定区域管委会要明确相应责任部门, 共同做好BIM技术应用推广工作。建立BIM技术应用专家组, 负责基础性技术研究、咨询论证和技术支撑。编制专项行动计划, 落实本意见的工作目标和要求, 各成员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分工, 落实相关推进工作。监察部门开展效能监察, 确保各项工作推进落实。

二是建立配套推进措施。对要求应用BIM技术的项目, 在项目立项中, 明确BIM技术应用要求和配套费用;在设计、施工、咨询服务和物业等招标文件中, 增加BIM技术应用的内容、要求, 明确所需提交的相关成果。

三是完善应用扶持政策。完善本市相关建设工程评奖管理办法。申报绿色建筑星级评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质量奖项的工程, 凡应用BIM技术的给予加分。评标中对具有BIM技术应用能力的企业给予加分。加大产学研投入和资金扶持力度, 培育发展BIM技术咨询服务和软件服务等国内龙头企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 可按规定享受现代服务业或高新技术企业等相关扶持政策。结合BIM技术中纠错、审核和追溯等功能, 探索简化工程验收和审计手续。

四是加强示范引领和宣传。以示范工程引导, 建立BIM技术应用示范经验交流平台和机制, 交流先进经验和应用技术。组织开展项目之间、企业之间和国际间BIM技术应用交流和合作, 分享BIM技术应用成果。通过各类媒体和社会组织, 普及BIM技术知识, 宣传BIM技术有关政策、标准和应用情况, 不断提高社会认知度。

上海市政府推广BIM最初是由上海市纪委提出, 而不是由建委提出。上海市纪委全力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研究和分析评估BIM技术在项目精确化管理和政府投资项目预算控制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方法, 有效预防工程建设领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和腐败问题的发生, 认为BIM使建设过程中更透明, 能够防止腐败, 建议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须用BIM, 市长同意了。

上海BIM通知, 作了顶层制度设计, 规划了路线图, 力度大, 可操作性强, 为全国带了个好头。

广东省住建厅2014年9月3日发出《关于开展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推广应用的通知》 (粤建科函[2014]1652号) , 要求2014年底启动10项BIM, 2016年底政府投资2万㎡以上公建以及申报绿建项目的设计、施工应采用BIM;省优良样板工程、省新技术示范工程、省优秀勘察设计项目在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环节普遍应用BIM, 2020年底2万㎡以上建筑工程普遍应用BIM。

深圳市住建局2011年12月公布的《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推广运用BIM等新兴协同设计技术”, 成立了深圳工程设计行业B I M工作委员会, 编制出版《深圳市工程设计行业BIM应用发展指引》, 牵头开展BIM应用项目试点及单位示范评估;促使将BIM应用推广计划写入政府工作白皮书和《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提升行动方案 (2014~2018年) 》。

2014年9月5日决定在全市开展为期五年的工程质量提升行动, 将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新建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在工程设计领域鼓励推广BIM技术, 力争5年内BIM技术在大中型工程项目覆盖率达到10%, 政府工程质量“一票”否决制等有力措施。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根据2013年9月26日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发出的《智慧深圳建设实施方案 (2013~2015年) 》的要求, 全面开展BIM应用工作, 先期确定创投大厦、孙逸仙心血管医院、莲塘口岸等为试点工程项目。

山东省政府办公厅2014年9月19日发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建筑质量的意见》要求推广BIM技术。

2.国家标准

住建部标准定额司2012年启动了系列BIM国家标准编制工作, 分别是《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和《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存储标准》。质量安全与行业发展司2013年开始了《勘察设计和施工BIM发展对策研究》。

2014年11月21日, 《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送审稿通过专家审查, 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巡视员田国民、住建部信息中心主任倪江波以及40多家参编单位专家与会。

2012年6月29日, 中国BIM发展联盟主办的“中国BIM标准研究项目发布暨签约会议”在北京召开。住建部刘灿司长出席, BIM联盟理事会成员、国家标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编制组成员、中国BIM标准研究项目/课题/子课题负责人及参加单位代表近200人参加了会议。刘灿司长指出, 国家标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编制组开创了标准研究与编制工作的新模式, 值得借鉴和推广, 将为我国建筑业信息化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由北京市勘察设计和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公室、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组织完成的北京市地方标准《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标准 (DB11/1063-2014) 》, 经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共同发布, 并于2014年9月1日正式实施。附带的企业指导手册、导则更受到市场欢迎。

2014年9月29日,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毛志兵主持召开中国建筑企业标准《建筑工程设计BIM应用指南》和《建筑工程施工BIM应用指南》评审会。

3.社团作用

2014年7月8日国务院公布《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4]20号) , 第二十五条, 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自律作用, 要求“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制定发布产品和服务标准, 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规划和政策法规。”

住建部建市[2014]92号文件指出, (二十三) 提高协会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反映企业诉求、提出政策建议等方面的服务能力。

粤建科函[2014]1652号文件提出, 推动和争取行业协会把BIM列入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运营维护等方面的科技进步评选条件。

中国BIM门户成立于2008年, 以“推动发展以BIM为核心的中国土木建筑工程信息化事业”为宗旨, 是一个为BIM (建筑信息模型) 技术从业者提供行业资讯中国BIM门户、技术资料、学习资源和交流互动平台的行业门户网站。与其他BIM网站以软件销售为目的不同, 中国BIM门户一贯坚持“全面、独立、客观、及时”的运营方针, 以BIM技术为本, 网站内容覆盖BIM技术在规划研究、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机电暖通工程、施工模拟和运营维护管理等不同项目阶段中的理论、标准和应用知识。同时, 网站也涵盖了BIM相关高新技术 (如IPD、RFID、GIS、虚拟现实等) 在BIM实现过程中的应用。

2011年,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商业地产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分会、中国建筑学会工程管理研究分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共同组织并发布了《中国商业地产BIM应用研究报告2010》和《中国工程建设BIM应用研究报告2011》, 关于BIM的知晓程度从2010年的60%提升至2011年的87%。2011年共有39%的单位表示已使用BIM相关软件, 其中以设计单位居多。

2012年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开始举办“BIM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班”, 经考试评审合格的学员颁发BIM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和《全国建设行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职业资格培训合格证书》。

2012年, 为推进我国BIM技术、标准和软件协调配套发展, 实现技术成果的标准化和产业化,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联合10余家单位共同成立了“BIM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暨中国BIM发展联盟”, 将国内多家在BIM产业和技术领域具有龙头骨干地位和较强创新能力的单位联合在一起。黄强为联盟理事长, 联盟各家单位共同筹措了千余万元资金, 组织实施中国BIM标准研究工作。

2012年12月11日中国建筑学会举办了“中国建筑技术交流会暨BIM技术培训班”, 会上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建BIM技术加速发展的若干意见》 (中建股科字677号) 。

2013年,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成立了建筑信息模型专业委员会。黄强当选首届理事长。BIM标委会不仅发展了理事、会员130余位, 还加强了BIM标准体系研究建设, 当年即组织启动了21部P BIM软件技术与信息交换标准的编制工作, 并组织了更多BIM应用标准的立项和编制。

2014年6月11~13日,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分会BIM应用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建筑施工企业BIM技术应用与实践专题研讨会”在青岛举行。

2014年9月24~26日,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分会BIM应用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工程建设行业BIM落地实务操作专题研讨会暨BIM技术深化应用成果展示会”在广西桂林召开, 200多人与会。

2014年9月25日, 由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和深圳工程设计行业BIM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首届深圳建筑BIM设计成果分享会”, 400人与会。

2014年11月4~5日, 由中国图学学会土木工程图学分会、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技术分会、《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三届BIM技术在设计、施工及房地产协同工作中的应用国际技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BIM发展联盟理事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强, 联盟总监、中建股份技术中心副主任李云贵、香港理工大学建筑与房地产学系主任李恒教授、上海现代建筑设计 (集团) 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国俭、金螳螂副总裁兼工程管理中心总经理杨志等600多人参加。

2014年11月7日, 北京市建筑业协会举行“北京工程建设BIM应用大赛优秀成果发布会”, 北京华汇绿隔产业用地、凤凰国际传媒中心等获奖。

2014年11月11日, “石家庄市设计行业BIM应用研讨会”在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召开, 200人与会。

4.科研机构

我国有关科研、院校专门成立了BIM研发机构, 如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BIM建筑设计研究所 (所长魏来)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程软件研究所、中建东北建筑设计研究院BIM中心等。

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11月在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成立了BIM工程研究中心, 主任邹贻权副教授 (B I M装修标准副主编) , 现有专家团队12人、学生团队20多人、聘请专家20多人, 研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四个阶段, 具体体现在参数化设计;设计方案验证 (设计建模、绿建性能分析、LEED评估) ;3D协调 (管线综合、碰撞检测) ;成本预算;施工方案模拟与验证 (施工系统设计、数字化施工) ;运营管理 (设备维护、灾害计划、资产与空间管理) 等。

2014年10月20日, 西南交通大学数字化战略推进大会和大数据高峰论坛举行, 会上鸿业科技与西南交大建筑学院签署合作协议, 双方将共建西南交大-鸿业科技BIM模拟实训基地。上海中川第九设计研究院2012年3月成立了BIM技术研发部。

5.成本收益

BIM技术应用可有效减少能耗和资源消耗, 实现绿色。

美国斯坦福大学C I F E总结了32个项目使用BIM的优势:一是可消除40%预算外更改;二是造价估算控制在3%精确度范围内;三是造价估算耗费的时间缩短80%;四是通过发现和解决冲突, 将合同价格降低10%;五是项目工期缩短7%, 及早实现投资回报。

据我国相关业主测算, 上海瑞明广场 (46万㎡, 2007年建造, 是我国最早使用BIM的超高层建筑, 一幢公寓和一幢酒店) 投资节省10%, SOHO (320万㎡) 物业能源管理年可节约电费1亿元, 建施的上海中心节省造价1亿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2年统计, 通过BIM, 我国可实现造价估算时间减少80%, 并可消除40%的预算外更改。

如上海瑞明、中国尊BIM研发费中均含在施工措施费中。上海迪士尼为此投资承包商约2亿元美元, 其中给予顾问公司2000万美元。

6.普及推广

我国目前已有一大批标志性工程采用了BIM, 示范效应迅速扩大 (我国有刮风传统, 也意味着追求时尚) , 市场需求越来越旺盛, 外部环境逐渐成熟。

投资者配了硬件存储服务器, 要求掌握从设计到运维的整个建设过程中的所有数据。

上一篇:企业反腐倡廉心得体会600字下一篇:工程进度月度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