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健身房管理制度

2024-08-21

社区健身房管理制度(精选8篇)

1.社区健身房管理制度 篇一

社区全民健身点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健康有序地开展体育健身活动,保持市容环境卫生整洁,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保障社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社区实际,制定本社区全民健身点管理办法。第二条 在本社区区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均适用本规定。第三条 社区体育分管主任负责管理并监督检查指导全社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第四条 鼓励和提倡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依法开展的体育健身活动,受法律保护。第五条 公共体育设施应向全体居民开放。第六条 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遵纪守法。从事体育健身活动,不得有下列行为:(一)妨碍道路交通、车辆行驶和他人行走;(二)占用公路、街道、胡同及公共停车场;(三)在建筑物、构筑物设施及树木上张贴、张挂横幅、标语、标志、旗帜等宣传品;(四)渲染封建迷信,蛊惑人心;(五)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大规模聚集活动;(六)以健身练功之名或以敛财为目的进行欺诈、贩卖非法出版书刊、音像制品及信物;(七)在公共场所开展健身练功活动时使用的音像设备所放音量超过环境保护部门规定,影响居民正常的学习、休息;(八)践踏、损坏绿地、花草、树木及其它公有设施。

2.社区健身房管理制度 篇二

积极和自愿参加这次“科学健身志愿服务队”的全国行业的骨干健身器材生产企业主要有 (排名不分先后) :山西澳瑞特、青岛英派斯、南通铁人、山东英克莱、宁波凯利斯、福建舒华、宁波新贵族、福建WNQ、山东宝飞乐、浙江永康宏亮、北京京海体育、山东烟台激浪、武汉昊康、山东日照中大、杭州五洲、北京冠之路、山西长丰和山西澳瑞特石化等, 共19个单位的20多名科技人员积极自愿的参加了这次志愿队服务。

健身休闲器材专业委员会组织这次志愿队服务和进行科技志愿服务的宗旨和目的, 除宣传贯彻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积极推进“全民健身日”活动和进行实地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外, 还旨在我国强制性和系列性的健身器材国家标准将要实施执行的前期, 对我国公园、社区大众普遍使用的健身器材, 进行一次初步和现实的科技及管理性调研。

期间, 通过这次初步的实地性考察和调研, 也显露了北京市乃至在全国范围, 安装在公园社区等场地的公益性健身器材, 在实际使用、维护保养、售后服务和实施管理等方面的一些现实问题。这些现实存在问题, 虽然仅占所调研器材的约5%, 但却从另一方面显露了采购方、生产方 (或经销方) 和使用方在管理方面的薄弱问题。例如:

一台应名为“双位式悬空转轮”的室外健身器材, 一端的悬空转轮及其连接件, 不知何时早已不翼而飞。而另一端的运动位上正有一位肥胖型的男性老者在悬挂着健身……我们不敢设想, 假若该端的悬空转轮也因年久失修或其它原因突然断裂后, 该位健身老者的头部将会如何。

还有一台“单立柱双位儿童型座姿秋千摆动式器材”, 其脚踏杆底部距其运动地面之间的距离不足80mm, 也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许多现场的中老年人都反映, 在该台器材上, 已有多个儿童因此而损伤了脚部, 而至今仍然在继续使用中。

另外一台应名为“三位扭腰健身器”的室外器材, 其3个转动式的站立转盘, 已有2个损坏。其中一个上部的注塑型转盘已经不见踪影, 而另一个的塑料转盘中心也因长期使用而磨穿, 且随意即可取下和显露其内部的腐朽木板。此类损坏后的站姿转盘, 虽然青年运动者不会导致损伤, 但体弱年老者却难以预测。

有一台应名为“组合式儿童运动器材” (也称儿童运动乐园) 的室外器材, 其标志牌上标明:2002年出厂 (或安装) 。可见, 早已超过了强制性国家标准 (GB 19272-2003) 规定的安全使用寿命期 (4年) , 但仍在继续使用。其中, 最为明显的是:斜坡形铁链式悬挂攀梯的七根木制踏杆, 已有三根损坏。现场调研时, 仍然有不少儿童正在攀登, 其后果也不难想象。

一台应名为“双位漫步机”的室外器材, 其中一个运动位上的两个摆动形踏板, 已有一个损坏后不翼而飞, 仅剩下无法使用的单根摆腿在其上孤单的吊着。

在志愿服务队的考察和调研中, 所有骨干生产企业的现场产品均有其注册商标、生产厂名和客服电话等。但是, 也存在有少数无追踪溯源信息的器材。例如:一台名为“腰背按摩器”的室外健身器材, 不但其按摩轮已损坏, 按摩支架也已完全断裂, 而且更无可追溯任何信息, 纯属三无产品。

其他还有一些如螺栓盖壳损坏、有健身标志牌却无产品实物等不良现象。

通过对上述7个例子进行分析, 1例属于产品设计或安装问题, 6例则属于管理不善问题。

因此, 在我国健身器材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已经批准发布的前提下, 各类健身器材产品的实体质量保障, 无疑主要依靠于采购方、生产方、经销方和使用方等各方面的系统管理。也即, 注重其有效的系统管理, 将成为我国“全民健身工程”中的重要课题。

同时, 我们也特别地提示有关方面:我国已经批准发布的9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固定式健身器材》 (GB17498.1-2008/ISO20957-1:2005GB17498.10-2008/ISO20957-10:2007) , 虽然主要是针对室内使用的健身器材。但是, 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健身器材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 (GB19272-2003) 之“前言”中所述:“室外健身器材除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外, 还应符合GB 17498-1998《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的相关条款”。

现在, 在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固定式健身器材》 (GB17498-2008) 已经批准发布之后, 所替代的国家标准《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 (GB 17498-1998) 即予以废止。

3.社区健身“悠”着点 篇三

韩雪的老爸每天都会到小区的健身器械园去活动活动,一来能锻炼身体,二来可以跟几个老朋友“聚会”。可有一天,老爸一边使用扭腰器一边聊天的时候,突然觉得腰部一阵疼痛,一下子就一动也不敢动了,几个锻炼的老朋友急忙扶他到了小区诊所,还好只是腰肌拉伤,可这也让韩雪对老爸的锻炼产生了担心。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别看小区健身器材“容易玩”、“不费力”,但每个健身器材对一些特定人群都是有禁区的,健身肘要绕开这些“危险地带”。

髋骨软化莫玩蹬力器

蹬力器主要是用来锻炼下肢和腰部力量的,但对那些本来就患有髋骨软化症的老人来说,不适合进行这项运动。患有髋骨软化症的老人,本身就腿酸软无力,平时膝盖疼痛,如果再玩蹬力器,伸膝肌群就可能受损,从而加重原有的症状。

骨关节炎不玩漫步器

有些患有关节炎的老人以为使用漫步器运动可以帮助关节炎恢复,结果因锻炼时幅度过大,反而导致关节磨损加重。还有一些老人使用漫步器时,喜欢将双腿一起晃动,这种做法易使老人重心不稳,一旦失手摔倒,首先伤及后脑。

椎间盘突出别碰划船机

按道理,划船机这项运动很适合那些经常伏案、颈肌和腰肌都有劳损的人。但如病情已发展到椎间盘突出的话,就不要使用这类器械,因为脊柱经不起健骑机一拉一扯的“折腾”。椎间盘突出的老人经常玩划船机,弓着腰身不说,还因前后运动挤压腰椎,更会加重病情。

健身器材选选看

上肢牵引器患有肩周炎、上肢不够灵活的老人,可用来锻炼肩、肘。对预防椎间盘突出也有好处。

蹬腿器主要是用来锻炼腰部和下肢的力量,老人如果常有膝痛,上下楼梯觉得腿脚无力,用蹬腿器锻炼能增加腿部力量。

大转盘对上半身的锻炼或颈椎病恢复都非常好。

跑步机练习肺活量最好的器械。

伸背器可锻炼腰背部力量,但幅度不能太大。

漫步器走路不稳的老人可选择,慢慢地行走,锻炼自己的平衡感。

不服老也会惹麻烦

扭腰器帽度莫超180度

注意控制扭动的幅度,速度要慢,动作要轻柔,否则同样有拉伤腰肌的危险。建议扭动的幅度不要超过180度,频率控制在3~4秒完成一次动作为宜。

走步机忌摆动幅度过大

老年人肌肉老化,柔韧性差,活动幅度会受到限制,玩走步机一旦双腿的摆动幅度过大、速度过快,就容易拉伤脊柱附近的肌肉,或导致关节磨损加重。

玩压腿器别超过90度

很多老人喜欢用压腿器来锻炼自己的柔韧性,值得注意的是,抬腿的幅度最好不要超过肩关节,否则容易拉伤髋关节的韧带和肌肉。

参照说明别发挥

每套健身器上都有使用说明和健身的警示牌,提醒老爸老妈,运动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了解器材的正确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违规操作不仅容易造成损伤,还会降低器材的使用寿命,增加运动风险。另外,使用前最好检查各个器材能否正常运转,以免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给老爸老妈的5大“健”议

温馨大“健”议别刚吃饱就运动

刚吃过饭,胃因为填满了食物而处于充盈状态,血液正集中在肠胃进行消化工作,此时参加运动(即便是散步等轻微运动),也会使胃饱受“动荡”之苦,不仅会影响食物消化,长此下去甚至会引发胃病。

刚吃过饭不宜立即活动,老年人在用餐后最好坐上半小时,然后再外出从事运动或散步等轻量活动。

温馨大“健”议运动以前要热身

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一上来就做高负荷的动作容易拉伤肌肉。热身10~15分钟左右,可以预防扭伤脚脖子、腰肌和对神经的伤害。

可以原地伸展身体、活动关节,或者转转腰,让身体充分活动开;也可到漫步机上做热身,让身体微微发汗,再做大负荷的运动就不会受伤了。

温馨大“健”议循序渐进才安全

小区里常用的健身器械主要分为力量型、灵敏型、柔韧型和耐力型,可以提醒父母,最好按照柔韧型、力量型、耐力型、按摩型的先后顺序来进行。

温馨大“健”议适量运动最健康

老年人在操作健身器械时,要牢记一个“度”,不管什么项目的锻炼,觉得有些气喘吁吁,或是面红耳赤,就要赶紧停下来,不能过分强求。也要注意避免某个肢体或关节过久地做一个动作,以免伤害骨骼和关节。

正常的运动应掌握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运动量太大反而会降低人的抗病能力。

温馨大“健”议运动后没有整理活动

运动之后的整理活动,经常被老爸老妈们忽视,其实,也是非常必要的。

人在运动后毛细血管扩张,如果坐在地上原地不动,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肌肉产生疲劳,不利于健康。

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老人,运动后还要原地走一走,缓冲10分钟左右。老年人健身“4忌”

1忌憋气运动老年人多有肺气肿,憋气用力时,会因

肺泡破裂而发生气胸。憋气时因胸腔的压力增高,回心血量及脑供血减少,易发生头晕目眩甚至昏厥。憋气之后,回心血量骤然增加,血压升高,易发生脑血管意外。

2忌互相模仿“别人做什么活动,我也争相去学”,这

种习惯很不好。老年人应该根据自己的年龄、病情、体力、个人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量,不要弄巧成拙。

3忌过分激动老年人不论参加哪些项目运动,都不能

运动过于激烈。不要与别人争高低,否则不仅体力承受不了,还可能因碰撞、摔倒、激动而发生意外。

4忌急于求成老年人对体力负荷的适应能力差,因而在

运动时应有较长时间的适应阶段,一定要循序渐进,切忌操之过急。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反而会危害身体健康。

最佳运动时间

老年人健身最好选在下午3~4点,这段时间内机体的状态最佳,灵敏度较高,体内有益健康的激素分泌较多,比如肾上腺素,而且锻炼后精神振奋,促进胃肠功能,有利于晚餐的消化和吸收。

4.社区全民健身活动总结 篇四

一、统筹谋划,精心组织

一是制定并印发了《--社区庆祝20--年全国第-个“全民健身日”活动暨全民健身节目大展示活动实施方案》,按照创新形式、突出特色、丰富内容、塑造品牌的工作思路,以坚持“有影响、有规模、有创意、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为原则,是一项引导全县广大群众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具有较强的引导性、特色性、操作性和持续性,群众喜闻乐见,依靠群众智慧挖掘如东健身文化内涵,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人文环境。

二是印发了--[20--号《-体育局关于组织开展第-个“全民健身日”活动的通知》,为继续打造我县全民健身活动的品牌,使今年的“全民健身日”活动主题更突出,有所创新,并成立相相应的活动组织领导机构。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为掀起全民健身活动高潮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统领全局,全民参与

一是活动的主题鲜明突出。我县“全民健身日”活动的组织开展与“迎海洽盛会,展示如东风采”等活动相结合,突出群众健身主题。集中8—9月两个月时间,通过组织开展影响广泛、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大型示范活动和群众喜闻乐见、小型多样的休闲体育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二是党政领导重视并直接指挥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县四套班子领导多次出席全县全民健身活动,出席了多个乡镇运动会的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全民健身的热潮。县政府姜晓静副县长多次听取我局关于全民健身工作的汇报,并就今年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及“全民健身日”活动安排等工作做出重要指示。

此外,不少镇区或部门领导多次集体出席和参加当地全民健身活动,特别是在全民健身日当天更是一次对人民群众的示范。

三是区域、行业互动,全县联动。《县体育局关于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的通知》下发后,县文明办、教育局、文化局、卫生局、广电局等唱响了“全民健身日”活动的序曲和主旋律。全县各镇(区)、开发区和各行业响应号召,开展了声势浩大、持续不断的全民健身活动。

其中,全县14个乡镇全部举办了全民健身运动会,县体育局举局一致,发动本系统所有干部职工、所有单项体协8月8日全部出动,为全县人民倾情奉献了一道丰盛的体育大餐。

四是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大型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全县性活动,又有贴近生活、方便群众参与的体育健身展示、交流、比赛、辅导、培训等内容。在全县组织开展的全民健身活动中,项目即涉及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等奥运项目,更多的是健身操、太极、腰鼓、健步走、台球、柔力球、轮滑、电子竞技、门球、象棋、毽球、钓鱼、抖空竹、秧歌、广播体操、街舞等全民健身项目。

活动形式有全-动会、社区邀请赛、千人舞会、全民健身展示及各类健身项目比赛、培训班等。在庆祝“全民健身日”期间,全县各种体育设施、场馆全部免费向群众开放,开展了“健康家庭大赛”等传统赛事。

5.社区全民健身日活动方案 篇五

一、活动主题

围绕“运动--、太极香城”活动主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贴近生活、方便群众参与的体育健身活动,在全社区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法的优良环境和氛围。

二、活动原则

“全民健身日”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因地制宜、群众受益的原则;突出全民健身活动的科学性、健身性、趣味性,程度的吸引群众的广泛参与。

三、活动地点

场镇、各村(社区)活动广场,社区组织或群众自行参与。

四、活动内容

1、宣传活动:由文体、教育志愿者向群众宣传“全民健身条例”,印发宣传资料;同时,利用广播向全镇村民进行宣传;

2、由社区文体志愿者首先组织人员在场镇、各村(社区)活动广场组织开展活动;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

活动形式:

(1)晚上场镇、各村(社区)分别组织有群众自愿参与的太极拳、广场舞活动;

(2)各健身路径,有群众自愿参与的乒乓、蓝球、健身器进行健身活动;

(3)群众自愿组织参与的晨练健身活动。

6.社区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总结 篇六

初夏时节,各色野花盛开,像绣在绿色大地毯上的灿烂斑点。走进公园进行健步行活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欣赏了这入夏的美丽风景。 居民们精神饱满,迈着矫健的步伐,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气氛和乐融融。

为照顾到社区许多高龄老人出行不便的问题,我们贴心的在社区院内举办了小型运动会。运动项目丰富多彩,愉快的健身活动使身心得到了放松,加深了居民之间的感情,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7.社区健身房管理制度 篇七

关键词:社区体育,体育设施,苏州

城市社区体育的兴起,给我国城市体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社区体育是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不断深入的必然产物。体育场地设施是社区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空间条件,是人们进行活动的载体和工具,是现代社会文明和一个地区体育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健身设施的完善、合理配置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会增加社区居民锻炼的热情,对人们在锻炼中保持良好心情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苏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苏州人的价值观念、行为取向、生活方式等都会发生许多新的变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如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如何更好的服务于现代化建设,是苏州市体育事业发展中面临的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针对苏州市社区的健身设施进行了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

1 研究对象

以苏州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为研究对象,对沧浪区的吴门桥街道、新区的狮山街道等社区体育活动进行了深入调研。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法

课题组成员在吴门桥街道和狮山街道的社区随机发放问卷,两个社区共发放206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

2.2 访谈法

课题组成员与市体育局的有关干部、社区街道办事处的干部当面访谈,了解本社区群众体育开展情况和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情况。

2.3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期刊网等查阅了有关社区体育和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方面的文献资料。

2.4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所得数据应用spss13.0进行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3.1.1 苏州市社区体育设施的现状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按照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突出重点的要求,在城市建设中,要配套搞好公共文化设施。强调要把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纳入整个城市规划建设中,做到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既要重视城市社区设施建设,又要科学规划住宅环境。

在所在社区的体育设施的数量能否满足社区居民的问卷调查中:21.5%回答能满足要求,78.5%的人回答不能满足锻炼的要求,有的社区健身区器械使用说明图、健身方法图示不全。说明虽然苏州市的经济突飞猛进,但是体育设施的建设没能与经济的增长呈正相关。我们对社区居民小区设施的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中,基本满意的占53%,不满意的占37%,很不满意的占10%,居民比较认可在居民区建设健身场地,但健身场地的器材配置不能满足居民的实际要求。另一方面,部分建设较早的健身点选址在居民区住宅的密集区域,早上或晚上人们锻炼时的噪音和音乐干扰他人正常的学习、生活。

3.1.2 健身设施的布置

社区体育健身场所是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和设计应从多角度、多方面考虑解决健身设施的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探讨社区体育资产的空间布局时,不能盲目的发展和布置一些不符合所在城市社区文化特点或与城市潜在文化相悖的体育设施。在布置体育资源时,一定要考虑社区文化的特点、背景及其对体育项目开展的影响,着重发展一些符合或突出本地域、本城市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设施。社区主要的活动场地设施应设在社区的中部,体育活动场地应相对集中,使场地与各个方向的居民距离相等,在布置体育设施时要考虑到居民的活动范围和特点,考虑设施对居民体育生活的实际空间利用效果,要为社区居民锻炼身体提供方便。社区体育设施要选择阳光充足、周围环境无烟尘、无有害气体、无污染的地方,场地纵横可取南北方向,不要设在低洼处,以免雨后积水而影响使用。

3.1.3 儿童、青少年体育场所的规划与设计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活动范围的扩大,对事物好奇感的增加,儿童更喜欢现代型、冒险性、创造性的游戏。针对儿童特点和身体发育的状况,社区体育设施设计要巧妙丰富、设施能够对儿童有所“诱惑”,设施要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活动,场地的颜色鲜艳,质地柔软。而青少年社区体育活动多以青少年喜欢进行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在学校从事过或教过的竞技运动项目为主。

3.1.4 中年人体育场所的规划与设计

中年人迫于工作的压力和家庭、社会的责任,锻炼的时间相对老年人较少,锻炼的时间段也不固定,锻炼的时间主要在周末、晚上、节假日,根据这些特点,社区体育组织和安排应以对抗性的体育项目为主,以各种球类为主,场所多应安装灯光,给社区的中年居民提供晚上锻炼的方便。

3.1.5 老年人体育场所的规划与设计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 以上,表明该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而苏州现在大于60岁的老龄人员已占全市总人口的16.24%,说明苏州市已步入老龄社会[1]。老年人由于社会地位的改变和退休等各种原因,容易产生孤独感,因此,活动场所应以老年人能交流、趣味性大的运动项目和器械为主,运动量不要太大。

3.2 社区体育健身环境的设计

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应考虑体育设施与景致、文化相结合。随着城市规划建设的整体性意识和人本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与应与城市广场、公园、绿地建设紧密结合,实现体育、休闲全方位一体化。从视觉效果上使体育设施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刺激人们的健身欲望,满足人们在体育锻炼时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随着苏州市城市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的体育活动类型逐渐由消除疲劳主导型向精神享受主导型过渡。居民对社区体育的需求不仅仅满足于场地器械等物质条件,追求健身环境的优良也逐渐成为居民关注的热点。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几个小区的体育场地破陋不堪,虽然有崭新的器材,但是场地凹凸不平,场地没有很好的绿化,有的地方还出现了雨后积水形成烂泥的景象,不仅减少了居民锻炼的空间,同时也影响了居民锻炼的热情。通过调查,有86%的人认为社区的环境和体育设施对他们的锻炼行为影响很大,对他们锻炼的心理效应也有很大的影响,人性化、社会化、多功能化应成为体育设施的最终的价值取向。

3.3 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3.1 学校、企事业单位场馆的开发

我国社区体育活动场地少、体育资源利用程度低是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障碍因素,应动员社区内居民、机关团体、企业和学校等广泛参与到社区体育的发展中,服务社会,向社会开放,最大限度的实现社区资源的整合。中央政府已经明确规定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要向社会开放,实现由福利型向经营管理型的转变。在西方各国,大众体育活动主要是依托于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展的。学校体育场地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归根结底具有服务社会、实现社会公益的目的。学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要以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社区居民安全为原则,并且学校和社区就学校体育资源开放的内容、方式、时间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进行协商,签订协议,明确各自责任,共同研究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2]

3.3.2 多功能体育场馆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用地越来越紧张,对于苏州市来说更是寸土寸金,因此,建设多功能的活动室和提高场地设施的使用效率就顺理成章。苏州市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多功能活动厅,虽然面积很少,但可以看出社区已经意识到多功能活动厅在组织社区活动方面的便利。例如,一个标准篮球馆可在篮球场内安装移动的羽毛球网,制成多个羽毛球场地;也可进行排球、太极拳、健美操、跳绳等活动。

3.3.3 合理有效的开发公园

长期以来,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一直把体育锻炼活动和休闲娱乐活动割裂开来,造成了社区公园利用率不高。作为城市中的大型绿化空间,社区公园环境好,有—定的空间容量,又靠近居民集中的生活小区,因此社区公园应该是城市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理想场所,为此,有必要对社区公园的功能进行重新的审视,一方面通过加强社区公园的体育锻炼功能,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尽量完善的体育锻炼场所;另一方面保留公园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和美化社区的居住环境的原始功能,从表1的调查来看,有38%的人愿意在公园锻炼。因此,应充分开发公园健身的优势,吸引更多的居民到公园锻炼。

在健身设施能否满足需要的问卷调查中,回答能满足的有43人,占样本的21.5%,不能满足的有157人,占样本的78.5%,因此,现阶段体育设施不能满足人们的健身要求。通过走访调查我们看出,现在苏州市学校的体育场馆还没有完全有效合理的运用,特别是初、高中,有少数社区,如我们调查中的狮山街道的新升社区和馨泰社区同学校资源共享,大大地扩大了人们活动的面积,从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很多学校还没有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和设施,一方面是学校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条例,另一方面是学校的领导怕不好管理和组织。随着人们体育需求的增长,现有的正规场地设施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人们已经将体育活动场所扩展到了公园、空地和江河湖畔,各地的晨、晚练活动基本上都在这些场所进行。在人们选择健身地点的问卷调查中,利用率最高的公共体育设施占到52%,其次是住宅区空地,占41%,说明社区的体育设施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人们还是在自己的生活区随意运动,这样对人们的健身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3.4 社区体育健身场所的服务设施

锻炼场所的服务设施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医疗、商业、停车和其他基础配套设施等。社区体育健身场所的服务设施以适合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小型分散的服务项目和设施为主,以服务养服务为经营手段,以满足社区群众体育健身需求、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增进社区群众身心健康、发展和巩固联络社会感情的地区活性等特征为主要目的,通过选拔既懂体育又懂服务的复合型人才进行培训,专门组织社区体育人员提供组织、指导、咨询等服务性活动,为社区体育健身服务奠定良好基础,兴起社区体育健身发展的新模式。社区体育服务的方法主要包括在支持、帮助居民的体育活动时所采用的项目、形式、内容和手段等。

从表2看出,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的健康,希望提供健康咨询的占49%,其次希望社区组织一些比赛项目的占43.5%;社区健身群体多为老年人,人们希望场所能提供茶座的占21.5%。通过访谈,社区往往存在着只能提供简单场地和少量组织服务的现象,而对体育健身服务中技术服务的部分基本上不能提供。如果社区居民在得到健身技术服务后,健身效果得到提高,体质得到了增强,相应的减少了治病的投入,让群众感到在技术服务上的投入是值

得的,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健身,使有偿健身技术服务的发展进入一种良性循环,从而促进社区健身事业的发展,最终达到增强广大群众体质的目标。

4 结论

4.1 社区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苏州市正逐渐认识到社区体育的功能,文件、法规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们锻炼的权益。

4.2 苏州市社区体育设施不能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没有有效的开发现有的体育资源,体育设施的设置缺乏科学性,健身的环境与体育设施的配置要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陈耀东,等.苏州社区体育健身服务的现状及发展研究[J].体育科学,2005,26(2):50

8.优化江西社区体育健身环境的研究 篇八

关键词:革命老区;城市社区体育;和谐社会;体育设施,体育锻炼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区体育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育具有融洽社区生活氛围,增强社区居民的体质,推动社会政治、经济的综合发展的作用。现阶段,我国社区体育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革命老区的城市社区體育存在很多不足,还不能满足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本文就江西革命老区社区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根本上寻求革命老区城市社区居民对体育的真正所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对促进老区社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探索出利用社区体育的特点、功能与作用等来促进社区和谐的方法,为构建和谐社会中更好发挥社区体育的作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2 研究意义

本课题将对江西革命老区城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研究入手,真实反映老区社区体育现状和体育需求。通过本研究将有利于充分发挥社区体育的作用,满足社区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丰富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和提高健康水平。从而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对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社区体育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其背景与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变革时代有较大的关系,社区体育作为社会控制的重要形式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而引发学术界研究。多为应用性研究。从欧、美、日近年来的研究情况看,运用社会行动理论,对社区体育参与、社区体育组织结构、社区体育模式、社区体育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较为多见。

我国社区体育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居民生活条件和意识的改善,社区体育需求也日趋多元化。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对保健、休闲娱乐、社交、时尚运动、自我实现的需求不断高涨,使得社区体育的重要性逐渐突显。

目前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社区体育概念、功能、构成要素等方面;2.社区体育功能的研究:主要包括社区体育服务构成要素为社区体育设施服务、组织服务、指导服务、信息服务四个方面;3.应用性研究:主要包括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服务、社区体育设施服务、社区体育指导服务、社区体育信息服务等研究;4.其它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发展模式研究、社区体育政策研究、社区体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等。此类研究由于有明确发展目标,且多将社会发展作为主导因素或参考系统.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对社区体育发展作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课题选择开展研究的城市是:上饶市、鹰潭市、新余市、抚州市、宜春市和吉安市。这6个城市是江西省所辖11个地级市中,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004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国278个城市排名如表2-1)、辖区老区土地面积较广的地级市。对这6个地级市社区居民、社区体育管理部门和管理者进行调查研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通过上饶师范学院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搜集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

2.2.2 访问调查法

为了完成此次研究工作,在2008年10月至2008年12月进行了访问调查。在研究过程中访问了有关专家、教授,证实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作者对各市体育局有关人员、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及社区体育负责人进行了访谈,收集老区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及社区体育的相关资料。

2.2.3 问卷调查法

2.2.3.1问卷的设计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遵循社会学问卷制定原理,结合有关专家、学者对社区体育与和谐社会的研究,制定了两种问卷:江西省城市社区体育开展情况调查(居民问卷)和江西省城市社区体育开展情况调查(管理者问卷)。

2.2.3.2问卷的发放

本次调查时间为2008年11月—2008年12月。管理者问卷采用普查的方式,对各社区体育负责人或者相关负责人以及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共发放江西省城市社区体育开展情况调查(居民问卷) 1500份,回收1279份,回收率85.3%;有效问卷1032份,有效回收率80.7%。发放江西省城市社区体育开展情况调查(管理者问卷)84份,全部收回。问卷回收后,对问卷进行审查、剔除工作。发放回收以及检验情况(见表2-2)。

2.2.3.3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问卷的效度检验:本课题调查问卷请8位专家审阅,并进行效度检验。(见表2-3)

问卷的信度检验:利用再测法,随机抽取了上饶市信州区东市街道办四股头居委会50名社区居民进行测试,两周后再测与前一次结果比较,结果测得两组问卷肯得尔和谐系数为0.85,P<0.01证明问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

2.2.4 数理统计法

在归类整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两种问卷所获取的全部数据资料进行了逻辑分析。

2.2.5 逻辑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类比、归纳、演绎、综合分析法,探索革命老区城市社区体育发展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发挥出的作用,并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江西省革命老区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现状分析

3.1.1老区居民参与活动的人口、时间、频次

调查结果显示,老区居民参加社区体育的次数为:平均每月1~2次及以下的占30.3%,每周参加1~2次的占40.3%,每周参加3~4次占25%,每周参加5次以上的占4.4%;老区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时间为:每次参加体育活动30分钟以下的占30.2%,每次30~60分钟的占54.5%,60分钟以上的占15.3%。通过分析研究发现:江西老区社区体育人口仅为18.8%。

3.1.2参与社区体育居民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人群以女性为主,占61.8%,且年龄较大,离退休的较多,主要参加社区或单项体育协会组织的运动队和健身队,如腰鼓队、木兰拳队和秧歌队等,这些健身队大多以离退休的女性为主。而男性仅占38.2%。社区组织的活动大多以秧歌、腰鼓为主,所以女性参加的多于男性。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为主,占35.4%,其他依次是大专及本科、初中、研究生和小学及小学以下,分别占26.8%、22.3%、7.3%和8.2%。研究生多以地方院校的教师为主。参与社区体育的人群年龄结构不合理,说明有一大部分居民还没有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中,这就要求社区体育的组织者、管理者,加大对社区体育的宣传,充分利用社区体育的娱乐性和健美性来吸引更多的人们参加体育活动。

由于中青年人迫于工作、学习压力和家庭负担,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受到限制。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社区中的老年人口比例也在逐年加大。他们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参与体育活动,以保持健康、延缓衰老、扩大社会交往、消除孤独与寂寞。因此离退休人员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最多,占59%。他们进行的运动项目主要以秧歌、腰鼓、武术等,具有表演性、健身性和难度小的特征;其次是在职上班人员,占22%,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和文化基础,对体育运动有科学的认识,也比较爱好体育运动,近几年在职上班人员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比例逐渐增加,他们参加的项目以球类运动为主,如篮球、足球、羽毛球和网球等,具有一定竞技性的项目。其他人员由于本身基数少,所以所占比例也小。

3.1.3老区居民闲暇时间活动情况

根据调查,打牌、下棋是江西老区城市居民闲暇时间主要活动,占63.2%;其次是看电视、电影,为45.3%,这其中大部分是在家看电视;体育锻炼仅排在第三位,为40.2%;其他依次为玩电脑、读书和看报、园艺与养宠物、逛街与游玩等,分别为31.8%、26.8%、26%和24.7%。

以上说明了老区居民对体育的作用和功能的认识不足,参加体育活动缺乏积极性,老年人喜欢看电视、打牌、玩电脑等活动,年青人则喜欢玩电脑、打牌等。没有组织,这些人极少参加体育运动。

3.1.4老区居民形成体育运动兴趣的因素

根据调查,促使老区居民形成体育运动兴趣的主要因素是:在学校期间受到的体育教育,占40.3%,排在第1位。同时居民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途径主要也是在学校获得的。表明學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对推动群众体育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受体育明星、体育名人的影响和新闻媒体各占28.2%和27.6%,排二、三位,表明居民已经通过体育宣传、体育新闻报道认识体育,了解体育,然后参与体育。社会调查表明,终身体育者、体育爱好者、优秀运动员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可见,传播媒体的充分介入,对群众体育的发展及对体育人口的增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应充分利用媒体来加强社区体育的宣传,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同事、朋友和单位的影响也具一定作用,说明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越来越多是一种趋势,体育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3.1.5老区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目的

在调查问卷中针对老区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目的共设计了8个选项(多选题)。根据年龄的不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25岁以下人群把提高运动能力、娱乐消遣和扩大社交作为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26一55岁之间的人群把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娱乐消遣和扩大社交作为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55岁以上人群把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娱乐消遣作为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而在其他一些选项上,年龄的不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如减肥、健美、提高运动技能、技巧和扩大社交这都不是55岁以上居民参加社区体育的目的。

3.1.6老区居民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

社区居民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以腰鼓、秧歌等为主要运动项目,占46.6%;小球类(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球类活动),占45.1%;武术(武术套路、木兰扇等),占44.2%。居民参加体育项目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腰鼓、秧歌和武术类活动项目的参与者以中、老年人为主,这些项目具有明显的表演性和保健性等特点,适合中、老年人的健身、娱乐的需求。主要以健身团队和运动协会的形式进行锻炼。篮、排、足等球类项目的参与者多为25岁以下的青年人,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球类项目的参与者多以26—40岁年龄段且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年青人,这些运动项目有一定的竞技性,对场地的也有一定的要求。主要以俱乐部和健身团队的形式参与活动。

3.1.7阻碍老区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因素

调查显示,影响江西老区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有:太忙、太累、没时间的占45.1%,这与居民的生活习惯有一定关系,一部分居民把时间用于打麻将、聊天、看电视等其它活动上了;组织不合理的占35.1%,主要原因是组织人员缺乏,组织水平不科学;缺乏体育指导员的占34.5%,培养方式单一,对体育指导缺乏管理;缺乏锻炼场所的占22.8%;缺乏经费的占12.8%。

3.2影响革命老区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3.2.1社会因素对老区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产品己由“短缺经济时代”进入“过剩经济时代”,但文化、体育、娱乐等第三产业的需求则正处于这一转变之中,供给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决定着社会的需求,居民对群众体育的需求仍受群众体育的供给所决定。因此,社会所供给的场地、设施是影响居民是否参与体育活动的最主要的因素。而老区的体育场地、设施严重缺乏,并且种类不够丰富,成为制约社区体育的重要因素。完善和建设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丰富体育活动项目,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们参与到社区体育中来,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使社会稳定,社区和谐。

我国已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应该说从国家的角度,己经为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供了法律保证,如《体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提倡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增进身心健康”,为公民体育权利的确认和保障提供了直接而充分的法律依据,《体育法》还强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占用和挪用己规划的群众体育配套场地设施 。老区缺乏地方性体育法规,在组织管理、奖惩措施等方面无明文规定,人们的某些体育权利没有得到保障。这是造成老区全民健身活动进展比较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舆论是公众的意见与看法,是社会全体成员或多数人的共同信念,并以言论形式表现出来的较为一致的倾向性意见。在推进体育社会化进程中,舆论的主要作用和目的是扩大体育的社会影响,增强人们的体育意识。为适应当前社区体育的发展,需要正确舆论的支持。加强对体育知识、锻炼方法的宣传报道,制造正确的舆论,使老区人们将体育健身看成一种时尚,让更多的人把参加体育活动看成是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手段。

3.2.2经济因素对老区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

可以说经济决定了社区体育的发展程度,特别是现阶段的老区,显得尤为明显。老区的经济在全国属于比较落后的,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抓经济发展,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都投入不多,如各地级市在社区体育方面均没有专项经费;企事业和个人以赞助形式投入的体育经费也主要用于体育赛事的举办,但远远不能满足体育发展的需求;大部分社区体育的管理由文化站兼任,并且人员配备不齐。

3.2.3社区成员个人因素对老区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

社区成员是社区体育的活动主体。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消费习惯等都直接影响到整个社区体育的发展。

生活方式指社会整体结构及其运行状况具体而生动的反映形式,是指人们在某种价值观念指导下,各种生活活动的形式。老区居民的生活习惯是以下棋、打牌和看电视为主,长久下去将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到人的活动能力,就更加不愿进行体育运动,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参与者的载体——身体早早失去了锻炼的能力。因此,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对居民参与体育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居民的体育价值观对居民参与体育活动有很大影响。建立科学的体育价值观念和正确的“健康投资”的观念对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有着重要影响。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将促使人们在闲暇时间内以体育运动为主,其他活动所占时间减少。形成合理的体育消费习惯。

4结论

1. 数据表明,社会所供给的场地、设施是影响居民是否参与体育活动的最主要的因素。而老区的体育场地、设施严重缺乏,并且种類不够丰富,成为制约社区体育的重要因素。

2. 调查结果表明,老区缺乏地方性体育法规,在组织管理、奖惩措施等方面无明文规定,人们的某些体育权利没有得到保障。这是造成老区全民健身活动进展比较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3. 老区的经济在全国属于比较落后的,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抓经济发展,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都投入不多,如各地级市在社区体育方面均没有专项经费;企事业和个人以赞助形式投入的体育经费也主要用于体育赛事的举办,但远远不能满足体育发展的需求;大部分社区体育的管理由文化站兼任,并且人员配备不齐。

4. 调查结果表明,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所组织的体育活动,其主要目的依次是沟通人际关系,培养和巩固社区感情,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身心健康、丰富和活跃业余文化生活、稳定社区的生活秩序、提高生活质量、缓解工作压力、有益家庭教育和学习体育技能。这是和社区体育的功能相吻合的。

5. 老区居民的生活习惯是以下棋、打牌和看电视为主,长久下去将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到人的活动能力,就更加不愿进行体育运动,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参与者的载体——身体早早失去了锻炼的能力。

6. 加强对体育知识、锻炼方法的宣传报道,制造正确的舆论,使老区人们将体育健身看成一种时尚,让更多的人把参加体育活动看成是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02】8号.At:http://www.sport. gov.c n/fagui/fg002.htm.

[2]胡锦涛.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人民日报,2005-02-20

[3]华景梅,徐祥辉.和谐社会构建视角下的我国社区体育发展模式[J].体育科学,2006,(7):

[4]王凯珍.对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的研究——兼论社区体育的定义及构成要素.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1993

[5]肖淑伦.关于社区体育的几个问题.全国职工体育论文报告会获奖论文,1993

[6]王凯珍.对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4,(6):

[7]吕树庭等.社会学视角下的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概论[J].体育文史,1993,(3):

[8]任海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概念、构成要素及组织特征[J].体育与科学,1998,(2)

[9]胡国雄.社区体育概念新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7(11):212.

[10]樊炳有.社区体育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7:88

[11]李云林.在浙江省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工作经验现场交流会上的讲话[R].

http://www.zjsports.gov.cn/zjty/node11/node34/userobjectlai3786.html,2006,2

[12]凌翔.上海市郊县体育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J].体育科研,1998,3:

[13]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72一74

[14]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94一95

[15]郭亦农等.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大众体育需求因素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2):

[16]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汇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10:121

[17]中國群众体育调查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18]王凯珍,李相如.社区体育指导[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37

[19]顾拜旦.体育颂.At:http://www.taijisky.com/open /milian/tys/tys.htm.

[20]国家体育总局.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At:http://www.foshan.gov.cn/fsgovout/Web/Article/2005/03/02/0821301382C78768.aspx.

注释:

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94一95

2.郭亦农等.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大众体育需求因素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汇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10:121

4.中国群众体育调查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5.王凯珍,李相如.社区体育指导[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37

上一篇:企业安全管理架构下一篇:片段作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