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校园欺凌主题活动(精选12篇)
1.反对校园欺凌主题活动 篇一
反对校园欺凌、构建和谐校园
近年来,全国各地乃至世界范围内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而且有蔓延的趋势。所谓“校园欺凌”就是指在校内校外的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强凌弱等并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的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学生伤害的欺凌事件。
校园欺凌行为以暴力攻击为主要特征,以欺压侮辱方式侵害他人人身权益,轻者严重违反校规校纪,重者构成违法犯罪。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欺凌除了对受害者造成伤害外,同时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长期欺负别人会很以自我为中心,趾高气扬,养成称王称霸,不讲道理,不讲道德缺乏爱心、同情心的恶习。”旁观者“会因为帮助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和不安。
校园欺凌受害者类型
1、性格内向、害羞、怕事。
2、在同学间不受重视,只有很少朋友,在学校中十分孤单。
3、缺乏与朋辈相处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学不满和反感。
4、有身体障碍者、有智力障碍者。
5、沉默、表达能力不佳者。
6、性格或行为上有异于他人。校园欺凌欺负行为
1、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粗言秽语、喝骂。
2、对受害者的重复的物理攻击,身体或物件。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
3、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他们嘲笑受害者。
4、欺凌者明显地比受害者强,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发生。
5、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6、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胁受害者跟随命令。
7、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招致处分。
8、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收入水平、国籍、家人或其他。
9、分派系结党:孤立、杯葛或排挤受害者。
10、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11、画侮辱画。
12、网上欺凌(Cyberbullying),即在网志或论坛上发表具有人身攻击成份的言论。
受害影响 身心影响
恐惧、消沉抑郁、创伤后遗症、忧虑、胃痛、吸毒、酗酒、自残、自杀,自己也成为欺凌者,可能是校园枪击案的原因之一。其他影响
常常缺席、对老师不恭敬、诉讼。
.学会宽容:同学间要友善相处,如果和同学发生了矛盾,要懂得宽容 2.寻求帮助:如果看到或遇到校园欺凌行为,要及时地找师长帮助。
3.言语规劝:向施暴者说明他这种行为的不良后果,是严重的违法行为,让对方主动放弃。4.机智沉着:如果遇到欺凌危险不要慌,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寻找机会拨打110报警。
老师们、同学们,文明和谐是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学校所必不可少的,让我们大家积极地参与到“反校园欺凌”行为的行动中来,不做欺凌之事不当欺凌之人,坚决与欺凌的人和事作斗争,做一个讲文明、守纪律的、宽容友善的人,共同构建我们和谐平安的大安初中校园新秩序。
2.反对校园欺凌主题活动 篇二
一、物尽其用——克服生活浪费
当前, 学校生活浪费比比皆是:水浪费、用电浪费、食物浪费、纸张浪费、用笔浪费一次性物品如木材、塑料浪费、电池浪费 (污染) 等。面对这些有形浪费, 首先需要提高学校全体师生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正如习近平同志在新华社《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材料上的批示中所指出, “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 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 加强全校师生节约意识再造, 使节约意识深深植根于全体师生的脑海里, 体现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次, 学校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节约资源的规章制度:比如学校食堂方面应该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 改善伙食管理, 提高饭菜的质量和口味;水节门、灯开关损坏的及时更新等。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节约和浪费的后果, 广大干部教师们也要以身作则。真正让节约资源、节俭办学的理念, 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途径, 也增强了学校的竞争力。
二、人尽其才——克服人才浪费
每个高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人才资源浪费的现象, 这其中既有教师资源的浪费, 又有学生资源的浪费。没有计划盲目引进人才, 引进人才后人才培育和管理不得力, 导致部分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高, 人才的潜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从而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目前, 既有部分干部、教师把在外兼职当作第一职业的现象, 又有个别教工自开公司自办企业 (与专业无关的) , 而对本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仅仅是为了应付;还有一些教师上课照本宣科、脱离实际, 不能把自己最新的学术或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上课方式不启发、不教方法、满堂灌, 这无形中也是对学生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对国家每年财政支出的浪费。人才资源的浪费会严重影响着学校的声誉和发展, 减少或避免人才资源浪费, 是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因此, 高校作为引领社会、知识创新的源泉之一, 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优化人才资源配置。营造一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发挥才干的制度环境。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优化教学资源, 提高教师素质, 保障教学质量。用制度保证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精力投入, 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活动中来。以此克服人才浪费, 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三、学有所用——克服“教育产品”浪费
在高等教育扩招的背景下, 专业设置及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 造成人才培养上的浪费, 学生毕业后由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出现了就业难, 导致“教育产品”浪费。这种教育倾向削弱了教育的经济价值, 使得教育与社会生活隔离, 导致学生“就业期间生命的浪费和后来由于不适应和谬误的准备所造成的浪费比较严重”。这要求我们必须要结合所在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实际, 体现自己的办学特点, 把教育资源集中配置到效益好的特色专业中, 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需求,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就业观念上给予正确的引导, 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 增加毕业生就业的机会。以此克服“教育产品”浪费现象。
四、求真务实——克服时间浪费
时间也是资源, 时间也是财富, 其实我们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双肩挑干部的时间是十分宝贵和稀缺的, 如果让他们成天泡在文山会海里, 哪有时间去顾及其他的工作?包括一些很重要和紧急的工作会因此而耽搁。长远看, 时间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 (也是犯罪) , 因为时间是不可逆的, 失去了便无可补救。一项政策的贯彻, 一项任务和工作的布置如果过分依赖会议的形式或层层行文, 不仅耗时费力, 等到具体落实的时候已是火烧眉毛, 而且最不利的结果就是出现政策效力的递减, 达不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克服时间浪费无疑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校领导在党的群众路线活动的教育实践中, 应大力缩减“三公经费”, 为反“四风”、反浪费做出表率。每一个基层负责人也须从日常生活做起, 组织带领师生培养节约意识, 在吃饭、穿衣、出行、住房等方面不要攀比, 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严格要求自己, 培养健康向上的精神, 我们反对浪费的工作成果一定会聚少成多、聚沙成塔。也一定能消除舌尖上的浪费、纸张上的浪费、阻止细节上的浪费、遏制资源上的浪费, 从而杜绝文山会海的浪费、人才的浪费、时间的浪费, 为建设节约型校园、节约型社会做出贡献。
摘要:在高校建设的过程中, 我们应发扬“两个务必”的优良传统, 做到人尽其才、物尽所用、领导干部求真务实、教师学生学有所用, 从细节上遏制校园浪费现象, 建设节约型校园, 这既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学校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3.高二反对校园欺凌作文 篇三
我无意中看到了这样的一则新闻:在沈阳市,一个只有9岁的小学男生因为受到高年级学生的欺凌,患上了重度抑郁症。
事情开始于一位高年级学生要求这个男生下跪,并且还要喊:“大爷饶命。”年龄还小的男生出于畏惧心理和年龄差距,没有办法反抗。后来在医院检查当中,男生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当家长找到学校和教育局进行理论时,调查结论却是“学校没有不作为的情况”。而这其中最令人不耻的是欺凌者的.家长对这件事的态度,他认为,自家孩子的行为算不上是什么重大问题,不过是小孩子闹着玩的。
孩子在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没有基本的一些价值观念也无可厚非,也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帮助与引导,让他们能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孩子正因为不懂事,才需要给予适当的引导,一味放任纵容则有大概率让他误入歧途。
每一个施暴者的背后无一例外都有一个不负责任的家长。父母放纵孩子,对他们的欺凌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施暴者家长一味的偏爱,造就了他们的骄横无理、飞扬跋扈。如果当初父母给予好的引导,那个高年级的孩子怎么可能变成这样子?
何止校园暴力,在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方面,家长都难辞其咎。局外人总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批判一些子女是不孝子、白眼狼,却没看见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做了什么。有的家长从小就虐待孩子,有的家长重男轻女,还有的家长一味溺爱孩子、没有教给他们感恩,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也不可能具备基本的家庭观念。
家长没有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就相当于亲手为子女选择了不正当的道路,当自己把道德踩在脚下,灵魂也早已被典当给魔鬼。多行不义必自毙,天堂的门扉不会向恶贯满盈的个人开放。有太多恶果,终究是咎由自取。
4.反对校园欺凌主题活动 篇四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反对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同学们都知道校园是一个供我们读书和掌握知识的地方,这里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但是,如果这片圣洁的土地上因充斥着暴力而失去生命,将是何等的悲哀啊!
“欺凌、暴力”,它不但可以摧残你的肉体;还可以使一颗纯净的心灵走向弯曲;更能使人的精神受到痛苦的折磨,严重时,能威胁你身边的人的生命安全。可是,在当今社会,本应清净的校园里,却不时传来有关欺凌、暴力伤害的消息:学生们互相斗殴,在校外聚众闹事,因几句不入耳的话便出手打人……一起起校园暴力、欺凌事件不仅让人触目惊心,更为学生自身的安全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为此,我以一名中职生的名义发出如下倡议:
一、要勇于拒绝校园暴力。在受到校园暴力侵害时要善于并勇于向学校、老师和家长报告。对班级倚强凌弱的同学以及高年级学生、校外青年实施的暴力活动和收取“保护费”等各种校园非法活动要勇敢揭发。
二、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从小养成良好的法制观念,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三、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赌博,不进酒吧、卡拉OK、歌舞厅、电子游戏厅、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
四、要拒绝与校外不良青年交往。对校外不良青年的引诱要坚决拒绝,在受到威胁、恐吓时及时向学校、老师、家长报告。
五、要增强友爱互助意识。积极团结同学,热情帮助同学,增强应对困难、对抗邪恶的勇气,形成抵制校园暴力的合力。
六、要认识自身不足。当你和同学闹矛盾时,不要冲动,不要急躁,一定要静下心想想原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勇于向别人承认错误并改正它。“退一步海阔天空”,人人都要有一颗包容的心,避免矛
盾的激化。
七、要积极与家长、老师交流沟通。在家长、老师的健康引导下,提高防范校园暴力的意识,增强抵制校园暴力的能力。
八、要树立进取、向上的人生观。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磨炼意志,陶冶情操,立志做新时期的有用青少年。
同学们,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拒绝不良行为,我们一定会可以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文明,让安全存于生活。让我们大家一起携起手来,共同拒绝校园暴力,共建和谐校园。
创业学院2018级2班
5.反对校园欺凌国旗下讲话稿 篇五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反对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
什么是校园欺凌。所谓“校园欺凌”就是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如向低年级学生索取钱物,不给就打,两个同学发生小矛盾,找高年级学生帮忙等等。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它不但会使同学的身体受到伤害,更有可能会对他造成心理阴影,严重时还会威胁他的生命。
如今的社会上呢,时不时会听说有关校园欺凌的事情,实际上,大多数校园欺凌事件的起因都只是一点点的小事,有的甚至并没有什么直接原因。通常是打饭插队、上下楼梯不按道走、无意碰撞、出言不逊、别人一个无意的眼神等等微不足道的小事,应该说,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发生一些小摩擦是难免的。
作为学生的我们,如何做好防范呢?首先,要学会宽容。宽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能充分的理解他人、体谅他人,拥有宽阔的胸怀。同学们生活在一起是一种缘分,万一产生一点摩擦要学会说:“对不起”。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这三个字,它的作用很大,在处理同学关系时有着出奇的效果。但是矛盾发生后,应该学会包容、体谅他人,不能斤斤计较,应该让矛盾迅速化解,也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友善待人。其次,学会正确处理同学间欺凌现象。要明白宽容友善不是无原则的饶恕和纵容,当你发现别人或自己受到欺凌时,首先应该及时寻求老师的帮助,积极争取学校的保护,用正确的方式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不是惧怕、隐瞒,一味容忍只会助长对方的气焰,得寸进尺,让事态进一步扩大。
6.反对校园欺凌主题活动 篇六
本该是“天真无邪”“花样年华”的未成年人,他们却以欺凌方式改写了跟“恰同学少年”应有的人际交往关系。需要思考的是:究竟是什么使得他们的心灵发生扭曲,如何解决当下日益严重的校园欺凌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人性出发,来探讨如何抑制和消除校园欺凌。
一、校园欺凌源自人性之恶
人性问题十分复杂,人性善或人性恶的观点都有学理依据。在学校教育活动中需要对人性之恶有一定的认识,并保持一定的警惕,针对人性之恶需要发挥学校纪律和国家法律的威慑作用。人性的善恶一直是纷争的话题,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但荀子认为“人之性恶明矣”。应该说,人的本性究竟如何,其实都只是思想家们的假设。人的成长受环境的影响,行善作恶的行为不仅与人的本性有关,也与人生活的环境、受到的教育影响有关。如果从校园欺凌现象去追问人性的源头,不能不承认人性中有恶的成分,尽管不能夸大这一恶的性质,但也不能否认人性有恶的一面。
《荀子·性恶》中对人性的恶有过严密的阐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在荀子看来,人的本性是恶的,人的善良行为是人努力改造恶的结果。因此,社会一定需要教育教化,才有和谐的秩序,最终走向安定太平。荀子认定人性恶的论证思路也是从社会乱象回溯到人性的源头。人源自动物,在某些方面依然保存着动物的兽性。但是,人毕竟不同于动物,人还有理性的一面,还有良知、良心和良能,还有人道、人文的一面。从人类的历史来看,人性的善在不断地抑制恶,总体而言,人类是朝着文明的方向在前行。但在进步的过程中,人性的恶总是会冲动性地显露出来,校园欺凌就是人性之恶在特定条件下爆发的表现。
二、学校教育亟待加强对人性的认识
从一定程度讲,校园欺凌是学校教育忽视人性、忽视让学生认识人性的必然结果。学校教育应该发挥“善者伪”的教育功能,即通过教育,导引学生走向至善境界。但是如何达成这样的目标,无论是在教育理论层面还是在教育实践层面都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在实践层面,无论是学校的培养目标还是课程内容,无论是教学活动还是德育工作,都缺乏人性论的内容。教育者组织的很多教育活动都预设了追求善的目标,也催生了学生善的行为效果,但是,追求善的目标,需要以认识人性为起点。在教育理论层面,就笔者视野所及,还没有哪一本教育学教材关涉人性问题,在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领域,也几乎无人提及培养学生认识人性问题的能力。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说没有人思考教育与人性的关系,事实上,2009年的教育基本理论年会主题就是“教育与人性”。因此,从整体上看,教育活动的展开似乎知道向哪里去,但却不知道从哪里来,不清楚教育的人性起点是什么;若说教育有人性的起点,那人们也是无意识地把人性善作为起点。
从人性的观点看,人之所以需要教育,正是因为人性中存在恶的“基因”。但在强调人性善的社会里,因为对人性恶缺乏基本的共识,导致向善教育的简单化,具体表现有:第一,提倡助人为乐的精神,鼓励学生做好事,鼓励学生团结合作,这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但是这种向善教育模式也有消极影响,偶尔无私奉献不难,难的是持续地无私奉献;团结合作是好事,怎么团结合作却是难事。这都涉及人与人的交往、关涉人性的善恶问题。第二,用敌我二分的标准对人群划界,鼓励学生区别性地对待,这同样关涉人性善恶问题。用某种特定的标准把历史与现实中的人群分为敌人与朋友,把某些人设定为自己的朋友,把另外一些人设定为自己的敌人。这样的二元划界思维长期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学生就会在校园群体生活中无意识地把与自己利益一致的人视为朋友,与自己利益有冲突的人视为敌人。由此对自己的朋友采取向善的方式,对自己的对手采取残酷、残忍的方式。校园欺凌就是这种二元划界的思维方式发展到极端的表现形式。校园欺凌者一方面意识不到自己人性之恶的膨胀和丑陋,同时又有意或无意地扩大对所谓“敌手”的恶意;一方面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表现得很有善意和仗义,但同时会采取欺凌的方式对付对手或者竞争者。在事态有利于自己的情势下,欺凌者就凭借自己或群体的势力肆意欺凌所谓的对手。因此,我们不能不说,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与教育忽视人性有相当的关联性。
三、过于宽松的惩戒难以对人性之恶产生威慑力
校园欺凌者理应受到相应的惩戒,只有这些惩戒产生相当强的威慑力才能抑制校园欺凌现象的蔓延。现代文明的惩戒方式主要表现在经济层面和行动限制上。在经济层面上的惩戒,是赔偿受害者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损失,以及赔偿给社会造成的损失。在身体层面,惩戒不伤害身体,这也是学校中惩戒与体罚的本质区别所在。身体上的惩戒主要是限制欺凌者的自由。就惩罚的严厉程度而言,分为学校内部的纪律惩戒与社会法律层面的惩戒。当下处理校园欺凌的惩戒标准失之于宽松。首先,对校园欺凌认定的标准过高,如果受害者没有出现严重的皮肉之伤,一般会被认定为是学生之间的普通纠纷,而不会被认定是严重的人身伤害事件。其次,惩戒的力度过小,与欧美国家的严厉程度相比,我们在这方面的惩戒力度有相当大的差距。再次,对欺凌者的隐私保护过度。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未成年人案件不进行公开审判,以免影响他们日后的生活,这有一定的人道性,但客观上也削弱了惩戒的威慑力。最后,学校内部的惩戒往往形同虚设,没有具体细化条款,缺乏专业人员的监督执行,等等。此外,欺凌者之所以敢欺凌弱者,不仅仅是因欺凌者本人强势或者同伴群体强势,被欺凌者受“家丑不可外扬”“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等传统文化心理的影响,不想声张,导致欺凌者的后续行为更加有恃无恐。
四、消解校园欺凌的基本思路
面对校园欺凌现象的日益蔓延,当下开展的专项整治应该会取得一定的抑制效果,但是校园欺凌的隐秘性、复杂性决定了整治的艰巨性、艰难性,因此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抑制和消减校园欺凌现象的努力应该具有持续性,通过校内外多种力量的整合来控制和减少校园欺凌现象。
1. 学校教育者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
人性既有善,也有恶,人性之恶随时都可能被激发出来。教育者要通过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性之复杂,通过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性恶的丑陋与可能引发的后果。当然,与此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认识人性的善,让学生相信人性之善的力量非常强大,足以抵制人性之恶。教育者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校园中反映人性善与人性恶的各种表现,收集相关资料,把对人性的认识结合到课堂教学、学科教学之中,在班会主题和其他各种学生工作中,让学生认识人性的复杂,学会理性认识自我,正确处理人际冲突,获取人际交往的智慧,保持对校园欺凌的敏感性。
2. 教师应掌握识别欺凌的标准和惩戒的规则
确认校园欺凌需要有一定的标准,惩处欺凌者需要有相应的惩戒规则,为此,学校负责人和教师需要掌握识别欺凌的标准和惩戒的规则。比如,美国校长在收到欺凌报告后必须马上启动调查,调查期间必须给受欺凌的学生配备心理专家进行疏导。事实上,校园欺凌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可以做一定的预防工作,学校可配置专门的岗位,负责人需要提升发现和处理校园欺凌的专业知识,能从学生群体的行为、现象中观察到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已有学者提出处理校园欺凌的基本原则,比如,加强道德教育,加强普法教育,尊重学生、尊重差生、一碗水端平,开设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开展安全教育,进行生活指导教育等等,作为原则,这些想法无疑具有合理性和启示性,但我们更期待实践取向的操作策略和权责清晰前提下的责任分割。
学校教师要用“校园欺凌预警标准”来识别学生的欺凌,及时干预学生的行为偏差;学校可建立匿名报告系统,鼓励学生及时报告欺凌现象,并将之录入欺凌报告系统;校园内安装摄像头,校园内的各类活动尽可能可视化、公共化,减少校园观察的死角;构建受欺凌者的庇护所,开设相关的反欺凌课程,训练受欺凌者应对欺凌的能力与方法策略,培养学生作为旁观者的责任意识。在教育活动中采用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与学生探讨欺凌问题,举办以反欺凌为主题的班会,在校园营造一种反欺凌的文化氛围。此外,还可发起反欺凌的主题讨论,组织省市的反欺凌同盟,设置反欺凌电话热线、反欺凌投诉箱、反欺凌网站、反欺凌云平台等,通过多种方式,进一步挤压欺凌者的行为空间和舆论空间。
校园欺凌事件发生之后,需要依照一定的程序来处置。比如,依照挪威的经验,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首先,当受害者首次遭遇欺凌时,学校立即确定干预的基本方案。随后心理教师跟进,确保被欺凌者的心理及时得到抚慰,并传授应对欺凌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同时保护受害者的隐私;为了惩戒欺凌者,校方应尽快联系欺凌者、受欺凌者以及双方家长,调查欺凌事件的真相。其次,学校通过强化学校反欺凌的态度,严格依照规则惩戒欺凌者。教师先和每一个欺凌者单独会谈,然后和所有的欺凌者共同座谈,同时家长也被告知参与会谈。谈话应在短期内连续进行,以避免欺凌者之间互相串通,从而影响干预效果。再次,视严重情况给予欺凌者惩戒。最后,教师召开反欺凌座谈会,通过反复强化以终止学生的欺凌行为。如果时机成熟,再安排1-2次调解,通过第三方介入,双方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共同达成建设性的终止欺凌协议。
3. 国家法律加大对校园欺凌现象的惩戒力度以强化法律的威慑力
校园欺凌行为中,施暴者往往是以大欺小、恃强凌弱,践踏他人的尊严,侵害他人的权益。依法惩罚人性之恶的外显行为,会对人性之恶有抑制作用。从国际比较看,很多国家(地区)针对校园欺凌行为都采取了法律手段,有的国家(地区)还有专门的反校园欺凌法规。美国50个州都有了反校园欺凌立法,对校园欺凌采取零容忍态度,所有参与者包括围观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世界上较有成效的反欺凌法案有西班牙的“玉梭鱼法案”、美国的“坚定立场,伸出援手:向欺凌宣战法案”、我国香港地区的“缔造和谐校园法案”等。挪威以反欺凌成效享誉世界,这跟挪威强力实施“欧维斯反欺凌三级(学校、班级、个体)干预法案”和“零容忍法案”密切相关。
我国没有专门的反校园欺凌法,然而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还有《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刑事诉讼法》和《刑法》。这些法律对校园欺凌者有一定的威慑作用。但也有人误以为没有专门的反校园欺凌法就不能依法惩戒欺凌者,还有人为欺凌者开脱,说他们不懂法。这些误解和误导客观上弱化了法律的惩戒力度,使得作为受害者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这一点在依法处置校园欺凌案件时特别明显。比如,《刑事诉讼法》规定:“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章第十二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但这些人道化的条款很有可能被欺凌者误读,以致他们对法律缺少敬畏之心。
美国在刑法上对实施暴力欺凌的犯罪主体判刑很重,他们会更加偏重考虑被告人犯罪的主观恶性程度,即使被害人可能伤得很轻,但被告人会因为主观恶性大而获重判。类似的案件,在我国大多以故意伤害罪来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最终的量刑主要是以被害人的伤残程度来确定,而且这个伤残鉴定是在治疗之后,而不是在治疗之前。如果说教育是以文化的软力量来抵挡人性之恶,弘扬人性之善,那么法律则应以刚性的硬力量制服人性之恶。法律惩戒的威慑力越大,教育的影响力就越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消除校园欺凌,需要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之上,制定专门的反校园欺凌法,并依法落实处罚力度,提高法律惩处的威慑力。
4. 社会成员保持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敏感性以督促校园欺凌事件真相的及时公布
校园欺凌事件引发关注既有内源性的动力,如社会对人权的日益重视,也有外在的条件,如发达的网络媒体。2011年,日本出现第三次校园欺凌问题讨论热潮,起因于大津市某中学一男生因遭受欺凌而自杀。人们对学校和教师熟视无睹、麻木不仁的态度和行为深感震惊。当事学校及地方教育委员会在最初阶段极力逃避责任,声称并未发觉存在欺凌事态,该生自杀行为与校园欺凌无因果关系,并与家长签约,要求家长不得向外界透露信息。但在社会舆论和有关证据面前,学校被迫承认存在欺凌事实,但不承认自杀与欺凌之间有因果关系。2012年,“第三方调查委员会”调查后认为,自杀的直接原因为遭受欺凌。[3]大津欺凌事件折射出当事学校存在遮丑倾向,不愿公布事件真相。我国的学校管理者通常也是本能地希望欺凌事件在学校内部“和谐”解决。有的学校对受害者报警、通过司法程序来追究欺凌者的违法犯罪责任表示出“无奈”态度,反映出学校对欺凌的恶劣性质与危害缺乏理性认识。学校管理者对公布真相的轻视态度、认识偏差和消极应对,客观上起到了对欺凌者庇护、纵容的作用。
以2016年5月16日山东日照市公布的《五莲县教育局关于街头初中一学生打骂同学调查处理情况的说明》为例,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校园欺凌事件公布真相的难度。五莲县教育局的整个说明不足500字,涉及事件真相的话语仅仅是:“事情发生在5月6日早饭后,当事学生因被同学起外号、怀疑同学向老师打小报告等产生不满,遂发生打骂现象。”然而从1分33秒的视频中显示:除了身穿校服的男生多次对穿黑色衣服的同学进行打骂外,还有其他学生对挨打学生进行打骂起哄,现场还有多名学生围观。当事双方也许都不希望公布真相,但是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领导有提供真相的义务与责任。这些真相包括: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欺凌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结局;当事人的班级和学校以及相关人员的基本情况、态度和认识;调查人员与被调查人员的基本情况、调查的时间和地点、调查过程和结果;当事人的家庭情况以及家庭教育。特别是欺凌过程中的细节要作为重点加以调查;口头的、书面的文字资料和录音录像等要妥善保存。真相的调查和真相资料的保存,不仅为处理欺凌者和处罚学校管理者提供依据,而且也为研究者提供详尽的资料。最为重要的是,真相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威慑力,立此存照,欺凌者以后若再欺凌他人就要加重处罚。所以公布和保存真相资料既具有教育意义,也具有威慑力量。因此,对校园事件的处理需要有硬性规定:校园欺凌事件真相需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公布;相关资料要保存在区县教育局的档案馆并规定哪些人可以查阅这些资料。此外,教育部门还需要按照年度统计校园欺凌事件,并把统计结果公布出来。
5. 创建校园欺凌事件的案例库和数据库以促进专业性研究活动的展开
校园欺凌事件的解决需要通过专业研究去探讨欺凌发生的原因,需要专业人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美国学校在孩子5岁刚入学起就会开展反校园欺凌教育,除直接暴力行为外,教师还教育学生认知一些属于间接欺凌的“冷暴力”行为,包括语言攻击(辱骂、嘲笑、威胁)、群体孤立等。2011年日本大津校园欺凌事件直接推动了《防止欺凌对策推进法》的公布,通过立法强化校园欺凌行为的预防和规制成为社会共识。这些举措都与专业工作者细致深人的研究密切相关。然而,我国目前尚无校园欺凌事件的案例库和数据库建设的规划。
校园欺凌事件发生之后展开真相调查,随后推动管理制度的改进和法律条款的颁布,这是减少和消除欺凌事件重复性发生的基本路线图。这个路线图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质量的专业研究。真相调查本身也是专业研究的有机部分。日本大津校园欺凌事件调查委员会为揭露真相所展开的调查,不仅揭示了欺凌事件发送的过程和原因,也呈现了教育行政、学校领导和教师未尽的责任。1982年,挪威相继发生了三起被欺凌儿童自杀事件。以此为契机,挪威政府和学者开始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挪威反校园欺凌研究由此展开。为了干预学校欺凌,挪威构建了国家层面的反欺凌体系,凭借反欺凌宣言的引领,斯塔万格大学行为研究中心发布了“零容忍方案”,依据社会心理学理论,凭借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立体干预,有效地遏制和干预了学校的欺凌现状。[4]我国反校园欺凌研究的当务之急是发现我国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发展的特点,规划校园欺凌事件案例库的建设,从而制定并实施本土化的校园欺凌行为预防和干预计划。
参考文献
[1]孙临美,林玲.儿童校园欺凌问题的现状、归因及对策[J].校园心理,2009(3).
[2]张春铭.近半数留守儿童表示被欺负过[N].中国教育报,2014-12.01.
[3]陶建国.日本校园欺凌法制研究[J].日本问题研究,2015(2).
7.反对校园欺凌主题活动 篇七
预防校园欺凌,共创和谐校园
为防止欺凌事件发生,创建和谐校园,切实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2020 年 11 月 16 日,明德中心学校利用升旗仪式认真开展“预防校园欺凌,共创和谐校园”安全教育活动。
七年级(4)班刘璇同学在国旗下发表了以“预防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演讲,向同学们发出倡议,希望同学们勇敢地向校园欺凌说“不”,为共建和谐校园尽一份力。半岗镇中心学校政教处主任蔡庆军就如何预防校园欺凌发表讲话,他从校园欺凌
行为、校园欺凌类型以及如何预防校园欺凌等方面详细解读,让同学们了解什么是校园欺凌,当遇到校园欺凌该怎么做等内容。
半岗镇中心学校校长孙振作总结发言,他强调,全体学生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理性对待同学之间的矛盾纠纷,克制不良行为。
各班要做好问题学生心理疏导,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时时防范校园暴力和欺凌事故发生,家校协力密切配合,共建和谐平安校园。
学校还将利用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预防校园欺凌的相关知识,不断探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经验之路,为校园安全保驾
护航!
8.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材料 篇八
活动目标:
1.让学生认识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认清校园欺凌带来的负面影响。
2.通过恰当的引导和暗示教会学生察觉自己的攻击意识,并合理控制与调整不合理的观念
3.当面对他人的攻击时能够尝试用温和和理智的态度处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机。掌握应对校园欺凌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防欺凌能力,进而学会保护自己。
活动重点:
了解校园欺凌的实质和危害,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和策略。
一、走近校园欺凌
校园本是静美之所,然而这片静土也染上了血腥。如果任由这种校园欺凌发展下去,那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间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这是相当危险的,所以要拒绝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的最可怕之处在于其施暴者是孩子,而受害者也是孩子。对施暴者来说,其过早染指了不良恶习,日后的成长令人担忧。而对受害者来说,这样的经历无疑是一场梦魇,很容易留下永久的伤痕。列举一些校园欺凌事件:
2015年5月22日媒体曝光,安徽怀远县火星小学13岁的副班长小赐因为拥有检查作业、监督背书的权力,向另外6个孩子要钱。钱没给够,就逼迫他们喝尿吃粪。2015年6月10日上午,16岁的永泰县东洋中学初三学生小黄,在结束中考语文科目考试后,难以忍着剧烈腹痛继续参加中考,这才向父母道出了一个藏掖4年多的秘密:自小学五年级起,他就经常被其他同学无故殴打。8日晚,小黄再次遭同班同学夏某、林某和张某围殴,忍痛2天后被送医,却被发现脾脏出血严重,于11日晚,经手术切除了脾脏。2015年6月21日,江西永新县发生一起多人围殴女生事件,受到网友广泛关注。据了解此次涉事女生有9人,其中小学生有2人,中学生4人,3人已辍学。她们年龄都在12至16岁之间,其中涉案人员刘某被刑拘。
二、分析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 校园欺凌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受多方面的影响。有家庭原因,有社会因素,也与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有关。调查中发现,仅从施暴者自身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压力大,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排解。
第二、心理不健康,精神空虚。
第三、传媒渲染(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等),社会暴力文化的影响。
三、校园欺凌带来的危害
校园欺凌在很多人的心里都留下很深的烙印。这种不良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受害者,也使施暴者的心灵成长和社会前途中增添了大量的阻力。对于施暴者而言:给他人带来伤害,要承担治疗甚至赔偿费用,要受到学校老师严肃批评教育,甚至无法继续完成学业。他们的行为很难获得社会(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的认可,那些常在中小学打架,特别是加入到暴力帮派的学生,很多最终都走上犯罪道路。对于受害者而言:带来肉体损伤甚至残疾;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气;造成心灵的阴影和伤害;厌学甚至辍学。
四、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常见情形:
1.索要钱物,不给就拳脚相加;
2.以大欺小,以众欺寡;
3.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
4.同学之间因“义气”之争;
5.不堪长期受辱,以暴制暴。
预防欺凌的办法:
第一,不能“怕”字当头。在遇到勒索、敲诈和殴打时不害怕,要敢于抗争。因为这些拦截的不良少年大多和受害者同龄,他们所实行的第一次拦截往往都是一种试探。如果此时在心理上就被对方所压倒,任其欺压,那么这样的第一次妥协其实就纵容、鼓励了拦截者,就会带来了更不良的后果。因而,有效防范校园欺凌的第一要诀就是“不怕”。但是要注意避免激发对方欺凌升级,导致眼前吃亏。
第二、要及时报告。我们也要认识到勒索、敲诈经常是同欺凌紧密联系的,我们提倡在“不怕”的前提下与之抗争,但不意味着逞一时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在遇到勒索、敲诈后要及时向学校、家长报告。第一次遇到拦截后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对方的目的是否得逞,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气吞声,或是不想宣扬,相反的会在无形中助长了对方的气焰,使得对方以为你软弱可欺,往往会导致新的勒索、敲诈和殴打事件的发生。
第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这也是防范校园欺凌的一条途径。一个有广泛、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就不容易成为勒索、敲诈和殴打的对象。
第四、要慎重择友。要对学生的交友进行教育,鼓励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损友”,对已经受到暴力侵害的朋友要多安慰,但不宜鼓动或煽动其找人来报复,以免引起更大的争端。课堂小结 校园本应是我们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地方,但频频出现的校园欺凌却打破了校园应有的宁静。我们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让我们远离校园欺凌,做个健康阳光的学生。
反校园欺凌,建平安校园”主题班会
根据众多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专家们分析:
符合以下十;
一、性格严重内向
二、家庭不和睦
三、喜欢虐待小动物;案例:新沂市小学生与同学打架;案例:某校新生得知本班同学被学校内其他同学打伤,;
一、抵制校园暴力,辨别是前提;一些同学在遭遇校园暴力、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却全然;校园暴力包括行为暴力、语言暴力和心理暴力;行为暴力主要指包括打架斗殴、敲诈勒索,预防校园欺凌。
根据众多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专家们分析:符合以下十种情况越多的青少年越有可能出现暴力犯罪行为。
一、性格严重内向
二、家庭不和睦
三、喜欢虐待小动物
四、热衷暴力和黄色网站及小说、影视等
五、具有好斗心理,非常强烈的好胜心,虚荣心极强
六、个人英雄主义,崇拜偶像
七、极其喜欢刀具等危险器械
八、刚愎自用,不能接受他人意见
九、崇尚黑社会义气
十、凡事一根筋,做事不考虑后果,缺乏对法律的认识
案例:新沂市小学生与同学打架。该学生家庭离异,父亲崇尚棍棒教育。老师认为该学生“既残忍又暴躁易怒”,经常和同学打架,无缘无故地把桌子、凳子踢翻。同学反映他对什么都没有爱心。回家路上看到小猫、小狗都想去踢几下。一次同学们看见一只小鸟,有个女生怜悯的说“这小鸟真可怜”。他看了看,突然从地上一把抓起小鸟,同学们看到是他,喊道“你快放下,小鸟受伤了”。他听了,不理睬,然后在一群女生的尖叫声中把小鸟狠狠地向地上摔去,摔完后不顾众人的指责,从地上捡起将死的小鸟,两根手指提起来在眼前晃晃,又丢在了地上,然后推开同学,带着笑容满意的离开了。案例:某校新生得知本班同学被学校内其他同学打伤,他认为对方是欺压新生,气愤之下,认为自己练过跆拳道能够为本班出头,主动去找对方“较量”,双方都被重伤······
一、抵制校园暴力,辨别是前提
一些同学在遭遇校园暴力、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却全然不知,以为校园暴力仅仅是不礼貌行为;另一些同学在目睹校园暴力时也无动于衷,以为只是同学间的“嬉闹”。要抵制校园暴力,首先要具备对校园暴力的识别能力。
校园暴力包括行为暴力、语言暴力和心理暴力。行为暴力在校园暴力现象中最为普遍。
行为暴力主要指包括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抢劫财物等一系列对人身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二、向校园欺凌说“不”
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打破了校园里原本属于我们的宁静与和谐,为了不让校园这方净土成为另一个“江湖”,为了不让我们的“花季”变成“花祭”,我们要坚决向校园暴力说“不”!
①不崇拜暴力文化,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②不参与校园暴力。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坚决不充当校园暴力行为中的帮凶。
③注重心理的健康发展。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主动与他人沟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④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施暴者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无知,这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既要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要以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保护自己,关注他人(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校园暴力的发生通常有两个原因:一是同学间因口舌之争或其他原因的肢体冲突。二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私欲而引起的争执、事端。预防争执和事端应做好以下两点:
①与同学友好相处。有的同学遇到矛盾时,不愿意吃亏,认为忍让就是没了面子失了尊严,最终只能使得矛盾不断升级,不断激化。我们应该宽宏豁达,不应为一丁点儿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计较,甚至拳脚相加,做出降低人格的事情。
②避免自己成为施暴者的目标。我们平时不要随身携带太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要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学校僻静的角落、厕所或楼道拐角都是校园暴力的多发地带,我们在这些地方活动时尤其要注意,最好结伴而行。
③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多留意身边发生的事,很多暴力事件的信息可以从校园同学间的交流中得到。为了保障我们自身的人身安全,避免施暴人对我们打击报复,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匿名报告。预防暴力重于应对暴力,而这一切需要我们共同参与。
(2)应对暴力,临危不乱 如果我们无法避免危险的发生,那么,在危险发生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惊慌!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是制胜的关键。我们应克服心里的恐惧,积极地去解决问题或者本能地保护自己。
①遭受语言暴力时的自救
应对语言暴力,我们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淡然处之。二是自我反省。三是无畏回应。四是肯定自己。五是调整心理。六是法律维权。
②遭受行为暴力时的自救
如果被攻击者殴打,我们该怎么办?
一是找机会逃跑。二是大声呼救。三是借助一些小动作给自己寻找逃跑的机会。四是求饶。求饶不是懦弱的表现,是减少伤害的策略。五是如果以上退路被攻击者截断,那么应双手抱头,尽力保护头部,尤其是太阳穴和后脑。
在人身和财产双重危险时,应以人身安全为重,舍财保命,以免受到更激烈的伤害。
(3)及时报告,以法维权
由于校园暴力事件的随机性,许多同学对其产生了恐惧和焦虑。一些同学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和老师,更不敢报警,甚至警方破案后也不敢出面作证,成为“沉默的羔羊”。忍气吞声往往会导致新的暴力事件的发生。
自己或发现他人遭遇紧急情况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
四、总结
要应对暴力,我们必须增强五个意识:
第一,要有依法的意识。违法行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第二,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第三,要有方法和策略意识。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切记不能蛮干。第四,要有见义勇为、见义智为、见义巧为的意识。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他人实施救助。
第五,要有强烈的报告意识和证据意识。及时上报并注意搜集证据,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出示。
9.反对校园欺凌主题活动 篇九
加拿大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基础教育的校园环境安全,2004 年11 月13 日,安大略省教育部委托安全校园行动小组(Safe Schools Action Team)制订《构建安全校园:欺凌预防行动计划》[1](Shaping Safer Schools:A Bullying Prevention Action Plan,以下简称《计划》),经过十多年不间断的探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校园欺凌预防体系。
一、明确界定欺凌的含义是认识校园欺凌的重要前提
“校园欺凌往往会被人们轻描淡写,误认为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部分”。[2]明确的定义有助于人们对校园欺凌的发生形式、所产生的不良后果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帮助教师、家长和社会成员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准确辨识出不同类型的校园欺凌,从而采取积极的行动予以制止。
《计划》认为:“欺凌,是一种有害身心健康、动态的互动过程,是重复使用强势力量进行身体的、言语的或者社会侵犯的一种形式。”[3]校园欺凌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学生之间紧张的人际关系,对欺凌者和被欺凌者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实施欺凌者通过学习运用侵害行为,可能会带来包括道德推脱、违法犯罪、药物滥用、成年犯罪和自杀等严重问题;欺凌受害者的成长常常会伴随社会性焦虑、孤独等心理问题。此外,欺凌现象亦会对旁观者产生影响。校园欺凌发生时,“同伴是否在场会影响欺凌事件的进一步发展,有53%的学生只是被动旁观并没有行动,主动参与帮助欺凌的只占22%,而同伴积极介入的占到57%,而且在10 秒内就制止欺凌继续发生”。[4]准确的辨识校园欺凌,及时采取积极的行动,将会有效地制止欺凌的进一步发生。
二、政府高度重视是校园预防欺凌计划持续实施的强力保障
(一)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协调合作,唤醒人们对校园欺凌的高度重视
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根源和解决策略不仅仅是教育系统内部的问题。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部门为确保在全省范围内能成功实施校园预防欺凌计划,引起全社会对校园预防欺凌的高度重视,协同其他相关部门提供了必要的协调和支持。
校园预防欺凌计划在教育部门、教育局和学校必须优先执行,为确保执行效率,每一个教育局都建立了校园预防欺凌相应的法律法规;职业培训部门、学院和大学鼓励教育学院开设有关安全校园的教师职前培训;社区安全部门和劳教所鼓励警察训练课程中涉及关于校园预防欺凌、《安全学校法》(Safe School Act)、校园调查、学校与警局协议,学校联络员认定等内容。旅游和娱乐主管部门也使校园预防欺凌计划传达到各从业者和提供商;儿童和青少年服务机构、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和护理部门鼓励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到社区欺凌预防中。政府和各部门的良好协作,使得校园预防欺凌计划在学校和社会得到广泛的关注,引起公众对该计划的高度重视。
(二)连贯的配套政策,有利于计划的良好持续运行
2004 年,安大略省教育部授权安全校园行动小组提出针对解决全省学校安全问题的报告,安全校园行动小组经过一年时间的酝酿,于2005 年11 月首次提交《构建安全校园:欺凌预防行动计划》,时隔一年,安全校园行动小组在广泛咨询全省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再次提交《学校安全政策与实践:一项行动议程》(Safe Schools Policy and Practice:An Agenda for Action),[5]2008 年提出更加具体的《塑造尊重的校园文化:促进安全健康的人际关系》(Shaping A Culture of Respect in Our Schools:Promoting Safe and Healthy Relationshios),[6]校园欺凌预防计划从计划到议程,再到校园文化和人际关系的塑造,连贯的配套政策保证了该计划在其后几年高效的执行。
(三)法律救济明确,校园预防欺凌计划有法可依
为了配合《计划》的实施,安大略省先后出台、修订了包括《反种族主义和民族平等法案》、《儿童暨家庭服务法案》、《教育法》、《安大略人权法案》、《安大略学校行为准则》、《警局与教育局草案》、《安全学校法》、《非暴力学校政策》、《青少年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以《安全学校法》为例,安大略省教育部修订了安全学校法的部分规定,安全学校法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的标准一致,明确地规定了各方(主要是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权利和义务,在省级行为规范里设置了明确的行为标准。扩大了对欺凌者停课、开除需要考虑的缓和因素列表(如年龄、年级、语言、语言理解力等),只有校长和副校长有权对欺凌者进行停课处罚,学生有权利申诉进入另一所学校等内容。
(四)政府统筹管理,保证经费的来源充足
安大略省政府统筹专项资金,按需划拨保证了该计划能够持续多年的良好运行。2004 年至2006 年,政府提供超过2,800 万美元来支持校园欺凌预防计划的调查研究;2007 年至2008 年,政府提供近4,370 万美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校园欺凌预防计划的执行,其中包括2,300 万美元用于“开除学生或者长期被停课的学生”项目和1,050 万美元用于在学校雇佣非专业人员(如青年工作者);2008 年至2009 年度提供1,000 万美元作为学生需要津贴(Grants for Student Needs)。
三、第三方机构评估是校园预防欺凌计划客观、科学的关键
第三方评价具有中立性、专业性和市场化的特征,[7]能有效克服政府(第一方)和学校(第二方)自我评价的局限,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提高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安大略省政府引入第三方———安全校园行动小组,促进了“官”、“办”与“评”的相对分离,对客观地评估基础教育校园欺凌现状、更科学地发现存在的核心问题有很大程度的改观。
(一)专业的学术团队有助于客观、公正的校园欺凌现状研究
安全校园行动小组的负责人是安全和矫正服务部门领导,小组成员由加拿大网络安全学校,成瘾和心理健康中心的研究人员以及部分大学相关学科的教授组成。安全学校行动小组在调查过程中享有大量资源的优先使用权。咨询了全省范围内包括警察、家长、学生及学生代表、青少年儿童服务人员、专业保健人员、现有预防欺凌的机构和其他社会团体等不同的人群。同时也参照其他城市、地区的经验,先后考察了金斯新、多伦多、渥太华、伦敦、哈密尔顿、桑德贝、蒂明斯和萨德伯里等城市预防校园欺凌的举措。此外,还亲身参与关于校园预防欺凌的介入策略讨论,最终形成咨询报告,并提交给省域校园预防欺凌专家组作参考。专家组和安全学校行动小组进一步复审整个地区的调查结果,同时与此前教育部校园预防欺凌研究人员的研究进行对照。通过政府、学校与第三方的协作共同制订校园预防欺凌计划,确保其有较高的信效度。
(二)逐步细化校园预防欺凌计划的关键组成,有利于计划的高效运行
安全校园行动小组在审视校园预防欺凌计划在不同辖区实际运行的状况,对校园预防欺凌计划含有的要素进行分析,认为成功的校园预防欺凌计划不可或缺的四个主要维度应该为:教育、评价、行动和政策。2006 年的《学校安全政策与实践:一项行动议程》中细化为包括“预防、渐进性惩处、社会和家长参与、安全校园法的执行、停学或开除学生项目、教育培训和省级安全校园框架”等应优先行动的八大领域。2008 年,在《塑造尊重的校园文化:促进安全健康的人际关系》中从“课程、有效的伙伴关系、预防、提高认识和干预、响应、支持、报道、当地警局与教育局协议、领导力、家庭参与、培训、评估和问责制”等十个关键领域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出建议和要求。系统的行动计划与关键领域的确认,有助于政府部门决策和具体地方教育部门及学校的校长在预防校园欺凌时及时定位优先领域,有利于校园预防欺凌的高效运行。
(三)校园预防欺凌计划进行的追踪研究
安全校园行动小组在提出了校园预防欺凌的行动计划后,通过《校园预防欺凌评估工具》持续关注学校安全环境。2009 年,设计主题为“公平、包容性的教育与校园欺凌”系列调查问卷,调查了教育局、校长、教职员工、学生家长和学生对校园安全环境的看法,质性的诊断校园预防欺凌计划的实施效果。
四、专业化评价工具与及时反馈:保证计划的实效性
(一)介入校园欺凌的措施
对于遭受校园欺凌的学生(包括欺凌者、被欺凌者和旁观者),教育部门、学校和社会机构审查和协调有心理健康需要的学生,早发现、早治疗、早支持。教育局基于性别暴力、恐同症、性骚扰和不适当性行为为学校提供改进计划,学校把渐进性惩处作为常规做法,为受到欺凌影响的学生和家庭提供恢复性训练,包括同辈调节(peer mediation)、治疗圈(healing circles)和团体辅导(group conferencing)。根据《安大略省儿童保护法》,教职员工在意识到欺凌可能发生时,必须回应学生的可能需要。各级部门和人员应积极应对,帮助学生从困境中尽快的恢复,正常地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
(二)成熟的评价工具,有助于客观评价校园环境
以成功的校园预防欺凌计划关键要素为基础,安全校园行动小组在设计《预防校园欺凌评估工具》时,从教育、评价、行动和政策四个方面对学校安全环境进行评估,共设计24 道关键问题,根据问题的性质,在关键问题内又含有若干小问题(具体如下页表所示)。
(三)指导手册与反欺凌热线
政府提供多种语言的《欺凌行为我们可以帮助制止———家长手册》,发送到安大略省每个中小学生的家长手中,帮助家长和学生有效地辨识和制止欺凌,目前手册已被翻译为22 种语言。教育部还通过儿童求助热线(Kids Help Phone)24 小时为学生及家长免费提供关于校园欺凌和其他相关问题的咨询。
五、明确界定学校共同体成员角色,分别给予必要的指导支持
安全校园行动小组提出校园预防欺凌行动计划的框架图,将学校共同体在该计划中关系加以简单的表述(具体如下页表1 所示)。
校长是学校预防欺凌最关键的人物,只有校长认识到校园预防欺凌计划的紧迫性,才能提供必要的支持,保障预防计划在学校的顺利实施。提供相应的课程资源培训有助于帮助校长更清晰地明确自己的角色。教师在与学生的日常互动中执行学校预防欺凌政策,将预防欺凌嵌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作为学生的榜样有利于促进良好的学校风气的建立。因为欺凌发生在校内外,家长(该计划中家长指父母和监护人)是孩子最好的支持者,能够及时识别可能表明欺凌的警告标志(例如:失去朋友,饮食习惯改变,不愿意去学校等)而采取行动。学生是整个计划的受益者,预防欺凌计划为学生提供了健康人际关系和适当行为的榜样示范,指导学生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提供了给欺凌者和受欺凌者发展社会技能的机会,促进积极的人际关系,识别各种形式、类型的欺凌,自信地报告欺凌事件,安全地应对欺凌事件等,有效防止欺凌的发生。在学校之外,广泛的社区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有社会的成年人对学生起到了模范作用,社区参与评估学校环境安全也很重要。
校园预防欺凌行动计划框架图
该计划有效地预防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频率,提高了学校共同体对于欺凌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有利于建设学生积极、自信的学习及学业成就的有效获得,有利于尊重、安全的校园环境,教育质量的有效提高,也有利于营造健康积极的家庭氛围、和谐的社会环境。借鉴安大略省在校园预防欺凌计划中的经验和做法,有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对校园安全建设有很大的裨益,对构筑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会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2][3]Shaping Safer Schools:A Bullying Prevention Action Plan[EB/OL].http://www.edu.gov.on.ca/eng/healthysafe schools/action Team/shaping.html,2015-12-14.
[4]Lynn Hawkins,Debra J.Pepler,Wendy M.Craig.Naturalistic Observations of Peer Interventions in Bullying.Social Development,2001,10(4):512~527.
[5]Safe Schools Policy and Practice:An Agenda for Action.[EB/OL].http://edu.gov.on.ca/eng/ssareview/report0626.html,2015-12-14.
[6]Shaping A Culture of Respect in Our Schools:Promoting Safe and Healthy Relationships[EB/OL].http://www.edu.gov.on ca/eng/safeschools/publications.html,2015-12-14.
10.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总结 篇十
两堂示范课各有所长,练卫云老师取点新颖,力图从占多数的“旁观者”角度分析其行为的内在心理,激发其参与管理的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进而敢于与校园欺凌行为做斗争。“预防校园欺凌”对于职业更显任重道远。张步升老师所推之课也是求真务实,力图阐明校园欺凌的危害,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还大家一个阳光、安全的校园。
本次活动是校园安全“五个一”宣传教育活动系列之一,旨在预防校园欺凌,打造平安校园,营造和谐校园环境。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效果明显。正如政教处主任赵有新所说:“这两堂课只是作为‘预防校园欺凌’话题的发起者。教育应像雅斯贝尔斯所说‘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相信伴随着教师的积极参与和理性思考,我们的德育工作会展现出新的风貌和更深层次的变化。”
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总结三:
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让学生再一次认识到校园暴力的伤害性,让学生明白暴力解决不了问题,只会造成恶果,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包容理解,发生矛盾时及时找老师解决,让学生懂得从自身做起,拒绝暴力。
总结语:校园暴力是人际冲突的一个极端,对我们来说是双重伤害,同时也体现出人际交往的问题。我们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种子长不出和平的芽,暴力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让我们一起大声说“拒绝校园暴力”。这节课后,希望同学们进一步向家长、老师请教自我保护的手段,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尽量不看有暴力画面的影视剧,不读有暴力情节的书刊,不玩有暴力色彩的游戏,不做有暴力倾向的人,让我们拒绝暴力,做个健康阳光的学生。
11.反对校园欺凌主题活动 篇十一
一、讨论的主题:根据这个小品我们想一想这几位同学在处理问题时有哪些错误:由学生表演小品
这个小品是由不久前发生在我们学校的一个真实的事件改编的, 通过这个小品,大家讨论以下,小品中的几位同学在处理问题时存在着那些问题。
小品内容:一名女同学在食堂与别的系的学生发生矛盾,就找自己的男朋友(也是本校学生)给自己出气,结果将那名同学打伤,女同学和他的男朋友都受到学校严厉的处分。
同学们发言
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就这个小品而言,如果: (通过以下方面做总结)
社会公德
对待别人宽容
恋人之间的劝慰
朋友之间的劝慰
二、讨论的主题: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校园暴力打破了学校的.安宁,我们大家都很反对校园暴力,我们反对校园暴力,不光是要从表面上反对,更要从根本上杜绝校园暴力,这就要求我们知道校园暴力产生生的原因。那么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大家听我读一段例文,在我读的时候大家思考一下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宣读例文
(可以找一篇有关校园暴力的新闻报道)
文章读完了,大家可以谈一谈你认为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同学们发言
好了,同学们说了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我们再归纳一下,
1、民族性格
柏杨先生写过一本书,叫《丑陋的中国人》不知在座的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其中一节叫《三句话》,这里面就尖锐地批判了中国人的“死不认错学”他说在美国见到两个美国人在街上走,即使是擦肩而过,两个人也会互相说对不起。但在中国,往往一个人会张口就说:“你瞎呀!”,另一个人会反唇相讥,于是仅仅一件小事就可能演变成大事。就像小品中的两位同学那样。而“死不认错学”在我国大行
其事的原因就是我国民缺乏平等意识,更没有博爱的精神,不认为对方是和自己一样的人而应受到尊重,所以遇到摩擦总是互不相让,非要压倒别人。这是由于我国处于专制统治之下太久了,所以要改变他也不是短期就可以实现的。
2、社会的影响
这主要表现为影视文化作品,我国目前还没有影视分级制度,很多不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影视作品在电视上和电影院中播出。还有就是不良的社会风气。这些也不是短期就可以改变的。
3、学校,老师
我国现在的教育还是应试教育,学校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重视学生的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不重视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的辅导。很多学校里老师将学生按学习成绩分成“好学生”和“差学生”,在班级中重视“好学生”,忽视,甚至排斥“差学生”,这其实就是对人的歧视,世上没有一无是处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教师应该有教无类,一是同仁,注意开发每个学生的长处。如果将学生划分等级,区别对待,就使被认为是“差学生”的人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像例文中的学生那样的恐怕不在少数。
4、家庭
家庭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有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有暴力倾向的学生的家庭是父母不和或离异,再有就是存在家庭暴力。你们大多数都看过电视剧《金婚》吧,里面的那对夫妇的儿子大宝,二十几岁了不想结婚,他父亲很着急,就和大宝谈,问他“你为什么不想结婚哪?”大宝回答“我觉得结婚就不幸福。”父亲很疑惑,就问他,“那我和你妈生活了四十多年了,你决得我们不幸福?”大宝说,“你们不是不幸福,而是太痛苦!自打我记事时起,你跟我吗就吵架。”讲这个例子就是想告诉大家,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
另外,如果家庭中缺乏温暖和关爱,一个人在家庭中得不到关怀,也是造成校园暴力的一个原因,例文中的那个学生就是一个例子,还是在这部电视剧中,他们家的三女儿多多,就是因为父母关心大女儿和二女儿,宠爱儿子,她在家庭中被边缘化了,是不被关心的,所以才造成了她成为失足青年。
5、个人因素
我记得咱们学校的王校长在开会时常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我们在知道了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之后,最重要的是怎样解决它。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要认识世界,更要改造世界。虽然消灭校园暴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办到的,而且有很多事情是咱们现在无法作到的,但是,咱们以现有的条件还是可以做很多事的,比如说,在座的同学们今后有很多要成为教师,在你们成为教师的时候,你怎
样对待你的学生呢,是把他们按照成绩分成“好学生”和“差学生”吗?还是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根据他们的情况因材施教呢。你们还会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孩子,你们怎样给子女作出表率,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呢?我们可以让教育更人性化,教给学生自由、平等、博爱,我们可以让家庭充满温暖,教给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事情都是很小的,很不起眼的,通过很长的一段时期才能见效,但确是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讨论的主题:当我们遇到校园暴力时该如何应对?
刚才我们也说了校园暴力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要解决他不是在短期就能实现的,它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依然会存在,在坐的各位同学都有可能遇到这样的问题,如果当我们遭遇校园暴力时该如何应对呢?现在我们就先看一段电视剧视频。
开始是一段电视剧视频《成长的烦恼》第159集
好了,现在电视剧我们看完了,在大家笑过之后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剧中的主人公本恩在遇到校园暴力后,他先后采取了哪几种方法去处理问题呢?
同学们发言
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咱们知道了剧中的本恩在面对校园暴力时先后采取了三种方法处理:
1、妥协,退却,咱们中国有句老话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退一步风平浪静,忍一时海阔天空”。本恩在对方要强行索要他的帽子时屈服了。
2、用武力解决。这里也有两种方式,方式一,像本恩一样,练习武术,找欺负你的人报仇;方式二,去叫你的同学、朋友去帮助你出气,就像我们在开始时的小品中的几个男同学一样。
3、不是用武力解决,而是面对强权恶势力不低头,不退缩,不屈服,与他们做面对面的坚决的斗争。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原理,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所以现在我又想和同学们讨论一下,你们觉得这三种方法有何利弊?
同学们发言
第一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冲突,可以息事宁人,采用这种方法的弊端就是主张了校园暴力,欺负你的人还会在去欺负别人,而且会愈演愈烈。
第二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很快的让你出了一口“恶气”,弊端就是你一定会受到校规校纪的严厉处分,而且有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最严重的是《刑法》故意伤害罪有关规定,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轻一点的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的处罚。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不但如此,用武力解决问题还有一项结果是要承担被害人巨额的医药费。所以大家在做事之前一定要冷静的理性的考虑后果,不要盲目从事。
第三种方法要与对方进行面对面的冲突,但是可以有效的打击校园暴力,使这种不良的社会现象不至于扩大。应该说它是我们讨论的这三种方法中成本最底,效果最好的一种。
不过要说对付校园暴力最好的方法还是将情况报告学校或直接报警。当然,这需要学校对这个问题有足够的重视,能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这在从前学校还做的很不够,不过现在校园暴力已经引起了学校和社会的重视,所以我说当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时要及时的报告给学校或报警,让学校和警察来解决。千万不要“私了”。
四、结尾
12.校园欺凌事件主题班会教案 篇十二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目标:了解校园欺凌的成因及危害,学会预防校园欺凌,掌握应对欺凌的方法及技巧。
2、能力目标:通过校园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道德观念,关注他人的安全,培养其非欺凌情感及勇敢机智面对校园欺凌的品质。
结合教育内容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课的重难点分别确定为:
教学重点:
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技巧,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非暴力情感及勇敢机智面对校园暴力的品质。
教学背景分析:
1、我校总人数多,寄读学生多,学生之间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相差较大,易起摩擦,比起其他学校,更易发生校园欺凌事件。
2、当前,暴力文化泛滥,社会生活又多出现“弱肉强食”的现象,对价值观还没定型,难以自我约束的中学生来说,这无疑为他们施暴于校园提供了鲜活的“榜样”。
3、中学生心理、生理都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也不足,往往对校园暴力认识不够。有的缺乏对自我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缺乏自我保护方法和技巧,遇到侵害时则显得胆小怕事,不知所措;有的则受家庭、社会影响,遇事冲动,遇到侵害时,可能选择以暴制暴,不计后果。
教学对象:
教法学法: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案例分析、故事暗示、启发归纳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反映校园暴力案件的照片和文字材料,搜集因校园欺凌案而触犯法律的少年犯的悔过心声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身边的校园欺凌事件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让学生伴着《校园的早晨》的优美的旋律走进课堂,欣赏他们在校园内学习生活的照片,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和谐安宁与美好,接下来切入漫画,直接导入新课:然而,频频出现的校园暴力却似一双黑色的大手,它撕碎了校园的和谐安宁,让多少孩子心灵蒙上阴影,又让多少孩子从此走上不归路!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平安校园,拒绝欺凌”,直面暴力现象,寻求解决途径,让青春不再惊恐,让父母不再担忧!
本环节创设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境,通过强烈的对比,初步激发起学生维护校园和谐,抵制校园暴力的情感,明确本课主题。
接下来就是进入新课,学会自护
第一环节:知暴力
1、展示校园暴力案件的照片及文字材料,让学生对校园暴力产生直观感知。
事件一:
2016年5月16日,一段校园暴力视频疯传,一名男生被一名身体强壮的同学殴打,先是边拉上衣边踹,踹倒在地后继续踹胸部。不少学生围观,有的学生甚至嬉笑着说,“别打他腮”、“再来一遍”,据网友称,此事发生在五莲街头中学。经了解,事情发生在5月6日早饭后,当事学生因被同学起外号,怀疑同学向老师打小报告等产生不满,遂发生打骂现象。
事件二:
2015年4月8日,济宁邹城大律中学的初二女生小青,已经有一周时间不肯去学校了。在父母的追问下,小青终于道出了实情。上周一晚上,小青被同年级的三名女生殴打侮辱,跪在地上自扇耳光长达一小时。不堪其辱的小青再也不肯回去读书了。
图片一:
图片二:
2、其实在我们的身边都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甚至有的同学亲身经历过,下面就请同学们来讲述身边的欺凌故事。
举例:一位同学向班上一位学生每天索要一元钱,一共索要了十几元,你们说这是不是勒索?钱虽然少,是不是犯罪?
同学们畅谈自己所知道的欺凌事件。
3、接下来就和学生一起归纳: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由同学和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和精神实施的造成某种伤害的侵害行为。
其形式有(大屏幕展示):一是索要财物,不给就拳脚相加,威逼利诱;二是以大欺小,以众欺寡;三是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恶意伤害他人身体;四是同学间因“义气”之争,用暴力手段争长短;五是不堪长期受辱,以暴制暴等等。校园欺凌还可分为硬欺凌和软欺凌,如果拳打脚踢、拔刀相向是硬欺凌,乱起绰号、造谣污蔑等等就是软欺凌;软暴力对学生心灵的伤害,甚至超过了硬欺凌。
这一环节通过看照片、读材料、讲故事让学生对校园暴力产生直观感知,知道校园欺凌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其自我保护意识,也为分析校园欺凌的危害提供材料。
第二环节:谈危害
结合案例让学生自主探究校园欺凌会产生哪些最直接的后果。
(学生一般会针对受害者一方发言,指出对受害学生身体和心理造成的后果。)
教师展示事先搜集准备好的施暴者悔过心声,并归纳总结(大屏幕展示):
校园欺凌对施暴者和受害学生都有极大危害。对施暴者一方而言,容易使其形成以强凌弱的暴力意识,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对受害学生来说,由于校园欺凌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受害人往往受到对方的威胁而不敢向老师、家长和有关部门报告,因此会反复遭到勒索、敲诈和殴打,身心健康倍受摧残,必然影响其学习、生活和其他各个方面。
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其家长的正常工作,影响到学校的正常秩序,甚至破坏社会的和谐、法律的尊严。
图片展示危害:
图片一:
图片二:
本环节通过自主探究法、案例警示法让学生明确校园欺凌的危害,产生警示效果:让施暴者停止侵害,让受害者不再沉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也培养了其自主探究的能力。
第三环节:析原因
结合看过的、听过的、甚至亲身经历过的校园欺凌案例讨论分析(大屏幕展示):
1、为什么很多时候施暴者能屡屡得逞?
配上受害者一方在遭受暴力侵袭时唯唯诺诺、逆来顺受的漫画,可以强烈刺激同学的自尊心,培养其勇敢面对欺凌的品质,突破难点。
2、校园欺凌案施暴一方都有些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3、在哪些情况下我们最易遭到校园欺凌的侵害?
班长、副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等人归纳为什么产生校园欺凌的原因和土壤:
受害者:
1、性格内向、懦弱,缺乏自信心,易忍气吞声,可以委屈自己而顺从别人。
2、缺乏法律常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施暴方:
1、强烈的好斗心理和过分要强。
2、性格严重内向,压力长期累积不得释放。
3、性格孤傲,不听意见,逆反心理强。
4、缺乏法律常识,做事不考虑后果。
本环节运用讨论归纳法,从施暴者和受害者两方面分析造成校园暴力的性格原因,分析病因,才能对症下药,为下一环节“寻对策”作铺垫。
第四环节:寻对策
1、结合校园欺凌成因谈谈怎样才能避免自己受到校园欺凌的侵害?
教师归纳总结(大屏幕展示):
预防措施:不摆阔气;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同学间有矛盾及时化解;不结交不良朋友;与人相处,不能恣意妄为,要学会合作交流,又要讲原则,遇事不能一味退缩;在外不存贪婪之心;对不熟悉的人的邀请要心存警惕;发现违法犯罪现象,要及时报告,否则就是在姑息养奸。
2、情境训练:一旦遭遇校园欺凌,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教师提供以下几种情境,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讨论应对方法并选派代表发言:
当发现有人背后跟踪时
当敌众我寡时
已被欺凌侵害后
当同学被欺凌侵害时
教师参与到学生讨论中,评价恰当与不恰当的反应,给予学生正确指导,强调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提供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教师讲述从网络上收集的智斗歹徒的故事,总结面对校园欺凌的原则:
一是冷静面对,斗智斗勇。
二是敌众我寡时,不妨委曲求全,但绝不忍气吞声。
4、大屏幕展示自我保护口诀,学生齐读
义正辞严,当场制止 遭遇险境,紧急求援
虚张声势,巧妙周旋 主动避开,脱离危险
诉诸法律,报告公安 心明眼亮,记牢特点
堂堂正正,不贪不占 遵纪守法,消除隐患
第五环节:学习通知,发出倡议
1、学习学校的、国家的通知。
2、发出倡议,全体同学在倡议书上签字。(一式两份,一份张贴,一份上交存档)
最后教师总结,提出希望
校园是我们一生中能留下最美好记忆的地方。仇恨的种子长不出和平的芽,欺凌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我们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包容。产生摩擦,让我们和平解决;遭遇欺凌侵犯,让我们冷静面对,机智应对。最后让我们一起大声说“拒绝校园欺凌,构建和谐校园”!
通过总结,呼吁大家共同创建平安校园,强化学生非欺凌情感和自我保护意识。
作业设计:
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拒绝校园暴力,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手抄报。
校园欺凌事件ppt
《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自觉抑制校园欺凌,能与校园欺凌进行斗争。
2.能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冲突,能够勇敢地与校园欺凌做斗争。
3.认识校园欺凌的危害性,掌握与校园欺凌做斗争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与校园欺凌做斗争的方法,学会自我保护。
学会巧妙地处置校园欺凌。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搜集典型的校园欺凌事例等。
2、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阅读课文,思考怎样正确处理校园欺凌。
四、教学过程
一、观看《校园欺凌》视频,引入新课。
二、思考:
1、什么是校园欺凌?你遭遇过校园欺凌吗?
学生结合观看的视频和及生活实际回答。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中的一些学生奉信欺凌决定一切,以多欺少,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等现象,校园欺凌是个全球性的问题。(板书)
2、学生阅读“专家访谈”后回答。
讨论:校园欺凌有什么危害?
学生回答并归纳:
校园欺凌首先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次是更为严重的心理上的伤害,使受害者产生不安全感,产生恐惧和焦虑。(板书)
3、校园施暴者的构成主要是些什么人?
学生:
曾经是校园欺凌的受害者;学习差表现差的学生;爱歧视的学生;在家庭中缺乏温暖、关爱的学生;性格孤僻、心理压制,无处发泄的学生……
4、社会、学校、我们对校园欺凌的态度?
校园欺凌必须被制止。
想一想:
面对校园欺凌我们有哪些对策?
学生回答。
(一)对策一:从受害者的角度想:
◆不要忍着不吭声: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告诉家长或者老师。
◆尽量不要一个人待着:尽量待在人多的地方。
◆不理睬:如果有人冲你喊,让你交出你的午饭钱,不要理睬他,装做没听到,继续走自己的路。
小讨论:
◆欺凌容易发生的时间:上学或放学学生回家途中。
◆欺凌容易发生的地点:偏僻地角落。
◆容易遭欺凌袭击的对象:低年级学生,弱小的学生。
◆欺凌发生后自助的方法:告诉老师、学校、家长或者公安机关;伤势严重的立即打120急救。
(二)对策二:从施暴者的角度想:
◆反思一下,值得吗?你要做的事情可能给你带来批评、处分甚至法律处罚,这将成为你人生的一个污点。而起因也许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或仅仅是你自己的一时冲动。这么做,值得吗?
◆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你被人愚弄、辱骂甚至是殴打,你会是什么感受?如果你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长时间的恐惧和痛苦,你忍心吗?
◆学校有政教处,有法制校长,社会有治安管理机构,有公安机关,必要可拨打110等。
◆法制社会,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5、以案说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010年校园血案40天5宗
3月23日,福建南平市实验小学发生凶杀事件,凶徒郑民生杀害了8个孩子,还有5个孩子重伤。
4月12日,在广西合浦某小学门前又发生了一起凶杀事件,2人死亡、5人受伤,其中包括多名小学生。
4月28日,广东雷州凶杀案,一男子持刀砍伤16名师生。
4月29日,江苏泰兴伤人事件,一男子在幼儿园内持刀砍伤32人。
4月30日,山东潍坊校园血案,一男子在小学内用铁锤锤伤5人后自焚。
师:读完这些材料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回答:
二、面对校园欺凌怎么办?
据有关部门调查:在校中小学生有30%有过被校内、校外不法分子敲诈、勒索、抢劫、搜身、欺侮及其他滋扰的经历,却很少有人主动采取正确的方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材料说明了青少年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社会学校家庭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
(2)你认为应陔采取哪些正确方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学生回答:
①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②面对不法分子的侵害首先要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然后机智勇敢灵活地与其斗争;
③积极寻求家长、学校和社会的保护;
④受到侵害时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6、实践营地
班级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设计一个比较合理的校园防暴系统。
校园欺凌事件ppt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认清校园欺凌带来的负面影响。
2.通过恰当的引导和暗示教会学生察觉自己的攻击意识,并合理控制与调整不合理的观念。
3.当面对他人的攻击时能够尝试用温和和理智的态度处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机。掌握应对校园欺凌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防欺凌能力,进而学会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
了解校园欺凌的实质和危害,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过程:
一、走近校园欺凌
校园本是静美之所,然而这片静土也染上了血腥。如果任由这种校园欺凌发展下去,那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间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这是相当危险的,所以要拒绝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的最可怕之处在于其施暴者是孩子,而受害者也是孩子。对施暴者来说,其过早染指了不良恶习,日后的成长令人担忧。而对受害者来说,这样的经历无疑是一场梦魇,很容易留下永久的伤痕。列举一些校园欺凌事件:
2015年5月22日媒体曝光,安徽怀远县火星小学13岁的副班长小赐因为拥有检查作业、监督背书的权力,向另外6个孩子要钱。钱没给够,就逼迫他们喝尿吃粪。
2015年6月10日上午,16岁的永泰县东洋中学初三学生小黄,在结束中考语文科目考试后,难以忍着剧烈腹痛继续参加中考,这才向父母道出了一个藏掖4年多的秘密:自小学五年级起,他就经常被其他同学无故殴打。8日晚,小黄再次遭同班同学夏某、林某和张某围殴,忍痛2天后被送医,却被发现脾脏出血严重,于11日晚,经手术切除了脾脏。
2015年6月21日,江西永新县发生一起多人围殴女生事件,受到网友广泛关注。据了解此次涉事女生有9人,其中小学生有2人,中学生4人,3人已辍学。她们年龄都在12至16岁之间,其中涉案人员刘某被刑拘。
二、分析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
校园欺凌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受多方面的影响。有家庭原因,有社会因素,也与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有关。调查中发现,仅从施暴者自身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压力大,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排解。
第二、心理不健康,精神空虚。
第三、传媒渲染(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等),社会暴力文化的影响。
三、校园欺凌带来的危害
校园欺凌在很多人的心里都留下很深的烙印。这种不良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受害者,也使施暴者的心灵成长和社会前途中增添了大量的阻力。
对于施暴者而言:给他人带来伤害,要承担治疗甚至赔偿费用,要受到学校老师严肃批评教育,甚至无法继续完成学业。他们的行为很难获得社会(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的认可,那些常在中小学打架,特别是加入到暴力帮派的学生,很多最终都走上犯罪道路。
对于受害者而言:带来肉体损伤甚至残疾;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气;造成心灵的阴影和伤害;厌学甚至辍学。
四、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常见情形:
1.索要钱物,不给就拳脚相加;2.以大欺小,以众欺寡;3.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4.同学之间因“义气”之争;5.不堪长期受辱,以暴制暴。
预防欺凌的办法:
第一,不能“怕”字当头。在遇到勒索、敲诈和殴打时不害怕,要敢于抗争。因为这些拦截的不良少年大多和受害者同龄,他们所实行的第一次拦截往往都是一种试探。如果此时在心理上就被对方所压倒,任其欺压,那么这样的第一次妥协其实就纵容、鼓励了拦截者,就会带来了更不良的后果。因而,有效防范校园欺凌的第一要诀就是“不怕”。但是要注意避免激发对方欺凌升级,导致眼前吃亏。
第二、要及时报告。
我们也要认识到勒索、敲诈经常是同欺凌紧密联系的,我们提倡在“不怕”的前提下与之抗争,但不意味着逞一时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在遇到勒索、敲诈后要及时向学校、家长报告。第一次遇到拦截后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对方的目的是否得逞,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气吞声,或是不想宣扬,相反的会在无形中助长了对方的气焰,使得对方以为你软弱可欺,往往会导致新的勒索、敲诈和殴打事件的发生。第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这也是防范校园欺凌的一条途径。一个有广泛、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就不容易成为勒索、敲诈和殴打的对象。第四、要慎重择友。
要对学生的交友进行教育,鼓励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损友”,对已经受到暴力侵害的朋友要多安慰,但不宜鼓动或煽动其找人来报复,以免引起更大的争端。课堂小结
【反对校园欺凌主题活动】推荐阅读:
反对校园暴力欺凌11-21
反对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作文07-20
反对校园欺凌的体会心得01-01
反对校园暴力倡议书怎么写06-29
2020反对校园暴力手抄报内容简单09-27
远离校园欺凌主题班会07-03
主题班会防校园欺凌07-07
校园防欺凌主题教育08-04
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感想10-03
防校园欺凌活动总结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