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交流教学反思

2024-08-07

信息交流教学反思(精选15篇)

1.信息交流教学反思 篇一

前几天我在教研组内上了一节转转课,所上的16课《诗两首》是一篇半独立阅读课文,由古诗《观书有感》和现代诗《神奇的书》组成。《观书有感》这首古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诗中不仅写了池塘的美丽景色,还通过看到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池塘,池塘中的水才会如此清澈这一现象,联想到了“人的心智,也是由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这一深刻的道理。诗中运用了比喻的形式,用鲜明形象的事物将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化。而现代诗《神奇的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女诗人狄金森。作者以四个小节、相同的句式结构来展现书的价值,抒发作者热爱与赞美书籍的思想感情。诗风清新明丽,词句间蕴涵深意。

把同是写书的古诗和现代诗放在一起,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表现形式中感受诗歌的魅力。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了解大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一、教给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方法。在导入新课进入第一首古诗学习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并出示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方法:

1、读:读通、读熟诗句;

2、解题:理解诗题目的意思;

3、明诗意:借助书上的注释及读想结合,理解诗句意思;

4、悟情明理:感悟诗中表达的情感,明白诗中蕴含的道理。

5、再读:有感情地朗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按照这样的方法去尝试学习古诗《观书有感》。这样,就让学生有了一个自我运用方法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有效训练。

二、学生会的尽量让学生讲。对于诗中词句、修辞的理解,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自己理解,所以教师不需要多费口舌。在课堂上,我尽力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预习的成果讲出来,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对其中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作引导和点拨。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三、设疑突破难点。《观书有感》一诗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领悟诗中蕴含的读书道理。针对这一教学难点,我在引导学生理解了诗句大意后,让学生把诗的内容与诗的题目联系起来,引导质疑:诗中明明写的是自然风光,为什么诗的题目却是“观书有感”?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再次读诗,思考诗中景物与读书有什么联系。虽然这一问题有些难,但通过交流和引导,多数学生还是能领悟出诗中所蕴含的读书道理。

走下讲台,与听课的老师们交流,再自我反思后,才发现这节课还有很多值得探究、改进的地方。

一、对于知识性的问题,老师首先要准确把握。如在第二首诗《神奇的书》中,对于诗句“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册书籍,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也没有一匹神奇的坐骑,能像一页诗扉,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所采用的修辞手法,究竟是比较还是对比,或者是比喻,在讨论时老师们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但我查找有关资料后发现,都是赞成这两个诗句用的是对比的修辞手法,这样说来我没有讲错。

二、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老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得更广阔、更深层次一些。如在理解古诗《观书有感》所蕴含的道理时,其实不仅仅是知识需要不断补充、更新,还包含我们的思想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跟上时代的步伐。而在课堂上,我只是让学生领悟到第一个方面的意思,却没有更进一步引导学生去进行更广、更深层次的领悟,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三、朗读的时间不够,朗读的层次体现不够明显。虽然课堂上有朗读,但由于担心本节课学习两首诗时间上不够,就缩减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的时间,朗读的层次性也体现不出来,使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教学目标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我衷心地感谢听课老师们毫不保留地真诚交流,它让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时刻往自己的这半亩方塘中注入知识的清泉,是不能够满足孩子们的那一杯水的。

2.信息交流教学反思 篇二

1 重视高校体育教学信息交流技巧的必要性

1.1 体育教学目标多, 信息传递量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大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 这些都体现出国家要求体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从而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发展。以上各项要求决定了高校体育教学目标要以体育课堂为平台, 提升学生运动技能学习、身体素质, 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养以及心理健康的发展。现在体育教学发展趋势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多, 教学信息传递量大, 因此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信息交流技巧。

1.2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特点所决定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以“90”后为主的大学生们进入高校, 成为新时期的大学生, 他们有着自己的特点:多数为独生子女, 有着较好的生活条件;知识面广阔, 但是缺乏系统性;争强好胜, 随性而为, 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较差;个性早熟, 心理晚熟, 承受能力较差;自主意识强, 但缺乏道德标准, 易冲动。高校体育教学理应在以提高学生体质和终身体育观培养的基础上, 突出体育教育功能, 提高学生努力拼搏、团结协作、意志品质等发面的综合素养。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突出教育功能大背景下, 掌握信息交流的技巧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体育教学特点所决定

高校体育教学是一门具有课堂信息传播量大、目标多、教学对象复杂、管理组织难度高等特点的艺术性的双边活动, 也是体育教师学识和智慧的结晶。信息交流是师生互动、保持良好课堂氛围的必要核心环节, 也是体育教师组织教学和管理课堂的重要方式, 因此掌握信息交流技巧是高校体育教学特点的要求。

2 信息交流模式

信息交流过程是一个信息形成、信息传递输出与信息接收反馈的过程。体育教学中的信息交往, 就是为了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相互沟通和信息的相互传递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体育教学信息交流主要由信息形成、信息传递、信息接受和反馈信息四个环节组成、并形成信息链。体育教学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如图1:

3 信息交流技巧的应用

恰如其分的信息交流技巧的应用能够促进体育教学质量,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信息交流技巧主要从体育教学交流模式中四个主要环节进行探讨。

3.1 体育教学中信息形成的技巧

信息形成是体育教学的基础, 是课堂实施迈出的第一步, 成功的信息建立是高质量、高效率课堂的保障。

3.1.1 信息形成具有目标多重性

以往传统体育教学的信息形成普遍局限于传授运动项目技术、技能, 简单以提高身体素质为目标, 信息形成缺点主要体现在内容枯燥、目标单一, 这样的信息完全达不到现在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当前我国学校体育面临客观情况以及体育教学发展的趋势下, 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就需努力改进教学信息形成的技巧, 信息的建立要体现出更多的教育功能, 教学目标更具多样化, 教师建立的信息要能够达到完成技能的学习又要注重学生综合素养以及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例如进行某一运动项目的某一技术动作练习, 教师要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要领的信息, 还要在练习方式方法上创新, 可以分组练习, 可以让学生自主创新练习方法, 在此类的信息运用下, 可以引导学生形成集体意识, 创新理念以及提高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1.2 信息形成的特点要符合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

教学信息建形成要依据当现代大学生的需求, 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趋势。信息的建立适应了学生特点才能有利于学生对教学信息的接受, 有助于学生的认可与理解, 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 进而建立学习主动性, 并最终让使学生形成所需———所求———所学———所获的良性循环。

3.1.3 信息形成的精心筛选

同一教学内容信息的形成有多种不同的方式方法, 教师应依据学生不同需求、不同目标对信息建立予以筛选。例如对乒乓球教学中推挡技术制作视频, 视频中的示范对象可以选择高水平运动员或业余运动员甚至是儿童。高水平运动员示范视频对已经具有一定推挡技术水平的学生教学效果较好, 业余运动员示范对一般学生较有效, 儿童示范视频对低水平或对学习乒乓球有畏惧情绪学生更具有效果。因此教学信息的形成要充分注重科学选择、精心筛选。

3.2 体育教学信息传递的技巧

体育教学过程按照信息论与控制论来讲, 教师是信息的输出者与控制者, 学生是信息的接受者与被控者。教师通过信息传递把教学内容的信息输送给学生, 信息的形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但信息传递环节相对比较容易受到忽视。信息传递缺陷一般表现为手段单一, 方法简单, 形式程序化, 语言苍白, 常以命令的方式完成教学信息的传递, 这些信息传递方式的缺陷严重阻碍了教学效果, 因此必须的重视体育教学中信息传递技巧的运用, 传递技巧应用主要从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两个方面着手。

语言行为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中的技术、理论讲解, 组织等依赖于语言, 教师语言表达要符合高校学生的特点也要符合大学生知识需求, 教学语言运用既要平易近人、诙谐幽默、简明扼要又要具有深层内涵、科学性、逻辑性。语言组织要注重对学生引导, 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避免命令式语言的出现。

非语言行为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动用眼神、举止、神态、示范、触及学生身体部位、多媒体等方式将众多信息输送给学生的行为。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教学, 但正确恰当的应用非语言行为非常重要的。主要优点表现为: (1) 有利于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加深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感知和理解。 (2) 有利于增强信息的感染力, 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感知效果。 (3) 有利于维持课堂纪律, 保护学生自尊心。 (4) 有利于沟通思想, 促进情感信息的交流。在教学中必须重视非语言行为的作用, 加以系统学习研究并灵活运用。

3.3 促进学生信息接收技巧

学生信息的接收是体育教学信息交流的直接目标, 学生是信息接收的主体, 信息接收的效果受学生主观因素的直接影响, 但教师对学生信息接收的干预对学生接收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接收主动干预技巧主要包括加强对信息接收对象的引导而非强制或机械的灌输, 加强对信息内容给予侧重点的区分并在学生接收信息时加以明示。

3.4 反馈信息处理的技巧

反馈信息处于信息交流模式的末端环节, 是学生对信息接受后的综合表现, 对反馈信息收集整合是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整体效果提升的助推剂。反馈信息处理的技巧是教师在工作经验、教学总结、观察力、敏锐力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反馈信息处理的技巧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要重视反馈信息的收集, 主要做好关注、关爱学生, 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体现;第二教师要加强反馈信息的筛选、整合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尤其是对反馈信息的归纳总结, 分类解决, 是解决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有效途径。

4 总结与建议

1.信息交流技巧是体育教学效果的保障, 只有教师掌握了较高的信息交流的技巧才能适应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趋势的需要。

2.学习运动技能、促进身心健康、教育学生立德树人等多目标的体育教学决定了教学信息目标的多样化性, 对体育教师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 体育工作者要持续学习、更新知识、充实自己。

3.体育教学信息交流的技巧是以教学经验总结为基础, 创新理念、意识为保障。教师对信息交流的技巧需要持续不断总结、研究与探索。在工作中教师要用心尽心, 保持责任心、事业心和进取心。

摘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体现出体育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运动技能的传授, 同时还赋予了更多层次的内涵。学生切身体感受、情感体验日益受到关注,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信息交流技巧的探讨, 在教学实践中把交流技巧与教学理念、模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成果进行有机的结合运用, 必将促进体育教学更有质量, 更有效率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信息交流,技巧

参考文献

[1]麦强, 郑东霞.非语言信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体育科技, 2013, 34 (3) .

[2]杨延存.浅谈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特点[J].山西青年, 2013, (22) .

[3]刘建武.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途径[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4, (3) .

[4]郭凤鸣.谈体育教学中的信息交往[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9) .

3.信息交流教学反思 篇三

关键词:国际交流生 大学英语 反思性教学 自主学习

反思性英语教学是新的教育理念下的产物,同传统的合作式英语学习、研究性英语学习一样,都是一种语言学习方式。反思性教学以过去的教学经验为主体,对其回忆、思考、评价的一个循环过程。其本质在于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最终实现解决问题。反思性英语学习是一种立足于过去,关注现在,并指向未来的新型学习方式。反思教学的反思对象为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相关元素以及各种学习活动,采取各种反思手段不断进行反思活动,有助于学习者合理规划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消除对学习的排斥心理,爱上学习,乃至终身受益。基于国际交流生对英语水平的高要求,以及英语教学自身的特点,突破传统式英语教学,发展反思性教学越发显得重要。本文以如何调整大学课堂中传统英语教学方式,引进新兴的反思型教学为关注对象,提出反思教学的几种方式,培养国际交流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自足自立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一、反思性英语教学常见方法

1、对课堂教学的课程设计进行优化

反思性学习实际上是一个再学习过程,明确到国际交流生的英语学习当中,就需要其根据相应的学习环境,明确自己的学习内容和目标,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因此,需要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应将如何引导学生反思性学习考虑到教学设计中,即为优化教学课程设计。

优化课程设计通常分为三部分完成。首先,启发学生课前反思。一般通过课前布置预习作业、多媒体软件辅助、课前设计教具等方法实现。充分的课前准备能整个教学过程中充满趣味性,再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提出具有价值的反思性问题,带动课堂的活跃性,引导学员思考,进而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欲望。另外指导学生将自学过程中无法理解的难点、碰到的困难或者查阅的资料、突破课堂内容的创新等记录下来,供课堂集体讨论,形成反思。其次,设计精妙的教学流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反思。针对国际交流生可通过国外名著阅读、角色扮演、情景设计、英语演讲、英语答辩等手段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缓和传统严肃的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教师此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新词汇、句型应用的实际场景中,而且要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同时协助他们解决问题,在其在反思中实现对知识理解的升华。最后,利用适当的措施引导课后反思。写英语日志是比较常见的课后反思方法,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布置相关反思性问题,或者学员根据自己的回顾和总结提出自己的反思性理解。一套完整的反思性教学课程设计,不仅能让学生对所学的单词、语法、句型进行反思性再学习,而且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2、通过分组合作模式建立反思氛围

为了培养学生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相互配合支持的能力,教师需要创立分组合作模式教学,这是一种为了完成统一的任务,要求学生在各自的团队和小组中职责分工明确,相互协助合作的学习模式。在国际交流生英语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加强同学师生之间交流、配合的学习小组的建立更是必不可少。通过分组学习,每个学生运用英语的机会相应增加,发现其错误的概率也随之加大,但是却可以及时得到同组成员和老师的纠正和反馈,这样不仅可以快速发现错误,而且可以及时得到改正,强化了学员的印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正确表达能力。此外,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批改作业、笔记,及时反思更正自己的错误。片面、狭隘是个人单独反思常常不能避免的问题,因为个人反思不仅不易发现错误,而且难以深入思考,经常陷入模糊的境地。而通过分组教学,同学之间可以进行双向交流,打破思维定势,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因此,有效的反思学习与群体的合作互动、交流是密不可分的。

3、培养各种自主性学习策略,提高反思能力

能够掌握学习自主权、反思意识较强,并能够通过反思审视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够及时调整的学生一般在英语学习过程都能获得满意的结果。认知能力的好坏并不能决定学习的效果,相关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反思能力反而是能否学习好英语的决定性因素。学生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制定自己的学习英语的策略,提高自己的反思性学习能力。

(1)自我虚拟情景

语言只有在特定的情景环境中才能彰显其作用和魅力。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所掌握的知识,给自己设定一个虚拟的情景模式,然后结合教学内容,练习、反思所学的英语句式,这样不仅能调动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母语的情景环境与英语相结合,让学生深刻体会该语言环境下的真情实感,有利于接受新的语言使用习惯。常见的自我设定虚拟情境的方法大致分为:根据日常语言对话和表述模拟情境、通过课堂教具设置情景、借助肢体形体语言演示情境等。各色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在体验英语用法的同时丰富了自己的创造欲,并且能挖掘出隐含在语言背后更深层次的思想和内容以及一个民族的传统和文化。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彻底,有助于后续高层次的跟进和积累。

(2)自主性进行探究、反思

学习并不是被动的接受他人传授的知识,而是需要形成主动的认知结构。探究性学习是指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理性思考,提出不解和质疑之处,进行反思,最终能自信的对待所学的知识,达到信手拈来的熟练程度。例如不断回顾复习旧语法句式,收集与课文有关的历史资料,提出不符合文章背景的质疑等都是自主性探究常见的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解疑提供高效有利的帮助。

(3)以相对应的作业为突破口,在练习中反思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知识,学习目的就是能熟练的运用它进行交流,因此,听、说、读、写,必然是学习中最重要的是个方面。传统的作业只是让学生简单的记忆和进行一系列流水阅读,并没有站在语言的角度将英语用语实际生活中。因此,教师布置一些诸如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课外阅读感想、小组讨论等相对具有应用价值的开放型作业,不仅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得到了锻炼,而且给他们设置了展现、确定自己能力的平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在不断的练习中,势必会引发其反思,在反思中获得进一步的理解,对英语学习来说又是另一个突破。

二、反思性英语教学的优异处

将反思性英语教学普遍到大学英语教学当中,不仅是有益于国际交流生的培养,其对培养有益于社会需要的英语型人才也有一定的作用。因为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为其提供大量的自我展示平台,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更是培养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最终提高了学生总体英语水平。反思性英语教学相较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绝对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次改革。它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发现自身的不足,在相互交流中发现自己对很多知识理解不够透彻,然后通过探究性学习,解除疑惑,让所学的知识得到升华。反思性学习的最终结果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仅有益于学习英语,更是有益于任何事物的学习,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段冰.反思性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05(4).

[2] 李连英.反思性教学实践初探[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6).

[3]庞维国.自主性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文秋芳.成功与不成功者的学习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作者简介:李洪斌(1975.3-),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工商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4.高中物理教学经验交流反思 篇四

因为高中物理对学生的要求,从定性走向定量,从形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大量数学工具的使用,以及对学习主动性的更高要求,物理量从标量走向矢量,从而使高中物理难学也难教,这是人们的共识。就高中物理教学工作,现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感受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用好教材

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也是联系师生的重要媒体。尤其是物理教材,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公式、实验、包括一些扩展学生知识面的阅读小材料无不包含其中。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可阅读性更强。其中有很多精美的物理图片、课外补充材料、小实验、物理学史等等。这些内容既能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又常是出题的热点。所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是很重要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教材。

二、和学生处好“关系”

21世纪的教学,不再是教师的高高在上,师道尊严;而是在业务专长引领学生学习,在生活方面做学生朋友和玩伴!真正意义上的“良师益友”!表现在:1.放下老师的架子,你的目的是传道解惑,在某种层面上是平等的!又是不平等的!2..尊重学生 体现在你要善于在学生面前充当一个听众的角色,了解学生学习和其他方面内容。一句话:沟通很重要。特别是年轻教师要善于和学生沟通,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方面能力不亚于业务能力。

三.教学上循序渐进,降低梯度

泰山虽高,但一般人都可以翻越;悬崖峭壁虽不是很高,但一般人如没有特殊的工具和一定的训练是翻不过去的。也就是说只有不可逾越的台阶,没有不可翻越的高山。所以搭好台阶,降低梯度,在教学中显得很重要。

四、充分驾驭课堂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教材的改革,更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与传统教学相比,对老师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提高了。那么教学效果的好坏,课堂是关键!1.认真备课2.不要忘情于教,更要动情于管!

五、培养良好的分析问题的习惯

学生中常存在“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所以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也是我们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

六、及时总结和反思

每上完一节课,总感觉改进的地方很多,如板书、新课的引入、例题的选择、课后小结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做好总结和批注!“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一个教师如果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就是这个道理!以上是我对自己物理教学的反思和总结,总结的很片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使自己自己能胜任各个层次的物理教学,做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

5.信息交流教学反思 篇五

七年级英语很主要的一点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精气神立起来。从学生入校以来,无论从晨读还是课堂上,总觉着学生缺少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是对于英语学习的倦怠还是对于我教学方法的不适应呢?我试了一些方法,感觉利用表演的形式目前还是见效的`。

这一周Unit3 Is this your pencil?Section A2b和2d是适合学生表演的内容,为了让学生熟练一些,上完课后我把表演当作作业,安排到下一课堂上检查。学生可以根据课本内容自己改编。在七年级三班上课时,有的学生很积极的到讲台上表演,准备充分的学生语言流利,神态大方自然,虽然在动作很语言的协调上还欠火候,但我仍然感到很欣慰,并给出了很高的评价,接下来学生的表演明显看出准备不充分,他们由于平时在这一方面训练少,所以特别紧张,这一点上,高强同学表现很明显,但终究这是个开始,相信对于他以后的发展这是一个很难忘的经验积累。虽然不能每个同学在这节课堂上有机会展示,但是学生在观看表演的时候也显得很兴奋。接下来的课堂上,无论从领读还是齐读上,学生的声音都比以往洪亮了许多,这或许就是课堂学生的“魂”吧。

6.信息交流教学反思 篇六

第二单元 养蚕 4.养蚕经验交流会

构思

这个交流会的构思起源与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南山卓雅小学举行了养蚕经验交流会。我当时眼睛一亮,因为正是卓雅小学的张和平校长介绍我们买蚕种事项,他们的蚕已经结茧啦!而且他们还有始有终地搞了一个交流活动,真棒啊。那么我们可以也搞一次交流吗?我们能否成功呢? 我立刻起身到戴老师那里,和他商量了一下。我们一拍即和。

经过与叶校长的沟通,我们决定4月27日举行。这个构思生成的那一天是4月20日。

设想

我和三年级的几个孩子们交流了一下:假如有一个养蚕经验交流,你们愿意参加吗?他们眼睛发亮,大声欢呼:愿意!老师,让我上去交流。他们还没有明白交流的含义,其实当时,我心里也还没有谱呢。但孩子们有兴趣,我立刻开始构思这次主题活动的过程:

1.老师介绍养蚕活动的策划、订蚕、接蚕、养蚕、栽桑树、收获蚕茧„„整个养蚕的过程。(5分钟)2.学生养蚕活动照片播放。(5分钟)3.蚕蛾录像片播放。(10分钟)

4.学生养蚕经验交流:选出养蚕能手来。(15分钟)

5.养蚕知识竞赛(分班级,必答题、选答题):选出养蚕知识竞赛最佳班级、优秀班级。(15分钟)6.学生养蚕能手奖状发放(10个小能手)、竞赛优秀班级(4个班级)。7.校长总结。

谁来主持呢?我自己吧。

晚上,我迫不及待地将这个活动的设想和几个朋友沟通了一下,他们建议让学生来主持,毕竟是学生自己的活动,“不怕他们出错”、“锻炼他们”。我刚把这个想法透露给在我办公室里的几个四年级学生,他们立刻举手,要当主持人,足足有3、4个。想了很久,我还是决定让三年级的孩子来。我找来了三年级的两个学生,让他们回去试着写一下主持词。他们高兴地答应了。

准备

这几天,我和学生一样的兴奋。几乎每节课下课都有几个孩子跑到六楼来,询问养蚕交流会的事儿,我应接不暇啊。但我很开心。

在交谈中,四(1)班的孩子建议:老师,我们可以排一个短剧,就来演“蚕的一生”!这也是复习啊,又有意思!他们的建议说得我眼睛发亮。好主意!

那么谁来演呢?

“我们几个护蚕小组的演!”

“老师,给我们演吧,我们好辛苦,蚕都结茧了,当是给我们的奖励!” “老师,我们一定行!” „„ 我被感动了。

“好,虽然你们不是口才最好的,但我相信,你们可以做最佳的你!”这是我看了刘可钦校长的书学来的,要做“最佳的我”!

孩子们兴奋地跳起来,纷纷回去写词。课间,他们又跑来,找我修改台词。我修改好,输入电脑,打印出来,他们拿回家背,和家长一起演。

那天是4月25日,距离交流会只有2天时间。我都为他们捏一把汗啊!你瞧,他们的台词好不好:

卵的话

嗨!大家好,你们认识我吗,我是蚕的卵。

我刚生出来的时候是淡黄色的,看上去很像细粒芝麻,用放大镜看起来是扁扁的,有点椭圆,用尺量一量长约1毫米左右。经过1-2天我就变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经3-4天后又变为灰绿色或紫色。你知道吗,我的妈妈可产400-500个卵呢,它们都是我的兄弟姐妹!

想让我长大吗?我告诉你个方法:首先你最好找一个有盖的纸盒,在纸盒底铺一些卫生纸或报纸。然后呢,把我放在纸上,我就快要孵化了,别忘记了放些切碎的嫩桑叶给我吃哦!还有啊,你要在盒盖上戳几个洞,我要喘气的,给我盖上盖子吧。

我刚孵化出来的时候非常的小,身体的颜色是褐色或赤褐色的,极细小,且多细毛,样子有点像蚂蚁,大约只有3毫米,要用放大镜才看得清楚,人们都叫我蚁蚕。我从卵壳中爬出来后,经过2-3小时就会进食桑叶,但我可挑食啦,必须吃切碎的桑叶,吃桑叶后身体就变成白色了。

幼虫的话

嗨,你们好!我是蚕的幼虫,给我的名字吧,叫胖胖好不好?

我从蚁蚕开始啊,要经过四次蜕皮,就到了五龄,你瞧,我长得白白胖胖,多可爱!这时啊,我体长可达6-7厘米,体重可达蚁蚕重量的1万倍左右。

我到了五龄,就逐渐变啦:我的肚子变得透明,我把头和胸部用力昂起,我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结茧的地方,啊!我找到啦!你知道吗,这时候我叫做熟蚕。

我开始吐丝结茧了。你知道吗,我结茧可分为四个过程:

1、我先将丝吐出,粘结成结茧的支架。

2、我蚕结好茧网后,继续吐出凌乱的丝圈,加厚茧网内层,然后以S型方式吐丝,开始出现茧的轮廓,这叫做结茧衣。

3、茧衣形成后,茧腔逐渐变小,蚕体前后两端向背方弯曲,成“C”字型,蚕继续吐出茧丝,吐丝方式由S形改变成∞形,这就开始了结茧层的过程。

4、当蚕由于大量吐丝,体躯大大缩小时,头胸部摆动速度减慢,而且没有一定的节奏,吐丝开始显得凌乱,形成松散柔软的 2

茧丝层,称为蛹衬。

蚕蛹的话

嗨!大家好,我是蚕蛹。

蚕结茧后经过4天左右,就变成我----蚕蛹。我的体形像一个纺棰,分头、胸、腹三个体段。我的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体节。我最初时体色是淡黄色的,身体嫩软,渐渐地就会变成黄色、黄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来了。经过大约12到15天,当蛹体又开始变软,蛹皮有点起皱并呈土褐色时,我就要变成蛾啦!

蛾的话

人人都说我很漂亮,有的小朋友还叫我蝴蝶!的确,你看我,多像蝴蝶,全身披着白色鳞毛,多漂亮啊。但由于两对翅膀较小,我已经不会飞了。我的头部像小球,长有鼓起的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一对胸足及两对翅;如果我是一个雌蛾,就会在生下宝宝后死去了。可是你知道吗,我一次可以生400-500个宝宝呢。

我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啊,朋友们,我没有死,我又开始了新的生命!

桑树的话

嗨!大家好,你们认识我吗?不夸张的说,我是蚕的母亲呢!我的名字叫做桑树。在中国,我有四千年的栽培历史了。

我是落叶乔木,我可以长到16米高,1米粗。我的叶子是卵形的,上面没有毛。

到了4月我就开花了,5月开始,我的果实就熟啦。我的果实学名叫做聚花果,其实也叫桑椹,鲁迅在一篇文章里写过桑葚,你们都读过吧,没读过?找来看看!你们要多读书,才有学问的!桑葚啊,是紫黑色或者红色的,很多汁,非常甜,你们吃过吗?

我一点都不怕冷,-40℃都不怕;也不怕旱;不怕风、烟尘,我还可以抗有毒的气体。但我很怕水湿。我的寿命长,一般可以活几百岁,有的老寿星活了一千多岁!我也很容易成活的,播种、扦插、分根、嫁接都行,听说,下十围小学的戴老师和高老师竟然把我的一个亲戚扦插活了,他们剪成一段一段,插在土里,现在已经都长叶子和根了!他们真棒!

蚕吃了我的叶子啊,就变白了,肚子里有好多丝,等它们长大了,就可以吐丝了!你们知道吗,蚕丝做成的衣服和被子好好舒服啊!

那么,我为人类做出了贡献,你们要感谢我啊!

插曲

4月25日,已经下班了,我还没回家,准备再看一下交流会有没有什么想不到的。这时,在MSN上我遇到了李显超老师,他是我们的街道科学教研员。兴奋之中,我把这个交流会的设想告诉了他,并邀请他参加。他爽快地答应了。

很巧,4月26日,罗校长听说了我们的活动计划,询问我们有没有邀请区教科培中心的唐老师呢,3

我回答没有。他建议我邀请一下。

唐老师听了我的汇报,非常感兴趣,想到了请其他街道的老师来“观摩”。我没有直接拒绝。后来出现了时间上的冲突,“观摩”没有进行成,但我心里由衷地感激唐老师的大力支持。应该说,他的鼓励给了我前进的力量。

4月27日,从早晨开始,我没课的时候就为这个活动而忙碌开了。

准备奖状、奖品(作文书);搬凳子到会场,教室的凳子肯定不够用;打扫一下卫生;试一下电脑,能否流畅地播放我的录像片;将准备播放的照片复制到电脑里来,这样播放速度就会加快;把桌椅摆好来,把短剧的小表演舞台给让出来。我和戴老师跑上跑下,一会写奖状,一会搬凳子,一会扫地,别人都好奇地问我们在干什么呢,忙得红头涨脸的„„

通过这个准备活动我也明白了,搞任何的活动都不是很简单的事,要付出很多的辛苦。

交流

4月27日下午第一节我有课。上完课我就来到多媒体教室,打开了电脑。这时我才发现:天啊,我的欢迎标语还没写。赶快,我抓紧时间写在了幻灯片上。试话筒,只有两个话筒,将就吧,不能太挑剔了。架好摄录机器,拿好照相机,把黑板摆好,又把窗帘都拉好,空调打开,就这样,第二节下课了,时间从来没这样快过。

铃声还没停止,我亲爱的孩子们已经出现在门口啦。他们非常兴奋,非常紧张,眼睛亮晶晶的,发着光。“老师,我们等会就上台吗?”“老师,帮我戴头饰---我好怕啊。”“老师,我的头发乱不乱?”“老师„„”我又一次应接不暇。

又是很快,三年级三个班的孩子排着队站在了门口。我安排了三(3),忽然发现座位不够,仔细一看才发现有五年级的十多个孩子静静地坐在一排,还有四年级的十多个孩子也占据了一排座位。怎么办?我果断地让四、五年级的孩子到六楼搬电脑教师的塑胶凳子。东插西摆,等三个班和高年级的孩子完全坐下来,差不多半个小时过去了。教室里全是好奇而有神的小眼睛,交流正式开始了!„„

4月29日晚上,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一边吃饭一边出神。我很奇怪自己为什么想记录下昨天的交流情况却无法下笔。

吃完了饭,我带着儿子就来到了办公室。

我打开录像机,开始导出我们的录像。我开大了音量,看着画面,随着录像机的无声转动,一场精彩的活动重新展现在我面前,我的心里暖乎乎的,眼睛竟然有点湿润。六岁的儿子也在身旁随着“活动”的开展而欢呼雀跃,他竟然在录像里面学生举手的时候也举手,大声喊:“我也要说,让我来„„我也要画,让我画!”

应该说,孩子们的表现非常非常的自然,他们多么热爱科学啊!蚕,一个小小的生命,自从被老师介绍到他们的生活,在一个月里,他们就无时不在牵挂着这小小的生命。很多孩子的蚕死了,他们那么伤心;很多孩子的蚕结茧了,他们好开心、好幸福;有的孩子发现了桑叶怎样保存比较好;有 4 的孩子还和父母学习养蚕的窍门„„五花八门,他们站在讲台上的神情那么认真,在紧张里可以看到自信„„

你看,他们的表演多棒!尤其是那个“幼虫”和那个“成虫”,简直让我们笑破了肚皮,但笑玩了,才发现,原来他们在告诉我们“蚕的一生”有这么四个阶段!

你看,在养蚕知识竞赛的过程中,集体的感情表现得多么强烈,当一个班的同学答对了时,整个班级都沸腾了;当答错了,大家马上低声讨论,然后高高地举起手来,让主持人注意到他„„ 黑板上画了很多蚕,那是孩子们心中的蚕宝宝,等他们长大了,他们一定会一直记得三年级的时候养过的蚕宝宝!

7.信息交流教学反思 篇七

一、案例描述

1. 实 验 一 :准 备 了一 些 边 长 是 1 厘 米 的 正 方 形 , 请 同 学 们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要求:组长分工, 相互配合, 共同操作,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 每摆一次, 看看这个图形一排摆几个, 一共摆几排, 然后将数据填入表中.

摆好后, 学生交流摆法, 说出每个图形一排摆几个, 一共摆几排.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内的数据, 你有什么发现吗?

【各小组由 组长分工 , 相互配合 , 共同操作 , 在活动中 感知每行摆的个数与长的关系, 摆的行数与宽的关系, 同时教师提倡先独立思考, 再相互交流, 这样有利于在培养个性的基础上又培养了合作意识. 】

2. 实 验 二 :先 量 出 下 面 长 方 形 的 长 和 宽 , 再 用 1 平 方 厘 米的正方形量长方形的面积.

每个长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在小组里交流你的量法.

交流:你是怎样量的? 哪种量的方法比较简便? (意识到只要看一排能摆几个, 摆几排, 就能很快算出这图形的面积. )

3. 试一试 :这个长方 形已经量出 了长和宽 , 你能根据刚 才的经验, 推想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你是怎样想的? 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推想方法.

4. 观察、分析 , 推导公式. 小组讨论 :长方形的 面积与它 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 小结板书:长方形面积 = 长×宽.

二、评析

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努力构建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思考和乐于学习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主动去学习.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 教师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 在活动中进行观察、分析, 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们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 从而推导出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 培养了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逐步发展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广大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组织合作探究、交流, 课堂因此也变得更加灵动、富有活力. 这两节课的教学设计虽不同, 但都旨在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学生要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教师应给学生思考和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 从教学角度来讲, 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 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 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 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 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 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当然强调探索过程, 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 挫折和失败, 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 但是, 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 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 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 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鼓励自主探索, 重视合作交流, 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亲历学习过程. 合作与交往是现代社会的需要, 是人的素质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每个学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学习历程. 即使是同一学习内容, 同学之间所采用的学习方法, 所经历的学习过程也存在着差异. 教学中如果善于适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堂讨论, 交流学习方法, 并营造合作需要的宽松民主氛围, 不仅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知识, 情感交流, 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充分、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找到自己的位置, 获得自身价值的肯定, 学会倾听他人意见, 评点他人观点, 接受他人意见;还可以使每个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延伸学习过程, 促进学法在求异中再求佳.

8.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八

关键词:信息技术;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325-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计算机在代替和延伸脑力劳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体现在工作方面,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对于目前的初中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技能之一。那么,针对于初中学生不同的起点、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使每个孩子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也就成了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不断探究的命题。

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学到基本的技能是首当其冲的事情。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教师要多研究教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材内容,使课堂效率取得最大化。其次,教师要讲究授课的形式,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可以采取讲练结合、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灵活的开展教学活动。就不同学生的起点、层次不同的问题,结合教材结构组织形式,我在课堂上适当安排以下几个环节:

补缺——介绍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基础知识,目的在于为低起点的学生提供必要的补习内容,使暂时落后的学生能尽快达到学习新知识的技能要求。

助力——引导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阅读所提供的材料,以便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更广泛的认识。

加油——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进一步学习本环节的内容,以便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更深入的把握。

思维导图——以一种全新的思维过程图示,引导同学们理解本章的结构,理清本章的思路。

最后,就是课后的学以致用,在没有书面作业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学生将知识牢固的掌握?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即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文化素养的要求。

在信息内容、操作技术日益更新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迫在眉睫。信息素养本质上说是人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时代,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的素质要求,不仅涉及到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处理、应用信息,也包括个人的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等。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符合21世纪学习的需要,将对学生各科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帮助和影响。比如:数学学习中,学生可以就自己不会的问题,通过网络搜索答案,并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最终得到正确的答案;再如,学生可以将语文学习内容,整理成精美的文档、图文并茂的课件等等。

9.信息交流教学反思 篇九

一、课堂评价语言要有激励性

希望得到肯定和赞美,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愿望,生理和心理正处在发展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准确恰当、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是照在学生心灵上的缕缕灿烂的阳光。激励性评价还体现在教师充分运用体态语进行评价,一个充满信任与鼓励的手势、眼神、抚摸、微笑,都会起到有效评价的作用,同时也能沟通师生感情。由于个体差异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学生的表现不可能都令人满意。如果老师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给他一个机会,学生会还我们一个惊喜。我常用的激励性评价有:good boy /girl Well done Super….二、课堂评价语言要有启发性

教学中每个环节都应注意语言的启发性,巧用教学语言启发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想象和创造力。

10.信息教学的教学反思 篇十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教育教学中要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应得到了极大的尊重,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只是上好一节课,而是如何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来获取新的知识。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

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11.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266-02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贵州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与社会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别。一些地区特别是边远县城的信息技术硬件落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堂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机房电脑的操作能力存在严重不足,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缺陷,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学校资金不足,设施较差,领导不够重视。学生虽然对信息技术课兴趣极高,但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或方法普遍不满意。要想调动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处理基本信息的能力及适应社会的需求,需要教师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做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找到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本文特意从这个方面做出一些尝试,希望有助于改变贵州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通常是由教师自己撰写,在进行教学实践之前或之后,从教材主题、背景、典型事例及启发性分析等方面,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设计和反思活动,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通过这种教学课程的设计与反思,可以将自己的教学经历记录下来,充分了解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接受程度,加强自身对教学行为的反省力度,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出厚实基础和专业能力。同时,还可以作为同事间工作经验的交流和分享,彼此可以取长补短。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的具体内容

1)课例的具体描述。信息技术教学课例《制作电子报》是高一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三章“第六节”的内容。由于现在初中阶段即已普及信息技术课程,高一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Office2000的操作技能,对Word文档的学习制作也大致了解,如文档的编辑、文字与段落的设计、表格的绘制、艺术字与图片的插入、页面设置及各种格式的使用等。不过,由于只是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还无法将所学所知运用到实际需求中。《制作电子报》一课,即要求将Word知识活学活用,旨在让学生在制作电子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旧知识,接触新知识,做到学有所用,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求得信息技术学习的进一步提高与完善。

2)教学目标的分析。在《信息技术》上册第三章第六节中,讲到办公软件Word 2000的操作内容,已经教学生制作Word文档的基本步骤。学生通过这一节电子报的制作,可以巩固好Word文档的相关知识,并可以通过制作电子报来表达自己需要的思想或信息。为了更好的学习好《制作电子报》一课,在课堂讲授前,应该拟好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能力的目标。在一节课中,要能够充分综合运用Word 2000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独立自主地创作一份电子报,并且学会设计和评价电子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整理和呈现交流,做到学以致用。

2.2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成合作学习小组。通常可2人一组,在掌握好协作学习的技巧后,彼此再适当地进行沟通,尽可能具有默契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巡视学生的协作情况。在完全任务后,教师逐一点评,号召学生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畅谈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对表现优秀者予以表扬。二是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在制作电子报的过程中,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融而为一,让学生在问题的提出、思考、解决的动态学习过程中加强协作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堂教学不但要注意知识层面的灌输,更要注意思想层面的灌输,在讲授《制作电子报》时,要加强学生协作精神的培养和沟通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和寻找学习渠径;让学生在制作中思考和总结,不断地调整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其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兴趣。

3)教学重点及难点。《制作电子报》这一节课中,其重点是能够体现电子报的设计及设计思想的体现;其难点则是对电子报的评价。因为,设计与设计思想是学生理念、美学等层次的自然反应,而评价电子报,涉及的范畴更广,其难度自然就更大。

4)课堂教学准备。制作电子报,自然会涉及到大量的信息资源。由于贵州地区的硬件设施有限,这些资源的获取,一是利用本地资源,即局域网,教师可事先将有关电子报制作的主题文字、图片及影像资料等搜集起来,然后储存在局域网中共享,并告知学生储存地址;二是利用远程资源,即因特网,学生可自主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5)教学过程。

5.1 布置协作学习的任务。包括如下内容:一是协作小组从老师提供的几个主题中任选一个,也可自己确定电子报的制作主题,并运用Word2000进行设计和制作。在这些制作主题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了解程度进行选择;二是指导学生做好协作学习的活动计划、成员分工及完成进度、电子报制作简述、电子报自我评价。

5.2 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教师可以设定优秀电子报的考评标准及设计要点:如主题鲜明突出、内容健康、有吸引力;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表现形式多样,富于创意。

5.3 指导搜集资料的方法。一是本地资源,输入网址ftp://192.168. 1.60,即能从服务器中获取信息;二是远程资源,通过新浪、雅虎、搜狐等搜索引擎查找。

5.4 小组讨论并完成任务。讨论确定电子报的制作主题,并初步制定协作小组的活动计划、制作方案、成员分配任务、电子报制作及评价、优秀电子报的评定等。

6)设计思路。强调学生的小组协作学习,其设计思路是想加强学生学习的协作精神,希望彼此能够互相帮助,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在电子报制作完成后,通过展示优秀作品和设计要点,可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促使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所进步和提高。当教师提供几个制作主题时,可以限定学生的制作题材,便于结束后进行评点和鉴定,且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掌握和参考教材内容。在搜集资料时,教师通常只告诉学生方法,具体的搜索则由学生自主完成。当任务全部完成时,让学生明确各自的责任,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重视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对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教学反思与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传统方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在不断进行教育改革的今天,更应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作用,利用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全面控制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探索精神和自觉能力。通过《制作电子报》的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在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主要如下:

3.1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应以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3.2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重点和难点的讲授,讲授时尽量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他们能够接受,而在设计的细节上,可由学生自由发挥,不应太限制。

3.3 当学生完全学习任务时,教师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及时进行评点和赏析,并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和探讨,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知识点,从而增加学习信心。

3.4 要加强学校领导的重视力度,完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贵州大部分地区的硬件设施内存空间不大、显视屏幕太小,学生用机时通常出现速度慢、卡的现象,影响学习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情况尚有待改善。

参考文献

[1] 邹玉峰.信息技术条件下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上海版高中历史新教材《全球探索》教学课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12)

12.信息交流教学反思 篇十二

一、信息技术素养不是信息与技术的简单组合

信息技术素养是课程标准提出来的重要概念,仅仅从概念上来看,与其他学科素养并没有区别,对此概念的理解不能概念化,不能认为信息技术素养就是积累了信息、提高了技术之后就自然生成的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理解与能力水准。 在笔者看来,信息技术素养是内隐在学生有形的学习之后无形的东西,它能在面对信息与技术要求时自然表达出来的一种能力水准。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今天的高中学生具有的信息与技术知识已经很丰富,但不能认为其信息技术素养就很高,这样的矛盾凸显出信息技术教学中素养提升的迫切性。

二、基于信息与技术的信息技术素养教学实践

基于上面的分析,笔者以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除了基本的知识传授之外,信息技术素养的真正落实应当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着力点。 现以“ 信息及其特征”一课的教学,谈谈笔者的观点。

“ 信息及其特征 ”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第一个内容, 常常因为知识性过强而被教师忽略, 加上学生也感觉太多的知识识记而没有上机操作的机会, 自然不会感兴趣。 这实际上折射出信息技术素养提高面临的困难。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知难而进。

首先,拉近高科技信息与生活信息的距离。 当前进入高中的学生已经经过多年的信息与技术的洗礼, 谈到信息技术,想到的便是通信卫星、互联网等,而很少想到身边就有更为丰富的信息。 因此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可以让学生对信息的理解更为全面,而这正是信息技术素养的最为基本的东西。

其次,寻找生活中的“ 信息”。 生活中的信息与高新技术下的信息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 课本上的文字图形、课堂上教师展示的多媒体、 信息技术课上的Int er net自不必说 , 早晨妈妈喊起床的声音、上下课时的铃声、上到第四课时肚子饿得咕咕叫的声音也是丰富的信息源。

再次,在上面两步的基础上,开始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学习。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 信息存在于哪儿呢”“ 有没有载体的信息呢”, 这些问题可以将学生的认识导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 且信息在依附的载体之间往往是可以传递或转换的;通过“ 信息具有哪些功能”的问题讨论,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信息的价值在于其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在于其能够促进人们在生活中的物质和能量的生产与使用;而当笔者向学生介绍曾经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的“ 信息不对称理论”时,学生可以从中深刻意识到信息的经济、社会、政治甚至是军事价值。

最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延伸。 延伸有两个方向: 一是学生的学习生活范围;二是学生所不太熟悉的信息技术世界。 在前者的努力中,笔者通过某次考试成绩的计算,让学生认识到针对不同对象进行不同的计算,可以发现平均值、极差等数据对一个班级某个学科的精准把握;而对于后者, 笔者则将大数据思想向学生传递,以让学生认识到对于信息把握得越准,组合得越科学,其所能发挥的功能也就越大。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的就不再是大量且无序的纯粹的信息,而是信息的有机组合,也是信息功能的进一步发掘。 当学生认识到信息是具有丰富的功能时,他们信息技术素养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

三、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的师生教学关系再思考

将信息技术素养当成是教学的重心, 那就会发现实际教学中师生教学关系需要重构。

一方面教师不能完全充当信息技术的讲授者,因为那将意味着信息是一个单向传递的过程,这与信息技术教学所依赖的信息社会背景中信息传递的双向性是不一致的;另一方面学生对信息的理解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对于教师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甚至是斟别的过程,笔者以为学生如果具有了这样的意识, 那就意味着对信息有了理性思考, 也就不至于看到什么夺人眼球的信息就随手转发的情形了。

总之,信息技术素养提升视角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师生建立在平等关系的基础上,对于信息与技术进行现代意义的加工,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得到真正的提升。

摘要:当前高中学生生活在信息社会中,所接触到的手机及电脑等也都是高科技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有质的提升。事实上,学生在信息世界中的表现证实了信息技术素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实现从信息、技术向信息技术素养的转变,这个过程中要重构师生教学关系。

13.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十三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营造好的课堂气氛,还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潜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现浅谈如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的教学设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直观性,有关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仅凭老师的口述,学生难以构成准确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应精心选取使用多媒体数据,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创造民主、简单的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用心性。

二、利用发现探究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我的头脑去获得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被动的理解者。其教学设计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如在学习word制作表格时,学生学起来很简单。但是否很简单,透过布置一个任务(制作课程表),学习效果就一目了然了。至于巩固练习和归纳总结,道理是很显然的。这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操作时光密切结合的教学设计。

三、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布置任务,学生透过完成任务来自主的参与教学,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必要的社会性品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能够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例如布置任务:应用FrontPage软件制作个人网页,链入班级主页。在大多数学生基本完成任务后,从学生制作的网页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学生自我介绍演示,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看法,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适当的引导讨论方向。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主动研究,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并透过师生交流的互动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学习,到达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标。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2)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经过一段时光的教学,我发觉学生们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在挑战困难,增强自信心与创造潜力等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在初级阶段,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以指法练习、辅助。

教学软件的应用以及益智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潜力的知识为主要资料。这样做,贴合本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潜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理解老师教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潜力。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资料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余也教学生玩玩“扫雷”、“纸牌”等益智教学游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机操作课中,我透过学校的多媒体展示系统,将有必须电脑基础的学生的电脑作品制成幻灯片并配上优雅的音乐华考|zk168在教师机上播放,学生们顿时沸腾起来,纷纷举手询问,我都一一给他们解答,并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学,就必须能成功。于是就开始手把手耐心给他们讲解画图的有关知识。经过一段时光的练习,学生们对电脑已不陌生了,我就带着他们进入Windows的“画图”。在画图纸上进行画点、画线、画图形等操作,经过操作训练,学生们学会了许多工具和菜单的使用。透过复制、剪切、粘贴和移动,学会了画一些简单而美观的作品,互相欣赏,直到下课,同学们仍然余兴未尽,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久久不愿离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作品做好了,如何输入汉字给自我的画取名或将自我的大名也写在画上呢?这时我顺势让学生认识键盘,用键盘练习卡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同学们最后能找到26个英文字母的位置,汉字也会输了,我又指导学生构思新的作品,给自我的画起上名字,也把自我的大名写上。看着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同学们十分高兴。对自我的创新潜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找到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学习的用心性大大提高。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3)

以前我总得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其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理解潜力强的学生你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理解潜力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怎样一回事,更有部分学生走神了,压根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潜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潜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好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务必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因此,以下方法能够尝试: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资料的兴趣。兴趣越大,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学生对计算机早已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我有一天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在计算机上作动画,上网聊天等等。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今他们已梦想成真,最后能够直接动手操作计算机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带给了超多的动手操作空间,这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但是,如果课堂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是“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能够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在新鲜感和兴趣感过去之后产生枯燥的消极想法。所以在教学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资料,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攻克了本节的难点。用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和谐氛围,持续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持续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学生都在三十人左右,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根本忙但是来,有时不免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同学的用心性,于是,在分组的基础上,我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这样即能够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潜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在这种分组状况下,教师并没有失去作用,我们正好能够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计算机“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三、尝试以“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教学。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务必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建立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务必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贴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贴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另外,经常利用学科中丰富的资料,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知悬念,让学生课课从电脑上有新发现、有新收获,让学生感受到电脑中所蕴含的知识、技巧真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持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和兴趣感。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4)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营造好的课堂气氛,还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潜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现浅谈如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的教学设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直观性,有关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仅凭老师的口述,学

生难以构成准确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应精心选取使用多媒体数据,丰富学生的

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创造民主、简单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用心性。

二、利用发现探究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我的头脑去获得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被动的理解者。其教学设计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如在学习word制作表格时,学生学起来很简单。但是否很简单,透过布置一个任务(制作课程表),学习效果就一目了然了。至于巩固练习和归纳总结,道理是很显然的。这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操作时光密切结合的教学设计。

三、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14.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十四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资料的兴趣。兴趣越大,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学生对计算机早已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我有一天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在计算机上作动画,上网聊天等等。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今他们已梦想成真,最后能够直接动手操作计算机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带给了超多的动手操作空间,这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但是,如果课堂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是“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能够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在新鲜感和兴趣感过去之后产生枯燥的消极想法。所以在教学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资料,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攻克了本节的难点。用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和谐氛围,持续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持续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学生都在三十人左右,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根本忙但是来,有时不免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同学的用心性,于是,在分组的基础上,我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这样即能够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潜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在这种分组状况下,教师并没有失去作用,我们正好能够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计算机“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三、尝试以“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教学。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务必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建立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务必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贴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贴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15.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篇十五

一、要重视问题设计

课堂教学中, 在导入新课、学习新知等不同阶段, 学生的思维状态是不同的, 提问要注意时机, 引导学生去积极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对于同一个问题, 应善于从不同角度向学生提出问题, 运用条件的增设变化及结论的延伸和条件与结论的互换, 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等方法设计出新的问题, 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二、多给学生练的空间

1. 少讲多练, 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在实际教学中, 最忌讳的就是教师一言堂、包办代替, 留给学生的思考与操作时间相当有限, 使一门有趣的课程变成了大篇的理论讲解, 剥夺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笔者认为,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学, 教师要少讲, 而学生要多练。少讲并不是不讲, 而是没有必要讲的就不要讲, 把那些学生必须了解的知识、教学内容做必要的讲述, 其他内容由学生自己学习。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条件不同, 基础也不同, 那么在初一年级的起点自然也不同, 学生在理解、认识和实践操作上自然存在差别。显然, 同样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是不适合所有的学生的。要尽可能把时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在实践中多练, 在实践中多思考, 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思维与想象空间, 让学生亲身体验自我学习的乐趣。

2. 精讲多练,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问题。

传统学科的学习是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通过讲授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 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去理解及延伸。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宰, 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学生成为被灌输的对象。它的缺陷在于: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自主学习特点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三、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差异

由于小学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情况不一, 以及学生家庭经济环境、曾经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程度不同, 同一年龄层次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的起点是参差不齐的, 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很快分化, 这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初一年级的新生因为来自不同的小学, 这些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不同, 会造成同班同学的信息技术水平的起点差异很大。家中有计算机的和家中没有计算机的学生也往往有一定的差别。以上因素使得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水平, 比如操作水平、授受能力等, 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差异, 对差生应耐心指导, 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多做尝试。

四、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

课堂中多展示学生作品, 利用成功体验激励学生的积极性。给予表扬和鼓励, 会使学生有成功感, 感到莫大的欣喜, 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从而对计算机学习产生更为强烈的兴趣。伴随着老师和同学们的赞美, 他们会沉浸在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之中。课堂中我让每个同学都把作品上传到局域网中, 这样, 只要进入网上邻居的同学都能看到。当看到有同学欣赏自己的作品时, 他们会充满成就感。用成功的体验, 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因材施教, 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

1. 因材施教, 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

教学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 方法的选择与运用非常重要, 教师要用心选择, 灵活运用。比如, 在学习《网页制作》一章时, 要求学生制作一个网页, 学生所做的网页各式各样, 各具特色。这时教师不仅要肯定学生的创作, 而且要在此基础上, 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 使其更好地掌握制作要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表现、肯定学生的创造性, 实际上即是鼓励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

2. 因生施教, 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

同一个班里, 肯定会有因学生学习程度、接受程度差异而导致的学生个体学习的差异, 因此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对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当教师充分了解了学生, 认识到每个学生的特长, 再来启发引导学生, 就会事半功倍。个性化教育已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教学中, 成为激励学生学习自信的工具。

上一篇:招商发布会文案下一篇:温暖的一瞬间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