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中日(精选10篇)
1.演讲稿中日 篇一
物理学院 祁培文 学号:20*** 纪念甲午海战120周年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同学们,还记得120年前吗?那一年我们虽然不在这个世界里,但是那一年在我的记忆里却很清晰,那一年我们的邻国日本将沉睡的中国打醒,那一年我们对日本憎恨也深深植入心中.曾经繁荣昌盛、有五千年历史文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超级大国从此被世界嘲笑.同学们,你们能忘记这种耻辱吗?当现在的日本还在那块土地上对中国跃跃欲试时,你们还能容忍吗?同学们,历史纵然已经过去,但是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些为保卫我们的国土而牺牲的战士也值得我们永远去铭记.下面我将简述一下甲午战争: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清政府乞援。日本认为发动战争的时机已至,向清廷表示“贵政府何不速代韩戡?„„我政府必无他意”,诱使清政府出兵朝鲜。清政府没有识破这是日本的阴谋,于是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精锐2500人于6月6日左右在朝鲜牙山登陆,在此安营扎寨,准备镇压起义,同时根据1885年中日天津条约通知日本。6月11日,朝鲜政府和起义军达成了全州和议,清军未经战斗起义就平息下去。当时聂士成就向清朝实权人物李鸿章建议迅速撤兵,这样便使日本在朝军队陷于孤立,在国际舆论压力下也会自动撤军。但李鸿章迟疑不决,最终给日本人以可乘之机。
1894年7月23日凌晨,日本军队突袭汉城王宫,挟持朝鲜国王李熙(朝鲜高宗),解散朝鲜亲华政府,扶植国王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昰
物理学院 祁培文 学号:20*** 纪念甲午海战120周年演讲稿
应上台摄政,并成立以金弘集为实际首脑的亲日傀儡政府。日本嗾使金弘集内阁断绝与清朝的关系,并“委托”日军驱逐驻朝清军。控制了朝鲜政府后,1894年7月25日(农历甲午年六月二十三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北洋水师的战舰“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 物理学院 祁培文 学号:20*** 纪念甲午海战120周年演讲稿
四、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
五、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是战争失败的政治原因。
六、军队素质低下不堪一击是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
七、封建政权买办化导致妥协投降是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甲午战争过去了,也许它曾经带给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沉重的灾难,但是,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以及建设国家的未来栋梁之才,应该从这场战争中得到一些启示。
沧海横流,惊涛拍岸,似乎还在默默地吟唱着一支早已消逝的悲歌„„战争虽然过去了;但,中国曾经的历史耻辱我们决不能忘记。“忘记就意味着背叛”。同学们,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每一位国人都必须将之铭记、反省、深思,然后付诸行动。
铭记,是铭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血的历史教训和真理。
反省,是反省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以及存在的矛盾。
深思,是深思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想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行动,是用行动切实解决问题,不再让历史悲剧重演。世界局势,风云莫测,中国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中国只有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坚持两个文明建设,消除腐败,稳定社会。把建设有中国物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振兴中华民族,才是中华发展之大计。这才是我们现在应该做的!谢谢大家!
2.甲午中日战争 篇二
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实验学校 范立辉 龙潭缸窑中学 赵伟华 132200
点击下载:本课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称作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
容和影响等。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录像片断,并提供相关图片和动态地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真实性,使学生自然融入历史情境中去感知历史。
教师导学质疑,在演示课件的同时,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利用闻一多和丘逢甲的诗句,增加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通过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学习邓世昌等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
家统一。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 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引出本课的内容──
甲午中日战争。
[导学]
地图背景移动,出现三个国家:清、朝鲜、日本。引导学生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引导概括:“腐败无能,饱受欺凌”(字幕)。
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改革富强,野心勃勃”(字幕)。与清朝形成鲜明对比。它的野心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演示: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那么其发动对华战争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答案是必
然的。
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
日战争。
教师结合地图作相应的战争进程演示。
1894年7月,丰岛战役。
牙山战役。
1894年9月,平壤战役。鸭绿江边燃起战火。
1894年9月,黄海大东沟燃起战火。
学生阅读相应段落,讲述黄海大战的经过,说出自己的感想。
教师展示黄海大战的地点、时间、视频、邓世昌像、致远舰部分官兵像。学生积极发言,感受“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学习邓世昌等爱国官兵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指出日本多艘战舰遭受重创,死伤舰长以下官兵六百余人。
但是,日本控制了制海权。
面对日军的侵略,统治者的态度怎样呢?学生回答,妥协退让,避战求和。教师演示辽东半岛陷落的过程:九连城、花园口、大连、旅顺。出示反映日军旅顺屠城的照片,揭露日军罪行。学生说出感想:不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
接下来,日军又进攻了哪里,结果如何呢?教师伴随着学生回答,演示日军荣成湾登陆,于是海陆夹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至此,清朝所谓“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划上了句号。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清政府与日本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
又一个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双方的代表、内容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出示“1895年4月”及会场、李鸿章、伊藤博文像、主要内容。结合地图背景中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中国和日本(帝国主义列强)两个角度分析影响:
一、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其使京津安全直接受到威胁。台湾省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包括本岛、澎湖列岛及其他大小岛屿七十多个,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据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安全。占领台湾,不仅是掠夺了资源的宝库,而
且又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
二、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万两。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刮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
债”。
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
三、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
四、增辟通商口岸。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掠夺从沿海深入到内陆。通过上述分析,得出:《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教师指出,自此,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
三国干涉还辽,学生自读。教师相应演示。
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学生自读。教师相应演示。联系史实认识台湾是我国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抨击“台独”。
[小结]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联系上联归纳本课主要内容。下联又说明什么问题?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本课主要内容(略)。
下联中那拉氏、李鸿章为首的投降派苟且贪安,国难当头还搞什么“万寿盛典”,这一小撮人主持国家哪有不败之理。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还与统治者避战求和、妥协退让,清军军备
废驰,部分官兵临阵逃脱等有关。
[探究]
引导学生列表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感想]
在《夜深沉》的乐曲中出示丘逢甲像及其《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结合本课内容,说出自己的感想。
3.中日韩舞蹈鉴赏 篇三
独舞《月光》是杨丽萍专为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印象》创作的舞蹈,在舞蹈中我们可以看到舞蹈家是怎样张开想象的翅膀,借助音乐、灯光、色彩和她的手臂、胴体谱写一首赞美生命的舞蹈抒情诗。杨丽萍的舞蹈向来对舞台布景、灯光设计有很高的要求,《月光》中从幕布背面投射白色月亮图形光柱,舞蹈演员在幕前形成剪影效果,创造出静与净的审美意境,此时的舞蹈演员宛如传递天地自然生息的神秘使者,以其宁静安谧的神韵和轻盈玲珑的身影引发我们妙悟宇宙万籁的空灵情怀。
《秦俑魂》这部作品从“俑”入手,在形象创造方面始终紧扣“俑”的质感。采用五指并拢,肘部曲折,带着石像固有的棱角顿挫感的运动形象贯穿始终,从而将中国古代武士的特有形象鲜明而准确的带入观众的视野,不仅拉开了“俑”的艺术造型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感,同时也营造出艺术作品的历史深厚感。但编导处处不忘的是让俑活起来。它们变得有血有肉,有魂有魄,精忠报国,甘洒热血,“好男儿当自强。” 《秦俑魂》这部作品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兵马俑的历史和壮观景象,而且体现出中华民族人民的果敢、刚毅、强悍、沉稳、自尊、自强、自信、自强的精神,体现出整个中华民族的坚忍不拔、勇往直前。
《鱼儿》是一个模仿鱼儿在水中嬉戏的傣族舞。舞者用自己柔婉的舞姿时而表现鱼儿的安静时而彭发出鱼儿的灵动,舞中傣族元素比较少,更多的是面部表情的丰富表演,但这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傣族舞独有的韵味。
2、课堂上所介绍的唐宋舞蹈有哪些内容?
唐、宋时期的舞蹈有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的舞蹈已经与音乐很好的结合有《胡旋舞》《绿腰》《踏歌》等
《霓裳羽衣舞》的场景十分宏大,唐明皇的音乐加上杨贵妃的舞蹈,足可以看出这舞蹈的华美。动作虽然简单,但是搬到宫廷里,加上华丽的衣服,美女的演绎,也十分好看。
《胡旋舞》则是真的以旋转为主,一个少数名族少女穿着民族服饰,时而奔跑,时而旋转。表现出少数民族少女的活泼机灵。还据说安禄山跳的不错。
《绿腰》则看了几个版本,新的改进版的确要能吸引我一些,场景的布置很漂亮,一个女子在荷叶中起舞。
《踏歌》是后来根据各种历史资料重新编排的舞蹈,因为原来的舞蹈已经失传了,还是挺不错的,一群女子穿着桃色的古装整齐的跳,不时甩一甩长袖,十分优美。
3、舞剧《云南映象》的观后感
从片头的《混沌初开》到尾声《雀之灵》,都弥漫着云南原生态少数民族那种粗犷、朴实的味道,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茂密的原始深林中。更令我惊奇的是,百分之七十的演员都来自云南各地甚至田间地头的少数民族,他们中大多数是纯朴的农民,穿着自己缝制的衣服,跳着自己的舞蹈,唱着自己的语言,也许正是这样才造就了这部原生态史诗。《太阳》、《土地》、《家园》、《火祭》及《朝圣》五个篇章共同构成了《云南映象》。
“天地混沌的时候没有太阳,没有月亮,四周漆黑一片,敲一下,东边亮了,再敲一下,西边亮了……”伴着“神鼓”歌谣,《云南映象》今日拉开在北京首演的序幕,舞台上六十面大鼓响起了粗犷、豪放的鼓声,那鼓点仿佛敲在每个人的心头,表达出如火山爆发般的原始生命力,令人不禁感动莫名。
这台服饰、道具、歌、舞和演员都来自民间的歌舞集,通过灯光、舞台的转换来变换场景。声光效果的奇妙运用,将舞者的肢体语言发挥到了极致。比如“林”这一场,舞台上只有屏幕,没有演员,演员的人影和热带雨林的光影在屏幕上虚虚实实地交错,像五彩的抽象画也像云南工笔重彩画。它使舞者变成了林中的精灵,与自然融为一体。
整场歌舞,没有太多人工雕逐的痕迹,演员脸上自然的笑容和对舞蹈的沉醉,以及举手投足间恣意狂放的喜怒哀乐,使观众能深深体会到这些歌唱和舞蹈的本真,它在舞蹈者的生命中就如同柴米油盐一样不可或缺。
在烟盒舞中,男女的情爱是如此的真挚、圣洁。人是万物生灵的一族,是生灵就会有繁衍,有了生生不息的繁衍才能体现情爱和生命的无尚崇高。
就连歌词都是那样的本真。“太阳歇是歇得的,女人歇歇不得;女人歇了火塘会灭,女人歇了男人要病”、“哪里好吃哪里在,哪里好玩去哪里”……
4.中日关系论文 篇四
何谓“新型大国关系”?按照中方的说法,它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21世纪的中日关系必须避免大国对抗和零和博弈的历史覆辙,切实走出一条新路。“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相互威慑,谁也不能战胜谁。”25日,在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与《国际关系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的“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研讨会暨《国际关系研究》发刊式上,上海社科院副院长黄仁伟如此解读新形势下的“新型大国关系”特点。
中日关系所临的3个主要问题:(1)正视历史的问题(2)钓鱼岛争端的问题(3)东海划设防空识别区问题
第一、历史认识问题
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那段不光彩历史,日本始终有一部分人不愿也不敢正视。甚至有人公然为侵略历史翻案,美化其侵略罪行。他们的这些倒行逆施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我国南京市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惨无人道地杀害了30多万无辜的中国人民。对这一铁的事实,在历史问题上,安倍政权坚持历史修正主义,公然抛出“侵略定义未定论”,向靖国神社供奉“真榊”,“8·15”讲话破例不说“永不再战”,质疑慰安妇问题真实性。他们的这些狡辩虽然遭到了日本朝野人士的广泛批评,但由此也可见日本极少数人歪曲历史已到了不顾事实、指鹿为马的地步。们更应该记住,任何的隐瞒和夸大都会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产生伤害。
第二、关于钓鱼岛问题。
在钓鱼岛的归属这一问题上,多年来,日本时常有一些右翼分子在钓鱼岛问题上进行挑衅。1996年7月14日 日本青年社在钓鱼岛新设置了灯塔。2010年9月7日上午,日本称为尖阁诸岛,在中国称为钓鱼岛的有争议岛屿附近,日本海上安保厅的两艘巡逻船与一艘中国福建省渔船发生碰撞。不可否认,中日关系自日本政府于2012年9月11日采取“国有化”钓鱼岛三岛政策,中国采取强力的反制措施以来不断恶化,已呈现由两国公务船只巡航执法对抗向军事防卫部门介入的趋势,尤其是日本自卫队的舰机危险进入中国在西太平洋公海海域的指定演习海区的擅自行为,进一步加剧了中日两国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和危险性。事实上,日本无视中国严正声明,一方面假意呼喊对话,一方面小动作不断,毫无对话诚意。就在2013年12月11日,日本外务省又将其网站上宣扬钓鱼岛归属的视频语言增加到了9种,不断非法宣称对钓鱼岛的主权。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本月12日的例行发布会上表示,这是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的又一挑衅行动,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他说:“我愿重申,无论日方以什么手段宣传其单方面非法立场,都不能改变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事实。我们严肃敦促日方正视历史和现实,立即停止一切挑衅言行,回到通过对话磋商管控争议和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
第三,关于东海划设防空识别区问题 2013年11月23日,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并发布航空器识别规则公告和识别区示意图。近年来,中国在黄海、东海和南海等地区的固有权益遭到了严重挑战,但东海选做第一个防空识别区有着现实的迫切需求。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这几年来,日本曾不断炒作中国飞机进入其“防空识别区”话题。其实日本早在20世纪划设的“防空识别区”远远大于日本本土面积。同样,在冲绳,美国人部署了几十架各型电子侦察机。他们中很大一部分就在中国领海线附近打“擦边球”,乘机窃取我国重要军事情报。我们对于这些不受欢迎的“客人”,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手段。划定防空识别区后,不仅使得我国海空军部队有了扩大了预警范围、时间,更使其根据自身职责所采取的行动有了法理上的依据。但是,早已将中国视为劲敌的日本对于中国划设东海防控识别区的发布迅速的做出了反应。12月6号日本众院在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了一份决议,对中国划设涵盖钓鱼岛的东海防空识别区提出所谓“抗议”,并要求中方立刻撤销。
中日应如何稳定两国关系,避免出现军事冲突和事故甚至发生战争。
第一,日本应该正视历史近来日本外交活动频繁,尤其是力欲修复与亚洲一些国家的关系,但同时,自新首安倍晋三相当选之后,安倍竟质疑东京审判:这只是战胜国的裁决。却又有意无意地回避历史问题,进而走强军路线的做法已让亚洲诸国产生疑惑和忧虑,日本的这种做法实在让人无法认可。历史和事实无不证明,日本如果不能够正视历史问题,如果不能够真正认识到曾经对亚洲诸邻国做过的伤害,在现实当中无论走什么样的外交路线都将徒劳无益。一个国家如同一个人,犯了错误也就犯了,知错就改,重新做一个新人还来得及,如果反反复复迷途而不知返,那终将没有好下场。历史就是历史,不可能象尘土一样轻轻抹去。其实,不管日本怎么否认,历史都会象一座大山压在它的头上和心里。只有放下历史包袱,才能轻装前行。当年的纳粹德国,同样犯下深重罪孽,但战后的德国通过深刻的反省和真诚的行动,已经获得了世界的原谅和信任,为自己重新赢得了尊严。我觉得,在这方面,日本可以把德国作为榜样。
第二,应充分认识钓鱼岛问题不是中日关系的全部。钓鱼岛问题十分复杂和敏感,两国政府均没有退让的余地,所以在近期解决钓鱼岛问题依然存在困难。在这种情形下,双方应低调冷静地处理钓鱼岛问题,日本尤应放弃炒作和放大钓鱼岛问题实现强军目标的政策思维,尽力使其不影响中日关系的大局。所谓中日关系的大局,是指两国应进一步深化以经济为基础的相互依存关系,实现睦邻友好长期发展目标。所以,中日两国超越钓鱼岛问题,丰富和发展其他领域的合作特别重要。
第三,日本通过新防卫大纲等3份安保文件,这三份文件非常露骨地将矛头指向中国,安倍晋三以“中国威胁”为借口大肆扩充军备,将加剧东海紧张局势。日本出台这三份安保文件意味着中日在钓鱼岛的对峙将长期化。中国海警现在已经对钓鱼岛实现常态化巡航,而随着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中国空军也正在向常态化巡航钓鱼岛空域迈进,钓鱼岛已经由日本单方面控制逐渐变成了中日交叉存在。安倍晋三对此非常不甘,所以着力加强在东海的军事力量。中日两国在东海的军事力量都在增加,客观上也增加了两国发生冲突的危险。当前东海问题的核心是钓鱼岛问题。中方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完全是自己的权利,有些国家借机生事、蓄意挑动地区对立的言行有百害而无一利。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决心意志是坚定的,也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的经济在崛起,国防力量也是在不断崛起。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合理合法,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日本或其它国家在这一问题上无权说三道四,更无权干涉。日本应该做的是停止错误做法,停止纠缠和挑衅,为发展中日关系、维护有关空域的秩序和安全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5.中日文化比较心得 篇五
这一学期选修了贾老师的中日文化课程,由于课程冲突,好多次没有去成,但我觉得通过这次课程让我认识到了中日文化的区别。
我们为什么总是讨厌日本人,也许是因为日本文化几乎全是中国传过去的,本来就是个蛮夷之地,蕞尔一岛;但它后来却又侵略中国,进行大屠杀这种惨无人道的行径。最重要的是那种不认罪的态度——否则,我也说不清中国人为什么要仇日不仇英法美。八国联军烧了我们的圆明园、屠杀了义和团。
其实关于国际关系,国家利益才真正左右一个国家的态度,本来就变得比狗脸还快,翻脸不认人常有。象我们这样持久地排日并不理智。我也无意为日本辩护,它有自己的民族劣根性,但日本文化和众多文化一起冲进中国大门,与年轻一代人紧密融合,再拒绝出去,绝不可能。
日本文化的确在影响这一代人,中国文化必然有比不上它的地方——没有什么文化和制度完美,任何文化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我国改革开放不是去挑别人的毛病,而是学别人的优点,我们必须清醒。
中国人行事以中庸著称,但做道德判断却相当偏激。或者说二元化,不是君子一定是小人,不是好人一定是坏人,不是清官就是贪官;有句迎合皇上的话就是奸佞弄臣,非得抬着棺材死谏才叫忠臣。清官如岳飞、海瑞,要么被陷害死,要么与整个官场为敌。再比如,父母死了要守三年孝,什么事都不准干,一门心思地悲哀。当时,有个“大孝子”倒是守了二十年的孝——在这期间生了五个孩子,传为笑谈,但此人除此之外,没有杀人放火,没有违法勾当,孔融却一声令下就把他杀了,中国人虚伪得可以。孔融还以“不孝”的罪名杀了另一个他认为在父亲坟前哭得不悲的人——最后,曹操仍借着“不孝”的罪名杀了孔融,倒算首尾呼应。
而且似乎日本文化是更为灵活的,从物语文学可以看出,很早就可以抒发个人的情感。而中国,文人似乎永远是不得志的,活象一群怨妇。苏轼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但辛不如苏,苏是士大夫兼文人,辛的范围就窄多了,几乎是职业“词人”,而填词不是正业,是野狐禅,只有科场和官场不得志,才去搞这种杂学,试想辛的心态会好吗?柏杨先生说:“日本虽然几乎吸收了中国的一切,但没有吸收科举,所以在明治维新可以一下完全崛起。”日本从中国吸收最多的似乎是李白、白居易而不是孔孟之道,可见它是有挑选的,决不接受文化倾销,倒是真的“拿来主义”。他拿到了罗盘,用作指南针,而不像中国人用它看风水;他们拿到火药,做出炮弹,而不像中国人用来放烟花。
说起来,如果日本都是从中国来的,但如今日本显然比中国发达;日本会挑选、会继承、会总结、会发扬。他们比中国更早学会向前看,中国官员在弹劾变法,日本在全民维新;日本没有中国的“利不十,不变法”,虽然也陷入闭关锁国,但立刻清醒,认清形势,抓住一切条件发展。而中国则被侵略得都快不知道自己是被谁侵略的了,还想维护“天朝尊严”,就是自取灭亡。天朝的幻想就和吸鸦片或精神胜利一样,它让我们永远认不清局势、不知道发展。
日本人还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是受东西方文化冲击的产物。日本决不是什么地大物博,主要能源多靠进口。要发展,又不能轻易得罪美国,韩国仇日,俄罗斯强大,中国崛起,日本其实很难熬,居安思危就尤其很重要。空调不低于28℃是潜规则,结果到哪都是28℃;煮鸡蛋也要考虑怎么省一半的天然气。日本地震也很多,他们的孩子必须随时明白在危险中怎么做。
而中国,仿佛是小农意识太久了,没回过神,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危险,杞人忧天的少,莫名其妙枉死的多。安逸舒适一天,不想明天会有什么,不直面问题隐患,正如鲁迅先生打过的比方,只关注烧麦或北极,不看肮脏的桌子和地面。
说了很多中国人的缺点和日本的优点,不是媚外,崇洋和媚外根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柏杨先生明确阐述,崇洋但不媚外。我们要学别人的优点,而不是自我陶醉,日本文化有自己的劣根性,正如中国文化有自己的劣根性一样,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不例外。问题在于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批判亦懂得前进。
10电子信息
6.甲午中日战争分析 篇六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正是在这场战争中,日本趁中国战败之际非法窃取了我国的钓鱼岛。如果我们仔细查看甲午前后的历史数据,发现就当时的综合国力而言,清政府已经远远超越了日本,但是这场战争为什么会以战败而结束,导致中华民族逐渐走向深渊?下面让我们就此进行探究。
先分析下当时的中国和日本吧。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当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1888年,日本产业革命出现高潮,因此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国内封建残余势力的浓厚及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纮一宇”。而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前两个步骤的重要环节,由于其自身实力资源都不具备相应条件,所以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来达到目标的实现。
反观中国,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因此清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清朝于1888年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但清朝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因此“中兴”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从其他列强情况来看,当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正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这些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1894年7月25日(农历甲午年六月二十三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增援朝鲜的清军运兵船“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浪速”舰击沉了清军借来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制造了高升号事件。至此,日本终于引爆了甲午中日战争。战争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战争是在朝鲜半岛及黄海北部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战役,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其中在平壤之战清军得到了朝鲜方面的帮助,而且战用物质储备充足,完全可以打赢日本。但清军并未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由于其主帅叶志超指挥失误和临阵脱逃,导致清军失败,以至于影响了整个战局。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虽损失较大,但并未完全战败。然而李鸿章为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港内,不准巡海迎敌。日本夺取了黄海的制海权。
在这里分析下中日双方的军备情况。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火力弱,射速慢,航速迟缓。北洋水师有舰艇25艘,官兵4000人。到甲午战争前,北洋舰队的大沽口、威海卫和旅顺三大基地建成。但清朝军事变革基本停留在改良武器装备的低级阶段,陆海军总兵力虽多达80余万人,但编制落后,管理混乱,训练废弛,战斗力低下。1891年以后,北洋水师甚至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但日本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日冲突后,便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军、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7艘,总吨位27000多吨;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5艘,总吨位约17000多吨。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包括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战前日本海军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日本还出动乐善堂、玄洋社等间谍组织和人员潜入中国,加紧对中国各方面的情报搜集和渗透。虽然说装备上比日本差很多,以及在海战中战术不利,但是有那么多爱国人士浴血奋战,也不一定会输。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其中金旅之战清军守城将领都不战而逃,日军十二天的登陆行动清军竟坐视不问,只有当地的农民自发抗击日本军,暂时拖住了日军的行动。日军攻陷旅顺后,即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4天之内连续屠杀中国居民,死难者最高估计达2万余人。随着清军节节败退,在清廷内部,主和派已占上风,大肆进行投降活动。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重要的根据地,从此北洋门户洞开,北洋舰队深藏威海卫港内,战局更是急转直下。
第三阶段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然后仅十天,清朝百余营六万多大军便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整个战斗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中方虽然在装备上和日本有很大差距,但毕竟日本国家小,国力有限,发动这样一场战争对日本本身就是一场灾难。尤其在陆地战斗时大部分清军都没有选择和日军战斗,导致日本几乎没有损失军队的情况下不战而胜。如果没有清军投降,我想日本军队没有这么顺利直达北洋舰队基地,甚至会因为资源消耗过多而被迫停止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对中国影响很大,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日本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扩张,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
我们输在哪里?我们输在制度上的腐朽落后。
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摆脱了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同时日本顺应时代潮流,大力吸收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丰硕的科技成果,并使之转化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动力。日本政府还积极进行了政治制度的改革,建立起近代天皇制,由封建君主政体转变为君主立宪政体。反观此时的中国,清政府在慈禧及顽固派的把持下,政治上维护腐朽的封建统治,经济上不求发展,生活上挥金如土。像为慈禧太后搞“万寿庆典”,官员们竟随意挪用海军建设的军费,大肆挥霍,导致燃料、弹药极度紧缺,北洋舰队老化却无钱按原计划购新舰。在对待西方科学技术的方面,清政府基本上采取排斥和拒绝态度。清朝的洋务派虽然积极寻求富国强兵的方法,却只知引进技术和设备,对于政治制度却视而不见。由此可见,封建地主阶级主观思想上的桎梏严重影响了中国接受西方国家的先进制度,使中国与世界脱轨,为中国的发展埋下重重危机。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加强海洋的开发、利用、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长远发展。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我国首度将建设海洋强国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宣示中国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中国适时提出建设海洋大国战略目标,致力构建“和谐海洋”,既是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着眼于我国领土主权和发展权的维护。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了要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有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教训,我们更加明白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性。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正是因应周边的复杂形势而作出全面性战略选择。可以预期,未来中国在海洋上的维权力度将会不断加大,并且利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国际社会上捍卫中国的核心利益和发展权益。个别国家倘继续无视中国立场和反制措施,只会自食其果。
7.中日环评中心简介 篇七
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环评中心)成立于2003年,为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内设二级机构,主要职能包括:(1)为环境保护部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技术支持服务职能)(2)对外开放、交流平台(环境技术信息交流职能)(3)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理论体系与技术方法研究(研究职能)(4)面向社会开展综合环境保护咨询(服务职能)(5)环境发展中心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管理(管理职能)。
环评中心内设8个部门,员工70余人,其中,研究员4人,高级工程师12人,博士6人(含博士后),硕士22人,注册环评工程师23人,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专家4人,专业领域涵盖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环境工程、化工工艺等。
环评中心具备火电建材、采掘、化工石化及医药、交通运输、冶金机电、社会区域等六大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质,交通运输、采掘、社会区域等三大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调查资质,是环境保护部公布的首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推荐单位之
一、首批上市企业环保核查技术报告编制推荐单位之一,同时承担环境保护部创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相关技术支撑工作的职责。
8.雾中日出 篇八
一般说来,有雾的清晨是很难见到日出的。然而,我地却有幸看到了“雾中日出”这一奇观。
那日,天色迷迷朦朦。雾中的天空可真是狭窄啊,仿佛只能容下我一个人似的。放眼望去,雾气轻悠悠的,就像一席席轻纱萦绕在河桥、楼屋、草木之间。我踱步桥头,犹如凌波仙子漫游在天堂。想不到家乡的晨曦竟会如此美丽:远近的秋虫正在“唧唧”叫着;清淡的花香随着湿润和水气沁人心脾……忽然,正东方,那白雾又披上了一层金纱,金灿灿,白花花的。视线所及,黄白相杂,又别有一番情趣。
这时,雾气骚动起来了,好像是“白姑仙女”要收回那美丽的纱衣。当“薄纱”一缕缕地渐渐消散之际,整个大地也在一分分地显露出来了。
太阳在慢慢地升起来。瞧,红彤彤,亮闪闪的,它仿佛是一只打足了气的大红球,鼓着圆圆的红脸,一耸一耸地向上爬着,看上去好像很努力的样子。我目不转睛地等待着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呵!好样的,跳出来啦!冲出地平线的太阳,终于把家乡大地用极尽的.美装点了!这时,河边的芦苇,摇头晃脑,旭日的光芒在亲吻着它;野花叶上的颗颗水珠,闪烁着五彩异色,悄悄地滚落下来,发出轻轻的“嘀嘀”声,似乎在向太阳问好;成片的农家新楼,路边的纤细小草,上班去的自行车流,下田去的扛锄农人,都牵扯着丝丝缕缕地残雾,迎着晨光,吐露着各自的依依情思……
此刻,我想欢呼呐喊,但一时不知该喊些什么。我凝望着太阳,油然感觉到:晨雾后的我又长大了,家乡的一切都在成长,我的祖国正在蒸蒸日上。
简评
9.中日甲午战争教案 篇九
邓进星
课程标准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 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学习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 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帮助下,让学生讲一讲邓世昌在黄 海海战中的英雄事迹,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在战斗中,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 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
1、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
2、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学法指导
1、读课文概括本课主要内容
本课主 要讲述了几个问题:、、2、掌握本课知识点:
一、来自日本的挑战(介绍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19世纪中叶,日本明治维新后,从一个闭关锁国的 国家,迅速走上了 的发展道路。把 作为基本国策,其侵略矛头直指邻近的。(2)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民众起义,日本趁机进攻。7月,日本舰队在 偷袭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爆发。
二、黄海大战(本课重点)
(1)1894年9月,中国军舰在 遭到日本军舰袭击,北洋水师提督
奋勇迎击敌舰。“致远”号管带 开足马力,向“吉野”号冲去,全舰官兵壮烈牺牲。(2)黄海海战后,北洋大臣 命令北洋舰队躲入 基地,“避战保船”,日军由此夺得黄海制海权。
(3)威海卫战役 :1895年 全军覆没。
三、中日《马关条约》(重点、难点,讲述了条约的签订、内容和影响。)(1)签订时间: 年。
(2)签订双方:中方代表,日本代表。(3)内容:
①。②。③。④。
(4)影响:《马关条约》是继中英《 》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丧失了大片 和更多的,刺激了西方列强 的野心。中国的 空前严重。练习检测 1、1894年,在黄海上与日本舰队激战的部队是()A、福建海军 B、南海舰队 C、北洋舰队 D、东海舰队
2、民族英雄邓世昌是在下列哪一地点牺牲的?()A、朝鲜的平壤 B、鸭绿江 C、黄海 D、旅顺
3、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侵占的城市有()①旅顺 ②大连 ③青岛 ④九连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4、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白银()A、2100万两 B、5000万两 C、1亿两 D、2亿两
5、《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为()
A、1890年 B、1894年 C、1895年 D、1898年
6、临终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的爱国将领是()A、邓世昌 B、丁汝昌 C、刘永福 D、徐骧
7、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战役()
①辽东战役 ②平壤战役 ③威海卫战役 ④黄海战役 A、②④①③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8、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A、黄海大战 B、威海卫战役 C、马尾海战 D、丰岛海战
9、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请回答:
上述材料中的“此日”是指何年何事?
上述材料中的“海军”名称是什么?
10.论中日文化对比 篇十
中日文化对比课程
任课教师:段克勤
姓名:于悦
班级 :人资10-1
学号:100684128
浅谈中日文化对比
摘要: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正因为这得天独厚的便利,自古以来两国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十分频繁。
中日两国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由此打造出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也大相径庭。
关键词:中日文化差异社会艺术价值观饮食
同样作为东亚国家的中国和日本,众所周知有着许多共有的文化教育以及生活方式。然而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国土全球第二的超级大国,自然有着与被包围在汪洋大海中的日本岛国有着巨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价值观、社会、宗教、艺术、饮食等。
一、中日饮食文化对比
“民以食为天”,中日两国作为两个在地理与文化上如此联系紧密的两个国家,在饮食这个关键
问题上是有一些共同语言的,当然,到底是海两边的两个国家,饮食上那个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饮食工具是至关重要的,筷子与碗、盘就摆在了头等的位置,每餐正式开始以前,筷子与碗、盘必须首先提前放在用餐者的面前,这在中国与日本是一样的;但是,中国一般除了筷子以外,还有汤匙,而日本只用筷子,除了在吃西餐喝汤时用汤匙之外。
在主食方面,就当下情况来讲,中日都是以谷物为主,不像西方那样依靠肉类食品和乳制食品,中国南方主要是大米,这与日本是毫无二致的,当然,中国北方就会有更多的选择,如小麦,豆类,小米。
值得注意的是,中日饮食还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就是都重视在饭后送上一杯茶,以助于消化,当然,主客也可以借着这个空当进行一些必要的交流。
但是,中日饮食文化还是存在巨大差异的。中国的每一道菜都是经过长时间的烹调,原料往往要经过煎煮炒炸卤炖等多到工序的制作方能起锅,在这一系列程序中原料得以定型,原味得以提升,口感也更丰富;而日本,相比之下是更加注重发挥材料本身的味道,根据情况生吃是最好的选择,而这在在国人眼中是难以接受的。
此外,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日本菜的最大特点是生鲜海食,当然,中国人也吃鱼。而在吃鱼这一方面,中日还是有差异的,日本临海,主要依靠的是海鱼,而中国大陆水域宽广,依靠的主要是淡水鱼。
酒文化是中日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提起“喝酒”就会想到“敬酒“,而中国人很爱敬酒,似乎要把对方灌倒了才够意思;在日本也有灌酒一说,但是那只是些小青年干的事,一般对方表示推辞也就适可而止了。
中国菜讲究色香味俱全,而日本菜讲究色形味。日本菜肴偏淡,但是很注重形,所以说吃日本菜是用眼睛吃的。
二、中日文化价值观念对比
2.1 对神灵的信奉
大和民族是一个信奉自然的民族,自然为神.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就像我们中华民族将龙喻为民族魂一样.他们信奉这样的“神”,还有“灵”,他们认为它们他们的这种信仰很虔诚.全国各地的神社,寺庙不计其数。尤以京都地区为甚.很多游客把京都作为日本的寺庙/神社的胜地来进行游览.以下小做汇集:
(1)涉成园
非常著名,因其就处在JR京都站附近,不行10分钟足矣.往往是游客到达京都后的第一站.在这里有日本平安时代的诗人/贵族 源融(げんゆう)的墓地.在传说中,源融是因为“生灵作祟”而狂性大发吞食宫女.其实这和世界上第一篇长篇小说<源氏物语>里的描述是完全一样的.(2)仁王堂/清凉寺
以寺内出售的年糕饼(あぶり饼)闻名,相传是菩萨的灵验(ご利益);
(3)源光庵
以战国时代石田三成率众自杀,鲜血飞溅的地板作成的血天井闻名的源光庵,庵内更有2扇有名的窗“徘徊之窗”(迷いの窓)和“明镜之窗”(悟りの窓),传为上苍每天考验庵内尼姑是否厌倦尘世的东西;
(4)曼殊院门
以寺内的“幽灵女”而出名.据说是妖怪中的“大和抚子”;
(5)化野念佛寺
以寺外的水母地藏王石佛为名.水母地藏王为神话中掌管妇女生产的神.传闻因不伦之恋而堕胎的女子会在这里听到婴儿的啼哭声;
(6)贵船神社
京都著名神社,以祈福牌(绘马)闻名.神社内另有700年树龄衫树一棵,被视为神灵在人间的明眼。以上列了几个京都的名胜,是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日本人对神灵的虔诚之处.虔诚,但也敬畏着.先前提到在涉成园的源融,同样在京都地区还隐藏着这样个传说:被亲夫抛弃,转嫁后又遭人虐待致死,嗣后以其遭死的手段报复仇人,并且以后每年的雷雨夜,彼岸花盛开时会来人间寻求自己流产的孩子的“阿条小姐”(お しの さま),注意对她的称呼,由此可见大和民族对“神灵”的十足之敬畏.这一点,也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中体现。
相比较下,中国的神灵就比较“友善”,因为神话也是有其政治思想基础的.在我国,神灵的塑造和西方基督教比较类似.所有的神灵都趋向于教人“真善坚忍”.日本人也同样很坚忍,但是这还是有不同的.前面说了,中国的神灵趋向基督教的价值观念,一莲托生,强调众生平等,排除特异;神灵的形象也被塑造得很高大完美.但说开去,这又和西方宗教、神话的神灵那样性格棱角分明不同.因此,中国的神灵是很具特色的.2.2 价值差异
由于和日本的社会性质不同,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价值取向也完全迥异.中国由于过去特殊的历史
原因,丢失了很多民族特有的价值取向,而是随着改革开放,吸收西方文化后诞生一种融合的价值取向.一方面应该看到中国人在全面接触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后对新鲜事物有了很强的学习欲,个性开放指数也比计划经济时代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非常非常值得肯定和鼓励的.但同时必须提醒的是由于之前的历史原因,中国人的性格中同时掺杂着传统思想和西方社会的价值观.综上,造成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的不稳定和易动摇.如改革开放后的“出国热”,“股票热”,在这一系列的积极背后,同样必须承认它们给人带来的盲目,主见差的危害.而这些-----盲目地追求、不强的判断力,是中国人价值取向里不能予以肯定的地方。
大和民族是一个很坚忍的民族,这一点促成了他们在科技,艺术里较多领域的繁盛.同时也造成他们民族性格里的残暴气质.二战时成为法西斯三国之一与这脱不了干系.至于日本人的价值取向,可以说比较“纯”.众所周知的原因:二战后的日本百废待举,一切归零.也许在很长的美国管辖时间里,他们遭受着文化侵略.但是,这样的文化清洗同时也是使之脱胎换骨.日本的文化,由于战后的历史,使其在本身的资本主义背景下得到了更强有力的血液.甚至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兼并下走出了自己独特的道路.因此日本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地域窄小的日本要想不被挤压出资本主义的大客车,只有积极,进步,强大。
三、中日艺术创作对比
3.1 艺术创作力的差异
中国是5000年文明古国,在文化上享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中国的诗词,早凭汉语独有的韵律在世界
诗词界得到了应有的地位.另外,中国的五声音阶,早已被世界证明她和任何一种音阶相比都无逊色之处(当然任何一种音阶都是同样伟大的.).中国的哲学,虽然烙上了很深的封建烙印,却仍凭其精深之剖理,得
以和希腊哲学,德国的哲学齐名.相形之下,两国文化底蕴的差距显而易见.日本固然有茶道,花道,浮士绘等国粹,然而和中国相比确实逊色些。值得关注的是现代,两国在艺术创作力上的差异.艺术创作力,只是表明一些差异,而因其表示的艺术个性维度不同难以比较出高下.中国的艺术创作比较大一统,鲜有灵气的作品.层观摩过一些电影学院学生的作品,实在不敢恭维.在现今的一些先锋艺术领域里,WEB视觉,多媒体视觉领域里也尚未有大建树。而日本呢?
日本.不可否认,在动画领域一直保持其花魁的地位.日本的动画产业,之所以成功,创意可以说是一个重要因素.日语的非国际化是日本电影出口的一大缺点,但是动画具有轻语言而重表现的特点,容易让人理解.另外,动画电影拍摄的是一张一张的图片,所以任何题材都可以自由地运用.在动画片中,不仅仅是日本,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舞台,一切人物都可以成为主人公.活用了动画与生俱来的特点———“无国籍性”,使得日本动画的出口竞争力大增.反观中国的艺术家门,却少了份创新意识和竞争精神.中国的动画片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上世纪60年代的《大闹天宫》以及70年代末的《哪吒闹海》等,均在世界上占有一席地位,国际上甚至将中国动画片统称为“中国学派”.“日本动画制作者联盟”曾在1959年和1960年两次组团赴中国,考察中国动画片艺术而后来,缺少原动力的关系,使得在这一领域失去了竞争力.非常地遗憾。同样地,在先锋艺术领域,日本也是在懵懂阶段.鲜有出色作品问世.由于先锋艺术(多为视觉艺术),转至了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的倾向,所以对于2国的这一领域的艺术工作者来说,机会还是平等的.总的来说,现代,2国只有艺术创作力上的差异.而无绝对的好坏差距.。
3.2 艺术创作取向的差异
两国在艺术创作力上的差异.只是说了内因----民族个性差异.而在外因-----社会体系,价值体系等等的影响下,已经造成了两国几乎相反的艺术取向。中国的宗教神话有些和基督教类似.而基督教最大的教义就是削除异端(突出事物),建立平等(人人平庸).这些是由民族个性引起,而民族个性再次艺术创作的取向.和基督教一样,中国的文艺,也是反对黑暗的事物,反对杀生和荒谬的;而日本的文艺,由于其更为开放的思想,而,毫无顾忌地将忧郁,悲观,甚而绝望等人类负面情绪(同时也是伟大的艺术之神)容入艺术之中.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的文艺作品很病态而中国的文艺作品很平淡,很苍白的原因.当然,这些“忧郁,荒谬,绝望,病态,平淡,苍白”,都是综观整个世界的艺术创作的各个角落得出一个不成数据的参数借以比较下中日两国的差异而已.。
四、中日社会风景对比
资本主义社会下的日本是一番景象,社会主义下的中国又是另一番景象。
就家庭说开.日本很开放,但日本也很保守.日本至今都很保守-----在女权束缚的弊病下.日本至今保
留着妇随夫姓的习惯,而且日本非常保守的那些女子(大和抚子),对于丈夫之恭敬只能以乖戾视之.对于
自己的丈夫,甚至于临睡前上妆,房事时仍带着尊敬称呼.在日本女性结婚后一般就失去自己的工作.而且这种“失去”还往往是带着主动的倾向.就算开放些的女子,在结婚后也从此消失在“工蜂”的舞台,一心尽为妻为母的职责.这和新中国成立前非常相似.而且也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被肯定,并作为旧习废除了.在现今中国,这样的情形是难以想象的.是的,在中国,也许在农村,在台湾地区,还有此般现象.但是,远远不成风气,更不及日本这般“普及”。
【演讲稿中日】推荐阅读:
演讲稿学习演讲稿12-04
即兴演讲演讲稿07-17
演讲稿年会演讲词06-09
军训演讲优秀演讲稿10-14
竞选演讲稿公众演讲10-16
年度煤矿职工演讲稿演讲稿08-03
文明和谐演讲稿 文明演讲稿08-10
竞选演讲稿-团委竞选演讲稿10-22
青年教师演讲比赛演讲稿07-06
军休演讲比赛演讲稿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