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机房安全巡检,确保网络安全运行

2024-09-22

加强机房安全巡检,确保网络安全运行(共17篇)(共17篇)

1.加强机房安全巡检,确保网络安全运行 篇一

加强隐患巡视治理、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自7月29日至8月4日以来,建昌县城乡多次遭强雷电、暴风雨袭击,为及时消除强降雨对电力线路和设备带来的影响,防止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药王庙供电所积极开展灾后自救工作,组织职工开展线路设备特殊巡视,确保防汛期间线路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灾情发生后,立即组织职工对重点线路、重要台区,特别是对临近六股河两岸的供电设备开展特巡,重点查看河道边、公路及河流两侧的杆基、拉线等情况,对被暴雨冲刷破坏了防洪设施的供电设备,及时进行维护,消除安全隐患。8月4日-8月8日共扶正加固杆塔14基、处理被水淹的用户计量箱8处、砍伐线路防护区树木248颗,更换避雷器6只。

在做好巡视维护设备的同时,积极做好了防汛、防雷电应急措施,加强防汛值班工作,强化配电报修管理,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备齐抢修物资,电力抢修抢险做到了随时待命,确保发生事故及时响应,迅速处理,最大限度减少停电时间和停电面积,满足居民生活用电需求。(朱斌田)

2.加强机房安全巡检,确保网络安全运行 篇二

1加强继电保护的运行管理

继电保护既是电网运行的安全屏障, 同时又可能是电网事故扩大的根源。搞好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管理, 使继电保护装置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才能确保其正确动作。

运行管理的关键是坚持做到“三个管好”和“三个检查”。

1.1“三个管好”

管好控制保护设备:控制保护设备不同单元用明显标志分开, 控制保护屏前后有标示牌和编号, 端子排、信号刀闸有双编号, 继电器有双编号且出口继电器标注清楚。便于运行中检查。

管好直流系统及各个分支保险:定期检查直流系统及储能元件工作状态, 所有保险制订双编号, 定期核对保险编号及定值表, 检查保险后的直流电压。

管好压板:编制压板投切表或压板图, 每班检查核对, 做好投切记录, 站 (所) 长抽查, 压板的投切操作写入操作票。同时在保护校验后或因异常情况保护退出后需重新投入前, 应测量压板两端是否有电压, 以防止投入压板时保护误动。

1.2“三个检查”

送电后的检查:送电后除检查电流表有指示, 断路器确已合上外, 还需检查保护、位置灯为红灯, 正常送电瞬时动作的信号延时复归。

停电后的检查:除判明断路器断开的项目外, 还需要检查位置灯为绿灯, 正常停电瞬时动作的信号延时复归。

事故跳闸后的检查:除检查断路器的状态、性能外, 还需要检查保护动作的信号、信号继电器的掉牌情况、出口继电器的接点、保险是否完好, 必要时检查辅助接点的切断情况。

2加强运行方式的管理

加强电网运行方式的管理应做好四项主要工作:

2.1把运行方式管理制度化, 从制度上规范电网运行方式的管理工作, 年运行方式的编制应依据上一年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防范, 即将反事故措施落实到运行方式中。

2.2技术上加强电网运行方式分析的深度, 在运行方式的分析计算上, 对于母线和同杆并架双回路故障下的稳定性必须进行校核计算分析;对重要输电断面同时失去2条线路, 或联络线跳闸导致电网解例也应进行分析。

2.3对最不利的运行方式, 有组织、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 细化防范措施, 防止电网事故于未然。

2.4使用计算机软件建立健全数据库系统, 提高运行方式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3实时安全告警系统的应用

随着城、农网改造的结束, 大部分地区、县级电网所辖变电站基本实现无人值班或少人职守, 电网的运行管理变成操作队加集控中心方式, 计算机实时监控系统是电网管理的重要手段, 在实际运行管理中, 由于人的精力有限, 不可能一直监视所有的电网设备, 在事故情况下处理的事件很多, 往往手忙脚乱, 所以建立和完善实时监控系统的安全预警、在线提供实时操作预案功能, 将不安全和灾变问题解决在孕育阶段, 对电网的安全运行管理有着指导性的重要作用

3.1安全告警的分类

按传统的运行管理模式, 将安全告警分为预警和事故告警较满足运行值班人员的传统习惯和直观监视。

预告信号分为以下几类:

装置故障预警信号包括:保护装置、故障录波装置、测控装置、无功控制装置、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直流屏、消弧线圈、智能电度表等智能装置 (IDE) 装置本体发的故障信号、通讯中断信号等。

保护信号预警:保护装置发的预告信号。

电压稳定预警:母线线、相电压越限, 直流屏控制母线电压、合闸母线电压、交流电源越限及失压信号。

其它预警:瓦斯信号、主变温度信号, 自动化通道检测信号。

事故告警信号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重要装置故障告警:保护装置、故障录波装置、测控装置、直流屏装置等重要装置故障告警信号。

保护动作告警:事故情况下保护动作告警。

电压稳定告警:电压严重长时间失稳告警。

其它告警:主变温度长时间严重过高、长时间低周、综合分析会引起电网失稳的告警。

3.2系统硬件结构

实时安全告警系统是建立在现有的SCA-DA/EMS系统量测系统的基础上, 以实时数据库中大量的量测数据为主要依据, 通过安全告警子系统, 快速识别和过滤错误数据和信息, 提高实时信息的可靠性, 建立符合电网真实运行的实时模型, 同时与实时系统协调运行。为方便运行管理的需要, 把预告信号和事故告警信号分别显示在不同的显示终端上, 既保留传统的监控习惯又使系统具有预警性、智能分析性、实时性、实用性等特点。提高了传统的SCADA系统信息显示的质量和力度, 在线给出安全余度控制方案, 有利于运行管理人员进行静态安全评估和暂态安全分析, 实现事故情况下的快速反应。

3.3技术实现

在SCADA/EMS系统的基础上, 增加安全告警功能模块:

利用SCADA/EMS系统大量的量测数据, 筛选重要信息, 过滤错误信息, 建立实时模型。进行信号安全识别, 分类显示预告和事故信号。对量测数据和大量的预告信号进行“会诊”, 实现综合预警, 在线生成安全控制方案。

4杜绝误调度、误操作事故

调度人员在下令改变电网运行方式、指挥停送电操作和处理事故过程中, 防止误调度、误操作事故的发生是调度人员的主要工作和重要责任。并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4.1提高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 增强责任心

坚持定期安全活动, 学习误调度、误操作事故通报, 真正吸取教训的目的。

4.2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杜绝习惯性违章

误调度、误操作事故都是因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不认真造成的, 因此, 在工作中必须养成自觉认真执行规程制度的习惯, 克服习惯性违章。

4.3加强技术培训, 提高调度人员的业务素质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 电网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 对调度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要求调度人员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 提高业务技能, 以胜任本职工作。培训工作应以实用为目标, 突出技能训练和注重岗位练兵。

4.4掌握运行方式, 做好事故预想

调度员要对电网运行方式、电网主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当班需要完成的工作, 做到心中有数, 并针对当时天气、电网运行方式和当班的主要工作, 做好事故预想, 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以便在发生异常时, 能够及时果断进行处理。对输电线路的检修工作, 要重点警示, 杜绝误调度事故的发生。

加强电网运行管理, 做到安全措施统一制定、统一部署和统一管理, 做好网厂分开和市场环境下的安全校核, 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王本胜.蒙阴供电公司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报警信息分析及改进[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4, 14.

3.加强机房安全巡检,确保网络安全运行 篇三

关键词:外破管理;高压线路;安全运行;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0-0144-02

近年来,社会基础建设速度加快,因市政施工、房地产建设造成的输电线路外破事故的发生率也不断提高,成为了现阶段造成高压输电线路事故跳闸的重要因素,影响了电网的安全运行。高压输电线路电压等级高、短路电流大、瞬时热效应破坏能力强,出现外力破坏事故时,可严重损害当事人自身健康,也可导致电网被迫停运,严重破坏电力设备,严重时还可出现断线、倒杆现象,出现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影响社会发展及人们群众的正常生活。

1 20XX年工作完成情况

截止目前列入《福州供电公司输电线路走廊施工安全隐患监控一览表》的隐患点有88处,其中实施重点监控的隐患点有59处,内控隐患点29处。较去年同期,新增27处,消除了20处。可能危及线路安全的施工项目主要有京福高铁、福平高铁、三环快速、福永高速、京台高速、东区建设、内河整治、市政建设、房地产开发等工程施工。电力设施周边违章取土堆土、施工爆破、违章建筑、吊车泵车超限作业、焚烧垃圾、易漂浮物随意丢弃等现象频繁发生,屡禁不止。部分市政建设、重点工程盲目施工,导致外破事件频发,给线路安全运行带来极大隐患。

1.1 抓管理,安全管控有力有序

由部门领导担任组长坐阵指挥,以外破特巡组队员及一线班组长为组员负责各个外破点的发现、巡视、监控、协调、督促、整改、总结工作。按外破点的性质及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管控方案,督促安全措施落实到位,负责现场特巡特护、沟通协调、督促整改;收到现场预警信息时,组织人员紧急出动,应急协调处理。

今年,接收外線护线队预警信息近200条,出勤制止的违章危险行为达120多起;参与各个区县爆破评审会、施工作业协调会、安全生产座谈会等18场;深入施工工地组织机械操作员、安全员等学习电力设施防护安全课5场;联系拆除或降高线下路灯16盏、移除或拆除危险违章建筑物9处,拆除电力设施周围易漂浮物30多处、拆除动车站电杆6处,配合工地临近电力设施危险施工现场指挥34次,累计监控达160多个小时,形成与各施工单位齐抓共管联防电力设施外破的新局面。

1.2 抓队伍,外线旁站到点到位

目前危险等级较高的施工工地配有30名保安和12名信息员,重点旁站监控外破点53处,含220 kV线路26条、110 kV线路15条。旁站护线人员经过培训,掌握一定的电力防护知识及协调处理能力,实行分片包干,定点旁站,实时监控辖区内施工作业,发现危及情况,能及时制止、会准确上报。

1.3 抓执行,施工隐患可控在控

1.3.1 排查危及电力线路的安全隐患

对可能危及线路安全的吊车等机械作业立即制止,对作业人员及工地负责人进行安全教育,责令整改,对拒不整改、屡见违章的施工单位申请应用“暂停供电”等有效手段,促进施工单位及时整改,规范作业。

1.3.2 设立保障安全的警示牌等静态设施

今年以来,本部针对各个外破隐患点的工程进展情况,外破威胁的差异变化,重新发放隐患通知书62份、发函23份,发放安全宣传手册600多份、向吊车等机械驾驶室张贴“安全小告示”60多张、新增埋设安全警示牌51面(覆盖所有外破点)。对特别危险的杆段,通过设置路障(埋设限行桩21处260条、防撞墙3处、限高架3处、堆土堆石5处、挖路限行2处等),有效保障线路的安全。

1.3.3 办理安全许可手续、安全协议

对新增的施工工地发放《电力线路保护区内作业申请表》,宣传闽经贸能源[2010] 515号文件精神,发放办理相关手续流程卡,并专人督促办理进度。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重点加强对铁路、公路、房地产开发等重点建设工程的督促办理力度。目前实施重点监控的隐患点59处中已办结完成安全协议、申请表的有57处,完成率96%,还有2处正在协调办理之中。

1.3.4 检查安全协议中各项安全措施落实

接照签订的安全协议及现场安全防护措施要求,检查施工工地是否对现场安全员、监理员及大型机械操作手开展安全教育培训,落实重点人员安全责任;现场是否按要求设置安全围栏、警示标识、宣传标语等,是否对塔吊、吊车等采用限长度、限方位的物理隔断的措施、临近电力线路的施工是否设有专人监护、开展警示宣传、安全交底等,对落实不到位的施工单位责令要求限期整改。

1.3.5 建立互动联络机制

在日常巡视采集工程进度信息的基础上,加强与各工地负责人的电话联系,详细掌握工地施工状况,要求协议范围内的机械作业必须通知我方人员到场监控才能进行,杜绝未经许可的危险施工作业行为。今年通过建立的安全联系机制积极配合施工队完成现场危险施工作业全程监控34多人次,累计监控达160多个小时。

1.3.6 对重要外破隐患施工地段采用图像、视频后台监守

目前,根据施工现场的不同需求,对35处线路杆段安装图像监控系统,对特别危险的18处杆段安装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后台远程监控值班,分析图像数据,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通知外破特巡组出动制止。今年值班室对现场的违章行为报警多达84多起,应急出动制止有威胁的施工行为有36起,及时发现、有效制止事故的发生。

1.3.7 对外破隐患点采用管辖班组、外破组轮番动态巡守

按照《福州局輸电线路走廊施工安全隐患监控一览表》巡视周期及工程进展情况,统筹安排人员动态巡视。截止目前共开展巡查2000多人次。根据不同施工进度、不同现场状况,不同危险级别,组织专人按需监控,采集工程进度等各类信息,做到现场情况清楚、安全措施清晰、危险作业亲为。

1.3.8 对复杂施工工地采用保安、信息员定点驻守

针对外破现场复杂情况,组织电力设施特巡护线队专项对线路走廊施工建设工地进行全天候的巡察,即时发现、制止危害电力设施的违章施工行为,目前主要分布在建设工地集中度较高、危险程度高的晋安区、仓山区、台江区以及长乐、闽候、平潭等地,负责监控41条输电线路的53处的复杂施工工地。

1.3.9 对危险作业、重点时段,采用专人全程监护

对两会、两节、黄金周、单电源、“5.18”、“6.18”“中高考”等重要保供电时段制定保供方案,抽调安保力量对保供线路、外破现场进行旁站及动态巡视,提前通知相关工地在线路保供期间暂停可能威胁安全的施工作业,对一些确实无法停止的市政工程,增派专人协助监控,顺利完成每次保供任务。

1.4 创新路,寻求法律帮助解决棘手隐患

加大与本局电力设施保护办、法律组的沟通联系,新辟法律途径,对屡禁不止的违章施工单位(220 kV高峡线#62-#63线旁违章施工)发放律师函进行制止,目前该处违章施工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2 存在的不足及努力方向

2.1 施工作业人员电力安全意识低

从历次电力设施遭受外力破坏的情况来看,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特别是吊车、钩机、塔吊等操作人员普遍缺乏电力安全知识,有的工地不经审批夜间临近导线危险赶工,对电力设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2.2 无强硬的手段来保障整改措施的落实

长期以来,施工单位违章施工造成电力设施损坏,没有付出应有的经济和法律代价,使其更轻视电力设施安全保护工作,违章施工更加肆无忌惮、无所顾忌。

3 下一年的工作思路

3.1 进一步加强安全宣传,提升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安全 素质

一是强化常态联系。考虑到关键作业人员,尤其是吊车司机人数相对较少、施工工程量、施工区域相对较大,以及外破危险性高,建立与他们的常态联系机制,掌握施工信息,并通过发送“安全温馨短信”经常性进行安全宣传,达到宣传成效的延续性。

二是强化现场教育。进一步通过发放安全宣传手册、向吊车等机械驾驶室张贴“安全小告示”等方式开展现场安全宣传教育。

三是强化安全知识宣贯。与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在吊车等特种机械人员取证、年审过程中增加电力安全相关知识的宣贯,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电力设施保护知识,从源头避免电力事故的发生。

3.2 进一步加强人防、物防、技防投入力量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用于制作各类警示牌、限高架、限行桩和新增功能完善的现场视频监控装置提升物防、技防水平。

二是配足、配强、配齐现场特巡护线员,提升人防效能。加强培训,进一步提升护线员外破隐患鉴别力,提高外破告警的实效性。进一步完善《保安护线员管理规定》,落实工作纪律,强化责任,最大程度发挥特巡护线员的作用。

3.3 进一步践行“五看三守一护”工作机制

积极归纳整理工作方法,加快对防外破工作中典型案例处理方式归纳整理,形成常态管理。

3.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防共建

通过与法律组、电力设施保护办、当地政府等走访汇报,依靠相关执法部门的配合等方式丰富防外破刚性工作方法。

3.5 加强防外破暂停供电措施的落实

对施工单位不落实安全措施,严重威胁电力设施安全的予以暂停供电处理,增强电力执法的震慑力和有效性。

4 结 语

加强外破管理,确保高压线路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电力设施防外破保护工作越来越被重视,通过“三抓一创”的管理思路及措施,有效保证了高压线路的管理质量,提高其高压线路的安全运行,但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相关人员安全意识不高、整改措施难落实的问题,需要重新调整来年的工作思路,加强高压线路的安全管理,保证高压线路的安全运行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长海,侯鹏.探析确保输电线路合理安全运行的有效措施[J].中小企 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0(12):285-286.

[2] 李强.加强输电线路施工类外破防控的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

2012(12):178-179.

[3] 唐诗,马骞.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技术探讨[J].通讯世界,2014(2):59-

4.确保校车运行安全措施方案 篇四

确保校车运行安全措施方案

目前,时值冬季,早晨雾大,路况多变,给我县各幼儿园的校车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现将埃及“11·17”校车事件情况通报全县,请各学区、幼儿园认真汲取该事件的惨痛教训,进一步增强校车安全管理措施,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校车接送程序,确保幼儿园校车运行安全。县局再次提出如下要求:

一、严格接送时间。目前,我县各幼儿园每天早上接幼儿的时间均在6:00左右,此时,天尚未亮,加之多为大雾天气,光线不好,能见度差,给车辆运行造成极大的危险。同时,幼儿家长要早起等候,易引发人身安全事故。为此,县局决定从即日起,各幼儿园校车统一接送时间调整为早上7:00开始接幼儿入园,下午接送时间为3:30开始送幼儿离园,请各幼儿园严格遵循统一的接送时间。对于不按规定时间接送的将进行严肃处理。

二、增强安全意识。各学区要以此次事件为鉴,及时召开辖区班子、幼儿园园长、校车驾驶员会议,加强对园长和驾驶员安全教育,进一步提高校车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对校车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培训,不断增强对幼儿园校车的监管力度。各幼儿园要组织全体人员召开冬季校车安全管理会,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加大对校车的维修与管护措施,确保校车安全行驶。遇到特殊天气,要及时调整接送时间,特别是下雪或路面结冰时,要停止校车接送,消除自然因素造成的行车隐患。

三、完善接送程序。一是要进一步严格落实“一表四责”制度。为了加强校车管理,落实校车安全责任,有效预防和减少校车道路交通事故,保证幼儿乘车安全,各幼儿园要严格执行“一表四责”制度,切实履行四级签字制度,未经学区领导签字,校车不得离园和入园。各学区和幼儿园要切实做好发车登记,做到超员行为不消除不发车、学区管理员不签字不发车、路面不清楚不发车,确保校车安全。二是严格落实校车安全运行“五关责任”制度。要严格落实定期检验、保养、维修制度,对车辆性能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证照不齐、性能不好、安全状况达不到要求、不具备校车条件的接送车辆要坚决停用。对不符合条件的校车驾驶员要坚决辞退;要安排专人做好幼儿接送工作,要按月份或者周次安排跟车接送教师,接送教师每天要负责在幼儿上下车时清点核对幼儿人数,收车锁门前检查车内幼儿是否全部下车。三是严格落实校车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各学区要进一步强化校车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的力量,明确分工,细化职责,夯实措施,加强督查,确保校车安全运营。各学区、幼儿园的负责人是校车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驾驶员是校车运营的直接责任人,接送教师对幼儿在车内安全及交接时安全负管理责任。各学区要加强对本辖区、本幼儿园校车的监管,细化幼儿园负责人、驾驶人、接送教师、安全监督管理员的责任。对校车超员甚至发生交通事故的,县上将实行责任倒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5.加强机房安全巡检,确保网络安全运行 篇五

抓质量、促安全,确保锅炉设备可靠运行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五车间安全运行二十年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五车间担负着院东区科研生产和职工生活的用热用水任务,大型旋转设备多,压力容器多,工作脏累险,是一级危险点,因此,安全运行、保障供给是五车间的工作主

题。

五车间共有5台锅炉,110蒸吨,运行人员不足40人,维修人员10余人,常年四班三运转,没有星期天节假日。其中有4台20蒸吨锅炉是1986年建成投入使用的,迄今已安全运行了二十年。近年来,一是锅炉老化问题突出,由此引发的运行故障不断增加;二是空空导弹研究院快速发展,仅去年一年就新增采暖面积13万平方米!然而,五车间通过挖潜革新,强化管理,抓质量促安全,满足了科研生产和职工生活的用热需求。并且年年都能顺利通过洛阳市锅炉年检,获得“洛阳市优秀锅炉房”荣誉称号。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锅炉为压力容器,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人身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根据院质量方针和质量管理体系,五车间相应的建立健全了车间内的质量管理体系,把质量管理各阶段、各环节的质量管理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明确任务、职责、权限、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实行质量责任制,要每个班组和每个人,都规定出质量工作上的任务、职责和权限,做到质量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程序,检查有标准。

运行记录是检测锅炉安全运行和查找故障原因的重要依据。司炉工必须认真工整的填写,字迹不能潦草,不能有任何应付差事的心里。调度室定期汇总,作为停炉检修计划的重要参数,同时为锅炉的年检能顺利通过做好准备工作。车间主任罗万军几乎每天上班都先到炉前控制室查看记录,看看是否有不规范、不清楚的填写,确保记录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他常说,安全无小事。在安全问题上,宁愿让人说我们“胆小怕事,谨小慎微”。

二、抓好维修班组的维修质量。维修人员首先应做到的是:无论任何时间,招之即来,来者能干,干就干好,避免返工。职工普遍形成一种理念:干不好说明自己的技术不过硬,返工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很没有面子。车间因势利导,把“质量是航空人的生命”具体到岗位:工作质量是锅炉设备安全运行的根本!

锅炉维修组组长李京卫,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到运行关键部位查看一遍,用手感觉、用耳倾听、用眼观测设备的动力传动是否正常,然后回组安排工作。

三、抓好安全教育,做到警钟长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确保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保证。对五车间来说,安全运行是最大的政治!车间要求各行政班组的班组长,既是班组学习技能和尊章守纪的领头人,又是班组思想政治工作的领路人,要紧紧依靠班组党员,了解班组同志的思想动态,把握政治大方向,做好诱导疏通工作。多以自己的行动来代替命令,做到“脏活累活干在前,关键时刻冲在前,加班检修走在前,质量把关严在前。”带动影响全班组同志,增加班组凝聚力和向心力。

车间领导还认真组织职工学习有关“安全”方面的报刊杂志,及时通报各地锅炉和压力容器发生的事故,对照分析车间需要相应注意的环节,引以为戒。运行班组和维修班组坚持双重巡视检查,各自记录;每个周的周末,车间还召集有关班组的班组长和技术人员对安全运行的关键部位复查,并把各班组每个工作日巡视一次、车间组织每周检查一次形成制度,做到万无一失。

不断完善的操作制度,不断创新的工作方法,不断积累的管理经验、不断跟进的技术改造,不断加强的质量管理,使得五车间自成立至今未发生过重大伤亡事故,年年都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科研生产一线和居民生活的需求,并把蒸汽销售到洛阳市,创民品产值数百万元。

6.加强飞行训练确保飞行安全 篇六

张鲜州(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Strengthen Flight Training to Ensure Flight Safety 经济效益是航空公司追求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飞行安全尤为重要。保证飞行安全的第一要素是人,特别是飞行机组成员。加强飞行机组的培训,提高飞行机组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是保证飞行安全的重要基础。然而飞行训练不但没有经济效益,而且还要投入训练经费,有些管理者没有认识到飞行训练内涵的经济效益,把训练大纲压缩到最低限度。长此以往,保证飞行安全将是一句空话,经济效益从何谈起?

人为因素与飞行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飞行事故中人为因素,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飞行安全的一切人为事件,主要表现为飞行员和飞行活动关联者在飞行活动中发生的错误。已有飞行事故的调查研究表明,3/4 以上的飞行事故都是由于飞行员的错误所造成,如果加上机务维护、空中交通管制、飞行签派以及飞行管理人员的错误,世界航空史上的空难事件,由人的因素所造成的飞行事故率可高达90% 以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驾驶舱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航空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很大提高,由机械原因诱发的飞行事故已呈逐年下降,而人为因素所诱发的飞行事故率却仍然是居高不下。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重视对人的培养和训练,更应该加强飞行机组的训练。

加强飞行机组的训练,主要是提高飞行员的理论知识、飞行技能和心理素质。对于初学飞行的人来说,一进入驾驶舱会眼花缭乱,经过理论阶段的学习后,学员对飞机和飞机性能等已有一定的了解,随着训练时数的增加,学员逐渐适应飞行环境,熟悉驾驶舱仪表和设备,掌握操纵方法,继而达到掌握飞行技能。对于复训的飞行员,也同样需要运用航空理论知识,对操纵动作和设备使用进行分析,进一步认识、理解和正确掌握操纵动作和设备使用。

娴熟的飞行动作和技能是机长的必备条件之一。在训练中,按照手册和公司规范的程序和要求,使飞行机组密切配合,全力协作,防止错、漏、忘,达到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使他们能够在正常或非正常情况下,按照程序完成操纵动作,能够在复杂气象条件下,使整个飞行实施过程,安全、舒适的运行。在紧急情况下,也能够及时正确处理特殊情况,保证飞行安全。

航空运输飞行是一个特殊行业,航空器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自动化程度,虽然越来越高,但仍然不能达到100%的完美,并不能取代人在飞行活动中的主导地位,飞行员始终是飞行活动的主体。飞行中的情况千变万化,如遇特殊情况,必须由飞行员对特定的飞行情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准确、迅速的对飞机性能、仪表信息、操纵程序和方法, 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分类、推理和判断, 最后做出正确决策和采取措施。这就要求飞行员必须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在非正常情况下我们按照非正常检查单处理,但是,非正常检查单并不包括所有可想象的情况。在训练中提高飞行员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对保证飞行安全非常重要。

航空器的设备在更新,自动化程度逐步提高,飞行训练和航班飞行的理念也要更新。应该加强驾驶舱的资源管理,也就是说充分有效地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硬件、软件、环境以及人力资源),以便达到安全、高效和舒适飞行的目的。特别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应该充分发挥飞机设备的先进作用,保证飞行过程的准确性。我国民航近年来发生的事故征候,大多是不相信设备的先进性,利用人工飞行,飞行技能又不够娴熟,造成偏差过大导致发生问题。

飞行训练侧重于基本程序和方法,特殊情况下人工飞行的特点和技巧。由于受到训练时间的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可以学习飞机使用手册、机组训练手册、飞行手册等。在训练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有一些飞行员在航班飞行中,不能按照训练时的规范程序去做。这是因为飞行训练与航班飞行有不同点,但是其共同目的都是更好地完成任务,确保飞行安全。因此应设法使训练与航班结合起来,使训练结果在航班飞行中发挥作用。

7.加强机房安全巡检,确保网络安全运行 篇七

1 加大农村低压电网的投入力度

低压电网是农村用电的重点, 牵扯到家家户户的利益。因此, 农村电网设计必须以实际发展为出发点, 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需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速度的加快, 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农村电力的建设也应具备前瞻性, 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发展需求。因此, 农村电网的新一轮改造势在必行。以农村的实际应用来看, 农网投资改造的重点集中在10kV以下的线路中, 改善过去10kV线路过长、电压合格率低下、供电可靠性不强、线损率过高等问题。出于农电自身发展的特殊性, 其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效益, 造成市场对资源配置的积极性不高, 这些造成了农村发展的滞后。因此, 必须建立一套与农村长远发展相符的、稳定的、可靠的投资体制, 确保农村电力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 加大对一期、二期农网的改造力度, 完善农电建设的低息贷款, 改善农电发展的资金环境, 加大农网投资力度, 确保建设的连续性、稳定性。

2 加快农电体制改革步伐

改善目前供电、售电二合一的管理模式, 将低压配电管理和营销从供电企业分离。对于10kV中压和10kV以上仍保持现有的供电管理方式, 供电管理收费到台区;0.4kV及以下的配电系统实施多元化的营销管理模式, 引入竞争机制, 实行市场的准入制度, 允许有条件的集体或个人涉足配电营销经营, 收费到户。另外, 还应加大县级或区级电力的监督管理体制建设, 主要负责对供电、售电状况的监督与管理, 包括审核发放经营许可证、核查电价、监管安全用电以及处罚经营单位的违章行为等。将从 (区) 县供电公司分离出来的部分业务交给县 (区) 农电公司经营管理, 同时允许其他集体、单位或个人自主经营该项业务。

这样, 形成了以县级农电管理为主, 其他经营管理为辅的集合模式, 利用市场宏观调控手段, 实现优胜劣汰, 改变电力行业在销售方面的垄断地位, 提高竞争意识, 增强服务水平。以电力供求关系为出发点, 从制度上确保竞争的公平、公正、公开, 积极鼓励低压配电管理营销的竞争性和行业投资的多元化, 加速资产非国有化进程, 实现商业化方式运作。通过提高电力体制改革的效率, 遵循“客户友好型”服务原则, 确保每个农电用户享有必要的用电权利, 以及电价信息知情权、电力改革发言权。

3 落实农电经营管理政策

农电作为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基础产业, 国家和各电网企业应充分考虑农电需要承担更多、更大社会效益的特殊性。在税收、网购价等方面给予优待政策进行扶持, 使农电具备可靠的电网投资还贷和生存与发展的能力。一是继续实行农电免税政策, 明确划分区域性、差价幅度性以及利润所得税等优惠范围;二是国家物价主管部门, 在充分考虑农电建设、维护、经营、服务等成本基础上, 科学核定网购电价;三是针对农户长期不用电或者新装电表的损耗, 如果由于地方政府建设原因需要改进, 应在政策上明确费用标准, 避免出现矛盾纠纷;四是尽快完成“城乡同网同价”建设, 确保农村用户和城市居民待遇平等。

4 稳定农电管理队伍

农电工作为农电管理的基础人员, 农电工作人员队伍的稳定, 对确保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在农电管理中, 必须确保农电工的利益, 推出激励体制, 提高农电工收入, 确保队伍的稳定性。一是根据供电所的人员配置状况, 结合10kV线路、低压线路长度、配电变压器台数、低压供电客户数量进行基本工资计划承包, 落实责任制度;二是根据安全生产、精细化经营指标以及绩效工资管理等办法实行承包制;三是奖励资金承包, 但必须完成公司的各项指标, 方可得奖励资金总额, 否则, 在承包的奖励资金总额中扣减。

另外, 若想完善农电工队伍建设, 必须加大对农电工福利待遇的投入, 确保上下沟通体制完善, 解决农电工的身份问题。首先, 召开日常电工座谈会, 向电工宣传有关国家、省公司的各项政策;其次, 全面改进各种相关材料与文件, 明确农电工身份, 改善不公平待遇;再次, 为农电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大支持力度, 如严厉打击违章窃电行为, 为农电工工作提供保障, 树立良好的电工形象。最后, 应尽快解决农电工的解聘年龄和保险问题。积极向省物价局争取政策, 提高农网维护费的标准, 提高农电工补助;对离退体后还没交满15年养老保险的电工, 咨询社会劳动保险处, 寻求电工、企业和社会劳动保险处三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解决电工的后顾之忧, 提高工作质量。

5 重视配电网运行的管理

在配网运行中, 设备运行状况是衡量农电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应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做好日常设备巡查与安全监督工作。尤其在农改之后, 加大对高低压线路的检查力度, 定期巡检设备, 包括周期巡视、特殊巡视、夜巡等。 (2) 做好设备检修和测试工作。对每台配变的日负载曲线、功率因数、运行电压、用电量等进行了测试, 抓配变负载合理配置工作, 努力调整三相负荷的平衡, 保质保量的组织开展设备的大修、小修等工作。 (3) 做好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例如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管理,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不仅能预防人身触电事故, 同时也能检测线路运行状况。如果发生跳闸现象, 应及时查明原因, 确保隐患消除后, 才可恢复用电。对于已经加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要防止频繁跳闸停电, 影响客户使用, 减少配网用电量。 (4) 有关电力设备管理工作, 应结合不同季节的特点, 组织开展季节性事故防范, 包括开展“安全宣传周”、“农电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 同时加强春秋两季的安全检查力度, 如电杆倾斜、杆基塌陷、线下树木、表箱歪斜、导线弧垂等缺陷进行处理, 确保配网安全运行, 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摘要:随着经济建设发展步伐的加快, 对电力供应的需求日益提高。尤其在农电管理中, 由于基础装备不到位、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 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本文将对如何加强农电管理等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 以实现农村电网的高效、安全运行。

关键词:农电管理,安全,经济

参考文献

[1]彭海忠.推进一体化管理加强农电管理水平[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3) .

[2]谈明娥.农电网络的降损节能措施探讨[J].西部大开发 (中旬刊) , 2010 (2) .

[3]冷建群.农电管理的节能降损分析及其管理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1 (20) .

[4]武文全.浅论农电管理之从业人员素质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4) .

[5]王晓峰.浅析企业文化在农电管理中的主导作用[J].现代企业文化, 2008 (36) .

8.加强质量监管 确保消费安全 篇八

为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12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106号)。本刊编辑部特摘编部分内容,希望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和农产品生产企业的责任意识。

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不断强化监管措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逐步向好。但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分散,监管力量薄弱,农产品质量安全仍然存在较大隐患。为贯彻落实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和《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18号)的精神,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通知如下:

一、强化属地管理责任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规划制订、力量配备、条件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县、乡级人民政府绩效考核范围,明确考核评价、督查督办等措施。要结合当地实际,统筹建立食品药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衔接机制,细化部门职责,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环节工作分工,避免出现监管职责不清、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要督促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产地环境管理、生产过程管控、包装标识、准入准出等制度。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失职渎职、徇私枉法等问题,监察机关要依法依纪进行查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落实监管任务

要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服务指导和监督检查,督促生产经营者认真执行安全间隔期(休药期)、生产档案记录等制度。加强检验检测和行政执法,推动农产品收购、储存、运输企业建立健全农产品进货查验、质量追溯和召回等制度。加强农业投入品使用指导,统筹推进审批、生产、经营管理,提高准入门槛,畅通经营主渠道。加强宣传和科普教育,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提高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切实担负起农产品从种植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监管职责。

三、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要坚持绿色生产理念,加快制订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规范和标准,加大质量控制技术的推广力度,推进标准化生产。继续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建设,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充分发挥其开展标准化生产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等给予支持。强化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证后监管,坚决打击假冒行为。

四、加强畜禽屠宰环节监管

各地区要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工作的要求,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职责调整工作,涉及的职能等要及时划转到位,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衔接。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认真落实畜禽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强化畜禽屠宰厂(场)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督促其落实进厂(场)检查登记、检验等制度,严格巡查抽检,坚决杜绝屠宰病死动物、注水等行为。切实做好畜禽屠宰检疫工作,加强对畜禽防疫条件的动态监管,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长效机制,严格执行畜牧兽医行政执法有关规定,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违规行为。

五、深入开展专项治理

要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非法添加、制假售假等案件,切实解决违法违规使用高毒农药、“瘦肉精”、禁用兽药等突出问题。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加大案件查办和惩处力度,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严惩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曝光有关案件,营造打假维权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监督抽查,深入排查风险隐患,提高风险防范、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和模式。

六、提高监管能力

9.加强现场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篇九

施工现场管理不是简单地把材料分类堆放整齐,也不是光搞好现场环境卫生,而是对施工过程中的许多生产环节的综合治理,它包括了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设备保养,成本控制,生产操作,人事调配,职工生活,思想政治工作等等,归结起来就是运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激励等手段把生产的三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首先,抓干部的作风建设,增加队伍的凝聚力,施工现场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人活动来实现的,人是决定因素,对人和管理应放在首要位置,干部要做到生活、劳动与职工“三同”,经常与职工谈心、交心、关心职工生活,工作方法实行民主化,公开化,并充分运用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法宝,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褨,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增加队伍的凝聚力。

其次,抓劳动成果考核,健全经济考核责任制。

再次,抓好建筑材料的管理,努力降低成本。

最后,注意安全生产,不断完善安全措施,松懈和麻痹是安全的大敌,严格和谨慎是安全的骄子,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目标的实现。

1、加强安全教育,经常组干部、职工学习安全生产的条例、条令,学习《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以及有关规章制度,进行安全知识考核,增加安全生产的法制观念,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教育卡,合同保证明书等。

10.加强农机监理 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篇十

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摘 要]近年来,农业生产逐渐走向机械化,农机在农业成产中得到普遍的应用。同时农机的安全生产已经逐渐被社会所重视,本文中主要接受了农机应用不断普及的今天,怎样加强农机监理工作,以确保农机进行安全的生产。

[关键词] 农机 监理 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4)04-0228-01

农机安全生产是国家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是实现农机安全生产的关键。近几年,随着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类农业机械得到迅速发展,农机违规操作、黑车非驾、非法改型、客货混装、酒后驾驶等违章现象呈上升趋势,农机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为降低农机事故发生率,有效遏制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发生,确保农机安全生产,迫切要求加强农机监理。

一、积极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农机手安全意识

农机监理部门要充分利用图版、宣传单、广播电视、媒体、短信和设立安全教育宣传咨询台,组织安全宣传小分队,调动村级安全员等多种形式做好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1.抓好春节、五

一、国庆、中秋等重大节日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2.抓好“年检审”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发送督促检审短信,邮寄督促检审通知。

3.抓好农机“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日”活动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制定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开展事故预案演练。发放安全手册、宣传单,上平安农机宣传课。

4.抓好农机重点作业区域和主要交通路段,村镇集市的过街横幅的悬挂和张贴工作。

5.做好庙会,农资交易会期间的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努力做到安全宣传无盲点,确保对农机手和公路沿线群众农机安全宣传覆盖面达到100%,对农民群众的宣传覆盖面达到90%以上,从根本上提高农机手的安全意识。

二、积极开展农机安全检查,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由于农业机械量多面广,执法环境特殊,农机监理部门在做好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农机安全检查,只有这样,才能消除隐患,把农机事故消除在萌芽之中。

1.做好季节性农机安全检查

农机监理部门要结合当地农机作业特点积极开展春季、午收、三秋和冬季农机安全检查活动。要建立安全巡查和故障检修制度,深入农家场院、田间地头、乡镇集市、停车场、码头和农机作业现场。做到有违章必纠正,有隐患必排除,安全事故零容忍。

2.做好农机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2.1积极争取政府支持,解决农机监理部门对上道路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执法困境,推进公安农机联合执法,落实公安农机联合执法实施办法,共建农机安全隐患信息通报平台。

2.2.集中开展农机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农机监理部门要与安监、公安、交通等部门密切协作,在农机事故多发期,积极开展涉牌涉证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和校车安全专项整治等农机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三、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安全监管,提高三率

1.要建立健全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各项安全管理标准和农机安全维护、检修制度,设立专兼职安全员和建立安全员考核制度。

2.农机监理部门要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库、油料库、维修间等场所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场库设施步局合理便于安全通行。

3.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培训,要组织农机监理人员采取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对合作社人员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操作培训,力争实现合作社农机挂牌率、检验率、办证率达到100?。

四、规范业务办理,推进阳光政务

1.农机监理部门要将各项服务项目、办理程序、收费标准、办理时效,在服务窗口上墙公示,切实做到文明监理、优质服务。

2.在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检验、驾驶员考试等重点环节。要实行首问负责制、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职责,将岗位责任细化分解到人。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切实落实责任追究制。

3.设立行风投诉热线,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4.积极开展实地检验,做到服务送上门,法规送到户。

五、层层签立农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筑牢农机安全生产防线

1.政府主管领导、各乡镇长、农机局长、监理站长以及村级农机安全员,签订农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2.监理站长、检验员、考试员、登记员、事故处理员、外勤执法人员签订农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3.监理站与农机手签订农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六、积极推进平安农机创建,营造创建氛围,抓好农机源头管理,构筑农机安全生产防线,为构建和谐乡村提供保证

七、加强农机监理装备建设,提高农机监管水平

农机监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将农机监理装备纳入政府预算,提高农机监管水平,切实推进农机驾驶人员理科考试无纸化,术科考试电子化,检验检测制动化,事故处理迅捷化。

八、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建设,提高监理人员执法素质

做好农机监理工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农机监理队伍建设是关键。

1.要认真组织农机监理人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三严三实”为统领,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高领导班子和全体农机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积极引导农机监理人员严格执行《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管理规范》,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困、助民增收、保民平安”的观念。

2.要积极开展培训。农机监理部门要定期开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农机实地检验办法》、农业部41号、43号令专题培训和现代科技、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农机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为做好农机监理工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1.加强检疫监管确保人民食肉安全 篇十一

关键词:动物产品;检疫监管;动物卫生;产品安全

1 加大宣传力度、创造良好氛围

宣传工作做的好不好,是直接关系到检疫工作能否开展起来的关键,通过发放宣传单,明白纸,讲解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广大养殖户对检疫工作的认识,通过对饲养场、专业户培训、宣传开展产地检疫、控制并消灭重大动物疫病的重要性,并与规模饲养场、散养户签定承诺书和饲养公约,同时,要加强各个检疫环节的监管力度,对无检疫证明和无法定动物标识的动物要严肃查处决不放過,使动物出栏时主动申报检疫,并逐步达到由要我检疫,转变到我要检疫的理念。通过监督检查和广泛宣传,逐渐引起人民对食肉安全的重视和对食品安全的了解认识,为营造良好的政治和社会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强化产地检疫、制定有效措施

产地检疫是整个动物检疫工作的基础,是防止患病动物进入流通环节的关键,是促进动物疫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手段。

2.1 建立工作模式,全面实施监管 实行以区域所为依托,发挥乡镇检疫员、村级动物协检员作用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大力开展产地检疫工作,充分利用《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产地检疫规程》的可操作性,对出栏畜禽全部实施检疫申报制度,进行临栏检疫,在产地检疫开展情况、检疫出证、检疫记录填写、检疫收费标准、检疫行为规范等进行全程监管。

2.2 制定措施,落实目标责任 划定责任区,实行分级负责的原则,为更好地开展产地检疫工作,使产地检疫工作达到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就必须强化产地检疫,实行做到完成一个程序,二个责任,三个不差,四个清楚,五个制度,六个不放过。在开展产地检疫工作中,一是乡镇区域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产地检疫小组,区域所与检疫员、协检员签定《目标管理责任状》,内容应包括责任区域、责任人、量化指标、考核办法及奖惩办法等。二是检疫员、协检员签定责任状后要认真开展产地检疫工作,做到无缝覆盖。三是以各县区为单位制定协检员检疫收费提成比例并及时兑付,以提高村协检员开展产地检疫工作的积极性。

2.3 完善建设,发挥功能作用 全市现有检疫申报点635个,做到每村一点。市、县、乡三级检疫机构监管人员不定期的对检疫申报点进行监督检查,对各县区破损的公示牌和公示板进行及时更新制作,完善检疫申报点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这样即便于养殖户申报,也宣传了产地检疫申报制度的重要性。

3 加强屠宰监管,确保动物食品安全

屠宰检疫时动物检疫工作中最重要一道关卡,也是最关键的一环,他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动物食品安全问题。3.1 严格实行查验制度 宰前严格实行生猪待宰6小时后屠宰,对入场的生猪,查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免疫耳标,未使用“瘦肉精”保证书,无证明和免疫标识的,证物不符的一律不得屠宰;严格进行临床健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2 待宰巡检三到位 一是巡检次数要到位,对待宰的畜禽每天要进行2次以上巡检。二是巡检时发现病畜禽要到位,在待宰期间认真巡检,及时发现发病或疑似的病畜禽。三是病畜禽处理要到位,在巡检时对发病畜禽要进行隔离和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3.3 按操作程序实施检疫 宰后检验严格按照检疫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并实施同步检疫检疫,人员到位,操作到位,书证填写规范,检疫用证率、产品出证率要达100%。检疫员要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及动物检疫法律、法规及行业技术标准,依法对屠宰加工畜禽的场点进行检疫,对于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和无防疫合格证明的场点拒绝检疫。做到术式到位,判断准确。发生疫情和病害肉处理严格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及有关法律、规程进行上报和处理。

3.4 加强对冷库的监管 对进出冷库的肉类要进行登记,对进入冷库的肉类要查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等相关手续并核查产品的种类及数量是否与票证的内容相符,不符的不得入库。分销的要进行换证。定期要对冷库进行监督检查,查有无超期、氧化、变质的肉类。

12.加强机房安全巡检,确保网络安全运行 篇十二

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是基于一定的环境条件的, 设备内部很多器件要求在适当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等情况下才能稳定运行。在维护工作中, 需要重视机房环境对网络稳定运行的影响, 尤其是温度、洁净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1.1机房环境要素:温度

温度是机房“三度”之一, 是通信设备能否长期可靠运行的很重要因素之一。当温度过高时, 集成电路内离子的扩散或漂移加剧, 电子运动速度加快, 使穿透电流成倍增长, 如此循环会引起热击穿, 造成电路损坏, 使通信设备不能正常工作;通信设备中的电阻元件阻值将会发生变化、电解电容的容量会降低;插头、插座和开关由于热胀冷缩易产生接触不良;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晶体振荡器电缆的时钟主振频率改变;温度每升高10°C, 电子计算机的可靠性下降25%等。

1.2机房环境要素:湿度

相对湿度也是机房“三度”之一, 当相对湿度过高或过低时都会给通信设备的运行带来影响。当相对湿度过高时, 容易使电子元件表面吸附一层水膜。据研究表明, 在相对湿度为65%以上时, 水膜厚度可达0.001微米~0.01微米.这种水膜会造成“导电通路”, 影响集成电路的电气性能。当相对温度太高时, 磁性材料的导磁率会受影响;接插件和引线等容易氧化和生锈霉烂, 造成接触不良或短路。当相对湿度过低时, 通信机房中的转动机器、活动地板和工作人员等所造成的摩擦都易产生静电, 对通信设备的使用造成不良影响。

1.3机房环境要素:洁净度

洁净度也是机房“三度”之一, 包括空气中的尘埃和空气中所含的有害气体两个方面。当电子元件和集成电路上吸附尘埃过多时, 将会降低其散热能力;当元件内落入导电尘埃后, 会使元件间的绝缘性能降低, 严重时会造成短路。国内外都把灰尘粒子浓度当成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来研究, 国外标准规定机房内灰尘粒子含量不能超过1~0.75毫克/立方米, 尘埃粒径不大于3微米。有害气体对通信设备的影响也相当大, 例如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浓度过高时会腐蚀通信设备;一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会引起爆炸等等。

机房环境情况如果超过了相关的要求则会影响网络的稳定运行, 短期可能会导致故障率偏高, 板件损坏情况增多;长期则增加了网上的故障隐患, 使设备器件性能下降, 并可能会缩短设备使用寿命。

二、案例分析

下面结合实际维护中遇到的四个案例来说明机房环境条件对网络稳定运行的重要性。

案例一:机房温度高及风扇防尘网堵塞导致设备产生误码。

现象描述

系统组网采用华为Opti X 2500+设备, 组网方式为两纤单向通道保护环, 业务分配为集中型, 即各站均只与1站有业务。如下图所示:

在设备运行中, 1号站到3号站的部分业务出现异常, 1号站与3号站的部分PQ1板上报LP_REI告警, 并有LPBBE、LPES性能事件, 用误码仪测试告警通道有误码, 2、4号站与1号站的业务正常。

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只有与3号站有关的业务有误码, 经检查发现3号站机房环境较差, 子架的风扇防尘网严重堵塞, 导致子架温度过高, 使支路板性能劣化从而产生误码。

处理过程

(1) 将3号站相应通道作外环回, 则1号站告警及性能事件依旧。

(2) 再将3号站东向光板作外环回, 则1号站告警和性能事件均消失;基本排除了1号站和4号站故障的可能性。

(3) 将3号站西向光板作内环回, 3号站的PQ1板仍上报告警, 由此可以基本定位故障出在3号站。

(4) 携备板赶往3号站, 发现机房环境较差, 比较热;同时发现第2板位的PQ1板有告警, 而且各电路板的温度很高。检查发现子架风扇的防尘网严重堵塞, 清洗防尘网后, 继续观察发现告警及性能事件消失, 设备恢复正常。

总结与建议

对于温度问题我们一定要重视。日常维护中要经常清洗风扇的防尘网并定期从网管上查看设备环境温度, 设备PMU板的温度告警门限设置要在0℃~40℃, 这样设备温度过高网管会上报告警, 从而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消除网络隐患。

案例二:机房温度过高导致设备上多块单板的电源模块上报POWER_FAIL (电源失效) 的告警。

现象描述

某站点华为Optix BWS 1600G波分设备上的五块SSE5LWFS单波板几乎同时上报POWER_FAIL (电源失效) 的告警, 告警参数都为0x01 0x01 0x01 0xff 0xff。

原因分析

从告警参数看, 说明单板的3.3V主用电源失效, 已经切换到备用电源, 当前不会影响单板运行, 电源模块的稳定运行情况与环境温度有很大关系。需要查看单板近期及历史的工作温度, 环境温度等信息。

处理过程

(1) 从历史告警信息看, 单板有大量TMP_OVER (温度越限) 历史告警, 说明单板长时间运行在高温下;

(2) 从24小时性能看, 单板的温度经常在55度附近, 在单板达到这个温度的情况下, 电源模块和光模块的温度会更高。

(3)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 SSE5LWFS单板上报POWER_FAIL的原因是温度过高引起来的。如果长时间不处理, 单板会因为电源器件失效而失效。

总结与建议

(1) 降低环境温度, 单板总是瞬报TMP_OVER (温度越限) 告警, 说明环境温度已经超出了波分设备正常运行的范围。

(2) 提高设备风扇速度, 在出现TMP_OVER告警时, 可以查看一下子架风扇运行的情况, 如果风扇处于高速模式, 可以提升风扇的速度。

(3) 波分产品的运行环境必须满足要求, 环境变化 (特别是环境温度) 会引起系统运行异常, 定期检查环境是否满足波分设备的要求是一项日常性的检查要求, 必须例行执行检查。

案例三:风扇防尘网堵塞导致单板故障, 造成业务中断。

现象描述

某站点华为OSN6800波分设备同一子架上的4块单波板均上报HARD_BAD (硬件故障) 告警, 同时业务部门反映有多条业务中断。经过初步分析为承载业务的4块单波板发生故障。

原因分析

单板故障导致业务中断的原因有多种多样, 最有可能的原因有:

(1) 光模块故障导致业务中断;

(2) 单板电源模块故障导致业务中断;

处理过程

(1) 经过查看该网元的历史告警, 发现发生故障的4块单板最初上报了TEMP_OVER (温度越限) 告警, 而后上报了HARD_BAD (硬件故障) 告警, 而后业务中断。检查发现该子架上4块单板对应的单板温度分别达到119度, 119度, 82.6度, 72.7度。这4块单板不断复位, 无法正常工作。

(2) 华为OSN6800波分设备上配置了风扇板, 可以通过自动调整转速来调节设备内部温度。查询风扇板的运转速率为高速, 而设备温度依然很高。由此推测, 该子架上散热存在问题。

(3) 到达机房现场检查发现, 机房内部灰尘较大, 故障单板所在设备的防尘网上布满了灰尘, 进风口被堵塞, 散热性能差, 故障单板温度很高。据此判断, 由于防尘网进风口被灰尘堵塞, 设备散热性降低, 导致业务单板工作温度逐步升高, 上报TEMP_OVER告警。由于维护人员没有及时排除温度过高告警, 单板长时间高温运行, 最终导致器件烧坏业务中断。

总结与建议

(1) 维护人员应该定期清洗设备风扇防尘网, 保证设备具备较好的散热条件。

(2) 当单板上报TEMP_OVER告警的时候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及时排除故障。考虑是否风扇的转速设置不正确或者防尘网进风口堵塞降低了散热能力。

(3) 现网告警要及时进行清零。

案例四:清洗防尘网过程中将风扇拔出导致业务中断。

现象描述

某站点反映开在某一台华为OSN7500设备上的业务全部中断, 在发生故障前, OSN7500设备上的三块风扇板在几秒内先后上报不在位的告警。

原因分析

华为OSN3500/7500/9500以及OSN6800/8800等高端设备功耗比较高, 发热量很大, 风扇是否正常对系统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正因为如此, 上述设备基本都采用了多风扇独立工作, 单个风扇内又分双层"小风扇"完全独立工作, 保证一个"小风扇"故障时系统能否正常运行, 而三个风扇相继不在位, 属于人为操作的可能性比较大。

处理过程

与机房现场确认, 机房维护人员在清洁风扇防尘网时误将设备的风扇拔出清扫, 要求机房维护人员将风扇插回后, 设备上的业务逐渐恢复正常。

总结与建议

华为OSN3500/7500/9500以及OSN6800/8800等高端设备因功耗大、发热量高, 一旦出现风扇告警, 请及时更换处理。

三、结束语

总之, 在日常设备维护的工作中, 一定要重视机房环境, 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 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定要全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做好设备风扇的维护:

风扇必须打开对设备进行强制散热, 并定期清洗风扇防尘网。

(2) 做好机房温度的控制:

GF 014-95《通信机房环境条件 (暂行规定) 》中, 通信机房内的温度划分为三级:

需采取的措施有:

要确保机房空调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对于未安装空调的机房, 如果温度长期超过35℃的, 请安装空调;

安装遮阳板、帘子等物品, 使设备不处于直接照晒的环境;

对长时间照晒的机房采取降温措施;

日常维护时, 如果查询发现有“温度越限”告警应及时处理。

(3) 做好机房的洁净工作:

做好机房的日常洁净工作, 通信机房内应满足《通信机房环境条件 (暂行规定) 》要求的灰尘粒子浓度和气体浓度的要求。

摘要: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是基于一定的环境条件的, 设备内部很多器件要求在适当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等情况下才能稳定运行。在维护工作中, 需要重视机房环境对网络稳定运行的影响, 尤其是温度、洁净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机房环境情况如果超过了相关的要求则会影响网络的稳定运行, 短期可能会导致故障率偏高, 板件损坏情况增多;长期则增加了网上的故障隐患, 使设备器件性能下降, 并可能会缩短设备使用寿命。结合实际维护中遇到的四个案例来说明机房环境条件对网络稳定运行的重要性。

13.加强机房安全巡检,确保网络安全运行 篇十三

近年来,我局路政大队按照依法治路,保障畅通的理念,在路政管理中提倡严格执法和规范管理,路政执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公路路容路貌得到显著改善,路政“窗口”形象得到明显提升。2011年路政大队先后被县文明办、共青团、公安县委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被湖北省公路局授予“十一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迎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被市、县交通局评为“文明执法先进集体”9月份参加全市路政业务技能大比武取得前三名。

一、加强学习,锤炼过硬的执法队伍。

提高队伍素质是提升队伍战斗力的前提,建立健全制度是促进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的保障。

(一)提高素质,提升队伍整体形象。为了提高全体路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路政执法队伍的整体形象,我局在路政人员的学习培训上舍得投入,除积极参加省、市两级的路政人员培训外,还集中组织路政人员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并定期组织执法人员进行考试,对考试不合格的要求离岗学习,直到合格为止,各中队把每月进行一次政治、业务学习形成制度化。同时为培养队伍团结协作精神增强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每年都要组织全体路政执法人员进行一到二次军训。2011年共组织路政人员集中业务知识培训4次、组织军训2次、组织路政人员业务考试2次、开展公路法律法规知识竞赛1次。进一步提高了路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先争优意识,为打造一支过硬的路政执法队伍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健全制,度促进内部管理。开展“规范化中队、治超站创建活动”,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各项责任的落实,陆续出台了《巡查制度》、《学习制度》、《路政稽查(检查)制度》、《考核制度》、等多种规章制度,明确了每一个队员的职责,并将这些规章制度印发到每一个中队,要求路政人员自觉学习接受制度的约束与监督,对照规章制度和《路政执法人员岗位职责》的要求,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求各中队、超

限站,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做到雷厉风行、令行禁止、一切行动听指挥,用制度管理,这些措施的实施提高了路政人员的战斗力。路政队伍高昂士气,饱满的工作热情,过硬的素质和良好的形象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二、创新思维,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随着公路技术等级全面提高,公路两侧红线控制问题还相当突出,主要是在红线控制区内违章建房多,违章占道现象严重,公路超限运输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公路规划和道路功能的充分发挥,增加了公路建设和改造的成本。

(一)政府支持,凸显工作成效。为进一步加强路政管理,确保公路的安全畅通,搞好全县公路红线控制工作,大队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积极寻找支持,在局总支的带领下通过协调,一方面公安县人民政府出台《公安县人民政府关于严格公路沿线建房管理的通告》,对公路沿线建房、公路沿线乡镇规划、乡镇政府是公路沿线建房监管第一责任人等内容作了规定。其二协调公安县人民法院在我局成立《非诉案件执行室》强化了公路沿线建房管理力度,明确了公路沿线建房管理责任,同时积极与国土、城建、交通、公路、水利、电力等部门协调配合,有效规范了公路沿线建房管理,真正控制了公路“红线”,杜绝了新的违法建筑。

(二)加强巡查,维护路产路权。打造国、省道公路“畅、洁、绿、美、安”是路政常规管理的永恒主题。日常巡查监督管理尤为重要,按照国、省道中队天天查、县道三天一巡查;路政协管员协查、举报与大队三天一抽查(查路况、查中队出巡率)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立体监管。按照“三定”原则和“四个必须”的要求认真开展巡查工作,“三定”即定人员、定路段、定责任;“四个必须”即每次巡查必须2人以上;必须携带清障工具;发现堆物占道必须督促当事人在4个小时内予以清除;发现新的违章建筑,必须立即责令当事人停工,并在24个小时内对建筑地域予以恢复,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大队对巡查工作不到位,处理不及时的当班巡查人员及中队将按照《稽查(检查)管理规定》进行处理。目前我县国、省道公路无新的违章建筑发生,堆物占道现象

得到有效遏制,路容整治,路况良好。

(三)监管到位,治理效果明显。加大超限超载车辆的治理力度,坚持治超站点24小时全天候作业与“源头治理”相结合。大队长期坚持到企业宣传公路管理法规,阐明超限运输车辆对公路的损坏,同样也会制约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尽量控制单车装运总质量,以减小超载运输对公路的员害。通过细致的工作,不少企业纷纷表示,要把好货物出厂关,做到装载合理尽量不超载,决不以牺牲公路交通环境为代价谋求企业的发展。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我们始终按照上级部门的指示精神,采取“科学检测、卸载放行”经济处罚与卸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管理,经过治理,超限率从原来的 20 %以上,下降到了5%以下,三、依法治路,保障公路的安全畅通。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公路交通环境整治工作,巩固“国检”成果,自今年年初以来,大队就将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作为路政管理的中心工作来抓,通过采取集中时间、集中人力物力、加强领导、协调联动使公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领导到位,务求工作实效。大队成立了公路交通环境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靠前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职能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格局。为完善检查监督机制,局成立以纪委牵头的督查小组,定期、不定期对治理情况进行检查督导,确保工作时间、质量、力度三到位。在治理过程中对破坏公路交通环境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做到看得见、管得住、见效快。对违法占道、乱搭乱建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制止,并处以重罚,形成严管高压态势;同时加强路政人员责任感严格考核和奖惩。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目标绩效考核,与评先评优、干部考核、奖励和使用结合起来。对工作中组织不得力,或不达标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过硬奖惩。

(二)宣传到位,营造工作氛围。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全民改善道路交通环境意识。在宣传中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在电视台、日报上、播放和刊登《治理通告》6期、以国省干线

为重点,在交通要道悬挂宣传标语30条、在过境集镇设立宣传咨询点4处,面对面地向广大群众进行路政管理法律咨询和政策宣传、日常巡查中利用路政巡查车载广播,在公路沿线巡回播放公路法律、法规录音、同时大队印制2000份宣传资料,向沿线群众及司乘人员发放,路政员还积极主动到公路沿线所在的相关部门、工程单位和商户进行上门宣传,送发宣传资料,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其深入了解公路环境治理利民的理念,认识到各种侵占公路的行为对公路及交通造成的严重危害性,及加强公路环境整治的必要性,为实施公路的综合治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部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为确保综合治理达到预期效果,在治理过程中,一方面搞好横向联系,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路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争取当地政府对路政工作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主动与当地土管、交警、工商、城建等部门加强联系,特别是在207国道章庄铺过境路段整治过程中,由于缺乏执法力度,个别违章户对整治工作极不配合,出现抵触情绪,导致整治效果不理想,通过取得当地政府的有力支持,各部门积极参与,做到部门协调、齐抓共管、相互配合,从而使治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四)措施到位、初显工作成效。在执法过程中,为确保执法规范、合理合法,路政执法人员挨门逐户事前上门送达相关法律文书和通知,为综合执法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做好“铺垫”。针对城区路段公路占道经营情况复杂、清障难度大的实际,积极与相关社区、村组负责人进行上门沟通,多方了解公路沿线住户具体情况,分析清障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矛盾事前调解工作。确保综合执法干出成效。截止2011年月初累计拆除私搭乱建的建筑物、构筑物56处495平米,拆除各类违章广告牌匾132块,清理占道经营摊点38处,取缔路边加水点、商棚21家,取缔占道为市12处,清运垃圾和各种堆砌物0.7万立方米,有效改善了公路行车环境。构建了畅通、安全、舒适的公路交通环境。

四、文明执法,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

路政执法人员牢固树立执法为民、依法行政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寓服务于执法工作之中,把管理对象同时作为服务对象,坚持以人性化服务为宗旨,始终坚持把提供优质高效的路政服务作为路政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向社会发放公安县公路局路政管理便民服务卡,公开承诺依法治路,热情服务,投诉必查,举报有奖等措施。各中队、检测站显著位置设置了执法公示栏,公示收费标准、执法依据、服务监督举报电话;配备了简易的修理工具,24小时免费为过往司乘人员提供茶水;每个中队、检测站都设有专门的司乘人员休息室,免费为因车辆故障滞留的司乘人员提供食宿。还定期邀请企业业主、司乘人员代表召开座谈会,评议路政管理工作,有效促进了工作的正常开展,赢得了全社会对路政管理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虽然我们在服务公安经济发展、优化公路交通环境、构建和谐公路作出了贡献,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诸如路政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国、省干线公路环境整治需进一步巩固、工作纪律及工作作风有待改善、超限治理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努力转变作风,加强纵横向的协调,将路政管理由部门行为变政府行为,努力克服工作中的不足,认真探讨路政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再接再厉,踏实工作,使路政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14.加强机房安全巡检,确保网络安全运行 篇十四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解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就《通知》出台的意义和《通知》的重点内容进行了解读。

一、《通知》的出台充分表明党和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常抓不懈的决心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党和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订了一系列相关制度规章,不断强化监管措施,连续多年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逐步向好,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满足消费者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全国蔬菜、畜禽、水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7.9%、99.7%和96.9%。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依然比较薄弱,农产品生产小、散、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形形色色的农产品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消费者对此还不满意。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任务依然艰巨。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知》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出发,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做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通知》的印发,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常抓不懈的决心,影响深远,为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指明了方向,必将对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印发《通知》是落实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重要举措

今年三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了食品安全监管主要由农业、食药两部门负责,规定农业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将商务部的生猪定点屠宰监督管理职责划入农业部。随后,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18号),对地方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划转、机构改革、能力建设、责任落实等提出了统一要求。农产品是食品的源头,由于经营主体数量庞大、分散,生产环节多、链条长,监管难度很大,而相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相对薄弱。此次印发《通知》,就是要在地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过程中同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建立部门间无缝衔接工作机制,提高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化水平,从源头上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三、《通知》再次强调了地方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属地管理责任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多年实践证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能否抓好,关键在于地方政府是否高度重视,监管责任能否真正逐级落实,只有政府重视了,责任落实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才能得到长足发展,取得应有的成效。

为此,《通知》再次强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要求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县、乡级人民政府绩效考核范围,明确考核评价、督查督办等措施。同时,为避免出现监管职责不清、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地方政府要统筹建立食品药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衔接机制,明确各环节职责分工,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失职渎职、徇私枉法等问题依法依纪进行查处。这些具体措施的出台,对于提高地方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推动监管责任的落实,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通知》提出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制度机制

我国农产品品种多、种类丰富,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要经过多个环节,供应链条长,运用技术复杂,加之农产品品质和规格不易统一,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必须找准关键节点,采取针对性监管措施,形成全程监管链条。《通知》从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机制出发,按照农产品生产经营链条,从产地环境管理、农业投入品监管、生产过程管控、包装标识、准入准出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要认真贯彻《通知》要求,强化关键点的监管。对产地环境加强监测和普查,实施污染治理,在重污染区要逐步调整种植结构。对农业投入品严格管控,认真执行安全间隔期(休药期)、生产档案记录等制度。在农产品收购、储存、运输环节,推进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建立健全进货查验、质量追溯和召回等制度,把农产品产销各个环节中的生产档案、包装标识、产地准出、索证索票等信息全部串联衔接起来,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市场的全链条质量跟踪。推动诚信体系建设,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安全信用档案,积极推进农产品包装标识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必将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使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跃上新的台阶。

五、《通知》强调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关键要从生产抓起。多年来,农业部门坚持把农业标准化作为一项带有方向性、基础性的工作予以推动。制定发布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7600多项,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2200多项,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18000多项,基本覆盖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9万多个,在591个县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创建活动,支持建设果菜茶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示范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7288个,农业标准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从源头上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标准化生产难度大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成为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知》对推进标准化生产做出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通知》的印发,有利于推动各地、有关部门树立绿色生产理念,统筹好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摆到与数量安全同等重要的高度,推进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按照《通知》要求,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推广力度,将安全控制措施转化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强化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建设建设,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充分发挥其开展标准化生产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等给予支持。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农产品。这些“治本之策”的实施,对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维护生态和谐,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六、《通知》明确要求加强畜禽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管

畜禽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管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过程中农业部门的新增职能,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为此,《通知》着重强调了做好畜禽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涉及的职能等要及时划转到位,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衔接。同时,为做好新增职能和旧有工作的统筹协调,要求有关部门统一部署,切实履行好生猪定点屠宰的行业管理、屠宰检疫、品质检验监管、卫生检验监管以及打击私屠滥宰、“瘦肉精”、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等职责,强化巡查和抽检,抓紧研究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督促屠宰企业履行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进厂(场)登记、肉品检验、“瘦肉精”自检等制度。这些具体要求为畜禽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定了重点,为职能的顺利调整和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七、《通知》强调要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

2008年以来,农业部门在全国持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以打击违法违规使用“禁用高毒农药”、“瘦肉精”、孔雀石绿、硝基呋喃、三聚氰胺等违禁药物为重点,严厉查处了一批涉农违法案件。以2013年为例,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310万余人次,检查相关生产经营单位274万家,查处问题5.1万起,可以说成效显著。

但是,从目前情况看,一些问题始终没有禁绝,一些问题还很容易死灰复燃,必须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把专项整治坚持下去。对此,《通知》着重强调继续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巩固成果、防止反弹、建立监管长效机制。要求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加大案件查办和惩处力度,认真贯彻“两高”司法解释,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严惩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案件曝光力度,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切实做到惩处一个、警示一批、教育一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监督抽查,集中排查和治理带有行业共性的隐患和“潜规则”,严密防范系统性风险。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和模式。我们相信,通过不遗余力的打击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必将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也将得到切实保障。

八、《通知》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长期以来,农业的主要任务是保供给,增加产量是第一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基础相对薄弱,越往基层力量越弱。新的职能调整后,现有监管能力与监管任务不适应的问题更突出。《通知》对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为我们还清欠账,补齐短板,切实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指明了方向。

《通知》要求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等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工作力量,尽快配齐必要设施设备。特别要加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纳入农业综合执法范围,确保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通知》要求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实现各环节检测的相互衔接与工作协同,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对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通知》提出要落实责任,做好农民培训、质量安全技术推广、督导巡查、监管措施落实等工作,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九、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好《通知》各项要求

《通知》为下一步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业提供了良好机遇。目前,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学习领会《通知》精神,细化任务分工,落实监管责任,依法履行职能,主动作为,切实加强监管,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农业部也将召开视频会议专题学习贯彻《通知》要求,出台配套指导意见,加强督导检查,确保《通知》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应有效果,为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15.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篇十五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的高速推进,我国建筑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但建筑安全生产情况不容乐观。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从2001年到2015年,我国建筑工程领域每年因安全生产事故致死人数在1000—1500人之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都在一千五百亿元以上。建筑施工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很复杂,包含了多方面因素,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缺陷和失效。根据我国历年重大伤亡事故案例的分析结果来看,90%以上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是由于管理不当引起的。按照国家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要求,针对建筑安全生产状况,必须深入分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我国目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建筑市场监管不够规范。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很多,真正执行起来的却相对较少;企业资质和个人资格审批管理相对较多,但审批过后的进行动态跟踪管理的却很少,因而导致建筑市场上存在大量的违规行为,亟待监管规范。如在招投标过程中,部分建设单位为了规避招标,将工程进行肢解,化整为零,甚至直接指定施工单位。部分投标单位通过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甚至通过低价中标获得工程,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无法拿出足够的经费来购置安全管理必要设备、器材、工具及相关宣传资料等,造成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不足,甚至完全没有安全管理的经费,安全管理基本缺失。在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不严格按强制性标准执行,甚至偷工减料,随意压缩合理工期,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不到位,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带来极大危害。

(2)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涉及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各方面的责任主体。有的施工单位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安全责任制未落到实处。有的勘察设计单位不认真按相关规范标准勘察设计,勘察设计深度不够。有的监理单位不按标准规范监理,发现问题不及时纠正、报告和反应。从大量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中说明,违法违规行已为成为安全事故的重要隐患。如湖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福苑皇家国际度假酒店建筑工地在浇筑地下大厅屋面时的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近500万元。经有关部门调查认定,该事故纯属责任事故,存在很多违法违规的地方。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地下室大跨度模板支架支承方案不合理,而施工方在支模方案专家论证没有通过、建设主管部门及监理方已下达停工通知的情况下,违规违章施工;间接原因是施工方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措施不得力,致使施工班组违规违章施工行为没有得到有效制止;建设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规定,在尚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开工,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管理,在监理单位已经告知支模方案没有通过专家论证的情况下,对施工单位违规违章施工行为制止不力;监理方在明知支模方案没有通过专家论证、施工单位仍在施工的情况下,虽采取了口头和书面通知停工、告知建设单位两个措施,但没有及时报告建设主管部门;建设主管部门在知晓建设单位没有取得施工许可证组织施工的情况下,任其无证施工达近三个月,区建设主管部门委派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组在实施监督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了支模架存在问题,并下发了停工通知书,但跟踪监管不到位,没有采取进一步有效措施制止施工单位违规违章施工行为的继续发生。

(3)安全教育培训滞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其中大量农民工涌向市场进入“门槛”相对低的建筑行业。据统计,建筑业从业人员高达5000万人,其中,80%以上为农民工,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三分之一。这些农民工放下锄头拿起砖刀,文化素质偏低,安全生产技能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工作时经常违章作业。部分农民工未经培训教育就直接上岗作业,有的虽然进行了培训,但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甚至有些是流于形式,不能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

2 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1)强化安全基础管理,严格监督,落实责任。2010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随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结合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建筑相关企业作为建筑施工安全责任的主体,应严格按照通知的规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度,工程项目要有施工企业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监理企业负责人或项目监理负责人在施工现场带班,与工人同时上班、同时下班,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消除隐患、排除险情。对于重大的安全隐患,企业负责人要坚持在现场监督整改,确保隐患的消除。同时,企业应加强施工现场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和劳动组织管理,严格按照相关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作业,推进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打牢安全管理基础。另外,工程建设、勘察、设计、监理等责任主体也要认真履行各自的安全职责,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督促落实各方相关安全责任。

(2)加强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建筑施工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技能。建筑施工是危险作业,要针对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的情况,切实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加强对企业“三类人员”和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和考核,促使其熟练掌握关键岗位的安全技能。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切实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教育内容要富有针对性,讲求实效。培训方式要多种多样,使受训人员易于接受。而且要形成制度,坚持不懈、切实可行地深人到第一线每一位建筑施工从业人员当中,促进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意识改变,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关心安全的良好氛围。

(3)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中,很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认真、不仔细、不彻底,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各单位、各环节都没有进行足够程度的严格把关,导致隐患变成险情,最后险情变成事故现实。只要各个环节都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层层严格把关,就有可能把隐患排除,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建筑施工各责任方应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中以预防坍塌、高处坠落事故为重点的专项整治的相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具体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对整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整改,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通过建筑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达到遏止高处坠落事故以及塔吊、深基坑、高大棚架坍塌等事故的目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促进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的总体稳定。

每一个建筑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是通过获取更高的工程利润,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以求更好的生存并进一步发展壮大。而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离开安全生产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最后只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而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以安全稳定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形成良性循环,才有可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柳福君.浅析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隐患及有效措施[J].中国科技财富,2012(24).

[2]李晓玉.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与发展,2013(11).

16.加强机房安全巡检,确保网络安全运行 篇十六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3年在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在常州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指导帮助下,我院加强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医疗器械使用风险预警意识,为保障广大患者用械安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较圆满的完成了上级主管部门交给的监测上报工作任务。

一、建立健全医院管理机构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上报工作的顺利进行,利用医院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二级监测网络体系,成立了以院领导为组长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领导小组,在器械科和物资采购中心设立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中心,负责全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收集、统计、分析、审核、报告及信息反馈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重复发生;在临床各科室设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员,成员由各科主任、护士长及设备操作人员组成,对我院发生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及时上报器械科和物资采购中心。

二、建立完善监测运行制度

加强了不良事件监测制度建设,制订了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制度”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考核办法及激励机制”以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流程”等。建立完善工作联系、督查、考核评价、风险预警等监测制度,健全监测工作程序,细化操作流程,不断优化监测工作运行机制,实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建立了医疗器械临床试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科室反馈报告制度、故障设备紧急替代制度、医疗器械临床准入与评价管理制度、医疗器械验收、维修、保养及使用管理制度、医疗设备应急管理程序及规范以及医疗设备故障和意外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制度与规范。

三、突出重点加大监测力度

1、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重点,如人工髋关节、一次性麻醉穿刺包、静脉留置针架、接骨板、角膜接触镜及相关设备等。器械科对DSA、手术室、影像科、ICU及各临床科室抢救设备等重点科室、重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器械、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有效避免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2、职能部门加强了从器械和医用耗材的申购、验收、论证、储存养护、交付使用等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购进器械及一次性耗材必须“三证“齐全,对照包装说明查看是否符合产品的消毒、包装、运输及储藏要求进行检查验收,严格按产品维修与保养程序进行设备、器械的安装、调试及养护。维修人员定期下科室检查仪器、设备的防护是否符合要求、操作人员是否按操作规程操作、有关计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及器械及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情况,及时发现一些漏报的不良事件信息。在日常普通维护中,对所有重点设备采取色标管理,挂上标示牌(绿色-正常、黄色-故障、红色-报废),设备的正常与否一目了然。同时将设备操作流程图挂在设备明显位置,做到人人懂流程,每人会操作。

四、完善风险评估和考核制度

一是定期与临床相关科室沟通,积极发挥临床的监测作用,了解医疗器械使用情况,尤其是关注高风险产品、江苏省重点监测产品及已经发生不良事件的产品,对可能发生的质量安全问题及时预警,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及时抽验,必要时应采取暂停购买等控制措施,切实做到安全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价、早控制”。二是完善监测工作流程,加强临床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上报的培训与指导,提升监测能力。三是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督查考核制度,将监测上报任务分解到临床各科室,并与科室考核挂钩,对上报例数多、上报质量高的科室及个人进行奖励。

五、强化学习教育加强宣传培训

1、医院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在会议上强调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上报工作的重要性,督促各临床科室监测点及时发现并按时进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

2、由器械科和物资采购中心继续组织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培训,加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六、体会

1、医院领导的重视是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前提

医院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首先应得到院领导的足够重视。器械科、采购中心负责人应经常向医院领导汇报开展此项工作对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院管理的重要性。

2、做好监测知识的宣传是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基础 我们的部分医务人员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因此通过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业务学习与培训,使广大医务人员正确认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的重要性,自觉树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意识,使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化。

3、实施绩效考核及奖惩制度是提高报告数量和质量的关键

我院将监测上报任务分解到临床各科,并与科室考核挂钩,对上报及时、上报例数多、上报质量高的科室及个人进行奖励。

我院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实践证明,由于院长重视,组织机构健全、医、护团结协作,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已走向正轨,及时、有效控制用械风险,保障公众用械安全。

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发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是你我共同的责任!

17.加强机房安全巡检,确保网络安全运行 篇十七

为了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日前就《纲要》的发布实施向记者作了进一步阐释。

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平安健康成长

《纲要》的颁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青少年的关心与爱护,必将对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产生重大影响。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制定和颁布《纲要》有三个方面的需要。一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需要。去年,我国陆续修订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颁布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对做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法律要求。另外,在《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总体实施方案》、《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中,均提出了要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今年年初,教育部及时颁布和实施《纲要》,既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加强依法办学的需要,同时也有助于在中小学生中普及安全知识和提高学生防范、处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变能力,巩固和健全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减少灾害的发生,降低灾害损失,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二是规范和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的需要。

对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如果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到位,学生具有基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许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这反映出当前我国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急待加强的地方。另外,目前我国安全教育还存在急需规范的地方。如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方面的课程设置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内容大多偏重于学生安全知识的传授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缺乏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安全行为的训练;教育行政部门也缺乏对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的指导和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与开展安全教育相适应的综合保障机制;部分学校对公共安全教育重视不够,实施不力,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等。对此,有必要从国家层面来规划和明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实施过程,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的指导。

三是构建中小学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的需要。

中小学安全工作的重心一直是以预防为主。为了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教育部先后多次单独或联合其他部门印发了一系列通知和意见等指导性文件。但这大多是针对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的某些方面或者突出问题的,并未对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进行全面系统的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对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实施途径、保障机制等方面作出了系统、全面的规范和要求,为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政策保障。

突出了时代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纲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公共安全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第二部分是“主要内容”,第三部分是“实施途径”,第四部分是“保障机制”。

参照《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规定的六大类突发公共事件,《纲要》相应地确定了公共安全教育的六个模块内容:一是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二是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三是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四是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五是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六是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另外,在内容设置上,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纲要》按照小学低年级、高年级、初中、高中四个学段分别设置教学内容,并且侧重点各有不同,以提高公共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小学低年级侧重了解危险的存在:知道躲避危险和求生、求助的简单方法、技能;强调个人安全。小学高年级侧重认识危险的危害:形成躲避危险的意识;掌握躲避危险的基本方法;强调个人安全。初中侧重了解与安全有关的基本知识: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掌握确保安全的基本方法;强调个人安全,兼顾公共安全。高中侧重了解与安全有关的基本方法:自觉抵制可能引发安全问题的事件,能够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救助别人,既强调个人安全,又强调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明确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实施途径和保障机制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有哪些?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一是学校要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二是利用地方课程,采用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和演练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公共安全知识;三是通过游戏、模拟、活动、体验等主题教学活动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来开展安全教育;四是通过与公安消防、交通、治安以及卫生、地震等部门以及家庭和社会共同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安全教育。根据《纲要》的有关规定,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可以结合本地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积极主动地开展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公共安全教育活动。

该负责人强调,各地还要从以下几方面积极建立健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

工作的保障机制:

一是要保证公共安全教育的时间。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不同学段的课程方案,确保完成本《纲要》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并要安排必要的时间,开展自救自护和逃生实践演练活动。

二是要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积极开发包括网络资源、图文资料等在内的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大力提倡学校使用公用图书经费统一购买相关教育材料,并作为学校公共图书的一部分,供全体学生循环借阅使用,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不得增加学生负担。

此外还要重视相关的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相关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重视和加强教学评价与督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制订科学的公共安全教育评价标准,并将其列为学校督导和校长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贯彻落实《纲要》有哪些具体要求?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纲要》,切实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确保中小学生人身安全。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强宣传,提高对《纲要》的认识。二是各省尽快出台落实《纲要》的实施细则。三是加强校长、教师培训,提高安全教育的能力建设。(本报记者 苏婷)

上一篇:献爱心活动的作文550字下一篇:教学平台系统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