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年度工作计划报告(精选8篇)
1.双拥年度工作计划报告 篇一
一、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
1、把国防教育纳入干部在职教育体系,结合20xx年干部在职教育培训,采用多种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对广大在职干部进行国防教育,使广大在职干部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要求各级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宣讲国防形势,带头参加国防教育活动,以此带动全系统国防教育的深入开展。同时还要利用局域网、橱窗、专栏、板报等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国防宣传教育,扩大国防宣传教育的影响面和效果。
2、以建军83周年为契机,抓好主题宣传教育。全区交通系统要按照市区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热爱人民军队为主题的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及召开有关会议,集中宣传军政军民团结的重要作用和新时期双拥的先进事迹,扩大双拥工作在本系统内的影响。
3、广泛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弘扬我军光辉历史,共铸钢铁长城”为主题的双拥宣传教育。各单位要利用局域网、橱窗、专栏、板报等形式,集中宣传我军的光辉历史、军政军民团结的重要作用和新时期双拥典型的先进事迹,强化干部职工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扩大双拥工作的社会影响。
4、各单位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双拥文化宣传活动。采取开展主题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站所,营造军爱民、民拥军的浓厚氛围。
二、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
为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我局每年都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军民共建活动。区交通局机关与武警屯溪区消防大队结成军民共建对子,不断完善健全共建制度,明确共建责任和目标。20xx年,要广泛开展走访慰问部队活动,通过召开军政座谈会、走访驻军机关和基层单位,进一步丰富双拥的内容,进一步增进军地军民之间的感情。今年“八一”恰逢建军83周年,我们将根据上级的通知精神,认真组织共建活动。
三、着力促进双拥工作的政策落实
1、认真落实双拥政策法规,加强双拥工作各项制度建设,将双拥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着力解决军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办暖兵心、稳国防的实事,切实维护广大军民的合法权益。
2、要严格按照市、区各项规定,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接收安置好军队转业军官、复员干部、退役士兵,落实随军家属安置政策规定,确保军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3、在全系统开展“关爱功臣活动”,各单位要对老战士和复转军人、伤残军人、烈属、牺牲病故军人家属行慰问。汽车站加强对军人售票窗口、军人候车室的设立和管理,使它真正发挥作用。
四、进一步提高双拥工作水平
1、以创建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县)活动为契机,结合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表彰会议精神,深入贯彻《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进一步理清创建思路,把握工作重点,明确目标任务,促进双拥工作创新发展。坚持把解决军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创建活动的重点。
2、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把双拥工作内容写入工作报告、列入工作计划和纳入目标考核之中,要及时研究解决双拥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制定完善拥军优属工作计划,部署双拥工作。加强对双拥工作文件、档案资料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加强对双拥工作制度的建设。要逐步建立领导干部双拥联系点制度,规范双拥工作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军地走访慰问制度,不断提高平时协商开展双拥活动,战时组织拥军支前的能力。
3、按照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的基本标准,认真开展“屯溪区拥军优属合格单位”创建活动。按照巩固、发展和提高的指导方针,加大创建工作力度,为全区新一轮的创建命名做出新贡献。
4、各单位要大力加强开展基层双拥活动,提升军民共建活动水平,提升军民共建活动水平,在全交通系统进一步营造双拥创建的浓厚氛围,激发参与创建的热情和积极性。
2.双拥年度工作计划报告 篇二
一、深刻认识建立“高职院校质量年报制度”的重要性
社会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职业教育提供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2011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幕式时强调,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技能型人才队伍。为此,除了党和各级政府的重视、投入的保障之外,建立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各方参与、促进产学研深度结合的职业教育体制、体系、机制是迫切需要突破的难题。高职院校质量年报制度,作为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环节,在引导院校自觉担当社会责任、引入社会监督、体现各利益相关方意志、激发自身潜能、营造良性发展机制等方面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1. 建立高职院校质量年报制度是提升院校社会责任感的需要。
我国的各类院校,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形成了只向上级负责的思维定势,职业教育同样如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确立与完善,这种情况虽有较大改变,但关门办教育、管教育、评教育的观念仍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教育的改革发展。在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过程中,以保护隐私、保护积极性等为借口,干扰向社会公开数据的阻力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学,政府的投入是纳税人的钱,学生的学费是家长的劳动所得,毕业的学生服务于社会建设。所以,任何一所学校,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承载的都是全社会的希望。学校首先应当对社会负责,应当尽最大的努力用好财政的投入、学生的学费,培养出适需对路、有社会责任感、有实践能力、有发展潜力的人才,对全社会有负责的交待。因而定期向社会公布质量报告应当成为学校应尽的义务和自觉的行动。这对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感、促进院校加快开放办学的步伐有着积极的作用。
2. 建立高职院校质量年报制度是引入社会监督的需要。
目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已经成为各级各类院校的愿景目标,这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升华。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服务于每个人终身发展的教育,人民满意更是责无旁贷。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还人民以教育主人翁的地位,充分享有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决策权,让人民可以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行为和办学绩效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实施及时、有效的影响与调控。通过高职院校质量年报,社会各方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在过去的一年中学校的办学绩效和存在的问题;在新的一年中又将采取哪些改进措施、重点解决哪些问题、预期能够取得怎样的效果。以此作为前提,监督才有渠道、评价才有依据、参与才有理由、影响才有可能。
3. 建立高职院校质量年报制度是深化院校体制机制改革的需要。
经过10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跨入以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为核心任务,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要标志的新的发展阶段。高职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本质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必定要走政校行企多方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之路。众所周知,多方合作不仅需要一个让参与合作的方方面面参事议事的平台,同时,更要有共同的愿景、合作的基础,要有操控能力,随时把握合作的现状、效果,合作各方的现实贡献;合作各方的诉求、忧虑和愿望以及得到满足的程度,并且随时据此做出“响应”、形成共识。而要实现上述愿景,起关键作用的一个环节就是随时为参与各方构建一个形成共识的“真实图像”,高职院校质量年度报告的编制就是为了要提供这样一个“真实图像”。高职院校质量年度报告不仅要以网络化的数据采集平台为重要支撑,以保证其实时性与真实性,而且要将年报的编制过程做成为深入了解合作各方诉求、协调响应各方诉求、高度聚焦各方诉求的过程。因此,切不可想当然地把高职院校质量年报视为一般的年度工作总结,把编制工作作为一篇官样文章。
4. 建立高职院校质量年报制度是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需要。
据有关预测,2000-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18-22岁)规模逐年增大,在2008年达到峰值1.25亿以后,自2009年至2020年前后将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随着高等教育生源的逐年减少,院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打造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表明,提升学习力和创造力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而对于一个组织而言,产生学习力和创造力的源头主要有四个因素,即需求、目标、标杆、自省。而科学认识“四个因素”的前提是“比较”,即通过有效、到位的比较达到“知己知彼”。建立高职院校质量年报制度,正是为了让所有高职院校能够方便地、准确地做到“知己知彼”。作为“知己”的结果,将进一步彰显高职院校在内涵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及时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经验总结和原因分析,明确提高、改进的方向,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作为“知彼”的结果,必定会因此加强高职院校间的相互了解,进而拓宽眼界与思路,在比较与共享中不断提升学习力和创造力。
5. 建立高职院校质量年报制度是完善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需要。
近20年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正在逐步深入。在理论上,通过评估的引导,许多院校把“质量监控”作为一项重要课题,开展了系列的研究与探讨,组织了相互间的学习和交流。在组织上,各院校在“以评促建”的过程中普遍梳理了质量管理的工作线条,强化了各部门的质量保证责任,建立了“评建办公室”等从事质量保证的机构。在工作上,随着质量意识的增强,各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建设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探索。在队伍上,在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经过培训,已经形成了一支素质和水平都较高的评估专家队伍。总之,经过近几年的评估实践探索,建立高职院校质量年报制度已经具备了必要的内外部条件。
建立高职院校质量年报制度是完善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成果为建立年报制度奠定了基础。在我国,特别是2006年开始启动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工程,开展4年多来所取得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和建设成果,已为建立规范的质量年报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各院校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绝大多数院校建有校园网。自2008年始,高职院校普遍建立了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一年一度的数据采集已经形成制度。校园网络版的引入,将会进一步加快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进程。这就为建设基于知识管理理念指导下的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也为建立高职院校质量年报制度提供了扎实、可信的技术平台。
二、建立“高职院校质量年报制度”的基本原则与目标任务
1. 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所谓“导向”即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即“服务于需求”要从社会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建立年报制度,明确用人单位、学生、家长、教师、政府等是年度报告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质量管理的真正主体。(2)真实性原则。建立高职院校质量年报制度的目的是向社会做出质量承诺、引进社会监督机制、体现教育举办者的诚信,因此,真实性是最基本保证。(3)开放性原则。在探索建立高职院校质量年报制度时,既要及时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又要从国情、高职教育实情出发,同时还要为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企业的个性需求留下足够的弹性空间,以及与时俱进、调整改进的余地。(4)关键性原则。由于每一所学校都处在动态的环境之中,都在适应变化的需求过程中变化和发展着,抓住关键也就抓住了建设发展的重点;并且,每所院校每一阶段都有每一阶段的重点,每一年有每一年的重点,这正是年度报告的重要意义所在。(5)简易性原则。在设计和建立质量年报制度时,要尽可能地精简组织、简化流程、节省成本、采用信息技术,以提高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并在追求简易性的同时,充分体现质量保障“三全”(全方位保障、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的基本原则。(6)持续改进原则。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各类事业的发展,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会不断丰富和变化,因此,高职院校质量年报制度必须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必须具有引导院校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机制与活力。
2. 目标任务。
其一是健全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形成由定期评估制度,省、校两级年度质量报告制度,平台数据采集上报制度,以及教育部年度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公报制度等组成的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其二是加快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进程,提升教学管理的水平与效益;其三是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长效机制的建立与运行;其四是促进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和高职院校决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及时性;其五是提升高职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高职院校质量年度报告”的结构框架与主要内容
高职院校质量年度报告原则上应反映所报告年度内的情况,数据来源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教育主管部门所要求的各类报表为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研制的年度报告结构框架如下:
1. 人才培养工作基本情况。
涵盖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质量观,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成果及人才培养工作的不足之处。
2. 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评价指标。
包括以下6个方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教学管理和社会评价。专业建设涵盖专业设置与规模、培养目标定位、重点建设专业和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涵盖课程设置、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和推进人才培养工作的国际化;师资队伍涵盖专任教师、兼职教师、队伍水平、教师培训和评教情况;实践教学涵盖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运行保障、顶岗实习和资格证书;教学管理涵盖管理队伍、人员稳定、质量监控和奖学助学;社会评价涵盖招生情况、就业情况、教学成果、学生获奖、社会服务和社会评价。
3. 提高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对策。
各校所处社会环境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性质、规模等千差万别,因此,提高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对策应各有侧重、形成特色,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重点工作等。
(杨应崧,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主任委员、教授,上海200032;苏志刚,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浙江宁波315800;齐小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浙江宁波315800;徐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顾问、研究员,浙江宁波315800)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提高质量确立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明确提出要“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据此,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于2010年下半年开始对建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年报制度进行了探索,确立了建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年度报告”的基本原则、结构框架与主要内容。
关键词:高职院校,质量保障,年度报告制度
参考文献
[1]《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2008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报告[Z].2008.
3.双拥年度工作计划报告 篇三
在初试锋芒之时,“卖萌、作秀”类似的评价常常“拍”在政法微博头上。而如今,政法微博已在集纳民意、搜集线索、发布案情、传播法治理念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法微博一路成长的经历,值得人们探究。
新浪网发布的《2012年度新浪政法微博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0月底,通过认证的政法微博数量达17550个。正是由于数量大、粉丝多,政法微博在受到关注的同时,也时常遭到质疑。
网络江湖可谓卧虎藏龙,不经意间,“亲”、“甄嬛体”、“元芳体”、“十动然拒”常常让人措手不及。这样的萌言萌语出现在普通网友的微博中,大多博之一笑,如若出现在政法微博中,则常常引来不少网友“驻足围观”。
卖萌、作秀……类似的评价常常“拍”在政法微博头上。对此,以萌著称的@江宁公安在线在回答网友提问时,曾回应道:“萌只是一种态度,只是一种方法,我们希望能够和网友打成一片,让大家心目中传统的严肃的警察形象能够变得更亲民。”
事实上,公安机关微博这种亲民的初衷已经渐为网友所接受。
政法微博要想彻底摆脱网友的质疑,“自身一定要硬”,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陈里道出了政法微博在网络上的立足点,“以情感人、以事感人,说真话、说实话,及时参与网络互动”。
实际上,政法微博也是按照这样的路径在发展。
除服务民生外,《2012年度新浪政法微博报告》认为,政法微博正成为应对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事件的利器。
对大家的理解,倡导大家在理性表达的同时注意安全。
《2012年度新浪政法微博报告》认为,政法微博在突发事件中能够起到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政法微博也成为政法系统领导干部与网友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据新浪微博统计的数据,在2012年前10个月,共有500多名政法系统领导干部参与了420期微访谈,平均每个月有42期微访谈。
四川司法微博发布厅上线当天,四川省司法厅厅长李仲彬就“司法服务如何便民、利民、为民”话题,通过视频访谈和微访谈与网友互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意见建议。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厅长苏德良通过@平安宁夏微博与网友交流,访谈期间共收到网友提问149个,苏德良毫不避讳亲自回复了21个,并要求@平安宁夏在一个星期内对其余问题逐一回复。
《2012年度新浪政法微博报告》统计的数据显示,2010年年底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全国政法微博数共600余个,2011年年底接近10000个。2012年10月底,政法微博规模达17550个,月均新增约为730个。
4.部队双拥工作年度计划 篇四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按照 “紧紧围绕强国强军伟大实践创新发展双拥工作”的要求,以中国梦强军梦为引领,根据区、州民政工作会议精神,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双拥工作,现将双拥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双拥宣传教育,进一步认清实现中国梦强军梦重大意义,营造浓厚的双拥工作氛围,
大力宣传双拥工作在团结和联系群众、凝聚军民意志力量的重大意义,以中国梦强军梦为引领,紧紧围绕中国梦强军梦筹划和开展双拥工作,筑牢社会各界服务实现强军梦的坚定信念。各单位要将国防教育、双拥工作纳入单位学习计划,不断增强干部、群众、民兵、学生等全民国防教育意识,树立爱国、强国、保家卫国意识。充分利用各类媒体,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微博、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扬双拥工作的典型人物和事迹。
二、适应国防和军队改革,主动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一)、积极做好各驻市部队水、电、气、暖等各项供应保障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作为,积极协调,切实保障部队各项正常供应,为部队能打仗打胜仗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军供粮站要及时保障军粮供应,力争做到让部队官兵满意。
(三)、教科局、就业局、畜牧局、农业局、林业局等部门结合部门优势资源,积极为部队提供各类技术指导、技能培训、课外辅导等,提高部队官兵及家属种养殖、各类技能、文化水平,为他们生产生活、就业择业、报考军校、丰富业余生活等提供便利。
(四)、人社、民政、司法、社保等部门要制定计划,开展各类政策、法律法规进军营活动。
(五)、交通、卫生等部门要落实好各项军人优待政策,切实保障军人合法权益。
三、以共建活动为载体,围绕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拓展双拥工作。
双拥工作的根本宗旨是动员军地相互拥护支持,调到双方资源共建双赢。各单位要树立大局意识,自觉摒弃患得患失的思想障碍,打破利益调整的藩篱束缚,形成军民一条心,军地一盘棋。各单位要按照新调整的共建单位名单,主动对接,尽快签订共建协议,在“八一”、春节、中秋节等节日期间,积极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加强平时工作的交流交往,采取走访座谈、文体活动、互观互学等形式,每年开展共建活动不少于2次。坚决避免形式主义,走过场,要通过共建活动实现经济利益、国防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四、切实落实好各项优抚政策,保障优抚对象合法权益。认真落实好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并及时足额发放,提高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标准,由原来的8000元提高到10000元,切实保障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与居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严格落实《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强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不折不扣的把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落到实处。对自主择业的退役士兵,要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按计划完成军休干部、复员干部、伤残病退役人员和无军籍职工年度接收任务。
5.张楼乡2009年度双拥工作总结 篇五
军政军民团结是捍卫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根本利益的重要因素。做好“双拥”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和谐提供有力保障,是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上级各项文件精神,本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服务宗旨,发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切实落实各项优抚政策,现2009年度有关双拥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齐心协力,坚持双拥工作常抓不懈
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双拥”工作摆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常抓不懈。成立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和人武部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组,对全乡“双拥”工作实行统一领导。每月定期召开“双拥”工作总结布置会议,研究“双拥”工作重大事项,部署“双拥”工作任务。形成乡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亲自抓,民政部门负总责,各部门协调配合,社会积极参与的新格局,广泛开展军民共建活动,确保“双拥”工作协调发展。
二、注重学习,广泛宣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营造良好氛围
我乡把“双拥”工作的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宣传栏、标语、广播、宣传材料等多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际观念,提高广大群众拥军爱国的自觉性。在清明节时,邀请革命老前辈为广大青年学生讲述当年革命英雄英勇斗争史,以此缅怀先烈;激励广大青年学生爱国、爱人民子弟兵、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激发他们为祖国、为自身生活努力奋斗的热情。平时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营造“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氛围,鼓励广大适龄青年积极踊跃应征入伍,为祖国军队建设输送新鲜血液,为国家安全、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三、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围绕双拥工作目标开展工作
制定学习,走访慰问,包扶责任制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严格规范各项工作程度,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开展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1、成立基层服务小组。各村(社区)成立专职优抚对象帮扶联系小组,畅通信息渠道,对所在地优抚对象进行政策、法规宣传,及时进行信息传递,切实保障优扶对象的合法权益并提供有力帮助。
2、大力推进乡村干部责任制,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调动工作积极性,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并及时给予救助。尤其对老复员军人、烈属、红失等高龄老人在生
活、住房、医疗方面给予全面关注,动员单位、社会各界有关人士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切实让他们感到政府群众是他们的贴心人。
3、积极落实各项优抚优待政策。严格按照优抚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各种抚恤,优待补助,保证优抚对象的正常生活,切实体现党和政府的温暖。
4、春节、八
6.双拥年度工作计划报告 篇六
2012年,XX镇双拥工作在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上级双拥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创新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坚持以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为重点,切实解决双拥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镇实际的双拥工作的新路子,为维护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2012年度工作总结
(一)加强组织领导,扎实开展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双拥工作纳入到我镇各项工作中,积极探索和创新双拥工作的形式和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军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进双拥活动取得新的成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调整镇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各站所密切配合,保证了双拥活动的顺利开展。二是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走访慰问活动。认真制定活动计划,落实活动经费,组织开展元旦、春节、“八一”期间的走访慰问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拥军氛围。三是坚持不懈地开展国防教育,激发干部职工双拥热情。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狠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和双拥教育,将其列入党员干部培训计划。
(二)以落实优抚安置政策为重点,为其排忧解难 努力做好来信来访工作。通过文明信访接待,畅通信访渠道,上下联动,帮助信访人员解决实际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一年来共收到群众来信5件,接待群众来访2批4人,全部办结,办结率100%。同时全面落实安置政策,保障安置对象的合法权益。
二、2013年度工作计划
(一)继续完善工作机制,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双拥工作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任务,要把2013年的双拥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提高各站所对做好新时期双拥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对双拥工作的组织领导,努力实现领导力量、思想认识、具体措施、责任落实“四到位”。
(二)继续深化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
各站所关注国防和双拥教育,利用干部会议和党员干部学习会等形式,深入进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教育。坚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为依据,以爱国主义为核心,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宣传双拥工作政策法规、宣传先进单位和个人典型事迹,即推动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教育。
7.双拥年度工作计划报告 篇七
郭洋总经理在《集团2015年度工作报告》中总结了集团2015年各项工作完成情况,指出:2015年,集团紧紧围绕市委书记薛晓峰要求公交“快行再快行”的指示及2015年集团重点工作,集中精力推战略、强管理、优服务、提效益,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克服了提前淘汰872辆公交黄标车,中央燃油补贴骤减等困难,切实保障员工薪酬福利,维护员工队伍稳定,凝心聚力完成了各项民生与经营任务,确保了公交正常运营。并概括了六大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一是争取政府政策、财政扶持,推进城乡公交优先发展;二是实施市场性业务与公益性公交分离,激活市场创收能力;三是优化公交服务网络及配套设施,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四是夯实运营管理基础,提升安全服务管理水平;五是发挥党群共建作用,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六是关爱员工稳定队伍,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阮少华董事长作《集团2016年度工作部署》,确定2016年为“公交服务提升”年,并明确了2016年总体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阮少华指出,2016年是全面落实“十三五”工作部署的开局之年,是实施成本规制方案的第一年,是落实创建公交示范城市的重要之年。特别是成本规制的实施,使集团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也处于“跳龙门”的爬坡越坎期,面临着“四更”形势,一是政府对公交工作期望更高;二是市民对公交服务要求更高;三是市交通运输局等上级部门对工作目标考核、监管更严、更到位;四是公司争先创优压力更大。此外,市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如公交场站建设滞后,营运生产、停场车辆等安全风险形势严峻;加气站、充(换)电站配套设施不足,影响公交线网优化调整等。阮少华表示,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全体员工必须树立创新、协调新理念,紧紧抓住“社会、经济效益双效并驱”这一条主线,通过完善TC管理模式,激活企业内部管理要素;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财务预算执行效率;加强绩效考核管理,强化工作纪律及规矩;创建公交示范城市,提升公交服务综合水平;推进公交场站建设,提升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巩固平安公交创建成果;创新驱动增收降耗,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深化智能公交建设,科技兴企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员工培训教育,建设高效和谐员工队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塑造文明窗口优秀品牌等十项工作措施,实现“四大目标”:一是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各项公交民生任务;二是实现公交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有责服务投诉大幅减少,安全生产平稳可控;三是经营状况在2016年成本规制预算范围内收支平衡;四是员工工作能力、素质素养得到提升,员工队伍和谐稳定。
会上,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廖鹏,市城建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联会主席朱其光等上级领导发表讲话,对我集团在2015年克服重重困难后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对付出辛勤努力的全体公交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号召广大员工团结一致、努力拼搏,树立良好的公交人形象,以优质的服务取得市民对公交的理解和支持,持续提高公交吸引力。
会议期间,全体与会代表分成8组对《集团2015年度工作报告》、《集团工会2015年度工作报告》、《集体合同》,以及《薪酬管理制度》、《绩效管理制度》、《考勤管理规定》、《公共汽车驾驶员、乘务员及维修技工薪酬实施办法》、《奖惩管理办法》、《员工和单位缴存住房公积金办法》、《员工互助解困金章程》、《公共汽车驾驶员岗位服务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公共汽车乘务员岗位服务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汽车维修岗位服务规范管理及考核办法》等十个制度修订条款进行了充分讨论和审议,并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以上报告及制度修订条款。
8.双拥年度工作计划报告 篇八
《WTO经济导刊》副社长,《WTO经济导刊》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主任。
2006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中央企业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引领中国企业进入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新时期。随着上海和深圳两大证券交易所对其上市公司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要求的落实,2009年无疑将迎来中国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井喷年”。但是如何编好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正确区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以财务信息为中心的年度报告是第一步。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相对传统的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定期报告(年报、季报等)而言的。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对于上市公司来讲,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年度报告一般同时披露,因而在有些方面的信息披露是相同的或者信息来源是一样的。比如公司的基本情况、公司的治理情况、管理层的讨论与分析、公司的经营业绩数据等等。
总体来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传统年度报告有显著的区别。
一、报告的主体内涵不同。虽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传统年度报告的主体都是公司本身,但是其体现的公司理念是不一样的。传统年度报告体现的是公司以股东为利益中心而存在,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体现的是企业作为其利益相关方而存在。
二、报告的对象侧重点不同。虽然年度报告是向社会公开的,但其报告对象主要是股东和投资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对象是包括股东和投资者在内的各个利益相关方。
三、报告的内容全面性不同。传统的报告主要是以财务为重点的经济业绩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则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业绩的综合报告。并且传统年度报告的经济业绩还不能完全包括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的经济内容。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传统报告是部分经济责任报告,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则是经济、环境和社会责任的综合性业绩报告。
四、报告的时间效应不同。传统年度报告主要报告过去一年时间的财务绩效,对未来的指向性有限,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则因其内容更加全面,因而更能帮助读者判断企业的发展前景。
五、报告的过程不同。传统年度报告过程主要以财务人员为主,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则涉及更多的公司核心部门。除企业的财务和信息披露部门之外,还应报告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产供销、研发、企业文化等等。
六、报告沟通功能不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比传统年度报告具有更多地内外沟通功能。对内,它以更具战略意义的方式将财务、产供销和研发等公司核心职能部门联系起来,建立起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内部对话新机制;对外,能与更广泛的利益相关方联络,有助于建立公司与外部各利益相关方的信任关系,是公司与外部沟通的新手段和新内容。
七、报告的目的不同。传统的报告是向股东和投资者报告,是为取得股东和投资者的认可和资金的继续支持。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则是向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方报告,是为取得公司利益相关方的更广泛的参与和支持,实现公司的可持续经营和发展。
八、报告的属性不同。传统年度报告具有法律上或行政上的强制性,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目前还是自愿性质的。
九、报告的依据不同。传统年度报告依据的是会计有关法规等,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还要依据企业社会责任的有关规则。
十、报告对管理层的作用不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全面评估公司对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本所做的贡献,从而可以更加完整地反映组织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更有助于管理层提高对公司未来发展的评估能力。
【双拥年度工作计划报告】推荐阅读:
双拥年度工作总结范文07-23
2022双拥共建年度工作计划08-11
螺溪镇2012年度双拥工作计划10-28
双拥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06-19
区住建委年度双拥单位创建的工作总结08-06
2022双拥计划09-03
双拥计划11-03
学校双拥工作07-01
双拥工作简报09-06
宣传双拥工作总结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