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背景下的学校网络教学探究

2024-10-25

远程教育背景下的学校网络教学探究(精选10篇)

1.远程教育背景下的学校网络教学探究 篇一

凝聚共识科学规划,精准施策落实“双减”——“双减”背景下的学校教育实践与思考

长期以来,义务教育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教育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学生校内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过重,是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的切身感受。同时,超前超标培训、培训收费居高、资本过度涌入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培训机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仅加重了学生负担,也加重了家长经济负担和精力负担,严重冲击了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2021年5月开始,从国家到北京市陆续出台了有关减负提质的系列文件,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国家对“双减”工作做出重要决策部署,要求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对待,从体制机制入手深化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九月开学后,为推动课后服务落地,学校积极开展交流研讨,两天完成九个年级的线上家长会,进行政策宣传引导,并依据学校实际,在加减上出思路、出举措。实践证明,有“减”就一定有“加”,“减”在学生,“加”在教师和学校。“双减”的第一关键核心要素是“提质”,就是向教师的课堂教学要质量、向作业设计要科学、向课后服务要兴趣。

一面旗帜、一种方向,党员先行力作表率

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党员干部必须举旗帜、定方向、做表率。

1.主动作为、率先垂范

充分发挥党总支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教师主动参与到兴趣班和课后托管服务当中,积极认领任务,发挥专长,中学部的教师主动补给到小学课后服务中,丰富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为学生们提供多种类、个性化、全方位服务。

2.深入课堂、悉心指导

党员干部教师分别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督导团、骨干教师听评课指导团、薄弱学科教师跟导团。详细制定每周听课计划,走进课堂,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课堂生成,关注学生的听讲状态及实际获得,关注教育评价改革在课堂上的落实,一方面发挥“传帮带”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发现教师中的人才资源,发现好苗子,重点培养,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同时也督促老教师紧紧跟上不掉队。

分段设计、分级实施,逐级听课保证质量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规范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与水平,学校分段设计、扎实开展了多层级、广覆盖的听评课活动。

第一层级是校级教育教学督导团,由校级领导干部、中小学高级教师11人组成。督导团成员每周深入一个年级完成至少六节课的听评课工作,开学以来3个月时间,已经覆盖中小学全部年级、全部学科,共听评课72节,参与人数达300余人次。督导团成员需认真填写《燕丹学校听课评议单》。集体评课时重点对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督促教师尽快整改,将听评课效果最大化、最优化。督导团负责人每月还要撰写听评课活动小结。事实证明,这种持续开展的全覆盖的校内督导深受教师们欢迎,因为总是第一时间给出评价和建议,有效提升了教师们课堂教学技能,也发现了大批年轻的优秀教师,激发了教师的内生活力。

第二层级是由教学干部、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学科优秀教师组成的听评课指导团队,每人每周完成1-2次针对年轻教师和薄弱学科教师的听评课指导。由于这个团队专业指导性更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较为显著。

第三层级是年级组长针对本年级的学科教师、班级学生进行的听评课。目的在于及时了解年级教师的授课情况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状态,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利用年级教师会和学生会进行改进和完善。

第四层级是教师之间开展的听评课,主要目的是互相学习、彼此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利于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

固定时间、固定骨干,答疑辅导针对性强

成立以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高级教师为核心的答疑辅导团队,以坐诊形式,针对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完成培优补差、答疑辅导工作。学校向家长和学生公示辅导团队教师专长、答疑科目、答疑时间和地点,以菜单形式供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科研引领、课题带动,扎实研究提升内力

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注重以教育科研引领教师带题授课、主动思考。2021年,学校申报的“全面发展理念下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培养传统文化情感的研究”“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推理能力的表现性评价研究”“统编本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教育现代化视阈下初中历史培养家国情怀策略的研究”四项课题获准立项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均已顺利开题。

以教科研为引领,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提质增效。11月份以来,学校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双减”背景下的校本课题研究,如作业设计研究、课后托管服务质量、心理健康研究等,目的在于通过这些小、微课题的研究,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真问题。

联系生活、拓展学科,课内课外学有收获

学校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充分做好学生调研、学情研究的前提下,不断充实与学科相关的课后服务内容,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阅读、选修课及社团活动。以初中生物兴趣班为例,结合生物学科特点,教师带领学生们一起,通过酿制葡萄酒,制作泡菜、树叶书签、苹果醋、凉皮、冰糖葫芦等实践活动,真正使生物学科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发生联系。活动过程中,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习成果最终以实物形式展示出来,通过“看颜色、闻气味、辨阶段(微生物发酵的过程)、尝味道”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物质从量变到质变的神奇过程。这种课后拓展的兴趣班,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了探究、合作、分享的优秀品质,由于课后实践场地转移到了家里,成果搬上了餐桌,还得到了家长们的高度称赞。

面向全体、关注个体,适性扬才满足需求

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坚持“五育”并举举措,学校合力统筹师资,丰富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以菜单形式提供门类广泛的兴趣班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中低年级以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多米诺搭建、篮球、绘画、创意美术、科技制作等课程为主,高年级以教育戏剧、摄影、英语绘本、国画花鸟、情景剧课程为主。校内外辅导教师搭配指导,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得到最大程度的施展,真正做到以高质量的兴趣课程与课后服务吸引学生们留在学校、留在课堂、爱上学习、爱上活动。在此基础上,彩虹合唱团、如也书社、丹毓晨阳武术团、爱跑田径队等特色社团按部就班、有序开展。并在九月举办“童心向党”百米画廊,承办“民族昌盛、为你而歌——庆祝建党100周年市级大型书法现场会”活动,以丰硕的艺术成果向建党百年献礼。

2.每周一次的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们学会技能,体会劳动的光荣。学校退休党员曹家隽老师利用“开心农场”资源,为学生们讲授春耕、夏长、秋收、冬藏等常识与技能,并带领学生们进行果实的采摘,体会丰收的喜悦。煮花生、烤红薯、蒸南瓜被搬上学生的餐桌,学生们倍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光盘行动就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劳动者的尊重,学校劳动教育和光盘事迹被《北京日报》和“学习强国”刊发报道。

五项管理,落实落细,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刚性约束”和“柔性管理”相结合,“五项管理”以小见方向、以小见责任、以小见情怀。

开学初,学校就对学生的睡眠时间、学业负担、体育锻炼、手机使用、校外读物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或随机访谈。针对出现的问题,实事求是制定措施,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以作业管理为例,学校精准做好作业总量控制和统筹工作。学校实行班主任、年级组长、教务处逐级负责检查制度,严格把控和统筹学生作业总量。初中部在前期班主任检查班级作业记录本的基础上,要求每位学生准备自己的作业记录本,作业本上写清日期、具体学科的具体作业内容、教师预计学生完成作业时间、学生完成作业后的实际时间、当天完成作业的总时间等内容。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记作业的习惯,另一方面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记录情况细致地了解每位学生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完成作业和完成作业的总时长。对作业实际用时超出一个半小时较多的学生,要做好登记,并问清原因,协助解决好作业超时的问题。此外,中小学教务处还通过家长反馈、学校抽查和学业质量反馈等多种形式,综合评测各年级组的作业布置质量,及时根据反馈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教务处在每月一次作业检查的基础上,召开教研组长会,及时总结作业批改的亮点和暴露出的问题。各教研组积极开展研究,创新作业形式,实施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等。

家校联动、合作共育,同筑孩子美好未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塌下来。”由此可见,教育的成功必然要家校合作共育。“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共育更为迫切,同时也面临更严峻挑战。

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每学期的全员家访、建立家长微信群,多种方式构建家校合作的桥梁。“双减”之下,很多父母不适应,出现了焦虑、无助的状态,校长第一时间发出声音,宣讲政策,并和一些特殊的家长开展细致耐心的座谈,了解家长的焦虑点和需求。比如,低年级的学生课后服务时段出现了疲劳、困乏的状态,严重影响了课后服务的质量,学校让食堂在3:30为低年级学生做好加餐服务,一盒学生奶、一根香蕉、一个小面包,让学生的小眼神再次亮晶晶,小身板再次直挺挺。食堂每周提前公布加餐食谱,还换着花样给学生蒸南瓜饼、紫米馒头、菠菜卷等面点,学生们能吃上每天不重样的热腾腾的加餐,补充了能量,课后服务效果得以提高。

“双减”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有减,就要有增。减什么、增什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沉下心来思考,重新排兵布阵。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初心,这既是对教育生态的一次重塑,也是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一次挑战。

2.远程教育背景下的学校网络教学探究 篇二

当前, 在教育迅速朝着系统化、先进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的今天, 学校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网络正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力度、深度和广度影响着学校教育工作的建设。

一、网络给学校教育带来的挑战

计算机网络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契机, 也带来了巨大的难题, 学校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 网络彻底推塌“学校围墙”。

在网络天地, 学校与外部世界已融为一体, 学校围墙已彻底倒塌, 塑造、影响学生价值观念的信息来源又增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学校的教育工作在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中进行, 这将极大地增加教育工作的难度;学校作为先进文化的制造者、传播者、作为精神文明的辐射基地, 其地位和作用将受到质疑;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将大大减弱。

2. 网络传媒冲击教育者的权威。

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信息、获取知识, 其接触信息面之宽, 接触不同观点之多, 非课堂教育所能及。通过网络他们接受着超越传统、超越国界的新的文化趣味和价值;学生们不再按照教育者意愿理解信息, 他们将各种信息、观点摆在一起, 利用已有的知识与判别力, 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教师所提供的信息、传授的知识, 是学生接收到的信息的一部分, 而不是全部, 是否“接受”还是变数, 教师和学生在网上获取信息, 处在同一平台上, 教师在获取信息、占有信息方面无优先权。经过网络“浸泡”的学生的视野、知识结构, 大大超出那些墨守成规的教师, 教师作为教育者的权威地位正渐渐被打破。

3. 网络信息垃圾毒害学生。

国际互联网上传送的不良信息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些不良信息有三类: (1) 暴力、色情信息。 (2) 颓废的信息。 (3) 煽动性政治宣传。

4. 网络异化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网络空间到处都是新鲜的“事物”, 各种信息每天都在源源不断地涌流, 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学生产生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往往会导致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 被称之为“网络上瘾症”。目前, 因学习成绩原因退学的学生当中, 就有不少人迷恋网络游戏, 通宵达旦地泡在网吧, 陷入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

5. 网络扭曲学生的价值观。

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 容易受到相异思想的冲击。Internet把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联系起来, 不同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在网上冲突或交融, 使文化“帝国主义”的形成成为可能。西方大国利用其经济实力, 加速发展信息高速公路, 掠夺性地垄断信息资源, 这不仅为他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且有利于其政治、文化上的殖民主义扩张。这种扩张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 在潜移默化中使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倾斜。

二、网络时代学校教育的应对策略

学校教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实质上就是教人做人, 就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 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 主导的成分是道德。”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 而同时它又是人的一个个别的、特殊的方面。因此发掘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学校德育的方法是学校教育的首要课题。

1. 正确认识学校德育的现实空间。

正确认识学校德育的现实空间, 是做好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应从以下两点把握这个“现实空间”:一是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及正在全面铺开的市场经济;二是社会的开放性。学校德育必须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这个现实空间出发, 制定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德育目标、途径和方法, 超越现阶段及人们觉悟水平的德育要求是难以取得成效的。学校德育不能在理想的、封闭的状态下进行, 德育要经得起多元参照系的考验。

2. 建立完善的校园信息网, 拓展德育空间。

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的趋势及学生对信息的强烈的需求, 很有必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校园信息网, 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新媒体拓展学校德育空间, 建立校园信息网。应把握以下几点。

(1) 全面性, 即网络提供的信息较为客观、全面, 正反面地信息都有, 要引导学生自主做出结论, 而不是简单告诉结论。

(2) 积极性, 即网络充满积极向上的主流信息, 过于庞杂的多元信息会使缺乏社会辨别力的学生无所适从。

(3) 主动性, 即网络应调动可以利用的校园内各种资源, 建立网络、制作软件、主动发布信息等。对各种不良信息主动应战, 保持学校教育者的主动地位。

3. 适应时代发展, 加速德育信息化进程。

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德育信息收集、加工、传输和应用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这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传统德育中枯燥的课堂教学及空洞的说教, 应被生动形象及融思想性、理论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信息化德育手段所取代。因此, 要加大投资, 加快校园信息步伐, 发掘和利用德育信息资源, 促进德育手段和内容的信息化。

4.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若以简单的堵的方式禁止学生上网, 则显然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 应该进一步普及网络及相关知识, 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互联网的实质。

3.远程教育背景下的学校网络教学探究 篇三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新课改” 学前教育 个性培养

一、“新课改”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一)“新课改”的提出

“新课改”全称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改”在以下六个方面做调整: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在教育原则方面遵循基础性、开放性、民主性与个性化等原则。

(二)“新课改”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学前阶段对于幼儿来说,是其人生的重要阶段,幼儿在学前阶段形成的各方面心理素质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幼儿教育不应仅重视知识的掌握,还应该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不应仅重视知识的储备,更应该为其心理发展做准备;不应仅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还应该以活动与游戏为主要任务;不应以学校教育为重点,还应该有家庭教育为支撑。

二、我国学前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一)过度注重专业学科教学

面对各幼儿教育机构的巨大竞争,部分幼儿教育机构为了迎合家长的口味,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倾向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对幼儿的教育集中于拼音、汉字、数学加减法甚至是英语单词的教学,使幼儿过早接触小学教育的内容,这与幼儿的身心发展并不匹配。

(二)为了“游戏”而游戏

部分幼儿教育机构为了凸显本校教学特色,站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对立面,使幼儿教育机构成为儿童的“游乐场”,虽然帮助家长解决了子女不愿上幼儿园的难题,但浪费了幼儿阶段孩子成长发育的最佳时期——没有在该阶段得到身心与知识技能方面的充分发展,以至于在进入小学初期,此类儿童无法快速适应小学教育的节奏,出现学习能力差、兴趣不足等问题。

(三)幼儿培养缺乏计划性

由于没有恰当的教材做引导,部分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时还存在培养缺乏计划性的问题,即教学内容过于随机,想到什么讲什么,看到什么教什么,违背了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教学理念。部分教学内容由于只讲授了一次,没有给予充分的复习与反复教学,使得儿童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知识进行充分掌握,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三、“新课改”背景下幼儿学前教育教学策略分析

通过对部分幼儿教育机构在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我们认为有明确的教育目标进行必要的指导、有科学的教材进行辅助教学对幼儿教育教学极其必要。因此我们以“新课改”为背景,以新人教版学前教材为对象对现阶段我国幼儿学前教育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寓教于乐,开发幼儿大脑潜能。

在学前阶段,幼儿教师在对儿童进行教学内容选取时,不仅要涉及《语言》、《数学》,更应该加强对《科学和生活》、《美术》、《思考和训练》等方面内容的教学,通过游戏、绘画、唱歌、表演等形式,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使每一个游戏或活动的环节都富有特定的活动意义与教学任务。以游戏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智力和能力的开发,不仅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同时它是与幼儿身心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例如,我们在对儿童进行数字教学时,如果仅仅将数字写在黑板上,进行领读、齐读等认知训练的效果就远远不如在游戏中使幼儿带着数字帽子进行游戏所带来的效果。

(二)因材施教,培养幼儿个性发展。

从理论上讲,每个儿童从生下来那天起就带有着自身独特的气质,这种气质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对幼儿进行培养时,不能认为有“个性”的孩子是“坏孩子”,而是应该从幼儿的个性中,发现其优长之处,并运用教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对其因势利导,发挥其气质中的有利一面,进而实现扬长避短,促进儿童个性发展的教学目标。

(三)集体授课,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虽然部分幼儿在学前教育机构中会存在不同于其他同龄儿童的性质特征,但出于对学生集体的考虑,我们始终坚持对幼儿采取集体授课的教学模式,再根据幼儿在性格、能力方面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分别辅导。我们强调集体授课一是遵循教育公平性原则,一是从幼儿学前教育的初衷——培养幼儿初步社会参与意识出发的。

本文以“新课改”为背景,以新人教版学前教材为依托,对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机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教学理念与思路,希望对广大幼儿教师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上海市长宁实验幼儿园课程组.有原则、懂应用、够专业:幼儿园多媒体教学大势分析[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5(09).

[2]王莉娜.让阅读“活”起来——将阅读活动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实践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

4.远程教育背景下的学校网络教学探究 篇四

-------------榜样教育在学校的实践和探究

慈溪市杨贤江中学

蔡雪峰

严伯冲

沈吉军

2014年4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是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3]。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在于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有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而学生时代是人生价值取向的形成的关键时期.杨贤江同志因而早就提出:"学生时代谓为一生最切要时代".这是因为学生时代尤其是中学时代是一个人的转型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一方面,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另一方面也容易为社会的不良习气所影响.一个人学生时代所形成的价值观和他的处世观、理想信念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反过来说,一个人的一生总会留下他的学生时代的深深烙印。在这新的信息时代,学生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社会上的追星现象也影响着我们新时期的学生,有不少学生本身就是"fans",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在学生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如何为学生提供可让学生参照和借鉴的榜样,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促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是我们学校现在面临的问题。

活动案例:校十佳学生评选――――慈溪市杨贤江中学

一、评选宗旨

“杨贤江中学十佳学生”评选活动旨在深入实施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激励机制,树立先进典型,鼓励和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向上,自立自强,奋发成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二、评选条件

1、“杨贤江中学十佳学生”的评选标准为: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在思想道德、学术研究、科技创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会工作等方面表现出色,并取得突出成绩。在上述基础上,对具备下列条件的候选人予以优先考虑:

(1)、校级或校级以上“优秀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获得者;

(2)、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学生科技创新发明竞赛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者;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被评为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积极份子者;

(5)、在校级以上重大体育赛事中取得突出成绩者;

(6)、在逆境中顽强拚搏、自立自强且品学兼优者;

三、评选办法与步骤

1、各班根据评选要求,开展相关的评选活动,在此基础上向校团委推荐候选人1名,并严格按照要求准备材料,按时上报;学生社团和学生会根据情况另形上报;

2、团委办公室对各班推荐人选的材料进行审核,推荐材料不全或不符要求的将被取消评选资格;

3、团委在充分考虑候选人事迹后,将确定20名人选作为正式候选人。;

4、团委在校广播台、宣传窗等宣传阵地公布正式候选人及其事迹,进行为期1周的全校公示,广泛征集全校师生的意见;

5、团委在听取各方反馈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全校同学的无记名投票结果进行选举,并报学校校长室同意,最终确定“杨贤江中学十佳学生”获奖者。

四、评选要求

1、各班要高度重视,组织力量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和候选人推荐工作,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2、在推荐候选人的工作中,各班要严格按照评选条件坚持择优原则。所推荐的人选应是本班学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3、各班要将所有申报材料在规定日期前上报团委会办公室,逾期不交将作弃权处理。

5、申报材料应包含以下内容:

(1)推荐登记表,一式3份;

(2)被推荐人2000字的事迹材料及100字左右的事迹简介各1份,;

(3)提供事迹材料中涉及到的主要奖项的证书复印件,两寸近期彩色照片2张。

五.反响:成功开展的“杨贤江中学十佳学生”评选表彰活动有效地激发了我校广大学生争作先进、积极进取的热情。评选出的十佳青年学生品学兼优、综合素质突出,在各自的学习、生活上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在青年学生中树立了先进典型,鼓励、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奋发成才。

六.效果: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更加明确了学习的方向和目的。使学生在身边的同学身上发现了新时期优秀青年的应有品质,让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使学校的德育教育不再游离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我校“十佳学生”评选活动旨在深入实施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激励机制,树立先进典型,鼓励和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向上,自立自强,奋发成才,进而有利于学生科学人生观、科学价值观的养成。所谓价值观,是指人们进行价值认识时所持的根本观点。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把握:从其形式来看,价值观念是由人们对那些基本价值的看法、信念、信仰、理想等所构成,思想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其内容来讲,价值观念反映了主体的根本地位、需要、利益,及主体实现自己利益和需要的能力、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主观特征,是以“信什么、要什么、坚持追求和实现什么”的方式存在的人的精神目标系统;从其功能来看,价值观起着评价标准的作用,是人们心目中用于衡量事物轻重、权衡得失的天平和尺子。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之一,理应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奠定基矗教育价值导向的实质和关键,就是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实践证明,科学价值观教育对人的成长作用重大。我们不能用事实真理取代价值真理,当然也不能用对事实的认识取代价值观教育,相对于青少年来说,价值观教育似乎更重要一些。这正如爱因斯但所说:仅有智慧和技能并不能给人带来尊严和幸福,人类有理由相信、完全可以把高尚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传道士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任何一个社会,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都需要建立起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整套行为规范体系,其中的道德理论、原则、规范和评价方式对社会、国家和个人都具有重大意义,这就是道德的价值。我们进行道德价值观教育,一方面要使学生明确伦理道德的价值,认识到德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要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武装学生,使他们学会以社会主义观点判断社会事件和人物言行道德的能力。关于审美价值观教育,就是让学生理解人类和个人对美的真正需求,认同和实践高雅文化,排拒和抵制粗俗文化,以提高全民族的精神素质。所谓人的价值,是指具体个人所形成的特有的人生理想和他在现实生活中所获得的人生意义。我们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实际上是解决个人怎样生活才算值得,怎样生活才有意义的问题。学校必须培养学生树立壮丽的人生理想,使他们确立经过深思熟虑、符合自己能力和顺应社会要求的人生追求。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需要榜样的模范作用。现在缺少的就是榜样的模范作用。沈阳市教育局曾经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现状进行一次调研分析,结果发现一部分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出现偏差。抽样调查的20所学校中,竟然有2.9%的学生表示景仰黑势力老大,这个结果几乎是景仰父母的两倍。那么学生为什么会崇拜“黑势力”的老大?记得我小时候,看了一些电影之后,也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有扮演英雄人物,也有时扮演反派人物,无论扮演那一种人物,孩子们心中榜样人物都是英雄们的形象,即便是在扮演反派人物,总是想通过演好这个反派人物来衬托英雄的形象。在那个年代虽然传媒没有现在发达,但英雄的形象随处可见,这给我们那一代人的成长确实起着良好的教育作用,把这种教育一概说成是说教,显然是不正确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历经半个多世纪直到今天对青年人仍然起着榜样作用。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俗话也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优秀学生与同学朝夕相处,一言一行均更为其他同学所关注.因此,优秀学生的一言一行,自然成为同学的榜样,优秀的榜样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上。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转折时期,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在当今社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相对较为复杂。作为"十佳学生"首先应具有正确的“三观”:从大的方面说,"十佳学生"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具有爱国主义情感。还应与时俱进,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与祖国、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周恩来同志曾在年轻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式的书呆子,已经很难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了。另一方面,爱国主义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作为一个"十佳学生",他的爱国主义具体表现首先应是爱学校,爱班级,爱宿舍,尊敬师长,友善同学;对待学业,应该是孜孜以求,进取不息;他应该是班级良好舆论氛围的创设者、维护者、引导者和实践者。唯其如此,"十佳学生"才能在思想上真正起到榜样的作用。

(二)学习上。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周恩来曾经讲过,青年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十佳学生"在学习上起到榜样作用,这并不是说每位"十佳学生"的成绩都应在班级或年级名列前茅,并不是“唯分数论”。"十佳学生"在学习上的榜样作用应主要体现在有自主的学习意识和能力,有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有崇高的学习理想,有远大的学习目标,有合理的学习计划,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学习意志和品质,有承受挫折、改正错误的学习勇气。总之,在学习上能够尽心竭力,“尽吾志矣,可以无悔”,也就能起到榜样的作用。

(三)生活上。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家庭、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家庭、社会给学校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也不排除负面的影响。新时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滋长,这种不良的风气也冲击着校园里的莘莘学子,致使某些中学生在生活上贪图享乐,好逸恶劳。曾有文章用三个字“懒、馋、玩”来概括当今某些中学生的特点,虽然有些偏激,但也颇能说明问题。一日三餐不饿,课间饥肠辘辘。零食不绝于口,没钱,向老爸老妈伸手。更有同学喜欢吃洋餐,穿名牌;不在学习上争高低,而在生活上搞攀比。作为"十佳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生活理念,首先要热爱校园生活,拥抱校园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而不是埋怨生活,消极怠惰。其次,在日常生活方面要严于律己,要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宿舍管理实行量化星级管理模式,作为"十佳学生"要尽可能带领同学提高内务卫生水平,做到内务不扣分或少扣分,值日时宿舍整体内务不扣分。再者,要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消费观念。生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要崇尚节俭,要“戒奢以俭”。消费尺度既要根据家庭经济条件状况,同时又要考虑年龄特征,不可超过一定的限度。俗话说“生活是一本活的教科书”,“欲人立须先己立”。"十佳学生"能在生活方面首先“立己”,那么也一定能达到“立人”的效果,最终起到“活的教科书”的作用。

(四)行为习惯上。作为"十佳学生",能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如《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各种校纪班规,即使偶有犯规,也要有改正的决心和勇气,“君子之过,如日月悬于中天,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

现在传媒的发达,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所接触的英雄形象已经不多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枪战片”、“警匪片”以及武侠小说中的人物。由于通俗的大众文学没有明显的榜样作用,孩子的模仿中也就可能产生盲目崇拜黑社会老大的问题。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就有黑社会之类的现实,又没有人正确引导他们去认识这些问题,那么这种盲目的崇拜就可能变得不再盲目,而是心中的目标。我们应当非常清醒的看到今天发达的现代传媒能给孩子提供的榜样作用实在太少,这是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在社会现实中孩子们又接触了一些社会不公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引导不当,孩子的成长过程就必然出现逆反心理,如不及时加以纠正后果是很危险的。青年是面向未来的一代,充满青春期的精力和美好想象,价值观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事实上青年价值观也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关系着整个社会的明天。青年作为一个亚文化群体,其青春性是两面的,对它们要给予合理的归位和落实。青春性中开放、先锋、创新的一面决定着青年乃至整个国家的活力与冲动,意味着任何一种可能的生活前景。青年正是带着一颗骚动的青春之心进入社会的。将青春性的这一面用得其所,那么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将使整个社会得到“反哺”;而青春性中叛逆、情绪化的一面则易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潜在因素,如果听任这种青春性放纵,那么种种负潮、暗流会磨蚀整个社会的理性智慧。总之对青春性中可能存在的正负面要充分估计并予以疏导。

1935年11月23日,爱因斯坦在为居里夫人举行的悼念会上的讲演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在象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越来越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知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这就是世界上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对另一位伟大科学家的评价。爱因斯坦的话,毫无疑问地表达了他本人的价值观念。结合实际来说,我们不妨举每年高考升学的例子。有幸进入高中学生,究竟是非常聪明的孩子多,还是非常努力的孩子多,我们没有办法得出准确的数字,但是我们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智力条件相同或相近的前提下,机会将会更多地提供给那些学习努力、有毅力、善于克服困难的孩子。聪明而不努力的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如果根据多年来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结果,人群中大约有3%的人智力是非常优秀的,这种非常优秀的智力,进入清华、北大这样的名牌大学应该毫无问题。以每年宁波市18岁的人口16万人为基数,3%即为4800人,但每年实际考入清华、北大的北京学生只有100人左右。假设这些学生的智力全部属于非常优秀者,他们也仅占同年龄智力非常优秀者的48分之一。所以,可以肯定地说,有机会进入清华、北大的学生,绝大多数属于那种既聪明、又努力的学生。如果说象清华、北大这样的大学要求孩子有非常优秀的智力条件,那么,很多普通大学,对智力条件的要求就不那么高,至于其他的大专、中专、职业高中,对智力的要求就更不是升学竞争的最主要问题了,对这些学校来说,只要具有中等偏上或中等智力,就足可以有条件参与其入学竞争。关键看非智力因素、即是否努力、刻苦、自信,是否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所以可以认为,非常努力的人一定会有所作为,而非常聪明的人可能会无所作为。如果一个学生的智力条件不好,他进入象清华、北大这样的大学的机会可能比较小,但是,他完全有机会在社会上的其他各种竞争中取胜,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反之,一个智力条件非常优越的儿童,如果他的社会性发展不良,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娇生惯养,害怕困难,要么骄纵自大,要么自卑羸弱,他终归一事无成。意志坚强,严于律己,客观公正,甘作公仆,谦虚谨慎,热忱、顽强,勇于克服困难,这是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社会性”品质的概括,正因为具备了这些品质,居里夫人才从千百万具备和她同等智力的妇女中脱颖而出,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任何一个具备居里夫人那样的品质的人,他即使没有成为世界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也可能在其他的社会事业中作出成绩,成为对社会和人类有贡献的人。

回顾历史,我们知道:近代以来,中国青年在救亡与发展的主题下发生着丰富的价值观变革。无论是民族意识的觉醒、现代文明意识的形成还是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选择都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社会当时的主流价值观。虽然这一主导价值取向在中国青年中有一个在矛盾斗争中不断扩展的过程,也有一个受各种思潮影响而出现诸种偏向的过程,但总体来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青年所追求的理想基本没有改变,青年价值观的核心与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获得了统一。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青年价值观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发生了更为显著的变化,在读书求知、职业、婚恋、消费等领域都有具体入微的表现,逐步体现出“高度分化,走向整合”的基本轨迹。这是与以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社会主义实绩对青年的感染影响作用分不开的。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当代世界,冷战格局已被打破,和平与发展仍是主题,现代化发达国家青年面临物质利益重新配置、社会关系调整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不同国家中表现出价值观方面一些共同的特征,如:在社会与个体之间求共识,在主流与亚文化中求平衡,在求是务实与享受生活中求合理,在政治意识与政治行为间求认同等等。多样分化并逐步走向整合也是贯穿其中的态势。人生价值观,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总和,反映着个体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包含着个体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信念等多种因素(这里,我不妨称之为“完美的人格”)。而我们的教育,就应注意引导学生有个性地走进文本,走进生活,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富有个性的教育活动。在张扬学生个性中,构建起他们完美的人格和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人的发展,其本质就是人的个性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同时,让生命自由生长,也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近年,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感到教育应当“走进生命教育的新时代”,通过课程改革,创造一种“人的整体生命投入的生态”,②促使我们的教育向生命敞开,促进我们的学校、课堂成为鲜活生命、完整生命的摇篮,让所有生命的全部价值在校得到高扬。因而,教育的理想境界就是让学生自由学习。学习是一种内在的思想交流、对话、质疑、反思,以及达成新见解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其实质而言,是自觉、自愿和自由的,任何外在的强迫都无助于启动和维持这一过程。从这一意义上说,只有让其充分地有个性地自由学习,他们身心各方面的潜在发展倾向才能表现出来。“自由乃是其他价值欲得到发展所必须的土壤”。

我们这样建设学校:学校是价值观相互认同的老师学生聚集到一起,并能为各方实现各自的价值提供一个平台。学校就是一个平台,把一些认同价值观的人聚集到一起,或在学校期间形成相同的价值观念,大家骨子里认同的是一套价值理念,所以在学校内开心的工作、学习,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个人的目标。这样的学校也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组织,这也符合中国的传统思想:志同则道合,志不同则道不合。道不合则不与为谋。

5.远程教育背景下的学校网络教学探究 篇五

摘要:本文就高中物理复习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从实验现象、物理结论、物理过程和学生的错误点着手进行教学设计的探究性复习方法,结合笔者的实践或实例予以了说明.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复习;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1.新教材倡导研究性学习与老教材相比,目前使用的新教材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更加注重了与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成就的联系,更加注重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更加注重物理思想的演化和研究、处理问题方法的运用,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要求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认知能力、研究技能、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2.探究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从自主获取的信息和现成程度分,可将探究式学习分为两大类:接受式探究与发现式探究.在接受式的探究学习中,信息由学生主动从现有资料或现有资源(如从图书馆、互联网、科技场馆等)中直接搜集或向有关人士直接询问,所搜集到的信息是现成的,顶多只需略加整理即可;在发现式的探究学习中,没有现成信息可以直接搜集到,而必须由探究者经过观察、实验、调查、解读、探讨等活动过程,通过整理分析来获得或发现.

可见,新教材背景下重视研究性学习就必然重视探究性学习.第一,研究性学习包含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课程,只有以学科探究为依托,才不至于使研究性学习成为一种摆设;第二,只要我们采用合理的探究性教学,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展开;第三,当前的物理教学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学生选题的自主性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课题主要应源于教材,故侧重点只能放在探究问题这一环节;第四,探究性学习培养的是学生的推理、判断、思辨等能力,这是学生将来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生活实际中所需要的.

3.复习课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物理新教材中列出了十七个“课题研究”示例,这些示例一般都在新课教学中完成了,如果在物理总复习中再沿用以往的方式,通过大容量的练习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则新教材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思想,在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就成了虎头蛇尾结局,学生的研究思想、能力、方法很可能又夭折在成长过程中.

二、探究性复习的设计 高中物理总复习的目的,是在学生学习了高中物理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等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的科学素质有明显的提高,养成依据物理规律、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骤进行“程序操作”的习惯.所以,在设计探究性问题时,要着眼于让学生“复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养成习惯.”

(一)、利用实验现象进行探究性复习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从实验中学习和理解物理规律、用学到的物理规律来解释实验现象是物理学习的任务,且物理实验也是引发课堂学习高潮的非常有效的手段.从实 1 验现象出发,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现象,搜寻解释现象的物理知识,通过推理分析,形成正确的判断,达到对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和提高认识的目的. 以“几何光学”的复习为例,可以设计下面的探究性问题:

1.呈现实验现象:一束平行单色光从空气垂直

射入半圆形玻璃砖中(如图一),进入“六条”光线,出来变成了只剩“四条”光线,且这“四条”光线向 中偏折.

2.探究任务:

(1)列出你所见过或你所知道的与本实验现象的性质相同的其他事实.(2)找出这些现象中的共同点,说出你寻找的思路.(3)概括出发生这种现象的条件.

(4)根据你总结出的规律,说出你认为可以应用于哪些方面. 该问题中主要涉及的知识是光的折射和全反射,有的学生能把“水中的鱼在夜晚观察天上的星星都在一个顶角约为970的倒立圆锥内”这一事实列入,在寻找这些现象的共同点时,学生的思路多样,有的是从现象中不断地找,有的是根据所学的全反射的知识直接说出,前者初始不知怎样下手而走了不少弯路,后者则显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结论进行探究性复习

2003年高考说明中,对学生的推理能力作出了这样的要求:能根据已知的知识和题目给定的事实和条件,抽象、归纳相关信息,对自然科学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必须先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并总结出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结论,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能力.如让学生通过问题的探究来总结结论,则还能提高学生筛选、归纳、整理的水平. 如在复习人造卫星的知识时,可设计下面的探究性问题: 某年某月某日,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了一颗地球同步通讯卫星. 1.看到这一则简单的新闻报道,你还能知道这卫星的哪些数据?

2.请你从书籍、杂志以及互联网等有关媒体上收集图片及影像资料,了解卫星从发射到进入正常轨道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相应的过程中,卫星内物体所处的状态.

3.根据你对发射和回收卫星的过程分析,觉得我国在哪些方面的技术已达到相当先进的水平?

4.设计3—5个与人造卫星有关的问题,供同学们解答.

有位学生在报告中是这样说的:“„„可见,我国在材料技术、遥控技术、测量技术等方面多已达到相当先进的地步,假如我是一位外国领导人,我将加强与中国在这些方面的合作.”

(三)、始于过程的探究性复习对物理过程进行分析,搞清物理情景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物理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区别所在.物理思想和方法是在分析物理过程中建立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结合所用的知识、策略和方法来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来理清知识脉络,提升思维的品质.

例如,在呈现下面的问题后,在学生思考分析的过程中,给出一些任务,让学生探究.

问题:一物块从某曲面上的Q点自由滑下,通过一粗糙的静止传送带后,落到地面P点(如图二).若传送带的皮带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起来,使传送带也随之转动,再把该物体放到Q点自由滑下,那么

A.它仍落在P点

B.它将落在P点左边 C.它将落在P点右边

D.无法判断落地点,因为它可能落不到地面上来 探究任务:

1.说出你判断的思维过程.

2.请你对该问题进行改编,再进行判断. 3.从这问题的解决中给你有什么启发? 有一位学生在他的小结中写道:开始解决这一问题时,我只是凭感觉“想想大概是这样”的来判断,改编该题为“让皮带轮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起来”后,通过分析,我明白了:物块离开皮带轮后作平抛运动,高度一定,落地点由初速度(即离开皮带轮右端时的速度)决定,而物块到达皮带轮右端的速度由在皮带上的运动过程决定,„„.它给我的启发是,解决物理问题,思维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每一步推断要以物理规律为依据,就是要做一个“讲道理的人.”

(四)、始于错误的探究性复习作为一种科学素质,能发现错误以及错误的根源所在是非常重要的,发现错误的过程就是学生理解提高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注意对学生的学习错误进行统计和归纳,把学生的常错点设计成探究性问题,往往能击中学生的“痛处”,起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滑动变阻器的应用是学生经常出现错误的问题:在新课教学时,学生在设计利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用电器(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时,除了设计出正常的分压和限流电路外,往往还会设计出如图三所示的电路;对移动变阻器的滑动端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的认识,往往存在思维上的定势.复习时在学生解决问题1和2后,再完成探究性任务. 问题1.在图三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内阻r可忽略,电动势为ε,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与小灯泡灯丝的电阻相等均为R,求流过电源的最大电流和最小电流.

问题2.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与电源相连,在金属板间用绝缘细线悬挂着带电小球a、b,平衡时如图四.(1)若保持K闭合,将P左移时θ怎么变?(2)若将K断开,将P左移时θ怎么变?

探究任务:

1.完成了问题1后,请你再设计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亮度的各种电路,然后在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查阅参考书中各种接有滑动变阻器的相应电路,分析你设计的电路的科学性. 2.根据你的设计和小组查阅的结果,结合问题1和2,对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各种情形的作用进行总结.

3.在问题2中,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再提出一些设问,与学习小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提出的设问多,并把你的设问给小组的同学解答.

这样的探究使学生对有关滑动变阻器的问题有了系统的全方位的理解,可以说解决了滑动变阻器这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问题.学生的报告中提出的设问有:(1)若保持K闭合,将两金属板间的距离变小时θ怎么变?(2)若将K断开,将两金属板间的距离变小时θ又怎么变?(3)小球a、b分别带什么电?这些设问对电容器问题、整体法应用的复习很好,是“计划外的收入.”

三、启发与反思

1.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强调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地接受信息和创造性思维过程.在学生认知过程中,探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和求知欲,通过学生主体的信息加工,使学生积极主动的知觉过程,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创造的潜能.探究过程以认知活动为线索,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为核心,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 2.探究性复习是教师把本节课的中心内容设计成一待解决问题,提出研究课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已有的知识(基本概念和规律)围绕课题设计实验或进行分析推导,得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探究性复习的结构方框图如图所示:

3.按照布鲁纳的说法,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由于复习阶段的任务和时间限制,这里的探究主要是接受式探式,在设置探究性任务时,要选择切入口较小、知识要求有深度、物理思想丰富的问题.

6.远程教育背景下的学校网络教学探究 篇六

四川省攀枝花市 邓忠斌 邓宇珂

摘要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深,据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突破6亿,网络已经成为我国国人学习知识,加强交流,休闲娱乐的主要平台。与此同时网络技术正在越来越深地冲击着我国教育教学模式的改变,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化背景下教育的新变革,迎接挑战,面对困难,利用网络的便捷进行更有效的班级管理。从而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加强家长与老师,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即师生之间,家校之间有效的交流互动平台。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化背景下的网络技术进行新的班级管理模式。

关键词:信息化 班级管理 网络技术 互联网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现如今,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对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我们没有预料到的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同时这也就意味着互联网对教师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互联网、移动网络、手机......这些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和娱乐乃至生活的一部分。但是面对这一现状,存在一定数量学校和老师面对学生的这一现状持消极的观点,他们一味的否定了网络存在的意义,从而忽略了网络的教育“牵引”功能。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一名合格的顺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不是一味地排斥,而是应该接受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学习并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理念,对新观念新理念积极认同,熟练运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工具对学生的信息资源进行更为有效地管理,做到高效收集、组织、管理、运用,实现工具利用的最大化,教育结果的最优化。另外,作为班级的首要管理责任人的班主任更应该在信息化背景的形势下,打开班级管理的认知面,不断开展头脑风暴,思考如何通过营造90后乃至00后新时代的个性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化信息教学氛围,开展具有21世纪时代特色的信息化的班主任工作,以此改善班级管理的效果,最后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所谓互联网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就是在传统班级管理的模式下,借助网络的功能利用网络的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趋利避害地不断深入研究信息化背景下的班级管理的新方法。具体地说,网络化的班级管理就是在传统的班级管理的模式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开展一系列的跨越地区跨越时空的班级管理手段。然而,这种教育管理模式的新提法还是要以现代班级管理理

念为基础,然后将其理念的思想、目标和内容联系实际,这种提法不仅是传统班级管理理论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也是信息化背景下班级管理的发展趋势——班级管理信息化。

1.1 学校硬件条件的升级换代为班级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客观条件

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深,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同时也给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教育工作的工具和环境,从而促使我们改变了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背景下的班级管理已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情况,继而信息化的班级管理也必然会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教育行业发展的趋势。

现代化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立是中小学管理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在我国大力发展教育设施建设,科教兴国的指导方针下以及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各地的学校的信息化硬件条件建设和改善都已经初具规模。以四川攀枝花为例,截止2009年已经全面实现中小学生学籍的信息化管理,而且从2010年开始全市的示范性高中均已完成教育设施信息化的建设,这已经为开展信息化管理与教学提供了基础和前提。信息化背景下的的班级管理与现代化教育理念相结合

现代教育理念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目前,关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论点,大致有三种:(1)以人本主义为导向、以艺术为手段的“民主的人际关系管理”理论;(2)以科学主义为导向、以效率为核心的“科学管理理论”,其视点在于组织结构方面,该变式关注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组织和管理班级更富有效率;(3)以伦理主义为导向,以秩序为准则的“人伦管理理论”它强调秩序和人伦管理的主要性;[1] 对于中国教育当前存在的许多现实的问题和多种教育管理理念的新提法,结合实习期间的班级管理感受,在此提出信息化背景下的班级管理。班级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班级的管理效率,同时将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向信息化管理方式进行转变,用新兴的网络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信息化背景下的班级管理措施

经过大量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已经有很多人提出了建设信息化背景下的班级管理,其中涉及了较全面的要点。如邢台广播电视大学的王平安、路振芳所著的《关于班级的信息化建设的思考》。该文中不仅提及了有关班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同时也举例阐述了信息化班级建设的方法,即建立班级家长QQ群,完善班级管理系统,建立家校网络沟通平台等。经分析得出,以上提及的各种

方式途径均有其针对面和偏重点,虽然加强了家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但是另一方面也给班级管理增加了技术层面的难度。基于这些不足点,我认为应该提出一种可实施性强并且教师易上手的班级信息化管理平台,同时该平台最好能够集多种功能为一体为教师的班级管理提供便利,而不是增加教师班级管理的操作难度。一个好的班级信息管理平台不仅仅是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要加强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最重要的是要为教师的班级管理减轻负担。好的信息化班级管理平台应该能让教师更为便捷地查找学生信息,更为及时了解学生最新动态。

众所周知,班级管理的日常工作非常细致琐碎,其中包括:学生信息管理、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老师沟通、家长学校沟通等等。建设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首先需要满足教师日常管理的需求,其次要能增加一些辅助教师班级管理的功能,例如:家校信息互动、学习资料共享、学生动态及时反馈等等。关于建设信息化背景下的班级管理模式,我们的目的是能够提高教师的班级管理效率,让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并且,在创建信息化的班级管理的同时还要与现代化的新的教育管理理念相结合,从各方面去完善班级管理的体制和信息化管理的平台,做到有的放矢,使得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能够进行的更加顺利,让学生在新的班级管理模式下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此外,网络化的班级管理模式不仅强调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家校之间的联系,而且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的结果除了体现了班级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平等性,从而激发了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体去关注并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以外,更加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思想。

3.1 管理系统——班级管理的信息库

在校园网的普及和使用的过程中,作为软件建设的基础工程,一般来说,学校都会建设以数据库管理为基础的班级教学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中包括班级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资料共享和网络交流等基础功能。作为其中最最基础的班级信息管理系统,它不仅仅是教学管理系统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于此同时班级信息管理系统还与学校网站和班级QQ群保持连接。由此可以看出,班级信息管理系统在我们的日常教学管理系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核心作用,对于信息化背景下的班级管理理念来说是无可取代也无法或缺的。

3.1.1 班级管理系统的特点

班级管理系统的特点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分类详尽、内容完善、方面检索。班级管理系统的这些特点使班级管理工作流程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 化。完善的班级信息管理系统对于班级管理者--教师来说是一种极为便利的工

具。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思想动态,而且它甚至还可以帮助教师分析学生最近学习情况,深入找出学生出现思想变化的原因,从而制定方案进而解决问题,这些都是班级信息管理系统为班级管理者提供的重要的一种功能,即信息咨询功能。

班级信息管理系统一般能为班级管理者提供以下信息和便利:学生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教师评语考核、学生考勤记录,学生奖惩记录、学生个别教育记录,班主任工作日志、班会计划、班费收支情况登记、班级课程表、学生座位表、教师教学计划及实时跟踪,除以上的功能外还包括了假期开学通知书、学生通讯录、学生家长通讯录等等众多有利于家校之间联系和沟通的功能。班级管理系统的众多功能在全面完整地记录和更新班级的各种信息的同时,把有关班级教学、管理、学生的各种信息以全面而统一的形式,简洁明了地呈现在学生、家长、老师、学校面前,使教师对班级的各类情况一目了然,达到班级管理事半功倍的效果。

3.1.2 班级管理系统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中国式的教育已经在慢慢逐渐走出以分数来判定学生的单一标准的时代。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我国混合所有制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私有制经济的发展更加促进社会的激烈竞争,对于学生而言直接面临的问题就是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尤其是在遭遇了华尔街金融风暴之后,大学生的就业更加艰难,究其原因,为非就是社会和用人单位重新制定了一套新的人才标准。

马克思曾指出:未来社会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所谓“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素质得到充分的提高,所谓“自由发展”就是和谐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而我们教育工作者所培养的正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

结合教育管理系统应用而言,新的管理方式的应用促进了教师改变对于学生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模式,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外,还观察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表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改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依据的终结性评价方式,换之以学习过程为依据的形成性评价方式,以发展的眼光科学而全面地评价学生。这样就要求教师全面地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体现在教育管理系统上就是教师需要经常去更新完善学生的个性档案,尽可能详细的记录学生的相关信息,建立起“学习情况”、“个性和特长”、“行为表现”、“品德发展”等等的数字化信息系统,并长期对各项相关数据进行跟踪记录。这一点对于班级里的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将起到重要的信息支撑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发现不足,扬长补短,不断地自我完善,达到以评促改的效果。有利于教师和学校能够更加

公正、准确地评价学生。有利于学校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提高学校规章制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有利于激励学校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有利于激励学校完善管理制度,促进学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2] 总而言之,教师的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处理的过程。运用信息化的方法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便可以为班级的管理者提供及时儿准确的情报,进而为班级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3.2 校讯通——家校之间的交流平台

现如今,随着手机在人们生活中地位的转变,它已经从一种普通的通讯工具演变成为了一种功能丰富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与此同时,伴随着手机应用的开发与使用,校讯通这种辅助家校之间沟通的应用便自然而然应运而生。校讯通作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网络环境下家校互动的研究》成果,目前已经较为广泛投入了市场使用当中。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利用校讯通与家长进行信息交流,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加家长与学校和老师之间的信息交流,而且可以使老师更加高效地管理学生,这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教育现代化的又一个重要表现。

校讯通主要表现为老师和家长的直接沟通,它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老师和家长之间沟通困难的问题。学校和老师通过校讯通这个平台,可以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的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升级学校的管理模式,这样也可以更好地针对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与此同时,校讯通帮助家长和学校的去建立一种现代化的家校沟通方式,促进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使得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从静态的一维观念中转变为动态的三维观念。

3.2.1如何正确使用校讯通的意义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每对父母从心底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为了家家户户乃至全社会都极为关注的话题。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接受最良好的教育不仅仅是每个家长,同时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焦点。正所谓“工欲善其身必先利其器”,手机移动终端的应用“校讯通”便是在这种社会需求中应运而生的,它犹如一阵迎面而来的春风,安抚着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担忧,给现代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工具和感受,开辟了信息化管理的另一方新景象。

“校讯通”——即利用现代快捷的通讯信息技术来实现家庭和学校之间,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实时有效沟通的教育网络平台。然而,新生事物的产生,必然伴

随着各种各样的不适应的问题需要人们来一一应对。校讯通也一样。校讯通作为一个新的教育工具,它的存在和使用方面必然会不可避免地涌现出诸多的不适应和不足之处。校讯通的最早使用时间大约在2005年,在这将近十年的使用年限中,关于这个新兴的网络管理平台该如何使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关于这两个问题,不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亦或是互联网专业人士都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们在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当中享受着这一网络平台所带来的便捷,但是同时这些受益者却很少会深入地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校讯通作为一个新的教育辅助工具究竟能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到底什么样的内容适合教育工作者通过校讯通这个平台来向家长传达,同时在使用校讯通的时候教育工作者又造成了哪些不好的影响,它的弊端在哪里......作为更多地偏向商业性质一个教育辅助工具,校讯通是否能够承载所有与教育与教学管理相关的信息?在校讯通投入市场使用了这么多年,更多地是无规则无序地使用之后,它的使用规则是否应该由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来探讨一下。

3.2.2如何有效利用校讯通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身子女,同时有大部分是双职工家庭,这样子的家庭现状造成了很多家长都缺少时间去关爱孩子。但是关爱孩子是每个家长的天性,他们想要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他们在学校的表现,在学习中的成长,因此通过校讯通平台发来的关于自己孩子的个性化短信将是每位家长都期盼的,短信内容可以是学习评价、德育评价、在校表现等等多方面的信息。

与此同时问题就此显现出来,个性化的短信给教师带来了除工作以外的额外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更加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在校表现,包括学习表现,心态变化等等。这对老师来说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工作,尤其是对一些较为粗心的男老师来说,但是细想一下,其实每天班里都会有几个学生在学习状态、课堂表现、情绪变化、学习态度、考试分数等等方面产生一些变化。老师只需要每天选择几个变化较为突出的学生,将他们的个性信息发送给家长,这样子一个月平均班里每个孩子的家长大概都能收到几条这样的个性短信。这样选择性的短信,不仅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而且个性化的短信会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在成长中的变化,家长接收到这种短信内心一定是欣喜的,而且会对老师心存感激。这样一来,家长也会更加全力配合老师,协助老师的指导理念教育孩子,形成家校一体的教育合力。个性化的短信不应该只是在孩子在学校有不良表现或者是成绩不佳时才传达到父母手上。不仅仅是不好的表现而且个性短信还应该向家长传达孩子好的信息,关于孩子的个性化短信都能够促进家校之间的联系,加强老师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使得孩子的教育方针

在家长和老师之间能够达成一致性,促成孩子健康地成长快乐地学习。

3.2.3校讯通的作用意义与价值的发挥

校讯通,虽然它是一种新兴的为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科学技术,但是不可否认它更多地是作为偏向商业性质一个教育辅助工具的存在,所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就更有义务去发挥其利用价值。如果要让校讯通更多的投入使用,那么教师如何使其使用价值超过其本身的价值便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必要性问题。

以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的校讯通使用情况为例。

2011年中国移动攀枝花分公司正式就“校讯通”业务服务与市教育局达成了合作协议,双方致力于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最贴心的服务,商讨了“校讯通”发展的新模式并且明确了“校讯通”的功能与资费问题。此次“校讯通”工作的出台背景,主要结合了“国纲”和“省纲”,同时指明了“校讯通”工作服务范围和内容、目的和意义。

此次达成的校讯通资费为每月十元。绑定家长手机号即可享受该项业务服务;寒、暑假免收功能费;接收校讯通短信免费,发送短信按正常收费;以上为攀枝花地区校讯通资费标准。

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平均每个班开通校讯通服务的家长高达90%以上,尤其是重点班,开通了该项服务的人数更是几乎达到了100%。如此高比例的人数,如此高的期待值,如果我们的教师不能够充分发挥校讯通的使用价值,那么浪费的不仅仅是家长的手机费用,更加是辜负了家长的期望,辜负了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合理高效地利用新的科技工具,从而更好地教书育人。

总而言之,“校讯通”这个平台虽然是新兴的教育平台,但是新生事物要真正为教师所用,使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化普通为神奇,是离不开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教育工作者在使用校讯通的时候,一定要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出发点,以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把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沟通需要作为参考依据,校讯通仅仅只能作为现代教育的手段和媒介。教育工作者在使用校讯通的时候仅仅是把它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校讯通的使用原则应该是以内容为主导的在线交流的互动式教育平台。只有在教育工作者明确了校讯通的使用原则后,才能够在使用的过程让这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更加具有人性化和科学

化,也更能够让其物尽其用地为教育工作服务!

3.3合理利用网络信息工具

现如今,网络聊天通讯工具在学生中已经非常普遍,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教育工作者利用QQ、飞信等网络聊天通讯工具等信息发布平台来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办法,势必将是强化信息化管理的有效途径。这样通过网络聊天、网络信息 电子信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传递信息,不仅仅能够克服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还能够为师生之间的沟通、家校之间的沟通提供方便有喜爱的工具。

根据2010年9月上海市教委的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有60.47%的学生愿意向老师寻求帮助,39.53%学生则不愿意。在不愿意的学生当中,25%的学生认为老师无法很好地倾听学生的声音无法了解到学生心里真实的想法,相比之下这部分学生认为同学之间的交流更好;22%的学生担心被老师反问时,自己回答不上来;21%的学生担心问题太简单或者上课讲过,被老师责备;16.5%的学生因为周围的同学问问题挨批,认为有的老师很凶、不友好,心理上有无形的压力因而不喜欢问;15.5%的学生则认为有的老师没有足够的耐心面对学生的错误与问题,一方面老师讲得太快,而另一方面则是学生害怕听不懂。接近一半的学生喜欢以面对面的方式与老师交流,26.05%的学生则愿意以QQ、MSN、邮件等网络渠道的方式与老师交流,19.43%的学生更倾向于以打电话、发短信的方式和老师交流。

关于网络信息工具的应用,此处援引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高二三班的班主任老师的做法为例。

在寒暑假期间,由于学生放假在家,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的机会较上学期间就会大幅度缩水,此时电子邮件自然而然就变成了一个加强师生之间沟通的好帮手。因此,假期里,老师就利用电子邮件和班里的学生互相沟通。在往常的学习生活中,有的学生不愿意和老师当面交流,但是通过网络这个第三方平台,少了师生之间面对面的压力,学生有时候反而能够尽情倾诉自己的想法,反应学习中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对于老师来说无疑是方便了其能够更加准确收集学生信息,然后根据情况对症下药给予纠正和指导。

除了假期中和学生的电子邮件交流之外,现在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QQ空间、人人、微博等,他们借用这些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增加与同龄人的沟通。对于老师来说,学生在这些网络交友平台的的一些言语表现,文章抒发正好是老师了解学生的另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老师通过阅读学生发布在网络平台重点个人日志,就能够发现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还包括一些兴趣爱好之类的有效信息,对于不好的问题能够做到提早发现及时预防。这样一来,老师就能够做到将思想教育

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比传统教育手段更具有针对性和主动性。总结

学生在学校的归属感在于他所属的班级,因此班级就成为了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因此班级管理的优良也就直接影响了学校进行教育工作的优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谓教书育人,作为教育工作者肩上承担的责任已经不需要做过多的赘述。但是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明白只有我们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新时代赋予自身角色的新内涵,不断学习研究,以科学的方法应对随时出现的新问题,才能不负时代的使命。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环境下的家校联系为学校提供了一种更有效、更便利、更及时的沟通交流的途径,同时向老师和家长提供一种新型的对学生的教育平台,是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情况及时进行沟通的一个新渠道。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利用好现在信息化大时代背景下的各种网络信息化技术,更好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愧对那三尺讲台!

参考文献

[1] 孙俊三.教育原理[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1:324.[2] 杨军明.素质评价网络当家[M].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8:124.[3] 张伟, 刘宏山.梳理现代教育理念,创新教学管理[J].科教导刊, 2010, 1(15):24.[4] 马韦伟, 江玲.网络环境下的家校互动德育模式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07(17):12.[5] 杨伟.让网络与班级管理同行[J].吉林教育(现代校长)., 2007(22):18.[6] 王俊道, 郭文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36.[7] 孙伟彦.分流培养下的学生评价机制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3):12.[8] 尹建明.谈互联网环境中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模式[J].学周刊:C, 2010(23):1.[9] 张巍.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

博硕论文, 2007.[10] 曾闹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的素质教育[J].素质教育大参考, 2006(3):15.[11] 乔洪波.现代信息技术对提升班主任工作效能的综述[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35):12.[12] 王平安, 路振芳.关于班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23):12.作者联系方式:

邓忠斌

***

7.远程教育背景下的学校网络教学探究 篇七

职业学校的教育管理和专业教学是学校发展的两大命脉,涉及学生的信息管理、专业教师课务管理、就业信息管理学生评优评先管理、班主任信息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门户网站建设等,以汽车专业为例,可通过信息化建设,对这些信息进行后台数据的综合处理和分析, 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及汽车专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对汽车专业发展定位和短期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一、大数据时代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内涵

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 描述的是数量及复杂程度超出常规处理能力的数据, 以至于无法用传统方法在合理时间内撷取、管理、处理,并将它们整理为帮助企事业单位发展的信息。

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反映的是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质量的全过程,记录着学校发展中的过程性材料。以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是将涉及相关领域的文字、图像等资料以纸质档案或其他形式进行汇总, 并整理归档, 相关数据的分析耗时耗材耗力,对材料的管理繁琐且容易出错。

目前,按照国家信息化建设要求,教育部及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 各学校各专业投入大量资金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改善硬件和软件设施,培训技术人员,管理工作全面现代化。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汽车专业教育教学管理数据化, 方便教育教学后台数据整理、分析等,节约存储空间与成本,实现无纸化绿色管理,高效管理。

二、实现职业院校汽车专业信息化管理的有利条件

(一)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建设文件相继出台

2002年国家教育部发布实施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2003年又颁布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实施办法 (试行 )》和《〈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建设实施办法 ( 试行 )》2012年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印发〈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及《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这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为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使职业学校各专业信息化建设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有规范可行,各地方政府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要求,制定了地方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文件并付诸实施。

(二)大数据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大数据就是利用一些非传统数据筛选工具, 对大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集合进行挖掘,以便发现和利用有用数据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和信息终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及其存在形态等愈加复杂,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涉及面广,容纳汽车等诸多专业的数据量大,包括文字、图片、照片、视频等。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学校教育教学的信息化管理来说既是挑战, 又是机遇,只有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开创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新局面。

(三)信息化管理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完善

以武进开放大学汽车专为例, 学校严格按照常州市教育局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的文件要求,为全体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并在全部班级和专业教室添置了电脑、投影等,网络实现了全校全覆盖,此外,软件建设方面配备了教育教学管理软件,为教育教学信息收集信息发布、数据处理等提供了操作和查阅上的方便。以汽车专业为例, 学校针对专业教师采取校内培训和校外进修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为信息化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规范的管理机制、统一的管理标准是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保证, 特别教育教学管理的标准化更是学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以汽车专业为例, 教育教学规范化和标准化包括:学生档案信息管理的规范化、学生选课方式的标准化、就业率统计的规范化、课务协调和安排的规范化、专业教学反馈的规范化等,是衡量工作质量好坏和工作效率高低的尺度。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就无法建立,如果所有管理人员和教师、学生不按统一规范和标准去做,那么信息化的优势就无法充分体现。

三、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的保障性措施

(一)教育教学管理的无纸化

随着电脑、投影仪等现代化设施的安装及网络的全覆盖,汽车专业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和电脑实现课程学习、备课、授课等,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新兴网络终端等进行网上答疑、分数登录、及格率统计、教学资源共享等,所有材料都可以电子文档形式汇总,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材料的收集方便快捷,更实现无纸化办公,体现信息化办公的高效、节约。

(二)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学习

日益发展的信息化技术及数据技术处理要求越来越高,对信息化管理人员及设备维护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应依托外出专业进修、学历提升、理论水平研修等手段,提高管理和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确保信息化技术和设备的有效应用,确保信息化技术数据准确无误。

(三)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平台 ,及时采集过程性材料

配备专业、统一的数据管理软件,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平台,及时做好汽车专业教育教学各种信息的实时采集、存储和分析,并形成可供参考的数据和总结性材料,长时间的数据采集能形成可供参考的动态数据, 对分析专业教学等有着重要意义。

(四)完善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责任制

在加强信息化人员技术培养的同时, 还要完善教育教学信息化人员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制度, 使学校教育教学机密不泄露、教育教学问题及时反馈、岗位人员调岗或换岗顺利、相关设备交接无误,明确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分工,实行责任追究制。相关信息化负责人要经常检查信息化设备运转情况,确保设备好用,把设备用好。

促进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 不仅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顺势而为, 更是提高新学校整体教育教学管理效率的必然举措。传统教育教学管理费力费时,材料原件的保存环境和条件受到限制,相关材料一旦丢失或损坏,就不可能恢复,给学校工作带来很多不便。

针对汽车专业而言,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加快专业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步伐,提高实验实训室信息化建设水平,更便于统筹和优化专业教学资源,加强师生沟通和教学反馈,并可以较小的空间、更快的速度高效进行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有效解决传统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另外,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各种终端媒体的使用, 给数字化材料的传输与存取带来方便,且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浏览,及时反馈和汇总。所以,做好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摘要:目前,我国已经处于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终端媒体的快速普及,以及家长对学校信息化要求的逐渐提高,使学校加速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本文以职业学校汽车专业为例,在阐述大数据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内涵的基础上,从学校管理无纸化、建立统一的数据处理平台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和实践参考。

8.微型社会背景下的微型教育探究 篇八

微型社会  微型教育  教育体系

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研究者大都把目光投到中国、美国、印度等教育人口大国,以及英国、澳大利亚、德国等这些教育系统相对发达的国家,以开阔的宏观视阈分析其模式、内容、方法、目标,以精准的理性定位探寻其理念、机制、规律、本质,由此找出问题,吸取经验,达成自我教育体系的发展优化。然而世界上还有很多教育小国、人口小国、地域小国以及小型主权地区同样需要发展教育,需要足够的教育理论支撑,同样值得教育界专家学者深入研究探讨,也就引出了“微型社会”和“微型教育”的概念。微型社会的教育体系不同于人口大国或教育大国的教育体系,而通常有其自身的一套独特的、更加有针对性的、运转更为特殊的体系,对这一体系进行研究,是教育理论从总体层面向细节层面的转型,是从共性到特性的深化,是对我国乃至世界教育理论的必要延展和空白填补。

一、微型社会

微型社会源于微型国家,对微型社会的界定须依托微型国家的界定。而所谓微型国家,目前世界上并没有公认的统一标尺,而是通常从主体需要主要依据人口数量进行主观划分,如世界银行将人口在150万之内的国家划为微型国家,以此作为其从事金融业务的标准。对于教育界的“微型国家”界定,联合国在2009的召开的“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政策论坛”上将人口在300万以下的国家视为微型国家范畴,以此论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共有65个国家及24个自主权属地应划归微型国家或地区之列。现代研究者则认为对微型国家的划分不能单单以人口论,还应以面积为界定因素,如香港有710万人口,却仅有1104平方公里土地。笔者综合考虑现行理论观点,并结合本文研究的根本目的,同时将人口规模、土地面积、经济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因素纳入微型国家的考量范畴,并将符合条件的、拥有一定政治和教育自主权的地区纳入研究范围,选定澳门、香港和马耳他作为微型社会的主要研究实例,对本课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微型社会中个体行动对整体影响力更大。显而易见的是,微型社会范围较小,在有限的“圈子”中个体间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直接或间接发生联系的几率高于其他社会类型,因而个体的影响在微型社会中就会被放大。微型社会中各种社会活动效率更高,影响更大。微型社会中移民现象频繁,影响教育系统。

二、微型教育

教育学界对教育的研究通常采用两个视角:宏观教育视角和微观教育视角,对教育的发展进行政策和策略把握。然而微型教育体系则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一方面,从微型教育的整体运行体系而言,其属于宏观教育研究范畴,而对其微型特征、细节上的考量则属微观范畴;另一方面,就微型社会中的微型教育体系而言,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具有更大的关联和影响,因为可以定义为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是对传统教育研究范围的延展和突破,是对现有教育研究体系的补充和推进,对这一教育体系进行研究,不仅对香港、澳门等拥有充分自主权的地区教育发展具有极大裨益,同时对于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地域特色鲜明背景下的地区教育而言,同样具有一定现实借鉴和指导意义。

教育和社会发展间并非单向的促进关系,社会水平同样会反作用于教育的发展。微型社会较小的经济总量、有限的国土面积和人口规模使得该社会体系中的教育“微型化”成为必然。与大型国家教育规模“巨型化”“多元化”相对应,微型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规模则呈现出“微型化”“实用化”的特点。

三、微型社会中微型教育分析

1.SWOT分析

同大中型国家教育发展不同,微型国家发展自身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当然也有其先天不足。笔者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上采用了“SWOT”方法进行更为直观的分析。“SWOT”是目前教育研究的通行方法之一,通过对某一特定对象发展教育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来解构和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内部及外部环境,由此可以引导研究对象趋利避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微型社会教育体系的优势:1.人口少,人均教育经费比例大;2.教育开放度高;3.教育规模小,易于发展和优化。劣势:1.经济结构单一,经济综合实力不足;2.生源少,移民和人才流失现象严重;3.师资队伍力量不足;4.学校间缺乏竞争力;5.学校规模小,实力弱。

2.面临的问题

通过上述“SWOT”方法,显而易见,微型国家发展教育同样面临着复杂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优势和劣势共存,机遇与挑战同在,而其中的“劣势”则是微型社会发展其教育尤其需要重点关注和及时解决的,因此需要重点探讨。关于微型社会中发展微型教育所面对的问题,具体分析其中最为突出者如下。

(1)教育条件不足。微型教育系统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困境即是资源条件的匮乏,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经济资源、技术资源等,甚至是师资力量、学生来源,无不制约着其教育的发展,使得微型教育呈现出滞后性、微型化、单一化、实用化倾向。而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运行结构,整个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却是全方位的,是多元的,是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的,这就造成了实际需求同教育办学能力之间存在巨大的矛盾,即微型教育系统无法完全满足微型社会的发展需求。

(2)教育能力不足。教育能力一方面受制于微型社会中的社会发展水平和办学条件,另一方面也受制于办学需要。在微型社会中,由于优势资源不足,则只能采用劣质资源加以补充来满足实际需求,最为突出的特点在生源方面。

(3)教育活力不足。微型社会中,教育学校少,同类型学校就更少,教育体系内部缺少同质竞争,缺少活力和动力,严重影响了教育体系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机能发挥。

(4)受外界影响大。微型社会中不仅内部个体行动会对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产生更大影响,而且由于自身抵御市场风险、危机、影响能力弱,因此更易受到周边环境影响,如移民就会对微型国家的教育体系产生冲击。以澳门为例,其同大陆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人员交流密切,则大陆对澳门的教育体系势必也会产生冲击,澳门需要调整其教育方式以适应大陆学生。而反观其对大陆的影响,则显然不能称之为“冲击”。

四、微型社会教育的发展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微型社会中的微型教育体系既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也有其先天缺陷和后天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予以关注,籍此解决微型教育体系优质化和高效化问题,带动微型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具体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整体统筹规划,避免教育资源浪费

考虑微型社会资源的有限性,教育规模化程度低,单位资源投入获取的效益相对较低,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又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甚至是高端的,而教育本身需要大量资源投入,越是高等级的教育需求就越需要投入巨额的资源和资本,由此造成了微型社会教育质量与教育成本之间的巨大矛盾。因此微型社会发展其教育,首先要基于资源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视角,进行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在具体实践上,微型社会教育管理者应注重结构优化组合,通过教育结构布局、调整和升级达成教育投入产出间的高效能比,从整体上优化各学校间的良性互补,最大限度避免重复建设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其中,“分工合作”是一种高效的资源优化配置途径。突出特色,展现优势,各司其职,加强各结构单元间的联系、衔接、资源和信息共享,立足整个微型社会构建相对完整、又明确定位、突出特色的教育体系结构。

2.加强区域合作,解决师资生源问题

微型社会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缓慢,这给微型社会教育带来两大制约:优秀师资力量不足和生源不足。针对这一问题,微型社会应采取加强国际合作和地区交流的方式加以解决。首先,就师资力量优化而言,众所周知,师资力量是学校教育的具体践行者和主导者,是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直接体现,因此优化师资力量是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微型社会教师全面性、多元性显然不具优势,而若想通过自身努力解决,则需要投入巨额培养成本,这样的“收益—投资”比显然过于低下,因此,国际交流和区域合作就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选择。微型社会应采取开放、积极的政策促进对外教育交流,通过引入外界优秀教师人才、优秀教师交流,以及聘请外校教师兼职讲学来达到目的。其次,对于生源而言,同样可以采取类似政策和方式,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游学来充分利用外界优势资源弥补自身教育缺陷,同时利用自身教育优势和开放先进的教育政策吸引外界生源到本地就学,解决生源问题。

3.推行保障体系,提升教育的竞争力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之下,任何一国或者地区都难免面临世界市场的竞争,同时也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教育体系同样如此,这对微型社会的教育产业而言,即是挑战,也是机遇。微型社会教育的发展和提升应当积极利用这一趋势,化压力为自我提升发展的动力,既确保本国或地区优越教育资源的稳定,又要提升教育产业吸引力和竞争力,确保核心项目优势和质量,争取吸收外界优势资源补充自身教育发展,而这一目标达成的前提即是微型社会自身教育体系的持续强化。微型社会教育管理者应利用自身政策导向强、机制灵活等特点,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实现教育规模化的跨越式升级和教育质量的同步协同跟进。同时考虑微型社会教育管理方法、教育理念、教育策略等的滞后性,可以采用引进外部成熟先进的教育发展方式及管理理念的方法发展自身教育体系,必要时也可引入外界先进的质量控制标准、聘请外部专家和管理者等方式更为直接地达成目标,由此保持自身教育体系的先进性。

4.体现区位优势,强化可持续发展

区位优势和地域特色是微型社会发展教育的两大优势所在,也是其同大中型社会教育体系相竞争的有利条件。微型社会教育确保区位优势、发挥地域特色,应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服务社会是教育三大职能之一,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基础,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微型教育在微型社会的背景之下显现出了极强的市场指导性和社会适应性,这既是微型教育自我发展的选择,也是微型教育自身的优势所在,因此必须坚持并强化这一特点,构建更为完备的“学校——社会需求回应机制”以及时调整教育方向和教育目标,保持其同社会需求间同步互动。其次,施行开放和先进的教育发展政策。微型社会政策效应显著,这也是其自身教育产业发展的一大优势,开放、先进、稳定的教育发展政策,尤其是以国家法律和法规形式出现的政策,对提升本国教育吸引力极为有益。纵观欧美教育的发展,无不伴随着教育法制和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如无差别奖学金制度就为其在全世界范围吸引优秀人才提供了基础和保障,这对微型国家教育政策发展方向是一个启示。

————————

参考文献

[1]  谭日辉.社会空间特性对社会交往的影响.城市问题,2012(2).

[2]  朱建成.粤港澳教育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  张红峰.微型开放系统中澳门教育质量的保障.当代教育科学,2012(1).

[4]  焦磊,谢安邦.国际化视域下大学联盟发展模式探究.江苏高教,2012(4)

[作者:许振光(1981-),男,海南澄迈人,琼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

9.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工作 篇九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对高中学校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但就学校的发展而言,提高高中教学质量仍是衡量一个地区基础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关系到学校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学生素质的提高,而且制约着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面对新课改下激烈的高中办学竞争形式,学校必须抓住课程改革带来的发展机遇,针对课程改革提出的新挑战,深入思考研究学校改革发展的目标和方略。

一、坚定办学理念和目标,让学校始终在时代的轨道上驰骋

先进的办学理念,正确的办学目标才能指引学校健康、快速和可持续性发展。按照党的十八大对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教育行政法规为准绳,要牢固树立依法治校、依法执校、依法管理、以德立校、教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面对高中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学校、我们广大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气魄、创新的行动,在已有的教育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学校要在管理上优化和创新,充分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并分析和清扫学校发展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抓住某些方面大胆创新、勇于改革,争取有所突破,创出学校的特色。

二、加强两支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教师整体素质。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火车头”的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好的领班子是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关键,是落实办学理念和目标的有力保证。“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便是决定因素”。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政治觉悟、人格魅力、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打造一支团结务实、开拓进取的学校领导班子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现代教育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组织形式、地点环境要求多样化,教育要力争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学习边际效应”的递增区,从而获得最大的教育效益。

三、重视常规管理的过程和细节,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德育管理和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德育管理促进学生成长,教学管理促进教师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德育为首,质量第一”,两者都不可忽视。加强常规管理在过程上要体现一个“细”字,突出一个“常”字,重视一个“活”字,执行一个“刚”字。“细”是指管理必须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人人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人,全方位、不留空白,分步进行,贯穿始终。“常”是指规范教育经常化,常规管理人人抓、时时抓、反复抓,坚持道理讲透,工作做细,形式多样,常抓不懈,常抓常新。“活”是指把静态的制度进行动态管理,防止规章僵化,卡的过死,让制度束缚住手脚,禁锢住头脑,阻碍管理。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加强管理的针对性。“刚”是指对违反常规管理制度的现象必须坚决制止,如对违反教学常规要求的行为,一经发现必须以公平的制度严格处理。

四、将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突显管理的引导性

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是人事管理的两个方面,在学校管理中,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制度管理是“刚性”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情感管理是“柔性”的,情感之下冰雪融化。学校一方面要在管理人员的工作和行为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规范以及考试奖罚、评优晋级、请假等诸多领域形成适合校情的科学的制度并将之装订成册,同时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学习,以便遵照执行外,还应在制度管理人的原则下,恰当地适时地进行情感管理。给广大师生以丰厚的“情感“投入,以唤醒教师们的主人翁意识。

五、进一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和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的实施

1.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落实“四制一考评”。引进竞争机制,从制度上打破“终身制”和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真正实行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

2.切实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制度,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利益分配向教学一线倾斜,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的原则。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一线的教师是学校最辛苦、负担最重的群体,在学校有限的财力下,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形式,适当加大班主任、年级组长、一线教师的津贴和绩效工资,有利于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推动学校整体工作的全面落实,实现学校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新跨越。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宗营中学

10.远程教育背景下的学校网络教学探究 篇十

现代学校制度是指在知识社会日渐明显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为基础,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学校自主、民主管理,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它具备以下特征:能够促进学校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充分、终身发展,允许有差异发展;促进校长、教职工的专业发展;推动现代学校文化的形成,推动学校由“传统型”向“学习型”发展;推动和保障学校形成清晰的产权;保障学校依法自主、民主管理,形成民主治校的制度基础;能使学校成为独立法人并形成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能够明确、具体规范政府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责任,特别是经济责任;能够逐步地、有序地允许学生和家长自主择校;能够引导学校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推动社区发展。

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和现代学校制度的特征在很多层面上是一致的,这就为利用新课程改革的契机构建现代学校制度提供了可能。

二对现行学校制度的反思

现行的学校制度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如果不加克服,将极大地妨碍教育的发展。

第一,功利性强,只强调分数管理。当今分数至上现象扭曲了教学的价值取向,教学工作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事业追求被利益追求所取代。教师和学生都成了分数的奴隶。

第二,只重视制度的制订,形式主义十足。目前,不少学校醉心于规章制度的文本制订,或者把规章制度细则化、标准化,辅以经济制裁,完全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把他们当成了管理对象。于是,教学过程被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扭曲了教学的本性,束缚了师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三,强调权力至上。学校管理者必须有权利,但是,如果权威主义走向极端,甚至发展成为崇尚领导、崇尚教科书、崇尚教参成为一个学校教师的习惯,就会泯灭教师工作的独立性、创造性,磨灭教师的个性,对学校产生灭顶之灾。苏霍姆林斯基早就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那么,寄希望完全依靠权力去办好学校是不现实的。

上一篇:教育实习带队教师工作总结下一篇: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