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修订会议记录

2025-01-20

规章制度修订会议记录(精选8篇)

1.规章制度修订会议记录 篇一

办公会会议纪要

2012年4月23日晚19时,公司在三楼会议室组织召开领导班子办公会,副董事长、党总支书记张保民主持会议。会上首先听取了各部门第一季度及4月前期的工作总结,并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和目标。现将会议事项纪要如下。

一、关于三个文件下发各部门

……成立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及应急预案。……

二、关于会议根据各部门总结汇报提出的意见 会议听取了各部门的汇报后,指出:

(1)肯定了矿山部工作人员的辛苦和危险。会议强调他们要确保安全,并安全有序,万无一失的开展工作。

(2)会议听取了生产部、安全部的总结后,会议指出他们要重点抓好管理,做好统筹协调,监督落实各项工作的开展。各部门都要拿出工作计划,每月做好总结。做到有预见、有计划、有督促、有落实,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同时还必须保证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方能生产,抓好安全知识教育工作,使员工在安全知识上从门外汉变成内行。

(3)会议认为行政工作部就是企业的综合办,前期在企业文化建设,对外协调,形象建设方面,助推了公司快速发展。下一步推行绩效考核方案,迫在眉睫,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在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网站建立的优势。

(4)针对财务部会议指出,要当好管家,做好各项支付环节和成本管理,及时向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会议上公司领导对化验室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关于近期工作的目标和部署

会议听取了公司各部门的发言后。会议决定:

(1)根据公司和集团公司签订的《二〇一二工作目标责任书》和《二〇一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各部门认真领会文件精神,努力完成目标。

(2)对技术部近期工作的部署:

1、有关北山地质编录工作要制定相应的计划,对于下阶段800个取样工作的开展要有计划、有重点、有区分地进行。

2、南山要加快启动地质编录、取样工作。

3、探矿工程设计方案(按照集团公司要求落实)

4、做好下一阶段的工程验收结算工作(验收要做好标记及记录,做到工程作业上权责分明)。

5、与设计部联合展开工作,尽快与长沙院取得联系,迅速介入设计有关事宜。

6、主持探矿工程议标事宜,按照相关程序有序推进。

(3)对矿山部近期工作的部署:

1督促工程对加快地质编录、取样工作。

2配合六队做好北山的收尾工作。

3尽快投入南山的地质编录工作。

4加强矿山的现场管理工作。(南山抽水后暂且搁置)5配合技术部拿出南山抽水、排渣工作,尽快出具最佳工作方案。

6对工程队人员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安全施工的顺利推进。7配合技术部做到工程台账,建立技术验收工作明细。8配合技术部下一步的探矿工程的设计工作。

9起草议标补充协议,确定议标方案。

(4)对生产经营部、安全保卫部近期工作的部署:

1对施工合同、补充协议进行分析,指定材料供应计划,进行责任认定,做到权责明晰。

2在确保用电线路畅通的前提下,做到减少不合理的电力耗费,规范变压器的合理使用

3建立健全设备台账工作。

4编制生产月报及材料消耗报表。

5制定材料购置计划,做好比价采购工作,严把采购质量关。

6加强火工用品管理(从人防、机防、犬防全方位入手)7加强已接受资产的看护及权责工作。

8制定‚井下避险工作‛三大系统工作。

9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保障安全施工。

10.做好当地村民、村组稳定工作,为矿山工作奠定环境基础。

11.与县、市安检部门多联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12.部署安全事故预案演练工作。

13.按照集团公司安全责任书要求,做到安全工作中零事故。

(5)对行政工作部近期工作的部署:

1尽快修改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以及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于5月底下发编制。对于合理化建议可以汇总成文,最后由财务室把关审查。

2组织好‘五一’文体活动。

3尽快落实‘传、帮、带’活动的实施。

4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方案。

5制定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6完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档案分类汇总,必要时要加强外部学习。

7搞好党团、工会的各项活动。

8开展节约减亏活动,从办公室的日常点滴做起。9搞好党组织活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

10严格控制接待费用,把招待费尽可能的降到最低。11准备一季度的考核材料汇总,提前做好汇总工作。12起草向集团公司汇报总结工作,同时对近期公司要开展的工作,进行有计划的部署。

(6)对财务部近期工作的部署:

1、尽快推进内控制度建立健全,严把报销关。

2、‘一般纳税人’办理工作要于下周完成。

3、制定五月份的资金使用计划。

4工程验收结算工作顺利开展。

5土地测量任务基本结束,要出示相关的统计数据。6每月定量管理。进行物资盘点,至少每月一次。7参与集团公司的目标考核制度。

8严把报销审批关。

9落实资产处置方案。

(7)对化验室近期工作的部署:

继续发扬董主任的奉献精神。

1加快岗位技术培训,推进对铜、钼、铅、锌、银等元素的化验工作,同时,要保证出具数据的准确率不低于90%.2配合北山地质编录的化验工作。

3起草化验室职能报告,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8)对毋总工作的部署:

以其工作为中心,对于相关事宜要盯紧看好,尽快使郑州的主管部门批复、落实,将工作做到家。最好将工作在六月底之前完成。

2.规章制度修订会议记录 篇二

2013年8月29日,住建部文件《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第二次修订工作会议于武汉召开,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以下简称智能分会)专家耿望阳作为编制组成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其将承担智能建筑部分的修订工作。

该文件已被住建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列入2013年专题项目,并要求在201 3年内基本完成。该项课题的主承担单位——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受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委托组建了由各专业人员组成的修订组,智能分会被列为参编单位之一。修订组于2013年3月21日召开了第一次修订工作会议,初步确定了修订工作的主要内容、分工计划、修订进度等事宜。

第二次修订会议针对各位编委提交的修订稿展开了深入讨论,各位编委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各编委对初稿进行修改之后,该文件将进入下一步的征求意见阶段并最终送审、报批。

3.建筑业统计报表制度修订内容 篇三

年报

1. 增加《建筑业设计活动情况》(C102-9表)。

2.《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C102-1表)取消“计算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人数”、“期末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一级建造师”、“现场施工工人”、“持证上岗人员”、“在境外完成的营业额”8个指标;将“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调整为“房屋施工面积”,“房屋建筑竣工面积”调整为“房屋竣工面积”,“在外省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调整为“在外省房屋施工面积”,“在外省房屋建筑竣工面积”调整为“在外省房屋竣工面积”。

注意:所有人员情况指标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中填报。

3.《建筑业总产值在外省完成情况》(C102-2表)调整《统计上使用的全国省级区划代码》目录。

4.《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完成情况》(C102-4表)更名为《房屋竣工面积及价值》;调整房屋分类目录;将“房屋建筑竣工面积”调整为“房屋竣工面积”,“竣工房屋价值”调整为“房屋竣工价值”。

注意:将房屋竣工面积、竣工价值按房屋用途分类,依照调整后的房屋分类目录填报,注意审核各类房屋的平均造价。

5.《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C102-5表)取消“计算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人数”、“期末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施工工人”、“费用合计(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劳动、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1个指标;增加“是否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土地购置”、“房屋和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其他费用”12个指标。

6.《建筑业财务状况》(C103表)取消“长期投资合计”、“长期债权投资”、“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小计”、“其他资产”、“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主营业务应付工资总额”、“职工福利费”、“主营业务应付福利费总额”、“劳动、失业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3个指标;增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应付账款”、“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土地购置”、“房屋和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其他费用”、“应付职工薪酬(贷方累计发生额)”、“建筑业企业在境外完成的营业收入”12个指标;将“短期投资”调整为“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负债合计”调整为“非流动负债合计”,“营业费用(经营费用)”调整为“销售费用”,“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调整为“住房公积金”。

注意: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应为土地购置、房屋和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和其他费用的合计数。

7.《信息化情况主要指标》(C606表)更名为《信息化情况》;增加“拥有电子商务交易网站数”,网站1“名称”、“网址”、“电子商务交易金额”,网站2“名称”、“网址”和“电子商务交易金额”7个指标。

定报

1.《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C202-1表)取消“计算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人数”、“期末从业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一级建造师”4个指标;将“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调整为“房屋施工面积”,“房屋建筑竣工面积”调整为“房屋竣工面积”。

2.《建筑业总产值在外省完成情况》(C202-2表)调整《统计上使用的全国省级区划代码》目录。

3.《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完成情况》(C202-4表)更名为《房屋竣工面积及价值》;调整房屋分类目录;将“房屋建筑竣工面积”调整为“房屋竣工面积”,“竣工房屋价值”调整为“房屋竣工价值”。

4.《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C202-5表)取消“费用合计(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工资总额”、“劳动、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期末从业人员”、“现场施工工人”、“从业人员平均人数”8个指标;增加“是否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装饰装修产值”、“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8个指标。

5.《建筑业财务状况》(C203表)取消“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主营业务应付工资总额”、“职工福利费”、“主营业务应付福利费总额”、“劳动、失业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从业人员平均人数”8个指标;增加“营业成本”、“应付职工薪酬(贷方累计发生额)”、“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3个指标;将“短期投资”调整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营业费用(经营费用)”调整为“销售费用”,“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调整为“住房公积金”。

4.规章制度修订会议记录 篇四

一、公司形象

1、公司每个部门员工都必须清楚地了解公司的经营范围,并能向客户及外界正确地介绍公司业务。

2、公司员工在任何场合应用语规范,语气温和,音量适中,严禁大声喧哗等行为。

3、如遇有客人进入办公场地应礼貌接待,上班时间(包括午餐时间)办公室内应保证有人值班接待。

4、接听电话一般铃响不应超过三声,如对应员工不能接听,离之最近的职员应主动接听电话,重要电话作好接听记录,并及时告之上级主管。

5、员工在接听电话、洽谈业务、发送电子邮件及招待来宾时,必须时刻注重公司形象,按照具体规定使用公司统一的名片、公司标识及落款。

6、员工在工作时间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激情向上的态度。

7、员工要注重个人仪态仪表,工作时间内着装及修饰须大方得体。

二、生活作息

1、员工应严格按照公司统一的工作作息时间规定上下班。

2、作息时间规定 1)、夏季作息时间表(5 月——9 月)

上班时间早 8:30 午休 12:00——13:30 下班时间晚 18:00

2)、冬季作息时间表(10 月——3 月)

上班时间早 9:00 午休 12:00——13:30 下班时间晚 17:30 3、员工上下班施行签到制,上下班均须本人亲自签到,不得托、替他人签到。

4、员工上下班考勤记录将作为公司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5、员工如因事需在工作时间内外出,要向主管经理请示签退后方可离开公司。

6、员工遇突发疾病须当天向主管经理请假,事后补交相关证明。

7、事假需提前向主管经理提出申请,并填写【请假申请单】,经批准后方可休息。

三、卫生规范

1、员工须每天清洁个人工作区内的卫生,确保地面、桌面及设备的整洁。

2、员工须自觉保持公共区域的卫生,发现不清洁的情况,应及时清理。

3、员工在公司内接待来访客人,事后需立即清理会客区。

4、办公区域内严禁吸烟。

5、正确使用公司内的水、电、空调等设施,最后离开办公室的员工应关闭空调、电灯和一切公司内应该关闭的设施。

四、工作要求 1、工作时间内不应无故离岗、串岗,不得闲聊、吃零食、大声喧哗,确保办公环境的安静有序。

2、新入职员工的试用期为一个月,员工在试用期内要按月进行考评。

3、公司内所制定的《员工日程表》是衡量员工完成工作量的依据,要求员工每天要认真、详尽的填写,作为公司考核员工工作量的标准。

4、职员间的工作交流应在规定的区域内进行(大厅、会议室),如需在个人工作区域内进行谈话的,时间一般不应超过三分钟(特殊情况除外)。

5、加强学习与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积极和公司同事交流和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培训(培训将施行签到制,出席记录和培训考核也将作为公司绩效考核的部分)。

6、经常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并参与部门的业务讨论,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7、不得无故缺席部门的工作例会及公司的重要会议。

8、员工在工作时间必须全身心地投入,保持高效率地工作。

9、员工在任何时间均不可利用公司的场所、设备及其他资源从事私人活动。一经发现,给予警告,情节严重者,公司将予以辞退。

10、员工须保管好个人的文件资料及办公用品,未经同意不可挪用他人的资料和办公用品。

11、员工要保管好个人电脑,按公司规定进行文档存储、杀毒及日常维护,如发生故障应及时报告,由公司安排修理。

五、保密规定 1、员工须严守公司商业机密,妥善保存重要的商业客户资料、数据等信息。

2、管理人员须做好公司重要文件的备份及存档工作,并妥善记录网络密码及口令。并向总经理提交完整的网络口令清单。

3、任何时间,员工均不可擅自邀请亲朋好友在公司聚会。

4、员工及管理人员均不可向外泄露公司发展计划、策略、客户资料及其他重要的方案,如一发现,除接受罚款、辞退等内部处理外,情节严重的,公司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六、人员管理

1、员工必须服从公司的整体管理,包括职务的分配及工作内容的安排。

2、员工须尊重上司,按照上司的指导进行工作并主动向上司汇报工作情况。

3、员工有关业务方面的问题须及时向部门主管或经理反映,听取意见。

4、涉及超出员工权限的决定必须报经部门主管或经理同意。

5、员工不服从上级指挥,目无领导,顶撞上级,而影响公司指导系统的正常运作,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处理。

6、管理人员应团结互助,努力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鼓励并带领好员工队伍,时刻掌握员工的工作情况,确保公司整体策划顺利进行。

7、公司是一个大家庭,员工应团结互助,为公司发展做出努力。

七、奖惩办法:

1、员工奖励分为口头表扬及物质奖励; 2、员工惩罚分为口头警告、罚款及除名;

3、有下列事迹的员工,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经经理办公会研究,给予相应的奖励:

A、积极向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议,其建议被公司所采纳者; B、维护公司利益和荣誉,保护公共资产,防止事故发生与挽回经济损失有功者。

4、下列事由的员工,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经经理办公会研究,给予相应的惩罚:

A、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公司规章制度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的; B、泄露公司经营管理秘密的; C、私自把公司客户介绍他人的。

5、公司将设立年终全勤奖(未有迟到、早退现象及病事假),奖金为 1000 元,于年终考评后一次性发放(以每个月的考勤统计为依据)。

5.车队修订新制度 篇五

1、为加强矿小车队车辆管理,实行车辆的统一调派,做好车辆服务工作,制定本办法。

2、矿小车队用车分为长途用车、短途用车、值班用车。

3、长途用车,由用车部门在用车前提出申请,填写长途用车申请表,经用车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报分管矿领导进行审批,审批后的申请表报矿办公室主任,由矿办公室主任安排小车队统一调车。

4、短途用车,由用车部门在用车前提出申请,用车部门负责人审批通过后,送至小车队调度,由小车队调度进行统一调车。

5、值班用车,由矿生产管理部调度室提出申请,经矿调度值班长同意后,小车队值班司机出车。

6、乘车时由乘车人持派车单到矿小车队乘车。

7、出车时,小车队调度要向驾驶员出具派车单,并登记备案。

8、驾驶员要严格按照调度安排的路线行车,及时返回,不得绕道行驶。如有特殊原因,需要变更行车路线的,必须及时与车队调度联系,征得同意方可变更。

9、出长途的驾驶员在到达目的地后,要及时与小车队调度取得联系,汇报车辆及本人状况。

10、车辆返回后,用车人员要在派车单上签名,以示用车完毕;司机及时将车辆归队,并将派车单和车钥匙交回小车队调度,由调度统一进行管理。

11、驾驶员在未经小车队调度安排的情况下,不得私自开走车辆。

12、值班驾驶员原则上要人手一车,防止因为对其它车辆不熟悉发生事故。如果确需动用其它车辆,必须报请车队队长同意。

小车队驾驶员安全行车管理制度

1、车队要重视驾驶员日常的安全教育,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交通法规、安全行车常识、事故案例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引导和教育大家增强安全第一的思想。

2、车队要坚持组织驾驶开展技术业务学习和岗位练兵活动,帮助驾驶员掌握车辆的构造原理,提高驾驶员的综合技术水平。

3、全体人员必须按时到岗、点名。由队干部结合当天的实际情况,做好安全动员和安排。

4、任何车辆出车前,驾驶员都必须认真做好性能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车辆不带病出车。

5、驾驶员在出车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做到“七不一牢记”(即不闯红灯,不压黄线,不无证驾驶,不疲劳驾驶,不超速行驶,不酒后驾车,不将车辆交给外单位人员驾驶,并时刻牢记自己与随车人员佩好安全带)

6、注意做好“安全不放心人”的工作。建立家属安全联系卡制度,保持与驾驶员及家属的日常沟通,掌握思想动态。对于身体有病、情绪不佳、休息不好等员工,原则上不安排出车。对于连续违反交规受处罚人员,队干部要及时进行谈话,开展帮教,必要时停车组织学习。

小车队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1、值班人员形成每日对车辆、车库的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驾驶员严格执行一日“三查”制度,在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及时对车辆进行检查,发现隐患,能处理的要及时排除,难以处理的要及时向调度汇报。

3、由车队调度员负责,每月组织两次车辆及车库大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4、对于无法及时处理的问题,要及时向队长汇报,由队长负责组织落实处理。

小车队交通事故管理制度

一、事故汇报

1、发生交通事故后,本车司机首先应及时向当地公安交警部门报告,同时向车队领导汇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能造成的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情况。

2、车队在接到交通事故汇报后,应立即向矿办主任及调度室进行汇报,并尽可能早地赶赴事发现场。

3、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驾驶员应如实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对事故的认识,以书面形式向调度室汇报。待事故处理后,应将公安交警部门的事故处理书及保险公司的索赔复印件报送公司备案。

二、追查分析

发生交通事故后,小车队必须召开事故分析会,由队长主持,肇事驾驶员介绍事故经过,共同查找事故原因,举一反三总结教训,并做好会议记录。

三、事故处理

对于事故的责任者要严肃给予追查。小的车辆碰损事故,由车队给予处理;大的事故由调度室和安全管理部共同追查处理。

车辆日常检查及维护保养制度

一、日常检查

1、车队驾驶员应自觉做好每天出车前、行驶中、收车后的三检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排除,确保车况良好。杜绝发生故障车辆带病上路行驶。

2、每周五由队长负责组织一次车辆“车容车况”大检查,对车辆的方向盘、刹车、灯光等主要部件进行重点检查,发现车一处不符合要求对驾驶员进行处罚,方向、传动、刹车等主要部件的问题进行处罚,查出的毛病要及时排除,做好小毛病不过夜,大毛病及时处理。

3、驾驶员应自觉主动服从检查,凡不服从者,建议停车检查后做处理。

4、针对所派出的长途车,出车前要由一名队干协同驾驶员对车辆进行仔细检查,确认车况良好后方准出车,坚决做到不带病出车。

二、维护保养

1、驾驶员要注意保持车辆的清洁卫生,车内要做到整齐清新,车外要光洁明亮,发动机要保持无油污。

2、驾驶员对所驾驶车辆要有计划,按规定时间和标准进行日常保养、季节保养及其它保养事项。

3、减少车辆早期磨损,严把车辆刹车、方向两大关,确保不发生人为机械事故。

4、对于车队自己无法处理的车辆问题,要提前向队长汇报,将车辆所发生的故障,需修理部位讲清,队长要及时安排委外进行修理,并尽可能安排驾驶员陪同,使之能够进一步掌握车况、提高修理技术。

小车队消防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消防法规和集团公司、矿上发布的各项消防管理制度,坚决落实“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

2、对车队的消防器材实行专人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并按上级文件规定定期对消防器材进行检查和保养。

3、消防器材要摆放或悬挂整齐,并经常擦洗,使之保持清洁和处于良好状态。消防器材除灭火使用外,平时任何人不得随意挪用。

4、车辆携带的灭火器应由本车司机妥善保管,不得随意丢失,造成丢失的由本人赔偿。

5、车队领导应不定期检查消防器材的完好状态,如发现过期或失效的,要及时到消防管理部门更换,认真履行职责。

6、严禁在车队院内和车库内使用明火。严禁在车内、院内和库内抽烟。

7、坚持每日检查制度,在每天下午下班前,车队领导要对车队要害部位进行巡视,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小车队成本管理制度

1、坚持开展节支降耗教育,提高广大驾驶人员的成本意识,增强“节约每一分钱为了二次创业”的思想,形成良好的成本管理氛围。

2、严格执行成本定额管理办法,做好成本指标分解和落实工作,合理安排好费用的科学合理使用。

3、对于车辆日常油料费用,实行审批制度,用多少取多少,杜绝浪费现象发生。

4、对于车辆的维修费用,要在确保安全行车的前提下予以科学安排,尽可能降低成本开支。

5、要把成本管理的压力传递到每个人身上。对于车辆的运行路线实行严格控制,不准跑私车,不准绕道行驶,降低车辆油耗。驾驶员行车时要严格遵守道路交通法规,确保安全行车,努力防止车辆损伤,并要注意行车路面状况,保养好车辆轮胎,减少轮胎损伤,降低单车成本。

小车队日常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1、教育培训的目的

(1)坚持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科学的思想理论和企业文化武装头脑,提高全员思想政治素质。

(2)坚持以过硬的业务培养人,不断提高全员岗位操作技能。(3)坚持以安全的理念教育人,不断提高驾驶员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

(4)坚持以文明的道德塑造人,增强全员落实行为规范,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2、教育培训的内容

车队干部要根据车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安排如下教育培训内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企业各项规章制度、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各项法律法规、车队各项管理制度、驾驶员岗位操作规程措施和技能、公民道德及工作礼仪等。

3、教育培训的形式

(1)根据车队工作实际,及时联系取得有关书籍、文件、报纸等,组织全员进行学习贯彻。

(2)坚持每周五召开安全例会,集中进行教育培训。遇到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会议组织学习培训。

(3)广泛深入地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结合实践操作,加强驾驶员业务培训,每年组织驾驶员进行一次技术比武,促进驾驶员不断提高操作技能。

小车队考勤管理制度

1、全队员工必须按时到岗上班,到岗后,驾驶员要立即对自己当日所驾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其它各工种要对自己所在工作场所,进行班前清洁,打扫和整理。

2、考勤实行本人签到制度,其它人不得代签。因公出差和出长途车的驾驶员由调度划签。迟到一次,扣当月绩效考核分2分。

3、工作时间不准脱岗,如需外出办公事或其它事情必须和队长请假。无故脱岗、影响正常工作者,一次扣当月绩效考核分2分。

4、严格请假制度。请假一天以上要由队长同意方可生效。病假要在当天将病假条送至调度。请假逾期不归者,按旷工处理。

5、出勤要出力。凡队内安排的临时性工作,全队员工必须服从统一指挥。无故拖延者,一次扣当月绩效考核分2分。

6、短途出车,驾驶员完成任务后,应及时返队。如未及时返队也未向调度汇报者,一次扣当月绩效考核分2分。

小车队奖罚条例

为了确实体现奖罚分明,好坏分清的奖罚原则,制定本队奖罚条例如下:

1、全员要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凡出现迟到、中途脱岗、早退,一次扣除2分。

2、要服务统一调度指挥,不服从车队命令,无故推托,延误工作,一次扣3分。

3、凡归队在家车辆,需在下班前将钥匙挂在钥匙箱内。一次不挂者,一次扣2分。

4、要遵守消防规定,凡在院内、库内抽烟、打明火,发现一次扣2分,造成火灾经济损失自付。

5、严禁开私车、酒后驾车,发现一次扣除当月计时奖和安全奖。造成小的碰损事故的,扣除当月考核分20分,造成大的事故的按矿上的处理规定进行处罚。

6、会议室内不准大声喧哗、吵闹,影响车队整体办公,如发现违反规定扣除2分。

7、严禁将车辆交给外单位人员驾驶,发现一次扣5分。造成交通事故后果自付,并扣除当月全部奖金。

8、发生交通事故的驾驶员,按交安委有关规定进行考核。

小车队员工行为规范

1、以队为家,团结协作。

全员要树立大局意识,积极主动为集体着想,维护集体利益和共同荣誉。相互之间要讲求团结,崇尚配合,互谅互让,共同营造和谐的良好气氛。

2、警钟长鸣,安全行车。

要把安全始终放在第一的位置,从严落实安全操作规程,从严执行交通安全法规,从严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共同为建设五星级车队而努力。

3、爱岗敬业,钻研业务。

全员都要树立强烈的敬业精神,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驾驶本领,自觉爱护车辆。

4、讲究道德,文明服务。

全员都要树立“我是车队一面旗”的意识,把自己的形象与全队的形象联系起来,遵守职业道德,保持车辆清洁,热情驾车服务,而且不道听途说,传播小道消息。

车队队长安全生产责任制

1、车队队长是车队的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对车队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

2、负责车队、月度安全生产目标、措施的制定,车队驾驶员及车辆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培训、车辆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

3、负责对安全活动和安全检查的具体实施,对车队隐患、问题的整改,对各种违章行为的查处、制止。

4、定期组织安全生产会和安全活动,督促出车前安全讲话和“三交一封”,及时分析和掌握车队安全生产动态及人员思想动态,解决好车队在安全生产运行中的问题,定期总结、评论车队安全经验教训,树立推广安全行车先进典型。

5、负责做好车队的机动车及驾驶员检审工作。

6、坚持“四不放过”原则,负责车队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及时研究制定出预防事故的措施,做好事故案例教育。

驾驶员安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1、热爱本职工作,坚守工作岗位、服从领导。听从调度命令。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出车任务。

2、自觉遵守交通规定,礼貌行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特别规定和安全生产十八法做到安全生产。

3、负责车辆的维修保养不超保行使、带病运转。每天早晚按“十四”字作业巡回检查。带齐保管好行车证件。做好行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4、按时上班提前出车。努力提高车辆完好率、出勤率和有效率。

5、搞好清洁卫生,保持车辆内部干净,保管好车内所配物品。

6、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搞好双增双节,做好出车记录。

7、搞好岗位练兵,努力提高技术素质,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

8、有权拒绝违章作业的指令,对他人违章作加以劝阻和制止。车队队长岗位职责

1、全面负责车队的运营管理工作,积极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2、制定车队发展计划和各项管理及考核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激励和调动驾驶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工作。

3、负责车辆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车队岗位责任制,按时检查各种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落实情况。建立安全、稳定、高效、文明有序的管理机制,提高驾驶员的技能水平、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

4、严格控制各种费用支出,每季度对费用支出情况进行检讨分析,努力降低营运成本。

5、认真抓好车队的安全教育和车辆维修及日检、周检、月检工作。强化安全防范,预防和杜绝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

6、坚持原则,奖惩分明,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严格考核,做到奖罚分明;合理调度车辆,做到确保重点,兼顾全面,满足用车需求。

7、强化“职工至上、真情服务”的原则。加强与各部科室的联系,虚心听取用户意见,及时协调处理日常工作中发生的问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塑造企业形象。

8、对租赁车辆方负有监管职责,监督合同的履行、运营车辆数量和质量的确认、安全防范措施的制订、服务质量的评价等。

驾驶员职责

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积极参加安全学习,车辆日检、周检、月检,服从领导,听从调度,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出车任务。

2、及时提交车辆例行保养单,定期对车辆进行维护保养,保持车况良好,车容整洁。

3、力争做到无违章、无责任交通事故、无责任机械事故。

4、执行出车任务时,做到安全、高效、准时无误、服务热情周到。不迟到早退,不中途溜号,更不准无故旷工,有事有病及时请假。

5、车辆维修保养须到公司指定的维修点,特殊情况需有正当理由,且征得车队领导同意后方可到其他维修点维修,并认可维修费用。

6、树立成本意识,严格控制车辆的各项费用支出。

7、驾驶员是车辆各项费用报支的第一责任人,要及时准确提供报支信息。

8、领导公差用车,驾驶员必须事前向车队领导说明情况,未说明的,不予报销由此产生的各项费用。

9、未经领导批准,不准私自动用车辆,如确需动用时必须征得车队领导批准。

10、保持通讯畅通,不得无故关机或不接听电话。

6.安全风险预控制度(修订) 篇六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二〇一七年

发布令

为全面辨识、管控矿井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现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

矿长:

二〇一七年七月一日

目录

第一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1 第二章 风险预控管理.....................................6 第三章 保障管理.........................................9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10 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13 综合管理........................................21 检查、审核与评审................................29

第一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为全面辨识、管控矿井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集团公司要求并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各业务科室是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

(一)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

长:矿

副 组 长:安全副矿长 总工程师

生产副矿长

机电副矿长 矿长助理

成 员:科队长以上管理人员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检查科,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日常工作。

(二)领导组职责

1、矿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负责。

2、安全副矿长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

3、各副矿长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专业副总工程师及业务科室负责具体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

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

5、区队负责人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6、班组长负责本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

(三)办公室职责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检查、督促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实施情况,具体职责如下:

1、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辨识程序、评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

2、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

3、指导、督促各科室、区(队)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组织相关人员对全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5、承办上级部门和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工作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辨识程序、评估方法

(一)综合辨识程序

1、辨识评估

每年由矿长亲自组织,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方案,抽调各系统技术人员和专家,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结合我矿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对辨识出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受威胁人数、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2、月度辨识评估

每月由矿长组织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一次检查分析,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布置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明确责任分工;每旬由各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一次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及隐患排查,并于当日下午各分管副矿长组织本系统骨干精英,召开本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结合本系统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以及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进行一次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

(二)专项辨识程序

1、全国其他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后或矿发生涉险事故、出现重大非伤亡事故隐患,由矿长组织分管副矿长、副总工程师和业务科室、区队,从汲取事故教训和消除事故隐患的角度,开展一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识别之前的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2、由矿长亲自组织实施,针对重大、较大安全风险,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人员、资金要有保障,并在划定的重大、较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

3、由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对评估出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分析,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季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下一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

4、由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旬各专业系统针对本系统存在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制度、管理、措施、装备、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对月度安全风险重点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

控措施。

5、由安全副矿长牵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严格对照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6、矿领导带班上岗过程中,严格按照集团公司“三走到、三必到”原则,跟踪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7、各业务部门要突出管控重点,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系统、生产区域、岗位实行重点管控,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等日常管控工作。

8、实时动态调整,高度关注生产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实时分析风险的管控能力变化,准确掌握实际存在的风险状况等级,并随着风险变化而随时升降等级,防止出现评级“终身制”,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五、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及培训

1、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全矿要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安监站负责做好日常监督检查。

2、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安全检查科每半年至少组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人员进行辨识评估专项培训;每年对全矿所有入井人员进行以、综合、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为主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

3、各业务部门要探索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监测和预警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由安监站及时将安全风险区域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受风险

危害的相邻作业区域区队、班组、岗位。

六、考核办法

1、未按规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活动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各500元;风险辨识不认真,辨识内容不清晰的,罚主要责任人300元;

2、各系统针对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未按规定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各5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罚单位主要责任人200元。

3、各系统未按规定编写系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罚单位主要责任人200元。

4、本单位作业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不认真或弄虚作假的,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罚主要责任人200元。

5、上岗干部、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未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或未严格按照评估单现场监管的,罚跟班干部、班组长各200元。

6、岗位员工上岗前未严格按照评估单对上岗区域进行安全风险辨识的,罚责任人100元;凡发现安全风险未及时处理并汇报的,罚责任人100元。

7、岗位员工汇报的安全风险值班人员未在岗位工种值班日志中记录的罚当班值班干部100元。

8、各业务部门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结果未按要求进行跟踪落实闭合管理的,罚责任单位正职各500元。

9、各相关未按规定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的,罚责任单位正职各200元。

第二章

风险预控管理

矿井应建立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程序,以全面辨识矿井生产系统和作业活动中的各种危险源,明确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后果,并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监测、预警、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

一、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

矿井应组织员工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和风险评估,并确保:

1、危险源辨识前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2、辨识范围覆盖本单位的所有活动及区域;

3、对所有工作任务建立清册并逐一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并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

(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且与现场实际相符;

(2)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

(3)危险源辨识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4)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系统(采掘系统、机电运输系统、“一通三防”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4、工作程序或标准改变、生产工艺发生变化以及工作区域的设备和设施有重大改变时,能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5、发生事故(包括未遂)、出现重大不符合项时能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二、风险管理对象提炼、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的基础上,应提炼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要求:

(1)风险管理对象的提炼要具体、明确,一般应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

(2)针对风险管理对象矿井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成程序;

(3)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

(4)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要求;

(5)矿井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三、危险源监测

矿井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确保:

(1)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2)危险源监测设备灵敏、可靠;

(3)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系统。

四、风险预警

矿井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风险预警应:

(1)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

(2)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

五、风险控制

矿井应建立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与执行,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

并符合:

(1)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

(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PDCA的运行模式;

(3)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时应以上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

(3)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规定,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5)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

六、信息与沟通

矿井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确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矿井应确保:

(1)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

(2)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3)员工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急救人员;

(4)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并留有记录。

七、风险财政管理

矿井应实施风险财政管理,以转移风险、降低风险成本、强化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并应:

(1)建立《事故费用评估报告》及《风险财政评估报告》,《风险财政评估报告》应包含保险理赔相关分析;

(2)对单位事故损失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记录齐全;(3)按照国家规定,对员工进行投保;

(4)有矿井投保险种的记录和理赔费用的统计和赔付资料。

第三章

保障管理

矿井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文化保障等方面建立并保持程序,以保障矿井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运行。

一、组织保障

矿井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应:

(1)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2)由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

矿井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最终责任由矿井最高管理者承担。矿井管理层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

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

二、制度保障

1、矿井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制度,并确保:(1)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体员工;

(2)有相应机构、部门负责上述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监督检查与考核。

2、矿井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并确保:

(1)相关活动遵守适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

(2)每年至少评价一次本单位对在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遵守情况,并形成评价报告;

(3)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

(4)资料齐全完善,有目录清单。

3、矿井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规范体系文件、记录的管理,保证在体

系运行的各个场所、岗位都能得到相关有效的文件、记录,并确保:

(1)有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文件收发、传达、归档;(2)文件收发、归档要有记录,并形成目录清单;

(3)作废文件有标识,销毁文件有记录,无在用的无效、失效文件;(4)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相关的各种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

(5)记录保存和管理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并明确记录保存期限。

三、安全文化保障

矿井建立并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程序,以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功能。安全文化建设应:

(1)明确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内容、模式、建设流程,并最终形成实施方案;

(2)以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为目标;

(3)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于矿井的各项管理。

第四章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

矿井建立并保持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程序,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和梳理,并应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和控制措施,以实现人员准入、培训、监督全过程的流程管理。

一、人员准入管理

矿井建立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人员准入管理标准应:(1)明确岗位设置要求和岗位需求计划;

(2)明确员工准入条件(包括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等)。

二、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

矿井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人员不安全行为梳理应:

(1)全面、具体、准确、有针对性;(2)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

三、员工岗位规范

在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的基础上,矿井应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岗位规范应:

(1)种类齐全;

(2)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

(3)规定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4)明确各岗位安全管理职责;(5)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

(6)确保在完成预定任务存在多工种交叉作业时,必须制定书面安全工作程序。

四、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制定

矿井应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以确保员工岗位规范的有效执行,措施应:

(1)结合矿井自身的特点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特征;(2)涵盖影响矿井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各类因素;(3)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行为分别制定。

五、员工培训教育

矿井应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以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意识和技能,员工培训教育应:

(1)明确员工培训与绩效考核的职能部门及人员,并有绩效考核制度;

(2)有足够的培训资源(师资、教材、资金、场所、设施等);(3)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体系

培训。

(4)每年末进行一次基于风险管理和事故分析统计的培训需求调查,并形成《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5)每年末对上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形成《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6)每年末根据上述两个报告,编制下培训计划,并以文件形式下发;

(7)明确员工分层和分类培训内容与周期;(8)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培训;(9)建立员工培训信息档案;

(10)每次培训结束,形成单项《培训绩效评估报告》;(11)确保培训机构和师资,有相关资质证书;

(12)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进行考核或考试,并有完整的培训台帐;(1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并有记录;(14)新入矿员工要接受不少于72小时的安全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

六、员工行为监督

矿井应建立完善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并应:

(1)确定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监督、考核人员;(2)明确监督范围、方式、频次;

(3)对监督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进计划。

七、员工档案

矿井应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并确保:

(1)所有在岗员工的档案齐全;

(2)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完整(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简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记录);

(3)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需重点监控对象。

第五章

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一、采掘管理

矿井建立并实施采煤、掘进管理程序,消除和控制采掘系统和作业中的危险源,且符合下列要求:

(1)采掘设计要体现安全高效的原则,并保证采掘关系正常;(2)采煤工作面长度、推进长度、采掘工作面巷道布置、断面和煤柱留设尺寸的设计应考虑潜在的风险;

(3)作业规程的编制应考虑最大限度的降低作业中的风险,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巷道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类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施工及地质条件变化时应有补充措施;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收尾、搬家倒面、过构造、过冲刷带、过富水区、过空巷等要制定专项措施;

(5)支护设计应合理选择支护方式、支护参数,各类支护设施可靠有效;

(6)对采掘工作面顶板实施监测,并阶段性做出趋势分析和判断;(7)确保生产矿井、水平、采区和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畅通。

二、地测管理

矿井应建立并保持地质测量控制程序,确保采掘作业遇有地质构造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预控措施,以保障采掘作业的正常进行,并确保:

(1)矿井各类地质报告齐全、规范;(2)在生产过程中各项地质预测预报及时;

(3)掘进给向及时、准确,贯通测量精度符合规程规定或工程要求;

(4)基本矿图齐全,内容、精度符合相关要求,更新及时;(5)对开采沉陷区进行有效治理,防水(沙)、建(构)筑物保护煤柱设计合理。

三、防治水管理

矿井准确掌握井田及其周边地表水系、地下水和采空区积水等分布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水位情况,评估地表水和各地下水系的风险,防治水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方针,组织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防治水计划,制定“探、防、堵、截、排”的综合防治措施;

(2)井下防水、排水系统设计合理,能力满足实际需要;

(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针对主要含水层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报;

(4)每年雨季前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5)防治水设施完善、设备齐全;(6)防治水专项应急预案完善。

四、供用电管理

矿井应建立并实施供用电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供电、用电风险。供用电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供电系统应安全可靠,矿井供电必须为双电源、双回路供电,任一回路都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严禁两个回路取自同一区域变电所、同一母线段;

(2)井下各水平中央变电所、井下主排水泵房、主要通风机、地面永久抽放泵站、固定式压风机、矿井立井提升人员系统全部实现双回路供电;

(3)矿井设备、电缆的选型与安装及机房硐室的设置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并应充分考虑其安全性与潜在的风险;

(4)供电系统及设备相关保护应齐全、灵敏、可靠;

注:上述保护一般指:欠压保护、失压保护、短路保护、过流保护、过电压保护、过负荷保护、接地保护、单相断线保护、漏电保护、急停保护、闭锁保护、无压释放保护等。

(5)大型设备检修要制定专项措施;(6)停送电严格执行工作票管理制度;

(7)确保供用电主要场所通讯畅通、并有足够的照明;

(8)设备监测、检修、维护到位,确保设备完好、运行可靠,防爆性能符合要求;

(9)设备基础管理规范,各种图纸资料齐全,且应分类存档,便于查阅。

五、运输提升管理

矿井建立并保持运输提升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运输、提升过程中的风险。并确保:

(1)各种运输、提升设备运行正常,安全设施、保护齐全、灵敏、可靠;

注:上述保护主要指:打滑、温度、烟雾、堆煤、防跑偏、急停、拉线、速度、断带、防纵撕、逆止、自动洒水、电气闭锁、欠压、过电流、过卷、过速、限速、松绳、防坠、一坡三挡、指示器失效、满仓及“信、集、闭系统”等保护。

(2)各种运输、提升装置完好、连接件紧固,并定期检验;(3)运输巷道、运输胶带(轨道)、运输设备相对空间应满足安装、检修、维护及人、车通行的要求;

(4)运输线路、路面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5)车库、车场、硐室设置和环境符合相关规程要求;(6)运输提升设备技术档案、资料齐全、符合规范;

(7)运输提升设备检修记录齐全。

六、压气、输送和压力容器管理

1、矿井压气及输送系统设计应科学合理,并确保:(1)压气设备配备齐全,设备数量、能力满足要求;(2)定期对压气设备进行检修,安全阀和放水阀动作可靠;(3)新安装和检修后进行打压试验;(4)输送管路设施布置符合相关规定;(5)有空气压缩机操作规程和使用管理办法。

2、压力容器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办法;(2)有压力容器完好和存储标准;(3)压力容器有出厂检验合格证;(4)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台帐;(5)定期对压力容器进行打压试验;

(6)移动式气罐有便于区分类别的颜色和代码,并与《GB7144-86 气瓶颜色标记》相一致;

(7)不同气体的气罐分类存放,有防倒装置;

(8)气瓶有防震胶圈、安全帽和减压器,乙炔发生器有回火防止器。

七、通风管理

矿井应建立并保持通风管理控制程序,以控制和消除通风系统中潜在的风险。通风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矿井和工作面必须具备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采区应实行分区通风,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自然发火严重矿井的采区等,要设专用回风巷;

(2)风机、风门、风桥、风筒、密闭等井上下通风设施保持完好无损,通风巷道保证有足够的断面并保证不失修;

(3)矿井总风量、采掘工作面和各种供风场所的配风量,必须满足

安全生产的要求;

(4)风速、有害气体浓度等,必须符合《规程》要求;

(5)按规定及时测风、调风,保证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供风地点风量、风速持续均衡,并按规定的周期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6)局扇通风要符合《规程》的要求,采用双风机、双电源,能自动切换,保持连续均衡供风;

(7)生产矿井主要通风机必须装有反风设施,各种参数符合规定,并定期进行反风演习;

(8)通风基础测试报告、记录齐全。

八、监测监控管理

矿井应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矿井各重要场所“一通三防”相关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以及时掌握各种数据变化情况,并可实现对矿井相关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监测监控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监控系统的中心站、分站、传感器等设备齐全,安装设置要符合规定要求,系统运作不间断、不漏报;

(2)瓦斯传感器必须按期调校,其报警值、断电值、复电值要准确,监控中心能适时反映监控场所瓦斯的真实状态;

(3)当瓦斯超限时,能够及时切断工作场所的电源,迫使停止采掘等生产活动,并及时按程序进行汇报;

(4)定期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趋势判断;(5)相关记录、报表内容应与实际相符。

九、瓦斯管理

矿井建立并保持瓦斯管理程序,通过瓦斯检测,及时掌握瓦斯浓度变化情况并采取措施,确保瓦斯得到有效控制。瓦斯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矿井建立完善瓦斯管理制度,并应:

(1)明确瓦斯防治责任,并细化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

(2)根据井下条件的变化,不断改进和加强瓦斯治理的各项措施;

(3)严格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实行群防群治;

2、矿井应强化瓦斯检测,并应确保:

(1)有瓦斯检测专门机构,且人员配备满足要求;(2)每年对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进行鉴定;(3)相关入井人员按规程规定携带便携式或光学甲烷检测仪;(4)瓦斯检查员严格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瓦斯检查记录做到井下牌板、检查记录手册、瓦斯台帐三对口;

(5)瓦斯检查人员严格按程序进行交接班;

(6)瓦斯检查地点的设置及检查次数符合《矿井安全规程》规定;(7)每日按程序规范进行瓦斯情况汇报。

3、矿井应制订瓦斯隐患处理措施,并应确保:

(1)有瓦斯积聚排放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按措施进行排放;(2)排放瓦斯前必须先确认回风系统的人员已撤退完毕,电源已全部切断,并已设置警戒栅栏、警标和停电牌;

(3)每次排放瓦斯都应做好记录,建册登记;

(4)临时停风地点,要立即断电撤人,设置栅栏、警示标志;(5)长期停风区必须在24小时内进行封闭。

4、矿井应采取瓦斯隔爆措施,并应:

(1)在矿井两翼与井筒相连通的主要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相邻采区之间的集中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相邻煤层之间的运输石门和回风石门间设置主要隔爆水棚;

(2)在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和回风巷、煤层掘进巷道采用独立通风的其他巷道设置辅助隔爆水棚;

(3)对隔爆设施实行挂牌管理,定期检查隔爆设施的安装地点、数量、水量及安装质量。

5、高瓦斯矿井应建立瓦斯抽放系统,瓦斯抽放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瓦斯抽放系统符合相关规定和规范,并按周期对抽放系统进行

测定,确保系统参数合理、运行有效;

(2)地面抽采与地下抽采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应综合采取投产前的预抽采、采动层抽采、边开采边抽采、老空区抽采等措施;

(3)凡是应当抽采的煤层,都必须最大限度地抽采;

(4)矿井生产计划与瓦斯抽采达标煤量相匹配,采掘生产活动应始终在抽采达标区域内进行;

(5)掌握瓦斯基础参数,吨煤瓦斯含量、煤层的瓦斯压力、矿井和工作面瓦斯抽采率、采煤工作面回采前的瓦斯含量,达到相关规定的标准。

十、防灭火管理

矿井应建立并保持防灭火管理程序,以消除和控制矿井火灾风险,并确保:

1、防灭火设计符合相关规定;

2、生产矿井延深新水平时,必须对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

3、内外因发火管理和火区管理符合相关规定;

4、防灭火基础管理符合下列规定:

(1)有防灭火管理制度、矿井防灭火系统图;(2)及时对地表塌陷裂隙进行回填;

(3)有防火密闭管理台帐、火灾预测预报管理台帐、采空区技术管理档案;

(4)有井上、下防火措施。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材厂等处的防火措施和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防火的规定;

(5)有黄泥灌浆、均压、注氮等防灭火技术措施。

十一、防尘管理

矿井应建立健全防尘系统,有效降低各作业地点的粉尘浓度,并满足:

1、矿井下列巷道应设置防尘洒水管道:(1)主要进风大巷;(2)主要回风大巷;

(3)主要运输巷;

(4)带式运输机斜井与平巷、盘区进、回风巷;(5)采掘工作面所属各巷道;(6)煤仓与溜煤眼放煤口;(7)转载点;

2、所有水幕灵敏可靠,封闭全断面,使用正常,在下列地点应设置净化水幕:

(1)采煤工作面进回风顺槽(水幕距工作面上下出口不得大于30m);(2)掘进巷道(在距迎头50~200m范围内);

(3)多巷掘进在回风巷风流汇合处下风侧200m范围内;(4)运输顺槽的转载点、溜煤眼上口及破碎机处;

(5)采区、盘区回风巷在与其相连的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口下风侧50m范围内;

(6)主要进风大巷、主要回风大巷;

3、下列设备应设置喷雾装置或者除尘器,并确保喷雾装置和除尘器正常使用:

(1)采煤机;(2)液压支架;

(3)综掘机、连采机、掘锚机;

4、防尘基础管理完善

(1)及时清扫巷道洒落的煤矸、浮煤,巷道积尘按冲洗周期定期冲洗;

(2)按规定的周期测定全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且不超标;(3)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措施完善;(4)综合防尘管理制度完善,技术资料齐全。

十二、爆破管理

矿井应建立并保持爆破管理程序,以控制爆破材料储存、运输和爆破

作业过程中的风险,并确保:

(1)爆破材料和爆破设备购置渠道正规,有合格证和说明书,并进行入库检验和登记;

(2)有专门的爆破器材存放地点,存放点周围环境、存放分类符合《矿井安全规程》相关规定;存放地点有明显标志;

(3)发爆器及发爆器的钥匙由放炮员随身携带;(4)爆破材料运输方式符合《矿井安全规程》相关规定;

(5)爆破前按照《矿井安全规程》编制爆破作业说明书,爆破材料按照爆破作业说明书的内容选取,按照说明书进行爆破作业,并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第六章

综合管理

矿井应规范矿井准入、应急与事故、消防、职业健康、环境保护、手工工具、计量器具、登高作业、起重作业、标识标志、施工单位等方面管理,使矿井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覆盖矿井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和全方位。

一、矿井准入管理

矿井在可行性研究和设计阶段应进行安全评价,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或控制危险源、降低风险,矿井设计应:

(1)符合国家现行《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及国家、行业有关标准、规定和要求;

(2)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矿井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并应:(3)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4)确保矿井安全、环保设施严格遵守“三同时”原则;(5)确保施工建设单位具备施工建设资质;(6)保证质量合格,有国家相关部门验收记录。

矿井投产前必须保证有有效的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

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矿长资质证、矿长安全资格证。

二、应急与事故管理

矿井应制订并保持事故应急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

1、矿井应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并应:

(1)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要求,编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2)严格按程序对预案进行审批,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修订;(3)确保所有员工都经过《应急预案》及《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培训;

(4)确保矿井保安体系完备,通讯报警系统有效,所有人员熟悉事故汇报程序;

(5)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救灾演习,有演习计划、演习方案及总结报告;

(6)确保有矿山救护队为其服务,矿井企业应设立矿山救护队,不具备单独设立矿山救护队条件的矿井企业,应指定兼职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

(7)应按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应急救援管理平台。矿井应规范急救管理,并应确保:

(8)每一班组至少任命2名经过培训的专(兼)职急救员,急救员名单要在本单位张贴、公布;

(9)每年至少有10%的员工接受急救培训;

(10)所有重点作业场所应配置急救箱,急救箱应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进行标识;

(11)急救箱内保存一份《急救用品清单》,有专人定期检查,保证医疗器械、药品的完好齐全;

(12)有急救箱配置分布图及急救用品明细表;

(13)井下设置的急救箱、隔离式自救器等设置位置有明显的标识;(14)有急救用品使用记录,并定期对使用记录进行分析,以查找受伤害原因。

2、矿井应规范事故管理,作好事故汇报、统计和总结工作,事故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事故发生后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相关规定逐级上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2)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及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并对现场抢救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现场抢救工作总结;

(3)根据事故类别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结束后,形成《事故追查记录》、《事故调查报告》;

(4)对所有事故进行统计,建立事故和事件统计数据档案,并及时向员工公布;

(5)定期对事故进行回顾,以强化风险意识与预控能力。

三、消防管理

矿井应建立并保持消防管理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火灾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

1、矿井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消防器材及设施,并应确保:

(1)依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编制本单位的《灭火器配置标准》,现场配置与标准相符;

(2)消防器材放置处有反光功能的标志牌,放置位置不得它用;(3)消防器材设在明显、便于取用的地点,周围无阻塞;不应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以及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

(4)消火栓的设置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5)有消防设施分布图和消防器材明细表;(6)对所有的消防器材进行编号;

(7)建立了消防设施定期检查制度;

(8)灭火器按规定周期经专业部门检验、维护;(9)消防设施维护、检验期间需配备相应替换器材;(10)有《消防设施维护和保养制度》;

(11)建筑物公共场所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等始终保持畅通。

2、矿井应定期组织进行消防演练,并应:(1)制定《消防演习计划》,并按计划实施;(2)有义务消防组织,消防队员名单要张贴公布;

(3)所有专兼职消防队员都按《消防管理条理》规定进行培训和训练。

3、矿井应定期向员工宣传消防知识,并应:(1)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消防安全宣传;(2)定期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

(3)确保消防急救电话和消防队员联系方式向全体员工公示。

四、职业健康管理

矿井应建立并保持员工职业健康控制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职业健康方面的有害因素,保障员工职业健康。

1、矿井应为员工创造安全、健康的作业环境,并应确保:

(1)作业人员周围环境(温度、噪声、煤尘、烟尘等)满足健康要求;(2)各作业环境及餐饮、洗浴等公共场所卫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3)员工个体防护及各作业场所健康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提示标志醒目;

(4)有为矿井提供及时服务的医疗机构,设置能满足员工日常健康检查和紧急救护需要。

2、矿井应建立员工健康检查监护制度,及时掌握员工安全健康状况,做好员工职业病预防工作,并应:

(1)对在岗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健康监护符合《矿井安全规程》

规定;

(2)有符合《职业病防治法》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并按计划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3)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4)每次体检结束后,对员工提供预防疾病和职业病的医学建议;(5)对发现患有职业病的员工,立即通知并提供治疗及康复条件并妥善安置;

(6)员工上岗、转岗、离岗前,进行健康检查;(7)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宣传、培训。

五、环境保护管理

矿井应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预防环境破坏和污染事故,保持矿井环境良好。环境保护应:

(1)应制订完备的环境综合治理计划和目标,有专门机构检查;(2)规范矿井废油脂的回收管理,设置防止油脂泄漏和废油回收的设施或装置,并对废弃油品进行标识;

(3)严格落实矿井废气或粉尘物质监测和控制措施;

(4)对矿井污水排放和净化进行监测,确保污水通过管路排放到地面集中处理,符合《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技术要求;

(5)确保矿井噪声防护完善,对作业场所噪声进行监测,噪音超标地点应有降噪措施;

(6)对矿井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管理,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和人员进行处理;

(7)规范矿井放射性设施管理,废弃放射性物质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六、手工工具管理

矿井应有手工工具完好标准、使用规程和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1)有手工工具检查清单;

(2)自制手工工具、非标制作的手工工具要预先制定标准,并经批准;

(3)不使用时,要将工具整齐摆放在指定的工具箱(包、袋、套)或库内,利刃工具有专门的护套;

(4)集体手工工具由专人管理;

(5)有手工工具使用管理台帐,损坏的工具应及时更换;

(6)在高架平台使用手工工具时,手工工具必须加装固定的手腕带;(7)用于井下作业的手工工具,应考虑防爆要求;(8)对气动工具使用前进行风险评估;

(9)有使用的气动工具的登记台帐、管理办法和定期检查记录。

七、计量器具管理

矿井应建立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和台帐,并确保:(1)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校准和检定,并有记录;(2)计量器具维护及时和保养记录齐全;

(3)计量器具存储在适宜环境下,做到防水、防火、防锈、防变质(现场)、防损坏。

八、登高作业管理

矿井应建立登高作业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

(1)登高或高空作业防护设施符合《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2)高架作业平台的设计、制作和安装符合《固定式工业钢平台》的要求;

(3)梯子的制作和安装符合《移动式轻金属折梯安全标准》、《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

(4)行人台阶的设计和施工符合《行人台阶设计要求》规定;(5)爬梯有编号,并有《爬梯使用管理台帐》;

(6)固定梯至少每季度检查一次,移动式爬梯、脚手架除使用前要

检查外,至少每旬检查一次;

(7)高空作业人员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

九、起重作业管理

矿井应建立起重管理制度和《起重设备操作规程》,并符合下列要求:(1)新购或维修的所有起吊机具均经检验,有出厂合格证;(2)所有起吊机具均应编号,建档登记;(3)按国家相关规定定期对起重机械进行检验;(4)所有起吊机具上均标明了最大起重载荷;(5)吊钩安全闩应完好;

(6)定期对起重设备及吊具按《起重机具和吊具完好标准》进行检查;

(7)起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8)高空起重作业时,安全通道畅通,无非作业人员进入现场;(9)固定起重作业场所张贴了起重指挥手势示意图。

十、标识标志管理

矿井应建立并保持标识标志管理程序,以规范标识标志的使用、设置、检查与维护。标识标志的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全体员工培训标识标志的含义,并建立标识标志公示牌板;(2)井巷标识牌板的安装不应妨碍人车通行;

(3)工作和作业场所标识标志的设置应便于作业人员观看;(4)消防器材和急救设施存放点有明显的指示标志;

(5)噪音超标区、有毒有害区域、危险区域及受污染区域应有警示标识,并保持完好;

(6)所有工业管路均有介质色标和介质流向标识;

(7)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车辆和储存场所有符合标准要求的标志;(8)固定管路和有害介质管路上的阀门有标签,并在管路布置图上有识别标识;

(9)地面公共场所和井下巷道有避灾路线指示标志;

(10)仓库、车间、道路、露天场地按功能要求进行划线分区管理,并有功能分区标识;

(11)设备有标有最大载荷(负荷)的标签,大容量的储罐要加标签说明介质和危险性。

十一、施工单位管理

1、矿井应对施工单位进行管理,规范施工单位准入,预防施工单位生产事故,并应:

(1)应制订施工单位管理制度和办法;

(2)在选择和确定施工单位时,须确认其符合安全健康管理要求,具备相关施工资质;

(3)要求施工单位对可能发生的赔偿责任进行投保,并实行风险抵押;

(4)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安全健康管理方面的条款;(5)确保施工单位有安全管理负责人,并具有相应的资质;(6)确保施工单位有内部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并有针对具体项目的作业规程;

(7)保证开工前所有施工人员接受安全健康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8)每年至少对施工单位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2、矿井应对施工单位现场施工进行安全监督和管理,并应:(1)对施工单位进场人员、材料、施工机具、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

(2)确保现场有具备安全资质的管理人员跟班作业;(3)定期、不定期对施工单位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4)确保施工单位每班召开班前会,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

第七章

检查、审核与评审

一、检查

1、矿井应制定反映企业全面风险预控管理绩效的考核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

(1)涵盖并满足本规范的要求;(2)结合矿井自身特点;

(3)符合促进风险预控管理的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2、矿井应定期或不定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应:(1)系统、全面;

(2)重点关注可能产生不可承受风险的危险源;(3)记录真实、准确、可追溯;

3、矿井应对检查发现的不符合项:(1)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按照不符合的处理程序予以纠正;

(3)重新审核或制定相应防范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二、审核

矿井应制定并保持体系审核程序,定期开展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以审核实施情况与体系的符合性,评价是否能有效满足企业的方针和目标。体系审核应:

(1)覆盖体系范围内的所有运行活动;(2)由能够胜任审核工作的人员进行;

(3)对审核结果进行记录,并定期向管理者报告,管理者应对审核结果进行评审,必要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4)及时将审核结果反馈给所有相关方,以便采取纠正措施;(5)对已批准的纠正措施制定行动计划,并作出跟踪监测安排,以确保各项建议的有效落实。

如果可能,审核应由与所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注:这里“无直接责任的人员”并不意味着必须来自企业外部。

三、管理评审

矿井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应:

(1)确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进行评价;

(2)根据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环境的变化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方针、目标和其它要素;

7.规章制度修订会议记录 篇七

一、产权分析范式

产权制度是制度集合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产权分析与交易成本范式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两大分析工具, 产权理论是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大基石之一。产权制度可以描述为, 它是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和社会关系。完备的产权应当包括资源利用的所有权利, 产权是由许多权利 (或权能) (如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 构成的权利束。这些权利束既是一个“总量”概念, 也是一个“结构”概念, 不同权利束的排列与组合决定着产权的性质与结构。有效的产权安排能使外部性内在化, 能激励人们的行为。

虽然现实中完备的产权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但是关键性权利束如排他的使用权、收益的独享权、自由的处分权等的具备是有效产权的基本条件。明晰、稳定、排他的产权是产权有效率的基本要求, 也是市场机制有效运作的基本前提。产权分析范式无疑是揭示我国现有宅基地制度安排缺陷的有利工具。

二、现行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安排的产权性质分析

按照传统物权法理论, 用益物权是指以他人之物的使用收益为目的的他物权。一经设立, 权利人即享有独立的用益物权, 所有权人不得非法干涉。在经济学意义上, 用益物权的独立性是确定用益物权人合理预期的制度设计。

我国《物权法》将宅基地使用权纳入到用益物权编, 明确了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律性质。然而, 对宅基地使用权的规定仅用了四个条文, 如此笼统又简陋的规定不得不将规范宅基地制度的重任交给《土地管理法》。相对于宅基地的所有权人———集体, 农民显然处于弱势, 《土地管理法》的再次修订应当强调宅基地使用权的独立性, 限制集体的权利, 限制土地管理部门的权力, 保护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不受国家、集体的非法干涉或侵犯。

我国宅基地是集体所有, “集体”作为一个术语多次出现在《宪法》、《物权法》、《土地管理法》等基本法律中, 却均没有明确界定该词语的内涵。虽然有学者认为, “农民集体所有”指的是属于一定区域内 (乡、村、村以下) 全体农民所有, 既不归哪一个组织 (生产合作社或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 , 也不归农民个人 (于建嵘, 2003) 。然而, “集体”到底是谁?是行政村、自然村、村民小组还是村合作经济组织?“集体”是否具有法律人格?是否有行为能力?这些问题至今缺少法律依据。实践中不乏有利用“集体”主体的模糊冒充“集体”的代理人, 违背集体意志侵犯农民利益的组织与个人。集体概念的模糊已经给宅基地问题的处理带来了许多麻烦, 造成了不少纠纷。如2008年10月10日, 《南方都市报》报道, 广东省东莞市某区两个村41户村民的67亩宅基地在村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 被村委会“偷偷”地卖掉了。这片宅基地大多是村民在1998年以650元/平方米的价格购置的住宅用地。村委会既没有召开村民大会, 也没有经村民同意, 只是在卖出该地后承诺每平方米补偿910元, 而周边的地价早已涨到2500元/平方米以上。《土地管理法》的再次修订应当担起此任。然而, 综观该“草案”, 其中虽多处使用该词语, 仍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同时, 草案中也没有规定相关部门或相关人员侵犯宅基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时的具体责任, 这使得新增条款带有了口号的性质。

三、现行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安排的产权结构分析

宅基地使用权的产权结构直接反映了宅基地使用权的内容。要成为真正的有效的产权, 宅基地使用权的产权结构应当涵盖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等权能。但是这些权能应当体现宅基地使用权作为用益物权的特征, 以区别和独立于所有权的产权结构。

(一) 宅基地使用权人享有的占有和使用权应当具有排他性

宅基地使用权的占有和使用权能旨在实现宅基地的使用价值。其既应包括未经使用权人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或征用宅基地;也应包括宅基地被征用后, 权利人获得合理的赔偿 (而不是补偿) 。我国因征用宅基地导致的社会冲突事件屡屡出现, 政府强制征用, 却没有给予合理的补偿, 这与漠视宅基地使用权人排他的使用权有密切关系。然而, “草案”中提出征地补偿标准由政府确定明显不妥, 极易导致不公平, 远没有依据市场价值补偿合理、公平。另外, 依据现行《土地管理法》的规定, 为了“公共利益”, 政府有权征用宅基地, 而究竟哪些利益属于公共利益?法律对此无明确规定。“公共利益”外延的模糊性使得政府滥用征用权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草案”中仍提到了“公共利益”是牺牲农民利益的正当理由, 却依然没有对“公共利益”作出界定。

(二) 宅基地使用权人享有的收益权应当具有自由性

收益权是用益物权的核心权利, 也是宅基地使用权人的应有权利。宅基地使用权人若不能享有自由的收益权, 那么宅基地使用权的用益物权性质将会受到质疑。我们的法律既然承认宅基地使用权属于用益物权, 就应当允许并保障权利人拥有自由的收益权。

我国的城市化使农民数量不断减少, 人口流动加快, 农宅与房主居住地分离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例如北京郊区大部分乡镇的宅基地流转案例已经打到宅基地总数的10%-40%, 其主要形式是买卖和出租, 其中以出租最为活跃。另外, 农村宅院功能也在变化。许多地区农民利用宅院进行民俗接待或经营商业、服务业、手工业等“农家乐”, 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现行的制度安排将收益权能排除在宅基地使用权之外。在经济利益驱动下, 自发形成的农村宅基地隐形市场不但没有因法律的禁止而减少, 反而是愈演愈烈, 隐患多多。既然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已经无法有效地规范此类问题, 《土地管理法》的修订应当顺应形势对此作出规定, 但是“草案”对此并无突破。

(三) 宅基地使用权人享有的处分权应当具有适当的限制性

宅基地使用权人毕竟不是所有权人, 不能享有完整的处分权, 在这一意义上, 宅基地使用权人的处分权具有限制性。然而, 权利人对宅基地使用权本身的处分权, 如将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抵押等却不应受到过分限制。

我国现行法律对宅基地使用权的处分问题 (实践中主要体现为备受争议的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 采取了基本否定的态度。如“一户一宅”、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农民出卖或出租住房后不得再申请宅基地等等。实践中, 因继承、赠与、搬迁等原因导致的农村“一户多宅”的现象并不少见。据农业普查数据, 2006年末, 拥有两处住宅的农民有11.81万户, 占8.22%, 拥有三处以上住宅的农民有0.78万户, 占0.55%。近年来, 商品房价格飞涨, 社会上形成了大量的“小产权房”。针对各地出现的“小产权房”问题, 从1999年至今, 国土资源部多次强调小产权房是违法建筑, 违反了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政策, 要严格依法查处。然而, “小产权房”不仅屡禁不止, 反而愈演愈烈。调查数据显示, 目前全国住宅总量在186亿平方米左右, 其中高达66亿平方米的住房属于小产权房, 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仅深圳市, 小产权房比例就高达49%。由此可见, 现行制度安排过度限制了宅基地使用权人的处分权, 这与市场化、城乡一体化的现实严重背离, 引发的矛盾冲突十分尖锐, 再不改革创新, 必将难以为继。而“草案”在该问题上基本维持了现行法律的做法, 并没有表现出创新之处。

四、结论

针对宅基地制度的改革, 许多地区在积极探索中。在北京、天津、成都、重庆等城市的郊县, 一些宅基地产权流转的试点正在低调展开。最近一些地区开始实施城乡统筹, 一个是“宅基地换房”, 一个是“以土地换社保”。然而, 有学者提出了质疑, 认为“宅基地换房”是保障了农民的住房权利, 而侵犯了农民土地权利;而“以土地换社保”是以农民的财产权利换农民的公民权利 (张曙光, 2009) 。

现行的宅基地制度已经与市场化、城市化的进程背道而驰, 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滋生了许多腐败问题, 尤其是土地管理部门和征收征用土地的政府部门存在着很大的寻租或腐败空间, 这些部门已被舆论称为“三大腐败重灾区”之一, 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现行制度安排的滞后性已经大大增加交易成本, 出现了严重的资源配置低效。《土地管理法》是关乎我国社会兴衰的重大问题的基本法律, 应当针对现实中的重大问题, 站在维护社会公正, 维护农民土地权利、限制政府权力的立场上进行修订。总之, 在制度创新的道路上, 我们的制度供给应立足于社会现实, 疏而不堵, 才能推动经济增长, 逐步实现制度均衡。

摘要:国土资源部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 (以下简称“草案”) , 一经网上公布即引起了热议。然而, 该“草案”关于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规定仍差强人意。运用产权理论透视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产权性质和产权结构, 进而剖析我国宅基地制度安排的缺陷, 有针对性地指出“草案”的不足之处及其努力方向。

8.规章制度修订会议记录 篇八

修订后的《工业生产者价格统计报表制度》包括:定报2张报表。同2010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比,主要变化有:(1)报表制度名称;(2)统计范围;(3)产品分类目录;(4)报送时间;(5)取消了部分指标。修订内容具体如下。

定报

1.报表制度名称由《工业品价格统计报表制度》更名为《工业生产者价格统计报表制度》,与国际接轨并采用国际上通行的链式拉氏公式计算价格指数。

新的计算方法:

(1)基本分类指数的计算

①代表产品月环比指数的计算

根据该代表产品下所属代表规格品价格变动相对数,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计算公式为:

Gi1,Gi2×,……,Gin分别为i代表产品下第一个至第n个规格品报告期(t)价格与上期(t-1)价格对比的相对数。

②基本分类月环比指数的计算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均采用上述方法计算。

2.统计范围由“选中的全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样本单位及部分生产特定产品的全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下的工业法人样本单位”调整为“选中的全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样本单位及部分生产特定产品的全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工业法人样本单位”。

3.《工业品出厂价格月报表》(208-1表)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月报表》(208-2表)分别更名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月报表》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月报表》。

取消基期平均单价下的“上年同期”和补充资料中“调查产品销售条件及技术特征描述是否变化”;在宾栏中增加“如果调查产品销售条件及技术将变化,请给出简要说明”;报告期单价中“8日单价”和“18日单价”调整为“5日单价”和“20日单价”;基期平均单价下的“上期”调整为基期单价的“上月平均价”;补充资料中“如有变化请简述价格变动的原因”调整为“当价格变化幅度较大时,请简述价格变动的原因”。

4.调整报送时间:调查单位报送时间由“当月20日前”改为“当月22日前”;区县报市局总队时间由“当月23日前”改为“当月25日前”;市局总队报国家时间由“当月28日前”改为“报告月月后1日”。

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调查目录》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调查目录》根据《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调整。

出厂目录和购进目录06-46行业部分采用了旧目录相同的名称及编码。购进目录是出厂目录的子集加上农产品目录。

在程序处理的时候,采用了10位编码,具体如上表。

产品编码标准:根据国家统计局设管司产品目录的顺序以及重要程度等从01开始顺序排码,“服务产品”用98,“其他”项(包含了基本分类所有其他项目产品)用99。若基本分类中具有几个“其他项”,则一般遵循顺序排码方式。

基本分类编码标准与产品编码标准一致。基本分类是一个产品或一组产品,是计算定基指数的最小、最基本的类别。从级别上来说基本分类大致相对于旧目录的产品。

一般情况下基本分类处于国标小类之下。大类(其他采矿业)、部分中类或小类直接设置为基本分类。

上一篇:当代中国电影音乐鉴赏下一篇:物资管理报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