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现象(共3篇)(共3篇)
1.如何看待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现象 篇一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趋势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的经济遭遇进入新世纪以来最寒冷的“严冬”,经济增速陡然下降,出口大幅下降,不少企业举步为艰,甚至停产倒闭,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农民工大批返乡。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党和国家审时度势,科学的分析了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果断出台了一系列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使中国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
尽管当前中国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中国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投资与消费失衡,2008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的消费只占GDP的35.3%;内外需失衡,过于依赖外需, 而内需严重不足;经济增长与资源的承载能力失衡, 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区域城乡发展失衡, 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尤其是农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太低。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失衡和粗放扩张的问题更加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三个“转变”, 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带动转变,有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有主要增加物质资源小号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下面重点探讨一下“如何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是落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大战略的一个重大举措,是落实第二个“转变”的重要内容。只有充分地发展服务业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的转型。当前,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内容早从人们一般所理解的餐饮、娱乐、旅游等拓展到以金融、信息、研发、设计、咨询、法律服务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当前的世界经济结构已向“服务型经济”转型。服务业已成为各国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就业的主要领域,贸易发展的重要内容。
然而,多年来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我国GDP 的比重一直徘徊在40%左右,远远落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连发展中国家55%的水平都达不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更大了。尤其是生产性的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仅占服务业的47%,总体水平低,知识含量少,附加值低,竞争力弱,国际市场占有率低。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是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这节骨眼上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向服务型经济转变,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市场化、知识化、国际化是快越是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实际的操作中,发展服务业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务求实效地执行,切莫操之过急!首先要从全局出发,从完善规划,健全法制,破除垄断、转变政府职能等各方面共同大力推进体制的改革。然后要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要加快服务业的集聚并不断地完善区域的布局;要积极引导和促进产业融合、引导和促进制造业企业服务外部化;要抓紧完善服务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加大对研发,创新领域的资金投入;以文化产业为突破口提升消费性服务水平;积极地承接服务外包,有序地承接服务业的国际转移;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国家应采取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服务业企业“走出去”,善于运用国际规则维护中国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利益。
2010级 社会工作徐启进
2.如何看待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现象 篇二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负面效应
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过多的外汇储备的负面影响也逐渐累积,目前已经凸显。
( 一)外汇储备成本加大
过多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主要体现在汇率和机会成本上。从汇率上看, 我国的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国外汇储备的资产价值。近年来,美元持续贬值,人民币持续升值,外汇储备的缩水不可避免,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极大,因此缩小的绝对数字相当可观。从机会成本上来看,外汇储备是一种债权,我国得到的是纸质的货币,国外则得到的是实际的资源或者物品,相当于我国对外汇供应国每年进行大量的补贴。据专家评估,我国每年相当于给每个美国居民提供1000美元左右的生活补贴。
(二)人民币升值压力加重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汇改初期的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提高到现在的1美元兑6.12元人民币左右,累计升值幅度达24.5%。但是由于我国国际收支巨额顺差的持续存在,人民币汇率未来仍然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不少西方国家强烈要求中国提高人民币的升值幅度,甚至有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到1美元兑4元人民币。另外,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也加强了市场上人民币升值预期, 促使机构、企业和个人改变资产结构减持外汇资产,增持人民币资产,进一步加重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2014年3月份以后人民币单边升值的小趋势才被打破。
(三)对外贸易摩擦加剧
据统计,中国已连续18年成为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吐露 :“2013共有19个国家或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92起贸易救济调查,比2012年增长了17.9%,从发起的案件数量来看,增长的还比较快。”美国贸易保护措施的最大目标也是中国,“2013年美国对中国发起的‘337’调查19起,比2012年增加1起”,除发达国家贸易摩擦大幅度上升外,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立案也呈增长态势。可见,持续的巨额国际收支顺差已经使我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攻击的重点目标。
(四)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加大
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可以发现,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来自于加工贸易项目。而资本项目顺差则主要来自于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加工贸易顺差容易刺激各类资源向沿海外向型加工 产业汇集,大量的海外直接投资为了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把国外的夕阳产业转移到中国,使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得不到足够的资源,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其次,国际收支顺差也加大了我国经济遭受国际资本冲击的风险。2008年的金融危机过后,新兴市场国家普遍担心外资的大规模撤离。
(五)货币政策调控效果褪色
按照现行的汇率制度,为了保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央行不得不大量购进外汇,投放基础货币。当通货膨胀预期来临时,需要央行回收流动性, 采取各种对冲方式来减少基础货币。由于外汇储备内生于国际收支,中央银行无法控制外汇占款,只能被动适应外汇占款的波动,为了回收流动性,央行只能跟随外汇储备被动地采取货币政策。截至2014年3月4日,央行未到期票据达到5,462亿元人民币,2010年历史顶峰时期达到了3万亿元人民币以上,这使货币政策的调控效用由于代价巨大而褪色不少。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
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积累已久,有专家认为,我国的当前经济困局也有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认清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具有必要性。
(一)出口鼓励政策没有及时纠正 是方向失误
长期以来,我国把鼓励出口换汇创汇作为政策的重点,外汇政策一直实行的是“宽进严出”、“奖出限入”的政策 , 甚至外资企业可以享受比中资企业优惠得多的待遇,从而形成了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流入的有利条件。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外汇短缺时代已过去。而对这种形势,国家政策调整滞后。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门认为外资越多越好,竞相对外资企业提供优惠待遇,只重引资数量,不考虑利用效果。某些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单纯依赖出口退税赢利。
(二)内需不足是外汇储备不断增 加的不竭动力
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看病、吃饭、医疗等依然是社会的热门话题。这让我国居民消费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中国居民消费率约为35 %,美国约为70 %,印度约为55%。从需求角度看,我国的三大需求发展也不平衡,长期以来, 投资和出口增长快,消费增长相对较慢,使得消费的比重不断下降。2000- 2013年,投资年增长约17.9%,比消费增速快大约7.2个百分点,过剩的供给带来的是净出口的快速增长,远远高于消费增长率,受金融危机影响,增长率有所降低,但依然快于消费增长。
(三)人民币升值预期是国际收支 失衡的助推器
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不断升值,且升值预期居高不下,从而刺激了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据统计,2006年境外资本流入规模从2001年的995亿美元增加到6533亿美元。2007年以来资本流入持续增加,其中不乏境外热钱进入境内。同时,企业海外上市也对收支顺差形成了助势,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发达,很多好的企业往往选择国外上市,留在国内上市的企业反而是二三流的企业。自1993年到2013年底,已有超过452家的境内企业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并到境外上市,筹资总额在2000亿美元左右。企业大量的海外上市,虚增了外汇储备。
(四)比较优势的滥用是国际收支 失衡的理论支撑
比较优势是分工的基础,但是比较优势的过分使用也是错误的。我国不少理论专家认为,中国人口众多,要解决就业问题,只能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加上我国资金、土地、资源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人为压制,我国纺织服装、农产品、金属等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产品不计成本地出口。尽管近年来人民币不断升值,但是贸易出口仍然不断增长, 2007年外贸出口12180.2亿美元,增长25.7%,此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回落,2013年全年外贸出口增长8.4% 左右 , 也高于GDP增长速度。
(五)外汇对外支出少使国际收 支平衡系统失灵
外汇的支出,可以平衡国际收支, 但是我国的对外支出却相对较少,平衡系统多年处于失灵状态。一是进口需求少。西方等发达国家对我国在部分领域或产品上实行禁止出口,使我国有足够的外汇也购买不到合适的物品或技术,这导致我国进口大大低于出口。2013年外贸顺差2341.5亿美元 , 增长18.3%左右。二是我国对外投资相对较少,2008年金融危机前,对外直接投资总体规模不到2000亿美元,金融危机过后,加大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支持,2013年中国在海外投资902亿美元,同比增长16.8%,虽然较快,但也面临很多制约因素,加上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缺乏大资金资本运作的经验,海外金融投资规模也很小。
三、结语
3.如何看待经济增长放慢的现象 篇三
经济增长放慢的两种不同认识
对于经济增长放慢的这个信号,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逆转的一种可喜的表现,那些高排放、高能耗、低附加价值的企业,在这轮市场优胜劣汰的调整中出局。所以,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经济增长下滑是必然的结果。中国经济增长需要的不是量的扩张,而是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质的转变。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经济增长放慢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承受能力疲软的表现,更多的可能是2007年外汇占款过多,投资“过热”,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膨胀过快等问题而使得中国政府不得不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滞后结果。比如收紧银根、调高汇率、提高投资税负等。再加上外部输入性的通胀乘虚而入,农产品供给因雪灾而出现断层,工业生产的成本明显上升,当一些靠价格竞争出口的外向中小型企业成本的优势失去以后利润开始下降,倒闭开始蔓延,就业也开始恶化。这些人担心宏观调控对市场效率的负面影响——没有受到“政策红利”的民营经济,因为抗不住成本的负担而退出市场。量上的增长是资源有效利用的必然结果,过多地强调“质”的转变而忽视就业等问题。
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它“公正”的一面。但是,不管是考虑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还是考虑市场效率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都是保证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最近国务院10项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也反映了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当前10项政策的解读
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扩大补贴范围。这一政策是立足于中国经济消费增长的动力,可能来自具有强烈消费愿望和消费空间的非常宽广的农村,如果能保证农民的收入,就有可能因为他们为了达到类似城市的基本生活水平,而创造出不可忽视的投资机会和就业机会,显示出发达国家无法利用的“后发优势”,从而有可能尽早摆脱金融危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今天要想发挥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中小企业的扶持做起,鼓励创新,不仅是为了保证中国社会的就业能力,而且也关系到我国企业在世界舞台上发展空间。如果我们的企业没有合适的方式得到融资,比如。因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使得想扶持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家们望而却步。
提高服装、纺织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增加国内需求产品的进口。这一措施不仅是注意到纺织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可以创造就业,而且也是让全球消费者清楚,分享国际贸易利益需要中国做出的贡献。同时,我们也会加强中国大众所需要的产品进口,这是国际贸易理念的充分反映。
加大投资力度,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急转而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刻不容缓。一方面,在促进内需方面要加大投资的力度,解决人民后顾之忧的公共投资也要加强;另一方面,对于出口产业也要认清形势,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否则中国过剩的生产能力将把中国经济带入通缩的境地。
控制价格上涨,抓紧能源资源的价格改革。尤其在目前中国对外依存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质的變化的时候,外汇流入依然有可能增大流动性过剩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即使输入型通胀因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下挫而得到缓解,但“投资过热”的问题会因流动性过剩而不断恶化。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就是因为美国政府为了挽救IT泡沫拖累美国经济所造成的损失,通过放松货币政策而释放了大量流动性后所造成的。
推进节能减排,落实节能消耗和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这一措施对可持续发展固然重要,但是如何保证中小企业的生产和改善投资环境的积极性,不至于让他们承担过大的成本,政府在其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等问题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抓好财政增收节支,保障民生支出。中国民间消费能力的疲软很大的一个原因来自于他们的后顾之忧。所以,如何减轻大众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支出负担,政府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共投入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适度调整宏观调控的方向,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税负,也是激活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加强金融监管,保持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美国爆发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大海啸,这对金融资本依赖、商品市场依赖的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受到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金融开放度高的国家,因为美国金融机构套现为王的投资行为而出现了美元紧张本币泛滥的局面,国外资本离场所带来的本国货币贬值和股价大跌的局面,严重挫伤了这些国家投资者的信心,大众的羊群效应使问题变得更加糟糕。所以,我们要保住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的同时,也要提防资本流出来吞噬我们救市的效果。
做好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我们确实要创造内需,要强化企业的供给质量和能力。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最基本的安全底线,那么无论产生规模怎样庞大的内需和供给都是大众无法接受的。今后在中国市场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全球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必须从单纯的价格优势上面转变到具有诚信基础的、含有较高附加价值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来。
【如何看待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现象】推荐阅读:
应如何看待教师的副业现象11-15
如何看待小学化倾向06-22
如何看待高考即兴评述09-14
如何正确看待考试成绩10-09
谈如何看待企业存货管理09-29
如何看待大学生诚信问题07-17
如何看待初中生的早恋08-13
如何看待并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09-17
如何看待改革开放面临的问题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