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的认识(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2024-09-23

年、月、日的认识(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精选10篇)

1.年、月、日的认识(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二月的知识;记住每月的天数。

(2)能判断某月是什么月,记住各月的天数。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2)在体验小组合作解决研究主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对每个月的天数的认识。(正确、迅速记住十二个月的天数)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教学目标:

认识和感受时间单位年、月 日.2.了解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师:“观察日历合作探究”

生①:“一年有12个月。”

生②:“2月有29天,其他月份都是30或者31天。”

…………

探究二、观察你的年历卡,试着解答下面的问题。

探究三、比较年历卡的不同,说说发现了什么

小结:歌诀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三、及时练习

一年有( )个月,( )月是31天,( )月是30天。平年2月( )天,闰年2月( )天。 2.平年全年有( )天,闰年全年有( )天。

趣味谜语o最长又最短,o最多又最少,o最慢又最快,o最便宜又最宝贵的是什么

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o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o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o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o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

o 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o

板书

年月日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31)天:1、3、5、7、8、10、12

小月(30)天:4、6、9、11

特殊月:有28天或29天

31*7+30*4+28=365(天)

2.年、月、日的认识(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篇二

——马关县格洒小学

袁艾娇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会认、读、写小数,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

会读、写小数,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1、玩游戏猜价格。2、出示文具标价牌

书包:23元

文具盒:15元

圆珠笔:2.40元 铅笔:0.7元

橡皮:0.75元

日记本:3.6元(1)、区别整数与小数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文具的标价,你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2)反馈交流,引出小数

a、左边的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整数,右边这组数有一个什么特点?

b、像右边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小数。其中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数王国去认识小数。小数是怎么来的呢?

一、认识小数

1、设置疑问:对于小数,你了解多少?

2、根据学生的回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试读小数 a、根据已有经验试读 b、方法小结。

{ 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部分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2)试写小数。

a、请写一个你最喜欢的小数

b、方法小结,强调小数点的位置。别看小数点小小的,圆圆的,它的作用可大了,它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它的右边是小数部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间偏下的位置就是小数点的家了。

c、再写出上面的其它小数。(3)找找生活中的小数

a、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小数?(学生自由发挥交流)b、小结: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看来大家平时真是善于观察,其实生活中小数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小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c、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小数,指名读,齐读。3、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

(1)引入: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自己学会了读、写小数!那,这些商品又表示几元几角呢?

(2)独立完成课本92页的做一做。(3)反馈汇报,理解意义。a、课件出示表格,指名回答。

b、理解意义:你知道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什么意思吗?(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个数表示什么意思呢?(几角)小数点右边第二个数表示(几分)。

(4)举例加深理解。4、自主探究例1

(1)课件出示例1插图:说说他们在干什么?(2)自学例1要求: a、自由阅读,读懂例题1。

b、独立思考:160厘米=()米。c、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3)反馈交流 演示评价(4)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测量自己的身高,现在你能用刚才学的知识,把它换为用米作单位吗?

一、实践应用、拓展练习第一关:猜谜语,我能行。

师说动物名称,学生猜测后阅读相关资料。第二关:我会填。

1、做一做中的练习。2、7厘米=()分米

5元3分=()元

0.8元=()角

8.4米=()米()分米 第三关:配钥匙 第四关:我创意,我做主

用0、3、5这三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小数,看谁写得多!

二、总结延伸

1、时间过得可真快,不知不觉我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3.年、月、日的认识(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篇三

结合目前学生的学习进度,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了有助于三年级同学学习的教学资源,希望小编整理的数学教案认识分数可以帮助到你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只要同学平时多学习、多积累,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科学运用,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

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按照课程标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基本精神。本节课试图把各知识点教学用一系列的活动串联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合作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的参与数学活动,认识分数,充分体验理解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努力实现课堂上学生自身多种感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立体的多维互动这一指导思想。

【学生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分数”对学生

来讲是陌生的,但“物体或图形的一半”都是学生熟悉的。因此教师充分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亲自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如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物体或图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桥梁。“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如学生在用各种图形折一个喜欢的分数这一实践活动中,个人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获得成功的经验,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把谁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谁的几分之一。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冲突

1.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

结合学生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平均分”。

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3.如何用数学来表示“一半”。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揭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数学教学应以使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为基本追求,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数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课始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不仅将分数产生在平均分的前提自然展现,且使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孕育而生。]

二.活动—建构

(一)着力建构二分之一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1)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

结合学生交流,师揭示:“一半”可以用1/2表示。

(2)这一份是蛋糕的1/2,那一份呢?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设计意图:平均分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教师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是以平均分为基础的。]

2.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折长方形纸的1/2

a.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给其1/2涂上颜色。b.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c.深究:

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

[设计意图:1/2是分数认识的重点,由实物到图形并让学生动手操作,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强化就平均分的理解。通过动手折1/2,说出自己的折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观的体验理解了1/2的意义。]

(2)折其它图形的1/2

a.从刚才分的学具中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纸片,折一折,找出它的1/2涂上颜色。

b.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c.深究:

(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的图形)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2来表示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图形动手折它的1/2,体现了尊重学生、教学民主的思想。在此过程中又完善了1/2意义的理解。为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打下基础。]

3.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

(1)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2)小结:

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1/2.[设计意图:此题围绕本课重点,有效巩固了所学认识,进一步巩固对1/2意义的理解。]

(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 1.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2.操作:

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几分之一。

3.交流

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设计意图:在充分认识1/2的基础上,扩展对几分之一这类分数的认识和理解。]

(三)学写分数

1.指导书写:教师指导学生写,学生书空。

2.看图写数:引导学生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1题。(看图写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学生不但学会了写分数,还进一步巩固了对几分之一意义的理解。]

三.总结质疑、完善认识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有什么问题吗?

4.年、月、日的认识(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篇四

1.使学生初步认识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会分步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谁知道10月1日是什么节?今年的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50岁的生日,为了庆祝这一盛大的节日,一些同学做了许多美丽的花朵。

板书:同学们做黄花25朵,做紫花18朵。

根据这两个条件,谁能提出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呢?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口述,电脑出示。)

大家仔细观察,这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应用题?

(2)师:老师也提一个问题--“做了多少朵红花?(板书)看能不能解答?为什么?”(因为题中没有告诉红花与黄花、紫花的关系,所以不能解答。)

如果老师增加一个条件--“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板书)。现在红花与黄花、紫花有关系吗?这道题能不能解答了?

二、进行新课

1.师: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1,谁来把题读一遍。

2.引导理解题意。

这道题告诉我们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什么问题?

红花的朵数跟什么有关系呢?(总数)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画线段图。

师: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先画出一条线段表示黄花的朵数,(边说边画)黄花有多少朵?接着画线段表示紫花的朵数,表示紫花的线段应该比表示黄花的线段长呢?还是短呢?为什么短?画完后问:哪一条线段表示的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呢?(指名上台指出)再画表示红花的线段(师故意把表示红花的线段画得和总数一样长)。提问:是这样吗?为什么不对?应该怎样改?这条线段就表示红花的朵数,也就是这道题要求的问题。

4.分析、解答。

(1)师:请大家想一想,求红花的朵数用一步计算可以吗?为什么不能?要求做了多少朵红花,必须先算什么?

(2)师:每一步怎样算呢?求出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就可以求出什么了?请你在练习本上试着列式解答,谁最先做完,就上来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做完后看书自检。

(3)小结:解答例1时,已知红花的朵数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题中没有直接告诉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所以要先算出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再算做了多少朵红花,需要几步计算?(两步。)

5.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步应用题”(板书课题)。

6.改编例题。

(1)师:下面老师把例1改变一下,把第三个已知条件中的“少”改为“多”。(电脑出示。)

请你默读题目,思考以下问题。

①这道题和例1比,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

②线段图怎样改?

③解答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归纳后,学生独立解答,个别板演。集体订正。问:解答这道题需要几步呀?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

(2)师:下面老师把例1再改变一下(电脑出示题目。)指名读题后,先提问上述问题,学生再独立解答。

师生集体订正。

7.比较归纳。

(电脑出示)思考: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小结:这三道题讲的事情相同,前两个已知条件和问题相同,第三个已知条件不同。从解答方法来看,因为红花的朵数都与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有关系,而“总数” 没有直接告诉,所以三道题都需要两步计算,先算出来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然后再求做了多少朵红花。不同的是求红花的朵数计算方法不同。因为例1告诉我们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应该用总数减3;想一想第1题是告诉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3朵,应该用总数加3;想一想的第3题是知道做的红花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的3倍,也就是3个43,所以用总数乘以3。大家在做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怎样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多媒体出示)填空。

(1)同学们跳绳,小华跳75下,小明跳85下。小青比小华和小明跳的总数少30下。小青跳了多少下?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小青跳了多少下”,必须先算( )。算式是:( )。

(2)畜牧场养出羊120只,养奶羊410只。养绵羊的只数是山羊和奶羊总只数的4倍。养绵羊多少只?

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要求“养绵羊多少只”,必须先算( )。

算式是:( )。

2.小游戏--猜一猜。

两名学生报出年龄、身高,师说出教师的年龄、身高与两名学生年龄、身高的关系,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年龄、身高。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步应用题,做题时要认真分析题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该怎样计算。

5.年、月、日的认识(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篇五

(一)通过直观,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二)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的能力.

(三)通过教学及反馈练习,培养学生认真口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的算理、掌握算法.

(二)难点:掌握口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具和学具

(一)教具:口算卡片、投影仪、投影片、小方块图.

(二)学具:小棒、反馈牌.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谈话:同学们,上一节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同学们学得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板书课题)

2.口算:(用口算卡片依次出现下列各题,指名口算,其他人判断对错)

10×5+6 20×3+9 300×2+60

10×7+8 20×2+8 400×2+20

3.口答:(教师用投影片出示下列各题,采用指名答的形式,其他人用反馈牌做判断)

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8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4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1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40里面有几个十?有几个百几个十?

320里面有几个十?有几个百几个十?

120里面有几个十?有几个百几个十?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口算12×3.

(1)教师先出示12个正方体,把其中的10个连在一起,剩下的2个正方体与10个正方体中间稍空开些,让学生看清楚共多少个.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再贴出2行,每行都是12个.

提问:每行有多少个正方体?一共有几行?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怎样列式?(12×3)让学生用两种读法读一读.(12乘以3,3乘12)

(2)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左边摆1捆小棒(10根),右边摆2根小棒,再照这样摆2行.

仔细观察:左边是3捆小棒,是几个十?(左边是3个十是30)右边是几个2?(右边是3个2是6)一共有多少根小棒?(36根)36根是怎么得来的?(30加6得36)

教师把算式补充完整:12×3=36.

(3)讨论:(以小组为单位)

30是怎么得来的?

6是怎么得来的?

36又是怎么得来的?

(4)指名学生说一说12×3的口算,你是怎样想的?(10×3=30,2×3=6,30+6=36)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12×3的口算的步骤.

(5)指名学生按口算步骤算出得数.

14×2 21×3 42×2

(6)口算下面各题.

12×4 23×2 32×3

(同桌二人互相说说口算步骤,再举手回答口算结果)

2.学习例2:口算120×3.

(1)让学生试做.提问计算结果及思考过程.

提问:120×3得多少?怎样想的?(120表示1个百和2个十,1个百乘以3得300,2个十乘以3得60,300加60等于360)

教师把结果板书出来:120×3=360.

(2)教师小结:120是由1个百和2个十组成,所以3个120就是3个百和3个二十的和;计算时先要用3分别乘100和20,再把乘得的两个积相加.

(3)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解题方法,再口算出结果来.(指名回答)

120×4 140×2 230×3

提问:你还能想出别的算法吗?(先讨论再回答)

学生回答.(120×4,我把120看作12个十,用12个十乘以4,得48个十,就是480)(140×2,我先把它看作14×2得28,再在28后面添一个0,得280)……

师说:以上几位同学想得很好,他们在学习上肯动脑,掌握知识也很灵活.以后我们口算一位数乘几百几十的数,按上面说的哪种口算方法都可以.

(三)巩固反馈

1.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1×2

130×3

指名回答,多找几位同学来说.

2.全班笔练:

130×2 410×2 430×2

110×7 110×3 20×4

3.视题直接写得数.(做在书上)

做完之后,集体订正,指名个别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列式并口算出结果:(投影打出)

(2)5乘600得多少?

5.列式并口算出结果.(独立完成)

(1)儿童三轮车每辆的价钱是21元.幼儿园买了4辆,一共用了多少元?

(2)校园里共栽了21棵槐树,栽的松树是槐树的4倍,栽了多少棵松树?

(教师行间巡视,个别指导)

(四)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的方法,有的题目,同学们还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很好.希望大家理解了算理之后,计算一定要准确,达到做一题就对一题的要求.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有了这个基础,一位数乘两位数,乘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学生接受起来并不困难.

本节课,利用了直观与操作,使学生通过操作,在动手活动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例2的教学,注意了“放手”先让学生试做,再通过教师的提问,悟出了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本节课注意了边讲边练,讲练结合,采用了多种形式进行巩固反馈,为乘数是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打好基础.

6.年、月、日的认识说课稿 篇六

1、设计理念:

我遵循新课标指出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和生本教育提倡的:“要把教师的教还原为引导学生学习和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学生学习活动,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年月日有关数学知识。从而实现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向自主式学习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幸福地发展。

2、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低年级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秒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学习的。年、月、日是常用的时间单位,与生活密不可分,学好年月日,为学生形成系统的时间单位和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学目标:

我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结合本课的重点、难点和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为:

(1)学生通过搜集、探索、交流、合作等活动。

知道大小月、二月、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

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学生在经历对年、月、日的探索过程中。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

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良好习惯。

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4、教学重点、难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份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教学难点是:发现并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5、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年历

二、说教法

整节课我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采用以开放式教法为主,借助多媒体适时的演示,围绕“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以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教学。通过学生课前自学、小组交流、合作探究,从而达到建构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在整个过程中努力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三、说学法

“生本教育”的理念认为:学生的学,应是把教师的教还原为引导学生学习和为学生学习服务。因此,本节课,我檠生营造一个丰富多彩、乐于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归纳概括、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充分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从“探”、“导”、“用”、“实”、“活”这五个环节设计教学:

(一)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此环节也叫“前置性小研究”。所谓“前置性小研究”就是在新课学习之前老师把要学习的“核心问题”交给学生先学和探究,要求学生弄懂、会做、会说、会教。学生在前置性小研究过程中,经过搜集资料或请教别人,对新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在新课学习交流活动中,就能各抒己见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别人分享,张扬个性,使教学产生良好效果。因此,本节课我设计置性小研究是:多方式了解年、月、日有关的知识。把自己的发现与学习小伙伴共同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前置性小研究”让学生多方式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如果不知道的知识和不能一下解决的问题学生就可以请教别人或查阅资料。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又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中获取新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自学习惯。]

(二)以学定教,引导探索

1、小组交流,班中汇报

由于有了课前的小研究,引入新课后,我就让学生在四人学习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收获,小组中每位同学都交流后,就由小组长把组中的学习成果在全班中汇报,包括合作过程中组员的合作态度,习惯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就可以把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板书如下:

[设计意图:。这样的教学安排有利于传统教法,充分发掘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全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知识面又广,而且学习现状,找准知识生长点,从而实现以学定教的目的。]

2、巧记大月、小月

通过前置性小研究,小组交流,班中汇报这些学习活动,学生对年月日的基本知识比较充分了解,接下来,我就让学生通过“巧记大小月”的方法和进行有关游戏,达到掌握年月日的有关知识,那么巧记大小月我是这样设计的:

(出示课件)1993年的年历,让学生观察大月、小月的排列有什么规律,然后寻找讨论: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大月和小月?学生出现的方法可能有:

①用拳头容易记忆大月和小月(课件演示)。

②用儿歌形式容易记住大月和小月(课件演示)。

③用左手掌容易记住大月和小月(课件演示)。

④直接记忆小月(2月除外)等等。最后,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识记方法。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一个大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并与同伴交流,既尊重了学生个人的想法,又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得以丰富,创新潜能得以释放,也体现了师生、生生互动的.新格局。]

3、游戏:“放松操”、“猜生日”

放松操

(1)我说一个月份,是大月的请男同学拍拍手站起来。

(2)我说一个月份,是小月的请女同学扭扭腰站起来。

(3)我说28天或29天,全班同学边说是什么年(平年或闰年)几月,边拍拍肩坐下。

猜生日

(1)我的生日比国庆节晚一天,猜猜我是几月几日生日。

(2)请同桌互相猜猜对方的生日,看谁猜得准。

[设计意图:通过“放松操”、“猜生日”的游戏,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运用和巩固年、月、日有关知识,达到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使他们的学习动力,学习效率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4、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猜想――验证,突破难点。

首先,让学生了解平年,闰年的概念。(课件出示)

其次,组织小组活动,围绕三个问题进一步探究:a:根据二月份28天与29天出现的情况,你能发现平年,闰年的规律吗?b:为什么会出现闰年(二月份29天)的情况?c:判断某一个年份是闰年还是平年有哪些方法?

然后,猜一猜:是不是所有的年份除以4后,没有余数,一定就是闰年?

通过验证:引导学生发现得出:公历年份是4的偶数一般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接下来,考一考::判断下列的年份是平年还闰年?

说说从2008年历中你知道哪些有意义的日子?

[设计意图:在探索平年、闰年特点过程中训练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思维。]

(三)邮植僮鳎学以致用

为使学生通过运用年、月、日有关知识制作年历,体会年、月、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出示2008年年历)我让学生先观察2008年的年历制作有什么特点,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并在全班汇报。然后把全班分成12个小组,每个小组各制作一张2009年不同月份的月历,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完成2009的年历。

(四)活用新知,乐中求实

根据生本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在练习巩固中,我也是依靠学生互考互教,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实践平台,我设计的环节是:同桌互考。小组内互考。小组间互考。教师检测反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馈。

(一)填一填

①常用的时间单位有()。

②一年有()个月,其中有()个月是31天,()个月是30天。

③今年的3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

1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

一年的倒数第三天是()月()日。

(二)生活中的数学

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行,开幕式距离我们现在还有多少天?(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练习)

[其中这道题的设计意图是:“小课堂,大社会”。体现了数学源于,又应用于生活。]

(五)评价体验,激活情感

7.年、月、日的认识(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篇七

(一)使学生初步掌握先求总数的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二)学会找两步应用题的中间问题.

(三)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两步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理解为什么要先求总数和怎样求总数.

难点:找两步应用题的中间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启发谈话:

我们已经连续学习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同学们学习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你们愿意学吗?下面我们先看一道简单的应用题.(投影出示)

工人们修一条长120米的路,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

师:这道题讲的是什么事?涉及哪三种量,已知哪两个量?求的是什么?

[工人叔叔修路的事.涉及总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已知工作总量(120米)和工作效率(每天修15米),求工作时间(几天修完)]

120÷15=8(天)

(二)学习新课

师:我们刚才练习的是一道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下面我们把它改编成一道两步运算的应用题,你们看看改编后的这道两步运算的应用题和练习题什么地方发生变化?什么地方没变?

出示例题:

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

师:同学们可以互相说一说,然后再回答.

生:例题是三个已知条件,例题和练习题的问题相同,都是求几天修完.

师:为了帮助大家理解题意,请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投影出示线段图)

师;想一想,“每天修15米”,要求“几天修完”,必须知道什么条件?也就是说要求工作时间,已知工作效率是“每天修15米”,还要知道什么条件?

生:还要知道总工作量.(这条路有多长)

师:在题目中能不能找出总工作量?

生:根据“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这两个已知条件,也就是工作效率(12米)和工作时间(10天)可以求出总工作量,也就是这条路有多长.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抓住了解题的关键,请你们用分步和综合的方法,解出这道题.

(有些同学写在玻璃片上)

(1)这条路长多少米? 综合列式:

12×10=120(米) 12×10÷15

(2)几天修完? =120÷15

120÷15=8(天) =8(天)

答:每天修15米,8天修完.

订正时,学生可以两人交换,投影出示,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师:我们把例题的问题改变一下,(在黑板上出示)

工人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要求6天修完,每天应修多少米?

想一想,“要求6天修完,每天应修多少米”必须知道什么条件,也就是中间隐蔽条件是什么,怎样解答?请独立做在作业本上.

(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12×10÷6

=120÷6

=20(米)

答:6天修完,每天修20米.

订正时,要求说出每一步是什么意思.老师同时板书.

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道题的共同点.使学生认识到这两道题的第一步都要先求出这条路全长,也就是总工作量.例题是根据总工作量和工作效率,求出工作时间.改编后的题是根据总工作量和工作时间,求出工作效率.

(三)巩固反馈

做一做:

1.小华读一本书,每天读12页,6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9页,几天可以读完?

师:读题、审题,请先用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中间隐蔽条件是什么?怎样解答?可以互相说一说.

(根据每天读12页,6天可以读完,可以求出这本书共有多少页?再根据这本书共有的页数与实际每天读9页,就可以求出需要几天读完,中间的隐蔽条件是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综合列式:12×6÷9

=72÷9

=8(天)

答:8天可以读完.

订正时,讲一讲每一步是什么意思.

2.小华和小刚读同样的一本书,小华每天读12页,6天读完.小刚要8天读完,平均每天要读几页?

师:理解“小华和小刚读同样的一本书”是什么意思?

独立解答,然后讲一讲每一步是什么意思.

12×6÷8

=72÷8

=9(页)

师:下面看一组题,请说出这组题相同的地方是什么?然后迅速列出综合算式.不用计算.

1.同学们做操.每行站30人,正好站16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2.同学们做操.每行站30人,正好站16行.如果站成12行,每行站多少人?

1.30×16÷24

2.30×16÷12

(共同点,“每行站30人,正好站16行.”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中间的隐蔽条件,也就是总人数)

师:请根据我们今天学习的两步应用题的分析方法,独立解答下面的题.

3.幼儿园买来8箱苹果,后来改用10个小箱装这些苹果.如果每小箱装16千克,大箱每箱装多少千克?

综合列式:

16×10÷8

=160÷8

=20(千克)

答:大箱每箱装20千克.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步应用题,在解答上有共同的特点,第一步都是先求总数,这一步是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也是两步应用题要找的隐蔽条件.分析应用题时,可以从问题入手分析逐步推到已知条件,或者从已知条件入手逐步推到所求问题,还可以从中间隐蔽条件进行分析,有时根据具体情况,几种分析方法交替使用,更容易找到解答方法.

作业:第113页2,3,4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归一应用题的基础上教学归总应用题.归总应用题和归一应用题是相互联系的,是今后学习较复杂应用题的基础,教学这部分内容,重点要放在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方法.

8.年、月、日的认识(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篇八

(二)课    型:新授课

课    时: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并能够正确读写“骆驼、跛、驮、愤、啃、究竟”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的,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五)教    具:PPT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个谜语,大家一起来猜猜看?请同学们看电脑课件。第一个,“沙漠一只船,船上载大山。远看像笔架,近看一身毡。”第二个,“四腿长长脖子弯,背上驮着两座山,一次吃饱水和草,几天不饿口不干,驮着重担走沙漠,不怕烈日和风寒。”大家想想谜底是什么呢?给个小提示,猜一种动物。(生:羊、马、牛……)不对不对,再猜猜,同学们也可以从课本上找找答案。好,你的小手举得又直又高,请你来告诉大家你猜的是什么动物?(生:骆驼)对啦,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找骆驼》(板书),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62页,全班和老师一起大声的读出课题,找骆驼。

2、朗读课文,品味感悟:

(1)好,通过刚才的猜谜语,大家发现骆驼有哪些特点呢?这位男生你来,嗯,骆驼有两座驼峰对不对,驼峰里面藏着水。还有吗?这位女生你来,很好,骆驼耐旱,在沙漠里,可以几天不喝水。还有没有?你来,对的,还可以驮重物。那《找骆驼》这篇课文中商人丢失的骆驼又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文章,将描写骆驼特点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好,大家都读好了,有哪位同学愿意第一个来说说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呢?

好,这位女生,请你来回答,“左脚有点跛”(板书)对不对?你能将文中的句子准确的完整的读出来吗?(生:老人说:……跛)哪还有其他的特点吗?(生沉默)那请你先坐下回忆一下,我们请另一个同学来回答,好就请你,是的“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板书)、“缺了一颗牙”(板书),好的请坐,现在还请这位女生来回答,是的“左脚有点跛”、“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缺了一颗牙”,你回答的真好,请坐,同学们看,刚才她只是太紧张,一时间忘记了。

当商人问老人,“您看见它往哪儿去了?”老人回答了什么?大家一起来回答老师(生齐答:那我可不知道)

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如果你是这位商人,你会怎样想?(生:这可恶的老人把我的骆驼偷走了/一定是这黑心老人把我的骆驼藏起来了……)是啊,老人会不会把商人的骆驼藏起来了呢?商人这时的很生气了,于是商人愤愤地说了什么?请一位同学用生气质问的语气来给同学们读一下商人的话,你愿意来给大家读一下是吗?好的,就请你。你读的真好,把商人那种生气质问的口吻都读出来了,请坐!

请全班同学一起用生气质问的语气来读商人的话,感受商人以为是老人把他丢失的骆驼藏起来的那种生气的心情。商人愤愤地说,起。

(3)好的,同学们读得太棒了,老师都感觉到商人那种生气的心情了呢。如果老人说的是真的。那么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丢失的骆驼有这些特点的呢?现在请男生扮作老人,女生扮作商人,老师作为旁白,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思考,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丢失的骆驼有这些特点的。

师:从前有个商人……赶上去问:(女)“……”

师:老人说:(男)“……”

……

好的,角色扮演完毕,接下来。老师要提问了,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丢失的骆驼有这些特点的呢?

老师看到了你渴望的目光,就请你来,生:…… 嗯,第十段写到,老人看到了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还有吗?是的,老人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就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那还有吗?对啦。老人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你回答的十分准确,声音洪亮,真是太棒了,请坐。所以,老人的观察能力是不是很强?是的。

那么老人有告诉商人去哪里找骆驼吗?这位男生,请你来回答,嗯嗯,老人告诉商人要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请坐,那同学们告诉老师最后商人找到骆驼了吗?是的,找到了。

(4)同学们通过学习《找骆驼》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是的,大家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小事情,它们往往会告诉人们答案。

同学们来说说,你曾经在生活中观察到什么呢?这位同学你来,哦,你吃苹果的时候观察到苹果上面有虫眼,你下了一跳。好,请坐。你观察的真仔细,那老师觉得那颗苹果一定很甜,因为小虫子都爱吃,对吗?还有其他同学呢?你们观察到了什么?你来,你观察到你养的小金鱼是睁着眼睛睡觉的,你观察的真是细致入微啊,没错的,小金鱼睡觉时眼睛也是睁着的,因为它没有眼皮。

好,那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七)作业设计

接下来,我们布置一下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课后观察一种小动物或者小植物,然后写一篇小短文,说说你观察到什么。

2、请同学们课后将“骆驼、跛、驮、愤、啃、究竟”这几个词语抄写三遍,家长签字。

(八)板书设计

找骆驼

左脚跛               路上的骆驼脚印右深左浅

左驮蜜、右驮米       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      观察所得     果然找到

缺颗牙               啃过的树叶上留有牙印

(九)课后反思

9.年、月、日的认识(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篇九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会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老山羊想了什么办法。

3.会用“……在……放了……”的句式说.写句子。会按老山羊想出的办法改写第二句话。

4.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词义,会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课文中几种动物各喜欢吃什么。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会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老山羊想了什么办法。

2.会按老山羊想出的办法改写第二句话。

四.教具准备:

大字课文.词卡.挂图

五.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灰兔.小猴子.大熊猫.小花猫.大公鸡喜欢吃什么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看看老山羊给它们吃了什么。

板书:11 老山羊请客

二.学习词语

1.出示挂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图意。

2.说出图中有哪些动物?它们在做什么?

(老山羊、小灰兔、小猴子、大熊猫、小花猫、大公鸡)

3.读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4.板书生字词:

请客 小灰兔 怎么 别 办法

5.教读音和手语。

6.指名学生读,分组读。

7.讲解词语的意思。

8.指导书写:

(1) 教师范写。

(2) 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9.组词:

客(请客) 灰(小灰兔) 别(别客气)

法(办法) 怎(怎么)

三.巩固练习

1.读词语。

2.说说词语的意思。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完成下面的两个问题: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老山羊请了谁?

《老山羊请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老山羊想了个什么办法。

2、会按老山羊想出的办法改写第二句话。

3、会用“……在……放了……”的句式说写句子。

4、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并会分角色表演。

5、掌握各种小动物喜欢吃的东西。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老山羊想出了什么办法。

三、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说写句子。

四、教具准备

图片 词卡 课件 头饰

五、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老山羊请客》(板书课题)

(二) 复习检查。

认读生字

客 灰 怎 别 法

(三) 分析课文。

过度:生字同学们记得很不错,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看看我们能从这篇课文里学到哪些知识,懂得什么道理。

1、指名读课文。

2、启发:课文读完了,同学们想一想,老山羊请了哪些客人呢?

(1)(课件出示没有放菜的图)指名说出五种动物的名称。

(2)师贴五种动物名称卡片。

3、启发:你家里来客人时,爸爸妈妈要准备很多好吃的吧,老山羊请了这么多客人,他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呢?

(1)(课件显示老山羊如何放食物的)边看图边理解句子的意思。

(2)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按老山羊的办法放好食物图片。

(3)启发:客人们吃了吗?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吃呢?它们都喜欢吃什么呢?

(3) 引导学生说出每种动物喜欢吃的食物。

(4) 课件出示每种动物喜欢吃什么食物的句子,师生齐读。

4、启发: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动物们为什么不吃老山羊摆在自己面前的食物,因为它们不喜欢吃。同学们很聪明,你们已经知道了,可是老山羊开始不知道,我们看一看老山羊是怎么说的。

(1) 课件出示老山羊说的话。

想一想:“你们”指谁?“大家”指谁?

(2)老山羊看了看,一下子明白了,老山羊明白什么了?原来客人们不喜欢吃摆在它们面前的食物。

5、老山羊想了个什么办法呢?

(1) 看图说出老山羊想出了什么办法。

(2) 引导学生说说还可以想出什么办法,让动物们吃到自己喜欢吃的

食物。(送给学生两盆花,先把花交叉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端起花,再交换学生的位置)。

(3) 改写第二句话。

(4) 练习用“……在……放了……”说话。(演示引导学生说句子)

(四) 游戏:练习说句子。

同学们,我们来扮演老山羊请的客人好吗?找出你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告诉老山羊好吗?可以象老师这样说:老山羊你好,我是……,我喜欢吃……,老山羊,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喜欢吃什么啊?

(五)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老山羊请小猴子、大公鸡、小灰兔、小花猫、大熊猫做客,老山羊开始把食物放错了,后来它发现了,想了个办法,把食物调换了一下,客人们就吃到了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了。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小猴子爱吃……,学了这篇课文,我们还应该懂得:做事情要多动脑筋,才不会出错,同学们,你们记住了吗?

(六) 布置作业。

基础训练3第十题看图说话。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背诵课文。

2.说说老山羊的办法。

二.练习

1.拼音练习

(1)出示习题。

(2)指名学生读一读。

(3)老师指导学生拼读。

(4)集体读一读。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出示习题:

老山羊说:“你们怎么不吃呀?别客气,快吃吧!”(“你们”指谁?)

大家还是不吃。(“大家”指谁?)

它想了个办法,大家就高兴得吃了起来。(“它”是谁?“大家”是谁?)

(2)学生对照图读课文。

(3)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回答。

(4)教师讲评。

3.填空,读一读。

(1)出示习题:

小猴子喜欢吃( ),大公鸡喜欢吃( ),小

灰兔喜欢( ),小花猫喜欢( ),大熊猫喜欢吃(

)。

(2)指名学生填空。

(3)师生评议。

三.作业

练习二.三题。

第四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提问:老山羊说:“你们怎么不吃呀?别客气,快吃吧!”句子中“你们”指谁?

2.小猴子喜欢吃( )大公鸡喜欢吃( ),小灰兔喜欢( ),小花猫喜欢( ),大熊猫喜欢吃( )。

二.练习

1.仿写句子。

(1)板书习题:

老山羊 在 大公鸡面前 放了 一盘虫子。

( )在( )放了( )。

( )在( )放了( )。

(2)老师讲解句式,总结句式。

谁在哪儿放了多少什么。

(3)老师举例。

(4)指导学生看演示说写句子。

(5)老师总结。

2.这篇课文第二句话是什么?找出读一读。

(1)找出第二句话,集体读一读。

(2)自由读。

(3)说说句子意思。

3.练习第六题:

(1)出示习题:

读课文,说说老山羊想了个什么办法,大家就高高兴兴地吃起来,按老山羊想出的办法改写第二句话。

(2)读课文,想想老山羊想了什么办法。

(3)改写第二句话。

(4)师生评议。

三.作业

练习三.四题。

教学后记:

本课的第二课时是我面向金湖特教学校所上的一节公开课,准备比较充分。在这一课时里,我注重了对学生进行“三维目标”的培养,即:知识能力目标、知识形成过程目标及情感目标的培养,通过生动活泼的引导,开发学生的变相思维,各种目标的培养基本达到。

10.年、月、日的认识(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篇十

(一)使学生准确地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二)使学生准确地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笔算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三)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四)巩固和深化本单元所学知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用“四舍五入法”“灵活试商法”及除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启发谈话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系统地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主要内容.

板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复习课)

本单元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分为计算和应用题两部分.下面我们共同进行复习,课后自己哪一部分掌握得不够好,就要多下点工夫,还可以来找老师或同学帮助.

1.集体进行口算练习.(出示口算卡片)

42÷3 91÷7 40÷20560÷4

62+38 180÷3070×6 63÷21

94÷24 690÷30180×424×5

360-8080÷16350÷7012×40

84÷28 80×5 72-49240-60

280÷40

2.笔算.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法则.(思考片刻)然后在作业本上计算下面各题.(同时请几名同学写在玻璃片上,以备订正时使用)

同学们完成后,集体订正.(投影出示)下面同学同桌互相交换.订正哪道题,由做题的同学叙述计算过程.

第(1)(2)题,复习用“四舍”法试商,并且(2)题是有余数的.

第(3)(4)题,复习用“五入”法试商,(4)题可能有些难度,商是三位数,尤其是除到1除以47,不够商1,要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写0占位.这一点要重点讲.

第(5)(6)题,复习“灵活试商”法.(6)题的商是三位数,并且商中间有0,这一点可引导学生讨论一下,商的十位为什么要写0,不写行不行,为什么.

小结 以上几题的情况,再请同学叙述一下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法则.

3.笔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订正时,结合具体题目叙述没有余数的除法怎样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怎样验算.

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乘、除法中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最好一组一组地说,老师把每一组数量关系一一写在黑板上)

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

总价÷数量=单价 路程÷时间=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 路程÷速度=时间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工效×工时=工作总量

总产量÷数量=单产量 工作总量÷工时=工效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工作总量÷工效=工时

下面我们进行判断练习.(请准备好“√”“×”判断牌)

4.判断,正确的举“√”,错误的举“×”,并请说明为什么.(投影依次出示)

(1)修一条长1200米的路,用了3天,求平均每天修多少米?用“1200÷3”计算.(√)

分析:本题是正确的.已知总工作量和工作时间,求的是工作效率,用除法计算.

(2)知道核桃树的棵数和收核桃的千克数,求每棵核桃树的产量,是求总产量的题目.(×)

分析:本题是错误的.已知核桃树的棵数是数量,收核桃的千克数是总产量.要求每棵核桃树的产量,是求单产量.应该是:

总产量÷数量=单产量

(3)一辆汽车8小时行360千米,……?是求路程的题目.(×)

分析:本题是错误的.已知“8小时行360千米”,是已知时间和路程,要求的应是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也就是要求速度.应该是:

路程÷时间=速度

(4)已知一千克苹果的价钱和购买的千克数,求一共花了多少钱,要用除法计算.(×)

分析:本题是错误的.已知“一千克苹果的价钱,也就是单价.购买的千克数,也就是数量,要求“一共花了多少钱”也就是求总价.应该用乘法计算.

单价×数量=总价.

5.编题练习.

用“一条路长450米”,编一道求工效的应用题,再编一道求时间的应用题.

要求独立思考片刻,然后同桌两个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编的题.

最后集中订正.

小结 略

作业:第78页第5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在备课前,首先要了解本班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结合学生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本节课内容是对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这一单元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沟通了乘、除法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地掌握乘、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

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设计,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上一篇:国家基本药物实施情况汇报下一篇:全面从严治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