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贷款业务发展(精选10篇)
1.个人贷款业务发展 篇一
检验科业务发展个人思路
谢
长
桥
检验科是医院最重要的医技科室之一,业务收入一般占医院收入10﹪左右,最高接近15﹪。相对于临床科室而言,收入含金量高;相对于影像科室,其投资相对较少;特别是在公立医院改革正式实施,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的今天,强化检验科业务,对稳定医院经济尤为重要。据不完全的统计,2014年我院检验科收入为2488万元,试剂耗材支出为864万元,试剂耗材成本为34.7﹪。参照同级兄弟医院情况分析,我院检验收入与利润增长还有一定的空间。站在分管设备的这方面就业务发展发表几点看法。
一、设备运行状况
共有大小仪器设备60台左右,大部分为医院自行购置,但在2011~2014年由不同公司投放了几台, 他们是德国罗氏化学发光仪、美国雅培化学发光仪、国产新产业化学发光仪、尿沉渣分析仪、定量PCR仪、迈瑞6800与5300血球分析仪等。目前急需更新设备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分析仪等……
二、影响纯利润增长的可能因素
⑴收入结构不很合理: 检验收入一般而言, 常规类(血细胞分析, 尿液分析, 电解质检测,)生化类试剂成本较低, 而化学发光类, 细菌培养等成本较高。我院化学发光类收入比例相对偏高, 从而利涧相对减少。造成这局面的原因是常规类,生化类试剂是开放的, 其竞争性大所以价格较低, 化学发光类试剂没有开放, 没有竞争性,所以价 格较高。
⑵试剂部分过期报废:由于现在试剂大部分是试剂盒,试剂盒都有一定的有效期且不拆零,一般不超过一个月。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有些项目医生开得不多,但也不能不开展,造成部分试剂过期失效。
⑶少数设备陈旧,故障较多:一般国产设备5~6年使用寿命,进口设备10年左右使用寿命,且后期故障逐惭增多,维修相对频繁,影响科室工作进度。
⑷其他:人力资源、水电费用、其他耗材支出
三、利润影响因素的对策
⑴加强与临床的对接,减少试剂过期浪费;有针对性,有计划开展新的检测项目,满足病人需要;适当控制成本较高的项目。
⑵有序淘汰超期(或接近报废期限)服役仪器设备,尽量减少因设备因素拖检验的后腿。
⑶尽力想办法压缩试剂耗材成本。
四、业务拓展与设备引进方案比较
在以前,绝大多数医院均采用自己出资购买设备,自行采购试剂,自主拓展业务。在2010年以后逐惭出现供应商免费投放设备,医院有偿定点定购试剂的模式,此模式后又演变为单个设备投放与整体打包两种形式。三种方案各有优劣:
⑴自行采购仪器设备与试剂耗材
优点是医院拥有自主权,灵活性较大,招标掌握好可以采购价廉物美的设备,若能使用开放试剂,往往试剂成本相对低。缺点是一 次性投资较大,保期过后维修有时不方便,试剂供应及时不一定能真正做到,试剂供应商多素质参差不一,物流往往采用快递渠道质量压力大。
⑵单个设备投放,定点采购试剂
优点是医院不用一次性投入,设备品牌、型号可以自已选择,保期过后维修由投放方承担。缺点是试剂没有自主权,试剂供应及时不一定能真正做到,往往试剂成本相对较高,没有专门物流通道路途质量可能难以保证,院内促销有可能存在。
⑶整体打包,降低采购试剂成本
优点是添置仪器设备医院不要一次性大投入;设备品牌、型号可以自已选择;公司有专业维修队伍,质保期过后维修不需要担心;集团优势试剂价格打折从可减少试剂成本且质量可信度高;有专门物流通道路途质量可以保证。缺点是原有供应商及设备投放商需妥善处置。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压缩试剂成本,扩大检验业务,增大利润空间非常重要,是医院为适应公立医院改革所必须;更新和增加一部分检验设备也迫在眉切。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实行公开招标,采用“整体打包,降低采购试剂成本”是可行的。
2.个人贷款业务发展 篇二
一、我国个人贷款的含义、特性以及房贷新政的影响
1.我国个人贷款的含义与特性
据我国《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可知, 个人贷款主要是贷款人如果具备独立承担所有的民事行为的自然人, 依据相关指定条件将其提供所贷款的本金以及利息。简而言之, 为了满足个人资金的需求, 银行可以向个人定量发放资金, 主要凭借主体特征作为一种标准将贷款进行分类的过程, 属于一种借贷合同的关系, 有两方主体, 分别是银行与个人。同时, 这种贷款具有三种特性, 其一, 广泛的用途性, 能够及时满足发放资金进行临时资金周转, 从而很好的解决继续购车、旅游等多种消费形式的所需;其二, 风险比较分散, 且具有长期性, 甚至能够贷款至30年;其三, 已经从一次性还款过度到分期、按月、按季进行还款, 因此, 其灵活性比较大。
2.房贷新政的发展趋势与影响
近年以来, 由于房地产市场波动幅度极大, 迫切要求坚持温和调控, 有保有压的原则。主要表现在1为了分流房市场的需求量, 以阻碍投资以及投机性购房, 迫切需要延长房地产营业税免征的时限;2重视市场监管, 加大防范力度, 使资金本的管理更为严格。同时, 扩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 加强执行差异信贷力度, 提供商品房供给量, 以缓解供需矛盾;3优惠政策、调控力度、试点销房以及物业税方式多样化。然而, 房地产很容易受到国家政策、心理预期的双重影响, 迫切要求将政策进一步调整为四个方面, 分别为以抑制投机、整合结构、控风险以及责任明确渐渐演变成为合理抑制与控制投机与投资的需求关系, 激励与指导自主性需求、针对弱势群体给与保障, 确保其有房可以居住以及稳定与控制过快增长的房价四个方面。因此, 房贷新政能大幅度遏制过度疯狂增长的房价, 有效的抑制投机行为以及过度购买商品房的热情, 继而延迟买房, 最终下跌楼市成交量, 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成交次数。
二、思考房贷新政对个人贷款的发展方向
1.进一步完善制度
为了促使个人贷款市场进展的更为有序, 迫切需要创建更为健全的法规, 填补缺漏, 最大程度维护信贷过程中主体的权利以及义务。1需要尽可能改进国内有关个人贷款的文件, 明确规范各种信贷问题, 可添加相关《担保法》中的条款, 善于利用法律的手段, 对违反条款等各种失信行为进行严惩, 从而很好的的控制了借贷款行为。2由于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显著提高, 迫切要求相关部分应该对住房制度、医疗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住房制度给予完善, 无疑能够降低群众承担风险的压力, 也有效免于各银行之间发生不必要的竞争行为。
2.加强借贷环节的风险意识
目前, 个人贷款存在多种问题, 例如客流量比较分散、借贷款金额普遍偏小、监管资金的难度很大等。不能因为其属于一种低风险业务而忽略风险管理意识, 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 需要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在银行内部也必须追究相应的责任范围。尤其是在进行个人贷款业务过程中各个环节, 重视个人保险、信用记录、负债比率等多个方面。其次, 也要注意抵押品的风险性, 这种方式并非没有缺陷, 其中也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 在进行这种方式的时候, 需要准确知道借款人的具体实际收入, 并严格把控每个步骤, 保证各操作岗位尽责的完成;最后, 可以增设预警体制, 全程监控, 一旦发放贷款后, 借贷银行需要关注客户的时实动态, 以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及时采取措施以挽救, 对于故意拖款以及恶意借款不还的客户, 将其添加至黑名单, 陆续按照流程进行追讨, 加收利息, 甚至利用法律手段以维护权益。
3.扩展营销, 挖掘市场
为了降低房贷新政对个人贷款业务的负面影响, 需要进一步开拓市场, 挖掘新产品, 扩展营销。其一, 应该明确各个营销的重点, 根据客户的综合实力、规模以及经营效益等方面, 在保证合理资金的前提下, 对其给予资金帮助, 进行贷款。尤其是针对那些比较优质的房地产楼盘项目以及集资建房项目进行合理的按揭, 有针对性的严格按照计划、目标进行营销。以提高办贷的工作效率, 大幅度提高投放的速度, 从而为个人贷款业务做好相关基础, 争取主动性。同时, 努力忧化各种影响, 保证信贷业务多元化方向快速发展。
4.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动, 贯彻房贷新政
落实各客户所拥有的住房过程中, 应该主要以住建部门和分支机构所出示的证明为主要方面。1构建房产管理部门与银行之间的联动机制, 针对集体户口的贷款人, 房产部门应该及时提供相应的查询服务, 以助于贷款人购买第二 (或三) 套住房;2共享机制:需要积极创建个人征信系统信息与地方民政部门信息系统之间的共享机制, 利用确定家庭之间成员关系, 从而将住房套数进行确定;3加强财政公积金管理部门与银行之间的联动性, 对于已经使用贷款买房的客户, 应该不能再次使用住房公积金进行贷款买房。需要强化政策指导以及监管力度, 不定时进行现场个人贷款业务的检查, 以及大幅度提升最近制定的房贷新政的执行力度。
三、结束语
总之, 如果想加快个人贷款业务发展, 获得更大的效益, 则应该积极扩展营销, 挖掘市场, 大幅度提高借贷环节的风险意识,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动, 贯彻房贷新政, 完善制度以应对房贷新政, 创新产品, 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 使市场更特色化。
摘要:本文主要以分析房贷新政的内涵以及特点出发, 剖析房贷新政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个人贷款业务的作用。思考多种手段以加强房贷新政促进个人贷款业务的发展。
关键词:个人,贷款业务,房贷,新政,发展与思考
参考文献
[1]刁阳.对房贷新政下加快个人贷款业务有效发展的思考[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 2010, (10) :59-61.
[2]张汐.徽商银行南京地区个人贷款业务发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2010.
[3]梧州分行课题组, 韦繁章, 李林.关于加快发展个人贷款业务的调查报告[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 2010, (1) :20-25.
[4]张正大.延边州个人贷款业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 2012.
3.个人贷款业务发展 篇三
Joan有一个发展计划。唯一的问题是,作为第一线的领导者,她工作太忙,无暇关注个人发展。她频频发出诸如此类的怨言,并坚持说:“时间太少了,我恨不得一个小时当两个小时用。”
Jerry和琼一样,也有发展计划,但他面临的挑战是,按照这一计划,他需要参加为期一周的培训课程,但是没有上司的批准,他就不能脱产去参加这一培训。
虽然上述两个场景中所描述的问题不同——没有时间、没有上司的支持,但是它们都揭示了同一个根本性问题:发展计划没有与组织的经营战略紧密联系起来。
现在,企业都比过去更加清楚地意识到,有必要把成员的所有努力、积极性以及职能部门与组织的业务战略协调一致起来——否则,经营战略很可能失败。然而,经常被忽略的一个关键性努力就是个人的发展。
如果领导者和副手未能有的放矢,将其素质发展的努力集中在正确的领域,虽然他们仍然可能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对于组织来说,聊胜于无,不过是“为发展而发展”罢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为业务而发展”直接与组织的业务需要、经营战略相关联。个人发展的高回报的技能,能够使他们更有效地履行职责,更好地全面服务于他们所在的团队、业务单位乃至整个组织。
个人应当对自己的发展计划负责,而这些计划的制定和成功实施,则需要其上司参与,因为上司代表个人发展和组织战略之间联系的纽带。而且,负责他们自己的业务目标的实现的上司,应当对其下属的发展投入高度的兴趣,这就是为什么上司有必要参与发展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包括:
◎ 选择正确的发展目标。容易发生的一个现象是,一个领导者或者副手起草了一份发展计划,交给他的上司,大多数上司通常只是随手一签,而不作任何修改,不加任何考虑。与此相反,如果上司与一个人坐下来,一起讨论他的发展需要,选择合适的发展目标,并充分考虑组织的战略、业务需要以及团队和业务单位的目标,那么制定出来的计划将面目一新、别具声色、大相径庭。通过这种方式得出的计划所针对的是,个人提高效率以及帮助团队、单位和组织——还有上司——取得成功所必需的技能。由于这种计划重点突出,与组织战略高度协调,因此其成为个人的第一要务、并得以贯彻执行的可能性要高得多。
◎ 选择正确的发展方案。正如上司需要指导下属选择正确的发展目标一样,在使个人得出合适的发展方案,上司也常常有必要介入。这可能包括为员工在以下方面开启“绿色通道”:参与培训项目、取得专案小组成员资格、接受辅导、得到直接指导、甚至获得短期工作安排。同样重要的是,为其提供必要的资源、时间和支持,保证个人能够全力以赴,从发展机会中取得最大收获。
◎ 决定新技能的应用方式。当发展与战略一致,准备用来帮助领导者或者副手提高工作效率,那么关于新的技能如何应用,就应该没有什么疑问了。应用机会常常是推动发展的首要因素。例如,上司正在寻找可以代表本部门的人选,他可能帮助其副手在专案小组内取得一个位置。但是,他很清楚,副手在影响其他人这方面有待加强,对副手是否能在这一位置上有效发挥作用,他可能信心不足。为了确保副手能够取得成功,上司积极帮助个人取得所需要的发展,也提供辅导帮助其培养影响力方面的技能。
将个人发展计划作为个人及其上司共同的责任,从而改变个人发展方面的思维定式,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引领人力资源部门进入这一更具战略性的领域,并提升其作为战略职能部门的形象和声誉。
(人物简介)
迈克·贺明思(Michael Holmes)
4.谈我国个人银行业务发展与创新 篇四
对于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它包括结算,代收,信用卡,租凭,信托,贸易融通,金融保证,等。在随着我国个人财富的迅速增加和投资意识的增强,个人银行业务迅速得以发展,正在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但由于社会信用制度和个人信用制度的缺失,商业银行对新产品的开发慢、缺乏有效的营销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这与我国现代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和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必须把发展个人银行业务切实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加快调整并有效地推动个人银行业务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建立稳定的客户群档案。银行要进行市场细分,根据已确定营销重点,建立自己的个人客户信息档案。个人客户档案应包括客户的学历、职务、职称、兴趣爱好、收入来源、投资渠道、消费特点及家庭状况等基本情况,档案在固定的静态资料基础上,还要有对客户的访问报告、资金变化、重大事项等动态资料,力求做到完整。主要对象是一些高收入群体。该档案属银行内部信息,不得对外开放。
(二)改进银行服务手段,不断创新业务品种。首先,银行要根据社会需求对营业网点的功能和布局重新进行科学规划。各网点业务功能要根据所在营业区域、客户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特色服务。商业银行要根据城市建设和社区发展,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其次,在注重新产品开发的同时,要为客户特别是优质客户提供更完备、更周全的服务,可以对重点客户提供重点的服务。要建立重点客户“联系制度”,加强与客户的联系,采取登门拜访或召开联谊会、交流会、组织社会活动等,和客户进行交流和密切联系。再次,银行要建立高效的售后服务,对“购买”银行产品的客户积极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售后客户的反应、要求,既有利于银行对产品的优化、改进,又有利于银行对产品的营销。同时要向客户介绍所选择银行产品的发展和银行对产品的分析情况,便于客户对所选产品有足够多的了解和选择。
(三)建立畅通、灵活的营销渠道。首先商业银行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起对员工的激励机制,使员工的积极性得到有力的调动。其次各商业银行要建立有效的营销宣传措施,将银行产品向社会进行推介,重点引领和培育客户的需求,刺激客户对银行产品的需求欲望。第三是要建立高素质的客户营销群体。树立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通过发展和储备银行专业人才,实现客户与银行业务的连接。第四是适时针对各类个人银行业务品种,进行不同的营销组合。在实际营销中一些客户需要多种银行产品,如资产管理、保险、个人理财、咨询顾问、代保管等业务,银行可针对其需要进行组合,实行一体化服务,进行综合推介,从而使客户既可选择单一银行产品,又可选择多种产品组合。
5.个人贷款业务发展 篇五
1、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国内居民收入不断提高,金融产品日益丰富,个人理财市场需求日渐突显的情况下,国内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形式多样的个人理财服务和专有品牌,如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和理财产品“稳得利”、招商银行的“金葵花”等。其中,部分
地区的一些国内银行已经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办法,掌握了有效的市场营销宣传手段,并组建起了拥有相关业务技能的个人客户经理队伍,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随着中国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的步伐加速,来自外资银行的挑战将越发强烈,外资银行以巨大的国际化品牌优势正一步步逼近我国的银行业,而遭到冲击最大的就是包括个人理财业务在内的一系列中间业务。下面就各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情况做一简单介绍:
金融机构
理财品牌
管理机构
客户进入门槛
目前全国理财中心数量分布
中国银行
中银理财
/
50万人民币/同等外币/交易量达要求/尊贵人士
超过100家理财中心
工商银行
理财金账户
个人金融业务部理财处
20万人民币
2200家理财中心
农业银行
金钥匙理财
个人业务部理财处
不详
300家左右的金融超市
金融机构
理财品牌
管理机构
客户进入门槛
目前全国理财中心数量分布
建设银行
乐当家
个人银行部理财处
50万人民币/交易量达要求
200家理财中心2000家左右的理财网点
交通银行
交银理财
私人金融业务部私人银行处
50万人民币的账户总资产/规定交易量
重大城市建设统一的理财中心
招商银行
金葵花理财
个人银行部
账户总资产日均50万人民币/季度
67个“金葵花”理财中心、228个“金葵花”贵宾室、250个“金葵花”贵宾窗口
个人理财业务正以其特有的魅力成为国内金融界新的竞争焦点。各大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券商以及其它金融机构纷纷利用自身的优势,向这一领域渗透,推出形式各异的个人理财业务。而银行以其良好的社会信誉、专业化的理财团队、先进的科技支持及雄厚的资金实力的优势赢得客户,并占据个人理财业务的主要地位,成为个人理财服务的主渠道。其中,招商银行根据市场细分理论,借鉴国内外银行业发展零售银行业务的成功经验,形成和采取了有招行特色的矩阵式市场细分的经营策略,凭借“一卡通”、“一网通”,在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和功能齐备的高科技理财手段上较有优势;交通银行采取按照客户的职业、年龄(如生命周期)等基本属性来划分客户群的方法,依据不同的客户群体来归集整合理财产品,从而体现了差别化服务和以客户为本、替客户着想的基本思想;建设银行则根据“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对包括个人银行、电子银行、银行卡、中间业务在内的全行个人银行产品进行了整理从而推出了6款理财产品套餐,使不同层次的客户拥有个性化的选择。
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已意识到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要性,纷纷加大人、财、物的投入,但其采取的策略各不相同、客户定位也各不相同。银行一般理财工作的主要业务还只是为客户提供投资渠道、办理消费贷款、资信证明、预约国债等,和国外那种全权委托投资管理还有很大的距离。总体来讲,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缓慢,还处于初级阶段。
2、个人理财业务存在问题分析
(1)认识不到位
银行从客户贡献度来确定战略重点和分配资源,这无疑是银行集约化、精细化经营的明智选择。但银行要由经营产品向经营服务、品牌、文化方面发展,就不能对低端客户“一放了之”、“一弃了之”。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总体上高收入客户占有比例比较低。帕累托的80/20法则深入人心,大部分人认为个人理财业务的营销就是对20%的客户营销,但谁又能保证得了今天那80%的客户不会是明天那20%的客户。
(2)理财产品缺乏新意、服务不到位
目
前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品种较多,但业务范围窄,导致理财产品缺乏新意。这些理财产品的理财功能总结起来大致有:代理业务—为客户代缴各项费用,代理保险,代为兑换债券,每月向客户提供银行交易清单;信息服务—定期提供股市行情、普通的金融产品信息资料等简单的免费咨询业务;个人信贷业务—大多数银行的理财中心主要经营消费信贷和按揭贷款等个人信贷业务
。尽管不同的银行有不同的品牌,也纷纷建立理财中心,但它们的业务范围更多的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整合,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缺少个性化服务。
(3)宣传不到位
每有理财产品新推出,经常会忽略了对内部人员的宣传,造成只有具体负责销售的几个部门了解该理财产品的情况,其他部门则知之甚少,而且理财人员缺乏主动营销意识,“坐、等、靠”思想严重。广告宣传做得不深不透,宣传的方式还停留在红布条、橱窗广告、告示牌、印刷材料等传统介质上。
(4)人员不到位
基层一线人员普遍缺少理财专业知识,在销售新理财产品时又缺乏对这些人员的宣传培训,造成一线人员在宣传营销时只能简单根据宣传材料照本宣科,而理财涉及到税收、财务、会计、法律、投资、银行、保险等各方面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大至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与否,小到日常生活的衣食支出,无不囊括在内,所以根本谈不上具有销售理财产品所需要的为客户测算具体的收益水平及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等能力。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瓶颈及原因分析
1、宏观环境层面
(1)投资理财的主流产品市场发展不尽如人意
首先是分业经营的制约,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政策,作为金融市场的三大分市场,银行、保险、证券都只能在各自行业内为各自的客户理财。三个市场处于相对分隔状态,客户资金一般只能在各自的体系内循环,而无法利用其他两个市场实现增值。同时,由于理财机构不能替客户直接投资,导致个人理财业务只能在较低的层面进行操作,个人理财业务最为核心的部分无法实现。银行也不能对个人资产进行全权管理,更不能代客实际操作。因为除了存贷业务,银行只能代销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的产品,既谈不上推出自己的特色产品,也不可能培养出自己的专业人才;其次是监管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中介机制不健全,评估分析行业不成熟,导致理财机构无法向客户推荐具有针对性或个性化的理财产品,实施理财服务。中介行为的不规范、不成熟还造成理财活动中“小道消息”盛行,商家片面宣传成风,使投资者难以获得预期的回报,严重影响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第三是缺乏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保障,个人理财业务的基本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是一种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新型综合性业务。而目前在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设置中,个人理财业务工作都归在个人银行业务部。由于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而上述业务当前又是分别由个人银行部、中间业务部、房贷部等多个部门管理,造成前台业务分块分割,无法实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最后是缺乏正确的市场定位及系统支持,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规划建议比较单一而且个人理财差别化服务不足,多数银行的运行系统是建立在账户的基础上的,客户信息极为有限,因此无法有效地加以分析利用,导致理财业务的开展始终无法确定目标群体。此外,各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保险、证券公司之间的有关客户信息资料库还不能相互间形成共享,有时甚至还产生相互封锁,客观上造成了客户信息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个人理财业务向纵深发展。
(2)金融宏观环境
金融宏观环境主要体现在监管环境,自1988年巴塞尔协议推出以来,以风险资本为核心的经营和监管理念在国际金融业得以确立。2004年国家监管部门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到2006年底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要达到8%,届时资本金不足将停止商业银行机构和业务的市场准入。把资本充足率确立为中国商业银行监管的核心指标,并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的监管环境下,中国商业银行要实现业务的持续发展,必须探讨经营发展模式和盈利增长模式的转变,提高资产盈利能力,从而增强自身的积累能力和对外部资本的吸引力,建立稳定有效的资本补充长效机制,实现资本监管下的业务持续发展。资本补充不是目的,而是持续经营的必要条件,核心是化“被动的资本约束机制”为“主动的资本激励机制”,通过业务与盈利模式转变,打造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银行的资本回报水平和投资价值。
(3)市场竞争环境
竞争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银行进行业务转型和收入结构优化的动力。随着2005~2006年中国加入wto的后过渡期的即将结束,中国银行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外资银行业务的逐渐开放,将使银行业的竞争更趋激烈。外资银行的挑战,使中资银行面临的不仅是发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生死存亡的问题。在产品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有更明确的市场定位、更好的产品、更强的综合服务能力来应对挑战。
2、商业银行层面
(1)经营思路上重“批发”轻“零售”
目前,由于中小商业银行处于规模发展阶段,很多商业银行员工还认为零售银行业务,包括个人理财业务对银行的利润和规模的贡献不大。相比发展公司金融业务,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在银行内部思路还不统一,这成为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最大瓶颈。目前,个人居民储蓄存款远远超过企业存款,居民有财可理,理财意愿也不断增强,作为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正当其时,但内部经营思路的差异不解决,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必然受到滞绊。这要求商业银行应不断加强内部营销,统一思路,加快发展个人理财业务。
(2)人力资源机制、培训体制造成理财人员缺乏、人员素质难以迅速提升
国有商业银行多年发展,积累了一批优秀的公司金融业务人才,许多总分支行的行领导都是公司金融业务方面的专家,相对而言,零售业务人才相对匮乏,对个人理财业务熟悉的人才就更少了,总分支行都存在这个问题,支行层面的理财师队伍建设问题更是一个瓶颈。人才缺乏的主要依靠两条途径解决,一是招聘专业人才,二是加强培训,提升现有人员素质,将现有人员转化为符合要求的理财人员。
(3)由于对理财服务认知的差异,理财服务策略还不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初级阶段,有许多服务策略还有待检讨。例如,有些银行侧重提供贵宾理财优惠服务(登机贵宾通道、免费赠送礼品等),对客户提供投资理财服务方面还存在欠缺。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从长期发展来看,还是需要在客户需求分析、销售机会挖掘、投资理财产品提供方面多做工作,做好财富管理服务,这样才能实现投入产出的合理化,保证业务长足发展。
(4)理财服务技能有待提高
理财服务首重个性化服务,根据客户的理财偏好、风险承受能力以及实际的财务状况进行理财规划,推荐合适的投资组合,并跟踪客户的整个理财过程,及时反馈指导,但实际上,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内地商业银行在理财服务技巧上还处在初级阶段,对客户细分策略、数据库营销的技巧、专业理财知识、量体裁衣的产品设计方面与境外同业差距较大,人性化的服务还是不够,对客户的研究也不太充分,虽然各行在这几个方面都非常努力去改进,但整体服务技能提高需要大量细致的工作,这有一个过程。
(5)理财产品还不够丰富
目前,各行都在产品创新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内地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增长速度很快,例如代理基金、外汇期权等产品,受到客户欢迎,成为重要的理财产品,但现阶段可以利用的金融工具和投资品种还是不够丰富,为客户做资产优化建议时显得捉襟见肘。就以基金为例,香港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全球基金产品,种类非常丰富,而我国大陆地区基金产品少,且投资主体为国内股票市场,客户选择余地并不大。
3、客户层面
(1)传统怕“露富”心理影响理财行为的深入进行
国人在财富方面,传统上比较低调,不愿意透露个人财产,担心没了隐私。理财经理不充分了解客户财务,也就无法提供全面的财务建议,只能局限在办理具体产品交易、提供信息、优先优惠服务等方面,令理财难以深入。而银行短期内又很难树立品牌形象,树立诚信、专业形象,消除客户担心。
(2)对理财服务的认识还有很多误区
部分客户认为银行个人理财服务就是委托资产管理,关心回报率。有些客户认为银行理财客户经理只提供建议,用处不大,在投资理财时完全相信自己。有些客户认为理财服务还是外资银行好,不信任国内银行。
(3)理财积极性还需要提高
相当一部分客户的财富没有得到合理安排,财富没有得到充分打理,自己不会理财,但又担心风险,不放心交给别人,所以大量资金存放在银行储蓄以及国债上,对理财抱着消极的态度。
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个人理财服务体系的功能。将现代投资观念、理财策略等方面完全溶入银行的经营理念,通过对客户市场进行细分,提供差异化理财服务。通过完善个人理财服务体系,可以帮助银行进行业务流程的整合、提供客户与银行客户经理交互的平台、统一客户联系、优化销售渠道;帮助银行发展客户关系、充分收集客户的需求、支持产品的创新;帮助银行在丰富客户信息和掌握客户信息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客户视图和客户智能管理。银行客户经理则可通过建立客户档案,对客户的价值贡献度和承受风险的能力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客户市场的细分,针对客户的不同特点,提供差异化的理财服务。同时商业银行还应该利用自己的网点和员工及媒体和中介机构加强宣传和引导,并将宣传重点放在客户的实用价值上,以吸引目标客户去尝试使用。
2、创新服务,从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银行应逐步引入市场细分理念,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服务新产品,有差别地、选择性地进行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服务,根据客户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风险偏好,设计一个个性化的理财计划。对低端客户主要使用电话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等自助服务,而对高端客户则主要通过客户经理实行“一对一”服务。个人客户经理制应凭借其服务的全面性、主动性及人性化的特点,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吸引黄金客户的重要个性化服务手段,使个人理财服务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3、加强金融机构之间跨行业的合作,丰富理财业务内涵。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全球一体化、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速,混业经营将是必然趋势,为此商业银行应该与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加强跨行业的合作,从现阶段互相业务代理发展到更广泛的行业间接触,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使居民的货币资产以储蓄为纽带,在储蓄、支付和消费环节以及证券、保险、基金等投资领域合理流动,并从这些业务办理进程中得到综合的效益,逐渐聚集起核心个人客户群体。
4、培养和选拔专业的理财客户经理,提高理财人员的素质。目前,商业银行应该优选一批业务熟练、责任心强、对个人理财业务感兴趣的精英员工,进行保险、股票、债券、基金、税收等金融经济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建立起一支全面掌握银行业务,同时具备各种投资市场知识,懂得营销技巧,又通晓客户心理的高素质理财人员队伍,为不同职业、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人士提供理财服务。
5、增强理财产品透明度、借助科学手段理财。理财新产品的出台,既要兼顾银行自身的利益,也要照顾到客户的利益,银行作为代理机构,直接与客户打交道,所以要增加产品在理财得益上的透明度,让客户了解产品的操作性、风险度。银行自身不但要尽快开展个人理财规划的分析软件,还要建立个性化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改变目前的传统手工实用操作的现状,通过网络和动态分析,掌握有理财意愿的客户群,从而为这些客户提供及时细致的全面服务。
综上所述,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极具有发展潜力的业务,不仅对发现优质客户、留住存款大户、提升银行知名度与提高银行经营效益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而且随着个人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这项业务将被打造成银行的知名品牌,成为未来商业银行重点发展的核心产品。虽然目前个人理财业务作为国内金融机构的一个新兴业务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金融机构提供的理财服务大多停留在概念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阻力,但大力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已是大势所趋,只有认真的面对机遇与挑战,才能在未来的这一业务领域中获得丰厚利润的回报和自身发展的契机。
6.个人贷款业务发展 篇六
一是个别信贷员思想认识不到位,作风不够扎实,工作不深入,不能够长期不断的坚持宣传,坐门等客思想仍比较严重,导致其信贷量上不去;
二是个别信贷员对政策的领会不到位、执行比较僵化,导致其执行信贷政策时让客户觉得贷款手续繁琐,贷款时间拖得较长,办理效率低,业务发展缓慢;
三是目前我们农村信用建设滞后,征信体系尚未健全,担保机制不健全,农村消费者金融意识薄弱,部分地区信用环境较差,信贷员对此类客户放款产生恐惧心理;
四是目前我行利率定价机制不灵活,贷款用途、额度、期限等与部分客户需求不适应。对于传统农业生产的小额贷款我行没有充分考虑借款人的实际需要和灾害等带来的客观影响,比如温室种养、林果种植、茶园改造、特种水产(畜)养殖等生产经营周期较长或灾害修复期较长的贷款,其贷款使用周期可能长至3年,而我行目前小额贷款产品满足不了其需要;
五是目前正值即将到来的炎热的夏天,部分农村偏远地区的客户不方便来我行贷款,而且目前已经进入庄稼收获的季节,油菜等农作物已经陆续收割,部分客户家庭劳动力由于外出务工者较多导致农忙走不开身,致使我行业务发展缓慢;
六是目前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竞争日益激烈,比如我行推出最快三天放款,而信用社打出受理后两日内上门调查等;
7.个人贷款业务发展 篇七
随着“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 金融业也在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在中国, 绿色金融的发展较之国际同行业来看起步较晚, 并且目前各大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业务时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
从银行自身来看, 很多银行目前都沿用传统金融业务的模式发展绿色金融业务, 使得业务创新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阻碍了绿色金融的发展。从企业和个人来看, 很多企业在“利润”与“环境”的选择中, 往往都会选择前者, 自身缺少技术转型的积极性, 而普通的投资理财者对于这个新兴事物又不甚了解, 这些因素也使得银行的绿色金融业务的推广受限。从社会环境来看, 中国目前在大力倡导“绿色生活”、“绿色发展”的理念, 但是相关的政策支持与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却没有完全跟上, 使得银行在发展新业务时缺少扶持。从某种意义上来看, 银行也就缺乏了主动性。
那么中国目前的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如何?银行面对这种种困难又该做怎样的选择与调整?本文接下来选取“绿色信贷”业务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业务现状的分析以及对产品创新的探究等方面分析这些问题。
2 绿色信贷发展现状及问题
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 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有利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我国目前已进入环境污染高发期, 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是银行政策向环保领域的有益尝试。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尚处于发展和推广初期, 在当前低碳经济背景下, 国内外节能减排需求强烈, 在企业绿色转型的过程中银行也需要采取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新的投资环境, 在低碳经济中保有强大的盈利能力。
目前, 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交通银行 (以下简称三大银行) 的绿色信贷业务发展较为典型。通过对三大银行的发展现状的分析, 我们认为目前在中国, 绿色信贷
业务成效明显, 在为绿色企业带来融资的同时, 也积极通过金融创新扶持中小企业进行技术转型。同时, 各大银行也在积极完善绿色信贷业务的专业化管理, 降低信贷风险, 具体措施有组建专业团队、多过程专业化分工的资产运营模式以及客户分类管理等。
然而在蓬勃发展的同时, 绿色信贷业务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首先银行面临的风险增加。目前国内关于环境风险问题的研究几乎很难见到, 而在金融机构内部基本没有就环境风险问题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或审核程序, 仅由环保部门对企业或项目做环境风险评估, 并不能准确衡量风险, 从而不能有效地控制风险。
其次, 企业缺少向“绿色”转型动力, 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受阻。传统的绿色信贷模式是已有转型意向的企业或已转型成功的绿色企业向银行寻求融资帮助。该模式只是单纯给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 信贷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需要。由于不能从根本上主动促进企业绿色转型, 银行很难促进绿色企业的普及, 这不仅使得银行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而且很难真正实现银行在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中本应发挥的促进作用。对此, 我们提出了以下相关的建议来解决银行面临的这一难题。
3 绿色信贷个人业务发展的必要性与可操作性分析
3.1 我国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的新方向——绿色信贷业务个人化
通过对2007—2012年我国银行贷款总额、居民消费性贷款额、非金融企业贷款额数据 (1) 的统计分析, 我们得到了2007—2012年全国银行的信贷情况 (见图1) :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 2007—2012年贷款总额在不断上升, 其中居民消费性贷款和非金融企业贷款均呈上升趋势。为了更精确地研究, 我们统计了2007—2012年我国银行的居民消费性贷款规模和非金融企业贷款的增长速率 (见图2) :
图2显示, 非金融企业的贷款增幅在大多数年份均处于居民消费性贷款增幅之下, 尤其在2012年6月开始非金融企业的贷款增幅有下降的趋势。鉴于居民消费性信贷的增长趋势, 我们认为将绿色信贷业务个人化可以作为银行在绿色信贷业务方面的创新方向。
3.2 我国银行引入绿色信贷个人业务的必要性
银行引入创新的绿色信贷个人业务在为银行带来利润的同时, 可以增加消费者对于绿色产品的需求, 进而刺激绿色企业增加产出, 刺激传统企业向绿色企业转型。企业的转型动力将有助于银行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 这样的良性循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银行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瓶颈的问题。具体地说, 银行引入绿色信贷个人业务的必要性有以下几点:
(1) 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驱动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 对于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刻不容缓。但仅通过银行对企业的绿色信贷业务很难增加企业绿色转型的动力。为了有效完成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的目标, 银行有必要引入并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的个人业务, 促进绿色消费, 利用日益增长的绿色消费需求促使企业向绿色型企业转型。
(2) 国际上绿色信贷个人业务推行的引导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日益加剧, 我国银行也应顺应国际化业务的发展趋势。目前很多发达国家的绿色信贷业务正逐步发展, 尤其个人绿色信贷业务十分活跃。为了与国际业务接轨, 我国银行也应尽快发展个人绿色信贷业务。
(3) 银行扩展新业务的有效途径
“80后”、“90后”新一代年轻人将逐渐成为我国的消费主体, 由于这一代年轻人有着前卫的思想, 绿色消费观念较强, 在不久的将来, 个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大。而目前传统信贷业务发展较为成熟, 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很难, 在市场绿色消费的趋势下, 银行作为消费实现重要的一部分, 有必要发展绿色信贷个人业务, 拓展自己的业务空间, 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
3.3 借鉴国外经验, 探索绿色信贷个人业务发展方向
国外银行界在绿色信贷业务方面有较多的经验, 并且也较早地进行了绿色信贷个人业务的创新。国外的绿色信贷个人业务可以根据贷款种类分为商业住房贷款、汽车与节油技术贷款和绿色信用卡。这些业务本质分别是:将环保行为纳入信用评分体系;依据减排贡献量抵扣或捐赠;通过利率等优惠鼓励绿色消费。
虽然目前国内的绿色信贷业务已经较为丰富, 但各银行仅开设了绿色信用卡业务。国内外绿色信贷个人业务发展的具体区别见下表: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 目前国内绿色信贷个人业务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种类较少, 二是有局限性。所以, 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绿色个人信贷业务的方式有两种选择:将国内从未出现过类似业务的绿色个人信贷业务直接引入;将国内不面向个人开放或者并不属于绿色信贷业务的传统信贷业务进行相应的改造并引入市场。鉴于银监会对于金融创新风险的严格控制, 后者明显更为实际。
3.4 绿色信贷个人业务的可操作性分析
以目前更具实际意义的信用卡业务和汽车贷款业务为例, 绿色信贷个人业务的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 个人绿色信贷业务的改进已具有良好基础。现有的汽车贷款业务已经较为成熟并且人民银行对此已有了扩展的方案。国内绿色信用卡业务尚不成熟, 但本身以构成完整体系。因此, 在这两者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个人绿色信贷业务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 交叉的个人绿色信贷业务具有协同正效应。扩充了不同消费与服务的个人信贷业务可以借用一站式的金融服务机制互相促进, 例如利用绿色信用卡提前支付环保车贷消费, 二者的广告效应叠加等。随着银行在个人信用体系架构和完善, 不同种类的绿色信贷业务叠加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效用。
4 绿色信贷个人业务发展展望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绿色信用卡”、“绿色汽车贷款”等金融业务都可以在已有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与改造, 从而实现绿色信贷业务的个人化发展。以“绿色信用卡”为例, 银行可以把绿色消费服务加入现有信用卡业务内, 也可以单独制卡, 专卡专用, 通过折扣优惠、还款期调整、额度提升等方式使绿色信用卡更具吸引力与实际意义。
绿色信贷个人业务的发展不但可以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也是银行转型的一个契机。更重要的是银行将真正凭借“金融技术”承担起社会责任, 促进社会“绿色转型”。当然, 商业银行要想真正抓住这样一个机遇, 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4.1 深化责任意识, 领悟绿色理念
商业银行作为“吸收存款, 发放贷款”的重要资金融通机构,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银行提供的信贷支持, 而银行个人业务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消费能力, 并且能够引导消费。正是基于银行自身的特殊作用与影响力, 在当前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转型”、“绿色消费”的过程中, 银行应该主动承担责任, 发挥作用, 在深入理解“绿色理念”之后, 将这一新理念通过业务的运作灌输到整个经济发展中去。
4.2 落实“绿色创新”, 提高产品质量
虽然近几年国内部分银行已经在积极探索“绿色金融”领域, 但是效果并不显著,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度不够, 很多业务仍在宣传“绿色理念”而并未起到真正的效果。比如“绿色信贷”仍然沿用传统信贷的模式, “绿色信用卡”的开发也只是在卡的材质等一些方面略有改动, 业务本身没有明显的突破。事实上, 银行在合理的风险控制下, 可以积极地采取一些尝试与创新, 借鉴国外已有的业务, 结合中国目前的情况进行改造, 将“金融创新”落实, 而不是总在已有的传统业务上进行微小调整, 使“绿色金融”业务有名无实。
4.3 主动寻求合作, 积极倡导“绿色生活”
在绿色信贷个人业务发展上, 银行更多地是和商家以及消费者进行合作, 而所涉及的消费领域也大都集中在“绿色商品”上。由于这一类商品对技术、企业和市场的要求都比较高, 在初期, 该类商品的消费市场可能较难打开, 此时银行可以主动和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合作, 共同推进这类商品的开发与制造。同时, 银行凭借自己的个人业务发展与创新, 引导消费者积极进入“绿色消费”市场。这样银行作为一个“中介”, 将市场的需求者与供给者联系起来, 共同发展与完善“绿色市场”, 营造“绿色生活”的环境。
我们相信, 绿色信贷个人业务将在不久的未来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一个非常有利的拓展领域。
摘要:本文以绿色信贷作为研究对象, 重点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现状, 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滞后的原因。之后本文总结了绿色信贷国际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对于我国绿色信贷业务的创新——发展绿色信贷个人业务, 希望通过对绿色信贷个人业务的展望, 推动我国绿色信贷业务的创新, 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信贷,个人信贷,绿色信用卡,汽车贷款
参考文献
[1]谭玫瑰.“两型社会”视角下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企业家天地, 2011 (1) .
[2]盛瑞.我国信用卡盈利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金融探讨, 2012 (4) :39-40.
[3]Collin Dunn.Dutch Bank Introduces“Climate Credit Card”[R].Dutch: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2006.
[4]德勤.2012中国汽车金融报告[R].北京:中国民生银行, 2012.
[5]左瑞娟, 郭凯军.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SWOT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 2010 (7) .
8.个人贷款业务发展 篇八
摘 要: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产品、人才、市场等多方面的问题,必须通过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创新个人理财产品,加强市场营销等多种方式,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创新
1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1.1 产品信息不透明、不对称,产品设计不合理
(1)产品信息不透明,容易误导投资者。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的专业术语越来越多,产品说明书及理财合同书的条文很难理解。银行理财人员通常对理财产品风险总是避而不谈,不论是银行工作人员还是银行印刷的宣传单,都会突出强调预期收益,而风险提示往往忽略,这是对投资者很不负责任的表现,也为未来的风险埋下了伏笔。
(2)产品信息不对称,易产生道德风险。个人理财的专业性较强,在整个业务操作过程中,银行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分支机构销售的个人理财产品,都对应着其总行事先已经购买或拟定购买的一个具体的产品投资组合,然而究竟是何种产品组合,分支机构和客户均不得而知。大部分理财产品中,投资者无提前终止权,而仅仅是银行保留了单方提前终止权利,且缺乏协商与告知的程序,投资者很难行使应有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给银行滥用其获取的信息留下空间,如果没有有效的措施来规范银行的行为,道德风险必然发生,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影响银行的信誉。
(3)产品设计不合理,导致风险增大。由于产品设计的不合理,受市场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负收益甚至被清盘,但银行理财人员未作出很好的回应,引发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产生了质疑,导致理财产品的推广遇到困难。
1.2 分业经营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成熟的理财产品无一不和资本市场紧密相连。国外商业银行受益于金融市场自由化,大多采取混业经营模式,涉及多种业务领域,银行资金运用渠道也几乎无所不及。我国金融业自1993年起一直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即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作为金融市场的三个独立的分市场,在各自的领域内为客户进行理财服务,相互隔绝,不能进行充分的沟通。商业只能代理而不能直接参与证券、保险等业务,这就使得客户的投资资金的流动范围小,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增值。金融业分业经营的现状从客观上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
1.3 缺乏复合型金融人才和高素质的理财专家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业务范围十分广泛,不仅限于金融产品的投资分配、资金运用的合理规划,还包括帮助客户处理税务问题,熟悉房地产投资、证券投资、收藏品投资等诸多方面,具有技术性强、知识密集的特点,是一项全新的综合性的业务。这要求理财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必须全面了解个人理财业务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应掌握证券、保险、房地产乃至邮票、黄金等相关知识,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目前,由于人力资源机制、培训体制等原因导致理财人员缺乏,人员素质难以迅速提升,商业银行难以对业务的创新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技术支持,这样就难免制约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开拓与发展。
1.4 缺乏正确的市场定位
在我国,由于全国各地经济环境不同,个人收入的地区差异性、行业差异性比较明显,收入分配差距悬殊。不同收入层次和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群的投资偏好明显不同,对个人理财的内容、方案设计以及投资收益的预期的要求大相径庭,即使在同一地区内部,中心城市与县域居民之间的投资取向也有不同。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对国内个人理财市场进行细分,明确市场的各个层面,根据客户需求开发新的理财产品,有差别、有选择地进行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服务。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正是缺少这样的经营模式。一直以来,个人业务只是作为国内商业银行筹措资金的手段,银行向个人客户提供的服务几乎都是无差别的大众化服务。在金融服务领域中,无法复制的只有高品质的服务。而个人理财服务正是以新型的服务方式在恰当的时机、向恰当的客户提供最恰当的产品,有效留住和发展银行的高价值客户,建立起银行与客户之间的相互信赖关系,能够真正提供“以客户利益为中心、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体现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化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
1.5 产品创新不足,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
发达国家的个人理财产品中投资理财类服务要比发展中国家更为丰富,银行服务与证券市场、保险市场联系的更为紧密,特别是在网络技术和先进的电子技术的支持下,银行已经成为个人客户离不开的理财帮手。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个人理财业务虽然业务范围较广,但产品有同质化趋向,差异化较小,银行之间相互效仿。从目前国内同业的情况来看,基础的金融产品在同业之间相差无几,除了名称不同很少有自己的个性,理财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定价无法展示各商业银行的产品特色,同质产品的竞争完全体现为市场价格的激烈比拼。这样的现状严重影响了个人理财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对各家商业银行造成了直接危害,很难形成自己的个人理财品牌,甚至使银行的形象也受到极大的影响。
2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
2.1 加强风险控制,提高银行经营管理能力
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财务规划、投资顾问、推介投资产品服务时,应首先调查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投资经验、投资目的,以及对相关风险的认知和承受能力,评估客户是否适合购买所推介的产品,并将有关评估意见告知客户,双方签字。此外,理财产品往往横跨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等多个行业,一般投资者无法对理财产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尚未完全具备风险识别和判断能力的情况下,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通常是为了在没有本金损失风险的情况下获取一定的收益。然而,理财产品并不是无风险的银行存款和国债,银行应承担将复杂的交易结构和风险水平告诉投资者的义务,让投资者在购买产品时清晰地了解收益与风险的对等性。信息的透明对银行和投资者都是必要和有益的。商业银行研发设计理财产品应依照经过审批的工作流程进行,不得有丝毫疏漏,商业银行应当有独立研发理财产品的技术实力,才能够很好地预见产品的风险所在。
2.2 完善法律法规,提供政策支持
美国自1999年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通过以来,各家金融机构都可以提供综合业务,以前个人理财三大核心内容被分割的状况大大减少。这就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方案的设计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同样,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也要积极争取政府和中央银行的支持,并且寻找机会绕开混业经营的壁垒,而金融业的管理部门也要逐步放开对商业银行实施分业经营的束缚,实现跨行业操作,允许金融机构代为客户的投资资金进行实际操作,并且减少行政干预,鼓励大胆创新。
2.3 加强培训,培养高素质的理财通才
对商业银行而言,混业经营只能是静待时机成熟,但在培养理财人才并组建一流团队方面却完全可以掌握主动。无论是造就精通银行和各类市场投资产品的理财规划师,还是培育对投资产品如股票、基金等进行专业研究的人员团队,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工作。从发展态势看,混业经营应是大势所趋,若等到监管放开才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恐怕难占先机。在国外,一个具有从业资格的个人理财规划师(CFP )应该通过银行、证券、保险3个行业监管部门的认证,必须符合4E(教育、考试、经验和职业道德)标准,通过涵盖106 门学科内容的考核。中国首批在国际CFP理事会指导下的中国金融理财师的培训已于2004 年11月正式开始。理财工作室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理财师的水准决定的。因此,培养一支富于创新,善于经营,勇于开拓的复合型理财人员队伍,是理财中心在未来的发展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关键。
2.4 调整营销策略,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1)调整营销策略,改变营销方式。当前银行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更多的是等客上门,且门槛较高,营销观念陈旧。我们也应向保险一样采取上门推销,和网上推销等方式。也可以以超市的方式经营银行,把金融服务当作产品来经营,按照市场法则来推动经营发展。
(2)细分目标市场客户,实行差别化服务。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客户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不同,必须实行差别化服务;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要自负盈亏,加强经济核算,追求利润最大化,必须实行差别化服务。美国银行界认为市场营销活动最重要的一点是坚持针对性的服务方式,围绕客户的需要对金融服务项目做出安排建议。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学习外资银行的成功经验,明确目标客户,对不同等级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
2.5 创新个人理财产品,树立品牌营销
产品是银行占领、维系客户和创造收人的关键,因而就需要对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以及新兴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深入研究。虽然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但都很强调核心市场、产品优势,做到业务广中有精。由于商业银行之间有着很强的模仿力,所以各商业银行要在产品创新上取胜并不是长久之计,只能获得暂时的利益;只有在消费者和市场中确立了自己良好的个人理财品牌形象,才能在各式理财服务中脱颖而出,并大大提高自身品牌的附加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外知名商业银行都十分注重金融产品的品牌建设,如花旗银行创出的“财智锦囊”,汇丰银行开发的“运筹理财”等都是生动形象、琅琅上口的金融名牌产品。国内各家商业银行也纷纷大力创建自己的个人理财产品品牌,如招商银行的“金葵花理财”、农业银行的“金钥匙理财”、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以及建设银行的“乐当家”等等。如今,这些品牌已经成为了产品乃至银行的识别标志,成为国内金融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个人理财品牌的形成基础是创新、积累以及文化和服务。品牌是实力、服务、质量的体现和保证,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品牌的竞争,特别是随着金融“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全能型外资银行的登陆,呼唤着国内商业银行能推出个性化、差异化的个人理财产品,能有自己服务过硬的知名品牌。
参考文献
[1]刘小娟.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2):9-10.
[2]燕燕,尚飞.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和理财产品的发展[J]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2008,(06).
[3]许棣.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J].广西银行学校.2008,(08).
9.个人贷款业务发展 篇九
内容摘要: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理财备受关注,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商业银行防范化解经营风险,适应国内外竞争的必然要求。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理财备受关注,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商业银行防范化解经营风险,适应国内外竞争的必然要求。围绕着制约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因素提出了促进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必要性
1.1 满足个人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月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6.2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近9.3%。个人金融投资理念的不断成熟为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如此大的基数释放出一个不大的比例就会产生巨大的市场容量。从个人角度来看,个人居民储蓄的增加,金融投资产品和渠道的多样化,个人资产及消费欲望的增加,人口老年化及老年人口相对贫困化,从一而终就业模式的消失及社会保障体系重建,人生模式的多样化及财务风险的增加,使得专业性的金融系统理财服务成为一种需要。
1.2 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1)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最终经营目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逐步过渡,各银行之间的金融竞争越来越激烈。为改善对客户的服务,各家银行都在努力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开发新的业务品种。因此,拓展经营领域,深化服务内涵,寻求功能创新是我国银行业在这种经营环境下的必然选择。
(2)个人理财业务有利于商业银行防范化解经营风险。
我国银行业的现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社会信用过于集中在银行;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对公业务、批发业务上,对私业务以及零售业务所占比重较小;资产负债业务所占比重过大,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所占比重较小。上述三个方面问题使我国银行业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而个人理财业务不仅经营风险较小而且能带来可观的经营收益,有利于商业银行防范化解经营风险,实现从单一的资产负债业务向全方位的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相结合的多功能个人金融服务的转变。
1.3 适应变化的国际竞争环境
2006年年底金融业已经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全面享受国民待遇。外资银行出于网点、人才等因素限制,不会将存贷业务作为重点来发展,而会将中间业务的发展作为“切入点”,逐步扩大他们的经营范围和业务品种。个人理财业务将是国内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争夺的重点之一。
外资银行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灵活的经营机制、丰富的管理经验,早已对我国零售银行领域潜在的巨大发展空间虎视眈眈。为了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的挑战,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将发展中心转移到零售业务中来。根据国际通行的“二八法则”,在零售业务中,20%的客户将带来80%的利润。因此,争夺最高端的20%的优质客户资源对商业银行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要在零售业务中赢得优质的高端客户,个人理财业务极为重要。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以其领域广、批量多、风险小、个性化、收入稳定、附加值高等特点,成为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
个人理财服务在国内虽然刚刚开始起步,但是,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的迅速增加和个人投资意识的增强,国内个人理财业务己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从2002年开始,对优质客户的理财服务成为国内各大银行的竞争焦点。虽然各商业银行开办了各种各样的业务,但其共同特点表现为:银行的理财服务产品,以结算类为主,层次低,品种少;理财服务也仅是为客户咨询,提供理财建议书,理财服务设置的门槛过高;对于国际上主流的个人信托业务涉足少;侧重于推销银行现有产品,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不够;国内各银行所提供的理财产品基本上同质,缺乏品牌。 制约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因素
3.1 分业经营限制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
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确定了银行、信托、保险、证券等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体制。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限制控制了业内风险,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金融交叉发展和相互促进,也限制了个人理财拓展的空间。银行、保险、证券各自为自己的客户理财,三个市场割裂,客户资金只能在各自的体系内循环,无法利用其他两个市场增值。同时,理财机构不能代替客户直接投资,个人理财业务最核心的部分无法实现。银行不能涉足保险、证券、基金等,无法对个人资产进行全权管理,其理财服务也只能停留在方案上。这从客观上限制了我国商业服务个人理财服务的发展。
3.2 金融市场不发达制约了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
我国目前尚未实行利率市场化,金融企业竞争只能通过产品和服务进行,而无法在货币价格上给予优质客户更多的优惠,更无法通过货币价格在产品上有所创新。相比之下,国外银行可以在交叉销售时制定更为灵活的定价策略。
中国资本市场不健全,可供投资的渠道有限。股票、保险、债券品种单
一、基金刚起步,外汇资本项目尚未放开,制约了国内外汇业务的发展,尤其是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这使得中国现在的理财市场必然受到局限。
3.3 银行自身业务体系不完善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1)理财品种不丰富。理财业务与传统业务最为不同的就是其“个性突出”,不同理财机构针对不同的客户群,利用自己在某一投资领域的比较优势,安排最适宜的投资期限,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要。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名目众多,但各家银行推出产品实质上大同小异,互相效仿,产品整体技术含量较低,营销的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也基本一致,仅局限于利率、汇率挂钩与国债、央行票据等投资组合的几种产品,不能根据客户的需求有差别、有选择地进行产品设计和客户服务,产品同质化严重。
(2)专业理财人员素质不高。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要求理财人员必须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各项功能,熟练掌握投资、银行、保险、法律、税收、财务等多方面知识,具备丰富实务操作经验,并有良好的交际和组织协调能力。国外和我国香港地区一般都对理财业务人员资格有明确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时间较短,理财经理多由个人业务部门客户经理兼职。由于人员素质跟不上,目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主要是资产管理业务,且仅停留在产品上,深层次的理财业务还无法开展。
(3)组织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个人理财业务缺乏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没有一个专门部门来对个人理财进行统一规划、研究开发和协调指导,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处于自发状况,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相互之间协调不顺畅,也影响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创新。
(4)信息系统不健全。多数银行的业务运行系统建立在账户基础上,客户信息极为有限,无法有效地加以分析利用。同时,商业银行间、商业银行与证券、保险、信托之间的客户信息资料不能共享,客观上造成客户信息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向纵深发展。 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要加快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步伐
(1)尽快实现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就可以在除了产品和服务竞争以外,展开价格的竞争,进一步可以在货币价格上进行商品创新,实行更为灵活的定价策略。
(2)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
(3)允许银行混业经营。综合性个人理财业务开展的先决条件是允许金融的混业经营。当前,客户对银行的理财要求是希望银行能够提供一揽子的保值增值服务,但我们的银行目前基本上只能设计一些简单的金融理财服务方案。因此,政府应对现有限制银行个人金融理财业务的政策法规进行修改,从而使各商业银行可以丢掉经营政策上的镣铐,大胆开展个人理财业务。
4.2 要加大理财市场的培育
(1)要设计符合中低客户需要的产品,开发中低客户市场。当前我国各大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基本上是针对高端客户而言的,市场准入门槛高,许多有理财愿望的中小客户被拒之门外。诚然,对银行来说,抓住高端客户非常关键,但我国的实际情况却是中小客户占绝大多数,中小客户个人理财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为实现银行的长期利润,商业银行不应忽视这一市场。
(2)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个人经济活动也十分活跃,但是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步伐却大大拖后,无法对个人经济活动实施有效的监管和惩治,造成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即使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也要承担不必要的风险。这种资源浪费想要尽快解决,唯一的方法就是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一方面推动各级人大立法,另一方面为个人信用管理提供协助和技术支持,实现信息共享。
4.3 要提高理财人员的整体素质
(1)要选拔一批理财专家培养对象,在选拔上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将一批具有熟悉金融专业知识、具有投资意识和营销经验的业务骨干选拔到理财岗位上来。
(2)强化专业性的系统培训,重点加强投资理财知识、客户营销技巧、理财方案设计的培训。可以通过与证券、保险等行业的横向交流使理财人员全面掌握各类投资市场知识。
(3)实行资格准入制。统一对理财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和考核管理,做到持证上岗。
4.4 要加快金融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种类不多,特色不突出,由于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多样性且不断变化,为了充分满足客户需求,商业银行应:
(1)不断推进理财产品的创新。理财产品的创新首先是要新,商业银行设计产品或服务时,不要一味地模仿,要充分体现本行的智慧和优势,在做好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寻找市场发展空间。
(2)开发适用性产品。个人理财产品只有适用才有客户和市场,才能给商业银行带来利润。为此,商业银行提供的创新产品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而准确的市场定位来自于对客户进行细分,即按一定的标准(如按收入、年龄、风险偏好等标准)进行分类,然后量身定做理财产品,突出产品的个性和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客户群投资理财的需要。
(3)开发有价值的产品。要真正能给客户带来增值收益,只有真正满足客户委托理财的增值目的,才能吸引大量客户的加入,才能推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怀筑.个人理财[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2]徐燕.论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7,(1).
[3]程艳.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9).
[4]刘建,陈建文.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1).
[5]刘小娟.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10.个人贷款业务发展 篇十
一、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分析
个人理财服务(personalfianceservices,英文简称:PFS)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客户的经济收入、资产状况和风险偏好等客观因素,运用各种投资工具为客户度身设计最适合的理财计划,并为客户提供专业化、高水准、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
国
际财务规划协会(IAFP)根据大量的统计数据指出:个人理财是金融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和利润增长点。国际著名管理顾问麦肯锡公司的预测,2002年中国个人理财服务市场的税前利润将达到310亿美元,成为继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第四大市场。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不久前在京、津、沪、穗4地的专项问卷调查显示,74%的被调查者对个人理财服务感兴趣,41%的被调查者需要个人理财服务。国家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也表明,就全国范围而言,约有70的居民希望自己的金融消费有个好的理财顾问。
目前工行、中行、农行和新兴商业银行都在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尤其是工商银行从1998年起就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目前已经开办个人理财业务的城市行有162个(包括35个大中城市行),开办个人理财业务的网点达到686个,专职理财人员1539个,建立完整的理财档案4万多份。上海工行的15位优秀理财客户经理就管理2.5亿的储蓄存款,1.6亿元的贷款,吸引了400多位优质客户,还拉动了该行多项业务的快速增长。
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是增强个人银行业务核心竞争力,培育优良客户群体的重要手段,是个人银行业务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目前,我行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局面,我行势必还需加大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步伐,尽快地在个人理财业务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二、个人理财业务的内涵与外延
目前,同业对个人理财业务有着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
广义的个人理财服务涵盖了个人所有的财务活动,包括资产、负债、投资等方面一系列的经济活动。从某种程度讲,目前银行所有的个人金融服务都视为个人理财服务的一部分。
狭义的个人理财服务是客户根据自身的阶段性生活与投资目标,在理财专家的建议下,通过金融产品买卖,调整资产配置与投资,以达到个人财务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和收益的最大化。
目前,狭义的个人理财业务成为个人金融市场竞争的新焦点。个人理财业务整合了银行自身的产品、服务及资源,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贴身服务,是一项具有较高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的综合服务,是一种全新的金融销售方式。其核心内容是为客户策划和管理个人财务,提高个人理财效率、通过现有的金融产品组合,实现保本增值的财务目标。目的是提升服务质量,吸引和巩固优质客户,为银行创造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个人理财服务与目前的银行服务存在着一些区别,需组合在一起才能实现银行客户双赢。比方说,目前传统的储蓄网点像药店,客户来银行办理业务就像买药,凭的是自己的经验。开办个人理财服务则是在储蓄网点设立了个人财务的坐堂大夫,客户经理首先为客户作出需求诊断,开出理财建议书或规划书,客户再按此购买金融产品,这样一方面客户的资源配置实现合理化,另一方面银行实现了自已的金融产品销售。
三、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模式
根据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营销渠道越贴近客户,市场越能有效地拓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金融的不断创新,银行与客户沟通的渠道已从传统的营业网点扩展到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服务方式也从开门待客扩展为上门服务、移动服务和自助服务。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拓展需一开始便考虑多渠道、多空间的营销策略,通过营业网点、网上银行和CALLCENTER等多种渠道,为客户提供人工理财、电话理财、自助理财相结合的全方位的理财服务,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不同需求。
人工理财指客户在个人理财中心通过客户经理实现所需的理财服务。
电话理财指通过CALLCENTER、电话银行,为客户提供自动理财服务和人工座席接听理财服务。
自助理财指在自助银行、网上银行增加产品收益、成本投入、财务分析等理财计算模型,客户输入相关信息后,系统自动给出处理结果,供客户参考。
四、我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的具体措施
面对国内个人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紧逼攻势,开办个人理财业务已成为竞争优质客户市场的重要手段和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结合我行的实际情况,面对我行个人理财业务市场拓展较慢的不利局面,笔者认为我行应从以下几方面积极拓展个人理财业务。
一、渠道建设。先从人工理财业务着手,在尽短的时间内建立个人理财中心,树立良好的社会效应后,再随继发展自助理财和电话理财。个人理财中心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个人理财服务的场所,应十分注重亲和力、舒适性和安全性,其服务区域可大致划分现金区、自助
区、开放式柜台、理财室和休息区。个人理财中心除已有的储蓄所柜按传统储蓄所规范外,开放式柜台、理财室等服务环境均应有自已的VI识别系统。个人理财VI识别系统内容主要包括指示系统、环境系统、办公用品系统和广告系统四部分,其设计上应与目前总行VI系统协调一致,体现个人理财中心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个性化”金融服务的特点,同时也充分
表现我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二、品牌建设。金融产品相当容易模仿,优势的寿命很短,因此品牌在无形的金融服务市场中就显得尤其重要。产品可以被竞争者模仿,而品牌却独一无二;产品会很快过时,而成功的品牌却会永远存在。在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拓展中,我们需要高度重视个人理财业务的品牌建设,及时征集和注册品牌名称,并同时在服务中实现理财业务品牌、服务环境、营销宣传策略的统一。
三、理财专家系统建设。为实现个人理财业务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弥补理财人员业务和素质方面的差异,我们尽快立项开发个人理财专家支持系统。个人理财专家支持系统应实现以下一些主要功能:为理财人员提供必要的金融分析工具,帮助理财人员快速满足客户的基本理财需求;提供规划分析功能,对客户的目标需求进行现金流分析和金融产品推荐;提供信息服务,为理财人员提供金融市场动态、经济金融政策法规、利率、汇率、理财案例、业务信息统计等信息;归集和储存优质客户信息,实现对优质客户服务需求和交易行为的分析,对目标客户进行针对性的营销;归集客户经理资料及服务动态,实现对客户经理工作业绩的标准化考核。
四、理财人员建设。理财人员是银行与客户之间的桥梁,也是银行的形象代表,理财人员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个人理财业务服务质量的好坏,如何培养和选拨合格的理财人员将是个人理财业务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加快理财人员队伍的建设。一是制定理财人员管理的有关制度办法,建立理财人员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二是在全行范围内考试选拨理财人员,竞聘上岗,择优录取;三是加大理财人员培训,提高理财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加和充实理财人员在服务礼仪、谈话艺术、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五、客户的差别化服务策略。客户是自由市场竞争的精灵,他们决定着谁输谁赢,而高价值的客户又是所有竞争者关注的焦点。个人理财业务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智力服务,是各家金融机构争夺高价值客户的最佳工具。由于理财人员资源的局限,为保证个人理财业务的服务质量,个人理财业务的服务对象应限定为高价值的客户群体,并采取差别化的服务策略。以人工理财为例,在个人理财中心我们就可实现客户的区分、服务渠道的区分和服务费用的区分,对高价值客户在理财室提供个人理财服务,并可免费,对普通客户在开放式柜台提供个人理财服务,但采取收费的策略。
六、服务领域。目前受分业经营政策限制,银行所能提供的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而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又会遇到专才易寻、通才难觅的难题,因此我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需要与证券、保险、基金、房地产、抵押担保、评估、公证等部门的合作,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研究产品组合和交叉销售,真正实现为客户提供综合化、一站式的服务。
【个人贷款业务发展】推荐阅读:
个人汽车贷款业务10-02
公积金个人贷款业务新模式06-16
中国工商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介绍07-13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概述09-29
开题报告-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和发展对策11-06
07贷款业务操作规程06-20
SE银行贷款业务说明08-19
资产支持贷款业务简介10-04
抵押贷款业务的部分法律风险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