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预习单

2024-10-30

《山雨》预习单(共9篇)(共9篇)

1.《山雨》预习单 篇一

第 二 课 时 预习单

用不同的方式读课文,至少10——15次,完成下列预习单任务。

一、细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主要人物你喜欢谁?不喜欢谁?并说说理由。我喜欢的人物:因为: 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在文中勾画出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温馨提示: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感悟,再谈自己的感受)我不喜欢的人物:因为: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在文中勾画出来,反复诵读、感悟,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温馨提示:抓住重点词句谈自己的感受)

二、朗读课文,想一想,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山雨》预习单 篇二

目前, 数学学科普遍使用的课堂预习单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教案化”“试题化”的倾向, 没有真正起到导学的作用。学生拿到预习单常常还没有潜心阅读文本, 就开始在概念不清、方法不明的前提下着急做题, 预习单成了走形式, 自主学习成了空架子。而好的课堂预习单可以指引学生有效地走进文本, 结构化地进行自主学习, 是扶持学生有效学习的一个拐杖, 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立性会随着预习单的使用逐渐提高。

预习单对教师提出了要求:熟悉并吃透教材, 领悟相应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要定位准确。如果教师在设计预习单时对目标把握不明确、不准确, 那么课堂上学生的交流也只能停留在泛泛而谈的浅层次上, 教师更不能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因此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 化知识为问题, 变讲授为导学, 做到“目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材”, 设计出切实有效的课堂预习单。

一、“目中有学生”——根据学情决定课堂预习单的呈现形式

教师在设计预习单时应充分尊重学情, 既不能提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过高要求, 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达到深度预习的目的。

【案例】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是《百分数的应用》, 刚开始上课, 我借鉴“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模式, 用PPT出示了自学指导:“ (出示) 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 实际造林20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1.思考:这个问题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2.思考:还可以怎样计算?”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虽然有问题指导, 但相当多的学生面对问题还是一筹莫展, 无论是组内交流还是全班展示, 在思维的表达上都存在一定障碍。在课后进行调研时我了解到:一是缺少必要的知识铺垫;二是学生的数学思考存在问题, 不会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调研学情后, 针对“缺少必要的知识铺垫”这一问题, 我设计了上学期学过的同类型的分数应用题作为知识铺垫;而针对数学语言表达差的问题, 我想是不是可以先给学生一个拐杖, 教给他们说什么, 怎样说呢?于是, 我把难点进行肢解, 在问题和问题之间加上几个小问题, 缩小问题间的梯度, 降低难点, 以填空题的形式呈现出来, 打印成纸质预习单后下发给每一个学生, 如问题1改成了:“‘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 是把 () 的看作单位‘1’, 求‘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就是求 () 的占 () 的百分之几, 计算时要先求出 () 。”

这样, 学生自学后完成预习单上的填空, 然后借助预习单准确地把自己学习的成果表达出来, 数学语言得到了锻炼。

二、心中有教材——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决定预习单呈现媒介

新授课的预习单着重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 去准备知识的落实和具有启发、探究味的问题情境的设计。新授课分为概念型和探究型, 针对这两大类型编写课堂预习单时, 老师一是要考虑如何精心设计预习单的内容;二是要思考哪些具有开放且有价值的问题需要学生充分的探索与研究。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课堂预习单都要借助纸质媒介呢?我的做法是要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来决定。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教材呈现的特点是“操作+探究”, 教材中的许多知识点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的。这时的课堂预习单如果只是在PPT上出示几个思考问题, 学生的自主学习往往只停留在知识的浅层次上, 不能引起深入思考。因此在这个单元, 我把每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拆分、重组, 在重难点处设疑, 设计出每一节课的课堂预习单, 打印后把纸质预习单下发给每一个学生, 自主学习的同时完成预习单的填写, 学生的预习深入到对文本的探究,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要完成课堂预习单不看书不行, 看书不细不行, 看书不思考不行, 思考得不深刻不行。

而进入到第三单元《比例》, 教材多是以“概念+例题”的形式呈现, 有较详细概念引入和例题分析解题过程, 这时如果再设计一张预习单发给学生, 在短短十分钟的课堂预习时间里, 既要看书自学又要完成预习单上的相关问题, 反而会分解学生对教材的关注度, 导致注意力在教材和学习单之间游移, 削弱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于是这个单元, 我放弃了纸质预习单, 采用问题引领式的导读PPT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把教材上的例题、练习题设计成问题串, 循序渐进, 以达到分化本节课的知识点, 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严谨、复杂的知识简单化的目的。

结语

“课堂预习单”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袖手旁观, 就像我的一位学生对我说的:“‘预习单’就像我爬楼梯时的扶手, 帮助我一步一步登高。”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 给予学生自学必要的帮助, 渗透方法的指导, 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参考文献

[1]优化预习, 构建高效课堂[J].上海教育, 2012 (2) .

3.高效预习单的理想创设 篇三

[关键词]共同参与 梯式设计 语用训练 预习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32

预习单就是学生在没有教学之前进行自主学习的任务书。由于每篇文章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较为常见的做法是让学生自主预习。实际的情况是学生把课文阅读一次,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就算完事。长此以往,预习效果甚微。那如何从预习中找到一些共性的问题,让学生更好地预习呢?如何创设理想的预习单,让教与学之间变得更为紧密,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呢?

一、师生共同参与,让学生按图索骥

在传统的预习过程中,教师常常以冷面孔出现,对学生发出预习的指令,最后又做出终审裁判。教师这样的角色无益于学生的预习。理想的预学单应该由师生共同参与。如果将教学比作一次远航的话,那么教师就是船长,学生就是水手。

(一)教师是预习单的开发者

这是一个最为常见的预习单:它由两个主观性的问题构成,“放之四海皆真理”。久而久之,学生会错误地认为,预习就是这样一种唯一的方式。作为预习单的创设者,要有宏观的课程设计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规划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设定教学序列,促成教学阶段目标的达成。同时,也要细致于微观,针对单篇的阅读教学,设计好这一课的预习内容,确保学生喜欢、能接受、主动参与,力求语文知识的训练扎实到位,让学生在原来的语文经验上有所提高。

(二)学生是预习单的参与者

著名特级教师李希贵老师说过:“既然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我们老师就有责任将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全面、系统、具体且及早地告诉学生。动力来自目标,压力来自任务。有了目标和任务,学习才会真正成为他们自己的事情,管理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当学生也能从学习目标的角度思考学习时,预习过程将变得更为开放。预习的内容设定不是教师个人的专利。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成为预习内容的信息源,而且学生的学习经验对同伴来说特别受用。如,教师说:明天我们学习《景阳冈》这篇课文,议议我们要预习些什么。看过《水浒传》的学生说:列列武松其他的英雄事迹;没看过的学生说:课文中有很多现在不常用的词语,不是很明白。

经过学生的参与,一个理想的预习单产生了:

(三)教师是学生参与的激励者

如果学生完成既定的预习任务,教师就要进行全面的审视、反馈,并积极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切不可在学生预习完后,教学中教师对预习内容不闻不问。教学过程要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而因势利导。教学中,要对学生的预习要进行公平客观的评价,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采用梯式设计,让学生按需索学

(一)给予学生选择学习的自由

理想预习单的设计就是从易到难,进行梯式设计。一刀切的要求学生全面地完成预习单,就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就要给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如,《一夜的工作》预习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学习内容。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学生各自的他不同需求。如,上文的预习单,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就让他多多阅读文本本身,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而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进行探究思考。这样,每个学生在预习单中都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内容。

(二)可以采用作业本的习题

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必要环节,更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载体。课堂作业本中的习题可以作为学生预习单中的内容。这样它成为教师教学效果反馈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的重要依据。

利用作习本习题,学生可以知道自己达到教学要求的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自己的学习;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进而改进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突显语用训练,让学生鱼渔兼得

(一)预学提出问题

学生自学在先,可促进他们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进而思考怎样弄懂这些问题。因此,好的预习单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设计的“预习单”,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提出质疑问题。如,学习《牛郎织女》一课,她让学生在预习单空白处填上适当内容。

预习后,学生补齐了预习单。此时学生心中有了一种求知的欲望,在上课时他们就会聚精会神地听教师讲解,学习的效果就不一样了。

(二)注重拓展积累

语文的实践活动归根结底就是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单篇教学如何做到增量呢?如何做到多积累呢?预习单可以承担部分功能,添加“博闻广记”——单篇阅读教学的背景和文章的推荐。如:

预习单中的“博闻广记”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生活经验的短板。王荣生教授认为:“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必需的资本(人生经验、阅读能力),教师作为一个成熟的阅读者,要把包含于学生现有的语文经验的因素,从学生现有的阅读状态起点,带领到终点学习目标——高于现有的语文经验。”因为熟练者与作为生手的学生有不一样的情形,学生在读了“博闻广记”后才与文本发生独特的遭遇,才会“热泪盈眶”地体味到作品的“滋味”。

(三)锤炼语运技能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计预习单时就要增加一些策略性知识,以锤炼学生听、说、读、写的方法、策略,让学生鱼渔兼得。如,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设计《桃花心木》的预习单:

从表中可以看出,三个问题的回答都比较简单,但摄取课文的信息量却是巨大的。预习,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教学内容的前置,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验。从本质上说,完成预习单的过程,是学生将自己思维、经验、知识展示的过程。在预习单中设计一些语用训练的题目,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直觉思维和逻辑表达能力的协调发展。

语文教学永远不可能让所有的孩子们在同一个舞台上都光彩照人,也不可能以同样的机会让不一样的孩子赢得同样的成功,但是我们可以设计一张因人而异、因材而异、独具匠心的预习单,让学生慢慢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理清文章脉络,从而为他们在课堂中的学习提供方向。高效预习单的设计能让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澄明之地,能让学生幸福地徜徉在学习活动中。

4.夜书所见预习单 篇四

一、这些字词,我能读准。

叶绍翁

梧桐

萧萧

促织

急促

挑灯夜战

挑水

挑选

篱笆

二、我会读,也会写。

促织

深夜

三、读诗,不但要读准字音,而且还要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自由的读诗,边读边品。

四、解读诗意。

我们一边读这首诗,一边利用课文中的注释和课文中的图,来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做一下标记。并完成以下任务。(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写的什么时间?

(2)、这首诗写的地点是哪?

(3)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诗中提到的昆虫是什么?诗中的“客”指的是谁?

五。体味诗情。

生机勃勃的盛夏美景已经不见了,此时已是黄叶飘零的秋季,天气渐渐转凉了,夜晚的寒气更是袭人,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他乡,漂泊江船之上,感到孤独寂寞,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随口吟出:

正当他深夜难眠之际,看到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他料想到孩子们正在捉蟋蟀,这幅图景让他感到特别亲切,他也因此想到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心情豁然开朗了起来,于是有随口吟出:

六、诵读诗歌,感受诗人的情感。前两句怎样读,后两句怎样读,自由诵读并背诵下来。

七、总结学习步骤。

(一)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识记字词。

(二)自读诗歌,读准读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三)解读诗歌,理解诗意。利用课文的注释和图来理解。

(四)诵读诗歌,体味诗情。一边读一边体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怎样读 才能读出诗的感情。

5.郑成功预习单和作业纸 篇五

【朗读训练营】

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3-5遍,边读边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难读的词语,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资料百宝箱】

通过搜集资料了解郑成功的生平。【字词万花筒】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将易错难写的写在下面。

2、比一比,再组词。

驻()慨()镰()洽()犁()柱()概()廉()恰()梨()

3、用“_____”画出本课中的成语,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成语的意思。试一试,选其中两个成语造句

慷慨激昂 横行霸道 喜出望外 惊恐万状 载歌载舞 负隅顽抗 【结构梳理站】

用“//”将课文分成三部分,想想每一部分写了什么?试着用简洁的语言写在书上。【文字品位园】

思考:郑成功是怎样收复台湾的?把你感受深刻的地方画出来,好好地读一读,品一品,简要地写上自己的阅读感受。【质疑交流台】

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写下来和大家一起谈论。

《郑成功》作业纸

一、根据词语写出同音字

yáo 菜()()洞 歌()()远()役()晃

lián 窗()()洁()价()刀()爱()欢

二、看拼音写词语

cán kù mián yán róng qià nú yì wâi láo píng jiâ qiú zhǎng()()()()()()()

三、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载歌载舞(zǎi zài)横行霸道(hãng hâng)傣家(dǎi tài)犁耙(pá bā)

瞭望(liào liáo)负隅顽抗(ǒu yú)史册(câ châ)强占(qiáng qiǎng)

四、句式变换练习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改成反问句)

2、这样一来,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就更融洽了。(改成反问句)

3、我们怎么能不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呢?(改成陈述句)

4、谁能说郑成功不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呢?(改成陈述句)

五、用“望”字扩词,并选词填空

望——()()()()()

1、郑成功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站在船楼上四处()。

2、每当你忧愁烦恼的时间,来到大自然,()蓝天白云,俯看花草树木,你就会明白生活依然十分美好。

3、一天,他登上军营附近的一座山头,临风()。

4、他()盼望着有一天能和失散多年的亲人们团聚。

六、填空

1、《郑成功》这篇课文是一篇()故事,通过学习课文,我知道了郑成功是()省()县人,文中讲的这件事情发生在()(时间)。

2、“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请你把这句话换个说法,使表达的语气更强烈(),文中和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是:()。

3、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准备工作包括()、()和()。

4、郑成功建设台湾主要是指()和()两件事。

5、我们之所以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打退了()侵略者,收复(),并且加强了汉族与()族的联系。你知道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还有()、()、()。

6、请你写四个表示爱国的成语和三句爱国名言(或诗句)

七、发展练习

1、阅读:

七子之歌·台湾

闻一多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复 台

郑成功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干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2、根据下面提供的一些词语,想象一下,当时的敌人还会有哪些表现。试着写几句话。

丧家之犬 漏网之鱼 心惊胆战 哭爹喊娘

6.《山雨》预习单 篇六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如东县宾山小学曹丹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虽地处县城,但在校学生成分较复杂。学生中多数以上来自本地,他们中部分学生从小学一年级甚至是幼儿园起就开始接受英语的学习而且学得还很好,还有部分学生只了解点皮毛,学得很不理想,另外我校还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是来自外省的,他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给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因此要想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提高课堂效率,课前的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基于上述的认识和思考,我们试图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通过学习和研究,力求提高我校五年级学生在英语学科前置性学习的效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研究的对象、方法与步骤

1.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我校五年级的学生。2.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任务驱动法、经验总结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3.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2、2---2012、3)(1)编印《英语悦读日志》(2)进行专题座谈。

2.实施阶段(2012、3---2012、6)(1)进行相关的实践研究活动。

(2)分阶段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3.汇总阶段(2013、1----2013、2)(1)归类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2)进行全面分析,撰写实验研究报告。(3)整理汇编实验成果。

三、问题的研究 我校推行的“英语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以预习为载体,借助《英语悦读日志》,对学生的预习进行干预。我们所编印的《英语悦读日志》设有“单词乐园”,“课文园地”,“竞技大本营”,“芝麻节节高”,“语音跷跷板”和“说唱园地”等六大版块。“单词乐园”是用于预习课文中生词的版块。旨在要求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这一学习工具来解决生词,提高他们查字典的能力,并期待他们能在查字典的过程中“结交”更多的新词。“课文园地”是用于预习课文对话的版块。小学高年级英语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语篇教学,本版块的设立旨在要求学生通过预习能初步感知语篇,能找出语篇中相关的人物、时间、地点、活动等因素,对文本进行梳理,抓住文本的主旨,获取文本中的重要信息,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文本处理能力,为新课的交流讨论提供很好的素材。“竞技大本营”是操练版块。要求学生通过预习,能联系旧知,结合新知完成每单元重点句型的操练(即每单元在书中的BC部分)。“芝麻节节高”同样是操练版块,但是此版块的预习难度较“竞技大本营”有所加大。本版块设计的预习题是有一定难度的课外练习题,有时也会是单元重点语法规律的归纳与总结。旨在培养平时英语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希望他们能发展得更好。“语音跷跷板”则是每单元用于预习语音的版块。本版块对学生提出的预习要求除了准确朗读单词外,还要求他们归纳总结写出其他相关的词(画线单词发音一致),并能用所写的单词编写新的句子。锻炼学生从音到词,最后到句练习说话的过程。“说唱园地”顾名思义,是用于预习歌曲和歌谣的版块。通过预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挖掘出本版块中蕴藏的英语知识。

我们所编写的《英语悦读日志》具有这样的特点: 1.体现英语整体性原则。我们坚持英语整体性的原则,根据牛津小学英语课本的编排特点,将每单元分成三课时进行预习,每单元A部分为第一课时,重在整体感知语篇;每单元BCD部分为第二课时,重在将课文生词放入重点句型中进行操练,做到词不离句;每单元E—H部分即为第三课时,重在通过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巩固本单元重点句型。2.分层要求。考虑到不同的学生,基础能力各不相同,我们对学生的预习进行了分层要求,旨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发展需求。一颗星(★)的预习题为基础题,设计时考虑到所有学生通过预习都能完成;两颗星(★★)的预习题稍有难度,但学生只要充分预习,在此基础上学生们亦可完成。我们要让他们发现原来我自己也可以解决这么多的问题;三颗星(★★★)的预习题为拔高题,旨在培养部分优秀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促进其更好地发展并起到榜样的作用,从而影响带动班级的其他学生。3.注重学生预习情况的评价。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评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通过对预习作业进行激励评价,可以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因此结合分层要求中设置的★的多少,我们在每课时的预习单最后都设有了“我的预习成果是 颗★”的字样。课上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老师的讲解,组内成员互评,课后将评价结果展示在学生的《生态课堂评价手册》上(学校针对“生态课堂”模式所编印的学生评价手册)。每周利用班队课对《评价手册》一周的情况进行总结,学生完成评价日记,再评选出“班级优秀预习生”,颁发奖品,给予奖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们借助课堂,对课题进行深入地研究。笔者曾经执教了一节英语生态课堂模式示范课。教学内容为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7 A busy day(PartA)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核心教学内容为David一日的起居活动,所涉及的主要句型有What time is it? It’s time for„还出现了由past和to构成的表示时间的词组。下面我就结合该课的教学流程介绍一下 “英语生态课堂”模式的流程:

1.交流汇报

课前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自主学习,完成了《英语悦读日志》,把对课文的生词读写,词句理解以及自学中产生的疑问记录在《英语悦读日志》上。所以课的开始我们要求学生交流汇报了《英语悦读日志》上的“单词乐园”的内容,从单词的读音、意思以及自编的词组句子等方面进行了预习成果的汇报。因为我们认为课堂应该是学生交往的一个平台,要让学生彼此交流、彼此分享,充分展现自我。

2.质疑解疑

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对文中的字词句篇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讲这种理解还是比较肤浅的,所以当学生汇报交流结束后,我要求学生再读课文对话找出不理解的地方,鼓励学生质疑。学生找出的不理解的词多是由past和to构成的表示时间的词组。这正是本节课的难点,这时教师难点介入,点拨引导学生小组解疑,讨论发现时间表达法的一些规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于学生。在学生讨论汇报后,利用“colour clock”对语法进行了归纳总结,紧接着借助“Sunny’s Time table” 进行了语言点的操练,教学难点就在学生的质疑解疑中不露痕迹地得到了解决。

3.理解文本

当难点解决以后,我设计了与Sunny’s friend—— David交朋友的环节进行文本的理解。

第一关是Watch and answer,即看课文动画,回答问题。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英语悦读日志》中“课文园地”版块的问题。

第二关是Read and act,要求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能达到表演对话的目的。因为朗读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它能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语言的感悟力,能为其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第三关是Retell and write,本环节共有两个任务:一是复述课文:二是选词填空,即《英语悦读日志》中“芝麻节节高”版块的内容。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能仅仅在于单词的朗读,语法的归纳,还应将文本与生活相链接,将学生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四、成果与反思

在实践“英语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教师与学生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师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依靠学生,课上教得越来越轻松;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渐浓厚,学得也越来越轻松,英语课堂气氛也逐渐活跃。

但是新事物的产生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困惑:怎样将我们的《英语悦读日志》与课堂更有机的结合;怎样解决全面推行“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可能会带来的两极分化现象;怎样解决英语语境的整体性问题等。

7.《山雨》预习单 篇七

数学预习可以根据预习内容将预习分为:册预习、章预习、节预习和课时预习.也可以根据预习所在的时间分为课前预习和课上预习.现在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所采用的都是课前预习, 而预习的内容都是以课时预习为主.但是对待七年级的学生要区别对待,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对预习方法还没有掌握, 所以七年级预习开始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最好还是采用课上师生一起预习的方法比较妥当.

指导预习要有模可循.预习和课堂学习一样, 有着一般的步骤和方法, 教师要向学生介绍预习的操作步骤, 以便学生有模可循.

在教学实践中, 我把预习数学过程分为五个步骤:

1.“先读书, 画批注”是预习的第一步.

数学课本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 读课本的过程就是一个感知新知识的过程读的时候要逐字逐词逐句地认真阅读, 可边读边画, 边读边写.可以把重点字词、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疑难处、学会的、不会的分别用圆点、直线、双直线、波浪线、对号、问号等不同的符号分别做上标记;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

2.“有缺陷, 及时补”是指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 如果发现新知识的“前衍部分”有不明白或不清楚之处, 就要及时复习, 把与新知相关的基础打好, 为学习新知扫清障碍.

3.“多用脑, 勤动手”则是学习数学的一大法宝, 它告诉同学们, 预习过程中, 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千万不要死记定律, 硬背公式.遇到定律、公式时, 可以自己先推导一遍, 需要实验的就动手做实验, 需要实践的就动手去操作, 需要采集数据的就动手去采集, 通过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深化对概念、公式的理解, 这样更利于掌握新知.

4.“看例题, 学运用”是指学生在理解、掌握了新知的基础上, 通过看例题可以了解在实际解题时如何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时解题步骤如何写, 有哪些要求, 有哪些注意点.看完例题后还应该将例题重新做一遍, 以检查自己掌握的情况.

5.“试练习, 找疑处”可以算作预习的最后一步.课本中的“想想做做”“练一练”安排的都是与例题同步的模拟练习, 完成以上任务后, 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做练习, 通过试做, 可以检查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 内化新知, 然后回顾整个预习过程, 归纳出新知识的重点, 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难题、有疑问的地方, 以便上课提问或小组讨论时重点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预习过程中并不是每次预习都需要完整的五个步骤, 也不是每次预习都完全按照这五个步骤的顺序进行的,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视具体内容而定.

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预习方法后, 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预习了.现以七年级上册课本中几个教学内容为例:

案例一有理数的加法 (第一课时) 1.教师出示预习目标:

(1) 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 能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 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P16~P17.

了解有理数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将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问题做上记号, 以方便在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3. 教师让学生观察所得到的7个加式中的加数的符号

有几种可能的情况, 再从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方面观察它们的结果, 验证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4. 教师让学生记住有理数加法法则, 将重点字词做上记号.

然后阅读课本P18例1, 思考课本上是如何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解题的 (有几个步骤, 每个步骤的目的是什么, 有哪些注意点) .

5. 让学生将例题抄下来做一遍, 再次体会解题过程中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运用.

然后解答课本上的练习题, 将解题时的困惑或疑问做上记号, 以便提问或小组讨论.

6.回顾预习的内容和解题心得.

案例二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1.教师出示预习目标:

(1) 观察身边各种各样的包装纸盒, 了解它们的制作方法; (2) 在家长的帮助下动手制作一个包装纸盒.

2.从家里找几个包装纸盒, 观察它的外部形状和外观设计.

3.将其中的一个包装纸盒拆开来, 观察它的表面展开图, 然后测量各条边长.

4.阅读课本P146~P147插图部分, 了解包装纸盒的制作方法和流程以及注意点.

5. 和家长一起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纸盒.

6. 反思在制作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7. 回顾预习的内容和制作心得.

8.《山雨》预习单 篇八

[关键词]预习单 学讲课堂 有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9-004

一段时间以来,在小学语文学讲课堂上,学生学得被动,读得乏味,抄写生字时错误百出,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或无话可说,或不知所云。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学前预习得不全面、不彻底。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教师只是简单笼统地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设置具体化的预习内容并进行有效评价,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彰显学讲课堂的活力。教师要让“预习单”成为学生走进学讲课堂的一张门票。

一、语文自主“预习单”在学讲课堂中的重要性

“学讲”理念的核心是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此拓展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学进去”是“讲出来”的基础,“讲出来”是“学进去”的外在彰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学要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达到多学而至不教。“学讲”要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激励学生去独立思考,在“兵教兵”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加工、重组,巩固和深化。

教师在课前一定要把“预习单”发到学生的手中,有条件的做到人手一份,没有条件的可以每个小组发一份,并且把“预习单”的内容用校讯通发到家长的手机上或校园网站上。语文自主“预习单”中的内容一定要明确,要具化,不能出现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语言,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例如,读什么、读几遍、查哪些字词都要交代清楚;圈画什么内容,是心理描写还是外貌描写都要说具体;网上的资料查找,要求更要具体,要让学生在预习时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东西来。

学生的基础不同,认知能力不同。学生的家庭条件差别也很大,有的家中有网络,家中有自己的书房,父母文化层次较高;有的父母不在身边,跟爷爷奶奶在一起,自主预习的条件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都能如数家珍,在分组时合理分配,不仅要考虑小组成员成绩上的互补,还要考虑家庭情况的互补。语文学习是不断积累和不断应用的过程,教师应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丰富积累,培养语感,运用语言。而有了家长的配合,孩子在试读课文时就有了听者,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读的欲望,家长及时的鼓励和纠错也增添了孩子继续学习的动力。

二、语文自主“预习单”的设计与评价

1.培养学生兴趣

如果把每堂学讲课看做是一场表演,“预习单”就是学生走进学讲课堂的一张门票。语文自主“预习单”的设计首先应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题目设置要做到读写结合、读思结合、圈画结合、查问结合。题型的多样性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愿学、乐学。“预习单”从需要学生掌握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到文本中涵盖的情感、作者的生平、文章的结构与写作方法等语文知识与技能,到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其相关的链接,都以表格或序列的形式条理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便可据此进行课前的资料查阅、相关知识的有效筛选。

学生有了“预习单”这张门票,语文学讲课堂就会活起来,真正实现了学讲课堂教学的原生态,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课堂教学参与的深度、问题探讨的广度。有了这张门票,学生可以自由地走进或走出文本,做到了游刃有余,也改变了语文课堂教学被动沉闷、学习效率低下的境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讲方式的教学变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预习单”的设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来引导学生熟悉文本,激发他们对文本的兴趣。学生可先行批注文本,自发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然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自我探究。“预习单”成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助推器,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2.教给学生方法

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不是让学生拿到教师的“预习单”后机械地去写生字、做题目,而是要按一定的方法有序开展预习。首先,进行常规预习,扫清“拦路虎”。一是学生试读课文,解决课文中的生字、冷词,圈画查找相关内容,标注问题,提出困惑。二是进行合作预习,充分发挥小组的团队精神,互相切磋、交流。三是进行分工预习,小组长要熟悉本组成员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在合作学习中要清楚每个人的强项和弱项,对预习的内容分工负责,既做到节约时间,又做到预习充分。四是有针对性的预习。即重点预习,针对文本重点寻求突破;链接预习,对相关知识的链接进行了解,可以下载必要的视听材料,放宽眼界;求异预习,学生在预习时要有自己的想法,把怀疑提出来,学会思考、学会质疑。

学生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利用各种颜色和设定的符号对文本进行圈、点、批、注。小到一个字的读音、偏旁,大到文本体裁与定位,学生预习后或多或少要做到心中有数。“预习单”的使用不是让学生把注意点都集中到“预习单”上来,而是以“预习单”为抓手,把学生的精力引到文本中去,给学生指条路径,使他们可以寻到不同的路径走进文本。第一课时的“预习单”设置至少要有这三项内容:学习本课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朗读课文;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提出疑问。第二课时的“预习单”包括这几项内容:用波浪线标注最喜欢的优美句段,把自己喜欢的理由或读后的感受批注在旁边;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解决课后问题;收集相关课外资料。

3.评价要有效度

美国心理学家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的兴趣。”针对学生的“预习单”完成情况进行有效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单”的评价可采取小组评价、学习委员评价、教师评价三级评价方式,多表扬,少批评。教师要多以谈话的方式进行评价,以得“星”的形式进行具化,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星星”的机会。只要学生书写规范、工整就说明学生把预习放到心上了,小组长就应该给组员一颗“星星”。这样,每次检查都会有80%-90%的学生获得“预习之星”。根据小组推荐,学习委员对表现优秀的同学可以再给其加一颗“星”,鼓励优秀的同学在预习时更加努力。教师每次都要把学生的“预习单”收上来看一看,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把握学情,调整课堂预案。对“预习单”完成得较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口头表扬,对表现较差的学生也不要讽刺、挖苦,而应和大家一起探根求源,耐心辅导,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达到师生间的情感交融心理共鸣。

三、自主“预习单”的使用效果

1.学生的变化

在学讲教学方式变革前,教师的预习布置总是这样安排:“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课。”其结果是学生预习得怎样,有没有预习,教师不知道,学生也不会把预习当成任务。特别是后进生,早把教师的话扔在了一边。而教师采取“预习单”的形式,调动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抓住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点。每一次预习学生都能认真对待,而具化的“预习单”也便于督查、检查,使预习真正得到了落实。

2.教师的变化

过去,预习就是学生自己的事。现在,“预习单”的设计在教师编写预案前就已经成了教师的事。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学情、研读教材,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出自主“预习单”。教师在备课前还需要对文本进行梳理、提取。教师的工作量加大了,却减少了学生的劳动量,节省了学生的时间。教师一个人的劳动换来的是几十名学生的轻松,这种变化使预习和课堂教学之间成了直线,形成了整体,使学讲课堂的教学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

3.课堂教学的变化

以往的课堂,学生读课文时磕磕巴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不愿意举手发言。现在实行自主“预习单”后,学生预习的目标更明确,学习任务更具体,做到了有的放矢。教师通过科学的预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语用能力。学讲方式下的课堂教学一般分为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等几个环节。自主先学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学生依据“预习单”在课前自主学习,整理资料,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带着思考和质疑进入课堂讨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同时,“预习单”给予了学生一定限度的学习时间和进度安排的自主性,保证了不同学习速度的学生“异步”学习的公平机会。叶圣陶在《论国学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一文中写道:“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甚相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决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都有很高的价值。”学生的学习快感和求知的欲望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正襟危坐、循规蹈矩,而是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课堂看似有点儿“狂野”,有点儿“乱”,实则是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这时,学生成了课堂的主宰,成了学习的主人。

教学之道,任重而道远。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预习单”正是学生走进学讲课堂的一张门票,教师要在课前把这张门票交到每一个学生手中,把学生能够自主习得的内容放手交给他们,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学进去”“讲出来”,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9.《山雨》预习单 篇九

[关键词]预习学习单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2-0033

预习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学生能够自觉地对所学学科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话,那么他的学习生活将会是轻松、快乐的,但目前农村中学的学生,并不重视预习,甚至从不预习,这一现状令人忧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预习学习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剂“良药”,下面笔者谈谈预习学习单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作用。

一、反映学习问题。帮助教师合理设计教学

在社会上,有很多商家在商品上市之前都会进行市场调查,从而发现商品本身及其他问题,同理,我们的预习学习单也有同样的作用,通过预习学习单可反映学生的学习问题,帮助教师后续合理设计教学方案,精选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开展课堂教学。

例如,笔者在批改浙教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预习学习单时,发现部分学生对如何在具体的图像中辨认这三种角存在困难,于是在教学中,笔者除了让学生记住各类角的特点之外,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让学生学习擦线法(所谓擦线法就是把多余的线擦去),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例1]如图1,根据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ADE和∠ABC是直线___与直线被直线___所截得的一组___角。

(2)∠ADE与∠DEC是直线__与直线被直线___所截得的一组__角。

解析:按照要求,把图中无关的线条擦去,可得到图2和图3情况,这时候角度之间的关系便一目了然,运用擦线法尽管可能麻烦一些,但是对于不掌握这个知识点的学生,当他们掌握了这一种方法之后,他们和其他同学至少在这个知识点上没有拉开距离。

二、引导学生预习新课。了解新知

预习学习单的另一个作用是能够让学生提前对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以便学生上课时抓住重点,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用教育学理论来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对此,在设计预习学习单时,教师应把新课相关知识设计成简单的填空选择题,让学生在预习完新课内容进行解答,

[例2]下列四幅圖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

这样设计,学生预习了相关知识之后,根据同位角的条件来选择也许会出错或不全面,但上课时我们只要再次强调同位角必须满足的条件,那么学生就能深刻理解同位角。

三、能做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前面的知识,一方面不容易遗忘,另一方面可以使学过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而预习学习单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例如,在学完有理数的运算后,笔者每天都在预习学习单上放一道计算题,从很简单的“(-1)+(-2)”开始,慢慢地向难一些的练习过渡,后来更多的是放入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如“-12”等,这样预习学习单中所包含的知识点越来越多,因为是基于基础之上,并且难度增加的速度慢,所以学生也不觉得困难,而且更因为熟能生巧,学生完成练习的时间和速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展现学生困惑问题。促进教师有效辅导

在课堂教学中,预习学习单还可为我们展现学生的困惑问题,如在预习单的最底端有一处留白,标题是“本节课你的困惑”,在学生经历了预习、听课、完成作业后,可让学生把自己还存在的困惑问题写在留白上,而教师则根据学生的这一反馈,进行有效辅导,如果困惑问题是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的,教师应对其进行讲解巩固,如果是个别学生的问题,教师可进行单独辅导,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基本知识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上一篇:物流仓储管理案例分析下一篇:初中教师节的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