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设计的改革创新-教育论文

2024-08-16

作业设计的改革创新-教育论文(精选16篇)

1.作业设计的改革创新-教育论文 篇一

我看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对于我一点也不陌生,因为我的初中三年学业就是在课程改革下完成的。当时只记得老师说我们是实验品,原因很简单——我们是课改第一届,由于是刚开始,而且我们县——太白县是山区落后县,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跟不上,还有老师的观念都比较传统,所以课改的实施很不顺利,可以说上到学校领导,下到老师学生,基本上都没有领会课改的真正内涵,对于实施课改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都不是很支持的,课程改革对于我的最初记忆就是英语课上和同学竞相作对话,数学课上把手举得很高去讲台做题,语文课上老师把我们分成几个小组大家一起聊一聊,至于像老师您讲的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几乎没有听过,但也不否认他们其中的某些已经贯穿于老师的课堂教学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经常提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评价,但从我的学习来讲主要是侧重于前两项,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衡量本身就没有明确的标准,所以在我们日常学习中的体现也是很不明显的。

初中的三年课改本来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高中又回到了传统的教材里,我们又成了老教材的最后一届使用者,这种新老没有衔接上的现状对课程改革的实施也是不利的。结合我的求学经历,我可以这么说,初高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没有多大区别,初中有中考这根指挥棒高中有高考,在一考定终身的情况下谁也不敢马虎,成绩分数成了最终的决定因素。在课改的框架下的确把学生平时的表现、在科技创新文化艺术方面的成绩等多方面的内容也纳入到了评价体系,但这些只是走一个形式,说是把这些会记入学生档案以供录取学校参考,事实上并没有。我的学弟学妹是陕西省高中课改的第一届,从他们那里得知,他们也并没有从课改中受益,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高中三年的时间里完成相应的学分即可参加高考,这让某些同学错误的认为考60和100是一样的,都能得到学分,挫伤了一些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因为课程改革每学期的学业水平测试也成为了学生的重中之重,而且因为在高三之前不管文理科都要学习对方的课程,这无疑又加重了学生的负担;需要承认的是,课改之后教材的生动性和可视性有很大的提高,但是某些内容的设置缺失了原来的连贯性,与学生接受知识的一般规律是相悖的,比如历史教材是横向按照政治思想、重大改革、文化等模块进行的,应该是对纵向的知识有一个总体的把握认识之后进行横向的总结对比的,但现行教材凌乱的编排不仅对于学生而且对老师都无疑是很大的挑战,我了解到的现状是学生在使用现行教材的前提下课余又在借老教材进行学习,这难道是课改的初衷吗?

很多人都说高考制度不改革课程改革没法实施和推进,这是从终点来说;回到起点,我们国家的幼儿园、小学的学生本应该是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然而各种补习班辅导班奥数班充斥着他们的时间,从源头和归宿都存在着不配合的因素,课改实施的举步维艰和假大空也可想而知了.最近一期南方周末的文化版面关于幼儿园的管理的报道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我们谈论很多孩子不幸福的事,接下来应该想想我们做门父母的坐老师的自己是否幸福。我们如果感觉不到幸福,我们就不认识幸福,那我们怎样给孩子幸福呢?我们总不至于看到我们的孩子不幸福只是叹一口气,说‘唉,我也没办法’,眼睁睁的看着偶我们的孩子这样一直痛苦下去;然后孩子的痛苦传给我们家长,我们再用我们的痛苦加强孩子的痛苦。”(李跃儿李跃儿巴学园创始人 《南方

周末》2011年4月21日《什么破幼儿园,啥都不教》),我们的教育要反思,老师和家长要反思,整个社会都要反思:我们的教育带给孩子的不是更多的幸福而是更多的痛苦,那么它成功吗?我们究竟想要什么样的教育?我们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

“‘课改’走过场的很多,越是高考任务重的学校,越是以高考为主,因为教育局给各个学校下大了高考指标。那些生源差的学校,则让差班暠课改。课改作假,学生经济负担却增加了。”(《南方周末》2011年4月21日《老师的“样子”——一个中学教师的小说和现实》)这样的一段话出自一位当了17年中学语文教师的梁卫星的小说《成人之美兮》。既是小说,其说法不足为信,但很多看过这本书的老师都惊呼其为纪实文学,这样我们就不能对其完全否定了,它应该也反应了一定的事实。

前几天从新华网上看到一则新闻:山东省2011年新入学高中生取消文理分科,2014年进行相应改革,山东省推出的教改措施再度将多年来备受争议的高中文理分科问题推上风口浪尖。很多老师和学生担心此举会加大他们的负担。我在和我的高中老师交流中经常讨论课改,上面专家和下面师生的分歧始终是一个话题,专家认为自己的方案没错,师生认为没有考虑具体实际,这种互相的不理解也是阻碍课改进行的因素。

看了西安中学姒吉霞老师的讲课视频后感触很深,深感课程改革的实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免费师范生,我们将来是要去基层从事教学工作的,课程改革的推动与深入需要我们的付出与努力,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精神实质贯穿到每一节课里。同时,也只有在教学一线的老师最清楚课程改革难以推进的症结所在,他们对教学与教育的思考最实际最深入,我们应该多听他们的意见。

在课堂上老师也向我们讲了其他国家以及我国台湾省的课程改革的情况,这对我国课改的实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还是要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您对“课改”的阐释,使我们深信国家进行课改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具体实施出现了偏差,以后课改的深入推进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课改不只是要喊在嘴上。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需要老师学生都从心里接受认可,我们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切实的改革高考制度,教育部的表态、北大清华等校的自主招生、南科大的运行都在像人们释放向好的信号;我们也希望我们的专家能从办公室从纸张和文字里走出来,深入学校走进课堂和师生多交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改方案;课改的最终实施还是在师生,老师同学能够从思想观念具体行动上理解支持贯彻课改的要求,真正以育人为本,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为我们的国家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2009级历史二班40903069

耿强

2.作业设计的改革创新-教育论文 篇二

关键词:基础课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工作室制度

1 背景分析

1.1 目前教材情况分析

目前对应艺术类基础课程出版的教材非常丰富,主要有:《素描》《设计素描》《色彩》《设计色彩》,基本写法也是以基础素描写生、色彩写生为主,比较重视造型基础训练,这类教材比较适合美术专业学生使用,课时量要求也比较大,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学习才能见成效。因此,针对没有太多美术基础、没有太多课时量的艺术设计学生而言,相对不太实用。

1.2 学生自身能力分析

从大多数艺术设计类院校新生的入学情况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基础课水平相对较低,或者基本没有学习过艺术专业的素描、色彩等基础课程;(2)学习基础课程素描、色彩的时间非常短,甚至完全没有接触过基础绘画,这无疑增加了素描、色彩、三大构成、设计表现技法等课程的学习时间,并且相关艺术设计类的知识非常少,更有甚者不能完成教学内容;(3)在学习态度上轻视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完全不理解素描、色彩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意义,不明白素描、色彩等课程与专业实训课程之间的前后承接关系,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对基础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不认真等各种厌学情绪;(4)多数学生片面追求上大学、盲目选择专业,不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不能够明确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1.3 专业技能对素描色彩教学需求状况分析

基础课程中的素描课程主要训练学生对空间的理解、认识、概括能力,以及对物体的整体塑造能力,通过基础素描的训练和学习,同时提高学生的图形创意能力和审美判断力;色彩课程主要训练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知识及其应用方法,为专业实训、专业技能课的正常进行打下牢固的色彩基础。没有经过基础训练,只是掌握了电脑应用软件的人,就没有办法将设计作品深入进行下去,就没有办法充分理解顾客的要求,不能根据不同条件和状况灵活设计造型,就如同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永远不能真正认识到创意设计的真谛,永远只是受雇于人的工具。

1.4 背景结论分析

事实证明:艺术设计中的创意思维能力、空间塑造能力、色彩搭配和表现能力、独特的审美能力,多是经过扎实的美术基础课训练获得的;没有扎实的基础设计能力,艺术设计作品一切内涵的提升均无从谈起。因此,注重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采取符合专业特色需求的教学措施和手段,是非常必要的。

2 创新与实践

2.1 教材的重新定位

基础课的教材应该从基础入手,但最终还是要与实训课程的要求相互联系。在充分调查和考虑企业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可以采取将企业实际项目引入教材编写内容的方法,项目导入部分的写作体例可以这样进行:一是精品赏析;二是项目综述;三是项目要求;四是操作步骤;五是项目小结;六是课后训练。引入企业真实项目的教学方法,也是近年来大力提倡的,项目导入的教材写法,完全按照企业流程进行,可以加强学生对企业真实项目的了解和认识,如果能够在教学中将学生带入真实企业观摩,这种教学方法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 针对学生能力水平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设计

(1)多媒体手段应用。多媒体是目前普遍应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通过多媒体展示优秀设计作品、优秀绘画作品的同时,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对优秀作品有感官上的认识,而不单是欣赏。也就说,要鼓励学生挖掘优秀作品的深厚内涵,鼓励学生课后查阅大量资料,学习优秀作品中更多的相关知识。对于优秀作品,鼓励学生以绘画的方式进行临摹,或者通过颜色搭配方面的改变,探索效果和风格的变化。

(2)从学生心理年龄考虑。心理年龄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基础课程的教学,可以从学生喜爱的造型作品出发,对于喜欢动漫造型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从动漫造型入手,进行空间造型能力的学习;对于喜欢平面构成、临摹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多临摹优秀设计作品,以期待他们能够通过大量临摹作品的积累,最终形成自己的个性设计特点。

(3)教学内容的设计应难易结合,注重灵活变通。美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一般都是长期的,每次上课时间要保证6~8节,多数艺术院校是连续性的全天授课,持续1个月或者更长时间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安排,必然要求学生有坚韧的学习毅力和极大的学习热情。因此,对于没有艺术基础的学生而言,最初的学习是难以忍受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如户外写生、外出观摩、变化教学内容,尽量避免枯燥厌学情绪的产生。

(4)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定期组织参加艺术设计比赛。目前各种级别的艺术设计比赛很多,可以鼓励学生多参与,或者多观摩。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欣赏能力,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种鼓励学生学习的很好的方法和手段。

总之,教学手段和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教师应该视实际情况而定,学校也不必苛求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只要是有利于培养人才的教学方法,就是有意义的。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综合业务能力

教师是教学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也必然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因此,应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的内涵建设,为教师创造不断学习、不断深造的条件,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或者观摩,鼓励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鼓励和资助教师进行科研。总之,应该给教师一个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一线教师能够不断地充实自己,并最终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教学中。

2.4 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1)要营造绘画教室的艺术氛围。专业的美术基础课教室,要求有测光灯、静物展示台、绘画工具等,不必追求装修的精美,但是一定要具备艺术气息和艺术氛围,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艺术环境,使学生进入美术基础课教室有一种想要进行绘画学习的冲动。

(2)艺术作品展示厅的建设。具备条件的专门艺术类院校,都有美术作品展厅,可以定期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学生的才能,可以多功能利用,这也方便外校学生学习和观摩。

(3)专业教学环境不应该分散,应该集中建设。艺术专业的美术基础教室、实训教室、美术作品展厅等教学环境,应该集中在一栋教学楼,或者一层教学楼内,这样便于学生的学习和集中实训,便于相互之间的交流。

良好且专业的教学环境和其他相关教学硬件的建设,也可以大大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中,是教学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2.5 基础课教学建立工作室制度

(1)实施工作室制度,应由具有一定艺术能力和企业经验的教师来承担和负责,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社会影响,如果该教师能够与企业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会更适应负责工作室的工作。在工作室制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完全融入其中,如果教师能够将自己与企业实际联系的项目带入工作室教学中,必然对学生的基础课学习大有裨益。通过让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效果图、设计图等内容的初期设计,可以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基础课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基础课教学的工作室,应该多样化,避免重复性建设。也就是说,避免建设同样性质的工作室,这样可以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和爱好进行多样化的选择,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采取互选的形式,这样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互之间建立起信任的关系。如果有合适的项目引入,可以逐步尝试将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项目化,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尽量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能力本位性;教师在做中教,从而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没有学习目标的弊端,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3)针对工作室制度,学校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要有包容心,艺术专业具有本身独特的授课特点,不应该要求其严格或者刻板地按照其他课程的形式上课,也就是说不应该一刀切地要求其只能在课堂上教学,应该允许其具有灵活多样的上课形式,应该允许艺术类课程在体制之外保留其独特的专业特色。

(4)基础课程的工作室制度,最终是要为实际工作项目服务的,因此,基础课工作室的负责教师应该主动与实际项目联系。即基础课工作室的负责教师,应该具备企业实际工作经验,或者至少应该定期深入企业,或者定期邀请企业设计师来工作室开展讲座或指导,对企业需求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将基础课程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联系。

2.6 基础课教学一年级采取“打通式”的教学形式

(1)针对大多数学生艺术专业基础薄弱、对专业选择相对盲目的实际情况,一年级可以采取“打通式”的教学形式,这也是大多数美术院校的教学形式。经过一年的基础课程教学之后,学生依据双向选择的原则进入各专业学习,这样可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重新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定位和选择。“打通式”的基础课程教学形式,也是美术类院校尝试多年、相对成熟的一种教学形式,在职业院校也完全可以尝试这种教学形式。

(2)基础课“打通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加强学生的基础课程训练,是对“宽专业、厚基础”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扎实的基础课程训练,将有利于今后学生在任何艺术设计类专业方向的发展。

3 结束语

艺术设计类的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而素描、色彩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多年来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也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创新和改革,教育没有拒绝任何一个学生的权利。相信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和教学探索的不断深入,艺术基础课程的教育会更加完善,走出一条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路。

参考文献

[1]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工作室化教学法”[EB/OL].http://www.gymy.cn/jsp/search/searchItem.jsp?table=OA_tBlog&column=ID&mode=newsBoardRecord&order=PubTime%20desc&id=107&key=4552.

3.作业设计的改革创新-教育论文 篇三

1.激趣阶段

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师在屏幕慢速、逐一投影一系列世界著名的和部分中国历代帝王的墓冢(教师备课时专心搜集的古埃及国王的金字塔、中国秦始皇陵、中山陵、岳飞墓、托尔斯泰墓等),并提问“看看谁能猜出这些坟墓里分别埋葬谁?”

(1)以好奇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说起坟墓,往往令人毛骨悚然,但由于对伟人的崇敬和好奇,甚至是对建筑艺术的审美欲望战胜了恐惧感,这些坟墓非但不恐怖,反而成了美的化身,令人心驰神往。由此快速、高效地把学生引导进入课堂学习中去,避免了传统教学中一讲名著就要学生先行阅读的沉闷教学氛围。

(2)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力、沟通交流能力。面对一座座宏伟壮观的坟墓,学生会猜测出不同的答案,对于不确定的答案,他们还会彼此交流看法,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作进一步的判断。激趣阶段最主要的目的是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心理基础。但在此时,教师其实已经不知不觉地将学生带入了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之中。在此阶段,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画面和问题的设计,问浅了学生觉得问题无趣、教师没水平,会不屑于搭理;问深了学生回答不上来,课堂冷场,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同样达不到激趣的目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好。笔者在教学开始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谁也不想悄悄地来到人间,又悄悄地离开人世,总希望死亡后有一座坟墓,甚至还要立一块碑,以求名垂于世,于是就有了众多的帝王陵寝、伟人墓冢。今天这些陵墓中的许多已经成为了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审视这些陵墓,我们总能获得许多智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那么,大家知道哪些著名的陵墓呢?”学生做出回答后,教师将通过课件展示以下坟墓的图片: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中国的秦始皇陵及南京中山陵。通过图片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这些雄伟的建筑大观。然后提问:“世间美丽的坟墓真的是美不胜收,那最美的是那座呢?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认为是俄罗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墓。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瞻仰这座‘世间最美的坟墓’吧。”这样导入课文,可以将世人眼里华丽的坟墓与托尔斯泰朴素的坟墓形成鲜明对比,激起学生学习本篇课文的兴趣。

2.任务布置阶段

此阶段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和篇目内容,设计若干教学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开展学习。其操作步骤如下,探究课文,请学生思考:如此朴素的坟墓是按谁的愿望设计的?作者为什么说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第一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中叙述托尔斯泰儿时故事的目的,即揭示这位伟人内心对美与幸福生活的渴望;第二个问题则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揣摩文中描述托尔斯泰墓及作者和人们在墓前感受的语句。由于学生对托尔斯泰和作者的了解不多,他们要理解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有一定难度,所以笔者将利用课件补充介绍这两位作家的生平及有关思想,最终使学生认识到:朴素的坟墓与托尔斯泰的伟大文学成就形成了巨大反差,折射出托尔斯泰淡泊名利、追求平凡人生的伟大人格,茨威格与这位伟人产生了心灵的强烈共鸣,故而称它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此阶段采取任务驱动法实施教学,有两个地方需要注意:一是任务设计要有针对性,任务量和难度要适中,任务内容要明确,任务要求要清楚,这样学生才能清楚地知道“要做什么”,学习活动才能顺利展开;二是各组获取学习任务,明确具体要求后开始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3.任务准备与完成阶段

任务准备包括组内人员分工与合作的准备、相关信息与佐证材料的准备等。“准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次重点,它可以较为全面地锻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文字加工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因此教师和学生都不可轻视这个准备过程。在这篇课文的拓展练习和准备中,笔者安排了复述和讨论。先请学生以作者的身份有感情地描述他瞻仰托尔斯泰墓时的情景。在此,笔者将两次利用课件为学生配乐,并展示有关托尔斯泰及其坟墓的图片,使学生在声画结合的情境中进一步充满感情地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感悟朴素的托尔斯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美,增加对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

4.交流分享学习阶段

交流分享阶段是本次阶段、本次课的重头戏,其主要操作步骤是:

(1)各组推选各学生代表发言,代表本组表明观点或看法,要求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情,以能打动或说服听众为最佳。交流形式除主讲外,还鼓励灵活创新。在学生的讨论交流阶段,笔者主要从以下两个问题着手:一是世间美丽的坟墓有很多,作者却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我们应如何认识朴素美与华丽美?二是生活中有哪些人像托尔斯泰那样为人类作出了突出贡献,却对社会毫无索取?在讨论交流发言过程中,应该注重坚持两条原则:第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第二,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在捕捉学生互动中迸射出的智慧火花的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题外话题应及时加以调控、点拨。通过上述两个问题的讨论发言,可以使学生获得两方面的人生启示:第一,朴素美与华丽美是两种不同的美,如果不带感情色彩来谈论的话,不存在谁更美的问题。华丽美是个人伟大成就的外在表现,但当朴素美体现了伟人的不平凡人格时便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美。第二,真正永恒的是人的崇高精神,每个人应注重追求高尚人格,为社会多做贡献。我国著名作家郁达夫说过:“一个没有伟人的民族是可怜的民族,一个有伟人却不知道如何去尊重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我們国家不缺少伟人,缺少的是对伟人的尊敬。通过学习本篇课文,我们应记住并尊重那些曾为我们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人。

(2)教师在学生发言和交流的过程中要充当组织者、听众、引导员、裁判等多重角色,争取引导学生在一个课堂专题之下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整个交流、分享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本身有扎实、良好的基本功,同时还要有灵活的头脑、敏捷的思维、开放的心态及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对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就无法辨真伪;没有敏捷的思维和灵活的头脑,就难以应对随时出现的、意想不到的问题。

二、思考与启迪

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有这样一些改革和创新:

1.以学生为主的“学”替代了以教师为主的“教”

有效避免了学生的被动性和盲目性,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不再是单纯的听、记、抄,他们必须要自己思考、自己选择、自己找寻、自己甄别和判断。在整个过程中,他们更多地是靠自己,靠相互的帮助合作,而没有教师加工好的、现成的东西摆在面前。这种目标清晰、任务明确的课堂自主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2.以“能力的培养”替代了“知识的积累”

以往作为基础课程的《语文》更多地强调知识的积累,课堂教学的内容往往表现为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记录,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除了“记”就是“背”,所以他们厌倦语文,觉得语文越来越没用,他们不知道,不懂得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语文去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工作效率。以任务为导向来设计新的语文课堂,更侧重于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学生提供在“做中学”的平台。要求学习者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信息和知识,更要具备获取这些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掌握获取这些知识的渠道和方法。职业教育强调培养人的动手能力,强调职业技能的养成,职业教育的《语文》课程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改革。

3.学习内容多元化,交流方式多样化,提高课堂互动效率

不少教师对课堂互动都有认识和研究,笔者认为课堂互动需要凭借一些手段和技巧才能真正动起来,而不只是表面的热闹。比如,有些教师简单地把师生间的一问一答理解为课堂互动,以为自己问得多,学生答得响就是互动的效果好,这是对互动的误解。真正的互动是每一个人都不仅要动嘴巴说,还要动脑筋想、动手做、用心去感悟和体会。正因为互动的课堂是大家参与、集思广益的课堂,所以它需要有开放的态度,允许多元化的学习和形式多样的沟通、交流、表达。

通过对技校《语文》课程中《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的课堂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职业教育中的确存在着“基础课程不如专业课程重要”的错误认识,也出现不断压缩基础课程去弥补专业课程课时不足的现象。但是人才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语文等基础学科的教学,如果要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这些基础课程的作用,教师就必须有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要牢记“教无定法”,科学地重组基础课的课程体系,不断摸索,创新出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使语文等基础学科在职业教育中得到应有的重视。

4.创新作业设计 篇四

曹王二中李麦霞

好的课外作业的设计,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训练,而且是给学生创造出再学习、再实践、反思所学、探究问题的空间。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不能为训练而训练,而必须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情感、能力的协调发展。课后作业主要是检测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在学习目标的基础上,不仅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还要着重于在基础知识、重点、难点上开展实践和研究。

在英语课外作业的设计上,以书面作业为基础,设计些观察、分析、操作、讲述等实践性作业,使学生把动手、动耳、动口、动脑结合起来。在学完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你早餐吃什么?)一课后,可以设计下列作业:了解一下本班和其他班同学的早餐情况,以便为校食堂提供参考方案:制定一份采访记录表,要求学生用英语记录被采访对象的姓名及早点要求,至少采访五位同学,并在小组交流。这些“采访”作业贴近生活,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真实的交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了解了生活,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

在七年级可以开展一个“身边的英语”阶段性作业活动,为期一个周,学生搜集来的英语琳琅满目,大体分为四类:①缩写词,如CTV、NBA、WC、CD、kg、cm等;②商品英语,如食品袋上的Net Weight,纸巾上的Soft、产地Made in China、光明牛奶Bright、感冒片Quick、手机Bird等;③网络英语,如E-mail、My files、Internet

等;④音译外来词,如Sofa、Coffee、Chocolate、Cola、Jeep等。在课题完成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查阅、整理资料,培养了信息处理能力,学会了探索问题的方法,增强了合作的意识。

实践证明: 对英语作业的优化设计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给学生自主选择练习方式和开拓视野的自由,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所学、激活思维、激发情感、增长能力,对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很大作用。

5.新课程下中学地理作业的创新设计 篇五

新课程下中学地理作业的创新设计

江西省铅山县第一中学 程平

地理新课标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强调“知行统一”。因此实践新课程需要“教法”创新和“学法”创新。笔者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从地理课作业设计的角度谈谈如何使教学走向新课程,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活”起来。

一、设计口述型作业――鼓励学生“动手”“动口”

地理口述型作业,即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在学生口头回答时,必须调动所学知识进行积极思考和语言知识,主观性题目训练要尽可能让学生口答,重要的概念、原理也要求学生口述,但不是死记硬背。所以,新课程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间、课后多思考作业,课前或一节课快结束时让学生多说作业,让学生们的嘴巴动起来。

重视学生说的能力,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会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或不同表达,教师都要加以重视,教师要善于在学生说的内容中挖掘其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

二、设计分析型作业――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分析型作业从本质上讲,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热点新闻进行分析。因为热点新闻分析与正在发生、发展的国内外新闻相联系,所以它对课程、学生、教师等方面肯定会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通过热点新闻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各种地理原理与知识,正确认识各种地理现象,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大大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且新闻分析的重点在于分析,即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维,分析事物的来龙去脉,学会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认清事物的本质规律;新闻的价值又在于用事实说话,新闻的真实性和师生在研究、分析新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严谨态度,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所以“新闻分析”对课程、学生、教师等方面肯定会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新闻分析课在组织应用时可以采用这样两种模式:

A、教师发布新闻――学生分组讨论(从地理角度)――全班讨论总结。

B、学生课前搜集新闻――师生共同评选重点新闻――对重点新闻分析讨论(从地理角度)。

当然,只有经常组织新闻分析,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

三、设计实践型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类作业主要是学生通过进行社会调查,用地理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周围世界,提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性的方案或作业。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能引发学生去调查、实践的材料(如:调查所在城市的噪声污染及危害;调查附近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所在城市绿化现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等),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并把这些调查实践的东西写下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维能力。观测类作业,需要一定时期的观测,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如可以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并用书本知识解释其原理;测算当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了解其变化规律;观测当地气象、物候特点等。

要做好地理研究性作业,学生必须主动地深入社会,走出书本和课堂,最大限度地收集资料,设计调查题目,联系调查单位,分析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这是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考验,有助于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四、设计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社会是复杂多样的,答案并非是惟一的。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不求答案的一致,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的作业闪现创造性的火花。我们可依据学生的实情与教学的需求,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题型,这类题回答时往往需要多方位、多角度考虑。讨论答案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创造性,复合性思维,从而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能进行创造性,复合性思维,从而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会求知。例如:学习地形对交通线的影响时,设计综合开放性作业,结合四川省的地形图与交通线图,从地形和交通方面分析历史上“蜀道难,难与上青天”到如今“蜀道不再难”的原因。并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分析我县地形对交通的影响。大家各抒己见,说得有理有据,不但消化了书本知识,而且拓宽了视野。

6.创新性作业设计随笔 篇六

一、激发兴趣

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学习的目标很难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因而,不少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积极性并不高,有的甚至是迫不得已完成任务,当然,干脆“忘记”的学生也偶尔有之。这就需要课外作业首先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使学生心甘情愿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在实际教学中,我感觉设计以下三种形式的作业,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玩游戏。游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形式。儿童的内心活动可以通过游戏变为外部的自我表现,从而获得愉快和满足。作业设计中的游戏不是简单地“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如,学习《可能性》后,可以设计和同伴猜硬币、玩“石头剪刀布”等富有童趣的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加深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

动手做。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外作业设计中,要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拼一拼、剪一剪、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分一分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方法,深化认识,拓展思维。如,学习《轴对称图形》以后,可让学生自己设计轴对称图案,画画剪剪,不仅巩固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写日记。学生学习数学时经常会有一些感受、疑问和自己的新发现,这些想法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逐渐淡忘。怎样才能让学生留住这些美好的回忆和智慧的火花呢?可以尝试指导他们写数学日记。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后,可让学生自己总结长方体、正方体有哪些特征,并据此写一篇日记。还可以引导学生写学习数学的反思日记:(1)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2)在课上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3)课上的表现如何,还存在哪些不足?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自我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二、促进探究

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的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究者。

观察。观察是思维的门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如,学习《轴对称图形》之前,可以布置这样的预习作业:请你注意观察蝴蝶、奖杯、天安门等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发现?想办法找找符合这些特征的图形,看一看,折一折。

调查。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实践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可让学生调查家庭或学校每月的用水情况,并根据调查情况,写一份合理的用水建议书。

研究。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展研究,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能力。如,学习《比例尺》后,可以要求学生制作自己家客厅的平面图,并研究客厅的设计和摆设是否合理,提出改进意见。

三、指导运用

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注意创设实际问题情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实际测量。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之后,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实际测量自己家每个房间的长和宽,计算每个房间的面积。然后把测量的面积相起来,与房产证上登记的住宅面积进行比较。

方案优选。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往往存在于纷繁复杂的情景之中,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思维和自主选择的能力。在学习百分数的实际应用之后,可设计这样的课外作业:旅行社为了激活旅游市场,在收费标准上打出了多种优惠办法(可直接提供给学生或请学生自己调查一两家旅行社),比较一下,看看哪种最适合自己的家庭。

7.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改革的尝试 篇七

一、针对学生的差异性, 设计多层次作业, 让学生享受到成就感

每个学生受其智力水平、思想能力、学习习惯、生活环境的限制, 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是不尽相同的.因此, 在设计作业时, 根据学生情况, 因材施教, 分层递进, 尽量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 给每一类学生都提供积极学习的机会.例如, 把同样的内容、标准、模式、分量的作业设计成A、B、C三个等级, A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 C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 B类作业则介于二者之间,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或者对学生布置同样内容的作业, 但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如应用题要求学困生可一题一解, 优秀生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 中等生尽力解法多样, 这样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有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发展.

二、针对学生的好奇心, 设计多样化作业, 让学生体验到趣味性

1.操作性

推进素质教育, 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让学生动手操作, 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 发挥创造性,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让学生自备材料, 制作一个能拨动的, 大小、形状不限的小钟表.结果五十多个小钟表在指针和表盘形状、时刻标记设计等方面各有特点, 之后让学生拨动手中的针, 寻求“一昼夜时针与分针重合几次?”等问题的答案.整个过程, 不仅考查了基本作图等有关几何知识和美术知识, 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2.探究性

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因为探究是创新的基础, 而机械呆板的作业很难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精心设计探究性作业, 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发问、思考, 获得体验, 在探究过程中不断优化自己的结论,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有帮助.如学习《四边形》后, 布置作业:已知平行四边形, 把它分成面积相等的四部分, 有几种不同分法?请画出图形.经过探究交流后, 学生交上来的图形丰富多彩, 个别学生从美学角度画出漂亮的图形, 极具创意, 甚至有的学生对不同的画法进行概括归纳.通过这类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题目,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3.开放性

以前为了应付考试, 作业主要是瞄准试卷的题目, 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禁锢在封闭狭窄的课本和课堂.课改要求我们走出课堂, 增进与社会的亲密接触.如在讲“教育储蓄”一节前, 先让学生到储蓄所了解有关储蓄知识, 在搞清了储蓄方式以及本金、利息、利息税、本息和等基本术语后, 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设计参加教育储蓄的方案.这样不仅丰富了知识, 开阔了视野, 还使学生更贴近自然和生活, 锻炼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培养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有了“用数学”的意识.

4.合作性

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就指出:“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寡闻”, 新课程标准也提倡“合作互助学习”.可见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应改变传统的个别性作业为合作型作业, 让学生在彼此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如“图案设计”一节交来的作品大多立意新颖, 设计巧妙, 色彩丰富, 有的配上了背景, 有的清晰表达了创作思路, 有的风趣幽默, 学生不仅得到了成功的满足, 也体会了团队的力量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5.自主性

以往“应试教育”都是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填鸭式”, 教师处于主体地位, 而学生置于被动状态,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 既学得主动, 又学得愉快.如在讲一道有关给歌手打分的习题时, 有的学生认为“由10位评委现场给歌手打分, 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其余分数的平均分作为该歌手的成绩”的评分方法不公正, 其他学生亦有同感.就此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你认为这种评分方法不合理的成分在什么地方?你有没有更好的改进方法?学生经过走访评委并分析和研究, 得到的改进方案可谓是异彩纷呈.

三、针对学生的机械被动学习, 设计反思化作业, 让学生思维得以深化

8.谈英语课外作业的改革与创新 篇八

[关键词]英语 课外作业 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9-051

小学英语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为了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布置课外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然而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假如教师没有按照学生的具体特点来对课外作业进行改革与创新,就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下面笔者就英语课外作业的改革与创新,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增强课外作业的趣味性

小学生的思维较直观,想象力较丰富,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给课外作业增添一定的趣味性,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my home》时,教师可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同时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放学回家后,使用英语叫出每一位家庭成员,如Dad、Mum、sister等,同时对家人说一句“I love you”,观察家庭成员的反应,将家庭成员说的话写下来,如“I love you too”“Good boy”等,并在下节课上展示。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建自己心中的乐园,并画出来。学生对这个作业非常感兴趣,画出了“My garden”“My bedroom”“My shop”等。例如,有些学生选择了“My shop”,就在纸上画了很多好吃的零食,并用英语在包装袋上标出了产品名,如candy、biscuit、chocolate、crisps等。这种形式的作业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与英语的联系,巩固所学知识。课后,教师还可挑选一些比较好的作品,让作者上台介绍,并进行简单的对话。如:

Y:I have a big shop,there are many snacks in my shop.

L:I also have a shop,its bigger than yours.

Y:What snacks do you have?

L: I have what you have.

二、让学生自己设计课外作业

传统的课外作业通常是以教师为主,没有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且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兴趣点,经常使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导致学生不会主动地投入学习。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由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变成让学生自己设计课外作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一些关于水果的单词后,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课外作业。学生的热情很高涨,很快就设计出了几种作业,如:制作单词卡,在卡片的一面写上单词,另一面画上水果;画出水果店,然后将英语单词标在对应的水果上;设计一个单词填字母的游戏,用不同的字母摆出不同的水果单词。学生集思广益,设计的作业形式也丰富多样。随后,教师让学生自己挑选一种喜爱的作业形式在课下完成。让学生自己设计课外作业,可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效提高课外作业的质量。

三、鼓励学生合作完成课外作业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个性,而且要注重小组合作。从小学生的年龄层面分析,学生喜欢与同伴分享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教师应鼓励学生合作完成课外作业,促使学生共同进步。例如,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一个“搜索生活中的英语”课外作业,让学生组成小组来完成。几天后,学生搜索到了大量的英语,有缩写词,如CCTV、ID等;有商品英语,如产地Made in China、食品包装袋上的Net Weight等;还有一些与电脑相关的英语,如Windows、E-mail等。此外,学生还发现了一些音译外来词,如jeep、coffee、sofa等。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发现合作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够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当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表扬,对进步较大的学生进行奖励,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都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对课外作业进行改革与创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设计课外作业或者让学生自己设计课外作业,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戴程程.对小学英语教学作业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考及分析[J].文理导航(下旬),2014(4).

[2] 裘葵能.让有限英语作业尽显实效[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1).

[3] 杨筱丽.精彩在作业中绽放——浅谈小学英语作业的设计与评价[J].新课程学习(上),2014(3).

9.作业设计的改革创新-教育论文 篇九

作为教学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近年来,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配合教学的改革,在自主创新作业设计这一方面作了初浅的尝试,取得一定成绩。

一、改变传统作业立足“消化知识”“巩固知识“这一目的,变“练习性”为“预习性“,加重预习作业的份量,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其主动求知的意识和习惯。

传统的语文作业布置,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在学了课文后,能在一定时间内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同样内容及数量的作业,以巩固知识,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即“消化”,这些内容都是教师“喂”“灌”的,也是学生们很难一齐“消化”的。这种练习性作业的布置,使学生整天忙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毫无自主发挥的空间,天长日久,厌倦感必会越来越严重。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把自主权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重视课前预习。

(1)取消传统的课堂内字词教学,让学生根据个人基础,借助字典、词典扫清“拦路虎”,为课文正音正字。

这一作业要求不仅可以改变原有的死板模式,更可以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节省教学时间,而且还可以让每位学生对自己的字词掌握情况有个反思,认识到彼此间的差距,养成良好的自主调控的习惯。教师可适当在课堂内抽查,以观效果。

(2)取消传统的“字词抄写”作业,改为“自默”形式,归入到预习作业中去。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意愿,挑选课文中的一些文学常识、生字词语作为掌握和自测的对象。出题,默写,批改及订正.自我评估。写上本次自默的自我评价,可包括出题质量评估、自默情况评估及批改评估等。这一作业形式的好处在于充分给予了学生自主选择和实际行动的权利,避免了传统抄写作业死板机械的缺点,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在基础字词掌握上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效率。这一作业也可以通过合作小组形式完成。当然,在初期,教师可在各环节上予以一定的指导。学生自默后,教师可针对完成的质量差异在鼓励基础上引导学生一步步提高、完善。

如我布置《蜡烛》的预习作业如下:

1.结合词语手册,给课文正音正字,并朗读课文。

2.搜集中国古代描写战争生活的诗词名句两句。

以上几种预习作业的形式均有切实可行的价值,如能真正落实,将变“要学生接受、消化知识”为“学生主动钻研,获得知识”,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当然,与传统做法注重复习效果不同的是,学生预习质量的评估也应成为教师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改变传统的“语段阅读训练”,变为“自主阅读实录“式的批注,使学生自主获得真实的思想情感体验。

传统的课外阅读训练,往往重在加强学生对题型的熟练程度,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把课外阅读单纯地当作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把它当成枯燥的题海战术。而“自主阅读实录”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立足享受阅读乐趣,不是为了单纯地答题,而是重在发现问题,积累知识和信息,力求理解感悟语言,提高欣赏水平,引发创造意识能力。当然,为了克服学生阅读时的盲目随意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师可事先予以阅读方法上的指导,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学生从最基本的生字新词到文章的结构思路,从关键词句的理解分析到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从特别欣赏的语言片段再到触发的感想,都让学生自由记录。学生甚至可以向文本提出质疑,评析文章的某些思想观点或表达技巧,甚至超越文本,提出与作者不同的看法,发表个人独到的见解,从而达到创造性阅读的境界。而后教师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探讨,在合作探讨中把发现的问题一一解决,解决不了的不强求一致,这样既激发起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自主阅读中获得了情感及思想体验,又在探讨交流中获得了成就,这样的阅读形式展开后,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有的同学平时积累的读书笔记已达好几本。

三、改变传统“单元作文周记”形式,为“个性化随笔创作”,使作文创作更具开放性。

应该说,作文本是语文作业中最具个性化及创造性的一种形式,但传统的作文布置往往习惯于“一言堂”的求同思维方式,死板硬性的要求使得作文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学生有话可说时,却无写作机会;而当学生无话可说时,却硬要其下笔。“个性化随笔创作”就可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乐于写作,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受束缚,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可准备一本个性化的随笔本,让学生写上各具特色的随笔前言,以“感受生活,展示个性"为原则,自选素材,自拟题目,自定写作时间及地点,教师只要求学生在一定期限内上交文章。如一周一篇,学生可在这一周内的任何时间自由创作。有了自主权,学生就会选择最具灵感的时机,真实地记录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真正做到“以我手写我心”,相信这样的文章会更具个性和生命力,这样的作文创作也更有意义。

以上几种自主性作业设计主要是从读写角度出发,除此以外,听说类作业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上《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名著作品时,可让学生课前准备有关介绍,课内畅所欲言,这比单一的教师介绍要有意义得多。又如“5分钟课前说话准备”,内容形式均可由学生自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既可揭开自然现象的奥秘,又可发表品评人事的独立见解,形式不拘一格,力求百花齐放。

自主性作业作为创新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关注和重视。试想,如果学生长期被动接受毫无弹性、美感和个性化的作业,没有在作业环节中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主能力,就不可能主动获取知识,不可能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那就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10.作业设计的改革创新-教育论文 篇十

一、概念题:

1、创新

创新:产生在质上的新的现象”“人们需要把业已存在的各种要素组成一个新的组合。

2、扩散思维

从所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式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他还认为,智力结构中的每一种能力都与创造性有关,但扩散思维与创造性的关系最密切。

3、集中思维

与发散思维是一对互逆的思维方式,它是在已有的众多信息中寻找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思维过程。

4、正向思维

正向思维是指与一般趋势为依据而进行的思维方式。

5、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则与正向思维背道而驰朝着它的相反方向去想,常常有逆常理

6、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是指符合某种人为制定的思维规则和思维形式的思维方式,我们所说的逻辑思维主要指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

7、三段论

三段论是指由两个简单判断作前提和一个简单判断作结论组成的演绎推理。

8、创新意识

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

9、创新人格

所谓创新人格是指主体在后天学习活动中逐步养成,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和发展起来,对促进人的成才和促进创造成果的产生起导向和决定作用的优良的理想、信念、意志、情感、情绪、道德等非智力素质的总和。

10、企业文化

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团队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创新的含义?

①采用一种新的产品;

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③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④开辟一种新的原料来源;

⑤建立一种新的组织结构。

2、如何理解创新与创造的关系。

(一)二者的共性

创新和创造在很大程度上都具有相同的“新颖性”,即都具有“第一”或“非重复性”的特点。正因如此,人们在非学术活动中,或一般讲话中常把创新与创造混在一起使用。

(二)二者的差别

创新,它原意有三层含义,一个,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这个概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抛弃

旧的,创造新的。”是指提出别人未提出的思想,和作别人未做过的事情,它是在原来事物基础上,通过重新排列组合,引伸发散,否定重构等,设计创造出一种与原来既有一定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新事物,在某种意义上说,创新就是对旧有的错误的东西进行否定.创造,是指提供新颖的、独特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的活动。创即花样翻新,造即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东西必须从未见过,同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3、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论的内容是什么?

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4、简述创新意识的作用

1)创新意识是决定一个国家、民族创新能力最直接的精神力量。

2)创新意识促成社会多种因素的变化,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3)创新意识能促成人才素质结构的变化,提升人的本质力量。

5、分析企业家的特质。

1.了解你的个人品牌。成功的企业家非常了解自己,还能够准确地感知他人。

2.迎接挑战。创办企业本身就存在风险。

3.全面考虑可能性和可行性。企业家必须不断锻炼自己摆脱桎梏的能力。

4.推广企业。成功的企业家是他们自己最好的代言人。

5.专注于业务成果。无需多言,这是企业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6.干到老学到老。成功企业家都有终身学习的习惯,他们寻求得到更多的知识,学习更多帮助他们企业发展的技能。

7.自力更生。企业家通常会担任多个角色,来解决初创企业的各种需求。

8.积极主动。创立企业和发展企业都需要很长的工作时间、充沛的精力和体力。

9.分身有术。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家早期单独决策的作风必须转变,把权力委派给多个代理人,自己转而担任团队经理的角色。

10.建立关系。企业家可能会产生一个想法,但是几乎同时,他必须和别人互动来确保资源,联系潜在客户和供应商,雇用和管理员工。

6、企业家精神包括哪些?

1.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

2.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

3.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

4.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

5.学习是企业家精神的关键

6.执著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色

7.诚信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

7、分析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反思、社交、多样化、创新力、员工关系、业务能力,系统地展示一位“领导者”所具备的特质。

8、论述企业文化的内容。

1.强化以人为中心。文化以人群为载体,人是文化生成的第一要素。

2.表里一致,切忌形式主义。企业文化属意识形态的范畴,但它又要通过企业或职工的行为和外部形态表现出来,这就容易形成表里不一致的现象。

3.注重个异性。个异性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4.不能忽视经济性。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企业文化是一个微观经济组织文化,应具有经济性。

5.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

9、权力运用的原则是什么?

1.谨慎使用权力

2.遵纪守法原则

3.讲究实效(效用原则)

4.对下级尽量以发问代替命令

5.运用强制性权力要果断坚决

6.恰当运用奖励权

7.实事求是

10、你认为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那几个方面入手?

动力方面,包括企业家和研发人员以及企业之间均缺乏创新动力;

能力方面,包括筹资能力、基础研究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人才集聚能力;经验方面,包括现代技术开发经验、充分市场竞争经验和品牌经营经验;

11.高中地理作业系统的改革与设计 篇十一

【关键词】地理作业 系统改革 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31-01

高一的地理难度系数较高,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留有一定的课下作业是有必要的,但作业的内容及质量就更需要提高了。高二的地理较容易,但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注意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丰富形式,调动积极性。把自己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是作为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应该有的责任。高三地理就主要是复习。地理属于文科中的理科,对于理科性思维要求较高,作业是课堂的一种拓展性训练,属于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学生,就是奴隶性太强,老师不给留作业就基本上不会复习,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再巩固,增强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最希望老师根据当今高考动态,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结合实际,让学生完成的更有效果,从而增加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为高考文综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新课程改革下地理作业设计的原则:

地理作业设计就是要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高中地理是我们学生必须要完成的学业,在我们实际作业中需要根据以下六大原则来进行设计。

(一)基础性原则。

作业的内容最重要的是夯实基础,无论高考怎样,它的知识点核心总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作业就要从最基础的概念,基础性问答题入手。

(二)多样化原则。

对于地理作业,可以采用大多数学科的纸质版的课后作业,也可以采用非纸质版。例如让学生利用PPT的形式总结一下自己上节课所学知识。

(三)拓展性原则。

地理学科是个偏向于理科性质的学科,对思维的要求较高。所以地理作业要充分锻炼,开发学生的思维性。记得高中时代的地理作业真是令人头疼,本身地理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导致认为作业难度系数太高,有点接受不了这个思维的跨越。

(四)主动性原则。

现在全中国都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改革的目的性就在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作业的设计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五)开放性原则。

作业的答案内容不应该只是书本上的知识,作为21世纪的新型人才,就要熟知各方面的要事,所以不要让学生的眼光太过于狭隘,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

(六)合作性原则。

课程改革,就是把学生分成小组学习,那么作业的设计也要充分体现小组的合作性。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毕竟以后工作也会涉及到小组分工合作,合作意识的培养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二、新课程下地理作业设计类型

可以依据作业需要的时间长短来分为三部分:短期作业、中期作业、长期作业。

(一)短期作业。主要是本节下课后老师布置的随堂作业。这些作业主要是由学生在课下独立完成,利用较短的时间就能够完成,它是对课堂讲授内容的延伸拓展以及补充,因完成时间较短,所以称为短期作业,一般在第二天由课代表上交教师批改。作业内容较容易,教师根据所讲授的选择学生购买练习题上的部分作业及课本中的部分能比较迅速完成的作业。每日一练就是个不错的短期作业。题量不大,并且质量还相对较高。

(二)中期作业。中期作业的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是需要课下学生向其他知识丰富的同学或教师求得帮助,中期作业的内容主要包括:

1.观测观察类。这种作业需要自己亲身去实践,比如高一上学期涉及到的不同季节日出日落的不同方向还有正午太阳高度的不断变化,这种作业要求实践性较强,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自己亲身实践过,记忆才比较深刻。

2.理论分析类。这种作业要求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要求比较高,小组同学可就其中一个问题展开分析探讨,合作完成,这类作业给学生的空间较大,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并把自己这段时间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3.实验设计类。可以在课堂中或者课后学生自主设立一个小实验,研究昼夜交替以及晨昏线的画法,还有证明地砖偏向力的存在,地球自转方向和海洋与陆地气温日较差的比较。通过这种形式多样的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有实验成功的喜悦感。

4.资料查找类。这类作业应该交给小组中的女同学去做,女同学对信息的敏感度较强,并且查阅资料能力与耐心也是女同学占有一定的优势,通过上网查询资料,或者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这样可以增长知识,也会让自己在查阅资料中不断进步,有可能还会让自己对地理有了新一番的认识,没准就会大彻大悟,从而提高自己的应试技巧。

5.图表制作类。通过画图来分析地理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和规律,解题过程中与图片相结合会更容易些,所以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地理图表的学习与运用。高考中也很注重看图,这就要求学生会看图,看好图,利用图片上的有效信息来解答该题。世界地形图,降水分布图以及气温分布图还有人口分布图等,都能从其中得到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

(三)长期作业。这种作业的期限大多数为一学期,作业完成的内容由学生自己选定,只要是与本学期相关的地理知识都可以。但是为了防止同学们不知从何下手,教师可以规定选题,让同学们自主选择。组成一个课题小组,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进行积极探讨。比如雾霾天气的防治。可以从雾霾的形成原因,雾霾能产生的危害还有怎样应对现在的雾霾天气。有好多城市,每天都空气污染指数都是爆表的,如此严重的天气,怎么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呢?从我们的理解来看,雾霾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为现在重工业发展旺盛,其次就是汽车尾气的排放。危害就更显而易见了,空气的可见度严重降低,甚至有人间仙境的笑话,交通事故的多发等。为了减少这种危害,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争做绿色环保形象大使。为我们国家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海军. 初探有效教学指导下的高中地理作业系统改革[D].四川师范大学,2009.

[2]孙荣荣. 高中地理新课程作业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陈绍英. 高中地理作业系统的改革与设计[J]. 新课程(中学),2012,02:8-9.

[4]潘振.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作业多元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12.新课改下英语作业设计改革的初探 篇十二

一、新课标对作业设计的要求

(一) 新课标指导思想

中学英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 新课标下的作业应具备的特点

1.层次性。

学生是有差异的, 教师要坚持差异理论, 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求。第一个层次的作业, 是基本知识的简单应用, 是巩固知识所必需的, 人人必做。第二个层次的作业, 对学生要求较高, 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要求也较高, 要求大多数能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给予必要的指导。第三个层次的作业, 是专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作业。由于其难度大, 比如鼓励学生课外看英语读物、难易程度相当的电视广播等。分层作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厌学, 抄袭等现象大为减少, 并解决了“吃不了”与“吃不饱”的问题。

2.多样性。

新课标尤其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作业设计过程中, 可让学生充分享受其“主权”。可采用自编型:变作业由“教师布置, 学生执行”为学生“自产自销”。让学生在老师引导下, 自主地、富有创造性地编拟作业题。也可采用合作型:通过老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等方面的共同合作来完成某项作业。如在学Unit8 Learning skills (SFFC3) :教师可让学生自选合作对象, 自编一份有关学外语的英文报纸, 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全程。

3.创新性。

学生课外作业的设计应侧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养成创造性个性的作业。如在学Unit5 Advertising (SFFC3) , 在课文学完之后, 改变传统的复述课文内容为设计一个广告, 可以是为学校或自己感兴趣的产品等。在制作过程中, 充分运用文中所学的广告设计方面的知识。这样, 不仅巩固了文章的信息, 加深了理解,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提高作业效果的操作策略

(一) 作业的布置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任务型教学”将英语作业分为几类:实践类作业、创新类作业、制作类作业、课题类作业、收集类作业等。

1.实践类作业:

(1) 采访。如:在学完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or Sports Day?一课后, 可以设计下列作业:校运会就要开始了, 让学生制定一份采访记录表, 要求用英语记录被采访对象的姓名及参赛的项目名称, 至少采访五位同学, 并在小组交流。这些“采访”作业贴近生活, 大大调动了学生们的兴趣, 沟通了同学之间的感情, 提高了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2) 观察记录。如学完It will be windy in Beijing一课后, 可以布置学生观察本市一周的天气并作记录。学生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了解了生活, 观察了自然, 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结合起来, 增强了参与意识。 (3) 调查。在学完shopping一课后, 可设计如下作业:调查厦门各大超市商品的价格, 为市消费者协会提供参考数据。这类作业可以安排在周末完成, 每人至少调查十种商品的价格。并用英语填写商品的名称和价格。在调查中培养了观察能力, 同时也锻炼了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

2.制作类作业。

在“任务型教学”中, 教师可以设计制作类作业, 让学生享受I can do it in English的乐趣。学习完祈使句后, 可以要求学生为校园的各个场所设计英语警示牌。

3.课题类作业。

目前, 课题研究 (project work) 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作业形式。例如, 当学习完关于环保方面的英语知识后, 学会讨论如何为环保做贡献, 让学生以小组进行研究讨论, 并且制作主体手抄报之类的成果报告。

(二) 作业的批改和检查

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及时真实的反馈, 批改检查作业是师生和家长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做出准确评价的反馈。 (1) 书面作业, 学生的书面作业需要及时认真批改。批改方式有全部批改、重点批改、轮流批改、当面批改、师生共批、学生互批。教师对作业应按质量打成绩, 可写“A、B、C”等级, 也可写评语, 如“Much better!”“Well done!”“Excellent!”“Not good enough! I think you can do better!”等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把作业做好。 (2) 非书面作业对于口头型或活动型作业, 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促进这些作业的落实和反馈。a.家庭协助:英语教师一般布置学生在家进行复习和预习工作, 包括听磁带, 朗读, 背诵, 做预习笔记等作业。这时家长就是最好的监督员。b.小组落实:对背诵课文、复述、编对话等个人或双人作业, 可指定四人小组长第二天做小老师在早自修或课余时间对其他组员进行检查并指点, 组长由其中一组员进行检查。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 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 也是英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个性化及自主性作业的实施, 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会有大幅提高, 越来越喜欢老师布置的英语作业, 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相当程度的成功。当然, 任何新生事物都会遭遇困难、坎坷, 每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也总要经过不断的磨砺才会趋于完善。个性化作业也一样。中学生英语作业个性化的探究刚刚起步, 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摘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中学英语作业的设计应该遵循趣味性、层次性、合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原则。同时, 为了提高作业的效果, 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分类安排, 适量高质, 要求明确;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用相应的作业方法。

13.现代教育技术作业教学设计 篇十三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教学设计

201103040034

傅少红

11思政

一.教材分析

1、与原教材的相关内容对比这一框题的内容是原高三教材“政治常识”第三课《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中四个框题的教学内容,课改之后,它是一个框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主题下“政党观”的集中体现。可以看出,新教材对知识进行了浓缩和删减,但仍然有所侧重。

2、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这个框题的内容是本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一体三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党观”的集中体现,是认识和把握中国政党活动现象的知识依据。学习这部分知 识,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有利于理解前边“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的原因”,联系民主广泛性、“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本质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相 关知识,也将为后边全面理解“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政党制度的含义;掌握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内容;理解政党制度的优越性;了解我国的政党关系,明确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基本方针、根本活动准则和重要机构,理解我国政党制度对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所显示的优越性运用和联系知识分析我国不能采取多党制的原因等。

(2).能力目标: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归纳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等。(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使学生拥护这一制度,增强维护、巩固这一制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能够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歪曲、破坏这一制度的言论和行为。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上,学生都已十六七岁,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学习热情高,生活中也接触了一些政党制度的新闻,但尚不能形成一种有意识的知识体系。

2、学习态度良好,上课能认真听讲,下课会主动做练习题复习巩固知识。

3、最后,学生学习较为主动,乐于接受新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及依据

本课是讲我国的政党制度,本框介绍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探讨它的优势,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必须重点把握。由于学生缺乏对历史的了解,对现实又体验不足,理解政党制度及其优越性有一定难度,同样这也是难点。加之,他们对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政党制度一知半解,仅观其现象,容易产生模糊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教学难度。

五、教法学法及依据

教法: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文字、视频材料等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情感。主要以口头讲授为主,辅以直观演示法和活动探究法和集体讨论法。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形成认知,培养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教法依据: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内容结构和学情的客观分析。

学法:自主探究法,思考评价法,小组竞赛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学案导学,进行探究、讨论、实例分析,学法依据:根据新课标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应把课本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并且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4.课时安排及教具准备

一个课时,多媒体辅助。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4—6分钟)

(一)说一说:要求学生说说一个关于我国政党的新闻或有关影视。

(二)论一论:通过课前说说的讨论引入特色的政党制度一课。2.讲授新课:(15—20分钟)

第三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

党制度<板书> 1.共商国是 同舟共济 <板书> 第一目“共商国是同舟共济”。本目的情景导入选择了两个镜头:一个是对党的十六大至十七大召开的五年间,中共中央及有关部门召开与民主党派协商会的回顾;另一个是引述一位原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人对多党合作的形象比喻。通过两个镜头,教材具体而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多党合作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对于我国的政党制度,学生有印象,但并不懂得。运用这两个镜头,可以让学生在求知心切的状态下,进入下面的学习和探究。

2.执政参政 特色鲜明 <板书> 第二目“执政参政特色鲜明”。首先,教材介绍我国除执政的共产党外,还有参政的八个民主党派,指出了民主党派的性质。教材绘制图表,向学生介绍我国民主党派概况。接着,教材从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基本方针、根本活动准则、重要机构五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鲜明特色。这里安排了探究活动,列举各民主党派拥护和接受共产党领导的种种缘由,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我国有八大民主党派 <板书> <以下会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九三学社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2)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 <板书> 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

(3)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板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主要特点包括:一党领导、多党共存、民主协商、参政议政和政党监督。一、一党领导。所谓一党领导,就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全面领导。

二、多党共存。多党共存是指中共和中国现有的八个民主党派共同存在这个现实。

三、民主协商。民主协商是中共和各民主党派通过协商讨论和决定国家和地方重要事务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民主协商的原则,中共中央和各级政府在酝酿和出台重大决策之前,通常要和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的领导人进行沟通并征求他们对决策的意见建议,这样可以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更能争取他们对决策的理解和支持。

四、参政议政。参政议政是指中国的民主党派在日常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参政主要指民主党派成员直接在各级政府中担任领导职务,参与政府日常工作。

五、政党监督。政党监督是中共和各民主党派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手段。

3.适合国情 优势显著 <板书> 第三目“适合国情优势显著”。在了解我国政党制度鲜明特色的基础上,教材首先归纳出我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然后安排了探究活动,从四个方面总结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的优越性。教师通过列举实例,使学生理解和确信我国的政党制度绝不是西方宣传的所谓一党制,也有别于西方的多党制。

七.板书设计

第三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板书> 1.共商国是 同舟共济 <板书> 2.执政参政 特色鲜明 <板书>(1)我国有八大民主党派 <板书>(2)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 <板书>(3)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板书> 3.适合国情 优势显著 <板书>

八.教学评价及反思

14.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作业 篇十四

1. 教育技术作为一个交叉学科,请分析论证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的重要性?

答:教育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很多学科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被作为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这些学科的发展也关系密切。因此,要真正理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关系,首先需要理解教育技术的几个重要理论基础。

在第二章中,我们对教育技术最基本的三个理论基础,即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做了较为全面地介绍,目的在于让教材的使用者对教育技术的基本作用与价值有所认识,同时也为后面章节的技术实践与应用部分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一、传播理论的学习

对于传播理论,要了解传播的概念和主要的传播模式、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特点,以及传播理论与教育技术应用的关系。在光盘资料的拓展资源栏目中,我们提供了关于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发展及教育传播学的创立等相关文献,其主要阐述了教育传播学的地位与作用、教育传播系统的结构与过程,描述了教育传播过程的一般规律,以及传播在教育中的地位和应用

二、学习理论的学习

学习的实质是什么?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学习有哪些规律和条件?对于这些问题,不同的学习理论或学派有不同的理解和回

答。学习理论有两大基本阵营:行为主义的理论,另一阵营为认知理论,20世纪后半叶,学习理论流派中又出现了人本主义学习观和建构主义学习观。这些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教学理论的学习

教学是一个过程,教学的本质就是对教学过程的认识。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使学生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以认知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的理论通常建立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

对于教学理论,既要知道几种重要的教学理论,理解这些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对于开展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的意义,还要知道教学理论与教育技术之间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深入和全面地了解这些教学理论以及其与教育技术之间的关系,在拓展资源栏目中我们提供了相关的文献,包括行为主义对教育技术的影响,不同学习理论的比较,以及对教育改革的影响等,对其最新发展趋势也进行了探讨,提供了实践的案例,例如,如何利用学习理论来指导教学,包括不同的学科资料在不同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和应用。

四、其它相关理论的学习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局限于物理学、无线电电子学、影视技术等自然科学与技术学科,以及传播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近年来,不少教育技术学者开始较多地关注现代心理学、教学设计、系统科学,由此推动了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化发展。这是十分可喜的,但教育技术学最深层次的基础理论应该是技术哲学和教育哲学。因为这决定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技术观和教育观,并由此决定他们的教育技术观。有了正确的教育技术观指导,才能从千变万化的教育技术景观和五花八门的教育技术理论中,对于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的学习,我们不能孤立地去针对某一种理论,而应该综合应用多种理论来理解和解释教育、技术、教学、学习等方面。本章是纯理论性的知识,因此以理解为主,争取了解各种不同的思想和不同流派的不同声音和视角。为了让学习者更好、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研究,学习者可以和他人一起讨论、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在实践与练习中,针对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提供了相关的习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帮助学习者在学习完内容以后,进行检测和引发进一步的思考讨论。

2.教学媒体的种类?

答:(1).按表达方式来分:口头媒体(口头教育),印刷媒体(教科书),电子媒体(广播,电影,计算机等)。

(2).按媒体作用的感官和信息流向分类: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多媒体(因特网)。

(3).按历史发展:传统媒体(黑板,挂图),现代媒体(录像,多媒体计算机)。

(4).另外新型教学媒体有多媒体,超媒体,虚拟现实,流媒体。

3.什么是学习资源?

答:学习资源是指在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所创建得到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现的或潜隐的条件。可用于学习的一切资源。包括信息、人员、资料、设备和技术等。

4.什么是专家系统?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答: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s)是一种具有特定领域内大量知识与经验的程序系统,它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人类专家求解问题的思维过程,其水平可以达到甚至超过人类专家的水平,是目前人工智能中最活跃、最有成效的一个研究领域。

一般包括人机接口、推理机、知识库及其管理系统、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知识获取机构、解释机构六部分。

5.你认为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教师的教学会有哪些变化? 答: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教师的教学会有以下变化:

1.知识容量大。利用多媒体上课,教师会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多媒体展示内容容量大,所以教师上课的知识容量也大。

2.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利用多媒体多时,观察学生的时间可能会减少,不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

3.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教学难点,重点会展示的更清晰,层次会更分明。

4.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会利用器材而把知识讲解的直观,深入浅出,抽象的变得具体生动。

6.请大家设计一个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功能模块图并详细说明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答:(老师,这个题目太难了,非专业人员做不出来呀)

7. 请大家思考一下,网络课程应该如何设计更能适合学员的网上学习。

答:在课程设计之初,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用户的特点,以客户的需求为设计宗旨,结合他们的特点,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们在使用过程中会碰到的问题,提前解决。这样,才能使学员在网上学习时更加得以应手。

8.请列举你在教学工作中使用的教学模式.答:自学辅导模式 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 阐明学习任务和要求—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启发答疑—练习总结

问题教学模式 马赫穆托夫提出的;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立足于“学习-认识过程”的核心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交流信息—分析信息、构建答案—答案展示、效果评价

9.什么是现代远程教育?有哪些特征?

答:现代远程教育是指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采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它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

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

在整个学习期间,师生准永久性分离;教育机构或组织通过学习材料和支持服务两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施加影响;利用各种技术媒体联系师生并承载课程内容;提供双向交流;在整个学习期间,准永久性地不设学习集体,学生主要是作为个人在学习,为了社交和教学目的进行必要的会面。

10. 教学评价有哪些主要的类型?

答:(1)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者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

(2)根据评价所应用的方法和标准的不同,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相对性评价——又称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绝对性评价——又称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

11.如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试用一个实例来说明。答:建立科学的评价理念,确保评价的实效性。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人为本,以面向教师未来发展,以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和人格为前提的评价,也是激发全体教师的主体精神,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的评价,这种评价旨在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了达到这种评价的目的,就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理念体系,这套理念体系既要以人为本,还要体现评价主体的意愿,为评价主体认可。

制定科学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在内容和标准的构建中,凸显“三个淡化”和“三个突出”:淡化检查,突出研究;淡化分数,突出发展;淡化等级,突出互动。以诊断问题为基点,以指导教学为手段,以激励教师为目标,以建设队伍为目的,充分体现发展性评价的功能。

建立评价组织,规范评价管理。成立评价共同体,制定评价制度和评价措施,建立教师发展档案;设计评价表,分析评价数据,形成发展指导书,向教师提供评价信息;完善评价过程,重视评价前的准备、评价过程中的措施和评价后的改善,每次评价都做到五确定,即确定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时间、评价地点和评价方式;采用多种方法,搜集评价数据,注重自评和面谈,同时还运用观摩、访谈、听课、检查各种教学材料等,以保证评价数据的准确、充分。

15.浅析初中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 篇十五

一、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现状的调查分析

几年来, 本人一直在教书一线。通过几年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的跟踪, 发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不容乐观。

在平时的教学中听课研讨中, 我们发现有一些数学课堂布置的作业一多、二假、三无效。一多就是是指作业不加选择, 而是直接大量塞给学生。诸如课本练习、习题外, 还大量形形色色的习题册。二假是指有部分学生, 由于不能单独完成作业, 而迫于教师的威严, 只好抄袭。三无效是指学生所写作业, 统一上交后教师在评判作业时, 只是打一个半对号, 也就是打个对号再点一点, 甚至根本不看学生作业过程, 只看结果。师生各自终日疲惫不堪于作业的两端, 没有真正“相接”, 从而致使无效。另外教师与学生都怕成绩下降, 所以找到一个搞题海战术找到理由。这种只图量不求质“一味盲目地”化的训练, 导致学生思维活动空间慢慢减小, 学习动力慢慢消退, 十分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与的发展。更可怕的是当作业量过大时,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从而产生严重的作业抄袭的负面现象。另外, 教师因为其它原因对作业批改不及时, 正是由于教师的批改与学生的作业不同步的, 往往导致了学生根本不看教师对自己作业的批改情况, 从不纠正自己的错误。更可怕的是学生根本不看教师批改的作业, 即便有看也只是与其它学生对照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根本没有考虑“过程性的错误”。如此这般就失去了作业批改的价值, 还怎么能培养学生能力呢?

二、改革传统数学作业的布置, 提升教学质量

多年来, 我们一直在叫“减负”, 谁都知道减负的意义有多大, 但大多老师从内心不愿意减少本学科的作业。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怕自己作业少了, 其它学科作业多了, 影响自己的教学成绩。二是没有做好“课堂教学功课”, 怕自己的成绩不如人意。所以, 改革传统的数学作业, 一是真正落实课堂教学改革, 向45分钟课堂要效益。二是消除题海型的作业模式, 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 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学生乐意接受的符分层作业模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全面能力素质的提高。

(一) 分层设置作业, 彰显个性化发展

所谓分层设置作业, 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 从课本和练习册中把作业题选精出来, 结合学生上课理解与掌握情况, 分为三类:即1) 基础知识掌握类, 2) 基本技能提升类, 3) 基本思想运用与拓展类。更重要的是根据不同学的学生, 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不同的数学作业题。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 达到教师与学生所期望的发展, 对一次函数的教学中, 课标要求学生1) 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并能画出图形, 2) 根据图像, 探索并理解K、b值得意义及变化情况, 因此, 在教学中, 我精选作业。

作业一: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如下图, 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这是一道基础题, 要求学生能读出点的坐标, 并求出经过这两点的直线表达式。

作业二:

例如, 如图, 已如直线AB与x轴交于点A (1, 0) , 与y轴交于点B (0, -2) 。

1) 求直线AB的关系式;2) 若直线AB上的点C在第一象限, 且S△BOC=2, 求点C的坐标。

第1) 小题为基础题, 第2) 小题结合图形, 利用三角形面积的运算, 先求出点C的横坐标, 再讲横坐标值代入直线表达式, 即可求出点C的纵坐标。

作业三:如图, 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 一辆货车和一辆轿车先后从甲地出发向乙地, 线段OA表示货车离甲地距离y (千米) 与时间x (小时) 之间的函数关系;折线BCD表示轿车离甲地距离y (千米) 与x (小时) 之间的函数关系。请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 求线段CD对应的函数解析式;

2) 轿车到达乙地后, 货车距乙地多少千米?

3) 轿车到达乙地后, 马上沿原路以CD段速度返回, 求货车从甲地出发后多长时间再与轿车相遇 (结果精确到0.01) 。

对第3) 题, 给出提示, 帮助学生找相等关系。设货车从甲地出发x小时后再与轿车相遇, 根据轿车 (x-4.5) 小时行驶的路程+货车小时行驶的路程=300千米列出方程, 解方程即可。

作业四:药品研究所开发一种抗菌新药.经多年动物实验, 首次用于临床人体试验.测得成人服药后血液中药物浓度y (微克/毫升) 与服药后时间x (时)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

1) 根据图象说出服药后多少时间血液中药物浓度最高。

2) 根据图象分别求出血液中药物浓度上升和下降阶段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二) 注重开发不同形式的作业,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广阔的空间

我们知道传统数学教学中布置的作业均为笔答题型作业。单调的作业让学生感到乏味, 不但降低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也不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因此, 开发多种形式的作业, 使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 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 感觉到成功的快乐。

1. 自主型作业

每一节课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 自主选择作业, 使其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 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定的。教师可以提前公布出来。A类为基础题。紧扣当天所学的内容, 主要目的是用来巩固新知。是针对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的。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B类是提升题, 适合中等学生习作, 目的是巩固所学的方法, 运用其解决简单问题。C类是拓展题。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 主要是针对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 培养其探索问题的能力。这三类题目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两类, 这样学生有了自己选择的权利, 提高了自我肯定的意识, 为学习数学提供了心理保障。

例如在中考复习中, 对数学成绩D级学生作业以中考中基础题为主, 其中综合计算类布置2题, 化简求值类2题。

对数学B、C级的学生以中档题为主, 如B、C级的学生需加中档题。

对A级的学生需加做综合题。

第6题、 (13分) 已知顶点为P的抛物线C1的解析式为y=a x-姨3姨2a姨≠0姨, 且经过点 (0, 1) 。

1) 求a的值;

2) 如图, 将抛物线C1向下平移h (h>0) 个单位得到抛物线C2, 过点K (0, m2) (m>0) 作直线l平行于x轴, 与两抛物线从左到右分别相交于A、B、C、D四点, 且A、C两点关于y轴对称。

2. 合作型作业

学会分享与合作是新课程理念之一。学生的合作我们不能只限定在课堂上, 也可以拓展到课外作业之中。笔者曾尝试让学生成绩有差别的两个学生, 选择同样的作业“套餐”,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开展合作, 形成最终统一的作业答案。结果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的氛围浓了, 学习成绩双双提升了。另外, 我也开展过“合作命题”探究, 以同桌两人合作的形式编制每日一题。两人各自在前一天出题后第二天抽时间完成。并在课间活动时间进行评判, 然后各自订正, 错题改正时要注明错误原因。有时也是四人小组编制周测试卷等。在编制过程中, 学生在学习小组长的带领下复习本单元内容找重点及易错点。选择题型, 忙得不亦乐乎。其实学生自主编制试卷的过程, 也是学生自主对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 也是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

三、改变数学作业的批改方式, 为学生进步提供更大空间

(一) 作业中准许留白

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是现实, 也是正常的。正是因为有差异, 所以才要有针对性。有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包括部分中等生, 他们对老师有一种惧怕的心理, 如果说题目不会做, 就不敢或懒于问老师问同学, 但为了不会受到老师的批评, 只好抄袭, 我曾经作过这样的实验, 允许学生将不会做的题目留出空白上交, 但在留白处要说明此题的困惑, 教师针对反馈信息, 及时调整下一节课教学内容。在新课之前对于昨天作业中问题较多的题目重点评讲。对于留白的学生我会把答案写出来, 让学生首先看得懂。这样保护了学生的自尊, 使他们处于最佳状态。

(二) 给学生一句鼓励的评语, 改变学生对数学作业的认识

多少看来, 我们对学生的作业批改, 只是机械地打一个对号, 或半对号。半对号的一点给学生一脸茫然, 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 我每一次都是在错误的下面画出一条线, 并对每一个人的作业写上一句评语, 这不仅仅是对于作业内容的一种评价。更是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这样的批改让学生看到了希望, 点缀学生那繁忙而单调的学习生活, 利于沟通师生间的情感,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够使学生和作业都“活”起来。

数学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作业的改革上, 也应立足于这一出发点, 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教师应正确地理解作业的价值, 更新教育观念, 落实新课程理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造性地设计作业,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邱文风.让数学个性化作业发展学生个性, 谈初中小班化教学中的数学作业设计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 , 2009.

[2]黄裕梅.初中数学作业与练习的优化设计 (考试周刊) , 2008.

16.探讨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 篇十六

一、观察型作业,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设置观察型作业,可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在所教授的课文中,选出典型的观察型文章,让学生熟读全文并仔细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最后以之为范文进行写作。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以下几个方法。

1.以课文为例,模仿观察。我国现行的小学课本收录的文章都简单易懂,且描述的事件、景物一般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小学生完全可以用与课文类似的方法描述其他自己熟悉的东西。如在详读《童年的发现》这篇文章后,可以让学生参照文章描写的方式,介绍自己童年时发现的趣事。

2.创设情境,有意观察。小学生的生活简单、规律,他们往往觉得生活过于平淡,没有新鲜的人、事、物可以作为写作素材。解决这类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创造事件,或者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让学生把日常发生的小事记录下来。这样,有需要时就不怕无事可写了。

3.捕捉素材,随意观察。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实时观察的良好习惯,平时多关注身边发生的趣事。学生在寒暑假、各个节假日里,一般都会外出游玩。若是到游乐场所,可以观察周围的人、事、物;若是到野外,则大到风景民俗,小到一种植物或昆虫,都可以作为观察对象。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培养他们去发现生活中的新鲜乐事,学生就不会为作文训练发愁了。

二、思考型作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思考型作业的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设置思考型作业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类作业的设计有问和想两个步骤。

1.问,可以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敢问、好问、善问的精神,对所提问的内容和对象都不做限制,鼓励学生把自己在课本或生活中遇到的疑惑讲给周围的人所,并请教他们答案,这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补充他们的知识面。比如,针对《草原》一文进行拓展性提问,让学生思考草原民族的历史变迁或著名庆祝节日的由来,这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成功得到答案后又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想,增强想象思维能力。小学生的想象世界对大人来说是古怪而离奇的。对此,教师可以进行有意引导,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小学课文中就有许多能让学生充分发展思维能力的“空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想象补充。

三、实践型作业,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设置实践型作业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画一画、演一演、做一做、读一读等方式,让学生将课文中模糊的文字描述用图画、戏剧等方式具体体现出来,这既可以增加学习的乐趣,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能有效发挥学生的特长,加强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力。

1.画一画,发挥特长。多彩斑斓的图画可以轻易勾起学生的兴趣和动手欲望。小学课本中有许多描写类文章,其中不乏具有良好画面感的篇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下来。如《巨人的花园》一文,可以要求学生用画表达出自己想象中的巨人花园。让学生画一画,既满足了学生求新、好动的心理,又可以加强学生的领悟力。

2.演一演,重塑课文。小学生活泼好动,乐于表现自我,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对课文内容进行编排,将无声的文字打造成有声有色的舞台剧展现出来,这有助于提高课文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学习《唯一的听众》后,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将课文排成课本剧并进行表演。

3.做一做,实验真知。所谓眼见为实,让学生开展实践,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好动性格,也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如学习《打电话》一文后,可鼓励学生在网上搜一搜、听一听马季先生的原声再现等。亲身经历总会使人有较深的记忆和感触,用于语文教学中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读一读,增强领悟。人们的感情往往是通过说话、歌唱等声音的形式达到最大限度发泄的,大声朗读有助于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引起共鸣。而合理设置配乐朗读、读思填空等形式的朗读作业也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如学习《北京的春节》后,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动情朗读,可以引起学生对春节的热闹、美好的记忆。而当学生学习和熟读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后,可指导他们作如下的填空思考:文章可分为两大部分,读第一部分用( )语气,速度要( );读第二部分用( )语气,速度要( );我对地球的污染现状有( )体会,父母听了,有( )反应。这样的作业形式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个好的语文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加深学习印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为了给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在作业设计上多花心思,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使其终生受益。

上一篇:月嫂雇佣合同样本下一篇:初中历史学科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