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明建设倡议书

2024-10-22

校园文明建设倡议书(共14篇)

1.校园文明建设倡议书 篇一

宿舍,是大学校园中重要的生活空间、学习空间、成长空间和情感空间,是我们每一位同学在学校里的家。良好的公寓秩序和宿舍环境是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也关乎住宿同学的校园生活品质和成长发展大计。

作为一名人大学子,我们在体验美好大学生活、提高自身综合素能的同时,理应特别注意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自觉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建设平安文明和谐宿舍。为此,我们向全校住宿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一、开展宿舍扫除,维护公寓环境;

二、清除卫生死角,消除安全隐患;

三、增强安全意识,提升自律能力;

四、营造友爱氛围,共筑文明生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当下做起,积极行动起来,自觉维护安全、整洁的宿舍环境,建设文明、舒适的生活家园,为创建平安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会

2.校园文明建设倡议书 篇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到人民福祉, 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脆弱的严峻形势,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节能减排,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工业部门实现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建材工业的发展现状和特征决定了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在全党全国人民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的时候, 建材行业更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坚定不移地走绿色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要采取更加主动与自觉的姿态, 举全行业之力加速推进节能减排, 实现清洁生产,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为此,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联合各相关专业协会, 共同向全国建材行业发出发展绿色建材推进节能减排倡议。

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强化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和国家提出的战略要求, 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期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生态文明建设不同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 而是使建设、生活、发展的环境与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相一致, 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和强盛的重要象征。

节能减排是工业系统摒弃和挑战传统工业弊端, 实践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最佳选择, 也是建材行业追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履行社会责任,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主动推进与实施建材工业节能减排, 不仅是建材企业自身生存和立足社会的需要, 也是转型升级、实现“两型”发展的必经之路。

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工业, 全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在全国工业部门中列第四位。建材工业目前年排放烟气粉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达到约340万吨、160万吨和135万吨, 是减排重点行业;建材工业同时也是资源节约、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有优势、有擅长的行业。在当今形势下, 加快推进建材行业由能源、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的转变, 减轻排放对环境带来的危害已到了必须采取进一步实质举措的关键时刻了。

全行业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 深刻认识其内涵和紧迫性,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增强责任意识, 树立绿色、低碳、清洁生产的发展理念, 以“创新技术、创新标准和创新产业政策”为手段, 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和理念全方位地贯穿于各产业及企业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政策制定、标准提升、基本建设、技术改造、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 制定出针对性强, 措施有力, 有操作性的举措和办法。要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的任务, 又是必须不断渐进、年年有新的作为的现实选择。通过全行业的努力, 要力争使建材主要产业能耗、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量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20%以上, 万元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8%以上。

二、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 从根本上推动节能减排

要紧紧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 坚定实施控制总量、创新运用“三新”、优化存量、开发与拓展新兴产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国际化步伐的“六位一体”工作格局, 是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针对行业当前发展实际明确提出的工作指导方针, 也是整体推动行业节能减排的根本举措。全行业要采取措施, 坚决抑制传统产能的盲目增长, 在优化存量进程中实施节能减排, 在加快发展建材新兴产业、增加新产品、新品种的进程中, 推进节能减排, 在提高标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进程中, 促进节能减排。

我们认为, “六位一体”方向很明确。全行业必须齐心协力, 建材行业各产业、企业, 各级各类行业协会, 与“六位一体”工作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 都要研究制定各自的具体目标和切实措施, 都必须确立各自的路径与支撑点, 把推进节能减排、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三、创新运用“三新”, 夯实节能减排支撑基础

创新制定产业政策, 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各级各类行业协会和建材行业管理部门, 要在深入研究与探索的基础上, 创新制定产业政策的思路。产业政策和相关法规行规的制定不能只局限于控制与淘汰的层面, 要努力联手与争取发改委和工信、建设、科技、国土、环保、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政府部门, 推动制定各种鼓励和激励企业降低能耗, 减少排放的优惠政策, 同时要积极创新经济、法律和处罚政策, 对在一定期限内能耗和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实施限产、停产或采取必要的处罚。

创新提升标准, 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凡是新建项目, 其能耗和排放必须适用目前的最高标准;在新标准的制修订中, 必须将提升节能和减排标准作为重要内容。要在行业中大力贯彻实施水泥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新标准。积极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技术规范、水泥生产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方法与标准的制定;加快推进新能源玻璃、平板玻璃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外墙外保温材料等标准的制修订与提升;完善陶瓷产品节能节材、节水标准的提升与制修订, 重点推进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和建筑陶瓷薄型化、卫生陶瓷轻量化、节水型等相关标准的提升与制修订;积极开展具有节能环保、保温隔热、隔音、防水、防火、抗震等功能的新型墙体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标准提升与制修订, 大力推进烧结砖瓦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等重点标准的提升与制定;加快推进节能环保建材设备产品标准的提升与制修订进程。

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科技创新是支撑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在推进传统建材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必须把节约能源、降低排放作为主攻目标, 并注重产品生态设计。特别要结合“水泥窑炉粉尘及氮氧化物减排关键材料及技术开发”等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的组织实施, 积极推动由政府引导、资助, 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行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平台的建立。

加快“两化融合”, 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提升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墙体材料等传统建材产业, 积极开发和应用高效、节能、环保的先进技术和装备, 提高企业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

要结合“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和“第二代中国浮法玻璃”的创新技术研发, 着力突破运行智能控制、原料矿山智能化开采、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矿山建设等技术, 以高性能产品及低环境负荷生产的综合技术支撑清洁生产。

四、将优化存量作为实施节能减排的主攻方向

我国建材主要产业的产品产量已分别占到全球产量的50%以上, 主体技术装备大多也已赶上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奠定了超越与引领世界建材工业发展的基础。但在发展绿色建材, 推进节能减排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有明显差距。差距是潜力, 也是动力。建材行业各产业、各企业都应主动与世界先进同行对标看齐, 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 把企业发展经济, 壮大自身实力, 与节约能源降低排放紧密结合, 把节能减排装备的研发、费用投入的增长以及专门机构与管理人员的设置, 与更新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改革落后的生产管理组织方式相结合, 提出系统的改造、提升的规划, 将节能减排落实在企业的各个方位和每个环节。

五、强化节能减排管理服务产业链建设, 发挥大企业的表率作用

节能减排是一个系统工程, 除了要制定独立的节能减排规划、独立的产业政策、独立的达标标准和级别识别目录外, 还应加快推进独立的管理服务产业链建设, 改变目前管理服务缺位的状况。

要积极探索建立建材行业节能减排权威检测评估服务平台, 制订科学的评价标准, 逐步建立和完善能效对标和能效评价体系, 在行业内开展节能减排达标检测、评估、认定工作;建立节能减排培训服务平台, 开展行业节能减排培训;组织搭建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咨询、技术改造与服务平台;建立奖先评优限劣机制, 在全国建材行业率先评定百户节能减排达标企业作为样板, 并推出节能减排示范企业, 发挥榜样的力量, 促进行业节能减排。

同时要充分发挥大企业 (集团) 和骨干企业技术、管理、人才、资金等资源优势和社会影响力, 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 引导培育其率先建立健全企业能源环保管理中心, 加大研发投入, 加快节能环保产品的生产和开发, 服务于行业节能减排事业, 在节能减排方面起带头作用, 争做行业标杆。

六、加强对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与推广力度

大力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各类建材媒体、刊物都要将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长期的宣传重点, 开辟专栏、专版、专刊, 组织精品稿件, 保持宣传力度和密度。建材行业组织开展的先进工作者、劳模等各项评比、表彰、推优活动中, 要将节能减排实施、推进情况和效果作为一个重要条件, 宣传、树立节能减排的标杆、典型。

建材工业节能减排是一项光荣的事业, 是一项惠及子孙的系统工程, 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二五”是我国由建材大国向建材强国迈进, 开始实施建材工业“超越与引领”战略的重要时期。面对实现两个“翻一番”、城镇化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重任, 面对“超越与引领”的光荣历史使命, 走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之路是建材工业的必然选择, 必须把行业发展模式建立在资源可持续、生态可承载的基础之上。为此,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和19个专业协会共同呼吁全行业的同仁们, 让我们携手并肩, 与全社会一起, 坚定不移地实施节能减排, 为全面实现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共同努力, 做出建材人的应有贡献!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中国水泥协会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

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

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

中国砂石协会

中国石灰协会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

中国石材协会

中国装饰装修材料协会

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

中国加气混凝土协会

中国建筑砌块协会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

中国摩擦密封材料协会

中国建材机械协会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

3.建设和谐校园,融入校园文化 篇三

【关键词】自考;校园文化;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G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08-02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让每一个公民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是不现实的。在这种背景下,自学考试以其开放性、灵活性、统一性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相较于普通高校,自考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相对单薄。如何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抓住机遇发展自考校园文化建设是个值得探索的话题。

现阶段,各院校的自考管理机构对自考生的管理,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其加强应试能力的训练,而且需要将高校助学的教育功能体现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办学理念融于校园文化中,通过熏陶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1 构建自考校园文化的意义

构建自考校园文化的意义是双向的:既有利于自考生,也从另一个角度影响着参与社会助学的高校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

1.1 对自考生具有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影响力

国家没有对参加自考的考生规定统一的受教育形式,但就目前而言,除一部分在职人员选择完全自学以外,大部分考生选择参加由高校组织的自学考试助学班。究其原因,不仅在于高校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优秀的教师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而且其独特的校园文化也极具吸引力。

校园文化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学校将办学理念、教育目标融入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使校园的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校园人内在的共识,从而影响学生的人生追求和处世态度。校园各类特色活动的开展以及与学生的互动,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自考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终形成。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1.2 对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自考区别于普通高校教育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开放性和灵活性。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大众化教育、终身性学习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的教育职能将不仅仅局限于所谓精英教育,其发展必将更社会化,更具有开放性,而其教育模式也将突破传统,走更灵活、有效的道路。因此,自考校园文化所体现的自考精神也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影响着未来大学的发展趋势和校园文化建设方向,两种文化在相互影响中共同发展。

2 自考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探索

鉴于现今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自考生的普遍特性,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2.1 努力推进自考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化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但由于自考院校的兴起时间不长,学校规模相对较小,以应试为主要目标,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缺少个性、特色的革新。所以打造校园文化的品牌化十分必要。

打造校园的品牌特色,可以从校园环境和特色活动着手。有位哲人曾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我国传统教育以及现代教育都非常强调美的熏陶作用,如古代的书院依山傍水,是谓“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 因此,自考院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营造独有的学校环境,动员师生集思广益,一同参与到美化校园的行列中,创建班级文化、走廊文化等富有学校特色的校园环境。其次,建设校园品牌特色活动需要不断的尝试和时间的积淀。自考院校可以通过调查了解本校学生对文化活动的兴趣所在,如艺术类、体育类、科研类等等。然后依循学校人文精神打造学校的品牌特色活动,开展多元化、高层次、不流于形式而是对学生有促进作用的各类文娱体育活动。

2.2 注重自考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自考生年龄多集中在18~21岁,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大多数因高考落榜而无缘大学,所以绝大部分自考生的社会性不强。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有长足考虑,不能盲目开办活动,要符合人才培养的宗旨,将社会意识融入校园活动中,通过熏陶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如以党建和志愿者活动引领德育,培养培养学生勇担社会责任、乐于奉献爱心的美德;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陶冶情操,积极搭建展现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平台;开展心理讲座、师生谈话、同学交流等人文教育,坚定学生应对压力的意志品质。

2.3 追求自考校园文化建设的前瞻化

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现今,科技高速发展,作为走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必须紧跟潮流。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也应该与科技紧密相连,首先就可以从网络这项人们重要的认知和交流工具着手。学校与其禁止学生上网,不如积极建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教育、交流平台,发挥高科技带来的便利。自考院校可以参照相关网站,开设自考资料下载、自考成功经验交流、自考生论坛等版块,以及建立各类能提高素质、陶冶情操的子版块。

此外,校园文化建设也不能一成不变,要因时创新。紧跟自考生所关注的话题如就业、实践等等,时刻以先进文化为先导,加强与替他高校联系交流,一直保持校园文化的前瞻性和先进性。

参考文献

[1] 王芳.浅谈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教育研究,2008,10

[2] 刘红霞.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首都教育学报,2009,6

4.校园文明倡议书 篇四

同学们,如此美丽的校园,你忍心丢下手中的废纸,去玷污它的一尘不染吗?你忍心大声喧哗,去打破它的宁静 你忍心做出一些不文明行为,去破坏它的美丽吗?

校园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确实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为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学习、生活,我们需要一个优美 也许只是每天清晨遇到老师恭敬而朝气蓬勃的一声“老师早!”。也许只是身边的同学摔倒时及时伸过去的手。

也许只是被同伴误解时坦荡宽容的一个温暖微笑。

也许只是默默将散落一地的作业本拾起放好。

也许只是看见值日的同学拖得干干净净的地板时小心地绕开行走。也许只是看到老师抱着一摞摇摇欲坠的作业本时上前帮一把。

这些一点一滴勾勒出了温馨的画面。就像是自宇宙远道而来的阳光洒满了每一个人的心间。就像是一笔一画地为一张美丽精致的草图自己上色,最后的完稿光彩夺目。那么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让我们的校园更加美好,我们的世界因此精彩!让我们争做文明中学生,一起共创文明校园!

签名:xxx

5.提高素质文明建设和谐校园倡议书 篇五

倡议书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曲阜是孔子故里、儒家学说发祥地,是具有东方人文历史特色的名城。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活动,已将曲阜选定为传递城市之一。从今年开始,曲阜即作为奥运窗口随时对海内外新闻记者开放。学校的环境,师生的风貌直接透射出东方圣城的文明层次和文化品位,也影响着济宁、山东乃至中国的声誉形象,关系到“人文奥运”的既定目标能否圆满实现。为此,我校提出以下倡议:

一、强化教育,提高文明素质。我们继续倡行“在内宾前我代表曲阜,在外宾前我代表中国”的名城意识,从自身做起,从每事做起,培养文明习惯,提高文明素质。制止和克服学生在上学路上及公共场所乱骑乱行、乱喊乱叫、乱挤乱拥、乱扔乱吐、乱摆乱放、乱写乱画等不文明行为。

二、整洁环境,建设文明校园。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升华心灵的殿堂,应当在净化、绿化和美化上下功夫,做到整洁、美观。既要重视室外,又要重视室内,既要重视教室、功能室、办公室,又要重视库房、食堂、活动区、居住区,所有地方都要干干净净,有条不紊,不能有脏、乱角落。

三、当好表率,促成文明氛围。老师是学生言行的排头兵,在文明建设上要成为样板,做出表率。我们老师首先要搞好身边的环境卫生,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仪表举止,纠正不文明、不礼貌习惯,以现身说法影响和带动学生提升文明素质和道德素养。在中华儿女喜迎奥运的激动时刻,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鲁城做出每一个鲁城人应有贡献!

春秋小学

6.校园文明建设倡议书 篇六

让 无 棣 一 中 遍 开 文 明 之 花

亲爱的同学们:

江河因懂得自律,才不至于泛滥成灾;绿叶因懂得自律,才孕育了来年的勃勃生机;同样,人类因懂得自律,才推动文明的车轮滚滚向前。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文明、自律的优良传统,“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至今仍在世界文明史上熠熠生辉,传承光大。而如今,却有那么一些人数典忘祖,在无知与无智中遗弃了做人的准则,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例子让我们难堪。国外的一些地方,尤其是旅游场所,许多的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的,但其中一些涉及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请保持安静”等等,却是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是中国大陆游客。就连同是炎黄子孙的台湾,也为大陆游客的到来伤透了脑筋:一个地方往往因为大陆游客的到来变得秩序混乱。第二个例子,1985年的春天,在日本大岛的广场上,举办了一场几万人参加的大型集会,集会散去后,会场依然纤尘不染,全世界为之哗然;今年3月11日的九级大地震和海啸灾难中,日本国民的整体素质和良好表现再一次让世界称赞。

同学们,世界正敞开怀抱迎接天下宾客,而我们却因为自己的不文明表现遭人唾弃,我们会不会有一丝惭愧呢?

其实我们发现,文明原来就在我们身边。当有人向你怒气冲冲时,一个灿烂的微笑,将浇灭对方的怒火;当有人灰心丧气时,一句温馨的话语,将融化他心灵的坚冰;当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走上公车,你那双搀扶的手,你的起身让座将赢来鲜花与掌声。一句你我之间真心的“谢谢”,一句真诚温馨的“对不起” ;一个起身双手递交作业的动作,一个弯腰拾起纸屑的细节,一件为病中同学打水送饭的事情,一次错误之后与老师坦诚的交流;静校后宿舍内不说话洗刷,课间时教室内不打闹喧哗;天亮后随手关灯,出入时轻手关门;把吃剩的东西倒入垃圾箱,把讲台上的杂物摆放整齐;当看到同学痴迷手机上网荒废学业时你会真心的劝导,当看到校园内丑陋的现象出现在众人面前时你会痛心,绝不盲从„„知道吗,同学们,这就是文明!

走进校园里,看,课堂上,老师在认真的讲课,有的同学在说话,吃东西,甚至睡觉——这就是不文明;有的同学染了头发,带着耳饰,老师告诉他(她)“爱美是要看时间和地点的”,于是他(她)改回了本色,彰显着健康——这就是走向文明;当你每天走进校园时,注意了自己的仪表,规范了自己的行为,你像朝阳一样生机勃勃而充满朝气——这就是文明的象征。明白了吗,同学们,高尚与低俗只有一步之遥。

文明,是一杯芳香四溢的绿茶,在唇间留下芳香;文明,是一抹朝阳,让一颗颗心灵沐浴着阳光;文明,是一曲曲动听的交响乐,感染陶冶着人的情操。

同学们,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文明不再是纯粹的理念,而是我们的自觉言行;让我们从生边的小事做起,让文明不再是外在强加的约束,而是我们内化的集体自律;同学们,携起我们的双手吧,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让文明的春风吹入书墨飘香、神采飞扬的校园,让文明之花绽放在无棣一中每一个角落。

无棣一中德育处

7.校园文明建设倡议书 篇七

一、和谐大学校园提出的背景

在进入新世纪头十年的中期, 党中央提出和谐社会建设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初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 接着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 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与重大部署。此后, 条条:各个部委系统, 块块:各个地方———省 (市) 、地 (市) 县、乡 (镇) , 点点:各个大小单位, 纷纷积极响应, 将和谐作为自己的建设目标。强大而富有活力的即和谐的共和国这个有机体, 正是通过以上条条、块块、点点即大大小小的机体结构的和谐目标的实现而实现的。

讲和谐就是因为有不和谐存在, 就像讲团结因为有不团结的现象一样。这就是所谓背景。相关背景是一切相关问题研究的出发点。

党中央文件并没有直接讲和谐大学校园建设, 而我国的和谐大学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是这个有机体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细胞。因此, 讲和谐大学校园建设, 必须搞清这一建设提出并付诸实践的大背景与小背景。

大背景大到从整个世界来看。胡锦涛同志多次在重大国际会议上与接见外宾中, 提到要建设和谐世界, 就是因为西方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世界各地到处制造不和谐, 挑起种种事端, 使国际多元社会、各国人民自主决定自己命运与发展道路的正常权利纳入其价值标准之内, 成为其为所欲为的顺民。这股国际逆流确是我国社会产生不和谐因素的重要外在原因。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我国的快速崛起中, 唯恐中国不乱, 想方设法阻止中国的快速发展。

国际公认也为我国许多专家学者认同的一个大背景, 国际社会即世界各国在其发展中, 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之间, 是社会的一个重要转型期, 即从不发达向中等发达过渡的时期, 有人说是“发展陷阱”。而我国从刚进入新世纪的人均GDP近2000美元, 到2011年已达5000多美元, 不少学者据此认为我国已进入“中等发展陷阱 (3000~6000美元) ”。从以拉美为代表的“发展陷阱”到我国所谓“中等发展陷阱”, 大体都有以下共同点。

一是官员腐败现象严重。经济的一定发展使财政收入增多, 人民生活有所改善而为官员贪腐创造了经济条件, 主要是监督机制不能随经济发展同步跟进。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腐败现象的严重程度几乎是同步的, 这也跟我国对官员任用考核的一些特殊方式相关。因此我国贪腐官员在惩罚中仍不断产生, 由此降低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诚信度, 激化官群矛盾, 涣散社会凝聚力。

二是贫富差距拉大。市场机制在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 也导致贫富差距的拉大。市场机制在初次分配中产生的收入差距拉大趋势要靠政府从公平公正立场采取措施在再分配中向弱势群体倾斜, 匡正市场机制在初次分配中拉大贫富差距的缺陷。我国除具世界其他国家这一共性外, 还因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转型而来, 市场化的变革并不彻底, 很多重要经济部门仍被国有企业掌控甚至蜕化为私人垄断。衡量社会分配公平与否的一个指标—基尼系数, 2013年我国官方首次公布2012年的基尼系数为0.474, 而据民间调查, 同年基尼系数为0.61, 就算被多数经济学者所低估的官方数据, 也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就是在发展中国家, 我国的基尼系数也明显高于印度、俄罗斯, 与阿根廷、墨西哥相当。这种贫富差距的拉大不仅激化贫富阶层矛盾, 也激化政府与群众的矛盾, 人们认为是政府不作为或政府偏袒富人或与富人共谋得利的结果。

三是环境污染严重。这一发展阶段, 人们只追求发展速度, 忽视经济增长质量, 高消耗高产出高污染低效益相伴而生。在我国当前的国情条件下, 一段时间以GDP增长为唯一政绩考核指标, 这种考核方式促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即使到了今天, 我国对官员的环境考评机制体系仍不完善, 如PM2.5这一检测空气质量的指标, 长期被忽视;河流被污染, 土地被污染, 空气被污染。这种污染已严重威胁我国社会经济能否继续发展, 人民是否能健康快乐生活下去的地步。对人才引进与海外留学人员能否归来也造成重大影响。而这一问题, 人们又把它跟政府无作为联系起来, 由此降低政府的诚信度, 激化官民矛盾。

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 在我国都是严重的, 造成官民矛盾, 社会不同群体 (贫富群体、不同职业群体) 矛盾的加深, 影响社会和谐。有人认为, 我国社会矛盾的尖锐激化已达到某种临界点, 由此导致维稳成本的不断提高。这部分增加的维稳成本只能从教育、医疗社保、环境治理等合理公共支出中挤兑出来, 从而影响我国社会的转型进程, 影响我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的进程。

在社会出现不和谐的大背景下, 高校与之相应同样出现一些不和谐因素, 既与社会不和谐因素紧密相连, 又有其自身特点。

一是贪腐现象依然存在, 有的大学甚至比较严重。这从一些大学从校一级领导中揪出的贪官中得到证明。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 从学校工程承包招标中、从自主创收基金中想方设法中饱私囊。这种现象在院系的个别领导或教师中也有存在, 他们还利用手中的权力敲诈学生钱财。

二是师德滑坡, 学德随之滑坡。不少教师不热心教学而热心捞外块, 这虽有大学教师薪酬偏低的客观原因, 但教师自身道德修养失衡乃是主因;学生奋发进取精神不足, 混文凭者大有人在;师生相互影响, 对教师评价逆向选择, 认真教学的教师往往开罪学生, 得不到学生的应有尊重与正确评价, 放松要求讨好学生的教师反而得到学生的好评。

三是求大求全, 重数量轻质量。表现为大学年年扩招, 万人大学超万人大学比比皆是, 学校大楼不断增多, 大师却未见增加;数理化、文史地、理工农医样样俱全, 众多专业雷同, 其原有特色消失;硕点、硕导, 博点、博导不断增多, 以致造成中国博士大跃进, 领先世界水平。对教师考核也是重数量, 轻质量, 评价体系不合理, 必然诱导教师的错误追求。埋头苦干看轻名利而倾心于教书育人的老师得不到认可, 等等。

四是学风不正。不管学生、教师都抄袭成风。因为年度考核, 晋升职称要求论文数量, 并要求核心期刊发表, 学生特别是硕士生博士生, 要求在读期间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在压力之下加上道德缺失, 现代网络技术又提供了条件, 他们不得不以抄袭应对, 这是被动而言。不少人甚至是少数忙于行政事务的领导, 为图虚名甚至图实名, 即争得学衔学位, 特殊贡献大奖等级而名利双收, 他们也想方设法抄袭, 盗窃他人甚至学生的科研成果。

大学校园的种种不和谐因素的存在, 必然影响大学这一神圣高雅殿堂的形象, 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包括道德与专业质量。因此提出与推进和谐大学校园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二、和谐大学校园的概念

这些年来, 和谐大学校园的概念, 常见于报刊、书籍和诸多文件中, 但是否有一公认的权威的一致遵从的定义呢?似乎没有见到, 而多种对和谐大学校园概念的论述, 似乎都有立论依据与可取之处。

胡锦涛同志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一个经典性表述:“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个方面相互作用, 相互联系, 全面体现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 也应是和谐大学校园概念立论的依据。

何谓和谐大学校园?看来不能按定义要求来界说, 只能作出说明性的解释。和谐大学校园, 勿庸置疑, 应具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特征, 但具体含义应有所延伸并有适当差别。

第一, 和谐大学校园应是遵纪守法的模范。宪法及涉及规范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 大学理应遵照执行;同时各个大学应根据自身特点, 制定相应的校纪校规, 使依法治校更具体可行。大学校园应充满民主空气, 各个成员都能畅所欲言。各个不同层级的校园管理者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而从善如流, 绝不能将“政治帽子”到处乱扣, 做到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言者无罪。大学是否应有自身特色的校纪校规, 这是个有争议的问题。

第二.和谐大学校园应是体现公平正义的典范。校内各级党政领导成员, 不同职称的教学科研人员, 不同年级, 不同培养目标、不同民族、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 不同岗位的成员, 等等。总之, 大学校园里的所有成员, 都是平等的, 都是履行不同职责, 尽不同义务而已, 无任何特权可言。

第三, 和谐大学校园应是诚信友爱即遵循伦理道德的楷模。大学里各种成员之间, 都应做到诚实守信、说实话、干实事、互助友爱、扶危济困、团结协作。大学校园容不得流言谣言, 容不得制假造假, 容不得一切歪风邪气。

第四, 和谐大学校园应是最具创造活力的场所。大学的各类主体, 其中最重要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学生要学得主动, 敢于提出不同见解, 敢于跟老师及各种权威争论, 敢于面对面提出质疑;教师要教的主动, 敢于创新自己的学术观点, 勇于发明创造,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使课堂气氛活跃。面对学生质疑, 要大度包容, 即使学生的见解不够完善或有错误, 也要加以鼓励。其他不同岗位的成员, 应有不断改进自己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效能的创新之举。大学应成为整个社会最具创新活力并带动整个社会创新的强大发动机与导航仪。

第五, 和谐大学校园应是最为文明安定的场所, 社会精神文明的典范。大学校园里, 人人讲礼貌, 个个能谦让包容, 既与社会紧密相联, 又不容社会污染浸入校园。大学校园应是社会文明的一方净土, 是社会最圣洁的地方。

第六, 和谐大学校园应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楷模。大学校园不仅精神环境洁净无瑕, 自然环境也应洁净无瑕。大学这个小环境, 应有周到的规划设计, 绿地、水榭、亭台楼阁、生活学习、运动与休闲设施, 均应安排有序, 使人感到似静非静, 似动非动, 空气清新, 井然优雅, 是个读书、研究的最好自然环境。

总括上述, 和谐大学校园的最根本特征是, 融洽的人际关系, 令人向往的自然环境, 不断推陈出新的教学科研成果, 最终体现为, 不断培养出就业率高广受社会欢迎的具有创新活力的一批批不同层次的毕业生。大学有不同类型, 有所谓重点非重点、专科、本科、教学型、研究型等差别, 但凡是大学都要出两类成果:不同层次的高素质人才和不同档次的科研成果。而高素质人才即各类精英的不断产出, 则是不同类型大学的最重要使命。

综上所述, 和谐大学校园概念不能简单地套用逻辑学关于定义的要求来表述。而从上述和谐大学校园的描述中, 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但总感觉这是一种静态的特征表述, 似乎跟现实中或实践中的和谐大学校园建设不符。因此, 对于和谐大学校园概念, 必须从动态角度加以把握。和谐大学校园所具有的六大典范作用不是一幅静态的美丽山水画, 而是在动态中显示出来。它在不断克服六大典范中大大小小的不够典范之处而趋于典范, 也就是说, 它在不断化解不断产生的种种不和谐因素而使之达到和谐状态, 在这种不断调整化解不和谐因素的过程中, 六大典范作用会不断达到新的境界。这种动态过程是永无止境的, 从中不断彰显出一所和谐大学的崭新面貌, 也构成推动整个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这是因为, 任何一所大学都不是像鲁滨逊生活的那种孤岛。中国已经融入世界, 是地球村中的一个重要成员, 大学作为中国社会中的闪光分子, 自然跟世界相关联, 跟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相关联, 因此涉及的社会关系是十分广泛而复杂的。就大学本身来说, 也不是一个静止体, 它虽相对稳定, 流动性仍然显著, 每年大批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走出校门, 又有大批不同层次的新生进入;教学科研人员, 不同岗位的管理成员也是有进有出, 处于流动状态, 这种流动状态正是一种活力的源泉。现实中的和谐大学校园建设涉及的国内外、校内外纵横交错的有形的与无形的, 精神的与物质的复杂利益关系, 为我们研究和谐大学校园建设指明了路径。

三、和谐大学校园建设的研究路径

和谐大学校园建设从何着手, 现实的动态中的和谐大学概念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正视、面对并理顺和谐大学校园建设中所涉及的校内外、国内外纵横交错的既有精神层面更有物质层面的有形的或无形的关系。让我们稍稍具体梳理罗列一下这些绕不过去的或难或易的关系。

理顺大学校园内部关系是建设和谐大学校园的基础。按现行体制, 我国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 (院) 长负责制。党领导政是纵向关系。但某些重点大学, “政”即校 (院) 长的行政级别、权威声望往往大于党 (委书记) 。在校 (院) 长与党委书记作为平行对等的顶层机构, 本身各有一套组织机构, 如副书记、副校 (院) 长及其助理的人数、办公室组织及其人员配置。紧靠这一顶层, 一般应有相互平行的几套系统:教学与科研学术管理、后勤保障、图书资料、财务管理、纪检监察等。这几大系统自身有其纵向、横向系统。党务系统的纵向组织从校 (院) 党委至院系党委或党总支直至党支部党小组。与此相关的共青团系统、工会系统、民主党派系统、纪检监察系统等应归于党务系统。校务行政系统, 实际应包括教学科研、后勤、图书资料、财务等系统。这些系统也有纵向横向交错关系。校内各个学院之间特别是专业相近的各个学院之间, 甚至一个学院内的各个专业系之间, 也存在复杂的横向纵向关系。师生关系可以说纵向关系, 是大学中最重要的关系, 没有老师与学生就不成其大学。师生关系可分为老中青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名师与一般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师师关系, 包括老中青教师、不同职称教师、名师与一般教师、一般教师与硕导、博导教师、海归教师与本土教师、外教与内教老师等之间的横向关系。学生间的横向关系有:贫困生与富裕生及其不同级别官员出身的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外国留学生与本国学生、不同层次学历即专、本、硕、博学生、城乡学生、边远贫困地区与富裕地区学生等, 他们之间也存在着一种横向的复杂关系。课程之间也存在某种纵向主要是横向关系:不同专业的课程安排体系、主打课与辅助课、必修课与选修课、德育课或政治思想教育课与专业课、体育课 (包括军训) 与专业课、外语课与其他课程, 等等。考评体系包括对党政、老师与学生三大系统。总的要求是:指标设计科学合理, 在量化中突显出质的要求。党政成员考评体系的设置要充分体现出广大群众评价的地位。对教师的考评体系包括以教学为主还是以科研为主的教师的考评、完全搞科研的人员的考评, 不同职称教师或科研人员的考评指标的差别及其合理性, 质的指标如何在量化中得到体现, 纠正重量轻质的偏差, 必须重视教学质量及其考评, 教授一定要讲授本科课程。考评必然跟奖惩体系相联系, 原则是奖优罚劣, 使优者动力更为强劲, 劣者也能自强奋起。奖惩既跟物质利益联系, 也要跟精神荣誉相关联。这里涉及一套薪酬体系的纵向横向关系:党政不同层级的报酬体系, 教师科研人员不同职称的报酬体系 (现在提出的绩效工资设置) , 教辅人员的新酬体系。以上三者的横向对比关系的合理性, 力避众多博士教授争处长, 教学岗位乏热心。这其中涉及一个有形收入与无形收入 (无形其实也有形) 的关系问题。对学生的考评体系:不同学历培养目标的差别体系, 考核方式应多样化, 既重分数又不能唯分数, 目的是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敢于质疑, 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纪检监察体系的纵横向关系:纪检监察组织体系 (常设机构及其成员与非常设机构成员) , 教代会、学代会、校工会的地位与作用, 团委会的地位与作用, 民主党派的地位与作用。正视审计机构在廉洁校园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现在很多大学还存在一校两制的关系, 需要调整处理。至于独立民办大学的内部关系, 既有公办大学的共性, 也有其特性, 暂不列入本文研究的范围。大学办学规模与质量及其管理边界的关系, 大学校园建设的合理布局问题, 既是大学顶层管理者需要慎重处理的问题, 也是相关上级党政领导层级需要慎重考虑处理的问题。

以上便是和谐大学校园建设内部涉及需要理顺的纵向、横向、纵横交错关系的一个梗概。

和谐大学校园建设还必须要理顺外部环境这一重要环节。包括如下多方面的关系。一是理顺校际之间的关系:本市与本省区各院校之间、不同城市省区之间的院校、重点与非重点院校、本国院校与国外院校之间、不同档次院校之间等关系。其内容涉及:资源 (包括人力资源) 的共享与争夺, 专业设置的重复与竞争 (包括热门专业的纷纷上马) , 招生生源的争夺, 办学经费的争夺, 创收渠道、地域的争夺, 等等;二是理顺大学所在地与相邻社区、城市及所在省区的关系;三是理顺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四是理顺与本校校友的关系;五是理顺大学社会服务、社会责任与创收融资的关系;六是理顺招生录取涉及的诸多社会关系;七是理顺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关系, 包括本省区与中央教育主管部门、与主管该院校的相关业务部门的关系;八是理顺与上级党政人大政协等领导机关的关系, 等等。

上述种种纵向横向矛盾关系, 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主次差别及其随时转换的可能性, 但万变不离其宗, 即围绕调动校内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往后的研究中, 我们将遵循上述路径详加分析。

四、贯彻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

一般认为, 关于“是”什么 (What is) 的表述, 是实证表述 (Positve statements) , 关于“应该是什么” (What ought to be) 的表述是规范表述, 前者叫实证方法, 后者叫规范方法。在经济学界有人将用前者表述为内容的经济学称作实证经济学, 以后者表述为内容的经济学叫做规范经济学。实证方法有些类似逻辑学的归纳法, 规范方法则类似演释法。事实上, 任何研究不可能将二者截然分开, 都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有人认为马克思、列宁的著作都是规范方法的典范, 事实上马克思的《资本论》就将实证与规范方法密切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实证方法先要进行假设, 这假设就是一种指导思想, 就包含规范的成份。

我们这里运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 就是既要以我国及他国已经为实践证明的正确理论作指导, 同时又从新的实践中提出新的问题加以论证并以实践为依据得出新的结论, 这就有可能纠正过去不正确的结论或指导思想。所以, 我们的研究, 首先既不是纯理论推导, 但又必须有一定的理论作指导, 包括我们党的重要文献方针政策, 国家已有的法律法规。其次, 我们的研究必须进行调查研究, 既要利用他人的调研成果, 也有自己必要的调研与实践经验总结;在理论上, 我们要大量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精华, 并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创新哪怕是一些小的创新。再次, 在表述上, 既有理论阐述, 又有实例印证;既有个例, 也有通例;还有必要的统计数据作佐证。

五、建设和谐大学校园的重大意义

首先, 帮助我们在和谐大学校园建设中做到既紧张又从容。从和谐大学校园概念中得知, 和谐大学校园不是风平浪静的, 而处于复杂矛盾的运动过程中, 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 永无止境。在和谐大学校园建设中, 党和政府相关部门, 大学中的全体师生员工都应基于这种认识来处理大学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就大学本身来说, 教师和学生, 一般管理人员, 都应基于这种认识来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将紧张与轻松、活泼结合起来。而大学的顶层人员, 可以说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中, 他们责任重大, 他们知道和谐大学校园建设的复杂性动态性, 便会处变不惊, 举重若轻, 要做到这一点, 达到这一境界, 的确是不容易的。这就要求大学高层的领导人员要相对稳定, 要有相当高的专业业务与管理素质, 要有较长时间的办学历练, 要有不同专业管理与年龄的混成比例与梯次配置, 更要有相当的校外特别是校内的群众基础。同时, 也要求大学的高层领导也像各级党政领导机关一样, 要有对付各种突发事件的种种预案, 才能真正做到处变不惊, 使一所大学在各种突发或尖锐矛盾爆发时, 仍能正常运作, 不会因噎废食, 如学校游泳池淹死一名学生或教师, 游泳池就立即关闭不再开放。

其次, 指导我们能视野开阔地运用立体思维来从事和谐大学校园建设, 这样才能与当今国家与世界的发展进程合拍。一所大学从所处地址来说, 是基本固定的, 但其运行, 必然不断涉及以上所述的校内外、国内外纵横交错有形无形矛盾关系的处理。只有充分正视, 及时理顺, 才能不影响大学的正常运作。但这种不断产生矛盾又不断调整理顺矛盾关系的过程, 正是一所大学走向成熟, 使大学办学质量不断登上一个个新台阶的正常途径。

第三, 只有在这种现实的和谐大学校园建设中, 才能使师生经受现实的锤炼, 才能培养出广受社会欢迎的产品╟╟适应社会需要的各层次人才, 而不是温室中的鲜花, 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这是和谐大学最重要的使命。

最后, 按照我们这种思路, 即如上描述的和谐大学校园概念, 大学才能真正成为和谐社会的楷模, 成为国人向往的圣地;才能使社会感到, 进入大学就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洗礼。如此, 大学才能成为全面影响和推动整个和谐社会建设的最强大的动力。

总之, 和谐大学校园的建设过程就是中国梦在大学实现的过程, 中国梦的美好理想与远景, 只能在和谐大学校园建设中逐步实现。

和谐大学校园建设, 中国梦在大学的实现, 任重而道远啊!

摘要:和谐大学校园建设是在整个社会与大学在其快速稳定发展的同时, 出现许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的背景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因此, 现实中的和谐大学校园是通过不断调整、处理种种矛盾关系而造就的一个最具创造活力的环境或场所, 正是这种动态中的和谐大学校园, 才能成为精英辈出的摇篮, 累累科研成果产出的重要阵地, 成为整个和谐社会的典范与楷模, 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最为强大的动力。和谐大学建设的过程也是中国梦在大学实现的过程。其研究路径, 应是视野开阔地梳理涉及和谐校园建设的有形无形的纵横交错的复杂多变的关系, 适时调整化解, 永葆不竭动力。其研究应是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

关键词:和谐大学校园,理顺关系,研究路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新浪网.专家称我国十四五期间有望成高收入国家[EB/OL].http://news.sina.com.cn/c/2011-09-22/025123195922.shtml

[2]中国首度公布基尼系数[N].北京晨报, 2013-01-19.

[3]吴敬琏.重启改革议程[J].财经, 2012, (22) .

[4]邓崇清.对教师评价逆向选择的经济学分析[J].改革与战略, 2004, (4) .

[5]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05-02-19.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2-19/content_2595497.htm.

8.校园文化建设重在“建设” 篇八

一、“金苹果”文化:缘起于媒体的一则报道

建平中学是首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倡导个性发展与社会需要完美结合,以“自立精神、共生意识、科学态度、人文情怀、领袖气质”为育人目标,坚持“合格+特长”“规范+选择”的办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优质校园文化的支撑下,建平中学每年的一本录取率均在90%左右,本科率几乎达到100%。

建平中学优质校园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1987年暑假期间,该校冯恩洪校长从《新民晚报》上发现了一则关于建平中学学生的消息。这则消息说,暑假期间建平中学高二年级16名同学私下组织了一个球队,参加了“《新民晚报》杯”足球赛并获得第五名。冯恩洪校长没有批评这些面临高考却不“认真复习”的同学,而是在新学期初召开了一次“三好学生”表彰大会,表彰了这16名同学,其中5名同学被命名为“三好学生”,其余11人被命名为“三好积极分子”。冯恩洪校长说,这些同学各方面都是合格的,并且有自己的特长,为什么不能表彰“特长三好学生”呢?从那时起,建平中学开始提出了“合格+特长”的育人模式。这之后,建平中学对自己的育人模式、育人目标不断提炼、总结,形成了现在相对完善的校园文化体系。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建平中学的教育者认为,“要把校园雕塑作为一种校园文化的标志,代表我们崇尚一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心声”。于是,他们选中了智慧的象征“金苹果”作为建平中学的标志。“金苹果”出自古希腊神话,在人们的心目中,金苹果的寓意是“最美的”“第一的”。他们还在校园中建有全世界第一大的金苹果雕塑。“金苹果”成为建平中学最高荣誉奖、电视台的名字,连2008年8月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部长达23集的电视连续剧也叫《这里盛产金苹果》。这部电视剧以上海建平中学为背景,讲述了当代优秀教育工作者增进师生沟通、大力改革教育制度的故事。如今,金苹果已经成了建平中学崇尚一流的象征,成了建平精神的一个重要载体。

二、优质校园文化:三个要素的和谐统一

从上海市建平中学的校园文化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优质校园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三个要素:校园文化建设者的努力,学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校园文化渗透于学校各项实际工作中。

首先,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应当是校园文化的思想者、研究者与行动者。从校园文化的建设来说,参与校园生活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其中,最主要的建设者是学校的管理者。冯恩洪校长之所以能够从一件平常的事件中发现不平常的教育因素,提出了能够行之久远的学校教育的办学模式“合格+特长”,是因为冯恩洪校长是一位善于思考、善于研究的行动者。他捕捉到了这一育人契机,提出了影响深远的观点。

这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建平中学又提出了20字的育人目标,并给予它们全新的解释。郑朝晖老师说,有人反对建平中学提出的“领袖气质”的育人目标,认为这一目标与追求“民主平等”的思想相违背。为此,郑朝晖老师举例说,当周围的人们都在进行“中国式过马路”时,建平中学的学生一定要等到绿灯亮时才过马路,这就是建平中学学生的“领袖气质”。这种“领袖气质”其实就是一种“责任意识”,这一新的解释是建平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者对校园文化的全新思考。这一思考恰恰体现了时代的需求,与时代脉搏紧密呼应。

其次,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并结合时代发展和本校实际不断创新。上海市建平中学创建于1944年,在这所学校的历史上,冯恩洪是一位有着重要历史地位的关键人物。1985年冯恩洪担任该校校长,开始致力于进行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面向21世纪的整体教育改革。1987年那一次看似偶然的事件,让冯恩洪提出了影响该校已达26年之久的学校办学模式之一“合格+特长”,这一模式还将继续影响该校。

自冯恩洪之后,该校历任校长如程红兵、杨振峰等,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现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影响深远的校园文化体系。建平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者们明白,一所学校的文化是长期积淀下来的,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那种以割断学校历史为手段以求在学校发展中打下自己烙印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会成功的。因此,建平人说,他们要“坚定不移地走课程改革之路,走文化建设之路,提升建平的核心发展力”。这个“坚定不移”便是对校园文化建设之路的清醒认识。

第三,校园文化的建设应当落实在行动之中。曾经有人说,“文化是个筐,什么都能装”。这句话意在批判“文化泛滥”的现象。但如果我们反过来思考,其实社会上的很多现象就是文化的一种体现。如果我们再把范围缩小一些,缩小到校园之中,那么,我们校园的所有现象其实都可以从文化视角去观察,从而,我们所采取的每一个行动也可以用“文化”去指导,去规范。也就是说,文化其实不是写在墙上、纸上的,而是落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之中的。

郑朝晖曾说,建平中学在提出自己的每一项工作的时候,都会要求这些工作的实施者或组织者思考,我们组织的活动是否体现了建平中学的办学模式,是否能达到建平中学的育人目标。他举例说,建平中学有一处果园,有人建议学校把这处果园管起来,免得孩子们偷偷摸摸地去摘水果。而学校认为,孩子们摘水果,可以为他们提供与自然亲近的机会,能够让他们体验在校园外体验不到或者不允许体验的一种经历;如果把果园管起来,孩子们就失去了这些机会,这不利于培养孩子们的自立意识、共生精神等。因此,直到现在,这处果园还敞开着,果实成熟的时候,建平中学的学子们都有机会去尝尝校园中出产的新鲜水果的味道。

近年来,建平中学还引入和借鉴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创建具有文化内涵的学校管理中,让人看到了严格规范和人文关怀的融合。这更给我们一种启示,那就是校园文化建设重在“建设”而不是口号。

三、理想与行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优质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教育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提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教育理想,也需要人们把这一教育理想融于学校的办学实践之中。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我们的文化建设还多了另一层要求,那就是职业学校的文化建设还要具有职教特色。

首先,需要坚持职教意识下的继承与创新。从狭义来讲,学校的文化建设主要是指隐性的精神文化建设,而精神文化是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炼、积淀、创新的。此外,职业学校文化建设还应当突出自己的职教特色,这里以学校文化建设最核心的元素“校训”为例。

江宁中专建校二十年来,最初提出以“崇德、弘志、求知、力行”作为自己的校训。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职教办学理念的提升,学校发现,这一校训缺少职业教育的特色,尤其不能体现促进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这一办学目标。于是,学校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以李白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为校训,并从学生、教师两个角度对之进行解释。从学生而言,要乐观自信,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教育者角度而言,要推行成功教育,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学生的成才中体验到自己的成功。

其次,莫让“墙上”的文化高高在上。在很多学校,一提起校园文化建设,首先想到的是“让墙壁会说话”,在校园的每一处墙壁,在校园的每一条道路,甚至在校园的角角落落都刻上一些标语。其实,这只是校园文化建设最肤浅的层次。正如前文所述,校园文化需要落实于学校整个办学实践中,在这方面,我们还有许多值得探索与实践的地方。

比如管理文化建设。在学生管理方面,江宁中专校提出要用“活动”育人,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展示学生的“才”,让学生体验自己的成功。目前,江宁中专初步形成了“零犯罪学校创建”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阳光体育活动、特色班级创建活动、创富活动五大德育工作特色品牌。但是,我们也发现,我们有相当一部分活动,如个别文体活动项目离普及的道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需要我们全校教育者继续努力,开辟更多的活动平台,挖掘学生隐藏的“才”,展示学生已有的“才”。

第三,精心打造丰富多样的文化载体。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自己的载体,无论是隐性载体,还是显性载体。建平中学以雕塑“金苹果”作为自己校园文化的标志,并通过校园最高荣誉奖、校园电视台等显性载体的命名,宣扬“金苹果”文化。那么,我们的校园文化标志是什么呢?我们宣传校园文化的显性载体有哪些呢?作为职业学校,我们又是怎样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相融合的呢?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努力解决。

从笔者所在学校来看,我们的校报《江宁中专》创刊6年,出版53期,已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也是宣传“天生我材必有用”理念的忠实实践者,我们要办好它;我们要以“天生我材必有用”为红线,贯穿校园景点建设、师生学习生活场所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校园文化氛围;从显性的文化载体上看,我们还可以规范校园道路、建筑、各种奖励项目以及校园广播站等的命名。通过文化载体的建设,我们可以让师生实实在在、时时刻刻不感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

9.校园文明礼仪倡议书 篇九

“树文明形象,建和谐校园”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活动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将关系到每个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关系到每个同学的成才和未来。为更好的推进校园文明建设工程,全面贯彻落实“立志、遵纪、知礼、明德、勤奋、创新”的培养要求,形成“人人讲文明,处处树新风”的和谐局面,力争“校园文明先锋行”,以杜绝不文明现象为出发点,从课堂文明、日常文明和宿舍文明三个主要方面开始做起,从自身做起,做校园文明先锋,模范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有意识的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明确自身存在的缺点,努力克服改正。具体倡议如下:

一、同学们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校园文明先锋行”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以维护集体生活环境和谋求自新为目标,热情投身到活动中,身体力行。

二、不断加强道德修养。认真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努力以个人的道德魅力感化影响周围人。

三、提高对文明行为的认识水平和评价能力。认真学习学校各项管理规定,提高对发生在自身和身边的不文明行为的警觉,能够正确认识和辨别各种行为的文明与否,正确评价自身文明素质和班级文明风尚。

四、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争做校园文明先锋。在校园内坚持正确佩戴胸卡,公共场合注意文明交往,课堂上不迟到早退,宿舍里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尊师重教、文明有礼的模范。

同学们:让我们马上行动起来,以文明行为,掀文明之风,以我们的先锋行为来促进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和谐校园氛围,合力谱写高中生文明的新篇。

10.创建文明校园倡议书 篇十

食院是我家,文明靠大家。为了创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院团委特发起“创建文明校园”倡议!

一、男女同学之间要自尊自爱、举止文明、言行得体,不在公共场合有勾肩搭背等过分亲密的行为。

二、严格遵守学院管理条理,不翻围墙,倡议书《创建文明校园倡议书》。

三、教室里认真学习、杜绝大声喧哗、打电话、吃东西等不文明现象。

四、注意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意践踏草坪,不吸烟,不酗酒,不留客宿外客。

五、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保证上课纪律.尊师敬长,团结同学,互相帮助。

六、以校为家,爱护公共设施,不损坏公物,拒绝课桌文化、厕所文化。

七、不随意张贴广告、乱摆宣传板、乱拉横幅等。

八、排队就餐,提高效率,主动收拾餐具,创造良好就餐环境。

九、遵守公共规则,维护正常校园秩序。

11.校园文明建设倡议书 篇十一

关键词:高职学校 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242-01

学校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学校文化可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学校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包括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学校的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环境、教育场所、设备设施等物质环境所构成的文化;学校的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角色规范等所构成的文化。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会构成某一学校的独特校园风格。它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并对学校未来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品牌。

1 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1.1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培养和提高师生自身素质

校园精神文化作为一种学校所拥有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文化产品、道德准则等精神形态的文化氛围,是学校的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要素。加强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校风、学风和教风建设

首先,要加强校风建设。校风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良好的校风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最好体现。引导教师和学生树立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正确的的价值取向,因此,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自信教育,训练过程要持之以恒,反复强化。强大的精神力量能为实现学校育人目标服务。

其次,要加强学风建设。学风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为树立良好学习风气,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成才意识,激发个体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分析来自就业、竞争的压力,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成才的信心,热爱所学专业,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后,要加强教风建设。加强教风建设时我们应注意首先建立民主性教学关系。教师不应该以权威自居,不应滥施惩罚而应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在课堂上教师应尊重学生,用民主方式讨论和解决问题。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应引导学生坚持走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之路,要强调社团活动的思想性、突出时代性,倡导内涵深刻、格调高雅的活动。比如:每逢周末,各社团、班级都纷纷活动起来,可以通过组织同学看电影、听讲演、观演出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丰富同学的业余文化生活。组建美术、书法、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兴趣小组。以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培养和展示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建设和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

校园文化建设旨在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求学与做人的环境。轻松和谐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学生情绪稳定,并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要让学生在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中锻炼成长,就应该建立真诚、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的基本要求和关键所在。

1.2 加强物质文化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学校校园环境、校风、校貌都带有教育性。良好的育人环境能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影响着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习惯。

(1)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第一,校园建设要具备学校特有风格。学校建筑的外型、颜色、装饰应力求做到协调美观。我们学校用走廊把各主要建筑连接起来,既现建筑布局的整体性,又能使师生穿往其中免受日晒雨淋,蕴含着浓厚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能够感受到亲切的校园文化底蕴,并且乐于生活其中。

第二,校园绿化、美化,让学生参与其中,文化设施给学生思想启迪。

一个整洁优雅、和谐奋进的校园环境,能起到了调节师生紧张脑力劳动的心态和情绪,提高脑力劳动的效果,使人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在绿化和美化校园的过程中,发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这样的环境是自己亲自动手美化和创设的,同学们才会加倍爱护和珍惜。

(2)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

班级是学生发展和接受教育的摇篮。营造一个有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和谐育人环境,是班集体建设的基本要求。首先,教室环境应美观而有教育性,可以发动学生进行班级环境布置,张贴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设立读书角。也要注重教室环境整洁优雅。保持教室地面和墙面清洁、课桌椅排列整齐,各种教学、学习用品摆放有致。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学生们对班级体会有强烈的归属感,更加热爱他们所生活的集体。

1.3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以人为本,依法治校

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依法治校。学校管理又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1)以人为本。制度的制定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规范人和教育人的同时,更应该充分尊重人、理解人、激励人。因此,制度生成的过程中,应广泛征集师生、家长、社会和专家的意见,借鉴同类学校的先进经验。领导者切忌独断专行,应采用民主集中制,形成人人乐于接受的学校的制度规范。

(2)与时俱进。学校制度一经学校师生共同确认形成,就要执行,不能朝令夕改,以保持其稳定性。执行开始阶段,可以有试用期。在实践中应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师生的意见,不断改进,以使学校制度更加完善有效。

(3)公正严明。确保所有学校成员在制度法规面前人人平等。比如:上课迟到罚款二十,不管是谁,都要严格执行。执行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力求公开透明。既要严格执行,又要作风民主,加强与师生的心理沟通,减少师生的抵触情绪,以提升师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水平。

12.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管理的窗口 篇十二

但是呢, 时下几乎所有的校园, 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 不过都是格式化的校园文化和教室文化——墙壁上有”名人名言”、“学习园地”, 各个角落也被充分利用, 如“图书角”、“植物角”等;走廊有走廊文化——悬挂着各种条幅 (如名人名言、格言等) ;餐厅有餐厅文化—叫削占着关于节约粮食的图片、格言与警句;甚至, 连厕所也有厕所文化——墙壁上张贴着“文明如厕”的标语……

然而, 近日我去晋江参观了两所学校, 发现她们用于校园环境布置的材料各不相同, 引起了我对校园环境布置的一些思考。

A校的校园环境布置是“豪华版”, 不论是张贴在教室里的、走廊上的、还是厕所墙壁上的, 都是请专业的电脑制作公司量身定做的。虽然精致、美观, 但我感觉与校园不是十分协调, 而且该校师生对墙壁上张贴的内容较为冷漠, 在参观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一位该校师 (生) 驻足观赏;

B校呢, 与A校相比就显得“寒酸”多了, 因为B校用来进行校园环境布置的材料都是源自本校师生的作品, 有书法作品、卡通画、水墨画、手工作品等。虽然制作略显简单, 但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文化吸引力, 不仅我们在参观的过程中驻足观赏、评价, 该校的许多学生也会时不时地围聚于前对其评头论足。

在进行校园环境布置的时候应该选用何种材料、何种制作方式呢?我认为, 校园环境布置最好取材于“师生”。师生是学校的主体, 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 每个师生员工都生活在其中, 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这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的建造与变革, 又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一文化氛围的陶冶、引导和塑造。

一、易促使学校形成节约风尚

大家都知道, 那些电脑制作的材料价格不菲, 而且刚制作好的时候看上去色彩艳丽, 但它们具有“时效性”, 一段时间以后, 便会出现褪色、气泡等现象, 严重影响美观, 因此不得不重新做。如此一来, 对于本来就经费紧张的学校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试问, 就为了所谓“面上的好看”, 这难道不是一种浪费吗?而如果是采用师生作品的话, 我们只需要制作一个木框来装饰即可。而且, 当下次我们对作品进行轮换的时候, 木框仍然可以用, 只要替换一下相关作品就可以了。

如此, 既耐用, 又实惠。古人云:“克勤于邦, 克俭于家。”中华民族历来倡导节约, 学校更应起表率作用, 继承中华民族的勤俭美德, 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自觉建设节约型校园, 让节约成为校园风尚, 让“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的理念在校园里蔚然成风。这难道不正是一种真正意义的文化吗?

二、能激发师生不甘人后的精神

毋庸置疑, 师生的作品能够被展示在校园的墙壁上, 不仅可以激励师生, 而且还会产生榜样效应。

自己的作品被选中的师生, 心中自然十分高兴, 自豪感油然而生, 从而会对自己的专长更加有兴趣, 自然而然就有了学习的不竭动力;与此同时, 那些自己的作品暂时未被选上的师生, 在当了一回忠实的观众之后, 心中不免会想:“这些作品的确是不错呻口果我的作品也能被选中, 也能引来别人驻足观赏、啧啧赞叹的话, 那该多好哇。这样的想法就会促使他们暗中努力, 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 力争迎头赶上。

这样一来, 校园就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良性竞争氛围, 从而促使校园真正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 散发文化气息。

三、能引起家长的关注

首先, 家长由于接送孩子等原因会经常来到校园中, 有的家长看见自己孩子的作品悬挂于校园的墙壁上, 心中自然很是欣慰。相反, 有的家长未能看到自己孩子的作品, 自然就会产生不满足感。

两种家长的心态都利于学校的发展, 前者会在觉得自己孩子不错的同时感谢学校、教师的培养, 会更加重视孩子的成长, 自然也就会更加配合学校、教师, 形成良好的家校互动, 双管齐下, 从而促进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后者则会不甘人后, 自觉进行反思, 从自己及孩子身上找原因, 主动与教师沟通, 从而努力让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共同进步。这样一来, 家长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13.文明校园创建倡议书 篇十三

亲爱的同学们:

文明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她带给我们生命以力量和活力;文明是遍布祖国大地的鲜花,她带给我们生活以幸福和美丽。作为当代中学生,创建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生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义务和责任。为此特向全校学生发出如下倡议:

一、校园行为文明

1、不攀折花草树木,不践踏、破坏草坪,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烟头等垃圾;

2、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维护公共秩序和卫生;

3、不在校园内驾驶机动车、摩托车,行走和骑自行车时靠右行、不抢道,车辆停放有序;

4、男女同学交往,自尊自爱,落落大方;

5、诚信做人,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考试,杜绝一切作弊行为。

二、教室文明

1、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开手机;

2、上课认真听讲,不看课外书籍、不睡觉、不说话,积极参加讨论、回答老师的问题;

3、不将早餐、零食等带入教室,自觉保持教室整洁,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4、不穿拖鞋、背心等奇装异服进入教学区,不在教室内嬉戏娱乐。

三、宿舍文明

1、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按时起床、就寝;

2、保持寝室整洁规范,物品摆放有序,被子叠放整齐;

3、不吸烟、不酗酒、不打架;

4、不使用大功率用电器,不乱接电线;

5、不在校外留宿,不在宿舍留宿他人;

6、严禁饲养宠物。

四、就餐文明

1、自觉排队就餐、不拥挤、不吵闹;

2、节约粮食,不随意丢弃饭菜,饭后自觉将餐具放到回收处;

3、不帮他人占座,不将雨伞等物品放到餐桌座椅上。

五、语言文明

1、在公共场合不高声喧哗,私下不随意评论他人;

2、不说脏话、粗话,不用语言攻击他人;

3、交流和交往尽量普通话。

六、形象文明

1、养成健康端庄的审美观,在公共区域内不浓妆艳抹、不穿着暴露、不穿拖鞋;

2、待人接物有礼有节、不卑不亢,不轻信、不盲从;

3、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不参与庸俗、低俗、媚俗的娱乐活动;

4、参加校外活动时自觉维护学校形象和个人形象。

七、网络文明

1、科学使用网络,自觉抵制网络低俗和不正之风;

2、自觉参与净化网络行动,不信谣不传谣,不散布对学校和他人不利的言论,不在网上谩骂和攻击他人;

3、不在网络发表、转载违法、违规、格调低下的言论、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

4、不沉溺网络游戏;慎重网络交友。

同学们,创建文明校园,是号召,更是行动;是倡议,更是共识!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学校文明创建贡献力量,在校园文明创建中展现我们的青春风采!

14.大学校园文明倡议书 篇十四

大学生基础文明是反映校园文明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折射高校校风和学风状况的最直接表现。为了建设美好家园,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校团委、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共同遵守江苏大学“五个文明”规范:

一、课堂文明

(1)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开手机;

(2)上课认真听课不看课外书籍、不睡觉,积极参加讨论、回答老师的问题;

(3)不将早餐、零食等带入教室;

(4)不在教室内嬉戏娱乐;

(5)自觉保持教室整洁,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二、举止文明

(1)不攀折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地;

(2)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烟头等垃圾;

(3)要容貌端庄,礼貌用语;

(4)不穿拖鞋、背心进入教学区;

(5)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维护公共秩序和卫生。

三、网络文明

(1)科学使用网络,自觉抵制网络低俗不正之风;

(2)自觉参与净化网络行动,不信谣,不传谣;

(3)不在网络发表、违法、违规、格调低下的言论、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

(4)不沉溺网络游戏;

(5)慎重网络交友。

四、宿舍文明

(1)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按时起床、就寝;

(2)保持寝室整洁规范,物品摆放有序,被子叠放整齐;

(3)不吸烟、不酗酒、不打架;

(4)不使用大功率用电器,不乱接寝室线路;

(5)不擅自在校外留宿,严禁在宿舍留宿他人。

五、食堂文明

(1)自觉排队就餐、不拥挤、不吵闹;

(2)节约粮食,不随意丢弃饭菜;

(3)不代他人占座;

(4)不将雨伞等物品放到餐桌、椅凳上;

(5)饭后将餐具放到回收处。

上一篇:传染病年度工作计划下一篇:慕冲小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