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分析案例

2024-10-10

内控分析案例(精选9篇)

1.内控分析案例 篇一

关于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小组讨论

——银行业会计内控案例分析

企业应该建立哪些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各项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内容,主要取决于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需要,不同类型的企业也会对内部会计组织管理制度有不同的选择。通常而言,健全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体系包括:会计组织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帐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会计分析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包括八个主要方法: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批准制度、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和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这些方法与会计制度设计紧密相关,也是企业进行会计制度设计必须把握的核心内容。

案例分析:2005年某月,苏州市某银行发生一起会计内控案件,经调查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该银行主办会计朱某在领导和同事眼里是一个爱岗尽业、热情好客的好员工好同事,她每天第一个到单位,最后一个离开单位,平时经常请同事吃饭。事后才知道这是朱某计划中的一部分,在赢得同事及领导的信任后,她利用每天上班前和下班后的空隙进行作案,日终轧账打印日报表后再私自将保证金账户的资金转出,次日投入股市炒股。朱某本打算有盈利后马上收手转回保证金账户,做到天衣无缝,但她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尽管在几次内控检查中都未被查出来,但在之后的几个月由于大盘暴跌至1000多点,挪用的公款全部被套,案情就此暴露。该案件是一个典型的会计人员借职务之便,利用会计制度的漏洞进行作案的例子。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方面的漏洞:第一、该银行在当时仍采用收付记账法,收付记账法虽然流程简便,但后期校验需要大量的系统和人力投入,因此有时候会敷衍了事,该案件中银行内部检查人员内控意识薄弱,未能及时校验发现问题。第二、在当时该银行的授权制度不够完善,会计人员可以“一手清”,该案中朱某在转出保证金时候不受任何限制,全部由一个人完成。第三、在当时该银行还未采用委派会计制,会计岗位的人员未能做到轮换,这为长期作案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便利,该案件中朱某首先就是用假象来博取领导和同事的信任,为作案铺垫。第四、在当时该银行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每个支行有独立的核算终端,不受总行的限制,以至于会计人员权力过大。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国内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第一、更加科学地设计银行自身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权责明确的内部组织机构既有利于领导者实现经营目标,也有利于预防内部诈骗行为,同时更应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第二、更加科学化会计控制系统,银行应将会计主管置于特殊的地位,从而使会计成为银行的首要监督部门。第三、明确各部门之间的权责,每一业务至少由两人或两个部门参与核算及管理,相对独立的职能部门有利于实现双控和交叉控制。第四,加强信息化管理,操作流程化,降低人为操作风险发生的概率。第五,建立健全的内部检查机制,包括总行对分支行、总行审计机构对分支行及行内自我检查三大方面。第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内控意识,银行会计人员必须是专业胜任,业务素质强,操作熟练,责任心重的专业人才。

从以上银行会计内控案例及深入分析后我们得出结论:会计内控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是识别和规避会计风险的首道防线,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有利于企业管理层指定和执行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完整和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从而保障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资产安全运营,有效避免资产流失,降低风险。

2.内控分析案例 篇二

在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进程中,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既是重要的手段, 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2008年, 五部委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 共同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相应的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审计指引出台。至此, 我国已经具备了完善的内部控制法规体系。随着我国内部控制浪潮的到来, 高校以及后勤服务组织的管理层也对内部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些高校的后勤服务组织已经做出了可喜的尝试。

在组织内部控制体系中, “内部审计的责任是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 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 促进组织改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近年高校后勤内部控制审计案例, 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方面, 揭示了高校后勤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高校后勤内控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的内容, 希望对高校后勤服务组织建设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有所帮助。

一、控制环境方面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从高校后勤角度, 内部环境涉及到后勤服务部门的管理理念和管理风格, 各个层级的职责划分和权责分配, 用人政策以及员工的胜任程度和职业操守等等。

某大学的后勤服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书面管理制度, 形成了《管理制度汇编》和《部门绩效考核方案》等;梳理了每个岗位的职责和业务流程, 编制了《职位说明书》和《部门工作流程》等。在审计调查阶段, 通过阅读和分析这部分已经固化在纸面上的内部控制制度, 结合实地座谈和调查, 审计人员对其内部控制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发现其在内部控制制度和岗位设计上存在缺陷。表现在, 一些重要的管理制度没有形成书面文件, 比如审批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等等;一些不相容岗位没有得到有效分离, 比如采购与保管、采购与定价等;在所有的制度和流程设计中, 都忽略了报告这一重要的信息沟通环节。

我们应当注意, 制定制度和规划流程不能流于形式。制度和流程设计出来以后, 应当经过认真、细致地梳理, 力求反应出实际的管理和业务需要, 并且没有疏漏和错误;也要保证实际业务按照制度规定和规划好的流程去做。有了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 才能形成积极、有利于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的组织文化。

在内控环境这方面, 企业文化是建立和运行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基础。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凝聚员工, 提高员工的责任心, 同时也能够很好地传递管理理念, 避免内部控制成为流于形式的官样文章。

二、风险评估方面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 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某大学的后勤服务部门非常重视日常经济业务存在的风险, 对经济风险点进行了识别, 也针对具体的业务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措施。虽然, 经过细致的梳理, 该后勤服务部门已经识别出绝大部分日常业务中存在风险的环节, 还更进一步制定出了控制办法。但是, 审计发现, 这些已经识别出的风险仅仅是内部风险, 而且只局限于与资金往来有关的业务。其次, 一些不合规的收入和做法也没有得到关注, 比如一些性质介于服务和盈利之间的收入没有界定, 门市房出租没有实行招标等等。并且, 在上述书面化的风险控制措施中, 缺少执行部门的内部监督环节, 没有风险事件发生的报告程序, 也没有风险事件造成损失后的问责机制。

风险既存在于内部, 也来自于外部;既有物质层面的, 也有精神层面的。在识别风险时, 除了要关注业务层面那些涉及到了钱的具体实务, 我们还应当关注高层管理人员的风险倾向、管理者及员工的职业操守、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状况、员工的健康状况等等这些来自于内部的风险。另外, 还应当关注外部风险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环境因素。

识别了风险之后, 也不是只有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这一种手段。因为风险有可承受的, 不可承受的;有能够防范的, 也有防范不了的。因此, 风险应对方法, 就有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承受等几种策略。

最后, 要强调的是, 风险管理不能就事论事, 判断风险要结合运营目标, 分析各方面因素, 选择了风险应对策略之后要做好与之相应的控制, 在控制实施的过程中要有监督, 更不能忘记沟通、评价和反思。

三、控制活动方面

“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 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 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控制、会计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到第16号, 对具体的业务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控制措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包括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

按照上述框架, 结合后勤的职能和业务情况, 在对某大学后勤服务部门进行了相关控制活动的问卷和座谈调查, 实地查看, 账目审查等审计程序后, 发现该后勤服务部门在控制活动中还存在这一些问题。包括, 审批控制不严格, 比如个别借款、退费、材料出库没有取得审批签字;会计控制需要完善, 比如采购合同没有附在相关采购支出的凭证中, 各基层单位使用的票据不统一, 原材料先结算后入库等;合同签订权限分散, 缺乏文本审核环节;资产管理存在缺陷, 比如前后任不交接, 盘点缺少财务部门参与, 保管记录不健全等等。

控制措施既要考虑具体业务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能够达到应对风险的效果。比如授权审批控制, 就是权限、责任和审批程序都要明确。常规授权与特殊授权要有明确的界限。管理人员在授权范围内行驶职权, 当然承担的责任也是与之相应的。如果出现了重大的事项, 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再比如财产保护控制, 就是让财产有人管、有人监督。钱是财产, 设备是财产, 存货也是财产。对于这些财产, 我们要有人记录它、保管它, 还要有人定期的盘点、核对, 没有经过授权的人是不能接触和处置财产的。

四、信息与沟通方面

“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 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信息与沟通很重要, 但是非常容易被忽视。我们的日常工作常常由于信息沟通不畅而受到干扰, 甚至造成损失。这种沟通不畅, 有时是办事人员懈怠造成的, 有时是沟通渠道不存在造成的, 当然也会有外部因素造成的信息无法获得。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 明确信息应当如何被收集、处理和传递。

在某大学的后勤服务部门中也存在相关问题。比如, 掌握房产权属信息的房产管理部门与收取采暖费的供暖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导致每年应收及实收供暖费无从核对, 不利于供暖收费管理。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其空余床位管理和闲置房屋管理中。

另外, 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反舞弊机制被归入了信息与沟通这一部分中。反舞弊的重点是发现侵占、挪用、不当获利、滥用职权、串通、虚假记录等行为。我们应当建立举报和相应的举报人保护制度, 为及时掌握舞弊信息提供渠道。

五、内部监督方面

“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发现内部控制缺陷, 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某大学的后勤服务部门, 设置了经济审计部, 审查包括采购、合同、招标、工程等经济行为;设置了监督检查组, 审查包括文明礼仪、安全、卫生等业务行为, 并每日汇总检查结果反馈给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这些监督单位的设立和有效运作, 在该后勤组织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内部监督氛围。但是, 其经济审计部因为兼容了部分管理职责, 其监督职责受到了限制。并且该大学的后勤服务部门尚未建立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制度, 这是一个有待完善的方面。

在内部监督方面我们应当注意三点:第一, 内部监督机制应当与信息沟通机制联系起来。发现了问题, 要及时传递给管理层, 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 制定整改方案, 还要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第二, 要推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为什么要强调自我评估呢?因为我们最了解我们自己。管理层是内部控制设计、运行和设计的主要责任人, 同时所有的员工都是内部控制的直接参与者。对于内部控制, 任何外部的人都没有如此高的责任感, 更没有如此深入的了解。并且让大家都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 更有利于每一个人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自身的权利和责任, 明白内部控制的作用所在, 这是一个激发热情和责任感的过程。第三, 我们应当重视在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过程中形成的制度和记录, 它们应当有统一的格式, 并且应当被妥善保管, 因为它们是验证的依据。

摘要:后勤服务是一种专业化、企业化的服务, 其发展有赖于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本文从审计案例的角度, 分析总结了目前高校后勤内控存在的问题和应当重点关注的方面。

关键词:高等学校,后勤,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 .郑邵忠, 锁冠侠.高校后勤保障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 2011.

[2]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22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 2014.

[3]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008.

[4]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2010.

3.企业内控制度分析 篇三

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我们知道, 有关企业经营的失败、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等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失效。

近年来, 在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愈演愈烈, 从“深圳原野”、“琼民源”、“红光”到“郑百文”、“银广厦”层出不穷, 在世界范围, 重大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也呈上升趋势, 如“巴林银行”、“安然事件”等, 安然事件导致美国总统颁布新条例来加强对审计机构的监督。

二、银广夏内控失败案例简单分析

银广夏股份公司以“倒推”的方法,根据“成本”计算出“销售量”和“销售价格” ,并据此安排每个月的进料和出货单以及每月、每季度财务数据,同时采取虚开增值税发票(实际交纳税金)、伪造销售合同、采购合同、银行票据、出口报关单手法。其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并出具无保留意见,被移交司法机关侦察,2003年9月16日银川中级法院作出判决以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分别判处注册会计师刘某某、徐某某有期徒刑2年6个月、2年3个月,并各处罚金3万元。

银广厦事件在各个相关领域引起了轩然大波,股民损失惨重,一纸诉状要求赔偿;证监会、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受到指责,证监会进一步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理论界也对该事件的成因及其引起的经济后果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每一种现象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复杂的原因,上市公司之所以对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乐此不疲,简单说来就是其收益远远大于成本,但是细细加以分析,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原因。

首先有需求才会有供给,正是市场有对虚假信息的需求才会有上市公司的供给,正如学者刘峰在对红光实业做了案例分析后,认为现在我国并未确立对真实会计信息的需求制度;

其次是上市公司为虚假会计信息付出的代价很小,以前可以说没有,相比之下,对银广厦的处罚是对此类案件最重的;

再次是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失效,导致权力集中,缺乏制衡等。正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才导致了这一系列的造假案。

三、我国内部控制的现状

1.控制环境基础薄弱

首先企业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尚未认识到内部控制的意义。即使已经制订出相应内控制度的企业大多也只是停留在“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给人看”的表面文章上, 制度的落实方面问题很多。

其次,企业制度不健全,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例如厂长(经理) 缴纳的风险数额只是象征性的, 对他们无法构成压力。人事政策和实务不完善。雇佣人员时没有经过严格的考核, 有许多是凭关系挤入企业; 对职工未形成一套关于训练、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的制度; 未根据不同情况对职工进行适当的道德教育。

再次,管理者素质较低。有不少企业的管理者素质普遍未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 企业亦未对这些管理者进行管理培训。

2.企业内控部门责权不对称, 内部控制和监督不力

第一、内审部门形同虚设。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自我需要。但是我们调查发现, 企业的内部审计并没能真正履行其应有的职能, 其存在问题主要有:

1)组建的非自愿性。众所周知, 我国现行的内部审计主要是在行政干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带有很浓厚的行政命令色彩, 而这种过多依靠行政干预建立起来的内部审计机构很难受到企业重视。

2)独立性不够。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本身就应从第三者的立场上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的经济监督进行再监督, 它的地位应当是超然独立的。

3)重审计监督, 轻服务建设。内部审计是适应企业的内在需要设立的, 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它能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服务。而实际中内部审计却忽视了防错防弊这一职能。

第二、责权不对等。权利、义务与责任对等是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之一。而目前有关法规中明确内部控制机构既代表国家执行行政监督职责, 又要为企业领导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服务。这种理论上的双向服务机制只能把内部控制机构置于一个两难的境地。

第三、财务与会计合署办公。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 这种机构设置尚能满足管理的需要, 但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相比, 其弊端暴露无遗:一来服务对象不明。二来财会部门不堪重负。

四、健全企业内控制度的几点建议

1.走出企业内控的四大误区

1)走出“控制就是牵制”的误区,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企业的内部管理事务也日益复杂化,仅靠简单的内部牵制已难以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2)走出“控制越紧越好”的误区,有的企业领导认为控制越紧越好,这种结果势必会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3)走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误区,这相当于是人治还是法治的问题,实践证明,人治往往是滋生腐败的土壤,而法制却能有效促进组织系统的有序高效运转。

4)走出“放任自流,目标不明,标准不具体,责任不清”的误区,内控制度的有效运行,除了需要一个有效的运行环境外,还应该使各部门,各员工职责明确,标准具体,并进行定期的考评。

2. 应站在企业所有者角度考虑

设立企业内控制度的目标是为了企业所有者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这就意味着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立应站在保护所有者利益的角度去考虑。1992年美国的COSO委员会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员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它是以董事会为主体的,有经理当局以及其他人员参与的内部控制机制,其目标是为了所有者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这就意味着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立应站在保护所有者利益的角度去考虑,所有者的参与和控制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 必须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

内控制度要与财务决策机制相适应,促使经营者去努力追求实现经济效益目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决策权和分配权的合理匹配。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系统中,财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价值控制,可将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业务活动相结合,进行综合控制,它是内部控制的中心环节它从企业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对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各个管理部门和各个经营管理人员实施监管,财务控制的任务就是通过调节、沟通和合作使个别、分散的财务活动整合统一起来,以实现企业长期的财务目标,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4. 应与案例研究相结合

从我国实践来看,内部控制制度已内驻于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各个管理组织,与企业经营过程紧密结合。但从特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完备性、严谨性和缜密性角度来看,还存在若干纰漏,很多企业失败的实例都证明了这一点。

5. 应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提高,其内部控制的执行也深受影响。战略管理中常用的一种“SWOT”分析法,指出企业应该对内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对外分析外界的机会和威胁,考虑自己的生存给予。特别要注意的是,当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风险最容易发生,一次企业应加强对环境改变时的事务管理。

总之,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加快发展,必须设立一套良好的、科学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是创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保证,也是确保现代企业长期稳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参考文献:

1、杨立娜“建立适合国情的企业内部控制”,《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科学版)》,第21卷第3期,2003年3月;

2、李庄、云凌 “内部制度的作用机制与设计原则研究”,《经济师》,2007年第1期;

3、闫金萍 “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现代管理科学》,2007年第1期;

4、邓春华 “建立企业内控制度的经济学基础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5、昌云琦 “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的几点建议”,《海南金融》,2003年第9期;

4.商业银行内控培训小组讨论案例 篇四

第一组:会计运营管理案例分析

某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时间较短,但业务发展迅速,该行某分行营业部对公会计柜员周某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柜员,在会计运营岗位上已经工作5年多了,熟悉会计操作的各个岗位,熟悉各项规章制度,曾获得分行“十佳员工”。周某办理的具体业务情况如下: 1、2011年x月x日下午,营业部会计经理徐某去分行开会,临时将会计经理权限在系统内转授权给了周某,由周某临时履行会计经理职责。下午三点左右,客户李某(李某是该营业部的存款大户,是当地一家知名的煤炭企业的老板,日均存款余额达1.2亿元)来到营业部办理存款业务。周某赶紧招呼支行保安从李某汽车后备箱内抬出来1袋子现金,保安直接将现金抬进了营业室现金区,李某在贵宾窗口前表示存款300万元,周某要求会计柜员石某立即给李某贵宾卡内存入款项300万元,李某转身开车离去,周某热情送到门口。下午四点半左右,临时负责人周某看客户已经不多了,关闭了两个现金窗口,这两个窗口的柜员开始清点李某存入的300万元现金,其他人也帮助一起清点现金,5点左右,现金全部清点完毕,李某存入的300万元现金清点结果为298万元。周某赶紧联系客户李某,李某表示第二天送还2万元存款,当日会计柜员未做任何账务处理。第二天早晨李某果然派人送来2万元现金,会计柜员将2万元现金直接放入尾箱。进一步了解知道李某为该支行最大的存款客户,支行为提高服务水平,减少李某到支行存入大额款项时的等候时间,与李某口头约定李某存款可以先入账、后点钞,事后多退少补。2、2011年x月x日当天业务结束后,在尾箱盘点过程中,柜员李某及沈某尾箱分别多了2分钱、5分钱。柜员李某、沈某当即表示账实相符,并将多余的分币直接存入周某提供的一个借记卡中。事后了解发现上述账实不符的原因是目前有些储户对银行柜员付出的分币直接丢弃,柜员会将其放入尾箱内造成长款。有时柜员尾箱内分币较少,柜员也会采取四舍五入的办法,直接支付角币,造成尾箱短款。为减少支行长短款账务处理带来的麻烦,会计经理以自己的名义开了一张借记卡,所有柜员当出现由于上述原因导致的较小金额的长款时存入该卡,短款时从该卡内取钱补上,检查发现该支行会计柜台很长时间内都没有长短款挂账情况,据了解上述状况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从支行2007年开业,第1任会计经理开始做起,一直传了下来,至问题发现之日已经换了三任会计经理了。

3、由于支行业绩压力较重,营业部给每一个会计柜员都分配了储蓄存款任务,周某由于社会关系广、能力强,支行给其分配了500万元的储蓄存款任务。为完成储蓄存款任务,周某工作中主动结识一些企业财务人员及私企老板,热情为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周某熟识的私企老板任某是一家小型房地产开发商的法人,由于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周期性,任某有部分资金闲臵,任某想转移一部分资金到国外,但其不愿意通过黑市购买外汇,正规渠道又无法换取这么多的外汇,周某知道这件事情后,主动向任某提出他可以想办法帮助任某通过正常渠道购买外汇,任某非常相信周某,于是将其及妻子王某的贵宾卡及密码均交给了周某(贵宾卡内有定期存款4000万元,活期存款1000余万元),由周某代为换购外汇。周某收集了营业部16位同事的身份证,通过代办方式给每一个人办理了一张借记卡,这些借记卡均由周某保管使用,周某将任某卡内的资金转移至16张借记卡内,购买外汇完成后,再将外汇转移至任某及其妻子王某的借记卡内的外汇账户上,周某每次在柜台办理业务时,同事及任某都很少在场,周某均未以代理人的身份办理业务,而是直接用同事及任某的名字签字。由于外汇监管要求个人购汇总额不超过5万美元及单一账户当日存取外币存款不得超过5000美元或等值外币,因此周某频繁进行从多名员工借记卡账户到客户账户之间的取、存外币操作,由于周某是会计柜员,营业室员工都知道周某每日在做什么,因此没人提出异议。2009年3月1日至6月20日期间,周某利用本行员工账户及每人5万美元购汇额度,累计购汇金额728386.9英镑,共计换取外汇折合人民币700多万元,全部存入任某及其妻子王某的账户中。

周某取得任某信任后,任某将其公司对公基本账户转至该支行,并将企业印鉴交给周某保管,周某作为对公业务柜员自己买自己卖现金及转账支票,然后根据客户指令以客户的名义签字进行转账、提现等操作。运用同样的手法,周某还取得了某饰品店等三家小型私企的信任,周某曾同时保管有四家公司的企业印鉴及其自买自卖的支票等重要空白凭证12本。

4、周某作为支行的资深柜员,熟人很多,有一次某信托公司经理李某找到他,想通过周某所在的支行代卖一款信托计划,该信托计划期限短,收益高,期限3个月,年化收益率可达10%,李某向周某介绍了资金用途,并保证资金绝对安全,同时信托公司经理李某承诺每卖一笔,给周某1%的报酬,周某觉得有利可图,但他知道其所在银行代卖信托产品必须经过总行审批,总行几乎不可能审批。为此周某找到了支行理财经理马某,商议通过马某私下里向理财客户推荐该信托产品,并答应事成之后报酬对半分,马某表示同意,于是二人私自篡改理财协议5份,每份协议由周某加盖了支行会计业务公章,马某向支行5名私人银行级客户以支行名义共计出售信托计划2000万元,周某、马某每人各获得报酬10万元,5名客户将购买信托计划2000万元资金全部打入马某账户,由马某将资金转至信托公司在他行账户。信托计划到期后,信托公司经理李某表示投资遇到了困难,资金一时难以收回,多次催促无果后,周某见事情即将败露,相信信托公司经理李某能够在短时间内将资金还回来,于是趁任某出国信息不通畅之际,将任某贵宾卡内的2000万元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归还了5名客户购买的信托计划。

后来周某多次催促信托公司经理李某还款,但始终没有结果。期间风险管理部门及运营管理部门组织一次理财及代销产品的专项检查,但没有发现该问题。任某回国后发现账户资金少了2000万元后报警。分行不仅赔偿了任某2000万元存款及利息,银行声誉也受到了很大影响。第二组:授权管理案例分析

某知名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总部设在北京,短短十几年时间,机构已遍布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该行创新思维,走特色银行发展道路,业务发展非常迅猛,资产规模已达3万亿元。该行下属的长江分行是全行最有代表性的分行,各项指标在全行均名列前茅,长江分行与总行同时成立,业务发展非常迅速,是全行业务发展的标杆,但长江分行内控管理与其业务发展速度不相匹配,行领导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对中后台管理部门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内控管理水平不高,尤其在授权管理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一、授权管理工作简介

总行各项业务办理权限均采取授权管理的模式,总行行长授权给各一级分行行长,各一级分行行长再将总行授予的权限进行分解,转授权给分行主管业务的副手或者各主要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授权管理办法规定获得一级分行行长转授的权利不得再进行转授权。

该行授权体系主要权限分为经营管理权限及管理控制权限,经营管理权限主要是资金交易、票据交易、授信提用等权利;管理控制权限主要是授信审批、法律文件签署、产品定价、人事管理、财务报账审批等权限。

长江分行领导班子分工情况为:分行行长李某主抓全面,分管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部;副行长徐某分管办公室、机构建设及零售业务等;副行长龚某分管公司业务、会计运营、金融市场等部门,徐某与龚某互为A/B角。李某按照业务分管情况进行了相应授权,其中总行授予分行行长李某的金融市场业务权限为单笔5亿元(含5亿元),李某全权转授给主管行长龚某,所有授权均未进行备岗授权。

二、具体业务情况

1、长江分行每天办理的零售授信业务量很大,由于平时工作繁忙,出差开会很多,分行副行长徐某无法在法律文本上一一签字,为提高工作效率,徐某通过分行办公室刻制了徐某私人手签章一枚,徐某将这枚印章交由分行个贷管理中心保管,同时徐某签署了一份授权委托书,该授权书描述:“兹授权我单位个贷管理中心,代表我在各类个人授信业务中的相关合同及法律文本上加盖本人手签章,在授权范围内,该手签章与我本人签字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同时徐某审批同意由办公室刻制“长江分行零售授信业务合同专用章”一枚,该枚印章也交由个贷管理中心保管,上述两枚印章均交由个贷管理中心综合员小方保管使用,每次使用后,小方将使用情况在《印章使用登记审批表》上登记。由于业务量较大,有时一天几十笔业务,个贷管理中心负责人李某工作繁忙,不能及时审批同意使用该两枚印章,因此固定每月月底由李某在《印章使用登记审批表》上审批人一栏补审批签字,以完善相应的印章使用审批手续。这样个贷管理中心在业务办理过程中,不再经过徐某审批同意,每天使用徐某手签章及零售授信业务合同专用章对外签署零售授信合同。2、2011年9月底,长江分行总行由于资本充足率监管原因,暂停了全行公司授信放款业务,长江分行已与A企业签署贷款合同,双方约定季末长江分行为A企业发放期限3个月的流动资金贷款10亿元,A企业对用款计划已有所安排,对此长江分行将面临违约风险。主管公司业务的副行长龚某安排金融市场部负责人于某联系W银行拟办理1笔10亿元金融受益权买入返售业务,暂时解决企业融资问题,由于对方不愿意承担授信风险,要求长江分行提供担保,龚某觉得这样没有扩大风险,同时既可满足监管要求,又能够解决企业融资问题,表示同意办理。但分行行长李某及龚某均出差在外,无法在业务审批表上签字,无法对外签署担保合同等法律文本。经请示分行行长李某,李某指示徐某与龚某互为A/B角,可由徐某代为办理,徐某虽然没有出差,但其恰好也不在行内,时间紧迫,于是金融市场部负责人于某电话请示徐某,徐某表示同意办理,并让于某找个贷管理中心负责人李某办理此事。于某找到分行个贷管理中心负责人李某说明情况,并出示了《业务审批表》及《印章使用审批表》(申请使用行章及徐某的个人名章)及担保合同在内的法律文本(共计9份),个贷管理中心负责人李某立即在业务审批表、印章使用审批表及担保合同等法律文本上加盖了徐某的手签章。各项手续齐备后,金融市场部负责人当日即与W银行办理了两笔买入返售业务,每笔5亿元,期限、价格等条件完全相同,金额合计10亿元。

贷款到期后,企业无力偿还,W银行要求长江分行履行担保责任,长江分行拒绝后,W银行就此事将长江分行告上法院,长江分行败诉,偿还了10亿元资金。

总行启动问责程序,分行行长李某表示知道此事,但不清楚提供担保事宜及具体操作细节。龚某表示该业务虽是自己分管,但是自己出差期间办理的,不是自己审批,与他无关。徐某称该业务是行长李某安排做的,金融市场部负责人于某没有说清楚具体细节,且自己没在行内,没有签字,个人手签章是个贷管理中心负责人李某加盖的,李某盖章前没有电话请示,请总行考虑予以免责。

第三组:中间业务收费案例分析

峨眉山银行是一家国内知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业务增长较快,近年来,峨眉山银行立足长远发展,不断调整业务结构,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取得良好效果,其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达到xx%,远高于同业平均水平。但峨眉山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管理薄弱,出现了诸多问题:

一、中间业务收费不合规

2012年峨眉山银行根据监管要求自查中间业务收费情况,涉及多笔需要退费和调账的项目。

截止2012年6月30日,峨眉山银行发生对公中间业务退费与调账共20笔,合计收费金额24066万元,退费(含调整)金额16441万元。其中:退费项目7笔,收费金额共5427万元,退费金额共3394万元。按收费项目分,涉及财务顾问费3笔,融资服务费、代理费、贷款承诺费、信用证开证手续费各1笔;账务调整13笔,收费金额共18639万元,调整金额共13407万元。按收费项目分,涉及财务顾问费12笔,监管费1笔。具体情况如下:

1、峨眉山银行2009年向客户发放5年期项目贷款2亿元,用于道路建设,基准利率上浮30%,其中8%以利率收取,22%以财务顾问费收取。周期长、笔数多,且收取时根据协议计算至角分,解释整改难度较大。

2、峨眉山银行给予客户综合授信5000万元,收取财务顾问费300万元。实际提用300万元,按照协议比例应返还195万元。

3、峨眉山银行2007年与客户签订借款合同,金额为2.8亿,收取融资服务费3000万。客户实际提用1.5亿,剩余1.3亿由于企业未达到约定条件,未进行提款。客户申请退回相应比例融资服务费。

4、峨眉山银行2011年给予客户2亿元授信,客户提用400万,收取了200万元财务顾问费。财务顾问费收取于客户提用授信之前,客户较为不满,有投诉迹象。

5、峨眉山银行与企业签订财务顾问协议,收费金额2455万元,服务期限为2011年5月10日至2013年3月30日。已收1055万元。由于企业2012年财务压力较大,收费金额变更为158万元,超收部分退回。服务及摊销期限变更为2011年5月10日至2012年5月31日,其费用需要调减2011损益。

6、峨眉山银行2008年与客户签订财务顾问协议,约定收取财务顾问费11000万元,并于2008年6月收取第一期5000万元。2009年,双方同意减免当年财务顾问费3000万。但2010年峨眉山银行已按照外审会计师事务所要求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对11000万元进行了摊销,现需调整以前损益6000万元。

7、峨眉山银行2011年与客户签订财务顾问协议,服务期限为2011年5月10日至2011年9月30日,总金额576万元。因企业经营低迷,协议服务时间延长至2012年12月31日,金额不变。截止2011年末已确认收入576万元,由于服务期限延长,截止2011年底实际应确认收入225.6万元,应调整以前损益350.4万元。

8、峨眉山银行为客户提供常年财务顾问,服务期限2010年8月31日至2012年10月31日,总金额1458万元,费用分次收取。后双方协议终止顾问协议,约定最后一期486万元不收。造成原分摊有误,未收得486万已经分摊。

9、峨眉山银行为客户提供信托融资服务,收取监管费450万,需要从监管费调整为财务顾问费。

二、银行收费处理不当 1、2010年初,峨眉山银行开始向个人收取零钞清点费,在峨眉山银行存200个硬币需缴纳5元手续费,每增加100个,加收1元。相关部门解释称,商业银行可以对零钞清点整理储蓄业务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收费标准由各商业银行自定。该收费虽然符合相关规定,但是否合理仍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并引发了广泛讨论。法津界人士认为收“数钱费”于法无据;银行界人士认为零钞清点耗时费力;经济学界人士认为应对收费进行约束。2、2010年4月,客户李某到峨眉山银行网点办理1万元的跨行汇款业务没有成功,却被收取了45元手续费,该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此,消费者普遍表示不解。

峨眉山银行给予的解释是:(1)汇款银行只负责将钱汇到对方银行,能否按时入账就是对方银行核实信息的问题了。如果因为顾客个人操作失误导致汇款不成功,也与银行无关,手续费不退。(2)虽然不退手续费,但是汇款的资金是退回到客户的账户中的。汇款到对方账户,若对方银行核实账户号与姓名不符合,则款项无法入账,会原路退回;如果是用卡汇款,款项将自动退回卡里,如果是现金汇款,则需要与网点进行联系取回款项。

三、小额账户管理费被起诉

2010年6月,律师赵某向某区人民法院起诉称,2010年4月23日,在用自己的峨眉山银行卡取款时,发现余额少了,经查询得知,原来银行从2009年8月8日至2010年5月8日期间,每月从中扣取了账户管理费1元,共计10元。2010年5月,他向银行了解情况,被告知因属于小额账户,所以要扣取此项费用。同时,银行称是按规定扣取,但未出示相关文件,且扣取时也没有告知赵某,而且不能开具收费的正式票据,称只能打印清单。

赵某认为,银行的行为违犯了《合同法》《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规定:不能依法提供扣取原告账户管理费的合理合法依据;没有及时告知原告而单方进行扣取;未能为原告开具所收取账户管理费的合法票据;被告工作人员态度恶劣,存在严重歧视、侮辱原告的情况,并有等级划分、嫌贫爱富的表现,对原告精神造成严重损害。

为此,赵某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扣费行为;返还已扣取的10元账户管理费;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抚慰金5000元、误工费3000元、交通费200元、通讯费200元;同时承担本案诉讼费。

据了解,法院暂未立案。赵某表示,其并不是为了那10元钱,而是要以一个消费者的身份,通过这种必要的维权,为受到的心理伤害讨回公道。第四组:公司业务案例分析

峨眉山银行是一家国内知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地处我国中西部,公司业务发展状况较好,但其内控管理机制不健全,内部审计发现了诸多问题:

一、保理业务

T公司在峨眉山银行获批2000万元有追索权的保理授信额度,评审部门在授信审批意见中要求:按发票金额的80%给予融资;买方企业限定为某大型民营企业;要求办理应收账款转让通知书主动送达手续。

根据授信审批意见的要求,由客户经理及风险经理双人到指定的买方企业进行核保取印。客户经理及风险经理到达买方企业后,接待人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将客户经理及风险经理两人带到另外一侧豪华装修的办公室休息,边喝茶边聊家常,之后由接待方安排自己人单独取走取印单进行取印,但客户经理及风险经理未表示异议。几分钟后,接待方安排的人将已盖好章的取印单送回到豪华装修的办公室交给客户经理及风险经理,然后接待方再将两人由豪华装修的办公室带回到两人最初到达的办公室,核对了买方企业的营业执照并盖好合同章,晚上宴请款待两人后送两人回程。

三个月后,T公司法定代表人涉嫌重大诈骗案件被捕,银行业协会也组织各银行对该公司所有融资进行了清查。在清查过程中,该商业银行与买方企业进行核对,但买方企业称对于这一切完全不知情。后经原T公司法定代表人供述,当时核保取印时是由T公司安排的人假冒买方企业工作人员接待该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取印单上买方企业的印鉴也属伪造,所骗信贷资金已挥霍一空。至此,该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追回希望已基本落空。

二、应收账款质押业务

成都XD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D公司”)是一家专门为山东SX通讯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X公司”)生产传真机配件的小型企业,注册资本200万元,2009年末资产规模1068万元,销售收入2589万元。SX公司是一家注册资本1600万美元且资产过亿的大型企业。

2008年,SX公司对传真机配件需求量较大。XD公司为满足生产需要,拟投资200万元购臵生产设备6台,向峨眉山银行(以下简称“银行”)提出融资申请。银行了解到XD公司合法抵押物不足,但有以SX公司为债务人的400万元应收账款。因此,银行分别于2008年3月、6月、9月为XD公司办理了200万元、300万元、300万元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还款期限均为7个月(比应收账款还款期限延后一个月)。

由于SX公司在生产景气时期倚重XD公司及时供货,对后者的应付账款总是提前付款,上述已进行质押的三笔6个月付款期的应收账款均提前到2个月付款,导致银行贷款提前收回,贷款收益仅为9.8万元,明显低于预期的30万元左右,剔除协调、管理费用,银行实际利润仅为3万元左右。

2009年下半年,SX公司对传真机配件需求下降,且市场上传真机配件供大于求。SX公司凭借市场主动权,开始以大量的应付账款占用上游企业的资金,并且实际付款期明显延长(一般为6个月到期时支付)。XD公司在与SX公司产品交易中处于明显弱势。2009年6月末和8月末,XD公司对SX公司的应收账款分别为860万元和920万元,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高达30%和32.1%。XD公司2009年6月和8月先后两次向银行申请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银行按规定程序通知债务人SX公司,并要求其确认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和作出应付账款到期向质押专户定向付款承诺时,后者以与自身利益无关为由不予配合。

为解决问题,该商业银行提议SX公司为XD公司提供担保并收取担保费用。SX公司因有XD公司的应付账款作保证,在实际担保风险为零却仍能获得一定的担保费用的情况下,答应承诺银行条款,银行才得以将600万元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于2009年9月顺利发放。

2010年3月,XD公司600万元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到期前3天,银行接到SX公司通知,由于XD公司供应的传真机配件质量存在问题(据调查,主要是由SX公司提高质量标准引起),不能支付全额应付账款。导致银行出现200万元贷款逾期,直到2010年5月,XD公司按要求重新交付传真机配件后,银行200万元贷款才安全收回。

三、动产质押融资业务

2008年8月27日至2009年8月28日,成都A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峨眉山银行(以下简称银行)签订《银行承兑协议》,申请办理2亿元银行承兑汇票业务,A公司以玉米做动产质押。玉米质物存储于成都B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A公司持有其20%的股权,为第二大股东)筒仓内,由C仓储公司成都分公司(以下简称C仓储公司)进行质押监管。

银行、A公司以及C仓储公司三方签署了133号《动产质押监管合同》。A公司向银行书面证实:B公司港筒仓内存有8.9万多吨玉米。2009年2月19日,B公司又转给A公司一部分玉米。2009年2月23日,A公司、银行向C仓储公司出具加盖B公司公章的筒仓库存明细表,表内列明货主是A公司,玉米结存额上升为9.7万多吨。

2009年2月25日,A公司将133号《动产质押监管合同》下的两亿元贷款全部还清。同日,A公司与银行又签署了新的承兑协议,银行、A公司与C仓储公司签订了新的编号为133-1号《动产质押监管合同》,监管对象为A公司名下的9.7万多吨玉米。

2009年5月19日,A公司因挪用他行专用贷款被查封,银行通知C仓储公司“从即日起对质押物不得办理出库”。7月,银行拟保全质物,即以借款合同纠纷将A公司和C仓储公司诉至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法院向B公司下达《协助执行通知书》。7月13日,B公司出具证明,证实自2009年7月1日至今,B公司没有以A公司名义存储的任何粮食。后又出具《情况说明》,确认2009年2月23日和2009年2月25日,B公司指定筒仓内货主均没有A公司。

2009年8月25日,银行承兑汇票到期,A公司尚有3600多万元欠款未还,银行垫付。银行认为上述质物是在C仓储公司监管期间灭失的,根据监管合同以及合同法相关规定,C仓储公司公司应对损失负责,要求C公司对损失以及相关利息、罚息共计3700多万元进行赔偿。

法庭上,原告银行提供了2008年8月25日至2009年2月12日的查询及出质通知书回执,2009年3月10日至6月12日共6份查询及出质通知书回执,另外还有货权证明和入库结报单等,用于证明A公司已出质、而且已经过C仓储公司多次证实的事实。被告C仓储公司也出具了相关证据,包括B公司证明2008年8月23日和25日筒仓内不存在A公司粮食的证明。被告C仓储公司认为,原告银行作为质权人在没有核实质物权属的情况下,向C仓储公司出具了虚假证明,导致C仓储公司对根本与本案无关的仓储物监管至今。

5.工商银行内控五要素分析 篇五

一、控制环境(1)内部控制体系

工行一董事会为决策层,各级机构的管理层为建设执行层,各级内控合规部门和垂直独立的内部控制部门为监督评价层的内部控制体系。工行以风险控制为主线,合理划分格经营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纵向按扁平化管理模式,加强各业务线的内部管理、监督检查及信息传递,并明晰内控合规、内部控制、法律和监察等部门的职责边界,形成了业务管理、合规检查和内部控制有序分工的内部控制三道防线及全流程、全方位覆盖各层级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2)内部控制文化

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积极主导和推进内部控制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将“依法合规、审慎稳健、诚信尽责、创造价值”作为内部控制核心价值观,倡导“管理靠制度、办事讲规矩、决策依程序”和“内控优先、制度先行”、“合规创造价值”的内部控制理念。(3)人力资源政策

工行引入经济增加值和收益分享比例理念,建立起以市场价值、岗位价值、知识能力和绩效共享为基础的差异化薪酬分配机制;引入个人绩效合约、目标考核管理、行为能力评价工具与理念,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和绩效管理流程,建立了“纵向可进退、横向可交流”的多通道职业发展新机制,实现了以目标为导向、以绩效为依据的整体式绩效考核机制。

二、风险评估

工行通过提前制度了多个具体的风险评估准则,做到了提前识别风险并有效控制风险。(1)信用风险评估

工行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适应了风险防范的需要。第一,投产Basell II评级法——非零售内部评级工程,达到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平均法初级法的要求,并已广泛应用于风险限额设定、贷款定价、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等风险管理的全过程。第二,完成Basell II内部评级法,承担零食内部评级项目建设主体任务。第三,投产押品价值评估系统,实现了押品价值全过程、全方位、全功能的评估信息化。第四,启动国别风险评价工作,制定主权评级办法,开展了对110个国家的主权评级。

(2)市场风险评估

工行制定了与自身业务和规模相适应的市场风险评估体系,通过《中国工商银行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划分管理办法》、《中国工商银行债券资产分类管理办法》,对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的划分管理进行制度上的规定。交易账户市场风险限额管理指标对资金交易业务市场风险进行控制,BIFT系统、Kondor+系统、Summif系统、BTS系统和交易账户风险管理核心系统的进化和完善,实现了交易账户本外币债券市值每日评估和对发行人授信额度的刚性控制。(3)操作风险评估

工行通过跟踪操作风险发生的频率、影响程度,分析操作风险损失和检测指标变动情况,发行操作风险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进行风险提示,并提出管理建议,有效地促进了全行操作风险识别分析水平的提高。

(4)关联交易风险评估

工行制定实施的《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对关联方单位实现了名单制管理。董事会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在按照有关规定对关联法人和关联自然人进行了确认的基础上,确保对关联交易方的授信等业务具备风险识别能力。

三、控制活动

工行结合自身的实际,按照COBIT、BS7799、ITIL等国际标准或规范建立了自己的IT审计体系。将自己的IT审计的技术角色划分为应用、系统、网络及硬件三个大类。不同的技术角色分别负责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不同技术领域的控制、分析和评价,以此提高工行IT审计的专业化水平。在实务中,工行的IT审计采用了ACL、SAS等灵活的、可配置的审计模型及数据分析探测工具,有效推动了工商银行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工行在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上在系统生命周期中的每个阶段不但有所侧重,兼顾了连续性、一致性和均衡性,形成了上游产品开发与下游运作实施的有机结合。

四、信息和沟通

(1)健全信息交流与沟通机制

工行制定的《中国工商银行重大信息内部报告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报告的责任部门和报告路径。工行依托全功能银行系统,发挥了统计在线、CS2002系统作用,通过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将各类经营数据、财务数据等以T+1报告模式传递到公司不同管理层级,信息沟通时效性和准确性得到了保证。(2)搭建信息交流与沟通平台

工行搭建了电子公文系统、电子邮件系统、“网讯”、业务园地和行长信箱等多个行内信息角落里平台,确保总行各部门和各层级机构能够将决策层的战略、政策、制度及相关规定等信息及时传达给员工,同时也支持员工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各级管理层报告。

五、监督与审查

工行构建和完善了以监测预警机制为手段,多层级、多维度、多渠道共同监督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检查与督查工作体系,实现了对全行业务的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监督。

6.内控分析案例 篇六

通过仔细研读题目所提供资料的内容,并比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存货》以及《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应用指引——存货》,可知该公司作为一家大型生产性企业,其存货的内控制度是不健全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存货的内容有缺失,缺少其他方式取得存货的控制,比如接受投资取得的存货、通过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式取得存货的控制制度。

二、缺少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的有关内容,应增加:

(一)应当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包括计划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等,比如:仓储、保管部门应当明确各岗位在值班轮班、入库检查、货物调运、出入库登记、仓场清理、安全保卫、情况记录等各方面的职责任务,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二)要确保办理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存货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1.计划与审批;

2.存货的采购、验收与付款;3.存货的保管与清查;4.存货的销售与收款;5.存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6.存货业务的审批、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单位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存货的全过程业务。

(三)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存货业务。办理存货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要以岗位说明书或组织管理程序的方式加以明确和规范。

(四)应当建立存货业务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审批人的权限、责任以及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存货业务。审批人应当根据存货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存货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存货业务,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

(五)应当制定科学规范的存货业务流程,明确存货的取得、验收与入库,仓储与保管,领用、发出与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并设置相应的记录或凭证,如实记载各环节业务的开展情况,确保存货业务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三、要建立存货的取得、验收与入库控制流程。

文中只规定了存货业务的会计处理程序,其流程也不清晰,控制不完善。比如:文中提到——首先由供货单位将存货购买发票和运输提货单函寄业务部门;业务部门根据有关存货购买通知单和合同编制存货验收单,一式四联,将发票、提货单、验收单给财会部门,这种处理是不正确的,验收必须是根据实物验收,而不能根据购买通知单和合同编制验收单。

需要补充以下控制内容:

(一)应当根据存货的不同取得方式,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法实施有效控制,确保存货取得真实、合理、透明。比如:单位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存货,其实有价值和质量状况应当经过评估和检查,并与单位筹资合同或协议的约定相一致;单位取得的存货为对方单位抵顶债务的,该类存货的取得应经过单位有关部门和人员审核批准,其实有价值和质量状况应当符合双方约定。

(二)应当对采购环节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化。应根据预算或采购计划办理采购手续,严格控制预算外或计划外采购。应当根据预算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业务特点编制存货、季度和月份的采购、生产、存储、销售预算,并按照预算对实际执行情况予以考核。

(三)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所取得的存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证明。对于验收合格的存货,应当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负责验收的部门和人员应当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查明原因,视存货的不同取得方式作出相应处理。

(四)财会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根据验收和入库证明对验收合格的存货及时办理入账手续,正确登记入库存货的数量与金额。对会计期末货物已到、发票未到的收货,应暂估入账。

(五)存货管理部门应当设置实物明细账,详细登记经验收合格入库的存货的类别、编号、名称、规格、型号、计量单位、数量、单价等内容,并定期与财会部门核对。对代管、代销、暂存、受托加工的存货,应单独记录,避免与本单位存货相混淆。

四、仓储与保管控制

(一)应当根据销售计划、生产计划、采购计划、资金筹措计划等制定仓储计划,合理确定库存存货的结构和数量。

(二)应当建立存货限制接触制度。

(三)应当建立生产部门对生产现场的材料、低值易耗品、半成品等物资的管理与控制制度,包括根据生产特点、工艺流程等对转入、转出存货的品种、数量等进行的登记,以及对在生产过程中废弃的存货的登记。

(四)应当建立存货的分类管理制度,对贵重物品、生产用关键备件、精密仪器、危险品等重要存货,应当采取额外控制措施,确保重要存货的保管、调用、转移等经过严格授权批准,且在同一环节有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经办。

(五)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存货的具体特征,建立、健全存货的防火、防潮、防鼠、防盗和防变质等措施,并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

(六)应当建立健全存货清查盘点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类存货进行实地清查和盘点,及时发现并掌握存货的灭失、损坏、变质和长期积压等情况。存货发生盘盈、盘亏的,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七)应当建立存货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创新工作方式,确保相关信息及时传递,提高存货运营效率。

(八)应当建立健全存货成本会计核算系统,正确计算和结转存货成本。

五、领用、发出与处置控制

(一)内部各业务部门因生产、管理、基本建设等需要领用原材料等存货的,应当履行审批手续,填制领料凭证。对外捐赠存货,应当履行审批手续,签订捐赠协议,捐赠对象应当明确,捐赠方式应当合理,捐赠程序应当可监督检查。单位运用存货进行对外投资,应当履行审批手续,并与投资合同或协议等核对一致。

(二)应当建立销售存货的控制制度。

(三)应当建立存货处置环节的控制制度,明确存货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应当组织相关部门或人员对存货的处置方式、处置价格等进行审核,重点审核处置方式是否适当,处置价格是否合理,处置价款是否及时、足额收取并入账。

(四)应当建立健全存货取得、验收、入库、保管、领用、发出及处置等各环节凭证、资料的保管制度,并定期与财会部门核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六、监督检查控制

(一)应当建立对存货业务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存货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1.存货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

2.存货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

3.存货收发、保管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存货取得是否真实、合理,存货验收手续是否健全,存货保管的岗位责任制是否落实,存货清查、盘点是否及时、正确。

4.存货处置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存货处置是否经过授权批准,处置价格是否合理,处置价款是否及时收取并入账。

5.存货会计核算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存货成本核算、价值变动记录是否真实、完整、及时。

(二)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存货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负责监督检查的部门应当告知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单位监督检查部门应当按照单位内部管理权限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存货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情况和有关部门的整改情况。

七、应当根据公司的业务特点以及上面的内容梳理存货管理的流程,编制流程图和说明。

7.互联网+企业内控需求分析 篇七

2006年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中, 对内部控制内涵和要素重新进行了定义, 认为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 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的遵守, 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内部控制对公司及其利益相关方规避风险、应对挑战和走向成功具有关键意义, 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及有效的执行力能够从信息源头上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的目标。快速发展的现代企业需要有科学的管理体制, 规范的法律环境, 规避各种风险的能力。

二、互联网+对内控五要素的影响

“互联网+”实现了信息的高度集成, 拓宽了管理幅度, 企业组织结构由传统纵向组织架构转向扁平化的共享服务架构, 企业变得虚拟化, 企业运作模式变的移动化, 企业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关系趋于社交化。企业文化推崇科技人才的培养。

互联网+”尽管降低了人工控制风险, 却加大了风险评估范围, 因为数据高度集中可能使信息技术人员获得超越自己履行职责以外的数据访问权限, 破坏了系统应有的职责分工, 在未得到授权情况下访问数据, 毁损数据或对数据进行不恰当的修改。黑客侵入窃取会计信息、会计数据信息丢失、档案缺乏有效的保措施等都会波及企业的正常运行, 给企业带来损失;

控制活动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直接和关键途径, 也是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和衔接点, 内部控制能否得到真正贯彻执行并发挥实效, 最终需要体现在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会计系统、财产保护、预算、运营分析、绩效考评等一系列控制活动的有效展开。“互联网+”增强了控制手段的多样性、灵活性、高效性, 加强了内部控制的预防、检查与纠正的功能。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转变为对人、机共同控制, 控制程序也与计算机处理相适应。

“互联网+”使得信息和沟通更加便利, 管理层随时了解员工动态, 同时为高层管理者和基层员工提供交流平台, 提高了内部沟通的效率, 避免了旧组织结构下, 禁止信息跨级传递造成的信息失真与过时。而且, 通过互联网, 企业获得消费者的反馈信息过程变得扁平而快速, 能更好地提供符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并改善企业的内控机制。

监督在“互联网+”环境下更为重要, 环境控制的优劣、风险评估的水平高低、控制活动的效果、信息沟通的畅通与否都需要有相应的机制加以有效的监控、评估和及时的反馈。在信息化环境下, 用于监督活动的很多信息都由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产生, 一旦某一环节发生错误, 能在短时间内波及整个企业数据库, 从而导致管理层从监督活动中得出结论。因此监控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及时了解系统数据处理流程, 并针对企业内外环境变化, 及时评估业务控制执行情况, 重新调整信息系统和相关的控制措施。

三、企业对内控的需求分析

管理的需要:互联网+时代, 高度的信息集成, 更需要一个高效率的管理体系, 内部控制作为一种有效的现代管理技术, 被现代企业广泛推崇,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 职能部门也随之增多, 这就需要企业的内部协调一致, 尽量节约资源, 防止差错和舞弊, 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这就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包括组织结构、风险评估、内部沟通、业务程序在内的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管理机制。

法律的需要:互联网+, 使得企业的管理由纵向管理趋于扁平化管理, 发散的思维模式更要有严格的法律约束。1977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反国外贿赂法》 (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 FCPA) , 要求在SEC管辖内的每一个公司都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必需拥有持续的内部会计控制, 以合理保证所有交易事项都得到企业管理当局的授权和认可, 1978年《证券交易法》 (第14478号公告) 对受《反国外贿赂法》约束的上市公司, 要审查其会计程序、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营业惯例, 促使他们采取符合法律要求的必要措施。

8.优化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措施分析 篇八

关键词:企业会计内控制度 优化 措施

1 企业会计内控制度

企业会计内控制度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确保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程序。企业会计内控制度普遍应用于企业的融资、推广、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中。会计内控制度对企业的生产和营销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企业经营和核算都离不开内控制度的监督和管理。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内控制度的优点更加突出,是企业正常运行与平稳发展的核心保证。企业应当将会计内控制度重视起来,认识到会计内控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价值,改善不利于企业落实会计内控制度的状况,正确而科学的确保会计内控制度的落实,为企业健康发展实现企业经济进步做出贡献。

2 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对企业的重要作用

2.1 会计内控制度有利于企业情况的了解

企业可以通过会计内控制度全面了解企业实际经营状况,以及市场及行业的状况,通过会计内控制度还能够及时的了解企业的形象和市场定位等,对于企业内部制定发展目标有指导意义。除此之外,会计内控制度的运行还能够从员工层面进行全面的了解,技能水平、企业文化等等,有助于整体把握企业的发展动向。

2.2 会计内控制度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会计内控制度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内部各个工作岗位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每个工作单元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内部管理发展,有效控制企业的管理成本,将人力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帮助企业有效而全面的进行管理。

2.3 会计内控制度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想要获得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走向成熟,就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和处理风险的能力,而会计内控制度就是良好的科学发展规划,有了会计内控制度帮助企业决策,使得企业发展更加符合市场竞争的需要,有助于企业形成自己的市场特色,从而帮助企业实现长远的发展。

3 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3.1 会计内控制度局限于眼前

会计内控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决策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如果只局限于解决眼前的问题,企业会失去长远发展的竞争力,所以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必须要有前瞻性,要根据企业的长期发展要求进行细致的考虑,让会计内控在企业内部与其他制度协调工作,为企业发展和决策提供更加可靠的会计数据。

3.2 会计内控制度缺乏合理性

会计内控制度的设计不能脱离企业实际的条件和发展需求,要在企业可操作的范围内确保会计准确性和科学性。目前有很多企业在进行会计内控设计时,脱离自身发展需求和实际市场环境,盲目的套用其他公司的控制制度,这样的会计内控制度会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产生巨大的代沟,具体操作上也可能出现问题,不仅不利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还会拖慢企业发展的步伐。

3.3 会计内控制度过于死板

会计内控制度和其他管理制度一样,都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可能一成不变,根据不同的事态变化企业工作策略也可能进行调整。如果会计内控制度僵硬的执行,使得会计工作脱离实际进行机械化的状态,不但问题得不到解决,控制效果也不明显。

4 优化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思路和对策

针对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企业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落实一套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内控体系。

4.1 强化管理者对会计内控制度的重视程度,建立有效的会计内控制度

国家对于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十分重视,在多项法规中都对会计内控制度做出了具体的要求,可见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管理者是企业发展的主导,如果管理者对会计内控制度都不重视,那么企业的发展和正常管理也会受到限制。因此企业内部要进一步强化会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增强其可操作性,将制度落到实处解决实际问题,严格按照要求追究责任,让管理者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在设计会计内控制度时才能更加注重整体性。重视程度的提高,避免制度制定时趋于章程化的问题,真正以企业发展为框架制定适合企业实际工作的规程,并将其严格认真的落实,发挥会计内控制度的真正作用。另外,为了更好的解决会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要从补救的方向从控制入手,尽快的改变企业内部工作的状况,让企业尽快走上工作正规,然后再强调以预防为主的会计内控制度,起到防患未然的作用,形成“补救-预防”两步走的形式,优化并落实全新的会计内控制度。最后,还要通过审核复查工作对会计内控制度进行动态完善,让会计内控制度始终在正确的路线上行使职责,保证会计内控制度的合理性。

4.2 以人为本,优化内控环境

会计内控制度最终是要落实到操作环境中去的,所以操作环境的优化也非常重要。对于企业内控环境而言,人又是制度落实的重中之重。首先会计内控制度是管理者制定的,也是靠员工和各部门工作人员落实和完善的。所以说人即是会计内控制度的主体,优势控制的客体,在这种关系下,人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企业更要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突出以人为本,实现现代化人力资源管控:第一要严把用人关,对会计内控制度相关人员进行严格要求,确保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能够发挥作用。第二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强化训练,时刻保证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和业务素质,这也是企业会计内控制度落实的基本要求。第三要强化员工的职业意识,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让其在岗位上能够高效工作,严格认真的完成企业会计的各项工作。第四要实现企业内部的轮换制度,形成内部相互监督相互协同的工作模式。第五要落实以人为本的奖惩制度,以此来刺激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企业内部工作的效率,以此达到促进和控制的目的。

4.3 会计控制的组织与实现

企业光有了会计内控制度还不够,真正将其落到实处才能有效的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为企业的竞争与发展保驾护航。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的控制:授权控制。企业内部的每一笔财务业务必须要经过部门授权,严格杜绝不符合企业财务规则的行为,不遗漏不虚构,严格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分工控制。主要是为了不让过多的职权集中于一人之手,避免权利过多舞弊造假行为,而且职权细化分工,在每个流程之间形成牵制,降低经济业务发生错误。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做好业务执行与审批的分离,获批才能执行,确保企业的经济业务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会计记录控制。会计记录主要针对账簿和财务报表,通过制定严格的记账制度对账簿的内容进行规范化控制,相关的复查和盘点制度也要完善起来,让会计记录更加可靠。

总而言之,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规范化记录,保护企业财产安全,确保企业会计行为在相关法规政策下能够发挥其作用。企業制定会计内控制度要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确保其有效性科学性,然后根据企业内部环境和市场环境,从人事和制度等多个角度对会计内控制度进行优化,这样才能让会计内控制度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真正的内控作用。

参考文献:

[1]邢玉霞,孙洪雁.浅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6).

[2]唐梅,张敏.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应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9.内控分析案例 篇九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也逐渐加快。目前,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已经开始初步建立,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还缺乏一个比较系统、统一化的标准和制度,所以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为此,一定要积极发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便可以更好的促进我国各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内控制度 存在的问题 对策 分析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4-0097-01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已经成为各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能够有效的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可以有效的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更重要的是,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能够更好的防范各种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从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得到建立与完善。本文就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1.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和认识还比较迷糊,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原理、方法以及重要作用都不能得到合理的认识,从而使得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单独制定比较规范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运作还是靠平时的惯例进行,而没有相应的制度进行规范。还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时针对性不强,只是凭经验进行简单的控制,这样就使得建立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并没有覆盖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的工作人员和业务环节,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所处的工作岗位认识不清,不能更好的做好财务工作。

2.行政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不合理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编制有限或者是人员紧张等问题,从而使得许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独立设置财务科室,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等现象,从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各个岗位之间没有起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作用,使得财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意识不强,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业务管理脱节比较严重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相应的核算与控制,但是,现在许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部门只起到了核算的作用,而根本不能切切实实参与到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决策以及管理活动中去,对行政事业单位重要决策以及实施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了解,更不能真正做好财务内部控制工作。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策略分析

1.提高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意识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中,单位负责人发挥着关键作用。查证《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可知,作为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单位负责人需要保证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可靠性、完整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然而,要想让单位负责人确立起这种责任意识,还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单位负责人、相关领导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力度。为了培训的顺利实施,财政部门应该联合相关部门,分别为1级预算单位和2级预算单位的单位负责人以及有关领导分期、分批、分类型地开展培训,一方面促进他们掌握更全面的内部控制基本知识,使他们认识到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给他们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帮助他们培养出高度的内控责任意识。

2.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系统的控制能力

随着会计工作范围的扩大,很多会计人员忽略了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异常困难,部门预算的实施也难以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水平,实现财政的“节流”,相关责任人应该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提升会计系统的控制能力。为了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财政机关要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此外,财政机关还要致力于建立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完善的监察制度和奖惩制度,让行政事业单位真正把会计基础工作重视起来。

3.完善部门预算制度,提高预算控制能力

财政预算制度可以对单位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情况进行预测,从而保证单位运营的稳定性。可以说,财政预算制度的出现,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里程碑。而部门预算又是单位财务预算的细化,提高了预算的约束力、控制强度,具体表现在:1.?U大了预算控制的范围;2.细化了预算控制内容;3.完善了财务审批程序;

4、提高了控制标准的合理性。为了完善部门预算制度,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尽量囊括各部门的全部财务收支事项,并且使得预算的调整、追加程序更加严格;第二,有机结合部门预算和单位内部责任预算,简单来说,就是各1级预算和2级预算部门能够协同合作,共同促进预算控制能力的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得出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重要性,进而希望能够真正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做好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妍芯;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年第04期:196-197页:共2页

[2]王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年第12期:121-122页:共2页

[3]张立宝;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09年第11期:113-113页:共1页

[4]李佳子;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年第12期:102-102页:共1页

上一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下一篇:农村会计转正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