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目录(共11篇)(共11篇)
1.读书笔记目录 篇一
2014年10月-11月给学生开具的期中考察补充阅读书单
请学生们与教材中划定的阅读文献一起,任选一种阅读并写作不少于2000字的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的纸张有统一规格的白纸发给学生)上午两个合班:
1.《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作者:覃彪喜
2.《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一流大学顶尖学生的成功指南》作者:卡尔·纽坡特
3.《专注力》(埃伦·兰格)4.;《人性的弱点》,卡耐基著; 5.《拖延心理学》(袁博克)
6.《论语》参读《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 7.《孟子》参读《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 8.《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涂又光译)9.《人间词话》(王国维著)
10.《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编 陈婉俊补注 11.《道德经》(老子)12.《灵魂的事》,史铁生著 13.《西方的没落》(斯宾格勒)
14.《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美]亨廷顿、哈里森主编,程克雄译,新华出版社,2010.)
15.《丑陋的中国人》,柏杨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16.《暧昧的日本人》(李兆忠/著,九州出版社,2010)
17.《日本与日本人》 [日]小泉八云/著,胡山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8.《新工具》(培根)19.《西方哲学史》([英]罗素)
20.《孙子兵法》孙武/著,参读《孙子译注》郭化若译注 21.《古文观止》[清]吴楚材、吴调侯选注 22.《生活的艺术》,林语堂/著 23.《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著 24.《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丹尼尔·贝尔)
25.《吾国与吾民》(林语堂,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26.《乡土中国》(费孝通)27.《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28.《中国建筑史》(梁思成)29.《瓦尔登湖》(梭罗)
3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31.《菊与刀》(<美>露丝·本尼迪克特)32.《理想的冲突》(<美>宾克莱)33.《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
34.《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35.《科技想要什么》[美]凯文·凯利,熊祥译,中信出版社,2011.36.《文明史》(<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著,常绍民等译,中信出版社,2014)37.《美学散步》(宗白华)38.《美的历程》(李泽厚)
39.《寂静的春天》(蕾切尔·卡逊)40.《旧制度与大革命》(托克维尔)
41.《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美>丹尼尔·贝尔)42《庄子》,参读《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43.《曾国藩家书》(曾国藩)44.《傅雷家书》(傅雷)
45.《马克思传》(麦克莱伦/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6.《我体验真理的故事——甘地自传》甘地/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47.《李光耀回忆录》 <新家坡>李光耀,译林出版社,2013。48.《目送》(龙应台)
49.《中国艺术史》([英]苏立文/著,徐坚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50.《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51.《苦难辉煌》(金一南)52.《中国震撼》(张维为)53.《论美国的民主》(托克维尔)54.《大国崛起》(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55.《国家的选择:华盛顿与他的时代》(<美>罗恩·彻尔诺,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56.《希特勒传》((德)约阿希姆·费斯特,马昕等译,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57.《追寻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
58.《西方将主宰多久:东方为什么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美]伊恩·莫里斯/著,钱峰译,中信出版社,2014.59.《剑桥日本史(19世纪)》 [美]马里乌斯•B·詹森/著,王翔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60.《149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 [美]查尔斯•曼恩/著,胡亦南译,中信出版社,2014
2.读书笔记目录 篇二
一.读后感的写作指导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 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 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一) 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1. 确定正副标题, 正标题一般标明文章的中心内容, 副标题标明题材, 一般为“读《×××》有感”。
2. 读后感的一般思路:引———议———联——结。
(1) 引——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某些语句, 很快引出“感”的观点或中心。
(2) 议———就自己“感”的重点、观点进行分析议论, 说明道理。
(3) 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 记叙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实际抒发感受。
(4) 结——结尾概括中心, 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结论可与开头照应, 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 可强调某一重点, 可发出号召。四部分中, “议”和“联”是核心;引和结为次要部分。
(二) 一篇读后感只论述一个中心。
一篇文章可能有多个中心, 如读《执竿入城》这个故事, 从不同的角度, 确立的感受中心也不尽相同, 也就是说从不同的角度可确立以下多个中心, 但写作一篇读后感时只论述一个中心, 切不可面面俱到。
鲁人的角度: (1) 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必须打破思维定势束缚; (2) 多想才能出智慧; (3) 轻信盲从是可悲的。老者的角度: (1) 好为人师要不得; (2) 自作聪明者戒; (3) 经验主义者行不通等。
(三) 读后感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一篇文章,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 对一篇文章,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所以应对众多感点进行筛选比较, 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最顺畅的一个感点。
例如《滥竿充数》三个感点: (1) 南郭先生行为———人要有真才实学, 靠蒙骗过日子是不会长久的。 (2) 齐宣王行为———应当实事求是不要搞形式主义。 (3) 南郭先生在两代齐王不同遭遇———应当打破大锅饭, 让一部分人混不下去。比较三个感点, 对照当前的形势, 我们发现第三个感点是当前的热门话题, 最切合人们的思想实际, 与现实联系最深。
(四) 读后感的关键是议和联。
首先, 针对论点, 进行多角度说理。比如例文论点“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讲诚信的人”, 作者从两个角度摆出理由: (1) 诚信是做人的一个起码要求; (2) 诚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
其次, 可以运用正反对比说理来突出论点。比如例文论述“诚信是做人的一个起码要求”论点时, 进行对比说理使论点更加鲜明。
例文:《亲近自己的双腿》中的残疾车夫坚决只收事先讲好的3元车资, 不肯多收一分钱, 即使多骑一站路, 付出比别人多的汗水和努力, 我觉得我们的社会正需要这样讲诚信的人。 (引)
诚信是一个涉及人的道德修养和做人准则的问题。做人要讲诚信, 要表里如一, 要言而有信。 (议)
诚信首先是做人的一个起码的要求, 是人人都应具有的品质。试想, 如果我们做人不讲诚信, 那么我们周围的社会就将是一个尔虞我诈、彼此设防、充满虚伪的冷漠社会,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快乐么? (议、联)
其次, 诚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对生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诚信在高度文明的社会大环境中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 (议、联)
社会呼唤具有诚信品质的人, 讲诚信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结)
(五) 学生文章修改前后对照。
修改前:
我们要勇敢面对生命的暴风雨
张抗抗《窗前的树》的中洋槐, 在夏日的暴雨中毫不动摇, “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 让我感触颇深。
我们要像洋槐一样, 勇敢面对生命中暴风雨的侵袭。由此我想到了贝多芬, 他在耳朵失聪的情况下创作了《命运交响曲》, 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生命中常常会有暴风雨, 软弱的人会赶快跑到避风港, 把自己保护起来, 而那些坚强的人, 他们会迎着暴风雨前行, 雨很大, 风很大, 但是刮不倒他们的信念和坚定, 暴风雨在他们面前也因此变得软弱。
让我们勇敢面对生命中的暴风雨, 做一个坚强的自己。
修改后:
我们要勇敢面对生命的暴风雨
张抗抗《窗前的树》的中洋槐, 在夏日的暴雨中毫不动摇, “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 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要像洋槐一样, 勇敢面对生命中暴风雨的侵袭。 (引)
人生中暴风雨是常有的, 与暴风雨搏斗时一定是要受伤的, 但如果这样就向暴风雨低头就将意味着将要停滞不前。 (议)
贝多芬, 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创作了《命运交响曲》, 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张海迪, 在下身瘫痪, 半身不遂的情况下, 创造了轮椅上的奇迹, 让世人惊叹于她那暴风雨后的美丽。霍金身残志不残, 提出了黑洞学说, 实现了生命的真正价值。生命中常常会有暴风雨, 软弱的人会赶快跑到避风港, 把自己保护起来, 而那些坚强的人, 暴风雨在他们面前也会变得软弱。 (议、联)
让我们勇敢面对生命中的暴风雨, 做一个坚强的自己。 (结)
二.赏析短文的写作指导
写赏析短文是一种很好的学语文的方法, 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写赏析,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赏析展示的是学生不同的个性, 体现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作品赏析是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认识, 它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艺术手法等的赏析。
如何写好赏析短文?
(一) 明确鉴赏要点:
1. 内容赏析:
(1)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思想;
(2)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表达格式:本文通过……, 抒发了 (赞美了) ……, 并流露出…… (通常用在鉴赏短文第1段)
2. 语言赏析
赏析短文的语言要做到通顺、流畅, 力求生动、有文采。孔子说:“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写作时只有做到语言优美、有文采, 才能有助于提高鉴赏的品位, 也才会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从语言角度:
(1) 用词之美———本文中的……, 抓住了……的特点, 运用……几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 把……写得惟妙惟肖, 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的图画, 令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 所见之景如在目前。
例:说说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请允许我满含泪水地回来》)
之后, 她了口袋中的安眠药。她想找个结束烦恼的地方, 但她。
“捏紧”表现主人公已经陷入深深的绝望, 下定了轻生的决心;“起不了身”表现了网友对她的鼓励、关爱和理解使她受到震动, 不忍心草率地作出轻生的举动。
(2) 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 (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
例:自选角度品析下列语句。 (张抗抗《窗前的树》)
“雪后的洋槐一身素裹银光璀璨, 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 真不知是雪如槐花, 还是槐花如雪。”
赏析:运用了比喻、回环的手法, 细腻地描写了雪后洋槐银装素裹的美丽姿态, 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妙的画卷, 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3) 哲理之美———本文语言极富哲理, 特别是……几句, 告诉我们……, 使我们读后懂得了……的道理, 并能启发我们对……进行更深层的思考, 令人受益匪浅。
如:品析下列语句的哲理。 (张洁《我的四季方舟》)
“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 未来的四季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生命不可能重复, 时间也不会再来, 要认真对待生命, 就要学会珍惜, 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在人生的春季里, 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青春, 春天去了还会来, 青春一去可就不复返了。
3. 艺术手法赏析
(1) 表达方式角度:
(1) 感官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
(2) 动静结合角度:以动衬静, 动静结合等。
(3) 描写方式角度:正面与侧面, 直接与间接。
(4) 描写内容角度: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
(2) 表现手法角度:
以小见大、象征、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卒章显志、首尾呼应……
(3) 具体模式
(1) 小中见大:选文从我们熟知的……入题, 抓住……的……特点, 让我们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如莫怀戚《散步》。
(2) 象征:选文运用象征手法, 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 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 更好地达到了表现……的目的。如张晓风《行道树》。
(3) 托物言志:选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紧紧抓住……的……的特点, 精心刻画, 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如周敦颐《爱莲说》。
(4) 烘托:选文大量运用环境烘托, 把表现对象的……心理, 放在一个……的环境里, 更好地表现了人物内心世界, 增强了文章表现力。如曹文轩《孤独之旅》。
(5) 卒章显志:选文运用了卒章显志的写法, 层层铺叙, 直到最后才突然揭开谜底, ……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然后又转入深深的思考。如张晓风《春之怀古》。
(二) 把握赏析注意点
赏析中肯与否, 最重要的是要读懂文本, 如果对所赏析的内容把握不准, 或理解失误, 就好比走路选错方向, 赏析无从谈起;同时要选择好赏析的切入点, 善于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我们无论从哪个角度入手, 只要合情合理, 有自己的见解, 都是可以的。
赏析短文的结构一般为“总—分—总”的形式, 即开头总起, 主体部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述, 结尾归纳总结;也可根据实际写成总分或分总。
3.用读书日记代替读书笔记 篇三
笔者曾经对所在学校中高年级的一百名学生就读书笔记问题做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发现,不喜欢写读书笔记的学生有67人,无所谓的有26人,喜欢写读书笔记的只有7人(笔者所在学校的读书笔记分为三大部分:阅读的内容的基本情况、摘抄、感想)。
学生不喜欢读书笔记有这样一些理由:
“老师规定了字数,我们在写的时候手都写麻了。”“一天一页读书笔记,很是烦人。”“写完之后,我又不会去看它。”“整天都是写文字,烦死了,一点趣都没有。”……
老师为什么让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中的那些规定项目有什么样的根据?
很多老师是这样回答的:“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是因为要有一个手段来督促学生读书,而且当学生在做读书摘抄的时候,也能够积累一些好的词句,以便在写作文的时候用得上(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还是没有用上读书摘抄下来的好词句)。写感想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对于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感受,进而受到教育。”
读书笔记上的感想和摘抄的依据是什么,很多老师都说没有思考过。只是说凭自己的感觉要这样做,或者是看到别人这样做了,所以也这样做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很多老师还是认同这样的事情:读书笔记我也知道学生不喜欢,而且学生写了读书笔记之后阅读能力也没有多么大的提高。但是不这样做就不能够检查学生是否阅读了课外书。
由此看来,读书笔记是一个让老师和学生都不喜欢的东西。但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为了应付老师对于阅读的检查督促,双方都在承受着煎熬。
读书笔记似乎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读书笔记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还是留下来?如果留下来,怎么样留下来?
理性审视之,写读书笔记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可以增强记忆,便于查阅,容易梳理故事情节……因此,提出让读书笔记走开的想法是不对的。完全从成人的角度来写读书笔记,而且在写作的时候随意为之,不去考虑所作的项目是不是符合逻辑,是否有理论依据,这样的读书笔记学生是不欢迎的。因此,读书笔记的记录还是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来设计,并且在记录的过程中要有目的性,所作的记录项目要符合逻辑。鉴于此,我尝试用读书日记来代替读书笔记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用一本24开、24页的笔记本来做读书记录。每天记录一页,每页的第一行写上日期,第二行写上书名、作者、如果有小标题写上小标题,没有小标题就直接写上从第几页到第几页。第三行开始写书中的主要人物,一个人写一行。然后隔一行写上地点、时间。剩余的地方,要求学生在旁边画上自己所感兴趣的和与阅读内容有关的一幅画。每周五利用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自己的阅读日记,或者交换阅读其他同学的阅读日记。
从一开始记录读书日记的时候,我就告诉学生,我们是在写一本书,这是我们读完别人的书之后所写的书。这就让学生产生一种创作的冲动。这样做还有一种隐喻在里面:那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历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既然这是一部精神发育的历史,就应该留下他的足迹。其次,对于每天记录的日期,是让学生养成每天都阅读的习惯。当然更是“美好的一天从阅读开始”的隐喻所在。同时也是一种任务驱动的做法,以便于教师的检查和督促。
记录人物、地点、时间的做法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记录读书笔记的时候,学生往往都是在读完整本书后就忙着写感想,学生所感受到的往往只是一个局部,或者是泛泛而谈的一些适合所有文章的万金油式的话语。而学生在做读书日记的时候,我要求学生把讲述中所出现的人物都写出来。按照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写日记的过程就是一个学生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回忆的过程。学生对于人物关系的梳理过程就是学生对于所阅读内容的整理过程,这样的过程也是一段重新温习的过程。
当学生整理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之后,随后要求对于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用箭头线段来表示。这样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回忆思考阅读内容的过程。学生在整理这些人物关系的时候也就是学生探究文本关系的过程。
所谓文本的意义就是文本中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物的关系、物和物的关系等诸多关系的总概括。所以,从这样的角度来审视阅读内容中的众多关系的联系过程就是对文本意义的探究过程。
之所以要求学生在读完之后画出这样的图示,是基于人的遗忘规律来考虑的。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这条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由此看来,对于所阅读的内容要能够在一天之内进行复习,要求学生画出人物关系图就是一种方法。
之所以让学生画画,是学生对于所阅读的内容进行具体化的过程。对此,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图画成了施展创造性想像力的源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图画能‘打开话匣子’,它能让平时沉默寡言的、非常腼腆的儿童都开口说话。”
事实证明,孩子对于画画是非常感兴趣的。有一个孩子曾经这样对我说:“我发现我们现在所阅读的内容不光可以说出来和写出来,还可以画出来。”是啊,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强求学生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呢?
让学生撰写阅读日记之后,我发现这样做有一些好处:
阅读日记给阅读交流提供意义支撑点。
以往,在组织学生讨论所阅读的书籍的时候,学生只能从自己的头脑中去寻找所阅读的内容,但是那毕竟是没有支撑点的,而且在这个时候,留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也往往是比较概括性的。而往常,学生虽然写读书笔记,他们所写的往往只是在读完书后的一个局部的感受,或者是一个整体的万金油式的感想。只不过是学生在阅读之后的一种被动地说话而已。
阅读日记虽然记录的是一些简单的要点,但是这些要点能够让学生回忆起与之有关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激活学生大脑里的库存信息,达到阅读内容的重现。它能够为学生在读书交流中提供发言的支撑点。
阅读日记激发学生的二次阅读欲望。
笔者认为对于学生而言,要学会对于所阅读的书籍进行再次阅读。“旧书不厌百回读”说出了再次阅读的重要意义。
作为教师都知道,真正能够对自己发生影响的书籍是在再次阅读之后,只有通过二次或者三次甚至多次地阅读同一本书,我们才能够从中获得阅读的乐趣所在。而学生通过每周五翻阅自己的阅读日记,往往会为自己所记载的内容感到惊奇,进而能够产生再次阅读的欲望。通过调查,笔者发现,通过读阅读日记来再次阅读同一本书的学生达到了百分之三十八,这一比例远远大于写读书笔记的学生。
阅读日记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成就感。
往常的阅读中,我们往往偏重于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但是学生只是进行了一次性阅读,阅读之后往往就会忘记,甚至连书中的故事梗概都忘记了。时间一长,学生甚至连书中的主要人物都忘记了。这样的阅读能够给学生带来怎么样的阅读帮助?但是通过阅读日记,所记录的是一些简要的内容。它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阅读的成就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能够写出一本书,这样的做法还是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的。
阅读日记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每天的阅读,能够让学生在阅读日记中合理安排自己的阅读时间,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到按照计划进行阅读,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师读书目录 篇四
一、必读书目:
1、《多元智能(修订版)》(美)加德纳著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
2、《建构主义教育研究》高文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3、《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主编,北师大出版社
4、《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5、《第56号教室的奇迹》(美)艾斯奎斯著中国城市出版社
6、《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 著漓江出版社
7、《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朱永新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8、《不做教书匠》管建刚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9、《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关鸿羽著新世界出版社
10、《有效教学方法》(美)鲍里奇江苏教育出版社
二、选读书目:
语文:
1、《在农历的天空下》常丽华天津教育出版社
2、《孩子的早期阅读课》马玲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3、《窦桂梅的阅读教学》窦桂梅长春出版社
4、《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李吉林山东教育出版社
5、《小学语文教师》期刊
数学:
1、《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雷玲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斯苗儿
3、《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郑毓信
4、《走进儿童的数学学习》张兴华
5、《小学数学教师》期刊
英语: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期刊
2、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王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罗少茜编著外研社
4、小学英语课堂游戏100例张海全编著外研社
科学:
1、《科学课教学研究》(美)大卫杰纳.马丁译者薛伟江长春出版社
2、《小学科学案例研究——科学课程典型教学案例及其理论解读》张屹 高等教育出版社
3、《新小学科学教育/国际科学教育新视野译丛》(美)撒吗.沃泽曼//乔治.依芙妮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读书笔记目录 篇五
一、业务员是伟大的1.1 我为什么要做销售?
1.1.1 做销售不只是为了赚钱 1.1.2 销售:窥视人性
1.1.3 人性的旅行
1.1.4 敬畏与勤勉
1.2 该做什么销售
1.2.1 抉择前的扪心四问
1.2.2 好工作与差工作
1.3 销售是快乐的职业
1.3.1 我们做业务是很开心的 1.3.2 为自己打工
1.4 业务员是伟大的1.4.1 让人骄傲的职业
1.4.2 一个伟大的业务员
二、从基本功开始
2.1 销售生涯的第一课 2.1.1 相信老板
2.1.2 相信自己
2.1.3阳光、空气和水
2.1.4业务员的三项基本技能 2.1.5 成功销售的五点特质
2.1.6 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2.1.7 蹲好马步,画好鸡蛋
2.1.8 脸皮是练出来的2.2 销售是一门技术活 2.2.1 你必须是专家
2.2.2 忍是一种技术
2.2.3 抓住每一个学习机会
2.2.4 第一个业务
2.2.5 商务交谈
2.2.6 经典的四问与四答
2.2.7 不要每天从零开始
2.2.8 目标与行为的关联
2.2.9 有主有次,面面俱到
2.3 不断的自我突破
2.3.1 信心来自于哪里?
2.3.2 业务的四项基本原则
2.3.3 突破自我定势
2.3.4 我就是一根风滚草
2.3.5 我只要十分钟
2.3.6 知识使人有更多机会
2.3.7 气质、气度、气场
三、水无常形,兵无常势
3.1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3.1.1 这是一个人渣的世界
3.1.2 大厅装修出卖老板
3.1.3 拨云见日的”快感”
3.1.4失去关键点,失去客户
3.1.5 一次失而复得的机会
3.2 是博弈,不是独角戏
3.2.1 一厢情愿是一种错
3.2.2 有时该用用激将法
3.2.3 一个理发师的启示
3.2.4 这不是真实的唐僧
3.2.5 “猫洞”的哲学
3.2.6 从容应对高手砍价
3.2.7 让老客户不好意思找你砍价 3.2.8 合作伙伴是什么?
3.2销售处处有“奇招”
3.2.1销售处处有“奇招”
3.2.2 半夜鸡叫
3.2.3 制造饥渴感
3.3 失败有时是好事
3.3.1 一次刻骨铭心的催款
3.3.2 回款高于一切
3.3.3 一次龌龊的催帐
四、生意不只是买卖
4.1 信任是一切的基础 4.1.1 学佛的人不妄语
4.1.2 诚实是赢得信任的重要法宝 4.1.3 让兑现承诺成为一种习惯
4.1.4 客人为何相信你?
4.1.5 我必须如实告诉您
4.1.6只要您不放弃,我就不放弃 4.1.7 神奇的斗虫
4.1.8 主动永远比被动好
4.1.9 透明赢得信任
4.2 作一个积极的人
4.2.1 积极面对,就会有对策
4.2.2 同理之心
4.2.3 积极的人生不会有抱怨
4.3 爱人者,人恒爱之
4.3.1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4.3.2 一个爱人者
4.3.3 一个左右逢源的人
4.3.4 多向他人赞美你的朋友
五、客我合一
5.1 客户不是上帝
5.1.1 客户真的是上帝吗?
5.1.2 合作是一种缘分
5.2 与客户共同成长
5.2.1 让客户介绍客户
5.2.2 致命的推荐
5.2.3 好心的“小三”
5.2.4 业务员犹如润滑油
5.2 懂得感恩
5.2.1 生意是一时的,朋友是长久的。5.2.2留心那些身边的感动
5.3 忠实于客户
5.3.1 香草冰激凌与蒸汽锁
5.3.2 上帝造的人都会生病
5.5 创新共赢模式 5.5.1 创造性的共赢
5.5.2 客我合一
六、团队管理: 学会关怀与依赖 6.1 敢于担当
6.1.1 得豁出去一些东西
6.1.2 屁大点的事情你都不担不起? 6.1.3 得到太少更应加倍付出
6.2 达人达己
6.2.1 做员工人生当中的“贵人”
6.2.2 够黑,但不够厚。
6.2.3 我愿再相信你一次
6.2.4 一首打油诗
6.2.5 别把人当畜生
6.2.6 剩菜哲学
6.2.7 奇迹源自信任
6.3 销售的人文情怀
6.3.1 越成功越要自律
6.3.2 筵席总是要散的6.3.3 让快乐贯穿始终
6.3.4 让销售更有爱
6.3.5 先做事,后做人
6.3.6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6.孩子,你会写读书笔记吗? 篇六
在中学语文的课外阅读教学中, 学生不会做读书笔记、教师不指导学生如何做笔记等问题仍然存在, 学生、教师、家长等都缺乏做读书笔记的意识, 可见社会各界对读书笔记的重视程度亟待提高。我国新课改的专家傅道春在《优秀教学案例》中指出:“目前, 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 对‘笔记’的理论研究及实际运用都明显不足……但愿能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和研究。”[1]
一、中学生读书笔记的问题
(一) 读书笔记仅有一种形式
翻看中学生的读书笔记, 形式千篇一律, 仅是好词、好句、好段的摘录, 没有他们自己对摘录文字的理解与思考, 这是现今中学生读书笔记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得到巩固与普及, 但离开课堂, 他们在课外学习中的自主性、探究性精神还剩多少呢? 从学生仅有一种形式的读书笔记中可见一二。
中学生对读书笔记的认识大部分源于小学老师第一次布置读书笔记时提出的要求, 即好词、好句、好段的摘抄, 而他们在上了初中、高中后遇到读书笔记作业就条件反射地认为是摘抄文章, 可看出他们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已形成思维定势, 从而导致中学生就“读书笔记该如何做”这一问题认知的盲区。而某些中学语文老师对收交过来的一种形式的读书笔记也习以为常, 没有由这一现象产生问题意识, 因而读书笔记仅有一种形式。
(二) 读书笔记成了一种形式
教师与学生都流于读书笔记的形式, 而未深入其中, 共同把握读书笔记的意义所在。
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读书笔记而写读书笔记, 快速浏览文章, 划出好词好句后立即摘抄草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而很少思考文章大意是什么及作者为何这样写等问题, 作为能够独立思考的个体, 中学生这样写读书笔记何尝不是一种形式呢? 而某些老师是为了布置作业而布置作业, 如中学生每年的寒暑假作业都有“阅读以上文学作品, 并完成读书笔记”, 还有双休日的作业中也有“完成一篇读书笔记”这样的字眼等, 读书笔记只是充当了作业量的“候补队员”, 老师也仅是完成任务般给每个学生的阅读笔记批个“阅”字就发给他们, 由此看来, 一些老师不也是将读书笔记视为一种形式吗? 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及的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一课程目标如何才能实现呢?
二、解决中学生读书笔记问题的对策
中学生写读书笔记的现状不容乐观,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书是看不完的,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教给学生读书看报的技能。”[2]所以, 结合相关原因, 要解决当前中学生读书笔记的问题应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着手, 分别采取对策。
(一) 教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 各学段可以有所测量;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提倡多角度阅读……”这就意味着作为教学的主导, 教师在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时应鼓励学生多角度阅读, 多形式写读书笔记, 注重多样化及有效性。
1.教会学生正确做笔记的方法
教师在布置读书笔记作业前应告知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多种方法及意义所在, 使学生“闻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具体方法有:
(1) 摘要式
即读书时摘录阅读中的精彩词句、段落或名人名言等, 进行语言积累。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摘录时忠于原文, 注明摘录文字的出处如文章的标题、作者等, 方便日后使用时查找。
大部分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被动的, 他们找本好词好句好段的参考书进行摘抄应付了事, 所以老师在布置阅读任务时应力求落到实处, 如让学生每天摘抄不得少于350字, 且标明文章题目、作者及写明摘抄该段文字的原因。
(2) 提纲提要式
提纲式即读懂文章, 抓住文章的中心, 理清文章的条理, 用提纲的形式把文章的观点或相关内容记录下来。提要式则指纵观全文, 用自己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章或全书内容。
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初中、高中阶段是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 教师可通过要求他们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写下所读书物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内容要点及写作方法等, 帮助他们理清思路、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 培养清晰的逻辑思维。
(3) 仿写式
即根据摘抄的句子、段落等进行仿写, 或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 此方法适用于各种文体的阅读。
记读书笔记的目的是促进有效阅读, 而阅读的目的之一是积累后能化为己用,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化为自己的血肉。”故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兴趣被激发后, 教师应一鼓作气, 让学生根据自己摘录的句子、段落或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 这样不仅使学生积累了丰厚的语言知识, 又让他们有意识地通过阅读培养了写作能力。
(4) 心得体会式
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受到的启发或者收获, 此方法适用于阅读任何文体。
学生阅读后, 以该笔记方法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而这必然是在他们已读懂文章的前提下, 教师应提醒学生在运用该方法做读书笔记时切忌空泛议论、无病呻吟。因为写心得的过程建立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思考, 进行再次创作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能力、品评能力等会逐渐提高, 而创作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2.认真点评学生的读书笔记
(1) 及时检查
教师应按时、及时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 起到督促作用, 让流于“形式”的读书笔记从源头上“终结”。
(2) 认真评价
心理学家认为, 人的认知与自我需要紧密联系后, 只有这种“需要”被转移成愿望, 才能迸发出强烈的内驱力, 形成积极的追求, 而自我需要是建立在被需要的基础之上的。因此, 教师应及时对他们的读书笔记进行认真的批改与有效的评价, 如对学生的进步予以肯定, 指出笔记的不足, 以及谈谈自己对同样读物的认识。另外, 教师还可选择合适时机让学生与大家分享阅读过程中的收获。这样学生的自我需求得到满足, 读书笔记会写得更加认真, 阅读也会变得更加主动, 阅读效果也显而易见。
3.鼓励读书笔记与作文相结合
教师在学生会做读书笔记的基础上, 可鼓励学生将写读书笔记与作文相结合。正如宋代陈辅所言:“万卷书谁不读, 下笔未必有神。”这说明了阅读和写作不能同步的现象。这种现象目前在广大中学生中仍普遍存在, 许多中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较多, 对作品的主要内容及情节都很熟悉, 但就是因为懒于动笔, 阅读所得不能及时有效地运用于写作实践中, 所以阅读的成果就无法转化为写作能力, 结果造成眼高手低的局面。
而学生通过写读书笔记, 对文本有了清晰的印象和深刻的体悟, 这必然推动学生发现“写然后知不足”, 教师此时再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读书和思考, 形成读、写、思的良性循环, 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益处。
(二) 学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思考和感悟, 受到情感熏陶……”所以对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而言, 对读书笔记有正确的认识, 端正做读书笔记的态度, 采取有效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中之重。
1.端正做读书笔记的态度
大部分学生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猎取知识, 扩大知识面, 所以他们在读书时更多的只是注意写了什么, 而不关心作者是怎么写的及为什么这样写的道理, 因此很难从读物中受益, 也很难从读物中发掘到值得做读书笔记的材料, 而阅读水平也很难得到提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大部分学生应端正做读书笔记的态度, 保持对阅读本身的积极性, 做出高质量的读书笔记。
2.用有效的方法做读书笔记
部分同学有做读书笔记, 但更多的还“只是积累一些好词佳句或摘录作品简介, 少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这恐怕更多的受小学阶段读书笔记的要求影响,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 经历得渐多, 积累渐丰, 阅读的层次也应逐渐提高, 因此中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 可根据教师的指导采取有效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以逐渐提高自己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的能力, 而不能阅读时只停留在对语句的表层理解上, 对语句的话外音应深入品味、咀嚼, 对作品的解读还应力争达到多元化, 形成立体感。
三、结语
做好读书笔记不仅有益于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 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教师在中学生阅读过程中善导, 中学生在写读书笔记时乐学, 做到古人一直提倡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像韩愈那样“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 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 寡言者必钩其玄”[3]。只有勤于做读书笔记, 将写读书笔记当做读、写结合的一种最佳方式, 才能打破中学生读书时眉头紧锁、作文时冥思苦想的困境, 不吝笔墨, 做好读书笔记。
摘要:写读书笔记是人类在阅读过程中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方法, 写好读书笔记有利于提高读书效率、提高写作能力及强化读书效果。文章结合中学生不写读书笔记、不会做读书笔记导致阅读效率低、阅读效果差的现状, 提出对策, 并阐明读书笔记对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学语文,读书笔记,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希华.现代学习理论评析[M].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3:140.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13.
7.一苇庐读书笔记 篇七
一
文字是有生命的,它经过作家生命的孵化,发生了激烈的撞击,当它们在纸上出现的时候,创造了另一种生命。
文学不是寄生虫,依靠别人的施舍,跟随在别人的后面。
一个作家应该吸引不同的思想光电,在自己的天空放电,形成厚重的雷雨云。大量的思想光电,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亢奋地狂奔,纠缠不清,终于在一个夜晚,蕴积的雨云,产生了裂变,一声石破惊天的响雷,划开了天空,文字的雨,挟着情感的风,在纸的大地上降临。
文字像绘画的材料一样,各种字和词在作家的调度下,经过情感的酝酿,挥发出一种特殊的文字。
在纸的画布上,精神的笔蘸着文字的颜料,写下第一划的时候,作家的生命融化在上面。好的文字,不是形容词的堆积,名词和动词是骨胳,它准确、朴实、真诚,没有染上流行的色彩。文字是有道德感的,一个写作者不能丧失底线,要不断地发起“整风运动”,肃清一些行文中多余的东西,还文字的纯净性。
二
我要用纯粹的文字去表现自己,不会因为篇幅的长短,去虚假的充添。文字不是游贱,设计一个个惊险的程序,刺激人们的神经,在诱人的陷阱中,消耗精力和时间。文字的秘语,是需要生命的解读。
纯净和真诚,是一种弥漫在纸上的最基本色调,它决定作家创作的走向。今天的文字丢失太多本质的东西,更多的是受流行的污染。
每天成吨成吨的文字垃圾,在网上、报刊堆积,有几个真正的清洁工,挥动手中的精神铁锹,猛烈地铲出这些散毒的垃圾,把它们投进精神的炉火中。谩骂、抄袭在今天是最时髦的,窃取别人的文字,像是胸前佩戴红花的劳模,到处可以演讲、出书、发表作品。捧和杀是它们手中的狼牙棒,可以无羞耻地挥舞。
一个真正的作家,必须像堂吉诃德一样,手持长矛,向时代挑战。他不会屈服庸俗文化送给他的披风,宁可裸露膀子。
我越来越喜欢画家和诗人的文字,他们的文字充满了湿润的诗性和想象。对艺术的独特感受,有科学的准确、情感的丰富和宗教的虔诚,这是当代作家所缺少的。
三
我现在对书越来越挑剔,不会易地去翻阅一本书了。我对书的选择,是对精神背景的守护,防止污染最后一块圣地。我喜欢传记,真实的传记,而不是为了时髦,为了立碑建传所策划的商业的传记。在阅读中随大师们走过一生,学到很多的东西。一个大师在时代中的表现,每一处细节,每一句话都是那么充满魅力,他们对人,对事件,对自己的艺术追求是真实的,没一点矫揉造作。
阅读大师的书,不是看他们的成绩有多大,而是人生的态度,和独特的艺术个性。文学作品不是工业生产的流水线,把材料送进去,经过严格的、统一的工序,削磨棱角,变成模样一致的产品,贴上合格的标签。
一个作家要有忏悔之心,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要有道德的评价。这样良心才能保持高度的纯洁,作品变得辽阔、广大。一个写作者,不能只读一些文学作品,要拓宽阅读的视野,也读心理学、伦理学、哲学和绘画的书。通过知识的积累,把自己磨练得更加敏锐,对事物和人的看法不是形式的了,而是切入内核。
四
文字不仅仅是摹仿生活中的物与事,而更多的是要观察细腻的人的神情,和对事物的独特发现。每一个文字,饱涨写作者浓烈的情感。
每天思想最活跃的时候,是在上下班的路上。那时,我的想象如同一只鸟儿,在喧闹的街道上飞翔。我跟随着它,跑出很远的地方,我们一同沿着回忆的路,采摘很多花朵。
夜晚是阅读的时候,我讨厌一切书房外的活动。书房是孤独的岛屿,是壮美的山野。我不想让任何人打扰,只想坐在藤椅中,背略略斜在椅背上,借助黑暗中的一盏灯光,静静地读一本书。我在文字的森林中穿行,呼吸精神的空气,听大师们讲述一个遥远的故事,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年年地生活。
散文是心灵的敞开,让生命的情感奔流而出,而不是当下的散文对生活的模仿。一些小情调,小忧伤,缺少灵魂的躁动。一个贫血的写作者,只能写出水肿的美丽。
五
罗兰·巴特说:“实际上,只有童年才有故乡。”他的话没有多余的赘言,却撞开了我记忆的大门。敞开的窗子扑进一潮潮的热气,今年我很少打开空调,我在网上接收朋友从故乡发来的照片。那是一些山野之花,土豆花、地瓜花、野百合,还有清晨雾朦艨的小镇,一缕炊烟缓慢地缭绕。罗兰·巴特对故乡有自己的看法,我想说:“童年的故乡是一朵向日葵,漂泊的人儿是疾飞的蜜蜂,飞到那盘花蕊上采撷。”
作家离开了生活,写出的作品就像豆芽菜,长得漂亮,没有泥土的气味。作家一旦离开了生活,离开了大地,作品就变得水肿,更谈不上精神了。
一场细雨,淋湿了酷暑中灼热的线条,湿气一潮潮地卷了进来,撞击干燥的空气。我穿行在书中的巴黎,跟随毕加索进出酒馆、餐厅、画室和旧街上,那个时期毕加索在画布上刮起一阵蓝色的风暴。
读书不是为了数量,快餐似地吞吃。读书是用精神排出体内的浮躁、媚俗的毒素,滋养心灵。读书不是做面膜,保护脸面。
写作不是机器,流水线产出产品,然后以最快捷的方式,推向市场出售。创作是生命的爆发,一瞬间,倾泻出激情的活力,用尽全部的情感,去大哭,大唱,大笑,决不是像劣质的电视剧中的演员,在买弄技巧。
丧失了诗性的写作,远离了生活,在复制中写作,不断粘贴,一个人,一群人的作品似曾相识,没有了个性。许多作品靠俗气、起哄,贩卖身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一些作家在卖弄花拳绣腿,拉开虚张声势的架子,博得人们一赞。
六
在和蒋蓝的一次对话中,他说:“我们身边不是没有好书,而是人们没有深读的耐心,他们至多需要来一点‘心灵鸡汤’。一个人要像铁锚一样慢下来读书,‘比缓慢更缓慢’,似乎就有被时代之船抛弃的危险。”我喜欢这句话,朴实没有赘语,形象非常扎眼。他说出了一种道理,读书要有选择,选择一本书,一个作家的作品,不但影响创作,会影响人的一生。读什么书,这是极苛刻的。读书严谨的人,在写作上也会有自己独特的东西,不可能和别人一样。读书不是时装秀,跟风似的追求时代的潮流。读书需要心静,在一处僻静的地方,让情感缓慢,静下来。流成一条溪水,涸进文字中去,像蒋蓝的铁锚,紧紧地抓住精神的土地。阅读的目光,跋涉在古典的恬静中,寻找历史的真实和痕迹。浮躁和虚假被抛进记忆的垃圾箱中,运送到处理厂。我们不要随便丢失自己的精神和情感,让它们白白地耗费掉。读书是一场战斗,决不能有一点宽容。
七
当代的作家不是对自己的作品倾注大量的心血,多的是浮光掠影的写作。写作变成功利的机器,不断地开足马力生产。文学失去了丰富的创造力,而是机械地产出,一批批地贴上合格的标签,推向社会。这样的作品没有了生命的鲜活,情感的抚摩,文字中没有了饱满的躁动的激情,那么这个作品不可能是永远的,只能如云烟过眼。
一个作品的完成,就像画家作完一幅画,不要急于装进画框中,挂到墙上向人们炫耀。修改稿子,是一个艰苦的劳动,需要耐力和大量的时间。修改稿子是作家水平的真正体现。文章是润色出来的,一篇文章不经过千锤百练,不可能成为经典。文章的完成,只不过是框架的构成,修饰和装补,需要漫长的“修”和“润”,把充足的情感,注入到文字中,使它有了鲜活的能量。
八
立冬了,时间迈着笨重的步子,冲进了一年中最冷酷的时节。
冬天是让人产生友谊的季节,在寒冷中寻找温暖,一件棉衣,抵挡寒冷的侵袭,一间暖融融的房子,帮助人们度过冬天。从楼道里走出,一下子陷进寒冷的沼泽地,身上的热气,被风撕扯得七零八碎,吹向天边。风像一群饥饿的野兽,一次次地扑来,人是无法逃辟的。
在台灯下,我摊开一叠B5的打印纸,灯的光线充满了激情,在光滑的纸上举行一场盛大的舞会。旋转的舞步,无声的音乐,把舞会推向高潮。我拿出一支中性笔,一点点地描绘动人的情景。我选择了一双修长的腿,她在疯狂地舞动,我似乎听到带起的风,吹圆了美丽的裙子。我注决到一双手,在空中做出种造型。纤细的手指,像一只开屏的孔雀的头。我在B5的纸上,留下一行文字的线条。我的文字爬满了纸的空间。夜已经深了,揿动台灯的开关,收拢一缕缕光线。屋子顿时一片黑暗。
8.中学生读书目录(最终版) 篇八
【中国古代小说】
《水浒传》:首开长篇英雄传奇的先河。
《三国演义》:我国古典小说中描写人物最多的一部。
《西游记》:闪现英雄本色的孙悟空、可笑可亲的猪八戒、老实沉默的沙僧、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唐僧,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学人物。
《水浒外传》:描写了32位梁山未死英雄重举义旗,最后到海外创立基业的故事。
《说岳全传》:描写了。岳飞学艺、抗金遇害以及众小英雄直捣黄龙府、完成岳飞遗志的故事。
《隋唐演义》:小说重写三故事——单雄信、秦琼、尉迟敬德、罗成等英雄故事;隋炀帝和朱贵儿的故事、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选》:借助简短的故事阐述深刻的道理,这是寓言最大的特色。看看所选寓言书目大约就能明白非读不可的理由了!《愚公移山》《歧路亡羊》《叶公好龙》《东施效颦》《朝三暮四》《刻舟求剑》《拔苗助长》《掩耳盗钟》《曾参杀猪》《滥竽充数》《自相矛盾》……
【中国现代小说】
《京华烟云》:该书用英文写成,曾在欧美风行一时,对于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作出了较大贡献。
《红岩》:这是一部两位幸存者以纪实性作品为素材经过艺术加工锤炼而成的革命小说,塑造了一个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坚持理想、不屈不挠的集体。
【中国当代作品】
《时文选粹》《智慧背囊》:这里的一篇篇文章,为读者的心灵点亮了明灯,浸润了营养,它的开放与接纳,将完善读者的精神世界。书里的金戈铁马,书里的云卷云舒,书里的悲欢离合,书里的宁静自如,让人陶陶然沉醉,让心潮起伏不已,让人在哲思中汲取智慧,在生动中赢得满足,在隽永中品味深刻。
《妞妞》:妞妞是一个小孩子,或说,只是一个婴儿。从生命的开始到结束,仅十八个月。作为父亲,周国平早就得知妞妞患了癌症将不久于人世。这是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不忍却又忍不住去读她这不是一本书,是一个父亲用感情的一砖一瓦垒筑起来的一座坟!(2010.1.21.补充)
【英国小说】
《简·爱》:一个“苍白、矮小、一点也不美”的普通姑娘简·爱为爱情绽放出的强大精神震撼力令千千万万女性找到了追求平等与自立的精神资源。
《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海上遇险,荒岛幸存,顽强求生,孤独生活,这是一个包含个人生活的寓言,可谓妇孺皆知、雅俗共赏、流传极广,不读必憾。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离奇曲折的情节,引人入胜的悬念,丝丝入扣的推理,无懈可击的逻辑,令人惊叹的结局,使“福尔摩斯”成为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并演化成所以优秀侦探的“代名词”。
《小杜丽》:这是以马夏西监狱为背景的故事。在狱中出生在艰难中成长的小杜丽,以她善良而富于牺牲精神感动着读着,以她和亚瑟质朴的幸福感动着读者。
【法国小说】
《基督山伯爵》:本书那引人入胜的情节、惊险离奇的场面、戏剧性的冲突和丰富的想象都达到了浪漫主义小说很高的水平。
《巴黎圣母院》:作为一部典型的浪漫主义小说,雨果用反差极大的对比手法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有作为人性美的象征,善良无私的化身艾丝美拉达;有外表奇丑,心灵却很美的敲钟人加西莫多;有外表漂亮,灵魂空虚丑陋的法比思以及阴险凶残的副主教克罗德。
《三个火枪手》:本书描写三个火枪手阿多斯、泊尔多斯、阿拉宓斯极其朋友达尔大尼央如何终于国王,与权倾朝野的红衣主教黎塞留进行斗争,从而折射出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的种种情况。
【俄苏小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是在熊熊大火和骤然冷却中炼成的”,“我们这一代也是在斗争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这是作者本人对书名的诠释。正是这位双目失明、脊椎硬化的英雄,在病榻上为我们创作了这部富有感召力的自传体小说。
《契诃夫短篇小说集》:契诃夫的作品来自现实生活,因而具有尖锐深刻的讽刺意义,例如爱思考和有见解的人,会被当作“疯子”,关进“监狱”似的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口语的一个常用词;“变色龙”成为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代名词。
《童年》:高尔基塑造的慈祥的祖母在世界名著中找不出第二个能取代她,她使我们每个稍有阅历的读者都会激发起对艰苦生活的回忆,对女性----母亲的爱与感激。
【美国小说】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马克·吐温通过小说,描写了白人孩子哈克与成年黑奴吉木为争取自由结伴从密西西比河逃亡,一路上相互依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现实主义刻画与浪漫主义抒情水乳交融,使之达到美国小说前所未有的高度。100年来,小说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热烈欢迎,被公认是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白鲸》:“裴廓德号”船长亚哈曾被一条白色抹香鲸咬掉一条腿,他发誓要报仇,在航行了几乎整个世界,经历种种磨难之后,终于发现了这条白鲸。几场恶斗的结果如何呢?被白鲸撞覆的船上有谁能死里逃生呢?
《汤姆·索亚历险记》:儿童汤姆·索亚厌恶家庭、学校乃至教会的呆板生活,总幻想绿林好汉式的冒险经历。小说从儿童观念出发,一历险记的形式触及当时美国社会生活、教育、宗教、金钱、人情、法律等重大社会问题。
《穿得破破烂烂的迪克》:这是极为畅销的青少年读物,作家阿尔杰在书中宣扬:凭着诚实、不屈不挠的乐观精神和艰苦的工作,善良的孩子会得到应有的报偿——尽管这种报偿往往凭好运而突然到来。
《绿野仙踪》:善良的小姑娘多萝西被龙卷风刮到了一个陌生而神奇的矮人国——奥兹国,并迷失了回家的路。在那里,没脑子的稻草人、没心脏的铁皮人和没胆量的狮子成了她的好朋友。他们为了实现各自的心愿,携手协作,结伴前行,历尽艰险,遇到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最终,稻草人会拥有会算数的头脑吗?铁皮人能有就一个健康的心脏吗?狮子能重新找回勇气和胆量吗?多萝西能回到堪萨斯农场的叔叔婶婶身边吗?还是亲自去读吧!
【法国小说——凡尔纳科幻三部曲】
《格兰特船长的女儿》:在北爱尔兰与英格兰之间的海峡上,一艘豪华游船“邓肯号”正在进行它的处女航,突然船尾出现了一条尾随的鲨鱼!水手们捕杀了鲨鱼后,意外的在鱼腹中发现了一个装着求救信的瓶子,信是英格兰探险家格兰特船长遇难后所发。然而英国政府拒绝营救,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在格里那凡爵士的支持下,乘坐“邓肯号”去寻找格兰特船长。风暴、沼泽、安第斯山脉的大地震、红狼群这一切障碍怎么逾越呢?这些英勇的航行者能找到格兰特船长吗?
《海底两万里》:一艘潜水艇,一个神秘的船长尼摩,一个学富五车的科学家,在将近一年的时间中,纵横海底两万里,海底墓地险象丛生,珊瑚谷景色优美,巨型章鱼惊心动魄……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满溢着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正是人类自古以来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体现。这样一部小说,赏心悦目,永生难忘!
《神秘岛》:美国南北战争时,5名北军俘虏乘坐气球逃离里士满,中途遭遇风暴被抛到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他们团结互助,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过人的毅力,在小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建立起幸福的生活,最后登上格兰特船长儿子的游船,重返祖国的怀抱。青少年读这样的书,既能在惊心动魄的故事中获得广博的科学知识,又能在栩栩如生的人物身上习得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畏强暴的品质,同时受到追求自由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
【其他】
《爱的教育》:这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一部儿童小说。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4年级10月份开学后一年左右的校内外见闻感受,还包括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作品中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读这样的作品,可以使孩子了解到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成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不仅是对家庭,还包括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窗边的小豆豆》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这个真实的故事不仅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安妮日记》:这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二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本个人日记,它真实地记述了她与家人以及另两个犹太家庭为逃避纳粹迫害躲在密室里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隐蔽生活。“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这个不到16岁在纳粹集中营中被伤寒病夺去了生命的孩子的日记在战后成为人们对那场人类梦魇进行深刻反思的珍贵教材。当时距德军投降仅一个星期。
《安徒生童话》:安徒生创造了一个诗一般的充满梦幻的童话世界,致力于保持童心世界的纯洁,对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具有永久的吸引力。
《伊索寓言》:短小的虚拟小故事里,总结了许多人类普遍的生活经验,晓喻出一个个深刻的道理,其中许多典故(如《农夫和蛇》《驴子与狐狸》等)被人们时常引用。
【俄国寓言】
《克雷洛夫寓言》:203篇寓言,常借动物和植物和形象,生动的表述着克雷洛夫自己的以及从父辈们那里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全部生活智慧和实际经验——在强者面前弱者永远有罪的强盗逻辑(《狼和小羊》)、弱者甚至也能对强者进行报复(《狮子和蚊子》)、生活在底层的劳动者默默无闻却有着无穷的生命力、创造力(《鹰和蜜蜂》)、不要听信别人谄媚吹捧(《狐狸和葡萄》),不要过于挑剔而丧失时机(《挑剔的待嫁姑娘》),不要不分青红皂白怪罪别人(《主人和老鼠》),要谨慎对待友谊(《小树林与火》),要谦虚好学(《狗鱼和猫》),要善于看到别人优点(《鹰和鸡》),要适可而止(《杰米扬的鱼汤》),要协作一致才能办好事(《天鹅、狗鱼和大虾》),要有柔韧不屈的品格(《橡树和芦苇》)……
【戏剧】
《青鸟》:比利时梅特林克的这6幕梦幻剧,讲述的是樵夫的孩子蒂蒂尔和弥蒂尔在圣诞节前夕梦见仙女托他们去为病重的人寻找青鸟,因为青鸟是幸福的象征。幸福在哪里?怎样才能得到幸福?怎样给他人幸福?读过了,方能领悟。
【传记】
9.读书笔记目录 篇九
书籍50部(至少完成10部,其中《红楼梦》必读):
1.《红字》霍桑 2.《麦田里的守望者》 塞林格3.《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
4.《老人与海》 海明威 5.《城堡》 卡夫卡 6.《安娜·卡列宁娜》 托尔斯泰
7.《喧哗与骚动》(意识流小说)福克纳 8.《我的名字叫红》奥尔罕·帕慕克
9.《菊与刀》本尼迪克特 10.《金阁寺》 三岛由纪夫 11.《雪国》 川端康成12.《1984》 奥威尔 13.《动物农场》 奥威尔 14.《了不起的盖茨比》 菲茨杰拉德
15.《呼啸山庄》 艾米莉·勃朗特16.《傲慢与偏见》 奥斯汀17《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18.《八十天环游地球》 凡尔纳19.《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 20.《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
21.《海子的诗》 海子 22.《城门开》 北岛 23.《巨流河》 齐邦媛
24.《寻找家园》 高尔泰 25.《活着》 余华 26.《边城》 沈从文
27.《民主的细节》 刘瑜 28.《丑陋的中国人》 柏杨
29.《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 30.《杜甫传》 冯至
31.《四手联弹》 贺卫方 章诒和 32.《呼兰河传》 萧红
33.《额尔古纳河右岸》 迟子建 34.《月亮和六便士》 毛姆
35.《芙蓉镇》 古华 36.鲁迅小说集 任何一个版本37.《平凡的世界》 路遥
38.《白鹿原》 陈忠实 39.《洗澡》杨绛 40.《围城》 钱钟书41.《家》 巴金
42.《红楼梦》(必读)曹雪芹 高鹗 43.《老残游记》 刘鄂 44.《世说新语》 刘义庆
45.《巴黎圣母院》 雨果 46.《且听风吟》 村上春树 47.《常识》 梁文道
48.《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49.《苏东坡传》 林语堂50.《大淖记事》 汪曾祺
报刊三种(至少读一种):1.《三联生活周刊》2.《读库》3.《南方周末》
电影40部(网上视频,或从中英
六、天津公共频道等台选择经典电影,最低选择10部):
1.《飞越疯人院》 2.《钢琴家》(必看,二战)3.《鸟的迁徙》(纪录片,必看)
4.《杀死一只知更鸟》 5.《美丽心灵》 6.《海上钢琴师》
7.《放牛班的春天》 8.《入殓师》(日本,必看)9.《乱世佳人》 10.《西线无战事》
11.《阿凡达》12.《拯救大兵瑞恩》13.《辛德勒名单》14.《甘地传》
15.《幽灵公主》16.《偷自行车的人》17.《鬼子来了》姜文导演18.《大鱼》(蒂姆伯顿导演)
19.《发胶明星梦》(青春励志)20.《潘神的迷宫》(科幻战争)
21.《霸王别姬》(必看)陈凯歌导演 张国荣主演22.《活着》张艺谋导演 葛优 巩俐主演
23.《饮食男女》李安导演24.《三个傻瓜》(印度片)25.《歌舞青春》(三部曲)
26.《忠犬八公》 27.《硫磺岛家书》
28.《千与千寻》 29.《勇敢的心》 30.《阿甘正传》(必看)
31.《和你在一起》(陈凯歌导演)32.《阳光小美女》33.《人生遥控器》
34.《菊次郎之夏》(必看)35.《人工智能》斯皮尔伯格 36.《不能没有你》(台湾片)
37.《初恋五十次》 38.《人鬼情未了》 39.《天使之城》 40.《灵异第六感》
看完后写书评和影评,要求有生活、哲学、美学和生命上的深度思考,内容可短可长,短的发在微博上,长的发在论坛或QQ空间里。没有的要去注册。祝大家假期愉快!
10.以读书笔记深化名著阅读 篇十
但是,在教学实际中,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却令人担忧,集中表现在阅读主动性的缺失,不愿意阅读或者只是功利地为了应付考试;阅读收获的缺失,在阅读过程中缺少思考的过程,只是机械地记忆,无法呈现对内容个性化的理解;阅读指导的缺失,教师往往只是让学生去看,却没有过程的指导监督和评价。于是,初中生名著阅读就变成了为考试而阅读的“假阅读”。
寻找对策,改变目前语文名著“假阅读”现状,让学生真正捧起经典阅读,沐浴名著芬芳,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有的良知和职责。如何引导学生走进名著的世界,让学生对名著进行“真阅读”?笔者结合教育实践中指导学生所写的有关《骆驼祥子》这一名著的读书笔记案例,认为可以尝试用“概述式读书笔记——感悟式读书笔记——鉴赏式读书笔记”三维一体的读书笔记写作来解决。
一、以概述式读书笔记为基础,引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
【示例】《骆驼祥子》概述式读书笔记
祥子的生活经历:祥子由农村来到北平,开始做苦工,进而转做拉人力车。祥子辛苦节用三年买了新车。由于战乱,他连人带车被拉走,逃出来时捡到三只骆驼。他卧病在床,却不停地叫骆驼,就得了“骆驼祥子”这个绰号。他到“人和厂”刘四爷处租车拉,非常想有自己的一辆车,刘四爷的女儿虎妞喜欢他,并引诱了他。他不情愿与虎妞好,到曹先生家替他拉包月的人力车,此时虎妞找来,骗他说她已经怀孕了,并把寄存在她父亲那里原三十多块钱还给他,还设计要让祥子娶她。由于曹先生被疑是社会主义者,受到监察,全家出走,祥子也受到他曾经救过的孙侦探的敲诈,三十多块钱没有了。刘四爷办寿,刘父女闹矛盾,虎妞说她已经怀有祥子的孩子,但刘四爷不承认,更不想让祥子得到他的财产。虎妞诱逼祥子结婚后,搬到贫民小院,但虎妞不愿意下苦力,想占有其父亲的财产,但刘四爷却处理了他的产业离开了,她的计划落空了。祥子坚持拉车,自食其力,虎妞替他买了车,其间小院来了小福子(小福子被其父卖给军官,军官走后回娘家,照顾其父与两个小弟,祥子觉得她强过虎妞),在拉车时,祥子也病倒过,他开始注意到了自己身体的重要。虎妞难产,母婴双亡,祥子卖掉了车给虎妞安葬,钱财最终花得没有多少了。小福子欲与祥子亲近。他又继续租车拉,后来替夏先生拉包月,遇到与夏姨太的绯闻。再找到曹先生,谈起小福子。回到其原住处,小福子不见了,又到处打听小福子的消息。最后得知小福子被迫入妓院,不堪受辱上吊身亡。祥子自虎妞死后的恶习更浓了,渐渐堕落了,后来吃喝嫖赌样样都来,成了社会的一个蛀虫。
这是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全面阅读基础上所要求完成的一篇较为典型的概述式读书笔记。当然,这也是笔者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稍加修改的结果。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这一读书笔记围绕祥子这一中心人物,将作品中的主要情节内容已经加以完整的概述。
学生如果要完成这样一篇概述式读书笔记,前提必定是先认真阅读作品,了解与祥子相关的每一个故事情节,然后概括、提炼,最后才能下笔成文。
笔者认为:完成概述式读书笔记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时,首先需要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既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进行阅读,又让学生在阅读后对情节内容有了思考、梳理、概述的过程,真正走进文本内容。
二、以感悟式读书笔记为核心,引导学生理解思想内涵
【示例】《骆驼祥子》感悟式读书笔记
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
他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性格中也蕴藏着反抗的要求。他在杨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情,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贱的一种表现。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所认为的“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并不是想借此往上爬,买车当车主剥削别人。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这是一种虽然卑微、却是正当的生活愿望。
作品描写了他在曹宅被侦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攒来的积蓄以后,最关心的却是曹先生的委托,就因为曹先生在他看来是一个好人。还描写了他对于老马和小马祖孙两代的关切,表现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剧之所以能够激起我们的同情,除了他的社会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这些性格特点也起了无法磨灭的作用。像这样勤俭和要强的人最后也终于变成了头等的“刺儿头”,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黑暗的社会腐蚀人们心灵的罪恶。作品写道:“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又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老舍正是从这样一种认识出发,怀着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写下这个悲剧的。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激愤的控诉力量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灵深处。
这是笔者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在完成对名著第一遍阅读、写好概述式读书笔记基础上,着手写作的一篇感悟式读书笔记。同样,笔者对学生的原始作品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在完成这篇感悟式读书笔记时,对作品进行了第二次阅读,同时查阅了相关的评论性资料,完成了对作品内涵的深层次思考。endprint
阅读的本质是对话,只有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考与作品的内容进行深入对话,达成对作品人物个性形象、思想主旨的理解,甚至是个性化解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而感悟式读书笔记在笔者看来,就是让学生在对作品再阅读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实现真阅读的具体物化。这应该作为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时的核心方式。
三、以鉴赏式读书笔记为外延,引导学生汲取写作经验
【示例】《骆驼祥子》鉴赏式读书笔记
作者在小说中通过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呈现人物的心理状态,来反映其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集中表现在通过祥子在不同情况下对于车的态度来表现他对于车的感情:第一次买车时,他手哆嗦得厉害、几乎要哭出来,这是以动作、情态写心理。买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抢走以后,他攥紧了拳头,说了一句话:“我招谁惹谁了?”这是从语言写心理。而有时又通过作者直接的评价,指出心理的变化,他刚买新车不久,就被军阀的大兵连人带车都拉了去。这样的社会现实使他感到愤怒和悲哀:“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而在眼看自己无法实现理想的时候,作者又写道:“对于车,他不再那么爱惜了。”这表现出对生活失望的心理。作品就是这样通过对祥子一系列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真实地反映了祥子与环境奋斗而终于被环境所征服的全部过程。
这是笔者在教育实践中结合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完成的一篇鉴赏式读书笔记。它以人物描写的方法为切入口,结合原著内容对通过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揭示人物心理做出了具体的鉴赏和评价。要完成这样一篇读书笔记,学生首先需要在老师指导下寻找到恰当的鉴赏角度,然后对作品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最终形成文字。
在笔者看来,鉴赏式读书笔记是对名著写作特点的一次探究,目的是让学生在对名著内容又一次深入阅读的基础上,借鉴某些写作技巧,为提升自我的写作能力服务。
我们经常说:每一篇课文都是经典,都应该成为指导学生写作的模板。那么,作为经典名著,我们又为何不充分利用,让其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服务呢?不可否认,鉴赏式读书笔记写作对初中学生来说似乎显得要求较高。但是,教师如果能在教育实践中结合名著阅读指导学生选择与初中写作要求相符合的角度尝试撰写,笔者相信,这不但能实现学生多角度名著阅读,而且能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阅读与写作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读书笔记能够促使学生真正走进名著阅读,而名著阅读同样可以来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笔者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概述式读书笔记——感悟式读书笔记——鉴赏式读书笔记”三维一体的读书笔记写作方式,以期实现学生对名著的真阅读。
11.读书笔记目录 篇十一
关键词:卢梭,爱弥儿,自然,资产阶级,社会进步
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作为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是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卢梭一生的思想涵括世间万象,从政治学,哲学到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无不闪耀着卢梭智慧的光芒。
《爱弥儿》一书是卢梭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基于自然人性观点,即私有制的出现致使人类进入文明世界并逐渐丧失自身本性,卢梭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以培养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消除社会不平等的状况。总体来说,卢梭的“自然教育”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在通读此书后,我从以下几个阶段概括出了卢梭的基本教育思想:
1 婴幼儿时期教育:儿童就是小大人
作为启蒙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卢梭十分重视“自然”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符合自然规律的天然事物才是符合理性的,才是符合美的标准的。因此,从一切事物的本源上来说,卢梭认为“一切由自然创造的事物最初都是好的,但最终在人那里变坏。”为了保持人出生时的美好天性,卢梭特别强调符合人类自然天性的教育,尤其是婴幼儿教育在塑造人才上的重要作用。
作为资产阶级的先锋代表人物,卢梭倡导的是如何将爱弥儿培养成典型的资产阶级贵族青年。卢梭对早期婴幼儿教育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教育儿童通过亲身实践去感知世界,学会自我保护,并了解自己对外部世界的需求;让儿童通过实际行动去满足自我的欲望而不是一味的依靠他人;儿童通过自我经验逐渐的了解自我及他人,在向外部世界靠拢的过程中,儿童本身的一些自然天性开始被成人世界的习惯规律所取代。
虽然本书写于两个多世纪之前,但以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卢梭对婴幼儿时期的教育仍然是极具进步意义的。卢梭从理性启蒙主义的人本论出发,承认了婴幼儿的独立人格和平等存在。在中国人的传统观点里,儿童一向是受到忽视的,婴幼儿时期的孩童甚至被看做父母的私有财产而非独立平等的社会个体。而卢梭却提出“孩童就是小大人”的观点,提倡父母要平等理智的引导,帮助儿童的成长。另外,在道德教化上,卢梭认为人的本性总是好的,孩童的淘气甚至偶尔的“恶行”完全出于对世界的好奇和无知,因此在理性成熟之前的婴幼儿时期,父母最重要的工作是教会孩童如何通过实际经验区分善与恶。
2 5-12岁时期的教育:人道至上、否定教育
度过婴幼儿时期之后,儿童对于世界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并开始在实际行动中接触,融入世界。在与社会接触他人的过程中,自然的意义进一步凸显出来,其进一步体现是人身上的“人性”或“人道”,即用爱的精神,无暇的眼光去对待他人,享受童年。为此,卢梭提出了几点教育原则:提倡儿童的独立自主;对儿童既不能过分严苛也不能过分放纵;让儿童分清“欲望”和“需要”之间的关系;给儿童有所限制的自由,引导他们遵循自然及社会法则。
尤其吸引我注意的是卢梭提出的以下一个观点:教育中至关重要的法则是浪费时间,而不是去节省时间。在资本主义自由之风盛行之际,卢梭也将自由思想运用其中并提出了理想化的教育理念。在他看来,“人类生命中最危险的阶段是从出生到十二岁之间。这是错误和邪恶自由滋长的阶段,且没有方法来抵制它们。即便有的话,因为其根基如此之深,时间也会在拔除它们的同时慢慢耗尽。”针对其特殊性,卢梭提出此阶段教育的“否定性”,即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递美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孩子们的心智受到恶行和错误的干扰。“开始阶段对孩子什么都不要做,这样你才能培养出天才神童。”
相反,我们目前的教育状况却是完全把此时期当做“灌输期”,不顾孩子的接受能力而一味的向其灌输各种新知识。从幼儿园到小学,各种课余辅导班名目繁多,让人应接不暇。童年在消逝,原本灿烂单纯的儿童世界被成人的规则和要求所充斥。卢梭在两百年前描绘的理想教育世界在今日的社会里是否还有立足之地呢?答案无从知晓。
3 12-15岁:自然,快乐的学习之道
当儿童成长到十二三时,其内心的力量和渴望发展到鼎盛阶段。他对外部世界和自己有了更多的疑问和渴求,而在卢梭看来,能满足这一要求的最佳途径在于学习。
比以往的学习观念相比,卢梭的思想进步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重视实际经验在获得知识中的作用;强调儿童要学会如何自我选择对其来说最有用的知识;强调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轻视书本的媒介传递作用,提倡儿童要无障碍的接触其学习对象。为了教会爱弥儿如何认识星球,地图以及区域,“我”选择带着他去亲身游历而非被动接受书本上的静态知识,以使他在亲身感受中去接纳理解知识。
如上文所提,“自然”一词在卢梭的教育思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贯穿到儿童教育的各个方面。虽然其中某些观点过于极端而无法在现实中得以实现,其崇尚积极向上,独立思考,乐于实践的教育主旨却值得后世借鉴。
具体来说,卢梭对12-15岁的儿童最重要的建议在于接受完全自然的教育,即忽视书本及学校教育的作用。在他看来,“让书本消失而只剩世界,让教导消失而只剩事实。读书的孩子不会思考,他仅仅会读;他也没有接受教育,而只是在学习字词。”一切人为的东西在卢梭的眼里都是与自然世界隔了一层的,因而是不真实,不能代表真理的。在现代的观点来看,其思想的确有失偏颇,但令一方面,它却可以引发我们对现代教育的深层思考。学校教育制度在全世界得到普遍认可,但看到无数儿童被禁锢在铁门之内,书桌被课本习题占据,我们不禁发问:学校,书本真的能提供给儿童学习成长所需的一切知识吗?少了自然的滋养,孩子的成长算得上完满吗?
4 15-20岁:学会生活,爱己爱人
时光荏苒,爱弥儿已从孩童时期慢慢的过渡到成人期,而卢梭也对这阶段的教育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我们有两种生命:一种是活着,一种是生活……从这个阶段开始,人类开始学会如何生活,并且周围的一切对他来说不再陌生。”在卢梭看来,生命最重要的品质在于激情和爱。因此,这阶段的教育主要侧重于道德教育和社会关系教育。
按照卢梭的自然主义观点,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因为私有制的出现。当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区别时,他的视野便从儿童时期只关注自身而慢慢的扩展到周围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人。卢梭认为,“儿童的第一种感觉是爱自己,第二种是从第一种当中衍生出来的,那就是爱他周围的人。”一个人在这阶段受到的最正确的教育应该是如何了解他所处的社会关系,并以仁爱之心处理好这种关系。
另外,卢梭还重视如何用人类的智慧去感受激情。对此他提出了两种看法:
1)体验处于整个物种及个体之间的人类关系;
2)让灵魂按照这些关系所要求的规则去产生感情。”卢梭强调友情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只有在与朋友的相处中,个人才能真正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与朋友同苦同乐,体验人生的不同滋味。
5 结束语
【读书笔记目录】推荐阅读:
读书笔记读书10-04
《猎人笔记》初三读书笔记11-18
寒假读书笔记:《陶行知教育名着》读书笔记10-01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小学教师读书笔记摘抄10-15
山居笔记读书笔记1000字12-16
《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读书笔记08-05
《子夜》读书笔记06-10
读书笔记范文07-11
读书笔记(茶馆)07-13
读书笔记内容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