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共16篇)(共16篇)
1.浅谈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篇一
浅谈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信息技术在迅速改变社会的同时,也给教育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利用多媒体资源,一方面有利于发挥老师实验教学中引导、启迪、归纳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它通过文本、图象、声音等方式可以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直观化,能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突出重点和难点,优化教学过程,大大提高了课堂实验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优化课堂结构
正文:化学是以实验为主要手段进行教学的学科,与其它学科有明显的不同。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但有的实验费时,有的实验过于抽象,有的实验危险等等。这些不利因素使化学教学受到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实验教学巧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弥补了这一方面的不足。下面就初中化学教学来谈谈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重点实验现象,重点表演 对九年级学生而言,化学是一门新学科,这对于刚刚接触这门课程的他们而言,有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感,很多人对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及时抓好“入门”教育,将这种兴趣及时加以深化和延伸,相信学生很快就会对化学这门课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多媒体以其直观形象,声形具备,表现形式多样,从而极大的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一些重要的实验现象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而且要求学生记忆。但是有些反应会产生有害物质,对学生产生侵害,如硫、磷在氧气中燃烧。这样就可以通过计算机媒体播放实验现象,并采用放大、慢放、重放、定格等特技帮助学生观察、记忆,收到良好效果。
2、难点概念,层层透析
化学中的很多概念都是和我们生活距离比较远的。如分子、原子等,这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不容易。利用多媒体就显得轻松多了。化学反应历程的模拟,原子和分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电子的空间运动等。可以使学生比较直观的、正确的理解微观粒子运动的运动状态,从而有助于认识化学的本质。例如:在讲“分子”的概念时,我给学生演示了人怎样闻到酒香。从而说明物质是由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构成的。使学生对“分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为后面的“分子的性质”做下铺垫。
3、模拟实验过程,形象直观
有些实验操作比较简单,但原理确不容易理解。例如: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实验。一个盛满空气的集气瓶,学生往往认定是空的,而用另一种无色气体通入瓶中把空气赶出来,从而集满另一种气体。这个过程是肉眼看不到的。如果用多媒体对这一过程进行模拟可以使之具体化、直观化。例如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一种空气和另一种要收集的气体,通过颜色的移动显示一种气体把另一种气体从集气瓶中赶出,其直观性是很强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模拟,它能使学生获
得在课堂上难以见到的,接近真实直观的实验和体会,对掌握所学知识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如石油和煤的形成,钢铁生锈等。
4、危险实验,显示后果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验即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又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但初中化学中有些实验危险性较大,还有的实验无法实际操作。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模拟实验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如模拟错误实验造成的后果:浓硫酸稀释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沸腾飞溅;点燃没有验纯的氢气导致氢气发生装置的爆炸;制取氧气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管会出现水倒流回试管使之炸裂的情况等等。教师在讲解如何避免化学实验中这些典型错误操作时,不宜在课堂上演示,否则会造成危险。但仅仅靠教师分析错误的原因以及讲解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往往比较抽象和乏味。通过演示模拟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二、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效率 目前化学知识总量增加,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巨增,要在化学教学中做到既教给学生知识,又训练技能,提高能力,还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尤为重要。如进行实验装置及相关练习部分的复习、比较、小结,出于课的容量大,密度紧,很多实验无法在课堂中重现,可能造成以口述实验或用传统的方法把装置图画在黑板上,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无新鲜感,如果制成课件呈现出来或制作化学实验常见的仪器素材库,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实验,就可以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性,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又促进学生思维训练的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优化课堂结构,加强指导 一些重要实验,教师应在实验前讲解实验装置,说明实验步骤并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最后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这一系列复杂的教学活动如果进行速度过快,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在每一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前,如果设计几道思考题,通过计算机启发、引导,使学生真正领会每一个实验步骤的意义,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例如: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时,可以在计算机的屏幕上显示多种仪器{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导管、单孔塞、水槽等等}的图形,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选择所用仪器然后连接。比如:试管如何放置,反应需要什么仪器加热,如何导出气体、收集气体等。无论选择或连接是否正确,计算机都会给出评判和解释。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而且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让化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能力,体味到“化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计算机媒体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它弥补了实验教学中的不足,解决了实验教学中一大堆难题,使实验教学更直观、更具有现代意味。它不仅对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有很大作用,而且增加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寓教于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浅谈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篇二
一、搭建信息技术平台
1. 硬件设施
学校要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和财力情况, 遵循合理投入、充分利用、避免浪费、量力而行的原则, 最大限度地提供物质基础。实现教师每人一台电脑, 学生每班一台电脑, 配备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绿色网苑、教师备课室等, 同时具备上网条件。
2. 软件建设
建立学校网站, 加强信息资源库建设, 提供各种计算机软件、教学课件、教育教学资料、教研科研信息等。管理和使用设备、资源时, 坚持面向教育教学的原则, 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注意提高设备和资源的利用率, 实现学校与师生家庭之间的资源共享。
3. 有效应用
(1) 应用信息技术, 实现“双主”并重。根据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 开展教学活动, 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师生互动、“双主”结合, 提高教学效果。
(2) 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学科整合。教师应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 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时机, 科学地应用信息技术, 实现适合学科特点、学生实际的学科整合, 推进课程改革,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改革。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教学融为一体, 使师生信息意识的形成、信息技能的训练、信息素养的提高, 自然而然地融到课程及学科教学中, 促进教学改革, 使师生得到可持续的全面的发展。
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发生了改变。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先导的角色, 教师的信息素养被认为是构成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因此, 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不仅是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更是教学改革的要求, 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1. 师德塑造
教师的信息道德体现了一个教师的师德, 教师信息道德的塑造对整个信息素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仅要有优良的传统道德品质, 还要具有良好的信息伦理观。教师作为信息的吸收者, 对有负面影响的信息应该坚决抵制, 做好学生的榜样。教师作为信息的生成者, 应选择有正面影响的信息进行加工、合成, 以生成有益于社会、学生和自己的信息。教师作为信息的传递者, 应把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和不准确的信息过滤掉, 把科学有效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2. 技术培训
(1) 校内培训。学校要制定培训计划, 定期对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培训内容要不断的更新, 以教学软件及相关知识为主, 并进行考核验收。
(2) 校外培训。教师要参加由相关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 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标准, 不论县市哪级培训, 都要将其列入“一评、三考”范畴。
(3) 自主培训。学校要为教师配备计算机、提供上网条件, 提供在教学中适用的软件、资料和书籍等, 以激发教师自主培训的积极性。
3. 教学实践
教师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 重要的是将其有效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三、利用网络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课程管理和课程计划, 结合各科特点、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发挥学校的传统优势, 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课程资源, 根据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 立足学校及教师的资源优势, 并整合社会最新发展成果而选编的教育资源。它既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 又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
1. 开发多元化
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的教学需要, 由学校自主管理和自主开发的课程。网络的开放性为校本课程的多元参与及互动提供了一个实施环境, 使得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 不仅使教师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而且学校领导、学生、家长、课程专家和社会人士也能参与课程决策, 可实现课程开发主体多元化。
2. 开发动态化
由于校本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性和实施的开放性, 使其设计、制作、实施、评价等都是一个持续的、逐步补充和完善的动态过程。网络的建设、维护、使用和资源的不断更新等动态特性, 恰恰能满足校本课程的这一要求, 使得课程的开发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 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变成教学行为, 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3. 开发交流化
3.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篇三
一、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是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也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设想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制造新事物的创新技能。信息技术多媒体的集成性、交互性、非线性特点,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把文字、图片、音乐等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调动学生的视、听觉等多种感官,把学生的内心体验推向高潮,使他们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从而使他们进入主动学习,探索创新新知识的认知活动中。
二、图文并茂,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观察是否认真、细致,直接关系到学生分析能力的强与弱。观察深刻,感受体验就深,分析能力也就强,相反也就削弱了学生的分析能力。由于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因此很多学生虽然置身现实生活中,但对现实生活里的人和事、有重点地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而信息技术多媒体计算机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具有独特的优势。
三、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进行口语教育,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计算机进入课堂以后,为学生创设了意境,以《可爱的小动物》为例,先展示一只小松鼠,同时显示出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小松鼠活泼可爱,教师很自然地用一过渡句:“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的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不信你们瞧!”“空格”键一按,屏幕上显示出了很多种小动物,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学生面对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呼雀跃:“呀!怎么有这么多小动物?”“真有趣”!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让学生进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
四、提高兴趣,培养探索能力
课堂上,用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图画能深深地吸引学生,唤起他们的潜在意识,激发他们的兴趣、情感,改变了以往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的被动地位,使学生逐渐由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知识探索者,主动的能力构建者,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总之,信息技术在现在的教学中有着不可战胜的优势,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动手能力,表达、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信息技术在我国的现代化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4.浅谈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四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地理教学
摘 要: 在《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中明确指出:课程与技术应用的整合在于将技术作为工具导入教学,以提高某一内容领域或跨学科情境中的学习,技术使学生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学习。地理作为一门自然和人文的综合性学科,在很多方面需要借助地理信息技术的帮助来提高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我教学实际经验,就充分运用现代媒体营造优质的课堂资源、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等方面谈了点自己的体会。另外,本文也针对目前信息技术应用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看法。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广阔的交流平台和更多的信息来源
教学活动是一项复杂的教学业务工作。长期以来,教师的工作绝大部分局限于个体化的劳动,习惯于“单打独斗”,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更多的时候都是在进行着简单机械化的重复劳动。信息来源更是少的可怜,不外乎《课程标准》、《教学参考》、《课本》和几本《习题集》。这就导致了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法陈旧,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授课形式单调,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下。
那么,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就弥补了这些不足。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各大教育网站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如新的教育理念,课件,试题,优秀教案等。这不仅大大节约了教师备课、制作课件和出试题的时间。同时,无形中还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其次,教师 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教育同仁交流教学方法,也可以学习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这样才能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使之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新课改形势下学生新的需求,自己的课堂才能做到“永葆青春”。再次,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时事新闻,如伦敦奥运会、今年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台风——海葵、印度洋海啸等。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把这些新闻适时地引入到课堂,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世界情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信息技术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感观,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学手段主要通过“粉笔加黑板,板书加挂图”来完成的。教师在黑板上描来画去的也只是静态的图像。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学生对地理动态的变化规律也难以理解。科学家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味觉占1%。这说明,视觉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最大。传统教育只有效的利用了听觉效果,而忽视了视觉。而信息技术集音频、视频、动画等教学手段于一体。这样,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类感观,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讲授《西双版纳》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如望天树、绞杀植物、独木成林、亚洲象、绿孔雀、卷尾猴等,同时配上优美动听的葫芦丝,再播放一段傣族泼水节的视频。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这些都有是传统教学所无法达到的。
三、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地理学科是一门领域宽广、内容丰富、学科思维综合能力强的课程。课本中有许多重、难点,学生如果单靠老师讲解来接受这些知识,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事实上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阶段,智力发育还不成熟,学生听起来就如坠云里雾里,到头来还是一脸迷茫。而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地球的运动》一课时,地球的公转特点及地理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那么通过利用多媒体播放地球的公转运动,学生就能形象直观的看到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使以往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变的具体、形象、通俗易懂。
四、信息技术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认识当今世界的资源、环境、人口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教学中,如果单靠教师讲,学生觉的枯燥无味,还认识不到当今社会严峻的环境问题。如,在学习《区域地理——南方地区》的时候,我在网上下载大量有关长江流域“乱砍滥伐现象”、“三峡水库漂浮垃圾”、“疯狂的采沙船”、“ 酸雨造成的破坏”等图片,学生个个看的目瞪口呆,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然后,我趁机展开了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该如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事?学生热情高涨,畅所欲言,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在教学中主要指的是多媒体的应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利用不当的话,课堂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一、课件的制作要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切忌不加修改的抄袭。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老师的素质也提高了要求。高质量课件的制作往往需要教师收集大量的图片、影像、音频等,然后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组织起来,而个别教师为了图省事,就在网上下载课件,不加修改的利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孰不知,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每个班级的学情也不尽相同。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自己的课堂磕磕绊绊,不能顺畅的进行下来。所以,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得跟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情精心做好课件,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
二、课件的制作要讲究实用,切忌花哨。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如果在课件制作中过分强调华丽外表,把一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引入课堂。如一些不恰当的动画等,在使用中就分散了学生的注意,结果显然达不到预期效果。其实课件作为一种教学必备的软件基础,它的制作和使用应以实现最终教学目的为宗旨,应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现象。
三、教学过程中忌重多媒体的应用,轻教师作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而多媒体是作为一种先进的 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的。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僵化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而忽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那么教师就成为多媒体课件的放映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课件成了简单的电子讲稿。我认为,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不应丧失的,教师的重要性始终存在,多媒体只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辅助手段,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之一。
总之,信息技术的在教学中应用大大的改进了教学方法,丰富了课堂内容。只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科学合理地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应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
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水平还很不高。近几年来,经多方努力,虽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软件,但难以应用到实践中去,其主要原因是各科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识还比较差,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从而在教学中很难轻松的利用软件。可以说,提高各科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识和职业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可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学课程的整合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目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还只是处于个别学科、探索性研究阶段,还没有全面推广。当然,随着课程整合实验的深入进行,必将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大大推动中学教育改革的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新时代的地理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掌握好现代教育技术,才能让它更好的为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祖春 王祖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明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学地理课程标准》
3、《国家教育技术标准》
4、叶朝今:将CAI引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5.浅谈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篇五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技术时代,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信息技术为各个方面都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现在各学科都在不同程度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而体育作为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也已成为当前学校体育学科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下面,我就信息技术在体育课中的应用,谈谈我的一些观点与做法:
首先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录音等,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习锻炼变得轻松,有效提高学生的愉快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样对教学更起作用。例如,在 “立定跳远”中有站立的姿势、摆臂、收腹屈膝、落地四个动作过程,在执教过程中起跳、落地动作是一个重难点,一瞬间的起跳、腾空、落地过程。对学生来说,教师的示范在脑中只能留下一些模糊印象,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制作课件分别将如何站立、如何摆臂、腾空、落地四个动作过程用动画形式进行演示,采用慢动作演示、停止画面、重放等教学手段,结合讲解、示范表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看清楚动作的技术细节,突出了对重点和难点的掌握,提高了教学过程,缩短了教学过程。
其次 体育教学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中心位置,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他们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而且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纠正错误的动作,通过学生自己分析,再去做练习,比老师手把手教学更有效。多媒体的运用不仅可以用来传输教学内容,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广大体育教师应该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使其成为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利器,发挥应有的作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理论的学习,实现教学与提高的有机结合,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素质,真正提高体育课堂教。
三.信息技术能突破难点,特别适用于常规教学方法难于实现或控制的微观过程,环境复杂的动态过程,抽象概念或过程的视觉化等。多媒体能将教学内容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画面活动化,使学生能更形象更生动,更易理解地进行学习。例如:我在上三年级“蹲踞式跳远”时,就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先将正确的示范动作在的屏幕上播放,让学生们感知。在放分解动作和慢动作,这样,学生对蹲踞式跳远的各个环节都理解的一清二楚了,学习起来就简单得多了。
四.在游戏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能引发思维。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中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它集科学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为一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总之,信息技术对体育教学的影响是很多的,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科学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胆的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出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给作者发送信息 | 推荐此文章 | 添加到收藏夹 | 合格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学单调、呆板,部分学生天赋不足等原因,导致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逐步应用于教育教学,我们利用其形象、直观、生动、图文并茂、色彩艳丽的鲜明特征,提供新颖性、奇特性、趣味性、针对性的教材,去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自主纠正错误动作
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前可根据以前的教学情况,准备一些学生易犯的、典型的错误动作资料,在学生掌握技术的分化阶段及时展示错误动作,强化正确技术动作,学生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觉纠正错误。有条件的学校,体育教师可以把学生练习动作的过程拍摄下来,在学生上课时让学生观看,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比较,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把多个学生做韵律操的动作录制在一起,并观看正确的韵律操动作,通过正常放映、慢放、定格放等,然后请学生说出正确的、错误的,并指出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做?,再到场地上进行练习,一定
三、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赏能力和竞争意识 如果在体育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给学生放映各种比赛,老师在旁指导,在观赏能力方面学生会得到非常有效地提高。学生观赏水平提高了,他们会自觉地去模仿,在纠正自己动作的同时指出其他同学存在的不足,因而可以相互学习提高,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运动水平,促进他们的竞争意识。
6.浅谈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篇六
摘要: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在适应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中已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是教育改革的必然,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范围很广,但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的,它也有自己的缺点,这就要求我们要扬长避短,才能有效发挥它的作用。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实验
网络
效果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快了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步伐。信息技术渗透到了社会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在适应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教育也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传播知识的过程,而成为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
在新课程改革中已明确提出新的目标与内容,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强化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整合,使学生借助这些认知工具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探究问题、更新知识和追踪科技前沿研究成果。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教学必须与当今先进科技成果紧密结合,所以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是教育改革的必然,它必须在思想观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变革。下面我就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加强实验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物理实验是演示用的,实验中的现象和过程能直观、清晰、有效的展现是物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由于条件所限,特别是学生比较多的班级,大部分学生并不能看清教师所做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只能听教师“讲”实验,使我们上课的效果大大打了折扣,随着信息技术引入课堂,让我们有能力改变这种现状,(1)对于相对复杂的演示实验,我们可以用数码相机提前把我们所做的实验录制下来,结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成模拟演示实验课件,可以动态呈现物理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调节事物和现象所包含的时间要素,将缓慢的变化和高速的运动,清晰表现出来,将实物放大或缩小,这种模式比演示实验后直接进行抽象概括的效果更好。通过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播放,这样一来,我们即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加强实验效果;(2)对于一些比较简单,不占用大量时间的实验,我们可以用多媒体设备的投影功能,把实验过程放到大屏幕上,边做边讲,让学生看清楚我们所做的每一个步骤。
二、资源共享,扩展学生知识
将信息技术融入物理课程,恰当合理地应用网络教育技术重组教学内容,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学设计,使网络环境和资源走进学科教学,是现阶段教师教学探究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多媒体网络教学已经能够通过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传输和共享来实现教学。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多媒体系统,它不仅具有各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共享,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条件比较好,网络普及程度高的地方,有能力的教师可以在网上建立自己的信息库,将自己平时整理和搜集到的资料放到上面,学生通过网络就可以很轻松的查到自己想要的内容。
三、合理运用,减轻负担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方面具有独立的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但是,许多的实验需要经过复杂、繁锁的计算才能最终得出结果,由于我们每节课的时间有限,这些计算就会占用我们大量的时间,降低课堂效率,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便利条件。
有许多人一提到信息技术,就会想到网络,想到多媒体,想到动画,从而忽略了信息技术中最基本的功能:强大的计算能力。例如:我们在做电学测量计算实验时,要求我们要做多次,求平均值,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负担,无论是学生数据处理或是教师的批改作业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若利用信息技术应用软件如EXCEL电子表格来处理有关的物理实验数据则相当简便、迅速。此外,由于电子表格还有记忆公式的功能,当处理完一个班级的实验数据时,不必删除,轮到第二个班级只须依次填上新的数据,电子表格就会自动提供新的计算结果。这样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多向互动,自主探究
网络教育活动可以在个体、群体、众体三个层次上进行,教育的时空不限性给教学活动带来自主性。多媒体网络具有交互性:即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学生与老师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情况下,学习者或教育者通过网络不仅能够进行学术交流研讨,还可以利用适当的软件工具支持协同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而学生却相应的拥有大量的课余时间,利用网络素材,网校资源等进行学习,能够使学生自觉地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习惯和能力,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模拟实验,优化实验效果
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在普通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和环境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如人意。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 模拟一些重要的,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则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例如:“凸透镜成像”中让学生探索凸透镜成像的条件、物的位置、像的观察范围,在现实实验中,我们都不能很好的指出,通过多媒体来模拟实验,我们可以很直观划出,让学生一目了然;还有在讲解“潜水艇”沉浮条件时,我们不可能直接观察潜水艇,只能“讲”,利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就可以模拟出潜水艇上浮、下沉等运动状态时的情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倡导学生自主探讨实验,既可保护仪器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能把很多传统实验做不到的效果再现,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的功能是强大的,但不是万能的,在现在物理教学中,就有许多教师走入了误区,所以我们在使用信息技术功能的同时,还应注意几个问题:(1)整合模式单一,交互性差,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花大量的精力在课前设计并制作课件,课堂上按设计的流程操作计算机,把知识内容逐一呈现给学生。但由于其缺乏交流互动,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未挖掘学生主体作用,使课堂效果不尽人意。(2)滥用课件,没有针对性,虽然计算机课件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使用时却存在着误区,有许多人认为 “只要运用教学软件效果就一定好”。有许多课件本身就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有的课件没有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进行设计;过多注重声、光、色等形式方面的尚单组合,片面追求界面华丽、媒体效果而忽视学习者的认知特点等缺点,运用这样的课件讲课,并不能真正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3)由于受硬件条件和教师本身水平所限,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物理教学尚未真正普及与推广由于受条件限制,农村学校不能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仅限于某些教研课、观摩课或新授课,在日常教学课或习题课、复习课上使用得少之又少。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与发展中依然存在种种问题,阻碍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但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教学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大力提倡和探索信息技术实际应用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北师大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
7.浅谈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篇七
一、用信息技术扮靓政治教学———妙趣横生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点燃智慧的火花, 是探索世界奥秘的源动力。因此, 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通过创设情境来导入新课, 充实教学过程和内容, 可以使课堂引人入胜、多姿多彩, 从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在教学过程中, 许多事物和现象在课堂上教师难以用口述、板书来表达清楚, 单一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早已承载不了信息时代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如果教师不理会学生的感受, 硬要将那些抽象的枯燥的政治理论滔滔不绝地灌输给学生, 不仅会抑制学生的思维, 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通过视频、动画、图片和声音等手段, 把历史事件和过程生动地再现, 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让学生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 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二、用信息技术拓展第二课堂———异彩纷呈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生命力之所在。思想品德课本身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它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 新课程标准又要求思想政治教学必须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原则。因此, 思想政治教学只局限于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必须树立大课堂理念, 搞好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这就使得课前预习、准备与课后延伸、扩展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而网络技术在这些教学环节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利用网络教学培养学生检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都知道网络是把双刃剑, 有利也有弊。一方面, 网络能开拓我们的视野, 丰富我们生活, 使我们的知识和才干得到增长;另一方面, 网络上有许多不健康的、低俗的内容, 容易使青少年迷失自我, 失去判断力。因此, 我们教师就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网络, 合理利用网络, 知道网络是工具, 不是玩具。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 为课堂上进行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做好准备, 从而使学生能正确使用网络媒体。教师还可以布置任务, 让学生带着任务上网查找资料。如很多学生是军事迷, 于是我就让学生在网上查阅我国在世界军事、科技领域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学生通过查找了解到了北斗导航卫星、歼20隐形战机、银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神舟系列飞船、嫦娥系列探月卫星等成就。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上网观, 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使学生坚定了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信心。
三、用信息技术发散学生的思维———隐形翅膀
巧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活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随着网络技术走进课堂,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运用远程技术将教育信息通过丰富多彩的动画、图像、声音、图表及文字等传递给学生, 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用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 使学生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刺激下激发了求知欲望和自主探索的兴趣。丰富的网络资料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以一种发展的、多维的方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寓教于乐, 从而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能力———茁壮成长
作为国家的小主人, 要学会合理使用网络, 利用网络问政和在线交流等形式, 充分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还要树立全球观念和平等参与竞争的意识,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爱家乡爱祖国, 亲人亲己亲社会, 关注社会, 关注民生。精通的目的在于运用,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让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张扬学生的个性, 在抽象概念和鲜明的表象之间建立起双向联系, 逐渐培养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创造性思维, 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世界, 认识世界,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实际教学中, 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热门话题和重点事件, 让学生对此进行讨论, 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既增长了知识, 提高了能力, 也使思想觉悟得到了升华。
8.浅谈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信息技术;微视频;历史教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新课改的春风更为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内容的整合提供了契机。经过几年的“磨合”,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愈发地举足轻重,游刃有余;而历史教学也因信息技术而愈发地生机盎然,精彩纷呈!
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使用使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堂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使历史课堂呈现出万紫千红的美景:
一、激发兴趣,hold住学生眼球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向导和动力,它能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才是积极的、主动的、进取的。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都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恰当的运用多媒体信息会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一下子就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起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明朝君权的加强》一课中,设计了一个虚拟历史人物张生,并通过多媒体以张生简介、张生看榜、张生应试、张生当官的困惑、张生当官的惶恐、张生辞官投燕等“张生的一生”为线索,来探索明朝是如何加强君主专权的。巧妙的设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创意的开讲,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很快投入对问题的思考之中。
二、重现历史,拨动学生心弦
历史教育的起点和归宿都最终指向人——历史上的人,生活中的人;课堂上的人,社会中的人。历史不可再现,但我们却能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文物图片、文献资料、历史地图、历史现象的模拟动画以及历史纪录片等多种信息,把不可再现的历史现象重新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棘手的事物简单化、平板的形象立体丰满化,缩短时空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中见其人、睹其物、闻其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唤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心理上认知的共鸣。在《南京大屠杀》讲述日军对华侵略的暴行时,ppt缓慢的播放着日寇残杀中国人的张张历史真实照片,一根根白骨,一个个头颅;残缺的尸骸,冰冷的数字;低沉的解说,缓慢的镜头好像都幻化成遇难的同胞,他们在向我们讲述那个梦魇般的时刻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此时无需老师苍白的说教,情感教育的目标悄然达成。
三、走进历史,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英国历史学家柯林伍德认为“应努力在内心构筑一个历史的氛围,这种氛围能再现和还原历史事件发生时代的特定局面,任何历史都是现在的历史,只有更加伸入一个特定时代人的心灵和思想,才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影视作品引导学生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体验和思考,帮助学生“伸入历史”,让学生在历史氛围中探究历史,在探究历史过程中又在内心构筑了历史氛围,从而更好地增进了自己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认识,比较准确地感悟了历史,触摸着历史的脉搏。在学习《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课时,播放了精心剪辑的张艺谋的电影《活着》的部分内容,让学生通过福贵这样一个小人物的命运来感知当时的社会。情景一:在福贵一家大炼钢铁的热浪中,设问大炼钢铁的实际意义是什么?究竟对于经济的发展,对于赶超欧美有没有起到一定的效果?(从而体味当时人们思想的偏激以及时代所赋予的特殊意义)这样,在视频声像的层层“诱惑下”,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学生得以深刻理解当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已走上误区,触摸到那个时期历史的脉搏。
通过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活动的探索,以及从学生所反馈的情况来看,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仍然任重道远。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应明确多媒体手段只不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传播信息的桥梁,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要素,是教学过程中的辅助工具,不能脫离课堂而存在,不能脱离历史现实而存在,更不能脱离教师和学生而存在。多媒体手段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恰到好处的使用。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知识的形象性、丰富性和深广性等特点,以结合课堂目标为中心,大量搜索需要的内容来精心备课,充实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历史课!只要把握运用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长处。使之为历史教学注入活力生机的同时,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只要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恰当地把握好信息技术的“风向”,我们就一定能够在历史教学中看到姹紫嫣红的繁花世界!
【参考文献】
[1]刘景荣.《浅谈中小学教师创新素质的再提升》《教育探索》,2001
[2]何克抗.《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人教网,2006.8
[3]康从英.《充分利用多媒体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育与职业,2006
[4]张汉林.《换种活法》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11
9.浅谈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篇九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可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下面就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谈谈浅略的看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的声、形动感,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声、形动感手段,采取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鸣。
例如,在上《黄河颂》一文时,笔者在课前播放《黄河大合唱》组乐,同时播放黄河壶口瀑布等景色图片。以这种方式导入是为了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渲染课堂气氛,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很容易就进入了课文。这种设计以一种轻松、抒情的方式创造出优美的情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运用信息技术的图像,创设情境,培养审美情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情趣创设和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而信息技术的图像可以帮助学生由抽象变为具体,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把握,从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如《斑羚飞渡》一课中最激动人心的场景,老斑羚要用自己的身体为小斑羚做踏板,这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飞渡,是课文中最关键的情节。为了很好地展现这一情景,笔者从网上下载了用Flash制作的课件,动画式展示了斑羚飞渡这悲壮的一幕。小斑羚踏在老羚羊背上顺利飞渡之时,正是老斑羚跌落深谷的那一刻,小斑羚连续不断的成功飞渡伴随着老斑羚令人心碎的咩咩声,令学生惋惜不已,他们的心灵为老斑羚们无私的牺牲精神所震撼,从而激起了他们对生命礼赞的情感,这种情感的激发是单纯用口头语言描述所难以得到的。
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营造浓郁轻松的教学氛围,深入对课文的理解。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我们可以把简单的文字变成一幅幅有趣生动的图片再现于学生面前,再配以适当的音乐,使学生看得直观、听得悦耳,得到一种美好的视听享受,就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以《紫藤萝瀑布》为例,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了两组画面:盛开的紫藤萝和伶仃稀疏的紫藤萝,再配以适当的《命运》作为背景音乐。在让学生仔细观看紫藤萝图片的时候,利用音乐的起伏,结合当时作者的心境,思考:你从图片上看到的紫藤萝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作者对此有何感悟?
通过观看画面,聆听音乐,让学生感受到了紫藤萝花的旺盛与作者内心凄凉的矛盾,进而理解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感悟这一难点,舍弃了教师烦琐的分析,自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再如我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这一篇课文时,我没有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运用信息技术在网上下载了总理为国操劳的工作片断和当年十里长街送总理的记录影响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播放。
首先向学生播放了总理为国操劳的影像资料,尤其是深夜工作的情景,使学生深受感动,接下来播放另一个短片,学生一下子就被引入了长安街肃穆的氛围中,心随着总理灵车的移动而起伏,和长安街的群众一起缅怀敬爱的总理,甚至有的女生实在控制不住情感,放声大哭,情景短片为接下来的教学营造了教学氛围,更加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下来播放另一个短片,学生一下子就被引入了长安街肃穆的氛围中,心随着总理灵车的移动而起伏,和长安街的群众一起缅怀敬爱的总理,甚至有的女生实在控制不住情感,放声大哭,情景短片为接下来的教学营造了教学氛围,更加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四、运用信息资源库,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最大程度上给人们带来了所需要的快捷资源。然而资源的丰富甚至是繁杂,就需要我们团结合作,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分组辨析。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学会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辨析、总结,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拓展和探究。
如在《绿色蝈蝈》一课的教学之前,笔者花了不少时间去网上寻找蝈蝈。在大量的图片中筛选出一只浑身翠绿,有着鼓溜溜大眼睛的帅气蝈蝈,还有一只玲珑剔透、造型生动的冰糖蝈蝈。当制成的课件一展示出来,就赢得了学生们的一片喝彩声。他们戏称大眼睛的为蝈蝈王,一看就喜欢上了,自然探究起来也格外来劲。学有余力的除了仔细观察蝈蝈的外貌外,还十分认真地研究了它的生活习性、嗜好以及科学工作者们对它的评价等。学习方式也由原来集体的、静止的、被动的转变为个性的、动态的、主动参与式的。
信息资源是优化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极大地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能开阔思路,了解到百家思想。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精心考虑应该利用哪些信息资源,如何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最好、最新、最有吸引力的信息。将信息技术作为知识构建工具,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思考、表达和信息交流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应用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学习的过程,在其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辅导和帮助。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活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蕴含着许多思想教育的因素,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充分运用,可以强化这些因素的教育成效。例如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的内容后,学生进一步增强了对这位国家领导人的尊敬与爱戴,受到了强烈的思想教育。为了巩固教育成效,我在班级开展了“共和国敬爱的总理”主题学习活动,运用多媒体,播放了周恩来总理冒着余震视察灾区、朱基总理深入抗洪救灾第一线、温家宝总理日夜指挥抗震救灾等感人场景,使学生对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心为国为民的崇高行为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了对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敬意。
10.浅谈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
望江县沈冲中心学校 张富康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将信息技术巧妙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和写作能力,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农村小学自从班班通走进教师来到语文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平添了生机和活力。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强大的超文本功能,多渠道的信息传递,拨动了学生的心弦,荡起了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可以说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创设情境,展开兴趣翅膀
语文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在课堂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将抽象、简约的文字符号转为图、文、声三位一体的生动可感的形象,使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呈现的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课堂情景。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知识的感性材料,创造的情景深深的吸引学生,从而使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透过文本,体会内涵,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为了解决学生在情感投入上的难点,我特意设计了一段大地震后的视频,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地震后残败的凄凉场景。这一环节既渲染了气氛,又对学生产生深度感染,学生很自然地便进入到课文,互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学生的思维已被老师牵引,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二、启发想象,让翅膀动起来
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少,知识储备不足,即使课文生动活泼,文字兼美,学生也难以直接进入稳重意境。教学时,根据不同体裁,结合课文,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弦,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处在和谐、积极的状态中,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激情。如在教学《题西林壁》一课时,课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从文字解释是:庐山从正面看是雄伟的大岭,从侧面看又成了高挺俊俏的山峰,无论是远看、近看、高处看、地处看,庐山的墨阳都是不同的,尽管学生对文中意思是明白了,但凭有限的经验难以想象这种景象,也很难体会诗人的情怀,理解诗中的哲理。于是,我利用信息技术逐一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远景、近景、高空俯视、山脚仰视图,学生不仅领略了庐山千变万化的美景,更是领悟了“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刻含义,然后我让学生想象:如果你身在庐山中,能看到庐山千变万化的姿态吗?这是为什么呢?课件演示:诗人渐渐走近庐山,诗人边登庐山边环顾左右,却只看到山石丛林,不由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接着开展讨论,怎么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月呢?从而揭示更深刻的道理: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要多方面,多角度去看,去思考!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这两句概况而形象地写出移步换形,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雄伟壮丽,从而更加深入地领会到了古诗意境之美。产生在情绪饱满、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不但发挥了想象力陶冶了情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三、试听结合,让翅膀飞起来
信息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的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边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信息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如《梅花魂》它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怎样指导学生自学理解体会梅花的品格,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这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既是教学重点,又是学生学习难点。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做了如下设计:
在了解梅花的高洁品格时,我适时播放,一朵朵梅花在风雪中竞相开放,是那么艳丽,再配上优美的音乐,使学生直观地验证梅花的清高品格,不由自主的进入了一种激昂向上的情景之中。此时,再出示描写品格的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突出了教学重点。
当学生深入了解梅花的品格特点后,教师让学生亲眼目睹外祖父郑重地送给“我”墨梅图的动人情景,亲耳听到外祖父对小外孙女说的话,并配上适当的音乐,图、声、乐并茂,学生心中洋溢着对外祖父由衷的敬佩。接着教师再指导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诵外祖父说的话,深入体会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拓宽视野,提高飞翔效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结合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不知从何下笔,常有“无语可写”之感。美国一位著名的学者曾说过“语文的外延是生活”。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同样,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看它的价值。而生活又是多姿多彩的,是日新月异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丰富的生活材料不易及时有效地从头脑中提取出来,需要提供支持,信息技术就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为学生提供形象,再说生活,激活学生内部语言,便于有效地转化为外部语言,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
例如:我曾经要求学生以《家乡的变化》为题口头作文,在没有做任何指导之前,能大胆登台的学生寥寥无几,所说的内容也无非是自己加的电视机变化了,房子变宽了,生活变好了之类的话,但怎么也不能展开。于是,我运用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有关家乡变化的图片,视频以及新闻报道等,逐一播放给学生观看。这些直观、形象活生生的画面,深深的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增添了丰富的素材,唤醒了他沉睡的感知,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课堂气氛变得空前的活跃了,学生们纷纷举手,要求上台来描绘家乡的变化。然后,让学生动笔写这篇文章,那简直是水到渠成,文思如潮。
11.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一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可否认,多媒体技术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鲜空气,课堂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激情,它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
一、利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学生学习有生活经验的内容时,兴趣会更加浓厚。而在语文课本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动画等手段,化静为动、化小为大或变大为小,从而突破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知识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向学生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这一知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而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手段把三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形象地表达出来,学生便很容易理解了。所以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情感
多媒体集图片、声音、动画于一体,可以化静为动,这正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好奇心重、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多媒体有声有色的资料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充分利用图片、声音、动画,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和文章产生共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教《锄禾》这课,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用一组图片来展示:“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辛勤的农民手拿锄头用力地耕种,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下来,滴入稻田里。”此情此景,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感性认识。随后,教师可在图片上方出示古诗,诗句和图片相对照,激起学生思维的层层涟漪。渴望立刻学习“锄”“汗”“粒”等重点字的心理已是一触即发了。
在每册的教材中基本上都有一些有关英雄人物方面的课文。而那些英雄人物离现在的生活太遥远了,学生不容易理解英雄们的一些行为。为了让学生走进那个战争年代,产生对英雄的敬仰之情,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一些歌曲和视频,把学生带到那个硝烟四起的年代,感受英雄们为了解放中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教学《王二小》一文时,我利用班队课组织学生观看了电影《小兵张嘎》。看了电影后,学生对抗日战争年代的孩子们的生活有了初步的印象,为学习《王二小》做了感情的铺垫。在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在自由阅读课文之后展开讨论,体会二小沉着机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在大家对二小有了感性认识之后,我播放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学生在动听、凄凉的歌声中流下了眼泪。此时,根本无须教师说一些二小如何英勇不屈之类的话,学生对二小的敬仰之情、对敌人的愤慨之情已从心底流出。
三、利用多媒体,指导学生朗读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其实能够读好一篇文章的学生,对文章也一定理解了。多媒体提供的声音功能,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可以利用一些播音员的朗读给学生提供示范,也可以利用图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等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在《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文中,国王的“不高兴”和“高兴”这两个表情变化是文章的关键。如果学生能够读好描写国王表情的句子,那么对文章的内容也就好理解了。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先出示了国王不高兴和高兴的两张图片,让同学说说自己从图片中发现了什么。学生说国王原本不高兴,后来变高兴了。我让学生说说自己是从什么地方看出国王不高兴或高兴的。同学从“瞪眼睛”“嘴角往下挂”等体会到了国王的不高兴;从“眯起了眼睛”“嘴角上扬”等感受到了国王的高兴。对图片的观察,为后面的朗读进行了铺垫。在进行朗诵训练时,学生非常投入,不但读得好,评价的学生也说得很好。他们不但从语音上进行了评价,而且还结合了表情,一改从前课堂上只会评价添字漏字的肤浅的评价。虽然只用了两张图片,但是却为朗读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12.浅谈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二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
(一)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 信息量大
教师结合授课内容, 可以不断填充新的、先进的知识信息, 包括理论知识文本、图片表格、影音文件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不用像过去一样书写满黑板的板书, 擦除后不能重复使用。而现如今, 通过多媒体投影仪直接把授课内容投放出来, 节省了大量书写板书的时间, 可以使教师有充分的时间, 对学生进行更多知识的传授、启发和引导,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据统计, 在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知识量是传统教学知识量的1.5~2倍。
2. 吸引力强
多媒体教学, 图文并茂,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 学生面对的只是呆板的教材和板书以及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课堂枯燥无味, 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针对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 因为他们基础差, 对学习的兴趣不高, 而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 加入一些形象生动的图片、图形、声音和视频等, 并附以文字, 让课堂教学内容一目了然, 曾经很难说清的重点、难点能够轻松地解决, 并把学生带入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 真正做到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变难为易,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方便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制作的教学课件, 不仅携带方便, 而且可以资源共享, 重复使用, 发现问题随时更改, 信息欠缺随时补充。教师上课时不必像过去一样, 担心同一个科室的几个教师同时上课, 教具不够用的问题, 现在一个U盘就全部解决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知识的更新也更快, 教师在课前可以通过网络查找一些相关学科和本学科的前沿知识, 也可以自由地加入教学课件中, 让学生及时了解知识更新的发展状况。
4. 促进教改
教育教学改革一直是我们教育领域多年来探索的目标,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促使教学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在课堂上发挥着主导作用, 并有针对性地对教学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讲解。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出现, 也促使课堂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在课堂上发挥着主要作用, 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 激发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课前的预习, 课中学生给学生讲解, 互相补充和挑不足, 最后教师总结方法, 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和牢固, 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 多媒体教学的缺点
1.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达到最佳的效果
主要是一些教师教学课件的制作水平不高, 对计算机应用掌握的不够熟练, 教学方法不能新旧结合, 出现新的教学设备加老的教学方法, 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 多媒体设备保障不到位
主要是计算机投影设备落后, 设备故障多, 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3. 教学班过大
主要是教学空间大, 教师未配备麦克风, 教师讲的费力, 学生听的吃力, 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二、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大家往往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起辅助作用, 而不是代替作用。
(一)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能完全取代教学过程中的其他手段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计算机和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工具, 只起到服务的作用, 不能替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讲授和总结等作用, 也不能采用多媒体视频录像代替教师授课, 让学生就好似看电影一样, 这样使用多媒体教学就是对它的一种误解, 它只是教师手中众多教学手段中的一个。
(二)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所制作的教学课件, 对课堂上各种突发情况很难应对
一些教师因其使用方便, 而且形象生动, 在整个的授课过程中全程使用, 这样不能充分发挥课件良好的交互作用, 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因其使用方便, 授课内容一目了然, 导致一些教师课前不备课。当发生突发情况时, 只能改为自习课, 出现停电即停课的状态。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仅止于此, 这只是冰山一角, 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完善, 我们也要认识到想获得更多的知识, 提高教学质量,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这只是起点, 不是终点。
摘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各个领域, 多媒体教学在中职院校教学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成为教师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与方法之一。在教学过程中, 它的应用既有优点, 也有缺点, 应该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缺点和问题。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学生,教师
参考文献
[1]李小芳.如何控制职高信息技术课的课堂[J].科技资讯, 2008 (29) .
13.浅谈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三
内容摘要:随着信息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渐趋丰富,技术手段的日渐多元,目前对于技术的关注重点由重视硬软件及资源建设,转为关注评价技术在学校和课堂中应用的有效性,即信息化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另外,从教育技术学科自身发展来看,对于如何有效运用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一直伴随着教育技术研究的历程,是每个技术应用发展阶段必须面对的问题。当前,以信息技术广泛使用为特征的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革新的主要实践倾向,因此,本论文提出探讨和分析课堂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说来即何有效使用现代媒体技术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现代媒体技术、微课、慕课、英语教学、有效性
随着信息技术迅速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最初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中,这是教学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和技术性的飞跃。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新的依托于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学教育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出现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以往的要在先进教学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的时代告一段落了。因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教学理念越来越依托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反过来又 影响了教学思想。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说过,技术所带来的延伸将某一种感知方式从原有的均衡中剥离出来,这就打破了人们旧有的认知、行为习惯。人发明的新技术和工具也进而为我们塑造了一种新的感知环境,它反过来不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思维乃至心理。用麦克卢汉自己话就是“我们塑造了工具,此后工具又塑造了我们”。那么信息技术这个工具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对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那么如何有效使用现代媒体技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效整合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归根到底要靠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和接受来实现。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声音、图像、动画 等多种形式呈现并有机融合,通过电子课件、网络等途径传 递给学生.实现对教学内容和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大幅度地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兴趣.逐步实现教学方法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不仅可以使 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模仿再现、封闭读书” 变为“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而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辅助英语教学.能够让学生最大范围地接触到未来工作实际运用中的英语。它突破了“课上听讲、作 笔记.课外复习笔记、写作业”的固有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观念的转变是实施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重要条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进行相加。而是通过现有的条件来建设一个信息化教学环境,里面的所具备的功能都不是各自分开而是相互连接,而且就有一定的灵活性。而且不时的通过教师们的反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通过对于信息技术的正确合理的使用让教师看到信息技术教学与以往传统教学的巨大区别和优势。一定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 而且把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 从而让信息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和教师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习惯到依赖。让大家意识到信息化教学的巨大优势。
三、微课、慕课等新兴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最开始时,现代学习理论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利用信息技术对英语课程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辅助作用。与此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贴近实际、贴近生 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和健康丰富的课程资源;但是随着对于信息技术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使用后出现了一种新的情况,那就是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举例来说,微课和慕课的兴起。微课这这种形式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微课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它与传统教学的本质区别在于微课的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而且突出重点,能让学生更加了解所学习的知识的精髓和学习的方法和思路。而慕课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所谓“慕课”(MOOCs)是英文“MassivelyOpenOnlineCourses”的缩写,顾名思义,即是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以往的在线课程,只是简单地将一节四五十分钟的课程放到网上,学生学也好、不学也罢,没有监督机制,更没有诊断评价。而慕课则有了很大的变化:每个视频大约保持在10分钟左右,恰好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段;而在视频结束时,一般会出现检测与反馈,这意味着学生必须完成一系列小测试,来确定他们是否精准地理解课程中的概念;如果完成测试则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如果没有通过测试,那么他们必须重新学习刚学的内容;学生在 学习视频的同时,有问题可以即时提问,无论同步还是异步,最终都会获得来自教师、其他学习伙伴的解答,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现实。那么所有刚才所提的这些其实就是对传统教学的一个革新,但是如何把这种新式的教学模式引入到我们的现有的教学体系中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实践。而我们目前正面临着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是如何使一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观念得到有效转变。因为我们一直在延续旧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而且这些方法已经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已经在大多数教师的心中根深蒂固以至于推广当前一些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时显得力不从心。除此之外,每个学校的硬件师资的差异也是难于推广的另一个原因。
四、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巧用信息技术创设英语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所以英语教师应巧妙地选用多媒体方式来吸引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在讲初二上学期Module 6 Entertainment Unit 2时,首先教师创建视频来讲解一些关于影视的类别,包括加勒比海盗电影的故事概括和一些生词的发音让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对课程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使教师在第二天的课上节约了时间 并且能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课程更加深入的教学。那么这样的话微课教学已经开始发挥它作用了。但如果要真正的进行翻转课堂的话,就要取决于教师所选取的教学内容了。例如,微课的最大优势是对英语学科的知识点进行的教学。那么教师可以采用自己熟悉的多媒体方式进行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录制,在录制最后可以相应设置几道有关该知识点的习题,以便学生在看完视频之后得到有效地评估。这样第二天学生们在课堂上和教师一起做的就是对某个知识点的某个细节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惑。从而使课程的高效性进一步提高。
五、在英语教学中,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选择整合策略
对于不同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的学生来说,他们所处的学习环境和所选择的学习方法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而信息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 轻而易举的实施多样性、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整合策略。而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大数据时代,通过对学生的在线课堂评估,在线测试,电子作业里的数据进行跟踪来分析每个学生在一定阶段所处的问题进行时时反馈。与此同时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数据反馈来制定适应每个学生能力的试题,而且所有学生的试题各有针对性,从而达到了个性化教学。这样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这对于传统教学来说几乎是很难做到的。
六、用“慕课”的方式来建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转变 教师角色, 突出学生主体
英语教学过程是一种信息交流过程,但如果因为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方式的局限性从而束缚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的话,那么课堂的效果将要大大降低。而“慕课”这种最新的教育模式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通过“慕课”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去选择自己所在的学校里面任何一位让他们刚兴趣的英语教师的课甚至是别的学校的英语教师的优质课。通过对于课程的自我选择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特征。而且“慕课”还综合了微课,对学生的课堂评估,在线测验和在线答疑,交流等功能,而在视频结束时,一般会出现检测与反馈,这意味着学生必须完成一系列小测试,来确定他们是否精准地理解课程中的概念,其实,这一点这不借助了游戏“通过的”的理念,从而使有时严肃而枯燥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可以即时与教师和其他学习伙伴交流,使前文提出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现实。与此同时,作为教师这个角色也在悄悄地进行了转变。当把“慕课”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时,班里其实是两名教师在班里进行教学,一个在互联网上的某个媒体,一个来自教室中真的教师。他俩的职责和功能不同,一个是来进行高质量的教学传输,一个来负责学生的听课情况,而此时,在教室里的那位真的教师的职责多处于管理的职能。并且对于“慕课”每一个步骤进行实施跟踪和监控,但当学生们在某个知识点出现大规模错误和问题时,这个教师可以暂停“慕课”或在“慕课”结束之后进行就某一话题的进一步讨论和分析。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每当学生在学习新的单元时,学生们都会要在课上接触新的单词。当然慕课也会把这些也作为考查学生课堂实时评估的一项,当学生通过“慕课”学习完一些生词之后,就可以通过课堂评估系统对班里所有的学生进行很短暂的单词测试来考查学生在这块的学习情况,当所有的学生在完成这项测试之后通过系统数据统计把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词的情况给予反馈,在进行汇总。这时在课堂的教师可以进行和学生进行互动来分析为什么在一些地方出错,以此来加深对生词的理解和掌握。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一个知识没掌握,就可能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只有学生每一步的发展得到保障,学生最终的成才才有保障。
可以说信息技术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当中,在不经意间重新塑造了我们对事物认知的尺度,改变着人们行为和思维的方式,无论是在你的日常生活还是其他的事物,网络信息化无处不在,因此英语信息化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势.它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明显 21世纪的信息技术本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的实践环境.不仅非常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为教师提供了一片翱翔的天空和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舞台 英语教师不但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 素质.也要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改变原有的知识结构,有效使用现代媒体技术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以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商务印书馆,2000年
[2]黄若好.建构主义与多媒体外语教学模式 外语电化教学.2003(4).
[3]陈玉琨:《上海教育》 2013年第10A期
[4]孙丽.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的定位 中小学电教,2003(12).
14.浅谈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四
广东省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 陈子路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其多样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姿多彩的学习环境,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必要的工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让师生产生无限拓展的空间,同样在家校沟通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意义重大,它指出了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性。笔者结合体校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摸索出对运用信息技术的一些手段和技巧。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整合 识字 朗读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它指出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必然性。
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将挖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多的使用价值,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手段和方法是从信息技术实践中得来的 1.利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化枯为趣
识字是阅读和表达的基础。在体校,学生由于半天体育训练半天文化科学习,识字教学仍然是中年级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对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笔顺学生难以掌握。多媒体课件可以有效地将声音、图文和视频并用,对这些爱好体育的运动员来说更会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
动态的事物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好奇心。因此,在教学生字时,运用学校订购的课件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购买的多媒体课件往往包括很多根据课文实际去设计出来的内容,里边有“情景动画”、“全文朗读”、“生字学习”“词语认读”“基础训练”等内容。省去教师将大量的时间花在搜集材料、设计多媒体的课件上,还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去取舍运用。
国庆节前夕。由于与音乐课调课了,我要连续上两节语文课。当教学第六课《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生字时,发现学生有点困了。当我引导学生学习生字结构、部首和组词后,突然看到了课件“基础训练”下有“砸金鸡”“连连看”等生字游戏。我以为这么老土的游戏没人玩,反正学生也有点累了,就让学生玩一下吧。开始让学生玩“砸金蛋”,玩法就是,左下角出现一个生字,然后选 1 择写有这个生字拼音的金蛋去砸,砸中就立即出现一份礼品。开始我让学生举手到讲台的电脑前来玩,学生马上小手林立。接着,我又让学生玩那个“连连看”的游戏,就是把生字拆开,然后让学生找出来连在一起,组成一个字。这时学生兴趣更浓了,个个都举手。我干脆让学生排着队一个人连一个字,连错一个,等一下要当着全班同学做三个俯卧撑。那时,讲台被学生占领了,我只好坐在学生的座位上观看学生玩。
学生动起来了,老师的心却静了下来。我顿感这样也好,学生这么乐意参与,玩得这么开心,又可以学习生字。这不就是常说的“玩中学”吗?这不就是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电脑来达到巩固识字的的效果吗?真正地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主动地识字而不感到枯燥。对于体校四年级的孩子来说,错别字特别多,刚接手时有好几个学生连自己的名字都没写正确。这节课真的是无心插柳!
2.利用多媒体进行朗读教学,增趣提效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在传统的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由于受方言的影响,特别像我们这些广东人,往往很难使朗读指导达到理想的效果。但如果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这些问题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课件的朗读录音是朗读大师们给予我们的优秀作品,清晰响亮的语言转换了书面文字语言,再现了情境,能给学生提供很好的示范作用。
要学会与朗读大师的优秀作品交替运用。有所长必有所短,朗读大师的作品固然优秀,但长久使用这些现成的作品,也会让师生产生厌倦感,让人感觉到好像是天天都在听那几个人朗读一样。久而久之,这种熟悉的声音可能会成为一顿无味的午餐。于是,我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变通运用。首先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安装一个多功能的录音软件,录音完毕后可作进一步处理,如回音效果等。课堂上,我会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到讲台处对住麦克风读,当即录下,然后回放录音,让学生立刻听到自己的朗读效果,解决了学生自己朗读时无法判断出读得好坏的问题。我班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朗读的方式。由此可见,现场录音一方面增强了学生朗读的兴趣,一方面让学生听自己的朗读录音,很快就会纠正读得不好的地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种方法百试百灵,我觉得非常有效果。
另外,我还会利用课余的时间选取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录音,自己再用“会声会影”进行配乐。上课时,我就可以作为课堂范读了。有时,孩子们都不知道这声音是来自本班同学的。参与的同学得到肯定,没有参与的同学都想进行尝试。我想,只要学生乐意积极参与又能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就是好方法。这可见多媒体的魅力非一般,真正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活用网络平台,“三教合作”,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所谓“三教合作”,即教师、教练、家长三方合作育人。在体校,孩子一般一个星期回家一次,如果体育训练紧张,可能更长时间才能回一次家,校讯通平台的使用就变得更为重要了。动员家长全员加入校讯通,才能保证短信到达每一位家长的手机上。人都喜欢表扬,这是天性,我们的家长与教练也一样。作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我,每天发现两三个学生的优点,哪怕是讲卫生、积极回答问题,都可以通过校讯通平台给家长发去表扬短信,目的在于通过家长的间接表扬,鼓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另外,更重要的是学会使用校讯通平台上的“成绩管理”,下载成绩导入模版,输入成绩上传后,就可以向家长们实现全班成绩一键发送,所有加入了校讯通的家长第一时间就能收到孩子单元测试的成绩。(附校讯通发送模板截图)
在布置周末语文作业时,我通常会在星期五上午放学前就定好作业布置给学生,同时也给家长发送学生周末作业布置。因为体校的学生星期五还要在校上晚修,星期六早上或中午才能回到家。然后我会选择定时发送,定时发送的时间我一般定在周六上午10点。校讯通的使用,使教师与家长得到了及时的沟通。
另外,我想,校讯通平台实现了与每一位家长取得及时的沟通。而在我们体校,教练可是学生的第二任“家长”,天翼189邮箱每月免费赠送100多条短信,实现了教师与教练进行及时的沟通。尤其是给教练发去其队员每单元语文测试的成绩时,我事先将班里同队同教练的孩子进行归类,编辑好对每个教练发送信息的样式。如:“尊敬的张教练:您好!现向你汇报语文第三单元测试成绩:李孺文彬94.5分,滕逸舟93分,朱俊豪62分。全班平均分为80.7分。感谢您对老师工作的支持!”很多时候,教练也能及时回信息表示感谢对他队员的关心。让教练及时知道队员的学习成绩,有利于在训练队上进行表扬、跟进、督促。(附发送模板截图)
通过这段时间的坚持使用,总算有一定的效果。这班孩子三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差不多有50%的学生不合格。通过使用这些信息技术及时与家长、教练沟通,现在语文第四单元测试了,全班20个孩子都合格了,有9人达到90分以上。这样看来,网络平台的使用可实现教师、教练、家长三方沟通合作,有效提高了孩子学习成绩。
15.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五
1 在数学课程中常用的多媒体软件
Power Point是数学课程中最常用的多媒体软件, 通过幻灯片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及任务等, 文字、动画、声音等能集于幻灯片中, 方便教师创设新的情境来提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向学生直观清楚地表达学习重点和难点, 更能帮助教师节省上课时间, 提高教学的效率。
Excel是一个具有非常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的软件, 能够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 甚至进行分类、排序和筛选等, 教师可以运用Excel在课程中为学生模拟各种数学实验, 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所要学习的原理, 还可以建立函数的模型, 画出函数的图像, 很大程度上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持, 丰富了数学课程的内容, 帮助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来指导学生, 提高了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几何画板, 对于现在的数学教师来说, 这是一个必须了解掌握的教学软件。在学生学到几何的问题时, 便可用它来辅助学习。在数学课程中, 只要教师能够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几何画板, 学生们便可以自己动手, 对所学到的知识原理进行分析和探索。当学生自己开始动手时, 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便开始增加, 主动探讨研究, 有利于提升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
在数学课程中, 被教师运用的多媒体软件还有很多, 这些软件可以增长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 从而有利于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2 在数学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优点
首先, 在数学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增长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种动力,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 向学生展示的不仅仅是文字图像, 可以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 帮助他们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更能清楚地理解数学原理, 增强认知能力。教师在数学课程中应该用体验性教学的教学模式[2], 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数学的乐趣, 只有这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才会被激发, 变得积极主动, 使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其次, 在数学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多维化。信息技术可以向学生们形象地展示数学原理形成、发展的过程, 让学生更容易了解数学原理。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 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更高的领悟层次, 学生可以更好地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其发展、直觉思维。信息技术运用动态的方式让思维变得可见, 学生们能通过对它的观察、猜想等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拓展思维空间, 还能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再次, 在数学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可以向学生呈现极好的情境, 吸引他们的注意, 增长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是一位探索者, 他们要在活动中学会主动去探究数学的本质和规律,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更容易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数学课程中, 应该通过信息技术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并且要指导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拓展视野,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 在数学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增长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多维化,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的优点有很多, 当教师合理恰当地将它应用于数学课程中时, 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将倍增。
3 对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反思
首先, 要对信息技术有正确的定位。信息科技在数学教学中只起到辅助作用,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能完全依赖信息技术, 没有自己的教学方式。现在应用在数学课程中的信息技术都只是在演示的层次上, 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它的教育技术价值。如果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 没有很好地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那么这样的信息技术只是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形式, 无法起到任何有效的作用。
其次, 要正确看待传统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通过板书、直观的教具演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 有时学生会认为枯燥乏味, 但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常常能够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而在数学课程中所应用的信息技术仅仅只是在表面上。教师在数学课程中, 要将两者相互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 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再次, 要合理选择媒体。要适当变化所选择的媒体, 让学生乐此不疲地探索数学, 接受思维的训练。选择的媒体要主次分明, 还要有艺术性, 图形、颜色、声音的搭配要符合美学, 选择的媒体要为教学内容服务, 不可以偏离重点。
4 结语
这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 信息技术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证明。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程中, 能够增长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多维化, 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活跃了数学课堂的学习气氛,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 信息技术具有两面性, 过分依赖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 会使师生间的交流减少, 操作变得枯燥单调, 大大降低教学效果。应用信息技术, 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时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两者需要相辅相成, 便可以锦上添花, 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向阳.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3-4.
16.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六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应用效率
我国的现代教育正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教学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技术领域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地发展。从最初的视听技术的运用到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已经使传统的教学方式拓展为多媒体的教学。在新课改深入人心的今天,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必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语文教学,不但使语文的课堂教学生动、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达到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目的。
一、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儿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如果他们的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形象,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如果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创设的课堂氛围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直接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促进儿童整体和谐的发展。信息技术无疑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实现途径。
《太空生活趣事多》一文写的是宇航员在太空中吃饭,睡觉,喝水和洗澡的生活场景。在这节课的教学时,由于与学生生活常态差别太大,而学生的认知有限,无法想象。借助电脑技术制作集图片、声音和视频为一体的课件,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无垠的、神秘的太空世界。开课之初,视频展示太空世界,伴随教师悦耳的讲解,神秘而深邃的太空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而后,利用文字、数字和图片理解太空的生存环境,重点区分与在地球上生活的不同。最后,在讲课文中的内容时,学生就进入了浩瀚的太空世界中。他们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为下一步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运用多种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无以伦比的能力。各种方法综合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课文题目是“毁灭”,却用大量的篇幅写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文中二到四自然段详细地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和收藏文物的珍贵,用文字再现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只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用精炼、简洁的语言介绍了其毁灭的经过。文章前后联系紧密,先扬后抑,重点突出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这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另外,本文是清朝后期的历史,离学生的生活很久远,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过程。
1.用“圆明园的布局图”理解其布局特点“众星拱月”。用各地名胜的图片和视频理解其汇集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和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用博物馆、艺术馆里珍贵文物的图片和它们价值的文字介绍,突出园内收藏的文物的珍贵。观看了这些美景和美图,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发出由衷的赞叹。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心中油然而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比热爱。
2.正当学生感到骄傲和自豪时,课件出示大火,眼见刚才的美景顷刻之间化为一片灰烬,只留一地残垣断壁,同时教师讲解当时的情景,再出示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视频。在课堂上,就出现了一片愤怒之声。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使命感。
三、凸显开放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给学生思想上的启示,引发心灵的共鸣,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同时还会营造出一种愉悦、和谐、民主、平等竞争的学习气氛。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创造者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支配下,将大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借助于想象和直觉,以突发性飞跃的形式进行的重建、组合、脱颖、升华所完成的过程。创新思维是整个创造活动的实质和核心。我们突出情境的开放性、包容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创新余地。
在讲《颐和园》一课时,为获得生动、直观的效果。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图片,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了课件。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适当插入声音。第一张是电子地图,显示颐和园在北京的具体位置,第二张是颐和园的平面图。在讲述不同的地方时,放相应的照片。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使学生在头脑中对颐和园有了直观的认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一次“去”颐和园的旅游。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自己用PowerPonit制作一个介绍某一个地方的幻灯片。因为学生已开设信息技术课,已经学习过。学生完成的情况很好,制作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风景幻灯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了创新思维。
四、利用共享资源,扩大知识积累
我们正处于社会信息化中,我们要全面实施新课改,提高课堂效率,恰当扩大信息量是一个重要环节。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学习知识是必须依靠人的生理器官,对客观事物的感觉是人认识的基础,听和看是占主要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印象深刻,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丰富课堂的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信息融合,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素质。
实行的“校校通”工程,各个学校都有电子备课室,与远程教育网联结。实现了网上的资源共享。真正做到了:“秀才不出门,就知天下事”。在网上提供了每课的背景、作者简介、相关资料,都是声文并茂。对于理解课文提供了很大帮助。开拓了视野,使学生接受信息的速度加快了,量加大了。不仅让学生接受教师整理好的资料,而且要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去利用多媒体去获得知识,扩大知识的积累。适应未来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观念和策略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我们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上更合理,更高效。
【浅谈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推荐阅读:
浅谈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06-24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2-21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1-03
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9-10
《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0-02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1-30
信息技术在盲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08-06
现代信息技术在聋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09-21
浅谈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09-30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