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师如何备课(精选11篇)
1.美术教师如何备课 篇一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与大家共同学习如何备课,若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首先要提高对备课的认识
备课是整个课堂教学工作的起点,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一说起“备课”,有些老师往往与“写教案”相混淆,其实二者不是一回事。备课是教师在授课之前对教材内容、结构、情感、道理等的深入理解,以及针对所教学生,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联系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教学方法的思考与选择、确定。最终弄懂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即教案。而写教案,只是对上述理解、思考、选择这一备课过程的书面记录。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听课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我花了约15分钟……” 一辈子与15分钟,一语道出了教师备课的真谛。
二、教师备课备什么
新的课程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教师备课的内容也有所变革。那么教师备课需要备什么呢?(一)备教材——吃透潜在点
广义的教材泛指教学所用的一切材料,包括课程标准、教师用书、教科书(亦称课本)、练习册、课外习题集、课外读物以及教学挂图、卡片、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狭义的教材即指教科书。我们所指的“教材”都是狭义而言的。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钻研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资料,明确教材地位、作用,确定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精选练习和作业(包括随堂和课后)。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该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而编写的教学用书。它把课程标准中教学内容要点用准确生动的文字加以系统的阐述,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材一般包括目录、课文、习题、插图。实验、注释等部分,课文是其中最基本的部分。教材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和检查学生学业成绩提供了基本材料。教师要上好课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如果教师对教材不熟悉,或对教材中实质性的内容没有吃透,上起课来必然穷于应付,教学效果不可能好。所以说,钻研教材是备课的主体部分。2.研究教材的步骤(1)浏览全套教材
教师要对所教学科的全套教材进行粗读,浏览一遍教材的主要内容,了解全套教材共有几册、几单元,分布在哪些年级学习,这些内容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从整体上了解全套教材的概貌,把握整个教材的结构体系。这样就可以增强教学的计划性、有序性和整体意识,备课与上课时就能瞻前顾后,不至于重复讲解,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自己对教材的整体认识告诉学生,让学生对教材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2)通读某一册教材
在浏览教材的基础上,就要通读所要教的某一册教材。通过通读全册教材,全面了解全册教材有哪些教学内容,要让学生掌握哪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各个单元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是什么,从而正确地把握教材的深广度,领会编排或修改的意图。这样就可以为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钻研某一单元教材、某一章节教材作好准备。
(3)细读某一单元的教材
一个单元的教材是相对独立的一块知识,教师在单元备课时,不仅要对本单元教材细细读懂,清除障碍,而且要分析其内部结构,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各个教学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以至全套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这样就可以在教学时不仅要求明确,重点突出,而且可以前后联系,上下连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4)精读即将施教的具体教材
对即将施教的教材要认真阅读,细心分析,深钻细研,逐字逐句推敲、研究,做到“字字落实”,从而明确以下问题:①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是什么?要使学生学会哪些基础知识?熟练哪些基本技能?培养什么能力?进行什么思想品德教育?②本节课教材有什么内在联系?教材的重点是什么?学生最难理解与掌握的问题是什么?突破难点的关键是什么?知识的来龙去脉是什么?各个例题、习题的作用是什么?如何搭配使用?(5)精心组织教材、处理教材
教材内容是按照学科本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来编排的,教学时教师不能把教材结构原封不动地搬到课堂上,而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认识规律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好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材系统转化为教学系统。要着重考虑以下问题:①怎样根据知识的迁移规律,组织好旧知识的复习,创设好学生接受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课题如何引入,新旧知识怎样衔接,新知识怎样展开,都要做到心中有数。②怎样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教学程序,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详讲什么,略讲什么,重点怎样突出,难点怎样突破,关键如何抓住,也要做到心中有数。③怎样根据反馈原理选择和安排好层次练习,使听、说、读、写、算等技能训练落实到实处。④怎样根据学生实际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充分发展,思想品德教育得到渗透。(6)阅读有关参考资料
教师在认真钻研教科书的基础上,还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资料,并注意经常积累资料,以帮助更好地吃透教材和补充教材。参阅有关教学资料和积累资料贵在经常、持之以恒。教师平时要像蜜蜂采集百花花蜜一样,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收集点滴教学资料,为上课做准备。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不断汲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学习新经验。教师钻研教材、积累资料,决不是限于某一时期备课的要求,而是要精益求精地不断进行。有经验的教师在自己的每节课的备课笔记后面留有空页,以便上课以后及时记录课堂中所发现的、而在备课时未曾料到的情况,包括教材阐释的精当、学生思想上的火花,或者思路上的障碍等等。注意积累资料,有助于改进教学,使教学更为丰富、精湛。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好的教师上的每一节课都可说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准备的。以上钻研教材的六个步骤是有机联系的整体,教师备课时也不是一定要按部就班,不同教龄、不同水平的教师应重点突破自己的薄弱环节。(二)备学生——摸清已知点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的教学效果,最后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所谓备学生,即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的实际,主要指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计算和实验能力等。有些问题,教师主观认为学生是应该懂的,备课和讲课时不大重视,但学生实际知识基础恰好在这方面有缺陷,造成教学效果不好。有些问题,学生容易误解,因而引起混乱,是教学上的难点,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了解并估计到,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突破。了解学生实际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通过历年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批改作业,与学生交谈辅导,测验考试,课堂提问等,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这些都是有效的方法。同一年级不同的班相同的教法,学习相同的内容,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会有不同。因此,应了解和根据所教的班的学生实际,针对不同的对象而采取不同的要求和教法。(三)备目标——落实结合点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目标制定要切合实际,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在叙述上最好有不同的层次。1.知识:迁移应用—掌握——能够应用:理解水平——理解——懂得为什么,将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认知水平——了解——知道是什么,对信息的回忆,再认识或回忆2.能力:熟练操作,独立操作——学会,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模仿水平—初步学会,不具备独立自主性;3.领悟内化,反应认同,感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价值观,人生观
重点:练习教学目标,认真钻研教材,分清每项内容的主次,确定重点,不可太多1-2个就行
难点: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或难接受的内容,正确地判断教材难点取决与教师对学情的把握,找准疑点,难点,关键。
(四)备教法学法——切中契合点
何谓“教法”,它是指老师为完成教学任务的采用的工作方法。学法则是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方法。教法是解决教师教的问题,学法解决的是学生学的问题。
教法和学法统称为教学法。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老师的教法通过学生的学法来发挥作用,而学生的学法是在老师教法的指导下,通过教学过程来形成的。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可以说是教中有学,学中有教,它们有机统一,并生并存。它们的区别因为它们的紧密联系而并不明显,并且同一种方法,有时既可以做为教法,又可以做为学法,比如:发现法、观察法、实验法等。因此,不少教师常常无法明确区分教法和学法。笔者认为:主要体现老师思想行为的方法即为教法,而侧重于表现学生思想行为的方法则为学法。长期以来,由于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虽然也有“教法”和“学法”之分,但绝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教法”方面,所以在通常的认识中,我们大多将“教学方法”理解为“教法”单纯的关于学法的理论探索或经验总教学方法有许多种,常见的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还有一些特级教师所创造的独特的教法,如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等。学生常用的学习方法有:观察法、学思结合法、读写结合法、学练结合法、合作探究法、发现法、质疑法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面临的许多任务中,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的学习。”学会学习不仅是当前学生学习的需要,而且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可以从学习计划、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考试、检查、总结、课外学习等方面进行指导。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又如何备好教法、学法呢?
首先,要在头脑中建立教法及学法体系,做到运用时心中有数。教师应该明确各种教法和学法的特点和最佳运用范围,在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时采用不同的教法和学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一节课中,只用一种教学方法的情况是少有的,往往是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综合运用。有备教法和学法时,则可以只写主要的,而不必面面俱到。
其次,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均要以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这前提。不深入挖掘教材,便找不到文本的知识点,能力训练点,情愿培养点,教学的目的任务便不明确,教学法的选择也是盲目的。而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要知道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了解他们原有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只有根据多方面的情况来确定自己的教法和学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要具有艺术性和可操作性。教法和学法的结合要自然巧妙,恰到好处,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完美效果。教师要善于架起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将学法融于教法之中,使课堂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所谓可操作性,是指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切实可用的,便于完成教学任务,便于学生掌握和运用学习方法。
第四,努力探索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法。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探索,教育是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追求。作为一名教师,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中,必须学会通过学习,转变自己的观念;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认识;通过反思,修正自己的行为;通过总结,创造自己的特色。唯如此,方能使自己的教育人生熠熠生辉。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目的是提高他们的能力。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对学生加强思维方法的指导无疑会促进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更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时采取了什么方法,通过解决问题体验方法,形成策略。因此教师应积极地了解学生的思考情况,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怎样想的,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思维成果,体会不同解题策略的平台,引领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补充,促进思维发展。(五)备教具——选准穿插点
教具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辅助手段,其使用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教具使用不当(实为穿插点没选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其原因主要是在实际备课中往往重视了使用什么样的教具而忽视了使用教具的最佳时机。从教具的作用来说,备课时一旦遇到语言表述非常抽象的情况,或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印象,就要考虑使用教具的问题。相反,如果三言两语可说清道明的问题,使用教具反而就成了多此一举。(六)备情境——把握和谐点
创设教学情境,能够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的真切性,以真切的情感调动学生参与认识活动的主动性,以广远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设教学情境的途径是多样的,如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考虑学生实际、教学内容、班级特点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不要故弄玄虚,牵强附会。(七)备程序——巧设过渡点
教学的一般程序(即步骤),对已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大都是轻车熟路。但就如何使一个教学段过渡过到另一个教学段,却为不少教师所忽视,这就势必影响到一堂课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而且由于缺少必要的过渡,致使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出现思维和认识上的“掉队”。因此,在备教学程序时要舍得花精力巧设过渡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随着教学程序的推进而顺利到达知识的彼岸。教学程序的过渡要力求自然、紧凑、简洁而巧妙。无论温故知新的铺垫,还是由分到总的聚合等,都应该如此。(八)备问题——选准切人点
新课程倡导要增强问题意识,课堂教学要以问题为纽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但是,我们一些教师误解了问题教学的真实内涵,问题设计缺乏质量,缺乏效度。主要表现为以下“误区”:其一,问题过多,课堂从过去的“满堂灌”走向“满堂问”,一堂课下来几十个问题,把学生问得晕头转向;其二,问题过浅,学生有口无心,随声应和,激发不了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其三,问题过难,远离学生的认知世界和生活世界,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其四,问题过死,没有充分展开和发散的余地,缺乏灵活度和开放性。有效的问题设计应该选准切入点,并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参与和回应。它应该具备以下特性:第一,问题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尽可能引导学生认清问题的实质,抓住问题的关键,具有启发性;第二,问题要揭示矛盾,形成一种认知冲突,引发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跃跃欲试,具有挑战性;第三,问题要拓展课程领域,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开放性;第四,问题要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要尽可能形成科学的、有梯度的问题链,问题的展开以及问题的难易度都要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心理发展路向,具有层次性;第五,问题要能调动学生的情味,引起学生的兴味,具有趣味性。(九)备教学过程的构建——目标达成点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想使课堂教学有序、有效地开展,必须注重教学过程的构建。教学过程的构建,首先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变程序式课堂教学为建构式课堂教学。教学过程的构建,其次要遵循教材的实际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教材的内容不同,呈现的形式不同,采取的教学程序也不同。例如:“情境——活动——体验”、“问题——讨论——总结”、“自择——自悟——交流”等等,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优越性。无论采取何种程序,都要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问题的生成,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活动的展开,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当然,教学过程是个动态过程,它常常需要调整和变化。
(十)备学习方式的选择——找准契合点 现代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主领悟、自主体验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学生潜能。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我们说“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教学理念,而不能将其理解成教学模式。所以,“自主、合作、探究”既要整体考虑又要分开考虑,既可以贯穿全篇,也可以体现在某个环节上,该用则用,不该用则不用。例如合作学习,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有的是简单的问题,自己能解决的就没有必要合作。又如自主学习,是在老师主导的前提下的自主。教师要启发情境、创造条件、指明方向,有针对性地对某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备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备问题的设计、备情境的创设、备引导性的语言,让学生自觉地生成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方式,因为在备课时学生的学习方式可能预测到,但不能了解到学生活动实质和展现的方式,这还要靠在实际教学中临场的监测和调控,及时调整策略。(十一)备师生问题的生成——激发思维点
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反对教师的串问,但不能否定教师的问。教师的问要问到关键,问得得法,问得有价值。教师要少问,尽量把问题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地问。问题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切入点是多层次的、多角度的,但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性、层次性,体现情境性、启发性、艺术性。现在教学最难的是备学生的问题,学生会提什么样的问题是不确定的。虽然存在不确定性,但教师也要有预测,预测凭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凭教师的教学经验,凭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这就是说要做充实的准备,有积蓄才能沉着应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准备的问题是一回事,学生提出问题是另一回事。教师除了必要的几个问题之外,不要把自己准备的其他问题强加给学生。问题是由学生自己生成,学生的问题还要由学生自己解决,出乎意料的问题师生都解决不了,可放在课后。
(十二)备教学活动的开展——找准落脚点
教学应该是教师、载体(文本、媒体、景观、实物)、学生的对话过程,对话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学习活动分为内隐的和外显的两种:内隐的如:思维想象、自我对话、师生的情态对话等;外显的如:谈话式、问答式、品读式、讨论式、合作式、竞赛式、表演式、游戏式、观察式等,具体一点说就是听、说、读、写、算、问、画、演、唱。教师备课时应在什么教学环节上,选择什么样活动方式呢?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来巧妙地安排。教学活动要有设计但不拘泥于设计,教师要有应变的能力,这才是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需要强调的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建议在课堂中起主导的作用。另外,教师也应参与自主活动的设计,为他们出谋划策,提供条件、资料等。(十三)备资源——抓住相关点
随着课改不断深入,正确的教材观正在逐步建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充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也并被越来越多的教师用在教学实践中。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剑走偏锋”的现象,有些教师在资源的利用方面完全不顾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不考虑与教学内容的关联,随意拓展,无目的利用,甚至与教学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结果导致课堂上“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课堂教学不能简单地囿于教材之中,确实需要适当拓展延伸,需要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但这里也有一个“适度的空间”,理性的做法是围绕教学目标,潜心挖掘教材富含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相关性的原则,合理利用与之相关的各种有效资源。(十四)备语言——凸显精要点
教师的语言要充分发挥引导、点拨、启发作用。在设计时要抓住“精要”这一关键,做到简明、精当、扼要。第一,引入语要精粹。或激情引趣,或联“旧”唤“新”,或设疑启思。第二,过渡语要精炼。三言两语,巧妙衔接,穿针引线,上下勾联。第三,提示语要精要。提示语一般出现在问题过大、过难,过于抽象而学生又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它或是提示思路或是提示方法,教师要通过精彩的设计,使之让学生心领神会,豁然开朗。第四,插入语要精妙。教学中的插人语一般有两种:一是与教学内容无关,但可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如充满激励和鼓舞的话语。二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这样的插人语有助于学生深透理解知识。第五,总结语要精辟。总结语或画龙点睛,或激励、或号召、或希望,要注意与引人语照应,首尾圆合、浑然一体。(十五)备作业——强化重难点 作业设计是教学的反馈环节,备作业应做到“三个清楚”、“两个注重”、“两个指导”、“两个注意”、“一个知道”。三个清楚:一弄清楚作业的训练意图,训练目的。二弄清楚作业在内容上的广度与深度。比如答题,需要回答出几个方面内容,回答到什么程度。三弄清楚作业的格式要求。两个注重:注重留“以少胜多”的作业,注重留能力含金量高的作业。两个指导:备如何指导作业中的难点;备如何指导后进生。两个注意:注意将作业中的有关思考与练习题有机地纳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与以前同类作业比较异同,使作业发挥巩固、发展学生技能的作用,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一个知道:知道学生完成作业大体需要多长时间,注意分量适当,使学生的课业负担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当然,作业的形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从作业的载体看,有纸笔作业、口头作业、电声作业、音像作业、网络作业;从作业的内容看,有积累巩固性作业、实验操作性作业、演说交际性作业、品味鉴赏性作业、采集编创性作业、调研探究性作业、考察体验性作业、问题争辩性作业;从作业完成的方式来看,有独立作业、合作作业。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使作业的设计有价值、有意义、有效果。
三、教师备课应处理好三大关系(一)个人教案与成品教案的关系
所谓成品教案主要是指现成的书本教案或网上可查阅的电子教案。毋庸置疑,它是作者领会和理解教材的智慧之果,但其毕竟是作者从自身研究的实际出发的。因此,要创造自己的教学特色,我们就必须首先闭门独立思考,以排除成品教案对自己思维的干扰,并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和想象。待个人教案初稿完成后,再去借鉴、学习他人的教案及其相关信息,以检测自己的定位是否科学、精当,为此再进行二次、三次的备课,不断加以修正和完善。(二)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关系
优秀的、高效率的课堂来自于集体的智慧,因此备课中应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加强集体备课,但必须先进行个人备课,找出疑点,再进行集体备课,寻求突破点,最后再回到个人备课,整理知识点,突出能力点。
(三)整体备课和要素备课的关系
个人备课时,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念,整体把握教材体系。教师首先既要看到本堂课知识的内在联系,又要看到它在本章节、乃至在全书中的地位;其次在要素备课时,目标上应始终围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等素质教育方面的教学要求进行设计,方法上尽管教无定法,但心中应始终想着学生这个主体,更多地思考学生是否参与了,最难点的突破上应充分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
俗话说得好:“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备好课。”教师备好课的四步骤是:
第一步:知书明理 即吃透教材、武装自己。教师首先自己要深刻而准确地理解所讲教材内容,分析所讲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承上启下的关系,从而确定或详或略,宜简还是宜繁,进一步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通过“知书”,明确教学中需要搜集的各种资料,以作为对所讲内容的有益辅佐或补充,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容易消化和理解。合理安排所讲内容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选择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用具和教学方法,从而达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延伸拓展的目的。
第二步:知人定法
即对教学对象文化层次、性格特点等方面的素质,做到知根知底、心中有数,并能有针对性地确定正确的教学方法。学生来源面广,家庭背景、知识层次、知识结构各不相同,要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梳理排队,从而确定最佳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目的。比如:采用对话讨论、合作探究、实验操作的方法等等。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可能制定出适应学生的正确教学方法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措施。
第三步:编制教案
即将所要讲述的内容,所要援引的资料,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所要安排的活动等加以组织安排并编写出来的过程,它是对教学内容及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逻辑归纳,使之成为统一的整体。教案一般要突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环节。但是要编写出一个好的教案,首先要求教案要紧扣所讲主题,要围绕主题去展开、阐述、说明,教案扣题是教案的核心,一个只有形式上规范但内容不扣主题的教案,自然达不到教学目的。其次,教案要围绕“三个作用”的发挥去编写,教案的“三个作用”即:其一,使教授过程条理化、规范化,避免内容杂乱无章,缺乏逻辑性;其二,编写教案还要起到对计划中进行的教学活动的审查作用,有利于发现新问题,做到及时的补充或修正;其三,教案也要起到备忘录的作用,在教授过程中提示教授人。只有扣题而规范的教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步:试讲梳理
这是备课的最后一道环节,是授课人授课前的一次实战演习,将试讲中成功的正确的东西加以肯定和保留,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以修正和补充,也就是在正式教学之前的一次复查。试讲可以发现教案中的各种问题,比如:讲授内容的整体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方式是否贴切地适合内容的需要;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或对某一具体概念的解释是否适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如何用词方显恰当、用何语气才能完善地表达讲授人的意图、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听者的理解等问题,并将暴露出的问题及时梳理,对成功或不足加以肯定或补充。同时也要针对学生善模仿的特点,教师在备课中要注意推敲自己教学语言的生动,举止行为的得体,从而使每次备课和授课,都能在学生中起到示范作用,并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得备好课,而备课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教师要学习新的理念,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可行的教学策略,合理应对学生提出的各方面的要求,这样才能灵活贯通,更好的实施教学。
2.美术教师如何备课 篇二
一.钻研课标
课程标准是所有学科的方向, 它决定了教学应该以哪些问题为主, 指明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标准不清楚, 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 就不可能准确把握教材的训练要求, 教学就可能出现盲目性。只有研究清了课标, 吃透课标, 才能更清楚如何教学, 哪些是必须要讲的, 哪些是可以不讲的, 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因此我们要想高效备课, 就必须首先做到钻研课标, 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的要求。每次我备课之前, 都会先拿课标进行研读, 反复研究, 确定教学中的重难点, 才开始着手进行备课。
二.开发课程资源
语文是一项内涵丰富的学科,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 教学资源可谓无处不在, 学习中、生活中都包含了众多的教学资源, 在备课时我们要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 将其渗透到教学内容中, 在每一个需要补充的知识点上加入课外的语文资源, 使学生扩充知识面, 激发学习兴趣。在备课时将所需要运用到的教学资源都作准备, 以制作成课件或其他的形式带到课堂上, 展示给学生。比如, 对于《颐和园》的教学, 学生很少有去过颐和园的, 因此对于该课内容他们是比较陌生的, 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 比如颐和园的历史、颐和园的风光图片等等, 让学生对于颐和园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三.研究学生
其实, “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 更重要的是“备学生”, 因为我们备课就是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其实课堂的真正主人不是教师, 而是学生, 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 就不能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更需要考虑学生的学情, 考虑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特长以及兴趣爱好, 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教学策略, 设计一些学生喜欢并且容易接受的教学活动, 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 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对具体学生的具体教学策略, 比如说在设计提问的时候, 都需要提问哪些学生, 提问他们什么样的问题, 如果他们回答不下来我们应该如何做。再比如, 设计一些游戏性质的教学活动, 需要请哪些同学参加, 分角色朗读中如何给学生分角色等等, 这都是具体涉及到学生的个性特点, 需要教师认真研究。
四.课前预案与课后反思相结合
很多教师在每堂课的备课之后, 只要已经进行教学, 就会将所备之课抛之脑后, 以后再为其他班级讲解该课也不用再备课, 只需拿着教案继续重复着前面的劳动。殊不知, 教学后的反思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在备课的时候, 势必会有很多想不到的地方, 在教学中也会有很多东西生成, 如果我们不抓住这些, 不进行反思, 那么课堂上的教学生成就会昙花一现, 毫无价值。而且再进行下一个班级的教学时, 我们的教学依然是机械重复, 没有提升, 也没有改进, 长此以往, 不仅学生会厌烦, 教师也会止步不前, 而且会对教学产生厌倦心理。因此, 教学中, 教师要观察、倾听学生, 了解学生的原始理解, 发现富有创意的闪光点, 从而调整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教学流程, 完成第二次备课。学生鲜活的体验大量涌现, 开放目标不期而至。此时, 不能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 要在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 在超越预定目标中获得创新。由此看来, 备课不仅仅是课前的工作, 也是课后的工作, 不仅仅是一课的工作, 更是终身的工作。
3.语文教师如何备课 篇三
一、把握课标,整合教材训练点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圭臬”、是源头、是方向,也是方法。熟悉课标,就像砍柴前磨刀一样,事半功倍。语文课标对小学语文不同学段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它是教学的标准,教学的依据。吃透课标,才能根据阶段教学目标,找准所教教材训练点和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语文课教得扎实有效,就应做到“一研读,两了解”。首先,研读课标不可缺少。每学期初,我组织教师反复研究课标,明确本学段的训练侧重点,做到心中装课标。其次,通览教材把握重点。通览本册教材内容,找出本册书的训练重点。如: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期有十个《金钥匙》分别从识字写字、阅读、习惯培养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最后,单元备课不容忽视。找出本册书的训练重点后,明确单元训练重点,提倡教研组成员集体研讨,全面了解、熟悉教材,制定措施,写出教材解析,做到心中有教材。
二、钻研教材,找准教材重难点
课标是一个学段的目标和要求,单元训练往往就是一篇课文的训练点。 我们面对的课时教材以阅读课文为主,朗读是钻研教材最重要的一环,因此,提倡“朗读三部曲”。备课前,首要的任务就是读懂编者意图。课例、课例中的“小资料”“我的视角”课后的练习题,都是老师要读的内容——这里体现着编者意图,特别是课后练习题,是教学这篇课文的任务、思路、达到的目标、重点难点等的集中体现,只有读懂,才能正确把握单元及每篇主体课文的训练点。其次,感知课文内容。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的,可以赋予作品以生命。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备课时,我认真阅读主体课文,力求把课文读“活”。对于感情型课文,如《老人与海鸥》,直读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三,揣摩课文的意境。随着悟性的提高,有些关键词语,写得精彩之处,以及课文的重点、难点,也会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记号。但是,教参阅读也不可少。吃透单元、课时目标的同时,再看看教参,学会分析、比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有的可以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或全文),教师要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教师要先努力去做。
三、资源整合,建立资源信息库
语文教学正在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要求教师应是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更应当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溪流。备课之前,不要把“书”作为单纯的教科书,还要深入了解学生,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博览群书,查阅大量资料,多搜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注意使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特别是生活这部大书,建立自己大脑中的信息库,补充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好课堂。如:五年级上期《浙江潮》一课,引领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感受江潮的气势,学生很容易就走进了文本。据此,教师要积极地拓展与教材相关的参考资料、配套资料,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时代背景、作家、作品、科技知识等,从而承八方雨露,纳百家之言,兼收并蓄,不断充实自己,丰富学生。
四、了解学生,体现课程新理念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遵循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研究学生的心理、个性、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知识能力水平、生活阅历、文化背景、已有的经验等。这样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照顾大多数的原则,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例如,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备课时设计适当的问题提问适当的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有的学生连生字都还没能掌握,我就上课时只让他回答一些最简单的问题,不给他下马威,以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做到心中有学生,目中有学生,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设计出精彩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充分发挥教材中的练习题,将问题序列展开,让学生找到提示学习和探究的线索,激发学生求解问题的好奇心,由一点引领学生更多的发现,引导学生获得不同的成功。
编写教案,科学合理可操作
课标指出,“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 在完成了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等环节后,才动手写教案。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
1.三维目标不能少
“三维目标”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融为一体的,共同构成一个血肉丰满的生命体——语文素养。教师要正确把握“三个维度”目标有机统一的关系,重视让学生主动经历学习,适应终身学习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发现、总结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有序、有度、有用的语文知识和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创新精神、研究能力、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教学过程理念新
(1)导入课题要新颖——未成曲调先有情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能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创造科学有效的导入形式,就必须把握课文的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
(2)设计问题要合理——牵一发而动全身
“问题”是组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般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课堂教学知识的迁移和延伸主要都是靠问题来进行支撑的。 高质量的提问是教师研究教材与设计教学时思想的结晶,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但教师要少问,尽量把问题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的问,可以问的新奇、独特,最后教师要给以梳理、引导,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教师备课中设计的问题要有序进性,体现情境性,要设计学生主动参与,深层次参与的环节,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如:二年级上期《特殊的考试》一课,创设熊猫台长到教室招聘“小小卫生员主持人”的情景,以“小白兔为什么会被录取?”这一问题,引领学生读中思,思中悟,理解课文,明白了道理。
(3)板书设计要精准——标新立异二月花
板书是一门高度浓缩的“提练”艺术,是“提纯的金,琢成的玉”。它用概括的文字、简明的图表、简单的构图、凝练而直观的形式把教学内容浓缩起来,节省了教学时间。语文课的板书设计要从课文的教学目的出发,选取恰当的切入角度,对全文作鸟瞰式的综合,应力求结构上简明扼要,语言上精心锤炼,形式上新颖有趣,有审美价值,能寓教于乐,寓智于美,有"二月花"的新颖。
3.学习评价要跟上——正确评价促发展
我们还要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让评价与教学过程并行同等重要的过程。 正确评价可以让人发现问题与不足,引导努力方向,激励奋发向上的神奇作用。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用爱心正确评价。让每一次评价都是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地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
4.教师如何利用网络备课 篇四
一、教师利用网络备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或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也必然波及教师的备课方式。时代的发展,使学生有机会较早地与计算机亲密接触,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增长要求教师补修计算机课程,而利用网络备课是补修的一种较好的形式。教材的改革,使课本中出现许多新面孔,自我的研读是必要的,而在更大范围内相互切磋才是吃透教材的最佳方式,利用网络可以实现这一点。《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明确规定:“语文教师应积极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部分省市教育厅已明文规定,网络宽带接入学校的教师必须学会利用网络备课。
二、教师利用网络备课应该具备的思想
1、“以少换多”的思想。即奉献自己的一点点,获取别人的一串串。有人也把这个概括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不管怎样,其前提是奉献。试想,网民们都只想下载别人的,那么,网络还有那么大的魅力吗?实际上,大多数网站都设有上传通道,大多数网民并不吝啬,使很多初涉网络的人欣喜过望。“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汪国真诗)
2、“把自己的东西放在别人的地方”的思想。一般来说,只要网站不倒闭,有价值的资源就不会被删除;其二,东方不亮西方亮,除了星星还有月亮,这个网站没有的,在另一个网站可以找到,因为有价值的资源会被多次复制;其三,自己的计算机硬盘容量有限。因此,我们大可不必当一个葛朗台,不必见到有价值的资源就下载据为己有。实际上,只要知道它们所在的位置(网址或网页)就可以了。
3、“请让我来帮助您”的思想。我想,共同打造快乐的网上生活应该是每位网友义不容辞的责任。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人人拥有一副热心肠,那么,网上便是一片幸福的天地。每位教师都会有教学资料短缺的时候,若很快获得网友的馈赠,充满感激是不言而喻的;另一方面,能帮助别人解决燃眉之急,不也能收获一份友谊吗?
5.教师试讲中如何快速备课 篇五
近期很多省份的教师面试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其中很多地区都是以试讲为主要的测查手段和方式,既然要试讲,首先要书写教学设计,只有设计好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才能在试讲中讲的有条理,重难点突出,赢得这次考试,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书写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呢?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如何做到短时间备课。
首先,熟悉教材.不管是试讲还是说课,都离不开对教材的熟悉,只有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理清教材中的重难点,以及梳理出自己的教学内容,这里建议大家能够吸收教学参考用书中的授课思路和教学内容来,所以这部分就要求大家下功夫来梳理教材内容;其次,熟能生巧。
建议没有写过教学设计的同学从逐字稿开始写起,把自己的每一个环节和连接语都写下来,作为自己试讲中的一种体系,然后通过不断的练习进行熟悉,当中间的连接和过度能够较为流畅进行之后,就可以不用再写自己的详稿,开始把自己的逐字稿写成框架式的简案,只需要写自己的授课主要内容即可,无关紧要的话都可以省略,只要能够梳理出教材重难点即可;再次,完善简案。
当大家能够熟练的依据自己的简案进行讲课后,就要求大家能够通过简案来设计自己的板书,很多同学在试讲中都忽视了板书的重要性,板书可以体现自己的授课思路,也可以体现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所以要求大家设计自己的教学板书,当自己熟悉了教学内容后,并能够通过简案来试讲,那么这一阶段就要求大家不看自己的教学设设计来试讲,而是通过自己的板书来进行试讲,一方面可以少看教案,另一方面也能把板书清楚的书写下来,与自己试讲的内容形成一致。
6.小组合作学习下教师如何备课 篇六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下的语文教师备课应该做到:
一、改变备课的落脚点。
过去教师备课最终的落脚点是为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将规定的教学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设计的教师“教”的过程。而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最终也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但是它所要求的不是教师“教”而是学生“学”。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为学生设计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流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路线,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知道怎样做,因此教师的教案就应该变成“导学案”。使用学案的年级教师在自主备课的时候在学案上设计的就不应该是教师的教学环节,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流程。以低年级语文教学为例:教师在备课时除了知道目标、重难点、教具准备等常规性的内容以外,备课时学习环节应该设计以下几步: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出示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学生的三分钟演讲、教师讲关于文章的故事等)
学生活动:学生如果能够通过三分钟演讲,自行导入,教师就不需要参与。
(二)、学习导航
学生活动:在学科长的组织下进行:
1、读题目,想一想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有导读的还得要读一读导读,了解主要内容及学法提示)
2、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
3、初读课文,画出生字、生词。
4、再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处理生字、生词。
5、再次读课文标出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并注明原因,标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提出问题(结合文中泡泡、课后题或向题目问个为什么等)。
6、熟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说的是个什么事?
使用学案的年级,学科长可以按照学案的预习导航部分,安排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活动:教师参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处理简单的问题,帮助学生提出比较有深度的问题。
(三)、合作交流
学生活动:在学科长的指挥下进行:(具体怎样做应灵活多样)
1、小组内检查字、词、读文情况。
2、交流词语或句子的理解。
3、交流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并说明原因。
4、提出问题,寻求解决办法。
教师活动:帮助学科长组织小组内交流的顺序、确定展示的问题、确定展示问题的顺序、确定中心发言人、确定记录人等。
(四)、汇报展示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组织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1、小组轮流展示学习收获(展示的形式多样),互相补充。
2、质疑问难。
3、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控制汇报的时间,用评价的语言,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汇报,帮助学生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作业等。
二、教师的备课要改变以往的呈现形式。
以往教师备课设计的教学过程,主要是用来指导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进行“教”;现在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考虑体现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导”,把所谓的教学环节变成学生学习环节。
三、打破备课的时间和空间。
以往教师备课往往是在上课之前进行的“三级”备课,上课的时候往往为了让学生围绕自己的教学环节进行学习,脑子里想的是如何控制学生,对课堂生成的一些东西往往把握不好,或根本就不当回事,丢失了很多有效的教育资源。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为学生设计好学习的路线以后,学生就会按照这个路线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就有时间参与到学生学习中去,就会有时间去考虑怎样引导学生汇报、让那个组先来汇报、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评价、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汇报。评价的语言要简明扼要、具有鼓励性、继发性,力争做到评价、点拨、引导一体化,课堂上不说废话。
7.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如何备课 篇七
一、当前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虚置和游离。设定教学目标时, 不是根据课标、教材、学情的综合分析后科学设定, 而是照参考书等材料一抄完事, 目的是使教案完整, 目的是给他人看的, 教者自身没有内化于心, 更没有打算实行之。2.备课与上课两层皮。3.抄袭教案代替备课。4.做题代替备课
因此, 教师必须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备课包括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
二、个人备课
个人备课是确立目标、储备知识、研究学生、设计方法的必要途径, 是集体备课的基础。
(一) 个人备课实行三期备课, 具体包括:
1. 学期备课:
每学期初研究课程标准, 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学期的总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和教学活动安排等。
2. 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前各年级备课组集体研究确立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
3. 课时备课:
上课前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本课时教学活动的详细预案 (具体内容参见个人备课内容要求) , 此项备课至少在上课前一天形成定案。
(二) 个人备课的要求
1. 备课流程
(1) 教师个人不参照其他现成的资料, 仅从自主研究的角度来分析课标和教材, 形成教案初稿;
(2) 教师广泛涉猎名家教案和参考资料, 对自己的备课进行反思和修改, 形成教案复稿, 准备参加集体备课研讨;
(3) 在参与集体备课后根据集体研讨的结果, 在充分考虑班级和自身特点的基础上, 对个人备课进行进一步修正与完善, 形成教学定稿;
(4) 在课堂教学实施后, 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反馈意见, 对教学设计或导学案再次修正和完善, 形成完善稿。
2. 备课内容
第一, 备知识。
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基本工具, 也是教师向学生系统传授知识, 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 吃透教材中知识的纵横联系, 领会教材的编排体系, 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做到正确使用教材。在整体把握学科客观知识框架的基础上, 定位微观的课时知识, 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1) 明确教学目标
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细化, 避免出现教学目标虚置和游离于教学之外的现象, 提出明确的学生学习目标, 处理好课时目标与学科整体教学目标的关系。
(2) 优化教学资源
根据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需求, 认真钻研包括教科书在内的所有教学资源, 精选并创造性地整合和使用。
(3) 确定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 精心研究确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帮助学生学习。
(4) 编制导学案
在新课授课前, 精心编制导学案或预习提纲, 明确课前预习应达到的目标, 预设检测方案。
(5) 精选习题和课后作业
要精心筛选例题、习题, 使例题具有典型性、启发性, 习题具有目标性、层次性和拓展性。
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 设计基础性、拓展性、实践性等不同层次的作业, 指导学生选择完成,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作业量适中, 在一节课时间内完成为宜。
(6) 及时反思
每节课后及时、全面、细致地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反思, 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整理到备课笔记上, 扬长补短, 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 备学生。
通过恰当的方式 (如导学案、作业、谈话等) , 认真调查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兴趣和个体差异, 为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预设学生学习的起点、梯度作准备。
(1) 认识并了解学生
收集学生基本的生活信息, 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与生活状况。充分利用与同学以及学生家长交流的过程, 来收集学生更为全面的学习背景信息, 并将这些信息有序地整理与保存下来。
(2) 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
备课时, 先考虑学生的认知情况, 学生的理解能力对教学方法的确立起着关键作用。
(3) 清楚学生的知识储备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个性特征确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
备课时, 熟悉全班学生的个性特点, 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发展, 关注这一点, 能使教学目标的确立更有指向性和针对性, 使得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第三, 备教法。
(1) 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备课的重点。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具体情况, 认真研究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最佳学习过程, 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需求, 确定教师应提供的帮助和指导, 预设具体的教学环节。
(2) 科学使用教学媒介
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 合理选择并适时、适度地使用教学媒介, 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 应着眼于一法为主, 多法为辅, 要做到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综合应用、相互融通、相互补充、形成合力, 最后达到整体优化的效应和作用, 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标。
三、集体备课
(一) 集体备课的意义
集体备课不是为写教案或是统一教案, 而是教师学习、构想、反思、研讨、设计和教师研修历练的必要过程;是教师在研究教学目标, 研读教材文本, 进行学情分析, 构思预设教学情境和教学方案的过程中, 提出问题和集思广益的平台。
(二) 集体备课的原则
1. 以个体备课和研修为基础, 以集体研讨交
流活动为提升平台, 以“复备”存共性、显特色, 使备课质量呈阶梯式递进。
2. 从“重教”向“重学”转变, 从“重教材”向“重
学生”转变, 从“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 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为最终达成“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性课堂奠定基础。
(三) 集体备课流程
1. 个人备课, 形成个案。
教师个人备课主要在目标的设定, 学情的分析, 重难点的选择及突破方式、教学流程的设计、练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预设, 主备人要更加详细地设计。
2. 集体研讨, 形成初案。
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六说”“一记录”。
“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定专题。
“六说”:说目标、说重难点、说前置自 (导) 学内容、说教学流程, 说重点问题的设计, 说达标拓展题目的设计。
“一记录”:要将大家讨论的意见记录下来。
每次集体备课后、备课组长要指定下一次集体备课的主备人及备课内容。
3. 完善整理, 形成复案。
教师根据集体研究的结果, 完善初案, 形成复案。
4. 结合实际、形成定案。
上课前, 教师再将教案梳理一遍, 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删, 最终形成定案。
5. 教学反思, 形成“补案”。
8.浅议教师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篇八
关键词:备课 教案 教材 学生 教学原则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备一节课往往要涉及很多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是要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具体确定教学方法,细化教学思路,准备教学器材,必要的课件制作以及教案的制定。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有条理地进行教学,使教学有案可循,总结有据可查。然而备课毕竟不是教学工作的全部。教师还需要将更多的精力落实到课堂教学,学生作业的检查、批改以及必要的讲解和辅导上。教师的工作任务是艰巨的,过多时间花在教案的制定编写上势必会增加教师的负担。所以如何提高备课的实效性,使教案真正为上课服务,且可持续性使用,值得探讨。
巴班斯基在《对现代课堂教学的若干要求》中指出“编写授课计划不是为了一种形式,而是为了更正确的组织教学工作。……通常遇到的问题是:值得把课堂教学的任务,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方法都用书面一一记下来吗?……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的每一节课任务都必须认真地考虑,至于书面的记录,只要整个课题或某一课题最重要的问题的一两节课写一写就行了。同时,这项工作在新学年里就已经不需要再耗费补充的时间了……”
教师对教材和学生能力基础的把握上需要有个长期的过程。对教材内在联系的认识,以及某个课题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确立是逐步到位的。是通过日常教学活动,与学生的不断接触、交流,以及教师自身不断学习、思考、总结后所达到的一种境界。更多靠平时的积累。
备课的首要任务是了解本节教材的内容编排,概念定义和规律的描述和应用。要结合教学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分析课本上相应的实验、例题和习题,参考一些教案和课件进行必要的实验准备和课件的修改。
备课的关键是要理解教材、大纲和新课标编写过程中所遵循的以下几个重要原则。
一、教学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原则
二、可接受性原则
三、激发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认识兴趣和对知识的需要感原则
四、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原则
以上原则是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的。知识与技能技巧的掌握需要有系统、有条理。教师要理解教材的每个组成部分与其他部分的逻辑联系。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定要立足于学生实际的智力潜力水平,讲授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要注意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阶段。同时要重视挖掘知识的兴趣点并关注学习的动机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国梁主编《中学物理教学法》
2.《创新备课方式》
3.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9.新教师如何备课讲座--张佑仪 篇九
簸峡小学——张佑仪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的机会。在此,我为本期加入到我校的新教师表示欢迎,祝贺你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下面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张友谊,是簸峡小学一名普通的教师。参加工作已30多年了。我的工作很平凡,在村小工作过十多年后到完小工作,我教学的理念也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发展不断转变和更新。我认为要上好课,除了要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知识外,关键是要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备课。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是《新教师如何备课》,备课是整个课堂教学工作的起点,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效果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中的得心应手。一说起“备课”,有些老师往往与“写教案”相混淆,其实二者不是一回事。备课是教师在授课之前对教材内容、结构、情感、道理等的深入理解,以及针对所教学生,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联系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教学方法的思考与选择、确定。而写教案,只是对上述理解、思考、选择这一备课过程的书面记录。
根据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多次聆听新老师的课,感到初上讲台的老师会出现一些这样的问题。
第一种问题是满堂灌。新老师总想在课堂上多讲点,总觉得自己讲得越多,学生也学得越多,结果一堂课下来,自己讲得很累,但学生还是不知道这堂课究竟讲了些什么。讲的内容过多,学生根本来不及归纳思考,消化不良。
第二种问题是照本宣科。有些老师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一堂课几乎把书本中的内容,一字不漏地在课堂上背了一遍,这样的课失去了上课的意义,老师功夫没少下,失掉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三种问题更为普遍,那就是不会掌握一堂课的时间。有时候30分钟不到就没内容讲了,有时候到下课铃响了,问题还没讲完,只好压堂。一压堂学生精力就不集中,根本听不进去你在上面讲些什么,效果很差等等。
总之,初上讲台的老师,一定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有时当场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面对这些常见的问题,新教师该如何尽量避免呢?唯一的做法就是,当你准备登上讲台时,就应该想到如何尽快让学生领会新知识、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如何教会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方法,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是认真备课。
一、备课的要求
(一)备教材
广义的教材泛指教学所用的一切材料,包括课程标准、教师用书、教科书、练习册、课外习题集、课外读物以及教学挂图、卡片、幻灯片、投影片等;狭义的教材即指教科书。我们所指的“教材”都是狭义而言的。
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钻研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资料,明确教材地位、作用,确定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精选练习和作业。教材是根据 课程标准规定的该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而编写的教学用书。它把课程标准中教学内容要点用准确生动的文字加以系统的阐述,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材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和检查学生学业成绩提供了基本材料。教师要上好课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如果教师对教材不熟悉,或对教材中实质性的内容没有吃透,上起课来必然穷于应付,教学效果不可能好。所以说,钻研教材是备课的主体部分。
(二)备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
学生们在课堂上需要的是什么?①学生课堂上最快乐的事是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释放。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已有的经验才能得到激活和提升,在主体之间才能实现意义的相互建构,学生的生活里才会融入新的价值。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②学生课堂最感兴趣的内容是新奇而富有挑战。人生本来就有一种探究的本能,猎奇是学生的本性。提出对学生构成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正切合学生的心理需要。
③学生课堂上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不受学生欢迎,学生渴望“自由”,乐于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解决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课堂教学设计要面向学生,适应学生。课堂是学生的,学生的需要才是真正的需要。④学生对未来课堂的向往是“在线学习”。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与学科课程的 结合,使得课堂教学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打破课堂的时空局限,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开放和丰富多彩。面对具有鲜活生气和灵动个性的学生,教师的设计和活动应更多地从学生出发,为学生着想。只有学生精彩了,课堂才会真的精彩。
2.备学生,明确教学难点、深广度和容量。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的教学效果,最后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所谓备学生,即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的实际,主要指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计算和实验能力等。有些问题,教师主观认为学生是应该懂的,备课和讲课时不大重视,但学生实际知识基础恰好在这方面有缺陷,造成教学效果不好。有些问题,学生容易误解,因而引起混乱,是教学上的难点,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了解并估计到,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突破。了解学生实际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通过历年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批改作业,与学生交谈辅导,测验考试,课堂提问等,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这些都是有效的方法。同一年级不同的班相同的教法,学习相同的内容,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会有不同。所以在一个班可能受欢迎,另一个班可
能反映内容太浅,信息量太少,吃不饱。因此,应了解和根据所教的班的学生实际,针对不同的对象而采取不同的要求和教法。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和知识,依靠已有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我们还会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上课一开始,学生似乎都会了,都懂了,教师 由于事先已辛辛苦苦地备课,写了很详尽的教案,只好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拉回来,让学生“懂装不懂”。
(三)备教法、学法
何谓“教法”,它是指老师为完成教学任务的采用的工作方法。学法则是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方法。教法是解决教师教的问题,学法解决的是学生学的问题。
教法和学法统称为教学法。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老师的教法通过学生的学法来发挥作用,而学生的学法是在老师教法的指导下,通过教学过程来形成的。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可以说是教中有学,学中有教,它们有机统一,并生并存。它们的区别因为它们的紧密联系而并不明显,并且同一种方法,有时既可以做为教法,又可以做为学法,比如:发现法、观察法、实验法等。因此,不少教师常常无法明确区分教法和学法。笔者认为:主要体现老师思想行为的方法即为教法,而侧重于表现学生思想行为的方法则为学法。
长期以来,由于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虽然也有“教法”和“学法”之分,但绝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教法”方面,单纯的关于学法的理论探索或经验总结并不多见。所以在通常的认识中,我们大多将“教学方法”理解为“教法”。
教学方法有许多种,常见的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还有一些特级教师所创造的独特的教法,如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等。
学生常用的学习方法有:观察法、学思结合法、读写结合法、学练结合法、合作探究法、发现法、质疑法等。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少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大搞题海战术,重复性作业,虽然学业成绩也能有所提高,但这种以牺牲学生生理及心理健康为代价的短效行为,从长远意义看,得不偿失。学会学习不仅是当前学生学习的需要,而且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可以从学习计划、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考试、检查、总结、课外学习等方面进行指导。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又如何备好教法、学法呢?
首先,要在头脑中建立教法及学法体系,做到运用时心中有数。教师应该明确各种教法和学法的特点和最佳运用范围,在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时采用不同的教法和学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一节课中,只用一种教学方法的情况是少有的,往往是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综合运用。有备教法和学法时,则可以只写主要的,而不必面面俱到。其次,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均要以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这前提。不深入挖掘教材,便找不到文本的知识点,能力训练点,情愿培养点,教学的目的任务便不明确,教学法的选择也是盲目的。而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要知道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了解他们原有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只有根据多方面的情况来确定自己的教法和学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第三,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要具有艺术性和可操作性。教法和学法的结合要自然巧妙,恰到好处,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完美效果。教师要善于架起文本 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将学法融于教法之中,使课堂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第四,努力探索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法。由于许多老师平时不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又不善于反思总结。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探索,教育是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追求。作为一名教师,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中,必须学会通过学习,转变自己的观念;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认识;通过反思,修正自己的行为;通过总结,创造自己的特色。唯如此,方能使自己的教育人生熠熠生辉。
备课的形式
1.学期备课
学期备课,是指对一个教学阶段所授内容的宏观把握,属于宏观备课。开学伊始,在通读教材、课标的基础上,明确教材的指导思想,掌握全书的知识结构以及前后单元的内在联系,确定总的思路和方法,并在时间安排上做好阶段性授课、平时测试、复习等的书面计划,制定出切实可行、较为全面的教学计划,为阶段性授课拟定一个初步框架。学期教学计划(一般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所教班级学生情况分析、实施计划的措施等,)
2.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其实是处在对教材的中观,它是三“观”的核心与纽带。它是以整册教材的全局性为规划背景,以具体例题为规划线索,配合教学时、学生实际等实际情况进行划分,形成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小单元,成为全局——局部——细节三部分的联结,最终实现教学任务的达成。比如一、二年级的教材中,老师们看 到教参上为个别重要的新授课只安排了一节课,相配的练习册上的作业与本课时的教学要求不是很吻合等问题,就可以利用单元备课进行调整、规划,从实际出发,灵活机动,从全局上统筹,合理划分单元,合理配置单元内的每课时,让学生的有效学习贯穿在每节课中,每个单元中,最终达到本册的教学目标。单元备课(一般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等。)
3.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是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设计的具体细节的备课。课时备课根据教材总的指导思想,深入到教材和教法的具体细节中去,挖掘教材,研究教法,理清思路,从知识到方法逐一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新课内容的自然引出、核心问题悬念的设置、突破重难点方法的选择、抓住主题归纳小节以及课后练习题的点拨等等。设计的主题就是如何紧紧抓住学生的思路,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贯穿在45分钟的课时教学活动中,并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在实际教学前编写的教学案例,课时备课属于微观备课。
下面我重点来和老师们介绍以下新授课的备课步骤:
(1)教学目标
目标的设置与陈述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从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相结合的角度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要选择合理的目标定位,要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当前行为目标,切忌大、空,不切实际。教学目标的明确,准确。
(2)教学重点、难点
从确立的目标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分清每项具体内容的主次,确定闪光点,放在突出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准疑点、难点和关键,优化教学过程。
(3)教学准备
为创设情境,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恰当选用教具,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必要的演示、操作、实验,教师要提前试做,并依据教学活动需要布置(检查)学生准备相应的学具,以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①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环节
导入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巧妙的“导”,创设情境,让学生全身心的“入”,要求通过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把学生尽快有效地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②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环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为此,我们要使用好新教材,挖掘新教材各种资源,为学生设计自主探 究的学习环节。备课时应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凡是学生难于理解或不易接受的,教师要点拔引导,让学生去主动建构;凡是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可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互相帮助学习。
③联系实际 拓展应用环节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紧密围绕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注重方法的灵活多样。建议每个教师在实施课堂练习时注意以下几点: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获取练习的反馈信息;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讲解,对出现的错误必须纠正;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④自我反思 总结评价环节
总结学习方法,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良好的评价习惯。
(5)备作业: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板书设计
板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目。课时板书设计包括分板书和整体板书,要突出学科特点,要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 动主线。板书设计要做到巧妙、精炼、准确、条理清楚。布局要合理、美观,力求多样化。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备课要不断修改,教学得经常调整,一成不变是行不通的。用同一个教案去教不一样的学生,其教学效果也是迥然不同的。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只有坚持不解,做好每堂课的充分准备,才能有的放矢,否则我不能走上讲台。
此讲座搜集了一些名家观念,也有我的认同观点,在这里与我们的新教师一起共同学习分享。
10.美术教师如何备课 篇十
每周,学校都要进行教案检查。要求教师超周备课,备详案,内容要具体细致,项目要齐全,并且出台了检查细则。其目的是要督促教案认真备课,充分备课,同时也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
但是,检查教案这种做法是否真的有效呢?教案写的好的人,课就一定上的好吗?
再看看我们一般教师的“备课”,百分之八十的教师是找一本教案集,抄抄了事。既然抄到本子上的教案和教案集上的一样,又何必带教案本呢?上课时,教师大多也根本不看教案,也很少照着教案上的内容上课。很多情况下,教师自己都不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却硬着头皮把课给上完了。所以,写教案对课堂教学的作用很小。
怎样的备课方法才更效呢?
元文松老师给我的启发:把备课思路写到一张小点的纸片上,夹到语文里。或是在教材的空白处充分批画。
钢三路小学的启发:教案集资源共享,在教案集上批注,进行个性化修改。
我重点谈谈于永正老师的启发:
一、明确总目标,分解为小目标
于老师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把学段要求批注(或打印后粘贴)到教师教材的扉页上。当然,第一、二、三学段分别还包括四个学期,我们可以再把学段目标进行分解,制订出每一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教师要对年段目标了然于胸。
二、做好“隐性备课”
首先要充分研究教材:教师自己把课文读出感情,课堂上才能作好示范,有效指导朗读;写好生字词,进行指导时才能有的放矢„„
抓住课文重点,找准关键词。
三、备好简案,设计好教学流程,找准读写结合点(也可以自己动笔,写写“下水文”)。
四、根据学情,充分预设重点、难点如何突破,后进生要求达到何种程度。思考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如何提高学习积极性。
五、每单元至少精备一节课。教师精力毕竟有限,没有足够的时间把每篇课文都备的很充分。我们可以在一单元的课文里,重点挑一篇有代表性的,进行“精备”,备好之后最好能邀请同头班教师相互听课,或者一人在几个班都上一次,这样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会更快些。
六、写好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写教学反思,有利于自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抓住一点,持之以恒,也许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一定有助于自己的专业成长。
11.如何做一个会备课的语文教师 篇十一
一、建构并完善自己的教学思想
苏格拉底说:“没有理念,心灵便没有可以依据的东西。”如果一名语文教师的教学没有什么思想可以作为依据的话,他在课堂上只能就课文讲课文,就字词讲字词,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有气无力。如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教师就能跳出学科与学段的限制,在面对一个文本的时候,通过用心钻研,建设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用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与感悟赢得学生的喜爱与尊重。可以说,阅读是语文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师应该在不断的阅读与思考中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思想与人格魅力,并在教学中自然地传递给学生。二、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所谓教材解读,就是教师通过认真阅读教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对教材进行细致、精确的分析,从而实现对教材准确、透辟的理解和把握,形成自己对教材独特的理解。那么在备课时如何做到吃透文本呢?
1.静心阅读所谓静心阅读,就是在阅读一篇课文之前,不要翻看任何与本课教学有关的参考书或其他资料,不要和任何人就课文的内容进行探讨,一个人静下心来独自欣赏文本。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别人的理解影响你的认识,不带偏见去看课文,这样,对文字的所有感悟均是由自己的内心生发。
2. 朗读课文朗读课文不仅仅是学生的功课,也是教师的功课。教师在上课之前也应该像学生一样高声朗读课文,反复地读,直到读出自己的味道来。虽然文章是死的,但是教师如果能够通过朗读将课文读活,给其带来鲜活的生命力,上课时学生必将会深受感染。
3. 读透课文对于一篇课文而言,教师对其解读有怎样的高度,教师就能引领学生到达什么样的高度。读透课文,也就是对文本进行充分的解读,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学人口舌。文章精妙之处不是通过教辅材料的提示掌握的,而是在于教师能够自己用心感受文章遣词造句之妙和布局谋篇之精彩,理解隐含在文字中的思想情感。
4. 读宽课文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拓宽视野,读宽课文,使自己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与教学能力。教师要想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自己首先要有这种能力。如在讲授一篇文章前,作者的身份背景、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写作时的心境等,都要求教师做到心中无疑。这样,在授课时,教师才能从容地面对学生。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吃透所讲的课文,还要对相关题材的文章、文章涉及的相关内容加以了解,这样,才能真正给学生传递文化与思想,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
三、掌握学情,选择教法
备课中,要把“备学生”放在首位。只有做好了学情分析,教师才能根据学情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做好学情分析呢? 1.了解学生的兴趣与动机动机来自于人的兴趣和需要,同时也是行动的动力。因而,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及兴趣所在,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如尽量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使用激励性的评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等,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最终让学生能够乐学善学。
2. 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学生达成新目标的基础。因此,教学设计时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与能力水平,要考虑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将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让他们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
3.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认知倾向是指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由于不同的认知倾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因而,它是影响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进行教学方法的设计时,教师一定要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倾向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并适时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己,丰富并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同时,立足学情,吃透教材,在充分掌握学情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教育者。
【美术教师如何备课】推荐阅读:
小学美术教师面试08-01
美术教师暑期实践08-25
美术骨干教师研修日志06-09
小学美术教师自我剖析06-19
美术教师师德师风总结07-11
美术教师课堂精彩用语07-29
小学美术教师工作不足08-16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总结08-23
中学美术教师年度总结09-25
美术教师工作业绩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