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操作性数学总结

2024-07-31

小班操作性数学总结(共10篇)

1.小班操作性数学总结 篇一

如何理解小班数学教育的生活化、游戏化、操作化

数学活动是具有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三大特点的活动〃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生活化、游戏化、操作化〃让孩子在生活、游戏、操作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新《纲要》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游戏中的某些简单的问题。那么作为每天工作在幼儿身边的教师〃正确理解和把握幼儿园各年龄段数学教育的“三化”基本特征〃才能有效开展幼儿园数学教育〃真正提高教育质量〃让孩子在“三化”中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而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本人就一年来的小班数学教育工作实践与思考〃表达一下自己的认识〃以期有助于同行、有助于青年教师的工作。

一、小班数学的生活化

数学教育生活化是指幼儿园教师将数学教学与幼儿生活不同程度地结合〃将幼儿的生活不同程度地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之中。生活化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教师不同程度地利用幼儿日常生活中含有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经验〃使之为教学服务〃使幼儿能更好地理解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第二〃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创设出真实、自然的生活情景〃将数学教育的目标渗透其中〃这种情景将数学的计划性、目的性与幼儿生活融为一体〃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学习。小班数学教育的生活化特点非常浓厚〃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隐含数学的基本特征。教师只要处处做有心人〃及时把握教育机会〃幼儿一定能捕捉到数学的影子〃在感性的、具体的生活中增进对数学的理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举例:生活中的经验——按数量取点心〃时钟的形象性

在集体生活中〃教师分发餐点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调动和利用幼儿生活经验〃帮助小班幼儿认识理解5以内数量的最好时机〃教师可以将点心分发到小组〃让幼儿每人从中拿取1;也可以让幼儿自己从整体中取出相应数量的一小份(教师还可以设计出符合幼儿实际的其它形式)。在这个生活环节中〃教师可以观察到每个幼儿对数量实际意义的认知和理解〃可以看到每个幼儿从胆怯到信心的经历过程〃这种生活化的教育〃幼儿没有一点压力〃教师几乎是一对一的指导帮助〃针对性强〃效果好。

时钟认识是幼儿园大班的教学内容〃不过时钟确是每个教室的常备物品〃教师一日生活中也经常提到时间〃如果充分利用幼儿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将认识时间这较为深奥的教学内容合理化简〃分解出现。我们在生活中说到时间〃常常让幼儿看看时钟〃找找长针短针〃还有跑得最快的秒针〃5分钟就是长针跑一个格子等等〃这样到大班幼儿就能很好的理解教师规范的说词〃教学难度也可以大大降低〃幼儿也会学的深入〃学的扎实。

举例:环节中的数学——绕线游戏〃贝壳游戏

“绕绕线〃绕绕线〃拉-拉〃钉钉钉。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咕噜咕噜〃咕噜咕噜〃滚下来。爬呀爬呀爬呀爬〃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头顶上。咕噜咕噜〃咕噜咕噜〃滚到膝盖上。”这是一个小班幼儿非常喜爱的说唱手指游戏〃我们经常在餐前便后〃等待时段玩这样的游戏。这游戏让幼儿以自我为标准〃指认各种空间位置〃以及人体的相关部位。可以说这也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数学游戏。

贝壳游戏〃教师给幼儿提供许多大小不同的贝壳玩具〃然后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引领幼儿进行操作。如:取几大几小——区分大小和数量;贝壳妈妈抱宝宝——大小重叠;妈妈宝宝上下排——对应;妈妈宝宝前后排——间隔。这是小班前期我们常常以集体形式组织的个人操作数学游戏〃目的是帮助幼儿理解相关数学内容的同时〃为数学教学跑组操作游戏打基础。

二、小班数学的游戏化

数学教育游戏化是指幼儿园数学教学在生活化的基础上〃与幼儿游戏特征相结合〃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游戏的不同程度的利用〃数学游戏化不同于游戏。是使数学教育具有游戏的某些特色〃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幼儿在有游戏般的情绪体验中〃会遇到各种蕴含数量关系的问题〃数学游戏化更多地具有练习的性质〃用皮亚杰的话来讲〃是“同化大于顺应”。因此〃这一类数学游戏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很具有挑战性〃需要教师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细致教学。

举例:为小班数学教学专门设计的类别游戏——分类游戏〃接龙游戏〃玩具排序游戏

所谓类别游戏〃就是在这一类游戏中可以细化和分解出各种不同的〃有一定差别的小游戏〃如:分类游戏〃可以有求同分类(从许多中取出红色的、取出大的等等)〃可以有按颜色、大小、形状特征中的某项来进行分类。还可以按事物的用途来进行分类。再如:接龙游戏〃有颜色接龙〃形状接龙〃等量接龙。等量接龙里还可以分为实物等量〃实物标志和点子等量〃双色事物标志等量〃双色点子等量。再如排序游戏〃有重叠排序〃对应排序〃规律排序。规律排序还可以分为ABAB双间隔排〃ABCABC三间隔排〃ABBABB或AABAAB规律排。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每一类别的游戏都有难易的差别〃每一个游戏都存在这样那样的教学难点或是幼儿操作的难点。教师应该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能力和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选择、分解、合并〃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结合特点〃精心设计〃细致教学〃获取效益。

三、小班数学的操作化

数学教学操作是指幼儿园数学教学在生活化、游戏化的基础上〃与幼儿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相结合。操作是为幼儿创设思维冲突的环境〃引导幼儿在思维能力层面上进行有效运作〃逐步内化逻辑的、复杂的数学知识〃形成“顺应”的心理历程。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操作化与游戏化密不可分〃操作具有游戏的趣味〃游戏不失数学的基本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始终站在幼儿的层面〃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征进行思考和设计〃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幼儿操作的主动性〃这里包括幼儿动作参与的主动性〃更包含幼儿思维参与的主动性〃这也是数学教学的精髓之处。

举例:幼儿操作活动的成败体会——等量接龙〃特征分类

等量接龙游戏是小班幼儿在掌握了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数的守恒游戏〃综合性较强〃也有一定的难度。我们选择了实物等量接龙〃实物标志和点子等量接龙两种游戏。教师观察发现〃实物等量接龙〃幼儿比较容易理解玩法;实物标志和点子等量接龙〃因为更接近符号〃对幼儿有一定干扰〃给幼儿理解玩法设置了一定的障碍。从幼儿的操作过程中〃观察发现一开始进行活动时〃大多数幼儿目测数群不会〃尤其是4、5的实物数量卡〃这样幼儿的操作行为就表现为:拿起一张卡片先一个一个点数数量〃再寻找可以相接的卡片〃往往幼儿不能一次拿准〃数着数着就忘记了该接的数量〃一次一次的反复使幼儿失去了兴趣。根据这样的普遍情况〃教师调整增加了数群目测训练〃再次进行等量接龙游戏时〃大部分幼儿就有了感觉〃有了兴趣〃突破了难点〃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但还是有一些幼儿存在相关的问题〃观察发现一部分幼儿还存在目测难点的问题〃一部分幼儿还不太理解游戏玩法和规则。所以此次教学需要日常的游戏活动加以补充和完善〃才能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

特征分类游戏我们的设计是:让幼儿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分类板上的鱼的形状、大小、颜色进行操作〃并把具有多种特征的鱼一次按两个特征标记进行分类〃共分三次。观察发现幼儿都能够将鱼按特征标记进行区分〃但幼儿的操作行为多数表现为:取出一条鱼〃第一反映的是某特征就放在其标记下的空格里;而每个空格下的鱼确实具备标记所规定的特征。但是就幼儿的操作行为而言与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不相符〃教师想让幼儿按鱼的特征进行三次分类活动〃而大多数幼儿只将各条鱼进行了一次特征认定。教师在原有分类活动形式的基础上加大了难度〃认为幼儿应该有这个能力进行操作〃但事实证明幼儿操作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这与教师所设计的材料有关〃活动内容虽然有趣〃幼儿也非常地感兴趣〃但让幼儿一次性完成三种分类确实有点困难〃因为小班年龄的幼儿还没有完全理解某些特征的概念〃养成习惯看标记进行摆放。让幼儿在概念统领下进行操作实在强人所难。所以说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违背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应该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修改操作材料。

2.小班操作性数学总结 篇二

一、玩材料——操作前的操作经验准备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做小实验或者小制作的时候老师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材料本身就是很好玩的玩具。于是我们让孩子玩,顺应着幼儿的天生的好奇心去玩。

第一天开放这个区域的时候,我们没有对孩子做任何的要求,只是告诉孩子“在这些小房里住了一个漂亮的娃娃,大家要好好照顾他们哦!”孩子们拿到了房子之后很快就将藏在房子里面的套娃拿了出来。他们摆弄着自己手里的套娃。有的孩子很快就将套娃拆开了,他们有的将他分别一个个组合好,有的则是不合起来而是按照大小将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都进行了从大到小的排列,有的则是将上、下两部分分开套在一起。那些房子成为另一种玩具。他们有的将小手伸进大门内,有的则是一会和这座房子靠一起,一会和那座房子靠一起。有的将房子横着放。不管他们怎样玩孩子都已经开始感受到了材料所蕴含的大小规律了。了解了房子中空可置物这些特性。这为之后的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定规则——操作过程中的重要提示

絮絮叨叨的规则会被小班的孩子自动抛到脑后,但是“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只有明确的规则才能确保幼儿自主性的操作顺利地进行。于是我们将繁琐的规则变成一些宽泛的词语:轻拿轻放、分享;或者是一些拟人的话:住自己的房子、在自己的院子里玩等等。

1.放宽规则、情景化语言

一开始孩子们在整理的时候还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将所有的材料一骨碌地塞进牛奶房子里,下一次操作前还得老师帮他们一一重新整理。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们将牛奶房子上画上不同的花纹,这样每一幢房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将里面的材料介绍给孩子的时候说成是“宝宝”,“宝宝”都喜欢住在自己的房子里,走错房子了会伤心的。于是孩子们会很注意观察自己是拿了哪一幢房子,在送“宝宝”回家的时候就大大减少出错。

2.在材料的暗示作用下提升操作意识

此外,幼儿在操作这些材料的时候也是很容易相互混淆的。一开始的时候往往很快每人一幢房子会变成“一桌子的材料”。于是我们给了孩子每人一块大的泥工板,在泥工板上我们在四边贴上了可爱的篱笆,泥工板变成了一个小小的院子。每一次孩子们在操作的时候我们都会提醒孩子请你的“宝宝”在自己的“院子”里“玩”,这样混淆材料的情况就很少出现了。孩子们还会很得意地将泥工板拼在一起,说:“我们变成了邻居!”

3.社交技能的介入,不容动摇的公共规则

在自主性的区角中由于没有老师持续的陪伴,所以孩子们“拿着手里的,看着别人的”情况频频发生,有时候甚至出现“胜者为王”的局面。这就需要加强孩子的社交技能,让他们明白什么叫“分享”,什么样的时候需要“等待”,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商量”。

三、学技能——操作过程中的提升

操作技能在科技操作中是很重要的,在一开始的兴趣慢慢淡去的时候,就是操作技能发挥作用的时候了。孩子只有在逐渐提升的技能中才能感受科技操作中不断变化的乐趣。但是区域活动中技能的传授受幼儿人员不稳定的限制,所以我们采用了以点带面的策略。

1.从成品到半成品

在制作竹蜻蜓的过程当中有一个步骤是需要在教师准备好的纸板中间打洞。一开始我们先提供了教师打好洞的纸板。幼儿只需要按照简单的步骤将材料组装在一起就可以了。之后我们想到了在纸板上打一个很小的洞,幼儿不能将杆子直接装进去,只有将小的洞变大之后才能继续组装。增加了这个操作步骤,孩子们的兴趣又一次被唤起。每一次,用空的笔尖仔细地钻洞成为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这样装起来的“竹蜻蜓”才更有意义。

2.一次比一次难的弹簧宝宝

在制作“魔盒”的过程中有一个步骤是制作一个弹簧。要求幼儿用一根软铅丝在一支记号笔的笔杆上进行缠绕。一开始我们只是鼓励幼儿“绕”,只要能绕完就是成功。在幼儿熟悉了这样的操作之后,我们又变了要求,要“排着队绕”,这就需要孩子有意识地去控制自己的手部肌肉,要绕出有规律的弹簧,铅丝和铅丝之间不能前后交叉。最后我们又要孩子在有序缠绕的基础上适当留出空隙。这时候的弹簧才是又漂亮又弹性十足的好弹簧。就是在这样不断调整的要求中,孩子们逐渐学会了“绕”——“有序的绕”——“有序的留空隙绕”,提升了操作技能。

3.材料的替换

在玩小球跳舞的游戏时,一开始投放的是玻璃球,随着孩子对材料和规则的熟悉。我们将玻璃球换成了乒乓球,这样球的运动形式又进一步多样了,可以滚出直线,可以跳出虚线。孩子的兴趣进一步得到了激发,对球的控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等到孩子最后玩熟悉了之后,我们又投放了多种多样的球:玻璃球、乒乓球、海洋球、橡胶球,孩子如果想要得到直线或虚线就必须使用不同大小的力度和技法来控制球,这对孩子的控制能力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藏在“房子”里面的秘密一个个被孩子们发现、解决。孩子高兴地说:“我们都是聪明的喜羊羊!”“喜羊羊的秘密”也成为孩子们十分关注和喜爱的一个角色化区角。角色化的区角给了孩子在操作过程中更多的交流机会,动动手、动动脑,孩子们快乐的操作、快乐的游戏着!

3.小班操作性数学总结 篇三

连连看看(认识长方形)

连连看看(认识长方形)

教学目标:

1.能在与正方形的比较中认识长方形。

2.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教学准备:

1.神奇口袋一个,内装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

2.每个幼儿一张方形纸,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纸的宽度等长。

3.《幼儿活动材料》每人一本,彩笔若干。

教学过程:

一、感知长方形

1.出示神奇口袋,请幼儿边说儿歌边摸口袋,告诉大家自己摸的图形名称。

2.让幼儿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长得有点像,长方形就像伸长的正方形。

二、在操作中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

1.让幼儿找出正方形的纸,用对折的方法比较正方形的四条边,四个角。

2.让幼儿找出长方形的纸,让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比较长方形的四条边,四个角。使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长方形的特征。

三、导幼儿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引导幼儿总结出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

2.运用折纸的方法,请幼儿将正方形对折出长方形(三角形除外),长方形变成正方形,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四、连连看看

1.指导幼儿做画册上的练习,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

教学建议:

1.在摸图形时可以告诉幼儿XX图形是长方形。

2.引导幼儿发现周围环境中有长方形特征的某些物体,建议家长帮助幼儿寻找。

日常活动与教育

1.可在智力角区里玩《图形接龙》的游戏。

2.在美工区中玩《图形拼图》粘贴的游戏,让


幼儿自己动手把彩色的几何图形进行自由粘贴成各种物品,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

游戏宝库:

《小动物找家》

目的:复习几何图形

准备:在场地上布置四种小动物的家,分别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表示,每一位幼儿一个几何图形的项链或胸卡。

玩法:老师扮“老狼”幼儿扮“小动物”。告诉小动物老狼在5点钟要来抓它们,然后“大舅灰狼”往前走。“小动物”一边喊“老狼来啦”一边模仿动物走路。灰狼从1点钟开始回答,按顺序报到5点钟时,就回头抓“动物”。“小动物马上按图形找自己家。找促家的小动物被大灰狼抓去,停止游戏一次。

游戏建议:

1.幼儿可以换图形

2.“大灰狼”也可请幼二来扮演

《摆火柴棍》

目的:

1.摆三角形,四角形。2数火柴根的根数(或用棉签代替)

玩法:

1摆三角形和正方形,知道三角形用三根火柴,正方形用四根火柴

2.摆各种有趣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菱形,梯形等等并数出火柴的根数。

.另附儿歌:神奇口袋

4.小班数学:捞鱼 篇四

小班数学:捞鱼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操作中,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习口手一致地进行点数,并说出总数。

2、在游戏中引导幼儿根据小鱼的特征按数、大小、颜色取物,并进行相应的分类.。

3、在游戏情境中,体验在池塘里捞鱼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大小不同的小鱼(撒落于事先布置好的场景——池塘里);

2、三套任务卡片:第一套——上只有数字;第二套——上有数字和对应的颜色;第三套——上有数字和对应的颜色及大或小的小鱼

3、塑料小筐若干(任务卡片放在盒子里)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兴趣

师:宝宝们喜欢去郊游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那里不仅环境很美,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好不好?(幼儿跟随老师听音乐入场)

师:小朋友快看,这里有一个什么呀?(池塘)池塘里有好多什么?(鱼)这些鱼是不是长得一样呢?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从颜色、大小来区分鱼的不同)

二、游戏操作,体验乐趣

1、按圆点的数量捞鱼

师:小朋友想不想和鱼宝宝做朋友?(想)出示点卡,教师引导幼儿手口一致进行点数并讲解游戏操作要求。

幼儿进行按圆点数量捞鱼的游戏操作,并请

一、两位幼儿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其他幼儿通过口手一致点数集体验证。

2、按数、色捞鱼

师:池塘里还有许多的鱼宝宝呢在等着小朋友和它们做游戏呢!

请幼儿从小椅下拿出第二套操作卡,引导他们先仔细观察卡片上的数字和颜色标记,然后根据卡片上的要求进行按数、色捞鱼的游戏操作

3、按数、色、大小捞鱼

师:刚才小朋友和你们小筐里的小鱼说悄悄话的时候,老师听到了池塘里传来了一阵哭声,原来还有一些鱼宝宝没有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呢,它们都伤心地在流眼泪了,我们把还没有和我们做过游戏的鱼宝宝邀请上来,好不好?

请幼儿从小椅下拿出地三套游戏操作卡,教师出示其中一张,请幼儿说出卡片上的数字,巩固颜色和大小标记的认识。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第三套卡片上的数字、颜色和大小标记,然后根据卡片上的要求进行按数、色、大小捞鱼的游戏操作。

请1-2位幼儿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其他幼儿通过口手一致点数集体验证。

三、高高兴兴回家

5.小班数学活动 篇五

——找规律排序

活动目标:

1、能按照物体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

2、在游戏情景中体验合作以及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课件、图片、瓶子人手一个、实物若干。

活动重点:按物体颜色、数量间隔排序。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想出不同间隔排序的方法,并乐意用语言表达出 自己的意思。活动过程:

一、回忆生活经验,为幼儿自己找规律排序做经验铺垫。

幼儿排队感知排队的规律。(一个女小朋友,一个男小朋友,一个女小朋友,后面是谁呀?感知男女间隔排列。)

二、出示课件。

1、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内容(1):寻找规律向后排。

2、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内容(2):感知另一种排序方法。

三、出示动物图片。

请个别幼儿在黑板上操作出不同的排序方法。

四、出示实物,让幼儿感知生活中的排序。

请幼儿举例出生活中的一些排序。

五、魔术:请幼儿晃动手中的瓶子观察发生的变化。

六、游戏:排排队

6.小班数学:比较大小 篇六

活动目标

1.按大小特征排序并进行相应的匹配。2.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准备:

皮球大小各1个,图片,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过程:

一:引题(出示大的人物和小的人物)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客人,他们是大大和小小。你们瞧!他们是谁啊?出示图片(小小和大大)两个小朋友哪里不一样?你们能猜出谁是大大,谁是小小啊!为什么?(大大要大,小小要小)师:你们都认识了这两位客人了,你们怎么跟他们打招呼啊?(大大好,小小好)二:实物直观比大小

师:大大和小小想来做运动带来了一个球(出示大皮球).你们说这个球应该给谁呢?

你们觉得这个球是大球还是小球啊?为什么?

我再拿来一个球,现在请你来比一比,哪个球大,哪个球小?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比出来的呀?

(小结):原来,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的方法比较出大小,一个东西是不能比大小的,只有找个好朋友跟它一起比,两件东西一起比才能知道谁大谁小.(目测法)三:感知比较大,比较小

师:你们的小眼睛真灵,现在我要加大难度靠考考你们,咦?又滚来一个球,现在三个球请你说说看哪个最大哪个最小?那中间这个呢?

四:分辨图片大小 师:两个小朋友非常开心又来了一个小朋友,她来了,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个最大,哪个最小?请幼儿从大到小排序.我们给他们送衣服,该怎么送呢?

小结:大大要穿大衣服,小小要穿小衣服,中间的小朋友就穿比较大或比较小的衣服.五:幼儿操作

师:大大和小小有点饿了,请你们给他们做好吃的汤圆,送给他们,好吗?大的送到红色的篮子,小的送的绿色的篮子。六:舞蹈游戏:跳支舞(用身体动作来表示大小)

7.小班数学绘本 篇七

【活动目标】

1、鼓励观察比较绘本中纽扣的不同特征(颜色、形状、大小,洞眼的数量),并能用语言大胆讲述这些不同特征。

2、知道捡到东西要归还主人,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熟悉圆形、三角形。

物质准备:故事PPT、纽扣一颗,纽扣图片和没有纽扣的小动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纽扣,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呀?(纽扣)这颗纽扣是什么样子的呢?纽扣上面有什么呀?(洞眼)这颗纽扣是小老鼠捡到的,这颗纽扣是不是你衣服上的呀?听了故事《一颗纽扣》你就会找到纽扣的主人啦。让我们和小老鼠一起来帮纽扣寻找它的主人吧!

二、欣赏故事,观察比较绘本中纽扣的不同特征,并能用语言大胆表述。

1、观看PPT1

师:小老鼠在路上捡到一颗纽扣,一颗黄色的、圆圆的、有四个洞眼的纽扣。这是谁丢的纽扣呀?丢纽扣的人一定很着急。一定要帮纽扣找到它的主人,小老鼠决定去问问它的朋友们。

2、观看PPT2,区分纽扣的颜色。

师:小老鼠走呀走,看见小兔正拿着放大镜在找纽扣,连忙问小兔。(音频)小兔,小兔!纽扣是你的吗?

师:小兔拿着放大镜仔细得看了看,连忙摇摇手说(音频)不是不是,我的纽扣是红色的。

师小结:原来小兔的纽扣是红色的,小老鼠捡到的纽扣是黄色的,纽扣的颜色不一样,所以这不是小兔丢的纽扣!

3、观看PPT3,区分纽扣的形状。

师:小老鼠又往前走,遇到了小狗,小狗的纽扣和小老鼠的纽扣是一样的颜色,小老鼠问小狗。(音频)小狗小狗,纽扣是你的吗?

师:小狗看了看说(音频)不是不是,我的纽扣是三角形的。

师小结:纽扣的颜色一样可是它们的形状不一样了,小狗的纽扣是三角形的,而小老鼠捡的纽扣是圆形的,要颜色和形状都一样才行。所以,这不是小狗的纽扣。

4、观看PPT4,区分纽扣的大小。

师:小老鼠拿着纽扣继续往前走。这次他又遇到了谁呢?(蟋蟀,大象)

师:小老鼠发现纽扣的颜色和形状都一样了,急忙问他们,(音频)蟋蟀蟋蟀,纽扣是你的吗?大象大象,纽扣是你的吗?

师:是蟋蟀和大象的纽扣吗?为什么?

幼:蟋蟀的纽扣很小,大象的纽扣很大。

师:他们会怎么说呢?(音频)不是不是,我的纽扣小小的,和黄豆一样小。不是不是,我的纽扣大大的,比篮球还大。

师小结:你们果然厉害,原来蟋蟀的纽扣比这个纽扣小,大象的纽扣比这个纽扣大,纽扣的颜色、形状都一样,可是纽扣的大小不一样,所以不是蟋蟀和大象的纽扣。

5、观看PPT5。区分洞眼的数量。

师:小老鼠不放弃,拿着纽扣继续往前走,这次他遇到了小刺猬。(音频)小刺猬,小刺猬,纽扣是你的吗?

师:是不是小刺猬的纽扣?为什么?(洞眼数量不一样)(音频)不是不是,我的纽扣有六个洞眼呢!

师:虽然小老鼠捡的纽扣和小刺猬的纽扣颜色一样,形状一样,大小一样,但是小刺猬的纽扣有6个洞眼,小老鼠的纽扣只有4个洞眼。纽扣的洞眼数量不一样,也是不行的。所以不是小刺猬的纽扣。我们要和小老鼠一起找到颜色、形状、大小、洞眼数量都一样的纽扣主人。

6、观看PPT6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发现鼠妈妈衣服上掉了一颗纽扣。

师:问遍了所有的好朋友,但是都没有找到纽扣的主人,小老鼠垂头丧气的回家了,妈妈给他做了好多好吃的点心,小老鼠闻着香味抬起头,他好像看到了什么,惊讶的叫了起来…请小朋友说一说,小老鼠为什么看见妈妈会惊讶的叫起来?

幼:因为妈妈的衣服上少了一颗纽扣。

师:这会不会是妈妈丢的纽扣呢?为什么是妈妈的纽扣?(因为都是黄色的,圆圆的,一样大,都是四个洞眼。)

师:纽扣的主人是谁呀?(妈妈)那我们把这纽扣给妈妈装上试试!(点击操作)真的是妈妈的纽扣耶!

师小结:小老鼠帮妈妈找到了颜色、形状,大小,洞眼数量都一模一样的纽扣,妈妈很高兴,狠狠地亲了亲小老鼠说:谢谢你帮妈妈找到了纽扣。

(2)感受助人为乐的情感。

师:小老鼠帮助妈妈找到了纽扣,它的心情怎么样?

幼:开心、高兴。

师小结:小老鼠帮妈妈找到了纽扣真开心。原来帮助别人是件令人开心的事啊!

三、操作找纽扣:按纽扣的颜色,形状,大小,洞眼。

1、师:小老鼠帮妈妈找到了纽扣,但是小老鼠的好朋友们的纽扣还没有找到呢!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忙。(听小动物音频,幼儿集体连线匹配)

2、你们学会了找纽扣的本领,今天真是幸运的一天,可又是奇怪的一天,因为森林里动物们都丢了一颗纽扣,需要你们的帮忙,你们愿意吗?

师:一会请小朋友选择桌上的一个小动物,先观察一下它衣服上纽扣的颜色,形状,大小,洞眼数量,然后在盒子里找出小动物丢失的纽扣。

3、幼儿操作

四、评价

师:我们来看看,小动物们的纽扣有没有找到了,和旁边小朋友互相看一看。

8.2017小班数学教研 篇八

小四班

活动目标:

1.感知4以内的数量,尝试按点数取物。

2.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体验帮助毛毛虫变蝴蝶的喜悦。

活动准备:

1.1—4数字卡及点卡,磁性教具,背景音乐,课件制作《好饿的毛毛虫》 2.幼儿操作材料:毛毛虫、固体胶、水果卡片小筐;两张绿色的大叶子,手偶蝴蝶。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情境导入

早晨暖暖的太阳升起来了。“啵”一声,一条又小又饿的毛毛虫,从蛋里爬了出来。

它好饿好饿,要去找一些东西来吃。它会找到什么呢?

(二)情境回忆,观察猜测毛毛虫吃水果——感知并点数4以内数量的多少 1.观看PPT,分别观察毛毛虫从星期一到星期四吃了什么,请幼儿数数共有几个,并尝试用点卡和数卡与实物相对应。

●第一天它吃了什么?(苹果)它吃了几个苹果?(1个)

我们把一个苹果用小点点卡片记录下来,可以用几个小点点来记录?(1个,教师点击PPT,出示点卡)还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毛毛虫吃了一个苹果,可是它还是好饿。

●第二天它吃了什么?(梨)它一共吃了几个梨?(2个)我们来数一数。两个梨可以用几个小点点来记录?(2个,教师点击PPT,出示点卡)也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毛毛虫吃了2个梨,可是它还是好饿。●第三天它吃了什么?(李子)它一共吃了几个李子?(3个)你是怎么数的?(怎样不多数也不少数呢?)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三个李子可以用几个小点点来记录?(3个,教师点击PPT,出示点卡)也可以用数字“3”来表示。可是毛毛虫还是好饿。

●第四天它吃了什么?(草莓)它一共吃了几个草莓?(4个)你是怎么数的?(从左往右数,小手指着数,就不会多数或者少数。)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四个草莓可以用几个小点点来记录?(4个,教师点击PPT,出示点卡)也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数字4)2.观看课件,激发探索兴趣

——现在,毛毛虫吃饱了,不觉得肚子饿了,它不再是一条小毛毛虫了,它是一条又肥又大的毛毛虫。它造了一间叫做“茧”的小房子,睡觉了。——它甜甜的睡了一觉,啊,毛毛虫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

(三)喂毛毛虫吃水果——感知4以内的数量

1.树下的4只毛毛虫看到了刚才的发生的一切,它们心里在想,我也要变成一只漂亮的蝴蝶。

大树爷爷说:“孩子们,你们能帮帮这4条毛毛虫,把水果分给他们吃吗?该怎么分呢?

2.猜测:它们身上的圆点里藏着一个秘密,一个圆点表示这只毛毛虫想吃1个水果,2个圆点表示什么?(想吃2个水果)3个圆点表示什么呢?4个圆点呢? 3.探索验证,理解点数与实物对应关系。

——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毛毛虫变成小蝴蝶。请小朋友拿出小杯子里的水果,数一数你有几个水果?。

——谁先来试试,你是怎么喂的?你的手上有几个水果?应该喂给那条毛毛虫? 请看,这条毛毛虫想吃几个水果?(1个)请手上有1个水果的小朋友上来,喂给毛毛虫。(教师检验)

这条毛毛虫想吃几个水果?我们数一数它的小点点。(2个)请手上有2个水果的小朋友上来,喂给毛毛虫。(教师检验)这条毛毛虫想吃几个水果?我们数一数它的小点点。(3个)请手上有3个水果的小朋友上来,喂给毛毛虫。(教师检验)

这条毛毛虫想吃几个水果?我们数一数它的小点点。(4个)请手上有4个水果的小朋友上来,喂给毛毛虫。(教师检验)

(四)毛毛虫变蝴蝶 ——体验成功的喜悦

9.小班数学水果超市 篇九

临漳县第一幼儿园 闫丽梅

小班幼儿活动能力、范围,及知识经验相对中大班幼儿要低、窄和贫乏,所以,在数学活动中,准备材料的选择上要近可能的贴近他们日常生活,是幼儿所熟悉的,也是他们所理解的。《水果超市》就是取材于幼儿所熟悉的生活经验,是他们常和家人做的一个社会性活动。在买水果的活动过程中,通过让幼儿按数买水果和按买的水果说出相应的数,将数学知识里的分类和数数融合其中。小班幼儿注意力不够集中、稳定,活动中情绪波动大,所以活动“水果超市”的过程采用游戏化的方式,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并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完成一定的数学概念。

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按数取物、按物说数。(重点)过程与方法:情景创设法,操作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喜欢数学活动。

活动重点:感知数,会按数取物和按物说数。

活动难点:在轻松的游戏中让幼儿掌握主这节课的数学知识。流程:

参观水果超市,看看小朋友吃过哪些水果—按妈妈的购物卡买水果,完成妈妈交待的任务—老师送给小朋友礼物购物卡—按老师买的水果去超市买水果—帮超市阿姨点水果 活动准备:

1.将活动室布置成小形的水果超市,幼儿常见的水果实物若干种。

2. 自制购物卡若干张。(由水果图和数字组成)

活动过程:

1.带幼儿逛水果超市,引导幼儿说出各种水果的名称及味道。

(情景的创设,能吸引住幼儿,也让活动更显生活化,更具生动性。)

主要提问:小朋友吃过这种水果吗?知道它的名字吗?吃起来味道怎样?

2.操作活动:买水果;

A.帮妈妈买水果:有5名幼儿有妈妈给的购物卡,按购物卡上所画的水果种类和数量去水果超市帮妈妈买水果,买完以后要让其它幼儿帮忙看看帮妈妈买的对不对。(个别操作)(操作幼儿按数取物,其它幼儿则可按物说数)

B.老师买来水果,让幼儿去买和老师一样多的水果。(小组操作)(幼儿先按物点数,然后再按数取物)

C.老师给小朋友送礼物购物卡,一人一张,可以到超市买水果。(集体操作)

(再次练习按数取物)

(数学知识是从动作本身产生出来的,在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实际操作物体,让他们对物体施加动作,对他们学习数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小班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可以感知到数学知识。通过以上活动,幼儿能够很好的感知物体的数量,按物说数和按数取物幼儿在轻松的活动过程中就掌握了。)3.自制购物卡

让幼儿拿着自己的水果印笔自制购物卡,把自己想吃的水果图印到卡片上,想吃几个印几个。

(幼儿在自制购物卡时,在脑中会有数物结合的印像,也增强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预期活动效果:

1.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并创设情景贯穿活动始终,游戏化教学,生动,有趣;

2.活动中幼儿充分“动“起来,人人有操作的机会,满足幼儿探索的需要。

10.小班数学拼图反思 篇十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拼图游戏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图形的认识,感知图形之间的组合关系。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正方形 三角形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通过游戏“猜猜看”导入,复习对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认识。)老师:小朋友们好,这节课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图形宝宝,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图形呢?我先不告诉你们它的名字,我来说它的样子,看看那个小朋友能猜出来它是谁。这个图形宝宝和太阳公公的形状一样。

(根据这一特征,幼儿可以猜出是圆形。如果不能,老师再说出第二个条件。)老师:对,是圆形宝宝,我们和圆形宝宝打个招呼吧。

(继续出示正方形和三角形)老师:好啦,我们继续看看还有什么图形宝宝吧,大家跟他们打个招呼好吗?(幼儿打招呼)

二、基本部分。

老师:这些图形宝宝小朋友都认识。那你还知道有什么东西和他们的形状一样呢?(引导幼儿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如手帕是正方形的,饼干是圆形的等等。可以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想象,鼓励幼儿发散思维。)老师示范拼摆图形,引导观察图形间的组合关系。

老师:小朋友们说的好,老师现在要变个魔术给小朋友们看,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

(老师可自由组合拼摆出不同的图案。如椭圆形和三角形组成蝴蝶,小花,三种图形组合成小猫,飞机等。)老师:小朋友看,图形宝宝变成什么了?(小花)老师:小花的花瓣是什么图形宝宝变的呀?(三角形)。

老师:小花的花心呢?(是圆形宝宝变的)老师:那现在我们来一起说说,小花是由几个三角形组成的,我们来一起数一数吧!那蝴蝶是由几个椭圆形和三角形组成的呢?(幼儿回答)

三、活动结束。

老师:原来啊,这些图形宝宝可以拼成这么多好看的图形呢,回家之后小朋友也可以自己来动手做一做,好吗? 编辑:cicy 篇二:小班数学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小班数学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张美用

我们班孩子在刚开始,感知图形的颜色时候,他们还是区分的比较好的,可是在接下来感知形状的活动中,有许多小朋友把形状和颜色混在一起了,对于图形的形状搞不清了。

我们班的小朋友他们能够分辨清楚圆形和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难一区分,后来我一一给他们讲解,他们似乎也是半懂不懂,也许由于小班幼儿入园不久,一些行为习惯的训练还没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转移等特点,所以对于进行游戏活动的材料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以至于有小朋友拿着操作材料在参加活动,影响了活动的效果,过后一想是我在放置材料上有欠缺,考虑不周,而至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只是活动的设计上还得动一番脑筋,有待改进。

对于这次开展的教学活动,虽然有不经人意之处,但是经过这次活动前前后后摸索学习,让自己有了一定的提高,多多锻炼才会更好的成长。篇三:小班数学教学反思

小班数学教学反思

篇一:小班数学>教学反思

这节数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能尝试用动作表示大小,并用符号形象的对比初步体验大小的意义。学习按大小、颜色、形状等标记将树叶分类摆放,并大胆的讲述自己的分类理由。乐意参与操作活动,并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在整个分类的过程中,我始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表述自己的分类结果,如在按树叶的大小分类时则引导幼儿说出“大树叶我送你进有大标记的家里,小树叶我送你进有小标记的家里。”在>数学教学中很好的渗透了语言领域,做到了个领域的相互渗透。

活动中,我采用是树叶朋友和各种标记图案的箩筐作为教具。通过有大小、形状、颜色区别的树叶,让幼儿目测、对比观察,大胆的表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小朋友都能认真的观察并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发现,大部分小朋友都观察出树叶在大小、形状或颜色上的差异,这样让幼儿走在了活动前面,老师跟着幼儿的思维走,不是让幼儿当做听众,而是让幼儿成为活动中的主体,老师起引导作用。活动中大多幼儿都能又快又对的发现树叶大小这一明显的差异,我又通过引导幼儿用有趣的身体动作去表现树叶大小的不同,即加深了幼儿对大小的理解和感受,又增添了活动的乐趣,使整个活动有动有静,做到动静交替,使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在接下来的根据树叶形状及颜色的不同为树叶分类时,即巩固了数学分类这一概念,又做到了学习内容上的提升。

另外,我在幼儿操作的时候,一边巡视幼儿的操作情况一边给予不对的幼儿进行指导。乐意参与操作活动。我为每一位幼儿都准备了一份操作的材料,在老师的积极鼓励,小朋友们兴趣十足,信心十足的情况下,小朋友们都在“我快乐操作,操作我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但是教育过程中,有时语句还是不够严谨。这让我体会到作为老师,除了要为每一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还要做到语言严谨,特别是数学活动和科学活动中,要让每一位幼儿听明白还都有操作的材料,才能让在动手,动脑,动口,动眼相结合来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和技巧!

篇二:小班数学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难点是区别大小并进行分类,会用语言表达“大的xx给大熊,小的xx给小熊”。在活动开始时,我首先准备了一大一小两只熊,请小朋友观察比较,哪只熊大,哪只熊小,这一环节结束后,让幼儿把两只熊送到事先准备好的两间房子里,并强调大熊喜欢住大房子,小熊喜欢住小房子,幼儿很快地比较出了房子的大小并把两只熊分别送到他们住的房子里。到了给两只熊送>礼物的环节,我说今天是大熊和小熊的生日,我们给他们送些礼物好不好,记住了大熊喜欢用大的东西,小熊喜欢用小的东西,我们送礼物的时候一定要说“大的xx给大熊,小的xx”给小熊,大多数幼儿的礼物都送对了。可是由于幼儿刚入园不久,语言表达能力还很弱。许多幼儿不会把这句话连贯地表达出来。第三个环节是今天大熊和小熊收到了这么多的礼物非常高兴,想到草地上去玩了,他们邀请小动物们一起玩,大熊和大的动物玩,小熊和小的动物玩,幼儿拿出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小动物送到草地上,这一环节和第二个环节差不多,幼儿的操作很快地完成了而且兴趣浓厚。

通过上课、反思,我意识到本次活动有不足之处。在整个活动中,一个环节向下一个环节过渡时,都是由老师提出问题,幼儿操作,老师过多的去牵着幼儿走,应该让他们独立完成,这样才能看出幼儿对本次活动的掌握的差异,以对个别没掌握的幼儿进行巩固辅导。此外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耽误了一些时间,使得整个活动的时间有所延长。在本次活动中,我的语言组织还不够精炼、生动有趣,导致一小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与此同时更要对幼儿的常规教育做进一步的强化,这些都是以后教学中不能忽略地方。

篇三:小班数学教学反思

着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过:“没有游戏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智力发展。游戏犹如火花,它点燃探索和求知的火焰。”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又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活动,它能给儿童以快乐并从中受到教育。我们小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数的活动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实践研讨,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数学知识的特点,我采用了游戏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绕有兴趣的获取知识,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游戏是小班幼儿数学教育独具特色的强有力的教育手段。

一、情境性的数学教学游戏:是幼儿在一定的情景中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并按游戏规则进行的一种游戏。这类游戏通过游戏的主题和情节,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1、将《快乐家园》教材游戏化。例如,小班幼儿学习一一对应的活动,教师创设了《小熊请客》这一游戏情境,在活动中,“主人”小熊请小朋友帮助他,给每位“客人”(请来的小动物)送去它爱吃的水果。当幼儿看到教师出示的小熊请来的客人——各种动物(玩具)及其食物,立即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幼儿愉快地、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不仅知道了每种动物爱吃哪种水果,尝试用一一对应的摆放方法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且活动过程培养了幼儿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幼儿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

2、《快乐家园》活动在游戏中的拓展。例如《看谁吃的多》这一活动中后,在“娃娃家”游戏时,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分发碗、勺等活动,理解“一一对应”等数学概念,发展幼儿分类和比较等数学能力。在提供物品时,教师可以先提供一样多的物品,再提供不一样多的物品,逐渐提高要求。

二、操作性数学游戏:是幼儿通过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进行的一种游戏。这类游戏通过幼儿动手实践,体验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如:在进行《小猫钓鱼》的活动时,幼儿亲自将小鱼粘到小猫的鱼竿上,不仅进一步理解了一一对应,而且能用并置的方法比较出小猫和鱼的多少,开始小猫和鱼一样多,幼儿又粘上一只小猫后,幼儿通过亲自操作发现出小猫多,小鱼少;又粘上一条鱼后,发现小猫和小鱼又变得一样多了。

还有就是我们幼儿园发明的数学书,孩子们在翻翻(翻开书)、看看(看清书中的标记)、做做(按标记进行操作)中,在轻松的氛围中感知并理解了数学知识。

其实,我所说的这两种游戏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常常是融为一体的。

我觉得只要我们教师从实际出发,掌握幼儿的认知特点,设计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的数学游戏,就能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玩得开心,玩有所得。篇四:数学活动《蜡笔拼图》课后反思

数学活动《蜡笔拼图》课后反思

数学活动《蜡笔拼图》课后反思

孩子从小就富有强大的想象力,他们的想象空间是大人所不能及的,经常会有天马行空的创意和想法,尤其在孩子三岁的时候。这个时候,大人不要限制和束缚孩子的想象力,不要对孩子的想象力加以评论和判定。最为教师要多多鼓励孩子的想象力,要丰富孩子的想象力,这样才能让孩子拥有更多的财富。我执教的数学活动《蜡笔拼图》就很好地体现了孩子们极强的想象能力。上课前,我仔细阅读了数学指导纲要,其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们知道蜡笔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物品,也是小朋友很喜欢玩的东西,本次活动就是利用身边的非常熟悉的蜡笔来拼图,再进行点数,表现各种不同的形状,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到用蜡笔拼图的乐趣。

在课上,我发现在幼儿实际的拼搭过程中,幼儿都能数出一共用了几根蜡笔,而且能创造不同的形状,比如轩轩拼出了三角形,鑫鑫拼出了小房子(三角形和正方形组合),亚伦拼出了小汽车(组合图形),幼儿都十分有创意,没有局限在我示范的几个图形中。当我提问幼儿“你的图形宝宝用了几根蜡笔”时,幼儿都能通过点数来回答,(按照正确的数数量的方法),并且答案都正确。但在《幼儿画册》的作业中,由于蜡笔头有的没有画出来,幼儿很自然地数了点子二没有数蜡笔,导致结果的错误,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在幼儿进行作业操作前对幼儿说明这一情况,让幼儿点数蜡笔的根数,不要只看蜡笔头,加强引导,避免错误的发生,使活动的效果更好。

整个活动过程非常活跃,幼儿都能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都能在轻松愉快地气氛中操作、学习,动手操作方面都能认真对待,独立并出色地用蜡笔拼出不同的形状,体验用蜡笔拼图的乐趣,从而获取多方面的新知识。活动开始时,幼儿一看见蜡笔就十分兴奋,当我示范用蜡笔拼出各种形状时幼儿都高兴地拍起了手来,表示十分喜爱。篇五:小班科学活动《按图形分类》教案及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按图形分类》(数学)

东郊幼儿园 翁雯雯 活动目标:

1、能排除颜色大小的干扰将图形进行分类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分类结果

活动准备:1)大圆形、大三角形、大正方形各一个

2)有图形标记的房子大图

3)颜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趣

1、出示大圆形、大三角形、大正方形,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认识我吗?(幼儿按老师出示的图形回答问题)

2、教师扮演图形妈妈自我介绍:我是xx图形妈妈。引导幼儿跟图形妈妈问好,加深印象。

二、送图形宝宝回家

1、教师继续扮演引趣:我们的图形宝宝们还没有回家,小朋友能帮帮我们吗?要是看到图形宝宝请送它们回家

2、出示带有图形标记的房子大图。提问:小朋友说说哪座房子是谁的家,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认识图形标记

3、请图形妈妈回家等图形宝宝(教师用大图形示范,学说句式:我送xx回家)

4、在教室里找找图形宝宝。引导语: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找找调皮的图形宝宝藏在哪里?

5、引导幼儿将不同的图形宝宝送回相应的家,并试着一边送一边说:我送图形(三角形、圆形等)宝宝回家。

6、请个别幼儿上台操作,要求一次只能送一个图形宝宝回家。其他幼儿评价

三、指导幼儿操作材料《我送图形回家》

1、分发材料,让幼儿分组按照标记,把图形分类。

2、要求边送边说:我送图形(三角形、圆形等)宝宝回家。

课后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比较枯燥的,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节按图形分类的活动,从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来说,本节课基本达到了课前的预想效果。下面我自己对本节课的教与学进行了反思:

一、活动刚开始我设计的是图形妈妈来求助,我采用了拟人化的图形卡片,幼儿的注意力就全被我吸引了。接下来的活动就容易开展了。小班的孩子们能顺利地认识并说出图形的名称,这个环节较为顺利。

二、第二个环节中送图形宝宝找家。原来我设计的是引导幼儿对房子进行观察,发现房屋上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标志,从而确定是哪个图形的家。但因为是借班上课,可能对小朋友们不是太了解,可能是我对问题阐述得不够清楚,幼儿的思维一直停留在发现房子里没有图形宝宝。孩子们有模仿性,一个小朋友这样回答后,再提问了两个小朋友就还是一样的回答。我有些乱了阵脚,但我还是顺着孩子们的话往下接:“对,图形宝宝们都不在家,所以要请小朋友帮忙。老师发现啊这座房子上有正方形的标志,我想这应该是正方形的家,你们同意吗?”幼儿们终于发现了房子上的窗户和屋顶上的图形标志不一样,这个部分才得以顺利进行下来。

三、第三个环节通过孩子们自主操作送图形宝宝回家,不仅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增强了动手能力,还在实践中复习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让幼儿进一步掌握了图形。这一部分开始后幼儿的情绪高涨,都争着要去送图形宝宝。我适时提出要求,一次只能送一个图形宝宝;不能大声叫,会吓跑图形宝宝。有课的前部分的铺垫,幼儿都能很准确地把图形送回家。

四、最后一个环节我投放一个图形分类表和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自己动手送图形回家。幼儿操作完成得很好,我自己对这个环节有个遗漏,忘了提醒幼儿要边送边说。

上一篇:车间安全生产奖罚制度(钢结构加工厂)下一篇:河南中招物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