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游戏化

2024-09-20

幼儿园音乐游戏化(精选12篇)

1.幼儿园音乐游戏化 篇一

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实现途径探析

[摘 要]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符合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要求,也符合幼儿生理、心理成长诉求。教师要注意转变教学意识,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实现音乐教学与游戏的有机结合,促生幼儿创造力发展,为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 音乐教学 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 G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5-084

音乐和游戏都是幼儿情感抒发和获得快乐的重要途径。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体现音乐教学与幼儿游戏的完美结合,符合幼儿年龄心理特点,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有重要帮助。教师将幼儿游戏与幼儿音乐教学融为一体,不仅能够提升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有效启迪幼儿音乐感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内容游戏化,优化音乐教学资源

幼儿年龄太小,对音乐感知还非常肤浅,将音乐游戏化,要从音乐教学内容游戏化开始设计。教师可以对音乐进行故事化、情节化处理,形成音乐游戏,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音乐。教师在音乐游戏设计中,要以不同身份与幼儿交流,要参与到游戏情境中,用游戏人物身份介入教学。因此,教师在音乐游戏教学设计时,需要综合考量音乐教学特点和幼儿心理需要,筛选适合度更高的音乐游戏内容,以满足幼儿游戏学习需要。

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和幼儿游戏资源都非常丰富,教师如何将二者融合,形成完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对多种教学因素做出综合判断。特别是幼儿年龄不同,其心理需求呈现个性化,教师要做好学情调查。如,教师对《龟兔赛跑》进行音乐游戏设计时,要注意游戏角色的分配,让幼儿都能够参与到游戏中。有的扮演小兔子、有的扮演乌龟,教师也要成为游戏中的人物,幼儿会在音乐中展开游戏活动,充分表现创造能力,获得游戏兴趣和乐趣。还有《猜谜歌》、《手指游戏歌》、《跳皮筋歌》等,都可以与游戏相结合,形成个性化十足的音乐游戏。教师在音乐游戏选择时,还要特别关注幼儿年龄心理特征,小班幼儿和大班幼儿思维存在较大差异,动手操作能力也有所不同,教师要在音乐游戏设计中有充分考量。

二、形式游戏化,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音乐游戏是音乐教学的全新尝试。在具体设计时,还要注意音乐游戏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对游戏形式时常转换,可以为幼儿带来更多选择。教师要抓住幼儿心理,利用多种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参与兴趣,让幼儿自觉进入游戏之中,在游戏玩乐中形成音乐认知,接受音乐洗礼。配乐舞蹈是常见音乐形式,让幼儿一边跳一边唱,或者借助音乐故事展开游戏活动,幼儿介入游戏情境中扮演各色人物,让幼儿在具体演绎中体验音乐魅力。游戏化的音乐教学充满诗情画意,幼儿乐于参与,不仅受到音乐熏陶,还能够获得运动效益。

音乐游戏具有音乐和游戏双重特点,可以为幼儿带来多种信息激发。如,乐曲《小小玩具兵》只有音乐没有歌词,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根据音乐特征和自我音乐理解,进行游戏运动展示。幼儿在教师带动下,很快就找到了音乐节奏特点,也有了自我创造的意识,随音乐而动,显得自然和谐。如,《捕鱼歌》有特定的音乐情境,要学渔夫捕鱼等动作,教师给幼儿做出示范,幼儿很快就随音乐开始了个性演绎。这些音乐游戏具有个性表演性质,教师要调动幼儿参与热情,利用多种游戏形式进行音乐感知活动,进而赢得心灵感悟和熏陶。

三、操作游戏化,提升音乐教学效度

幼儿音乐教学的目标是通过音乐媒介给幼儿以音乐感知,让幼儿在音乐中获得快乐体验和审美意识。将音乐教学游戏化,将整个音乐教学贯穿于游戏之中,这也是幼儿认知特点决定的。幼儿形象思维比较发达,也具有比较灵敏的想象力,借助游戏将音乐有形化,幼儿会对音乐形成直观感知,这样可以帮助幼儿体验音乐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意境。

在音乐游戏操作时,教师要关注几个维度问题:首先是音乐内质特性符合幼儿接受实际,音乐作品有针对受众群体,适合幼儿学习需要,这是音乐游戏设计操作的前提条件。其次是理清幼儿接受音乐游戏情况调查,幼儿对游戏有选择性,音乐游戏具有音乐和游戏双重性特征,幼儿接受程度是重要关注指数。再就是掌握音乐游戏具体操作物质条件情况,幼儿音乐游戏设计时,要充分考量幼儿园现实条件,因为涉及音乐影像资料、游戏器具、游戏场地等因素,教师要做出科学评估,这样才能确保音乐游戏正常开展。如,《找朋友》音乐游戏操作时,教师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并进行场景布置,让幼儿根据对朋友的理解,在音乐伴奏下,开始寻找朋友。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幼儿随音乐而动,游戏气氛相当和谐。

幼儿园音乐教学引入游戏,为幼儿创设特别适宜学习的娱乐环境,深受幼儿欢迎。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是对幼儿音乐教学、品德教育、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意识,能够促进幼儿丰富想象力,也可以帮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学会合作。音乐游戏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方式,对全面提升幼儿综合素质和能力发挥重要的助力作用。

(特约编辑 左 芸)

2.幼儿园音乐游戏化 篇二

一、内容的游戏性

在选择教材时, 尽量选择从歌词到旋律, 从体裁到形式, 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 同时根据相关的题材加以改编, 体现生动、活泼、趣味性。孩子易记、易学、易懂, 适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内容上多样一些, 每个小的音乐活动都有各种音乐素质和能力训练的小游戏, 简单而且易使用;活动的内容设计要趣味化, 使幼儿对每个音乐活动的角色感兴趣, 不自觉地被吸引到其中, 得到训练。同时发声练习也要做到游戏化。每节唱歌之前用各种小游戏做简短的模式发声练习, 训练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唱歌, 可以看动作发声, 或看图片内容发声, 或由老师即兴用歌声问幼儿, 幼儿发挥想象即兴创编歌词回答, 也可让幼儿模仿各种车辆或小动物的声音。如:《小青蛙你唱吧》这首儿歌, 可以用游戏的方法, 有角色、有场景地再现歌曲中反映的情景。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同时, 根据歌词所表现的角色内容, 自发地投入到音乐游戏中, 有的扮演小青蛙, 有的扮演好儿童, 在自由愉快的游戏中展现自己, 提高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并获得参与游戏的兴趣与乐趣。

二、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自由性

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组织形式去建构幼儿音乐学习的最佳心理结构。采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法, 让幼儿在多种形式的游戏化教学中, 快乐地感受和感知音乐, 自觉自愿地参与到音乐游戏中。音乐游戏化教学是丰富多彩的, 不仅包括唱、跳、演奏等, 更趋向综合化。如:可以借助故事配乐、角色表演、戏剧表演等多方面艺术手段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游戏化的音乐教学应该包括充满诗意、画意的语言, 故事配乐活动, 声情并茂的音乐活动, 形体优美的韵律活动, 有趣多变的造型活动以及在音乐伴奏下的各种创造活动, 使幼儿在游戏化活动中真正得到艺术的享受, 感受艺术的魅力。幼儿在这种多样感受活动过程中, 不知不觉地感受了音乐, 并用心地听、看, 并情不自禁地跟着学唱, 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在这种热闹愉快的环境中, 产生了各种各样丰富的情感, 这就是音乐所富有的情感性和形象性的艺术特征。将音乐学习与幼儿的活动融为一体, 使幼儿能自觉地去听、去唱、去动, 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使学习过程轻松愉快, 而且具有培养高层次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长时效应。每一个音乐教育活动都要根据教材对结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使之情节化、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这样就能使幼儿从一个陌生的主题走向一个熟悉的、感知的、进程性的意境。在这个意境中不仅让孩子感受音乐, 而且让孩子表现出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也可以使音乐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

三、教学方法的游戏性

“好奇”是幼儿的心里特征, “形象”是幼儿的思维方式, 抓住幼儿的这两个心理特征, 把音乐题材的内容变得“好奇和形象”, 充满艺术色彩。比如说可以用特殊的符号游戏帮助幼儿了解音乐, 或者让幼儿自创符号、图形来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录音乐, 对于幼儿来说, 这些可爱有趣的图形更容易使他们接受。根据幼儿好动的特点, 游戏活动要注意律动性, 用活动激发幼儿的形体动作, 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然地动起来, 让肢体和思维相应地活跃起来, 这就是在玩中学。它主要利用幼儿的好动好奇,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又一个规则, 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着极高的兴趣, 对游戏规则进行探究。另外在此过程中, 利用“顿悟说”的一种认识理论:时有所领悟, 对情境的直觉结构豁然改变, 可以对游戏规则记得特别牢。加之幼儿有好模仿的天性和本能, 因此,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提供正确、熟练、富有表情、能正确体现作品音乐形象的示范, 供幼儿模仿, 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 但不能只让幼儿单纯机械地模仿, 排除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因为每一个幼儿都是具有与众不同的天资, 都有创造的需求, 更不能排除幼儿对主体、对元素的能动发现以及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组合能力。如:《大马告诉我》这个活动, 一方面激发了幼儿练习唱的兴趣, 同时在两声部的朗诵过程中, 培养了幼儿的协调能力及注意力的分配, 培养和体验节奏美和和声美的情感, 在边唱边跳的过程中启发幼儿创编不同的动物叫的歌词, 使幼儿的思维也在积极地活动, 同时又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音乐的游戏化, 使幼儿喜欢上音乐课, 并愉快地投身于活动中, 从中得到发展, 也使教师在组织活动时, 更得心应手, 效率更高!

要特别一提的是, 作为老师和家长, 我们要尽量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 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 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 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 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 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去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 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 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另外, 在音乐活动中, 尽可能给每个幼儿当领头人的机会, 如:让幼儿担任指挥、领唱、领奏等, 使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 树立自信心。举例来说:可以以游戏的方式来举办小小音乐会, 幼儿凭票自由入座, 像真的看戏一样轻松愉快, 从主持到演出, 全由幼儿自己做主, 让幼儿把自己在电视、电影、广播里看到和听到的节目编出来演给大家看。幼儿成了活动的主人, 没有任何负担, 激发了自信心和表演欲望。总体来说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不仅突出了游戏化, 更能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主动性。

3.幼儿园音乐的游戏化教学研究 篇三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25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163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3到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将音乐与游戏、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幼儿的学习像游戏一样快乐,在教学活动中习得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笔者结合有关音乐和游戏的研究,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 游戏的定义

游戏的历史没有尽头,有了人类就有了游戏,从这个角度来说,游戏更是先于文化的。国内外专家对游戏有着各种界定,在这里,我们结合多种观点将幼儿园的音乐化游戏定义为:游戏者在某一固定的时空内,遵守一定的音乐学习规律和游戏规则,平等、自主、自愿地进行,伴有愉快的情绪和游戏体验,能习得一定的音乐知识以及学习习惯的活动。

游戏作为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是具有教育功能的,能够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能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和人格品质。

二、幼儿园音乐与游戏的结合

(一)音乐与游戏结合常见的误区

1.缺乏必要的规则和约束,相互干扰

幼儿天生是喜欢游戏和音乐的,但是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却需要一定的规则。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往往没有和幼儿一起探讨并决定最终的游戏规则,如注意倾听音乐的节奏并根据乐曲的节奏来进行游戏等。如《找朋友》,这是一首常见的歌曲,非常适合将音乐和游戏结合在一起。但是越是熟悉的内容,幼儿却越是“自由”,于是有很多幼儿根本无视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玩游戏。班里表面热热闹闹的,实则一片混乱,教师只好摇铃让幼儿停止,但是音乐一起,幼儿又是一片混乱,没有办法只好草草结束这个游戏。这就是幼儿在没有任何规范性要求下进行游戏的时候容易出现的相互干扰现象。出现这样的误区,是因为部分教师担心规则会约束幼儿的自主活动。这种观点实际是错误的,在集体的舞蹈中,事先与幼儿探讨制定一套可行的规则非常重要,可以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一个约束。这样既能维护秩序,又能提高学习效率,使幼儿真正得到自主发展。

2.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对重点的突破

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采用传统的三段式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在开始部分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或者一个简单的律动,或者一首歌曲做导入,引入教学;中间部分,就是教幼儿一首新的歌曲,跳一段新的舞蹈;结尾部分就是回顾或者是复习一下前面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活动开展的好处就是有教师容易掌握,有规律可寻,但是整个教学活动,没有互动,没有评价,教学活动比较松散,重点不突出。

三、运用游戏化策略进行音乐教学活动的策略

什么样的游戏是高质量的音乐游戏呢?我们认为:一需要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二需要帮助幼儿掌握音乐知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一) 注重音乐游戏的音乐性和游戏性,选好音乐游戏

幼儿音乐游戏教学的灵魂是音乐,音乐游戏须伴随着音乐才能达到目的。教师要引导幼儿在音乐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节奏、音色变化、速度统一与变化等,要让幼儿根据音乐做出反应。幼儿在游戏中会学会旋律、速度、节奏、节拍等音乐的基本要素,达到音乐学习的目的。

音乐游戏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游戏性。好玩和好动是幼儿的特点,教师在选取音乐材料的时候,可以尽量选择生动、幽默而夸张,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音乐游戏的玩法也要丰富多样,富有变化和新意,能够让幼儿保持长久的兴趣。

因此,教要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以及兴趣需要来选择适合本班幼儿的音乐游戏,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根据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进行适当的筛选和改编。

(二)根据幼儿的特点以及音乐学习的要求,确定音乐游戏有无规则

音乐游戏可以分为无规则和有规则的游戏。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和音乐学习的需要,确定是选择无规则游戏还是有规则游戏。

如,在小班,一般是无规则游戏,强调好玩,强调音乐教学能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与冲动。如,结合韵律教学的一些象征性游戏,展现眼前没有的事物和生活情境。这些伴奏音乐多独小、方整、节奏鲜明,旋律便于幼儿哼唱,动作以基本动作为主,节奏简单、多重复、变化规律明确、易学易记。如,模仿动作——打鼓、吹号、鸟飞、缝衣服、摘果子等,模仿自然现象或者是社会生活现象的简单、重复性动作。

在中班和大班,则可以引导幼儿按照预先规定的规则进行游戏。在这里要注意,教师要把握好教与学的度,既要避免无指导而导致活动的无序,又要避免指导过度影响幼儿游戏的自由度。那教师的指导和评价什么时候介入才合适呢?我们认为:幼儿在音乐游戏中违背游戏规则致使音乐游戏无法正常进行时应予以指导;幼儿在音乐游戏中遇到困难,依靠自己或者是伙伴无法解决的时候应予以指导;幼儿对音乐游戏失去兴趣的时候,教师要适时地丰富音乐游戏的形式和内容。

(三)提供正确的示范

幼儿有模范的天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正确的、富有表情的,能够正确体现音乐形象的示范。这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避免走向极端,也就是不能只是让幼儿进行机械的模仿,这会严重束缚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的示范动作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和激发的作用。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立的、有自我思考能力的、有创造潜能的,我们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幼儿发挥主动能动性找到自己的发展潜力和创造需求。

四、结语

音乐的游戏化,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幼儿愉快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而且能够帮助教师组织教学,使教学更加自然和得心应手。我们要高效使用音乐游戏,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颖,邓李梅.幼儿园音乐有效教学的策略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8).

[2] 姚琛.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 顾金萍.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谈组织幼儿歌唱活动的点滴体会[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5).

[4] 徐唯.重视幼儿音乐教育展示其个性和才能[J].成才之路,2014(4).

4.幼儿音乐课游戏化的应用 篇四

摘要:用游戏方法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让音乐在游戏中呈现价值,音乐和游戏融为一体,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学中游戏。

关键词:

音乐

应用

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时期不可缺少的一样课程,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忘我的,开心的进行自我展示。幼儿对音乐的爱好与探求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指向性,是幼儿学习入门的导向,然而幼儿对游戏那是与生具备的,游戏和音乐一同进行那是没有矛盾的,用游戏使之达到培养和发展他们的音乐兴趣何乐而不为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粗浅认识。

1.音乐课游戏化的意义

幼儿音乐课的游戏化,是对幼儿审美教育,提高想象力,认知能力,丰富音乐知识的才能,发展智力的良好手段。用这种手段让幼儿用肢体去感知音乐,用心灵去触摸音乐,在游戏的过程中去体会音乐。音乐游戏灵活多变而富于想象,符合幼儿学习音乐的特点。

音乐课的游戏化不仅促进幼儿的兴趣,也能培养和塑造幼儿的智商。

喜欢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快乐的学习会给幼儿身心健康和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音乐课的游戏化,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游戏会为幼儿学习音乐创造自由,灵活和想象的环境。把这种自由和快乐的游戏引入音乐课中,使幼儿快乐的感知音乐,充分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

幼儿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一切从兴趣出发,这是幼儿的特点,所以将音乐教学用游戏的方法和幼儿的学习、生活、玩耍融为一体。音乐课程游戏化能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幼儿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音乐课内容的游戏化

音乐游戏活动具有幼儿的玩耍性,才符合幼儿的特点。充分利用幼儿的特点,认识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在幼儿音乐教学内容中唱歌、跳舞、律动活动、打击乐器、音乐欣赏等内容中游戏的特征是十分明显的。例如:“小矮人和大巨人”这首歌曲中可用的方法有,角色扮演,用肢体语言来体现人物的心情和表情,用打击大鼓和双铃来表演歌曲中的人物出场情景,还可以用亲子活动来体现歌曲中的内容等等。所以游戏会让幼儿自由的展现自己,愉快的感受音乐,尽情的发挥创造能力和参与游戏的兴趣与乐趣。

3.激发和培养幼儿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是激发幼儿学习的动力。创造性教育是激发幼儿对音乐游戏活动的浓厚兴趣。兴趣能诱发和强化学习的动机,有了兴趣幼儿才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从而能获得愉快的情绪。幼儿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我们的生活里或是教育中培养的,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那首先得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比如说:放一首节奏感强,轻巧愉快的歌曲时,幼儿就会手舞足蹈的动起来,这个时候就要及时的引导幼儿的兴

1 趣。让幼儿在生活当中多接触音乐。教育家芭芭拉老师说过“大多数幼儿游戏或上课,玩耍时他们本能的爱唱,爱跳表现出音乐的律动,人的本身就是音乐的旋律”幼儿具备学习音乐的潜力。教师要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保护好兴趣的萌芽,不断创造条件给予满足,使其稳定并不断的发展。

4.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

音乐能力的培养要整个贯穿在课程游戏化内容的教学中。而幼儿的音乐能力往往受到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经验、音乐修养的限制,使幼儿的音乐能力很有局限性。因此对幼儿来说,他们在学习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通过听觉上的感受来体验音乐的美,借助联想和想象来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

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的最佳时期是幼儿成长过程的早期,对幼儿实施早期音乐教育是必要的。作为幼教工作者,应该懂得如何在幼儿早期实施音乐教育,不断培养、充实和反战幼儿的音乐能力。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从听觉抓起,先听后做,边听边做,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心去听音乐,用自己的听觉来辨别音高、节奏、速度、力度等变化,根据音乐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动作。幼儿的听辨能力提高了,迁移能力也就提高了。这样幼儿就能听辨音乐做游戏了,随后类似的音乐游戏也就会做了,这是教会幼儿自己做游戏的方法。让幼儿学习如何学习,这将使幼儿终身受益。

基于对音乐游戏的喜爱及其价值的认知,教师以音乐游戏为平台,通过精心地设计,把自己所理解的创新理念融入活动中,对已有的教材进行再创作,使原本统一的变成适合自己孩子的、有个性的东西。旨在拓展音乐游戏素材,探寻正确教与学关系的策略,提升教师的指导能力,从而充分发挥游戏的价值,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

同时音乐课游戏化有三大原则:

音乐性原则体现在音乐素材应形象鲜明,结构工整,能随音乐的变化想象并表现游戏情节。如教师创编的音乐游戏《小鹿和小兔》,它源于一首法国儿童歌曲《大鹿》。有幼儿喜爱的蓝天、草地、小鸟等形象,还有他们喜欢扮演的游客形象。这些鲜明的音乐形象也是激发幼儿游戏兴趣的前提。

趣味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音乐游戏材料应幽默、诙谐、夸张。如《小老鼠送礼》是一个带歌词的音乐游戏,旋律选自电影《三笑》中的片段。教师巧妙地将老鼠给自己的天敌—猫送礼的情节填进了歌词,使游戏充满情趣。二是游戏玩法的起伏、变化。在每一次游戏中,教师不断地添加新的刺激和挑战,以保持幼儿适度的兴奋感。例如《小老鼠送礼》通过变化三种玩法来调控游戏的节律和幼儿的兴奋状态。首先,每个幼儿独自玩手指游戏,以巩固歌词,熟悉在歌曲最后一个音抓逃的规则;接着,幼儿两两结伴玩手指游戏。融入合作交往的因素。由于这两种玩法都是坐在椅子上进行的,所以教师能很好地控制幼儿过度兴奋,使他们在舒适的情绪状态下轻松自如地学会玩法和规则;最后,幼儿进入第三种玩法,加入师幼互动和一定空间范围内追逃的情节,使幼儿充分动起来,而动,是让孩子感受 2 音乐的一个好办法。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去听、去表现,使他们在游戏中得到较好地发展。

游戏性原则体现在音乐游戏除了角色表演外,还注重玩法、规则、空出高潮的设计与处理。孩子的学习是以经验的方式进行的。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教材,在游戏的创编中更要注重游戏的可行性。在反复地推敲实践中应提倡顺应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在满足孩子的好奇、解决孩子的问题中进行学习、创新。如音乐游戏《小鹿和小兔》,原歌词中“大鹿站在房子里,透过窗子往外瞧”我们考虑到“小鹿”的形象会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而不被听着误以为“大路”,就把原唱中的“大鹿”改为“小鹿”。这首叙事性歌曲的最后部分鹿和兔的对话“鹿呀、鹿呀、快开门,林中猎人追来了”“兔呀、兔呀、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根据我国的人为特点,以教育幼儿“人与动物要和平相处,共创和谐大自然”为目的,在反复的试教中,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最终把歌词改为“鹿呀、鹿呀、快开门,林中老狼追来了”“兔呀、兔呀、快进来,咱们快把门关好”。实践证明,我们的创新是对的,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们喜欢适合自己的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尝试用角色对话来表现人物形象,在角色扮演中将游戏推入高潮。经过我们的尝试、创新,孩子们的思维活跃了,对音乐的反应敏锐了,不仅使幼儿受到了音乐的熏陶,提高了幼儿的音乐能力,更让他们在音乐游戏中与同伴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塑造了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了幼儿全面和谐得发展。

为了让幼儿更快的融入音乐课中,还要注意以下三方面

一、适应性——让音乐走进幼儿内心

根据幼儿的生理、知识水平、注意力等特点,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可能专门集中注意于音乐。游戏是儿童、少年体验、实践和掌握生活和学习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之一,尤其在音乐教学中。把游戏引进课堂,让幼儿感到音乐课是最有趣的课,上了还想上,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教师尽可能从幼儿的日常生活、身体活动和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为依据,创造出一些儿童喜爱并能感受的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在游戏中学会听辨不同旋律、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训练了听觉、视觉和运动觉,从而达到音乐学习的目的。比如在让幼儿感受音乐的速度的快慢时,我选用了《袋鼠》这首乐曲,其中设计了一个传花的游戏。过程是:多媒体出示袋鼠妈妈在灌树丛中摘果子喂养小袋鼠的画面。让小朋友向袋鼠妈妈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幼儿有的说:“袋鼠妈妈你辛苦了”,“袋鼠妈妈你真了不起”„„老师说:“我今天带来了一朵大红花让我们把这朵大红花献给伟大的袋鼠妈妈好吗?”幼儿高兴的喊到:“好、好„„”。随后播放《袋鼠》的音乐,一个个把花往后传,听到快的音乐就传得快,听到慢的音乐就传得慢些而且传花的动作幅度要大。在游戏中每位幼儿就聚精会神的听着音乐,形象的感受到音乐的快慢,从而也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体验音乐给他们的快乐。当然,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所以音乐游戏的最大特 3 点就是“音乐性”,不应等同于一般的“儿戏”。

二、全员性——让快乐属于每一个孩子

让每个幼儿充分享受教育资源,能更多的得到教师的关爱,增加与教师的合作机会,增加独立展示“才华”的机会,为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主角”氛围提供一个崭新而又广阔的空间。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快乐,让幼儿的每一课都学得快乐,让每一位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音乐游戏中,进入游戏角色,获取过程体验,这是教学的追求目标。因此,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应尽量设计能让所有幼儿参与的游戏。如在创作节奏教学环节中,课前我先准备╳─、╳、╳、0四个节奏头饰,尽可能准备多些。还做了四个小房子的背景道具。在课堂中我把幼儿分成四组,小组的每个成员都选择一个节奏,套上节奏头饰找自己的家,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四个房子可以选择,而且房子里的节奏合起来必须是两拍的。创作的多而且要整齐地念出来的小组获胜。在这个环节中所有的小朋友都为自己能参加这样的游戏而感到高兴,有些以前对节奏掌握不够好的小朋友通过参加游戏也掌握的知识,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三、参与性——教师是幼儿游戏的玩伴

新课程强调师生关系的改变,在教学中尤其突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教学交互氛围的前提。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幼儿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支持性环境中学习。教师自始至终要与幼儿一起投入游戏,平等地成为游戏中的一份子,千万不要做局外人、旁观者。音乐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幼儿是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小班课堂中的唱游课,要求教师的身份应当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应该和幼儿一起唱歌,起跳舞,一起游戏,融入到幼儿中去。在学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这首歌。为了巩固歌曲让幼儿体验歌曲中的情感。我设计小朋友喜欢的过家家游戏,先有老师来当妈妈小朋友围在老师周围闭上眼睛睡着了,老师把其中的一个小宝宝抱在自己怀里轻轻的哼着这首歌曲,其他的幼儿都把老师当做妈妈亲切的依偎在身边,有感情轻轻地和妈妈哼着歌曲。因为有我的参与,所以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课堂气氛非常温馨。

游戏不是音乐教学的目的,而是为了音乐教学服务的。教师要注意保护利用幼儿们在游戏过程中生发的学习兴趣与能量,因势利导,及时迁移,形成学习效益。游戏结束之后,要让幼儿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总结体会游戏所得,形成抽象认识,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愉悦性,使游戏真正地能刺激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真正提高幼儿的音乐学习的兴趣。

通过以上几种形式的训练,通过教师对每一位幼儿的同等关爱和辅导,通过师生的合作,幼儿问的合作,大大促进了幼儿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幼儿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被动变主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水平都得到相应提高。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张丽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北京

5.幼儿园音乐游戏化 篇五

年龄班:中班

蒋娇娇

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能合拍地表演动作并正确演唱歌曲,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雨伞”。

2.在游戏情景的提示下,理解并按歌词内容做游戏动作。通过自我反思评价、注意倾听,逐步精确掌握歌词。

3.在行进跑时注意控制速度,明确音乐停止时一把“蘑菇伞”下只能躲一只“蚂蚱”的规则。活动准备:

1.对蚂蚱有一定的认知经验。2.曲谱《蘑菇伞》(附)。3.椅子数把。活动过程:

1以故事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有一群小蚂蚱在蹦蹦跳跳,突然下雨了,小蚂蚱找不到躲雨的地方,谁会来帮助它们呢?我们一起听一听!2.教师示范演唱,帮助幼儿感知歌曲的旋律和内容

(1)第一遍清唱,帮助幼儿初步感知并回忆歌词内容。——谁来帮助小蚂蚱的?你在歌曲里还听到了什么?(2)第二遍清唱,帮助幼儿验证歌词。——歌曲中还有什么是我们刚才没有听到的?这次仔细听一听歌曲唱到什么地方时,小蚂蚱找到蘑菇做了躲雨的动作?

(3)第三遍边做动作边清唱,引导幼儿用歌词回答相应问题,进一步熟悉歌词内容。

——刚才唱到哪句时,小蚂蚱做了躲雨的动作?除了躲雨的动作还有哪些呢?我们再来看一看,听一听。

(4)教师演唱歌曲,带领幼儿一起做动作,进一步帮助幼儿熟悉歌曲内容。

——我们刚才还做了哪些动作?

(5)教师再次带领幼儿边唱边做动作。——这次我们一起学学小蚂蚱,玩一玩好吗? 3.学习游戏的玩法,在游戏中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在圈内散点做动作,帮助幼儿熟悉蹦跳的时间及次数。

——这次我们一起到草地上玩一玩。刚才小蚂蚱是一开始就蹦的吗?唱到什么地方的时候蹦?蹦了几下?

(2)教师带领幼儿在圈外边唱歌边做动作,帮助幼儿进一步明确蹦跳的次数和躲雨的时间及位置。

——这次我们到小路边去玩一玩吧,小椅子就是小蘑菇,我们在哪里躲雨呢?我们一起用歌声吸引小蘑菇,让它们为我们撑伞。唱到哪一句的时候做躲的动作?怎么躲呢?

(3)教师撤出一张小椅子,带领幼儿进行游戏,教师扮演没有找到椅子的小蚂蚱,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躲雨方法,并用动作表现“雨伞”。——谁没有蘑菇伞啊?在森林里没有蘑菇伞,我还可以用什么来躲雨呢?

4.鼓励幼儿尝试完整地演唱歌曲

——刚才我们一边玩游戏一边唱歌,你们会唱了吗?如果让你们自己唱可以吗?

(1)请幼儿尝试完整演唱。

(2)如果幼儿不清楚,教师引导幼儿之间互相帮助,若没有幼儿清楚,则引导幼儿自己提出再听老师演唱的要求。

——有没有人知道这句唱的是什么?没有人会怎么办?谁肯定会唱呢?

5.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撤出椅子数量并完成游戏

——这次你们想拿走几张椅子呢?猜猜会有几只小蚂蚱找不到蘑菇呢?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完整游戏1-2遍。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中班的歌唱活动,演唱歌曲是活动目标之一,从现场过程可以看出,大部分幼儿都达到了这一目标。为什么是大部分幼儿呢?因为歌曲是在一次次的新授和复习中学会的。一次活动后,肯定会有部分幼儿对于完整并准确地演唱是有一定困难的,只要幼儿在这一活动中通过倾听、反思逐步掌握歌词,那么这次活动的目标就算是达成。在今天的反思性评价环节,大部分幼儿都能唱出歌曲并准确唱出歌词,这也说明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合适的。

在前5次歌唱中,教师通过清唱、右手旋律伴唱等方式,帮助幼儿明确歌曲的内容和旋律,并且不强求幼儿跟唱。这就给幼儿创设了一个仔细倾听的氛围,让幼儿有机会在无意中一遍遍地逐渐熟悉歌词。在教师演唱5遍以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跟唱,同样地不能强求幼儿一定跟唱,而应该让幼儿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会唱的跟唱,不会唱的倾听。这样的学习过程更加有利于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培养。活动中有如下两点尚须改善:一是在幼儿躲雨时,第一次就出现幼儿趴在椅子下的情况,并且每次躲雨时都有类似情况发生。虽然教师已经及时提醒幼儿,并尝试通过情境性的语言“不 能弄湿新裤子”来帮助幼儿改善,但效果不是很明显。下次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我反思“为什么不能趴在椅子下?这样会有什么问题?”因为幼儿自我反思远比教师一次次的强加规则更有效果。二是幼儿在衍进中做动作时,蹦跳声音很 响。当幼儿出现这个问题时教师没有立即指出并解决,这样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演唱。歌唱活动需要幼儿用好听的声音去演唱,如果在这样一个嘈杂的环境中演唱,孩子的声音自然会更加“歇斯底里”,就不利于幼儿养成轻声低位演唱的习惯。

6.幼儿园音乐游戏化 篇六

年龄班:大班

黄悦

游府西街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在玩数字游戏情境中学唱歌曲《小兔跳跳跳》,初步理解歌曲情境和歌曲内容。

2.利用图帮助自己理解、记忆歌词,在色子游戏中尝试替换小动物的热身运动进行演唱。

3.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一起唱歌的快乐。活动准备:

1.图谱(附1)、色子一个、数字编号。2.曲谱《小兔跳跳跳》(附2)。活动过程:

1.提问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森林里有一群可爱的小兔子正在开运动会,你们知道/j兔子最擅长做什么运动吗?—起来听一听,它们在做什么热身运动呢? 2.出示部分图谱,教师范唱,幼儿学习游戏玩法

(1)提问:它们在做什么热身运动?你在歌里还听到了什么?(2)出示部分图,讲解比赛规则。

3.教师完整演唱歌曲,幼儿游戏(第二遍范唱)——那我们到森林里和小兔子们一起做热身运动吧1 4.幼儿边演唱歌曲边游戏 ——刚才我听到好多小朋友都在跟着我唱歌呢!这次再玩的时候,都来跟着唱一唱,好吗?

5.教师调换数字,幼儿演唱歌曲(连续两遍)

(1)提问:看来运动员都很能干哦!这次比赛更难了,刚才我们都是按数字顺序做热身运动的,这次我们把顺序换一换,运动员们你们知道怎么做吗?

(2)数字又要变了哦,请一个小兔子做裁判员来换数字。6.教师出示图谱,幼儿完成剩余图谱,再次验证演唱

——我这还有一些图呢,看看是什么?这图还没有完成谁能帮我完成?一起来唱,检查一下她摆的对不对。7.加入“掷色子”游戏,创编歌曲歌词进行演唱

——比赛项目除了“跳跳跳”,还有很多运动,都在这个“色子”上,看一看还有什么运动?有„„有„„

8.教师随机演唱歌曲,幼儿“掷色子”,再次创编歌词演唱歌曲 ——这次我来考考你们,我来唱,我唱到什么数字,谁就站起来做什么运动。活动反思:

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幼儿的学习状态都非常投入,孩子学得轻松,玩得愉快,教师教得也轻松。通过设计、执教,我的感触很深,这次之所以比较成功的原因是:

1.教材的改编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改编后的歌曲歌词简单,幼儿更容易演唱,在记忆歌词方面没有什么负担,这样幼儿有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游戏中,在游戏中就可以很快学会歌曲。与以前的教学活动相比,幼儿在本次活动中更加享受,因此课堂效果也就有了相应的改善。

2.适宜的挑战,调动了幼儿持续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不断地变化热身运动对应的数字顺序,对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幼儿挑战成功后,能体验到每次“唱对”后的成功感,从而获得幸福体验。创编活动中,“掷色子”游戏改变了以往创编歌词的形式。活动中,孩子不仅可以玩跳跳跳的游戏,还可以变化各种方式玩,如扭一扭、抱一抱等。以游戏的形

式引导幼儿创编,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一直保持着 学习的兴趣。

3.图谱给了幼儿自我检查学习情况的机会

我们常说图谱是帮助幼儿记忆歌词的,而本次活动是在活动进行到“五分之四”的地方出示图的。主要是让幼儿对前面的学习进行自我检查,通过摆放图的过程,让孩子进一步澄清自己的认识,明确自己到底有没有学会这首歌曲,还有什么地方有困

难,下面应该注意听什么,以此培养了幼儿解决问题的意识。歌唱活动需要游戏化,在游戏化昀歌唱学习中孩子玩在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适合幼儿的游戏更是多种多样的,让我们者5来做个有心人,关注孩子的切实需要,设计出更多更加适合孩子的歌唱游戏活动。

7.幼儿园音乐游戏化 篇七

关键词:音乐教育,游戏化,有效策略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 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幼儿还不能把音乐活动当做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审美创造活动, 他们只是为了满足活动需要、因为自己喜欢才进行音乐活动。对幼儿而言, 音乐就是一种游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幼儿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的世界中, 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价值。 ”

音乐教育游戏化就是用游戏化、 活动化的方法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 只有幼儿从音乐活动中获得愉快的体验, 音乐才能成为幼儿的需要, 并且被幼儿接纳。 游戏化的音乐教育是一种以幼儿为本的教育方式, 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与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感受音乐的美, 享受大胆参与和自由表现的乐趣, 并学习一些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 从而更好地促进自身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一、音乐活动游戏化, 让孩子乐不思蜀

游戏化体现在音乐教育的一切活动中, 形式、方法、内容都比较自由、灵活、丰富多彩, 使幼儿体验“玩”一样的感觉, 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乐不思蜀。

1.活动内容丰富化, 乐在动中。

根据幼儿好动的特点, 在音乐活动中, 让幼儿的思维和肢体都积极地运转。 如在节奏创编活动中, 用拍手、跺脚、拍肩膀, 甚至可以拍小肚子、拍屁股表现节奏;在乐器编配中, 拍手可以用什么乐器演奏、拍腿用什么乐器演奏等;还有乐器材料的选择, 沙球可以用什么替代 (饮料瓶灌小石子) ? 手鼓呢 (小盘子和小勺子) ?三角铁呢 (啤酒瓶) ? 在音乐欣赏中, 用体态律动表现音乐等, 音乐活动不是单一地教授音乐知识和技能, 而是让孩子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内容, 全身心地在“玩”中表现自己, 表现音乐。

2.活动组织多样化, 乐在趣中。

音乐活动的形灵活而多样。 根据幼儿好玩的特点, 音乐活动要注意情趣性, 要能激发幼儿兴趣。 例如在《库企企》的音乐活动中, 为了让幼儿感受曲风, 表现音乐, 我们设计了探寻宝藏的游戏。 通过游戏, 幼儿仿佛身临其境, 骑着马儿, 越过高山, 跨越河流, 历经千辛万苦, 念着咒语找到宝藏。 老师在游戏中只是一个“领路者”, 给予幼儿情感上的满足, 使幼儿自始至终处于一种良好的情感状态之中。 最后, 找到宝藏, 不但让幼儿感受了音乐的速度和风格, 而且使幼儿获得了成就感, 增强了自信心。

3.表现形式多元化, 乐在奇中。

根据幼儿好奇的特点, 多元化地表现音乐作品, 将音乐知识或技能融入游戏中。 如休止符在音乐教学中可谓是一个难点, 我们在进行《小肥猪》音乐活动时, 设计了一个帮小肥猪拍蚊子的情境游戏, 加上语言节奏的练习“有—蚊—子—啪 (拍手) ”, 让幼儿感受和掌握最后一拍休止符的时值, 这样一来, 幼儿既玩得开心, 又能很好地掌握四分休止符的节奏。

4.增强活动探索性, 乐在创造中。

幼儿的心理需要, 是幼儿发起行动的内部动因。 为了满足幼儿对探究、创新的需要, 教师应有意识地经常向幼儿提供探究、创新的机会。 在奥尔夫音乐理念中, 强调元素性的音乐教育, 即元素性的音乐、元素性的节奏和元素性的动作。 在音乐活动中, 有许多即兴创作和创编的游戏, 例如《杯杯乐》活动, 就是通过几个一次性纸杯, 让幼儿进行四拍子节奏的感受和创编, 从创编1个四拍到2个四拍, 最后进行二声部的演奏, 幼儿就在这几个小小的纸杯中“玩”得不亦乐乎, 同时对2分音符、4分音符、8分音符及休止符的学习和运用表现得积极主动。

5.提高活动自主性, 乐在参与中。

音乐活动中没有旁观者。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 模糊了师生关系, 更多的是以角色为阶梯的同伴关系。 在进行《魔链》的教学活动中, 让幼儿听着音乐跟着老师做动作, 在8分音符和4分音符、2分音符转换过程中, 幼儿始终不能掌握, 后来利用角色游戏《猎人和大灰狼》, 听到2分音符节奏就做大灰狼, 听到4分音符的节奏就做小动物, 听到8分音符的节奏就做猎人, 幼儿很快就能掌握。

二、音乐环境丰富化, 激发孩子生命活力

音乐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良好的音乐环境更能使人们形成积极的情绪和体验。 音乐环境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

1.选择音乐素材, 营造视听环境。

在幼儿生活的周围, 充满丰富多彩的视听音乐资料, 把音乐环境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 可在幼儿来离园、户外活动、进餐、午睡前、起床后等各环节播放适宜的音乐, 使幼儿生活在一个舒适、愉快的音乐环境中, 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浸润。

2.创设活动空间, 营造互动环境。

在幼儿园的活动室设置一个供幼儿自主选择、自发探索、自由操作摆弄的区域, 提供丰富的音乐材料, 如各类成品或自制的乐器、听音筒、图谱、节奏谱、表演道具、服装、多媒体设备等, 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 能力尝试使用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 最大限度地让幼儿在自主操作中体验和建构有关音乐的经验。

3.搭建展示平台, 营造自信环境。

当幼儿对音乐有了一定认知后, 他们更愿意通过肢体和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我们结合各种主题活动, 如 “艺术节”、“我的舞台我做主”、“毕业典礼”、“童话月”等, 充分满足幼儿展示的欲望。 每当幼儿看见自己的音乐才能得到大家的肯定, 他们的自豪就感油然而生, 既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又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三、音乐教育生活化, 培养孩子游戏精神

根据《纲要》和《指南》精神, 幼儿园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专门音乐人才, 也不在于教幼儿一些简单的唱唱跳跳, 而是为了让幼儿在音乐教育中受到美的熏陶, 美化和丰富幼儿的心灵, 满足幼儿活动与交往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要, 让音乐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 使音乐成为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终身需要, 激发幼儿生命和智慧的活力, 最终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快乐地成长。

日常生活中的刷牙声、炒菜声、各种餐具、炊具的敲打声等, 引导幼儿仔细聆听、适当模仿, 让他们在不断探索和创造中, 获得喜悦和成功, 增强自信, 这就是游戏的精神。 音乐教育游戏化就是追求音乐与游戏的有机融合, 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 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陶冶幼儿, 使幼儿沉浸在欢乐之中, 通过美的渗透, 潜移默化地、深入浅出地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音乐教育不是目的, 而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用游戏化的方法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 能够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程英.幼儿园音乐教育[M].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3.

8.浅谈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游戏化 篇八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音乐教学

音乐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对幼儿的情感、认知和审美等都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幼儿对游戏的接受程度较高,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培养,在游戏中培养自己的乐感,认识这个世界。因此,如何调动孩子认识音乐、 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教法,是激发孩子学习音乐主动性极其有效的方式。

一、选择合适的音乐,凸显游戏主题

针对幼儿的音乐内容,一般都是依据孩子的认知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编排的,本身有一定的科学系统性。但由于幼儿生活环境、学习能力的不同使教材在适用性上有较大的差异,所以老师应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结合实际将音乐教学活动内容与实际相结合,促进幼儿的发展,突出活动的主题。比如,歌曲《小狗抬轿》,节奏明朗,是孩子们喜欢的故事角色,增强了游戏性,使孩子在音乐中能够更好地融入角色当中。《老师,让我亲亲你》有利于缓解幼儿对老师的畏惧心理,营造欢快的气氛。《狮子王进行曲》的内容丰富、节奏感强,很好地将故事情节与音乐相结合。音乐教材本身的趣味性和节奏性能激发学生表演、参与的积极性,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情。除了一些经典的儿童歌曲,也有一些流行歌曲、甚至电视剧的插曲在幼儿中的影响力很大。孩子对新鲜事物的敏感程度较高,接受能力强,比如《老鼠爱大米》《青春纪念手册》等普遍传唱的歌曲,他们也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对熟悉的旋律进行适当改编,符合游戏主题的设置,保持这种“与时俱进”。

多种音乐类型的有效结合,比如《梦幻曲》《四小天鹅舞曲》等曲调优美、恬静、特点鲜明,将其引入游戏中,将幼儿带到故事主题中,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幼儿产生共鸣,陶冶情操,促进幼儿个性的形成,这取决于教师对音乐的理解和环节设计。

二、环节设计有趣性

教师根据幼儿这个年龄段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将游戏的快乐因素加入音乐教学中,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音乐。比如将音乐《猪八戒吃西瓜》通过老师的引导配合音乐的节奏表现猪八戒吃瓜的各种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营造了欢乐的气氛,幼儿受到感染也会大胆地表现自己,没有约束,自然地表达自己的快乐。《丢手绢》就很好地将游戏和音乐结合起来,类似的如《小青蛙》,用歌声来引导小青蛙找到害虫,小朋友还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用音乐来进行区分。组织以小情景剧的形式进行,比如《小兔乖乖》,小朋友扮演不同的角色,将童话故事中的角色特点表现出来,滑稽可笑的大灰狼、敦厚善良的大象、活泼好动的小松鼠以及聪明善良的小红帽,发挥孩子的创造力,进行适当的引导,以他们的理解来展示,大大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提高了幼儿表达沟通的能力。

老师在游戏中发挥引导示范的作用,幼儿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老师在角色扮演中应给学生一种安全感。在《狮子王进行曲》中老师以独白的身份指导小朋友注意各自的身份,为扮演提供帮助,也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威风凛凛的狮子,像猫一样的小老虎,不同性格的大象,欢笑声不断,都融入小朋友的活动中,营造轻松平等的氛围,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下学习、成长。

三、规则设计,寓教于乐

活动都有其规则性。 音乐活动中老师制定的规则影响小朋友对活动的接受程度,改善幼儿和老师的这种关系,增强趣味性,幼儿积极主动地参加,而不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参与。因此,老师要注意拟定规则的合理性。规则的制定要考虑到游戏的需要,同时也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让学生体会到“规则”的意义、作用,同时在学生之间产生争议时又可以提供处理根据,同时也可避免在游戏中输的一方有情绪。比如在《小青蛙》游戏中,“荷叶”不能随意走动,害虫可以隐藏在荷叶中,并通过声音的大小来提供自己的信息,不同种类、“益害”有别,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进行,从中学会相互之间的合作和相互理解。

游戏规则,制定要准确地传达给幼儿,得到他们的同意和认可才有成功实施的可能性。有一定的奖惩制度,对游戏中不适当的行为也要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老师的引导下改正,对表现好的小朋友进行赞赏和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游戏化的音乐教学不仅可以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个性的塑造和情感的完善,是提高幼儿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从内容选择、环节设计、规则制定三方面描述如何将音乐教学融入游戏中,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如何充分发挥音乐教学游戏化的价值,值得每一位幼教工作者认真对待、思考。

参考文献:

[1]李秀枝.音乐为幼儿早期教育插上梦想的翅膀:谈幼儿音乐教育的策略[J].学周刊,2015(27):132.

[2]柏茹.浅谈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策略[J].音乐时空,2015(17):187.

9.幼儿园音乐游戏化 篇九

摘要:幼儿音乐课作为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提高其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游戏教学法作为全新的教学方法,满足幼儿新课改的要求,具有一定推广价值。有鉴于此,本文中以游戏教学法为切入点,详细分析其在音乐教学中的中应用。

关键词:幼儿音乐;游戏化教学;方法分析

幼儿数学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法,可以有效结合有效活动与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氛围,拉近师生关系,为幼儿神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调动学习积极性与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此展开相关论述。

1、教育游戏分析

教育游戏与其它娱乐性游戏不同,它从创作之初就秉承着严肃的态度,它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和教育性,它不仅是以娱乐为目的,是基于成熟教育理论而开发设计的。在具体游戏过程中,它能在无形中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达到锻炼学生反应力和身体灵活性、协调性的能力,且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帮助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初步构建和形成。除此之外,教育游戏还能帮助学生从游戏中学会思考和创新,从而帮助教师在学生游戏过程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2、游戏教学法的作用

教育游戏在幼儿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学生后期学习夯实基础。2.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借助教育游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好奇心,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潜移默化间获得相关知识。通过各类教育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口语表达能力等,最终达成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目的,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2.2全面认知社会情况

认知教育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理解难度较大。如果单纯依靠理论讲解学生很难理解,甚至感到迷茫。借助教育游戏,可以将抽象理论具体化,帮助学生正确认知社会与理解社会,为后期融入社会奠定基础。2.3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健康的身体是一切事情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的必备条件。但随着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习惯于安逸生活,身体锻炼的时间不断减少,这对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借助丢沙包、跳皮筋等游戏,可以锻炼学生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3、幼儿音乐游戏化教学策略 3.1借助游戏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明学生一旦对某件事情产生兴趣,就会自觉主动的去探索和求知。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求知欲,让学生喜爱对中国的语言文字,但在学习中,许多文章的趣味性不足,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学生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和改变,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求知欲。

例如:故事导入法。“十二生肖”故事,教师直接给学生讲十二生肖的名称和顺序比较枯燥,学生也容易记混。所以,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先了解一下学生们的生肖,再提问同学们“大家知道十二生肖中为什么小小的老鼠能够排第一吗?”这一问充分引起学生兴趣和求知欲。这样教师就可以将十二生肖争排名的故事讲出来,在讲的过程中顺便将生肖的排名也一一列出来,顺便人学生找出自己的生肖排名,帮助学生形成初步记忆;之后,再引出十二生肖的儿歌,加深学生记忆。如此,将学生的感官体验和主观能动性都积极调动起来,使学生対十二生肖记忆深刻,完成音乐教学。

3.2营造音乐游戏氛围

实施幼儿音乐游戏化教学时,应紧紧抓住游戏化教学的优势与特点。教师利用好游戏化教学的主要优势,争取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与效果,这对于幼儿音乐教学来说是一项重大的挑战。为充分发挥好音乐游戏化教学的价值,必须对音乐游戏进行精心化设计,及时考虑学生的实际兴趣与爱好,对学生教学方法进行科学性的教学,能实现音乐教学的不断创新与优化,进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例如,以多媒体平台为载体,选择其特有的图片、动画等资源来优化课堂,积极设置游戏情境,让整个氛围更为浓郁、合理,最终可大大提高幼儿音乐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演唱会的片段,此时,幼儿生热情高涨,纷纷睁大眼睛去欣赏劲歌热舞。然后,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音乐,听听现场所使用到的乐器有哪些,以锻炼幼儿生对乐器音色的识别力,使得整个教学变得轻松、自然。

3.2塑造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感情的交流,而情感的互动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利用音乐教学的过程与学生进行心灵互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为拉近与学生距离,首先教师要将自己变成一个孩子,在音乐教学时,教师适当地进行角色转变,将自己当作学生,利用真情实感来打动他们,大家一起尽情的歌唱、跳舞,在构建良好教学环境的同时,给学生营造一个安全、愉快、和谐、自由的情感体验。

例如,笔者曾在一年级第一堂课“你的名字叫什么”学习时,在课堂开始就利用诙谐幽默的语调向大家进行自我介绍,让大家在课堂上感觉到温馨、愉悦,在引导同学们主动进行自我介绍,在这样一种欢声笑语中,打开音乐,这样优美、轻松的音调很快吸引学生注意,跟着老师开始跟随音乐的节奏拍手,随着老师的鼓励,大家的情绪逐渐高昂,开始跟着音乐共同起舞。可以看出,再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能加深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同时,偶尔的角色转换,对于学生歌曲学习也有一定促进作用,并且在表演过程中,真正从心灵深处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对学生情感和心理都有一定的熏陶作用。

3.3有效创设游戏情境

游戏化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开展,不仅能提高学生课堂活跃性,还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突出课堂气氛。因此,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应用游戏化教学法,凸显个性化教学,创设有趣的音乐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游戏形式进行引导,能最大程度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性和积极性,在一种轻松、自在、愉悦的氛围中实现音乐素养的提升,对幼儿生音乐造诣和成长具有深远影响。

例如,在学习“音符”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贴纸,在每张贴纸上写下不同的独立的音符,并将这些写有音符的贴纸粘在学生胸前,然后由教师弹钢琴,弹到哪个音符,贴有那个音符的学生向上跳一下,同时还要大声唱出这个音符,对于表现错误的学生进行适当惩罚——表演节目,如,让其根据音符的不断变化摆动身姿,律动身体,以此来训练学生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再如,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到音符之间的差异,正确划分四节、八节、十六节音符,教师可以将音符按照“走”“慢跑”和“快跑”进行划分,然后教师通过喊口号和口头引导的方式,帮助让学生理解音乐速度的快与慢。在进行学生节奏感的训练时,教师可以让大家提前准备一把长尺,然后在黑板上写出一串音符,先让学生单独及进行模拟和练习,然后以组为班委,让学生根据节奏感用长尺在课桌上进行打拍练习,遇到高音时,用力拍打;低音时,轻轻拍打,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断拍打力度,以此锻炼学生的节奏感。

结语

总之,幼儿音乐教育中游戏发挥着重要作用,将音乐元素与游戏元素相结合,继而碰撞出激烈的火花,也可以促使教学效果变得更为科学、有效。音乐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个体情况及硬件设施,选择合适的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希望通过本文论述,可以为同行提供经验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0.幼儿园教学游戏化 篇十

摘要

幼儿园教学与幼儿园游戏的关系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之后,国内掀起了一股对于幼儿园教育的讨论热潮。而幼儿园最佳的教育方式就是游戏,怎样让幼儿园教育游戏化是幼教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此情况下,幼儿教师有关幼儿教育游戏化的理解有偏差,笔者从幼儿园教育游戏化的条件、幼儿园教育游戏化存在的问题和怎样解决问题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幼儿园教育游戏化的现存问题。

关键词: 幼儿园教学

游戏

教学游戏化

1. 问题提出

1.1 幼儿园教学与幼儿园游戏的关系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更是促进了人们对于幼儿教育的关注。《纲要》进一步提出了把游戏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明确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时至今日,幼儿园教学与幼儿园游戏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幼教界工作人员的普遍关注。1.2.幼儿园中最佳的教育方式是游戏

随着本人对游戏理论的了解、认识与探索,进一步引发了如何对游戏的教育价值、游戏与幼儿园教学的整合问题的思考。通过对游戏理论的深入学习,发现幼儿园教学游戏化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而“理想的教学游戏”恰恰正是将幼儿教育、教学“游戏化”的有效手段与集中体现。很多研究都认为:儿童对游戏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食物、睡眠、安全等基本需求相提并论,在幼儿园中,对幼儿教育的最佳方式自然也是游戏。

2.概念界定

1.游戏

根据游戏理论界人们普遍采用的方法与策略,即范例一个案匹配法和特征列举法,在本研究中对游戏的概念做如下界定:游戏是一类行为的总称,此类行为特征包含游戏者主动、自愿的主体态度,假想性的形式,反映实际生活的内容、愉悦的情绪情感体验,以及不具有社会实用价值的内在目的性[1]。2.幼儿园教学 我国关于教学的定义多数是针对学校教育而言。此处摘取较有代表性和权威 性的定义:《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说: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2]”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中解释教学为: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3]。

3、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存在的问题 3.1幼儿园环境中游戏性因素的缺失(1)游戏时间与空间安排

在半年实习中发现,几所幼儿园在课程设置和空间布置方面没有注意到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和充裕的游戏空间,成为教学游戏化活动开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2)教育性游戏材料的投放

某幼儿园教室室内的面积大概有40平方米,教室内共有六张课桌和三十五位小朋友。一张上课用的课桌的面积不足2平方米,每张课桌周围围坐着六名小朋友,每张桌子上零乱的摆放着一些玩具材料,有雪花插片、积木、各种形状的木板教具等。通过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材料几乎都不能组合为一整套。(3)师生比例配置

幼儿园教学的组织开展需要采取小组化和个别化方式。这也就相应的对幼儿园师生比例有了一个基本要求。如果师生比例太低,则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状态是无法保证实现的,如果比例过高则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不符合经济原则。

3.2幼儿园教师的游戏化理念与技能巫待提升(1)教师的游戏化教育理念

观念形成思想,思想决定行为。教师的教育理念必然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以计划者、观察者、促进者好评估者的身份存在于幼儿发展的整体过程中。通过与幼儿的平等交流,共同生成着开放式、主题化的教育内容;通过个别化、小组化的指导,维持着幼儿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发展性的评估,促进着幼儿全面、可持续的发展。然而在这些方面幼儿园教师还有待提高。(2).教师的游戏化教育技能 传统教育中,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教师在长期的教育 工作中也形成了许多适应该教学方式的教育经验与技能。教师习惯于“领导者与 组织者”的角色,对纪律的要求十分严格,幼儿的一切活动与行为都必须服从集 体、统一要求,都必须顺应教师的教学安排。然而教学游戏化要求教师要具有较 强的灵活性与随机应变能力,要时刻关注每一位幼儿的兴趣与需要,适时、及时 的提供有效指导。

4、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实现的途径 4.1 创设富含游戏性因素的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环境是一个包括了物理环境、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综合环境。幼儿园环境的优化必须把幼儿园物理环境、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的背景来实施。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富含教育性与游戏性因素的物理环境。(2).建立、健全支持性的制度环境。(3)构建富含游戏精神的人文环境。4.2提升教师“游戏化的教”的专业素养

游戏性的教与学,追求“教”的游戏化和“学”的游戏化的共同实现。“学” 的游戏化是“教”的游戏化的结果,“教”的游戏化是“学”的游戏化的前提。(1)正确认识游戏与教学的关系(2)教师游戏化教学技能的发展(3)创设游戏化教学环境

(4)建构幼儿经验,延伸与拓展幼儿游戏化教学活动 4.3注重幼儿游戏性品格培养,建立发展性评估系统

每个人对于周围的事物、事件都有都会有一定的价值判断,幼儿园教学游戏化也需要一个评估系统,幼儿园发展性评价系统的建立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教师与幼儿共同确立评估目标,设计适宜的评估方案(2).教师和幼儿之间要建立平等、合作与信任关系(3).评估与指导相结合(4).多形式、多主体进行评估

4.4重视家园合作,争取家长对教学游戏化的理解与支持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如果没有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也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1)幼儿园要向家长宣传、普及游戏知识

(2)建立家园互动交流平台,形象化展示游戏之于幼儿发展的价值与意义(3).彰显游戏精神,维护家长在幼儿园管理中的“游戏者”权益

幼儿园管理模式从封闭式的、单向管理方式转变为开放式、民主化管理模式,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在整个社会文明发展中彰显了游戏精神的存在。参考文献:

[1]刘众: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第40一56页。[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第150页。

[3]王策三: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88页。

11.幼儿园音乐游戏化 篇十一

音乐教育游戏化,就是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主,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音乐教育。《纲要》中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形式”,要使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并指出这种艺术表达是“自由表达”、“创造表达”。但在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只考虑分科上课的模式,片面地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活动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在评价时往往会将焦点放在孩子是否会唱某首歌、孩子的动作表达是否优美到位等,恰恰忽视了艺术教育中重要的部分——幼儿参与其中的真实感受,从而导致教育目标过多地指向知识技能的训练。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反思,本文将探讨在游戏化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引发幼儿自主有效的游戏行为

落实《指南》精神,关注幼儿的知识来自他们对事物和事件的直接经验。因此,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支持和满足幼儿直接操作事物,在和同伴、成人以及事件的互动中获取经验并构建知识。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遵循“贴近生活,融于生活”的原则,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养成倾听的好习惯。例如,小班音乐《洗手帕》的律动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在家里看见妈妈是如何给宝宝洗衣服的呀?”孩子们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都愿意和小伙伴们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接着教师伴着音乐(用《洗手帕》作为背景音乐)做“搓衣服(领口、袖口等)、清洗衣服、用衣架撑衣服晾晒”的动作,让孩子们猜猜我在干什么。孩子们对猜的动作与幼儿的生活认知有了重合,满足了幼儿的成就感,激发起幼儿想了解的欲望。接下来请小朋友说说老师做了哪几个动作,做了几次,让小朋友来模仿一下,然后在熟悉音乐掌握动作的基础上,请小朋友想想其它不一样的动作,相互猜测对方在干什么,孩子们在相互学习中表演得更加起劲了,都有了新的经验、新的发现,孩子们急于展现自己的动作,教师抓住时机鼓励启发“小朋友们真能干,学会了这么多本领,回家能帮妈妈洗晾衣服了。”整个学习活动围绕“妈妈洗衣服”这一生活话题,充分唤醒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从幼儿生活直接经验出发,通过感官,变化动作,生动活泼的去体验音乐给生活带来的乐趣,促进了幼儿学习品质积极健康的发展。接下来,又围绕“娃娃家宝宝的衣服脏了怎么办”?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老师让我来做娃娃的妈妈(爸爸)帮助小宝宝吧”,孩子们表演的热情高涨起来,充分给孩子创造的条件和机会,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于是,笔者有了支持他们表演的想法。幼儿自己扮演着娃娃家妈妈(爸爸)的角色,小围裙系在腰上,用小手指比划一下在地上“画○”当作盆;还用小手在一个长方形的纸盒上比划一条一的横线,来当作搓衣板……整个活动生动、有趣,幼儿把自己当成了音乐中的角色。孩子们还自发开设了“小画廊”为娃娃家的宝宝设计各种式样的手帕、装饰小衣服等,孩子们在这种形式下寻找到了快乐。

二、提供幼儿游戏环境和材料,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指南》中指出,我们要始终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幼儿年龄小,思维较直观,平时游戏经验的积累能为幼儿进行音乐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撑。在开展音乐活动《我是小海军》时,结合大班幼儿喜欢挑战,勇于竞争的年龄特点,教师先带领孩子们参观了部队营房,整齐的内务震撼了每个孩子,观看了解放军叔叔精彩的隊列正步走、军体拳等表演。孩子们在这样的情景触动下,情感得到强化。同时,幼儿角色扮演积极性得到提高,自然地融入音乐《我是小海军》情境中,用“雄壮、有力量、神气、有精神”等词汇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有的孩子用小椅子做炮艇,拿小手帕当小旗子做旗语……由此可见,幼儿对原曲音乐性质的理解比较到位,旋律的整体感知及个性化表现有了把握。

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创设环境,因势利导,为幼儿提供多种表现机会和条件。设置区域“海军基地”投放材料海军服、海军帽、旗语手势图片等。在“音乐创意区域”提供了图谱,自制小乐器,孩子们在“看一看”,“听一听”、“动一动”中巩固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感觉,激发幼儿节奏来表达他想表达的某种情绪,尝试创造表现带来的快乐。另外,在幼儿一日生活各过度衔接环节,如午睡起床,幼儿去盥洗室等时候,只要播放音乐《我是小海军》,孩子们边哼唱曲调边模仿解放军叔叔的样子整理自己的床铺,整理收拾玩具,模仿解放军叔叔样子排队去盥洗室洗手等等。这体现了音乐调节情绪的功能,同时幼儿的自我控制、动手能力及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在平时的生活、游戏中得到了提高。

三、重视培养幼儿想象和创造的学习品质

在游戏化的音乐活动中营造自由创造的氛围,使幼儿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材料,按照自己的方式与游戏材料发生作用,进而在引发和解决内心冲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结合小班幼儿活泼好动、好模仿、情绪性强,认识活动具体形象为主的年龄特点,将自主游戏与音乐活动相结合,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幼儿创造性的培养。例如,在开展小班音乐活动《大雨和小雨》时,恰巧遇到下雨的天气,因此笔者抓住这样一个契机,带领幼儿穿上雨鞋、雨衣,打伞走出教室感受雨。孩子们兴致高昂,有两人一把伞慢步走的,有穿着小雨衣张开手臂,一会跑、一会停,学开飞机的,有小朋友模仿着爸爸妈妈的样子一边撑着伞一边安慰没带雨具的小朋友“别担心,到我这来,我们一起打伞吧”……笔者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发现雨落在不同的地方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落到树叶上有“嗒嗒”的声音,落在雨伞上会发出“啪啪”的声音,落到瓦片上有“叮铛”的声音等。回到教室后,笔者引导孩子们仔细倾听大雨和小雨这两种声音的特点,发现大雨的声音“强”,小雨的声音“弱”。同时笔者即兴演唱了歌曲《大雨和小雨》,把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过来了,许多孩子纷纷模仿起来,尤其是歌词里面的象声词,他们利用自己的身体做游戏材料,根据音乐的节奏击打身体的各个部位发出声音,表现大雨和小雨的强弱力度变化,有的拍打手,有的拍打头,有的拍打肩膀,有的拍打腿,有的跺脚,有的拍小滑梯,有的拍打着小草,还有笑嘻嘻的拍打小屁股……引得其他幼儿哈哈大笑。孩子们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自主学习,有的将自己发现“嗒嗒”、“啪啪”等声音带入了歌词,感受乐曲强弱不同的力度,大胆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活动中,孩子们创造热情再次升华,他们相互欣赏,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12.幼儿园音乐游戏化 篇十二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游戏化教学理念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幼儿老师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常常要求幼儿守纪律,表面上是让孩子守规矩,实际上会让他们变得束手束脚。不能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又何谈素质教育。因此,音乐老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思想上重视游戏化教学理念,实行开放性教学。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老师以一个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和孩子们一起发现探索,并给他们鼓励,增加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把幼儿音乐课程游戏化落到实处。[1]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主导游戏化教学过程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能否正确将音乐教学和游戏有机结合,能否真正激发孩子的音乐学习兴趣。音乐教学过程游戏化的合理运用,能够让孩子们锻炼身体,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游戏教学最主要的作用是辅助教学,但不能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学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该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2]

三、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模式,丰富游戏化教学内容

(一)教学场景游戏化

好的教学场景设计,对幼儿心理情景营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音乐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要求,通过对教学场景的布置、故事情节的铺垫、角色扮演的讲解等,为幼儿营造易于接受和创新的优良教学场景。如在打击乐“圣诞老爷爷的王国”教学活动中,以游戏化的故事情节贯穿整个打击乐教学活动,让四组小朋友分别按照歌曲节奏,模拟圣诞老爷爷春夏秋冬四季的场景动作,以及不同工具器材发出声音,并将声音特点与四季不同性质的工作进行匹配,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了成功,实现了游戏与教学的融合[3]。

(二)教学素材游戏化

音乐教师在选择音乐游戏素材时,一定要选择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并具有教育性、趣味性、艺术性等,能让他们喜爱和接受的音乐作品。他们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喜爱的动物或人物形象,也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赋予相应的角色扮演、场景再现等使之具体表现歌曲的意境。作为幼儿音乐老师要做个有心人,平时就要注意多收集一些优秀教学素材,为教学储备大量的资源[1]。

(三)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样

音乐课程游戏化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通过听、跳、唱、演奏等不同的游戏方式来尝试音乐教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同时,也还可以借助角色表演、戏剧表演故事配乐等多方面艺术手段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发展他们的审美能力[4]。

(四)教学做到寓教于乐

音乐教学游戏化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教师还要考虑音乐游戏的教育价值,还应添加些深层次的道德内涵。通过游戏过程,指引他们去明晰音乐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音乐教师应该明白,音乐游戏教学要将教育性和娱乐性并存,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发挥音乐游戏教学的最大作用[2][5]。

综上所述,音乐课程教学游戏化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这不仅需要音乐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也需要他们改变固有的教育观念,还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创新能力、驾驭课堂与设计能力。音乐教学游戏化是一项艰巨而长久的任务,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真正提高音乐教学整体效果,达到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最终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娜.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探索与实践[J].好家长,2014,(20):48-49.

[2]秦玉彬.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J].音乐时空,2015,(19):188.

[3]倪琳.打击乐教学游戏化的新思考[J].幼儿教育,2014,(28):12-13.

[4]宋巨瑶.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45-147.

上一篇:有关一年级学生的操行评语下一篇:我不是药神豆瓣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