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演讲稿

2024-10-14

师范生演讲稿(精选13篇)

1.师范生演讲稿 篇一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xx级英语(x)班的xxx。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代表普通实习生发言。我们普通实习共有15人,实习地点是xxxx高中部。我们的实习分为两个阶段,前6周是体验性实习阶段,主要包括备课、上课和反思,后2周是研究性实习阶段,主要做的是行动研究,我们的行动研究主要事实根据自己在体验性实习期间上课的主要问题为研究主题。我们的实习工作分为两大项,一是班主任实习工作,二是课堂教学工作。在xx,我们被分配到了高一的不同班级。因为每个人负责一个班的原因,这两个月里,班主任工作贯穿了我们实习的始终。最初,我们没能很好地进入班主任的角色中,虽然很积极地和学生打交道,但就是太过热忱了,常常掌控不好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学生面前亲切有余,威严不足,所以班级事务管理往往不便。后来,经过班主任老师一段时间的指导和自己的摸索,我们才慢慢地找到一些窍门,懂得适当地和学生拉开距离,“若即若离”地与学生相处,也学会了如何有条不紊地处理琐碎的日常管理工作。

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听课,平均每人听课40节左右。除了听自己所在班级的英语课以外,还交叉听课,每次听课都让我们受益匪浅。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附中的时候,听了几节公开课,课后有幸听了xxx老师及学校优秀教师针对公开课的评课。公开课多为阅读课,也有语法和写作课。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节是x老师对高一(x)班xxx老师所上的新闻报道写作课的点评,因为是新老师,x老师的写作课目的不是很明确,且在写作内容上对学生准备也不够,我们这些实习生都只能看出x老师的活动做得比较少,学生不大能写出东西,xxx老师却是一语中的地指出x老师的问题所在,并给出建议。通过xxx老师的评课,我明白了上写作课必须要主题突出,目的明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充分准备学生;且写作后给应出清楚的评判标准。只有同时兼顾这三点,才能真正上好写作课。

因为是普通实习,所以我们的上课时间比较少,每个人只有十个课时的课。虽然只是十节课,却是我们实习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为艰巨的一项任务。高中的课讲究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差的就是这一点。还记得我们在备课的最初阶段,第一次研习高一第五单元教材的时候,很多人都只着眼于教材的前几页,很少有关注到整个单元所有的教材的,且在分析单元阅读文本时,我们大多只看到这个文本的表面信息,很少深入关注到单元话题人物与故事主人公之间的关系,把深刻的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关系简单地理解成了施助者与受助者的关系。经过老师提点和小组讨论以后才明白了整个单元的设计思路,开始有条理地分析教材。有了第一次高中教材分析的经验,之后的教材分析,我们更加认真、细心,对教材的理解比较全面,所设计的活动也更贴近学生了。而在上课阶段,虽然我们的备课思路一致,教案也是讨论后撰写的,但在给学生上第一节热身课时,各班就产生了不同的结果。次重点班级的学生因为整体水平比较高,课堂学习任务对他们来说难度较小,所以整个教学过程比较顺畅。然而,我们15个人中只有3个人带的是次重点班级,其他12个人所带的平行班的学生在课上的表现都比较差强人意。就像我的第一节课上,学生除了只在我提问是否明白的时候,回应我一下,对我课堂上引导性的提问常常不予理会,能跟得上我的思路的只有三两个成绩好的,有些不给面子的学生甚至直接就蒙头大睡。这让本来因为有备而来而自信满满的我大感挫败。针对这个问题,我课后进行了反思。不仅与指导老师和其他听课的老师、同学进行了沟通,还反复观看自己的教学视频,在反思报告中分析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制定了修正方案,除了改正课上出现的诸如语速太快、英语过多和教师话语书面化等导致学生理解不便的问题之外,特别根据班里学生的真实水平调整了任务难度。这以后,我的课才终于真正“上起来”了。由此,我对如何上好英语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白了脱离学生实际的课即使设计得再好也是枉然;同时也深深地意识到教后反思对教师教学,尤其是我们这样缺乏实战经验的准教师教学的重要性。

普通实习后期的作业任务相对较重,而行动研究报告又是重中之重。实习期间,xxx老师给我们详细讲解了行动研究的含义与做研究的方法。我们在观看了自己所有的教学视频后,找出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再与各自的指导老师沟通,确定行动研究的主题。我的课堂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师的话语过渡性问题,为研究这一问题,我以第一节阅读课为原始样本,对这堂课进行了转录,挑出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教师话语,逐一分析之后,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了数据统计,并总结出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发现自己最大的原因是没能理解任务之间的内在联系,于是针对这个原因制定了修正方案。在第二次的阅读课上,实施这个方案。课后依然是转录视频,然后进行分析,通过统计结果看自己是否有进步,并根据新出现的问题适当的调整原有方案。继而,开始第三次阅读课的教课,课后继续分析总结。这样的三次分析,两次方案实施以后,我的教师话语的过渡性问题果然有所改进。

通过这两个月的普通实习,我发现自己在教师话语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过渡性不好、太过书面化等。这些大多是由于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造成的,所以我还需要在教材理解方面多下功夫。另外,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课下应当多与学生交流,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水平和思维方式,将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理解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设计好、上好一堂课。这两个月里,每当我站在讲台前,给学生传授知识,解疑答惑,看着他们因为我的讲解而了解并掌握某个知识点时,我的心里都无比的开心。实习,让我看到自己不足的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为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而努力的!

2.师范生演讲稿 篇二

一、师范生“第二课堂”设计原则

“第二课堂”的设计应围绕着师范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从三方面进行。首先, 基础学科教学培养, 即通过课外活动加强师范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 提升其对基础学科的兴趣, 从而加强其对基础学科教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其次, 教育方法的培养, 即培养师范生具备较为先进的教学和教育理念, 使其具备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精神;最后是专业兴趣和特长培养。

“第二课堂”的设计应围绕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从三方面展开。第一, 师范性和综合性并重, 专业知识培养与职业技能培养并举, 针对“第二课堂”区别于“第一课堂”的特性展开研究;第二, 紧紧围绕将师范生培养成为合格的教育家这一目标展开, 通过事前情况摸底、中期实验研究、最后对比论证等考查“第二课堂”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第三, 着眼于师范生现在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全局, 既考虑师范生自身的情况, 也考虑师范生周边的环境, 既在专业知识培养上有所侧重, 又在职业素质技能上有所涉猎。

二、师范生“第二课堂”成效研究

笔者在北京师范大学范围内对师范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 得出《北京师范大学师范生“第二课堂”成效性调查分析报告》。报告中, 可以反映出“第二课堂”在口语表达与言语交际、教师心理素质、先进教育理念的提高方面有了很好的成效, 在板书设计与练习、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提升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1.“第二课堂”对师范生教师应用技能养成的影响

调查主要涉及口语表达与言语交际、多媒体技术应用、板书水平三方面内容。

关于口语表达与言语交际的“第二课堂”, 其着眼点在于“教师口语”方面, 这体现着“第二课堂”的师范生特色。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 有86.73%的人持满意态度, 48.11%的人满意度较高。这说明“第二课堂”在“口语表达与言语交际”方面具有较好的“成效性”。通过对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及访谈资料的分析, 我们发现, 影响口语表达与言语交际“成效性”的因素有:参与度、模拟情境和竞争压力。

关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第二课堂”, 充足的多媒体设备和吸引人的活动形式, 57.76%的参与者持满意态度, 76.72%的参与者满意度较高。借鉴这一成功经验, “第二课堂”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这一板块可采取“小组—任务”模式来开展。院系为师范生班提供一定的设备支持, 师范生班根据自身特点, 将班级成员分组, 在一定时间段内完成一项任务, 如制作动画、影像片段, 并集中检查或评比。

关于板书水平的“第二课堂”中, 没有一门课程是专门讲授板书技巧的, 只有在课程教学论的课程中, 涉及板书的内容。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 在C类 (参加活动频率为“经常”) 受调查者中, 有25.64%的人满意度较高, 66.67%的人持满意态度。在D类 (参加活动频率为“每次都参加”) 受调查者中, 有22.22%的人满意度较高, 44.44%的人持满意态度。对比发现, 在“教师应用技能”的板块中“板书技能”满意度是最低的, 说明这一能力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占的比重较小, 或频率过低, 知识成效性较差。被访谈者认为板书技能基本没有提升, 而认为板书技能有提高的被访谈者有一个基本的“共识”, 即板书技能的提高是自己练习的结果, 而不是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得来的。

2.“第二课堂”对教师心理素质养成的影响

调查显示, 在提升心理素质方面, 有89%的受访者认为“第二课堂”活动提升了他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心理素质。访谈中, 不同院系、不同年级的师范生, 对于师范生“第二课堂”活动中的“教师素质大赛”情有独钟。他们认为对心理素质提升影响最大的就是教师素质大赛。

3.“第二课堂”对教师教育理念养成的影响

调查显示, “第二课堂”中涉及的专家讲座 (教育专家或者一线优秀教师的讲座) 、实地参观 (参观北京的教育研究所、有先进办学理念和特色的学校, 观摩一线教师教学, 与一线教师交流) 等活动, 赢得了88%的学生认可, 他们认为活动给自己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在D类 (每次活动都参加) 受调查者中, 认为师范生“第二课堂”给自己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比例是100%。因此, 师范生“第二课堂”活动在带给师范生先进教育理念方面有着较好的成效性。

4.“第二课堂”对教师职业认同感养成的影响

调查显示, 比较赞同“师范生第二课堂活动增强了我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 使我更愿意从事教师这个职业”这一观点的学生, 仅占被调查者的51%。由此可以看出, 师范生“第二课堂”活动在培养师范生职业认同感方面的成效性较差。而影响这一成效性的主要因素是:对职业魅力和职业价值认识的缺失。访谈显示, 师范生认同走进学校、走进课堂, 亲身去了解教师这一职业, 从而感知这一职业的魅力;倾向于和著名教育家、名师或者同龄前辈沟通, 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规划。

5.“第二课堂”对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影响

学生认同学校开展的三方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第一, 从事暑期和周末支教实践, 利用节假日开展教育实习, 从中发现问题, 探索弥补方法;第二, 进行暑期社会调查, 针对地区教育的差异、当地实际的教育情况等展开调研;第三, 开展当地文化的专项调研, 师范生不仅承担着教师角色, 还承担着建设新农村、乡村文化传播者的角色, 针对当地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进行专项调研有助于提升师范生的地方归属感和文化传承意识 (1) 。

结合调研成果, 本文试图从经验总结出发, 提出师范生培养的“第二课堂”年级主要任务。大一, 主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帮助师范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形成正确的人生职业规划, 引导其建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鼓励师范生认识教育工作的崇高意义, 坚定其终生奉献教育的信念。大二, 主要进行教师职业基础知识的传输和学习, 结合学校的课程, 帮助他们了解并掌握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职业的基础常识, 并向师范生介绍一些全新的教育理念, 帮助他们扩充知识、改善理念。大三, 着重进行教师技能和专项技能的培养。大四, 配合学校的统一安排, 组织师范生进行教学实习, 并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三、师范生“第二课堂”设计方案的建议

1.“第二课堂”设计方案的目标

师范生培养的“第二课堂”设计方案的目标具体呈现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层面。

首先, 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口语表达与交际 (如朗诵、演讲) 的基本技巧和关键点;掌握板书的书写规范和设计要求;了解多媒体技术的课堂实践环节的要点, 掌握多媒体制作技术, 掌握说课、教学基本环节及有效策略。其次, 能力目标包括:能够合理设计教案, 综合运用普通话、板书、多媒体等技术, 完成教学过程;能够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能够通过实践, 反思自己的教学, 并对当下教育理念、教育现状形成自己的理解。最后, 情感目标是指, 培养学生对教育理论和现状的关注, 通过参与实践, 提升其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和理解。

2.“第二课堂”设计方案的实施原则

(1) 注重延伸性和拓展性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有益补充, 注重与“第一课堂”中“教师教育”板块的衔接, 以实践活动为引导, 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学生口语表达与交际、板书、多媒体技术、说课等技能培训, 帮助师范生掌握基本教学技能, 明确教学流程。同时, 拓宽教育途径, 整合优秀教育资源, 通过讲座、网络、书籍、实践等多种途径, 开阔学生视野, 传播一线优秀教学理念。

(2) 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课堂”以实践活动为载体, 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参与的机会, 弥补课堂教学的缺憾。从“第一课堂”理论出发, 通过“第二课堂”比赛、调研、制作、案例等多种实践形式, 提供全员参与和实践的机会;通过小组互评、教师反馈等有效形式, 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3) 注重固定化和长效性

“第二课堂”设计方案贯彻于整个大学期间。每学期以一个板块为主题, 逐步由分散到综合, 突出整个流程的长效性;针对每个板块, 遵循“理论—实践—反馈—理论—再实践”的设计思路, 保证活动的效果。方案要求培养对象组织的相对稳定性, 尤其在教师技能培训方面, 建议以班级或年级为组成单位。

3.对师范生师范技能训练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 数学专业 师范生 师范技能

教师教学的核心是师范技能的完美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改变,教师的教育方式与教育条件发生很大改变,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教师应该学习更多与这个时代的相适应的教学技能。下面笔者以数学专业师范类学生为例,对他们在师范技能学习中应该注意的和学校在开设相关课程时应该注意的诸多问题加以分析。

一、学生的学习现状

师范技能对于不同的师范生来讲有不同的领悟,有些学生语言表达较好,从而对于教学活动中的语言表达得心应手,但是讲得太空洞,反映出知识不太熟习;有些学生比较内向,认为站在讲台上讲课是比做任何事都要困难的事情,站在讲台上不知道说些什么;有些平时学习比较认真,数学基本功比较扎实的学生,在讲课时知识细节处理方面都是挺仔细的,但是往往讲解的时间长短把握不住,有时显得太啰唆;有些学生表情太过于死板,缺乏与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交流情感的态势语言……某些学生的师范技能现状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只能说他们平时练得太少,或者是练不得法,学生阶段对于这种技能的领悟说不定会影响他们一生的教育教学行为。

二、学校课程设置情况

师范生的基本技能大致包括:普通话能力、书写及书面表达技能知识、教学设计技能、教学导入技能、说课评课技能、组织和指导综合活动技能、教学研究的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等。要把这些技能都学好,需要投入的非常多,不管是精力还是人力都需要。某些学校出于成本与场地的考虑,并不能很好地开设师范技能培训课,这是学生在校期间不重视师范技能学习的主要原因。有些学校开设的师范技能培训课,比如《三笔字》、《普通话训练》、《微格教学》、《数学教学设计》、《CAI课件制作》等,但是比起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所需要的诸多技能只能说是杯水车薪,因为分小组,分时间上讲台只是老师强制要求下的产物,不是发自内心肺腑的需要,学生的心态是完成任务就好,所以分小组实践及上台讲课都只是他们实践学习中的一个过场,没有多大的作用。而且有些学校受财力、教师和教室资源的影响,前面的一些课程根本就未作开设,教学实践技能的学习都寄希望于实习,但是,学生真正上讲台讲课的又有几个呢?除非是老师奇缺的偏远地区学校,一般没有经验的实习生是难以等到机会的,指导老师是不会让毫无讲课经历的学生上课的,以免“耽误”学生。

三、解决对策

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还是得仔细研究研究,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解决方式不同,关系到财力、物力、专业教师资源等各方面的区别。因此,因地制宜,根据各所学校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和实施方案,最终目标是如何使学生多锻炼,有更好的接受教学指导的机会。

对于教学的本质,师范生及其学校都应该了解一些,以便更好地开设课程,培养好他们。

1.先明白教育应以智力为开发对象,以能力为培养对象。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量增加快速,师范生就应该以一种适应时代的现代教学思想装备自己。20世纪50年代的赞可夫认为:“教学要同时完成两个任务,既要在掌握知识和技巧方面达到高质量,又要在学生发展上取得重大进步。”意思是,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智力与能力。

2.在教学模式上多研究思考。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结构。教学模式应该有所创新,但是教学模式的几个要素不能丢,即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操作程序、运用策略和评价体系,要培养师范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条件选择和变换教学模式,并创新教学模式。

3.在备课与教案设计上多花工夫。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包括:备课、上课、课外辅导和作业批改、学生成绩考查与评定,其中备课和教案设计异常重要。比如得刻苦钻研教学大纲,了解要教的学生的水平,处理好教材内容,还要明确教学阶段是新课还是复习课。

4.说课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师范技能的迅速成长。在说课活动中,师范生不仅要根据所设立的不同教学对象的认知发展水平阐述教学目标、分析教材的难点和重点,而且要从教学思想还有教育理论出发,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更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仔细的设计与预备。为了说好课,师范生们不得不仔细地研究所讲知识内容,研究教学大纲,多方面假设教授对象,以便及时更新教育观念。

归根结底,师范生进行师范技能培训是必要的,是需要常态化的,不是因为临时学生需要应对应聘或是老师应付教学检查才开设,这种态度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和学校都应该端正对于师范生技能培训课程的态度,认清其重要性,从而为国家的师范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万昌.浅析师范生教师技能的培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7).

[2]蔡明,王军.师范生技能培训与师范生素质教[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9).

[3]李玉琪.数学教学研究[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7.

[4]李玉琪.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师范生演讲稿 篇四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成功在于坚持》。

首先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古希腊。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下八成。一年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这个小故事所蕴含的深刻含意是显而易见的。的确,我们干什么事,要取得成功,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都是必不可少的。古今中外,有多少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只说说同学们非常熟悉和崇拜的追风少年、跨栏英雄刘翔吧。刘翔八岁开始体育运动生涯,开始练跳高,后来转入跨栏项目。在十几年的刻苦训练中,每天面对的就是奔跑、起跳、跨越;跨越、奔跑、起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对于热爱音乐、电脑的十几岁的少年刘翔来说,是何等的枯燥、乏味!但是,刘翔坚持下来了,十几年如一日的刻苦训练,成就了刘翔,雅典奥运会上,一个令西方世界惊诧不已的东方神话横空出世,刘翔带给全中国人民的是何等的荣耀和自豪。我想他也给我们每个人注入了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那就是明确目标,坚持不懈,终能成功!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人人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真正能做到的,终究只是少数人。

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

同学们,当困难拌住你成功脚步的时候;当失败挫伤你进取雄心的时候;当负担压得你喘不过气的时候,不要退缩,不要放弃,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只有坚持不懈,才能通向成功!

成功在于坚持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抚平眉心的褶皱时,我们又开始了新的征程;尽管昨天的失败仍萦绕在记忆中,尽管明天仍然是个未知数,但是世上没有比脚下更长的路,比人更高的峰。只要坚持,再长的路也能走到尽头;再高的山,也能攀到顶峰;再硬的石头也敌不过水滴百年;再傲的峭壁也挡不住浪打千回……总之,坚持就是胜利。

法国启蒙思想家布封曾说过:“天才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达尔文二十年如一日的研究生物学,无论在风急浪高的考查船上还是在简陋的实验室里,他始终坚持不懈,最终发现了生物化的规律;门捷列夫在各方面人士反对他研究的情况下,仍坚持不懈,终于制定了完备的元素周期表,还有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提出;孟得尔遗传规律的发现,哪一样不是长期坚持不懈的结果?

马克思曾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因此,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当困难绊住你成功的脚步时,当失败挫伤你进取雄心时,当重担压得你喘不过气来时,不要退缩,请不要放弃,不要裹足不前,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只有坚持不懈才能通向成功。

河水奔流不息,是因为它的坚持不懈,无论山岭阻拦,无论沙漠阻隔,终有大海容纳百川的时候;船舶斩浪劈波,是因为它的坚持,无论狂风巨浪,无论险滩暗礁,前面一定有它停靠的港湾。

坚持是一个意志的体现,是一种品质;坚持是一种积极向上生活的态度,是获得成功的一种方式;坚持是一种自豪,没有勇气的人不敢坚持。

人生之路长漫漫,有许多坎坷需要我们去踏平,有许多荆棘需要我们去斩除,面对一道道学习上的难题,面对一个个需要我们克服的难关,我们要像骑士一样去战斗,永远都不要低下高傲的头颅。

5.师范生五项技能大赛即兴演讲题目 篇五

2.你觉得怎样做才能算是个身心健康的老师?

3.德育倡导“全面德育,全员德育”,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4.请谈一谈你心目中的“好学生”是怎样的一个标准?

5.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同学们沉迷于手机游戏,学习和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引导同学们使用手机? 6.如果师范生五项技能大赛里面可以放弃一项,你会选择放弃哪一项?(五项技能包括:粉笔和钢笔、说课和讲课、即兴演讲、班主任能力、个人才艺展示)

7.马上有一个外地学校参观团来我校考察,请你在接待是简要发言,介绍我们学校。

8.有人提出孩子的教育越早越好,有些亲子班用“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的广告,你怎么看?

9.有人说:“比文凭重要的是知识,比知识重要的是技能,比技能重要的是素质”,你怎么理解? 10.11.谈一谈教学的细节有哪些?

6.师范生演讲稿 篇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争做四有教师》。

去年的九月份,我终于如愿考进教师队伍,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欣喜,迫不及待地想要在三尺讲台一展身手。然而,角色的骤然变换,陌生的工作环境,师生间的彼此磨合,让我一度茫然无措。我很矛盾,作为一个新老师,我该如何快速投入教学?我第一次站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显得那么的局促和紧张。但讲台下那四十多双眼睛所传递的好奇、信任与敬佩,让我暗暗地松了口气。然而他们很快发现了我的友善,对我玩起了“欺生”的把戏。对此,我怒不可遏,将他们狠狠地训斥一顿。从此以后,课堂纪律明显好转,但我也发现,孩子们眼中的光芒在渐渐消失。我的心不禁颤动起来,是不是我做错了?这时一位老教师及时解开了我心中的困惑,熟知孩子心理的他告诉我,其实孩子们并不是真的想捣乱,而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引起老师对他的注意。他还给了我一剂“灵丹妙药”——“爱心”,只有用无私的爱教育每一学生,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一年多以来,我时时刻刻都在用心诠释这两个字的真谛,用我的爱心感化、教育每一位学生。在教育的路上,我们是一群追逐者;在成长的路上,我们是一群学习者。“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一天,是一位英语老师的公开课。抱着看一看的学习态度,我随同大伙来听课。讲台上的女老师声音甜润温和,姿态美丽大方。活泼精彩的课堂,竟引得听课老师们全体进入情境,一起朗诵、思考、学习。从此让我记住了这位出手不凡,一鸣惊人的老师。我恍然大悟:我缺失的,不正是年轻人该有的活力吗?我该学习的,不就是这份对工作的热忱吗?我要努力的,不也是这种和谐融洽的师生互动吗?

当我面对一个个鲜活可爱的面孔和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时,我总是一次次默默的告诉自己,要努力,要加油,要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好老师呢?在2014年9月9日,第30个教师节到来前一天,总书记到北师大看望和慰问广大师生时指出,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习总书记的讲话恰如指路明灯,为我的教师生涯指明了奋斗的目标。首先,我意识到,好教师一定要有正确的理想信念。那么,请问在场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你们的理想信念是什么呢?是把教育当成牺牲、重复和谋生的手段,还是看做享受、创造和生活本身呢?假如当教师仅仅是为了有一份工作、可以拿一份工资的话,我们永远只是打工者。这时,所有的工作便可能都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教学成了纯粹的机械劳动,教师也就必然出现职业倦怠了。相反,既然工作的时间是构成我们生命的重要部分,那我们为什么不用心对待教师职业,将职业做成事业,去享受教育中的无穷乐趣,让自己生命的每一分钟都过得充实、有价值呢!

其次,好教师一定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俗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德服人,以身立教,通过亲切和蔼的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楷模和形象。第三,好教师一定要有扎实的学识。教师通过扎实丰富的学识,让课堂变得生动灵活,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宽度和厚度,让教学过程深入浅出,让内容化繁为简。那么教师的学识从哪里来?偏览中外富有学识智慧的教师,他们的学识来自读书,来自实践,来自研究,来自思考。最后,好教师一定要有仁爱之心。作为一名教师,强烈的责任感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仅仅靠责任感还不够。爱,对学生的仁爱之心——爱一切学生,爱学生的一切,这才是根本。这种爱,不一定如狂风暴雨,但一定是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它不仅体现在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还体现在关心学生的需要、发展和将来。一位拥有仁爱之心的教育者,懂得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真正地尊重、理解、支持和赏识每一位学生。有了爱,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进一步升华,责任可以让我们将事情做得完整,爱可以让我们将事情做得完美!

7.师范生演讲稿 篇七

一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意义

1有助于改变我国教师资源不平衡状况, 促进教育公平

目前, 我国基础教育的师资极度不平衡, 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师资供大于求, 经济落后地区的师资却严重缺乏。在师资质量方面, 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有些中小学教师是研究生, 而西部某些贫困地区却几年都没有引进过一名大学生。由于教师待遇、地区发展等因素影响, 目前我国师资流动的基本走向为:农村流向城市, 西部流向东部, 非重点向重点学校集中。同时, 西部地区教师队伍还普遍存在着不稳定性。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常宝宁对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流失意向的调查显示:30.8%的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想换职业。师资匮乏、教师素质不高是制约当前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如果纯粹由市场机制来调节师资, 那么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和全面提升将是一个缓慢的自发过程。当前, 国家及时出台《办法》, 通过政策的倾斜来调控教师教育的发展, 引导优秀师范毕业生到农村教育基层去, 有助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根据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的招生计划, 2007年有约1.2万名学子享受免费师范生政策, 且大部分名额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2有助于扭转目前师范教育边缘化的趋势

在我国近几年的教育改革中, 师范教育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第一, 高师院校纷纷通过更名、合并, 成为综合性大学, 师范院校数量急剧下降.第二, 高师院校中不少学校抽调师范专业教师充实新建学科, 削弱了原有的师范教育的特色与优势。很多师范大学中一半以上甚至三分之二的专业已经不是师范专业, 这严重影响到师范专业学生的招生数量, 动摇了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 影响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对师范教育边缘化是一种补救措施。《办法》提出要把培养优秀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作为评价师范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对在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中作出积极贡献的部属师范大学给予政策倾斜, 进一步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目前, 六所部属师范院校正在按照要求, 重新审视办学方向, 调整招生计划, 培养更多的优秀中小学教师。可以说, 随着《办法》的出台, 师范教育又从边缘走向中心。

3有利于促进高师院校的课程改革, 优化课程设置

目前, 我国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过于强调学科课程, 教育专业课程在学科构成中比重偏低。二是作为培养教师职业能力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 充斥着基本概念、原理等抽象词语。教育类课程成了学理研究, 影响了师范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三是课程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要提高我国教师培养的质量, 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办法》出台后, 六所部属高师院校将率先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加强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建设, 通过改革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等措施, 提高师范生的教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华东师范大学提出将新设17门教育研究与拓展类课程, 重新规划建设教育类课程并对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课程进行重点改造。并以“主修专业+教师教育课程模块 (3+1) ”的模式设计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 鼓励学生参加辅修、双学位的学习, 培养交叉融合、一专多能的新型师资。《办法》的出台将大大推动我国师范院校的课程改革。

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面临的问题

任何政策从制度设计到具体实施, 难免会有新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审慎地分析师范生免费教育可能出现的问题, 对于该政策的顺利推行将大有裨益。

1政策的制定只有自上而下的过程, 缺乏调查与评估

政策议程包括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两种形式, 我国的政策常常是党和政府发现问题后, 不经过公众议程, 而直接将其列为政府日程, 这样可能导致政策定位偏高、具体操作性不强、配套政策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免费教育政策既要培养优秀的教育家, 又要解决农村地区的教育公平与师资问题, 这样的政策目标恐怕难以同时实现。据相关调查显示, 公众对免费师范生的责权存在诸多疑问, 如能否换专业、如何安置就业、是否有合理可行的退出机制等等。政策规定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回生源所在省份从事十年以上的中小学教育, 但是政策并没有对违约行为如何处罚做出规定, 使其操作性不强, 并且农村能为师范生提供的工作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 收入偏少, 很容易打击其工作积极性, 导致师资再次流失。

2师范教育免费政策内容治标不治本

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目的:一是为了解决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难的问题, 二是为了提高师范生的生源质量。全免学费的诱惑会吸引一部分家庭贫困并且学习优异的学生选择教师职业, 但是并不等于说这些学生喜欢并善长于教师工作, 对于那些对教育工作并不感兴趣而迫于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讲, 很难保证他们能够安心从事教育工作, 其结果既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违背了政策的初衷, 又不利于学生自我的成长与发展。城乡地区生活工作条件的差距也很难保证免费师范生能够在教师岗位从教十年以上, 若不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单单在政策上要求个体的行为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3免费师范生政策可能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进而影响师范教育质量

在就业政策方面, 其采取的是统一调配与双向选择相结合, 也就是说师范生毕业时若通过双向选择未落实工作岗位可由生源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工作。这样过多地缓解经济压力与就业压力, 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无论素质高低的免费师范毕业生都去任教, 将会降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 需要配套措施相继跟进以保证每一位免费师范生能够真正珍惜学习机会, 按照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4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缺乏职后关爱与保障

政策要求免费师范生毕业后最少在基层支教三年, 而却没有明确指出三年后学生应该如何发展, 如何转岗。目前应届毕业师范生尚且难就业, 支教三年中又缺乏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培训, 使免费师范生与其它教师相比更不具备竞争力, 国家若没有相关的优惠政策, 在现有的社会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下, 免费师范生将难以得到发展空间。这种发展状况不仅严重影响学校招收优秀的师范生, 还影响着现有的支教师范生的工作积极性与稳定性。他们一边支教, 一边要谋划出路, 在这样教师工作下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这也直接违背了提高基层教育质量的政策初衷。因此, 国家要想真正地留住他们, 仅有协议是不够的, 还需要适当的措施满足师范生的发展需求和意愿, 在对免费师范生毕业去向进行限定的同时, 更应该为其未来的成长和长久的发展进行规划与筹谋, 实现其主动、自愿地履约与执行。

三关于保障和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有效实施的几点建议

1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政策制定方式, 开展政策评估, 使教育政策更科学化、民主化

教育政策是对教育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它涉及到各个阶层的不同利益主体, 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因此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在制定关系民生的政策时, 一定要慎重严谨, 必须要深入群众, 广泛地开展调查研究, 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 反复论证调整, 灵活运用自下而上的政策制定方式, 在发挥现有的自上而下集中决策优势的基础上, 充分调动基层与地方参与决策的积极性, 促进我国教育政策更加科学、民主。

在政策制定之后还要开展政策评估, 判断政策的可持续性以及是否需要修正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对我国未来的教师教育变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对政策进行跟踪调整, 以更好地达到政策制定的最初目的。例如, 能否考虑制定不同的免费金额相应下的基层从教年限, 让学生根据自已的经济情况选择不同的免费程度;能否给予地方师范院校更多的政策支持, 必竟他们才是提供基层教师的主力军。

2建立配套政策,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

由于《办法》是一个相当宏观的政策文本, 很多细节尚未清晰规定, 因此, 需要有进一步的细化方案与操作性的措施。同时, 应该考虑到地区差异, 结合不同地区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 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具体来说, 在招生政策、培养政策和就业政策这三方面都应当细化操作方案。比如, 面对“三年支教契约”与二次就业困难, 政府可委托高校加强对免费师范生的职后培训与继续教育, 鼓励支教生在职攻读教育专业硕士, 搭建远程教育平台, 使他们获得与应届师范毕业生同等的就业机会与信息技术支持, 消除支教学生的后顾之忧。

另外, 很多贫困家庭的学生都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免费教育只能暂时解决其四年的学习与生活问题, 而毕业后面临的低微待遇与工作条件与农家子弟的愿望是相违背的, 若不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 在市场经济与利益多元化的时代, 仅靠一腔热情与政治动员, 都不是长久之计, 很难长期留住人才, 对于政策的目标只能具有治标不治本的效果。

3建立激励与淘汰型的质量保障体系

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的“免学费+包分配”的定向培养模式, 使免费师范生在衣食无忧又没有就业压力的情况下, 势必会有已拿到“铁饭碗”的感觉, 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倘若毕业生教学技能不高, 综合素质不合格, 而三年契约已在, 不是会误人子弟吗。因此, 应该建立配套的激励与淘汰机制来保障国家公共财政效率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有效性。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朱旭东教授提出:我们要建立针对免费师范生的激励与淘汰机制, 对在学习期间不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各方面表现差的学生要予以淘汰, 且偿还培养费用。另外, 在师范生就业时,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免费组织他们进行双向选择, 为他们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如果毕业生想得到自己希望的岗位, 他在学校期间的学习表现将是很重要的依据。这些措施在保障免费师范生培养质量上, 必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关注, 体现了国家对农村教育的偏重, 不断完善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 将优质的教育资源转向农村, 才能从整体上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增泉.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意义及政策建议[J].中国教育报, 2007-3-3 (3) .

[2]何光全, 等.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基于实证调查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 2011, (15) .

8.免费师范生从教意向研究 篇八

200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在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本文认为,《办法》实质上展示了“免学费+包分配”的计划教育体制,没有规定具体的培养标准以及毕业生岗位落实方案。它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免费教育师范生如何解读这项政策,以及他们如何规划未来职业生涯。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分两部分进行了考察:这部分师范生是怎样认识该政策的?影响他们从教意向的可能有关因素是什么?并根据考察的结果提出完善该政策的相关措施供决策者参考。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方法和设计把政策分析的视角应用到了调查中,将西南大学免费教育师范生作为调查总体,采用分层抽样技术,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投放问卷600份,回收522份,回收率达到87%(>70%)。

2.调查方式

数据来自于2008年6月发放和回收的问卷,差不多是在《办法》施行整整一年,首批免费教育师范生人校一学年之后。自编的《西南大学首批免费教育师范生从教意向调查问卷》经过预先检验,并注明使用无记名方式作答。在随机调查前对被试进行相关解释,让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填表,问卷在20分钟左右完成后现场收回。

3.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的编制是在搜集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基本情况及师范毕业生就业意向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自编《西南大学首批免费教育师范生从教意向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16道67个必选项目和一个开放性问题,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免费教育师范生对政策意图的看法;从教意向;对城镇、农村教育环境的评价与期望。

本研究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5.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在问卷调查的同时,对参与调查的其中20名免费教育师范生进行了访谈,访谈的问题分两类:选择免费师范生教育的原因;入学一学年以来的感受。

4.样本描述与分类

522个被试中,男生304个、女生218个,来自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和音乐学院等13个学院的19个师范专业,涉及文科、理科、艺术类和体育类4个大类;理科占44.8%,文科占49.5%,其他5.7%。生源遍及四川、重庆、湖北、浙江等17个省(市),中西部地区生源占81.4%,同时71.6%来自农村。西南大学是唯一地处西南地区的试点师范院校,调查结果对西南地区免费教育师范生从教意向有较大的代表意义;由于该政策侧重面向中西部地区生源,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在全国范围内也有所启示。

三、结果与数据分析

1.免费教育师范生对政策主要条款的理解

问卷设计了3道题考察师范生对免费教育政策意图的理解。统计结果反映:第一,师范生们相信政策的意图是好的,而且有利于提高落后地区的教育质量。大多数师范生明确认识自己的选择,但在政策实施一年后,他们还没有充分了解政策的细节及实施方案,如:与其他支教政策(定向生)有冲突,具体岗位落实方案不明等。第二,大多数人认同免费教育师范生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从事基础教育工作(73.1%),非常不认同的人仅占1.9%。第三,55.8%的人认同协议规定从教十年时间对于提高落后地区教育质量是充足的,70.9%的人认同先到农村工作两年有助于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另外,有师范生提出“个人力量是不够的”、“一批批过去时间上应该不会短”,认为这类师范生的培养必须是“定批定量”和“长久”的行为。

2.免费教育师范生的从教意向

在被调查的免费教育师范生中,非常喜欢教学工作的学生比例占了12.3%,半数的师范生比较喜欢教学(51.0%),不喜欢的有2.7%,选择非常不喜欢的只占总数的0.8%。这与该政策发起者“让喜欢教育的青年投身教育事业”的初衷基本符合。

本研究设计了5道likert态度量表题,用于了解被试对“服从协议内容,愿意在原籍所在地的落后地区从事基础教育工作”这一命题的认同度。以被试对协议期限合理性的判断、认同强度、对分配到农村从教的接受强度、考虑终身从教(城镇农村)和违约强度等参数的综合指数来衡量被试的从教意向。

统计结果表明:第一,在协议期限合理性的判断上,被试分歧较大。认同“协议中所签订的十年期限对师范生个人而言是合理的”的被试达到41.4%,非常认同的占0.8%,而不认同和非常不认同的比例分别为38.3%和1.9%,另外有17.6%的人持不确定的态度。第二,绝大多数师范生愿意先到农村从教两年(84.3%),但愿意终身在落后地区从教的比例不到两成(仅为16.9%),接近半数的人则不确定是否愿意终身在落后地区从教(48.3%)。第三,对于十年后的职业设想,选择“继续从教”的师范生占45.9%(其中有12.6%的被试表示优先考虑“到更发达的地区继续从事教育工作”),而选择“考研深造”和“不当教师,做其他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分别占被试总数的13.0%和11.1%。此外,47.9%的人表示有过违约的想法,13.9%的被试在入学一年后仍“后悔签约”、“想要毁约”。

3.对农村从教条件的评价与期望分析

被试对在农村的从教条件评价的注意点依次为工资待遇太低、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不具备、个人发展空间与展现才能机会不多、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等几个方面;且最期望改善条件的排列与最不满意因素的排列高度吻合。另外,31.6%的师范生对农村的社会氛围,以及未来配偶子女仍会留在农村表示担忧。值得注意的是,应答者在表述中除了表达对未来发展的担忧、工作生活条件的期望、学习动机下降,反映目前最大的困扰是:恋爱受阻。因为免费教育师范生四年后要服从分配回原籍工作,他们认为将来难以分配在一起,恋情很难有结果。

而在关于“在相对落后地区从教的优势”一题的选项中,多数被试认为与到大中城市从事教育工作相比,在农村从教的优势在于“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大”和“工作压力小”,分别占总数的60.9%、47.7%。

四、讨论

1.对调查的总体观察所得

本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倾向于证实下述命题:免费教育师范生认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为贫困学子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机会,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对该政策对师范生个人发展的局限性及其能否具体落实存有较大疑虑。

当被试接受访谈回答对该政策最大的看法时,他们也提供了类似的看法。这些回答对政策本身的意图基本上是积极的认识,而其中一些陈述以实际证据说明,学生们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到落后地区从教看作宝贵的锻炼机会,同时他们渴望这项政策更

加合理完善,实施细节更加明晰科学。

2.意见与建议:如何保证优秀师范毕业生投身教育,为落后地区服务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办法》的实施虽有积极的一面,但未必能切实解决落后地区教育质量落后的现状。一方面,一部分师范生感觉自身发展受限,对政策细节不明确,且还有产生自卑心理、学习消极等问题;另一方面,难保毕业生能在落后地区安心从教,“违约”、“跳槽”的情况都可能导致培养、定向分配师范生的做法无法切实提高当地教育质量,反而浪费了国家在人才培养上的投入。

尽管“一个好的制度安排不应当对某一部分形成优待的同时,客观上对另一部分造成利益损失”,本文认为,正如一些学者评论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教育师范生的权利与义务失衡。目前必须尽可能改善农村工作生活条件,在未来就业及生活保障上给予优惠条件,来吸引有志青年投身教育。而合理的就业、保障制度的不确定性正是该政策的最大缺漏,也是师范生感到政策细节不明、担心岗位能否最终落实的最主要原因。

本文建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

第一,提前调研。分批调研各省(市)落后地区的教师队伍结构,明确各地区需求教师的专业及数量区间,并以此为依据来分层次制定各试点的招生计划。

第二,适当缩短服务期。许多专家认为,从国内外经验、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优秀教师的养成及师范生的自身发展等多方面考虑,师范生的服务期以五年左右较宜,同时也可根据地区的具体情况适当延长。

第三,打破回原籍从教的分配原则和引入竞争机制。允许师范生在全国范围的指定地区内流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开落后地区的教师需求信息,并在需求岗位范围内实行双向选择,增强就业弹性,保证师范生能到原籍和原籍以外的地区服务。同时,采用地方条件艰苦程度同优惠待遇高低成正比的激励机制,鼓励优秀学生流向落后地区,形成积极到条件艰苦的地区服务的氛围。

第四,健全就业后保障制度。可仿照我国各地区明确规定“大学生村官”工资及各种福利津贴做法,结合各省(市)地区具体情况制定出师范生从教岗位薪资待遇细则,明确免费教育师范生就业后的工资待遇及服务期满读研、进修、培训、晋升、流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解除其后顾之忧。

9.师范生演讲稿 篇九

教案和讲稿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和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教案和讲稿的规范化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教师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执行教学大纲要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精心设计和组织好每一章节、每一课时单元的授课内容和进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规范。

第一条 教案和讲稿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必备教学文件,教师上课必须有教案和讲稿。1.凡教学计划内开设的课程都必须准备符合本规范要求的教案和讲稿,这是对教师的基本教学要求。每位教师的教案和讲稿须具备电子和纸质两种版本;教案和讲稿不能互相代替;纸质文本须用编制的word(或PPT)文档打印。各教学系、各位教师要从教学文件的规范化建设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要求出发,强化教学信息化意识,从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将已有的纸质(手写)版本转化为电子版本。

2.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课程还应备有用PPT等应用程序开发的教学课件。教学课件不能代替讲稿和教案,单纯的Word(或PPT)文档编制的讲稿也不属于教学课件

第二条 教案、讲稿与课件编写应明确的几个概念

1.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培养方案,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提纲挈领地叙述有关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文件。

2.教学日历 是任课教师基于课程教学大纲编制的学期课程教学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进度安排实施计划的总称。教学日历编制的基本目标单位是基于学期的具体课程教学;教学日历中的教学进度安排不仅要具体到每一周,还要具体到每一次课。编制教学日历的目的,是使教师合理地分配时间,确保预定教学任务的完成。内容主要是总课时和每周、每次课时分配和教学内容分配及目标要求等。

3.教案 教案是为实现教学大纲的具体细化而精心设计的授课框架,是教师按照一定内容和形式,以章节或授课单元为单位给一门课程设计编制的可供操作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它对课堂教学起导向、规划和组织作用,是课堂教学规划的蓝本。教案不同于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对课程的总体要求,而教案则是对教学大纲的具体细化并精心设计的授课框架。

4.讲稿 讲稿是教师的讲课稿,讲稿是丰富和细化教案中的具体要求并实现教学设想的实质内容和书面台词,是根据教学内容对教案的具体化。讲稿的内容较多,是课程教学内容的凝练和诸家及教师个人观点的浓缩及延伸。讲稿与教案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讲稿所承载的是知识信息,教案所承载的是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信息;二是讲稿的思路形成受教学过程的知识逻辑支配,而教案的思路形成受教学过程的管理逻辑支配;三是在内容上,讲稿涉及的是知识性项目,教案涉及的是组织性项目。

5.课件 是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而设计教学活动,用来反映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系统软件;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案的要求,把需要讲述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来表述并构成的课堂要件。在教学活动中,课件承担教学内容的呈现、接受学生的要求及回答、指导和控制教学活动的程序,以及存储有关教学资料等任务。它可以生动、形象地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课件在教师授课、助教、助学,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以及对课程教学效果等各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件所涵盖的应当是设计者根据自己对于教学的想法(包括教学目的、内容、实施教学活动的策略、教学的顺序、控制方法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编制的教学运行程序控制,既对教师授课起着辅助作用,也便于学生抓住教师的讲课脉络。从上述意义上说,基于Word(或PPT)开发的教学内容演示文稿,形式单

一、缺乏互动功能支持,只能称为讲稿,不能叫做课件。

第三条 教案和讲稿编写要注意的环节

1.撰写教案和讲稿首先要认真钻研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其次要注意广泛阅读与本课程有关的专著、学术杂志、学术网站等资料,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对教材有关内容作必要的补充。再次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对讲授内容的结构进行安排并设计课堂教学方案。

2.编写教案和讲稿要在教学大纲、教材和结合学生实际水平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教学设计思想,处理好教什么和学什么,如何教和如何学,教得怎样和学得怎样,即目标、策略、评价三方面问题。

第四条 教案的基本要素

每一章节(或单元)授课教案的内容须包含如下要素:教学目的要求、学时安排、教学要点(含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含学习方法指导)手段、教学进程、思考题(讨论题)与作业、参考文献、课后自我总结分析等。对体育、艺术、理(工)科实验课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教案设计,还要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与时间分配。教案中各要素应达到下述要求:

1.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备课中应考虑“课程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即学生通过整个课程或某一课堂的学习,预期达到的效果)。应明确写出目标内容(知识、能力、态度目标)和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要求(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

2.教学要点与教学进程 教学要点是指通过对教学大纲、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的研析,确定课程教学或课堂教学知识信息的总和,提纲式列出的某一章节或当次授课的主要教学内容要点。教学进程是指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自身的学术修养、教学经验和形成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具及现代教学手段)、师生活动、教学步骤的时间分配、板书设计等的设计或选择。达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及时反馈矫正学习的目标。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为了达到确定的教学目的而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教学难点是就学生的接受情况而言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能理解或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即可定为教学的难点。教学要点表述应科学、准确、全面,重点、难点要突出。

4.教学方法手段 是教师把自己的学识传授给学生的手段,包括:教具、图表、幻灯片、投影仪、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使用。在教学中,教师不应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方法。要体现教学的启发性,适当质疑;要围绕重点、难点选定教学方法,既要大胆创新,又要注重实际效果;要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5.思考题(讨论题)及作业 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除了具有对教师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等情况的检验考核功能之外,还应起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与扩展,使学生将本课程所学知识与其它相关课程的知识紧密联系、融会贯通的作用。

6.参考文献 是指与本章节或单元教学有关的教学参考书、有关资料出处及相关课程网站网址。教案应列出必要的参考文献,上课时提供给学生,供学生自学之用。

7.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是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分析和追记,应包括当次授课印象和以下诸方面对教学的改进意见:对课程教学中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评价;某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手段的应用;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教学效果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的总结与分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素材。

以上七个要素中,教学进程是整个教案的关键部分,既体现出教学活动的逻辑程序,又要划分出若干环节或步骤,并考虑到它们的时间分配、具体方法的应用,相互间的衔接、过渡,以及教学过程与板书的协调等等,充分反映教师教学设计思想,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风格。

第五条 教案的形式和内容 1.教案总体要求

(1)教案应包括教案首页、每章教案和每课时单元教案。在教案编写的程序上,首先以章为单位编写教案,然后再按每一章中各节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编写每一课时单元(一般为2学时)的授课教案。教案的编制必须与教学进度表相适应。

(2)对授课学时数相对较少,每一章授课时间在4学时以内的课程,可将每章教案与课时单元教案合并,以章节形式编写教案;每章授课在5课时以上的,应分别编写每章教案和课时单元教案。

(3)每章教案与课时单元教案分开的,思考题和习题并入课时单元教案;参考文献资料除必须单独编写外,并入每章教案,不再重复。

2.教案首页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课程名称、课程代码、学分、总学时、课程类别(通识教育课、教师专业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方向课、实践课等)、授课教师、授课专业和授课班级等。

3.每章教案 编写的具体内容包括:(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2)本章教学内容要点、重点和难点;

(3)本章各节主要教学内容(列出节名)及学时分配、教学进程,教学步骤的时间分配;(4)本章教学方法、方式(手段),包括:教具、图表、幻灯片、投影仪、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使用;

(5)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等;(6)本章的主要参考文献资料;(7)课后的自我总结与分析。

4.每一课时单元教案 编写的具体内容包括:(1)本次课教学目标或要求;(2)本次课的教学要点和教学进程;(3)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4)本次课的教学手段与方法;(5)本次课的思考题、讨论题、作业。第六条 讲稿的形式和要求

讲稿是对全部讲授内容的具体组织和表达,要求尽可能详细、全面。在章节表述、学时安排、授课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应与教案保持一致,并留有随时对讲稿进行修改、补充的余地。新上课的青年教师开课前,必须写好全部讲稿。

第七条 课件的形式和要求

利用多媒体手段授课的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制作或引进PPT课件及其它多媒体教学课件,努力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和教学质量。教学课件应满足本规范第二条关于课件的基本要求。

第八条 各门课程的教案和讲稿应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编写;不同学科、专业的同一门课程的教案和讲稿书写的具体格式原则上可有所不同。各系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参照本规范及“唐山师范学院课程教案模板范例”(附件),制定符合本规范的基本要素和内容的要求,满足本规范第四条、第五条和第六条要求,符合本系特点的统一的课程教案及讲稿模式。

第九条 各系要充分重视教师教案和讲稿的撰写及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经常开展教案与讲稿的研讨和评比,要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对青年教师示范。对教师的教案由各教研室审核把关。

第十条

单纯性的word(或PPT)演示文稿将不能视为多媒体教学,不得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授课。凡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教学的课程,应努力开发或引进与教案及讲稿相配套的教学课件。

第十一条

凡列入校级以上(含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课程,其教学日历、教案、讲稿和课件,都应在规定时间达到进入校园网精品课程(或网络课程)网站的相关要求。

第十二条 教师每讲授一轮课程均须提交新的或经修改的教案及讲稿。任课教师每一轮授课应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学科发展的需要,以及上一轮授课的实际效果等情况,对教案和讲稿进行必要的更新、修改和完善。并在新一轮教案或讲稿更新或修订时予以说明。电子教案、电子讲稿和多媒体课件是辅助教学的必要工具,不能代替纸质教案与讲稿。

第十三条 档案管理

1.教务员负责教案与讲稿的档案管理,负责催交、整理、日常保管、提供利用。任课教师须于课程结束后一个月内将教案和讲稿的电子文本和纸介文本整理后交本系教务员,教务员于课程结束两个月内完成教案与讲稿的整理工作。

2.教案、讲稿和教学日历统一规范管理,顺序为:教学日历、教案、讲稿,一门课程为一卷,卷名为“XXXX课程教学日历与教案”。同一学期的教学日历和教案、讲稿卷排放一起。

3.积极开发网络课程,凡校级精品课程教案、讲稿、课件要与教学日历一并在校园网上对学生开放。教务员为电子教学日历与电子教案、讲稿建立专门文件夹。文件夹按如下分层:系别—专业—课程—教师姓名—教学日历—教案—讲稿。

4.教案和讲稿保存期为5年。5年后,由教务员报本单位主管领导审批后交授课教师处理。

第十四条

学校定期对教师教案和讲稿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对优秀教案与讲稿给予奖励。

10.师范生演讲稿 篇十

一、前言

在21世纪的今天,英语在国际交流与对外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学好英语,流畅口语是顺应社会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为了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口语水平,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同时增强同学们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我院在三月中旬举办了名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第一届比赛”的比赛。

二、初赛

2009年3月20日晚,B区318教室灯火通明,雷鸣的掌声不断响起,由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学习部主办的英语演讲比赛初赛在此举行。

在演讲中,每位选手将自己的主题阐释地清晰、透彻。参赛者无论是演讲仪态、语言表达,还是演讲内容、技巧等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他们激情自信的演讲、流利纯正的口语、激情飞扬的神采,轻松自然的亲和力给在场每一位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巩一喆同学以声情并茂的演讲感染着现场的观众和评委,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和欢呼声。最终,经过激烈的角逐,杜航、胡吟等12位同学进入决赛。

三、决赛

由三部分组成:

1、选手风采展示,全体选手出场作简单自我介绍,限时1分钟。

2、进行命题演讲

3、选手即兴演讲

2009年3月27日晚,由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学生会学习部主办的历社学院“首届英语口语风采大赛”决赛在长清校区综合教学楼C区220圆满落下帷幕。

经过初赛激烈的角逐,来自07,08年级共10名同学进入决赛。决赛现场,邀请了大学外语教育学院的陶娜老师担任评委。在精彩的自我介绍之后,比赛正式开始。决赛主要分三个环节:首先是定题演讲,选手们在赛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比赛开始不久现场气氛就热烈起来,有的介绍自己的英语学习经历,有的阐明自己对于幸福的观点,选手们热情洋溢地展现自我,洒脱自如的台风和富有感染力的演说赢得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在第二项“单词猜猜猜”的环节,选手们发音准确,动作得体,应对沉着,表现大方,都向观众证明自己不俗的实力。最后一个环节是即兴演讲,面对着竞争力极强的对手,选手们激发出了无穷的潜力。他们潇洒自信、幽默诙谐,沉着面对评委的提问,用新颖独特的视角和见解博得了现场阵阵热烈的掌声。经过一路激烈的竞争,来自08级世界史班的杜航以优异的表现摘得桂冠,荣获一等奖。

通过本次比赛为同学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切实提高同学们的英语听说能力,掀起了同学们英语口语学习的热潮。四,经验总结

此次大赛虽然是历社学院第一次举办英语风采大赛,也得到了院学生会及宣传部、外联部等部的大力支持,虽有组织工作不够细致、不够到位的纰漏之处,却也积累了组织此类大型活动的丰富经验。

1、充分集中学习部内部和其他各部的力量,对活动流程等问题细致规划,做到井井有条,前期准备工作有条不紊。

2、大赛主题明确,形式活泼,并做好宣传工作,使大赛能够得到广大同学的积极响应。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邀请其他学院评委与嘉宾,与其他学院进行友好交流,提升了大赛的专业性与观赏性。

4、在比赛形式与流程上积极创新,增加与观众的交流互动。

五、活动展望

在此次大赛中,我们不仅积累了经验,而且也敢于突破、寻求创新,相信英语风采大赛会在今后更加精彩,也相信学习部会在我们的努力下更加辉煌!

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11.师范生科研能力培养对策 篇十一

关键词:师范学生;教育科研能力;对策

在积极倡导和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对教师的一项重要要求。师范院校以培养教师为目标,在师范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虽然渠道多种多样,方式也各有不同,但加强科研教育是一条必经的途径。本文拟就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培养对策和培养原则三方面问题加以讨论。

一、师范学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教师必须在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寻求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研究提高教学效率的新途径。有关调查显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几乎没有接受过科研的训练,缺乏有关科研方面的知识,没有科研意识,更没有科研能力。对中学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的调查和分析,也充分显示出优秀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主要是在任职期间形成的。因此,师范教育要在确保学生学科专业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加大教育科研的培训力度。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职业理想的形成,又有利于学生产生对教育实践的敏感性;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对教育理论的理性思维和批判反思。

二、师范学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对策

1.学科专业课程教学要充分体现科研色彩。专业课的教学就是传授学科专业知识,培养学科专业能力。但怎样才能有效地实现这两个教学目标呢?显然,高等学校的教学不能只教理论,而应该站在科学研究的角度,渗透学科发展的思想脉络,渗透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同时,还要通过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布置具有科研性质的作业,让学生初步体验解决学科专业问题的过程。

2.教育类课程教学要充分发挥科研指南的作用。师范院校设置教育学、中学教材教法等课程,旨在使学生理解初步理论,了解教育教学现象的普遍规律,训练教育教学的常用技能,培养教育教学的一般能力。当然,教育类课程的教学,不能仅局限于上述教学目的和任务,还要从培养未来的教育科研人员的角度出发,将它视为科研内容(课题),渗透人类对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的认识变化过程,渗透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的思维方法,渗透各种观点和理论的未来发展走向。

3.设置相关课程。为使学生掌握教育科研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可开设相关选修课程。比如:(1)教育科研方法论。旨在使学生了解教育科研的意义、类型、原则、方法,问题的提出和筛选,数据的处理和解释,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成果的表述和評价。(2)文献检索。旨在使学生了解文献、图书目录编排的基本常识和检索方法,并进行一些专题性文献检索训练。(3)写作。旨在使学生了解有关写作的常识和几种常见文体的写作技巧,并进行一些适当的训练。

4.充分利用教育见习和实习、实践环节。师范学生进行教育见习和实习,主要目的是熟悉教学常规,了解教育过程,体验教师生活。若能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它将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这种应用过程蕴含有许多研究成分),是学生从事教学的启蒙过程和模仿过程,是学生了解实际、收集素材、积累经验的过程。

5.要求学生撰写教育类课题的毕业论文。撰写毕业论文,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科研能力的全面考查,是对其今后工作的一次实战性的演练与预习。

6.鼓励学生参与教育实验基地建设。实践表明,建立基础教育实验基地是师范教育科研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学生参与到教育实验基地建设中来,不仅是一个提前接触基础教育的难得机会,更是直接介入教育科研的全过程、展现自己才华的良好机遇。

三、师范学生教育科研培养的原则

1.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起教育科研的意识,认识到教育科研对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而把教学和科研这两个方面的教育都落到实处。

2.意识与能力齐头并进。对学生进行教育科研的培训,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并通过各种活动和有效策略使学生树立科研自信心,养成科研习惯。

3.全程训练与潜移默化相结合。贯穿于师范教育全过程的教育科研训练,既要通过专门的课程和活动进行专题全过程的训练,又要在其他课程活动中渗透科研过程,讲授科研方法,做出科研示范,树立科研风气,把有针对性的训练与有意识的渗透有机地结合起来。

4.理论与实践并举。教育科研的培训,既要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告诉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又要让学生自己亲自去做。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尹芳.强化科研意识,培养师范生的教育科研能力[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4).

[2]韦明兴.高师学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J].河池学院学报,2007(S1).

[3]董海龙,熊利泽.关于我国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训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7(4).

[4]肖全民.基于专业化发展的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11).

12.师范生短期支教动机调查 篇十二

关键词:师范生,短期支教,动机

一、问题提出

短期支教[1]是指社会机构、学校机构、学生社团所组织的在一段时间内 (一周到一个月) 进行有组织性的支教活动, 其时间、次数、地点一般是固定的。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 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对研究人们行为活动有重要作用。师范生对短期支教行为所持有的不同价值观是其人生观的外化, 探查其动机结构, 可及时对其思想动态进行引导, 也为支教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可借鉴的解决对策。在楼俊君[2]、代训锋[3]、沈艨[4]等人对大学生短期支教目的研究的成果上, 将师范生短期支教的动机整合六个维度的动机水平。

二、研究对象

以浙江省在校本科大学生为被试, 进行随机问卷发放, 共发放440份, 有效问卷共402份, 占91.36%。有效问卷中男生59人, 女生343人。

三、研究结果

(一)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表示P<0.001, 下同。

表1结果表明, 师范生参与短期支教的动机中, 体验生活, 增加经历, 磨炼意志>提升师范技能, 积累教学经验>践行社会责任, 树立正确人生观>促进资源配置, 弥补教学缺陷>完成社会实践任务, 获取课程学分>评优评奖的制度倾斜和优惠政策。

(二) 各变量在是否参与过短期支教动机差异的独立样本t检验

表2结果表明, 在“促进资源配置, 弥补教学缺陷”和“完成社会实践任务, 获取课程学分”两个动机上, 参与过短期支教>没有参与过短期支教。

(三) 各变量在性别差异上的独立样本t检验

同样, 通过表3发现, 在这四个动机上, 男女差异显著, 且女性>男性。

四、讨论

(一) 师范生短期支教以“体验生活, 增加经历, 磨炼意志”为首要动机

支教存在一定的跨域性、挑战性和新鲜感, 可以丰满人生, 成长锻炼, 完善自我, 是师范生参与短期支教的首要动机;其次, 作为师范生, 在支教过程中可以学以致用, 促进师德师能的提高。

(二) 是否参与过短期支教对于师范生短期支教动机存在影响

参与过短期支教的同学更能体会教育的不平衡性, 希望以己所能促进资源配置, 弥补教学缺陷, 改善当地教育, 也更能体会参与支教后在评优评奖方面的回馈。

(三) 师范生短期支教动机存在性别差异

女生相对于男生更遵循社会价值观, 渴望社会认可;上进心足, 更注重学习和荣誉;也更有爱心, 利他性更强;同时, 师范生中女性比例远大于男性, 特征性更明显。

参考文献

[1]耿希峰.从动机角度看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利他行为的关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

[2]楼俊君.大学生暑期支教实践的思考.科技信息, 2010 (27) .

13.师范生演讲稿 篇十三

8月30日对我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我踏进了广宗县 课下来总有手忙脚乱的感觉,而且学生的收获也甚微。当然经验需要慢慢积累,以后的讲课和听课过程中,我都特别注重这个问题。

其次,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次课堂上,只顾多讲写知识点,甚至忽略了学生的存在,不知道要观察学生的表情和眼神,观察他们的回馈。可能实习前,我的确太高估了学生的水平。初一的学生正是基础学习的过程,要有一个反复和强调的过程,操练对学生学习很重要,这样才能使学生们对知识点掌握更牢靠。

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和他们接触交流。除了上课时间,我一直是跟班的。一周下来,我跟班里的同学混了个脸熟,我也发现了我们班是一个团结、活泼的班集体,一个学习成绩好,氛围好的班级并不见得是一个团结活泼的班集体,他们都是非常可爱的孩子。总的来说,我和班里的学生相处还算不错,当他们知道我要离开的时候,很多都舍不得,还给我送了纪念品,其实我也有点不舍。

这样的经历,也感谢指导老师给予我全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师范生毕业实习总结

我怀着难以诉说的心情以及对教师这种职业的神圣的向往,随着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我们实习的目的地--桦树小学.当然我根本没有想到,在之后的一个月里,我会在这里收获一段快乐而难忘的时光。我不仅从各个老师和学生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和他们成为朋友,更重要的是,我在实习过程中感觉所学的到东西远远要比三年里在校园里学到的更丰富、更精彩。当然,这并非否定老师的教学和自己的学习,只是实践中收获到的远比书本来得真切和实在。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一波三折有收获。”

10月10号,实习工作正式开始。首先是听高老师上课。我们的实习工作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偶尔做一下班主任工作,另一部分是教学工作,之后便是回校总结。班主任工作是轮换形式。教学工作的安排是 以我给他留了

我的电话号码,告诉他以后有什么事都可以找我,我们走的时候他还送给我们一份自己做的礼物,我们很感动.在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节课时,我故作若无其事地讲课,却不敢多说一句话,也不敢多看他们的眼睛,就怕自己善感的性情泄露了秘密,包藏不住脆弱的眼泪,那一节课气氛很沉重。或许孩子们也知道我们要分别了,他们都很认真地听讲,谁也不说话,可我却从他们的眼里读到了浓浓的依依不舍。到了最后我还是没有忍住掉下了眼泪,孩子们也哭了,尽管听了无数次“老师好”,但每每回应的时候我依然带着欣喜的笑容。

每当站在讲台上,被一双双纯净的眼睛聚精会神地望着时,作为一名教师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就油然而生了。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并没有做到一名好老师,也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我,但只要有一名学生记住我,那么我的实习生涯就有了难以泯灭的闪光点。在实习中,我还发现了,有些东西不能选择,有些东西却可以选择。份内的工作当然要认真完成,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为人师的这条路上,我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还有第二步、第三步……但不管怎样,我都会以人为本,把实习中学到的一切加以融会带到今后的事业中去,我会以我的真心去呵护学生,因为我面对的是一颗颗纯真的心。

实习,就像进了社会大熔炉一般,千淘万漉虽辛苦,就算被磨练得遍体鳞伤,也要摩拳擦掌,做好又一次投身熔炉的准备。我在实习中逐渐变得“勇敢”。虽然开始也会有顾忌,怕“主动出击”会招惹“不知天高地厚”的蔑视。但事实告诉我,应该对自己有信心,应有勇气去尝试。即便在尝试中失败,也能让自己成长,没有锻炼的机会,谈何积累和成长?而这一切,只能靠自己去争取。等待,只能让你在沉默中消亡,只有主动,才能为自己创造良机。实习,陪伴我经受了挫折,也经受了欢乐!

实习的经历虽已经过去,可我还会回头去看一下我在那里留下的脚印,我相信那不会是我旅途的归宿,而是我充满挑战和希望的开始!

上一篇:公司配电室管理制度下一篇:我为祖国点赞演讲比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