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廉政风范观后感(精选2篇)
1.毛泽东廉政风范观后感 篇一
影片《在回归中前行》观后感
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部署,我参加观看了教育影片《在回归中前行》,该片与其他教育片所不同的是,其并不是讲述某一位在党的历史上作出突出贡献的领导干部或领导人的丰功伟业,而是重在突出当今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典型的事例,让我感觉到更贴切,更真实,更具有教育意义。
甘南县,隶属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是一个人口约37万左右的小县城。就是这样一个小县城却因有着令人费解和质疑的“甘南现象”而名声远播。6月初,在齐齐哈尔市范围内的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暗访巡查中,甘南县未发现一起工作不在状态的问题。原计划进行两天的暗访,他们坚持了七天,然而还是一无所获,这令他们格外惊诧!在“老虎苍蝇一起打”当今,甘南县的751名各级领导干部均没有任何违纪的行为,老百姓也没有对干部的任何负面反映。干部任用可“自荐”、招商没有“死任务”、所有决策都“上会”,村支书可以“吃官饷”等等一系列推陈出新的举措,使甘南这个小县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闻名遐迩。通过影片,让我了解到“甘南现象”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其深入实施的“为民工程”让广大领导干部把群众清洁,群众事业、群众标准放在了群众路线的轨道上。通过密切联系群众,到群众中去,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使甘南县走在了本次活动的前列。
观看完《在回归中前行》让我感觉到,作为一名政法干部,要想做好政法工作,没有群众情结是绝对不会做好的。对当事人要讲真话、动真情、用真心,就能坚持好群众路线,密切同群众的血肉联系,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我们每个干部都是党和政府形象的化身,都是人民的公仆,我们做好了服务,百姓才会信任,才会更好地跟着党和政府一起走。作为一名法官,必须把人民满意不满意做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政法工作搞得好不好,最终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所以在当前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作为法官要自觉做到“听民声、查民情、解民怨”,最终把群众路线的各项举措化为人民群众的深切感受,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到满意。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总理,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周总理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情怀,又一次深深打动了我。
本片讲述的是新中国六十年代初大搞浮夸风、大锅饭,却不幸遭逢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向苏联还债期间,周总理亲自到革命老区武安县伯延村调研,历经四个昼夜的实地考查后,按照老区人民的意愿,伯延村在全国第一个取消了人民公社,老区人民从此过上了好日子。在四个昼夜的时间里,周总理与当地农民之间发生了感人至深的故事。他一进村,看到秃秃的树枝,满面愧疚地对群众说:我这个总理没当好,让你们吃苦了。他深入家中炕头,与群众拉家常、嘘冷暖,引导鼓励群众说真话、讲实情,让群众体会到了他与人民休戚与共的真情,大家纷纷说出难言的心里话。周总理充分掌握到了百姓的真实情况,当即做出了取消大食堂及其他政策调整的决定。由此,伯延成为全国第一个农民分户吃饭的公社。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臵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诠释的主旨。
习总书记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沿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勇于吃苦、乐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里想着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用实际工作成效汇聚起强国兴国的力量
影片《毛泽东的故事》观后感
提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大家都会想到的是,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经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创立了新中国,在朝鲜战场上打败了美帝,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在“一穷二白”的逆境下带领全国人民建设祖国。而这次通过对影片《毛泽东的故事》的观看,让我又对毛主席有了更新的认识。
影片《毛泽东的故事》通过时间的串联,把毛主席一生中多个小故事链接起来,通过层层展现毛主席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作、情感、思想和生活,将毛主席的光辉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见到了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一个聪明机智的人,一个为了老百姓无私无畏的人,一个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而拼搏的人,一个时时刻刻为国家民族着想的人。作为主席他可以和普通老百姓坐在一起看戏,作为父亲他能够在痛失爱子的情况下,化悲痛为力量马上投入到工作中去,作为军政最高领导他能够热心的为下级做红娘,作为首长他可以和战士们一起吃住……。这可能是任何一个国家元首都无法想象的事,而在毛主席身上这都是最普通不过的事了。
看了影片让我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句听如平常的话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毛泽东的一生实质上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从领导农民群众搞起义到一系列革命战斗,再到解放战争到新中国的建立,一个伟人的形象时刻留在大家的脑海中,从影片中可以看出毛泽东的思想,其出发点和落角点都是“为人民服务”。人民的冷、暧、疾、苦始终放在他的心中。人民过上幸福的日子他高兴,人民生活遭受疾苦他就痛心,这也是他被广大群众基础所尊重瞻仰的原因。
我们党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今天的成绩,就是因为党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这一面,而现在党内的个别领导干部已经忘记了先辈们抛头颅、撒热血的创业艰难,被金钱、权利等诱惑冲昏了头脑,背弃了党的宗旨,脱离了人民群众,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今天我们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我们党的领导干部能够向伟人一样,低下身子到群众当中去,听群众的心声,为群众办事实。要树立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生存之本的思想,只有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无往不胜,伟大的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影片《廉政准则》观后感
党风廉政建设一直是我党长抓不懈的重要工作,观看完教育影片《廉政准则》后,通过那些违法违纪的党员领导干部的蜕变经历,让我进一步感受到当今社会进行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在不断有官员落马的通报后,仍有一些人脚履高压线重蹈覆辙,这怎能不发人深思?
通过影片,我觉得腐化堕落滋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思想上放松了警惕,解除了武装。所以我们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理想信念的修养,不断加强党性的修养,提高自觉性和警惕性,打牢思想基础,巩固思想防线,自觉抵制各种外部的诱惑。
通过影片,我觉得廉洁奉公就应该认清“权力”这把双刃剑。权力是广大人民群众赋予我们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这就是“权为民所用”的道理,这样权力这把利刃才能前进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开创美好的未来,才能群众中树立光辉的形象。反之,把权力作为满足自己私欲的工具,逐渐产生“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特别是一些权高位重的领导干部,在这种思想下不择手段的追求权力,最终导致自己走向罪恶的深渊而不能自拔。所以,权力既能够构建历史的丰碑,同样也可以自掘坟墓,可以让人名垂千古,同样也可以遗臭万年。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来回报群众对我们的信任。
通过影片,我认为廉洁自律就应该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名”与“利”总是相符在一起,就像名人效应就能带来利益一样,名和利密不可分,而在我们共产党员的眼中,“名”应该是清廉之名、勤政之名、奉献之名,“利”应该是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这样的名和利也同样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要保持健康的思想情操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对名利问题思想上开阔一些、淡泊一些、超脱一些,自觉做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一心一意做工作、一心一意的为人民服务。
另外,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就要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可以说监督即时一种约束,同时也是一种爱护,即时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负责,又是对党员干部的关心呵护。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认识监督,在情感上欢迎监督,在行动上接受监督,才能更好的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提高反腐拒变的能力。
2.《公仆的风范周恩来》读后感范文 篇二
不是吗?少年时代的周恩来,认定惟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成为一个有利于国家的人。于是,他在“勤”字上下功夫,以勤换来优异成绩,换来聪明才智,换来足以报效祖国的真才实学。他经历了多少生活艰辛,多少求学坎坷,若没有“为中华之崛起”之志,又怎能如此不懈努力呢?周恩来的青年时代,正逢中国最黑暗的时候。在寻求救国之策的道路上,不少青年为之优愁、仿徨,也有些革命者退缩了,或是被时光消磨了斗志,沉沦了……但是周恩来挺过来了。在创立新中国的道路上,他坚贞不渝、义无反顾地奋斗到最后。这不正是“为中华之崛起”的决心在支持着他、鼓舞着他吗?在周恩来的晚年,正走向繁荣的新中国又卷人了
“文化大革命”的逆流之中,眼看着一批批忠于革命的干部被排挤出去,无数正直的学者和爱国人士作为“资产阶级”、“走资派”被打倒……在这前所未有的浩劫之中,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却仍能保持着清醒,坚持着自己的立场,尽最大的努力,保护了一批正直的革命者,并始终不屈地与
“四人帮”斗争着。而支撑着他的,不正是“为中华之崛起”的信念吗?
“为中华之崛起……”
这是这位伟大的领导者毕生的信念,也是他为我们——年青的一代竖起的光辉的“路标”。作为新中国接班人的我们,必须向着这个目标矢志不渝地奋斗,最终才能取得成功。
许多人的确做到了。高位瘫痪的张海迪、王金媚,都能几年、十几年如一日地读书,写作,终于成长为颇有成就的女作家。当记者问及她们为何能坚持下来的时候,她们的回答竟如此相似:或许我无法像众多正常人一样去建设祖国,但我仍可用手中的笔,为祖国的奋进、腾飞出力。
在我们的身边,类似的例子也不少。我校高二年级的陈景德同学,父亲早亡,但是本着“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的信念,即使生活再艰难,他也从未放松过学习。他的学习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常常受到学校的嘉奖……三年前,从我校毕业的侯玲同学,她的父母都是不小的干部,按理是可以凭“关系”过上舒适的生活,但她自己暗下决心:不依靠父母,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思想、对国家有用的人。几年来,她勤工俭学,取得了研究生考试俄语、英语两项的全省第一名,实现了作一名优秀翻译的理想。
“为中华之崛起!”我又一次读着这句名言,眼前周总理的形象越发鲜明、高大。
【毛泽东廉政风范观后感】推荐阅读: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11-02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专题07-02
《走近毛泽东》万字观后感06-29
毛泽东文章读后感10-19
论十大关系毛泽东读后感06-11
《毛泽东传》读后感800字10-01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读后感01-07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读后感范文08-07
毛泽东诗歌07-31
怀念毛泽东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