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函数讲解(共11篇)
1.高一数学函数讲解 篇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设全集U=M∪N={1,2,3,4,5},M∩(∁_UN)={2,4},则N=
A.{1,2,3}B.{1,3,5}C.{1,4,5}D.{2,3,4}
2.已知函数f(x)=√(1-x)/(2x^2-3x-2)的定义域是()
A.(-∞,1]B.(-∞,-1/2)
C.(-∞,2]D.(-∞,-1/2)∪(-1/2,1]
3.设集合M={x|x=k/2+1/4,k∈Z},N={x|x=k/4+1/2,k∈Z},则正确的是()
A.M=NB.M⊆NC.N⊆MD.M∩N=Ø
4.若f(x)是偶函数,且当x≥0时,f(x)=x-1,则f(x-1)<0的解集是()
A.(0,2)B.(-2,0)C.(-1,1)D.(-∞,0)∪(1,2)
5.已知集合A={1,2},B={x|mx-1=0},若A∩B=B,则符合条件的实数m的值组成的集合为()
A.{1,1/2}B.{-1,1/2}C.{1,0,1/2}D.{1,-1/2}
6.函数f(x)=(4^x+1)/2^x的图像()
A.关于原点对称B.关于直线y=x对称
C.关于x轴对称D.关于y轴对称
7.已知函数f(x)=1/√(ax^2+3ax+1)的定义域为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0,4/9)B.[0,4/9]C.(0,4/9]D.[0,4/9)
8.已知三个实数a,b=a^a,c=a^(a^a),其中0.9
A.a
9.函数f(x)=x^3/(e^x-1)的图象大致是()
10.若函数y=x^2-4x-4的定义域为[0,m],值域为[-8,-4],则m的取值范围是()
A.(0,2]B.(2,4]C.[2,4]D.(0,4)
11.设f(x)={█((x-a)^2,x≤0,@x+1/x+a,x>0.)┤若f(0)是f(x)的最小值,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A.[-1,2]B.[-1,0]C.[1,2]D.[0,2]
12.定义在[-,2018]上的函数f(x)满足:对于任意的x_1,x_2∈[-2018,2018],有〖f(x〗_1+x_2)=f(x_1)+f(x_2)-,且x>0时,有f(x)>2017.若f(x)的、最小值分别为M,N,则M+N=()
A.B.2017C.4032D.4034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1/(√2-1)-(3/5)^0+(9/4)^(-1/2)+∜((2/3-√2)^4=).
14.函数y=|2^x-1|与y=a的图像有两个交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15.已知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f(x+2)=-1/(f(x)),当2≤x≤3时,f(x)=x,则f(105.5)=.
16.若函数f(x)={█(a^x,x>1,@(3-a)x+1,x≤1.)┤是R上的增函数,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共48分)
17.(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f(x)是定义在(0,+∞)上的单调递增函数,且f(xy)=f(x)+f(y),f(3)=1.
(1)求f(1);
(2)若f(x)+f(x-8)≤2,求x的取值范围.
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集合A={x|2<2^x<8},B={x|2m
(1)若A∩B=(1,2),求〖(∁〗_RA)∪B;
(2)若A∩B=Ø,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
(1)当,时,求函数的值域;
(2)若函数在区间[0,1]内有值-5,求a的值.
20.(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b-2^x)/(2^(x+1)+a)是奇函数.
(1)求实数a,b的值;
(2)判断f(x)在(-∞,+∞)上的单调性并用定义法证明;
(3)若f(k∙3^x)+f(3^x-9^x+2)>0对任意x≥1恒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
2.高一数学函数讲解 篇二
课文原句:It is said to be the city's largest ever cultural relics repair project.
整个句子的意思是:据说,这是该市所修复的文化遗迹中最大的一个。这个句子是典型的“据说类”句型,结构为“主语 + be said + to do”。这个句型和“It is said + that从句”意思相同,都表示“据说……”。所以,课文中的这个句子也可以改写为:It's said that it is the city's largest ever cultural relics repair project. 当然,类似的表示“据报道/人们相信”等句型也有两种表达方式,即:“主语+ be reported/believed + to do”=“It's reported/believed + that从句”。例如:
An awful accident is reported/believed/said to have happened at the intersection(十字路口).
=It's reported/believed/said that an awful accident has happened at the intersection. 据说十字路口发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
真题演练:
AIDS is said _____ the biggest health challenge to both men and women in that area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2006 湖北)
A. that it is B. to be
C. that it has beenD. to have been
解析:本题的考点就在于考查句型:主语 + be said + to do,因此空格处应填动词不定式的形式,可排除A、C选项。B、D选项的差别在于动词不定式的时态不同,根据题意应用动词不定式的一般时态,故正确答案是B。
to do sth. 动词不定式作状语,表目的
课文原句:To make your voice heard, you can write a letter to a newspaper editor.
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了让你的意见为人所知,你可以给报纸的编辑写一封信。在这个句子中,动词不定式短语“to make your voice heard”作句子的状语,表目的。动词不定式作状语时,除了表目的,还可以表原因或结果。例如:
I am glad to hear the news. (原因状语) 我很高兴听到这个消息。
I hurried to the railway station, only to find that the train had left. (结果状语) 我匆忙赶到火车站,却发现火车已经开走了。
真题演练:
It was unbelievable that the fans waited outside the gym for three hours just _____ a look at the sports stars. (2005上海)
A. had B. having
C. to haveD. have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动词不定式作状语的情况。整个句子是一个主语从句,it是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是后面的that从句;主语从句缺表示目的的状语,因此要用动词不定式。整句话的意思是:太让人不敢相信了!这些粉丝在体育馆外面足足等了三个小时就是为了能够看一眼那些体育明星。所以,正确答案是C。
Unit 8would rather do than do 宁愿……而不愿
课文原句:I'd rather watch it than play it.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宁愿看着它也不愿玩它。其中包含一个很重要的短语“would rather do A than do B”,其意思是“宁愿做A而不愿做B”。需要注意:would rather和than后面要接动词原形,跟在would rather后的A是愿意做的事情,而than后面的B是不愿意做的事情。另外还可用“would rather + that从句”,来表示“宁愿做某事”,从句引导词that可省略,但从句的谓语动词要用一般过去式来表虚拟。例如:
I would rather you knew that now. 我宁愿你现在知道那件事情。
真题演练:
To enjoy the scenery, Irene would rather spend long hours on the train _____ travel by air. (2004全国)
A. asB. toC. thanD. while
解析:本题考查的就是would rather do than do的句型,因此正确答案很明显就是C。整句话要表达的是:为了欣赏风景,Irene宁愿长时间坐火车也不愿乘飞机。
every + 数词/few/other + 名词,表示“每,每隔”
课文原句:Every four years athlete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ake part in the Olympic Games.
这句话的意思是:奥林匹克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都将参加。在这里,every是形容词,与数词或few/other等词连用表示时间或空间的间隔,意为“每隔”,具体用法有:
1) 表示“每隔一……”,有以下几种形式:①Every + 基数词 + 名词复数;②Every + 序数词 + 单数可数名词;③Every+ other + 单数可数名词,例如:
every two years = every second year = every other year每隔一年/每两年
2) 表示“每隔几……”,可用“every + few + 名词复数”这种结构,例如:
every few meters 每隔几米
真题演练:
These plants are watered _____. (2000年全国)
A. each other dayB. every other day
C. each of two daysD. every of two days
解析:本题考查“every + other + 单数可数名词”的用法。题干的意思是“这些植物需要每隔一天浇一次水。”Each和数词连用不能表示“每隔”的含义,而选项中的“every other day”,意思是“每隔一天”,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是B。
Unit 9in case of 万一;如果……发生;以防
课文原句:We can call for help in case of an emergency.
这句话的意思是:万一遇到紧急情况,我们可以打电话求援。其中包含一个短语“in case of”,它表示“万一;如果什么发生了;以防”等之意。这个短语中的of是介词,其后要接名词(短语)。例如:
In case of fire, sound the alarm. 万一着火了,就报火警。
I keep an umbrella here in case of rain. 我带着把伞,以防下雨。
注意:“in case”,相当于一个连词,也可表示“假使,万一;免得,以防”之意,后面可以接从句,但从句中要用“should +动词原形”表虚拟。例如:
In case I forget, please remind me about it. 万一我忘了,请提醒我一下。
Be quite, in case you should wake the baby. 保持安静,以免吵醒孩子。
真题演练:
He got to the station early, ___________ missing his train. (2004江苏)
A. in case ofB. instead of
C. for fear of D. in search of
解析:这道题的难点在于in case of 和for fear of的辨析。二者都可以表示“万一,以防”的意思,但in case of侧重于强调客观要这样做,不然就会发生后面的事情;而for fear of则强调的是主观上为了防止某种情况的发生,而去做某件事。结合题意“他很早就到了车站”,这是既成事实,肯定不是客观上必须很早到才不会误车,按时到也不会误车的。他之所以早到,是主观上想防止误车情况的发生。所以,正确答案是C。
one of短语的主谓一致问题
课文原句:Wang Mei is one of many Chinese teenagers who live life "on the go" and use cell phones.
这句话的意思是:王梅是众多使用手机过着忙碌生活的青少年中的一员。这个句子包含一个重要的知识点——one of 短语的主谓一致问题。分析句子结构,我们不难发现,该句是一个包含定语从句的复合句。前面的“Wang Mei is one of many Chinese teenagers”是主句,而后面是一个由who引导的定语从句。这个定语从句的先行词是“many Chinese teenagers”,是复数,所以从句中的谓语动词也要是复数形式。
one of...+动词:
A. “one of...”本身是主语,则谓语动词用单数。
B. “one of + 复数名词 + who / that定语从句”,则从句的谓语动词用复数。
C. “the (only/very) one of + 复数名词 + who/that定语从句”,则从句的谓语动词必须用单数。
需要注意的是,在类似的结构中,假如one之前有the或the only修饰,则who引导的定语从句修饰限定的是the (only) one本身,而不再是介词of后面的内容,此时从句的谓语动词要用单数。例如:
Wang Mei is the only one of many students who has been selected for that international exchange program. 王梅是众多学生中惟一被选派参加那个国际交流计划的人。
真题演练:
He is the only one of the students who ______ a winner of scholarship for three years. (2002上海春)
A. is B. are
C. have beenD. has been
3.高一数学函数教案5 篇三
第四课时(2.1,2.2)教学目的:1.掌握求函数值域的基本方法(直接法、换元法、判别式法);掌握二次函数值域(最值)或二次函数在某一给定区间上的值域(最值)的求法.2.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教学重点:值域的求法教学难点:二次函数在某一给定区间上的值域(最值)的求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函数的三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和定义域到值域的对应法则;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一经确定,值域就随之确定。 已学过的函数的值域 二、讲授新课1.直接法:利用常见函数的值域来求例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① y=3x+2(-1 x 1) ② ③ ④ 2.二次函数比区间上的值域(最值):例2 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与值域:① ; ② ;③ ; ④ ;3.判别式法(△法):判别式法一般用于分式函数,其分子或分母中最高为二次式且至少有一个为二次式,解题中要注意二次项系数是否为0的讨论及函数的定义域.例3.求函数 的值域4.换元法例4.求函数 的值域5.分段函数例5.求函数y=|x+1|+|x-2|的值域. 三、单元小结:函数的概念,解析式,定义域,值域的求法.四、 作业:《精析精练》p58智能达标训练
4.高一数学知识点:对数函数 篇四
南通仁德教育数学朱老师总结了高一知识点:对数函数,仅供同学们参考;
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为,它实际上就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因此指数函数里对于a的规定,同样适用于对数函数。
右图给出对于不同大小a所表示的函数图形:
可以看到对数函数的图形只不过的指数函数的图形的关于直线y=x的对称图形,因为它们互为反函数。
(1)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
(2)对数函数的值域为全部实数集合。
(3)函数总是通过(1,0)这点。
(4)a大于1时,为单调递增函数,并且上凸;a小于1大于0时,函数为单调递减函数,并且下凹。
5.高一数学三角函数教学反思 篇五
本月份的教学内容是三角函数这一章,在讲授这一章时,各个老师各有各的见解,心得,现小结如下:
陈少敏老师认为:应把正、余弦、正切函数的内容讲过,这样我们在讲y=Asn(ωx+φ)、y=Acy(ωx+φ)y=Atan(ωx+φ)这一类函数时就很轻松,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逐渐渗透化归和类比的思想以及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何秋萍老师认为可以结合这一章知识点的特点即涉及图像以较多,一些结论是通过图像变换而来的。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演示,利用信息技术动态演示功能,帮助学生发现图象的特点,观察函数变化过程,通过这一系列的直观性认识自然而然得出结论,所以提倡积极受用信息技术讲授。
王桂芳老师对新课程中的过程与应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新课程对教学过程的要求是用生动的课堂过程激发学生的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理解所学的基本知能点,加强学生在一节课内的情感流线,使学生掌握自主探索的能力最后才是让学生对知识点的应有,这样就会造成课堂教学对知识点的延伸、拓展和变形应用几乎无法作出要求,所以,他认为要使新课程进行下去,以下几个方面至关重要:一是与新课程配套题率的建立;二是统一的教学思路,一致按新课程知能点的要求走,不乱补充,不乱扩展。
祁惠香老师在讲授正切线这一节课时,从学生的课堂练习中发现屡屡出错的原因在于概念的含混不清,强调概念教学一定要透彻,不能本末倒置,同时要提出了自己的的.教学理念——五能五让:能让学生观察的,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能让学生计算的,让学生自己去计算,能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能让学生反思的,让学生自己去反思。
6.高一数学函数与方程练习题 篇六
1.设f(x)=x3+bx+c是[-1,1]上的增函数,且f(-12)f(12)0,则方程f(x)=0在[-1,1]内
A.可能有3个实数根 B.可能有2个实数根
C.有唯一的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
解析:由f -12f 120得f(x)在-12,12内有零点,又f(x)在[-1,1]上为增函数,
f(x)在[-1,1]上只有一个零点,即方程f(x)=0在[-1,1]上有唯一的实根.
答案:C
2.(长沙模拟)已知函数f(x)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x、f(x)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x123456
f(x)136.1315.552-3.9210.88-52.488-232.064
则函数f(x)存在零点的区间有()
A.区间[1,2]和[2,3]
B.区间[2,3]和[3,4]
C.区间[2,3]、[3,4]和[4,5]
D.区间[3,4]、[4,5]和[5,6]
解析:∵f(2)与f(3),f(3)与f(4),f(4)与f(5)异号,
f(x)在区间[2,3],[3,4],[4,5]上都存在零点.
答案:C
3.若a1,设函数f(x)=ax+x-4的零点为m,g(x)=logax+x-4的零点为n,则1m+1n的取值范围是
()
A.(3.5,+) B.(1,+)
C.(4,+) D.(4.5,+)
解析:令ax+x-4=0得ax=-x+4,令logax+x-4=0得logax=-x+4,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ax,y=logax,y=-x+4的图象,结合图形可知,n+m为直线y=x与y=-x+4的交点的横坐标的2倍,由y=xy=-x+4,解得x=2,所以n+m=4,因为(n+m)1n+1m=1+1+mn+nm4,又nm,故(n+m)1n+1m4,则1n+1m1.
答案:B
4.(2014昌平模拟)已知函数f(x)=ln x,则函数g(x)=f(x)-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是()
A.(0,1) B.(1,2)
C.(2,3) D.(3,4)
解析:函数f(x)的导数为f(x)=1x,所以g(x)=f(x)-f(x)=ln x-1x.因为g(1)=ln 1-1=-10,g(2)=ln 2-120,所以函数g(x)=f(x)-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为(1,2).故选B.
答案:B
5.已知函数f(x)=2x-1,x0,-x2-2x,x0,若函数g(x)=f(x)-m有3个零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画出f(x)=2x-1,x0,-x2-2x,x0,的图象,如图.由函数g(x)=f(x)-m有3个零点,结合图象得:0
答案:(0,1)
6.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f(x)满足:当x0时,f(x)=2 014x+log2 014x则在R上,函数f(x)零点的个数为________.
解析:函数f(x)为R上的奇函数,因此f(0)=0,当x0时,f(x)=2 014x+log2 014x在区间0,12 014内存在一个零点,又f(x)为增函数,因此在(0,+)内有且仅有一个零点.根据对称性可知函数在(-,0)内有且仅有一解,从而函数在R上的零点的个数为3.
答案:3
7.已知函数f(x)=x+2x,g(x)=x+ln x,h(x)=x-x-1的零点分别为x1,x2,x3,则x1,x2,x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解析:令x+2x=0,即2x=-x,设y=2x,y=-x;
令x+ln x=0,即ln x=-x,
设y=ln x,y=-x.
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y=2x,y=ln x,y=-x,如图:x10
则(x)2-x-1=0,
x=1+52,即x3=3+521,所以x1
答案:x1
8.若函数f(x)=ax2-x-1有且仅有一个零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1)当a=0时,函数f(x)=-x-1为一次函数,则-1是函数的零点,即函数仅有一个零点.
(2)当a0时,函数f(x)=ax2-x-1为二次函数,并且仅有一个零点,则一元二次方程ax2-x-1=0有两个相等实根.则=1+4a=0,解得a=-14.综上,当a=0或a=-14时,函数仅有一个零点.
9.关于x的二次方程x2+(m-1)x+1=0在区间[0,2]上有解,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设f(x)=x2+(m-1)x+1,x[0,2],
①若f(x)=0在区间[0,2]上有一解,
∵f(0)=10,则应用f(2)0,
又∵f(2)=22+(m-1)2+1,
m-32.
②若f(x)=0在区间[0,2]上有两解,
则0,0-m-122,f20,
m-12-40,-3
m3或m-1,-3
-32-1.
由①②可知m的取值范围(-,-1].
7.高一数学函数讲解 篇七
2021年高一数学课件《指数函数》篇一
教学目标
1.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且在掌握性质的基础上能进行初步的应用.
(1)能在指数函数及反函数的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了解对底数的要求,及对定义域的要求,能利用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象间的关系正确描绘对数函数的图象.(2)能把握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实质去研究认识对数函数的性质,初步学会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2.通过对数函数概念的学习,树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通过对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在图象与性质上的对比,对学生进行对称美,简洁美等审美教育,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对数函数又是函数中一类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对数与常用对数,反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引入的.故是对上述知识的应用,也是对函数这一重要数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同时又是对数和函数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它是解决有关自然科学领域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是学生今后学习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的基础.(2)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难点是利用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得到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由于对数函数的概念是一个抽象的形式,学生不易理解,而且又是建立在指数与对数关系和反函数概念的基础上,故应成为教学的重点.(3)本节课的主线是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所有的问题都应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而通过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由已知函数研究未知函数的性质,这种方法是第一次使用,学生不适应,把握不住关键,所以应是本节课的难点.教法建议
(1)对数函数在引入时,就应从学生熟悉的指数问题出发,通过对指数函数的认识逐步转化为对对数函数的认识,而且画对数函数图象时,既要考虑到对底数的分类讨论而且对每一类问题也可以多选几个不同的底,画在同一个坐标系内,便于观察图象的特征,找出共性,归纳性质.(2)在本节课中结合对数函数教学的特点,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大胆猜,要以学生的研究为主,教师只是不断地反函数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教给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从而提高学习兴趣.2021年高一数学课件《指数函数》篇二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和简单的指数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它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熟悉函数的性质和作用,研究对数函数以及等比数列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此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体现在细胞分裂、贷款利率的计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测算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
②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和简单应用;使学生获得研究函数的规律和方法。
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纳等思维能力;
②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增强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①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从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过程,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
②通过学生亲手实践,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它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熟悉函数的性质和作用,研究对数函数以及等比数列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难点:弄清楚底数a对函数图像的影响。
对于底数a>;1和1>;a>;0时函数图像的不同特征,学生不容易归纳认识清楚。
突破难点的关键:
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及多媒体的动态演示等手段,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此来突破难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指数函数的生成过程以及从这两个特殊的指数函数入手,先描点画图,作为这一堂课的突破口。
四、学情分析及教学内容分析
1、学生知识储备
通过初中学段的学习和高中对集合、函数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关系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知识方面:对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最简单的函数概念和性质已有了初步认识,能够从初中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函数初步转化到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认识函数。
技能方面:学生对采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
素质方面: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已有一定的体会,已初步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2、学生的困难
本节内容思维量较大,对思维的严谨性和分类讨论、归纳推理等能力有较高要求,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五、教法分析
本节课我采用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拨,启发学生通过主动观察、主动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
六、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把整个的教学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即:1.情景设置,形成概念2.发现问题,深化概念3.深入探究图像,加深理解性质4.强化训练,落实掌握5.小结归纳6.布置作业
(一)情景设置,形成概念
学情分析:1、学生初中就接触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在第二章再次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时,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对于指数函数而言,学生是完全陌生的函数,无已有经验的参考,在接受上学生有困难。
2、课本给出了两个引例以及在本章章前语也给了一个例子,分别是细胞分裂、放射性物质省留量及“指数爆炸”,这三个例子比较好但离学生的认知仍存在一定距离,于是我在引课这里翻查了一些参考资料,发现这样一个例子,——折纸问题,这个引例对学生而言①便于动手操作与观察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1、引例1:折纸问题:让学生动手折纸
观察:①对折的次数x与所得的层数y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y=x2
②对折的次数x与折后面积y之间的关系(记折前纸张面积为1),得出结论y=(1/2)x
引例2:《庄子。天下篇》中写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请写出取x次后,木棰的剩留量与y与x的函数关系式。
设计意图:
(1)让学生在问题的情景中发现问题,遇到挑战,激发斗志,又引导学生在简单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共性,体验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从而引入两种常见的指数函数①a>;1②0
(2)让学生感受我们生活中存在这样的指数函数模型,便于学生接受指数函数的形式。
2、形成概念:
形如y=ax(a>;0且a≠1)的函数称为指数函数,定义域为x∈R。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限制a>;0且a≠1?
这一点让学生分析,互相补充。
分a﹤0,且a=0,0﹤a﹤1,a=1,a>;1五部分讨论。
(二)发现问题、深化概念
问题1: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指数函数。
1)y=-3x2)y=31/x3)y=31+x4)y=(-3)x5)y=3-x=(1/3)x
设计意图:1、通过这些函数的判断,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指数函数概念的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与一次、二次函数的概念一样都是形式定义,也就是说必须在形式上一模一样方行,即在指数函数的表达式中y=ax(a>;0且a≠1)。
1)ax的前面系数为1,2)自变量x在指数位置,3)a>;0且a≠1
2、问题1中(4)y=(-3)x的判定,引出问题1:即指数函数的概念中为什么要规定a>;0且a≠1
1)a<;0时,y=(-3)x对于x=1/2,1/4,……(-3)x无意义。
2)a=0时,x>;0时,ax=0;x≤0时无意义。
3)a=1时,ax=1x=1是常量,没有研究的必要。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1对a的范围的具体分析,有利于学生对指数函数一般形式的掌握,同时也为后面研究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埋下伏笔。
落实掌握:1)若函数y=(ax-3a+3)ax是指数函数,求a值。
2)指数函数f(x)=ax(a>;0且a≠1)的图像经过点(3,9),求f(x)、f(0)、f(1)的值。——待定系数法求指数函数解析式(只需一个方程)。
(三)深入研究图像,加深理解性质
指数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函数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后接触到得第一个具体函数,所以在这部分的安排上,我更注意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即应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去探索一个具体函数,我在这部分设置了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分三步
(1)让学生作图(2)观察图像,发现指数函数的性质(3)归纳整理
学生课前准备:利用描点法作函数y=2x,y=3x,以及y=(1/2)x、y=(1/3)x的图像。
设计意图:(1)观察总结a>;1,0
(2)观察y=2x与y=2-x,y=3x与y=3-x图像关于y轴对称。
(3)在第一象限指数函数的图像满足“底大图高。
(4)经过(0,1)点图像位置变化。
变式:去掉底数换成字母,根据图像比较底数的大小。
方法提炼:①用上面得到的规律;
②作直线x=1与指数函数图像相交的纵坐标,即为底数。
第二环节: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底数a取不同的值时,让学生观察函数图像的变化特征,归纳总结:y=ax的图像与性质
以y=2x为例,让学生用单调性的定义加以证明;
设计意图:(1)让学生由初中的“看图说话”的水平,提升到高中的严格推理的层面上来。
(2)学习用做商法比较大小。
4、奇偶性:不具备
5、对称性:y=ax不具备,但底数互为倒数的两个指数函数图像关于y轴对称。从形式上可变为y=ax与y=a-x
总结:两个函数y=f(x),y=f(-x)关于y轴对称。
6、交点:(1)与y轴交于一点(0,1)(2)与x轴无交点(x轴为其渐近线)
7、当x>;0时,y>;1;当x<;0时,00时,01
8、y=ax(a>;0且a≠1)在第一象限图像“底大图高”(直线x=1辅助)
难点突破:通过数形结合,利用几个底数特殊的指数函数的图像将本节课难点突破。
为帮助学生记忆,教师用一句精彩的口诀结束性质的探究:
左右无限上冲天,永与横轴不沾边。
大1增,小1减,图像恒过(0,1)点。
(四)强化训练落实掌握
例1:学习了指数函数的概念,探究出它的性质以后,再回应本节课开头的问题,解决引例问题。
例2:比较下列各题中两值的大小
(1)(4/3)-0.23与(4/3)-0.25;(2)(0.8)2.5与(0.8)3。
方法指导:同底指数不同,构造指数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
(3)与;(4)与
方法指导:不同底但可化同底,也化归为第一类型利用单调性解决。
(5)(3/4)2/3与(5/6)2/3;(6)(-2.1)3/7与(-2.2)3/7
方法指导:底不同但指数相同,结合函数图像进行比较,利用底大圈高。(6)“-”是学生的易错易混点。
(7)(0.3)-3与(2.3)2/3;(8)1.70.3与0.93.1。
方法指导:底不同,指数也不同,可采用①估算(与常见数值比较如(8))②中间量如(7)(10/3)3〔(10/3)2/3或(2.3)3〕(2.3)2/3。
变式:已知下列不等式,比较的大小:
设计意图:(1)、(2)对指数函数单调性的应用(逆用单调性),(3)建立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4)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图像的能力。
(五)归纳总结,拓展深化
请学生从知识和方法上谈谈对这一节课的认识与收获。
1、知识上:学习了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以及应用。关键要抓住底数a>;1和1>;a>;0时函数图像的不同特征和性质是学好本节的关键。
2、方法上:经历从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过程,从观察中获得知识,同时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和和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体会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六)布置作业,延伸课堂
A类:(巩固型)面向全体同学
1、完成课本P93/习题3-1A
B类:(提高型)面向优秀学生
2、完成学案P1/题型1。
教学反思:
指数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函数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后接触到得第一个具体函数,所以在这部分的教学安排上,我更注意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特作如下思考:
1、设计应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去探索一个具体函数,我在这部分设置了三个环节
(1)由具体的折纸的例子引出指数函数
设计意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动手操作与观察。
让学生充分感受我们生活中大量存在指数函数模型,从而便于学生接受指数函数的形式,突破符号语言的障碍。
(2)通过研究几个特殊的底数的指数函数得到一般指数函数的规律。
符合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由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认知规律。
(3)通过多媒体手段,用计算机作出底数a变换的图像,让学生更直观、深刻的感受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通过引入->;定义->;剖析->;辨析->;运用,这个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揭示了概念的和外延;而后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作图->;观察->;探究->;交流->;概括->;运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合作探究中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同时渗透了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性质和方法的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练习前后呼应,各有侧重,通过问题呈现,变式教学,不但突出了重点内容,把知识加固、挖深。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且注重知识的延续性,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教学过程设计为六个环节:
1.情景设置,形成概念->;2.发现问题,深化概念->;3.深入探究图像,加深理解性质->;4.强化训练,落实掌握->;5.小结归纳,拓展深化->;6.布置作业,延伸课堂。各个环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充分体现了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4、通过学案教学为抓手,让学生先学,老师在课前充分了解了学情,以学定教,进行二次备课,抓住学生的学习困难,站在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
5、学生真思考,学生的真探究,才是保障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设计要以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推理运算空间和交流学习空间,努力创设一个“活动化的课堂”才可能真正唤起学生的生命主体意识,引领他们走上自主构建知识意义的发展路径。
2021年高一数学课件《指数函数》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1)能根据定义判断形如什么样的函数是指数函数,了解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合理性,明确指数函数的定义域.(2)能在基本性质的指导下,用列表描点法画出指数函数的图象,能从数形两方面认识指数函数的性质.(3)能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比较某些幂形数的大小,会利用指数函数的图象画出形如的图象.2.通过对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通过对指数函数的研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数学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指数函数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基本掌握了函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它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作为常见函数,它既是函数概念及性质的第一次应用,也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指数函数应重点研究.(2)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指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难点是对底数在和时,函数值变化情况的区分.(3)指数函数是学生完全陌生的一类函数,对于这样的函数应怎样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是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从指数函数的研究过程中得到相应的结论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了解系统研究一类函数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让学生去体会研究的方法,以便能将其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教法建议
(1)关于指数函数的定义按照课本上说法它是一种形式定义即解析式的特征必须是的样子,不能有一点差异,诸如
8.高一数学函数讲解 篇八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4.8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
教学目的:
1.理解并掌握作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图象的方法.
2.理解并熟练掌握用五点法作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简图的方法.
3.理解并掌握用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象解最简单的三角不等式的方法. 教学重点:用单位圆中的正弦线作正弦函数的图象. 教学难点:用单位圆中的余弦线作余弦函数的图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弧度定义: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称为1弧度的角。
2.正、余弦函数定义:设是一个任意角,在的终边上任取(异于原点的)一点P(x,y)
P与原点的距离r(r则比值 比值yrxrx2y2xy220)
P(x,y)r叫做的正弦 记作: sin叫做的余弦 记作: cosyrxr
3.正弦线、余弦线:设任意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x,y),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M,则有
sinyrMP,cosxrOM
向线段MP叫做角α的正弦线,有向线段OM叫做角α的余弦线.
二、讲解新课:
1. 用单位圆中的正弦线、余弦线作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几何法):为了作三角函数的图象,三角函数的自变量要用弧度制来度量,使自变量与函数值都为实数.在一般情况下,两个坐标轴上所取的单位长度应该相同,否则所作曲线的形状各不相同,从而影响初学者对曲线形状的正确认识.(1)正弦函数y=sinx的图象(结合课件第二页“离散点”,第三页“反射法”讲解)第一步: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上任取一点O1,以O1为圆心作单位圆,从这个圆与x轴的交点A起把圆分成n(这里n=12)等份.把x轴上从0到2π这一段分成n(这里n=12)等份.(预备:取自变量x值—弧度制下角与实数的对应).第二步:在单位圆中画出对应于角0,6,3,2,„,2π的正弦线正弦线(等价于“列表”).把角x的正弦线向右平行移动,使得正弦线的起点与x轴上相应的点x重合,则正弦线的终点就是正弦函数图象上的点(等价于“描点”).第三步:连线.用光滑曲线把这些正弦线的终点连结起来,就得到正弦函数y=sinx,x∈[0,2π]的图象.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根据终边相同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把上述图象沿着x轴向右和向左连续地平行移动,每次移动的距离为2π,就得到y=sinx,x∈R的图象.把角x(xR)的正弦线平行移动,使得正弦线的起点与x轴上相应的点x重合,则正弦线的终点的轨迹就是正弦函数y=sinx的图象.(课件第二页“正弦曲线”)
(2)余弦函数y=cosx的图象
用几何法作余弦函数的图象,可以用“反射法”将角x的余弦线“竖立”[把坐标轴向下平移,过O1作与x轴的正半轴成4角的直线,又过余弦线O1A的终点A作x轴的垂线,它与前面所作的直线交于A′,那么O1A与AA′长度相等且方向同时为正,我们就把余弦线O1A“竖立”起来成为AA′,用同样的方法,将其它的余弦线也都“竖立”起来.再将它们平移,使起点与x轴上相应的点x重合,则终点就是余弦函数图象上的点.](课件第三页“反射法”)
也可以用“旋转法”把角 的余弦线“竖立”(把角x 的余弦线O1M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2到O1M1位置,则O1M1与O1M长度相等,方向相同.)(课件第三页“旋转法”)
根据诱导公式cosxsin(x2),还可以把正弦函数
x=sinx的图象向左平移
2单位即得余弦函数y=cosx的图象.(课件第三页“平移曲线”)
yy=sinx 1o-4-33-6-5-45-226x-1
y y=cosx1
--5-3345-42-6-26x-1
正弦函数y=sinx的图象和余弦函数y=cosx的图象分别叫做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 2.用五点法作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简图(描点法):
正弦函数y=sinx,x∈[0,2π]的图象中,五个关键点是:
(0,0)(2,1)(,0)(232,-1)(2,0)
32余弦函数y=cosx
x[0,2]的五个点关键是
(0,1)(,0)(,-1)(,0)(2,1)只要这五个点描出后,图象的形状就基本确定了.因此在精确度不太高时,常采用五点法作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简图,要求熟练掌握.
三、讲解范例:
例1 作下列函数的简图
(1)y=1+sinx,x∈[0,2π],(2)y=|sinx|,(3)y=sin|x|
例2 用五点法作函数y2cos(x123),x[0,2]的简图.例3 分别利用函数的图象和三角函数线两种方法,求满足下列条件的x的集合:
四、作业:习题4.8 1.8.《优化设计》P34 强化训练(1)sinx;(2)cosx12,(0x52).亿库教育网
9.高一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小结 篇九
1.当时间t一定,距离s是速度v的一次函数。s=vt。
2.当水池抽水速度f一定,水池中水量g是抽水时间t的一次函数。设水池中原有水量S。g=S-ft。
★ 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 一次函数知识点
★ 人教版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
★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知识点
★ 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精选
★ 高二数学人教版知识点
★ 数学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
10.高一数学函数讲解 篇十
“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把不等式、函数、三角、几何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以覆盖知识点多,综合性强,解法灵活等特点而倍受高考、竞赛命题者的青睐。另一方面,在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涉及的“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对锻炼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都有着独到的作用恒成立问题的基本类型:
一、判别式法
若所求问题可转化为二次不等式,则可考虑应用判别式法解题。一般地,对于二次函数f(x)ax2bxc(a0,xR),有
1)f(x)0对xR恒成立a0;
0a0xR2)f(x)0对恒成立.0例1:若不等式(m1)x2(m1)x20的解集是R,求m的范围。例2 设函数f(x)=mx-mx-1.
(1)若对于一切实数x,f(x)<0恒成立,求m的取值范围;(2)对于x∈[1,3],f(x)<-m+5恒成立,求m的取值范围
二、最值法
将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转化为求函数最值问题的一种处理方法,其一般类型有: 1)f(x)a恒成立af(x)min 2)f(x)a恒成立af(x)max
2例
1、若x2,2时,不等式xax3a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例2.设f(x)x22mx2,当x[1,)时,f(x)m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x22xa,x[1,),若对任意x[1,),f(x)0恒成巩固.已知函数f(x)x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练习1:若不等式x22mx2m10对满足x[0,1]的取值范围。的所有实数x都成立,求m练习2 已知f(x)x2ax3a,若x[2,2],f(x)2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三、分离变量法
若所给的不等式能通过恒等变形使参数与主元分离于不等式两端,从而问题转化为求主元函数的最值,进而求出参数范围。这种方法本质也还是求最值,但它思路更清晰,操作性更强。一般地有:
1)f(x)g(a)(a为参数)恒成立g(a)f(x)max 2)f(x)g(a)(a为参数)恒成立g(a)f(x)max
x2x例3.已知x,1时,不等式12aa40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巩固 已知函数f(x)ax围。
注:分离参数后,方向明确,思路清晰能使问题顺利得到解决。
四、变换主元法
处理含参不等式恒成立的某些问题时,若能适时的把主元变量和参数变量进行“换位”思考,往往会使问题降次、简化。
4xx2,x(0,4]时f(x)0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例1.对任意a[1,1],不等式x2(a4)x42a0恒成立,求x的取值范围。
22.若不等式2x1mx1对满足m2的所有m都成立,求x的取值范围。
四、数形结合法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充分说明了数形结合思想的妙处,在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中它同样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知道,函数图象和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1)f(x)g(x)函数f(x)图象恒在函数g(x)图象上方;
2)f(x)g(x)函数f(x)图象恒在函数g(x)图象下上方。
例.设f(x)的取值范围.ykx3k的图象位于函数f(x)例2 已知函数f(x)|x24x5|,若在区间[1,5]上,x24x , g(x)4x1a,若恒有f(x)g(x)成立,求实数a3的上方,求k的取值范围.练习已知函数f(x)|x24x5|,若在区间[1,5]上,yk(x3)2的图象位于函数f(x)的上方,求k的取值范围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参数不能单独放在一侧的,可以利用函数图象来解。利用函数图象解题时,思路是从边界处(从相等处)开始形成的。综合练习;例6
已知f(x)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且f(1)=1,若f(m)f(n)0mnm,n[1,1],mn0时,若f(x)t22at1对于所有的x[1,1],a[1,1]恒成立,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课后作业: 若不等式|x1||x2|…a对任意xR恒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
11.高一数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篇十一
一、学习目标
1.能运用诱导公式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以及简单三角恒等式的证明. 2.能综合运用诱导公式和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解决求值问题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诱导公式的特点,明确公式用途,熟练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难点:诱导公式的综合应用
三、知识点导学
1.sin(360k)_________;cos(360k)_________;tan(360k)________;sin(180) ___________;cos(180)__________;tan(180) __________;sin()_____________;cos()__________;tan()____________;sin(-)= _________;cos( -)=________;tan(-)=________;
sin()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sin(
2) _____________;2
) ____________.2.诱导公式口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诱导公式化简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典型例题与练习
练习1:求下列函数值:(1)tan3120
5,(2)cos580,(3)sin(3
).练习2.化简:
sin(5)
)cos(8(1))
cos(3)sin(3)sin(4)
(2)sin(1200)cos1290cos(1020)sin(1050)tan945.例1.已知sin()45,且sincos0,求2sin()3tan(3)4cos(3)的值.练习1.已知cos(2)1
tan()sin(2)3,2
<<0,求
cos()tan的值.练习2.已知6)
3,求56)sin2(
6),例2.已知tan()3,求2cos()3sin()
4cos()sin(2)的值。
例3.已知sin,cos是关于x的方程x2ax17
20的两根,且3
.求tan(6)sin(2)cos(6)cos(180)sin(900)的值.例4.(1)求证tan(2)sin(2)cos(6)
tansin(33
.2)cos(2)
(2)若f(cosx)cos17x,求证f(sinx)sin17x.诱导公式(3)练习与反馈
1.已知tan(3)3,为第Ⅲ象限角,求sin(5)的值.2.已知sin(2)45,(32,2),求sincossincos的值.3.已知sin(4)13,求
)的值.4.已知6157)3cos(137)
)2,求的值.sin(207)cos(227)
5.已知6)m,求2
【高一数学函数讲解】推荐阅读:
高一数学集合与函数题01-07
高一数学函数知识点总结10-11
高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对数函数、反比例函数09-14
高一数学教案:变量与函数的概念09-15
高一数学必修4三角函数教案j10-06
高一第一堂数学07-29
高一数学上册教案08-06
数学高一寒假作业09-22
高一数学解题方法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