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电流和电路教案

2025-01-02

152电流和电路教案(精选12篇)

1.152电流和电路教案 篇一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社《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内容。

2)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属于电学基础知识。从教材地位上讲是电路的入门知识。电学内容相对比较抽象,是学习的难点,过去是放在力学学习之后。但是“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特别倡导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并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培养目标上走向多元化。因此教材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逻辑的体系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对八年级学生来讲是能够接受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尽可能多地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些知识跟生活很贴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认识到电是可操作的,并产生进一步探究其奥秘的兴趣。“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是本章的核心。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②知道电源和用电器。③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①认识电路元件,并动手组装简单电路。②用电路元件的符号画出电路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动脑动手,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②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电现象,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所学过的电源、开关和用电器。

4)重点、难点的确定:

重点: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电流和电路的概念不但贯穿电学部分的始终,而且是本章的核心,电路的连接是初中学生实验操作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这些知识跟生活很贴近,而且很有用。

难点;电流的形成。画电路图。电流是导体中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它摸不着,看不到,应通过可感知到的现象来获得不可直接感受的信息。

二、学生情况分析

/ 4

初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来支持,教学中应予重视。虽然“电”不是陌生的东西,但是它却让人感到神秘,初中生的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需要教师的帮助。电路的连接是电学实验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但初中生还没有真正地组装过电路;电路图看似简单,但比较抽象;这都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可以通过连接电路的操作性练习来认识电路,可以通过其他间接手段来认识电流,并设定情境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悟”。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问题分析、电路组装、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

学法:提倡多动手,增加实践机会,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法、问答法、练习法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四、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设计如下的教学程序:

问题分析──引出电流──启发探究欲望──动手连接电路──电路介绍──交流讨论──形成概念具体化──初步应用。

五、教具准备

课件,电路示教板。学生器材有±(两人一组)电池二节、开关、小灯泡(或小电动机、门铃)一个、导线若干。

六、教学程序

【问题1】分析图5.5-l问题。验电器点荷转移问题。(承上启下。既复习巩固了已学知识,又为引入新课做铺垫。引导学生认识电荷的定向移动。)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

【课件】原来金属导体中有大量自由电子,当接上电源后会发生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通过课件使学生形象认识电流的形成,激发兴趣。并为电流方向引出做准备。)

/ 4

实际上形成电流的电荷有两种(正电荷、负电荷),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可能是正负电荷反向定向移动。

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可简述物理学发展史)

【问题2】刚才的分析中,电流的存在是瞬间的,如何获得持续的电流昵?(讨论)

有电源,电路要闭合。(示教板演示,给学生观摩的机会,为下一步学生实验做铺垫。在连接电路时强调:开关要断开。)

【引导分析】按照电流方向的规定,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正极──用电器──负极。

【问题3】电流的作用是使用电器工作。如何实现呢?

【创设情境】播放录像。节日彩灯、家庭用电器、以及电力机车运行。(通过观看使学生明白一切复杂的东西都是由最简单的组合而成,进一步产生探究其奥秘的兴趣。)

【学生实验】桌上的器材怎样连接。使小灯泡亮、小电动机转、音乐门铃响。

两人一套实验器材,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实验警钟;“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4】连接的电路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认识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元件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电路的构成:(简要介绍元件的作用,学生凭生活经验也有认识。)

电源:供电的装置,把其它能转化为电能。如:电池,发电机等。

用电器:用电的装置,把电能转化为其它能。如:灯泡、电动机、电铃等。

导线:输送电能的导体。

开关:控制用电器工作。

【引导】电路要通过设计来进行安装,遇到问题要进行分析并及时维修。为了设计、安装和维修的方便,我们要用统一规定的符号把它们的连接情况画出来,这就是电路图。

3、电路图:

/ 4

介绍常用电路元件的符号(在前面电路构成的四类元件旁画出元件符号。其余的在今后学习中陆续介绍,以减少信息记忆量。)

请同学们画出示教板上电路的电路图。(前后呼应,这是让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教师巡视点拨,使学生初步感悟画电路图的技巧。)

【指导】电路图呈方块形,符号大小要适中,美观易分析;导线连接要到位,符号要准确,除开关外不留断口,规范;电路图与实物图要吻合,设计安装要一致。

电路图为了方便,往往要把具体问题抽象、概括、使其简洁明了。

【练习1】请你根据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跟示教板电路不一样的电路图。并连接实物。(进一步训练学生的画图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巡视点拨。点评。)

【练习2】画出手电筒的电路圈。(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画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巡视点拨。)

【创设情境】在刚才的实验中,有的同学满怀信心地连接了电路,并与电路图相符,应该是正确的,可是闭合开关后却发现用电器不工作,原因何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出电路状态的介绍。)

4、电路状态: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有电流,用电器可以工作。(闭合电路)

断路:某处断开的电路。无电流,用电器不能工作。(正常断路为开关断开)

短路:导线把电源的两极直接连起来了。危害大,电源烧毁,用电器不工作。(结合想想议议。又与实验前的警示相呼应,一节课前后连贯。)

综上所述,遇到电路中的用电器不工作,你怎样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电路问题的技巧。)

【练习3】(课件)分析电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含有短路)。

5、课后练习1设计有两个用电器的电路,并使它们同时工作。(为下~节课做准备。)

/ 4

2.152电流和电路教案 篇二

1 MOS电路模逻辑电路设计特点

1.1 MOS管电路的结构特性

从MOS管的主要特性可知, MOS管电路不但工作的基本条件依赖于直流偏置, 其使得MOS管一直工作在一个固定直流工作点上, 而电路的功能只要是处理交流信号, 例如对于交流电的信号放大。根据MOS管电路和信号的特点, 就可以直接去确定提供的直流通道和交流通道的过程, 即时使用MOS管电路中可以同时处理直流信号与交流信号, 两种状态的电流通道可以同时存在于同一个MOS管电路当中。

(1) 直流通道提供了电路的工作基础, 没有直流通道电路就不能正常工作。同时, 直流通道所引起的电路工作状态叫做电路的静态, 电路的静态是分析电路的基础。 (2) 交流通道提供了电路的基本功能特征, 交流通道所引起的电路交流状态以静态为基础。不同的静态将会引起不同的交流状态特征, 例如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范围。

从上分析可知, MOS管电路的静态设计直接决定了电路的特性, 而实际上使用MOS管的电流镜、差分电路、有源负载等都有上述功能, 也就是我们可以使用MOS管的静态特性来确保电路的稳定与保证电路开关不受到影响。

1.2 叠加分析是分析的基本概念

根据当前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可知, MOS管电路的交流状态时以静态为主要基础的, 即对于交流信号处理的状态时以直流偏置为核心的, 因此在整个MOS管电路工作交流与静态直流同时存在时, 是否会直接相互影响。如果交流状态对于直流静态有明显的影响, 则MOS管的交流状态则无法直接确定。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在半导体电路的分析理论与技术中, 根据MOS管静态工作点在特性曲线中的位置, 采用线性时不变的分析方法。

(1) 如果在交流信号变化范围内, 可以把MOS管看成是线性器件, 则认为交流状态不会引起静态工作点的变化, 即交流状态对静态无影响。 (2) 如果认为MOS管在分析所限定的时间内, 其参数不会发生变化, 则认为MOS管是一个时不变器件。只要偏置条件不发生变化, 交流状态对静态没有影响, 静态工作点也不会变化。根据MOS管跨导:

可以看出, 随着ID的变化, gm也会发生变化。由此可知, MOS管电路分析必须限制交流信号的变化范围,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电路限制在LTI (线性时不变) 范围内。

2 MOS管的应用流程方法

在MOS管应用过程中, 其主要采用在开关性能应用上, 电子开关的电路管理中, 它能够保证在突发情况下, 保证电器不受到直接的损坏。常见的使用电路在于开关电源和马达驱动, 也有照明调光。因此在整个设计流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应用方法, 确保MOS管的稳定性。

2.1 低压的应用。

在使用低压电源过程中, 如果这时候使用传统的图腾柱结构, 由于三极管的be有0.7V左右的压降, 导致实际最终加在gate上的电压只有4.3 V。如果我们选用标称gate电压4.5V的MOS管就会出现一定的电压风险。如果在3V甚至更低的电压电源场合上也会有一样的风险。

2.2 宽电压的应用

由于输入电压并不是简单的固定值, 在很多时候在宽电压的应用会随着时间或者其他因素将会产生变动。这个变动将会导致PWM电路提供给MOS的驱动电压将会出现不稳定, 而容易烧坏MOS管。

为了保证MOS管在高gate电压下安全, 很多MOS管内置了稳压管强行限制gate电压的幅值。在这种情况下, 当提供的驱动电压超过稳压管的电压时, 静态电压功耗将会剧烈增加, 从而保证了MOS管的稳定。

同时, 如果简单的用电阻分压的原理降低gate电压, 就会出现输入电压比较高的时候, MOS管工作良好, 而输入电压降低的时候gate电压不足, 引起导通不够彻底, 从而增加功耗。

2.3 双电压的应用

在一些经典控制电路的应用当中, 由于逻辑部分电压采用经典的5V或者3.3V数字电压, 而功率部分使用12V甚至更高的电压, 两个地方的电压采用共地方式进行连接。这就需要使用一个电路, 使得低压侧能够有效的控制高压侧的MOS管的功耗, 并且高压侧也能通过MOS管直接对1和2中的问题进行解决。

3 结语

根据上述分析, 可以建立如下几个MOS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有以下几点。

(1) 固定电路的偏置后, 电路的静态决定了电路的特性。 (2) 采用MOS管小信号模型对电路进行分析。这实际上意味着小信号是电路的重要约束条件, 电路模型和特性只有在信号和静态满足这个条件时才是正确的。 (3) 分析电路时必须先进行直流分析, 确定静态后再分析交流特性。 (4) 在小信号条件下, MOS管电路的直流分析和交流分析结果满足叠加原理。 (5) 小信号是MOS管信号处理电路分析和仿真中各种条件设计的基础。 (6) 必须保证在所限定的信号频率条件下, MOS管和其他元件等效电路模型仍然适用。否则, 必须重新建立电路的模型。 (7) 对于比较复杂的MOS管电路, 在确定LTI条件后, 可以通过建立电路宏模型的方法对电路进行分析。

上述是MOS管电路的基本分析概念, 也是MOS管电路设计、应用流程处理中注意的几个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M YAMASHINA etal, An MOS Cur-rent Mode Logic (MCML) Circuit forLow-Power Sub-GHz Sub GHzProcessors[J].IEICE Teans.Electron.., 1992, 10 (10) :1881~1187.

[2]H BUI, Y SAVARIA.10GHz PLLUsing Active Shunt-Peaked MCMLGates and Imparoved Frequency Ac-quisition XOR Phase Detector in O, 18um CMOS[J].Preoccedings of the 4th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ys-tem on-Chip for Real-TimeApplications, 1994.

3.152电流和电路教案 篇三

“物理课程标准”在科学探究能力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书面说明操作,会使用简单的仪器。电流表和电压表是初中生学习物理必须会使用的简单测量仪表。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是: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这个要求,我的理解应该有两层意思,一是要学生能正确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进行测量和读数;二是能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探究电路。

我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能正确使用电压表测量和读数这一目标,按照电流表的教学,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电压表说明书,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出电压表和电流表在使用规则上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双量程电流表使用的相关技能迁移到双量程电压表的使用上来,再提醒学生注意电流表是串联在电路中,而电压表必须并联在待测电路的两端。多数学生都能按这样的要求联结电路,进行实验操作,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但对于用电压表探究电路这一教学目标,学生认识总是模棱两可,由其在课后的练习中,常常出现用电压表检测电路时,学生不知道电路故障与电压表是什么关系,造成判断混乱,错误层出不穷。这样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因为课时和学生知识的限制,纠正的困难也较大。那么进入复习后,让学生用电压表探究电路,即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好知识基础,也要让学生走入社会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各种家用电器有一定的启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作用。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检测电路,即是初中物理学科的知识,也是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具体运用。如下图是某实验小组测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该小组按图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电流表有示数,但小灯泡不发光,电压表也无示数。这是学生分组实验中常出现的一种故障,该电路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电压表所测的小灯泡有故障。是什么故障呢?电路故障,无非就是断路和短路两种,电流表有示数,表明不可能是断路,只有小灯泡短路这种情况了。这样讲后,看是问题解决了,可实际还存在许多学生不清楚的问题。如就在该电路中,当学生排除了短路故障后,发现电压表有示数了,而电流表又无示数,小灯泡仍然不发光。这时再给学生讲,电流表无电流,说明电路是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表明故障还是出在了电压表所测的小灯泡上,这时的故障就不是短路,而是断路了。细心的学生还会发现,这时电压表的示数几乎等于电源的电压,滑动变阻器与小灯泡串联,滑动变阻器怎么没有分压呢?要让学生理解电压表检测电路,可从以下的几个电路图来说明。

如图1电压表直接与电源的正、负极相接,测量的是电源电压。

如图2电压表与小灯泡两端相接,即是测量小灯L两端的电压,又是测量的电源电压。實际上也可以看成电压表直接与电源的正、负极相接。

如图3电压表只是测量小灯泡L1两端的电压。因为电压表与L1两端相接,L2起了分压作用。

U1=U总-U2。

若将图3中的L1改为开关S1,电路如图4所示。当开关S1闭合时,电压表无示数,因为:S1无电阻即:R1=0

由:U1=I总×R1=I总×0=0伏。

所以电压表无示数。

当开关S1断开时,电路是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灯泡L2相当导线不分压,相当于把电源正、负极与电压表正、负极直接相连接,类似于图1的电路。所以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也可以这样理解:电路是断路,I总=0,则U2=0伏,U1=U总-U2=U总-0=U总。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电路图再连接实物,一边演示,一边讲述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最后再给学生布置巩固练习:如下图电路中A、B、C、D为四个接线柱,闭合开关后,灯不亮,已确定是灯泡存在故障,在不充许拆开电路的情况下,请用一个电压表或一个电流表对故障进行判断。要求写出选用电表、判断方法、现象和结论。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4.电流与电路(教案)(模版) 篇四

1、用导线将电源、电灯、开关连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则闭合开关S后()A、通过灯泡L1的电流方向是从b指向a B、通过灯泡L2的电流方向是从b指向a C、通过灯泡L1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是从b指向a

D、通过灯泡L2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是从a指向b

2、(2011 广东)如图所示,要使灯泡L1和L2组成并联电路,应()

A、只闭合S

2B、只闭合S3

C、只闭合S1和S

3D、只闭合S2和S

33.如图是理发用的电吹风的电路,其中电热丝通电会发热,电动机通电会送风,若要使得电吹风送出热风,你应该选择开关S同时与哪两个触点接触()

A.1和2 B.2和3

C.4和5 D.3和4

4.如图所示电路。要使S2控制L2,S1做总开关,应将导线头M接在()A.A接线柱

B.B接线柱

C.C接线柱

D.D接线柱

5.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这两盏灯的连接方式:()A、一定串联

B、一定并联

C、串联、并联都可能

D、既不是串联也不是并联

6.马路上的灯总是一齐亮,一齐熄,如果它们其中一盏灯的灯丝断了,其它灯仍能正常发光,由此可知路灯()A.是串联的 B.是并联的C.可能是串联的,也可能是并联的D.不能确定

7.日常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家中的电灯、电冰箱和插座等电器,彼此间的连接方式是()A.串联的 B.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的

C.并联的 D.电灯与插座间是串联的,其它用电器是并联的 8.如图的四个电路中与右边实物图对应的是()

9.楼道里,夜间只是偶尔有人经过,电灯总是亮着会浪费电能。科研人员利用光敏材料制成“光控开关”,天黑时自动闭合;天亮时自动断开。利用声敏材料制成“声控开关”,当有人走动发出声音时,自动闭合;无人走动时,自动断开。若将这两个开关配合使用(如图),就可以使楼道灯变得“智能化”,这种“智能”电路正确的是()

A

B

C

D

10、交通路口的交通指示灯共有三种颜色红、黄、绿,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灯光的变化来指挥车辆和行人的交通行为。据你对交通指示灯的了解可以推断()

A、红、绿、黄灯是串联的 B、红、绿、黄灯是并联的

C、红灯与黄灯并联后再与绿灯串联

D、绿灯与黄灯并联后再与红灯串联

11、五光十色的节日彩灯串联在电路中,如果都不亮,这可能是由于电路中出现___________,如果只有一个彩灯不亮,而其他灯亮度稍稍增加了一些,可能是这只彩灯发生___________。

12、如图是简化了的电冰箱的电路图。图中M是压缩机的电动机,L是电冰箱内部的照明灯。当电冰箱接入电路后,关闭了电冰箱的门时,开关S1与S2的状态是__________;当又打开正在工作的电冰箱门时,开关S1与S2的状态是__________。

13.在图中所示的电路中,开关S是用来控制_____________,开关S1是用来控制_____________,开关S2是用来控制_____________。

14.如图所示电路,若只闭合开关_____________,则灯L1与L2串联,若同时闭合开关_____________,则灯L1与L2并联.不能将开关S2和S3同时闭合,否则将造成_____________。

15.如图所示,当S1、S2断开时,能亮的灯是_____________,它们是_____________联的;当S1、S2闭合时,能亮的灯是_____________,它们是_____________联的;当S1闭合,S2断开时,能亮的灯是_____________。

16.如图所示,只闭合时_______亮,只闭合时_______亮,它们是

_______联;同时闭合、时_______亮,它们是_______联。

17.根据如图所示电路,回答下列问题:

(1)S1闭合、S 2断开时,电流经过的电灯是_____________

(2)S 1断开、S 2闭合时,电流经过的电灯是_____________

(3)S

1、S 2都断开时,电流经过的电灯是_____________,它

们的连接方式为_____________。

(4)S

1、S 2都闭合时,电流经过的电灯是_____________,它们 的连接方式为_____________。

18.根据图中开关闭合后电灯的电流方向,在虚线方框内画出电池正确接入电路的符号,并在图上画出另一盏电灯的电流方向。

19.根据如a图的电路图,在b图中画出对应的实物连接图.

20.将图中的电路元件按电路图连接成实物图.(要求导线不交叉)

21.请根据实物图,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22.对照实物电路,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23.用线条代替导线,将图中的电器元件连成电路。

要求:(1)开关K1只控制电灯L1,开关K2只控制电灯L2;(2)共用一个电池组

24.根据图所示,要求Ll、L2并联,S1控制L1,S2控制L2,S3在干路,连线不要交叉,请将图中元件连成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25.某同学按照灯L1、L2并联,开关S1控制整个电路,S2只控制灯L2的要求,连接了如图所示的实物电路图。

(1)判断他的连接是否正确,如有错误,在错误的接线上打“×”;

(2)只允许变动原图中导线一个端点接线的位置,将其错误连线改正过来;

(3)按改正后的实物连接图,在方框里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6.如图所示,某同学按电路图用笔画线作导线将元件连接起来了,请帮他检查一下,用最简单的方法改正错误的连接。

27.电路中L1和L2并联,S是总开关,请在图中错误之处打上“×”加以改正,并画出正确的电路图。如果S只控制L1又应该怎样改正。

28.将图中方框内的符号连接起泡不会被烧坏):

(2)只闭合开关S2,红、绿灯都

(3)开关S1和开关S2都闭合,绿灯不亮红灯亮.

29.30.31.32.33.来,成为符合下述要求的电路图(设灯

(1)只闭合开关S1,红、绿灯都亮; 不亮;

34.35.36.37.38.39.40.41.【参考答案】

1、C.

解析:电流方向是人为规定的,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来规定,它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因此,通过L1的电流方向应是电源的正极——a——L1——b;同理L2的电流方向:正极——a——L2——b,由于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刚好与上述电流方向相反,故可知C正确。

2、C

解析: 此题考察了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辨别,当闭合开关S1、S3,断开开关S2时,两盏灯泡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电流分别经过两盏灯泡后回到电源的负极,则它们这种连接方式是并联。

3.B 4.D 5.C 6.B 7.C 8.C 9.D

10、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电路中用电器使用时连接方式的判定,简单的判断方法:如果一盏灯坏了(灯丝烧断了)或断路,其他的灯仍能工作,则它们之间是并联的。如果一盏灯坏了或断路,其他的灯也不能工作了,则它们之间是串联的,根据实际情况,红、绿、黄、交通指示灯几乎不同时亮,是分别亮的,所以它们之间是并联的。

11、断路;短路。

12、S1闭合 S2断开;S1闭合 S2也闭合。

13.整个电路,电灯,电动机和电灯。

14.S2,S1和S3,短路。

15.L1和L3,串,L2和L3,并,L3。

16.L3,L1、L2,串,L2、L3,并。(L1被短路)

17.(1)L3;(2)L1;(3)L1、L2、L3,串;(4)L1、L2、L3,并 18.19.20

21.22.23.24.25.(1)

(2)

(3)

5.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 篇五

八年级物理学科

这节反思是根据自己上了的这节课与梁老师上的这节课后对比进行的反思。首先是对于电路入门课的引入,我和梁老师都采用了最贴近实际生活的的方法引入新课,从谈谈灯要发亮需要什么条件入手来引入新课。

其次是对于重难点的处理:

1、电流的形成梁老师用课件来展示电流的形成过程,让电流这个抽象的知识变的形象化。非常有助于学生对电流形成过程的理解。

而我在教学中就没有做到这一点。用单纯的讲解的方式,我发现老师的语速放慢,和学生的思维合拍的时候学生也是可以能听懂的,当然,效果是大大地不如用课件。

2、电流的方向

我调整了教学顺序,在讲完电路以及电路图后再介绍电源外部电流,这样还可以及时地设置相应的练习,例如:指出电路中电流的方向以及标出电路中电流方向的习题等。

3、电路中元件的作用

我认为从能量的角度来理解电路中组成部分的作用较好。学生会感到识是互相联系的,而且用已有的知识来认识新知识会让人有一种成就感。

4、电路图的教学

6.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②知道电源和用电器。③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①认识电路元件,并动手组装简单电路。②用电路元件的符号画出电路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动脑动手,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②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电现象,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所学过的电源、开关和用电器。

4)重点、难点的确定:

重点: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电流和电路的概念不但贯穿电学部分的始终,而且是本章的核心,电路的连接是初中学生实验操作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这些知识跟生活很贴近,而且很有用。

难点;电流的形成。画电路图。电流是导体中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它摸不着,看不到,应通过可感知到的现象来获得不可直接感受的信息。

五、教具准备

课件,电路示教板。学生器材有±(两人一组)电池二节、开关、小灯泡(或小电动机、门铃)一个、导线若干。

六、教学程序

【问题1】分析P100图5.5-l问题。验电器点荷转移问题。(承上启下。既复习巩固了已学知识,又为引入新课做铺垫。引导学生认识电荷的定向移动。)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

【课件】原来金属导体中有大量自由电子,当接上电源后会发生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通过课件使学生形象认识电流的形成,激发兴趣。并为电流方向引出做准备。)

实际上形成电流的电荷有两种(正电荷、负电荷),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可能是正负电荷反向定向移动。

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可简述物理学发展史)

【问题2】刚才的分析中,电流的存在是瞬间的,如何获得持续的电流昵?(讨论)

有电源,电路要闭合。(示教板演示,给学生观摩的机会,为下一步学生实验做铺垫。在连接电路时强调:开关要断开。)

【引导分析】按照电流方向的规定,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正极──用电器──负极。

【问题3】电流的作用是使用电器工作。如何实现呢?

【创设情境】播放录像。节日彩灯、家庭用电器、以及电力机车运行。(通过观看使学生明白一切复杂的东西都是由最简单的组合而成,进一步产生探究其奥秘的兴趣。)

【学生实验】桌上的器材怎样连接。使小灯泡亮、小电动机转、音乐门铃响。

两人一套实验器材,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实验警钟;“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4】连接的电路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认识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元件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电路的构成:(简要介绍元件的作用,学生凭生活经验也有认识。)

电源:供电的装置,把其它能转化为电能。如:电池,发电机等。

用电器:用电的装置,把电能转化为其它能。如:灯泡、电动机、电铃等。

导线:输送电能的导体。

开关:控制用电器工作。

【引导】电路要通过设计来进行安装,遇到问题要进行分析并及时维修。为了设计、安装和维修的方便,我们要用统一规定的符号把它们的连接情况画出来,这就是电路图。

3、电路图:

介绍常用电路元件的符号(在前面电路构成的四类元件旁画出元件符号。其余的在今后学习中陆续介绍,以减少信息记忆量。)

请同学们画出示教板上电路的电路图。(前后呼应,这是让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教师巡视点拨,使学生初步感悟画电路图的技巧。)

【指导】电路图呈方块形,符号大小要适中,美观易分析;导线连接要到位,符号要准确,除开关外不留断口,规范;电路图与实物图要吻合,设计安装要一致。

电路图为了方便,往往要把具体问题抽象、概括、使其简洁明了。

【练习1】请你根据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跟示教板电路不一样的电路图。并连接实物。(进一步训练学生的画图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巡视点拨。点评。)

【练习2】P 105。3画出手电筒的电路圈。(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画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巡视点拨。)

【创设情境】在刚才的实验中,有的同学满怀信心地连接了电路,并与电路图相符,应该是正确的,可是闭合开关后却发现用电器不工作,原因何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出电路状态的介绍。)

4、电路状态: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有电流,用电器可以工作。(闭合电路)

断路:某处断开的电路。无电流,用电器不能工作。(正常断路为开关断开)

短路:导线把电源的两极直接连起来了。危害大,电源烧毁,用电器不工作。(结合P104想想议议。又与实验前的警示相呼应,一节课前后连贯。)

综上所述,遇到电路中的用电器不工作,你怎样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电路问题的技巧。)

【练习3】(课件)分析电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含有短路)。

7.152电流和电路教案 篇七

电流是摸不着,看不着的,电流的强弱只有间接地通过电流效应的大小来判断。课本是通过“流过手电筒的电流和流过汽车灯的电流,强弱是不一样的”来引出电流的强弱。通过可观察到的现象来获得不可直接感受的信息,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1、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知识和技能基本要求:

1、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2、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

1、电源和用电器:电源是在电路中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常见的电源有干电池,铅蓄电池,发电机等;常见的用电器:灯泡、音乐门铃

2、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基本作用把电源、开关、用电器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电路。一个完整电路应该包括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四种电路元件。其中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它能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用电器是利用电流工作的设备,如电灯、电视机、电动机等,它能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开关用来控制电路的通与断,起着控制电流的作用,当开关闭合时,电路中有电流,用电器工作;当开关断开时,电路中没有电流,用电器停止工作。注意:开关不是用电器,它不消耗电能;导线是将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形成电流的路径,用来输送电能。

注意:在连接电路时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电路的三种状态

“通路”就是在一个完整的电路中,有电流通过。“断路”就是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造成断路的原因,可能是开关没有闭合、接线处松动、导线断了,也可能是用电器损坏。“短路”就是电源的正负两极间没有用电器,而用导线直接相连。短路时因为电阻小,电流会很大,电源和导线会因发热过多而烧坏,甚至会引起火灾,烧毁电器设备,这是绝对避免的。但是,部分电路的短路则可以用来控制某一段电路中电流的有无。

3、正确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是由于其内部的导电机制不同。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电荷能从导体的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例如:金属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有大量的正、负离子。当导体两端接入电源的正、负极时,这些做无规则运动的自由电荷就会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可以移动的自由电荷很少,一般情况下即使将绝缘体接在电源的两极之间,也不能形成电流。但是,绝缘体不是绝对的,是有条件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就可能导电,例如玻璃是绝缘体,但把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它就成了导体,所以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4、电流的方向:

当把用电器连接在电池的正负两极时,电流沿着:正极 →用电器→负极,发光二极管是既有单向导电性,又有发光功能的电子元件

*从科学的角度解释: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形成电流的电荷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在金属导体中能自由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在酸、碱、盐溶液中能自由移动的电荷是正、负离子。

通常情况下,自由电荷做无规则运动,此时,并不形成电流,只有当这些自由电荷发生了定向移动时才能形成电流。当用金属导体将电源两极连接起来时,金属导体中的每一个自由电子都受到正电荷的吸引,结果自由电子向某一方向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5、怎样画好电路图

应完整地反映电路的组成,即要把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都画在电路之中,不能遗漏某一种电路元件,要特别注意电源的极性及导线交叉时是否相连。

规范地使用电路元件的符号,熟悉课本中电路元件的符号,并在画电路图时正确地使用它们。

合理地安排电路元件的符号,应尽可能让这些元件符号均匀地分布在电路图中,使画成的电路图清楚美观。

8.152电流和电路教案 篇八

4/16/2013 第十五讲: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3)

一、知识网络 5.4 电流的强弱

电流:电流的强弱用电流I表示,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A,其他单位毫安、微安等

1mA=10-3A,1μA=10-3mA=10-6A

A,正极有“0.6”和“3”两个接头。分别代表两个电流表:用来测量电路电流大小的电表,符号为○不同的测量范围,。电流表在电路中可看成是一根导线

使用规则: 1)串联

2)“+”进“﹣”出

3)不能超过量程

4)不能直接接电源两极 读数:两个量程分上下两排读数

5.5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串联: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特点1电流处处相等

2与导体粗细、用电器种类及规格和离电源的远近无关 并联: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特点1各支路电流大小不一定相等,当两支路用电器相同时,两支路电流相等

2干路电流大于支路电流

二、考点直达

例1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2A=________mA=________μA;(2)3×106μA=________mA=3A.

(3)电子手表中的电流约为1.5×10-6A,合________mA,合________μA. 例1 如图所示电路中,甲、乙、丙为电流表或电压表,它们的连接是正确的,则甲是________表,乙是________表,丙是________表.

例2(2008•柳州)如图所示的串联电路,闭合开关时()

A、通过A点电流大于B点的电流 B、通过B点电流大于C点的电流

C、通过A点电流大于C点的电流

D、通过A,B,C三点的电流相等

例3(2008•恩施州)如图所示,L1和L2是两只相同的小灯泡,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的示数()

A、A1示数为零,A2示数变大 B、A2是A1示数的两倍

C、A1和A2的示数仍相等

D、A1示数不变,A2示数变大

例4 如图左图所示的电路中,A1的示数是0.3 A,则A2的示数是________,流过L2的电流是________;如图右图所示的电路,电流表A1的示数是1.2 A,电流表A2的示数是0.7 A,则通过L1的电流是________,通过L2的电流是________. 天骄数理化教案

4/16/2013 例5 如图所示某同学测得电路中的电流,试分别指出在这个电路中:总电流是:________;通过灯L1的电流是:________;通过灯L2的电流是:________.

例6 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某同学接成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当开关闭合后,两灯都发光,两个电流表的指针所指位置均为图乙所示,则通过灯L1的电流为________A,通过灯L2的电流为________A.

例7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A的读数是1.2A,流过L1的电流是流过L2的电流的2倍. 求:(1)流过L2的电流I2=________A;(2)A1表所取量程为:________.

三、强化训练

1、指出下列电路中电流表的接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错误的原因(把答案写在横线上)

(1)如图甲所示的电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乙所示的电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根长度相等,横截面积不等的同种材料的电阻丝串联在电路中,则两根电阻丝中通过的电流()

A、粗的较大

B、细的较大

C、一样大

D、无法比较

3、如图所示,两粗细不同的金属导体AB和BC连接在一起顺次接入电路,如果通过AB和BC的电流分别为I1和I2,那么()

A、I1>IB、I1<I2 C、I1=I

2D、无法确定

4、三只小灯炮L1、L2、L3串联在电路中,灯L1最亮,灯L3最暗,通过它们的电流分别是I1、I2、I3则

()

A、I1最大

B、I2最大

C、I3最大

D、一样大 天骄数理化教案

4/16/2013

5、有一种节日用的小彩灯上串联着20个小灯泡,如果电源插头处的电流为200mA,那么通过第5个小灯泡的电流是()

A、10mA

B、20mA C、200mA

D、100mA

6、先用电流表测得某并联电路中一条支路的电流为0.4A,测另一条支路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其电流为________A,由这两条支路构成的干路中的电流为________A.

7、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流表A1与A2分别串联在a与c两个位置.开关闭合后,A1与A2的指针的位置如图所示,a位置实际的电流大小是________A,通过电路中b点的电流为________A.

8、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A1的示数为图乙所示,A2的示数如图丙所示,通过干路的电流为________A,通过L1的电流为________A.

9、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流表a与b的指针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电流表b读数是________A,通过L2的电流是________A.

10、如图是“库尔斯克”号潜水艇“黑匣子”中的一部分电路,其中三个电压表示数U1、U2、U3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三个电流表示数I1、I2、I3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天骄数理化教案

4/16/2013

11、小明设计了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他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及实验数据记录如图所示.(小明实验时电路连接及记录的数据都没有错误).

(1)从他们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并联电路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根据他的实验数据断定“并联电路各支路的电流一定相等”,这是因为他选用的两个电灯Ll、L2的规格是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3)物理老师看了小明的实验记录后又给他提供了一个不同型号的灯泡,小明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所示,A1的示数为0.6A,A的示数为1A,则通过灯L1的电流是________A;通过灯L2的电流是________A,若用电流表测量通过L1的电流,则应选用________量程.

13、如图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A1的读数为0.3A,电流表A的读数为0.5A.则通过电阻R2的电流大小为________A.

9.152电流和电路教案 篇九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2、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3、从能量转化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路中形成电流和条件,从而得出电路的基本构成。

2、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连接电路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讨论交流法。

四、教学用具:

学生分组实验:干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教师:电路板、实物投影仪、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出示电路板,并投影问:是什么?在哪见过?(学生回答)见到电路板,有什么感觉?或想知道什么? 引出课题

2、新课教学

(1)学生检查并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做课本P101图5.2-1实验。(师生讨论,并投影出几种连接方法——短路、断路和通路)

让一组学生把自己连接情况展示出来(或上黑板连图5.2-1)

(2)闭合开关后,观察灯发光→问:对于这个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I的形成?条件?电池的作用)

课件演播:电流的形成 板书:

一、电流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老师说明电流方向的规定。学生把电池对调后观察灯泡是否发光?(发言)

但有一种叫做半导体二级管的电子元件,电流只能从它的一端流向另一端,不能反向流动。即:单向导电性。

二、电路的构成

爱心

用心

专心

刚才大家连的电路是最简单的电路,你认为简单的电路由哪几部分构成?(由电源、开关、用电器和导线构成)介绍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①电源——将其他形成的能转化为电能。在电路中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如:干电源、学生电源等)

②用电器——将电能转化其他形式的能。在电路中是消耗电能的装置。③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④导线——是电流流通的路径。

2、电路中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板书:2电路中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源。②电路是闭合的。

三、电路图

师:画图时如果把实物原样画出来,即麻烦又不清楚,常用规定符号来代表它们。介绍课本P104图5.2-8。学生练习画电路图:课本P104“想想议议”投影画电路图的要求:

小结板书内容

练习课本P105 1、2、3、4

爱心

用心

10.2-1 电源和电流 教案 篇十

《第二章 第一节 电源和电流》教案

高二物理备课组 主备人:于田野

(2012年下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明确电源在直流电路中的作用,理解导线中的恒定电场的建立;

2.知道恒定电流的概念和描述电流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电流); 3.从微观意义上了解电流的强弱与自由电子平均速率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类比和分析使学生对电源的的概念、导线中的电场和恒定电流等方面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电源、电流的学习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教学重点

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及电流的产生。教学难点

区分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和在导线中建立电场的速率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贯中外 博约兼长 常 德 外 国 语 学 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标

1、导入: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以教材P41图2.1-1为例,A与B间只有瞬时电流的存在),如何使电路中存在持续的电流?

为什么电源可以提供持续电流?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和认识电源。

2、明确学习目标:

(1)电源在直流电路中的作用;(2)知道恒定电流的概念;(3)理解导线中的恒定电场的建立。

二、学生展示(学生展示预习成果)1.电源

在非静电力作用下,电源将电子由正极搬运到负极,使电源正负极保持一定数量的正负电荷,维持一定的电势差,从而在导体中产生持续电流。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将电子从正极搬运到负极的过程中,要克服静电力做功,即非静电力做功从而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2.导线中的电场

a.导线中的电场

导线本身有很多带电粒子(电子和质子)组成,当接通电源后,学贯中外 博约兼长 常 德 外 国 语 学 校

在电源两极上的正、负电荷激发的电场作用下,导线的表面以及导线的接头处会有电荷积累,正是这些电荷激发了导线内外的电场,也正是这些电荷才保证导线内部电场沿导线方向。

所以导线中的电场,是由电源、导线等电路元件所积累的电荷共同完成的,而且形成后以光速传递。

b.恒定电场

导线中的电场,是由电源、导线等电路元件所积累的电荷共同完成的,尽管电荷电荷在运动,但流走的和补充的补充的达到平衡,不随时间变化,电场的分布也不会随时间变化。这种稳定分布的电荷所产生的稳定电场,称为恒定电场。

恒定电场的基本性质和静电场相同,故在静电场中所讲的电势、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在恒定电场中同样适用。3.电流

a.电流的形成 b.电流的定义和定义式 c.恒定电流 4.例题 见教材P42

三、探究交流

1.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2.电路中有恒定电流经过的导线的电场是否为0?为什么?(在有恒定电流的导线中场强不为0,产生恒定电流的导线中的电场

学贯中外 博约兼长 常 德 外 国 语 学 校

是合电场,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电源正负极上产生的电荷产生的电场E0,二是导线两侧的堆积电荷产生的电场E,两者的合场强与导体平行)

3.推导电流微观解释的计算公式:I=Q/t=nvqS 4.比较电流的传导速率、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电子热运动速率的关系。

四、教师精讲 1.电源的作用

类比水流的存在(把电源的作用与抽水机进行类比), 水池A、B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若在A、B之间用一细管连起来,则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定向运动,从水池A运动到水池B。A、B之间的高度差很快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水管中只可能有一个瞬时水流。教师提问:怎拦才能使水管中有源源不断的水流呢? 引导学生回答:可在A、B之间连接一台抽水机,将水池B 中的水抽到水池A中,这样可保持A、B之间的高度差,从而使水管中有源源不断的水流。

让学生归纳: 电源就是把自由电子从正极搬迁到负极的装置。从能量的角度看,电源是一种能够不断地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2.导线中的电场

导线中的电场是两部分电荷分布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其一是电源正、负极产生的电场,可将该电场分解为两个方向:沿导线方向的分量使自由电子沿导线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垂直于导线方向的分

学贯中外 博约兼长 常 德 外 国 语 学 校

量使自由电子向导线某一侧聚集,从而使导线的两侧出现正、负净电荷分布。其二是这些电荷分布产生附加电场,该电场将削弱电源两极产生的垂直导线方向的电场,直到使导线中该方向合场强为零,而达到动态平衡状态。此时导线内的电场线保持与导线平行,自由电子只存在定向移动。因为电荷的分布是稳定的,故称恒定电场。

3.电流

(1)电流的形成(2)电流的物理意义 电流的强弱程度用电流来表示(3)电流的定义、定义式、单位

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Q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定义式:q=It 单位:安培(安)A 1A=1000mA(4)恒定电流

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恒定电流。(5)电流产生的条件

两端存在电压,有能自由移动的电荷(在电路中要形成回路)(6)电流的微观解释

取一段粗细均匀的导体,两端加一定的电压,设导体中的自由电子沿导体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设想在导体中取一个横截面B,横截面积为S,导体中每单位体积中的自由电荷数为n,每个自由电荷带的电量为q,则t时间内通过横截面B的电量Q是多少?电流I为

学贯中外 博约兼长 常 德 外 国 语 学 校

多少?

(Q=nV=nvtSq I=Q/t=nvqS)

五、课堂小结

1.电源 2.恒定电场 3.电流

六、当堂检测

1.在一个电解槽中,单位体积的正负离子都是n,每个离子带电荷量为q,正负离子的平均定向运动速度都是v,电解槽的截面积为s,求通过电解槽的电流。(I=2nvsq)2.见教材P43 T1

七、布置作业

1.见教材P43 T2、T3 2.见系统集成

11.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案 篇十一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案

宅俊中学:柯春生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导体中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

2.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的电压和电流;会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3.使学生了解如何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个量随两个量变化的定量关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的电压和电流;会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教具准备

学生实验;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各一只,5Ω、10Ω和20Ω的定值电阻各一只,一个开关,导线若干条。

演示用器材:干电池两节,电流表一只,2.5V和3.8V小灯泡各一只,灯座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条。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并学会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下面我们来思考几个问题,学生看学案或多媒体:

1、问:电路中电压是谁提供的?电压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电压是由电源提供的,能使电路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那么电压对电流是否会有影响呢?)

2、演示: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看我做的一个小实验:把2.5v的灯泡分别跟一节干电池和两节串联的干电池组成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先后两次灯泡亮度的不同。(引导学生发现电压不同从而导致通过电阻的电流不同)

小结:说明通过一个灯泡的电流可能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有关系。

3、问:什么是电阻?可能会对电路造成什么影响?

答: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那么电阻对电流也是否会有影响呢?)

4、演示:分别把2.5v和3.8v小灯泡跟两节串联的干电池组成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先后两次打炮亮度的不同。

小结:通过10Ω电阻的电流较小。实验说明:在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和电阻阻值有关。

实验告诉我们,通过导体电流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这两个因素有关系。本节将学习有关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的知识。板书:第一节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二.学习探究:

1、大胆猜想:

根据同学们对电阻、电压、电流的学习,结合以上实验,你可以大胆地猜测一下它们之间可能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分组猜想,并回答猜想依据)

物理实验探究课教案

宅俊中学课内比教学理综组比赛

同学们能有根据地推测、猜想非常好,你已经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迈出了正确的一步。接下来,同学们可以选择面前的仪器设备,想办法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多媒体猜想:

1、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可能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电阻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可能与电阻大小成反比。

2、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猜想一: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可能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问:这个实验的方法是什么?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答:采用控制变量法:保持电阻不变,研究通过电阻的电流跟电阻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它们的定量关系)。

鼓励学生大胆的回答如何改变电压。(有的改变电源,这个方法可以但是较麻烦;可以提示学生使用滑动变阻器)因为要知道电流、电压值,所以实验中我们要用到电流表和电压表。

请同学们在课本75页中画出利用滑动变阻器探究实验的电路图,并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将你的电路图画出来。

同学们在下面根据电路图分组连接实物。

老师说:我以前也做过一次实验,我们可以看一下多媒体中我连接的电路图,就是不知道连接的是否有问题。我想请一位同学对我连接的电路检查下。

分组实验: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定值电阻R(教师要强调使用10Ω的定值电阻,并让学生认清这个元件)两端的电压成整倍数变化(教师告诉学生,我们实验中R两端的电压分别取0.5v,1v,1.5v和2v)。将每次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中。要求在表格左侧明显标出R=10欧的字样。并将表格数据用图像的方法将电流和电压这两个量的变化关系在课本中直观的表示出来。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完毕,断开开关。暂不拆解电路。

汇报实验结论,进行讲评。

板书:结论一: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注意:此结论中,电阻一定是条件(不可缺少),导体中的电流及导体两端的电压均针对同一导体而言。纠正由实验数据得出: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随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加大而加大;或说在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流成正比的不正确说法。

3、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猜想二:电阻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可能与电阻大小成反比。

问: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需要控制的变量是什么?

答:实验目的是研究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实验电路图跟刚才的相同。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使电阻成整倍数地变化(教师强调本次实验使用5欧、10欧和20欧的三个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本实验要求2伏),把对应于不同阻值的电流值记录在课本的表格里。注意在表格旁明显标出U=2伏的字样。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完毕,收拾好实验器材。

汇报实验结论,进行讲评。

板书:结论二: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物理实验探究课教案

宅俊中学课内比教学理综组比赛

纠正:由实验数据得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越小及电阻跟电流成反比的不正确说法。三.课内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实验得出了两条规律:

规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强调每个结论的条件(电阻R一定或电压U一定)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压和电阻均是针对同一导体的。

四、分层作业(学案呈现)

基础训练、巩固提高:

1.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实验中,当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A、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路中的电流保持不变

B、调节滑动变阻器,使不同的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C、使电阻R两端电压成倍数变化

D、每次测量时都要使电路中的电流成倍数变化

2.用如图实验电路图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下列注意事项错误是)A、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是断开的

B、连接滑动变阻器时,滑片要滑到阻值最小的位置

C、连接电表时,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D、每次更换电阻后,要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相同

3.关于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关系 B、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关系

C、欧姆定律是研究同一段电路中I、U、R三者关系的

D、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通过导体的电流增大,则导体的电阻增大

知识延伸、知识升华:

1.在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路如图所示.先在 A、B间接入5Ω的定值电阻R,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2V,读出电流表示数.接着取下5Ω的电阻换上10Ω定值电阻,不进行其它操作就闭合开关.此时电压表示数及应进行的操作是()

A、电压表示数大于2V,应将滑片P向左滑 B、电压表示数大于2V,应将滑片P向右滑 C、电压表示数小于2V,应将滑片P向左滑 D、电压表示数小于2V,应将滑片P向右滑

物理实验探究课教案

宅俊中学课内比教学理综组比赛

3、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①提出问题: _________ ? ②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_________ .即:

a、保持 _________ 不变,改变 _________ 研究电流随 _________ 的变化关系;

b、保持 _________ 不变,改变 _________ 研究电流随 _________ 的变化关系. ③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电路图和实验表格: ④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电阻一定 _________ ;电压一定,_________ .

12.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 篇十二

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电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元电荷e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5.单位:(1)国际单位:A

(2)、常用单位:mA、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可测量,若被测电流小于0.6A,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

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5.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

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上一篇:2021年关于不断推进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发言下一篇:房产中介店务秘书2014年半年工作总结及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