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静脉渗漏性损伤(2篇)
1.浅谈静脉渗漏性损伤 篇一
老年静脉输液渗漏护理进展
[摘要]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由于老年人患者的逐步增加并且发病呈现反复性,致使住院时间与频数都日益提高,使得静脉输液成为治疗老年疾病的主要措施。随着老年人的机能退化与各器官的相对性生理老化,静脉出现不同程度的弹性差、管壁硬化、回血减慢、皮肤松弛与血管轻脆等症状,且血管因多次或长期性输液出现较大损伤,因而老年病人的静脉输液护理操作具有特殊性。本文首先系统分析了老年静脉的特点并静脉输液发生渗漏的原因进行了剖析,进而从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与危害等方面介绍了静脉输液安全的意义以及对近年来有关静脉输液外渗的合理针对性护理策略进行综述,为明确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护理策略提供指导。
[关键词] 老年;静脉输液渗漏;护理进展
据了解,2014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达1.3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1%,且老龄化的趋势还再日趋严重,未富先老的问题已逐步成为民生所向。有相关报道证实,由于老年患者的年龄较高,其生理、行为功能与心理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诱发自身皮肤松弛、静脉血管轻脆、反应迟钝以及疼痛感下降。这些问题在将静脉输液应用于临床实践过程中会导致注射针头出现移位、注射部位回血及出血等,最终药液出现渗漏现象。静脉输液渗漏问题的发生不只给老年患者的精神与身体造成损伤,在一定程度上耽误了患者的抢救时机,倘若护理不恰当,注射部位的组织可能会出现坏死或伤残。而由此带来的额外经济损失还会造成医护人员与家属间的怀疑,最终引发医患纠纷。因此,对老年静脉输液渗漏这一问题进行积极合理预防,并对出现该问题的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则可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静脉输液安全,促使患者康复, 并为老年患者的相关治疗提供合理保障。本文则从该角度出发,通过对老年静脉的特点、静脉输液发生渗漏的原因、静脉输液安全的意义以及对合理针对性护理策略四个方面进行综述,详见如下。1.老年静脉 1.1老年静脉的特点
汪玉珍2011年在中华民族民间医药发表的题为浅谈老年患者的静脉特点与穿刺方法一文中指出[1],老年人的血管管壁出现硬化增厚、弹性降低、管腔变窄以及血管轻脆,而皮肤相应的肌组织出现松弛,最终造成老年人静脉输液部位的回血减慢、血管固定较易与凝血加速等。刘英华则在护理园地发表的老年患者静脉特点与穿刺方法一文中指出[2],众多老年病患的静脉管壁的厚度增加以及管腔则变得又硬又窄。静脉的弹性差甚至消失,造成其脆性的相应增加。在软组织与肌肉出现渐进性松弛的情况下,应用静脉穿刺技术则会造成老年病患的注射部位凝血速度加快而回血速度降低等症状。1.2老年静脉的生理病理变化
龙丽春[3]于2010年在中国民康医学杂志上发表的题为老年患者的静脉特点与穿刺法的探讨一文中发现,伴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体力活动减少,而卧床时间相应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步上升,机体主要器官的相应老化造成负荷加重,功能下降受损,造成机体出现一系列病理问题,在静脉部位的变化主要集中于胶原纤维的增加而弹性纤维的大量减少、静脉瓣趋于狭窄以及血管内膜增厚,最终导致静脉血管硬化、脆化及其钙化等。王雪莲[4]则在相关文章中指出静脉的生理与病理性变化主要集中于60岁以后的老年患者,其自身凝血酶原的纤维增加,继而造成血小板的聚合力增强,使得血液凝固时间缩短,静脉内膜部位的弹性纤维减少,最终导致静脉弹性降低,个别出现硬化钙化。1.3静脉输液发生渗漏的原因
阚宁[5]在临床护理杂志发表的老年患者的静脉输液原因及其护理对策一文中指出,引发输液外渗的原因可主要分为三类:(1)自身问题:老年人器官退化,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扥慢性疾病的机率增加,血管管腔狭窄、管壁硬化、弹性变差、血管松脆、回血变慢以及皮肤松弛发生率提高,生理、行为功能与心理等逐步减退,造成注射针头出现移位等;(2)外力因素:由于老年病患的输液速度较慢,疲劳度高且时间久,肌肉易出现不自主运动、因而选择利于活动且较舒适的位置进行静脉输液,患者的上厕所或取物品时会导致针头脱出;(3)技术因素:同一部位进行多次穿刺、药物推注的作用力使用不当及其针头固定不牢靠等问题造成输液外渗,当然输液管道堵塞与维护不恰当也是造成渗漏的原因之一。
田茂利[6]等在中华民族民间医药杂志的对105例老年患者发生静脉输液渗透性损伤的原因与护理措施进行了分析,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任务药物外渗完全是护理操作不当造成的结论,已改变现有的护理格局。其发现,患者的局部血管与全身状况使得药物渗透至静脉血管外的可能性增高。其原因主要包括: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患者;长期的进行高渗液输送与静脉痉挛等。例如,进行多次静脉穿刺操作易致使老年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出现变性问题,个别老年患者因末梢循环欠佳造成药物在局部血管的血药浓度存留时间增长或相应增高,造成血管损伤,最终致使静脉输液使老年患者的外渗漏渗发生率增加。其研究还发现,具有糖尿病问题的老年病人,因为自身代谢异常致使外周血管出现病变甚至是血管造成缺血、运动及其感觉神经病变,最终使得局部感染、静脉炎、坏死与血栓的发生率提升。2.老年静脉输液安全的意义
安全管理[7]的意义是指以保障患者的精神与身体健康为旨进而针对可能会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及时、有效与科学的控制。现今静脉注射技术应用于老年疾病的治疗,其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逐步增加,其发生原因是因潜在的安全隐患并没得到有效及时的处理。伴随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老年静脉输液渗漏问题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扎针等技术水平、优质的信息沟通、加强医疗环境的改善及其着重静脉注射的排气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为老年静脉输液渗漏等过程提供合理的治疗基础。静脉输液安全的可靠性可提升老年的医疗安全程度。2.1 药物外渗的发生率
老年静脉注射药物外渗主要发生于中心及外周静脉,部分也发生于各种类型的注射通道装置,其主要涵盖植入泵、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非隧道三中心静脉导管及其硬膜外与骨内的输液方式。据相关统计,老年外周静脉的化疗药物出现外渗的发生率可达0.2%-6.4%,而中心静脉的药物出现外渗的发生率为0.4%-4.9%。卢文英[8]在泰山医学院学报发表的题为护理干预降低老年患者的静脉输液故障发生率的临床观察一文中发现,采取静脉输液治疗疾病的200例老年病患的主要输液故障发生率表现为:外渗病例7人,占比重为3.5%,输液不滴与针头拔出的发生率分别是4%与17.5%,而老年病患穿刺一次即输液成功的发生率仅为80%。
张煜[9]等发表的开展OCC活动以减少老年患者的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发生率的效果探讨一文中发现,在QCC之前药物外渗的例数为356例,占整体比重约为16.7%;而应用QCC活动后,患者药物外渗的例数仅为90例,占整体的3.3%,其证明此活动可有效保障患者的安全。2.2药物外渗的危害
江舒琪[10]在中国煤炭工业医学发表的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外渗原因的分析与对策一文中指出,呼吸内科的89位应用静脉输液技术治疗老年慢性疾病的患者的主要危害表现为:治疗部位的肿胀与疼痛及其中度直至重度的疼痛。相应的常见表现为刺痛、灼烧、回抽均无回血、局部红肿与部分水炮等,最终因皮肤变硬变黑而形成恶性溃疡等。
周书萍[11]则在2010年发表的静脉输液外渗对机体损伤的防治进展中对外渗造成的机体损伤等方面进行了详见介绍。具体表现为:(1)局部组织损伤:外渗状况较轻者的注射部位易充血酸胀甚至产生疼痛感;而状况严重患者的局部组织会产生水泡甚至破损,且伴发灼烧与刺痛感。炎症介质的介导与药物的毒性作用最终引发局部组织的坏死,皮肤出现溃疡;(2)血管损伤:老年静脉组织外渗造成的周围血管的结缔组织大量增生,进而使血管管壁变硬变厚、管腔狭窄或堵塞、与血管痉挛等,最终出现静脉炎问题;(3)骨筋膜综合征:因药液大量渗漏至组织内部,皮肤的扩张程度加大,造成血液间的供应困难,最终引发神经与肌肉部位的缺氧缺血,使代谢废物增多。而药液本身造成的增透性明显的毛细血管导致药液过多渗入至骨筋膜的间隔部位,使得压力得以更大提高造成缺血-水肿再缺血的极恶循环,最终使机体的运动与感觉功能障碍甚至是残疾等。3.老年静脉输液渗漏护理措施 3.1 血管的恰当选择
依据不同药液所具有的性质以选择恰当的血管, 同时要着重弹性佳、粗直、滑动性低以及固定方便的静脉。对于长期进行输液的老年患者则应进行有针对性地合理使用与保护静脉, 通常从肢体的远端直至近端, 由小静脉过渡至大静脉, 同时静脉一个进行更换交替使用[12]。对靠近关节、受伤、瘢痕与感染相关的静脉尽量避免使用;有病变组织或血液循环不良的部位也应避免使用;同样在关节处及其掌侧部位也应避免穿刺,[13]其原因在于掌侧神经在体内的分布较为丰富, 使得疼痛的敏感性增强, 而关节部位因本身活动较大, 血管固定较为困难, 因而血管易出现刺破从而造成注射部位的药液外渗。同时使用热敷技术以辅助自身循环差、穿刺困难或静脉出现塌陷的老年病人,保障血管充盈程度,以提升静脉穿刺技术的成功率。待穿刺成功以后,应用胶布将穿刺针正确固定, 在必要情况下可使用保护性地约束手段, 从而防止因外力的过度牵拉造成针头在老年血管内的活动以减少针头脱出或移位的发生率。3.2 微粒数量的有效控制
静脉输液的全程规范操作须加强无菌的观念, 进而将操作流程规范化。相关研究发现, 在加药前可使用75%乙醇浸泡过的棉签对安瓿进行消毒后再掰开, 减少针头多次反复使用问题的发生率,尽量使用一次性注射针头。进行抽药工作时应垂直地将针头插入安瓿瓶底部,应用微孔滤过膜以过滤部分杂质的的输液管可最终使得静脉输液的微粒有效滤除率达到80 %以上。3.3 护工的责任感与耐心培训
医护人员须对输液患者与家属进行输液宣教工作, 其主要包括对输液的目的、输液全程中须注意的环节与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介绍, 同时指导家属及病人进行自我观察[14-15]。在输液的过程中强调巡视管理的重要性, 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与耐心[16],可使用输液与巡视的登记卡并详细记录每次巡查后病人输液的情况, 并严格规范执行交接班与分级护理等程序。3.4 护工扎针等基本技能的培训
静脉输液相关的穿刺技术有效提高, 力求做到一针见血;待穿刺成功完成后须将针头妥善固定;严防针头出现滑脱或血管壁出现划破。老年病人的主诉须格外注意, 一旦病人提示输液注射部位出现不适, 须立即对相应部位进行观察处理, 若发现静脉注射渗透应及时对注射部位进行更换, 并根据渗漏的危害程度而给予50 %硫酸镁对局部进行湿敷。输液完毕应采用新拔针技术, 其实指首先拔出针头, 然后对皮肤和血管两个穿刺点进行5min ~ 10 min的按压,且力道均匀适中[17]。同时可使用5.5号静脉留置针[18],因其对血管壁的刺激低, 固定性较易, 静脉穿刺次数得以有效减少,成功率高,从而使得病人的浅表静脉总破坏程度降低, 最终静脉炎与静脉渗出的发生率降低。3.5 不同药物的针对性护理
向老年患者输注20 %甘露醇等高渗溶液时应对药液进行加热再使用或采用局部注射部位热敷技术,从而降低血管扩张的程度、加速血液循环, 对因过速加压造成的药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减小。在持续应用间羟胺与多巴胺等血管收缩性药物时[19], 可将静脉的两条通道同时打开, 每隔2-4 h 静脉交替输注将不含升压药及其富含升压药液, 以严防因药物自身对血管产生的强力刺激造成的血管损伤。另外,在将化疗药物进行静脉输注时要最大化稀释, 在给药的前后使用0.9%的生理盐水以冲洗静脉[20], 从而确保针头完全地处于血管内时再行给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汪玉珍.浅谈老年患者静脉特点及穿刺的方法[J].中华民族民间医药,2011,24:105.[2]刘英华.老年患者静脉特点及穿刺方法[J].护理园地,2013,9:489-490.[3]龙丽春.老年患者静脉特点及穿刺法的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6):2106.[4]王雪莲.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特点及输液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2,5(3C):125.[5]阚宁.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238-239.[6]田茂利,秦兰芳,张金莲.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护理体会[J].中华民族民间医药,2013,11:152.[7]邴娜.社区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方法[J].医院运营,2015,05(a):100-101.[8]卢文英,江海燕,杨燕梅.护理干预降低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故障发生率的临床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35(8):766-769.[9]张煜,袁王莉.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发生率的效果探讨[J].临床医学,2015,28(26):180.[10]江舒琪.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9):1328-1329.[11]周书萍.静脉输液外渗对机体损伤的防治进展[J].全科护理,2010,8(2):453-454.[12]刘忠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172-5173.[13]伍美幼,彭艳丽.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J].中华民族民间医药,2012,19:101.[14] 谷广芳,李园,刘国芬.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J].人力资源,2010,5(28):218-219.[15] 陈爱桃.老年患者77例静脉输液及并发症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6):72-73.[16] 秦辉.老年病人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会议论文,2013.[17] 许春叶,刘杏仙,叶彩顺,杨艳青,林漓.细节护理在门诊老年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J].基础护理,2015,21(6):94-95.[18] 孔萍.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要素与护理措施[J].吉林医学,2014,35(25):5735-5737.[19] 韩丽荣,柳丽玲,邹丽艳,刘淑梅,吴俊满.65 例老年静脉输液外渗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3, 21(1):136-137.[20] 姬伟.老年人静脉输液的护理进展[J].会议论文,2012-07-13:334-336.
2.浅谈静脉渗漏性损伤 篇二
关键词:渗漏性损伤,防治,静脉给药
静脉给药是临床上应用于防治疾病及抢救危重症患者的一种迅速而有效的给药途径。在静脉给药时由于各种原因致使药物渗漏到血管外组织, 引起局部软组织及神经、肌腱等损伤, 这称为渗漏性损伤。患者一旦发生渗漏性损伤, 轻则引起给药静脉和邻近组织充血、肿胀、疼痛, 重则导致血管硬化、机化、阻塞, 甚至出现局部组织坏死及功能障碍, 这些均会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和身心痛苦。近年来, 因静脉给药所致渗漏性损伤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为了减少和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渗漏性损伤防治护理措施谈谈自己的体会, 以便共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1 渗漏性损伤常见原因分析
1.1 药物因素
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 包括药物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的影响等。引起渗漏性损伤的常见药物有血管收缩药, 如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间羟胺、甲氧胺、垂体后叶素等;高渗性及阳离子溶液, 如20%甘露醇、50%葡萄糖、氯化钾溶液及右旋糖酐铁等;化疗药物, 如细胞毒类、抗代谢类、生物碱类、抗生素类等;碱性药物, 如5%碳酸氢钠、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硫喷妥钠等;其他, 如静脉营养液、血液、造影剂及各种酶类制剂等[1]。另外, 如反复静脉给药使血管变硬、静脉炎致通透性改变也能引起渗漏性损伤。
1.2 血管因素
1.2.1 静脉通透性增大
长时间选择同一部位或邻近部位行静脉注射, 易引起静脉炎, 特别是小儿患者, 其血管脆性大、通透性大, 如行头皮静脉给药时其较浅易滑动, 不易掌握深浅度, 加之患儿不合作, 难以固定其头部, 容易引起渗漏性损伤的发生。另外, 静脉炎也使缺氧性疾病患者及老年患者的血管通透性增大、血管迂曲、充盈差, 甚至硬化, 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率也较高。
1.2.2 静脉痉挛或硬化
常见于因接受静脉给药治疗而精神过度紧张、畏惧的患者或剧烈哭闹的患儿等, 这些情况导致其静脉痉挛;高血压患者和老年患者常伴有静脉痉挛或硬化导致管腔狭窄、血液淤滞、回流不畅、静脉内压升高, 促成渗漏性损伤的发生。
1.2.3 全身性血管痉挛
由于大失血、休克或濒危患者血管痉挛, 静脉回流阻力升高致静脉内压升高, 加之缺氧、酸中毒以及致漏的体液因子如组胺等的作用, 血管通透性增大, 极易造成渗漏性损伤。
1.3 机械因素
机械性损伤多为治疗操作过程中穿刺技术不熟练所致, 包括血管选择部位不妥当、一次给药多次穿刺、同一静脉反复穿刺、穿刺针头外移或固定不牢以及静脉推注药物用力过猛、操作粗暴或拔针后按压针眼部位不正确等各种护理操作不当, 这也是导致渗漏性损伤发生的原因。
2 渗漏性损伤的预防
2.1 思想上高度重视
渗漏性损伤应立足于预防, 护理人员在静脉给药前应做好评估工作, 充分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配合程度, 静脉给药部位的弹性及观察有无静脉炎、硬结, 所给药物的性质、浓度, 患者机体与外环境因素, 护理人员自身技术水平与心理素质等。根据评估情况, 对于需要连续输液而静脉穿刺有一定难度者, 可根据情况行静脉留置针。对老年患者及有血管疾病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下肢远端静脉, 因其回流不畅极易发生渗漏性损伤。对患儿、不配合的患者输液时根据情况适当使用镇静剂, 合理选用静脉并尽可能固定好静脉的通道, 以防渗漏性损伤的发生[2]。
2.2 静脉给药前有针对性地做好健康教育
液体疗法是一种有效而常用的治疗方法, 但一定要有明确的指征, 不应滥用, 要考虑到并随时观察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 如处理不及时可导致不良后果。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给药前应向患者进行必要的解释和安慰, 说明静脉给药的必要性、常见副作用及静脉给药过程中会出现渗漏的可能及引起的严重反应和后果, 争取患者的配合, 消除其由心理障碍引起的精神紧张, 让患者在充分放松的情况下接受静脉给药治疗, 以免精神过度紧张、恐慌导致血管痉挛而引起渗漏性损伤。同时, 机械性损伤也是引起渗漏性损伤的原因之一, 而患者静脉穿刺处不必要的活动又是机械性损伤的诱因, 因此静脉输注药物前, 护理人员应嘱患者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如进食、解大小便, 把所需用物放在伸手可取的位置上, 取舒适卧位等, 同时协助患者将输液的肢体放置舒适, 告知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尽量减少下床活动的次数或输液肢体的活动并防止衣物碰撞、摩擦针柄而造成针头移位。考虑到药物因素可能引起渗漏性损伤发生时,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观察, 感觉输液部位有疼痛或烧灼感时应立即通知护理人员, 以防止渗漏性损伤的发生。
2.3 提高护理操作技能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特别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尽可能做到“一针见血”, 避免反复穿刺。静脉输液时, 应根据药液特点及需要, 合理、有计划地选择静脉, 保护好静脉使其不受损伤。原则为从小静脉到大静脉、从肢体远端静脉到肢体近端静脉, 各条静脉交替使用, 使受损的血管有足够的修复时间, 一般弹性较好、部位恰当、较直的静脉有利于穿刺。进针要充分, 进针后立即抽回血, 证明针头确实完全在血管内, 再将针头固定牢固、妥当。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 经常观察患者, 尤其对意识障碍患者、患儿, 更要注意观察输液情况, 保证静脉通道的通畅。如发现有渗漏现象, 应及时处理, 即使回血良好, 也应拔针更换部位重新穿刺。拔针时使用新法拔针法, 这种拔针法能减轻患者的不适和减少出血。新法拔针法是指输液完毕后, 给患者讲解输液后的注意事项, 拧紧调节器, 然后揭去输液贴, 留带有小方纱的输液贴覆盖穿刺点, 左手拇指轻按于输液贴上, 右手持针柄迅速拔出, 待针头退出皮肤后, 左手拇指稍用力按压, 勿揉, 10分钟后再揭去带有小方纱的输液贴;嘱患者输液的手10分钟内勿抓物品、握拳, 防止穿刺点出血。
2.4 正确掌握输注药物的浓度
静脉应用强烈刺激药物的应正确掌握给药方法、浓度及输液速度。护士对所用药物的作用机制、副作用应充分认识、了解、掌握, 以便正确的配制。掌握使用药物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做到一丝不苟, 例如红霉素静脉滴注时, 1ml葡萄糖液中红霉素不可超过1 mg, 并应注意静脉滴注液的pH值;碳酸氢钠的给药浓度成人一般为5%, 而新生儿的应用浓度以1.25%为宜;静脉滴注氯化钾浓度一般为0.3%以下, 输液速度为每分钟30滴左右。静脉滴注钙剂时除严格控制滴速外, 还要经常更换输液血管, 输液量大时应先输钙剂, 以防药物外渗造成血管和周围组织坏死。静脉推注或滴注时应注意给药速度, 以免推注或滴注速度过快引起血管壁张力过大而导致渗漏发生。
2.5 正确使用细胞毒性药物
细胞毒性药物或是具有腐蚀性药物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前, 应先给予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作引路注射, 无局部疼痛、肿胀, 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液路通畅无疑后再开始给药。药物注射完毕后, 再用0.9%生理盐水20~50 ml冲击冲管。冲击冲管法是指用注射器吸入0.9%生理盐水20~50 ml进行一次加压冲击注入, 这样有利于把附着在血管壁上的药液冲洗干净, 避免其粘附时间较长致血管内壁损伤。如需反复静脉给药者, 应交替使用血管, 不可连续使用同一血管, 以免过频刺激致静脉发生炎症、硬化而渗漏。
3 渗漏性损伤的处理
静脉给药时发生渗漏性损伤的情况在临床上较多见, 由于药物渗漏到血管外组织引起局部软组织及神经、肌腱、关节等损伤, 其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及组织苍白、发红、发紫、水肿, 甚至疼痛、坏死, 尤其化疗药物更为严重。因此, 一旦发生渗漏性损伤, 应根据不同情况尽快处理, 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减轻患者的痛苦, 促进其康复。
3.1 立即终止给药
发现渗漏应立即终止给药, 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可经原静脉通路或更换输液部位滴入解毒剂、拮抗剂等, 以消除组织水肿和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3.2 损伤局部外敷
根据渗漏局部表现可选择冷敷、热敷、硫酸镁湿敷、活血化淤消肿的中药及皮质激素软膏外敷等方法。如以充血、水肿为主的急性渗漏性损伤应冷敷, 冷敷可使血管收缩, 一方面可减少药物的吸收, 防止“继续作用”;另一方面可控制局部炎症, 控制炎症介质的释放, 有效改善充血、水肿状态。对于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的渗漏性损伤, 常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对长期静脉注射红霉素、10%葡萄糖酸钙等致注射部位渗出而引起的炎症症状, 用中药如红花醇、金黄散等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等。
3.3 拮抗剂或解毒剂局部注射或局部封闭
根据渗漏药物的理化特性, 采用拮抗剂或解毒剂局部封闭注射。如碱性药物 (5%碳酸氢钠) 所致者可用适量维生素C局部皮下注射;钙盐制剂类所致者用0.2%~0.25%普鲁卡因和 (或) 透明质酸酶对渗漏局部的周边做放射状封闭, 同时抬高患肢同时热敷, 以减轻药物对渗漏局部的损害等。
3.4 其他疗法
合并细菌感染者用抗生素治疗;对于已有创面溃烂者可外涂美宝湿润烧伤膏, 这样可使创面保持湿润, 避免感觉神经暴露、脱水、坏死及降低神经末梢敏感性, 还能去腐生肌、活血化淤, 有利于上皮增生, 改善溃疡及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 促进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 从而达到促进愈合的目的。对于出现渗漏性损伤所致的慢性病变及后遗症者, 可用活血化淤的中药, 通过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而改善渗漏局部循环, 促进组织细胞及神经功能的恢复, 同时配合按摩、理疗或离子导入等, 并注重加强功能锻炼, 防止肌腱挛缩和肌肉萎缩, 及时矫正关节畸形。
综上所述, 对于静脉给药所致的渗漏性损伤, 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积极消除危险因素, 诸如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规范其细致操作, 提高静脉穿刺技术, 避免机械性损伤, 掌握好不同药物使用浓度和注射速度, 加强护理观察, 尽量避免药物外渗, 这样可有效减少渗漏性损伤的发生。对已发生渗漏性损伤者, 应及时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渗漏损伤程度及个体差异, 适当选择冷敷、热敷、药敷或使用拮抗剂等方法处理。若能早期治疗, 完全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给患者减轻痛苦,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陈佩琴.静脉给药所致渗漏性损伤的有关问题[J].中级医刊, 1996, 8 (1) :42.
【浅谈静脉渗漏性损伤】推荐阅读:
房屋渗漏维修技术分析08-23
窗户渗漏维修施工方案10-08
防渗漏施工技术论文10-15
渗漏维修工程施工方案10-16
一期工程渗漏主要原因及整改方案06-09
建筑外墙渗漏的原因及控制措施06-09
装修工程防水渗漏原因及防治措施09-05
关于房建工程的屋面渗漏原因及防治措施11-11
静脉输液的技巧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