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作管理(简答)(8篇)
1.生产运作管理(简答) 篇一
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模式的研究
摘要
近年来,中国的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交易额连创新高,电子商务在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化、相关服务业蓬勃发展、支撑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不断增强。电子商务正在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入规模性发展阶段,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不断增大,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第三方物流
1.1第三方物流内涵
第三方物流的定义是“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是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是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承担企业物流活动的一种物流形态。3PL既不属于第一方,也不属于第二方,而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多的产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生产、销售和消费,物流活动日益庞大和复杂,而第一、二方物流的组织和经营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要;同时,为参与世界性竞争,企业必须确立核心竞争力,加强供应链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把不属于核心业务的物流活动外包出去。于是,第三方物流应运而生。
第三方物流有个五个基础特征:
服务个性化:首先,不同的物流消费者存在不同的物流服务要求,第三方物流需要根据不同物流消费者在企业形象、业务流程、产品特征、顾客需求特征、竞争需要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提供针对性强的个性化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其次,从事第三方物流的物流经营者也因为市场竞争、物流资源、物流能力的影响需要形成核心业务,不断强化所提供物流服务的个性化和特色化,以增强物流市场竞争能力。
功能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所提供的是专业的物流服务。从物流设计、物流操作过程、物流技术工具、物流设施到物流管理必须体现专门化和专业水平,这既是物流消费者的需要,也是第三方物流自身发展的基本要求。
管理系统化:第三方物流应具有系统的物流功能,是第三方物流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要求,第三方物流需要建立现代管理系统才能满足运行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关系合同化:第三方物流是通过契约形式来规范物流经营者与物流消费者之间关系的。物流经营者根据契约规定的要求,提供多功能直至全方位一体化物流服务,并以契约来管理所有提供的物流服务活动及其过程。其次,第三方物流发展物流联盟也是通过契约的形式来明确各物流联盟参加者之间权责利相互关系的。
信息网络化:信息技术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基础。物流服务过程中,信息技术发展实现了信息实时共享,促进了物流管理的科学化、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和物流效益。
2电子商务环境介绍
电子商务的定义是,电子商务是指在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增值网(VAN,Value Added Network)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电子商务是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各国政府、学者、企业界人士根据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对电子商务参与的角度和程度的不同,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但是,电子商务不等同于商务电子化。电子商务即使在各国或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定义,但其关键依然是依靠着电子设备和网络技术进行的商业模式,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它已不仅仅包括其购物的主要内涵,还应包括了物流配送等附带服务。电子商务包括电子货币交换、供应链管理、电子交易市场、网络营销、在线事务处理、电子数据交换(EDI)、存货管理和自动数据收集系统。在此过程中,利用到的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外联网、电子邮件、数据库、电子目录和移动电话。
首先将电子商务划分为广义和狭义的电子商务。广义的电子商务定义为,使用各种电子工具从事商务活动;狭义电子商务定义为,主要利用Internet从事商务或活动。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都涵盖了两个方面:一是离不开互联网这个平台,没有了网络,就称不上为电子商务;二是通过互联网完成的是一种商务活动。
狭义上讲,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简称EC)是指:通过使用互联网等电子工具(这些工具包括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传真、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商务贸易活动。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所进行的各种商务活动,包括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广告商、消费者、中介商等有关各方行为的总和。人们一般理解的电子商务是指狭义上的电子商务。
广义上讲,电子商务一词源自于Electronic Business,就是通过电子手段进行的商业事务活动。通过使用互联网等电子工具,使公司内部、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之间,利用电子业务共享信息,实现企业间业务流程的电子化,配合企业内部的电子化生产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的生产、库存、流通和资金等各个环节的效率。
电子商务,涵盖的范围很广,一般可分为企业对企业(Business-to-Business,即B2B),企业对消费者(Business-to-Consumer,即B2C),个人对消费者(Consumer-to-Consumer,即C2C),ABC分别是代理商/Agents、商家/Business、消费者/Consumer,企业对政府(Business-to-Government),线上对线下(Online To Offline),商业机构对家庭消费(Business To Family),供给方对需求方(Provide to Demand),门店在线(O2P商业模式)等8种模式,其中主要的有企业对企业(Business-to-Business),企业对消费者(Business-to-Consumer)2种模式。消费者对企业(Consumer-to-Business,即C2B)也开始兴起,并被马云等认为是电子商务的未来。随着国内Internet使用人数的增加,利用Internet进行网络购物并以银行卡付款的消费方式已日渐流行,市场份额也在迅速增长,电子商务网站也层出不穷。电子商务最常见之安全机制有SSL(安全套接层协议)及SET(安全电子交易协议)两种。
电子商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IBM公司于1996年提出了Electronic Commerce(E-Commerce)的概念,到了1997年,该公司又提出了Electronic Business(E-Business)的概念。但中国在引进这些概念的时候都翻译成电子商务,很多人对这两者的概念产生了混淆。事实上这两个概念及内容是有区别的,E-Commerce应翻译成电子商业,有人将E-Commerce称为狭义的电子商务,将E-Business称为广义的电子商务。E-Commerce是指实现整个贸易过程中各阶段贸易活动的电子化,E-Business是利用网络实现所有商务活动业务流程的电子化。
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
第三方物流作为企业作业管理的协作者、物流服务的整合者以及物流外包的契约人,日趋成为现代物流主流服务模式。一个国家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代表着本国物流的发展进程。在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力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特征的现代物流服务既是推动我国经济质量升级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我国传统运输物流企业转型的必然要求。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伴随现代物流理念传入我国以来,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特征。主要的特征有:
(一)总体规模偏小、发展潜力巨大: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物流和公众物流服务仍然是社会物流的主要形式,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短时期难以明显改观。同时,第三方物流在中国已经有了大约十年的探讨过程和发展过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中国正在成为第三方物流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
根据有关分析,预计2011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将达到5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7%。与此同时,社会物流外包比例不断上升,2006年我国销售物流外包以5%-10%的速度增长,运输与仓储外包以10%-15%的速度增长,运输业务委托第三方的占企业运输业务的67%,这些都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需求的不平衡性较强:不同企业间的物流理念以及物流需求层次差异性很大,先进的与传统的物流模式并存。一方面中国日趋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进入中国的先进制造业和分销业产生高端的物流需求,第三方物流需求主要集中在外资领域。这些企业物流理念先进、物流外包水平高、供应链管理要求严格且自主性较强,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迫切、要求高。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依然较低。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物流形式、形态存在明显的差异。以制造业为例,根据有关机构调查,我国内资企业平均使用仓储面积大约是14.1万平方米,平均自有仓储面积8.2万平方米,租用的仓储面积是5.9万平方米,分别是外资企业的4.9倍、3.4倍和12.3倍,也就是说我们的外包明显不足。内资企业的货运车辆平均拥有量为66台,装载设备38台,分别是同期外资企业的3.7倍和1.5倍,明显反映出国内外企业在物流社会化、专业化运作方面的理念和实际运作差距。这种先进与落后物流形态并存的现象造成我国物流需求的多元化和社会物流结构的不均衡性。
(三)行业集中度较低:根据咨询机构的分析,2006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大约有18000多个服务商和终端,排名前十位的服务商占市场总额仅13%(这可能是很粗略的估计),没有一家物流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2%,说明我国物流行业尚未实现充分的整合。在竞争模式上主要体现在成本与价格竞争,而对第三方物流所带来的供应链增值效应关注不够,低水平的过
度竞争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大家在行业中可能都感觉到这种竞争压力。根据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目前利润率为3%-8%左右,行业利润空间尚未完全挖掘出来,和国际上相比差距还是很大。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观念落后,自办物流现象突出,第三方物流比重偏低:很多生产或商业企业既怕失去对采购和销售的控制权,又怕额外利润被别 的企业赚去,都自建物流系统,不愿向外寻求物流服务。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对2000家企业的调查,第三方物流业务在生产和商业企业所占比重仅为21%和 13%。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76%,美国约为 58%,且需求量仍在增长。
(二)条块分割严重,企业规模偏小: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企业形成多元化的物流格局,除了新兴的外资和民营企业外,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条块分割严重,企业缺乏整合,集约化经营优势不明显,规模效益不明显。
(三)物流渠道不畅:企业经营网络不合理,有点无网,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缺乏合作,货源不足,传统仓储业、运输业能力过剩,造成浪费。同时企业信息技术落后,互联网、条码、EDI 等信息技术未能广泛应用,物流企业和客户不能充分共享信息资源,没有结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
(四)功能单一,服务水平不高: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上,相关的包装、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不多,没有真正形成网络服务的优势。
(五)物流人才匮乏,高素质人才少:我国物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企业缺乏通晓现代物流运作和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员工素质不高,服务意识、经营意识与市场要求相距甚远,缺乏市场开拓的主动性、积极性。
(六)物流设施设备落后、老化,机械化程度不高,不符合客户特 定要求。
4.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的关系
电子商务的出现给物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模式。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得交易各方不用在同一时间或同一地点实施交易,而是通过网络,将遍及全球的用户连接起来,全天候的为客户提供服务。第三方物流是随着物流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而出现的,是物流专业化、一体化的必然产物。电子商务的出现大大促进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照特定的价格向使用者提供的个性化的系列物流服务,这种物流服务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企业之间是联盟关系。电子商务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全球范围内、全天候的服务。电子商务这种跨区域、跨时域的特点,要求物流活动也具有跨区域、跨时域的功能。对大多数企业来说,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往往不能够自己完成这样的物流活动。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提供门到门的服务,并且拥有相关领域的专业资源和经验,可以较低的成本,保质保量的完成物流任务。因此,第三方物流是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蓬勃地发展起来。
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是第三方物流的电子化,即在电子商务的条件下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服务三者的统一。电子商务与三方之间的联系:第三方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三方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基础与载体,是电子商务优势正常发挥的关键。在整个电子商务的交换过程中,都需要物流活动的支持,缺少了物流配送过程,电子商务对消费者的作用无异于零”。只有通过物流,才能将商品真正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商流活动才告终结。而且,物流的成本和效率直接影响产品的成本和质量。随粉着电子商务的不断扩大,对物流的需求越来越高,使物流成为电子商务的瓶颈。电子商务将改变第三方物流的竞争状态,使物流更加高效化、合理化、系统化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市场竞争的优势将不在于企业拥有的物资资源的多少,而在于它能调动、协调整个供应链。
5如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改如何发展
1.构建企业核心能力。企业核心能力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予能力,才能在与国际、国内竞争同行的争夺战中保持优势。构建核心能力主要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知识技能的积累,技术体系的完善,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信息体系的培育,企业文化的建设等。
2.进行资产重组,建立区域联盟。实现资产重组可以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增强其活力;建立区域联盟可以将各自独特的企业资源整合为一体,实现互补和共享,同时还能使优势企业形成规模化经营,降低其运作成本。
3.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充分应用。进入网络经济时代,信息化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成长的必然要求。信息是物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诸如条形码(BC)、全面质量管理(TQM)、电子数据交换(EDI)、管理信息系统(MIS)、射频技术(RF)、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在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已得到充分应用。至于弹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制造资源系统(MRP)、公司资源计划(ERP)以及供应链管理等物流理论和技术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同等重要。先进技术的应用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的有力手段。
4.与物流劳务的供需双方形成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西方,工业或商业企业与物流企业长期结盟形成较稳固的战略伙伴关系已相当普遍。在日本,这种物流配送方式几乎占到社会总物流量的80%。我国企业应尽快建立这种战略联盟参与竞争,最好是强强联盟,这样才比较容易确立竞争优势。
5.跟踪市场节奏,及时调整企业经营战略。在当今市场变化越来越快的形势下,对物流的需求出现了一些新特征。电子商务巨大的发展前景,给物流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可以预见,能否抓住服务于电子商务的经济增长点,将是物流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能否取得优势的关键。
6.培养综合型人才,提高服务水准。目前,我国这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极其缺乏,国内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应经过有计划的吸收、改善、淘汰,建设具有综合素质的员
工队伍。
2.生产运作管理(简答) 篇二
一、物业公司运作管理的特点
物业公司不论其规模大小, 也不论其管理的物业类型有何不同。物业服务的内容大同小异, 可以分为公共服务和专项服务两大类。公共服务有:清扫保洁、绿化、保安、维修等;专项服务有:商业、金融、家政、社会福利等。分析物业公司的服务内容有如下特点:
1. 服务交付系统的特殊性。
(1) 生产与营销同时完成不可分离。所有的服务业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生产过程与营销过程同时进行, 物业公司的服务也不例外。同时, 物业服务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主要表现为不同的服务在服务过程的结束与服务交付时间上存在不一致性, 例如维修与绿化就存在着时间上的不一致, 绿化工作因植物生长的周期的原因要有一定时期的延长。 (2) 物业服务特征矩阵复杂。我们经常用服务特征矩阵来说明不同的服务交付系统的特点和需求。服务特征矩阵是按照服务复杂程度和顾客化程度把服务分为4种类型, 服务复杂化程度是对顾客而言的, 表示一种服务需要经过的训练和所需知识技能的程度。顾客化程度是指服务满足顾客特定需求的程度, 分析物业管理所涉及的各种服务会发现不同物业服务之间的差异十分大。 (3) 顾客参与的程度高。物业服务是受业主委托完成工作, 与服务对象接触是其服务的基础, 适当的顾客参与有利于服务过程的完善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但是过高的顾客参与程度必然要降低效率。在实际工作中借鉴银行、餐饮业前台服务与后台操作相分离的经验, 限制与顾客接触的程度, 减少因服务需求的随机性所带来的等待成本和资源浪费, 对一些物业服务项目来说是十分有益的。
2. 服务生产率和服务质量难以度量。
这是服务业普遍存在的特点, 在物业服务中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难以度量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造成的:其一是物业服务的综合性, 不仅包含不同专业的服务内容, 而且每项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二是物业服务的对象复杂, 业主的差异很大, 对服务质量的评价主观感受占有非常高的比重。
3. 物业服务的收入与管理费具有的特殊性。
(1) 物业维修基金。物业管理维修基金, 又称储备金, 俗称维修费。是业主购房时按照国家规定比例2%交纳的一笔费用, 用于物业公共部位和设施的维修更新, 本质上讲维修基金并不是物业公司的收入, 其所有权归业主所有。对于维修基金的使用范围和程序国家有明确的规定, 一般而言, 维修基金增值部分足够支付日常大、中、修, 如因特殊情况确需动用本金, 要经过业主大会批准, 使用后要及时向业主分摊收回。 (2) 物业管理费。物业管理费是物业公司为业主提供标准服务和委托服务所收取的费用, 主要由办公费、公共设施维护费、保洁费、绿化费等构成。物业管理费是物业公司完成物业管理的实际支出, 对物业公司来讲是没有利润的, 物业公司的利润来自管理者酬金, 是业主根据物业公司管理水平、成效与物业公司共同商定一个比率 (一般为8%~10%) , 用这一比率与物业管理费相乘作为对物业公司的酬金。
通过上述分析, 不难发现物业管理是一个包含多个专业在内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物业公司所提供的服务范围广泛, 同时有社会公共服务和个性服务两种。因此, 在考虑物业公司的生产运作管理系统时必须结合物业服务的特点, 以解决制约服务效率的因素为重点进行设计和运行管理。
二、物业公司生产运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物业公司是从事物业管理服务的专业化公司, 其生产运作的过程是对“物”的管理与“人”的服务的综合体现, 在生产运作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市场定位不清。
每一种产品都有自己的目标市场, 正因如此, 我们才会对不同的市场进行细分, 也才会针对不同市场制定差别化战略。物业服务作为一种产品同样也存在市场定位问题, 但很多物业公司却忽略了这点, 单纯套用发达地区、甚至国外管理商住楼的方法管理企业内部的住宅型物业, 在业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物业消费观念的内地, 超前地向业主推出物业管理所具有的投资特性。从长期看, 物业管理同时具有消费和投资两种特性, 因为大多数业主购房的唯一目的是居住, 并不会以出售为目的来进行投资, 因此对于大多数业主物业的投资性根本不存在。这些错误的做法表明物业公司对本身市场定位不清, 目前大多数国有物业企业并没有完全摆脱上级公司的行政隶属关系, 在接管的物业上没有选择权, 多数物业是本企业内部的住宅区。这种情况下必须以满足中低档物业需求为市场定位, 开发适于中低档业主需求的服务项目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 对行业的特殊性认识不够。
从行政管理色彩十分浓厚的房管部门转制组建的物业公司, 在一定程度上仍延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后勤管理方式, 未从根本上改变计划经济体制给企业发展带来的种种弊端, 普遍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 在管理上没有形成科学的方法。物业公司是一个经营性的企业, 所提供的服务应该是明确的、标准的主动式服务。如果依然和以前的后勤管理一样或者大包大揽, 或着被动服务, 那么物业公司就不是一个经营实体。物业公司的产品是服务, 工作内容落实在物和人两个方面。对物的管理, 我们可称之为硬件管理, 包括构筑物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等。而对人的服务则是无形的, 物业管理是有形管理加无形管理的综合体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享受物业服务的意识越来越强。物业管理作为一种不同于其他任何一种服务类型的服务, 其服务和管理是合二为一的。就管理而言, 物业公司既不是行政部门, 亦不是执法机构;就服务而言, 物业公司既不是市政公共机构, 也不是公益事业单位。管理和服务是矛盾的两个方面, 既对立又统一, 加上物业服务的对象非常广泛, 服务标准千差万别, 使得物业管理这一行业十分特殊。因此, 物业公司必须明确自己作为服务者和经营者角色的定位, 在生产运作管理上充分考虑行业的特殊性。
3. 对服务产品的研发设计重视不够。
物业公司的产品实际上就是提供给业主的服务, 这种服务产品的构成主要由企业的管理服务模式、技能与方法组合而成。但物业管理企业对产品的研发设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 有一些物管企业设置有类似机构, 但大多没有研发创新的职能, 使得服务的模式、技能和方法没有创新发展, 造成管理成本不断提高, 服务质量问题层出不穷。
4. 经营意识薄弱成本控制能力不强。
物业公司的生产经营成本中人工费用占到了60%~70%, 服务效率的提高对成本产生的影响十分显著。由于原有经营模式和产权制度的原因, 许多国有物业公司在机构设置上存在管理人员多、权力过分集中、办事程序复杂的问题, 使得人力、物力、财力浪费极大, 企业成本增加;同时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工作量不饱和、待遇低, 造成人才流失、企业人员综合素质下降, 库存备用材料、低耗物料占用企业大量流动资金, 造成流动资金沉淀。这一方面是由于物业公司经营意识薄弱造成的,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生产组织不科学, 服务设计不合, 使得物业公司在成本控制上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物业公司生产运作管理
无论是从物业公司生产运作的特点出发, 还是从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分析, 物业公司生产运作系统的中心就是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因此, 在对物业生产运作系统进行设计和管理时, 要有质量和效率的观念, 要综合考虑成本、效率和业主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1. 塑造物业服务的价值链思想。
物业公司要系统地把企业的价值、员工的服务、业主的利益三者有机地联系起来, 形成物业服务的价值链。按照价值链的理论, 一个企业的核心能力与可持续竞争来自于企业独有的、不断变革、可以提高顾客满意度的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物业管理企业的业务流程就是对业主的服务流程, 其内容应该包括服务设计、服务传递、服务接触三个环节, 物业公司只有在规定了其服务流程后, 才能通过流程的不断重复与再造, 来追求业主的忠诚并从产品的市场反映中实现企业的价值。物业公司的价值链体现的是业主对物业公司的满意度, 物业公司价值链的实现是业主对每一个价值链条上满意度的最终体现。在业主服务价值链中业主需求是价值链的第一环, 企业只有充分了解业主对公共服务、专项服务、特约服务的需求, 才能有效地为业主服务;服务设计是企业对服务产品的策划过程, 企业依据业主需求策划服务产品、服务标准和服务品牌, 努力将自己设计为业主欢迎的服务供应商;服务交付是企业实施服务的过程, 企业应将快捷、便利、优质的服务传递给业主, 把握好物业服务的基本特征。服务接触是企业与业主间的交流与沟通, 物业管理企业应让业主感受到诚信、温馨和亲情, 努力使企业与业主间零距离。业主满意是企业推崇的服务理念, 企业及其员工在企业价值理念的指导下, 不断满足业主已知的需求, 同时研究业主潜在的需求, 以争取超越业主的期望。业主忠诚是企业追求的服务效果, 企业要策划自己的品牌战略, 营运自己的服务品牌, 使业主从认知到联想、乃至忠诚。企业价值是企业产品的市场反映, 企业服务品牌的形成证明企业的生存能力, 带来企业发展的机遇, 也积累着企业的无形资产。
2. 加强目标成本管理费用管理。
物业公司所提供的服务和物业费收入是在业主入住之初, 以合同的形式确定的。因此, 运用目标成本的管理办法, 对物业公司的成本费用进行控制非常可行, 而且意义重大, 有利于在全体员工中树立成本意识, 提高服务水平。
优质的物业服务体现在它不仅使业主享受到了超值服务, 而且增加了物业的价值, 但这种服务不能靠高额的成本费用支出做代价。因此, 物业公司必须加强对成本的管理。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好的服务, 这就是进行成本费用控制的目标。加强目标成本费用管理的基础是进行准确的成本费用预算, 进而科学地进行决策, 形成公司的目标成本, 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控制, 定期分析, 不断改进。
3. 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物业公司的服务应坚持:
(1) “用户至上、服务第一的”原则。只有树立这一思想, 物业公司的经营才能持续长久。 (2) “三效益并重”的原则。是指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三者应相辅相成、相互作用。 (3) 系统管理原则。物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由许多子系统构成一个全方位管理的总体系, 按照体系内在要求, 实现系统化管理是保证物业管理整体系统快速、有效运转的前提条件。
4. 从物业管理的发展趋势看, 物业公司必须实现多元化经营, 拓展企业经营资金渠道。
因此, 物业公司应在现行政策法规允许范围内, 加强内部造血机能, 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多种经营, 增加收入来源。要有过硬的内部管理和科学的服务流程和核算体系, 形成良好的框架, 使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战略有效实施。
总的来说, 物业公司只有具备现代化的设备和卓越的管理, 才能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这是企业增强竞争能力有效途径之一。目前, 物业公司必须逐步摆脱那种单纯依靠手工进行管理的思想和手段, 及时将成熟的科学技术应用到物业管理的具体实践中, 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使物业管理走上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管理之路。
摘要: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已成为大势所趋, 原来依附于国企的后勤房产管理部门纷纷改制为物业公司, 逐步走向了自主经营、自主发展之路, 参与到物业企业的市场竞争之中。物业管理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市场经济日趋活跃, 物业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管理和房地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发展成为社会化、专业化、经营性的服务行业。
关键词:物业管理,生产运作,服务行业
参考文献
[1].谢家瑾.物业管理概论
3.生产运作管理(简答) 篇三
关键词:生产与运作管理;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7.081
《生产与运行管理》是国内外高等学校物流管理等管理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树立较高的质量意识与服务意识,能用现代生产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管理生产流程,提高生产管理质量和运营效率。
《生产与运作管理》被高职高专院校设置成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安排理论48个学时,目前各学校的教学方法是以多媒体授课为主,布置作业和组织案例讨论,由于本课程理论比较难理解和实践应用要求较高,学生缺乏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相关工作经历,导致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效果不好,而且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现在各高职院校教师普遍认为实践教学是提高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由于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课程性质和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不足,学生对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感性认识,实际课程教学过程面临较大的困难。研究相关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对提高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人针对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该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法和内容。
1 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1 理解和掌握课程相关理论和方法较困难
按照教材讲授主要是生产与运作管理原理和方法,但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历,生活中也很难体会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只能通过老师的讲述和一些视频资料来认识了解,因此学生学习这些理论和方法较困难,教学和实践很难结合,造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1.2 无法满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安排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分析要结合相关理论和方法的运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没有制造性企业工作背景,很多案例资料都是国外翻译过来的,有的不适应国情,因此仅通过案例讨论很难到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3 课程实训设计不合理
现在各高职院校在设计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实训方面,可能会安排一次到实习企业参观,也没有完善的校内实训室,因此实训效果很不好。
1.4 学生对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在专业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不理解
大多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认为通过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掌握生产企业的计划与控制知识技能,如果不去生产企业就业就不需要相关知识。这门课程介绍了很多通用的运营管理知识,较广泛地运用在商贸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这门课程为采购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课程提供支撑作用。
2 实践教学课程的改革
2.1 运用信息化软件
运用MRP和ERP软件在实验教学,除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外,根据相关教学内容的需要,安排配备相应的实验,可以是课程内实训和综合实训,我们将科学合理设计这些实训教学内容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
2.2 企业案例资源库
建立课程内容相关的典型企业案例,以学生为主体经行案例讨论,学生结合理论知识点研究分析案例,从中体会理论知识点的应用,从而使得案例讨论真正起到提高理论知识的学习效率,达到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2.3 设计参观企业课程
参观前教师要做好准备,合理组织参观过程,总结参观后收获等等,教师只有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学生才能通过企业参观获得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认知。
2.4 聘请企业专家进课堂教学
企业专家结合所在的行业和企业提供针对性的专业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真实的企业经营现状。
通过多年的建设,我们积累了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针对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特点,我们建立了与课程适应的实训室,经过这几年教学实践的实施,学生们普遍反映良好。
3 课程实训内容设置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在典型职业岗位分析基础上,结合生产运作管理的教学内容,设置了“设施选址与布置”项目,“生产组织与计划”,“物料需求计划”项目,“库存管理”项目,“质量控制”项目,“现场管理”项目,“项目管理”项目。
通过“设施选址与布置”实训目,学生掌握生产设施选址各设施布置的定性和定量方法。运用仿真软件进行设施的模拟布置。利用顶岗见习期组织进行物流中心现场参观,加强学生对设施布置的认识和理解。
“生产组织与计划”项目作为生产运作实训课的实训内容之一,要求学生掌握分析装配工序和产品组成结构图的方法,能够制定产品的主生产计划。
通过“物料需求计划”项目的实训使学生了解物料需求计划的制定方法,应用ERP软件的MRP模块,学生了解MRP的运算过程和一般软件的操作方法。
“库存管理”项目要求学生掌握库存管理与控制方法。实训可以通过模拟软件确定库存数量,根据库存成本和服务水平来判断库存控制的优劣性,从而掌握合理有效的库存控制方法。
设置“质量控制”实训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企业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要求学生掌握质量检验和控制方法,并能够运用EXCEL制作QC工具。
安排“现场管理”项目要求学生掌握生产现场的5S管理,定置管理、标识管理和目视管理。
通过“项目管理”实训,学生会使用EXCEL软件制定项目计划,找到关键路径并进行优化分析。
4 综合课程实训的实施
4.1 企业经营沙盘模拟演练
该实训课程模拟一家装配式生产制造企业,已有几年的经营历史,但是经营状况不佳,学生按分组来模拟经营公司,经营公司以实物模拟的形式经行操作,为达到竞争的真实效果,将学生分为6-8组,每组5-7人,每组各代表不同的一个虚拟公司,学生分别担任企业的不同管理角色(CEO、CMO、C00、CFO等)通过7-8年的经营,学生理解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法和技能。
生产企业模拟沙盘实训可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过程中,掌握枯燥难懂的生产计划制订、库存控制、产品结构图等专业知识,学生能够较好的体会运营企业需要的管理知识和技能,职能部门之间如何配合才能实现企业的经营策略,掌握如何制定有效的企业经营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沙盘综合实训,学生能高效地掌握生产运作的方法和理论。
4.2 ERP软件实验
4.生产运作管理 篇四
1.生产运作管理的定义,内容与目标。
答:定义:生产运作管理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的管理,它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
内容: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主要涉及生产计划、组织与控制三个方面。
计划方面解决生产什么,何时出产的问题。组织方面解决如何合理组织生产要素,使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的问题。控制方面解决如何保证按计划完成任务的问题,主要包括接受订货控制、投料控制、生产进度控制、库存控制和成本控制等。
目标: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的产品和(或)提供满意服务。
2.需求变化呈现什么样规律。
答:要组织好社会生产,最根本的是要做到能力与需求相匹配,需方通常有多个,而供方可能只有一个,也可能有多个凡有多个功放和多个需方,就会出现供方和供方的竞争、需方和需方的竞争。需方之间竞争对供方有利,供方之间的竞争对需方有利。当供不应求时,出现短缺,供方竞争弱化,需方之间竞争激化。供不应求导致以下现象:供方地位提高,价格上涨,质量和服务水平下降,产量增加,投机者出现,更多的供应商加入。投机者出现使在供方与需方之间增加了更多的供需层次,使消费者承受更高的价格。当供过于求时,供方之间的竞争激化,需方的竞争弱化。供过于求导致以下现象:需方地位提高,价格下跌、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产量减少、回扣现象出现。
3.劳务性运作与制造性生产有哪些不同。
答:制造业以制造产品为特征,汽车、冰箱和电视机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服务业以提供劳务为特征,例如外科医生做检查,都只是某种行动,不一定提供有形物品。当然,服务业也从事些制造性生产,只不过制造性生产处于从属地位。由于制造是产品导向,服务是行动导向。与制造性生产相比,纯服务性运作有以下特征:无形性、同步性、异质性、易逝性。
4.什么是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
答:企业战略是企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在较长时间内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关系全局问题的谋划。这种谋划包括企业的宗旨、目标、总体战略、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
战略管理是指在企业战略的形成和实施过程中,制定的决策和采取的行动。
5.影响生产流程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生产流程选择的因素有许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产品/服务的构成特征。其主要因素有:产品/服务需求性质;自制-外购决策;生产柔性;产品/服务质量水平;接触顾客程度。
6.企业R&D的主要策略有哪些?应如何加快企业R&D的进度。
答:研究与开发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
新产品开发的动力包括技术推动、市场牵引、同行竞争。但归根结底,新产品开发首先必须满足技术与市场匹配原则。新产品诞生的一个基本条件是特定的技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了解和确认人们的需求,将这种需求用技术实现,提高产品在烟酒与开发过程中的管理水平,是新产品开发的关键。
7.什么是产品设计的“三化”?为什么要实行“三化”。
答:产品系列化、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①产品系列化对相同的设计依据、相同的结构性和相同使用条件的产品,将其基本尺寸和参数按一定的规律编排,建立产品系列型谱,以减少产品品种,简化设计。
②零部件标准化,在产品系列化的基础上,在企业内不同型号的产品之间扩大相同的部件。在产品品种数相同情况下,就可以大大地减少零部件的种类。
③零部件通用化,是按国家标准生产零部件。当标注化水平提高后,会缩短设计的工作量相应地缩短了设计周期.8.有哪些影响企业生产单元构成的主要因素? 答:1.产品结构与工艺特点;
2.企业的专业化与协作化水平:专业化程度高的企业,年产量较大,生产车间的任务比较单一。企业的生产专业化形式不同,相应的生产单位也不同,9.分别叙述生产单元的专业化原则和形式,并对其优缺点做一简单比较,并说明其适用条件。
答:生产单位专业化的原则有:1.工艺专业化原则:集中了完成相同工艺的设备和人,可以完成不同产品上的相同工艺内容的加工。工艺专业化生产单位具有对产品品种变化适应能力强、生产系统可靠性高、工艺管理方便的优点,但由于完成整个生产过程需要跨越多个生产单位,因而也有加工路线长、运输量达、运输成本高、生产周期长、组织管理工作复杂等缺点,由于变换品种时需要重新调整设备,耗费的非生产时间较多,生产效率低。
10.为什么要进行装配线的时间平衡?装配线平衡的方法是什么?
答:工作负荷率过高会导致:浪费时间资源;忙闲不均,引起矛盾;浪费人力资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装配线的工序进行新的组合分析,从新组织工作地。
方法:确定流水线节拍;计算工作地上的最少工作地数;组织工作地;计算工作地时间损失系数。
11.标准化和专业化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答:
12.试叙述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的区别。
答:工作扩大化是指工作的横向扩大,即增加每一个人工作任务的种类,从而使他们能完成一项完整工作的大部分程序,这样他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工作对工作的意义。需要员工有较多的技能和技艺。
工作丰富化:指工作的纵向扩大化,即给予职工更多的责任,更多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机会。给人们带来成就感,则让人心和得到认可的满足感。
13.工作扩大化、职务轮换、工作丰富化的内涵是什么?
答:工作扩大化:工作扩大化是指工作的横向扩大,即增加每一个人工作任务的种类,从而使他们能完成一项完整工作的大部分程序,这样他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工作对工作的意义。
职务轮换:指允许员工定期轮换所做工作,时间可以是小时、天、日或数月,这种方法可以给员工提供更丰富,更多样化的工作内容
工作丰富化:指工作的纵向扩大化,即给予职工更多的责任,更多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机会。
14.工作扩大化、职务轮换、工作丰富化的职工授权的区别是什么?
15.什么是计划管理?企业计划的层次和生产计划的层次如何划分?
答:按照计划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叫做计划管理。
企业计划层次可分为战略层计划、战术层计划与作业层计划这三个层次。生产计划包括计划大纲、产品交付计划和产品出产计划。
16.什么是滚动式计划方法?它有什么优点?
滚动式计划:将整个计划分为几个时间段,其中第一个时间段的计划为执行计划,后几个时间段的计划为预计计划,每经过一个时间段,根据执行计划的实施情况以及企业内、外条件的变化,对原来的预计计划作出调整与修改,原计划中的第一个计划就变成了执行计划。优点:一,使计划的严肃性和应变性都得到保证。
二,提高计划的连续性。逐年滚动,自然形成新的5年计划。
17.处理非均匀需求有哪几种策略?其应用条件及限制如何?
答:改变需求的方法:①通过改变价格转移需求,这种方法在服务业用的多,且对需求价格弹性大的产品和服务最有效;②推迟交货,这种策略取决于顾客的态度,推迟交会有损失销售额和失去顾客的危险。
调整能力的办法:①改变劳动力的数量,使用这种方法要求工作是非专业性的,一般人经过简单训练或观摩就可以上任;②忙时加班加点,闲时培训,这种方法不是永久可行,过多的超市工作会让人厌倦,工作效率和质量会降低,甚至引起安全事故;③利用半时职工,如果按工作负荷最重的时候确定职工人数,会造成人员过多;④利用库存调节,会产生库存费用,成品库存会带来极大的风险;⑤转包,会带来能否按期交货的问题和质量问题,本企业会丧失部分控制权,会损失一部分收益;⑥改变“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前提是市场可以提供所需的产品或零部件和本企业有能力制造原先确定为外购的产品或零部件。
18.制定服务业的综合计划有什么特点?
答:(1)纯服务不能使用改变库存的策略;(2)服务需求更难预计;(3)服务业的能力也难预计,因为与顾客直接接触,服务效率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4)服务业的劳动力的柔性比制造业大,一个人往往能从事多种多样的服务。
19.什么是库存?怎样认识库存的作用?
答:从直观上理解,库存就是“仓库里存放东西”,这是对库存的狭义理解。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库存就是为了满足未来需要而暂时闲置的资源。
作用:(1)缩短订货提前期;(2)稳定作用;(3)分摊订货费用;(4)防止短缺;(5)防止中断
20.那些费用随库存量增加而上升,哪些费用随库存量增加而减少?
答:随库存量增加而上升的费用:资金成本、仓储空间费用、物品变质和陈旧、税收和保险
随库存量增加而减少的费用:订货费、调整准备费、购买费和加工费、生产管理费、缺货损失费
21.排序、编制作业计划、派工、赶工、调度、控制等术语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怎样?
答:一般来说,编制作业计划与排序不是同义语。排序只是确定零件在机器上的加工顺序。而编制作业计划,则不仅包括确定零件的加工顺序。而且还包括加工任务的分配和加工每个零件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的确定。
“派工”是在作业计划制定以后,按照作业计划的要求,将具体生产任务通过工票或施工单的形式下达到具体的机床和工人,属于通常所说的“调度”范围。“赶工”是在实际进度已经落后与计划进度时采取的行动,也属于通常所说的“调度”范围。“编制计划作业”是加工制造发生之前的活动,“调度”是作业计划编制后实施生产控制所采取的一切行动。
22.生产中的在制品对企业经济效益有何影响?如何控制在制品的占用量?
答:影响:
控制规则:若希望保持在制品库存稳定,就要使单位时间内的平均输入等于平均输出;若是希望改变在制品的库存量,可暂时增加或减少输入。增加输入,在制品将增多。减少输入,在制品将下降;
若希望平均通过时间在所控制的范围内,则适当调整平均在制品库存与单位时间平均产量比例;
要使各个工件的平均通过时间稳定,就采用FIFO规则安排各个工件的加工顺序。
23.与制造企业相比,服务企业运用有哪些特点?
答:类似于制造业中的生产运作系统,服务业中有服务交付系统。在确定目标市场的战略决策过程中,要设计服务交付系统,并确定其运行方式; 由于服务是无形的,服务企业不能向制造业那样,通过事先展示自己的产品来了解顾客的需求,只有在为顾客服务之后才能了解所设计的成套服务是否满足顾客的需要; 如何将服务能力与顾客交流匹配,是服务计划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服务运作是通过服务台进行的,服务台是服务企业与顾客的界面;
争取“回头客”是服务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大多数服务企业很难将营销与生产运作分离。
24.有哪些减少顾客参与与影响的方法? 答:通过服务标准化减少服务品种;通过自动化减少同顾客的接触;将部分操作与顾客分离;设置一定量库存。
25.如何影响顾客的需求? 答:(1)固定时间表:兼顾顾客的需要和企业的生产能力;
(2)使用预约系统:减少需求的随机波动,控制顾客的到达时间,使服务企业事先作出安排;
(3)使用预订系统:减少顾客因不能得到服务或过长等待时间造成的不满。
(4)推迟服务:会给服务企业带来信誉损失;
(5)为低峰时的需求提供优惠:使有限的服务设施得到充分的利用;
(6)需求划分.26.如何对服务能力进行管理?
5.生产运作管理读书笔记 篇五
一、概述
生产运作管理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的管理,它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传统生产管理主要是以工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其注目点主要是一个生产系统内部的计划和控制,一般称为狭义的生产管理学,其内容主要是关于生产的日程管理和在制品管理。
二、运作战略
所谓运作战略,是指利用生产与运作资源所制定的各项生产与运作的决策和计划。
企业战略层次可以分为公司层战略、事业层战略和职能层战略。运作战略是属于企业总体战略下的职能级战略,在企业战略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从生产与企业整体发展方面看,运作战略是企业取得战略成功的关键因素。(2)从生产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来看,运作战略对其他职能战略起着中心协调作用。
制定运作战略应考虑的关键因素:(1)企业战略、(2)市场需求、(3)技术因素、(4)产品的生命周期。
运作战略的制定过程:(1)确定企业当前的运作总之和目标,(2)企业内外环境的分析,(3)识别运作的特殊能力,(4)重新评价企业的运作宗旨和目标,(5)运作战略的形成,(6)运作战略实施。
三、设施选址
制造与服务企业运作过程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一个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增值的过程。
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
一、宏观因素.1、国家和地区对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2、劳动力资源的供应条件.3、能源和原材料等资源的供应条件.4、自然资源条件.5、交通运输条件.6、当地社会的协作环境.7、科技依托条件.二、微观因素.(一)制造型企业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1)厂区自然
形态,(2)厂区周围人文环境和公共设施,(3)厂区的可扩展性,(4)产品销售条件。
(二)服务型企业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1)区域内消费者的购买力水平,(2)服务企业的聚集化程度,(3)企业的服务功能定位,(4)服务与消费者接触的程度。
选址决策程序:准备、现场勘查、评选和确定方案
四、设施内部选址
设施内部布置的原则:
1、以基本生产或服务单位为中心.2、科学合理划分生产或主要服务功能区域,3、工作路线和物流流动距离最短.4、企业平面布局应尽量紧凑.5、开展绿化和美化布置,注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6、考虑企业的远景发展.设施内部布置的程序:
1、明确企业设施内部布置的目标.2、收集企业设施内部布置资料.3、计算和确定各运作单位和业务部门所需的面积.4、设计初步方案.5、方案评价.6、方案实施.设施内部单位布置的方法:运作活动相关图法、物料运量图法、从至表法、服务流量矩阵优化法、计算机辅助布置技术。
工作场地内部布置:
一、制造业企业工作场地布置类型.1、按工艺专业化原则布置工作场地.2、按对象专业化原则布置工作场地.3、混合布置工作场地.4、加工对象固定布置工作场地.二、流水生产线的组织设计:
1、单一产品流水线的组织设计.2、可变流水生产线的组织设计.3、成组流水生产线组织设计.4、混合流水生产线组织设计.服务业企业工作场地布置:
1、一般服务系统的布置,2、物资储存场地布置,3、商业零售现场布局,4、办公室工作场地布置。
工作研究:方法研究,时间研究(劳动定额形式:时间定额、产量定额)
五、运作计划工作
运作计划体系:
1、战略层规划.3-5年,包括产品开发规划、生产能力规划、制造技术发展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依据发展目标、预期可获资源,公司层面。
2、战术层计划.1年左右,包括综合生产计划(有效能力计划、产量计划、进度计划、质量计划)、职能部门工作计划,依据计划期内可用资源、计划+订单,工
厂层面。
3、作业层计划.季、月、旬、周、日、轮班,是战术层计划的执行性计划(期量标准、物料需求计划、详细作业计划),根据订单,车间层面。
产品生产与服务能力分析:生产与服务能力的核定.1、企业生产或服务性质的差异导致生产或服务能力衡量指标不同.2、以代表产品为计量单位的生产能力核定.3、以假定产品为计量单位的生产能力核定.4、企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核定.服务运作计划工作:对顾客需求的综合管理,服务能力调整的计划工作。项目运作:项目运作计划的编制,网络计划技术的处理(网络图),项目运作资源计划的优化(时间-成本优化,时间-资源优化)
六、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PDCA管理循环(计划、执行、检查、行动)
工序质量控制: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调查表法、分层法、因果分析图发、排列图法、直方图法散布图法、控制图法),工序能力。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内容:(1)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2)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3)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4)ISO19011:2001《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七、产品研究与开发
产品研究与开发就是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改造老产品、采用新技术和改变生产组织时所进行的一系列技术活动。
新产品:全新产品,改进新产品,换代新产品。
常见产品设计思想和技术:价值工程,并行工程,成组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八、设备管理和物资管理
设备分类:生产工艺设备,辅助生产设备,研究实验设备,公用设施。
设备管理主要内容:
(一)设备的选择与评价,(二)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三)
设备的合理使用,(四)设备的维护和修理,(五)设备的更新与改造。
6.生产运作管理实验报告 篇六
教学实习促进人才计划的完善和课程的设置的调整,教学实习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实习活动使学生初步接触社会,培养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各大高校为适应学生的实践需要陆续增设与调整了一系列课程,受到同学的欢迎。所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是很有必要的。
一、实训目的:
通过连续几个不同工厂,企业(康菱动力技术有限公司、佳居乐有限公司、广东唯美集团有限公司、金威啤酒有限公司和沃尔玛连锁超市)的参观,实地的了解到工厂生产的基本程序,流程,工序,让我们所学的东西在实训中体现,强化学过的知识,扎根现实中,将理论从实际中得到体现。
二、实训时间:6月7日—6月17日
三实训地点:康菱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佳居乐有限公司、广东唯美集团有限公司、金威啤酒有限公司和沃尔玛连锁超市。
四、实训内容:
6月7日,我们去参观了康菱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进入康菱公司的前台,向右望去就是一个小小的文化展厅,为我们展示了康菱的前身,发展史,成就以及骨干人员等等。然后就是展示了他们工厂的生产车间,一系列的发动机让我们震惊,最后就是做一个详尽的讲座,为我们讲诉企业的文化,宗旨。让我们对工厂的了解由无到有,有少增多,由表面到更深层。
6月8日-6月9日,我们的实训目的地都是佳居乐有限公司,一个打造橱柜的企业,当我踏进佳居乐的橱柜展厅时,让我看了橱柜的装饰也可以很漂亮的,这是最初的印象,佳居乐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印象,让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我带着好奇的心情去参观佳居乐的生产工厂,让我知道了一个精美的橱柜是怎么由一块普通的木头而成的。经过6月9日的讲座,我了解到佳居乐的企业文化包括了以下的方面:企业核心价值观:厚德感恩·求真务实,企业愿景:我为企业创品牌,企业使我做主人。战略目标: 专心、专注、专业打造行业第一品牌。企业使命:专心橱柜事业,使员工价值最大化,使客户价值最大化。企业责任: 帮助员工成长,尽心服务客户,积极回报社会。工作作风:积极主动,认真负责,说到做到。工作氛围:轻松、和谐、快乐。“厚德感恩,求真务实”是佳居乐的企业精髓。佳居乐始终坚持“自我发展,自主创新,自有品牌”的发展思路,追求完美,专心、专注、专业打造行业第一品牌,创造高品质生活回馈社会,感动世界!
6月14日,参观了对我印象最好最深的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之一,唯美集团。 唯美集团,总部位于国际制造业名城广东省东莞市,创立于1988年,位列中国
建材行业百强企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是国内规模居于前列的建筑陶瓷制造商和销售商。公司还投资兴建了全国第一家企业建筑陶瓷博物馆,并于4月升级为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旗下拥有“唯美”、“马可波罗”、“L&D”、“金祥云”四大品牌,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首先,我们参观的是唯美陶瓷的生产车间,在公司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开始参观陶瓷的生产过程。在一进门口,我们在墙上就可以大概的看到了陶瓷的生产工序。陶瓷基本上是采用机械化生产的,一台台大型的机械,正在对陶瓷进行加工。工厂采用了先进的流水线生产模式生产,这大大的增加了生产速度,陶瓷也在有条不絮的流到下一个环节进行下一步的工序,这让我们切实地体会了平时老师在书上讲的机械化生产是什么模样的。在大概参观完了生产车间后,我们来到了唯美的博物馆。唯美陶瓷博物馆是我国首家陶瓷行业博物馆、首个由企业兴建的产业资源类博物馆。在公司导游的带领个讲解下,我们大致了解了陶瓷发展的历史和陶瓷的文化。接着是我们自由参观的时间,我们参观了许多由唯美陶瓷产品建成的浴室。那些美丽的装饰,简直太吸引人了。
我们在公司的饭堂用完餐后。休息了片刻,就来到了会议室,原来是公司人力资源部的主管来为我们介绍唯美陶瓷的文化和发展过程。
会议的第一步,就是让我们学歌曲“感恩的心”的手语,大概唯美公司重视感恩吧。他们把这手语作为员工必学的一课。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创始于1988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建筑陶瓷制造商和销售商之一。主要拥有马可波罗,L&D,金祥云三大品牌。唯美公司始终坚持为实,为适,唯新,唯美的经营理念。 辉煌的背后也是有艰难的一面的。唯美陶瓷有过一段艰难的时间,当时的市场还不接受他们,前期的销售还是蛮艰难的,所以他们只能推着小推车到全国去找经销商。而且唯美还曾负债累累,曾经试过工人3个月都没有拿到工资。可见,一间公司的崛起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经过人力资源主管的介绍,我们对唯美陶瓷有了一个新的了解,同时我们也体会到,辉煌的背后总会有它的艰难之时。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做好心里准备,努力解决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向成功!
6月16日,在老师的管理下,我们首先进入参观的是金威啤酒厂的博物馆,里面设有古埃及区、欧洲区和中国区。通过雕塑、文字和图片等形象地表达了啤酒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具体涵义。
接着我们看了金威啤酒厂的`模型图,从小小的模型上可以看出了整个金威啤酒厂的厂房情况,导游还介绍,绿化面积占了整间厂的2/3,可以说得上是环境优美。他们的环保意识还很好,把工厂的废水经过处理,然后用处理过的水用来灌溉数目。
之后我们便来到了金威啤酒厂的展览区,金威啤酒的一切文化、理念、产品展示和生产工艺流程的介绍等都在此区域,在大概理解了金威啤酒的文化后,我们来到了啤酒的生产车间,这里基本上都是机器自动化生产。很可惜,今天进行设备的维修,我们不能看到啤酒的生产过程,有点遗憾。导游介绍说,这些机械化生产每小时能生产3.6万瓶啤酒,对此我们都感到惊讶!
最好我们还品尝了金威的啤酒,虽然平时都有喝,不过在产地喝就是不一样! 6月17日,由于老师说安排不了车带我们统一去,所以只能自己自由坐车去。我们班的几个同学组织一起去到位于莞城的沃尔玛,没有老师的统一带领和安排,我们明显有点不知所措,到了目的地,我都不知道要做什么了,所以我们作为顾客在商场里随便的逛了一会,接着,根据老师的安排,我们跟商场的工作人
员说明了我们这次的目的,很快,商场的负责人就带着我们去了解沃尔玛。 负责人介绍,沃尔玛发展到现在有40多年了,于进入中国沃尔玛一直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形成企业良好机制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它秉承了顾客就是上帝的原则,为了给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沃尔玛不仅通过连锁经营的组织形式、高新技术的管理手段,努力降低经营费用,让利于消费者,而且从各个方面千方百计节约开支。 同时,沃尔玛还尊重每一位员工,在沃尔玛,“我们的员工与众不同”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沃尔玛成功的原因。它真正的含义是每位员工都很重要,无论他在什么岗位都能表现出众。“我们的员工与众不同”这句话就印在沃尔玛每位员工的工牌上,每时都在提升员工的自豪感,激励员工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还重视对员工的精神鼓励。沃尔玛的其他特色就是每天追求卓越
,坚持以人为本创造轻松氛围,让员工领略到大家庭的感觉;真诚回报社会。最重要的是,沃尔玛的在发展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沃尔玛中国致力于成为地道的中国企业公民,其企业社会责任计划重点体现在环境可持续发展、回馈社区、关爱儿童、支持教育及救助灾区五个方面。除了向社会提供援助及开展各类公益活动项目,沃尔玛十分重视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到供应链及运营的各个环节。可以说沃尔玛为中国的发展做了不少的贡献。
这次我们勉强算是完成了任务,通过这次的参观实习,我们对沃尔玛这家零售巨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强大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一个公司不断走向繁荣。沃尔玛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实习总结
7.生产运作管理(简答) 篇七
中国风电产业自21世纪初诞生以来,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给风电装备制造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且国内风电制造企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提升。然而近年来,国内风电行业大规模、高速发展的装机容量与并网消纳的矛盾得不到根本解决的行业背景下[1],风电制造企业自身也一直饱受库存大、准时交付率低等问题的困扰,如何通过优化企业生产运作减少外界因素对企业运营效率的影响已成为风电制造企业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1 国内风电制造企业生产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通过不断整合,我国风电行业设备制造商从数百家缩减到数十家,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从产能来看,可以满足国内市场每年20GW以上的装机需求。风电装备制造业具有技术密集、产业链长、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然而随着风电产业发展速度放缓,处于产业链中上游的风电装备制造环节竞争日益激烈,同时,由于风电机组结构的复杂性和风电项目建设的长周期、不确定性,供应链和应对外部需求的变化已成为风电制造企业提高生产运作水平的瓶颈所在[2]。
1)风电场建设进度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影响风电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的准确性。风电场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影响项目按计划运行的因素,包括核准等手续的办理、拆迁赔偿的协调、场内道路建设、气候因素等,这些因素牵扯面广且部分属于难预测、不可控,对风电项目进度的影响较大[3],而风电机组的制造从采购到生产、装配均需要一定周期,现场进度变化直接影响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导致风电制造企业同时存在整机库存高和准时交付率低的问题。
2)原材料库存大,但齐套率低。某些原材料是影响风机制造的瓶颈材料,如国内风电制造企业常因叶片原材料供应紧张导致部分项目的叶片生产不能按期完成,由于风电机组的主要构成设备须向现场齐套发运,叶片与主机套数不匹配导致大量主机转为成品库存积压在厂,风电设备价值高昂,由此产生的库存浪费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不可忽视。
2 风电制造企业的生产模式和特点
上述问题的解决不仅受限于风机产品的特殊性,由于风机制造属于整个风电场工程建设中的一环,风电制造企业的运作属项目型制造且更为复杂如图1所示,对不同的生产模式,在设计、计划、生产、采购方面的管理特点也不同,如表1所示。
上述三种项目型制造模式(ETO、ATO、MTO)的特点给风电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多重挑战:
1)产品定制化。按客户要求定制的个性化产品,重复性低,非通用件多,结构复杂;对设计和技术能力要求高,既要满足客户的个性化要求,同时又要降低产品的复杂性,实现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降低总体经营成本,以保障合理的利润。
2)销售是龙头。获得足够的客户订单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销售报价比较复杂,需要多部门共同配合,以BOM信息、采购成本信息、制造成本、服务成本及其他经营费用信息为依据,准确估算出项目成本,保证合理的项目利润。
3)项目为最小经营和管理单元。项目是风电制造企业最小经营和管理单元,涵盖公司价值链所有环节,项目盈利能力和管理水平是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和管理能力的缩影;项目组织与职能部门形成矩阵式管理,沟通、汇报、协调复杂。
4)对供应商配套能力要求高。产品零部件成千上万,必须将更多的制造业务外包出去,借助于外部力量来增强企业的制造能力和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对供应商、分包商、外协商的管理已成了采购管理的重要内容。
5)准时、齐套难度大。准时、齐套是生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物料齐套、成品成套、现场设备成套难度大,一旦失控极易导致生产进度和项目进度失控。
6)极易形成呆滞库存。项目定制物料的可替代性比较差,一旦有了库存积压,极有可能成为呆滞品;而且极易让供应商也形成呆滞库存,对库存呆滞品的控制和处理和项目之间的库存调拨处理较为棘手。
要应对这些挑战,核心是优化风电制造企业高效运行的核心——生产指挥体系,形成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导向的生产指挥体系。
3 生产指挥体系失灵的原因分析
如图2所示,风电制造企业生产指挥体系失灵,多是由于计划失效,不能有效指导生产、采购与发运,各业务板块之间缺乏协调不仅导致公司自身运营混乱、准交率低、库存高、缺货严重,还传导至供应商致其利益受损,进而降低了企业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造成计划失效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1)计划集成性低。以某大型风机制造企业为例(如图3所示),企业生产运作的计划职能分散,且各自站在部门立场而非全局角度考虑,一定程度上存在立场冲突;计划时间节拍不一致,无法同步编制计划;整个公司层面缺乏产销协调及平衡部门。
2)计划准确性低。来自业主、供应商和企业自身的诸多因素都影响到计划的准确性,以某大型风机制造企业为例,业主项目工期的不确定性、销售预测的准确性低导致交货需求从源头上不准确;各类计划编制时的输入信息不准、不全、得不到及时更新,尤其是作为基础信息的库存数据、BOM信息不准,加之缺乏IT系统的支撑,信息无法充分共享,进一步降低了计划的准确性、可靠性。
3)计划的可行性低。计划制定时未进行充分的资源和能力验证,包括对关键生产资源(如产能、设备、人员、模具等)、物料齐套性、供应商供应能力、资金保障、采购提前期的综合评估,未考虑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方案。
4)计划严肃性低。计划不能被严格执行,受发电行业格局的影响,尤其对国有风电制造企业而言,容易存在人为干预或干扰,同时对计划执行缺乏严格的绩效考核和奖惩兑现机制;供应商利益受损也可能导致其对企业缺乏信任,不按备货要求备货或不按期按量备货。
因此对风电制造企业而言,健康的生产指挥体系的关键是构建以集成性、准确性、可行性、严肃性为基础、以高效为目标的“一套计划”管理体系[6]。
4 我国风电制造企业优化计划管理的对策建议
从风电企业订单交付的流程来看,优化计划管理的关键是提高计划统筹能力、提高销售预测的准确性,强化对物料齐套、工厂成套等主要死点的管控,从而构建高效的计划体系,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和效益。具体来讲,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提高计划集成性。一是统一计划语言,在企业内部统一计划语言,规范计划定义、目标、范围,明确责任部门。二是统一计划逻辑,可参照SAP计划运行逻辑统一企业的计划逻辑,根据一般风电项目的供货周期拉长计划周期,如某风机制造企业将计划周期由3个月滚动调整为6个月滚动,其中第1个月计划为生产执行计划,原则上不得调整,第2、3个月计划用于指导生产准备和采购准备,后三个月用于指导长周期备件备货;此外,物料需求计划应作为采购备货计划唯一的正式源头,并合理设置安全库存。三是统一计划职能,建立产销协调委员会,负责产销协调及决策,设立统一执行叶片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管理的职能部门,强化对销售发货预测计划的审核、主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的平衡职能,整合物流发货计划管理职能;此外,应统一对BOM、提前期、物料分类等基础信息的管理,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2)提高计划准确性。一是提高信息的全面性,通过SAP等信息系统实现库存信息在企业范围内的共享,建立项目管理系统,实现项目信息公司范围内的共享。二是提高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及时获取业主项目计划和进度分析,并作为交货预测的主要依据,从源头上提高机组交货时间和数量的准确性;提高库存数据、BOM、提前期的准确性。三是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及时提供业主需求变更、供应商供货变化、生产进度变化等信息并知会计划部门。
3)提高计划可行性。计划编制时,应开展对企业粗能力、细能力和供应商供货能力的验证及平衡分析;分析供应链风险,制定应急预案。
4)提高计划严肃性。严肃计划执行的纪律,强调任何人不得进行干扰,确保刚性执行;强化计划考核及奖惩兑现,优化绩效考核指标,企业主价值链前端部门适度分担后端指标,前后端部门相互考核。
5 结束语
风电制造企业要实现生产运营的根本改善和优化,必须对生产指挥体系进行系统重构,实现整个计划体系的全面统筹和统一资源调配,确保计划编制合理,加强计划执行考核,才可能从根本上减少浪费、提升运营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文珺,喻炜.中国风电产业供需环境分析与发展预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07):106-113.
[2]陈新平.风电装备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1:8-10.
[3]刘学峰.关于风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探讨[J].中国工程咨询,2011,01:40-43.
[4]刘莹.项目型制造解决方案之一:解析ETO企业的管理特点[J].中国机电工业,2013,12:108-109.
[5]李智.面向订单装配的生产管理系统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5,09:88-93.
[6]戴宝纯,张宇孝.“按订单”生产模式下生产计划的编制[J].制造业自动化,2000,22(09):7-11.
8.生产运作管理(简答) 篇八
关键词:国际化分工;跨国公司;国际物流运作;生产全球化
一、目前国际物流运作现状
1.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战略合作
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有助于双方利用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强强联合,使企业能集中精力做好主业以及利用优势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且制造企业如果与物流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合同还能节约运输成本,从而创造更多效益,物流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制造企业进行战略合作获取利益。目前已有很多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实现了战略合作,例如:早在2007年,中海就与首钢签订了铁矿石的长期运输合同,这一合同的签订有利于中海稳定货源,对于首钢来说,不断变化的海运费所带来的困扰也将成为过去。中远物流与TCL电器、长虹集团、中核集团等国内大型生产制造企业都已确立了长期合作的战略联盟关系,获得稳定的业务来源,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截至2009年,中外运合同物流事业部已经与卡夫、美赞臣、阿克苏诺贝尔、雅培等世界500强企业签订了合同,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2012年5月,铁道部直属大型企业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和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作为大型设备生产企业,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与物流公司通过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互赢。
2.外资物流企业不断进入
中国国内很多物流企业尚还处于起步阶段,面对外资物流企业的不断冲击,我国企业能否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获得一席之位将成为这些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早在2004年,美国联邦快递就已在中国开展业务,中外运敦豪也已经进入中国多年。美国联合包裹运送公司中国出口业务保持强劲增长势头,2004年增幅高达125%。1984年进入中国的英运物流有限公司已从早期的货代企业发展成为拥有空运、海运、陆路运输、合同物流等业务的综合物流企业。2004年,英运的业务量增长了60%以上。到2004年年底,中外运敦豪的56家分公司,已覆盖全中国318个城市,在中国的业务保持了50%的增长率。
3.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很多企业纷纷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家喻户晓的海尔集团通过不同的发展战略以及实施供应链管理已经从一个年亏损147万元的集体所有制小厂发展成为品牌价值800多亿,连续多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的企业,从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又如著名的戴尔公司,其将不擅长的环节给行业中做得最好的公司去经营,而自己则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因此该公司的供应链仅包括了戴尔、供应商和顾客这3方,中间环节的省略大大减少了各种分销渠道的费用,使得产品成本大幅降低,为公司竞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高新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的应用成为可能,其中POS和条形码技术已在大多数物流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其他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程度不高,但已有很多企业开始尝试完善自身的物流信息化系统,力争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准时化战略、连续补货战略、自动补充战略有效地帮助企业解决了不少库存管理方面的问题。今年,中海集团与软件供应商招商迪辰尝试将地理信息(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无线通讯(Wireless)与互联网技术(WEB)应用于物流、交通与供应链管理领域。
5.多式联运以及其他联合运输方式的实现
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以及国际贸易增长,进出口货物的数量开始不断增加,货物若要出口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就需要多种运输方式的支持,货物可以通过多式联运以及其他联合运输方式运送到内陆地区,有利于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二、生产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生产要素跨国流动
由于各国之间的资源禀赋不同,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材料如果不能从本国市场得到就要依赖于国外市场的供给,而随着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要求在国际间进行流动。
我国地大物博,各种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的矿产资源大国和矿业大国,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仅居全球第53位。我国虽然矿产资源丰富,但存在许多矿产品种资源不足,品味低的现象,这将大大影响我国钢铁业的扩张,我国市场对于有色金属、木材、天然胶等的需求量都很大,40%以上的木材都是依靠进 口。除了原材料缺乏,发展中国家对于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有了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企业才能做大做强以便在全球竞争中争得一席之位,发达国家拥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而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这些要素在国际间流动能使资源得到最大利用,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2.产品及生产过程国际化
国内市场的需求毕竟是有限的,制造企业生产出来的商品或服务更多地可以通过销往国外市场来增加企业的销售量,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国际发展的道路,这些企业到国外开办新公司或者设立子公司,逐步扩大其生产和经营的规模。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却拥有先进的设备技术,如何将这些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此时“全球产品”的概念应用而生。这里所提到的“全球产品”具体表现在:产品零部件的加工在劳动密集型的发展中国家进行,产品的研发在拥有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国家或地区进行,产品的装配在靠近销售地的地区进行。这就犹如把一个产品的生产分工到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使资源得到最佳整合,使生产分工日益向国际专业化分工发展。
3.科学技术国际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各国深知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因此长期以来各国都非常重视国际间科学技术的交流,重要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日益加强。以我国为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都把加强国际间的科技合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任务来抓,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其他国家合办研发机构、开办国际培训班、加入国际科技组织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科技事业的发展。
三、国际物流运作对生产全球化的促进作用
1.国际物流运作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
中国加入WTO之后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2001—2010年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历年的货物进出口总额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大量的货物需要进出口势必会让公共运输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而健全的交通运输体系必然能提高货物运输效率,我国目前已经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框架,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和以青岛、天津和大连港为重点的北方航运中心,这些港口码头集装箱通过能力强,机械化水平高,大大提高了货物的装卸速率,且随着船舶的不断大型化,船舶运力得以增长,以此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
人才短缺是目前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假使没有专业的人员来为企业服务,很多企业的扩张行为将受到阻碍。随着国际物流的发展,各国政府积极实施人才引进政策,对稀缺人才给予了大量的优惠政策,这些行为都将大大刺激人才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除此之外,大量招商引资信息的公布也必将吸引外资流入我国。
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能时刻监督产品从生产到到达目的地的全过程,条码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已被广泛应用,目标客户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监控产品在途状态。
2.国际物流运作促进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
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进行销售,除了要拥有良好的质量和售后服务外,消费者对于商品的价格也相当关注,如要与其他同类产品进行竞争,企业就需要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产品的成本。目前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纷纷进行战略合作,制造企业与后者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企业在保持利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使企业销往更远消费者更多的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此外,现代物流拥有先进的包装储存运输设备,产品在销往目的地过程中不会因路途遥远而受到损坏,集装箱化的运输方式也大大减少了产品在途的装卸次数,对于特殊产品也可以有特定的运输方式和外包装来保障货物的安全,这些运作方式大大促进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
3.国际物流运作促进了企业跨国经营和商品跨国生产
国际市场壁垒的减少使得中国很多的企业可以考虑进行跨国经营,考虑到资金相对不足等问题,国内的企业可选择先在一些中小城市设办事处或建厂,而后再逐步向大城市发展,像海尔和福建的耀华就选在美国一些城市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地区建立工厂和库存中心。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能帮助企业牢牢控制企业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连成一个整体的网链状结构,从宏观上进行综合管理,让跨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无后顾之忧。
在以往的年代,一个产品通常是由一个特定的制造商独立生产出来的,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很多产品已经不再是独家生产,比如非常有名的波音喷气客机,看似名义上是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但是真正参与生产的是6个国家的l500家大企业和15000家小企业。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的出现使得企业可以采用外包的形式把生产、运送和售后服务等业务外包给专业公司去完成,集中精力搞好主业并与他们建立起战略联盟关系,比如将运输外包给物流公司或者在劳动密集型国家进行来料加工。
4.国际物流运作促进了物流科学技术在全球的应用
近年来,物流理论与物流信息技术互相促进、交互发展,对物流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以广泛使用的条码技术为例,超市或连锁店只要简单扫描一下条形码就可以知道店内现在还有多少库存,该商品销售数量、预定了多少该商品,预定的该商品有多少在运输途中以及具体的到达时间等。早在1998年,就已有数千家连锁店、仓储超市、配送中心采用商品条码技术进行商业自动化管理,条码技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所以提高条码质量进而将该技术逐步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中已成为各个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正是因为这样的需求,条码技术不断得到完善,而后又出现了射频技术,其与条码技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再如,国际物流的高速发展不断对物流技术提出新的要求,随着货物进出口数量的增加,只有借助先进的运输技术、库存技术、装卸技术、包装技术、集装箱化技术、信息技术才可以实现运输的高效率服务。而跨国公司在国外设立办事处、子公司或企业间进行战略合作时,必然会将其先进的技术设备在企业或部门进行资源共享,进而使物流技术能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宝根:全球化生产的涵义、方式与意义[J].求实,2005(6).
[2]刘生华:外资物流企业进入的挑战与应对[J].当代经济,2007(2).
[3]张怀旭:WTO:呼唤中国企业跨国弄潮[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2(7).
【生产运作管理(简答)】推荐阅读:
生产运作管理论文08-06
生产运作管理任务10-09
生产与运作管理论文11-24
生产与运作管理b12-19
生产运作与管理实训报告10-12
浅议生产物流系统及其运作方式09-08
公益项目运作与管理08-04
物业管理项目前期运作08-22
浅谈麦当劳的运作管理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