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复习

2024-08-06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复习(共10篇)

1.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复习 篇一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复习

苏教版数学第二册教案-

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认数方面的知识,比较数的大小。

2、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及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

复习认数方面的知识,比较数的大小,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资源:

小黑板、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有关口算

40+30 40+3 50+7 7+50 40-30 43-3 57-7 57-50

1、先进行计算,说说对于每一组的四个算式你是怎么想的?

2、选择第一组四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说说有什么异同?

横着比: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

整十数减整十数、几十几减几

3、说说第二组的异同。

二、复习数的组成

1、第1题:学生自己在书上填写,再交流。

第2题

(1)实物投影出示: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46接近50,还是接近40?44呢?(2)学生自己在书上填写。(3)集体交流。

3、第3题:数数填填

(1)出示钟面:钟面上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圈共有多少个小格?(2)交流数的方法,数一数,后填空。

三、复习比较数的大小

第4题学生自己填写,再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四、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第5题:他们坐哪辆汽车比较合适?

我们班有38个人去春游。

第一辆车 第二辆车 第三辆车 50座 40座 30座

2、第6题:一筐苹果有20个,猜猜一筐草莓大约有多少个?

3、第7题:爷爷的岁数比65大,比70小,你们猜猜爷爷大概是多少岁?你家有个人的年龄比爷爷小一些,会是谁?

4、第8题

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

游戏规则:我在纸上写一个两位数,请一个小朋友来猜,可以用太大了,太小了,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提示。

(2)同桌游戏。

五、全课总结(略)

2.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复习 篇二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一课, 通过其重点难点的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少) 多少首先是建立在学生会比较两种物体的个数谁多、谁少、多几个、少几个这些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 因此本节课在设计时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通过实际操作和现场辩论, 解决实际问题等环节, 让学生真正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 (或少多少) 其实就是求两个数的相差数, 运用减法将大数减去小数的进行计算。

一、预设生长, 开放学习环境

在课堂上, 我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的和谐师生关系, 通过手势、眼神、语言不断地鼓励孩子敢于交流, 敢于创新, 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课堂的一开始, 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地时候, 这是一定要抓住时机进行热身训练, 一系列的口算过后, 迅速出示两条彩纸, 彩纸颜色艳丽, 很能吸引学生, 但从肉眼上不能直接看出长短, 提问让学生怎么比较长短的时候, 很多同学都想到了要将一端对齐后看, 并让学生根据两张纸的长短用我们以前学过数学的知识说一句话, 学生很自然想到了红纸条比黄纸条长一些, 黄纸条比红纸条短一些。当追问到:你是怎么知道的?红纸条比黄纸条具体长多少呢?你能来示范一下吗?学生非常自然地想到将一端对齐后将一根长地彩带折过来后, 多出来的那段就是比另外一种颜色多的长度。随手而来的彩纸, 形象的实物操作, 让学生将复杂的知识生动演示出来, 让知识构建成为可能。

二、预设生成, 开放学习内容

1. 提问。

课堂中例题出示, 展示情境图, (红花片13个, 蓝花片8个) , 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提问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 似乎有点难, 如果实在不会, 我们也可以先提问让学生仿照着提, 事实证明千万不要小看他们, 有时候他们的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学生能根据条件提出譬如以下的问题来:

(1) 两种花片一共有多少个?

(2) 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

(3) 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

问题提得很好, 老师就要适时表扬, 谁都喜欢表扬, 只管说好话, 能表扬到浑身起鸡皮疙瘩最好, 我就是这么做的, 学生们上课听到开心的很, 情绪会传染, 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 让他们愉快地成长, 其实比什么都重要, 因此, 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 我的学生很愿意主动地去尝试解决问题。

2. 摆演。

当学生借助小花片一一摆放的时候, 他们其实无意中已经在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了, 如果没有做到这样, 也没有关系, 我们可以将对应好的和没有对应好的拿出来比较, 看上去很明显, 如果对应的话, 一下子就可以看出多了多少, 反之, 就不清楚。

理解数量关系后, 我们需要尝试着将这样的句子连贯的说, 反复说才能让自己的理解更加透彻。这时候一边提醒学生反思:红花片比蓝花片多了5个, 那么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呢?逆向思考能够让学生思维更加严谨。学生会思考到其实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就是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几个, 实际就是两种花片相差5个, 直接点题, 学习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3. 抓摆。

展开开放式学习, 学生同桌合作, 两个同学抓一把花片, 数数有几个, 并比一比多少。学生合作时观察到有些同学是用一一对应比较后得出结果, 有的直接就能说出谁比谁多了几个?这时及时抓住学生中的学习资源, 让这些没有排就算出结果来的同学交流得出:实际上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只要将大数减小数就可以得到相差数了, 算理算法自然水到渠成。

开放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思考, 发散思维, 开放的学习内容重点体现在课堂实践和习题的设计上, 教会学生思考,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题目看似简单, 但每次都贴近生活实际, 恰好在他们够得到的高度, 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

三、预设理念, 开放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人们在观察事物、理解事物和对事物作出反映所具有的独特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以及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感情上和生理上所产生的种种反映总和。学习方式没有好坏之分, 只有不同之分。每个学生都具有与众不同的学习风格, 或喜沉思、或喜交流、或爱自学、或需指引……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展示自己个性的过程。我允许并且鼓励和引导学生能根据不同的内容, 不同的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灵活地动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学习。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殊对象的共性, 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 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 从而取长补短, 灵活运用各种各式更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在课堂中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联想、发现;自主尝试、探究;自主讨论、交流;自主归纳、总结;自主练习、提高, 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我听见就忘记了, 我看见就记住了, 我做了就理解了。”我们在学习情境中就应该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 这样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在这些实实在在的数学活动中才能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

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练习五 篇三

苏教版数学第二册教案-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复习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强化数数能力以及运用数进行交流的能力。

2、能正确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百以内数的含义,运用学过的数正确进行交流、表达。教学资源:

计数器、钟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

1、第1题:看图及计数器,完成填空:

()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第2题:

(1)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0的数是()。

(2)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7的数是()。

(3)十位上是(),个位上是()的数是()。

3、第3题:

(1)让学生在两分钟内完成这题。

(2)交流:指名几人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巩固解决问题的练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第4题:

(1)实物投影出示表格

(2)要求学生怎样求出括号里的数。

(3)学生计算。

(4)交流。

2、第5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三、全课总结,课堂练习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

(1)()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64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98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个十是40.(2)按规律填数:5、10、15、()、()、30、()、()、()、()2、4、()、8、()、12、()、()、()、()50、60、()、80、()、()

板书:

练习五

()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4.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复习 篇四

第七课时: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课本第39~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知道可以根据实物图来比;根据数的顺序来比;还可以根据数的组成来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善于与人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实践、观察分析能力;让学生深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从86数到100,再从100数到86。2.导人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今天我们将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学习100以内的数的比较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小松鼠和小白兔比,谁拾得多?(2)小松鼠拾了38个贝壳,小白兔拾了46个贝壳,小白兔比小松鼠拾得多,那么46和38比怎样呢?你是怎么比,怎么想的?(学生讨论,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比较方法)交流比较结果,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①四十几比三十几多。②从小到大数,46在38后面46大。③38不满40,46超过40,46大)(3)那么46与38之间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学生用手势摆摆)板书:46>38。

(4)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46与38比,你是怎么想的?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两个计数器,分别拨上53和56,提问53和56比谁大?为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53<56 那么75和78,85和83比呢?为什么?(2)在计数器上分别拨上100和98,提问100和98比谁大,为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00>98 那么76和100,50和100,9和100比呢?为什么?

三、教学“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l。

(1)六十几包括哪些数?六十几比六十大还是小?(2)七十几包括哪些数?七十几比七十大还是小? 2.完成“想想做做”2。

要求学生先看着计数器写出数,然后再比较大小,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完成“想想做做”3。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完成“想想做做”4。

(1)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有几个?哪几个?顺次排列,选出其中的三个比一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并用□>□>□或□<□<□的形式表达比较结果。

(2)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有几个?哪几个?顺序排列,选出其中的三个比一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并用□>□>□或□<□<□的形式表达比较结果。5.完成“想想做做”5。

(1)分别出示三幅图让小朋友说一说这分别是什么季节,老师结合图分别标出三个季节的温度。

(2)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集体交流结果。6.完成“想想做做”6。

同桌同学合作学习,相互说一说打算在方框里填什么数,集体交流时重点放在第三题说说你是怎么填的?

四、课时小结

5.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复习 篇五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2、对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强化联系,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掌握这类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于“还要做几件上衣才能和裤子配套?”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资源:

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59+20     18+70     62+4     36+2

37-6       76-50     57-4      66-20

学生开火车口答。

揭示课题:练习九

二、练习

1、第1题:

用竖式计算:

44         26         74        57

+32        +53        -24        -51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改正。

说说用竖式计算,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2、第3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然后由代表说。

3、第4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然后由代表说。

4、第5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指名说说)

追问:问题的意思也就是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第6题:

30+18        56-40        47-20

65-3         20+63        5+24

学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

6、第7题:

出示情境图: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问题是哪些?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第二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为什么?

7、第8题:

出示情景图: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解问题。

8、第9题:

出示情境图: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问题有哪些?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说一说)

9、第10题:

出示一组算式:99-18=81

99-27=72

99-36=63

观察这些算式:发现了什么?

你还能写出几道这样的算式吗?

三、布置作业

第2题:用竖式计算:

35+23     52+30     64+3      7+42

48-11      74-20     85-35     29-26

(编制者  蒋凤娟)

6.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学生经历用切割拼合的方法推导出圆柱体积公式

的过程,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运用圆柱体的体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学生经历并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起兴趣。

同学们,我们的图形世界十分丰富多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如何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呢?你觉得圆柱的体积和什么有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的体积)

二.巧妙转化,探究新知。

1. 呈现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它们都是直柱体,我们回忆一下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体积统一公式“底面积×高”,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

2.出示圆柱体,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在学习圆面积计算时,我们是把圆转化成哪种图形来计算的?回忆一下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生: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根据学生的叙述,教师课件演示。(演示课件:圆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圆面积公式的过程。)

3.现在老师给这个圆柱体变个魔术,仔细观察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动画演示)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同学们自己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1)圆柱体转化成什么立体图形?

(2)它是怎样转化成这个长方体的?

7.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春笋》教案 篇七

《春笋》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是新版保留的课文,它描写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向上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和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共同描绘出一幅春景图,体现出新教材新、实、简、美的特点,是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美文。

二、教学要求:

1、认识18个生字,会写8个,学会5个偏旁部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春笋的生长过程,感受春笋成长的快乐及大自然的美好。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春天之美。

四、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

五、教学准备:电子课本、教学课件。

六、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轰隆一声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竹笋。(课件出示春笋)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春笋娃娃裹着浅褐色的外衣,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小朋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出示课题:《春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先将生字读几遍,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标自然段序号。

2、检查自读情况:

⑴ 抽读生字(课件),正音。⑵ 去掉拼音再读,开火车读。⑶ 出示词语。⑷ 指导读好长句子。

⑸ 分段抽读课文。(长句子老师领读)

3、媒体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学读书的语气、停顿。

4、学生再读课文,试着模仿范读的语气。

5、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春笋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是怎么生长的?

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新偏旁、生字,学生认读偏旁生字。

2、自学生字笔顺,交流。

3、重点指导“声”上面是“士”不是“土”。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认读生字词。

二、细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齐读,说说有几句话。

⑵ 学习第一句话:“唤醒”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叫醒)谁唤醒了春笋?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春笋生长的季节)这里把春笋当成什么来写?为什么?我们还学过哪篇课文中把事物当成人来写?

⑶ 指导朗读:“一声春雷”要读得慢些,清晰有力,“唤醒”要读得重一些。

⑷ 学习第二句话:春雷唤醒了春笋,躺在泥土里的春笋是怎样长出来的呢?指名读第二句话。出示:它们( )泥土,( )石块,一个一个( )地( )出来。

(5) 指名填空,齐读句子。

“它们”指的是谁?为什么要冲破泥土?“掀翻”是什么意思?“冒”改成“钻”好不好?为什么?“一个一个”说明什么?(说明春笋很多,而且你追我赶地往上长)

(6)指导背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轻声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读后说说这段有几句话。

⑵ 学习第一句:谁来说说春笋的样子和颜色?书上哪句话写了春笋的样子?

① 理解“裹着”“浅褐色”。

② 指导朗读,看图激情:小朋友看,这些嫩生生的娃娃冲着你们格格地笑呢,你们喜欢它们吗?谁能用喜爱的语气读这句话?

⑶ 学习第二句话:

师:春笋的生长离不开雨露和阳光。

① 春笋长成什么样儿了呢?(指导看图)

② 指导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停顿,语气要逐渐加强,语调渐渐提高。

③ 指导背诵。用问答方式引导背诵:春笋是什么样子的?春笋是怎样生长的?它们长成什么样儿了?

三、总结:读了课文,你觉得春笋怎么样?你想对春笋说些什么?

四、巩固练习

1、扩词:节:春节、节日、节约、节省

2、辨析组词:

中( )冲( )声( )生( )

3、兴趣题:

⑴ 用“唤醒”说一句话。

⑵ 春笋长大后,长成了竹子。想一想,竹子有什么用呢?说给同桌小朋友听。

三、作业:

1、背诵课文。2、完成《基础训练》

板书设计:

春 笋

冲破 掀翻 冒

迎着 笑 长

不怕困难 顽强生长

8.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八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今、正、雨、两”4个字。认识2个偏旁“饣、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朗读课文,从故事中了解母女间的情感

教具准备:生日歌》录音带、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饣、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教学重点

认识生活和朗读课文,从故事了解母女间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放生日歌曲,提问:谁知道“生日”是指哪一天,每个人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生日。

2、平日里,你们会向别人借东西,也会把东西借给别人,听说过借生日吗?出示课题18、借生日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2、提问:课文中谁把生日借给谁?“我”指的是谁?

3、再读课文,共分几个自然段?你想读哪个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1、2自然段

2、认识两段中的生字

3、小云的妈妈说自己把生日给忘了,妈妈真得是忘了吗?(小云的妈妈并非忘记了自己的生日,而是只想到别人)

4、指导朗读

“您怎么从来不过生日?”没见过妈妈过生日,小云感到疑惑,要突出“从来”,读出纳闷的语气。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

1、指名接读三、四自然段

2、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些什么?(大家讨论后,明白小云在妈妈的影响下,懂得了关心妈妈,同学们应该向她学习)

3、指导朗读

最后两句话是她经过思考想出的办法,要读出肯定的语气,表现出小云的天真可爱。

五、全文朗读

1、分角色朗读课文,师生读,同学与同学读

2、配《生日歌》读

六、扩展活动

亲手作一件小礼物送给爸爸妈妈,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书写本课4个生字

3、指导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

二、分小组自学生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正、怎、饭、拿”等字的读音

2、分析字形,用不同的办法来记忆

指导写字

今:撇尖低,捺脚稍高,开口度大,撇捺相接处,点和横收笔都在竖中线上。

正:注意横,竖的长度,第二横是长横的一半,左竖是右竖的一半,最后一横长,稍凸起托连竖。

雨:“冂”要宽,蹭的竖,不出框,最后四点两两对称,如隔窗看檐下的雨水均匀滴下。

两:“冂”内两个“人”字分布均匀,“人”的“捺”均变为“点”。

3、学生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复习巩固

1、复习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⑴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提示:红花中的字可以做词头,也可做词尾

2、分小组比赛

3、每组选出代表,全班比赛

四、想象故事的结尾

1、请同学们编出故事的结尾

2、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9.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4教案 篇九

1.认识“雾、霜”等13个生字,会写“和、语”6个字。2.借助拼音和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有搜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学会对对子 2.教学难点: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学会对对子 [课时安排] 2 课时 预习任务:

准备生字卡片,关于大自然景物的图片或课件 自主、合作、探究:[导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本课特点。本课的每一句中都有一个“对”字,“对”字前后分别是两种相对的事物,我们也可以叫它“对子歌”。

二、揭示目标

1、朗读课文,会对文中的对子。

2、认会13个生字,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认会的。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自学指导: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目标检测:指名读、开火车读,四、认读生字

(一)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再读课文,在书圏出本课生字,边圈边读。

2、同位互相检查,互读互听。

3、交流识字方法:

⑴有雨字头的:雾、霜、霞。⑵有虫字旁的:蝶、蜂。师相机介绍形声字的特点。

⑶用熟字加一加识记的:李、杨、秀。目标检测:

⑴指名领读,并说说,三拼音节的字、翘舌音的字、后鼻音的字是哪个字有哪些。⑵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练习设计:

1、给加点字注音,再读一读。

2、蝴蝶 朝霞 蜜蜂 万紫千红 山清水秀 桃李满天下 和风细雨 鸟语花香

2、比一比,说一说

李——杨 和——秀——香

(二)熟读课文

1、师生交叉读

2、男女生对读

3、学生分三大组拍手赛读,优胜组集体表演读。练习设计:

1、读一读,填一填。

对字歌里提到的植物有:柳树 _________________ 对字歌里提到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对字歌里提到的天气现象有:风 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朝霞:__________ 夕阳:___________ 碧野:_____________

3、找朋友:学生各选一个词语写在一张纸上,把这张纸放在胸前,然后找到能与自己相对的词语,比比谁的朋友多。

4、口头组词

朝()蝶()李()霞()夕()蜂()杨()雾()

拓展练习:听老师读下面的对字歌,把不认识的字标上拼音,然后自己多读几遍。

冬对夏,杨柳岸,暮对晨,杏花树,走兽对飞禽,白雪对红云,鱼唇对鹿角,鸟归沙有迹,虎爪对龙鳞。帆过水无痕。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

1.读课文,试着对读。

2.认识13个生字及课后“我会读”的生词。

二、揭示目标:写好6个生字

三、指导写字

自学指导:观察田字格中的“和、秀、香”范字。1.你发现了什么?2.你认为哪几笔该给大家提个醒的?

指导书写。重点指导“秀、香、和”

1、“秀、香”二字都有禾字头,应注意“禾”字应该写的扁一些,上撇是平撇,不能写成斜撇,竖要写短,给下面的“乃、日”留下空间,撇捺要尽量伸展。

2、练习在田字格中书写。指名差生板演,集体评议、纠正。

3、说一说“和”字应注意什么。

结构特点:左右结构,禾字旁应写的瘦长。笔画变化:第五笔变成点。

4、练习书写,集体评议。

5、分别指导写“语、千、李” 指导要点:

“千”要写好主笔;“语”要安排好结构;“李”要注意木字头的写法,尤其注意观察撇、捺的写法。

10.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复习 篇十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46~47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课。

1.复习(出示卡片)①数的组成;②一位数加一位数;③整十数加整十数。

2.(同学们学得这么开心,汽车兄弟也想跟我们一起学。)多媒体演示:大客车有45个座位。中客车有30个座位。小轿车有3个座位。

提问:观察这场景,你能提出哪些求和的问题,各怎样列式?

45+3045+330+3

再问:这三道式中,哪道能算出得数,得多少?学生回答后擦去30+3。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45+30(两位加整十数)。

(1)自我探索算法。

提问: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计算这道题?(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算法。

(3)整理算法。(板书)

45+30=75

405

70

(4)解答问题。

现在有一辆有35座的客车和一辆20座的客车。(你可以提出一个求和的问题吗?)口答。

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然后小组讨论:哪种方法算得快,简便一些?

2、学习45+3(两位数加一位数)。

(1)独立思考。

提问:根据这种算法,你能很快地想出45+3该怎样算吗?

(2)交流算法。(板书)

45+3=48

405

8

3、比较45+30和45+3。

提问: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突出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巩固深化,应用算法。

1、“想想做做”第1题。

(小组讨论,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再交流方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再开火车。)

3、“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说出图意。

各自列出算式解答。

四、课堂作业。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的学得真不错,很多同学非常积极开动脑筋,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现在你想出两道题来考考大家吗?

教学后记:学生学得真不错.学习气氛活跃.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练习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48页的“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算一算:

25+50=24+5=

2.口算:

34+40=21+6=8+81=

75+2=60+15=70+23=

二.练习.

1.想想做做4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5

先计算,再交流结果,最后比较谁跳得快?

3、“想想做做”第6题。

给充足的时间学生去做,并教育学生检查的习惯.做的全对的给予表扬.

4.完成第7题.

给充足的时间学生去做,并复习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

(先指名说,集体订正。)

5、完成第8题。

师读题,生解答。

三.布置作业:

四.教学后记:

让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第三课时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第三课:时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50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用加法实际问题的本领,养成口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60+23=54+40=4+54=41+50=

2+75=60+35=3+62=4+73=

2.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两位数加十数或一位数,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授.

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看着图说说这道已知求什么?(要求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小猴摘桃已经采了23个桃,还剩5个桃,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2.怎样求出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组织学生依*观图讨论,帮助理解。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把已采的23个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

3.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生答师板书:23+5=28)

4.老师说明:从现在起,列式计还要口答问题。例题这样口答,口答:树上原有28个桃.学生自己口答一遍,再集体口答-遍.

5.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讨论完成后,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生答师板书:(5+23=28)

谁来口答一下。

这两种方法一样吗?为什么会一样的?

6.小结:这道题已知小猴采了23个和树还剩下5个桃,求树原来有多少个桃就是把已采的23个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算式列成23+5=28,也可以列成5+23=28,计算后口答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指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同桌互相说说

“怎样求出一共有多少块拼板?”,再指名说.

(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

(口答)(集体口答一遍)。

2.完成“想想做做”2。

(1)出示第2题图,提问:车上有多少人?还有多少人没上车?求什么?

(并提名完整地说说题意)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提醒学生在计算完后别忘了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求一共有多少人乘车?指明说说算法?为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同桌同学互相说说题意

(2)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解题过程,要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强调口答。

5.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学生填一填。

(2)集体交流时提问:公鸡比母鸡多3只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后记:能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根据一年级的学生的认知特点来打开学生的思维.

第四课时:练习七

第四课时:练习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页的练习七1~4.

教学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位数两位加整数十或一位数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二.练习

1.练习七1

学生独立口算第1题,在学生口算后,选择几组对比。

如:34+32+2520+25

34+302+5220+52先说一说上、下两组题有什么不同,分别怎样计算?

2.练习七2

先出示第一组的两道题,让学生说出它们的运算顺序。然后分别计算这六道题。计算时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做完后要求他们检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集体订正,做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3.练习七3。不计算,比大小。.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不要采用计算的方法比大小。

(2)集体交流比较的方法,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比较方法。对思维开拓想出多种思考方法的学生给予表扬。

4.练习七4。

(1)出示第5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并指名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同桌同学先互相说一说“怎样求出原来有多少本

《数学故事》?”再指名说怎样求?

(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

(口答)(集体口答一遍)

三、作业布置。

四.教学后记:学生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做,学生的交流水平有所提高.

第五课时: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第五课时: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53页的例题想想做做.1~3

教学目标:

学会两位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45里有几个和几个一?

86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口算:

70-4032-2060-4045-30+5

60+363+2627+405-3+40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二.新授.

1.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

1)出示例题图,提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大巴有45个座位,已经坐了30人,车上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

“要求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怎样列式?(板书:45-30=)

2)45-30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借助学动手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拨摆的情况,及时辅导.

集体交流摆小棒和拨算珠的过程并集体摆一摆,拨后,你们还有别的算法吗?

3)老师小结:根据同学的摆法,在计算45-30时,可以从4个十里减去3个的一个十,再把1个十和5个一合成15.

板书:45-30=15

405

10

4)结合老师的板说一说45-30怎样算?(同桌互说)

2.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

(1)出示图提是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一辆大巴共有45个座位,车上还有3个座位空着,车共坐多少人?)

“求车上共坐了多少人”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45-3)

(2)45-3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学生独立思考,独自计算,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算法。

集体交流45-3的计算方法’,对想出多种算法的给予表扬。

(3)老师小结:计算45-3时,我们可以先从5个一中减去3个一得2个一,再把4个十和2个一合成42。

(4)请学生结合老师的板书说一说45-3怎样计算?(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说o)

3.比较“45-30”和“45-3”计算的异同。

想一想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相同的,有什么不同的?

(它们都是先把45分成40和5,45-30先算40-30=10,再算10+5=15,

而45-3先算5-3=2,再算40+2=42。)

老师小结:两位数减整十或一位数,都是先把两位分成几十和几,然后再算几十减几十或几减几。

三、教学“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l。-

要求学生先用算珠拨一拨,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拨?再说出结果.

2..完成“想想做做”2.

独立口算,集体交流说说计算过程,比一比每组的计算有什么不同?

3、完成“想想做做”3

图中告诉我们了那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让学生列式计算。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后记:学生能够动手操作,感兴趣.

第六课时: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第六课时: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54页的想想做做.4~8.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一填:

74-30=74-3=

2.口算:

76-60=85-70=93-50=

39-8=67-6=49-5=

直接写结果,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第一组题是怎样想?

3.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整十或一位数,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二.练习。

1.教材第53页“想想做做”4。

独立计算,看谁先到达终点。

2.教材“想想做做”5。

游戏题,同桌两人一组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3.“想想做做”6。

在圆圈填上>、<或=。

1)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比较方法.

2)集体订正后提问:你是怎么比的?(计算出结果再比较大小).还有别的比较的方法?(没有计算)

4.“想想做做”7。

(1)出示第7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并指名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同桌同学说说“怎样求出还剩多少个?”再指名说一说怎样求?

(在学生作业时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口答)

4.“想想做做”8。

(1)出示第8题图,提问指名说一说这道已知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算,集体订正。

(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

(口答)(集体口答一遍)

三、作业布置。

上一篇:支部结对共建庆七一下一篇:全国高考宁夏区试题答案(文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