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共7篇)
1.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 篇一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六块”教学模式高效课堂为中心,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互相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教学中,既要抓好基础知识教学,更要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任初一(1——4)班历史科教学,经过调查和观察,学生基本能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兴趣较浓,组织纪律性较强,但也存在少数同学反应相对比较慢,学习态度一般,学习上存在一定障碍,针对这一点,在本学期要在课堂上课下多花时间鼓励,做好培优扶困的工作,缩小后进面。努力提高整体学习成绩。
三、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出版的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真正反映了课改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该书主要以人类文明史发展为主线,该教材重点突出,以点带面,建立了新的评价机制。该书图文并茂,生动规范,单元,课和子目的设计合理规范,更注意吸收当代文化的变化发展,对历史的分期历史发展的动力,民族关系等重大史学问题进行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把握和处理。
初中七年级上册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到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在课型设置上,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新教材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增加了“学习与探究”课,在栏目设置上,出现了许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学习栏目,而图文资料的有效运用,大大增强了历史知识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同时也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
四、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敏捷,有的学生也喜欢刨根问底,也有的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是置之不理,提不起兴趣来,学习目的不明,缺乏主动性,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学习方法,争取早日让他们从小学的学习习惯中转变过来,早日习惯初中生活。
五、教学目标及要求: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半坡聚落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区别
4、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直到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
5、说出西周分封制主要内容,直到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6、通过商鞅变法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认识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7、了解“百家争鸣”主要史实,以都江堰等为例,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8、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9、列举汉武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讲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0、了解“四大发明”,名医华佗,张仲景,李时珍以及祖冲之和《九章算术》。
1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主要史实,《史记》和《资治通鉴》。
12、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人口南迁河民族交往。
13、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和的措施。
14、《水经注》、《天工开物》等著作,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六、具体措施:
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让学生把它作为个主要的知识来学习,教会学生学历史的方法,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深入浅出地授好每一课,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2、本备课组将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开展新课程的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都要做到针对该章的内容,确定重点、难点以及教法,轮流主备主讲,作专题发言并进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3、备课做到与侯老师做到统一进度、统一备课的内容、统一测试题目、统一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措施。
4、开展互相学习活动,互相听课探索教学模式,共同提高。
5、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发挥优生优势,让他们各带一个“学困生”,让优生讲述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经验交流,介绍方法给他们的,让他们的懂得怎样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6、充分发挥优生的表率作用来带动“学困生”,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对于他们主要是多引导,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学习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
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周次安排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周第一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1、元谋人
2、北京人
3、山顶洞人)
第二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部落(1、半坡聚落
2、河姆渡聚落
3、大汶口聚落)
第2周第三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1、炎帝与黄帝
2、尧舜“禅让”
3、大禹治水)
第四课 破解彩陶之谜 ——学习与探究之一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3周第五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1、“家天下”的夏朝
2、商汤灭夏
3、武王讨伐)
第六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1、西周的分封制
2、贵族、平民与奴隶
3、军队,刑法与礼仪)第4周第七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1、齐桓公称霸
2、问鼎中原
3、合纵连横)
第5周第八课 铁器牛耕引发社会变革(1、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2、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3、商鞅变法秦崛起)
第九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1、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2、闻名于世的青铜器)第6周第十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1、孔子
2、百家争鸣)
第7周第十一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1、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2、神奇的编钟)
第十二课 了解身边的“历史”——学习与探究之二
第8周第十三课 秦帝国的兴亡(1、秦王扫六合
2、陈胜吴广起义
3、楚汉战争)
第十四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1、废分封,立郡县
2、车同轨,书同文)
第9周 期中考试复习第10周期中考试
第11周第十五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削弱封国势力
3、强化监察制度)
第十六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1、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2、张骞通西域
3、丝绸之路)
第12周第十七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2、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
3、《九章算术》)
第十八课 昌盛的文化(1、佛教东来和道教兴起
2、司马迁与《史记》
3、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
第十九课 寻访“丝绸之路”——学习与探究之三
第13周第二十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曹操统一北方
2、三国鼎立
3、官渡之战)
第二十一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1、人口南迁
2、淝水之战
3、江南经济的发展)
第14周第二十二课 北方民族的汇聚(1、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
2、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和的措施)
第二十三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1、祖冲之和圆周率 2、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3、郦道元和《水经注》)
第15周第二十四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1、“书圣”王羲之 2、顾恺之和绘画 3、石窟艺术)第16--18周 期末考试 复习第19周 期末考试
2.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 篇二
为应对21世纪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新挑战, 当前全世界共同倡导的跨学科素养是4C’s, 即合作 (collaboration) 、交往 (communication) 、创造性 (creativity) 和批判性思维 (critical thinking) 。核心素养不只是课程目标, 还是一种崭新的课程观 (张华2016) 。英语课程改革新动向是关注学科育人价值, 关注学生思维发展, 关注学科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英语阅读教学要体现六要素, 即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 (王蔷2016) 。为了改变阅读教学中只注重语言知识和词汇学习的现状, 构建中国特色品牌学校共同体, 北京市昌平区教育委员会、中国石油大学附属中学举办了“最大程度地促进学习——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策略分享交流会”。下面, 笔者从教学目标、课堂导入、课文处理方式、重难点处理、细节处理等方面对比分析与另一位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方式。
一、确定教学目标
笔者和另外一位授课教师都选择了北师大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4 Seasons and weather Lesson12 Summer holiday, 单元主题为Seasons and weather, 一共包括4课, 主要谈论天气情况、假日旅行计划以及假日旅行信息。本课是一篇应用文中的明信片, 发送明信片的Tim给朋友David介绍暑假期间在中国学习和与家人旅游的情况。
学生在前两课中学习了有关天气和季节的话题, 本课中将进一步学习在不同季节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从而完善单元话题知识。
基于学生整体素质较好的情况, 笔者认为可以适当地加深和拓展对材料的处理。笔者预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1.学生对表达假期计划的相关词汇和语法不熟悉;
2.学生对中国某些景点位置不熟悉;
3.学生对语言所传递的隐含信息和语篇结构的认识比较薄弱。
(一) 设计思路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即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提高人文素养, 增强实践能力, 笔者确定教学流程为:
第一步:学生通过读标题、看图片和阅读文章的首尾句推测明信片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推测并概况文本的主旨大意;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Tim的旅游路线图。
第二步: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启发学生了解Tim一家做什么和具体的旅游时间, 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明信片的具体内容,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第三步:学生通过讨论Tim的暑期安排是否合理, 科学规划自己的假期, 培养思维能力;自主探究、归纳明信片的写法和语言特点;通过理解和品读文本语言, 理解作者的写作态度, 评价作者的计划安排, 培养思辨能力。
第四步:学生谈论自己的计划。
第五步:布置作业:写一封明信片 (分层作业) 。
(二)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等形式学习Tim给朋友David写的明信片的内容, 以及英语明信片的写作结构和语言特点;笔者组织学生讨论Tim的暑期安排,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假期, 劳逸结合。
第二课时:学生再次分析明信片的内容, 在语境中学习、探究be going to的语义及其功能作用, 在创设的新语境中初步运用be going to进行表达。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学生根据语境学习短语, 了解单词;
2. 学生找出文章主旨, 归纳明信片的写法;
3. 学生根据季节情况, 合理计划旅行;
4. 学生制订假期计划, 发现家乡的美。
二、在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素养能力上的差异
(一) 导入方式不同
另外一位授课教师的导入方式是:放一段录像, 让学生观看并回答问题;教师交代be going to do sth.的用法。
笔者的导入方式是:利用思维导图, 用旧知识导出新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出本课的生词 (见图1) 。
Brainstorming: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n summer holiday?
在两种不同的导入方式下, 教学效果有着较大差异。另外一位授课教师的导入方式语速较快, 部分学生听不懂;直接处理be going to的用法, 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比较适合, 但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没有意义。笔者的导入方式是围绕主题进行的, 并提出发散性的问题, 激活了学生的背景知识, 同时引出了话题, 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部分生词。这种导入方式从学生实际出发, 通过谈论暑假活动, 以旧带新, 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实现词汇学习,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使学生在心理和知识上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 处理课文的方式不同
1. 另外一位授课教师的课文处理方式
另外一位授课教师从篇章结构入手, 总结明信片的结构, 接着, 让学生听录音跟读课文, 了解文章大意, 概括文章中心;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文中找出旅游地点;最后让学生报道家乡昌平的历史遗址。本堂课实现了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体会语言的表达方式的目的。
2. 笔者的课文处理方式
Lead-in——引入话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Fast reading&detailed reading———引导学生通过快读、扫读获取文章的主旨大意, 把握文章脉络, 再通过细节阅读获取关于明信片中Tim的暑假计划 (学习汉语和旅游) 的详细信息, 归纳、总结明信片的结构, 推断出旅游的时间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并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作者的计划安排;Review and Internalization———引导学生内化信息;talk and use———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开讨论, 最后写出自己的旅游计划, 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三) 重点、难点的处理方式不同
另外一位授课教师先让学生读课文, 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地点和时间, 再找出相关的细节信息。这种做法适合于全体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能准确地找到关键信息, 但是, 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辨能力没有得到相应锻炼。
笔者通过任务设置和追问的方式, 引导学生获取Tim的旅游路线, 在地图上找出地点, 并用红旗标出来, 然后获取细节信息并学习生词, 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概括能力;引导学生根据文中所给时间推断Tim的其他旅游时间, 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明信片的结构, 了解西方明信片的写法, 对比中西方明信片写法的不同, 培养了学生的文化品质;引导学生通过文中信息判断作者的情感态度, 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作者的计划安排,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 细节阅读的处理方式
笔者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Tim写明信片时的心情和他对自己假期的期待, 培养了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五)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笔者让学生评价Tim的假期安排, 感受作者的做法, 体会合理安排假期的重要性, 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评价能力和审思能力。
(六) 作业不同
1. 另外一位授课教师布置的作业
Jack is from England.He will come to Chin this Summer Holiday.Please make a tour plan fo him.Make the plan after school, consolidate the lan guage points.
2. 笔者布置的作业
(1) Read a postcard;
(2) Write a postcard;
(3) See a film:Mr Bean’s Holiday.
学生通过写英语明信片提高了运用英语做事的能力, 实现了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分层作业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第 (1) (2) 题是必写题, 第 (3) 题是自选题。学生通过视、听、读、写、看等方式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拓展知识面, 以便更多地了解西方文化, 培养自身的文化品格和语言素养。
三、教学效果评价
(一) 笔者的教学效果
1. 关注学科育人的价值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总结明信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运用所学知识谈论自己的假期安排, 实现了知识的迁移。本堂课教学从浅层走向深层, 将语言知识和文化整合起来, 将语言、文化、思维整合起来, 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暑假生活。
2.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
从篇章结构入手, 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写作手法、篇章结构、主旨大意、写作意图, 并归纳提炼阅读材料中的信息。
3. 在交流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笔者利用问题设置、小组讨论、材料展示等平台, 把学生阅读思考的成果进行课堂展示, 让学生在组织、主持、演示、讲解的过程中交流学习的收获, 培养学习能力。
(二) 另外一位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
1.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2. 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课文和归纳概括能力等。
3. 注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4. 注意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
(三) 笔者的教学创新点
1.本堂阅读课是紧密结合《中小学生英语学科能力表现框架 (3*3核心能力要素) 》设计的, 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通过画旅游路线图、填时间连接词以及总结明信片的结构, 培养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和写作中的谋篇布局能力, 进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2.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 解决自身的现实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批判评价思维能力。
3. 分层布置作业, 给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四、从同课异构课教学设计引发的思考
第一,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教师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 时刻保持学生的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学习、体验和探索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 教师的指令语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学方法既要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 又要满足优秀学生和差生的需求, 使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第三, 在教材和资源的选择上, 教师可以整合教材, 也可以选择与课题相关的课外材料, 但要注意材料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第四,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立足语篇, 要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要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同时, 教师要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促进学生的心智的发展, 塑造其健康的品格 (褚宏启、张咏梅, 等2016) 。
结束语
从本次同课异构课可以看出, 教师对于教材的掌控能力和挖掘能力以及对于学科素养理论的掌握程度等, 会直接影响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 会影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效果。总之, 不管是阅读教学, 还是整个的英语教学, 英语教师都应该树立一种观念——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心智、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创造能力, 最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褚宏启, 张咏梅, 田一.2016.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小学管理, (2) .
王蔷.2016.中小学生阅读素养内涵及其培养--全国首届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学术研讨会发言 (节选) [J].英语学习 (教师版) , (1) .
3.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 篇三
年级:七年级学科:历史主备人:韩迎春审核:
内容: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课型:新授备课时间:2010-9-14 班组号姓名【认清目标,明确要求】 知识与能力:
1、知道炎帝、黄帝所处时代以及他们的主要活动。
2、知道“禅让”的含义,能说出尧舜禹之间的“禅让”,并能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3、结合所学知识,知道传说和史实的区别并能辨别。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讲故事,谈体会,了解这些古代传说中的故事哪些具有历史事实成分,哪些是虚构的,这些传说反映了传说时代的怎样的文明曙光,从而培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炎帝与黄帝事迹的学习,理解“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含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通过对“尧舜禅让”的学习,培养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美德;通过对“大禹治水”的学习,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奉献精神,以及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通过了解炎帝和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作出的贡献,认识到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学习难点:如何区别史实与传说;如何使学生产生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感;理解禅让制。
【课前导学】 预习检测:
(一)炎帝与黄帝:
1、在古史传说中,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2、农氏。
3、距今约4000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经出现。为了扩张势力,不同联盟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曾经联合打败以为首的部落。后来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在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归服黄帝,炎黄
部族走向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尧舜“禅让” :
1落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禹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
(三)大禹治水:
______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他采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方法治水成功,被称为_________。【课堂导学】
一、展示预习成果:
二、探究交流:五千年前,当文明的曙光与滔滔的黄河溶在一起的时候,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是谁告诉我们龙的来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厚重的历史长廊,来到传说时代探究龙的形成,传承龙的精神。
◎龙的形成☆议一议:中国历史是一个宏大的历史画面,是一部厚重的史卷,有许多的传说。你知道有关炎帝与黄帝的传说有哪些?古史传说与史实有什么区别呢?
☆说一说:我们时常骄傲地说“我们是龙的传人、炎黄子孙”,龙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形象,为什么这样说呢?
◎探究龙的精神
进入初中新生活,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对彼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时候班主任老师宣布要进行班委会选举。有同学说班主任老师定下来就行了。有同学以尧舜禹时代的一项制度进行反驳。
☆想一想:那么在尧舜禹时代,部落联盟的首领是通过什么制度产生的?什么样的人才能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它体现了什么的选举原则?在班级生活我们该如何选好班委会?
☆比一比:大禹治水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禹是治水英雄,他的治水措施与他父亲有什么不同?大禹治水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迪?
◎践行龙的精神
☆议一议:
1、作为青少年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实践活动中如何继承龙的精神?
2、每年清明节,我们都要举行公祭黄帝陵的祭祀大典,为什么?
巩固与练习
一、快乐四选一
1、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是()
A尧舜B炎帝、禹C黄帝、蚩尤D炎帝、黄帝
2、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业的创始人的是()
A炎帝B黄帝C尧D禹
3、相传养蚕抽丝技术的发明人是()
A黄帝B嫘祖C仓颉D伶伦
4、从尧舜禹的“禅让”可以看出,当时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标准是()A财富多寡B选贤与能C是否有治水之功D家族谱系
5、相传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依次是()A舜、尧、禹B尧、禹、舜C尧、舜、禹D禹、尧、舜
6、在“阪泉之野”大战中被黄帝打败的部落联盟首领是()A炎帝B蚩尤C尧D舜
7、下列事件不属于神话传说的是()
A北京人B禅让制C仓颉造字D伶伦编出乐谱
8、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A中国人善于想象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的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9、我们常说“我们是华夏的儿女”,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
A尧的部落联盟B禹的部落联盟C蚩尤的部落联盟 D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
10、“禅让制”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古老的部落首领更替制度,它产生的方式是()
A战争B推举C自荐D比武
11、下列关于炎帝的传说,不正确的是()
A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B曾在“阪泉之野”与蚩尤展开大战 C中国医药学的创始人D曾联合黄帝打败蚩尤
12、传说中“大禹治水”的“水”,你认为应该是:()A.黄河B.长江C.淮河D.珠江
二、诊断改错
1、黄帝建造宫室、车船,仓颉发明文字等,这些都是历史事实。
错误:改正:
2、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在涿鹿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
错误:改正:
3、“禅让”是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从尧开始实行,到舜结束。
错误:改正:
(二)阅读探究,链接史料: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 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习题:
1、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谁?
2、这段话中“黄帝”有一项发明和一件大事,分别是什么?
3、除了材料中所述外,他还有哪些贡献?
4、这些贡献,哪些真实可信?哪些带有神话色彩?如何看待更科学?(2分)
四、学习感悟:
4.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 篇四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如何设未知数。
2.掌握如何找等式来列方程。
3.了解尝试、代人法寻找方程的解。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教学,应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重点难点】
重点:
1、确定所有的已知量和确定“谁”是未知数x ;
2、列方程。难点:
1、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2、使用数学符号来表示相等关系。【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开场白
1、进入学习状态
2、进行教学
2、配合教师学习
3、总结,布置预习和练习
3、记录相关内容和任务
一、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2 3
四、试一试,找出方程的解。
五、本课小结
本节主要是学习分析问题列方程的三个步骤:
1、确定未知量;
2、找相等关系;
3、列方程。
还学习了通过尝试、代入寻找方程的解。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和方法,要记住如何尝试以及如何代入。
(2)看题目问什么,就设什么为未知数x。(3)找出相等关系。(4)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5)试着求出方程的解。华师七下6.2.1 方程的简单变形 【教学内容】
本小节的内容在教材第4-7页。主要内容为:通过对方程变形的分析,探索求解简单方程的规律,学会通过变形求解简单方程。4 【教学目标】
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移项和化简未知数的系数为1.了解未知数的基本变形在解方程中的作用。知识与能力
1. 了解方程可以进行的基本变形,知道通过变形可以求出方程的解。2. 了解移项的定义,注意移项要变号。3. 了解未知数系数化为1的方法。
4. 知道方程的解的形式是“x=a”,学会通过变形求解简单方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教学,应该达到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的目的。【重点难点】 重点:
1、方程的简单变形;2,简单变形的简单应用。
难点:
1、移项和简单变形的关系。
2、移项要变号,为什么要变号。
3、简单变形和方程的解的关系。【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课堂教学试验
1、观察试验,分析结果
2、讲解移项知识
2、学习
3、讲解未知数系数化1
3、学习
4、布置练习
4、练习5 6
五、本课小结
初步按照分步骤学习通过方程的基本变形来求解简单方程,主要是按照“移项-把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的思路来走,所得结果就是方程的解。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总结变形解方程的方法
1、掌握该方法
2、讲解例题。
2、学习
3、布置练习
3、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技巧
二、例题:解方程(课本例3)7
三、本课小结
利用变形来解方程,主要方法是先移项,然后再把分母的系数化为1即可。华师七下6.2 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内容】
本小节的内容在教材7-13页。主要内容为:通过对方程变形的分析,探索求解简单方程的规律,学会通过变形求解简单方程。【教学目标】
学会使用各种方法来解方程,初步学会使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掌握验根的方法。知识与能力
1.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2. 了解如何去括号解方程。3. 了解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4. 了解列表法解实际问题。
5. 掌握检验解答的正确性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教学,应该达到培养学生体会数学价值的目的。【重点难点】
重点:
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3、验证方程的解。难点:
1、灵活使用变形解方程;
2、各种解法的综合运用;
3、用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提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1、初步体会定义
2、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2、掌握定义
3、解一元一次方程
3、掌握去括号法解方程
4、课堂练习
4、课堂练习一、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8 9
三、本课小结
本课学习了判断一元一次方程的四个依据,此外,还学习了用括号法解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第2课时(去分母解方程)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总结上节课的内容
1、加强记忆
2、讲解例5
2、学习去分母法解方程
3、指导学生分析和练习
3、分析和练习解方程 10 11
三、本课小结
本课主要是学习了如何采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第3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讲解例6
1、初步认识列表法
2、讲解列表法解方程
2、学习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
3、分析和总结
3、分析和总结 12
二、本课小结
本课主要是学习了如何采用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解一元一次方程第4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总结上节课的内容
1、加强记忆
2、讲解例7
2、再次学习列表法
3、引导学生分析和练习
3、分析和练习解方程 13
三、本课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如何采用列表法来分析实际问题,并通过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该实际问题。
解一元一次方程第5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1、综合提高
2、引导学生练习解一元一次方程
2、练习
3、总结解决实际问题。
3、综合提高。
4、引导学生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4、练习
二、总结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4
三、本课小结
本课主要是复习一元一次方程和使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华师七下6.3 实践与探索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在教材第14-19页。本节提供了不少例子和习题,有比较好的层次和实际情景。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探究活动的机会,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理解和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积极参与讨论和探究。
2、学会一些基本的现实知识。
3、学会近似计算和估算。
4、了解数学建模思想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教学,应该达到培养学生体会数学的实际使用价值的目的。【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探究问题;基本实现常识的掌握。难点: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现实知识和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讲解例题1
1、学习例题1
2、引导学生讨论和探索问题1
2、讨论与探索
3、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3、完成课堂练习16
三、本课小结
本课主要是在讨论、探索的基础上推导出一般结论。要注意“给出猜想,进行验证”的方法。还学习了近似计算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计算结果按照要求进行四舍五入,也 直接进一的特殊情况。
华师七下7.1 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 【重点难点】
本节内容(包括第7章的引言)在教材第23-26页。主要内容为:通过对足球赛积分这个实际问题的分析,探索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规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概念。知识与能力 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17 2.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3.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4.验证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教学,学生应该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反映现实世界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实际问题中的价值。让学生知道多元化是现实和理论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的意识。同时可以渗透转化的观点,培养学生上进的精神。【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难点: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 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描述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新章节引言
1、进入学习状态
2、进行教学
2、配合学习18 19 本节主要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同时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问题设未知数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华师七下7.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教学目标】
主要目标是学生探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体会由“二元”转化为”一元”的变化,学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包括代入法、加减法),并可以使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把“新间题”转化为“已知问题”、“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培养数学转化思想和解答能力,在自主探索和研究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知识与能力
1、学习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学习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初步学会使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教学,培养学生数学转化思想,提高思想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
1、代入消元法;
2、加减消元法。
难点:
1、灵活使用各种方法解方程组;2,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探索求解问题2.1、开始学习解方程组
2、初步学习代入
2、学习代入法
3、求解方程组
3、学习和练习
一、研究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 20
二、本课小结 初步学习代入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注意体会代入法的使用,在代入求得一个未知数的值后需要再次代入获得另外一个未知数的值。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讲解例题1.1、掌握代入法
2、总结
2、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3、指导学生练习
3、练习,提高解题速度 与技巧
一、研究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
本文档下载自360文档中心,www.360docs.net更多营销,职业规划,工作简历,入党,工作报告,总结,学习资料,学习总结,PPT模板下载,范文等文档下载;处:http://www.360docs.net/doc/info-ed548085011ca300a7c39051.html
5.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篇五
第1节 网络世界巡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功能、分类;能说出因特网的由来,区分IP地址与域名;知道因特网的连接方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感受网络的强大功能。通过学习学会并分享自主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他问”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IP地址与域名。教学难点:
因特网的连接方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上网吗?你了解网络吗?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寻神奇的网络世界。
二、学习目标:
1、知道计算机的概念及其主要功能。
2、了解因特网的由来,知道IP址的概念、组成及域名的含义。
3、感受网络的强大功能。
三、自学指导一:
根据教材“网络基本知识”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功能有哪些?各举例说明。
3、依据网络覆盖的范围来划分,计算机 网络分为哪几类?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为哪一类?
学生通过自学找出相关内容,由其他同学来评论是否正确?教师再对其进行评价补充。
自学指导二:
根据教材“因特网概述”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因特网的由来?
2、什么是IP地址?IP地址由哪些元素组成?
3、什么是域名?。
(2)在网页左边选择“QQ软件”,在弹出的页面中单击“下载” 按钮。(3)在弹出的页面中单击“立即下载”,弹出下载对话框,选择要保存的位置,再单击“下载”即可。
2、安装
找到下载的软件,双击该软件,按提示进行安装即可。
3、注册
双击桌面QQ图标,在弹出的对话框右侧,选择“注册帐号”,根据提示填写注册信息,填好后单击“立即注册”即可。
4、登录
双击桌面QQ图标,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帐号与密码,单击“登录”。
5、使用
使用包括添加好友,即时消息、语音视频聊天等功能,具体操作讲解。自学指导二:
根据教材P22-23页,回答:
1、什么是博客?
博客是一种网络交流方式,是网络上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存储资源的工具。常见申请博客网站:新浪()
3、如何开通新博客? 学生自行操作练习。
当堂练习:
1、请同学们使用QQ和同学通话。
2、熟练博客的操作。
第4节 因特网寻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因特网的发展历程与前景。2.过程与方法:运用搜索引擎学会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学重点:
在网上自主搜索因特网的发展历程与前景 教学难点:
运用搜索引擎与邮件自主探究 教学方法: 演示法 教学准备:
相关信息的视频、多媒体教室以及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本单元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学习了使用搜索引擎、学会了收发邮件及及时通讯软件的使用,对因特网有了大致了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就运用所学知道,来完蛋成下列学习任务。
二、探究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搜索引擎,在因特网上搜索因特网的发展历程与发展前景,并用WORD编辑保存。
2.用电子邮件将WORD邮件用附件方式发送到邮箱153294877@qq.com。(每小组选定一人发送,在邮件正文中写明班级、小组、成员姓名。)
3.效果检测
统计提交成功的并完成作业的小组有多少个?并选出优秀作业小组。
4.小结
(1)在因特网上搜索因特网的发展历程与发展前景。(2)把正确内容复制粘贴到WORD中编辑整理。(3)把WORD文件用附件发送至老师邮箱。
三、课堂反馈
第5节 安全地使用计算机
教学目标: 1培养同学们的安全意识,使同学们认识到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
2了解计算机安全维护及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3掌握网络安全助手工具的下载安装及使用。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极其危害 教学难点:计算机安全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多媒体计算机硬件配置中最重要的部件是什么? 2.在自己的机器设备管理器上查找一下,看看是否可以找到声卡。
二、新课:计算机安全
1、引入新课
我们不仅要学习信息技术,还必须注意培养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及安全防范意识。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是在使用操作计算机的领域中所特别需要的道德规范,缺少了它,即使学会了很多技术,也难以为社会带来益处,甚至还会给社会带来害处。制造计算机病毒就是典型的例子。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犯罪,越来越多的网络破坏及网络犯罪都说明了强调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及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性。
2、(看书自习)计算机安全包括“计算机安全维护”和“计算机病毒及其危害”两方面的内容,同学们先把课本22页的内容研读一下(让同学们自己看书自习,培养同学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3、提问:计算机安全维护主要涉及几个方面?
答:(1)保证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运行正常、服务适时。例如,为防止突然停电
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的危害,可配置不问断电源(UPS);(2)保证系统内的软件系统完整、可靠;(3)保证系统拥有和产生的数据或信息完整、有效;(4)保证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使用合法,不被破坏和泄露。提问:相应地,需建立哪些机制来维护计算机安全?
答:(1)法律机制;(2)预防机制;(3)检查机制;(4)恢复机制;(5)纠正机制。
2(点评归纳)法律机制就是依靠立法来起到威慑作用;预防机制就是预防阻止计算机犯罪行为;检查机制就是及时查出系统隐患;恢复机制就是及时恢复系统因意外事故而受损或丢失的数据;纠正机制就是及时改进安全措施。
近年来,因特网上出现了黑客(hacker)。他们破除网络系统的安全保护,设法获得网络系统管理者的权限,然后伺机破坏网络系统的安全。
随着黑客的日益猖獗,信息安全问题被提到各级政府和网络管理部门的议事日程上来。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只要各网络应用单位重视安全防范,提高网络系统管理员的管理水平并借助一些有效的网络安全防范产品,防止黑客入就能指日可待。
4、(看书自习)“计算机病毒及其危害”是计算机安全另一个很重要的课题,那么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呢?计算机病毒又有什么特征呢?病毒是如何分类的?请同学们看课本23页后提问: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答: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程序,它是一些人出于不良动机故意设计出来的,专门用于破坏计算机正常运行的程序。提问:计算机病毒有什么特点?
答:计算机病毒首要特点是具有破坏性。它破坏其他程序的正常运行,破坏已存放到磁盘上的数据。一般来说,染上病毒的计算机系
统如不及时清除,迟早都要引起数据丢失等各类故障。轻微的只是破坏程序的正常运行,严重的则破坏所有的程序文件或删改数据,如将一个银行用户帐目的数据随意删改。除了破坏性,计算机病毒还有寄生性、传染性和潜伏性。提问:常见的计算机病毒有哪些?
答:“米开朗基罗”“黑色星期五”“CIH”、去年流行的有“尼姆达”“红色代码”、今年流行的是“求职信” 提问:计算机感染了病毒有什么症状? 答:(1)装入程序的时间比平时长,运行异常。
(2)磁盘可用空间突然变小,或系统不能识别磁盘设备。(3)突然死机又自动启动等。
(4)打印机、显示器出错或打印怪字等。
(5)程序和数据无缘无故地丢失,找不到文件等。(6)可执行文件或数据文件长度发生变化。
(点评归纳)为了保证查病毒软件或消除病毒的软件的正常运行,应使用清洁的启动盘启动机器后,再进行查毒或消毒。治理计算机病毒也是一个技术问题。有经验的操作者在病毒尚未发作时就能察觉其存在并及早采取措施。例如,通过观察内存空间分布情况,可以发现某些引导区的病毒;一些文件的长度无缘无故地增加,往往也是病毒作祟引起的等。有经验的操作者一旦发现病毒,会果断停止操作,不让病毒扩散,迅速采取补救措施。这些可以在操作中不断总结学习。
三、操作实践:
1、讨论:目前INTERNET网络已经很普及了,同学们上网都会遇到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可能出现的问题:弹出广告 强制安装 修改主页 浏览器损坏等
网络上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那么我们怎么防范呢?首先我们要上正规的大的网站,不要上乱七八糟的网站,另外我们可以安装防火墙、查毒杀毒软件等,这里给同学们介绍一个好的网络维护的好工具:卡卡上网安全助手
2、老师演示指导同学们下载安装卡卡助手。
3、同学们尝试使用安装好的软件。
四、小结
计算机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也许现在同学们还没有真正的体会到,但是随着同学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不断的丰富,你们一定会体会到这方面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在使用计算机时一定要有安全防范意识,否则我们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吃大亏。
第6节网络礼仪与道德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尊重知识产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文明、安全地使用计算机。
②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举一反三归纳整理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能力。
重点难点
①重点:培养学生进行文明上网的意识。②难点:如何把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与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加强学生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教室、PPT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检查预习目标导航
1、小组相互检查预习情况并小结评分。
2、说说自己预习的所得与遇到的问题。
3、本节课学习目标:尊重知识产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文明、安全地使用计算机。
二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欣赏漫画图,思考所得:
会导致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不文明的行为虽然可能不会被发现,但是这样的言行受欢迎吗?
2、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讨论,小结:解释: 遵守公约,争做网络道德的规范。遵守公约,争做网络文明的使者。遵守公约,争做网络安全的卫士。网络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全新的生活画面,同时,美好的网络生活也需要我们用自己的美德和文明共同创造。
3、调查网络中最不受欢迎的十种行为:
(1)网上调查(2)在亲友、同学、朋友中调查
4、统计,填写调查记录表。
5、制作电子文档:
以小组为单位,将搜集到的不受欢迎的行为进行归纳养总结,并将其制作成电子文档。
6、Copyrightg还是Copyleft辩论赛。三 展示交流 总结反思
1、学生交流展示,小组互评。
2、教师指导点评,及时表扬鼓励。
本节课通过总结网络中不受欢迎的行为,理妥并遵守网络礼仪,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网络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全新的生活画面,同时,美好的网络生活也需
要我们用自己的美德和文明共同创造。四 达标测评延伸拓展
制作一份“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电子文档。
第7节 初识数据统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设计调查问卷;
2、学会观察统计表格; 初识数据统计
3、讨论选题,制定小组合作计划。
过程方法:
1、体验数据统计与分析的过程,体会数据统计语分析的作用;
2、讨论总结并记录结果;
3、讨论选题,制订小组合作计划。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的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合作交流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体会用数据说理分析的重要作用,认识数据处理在社会生活和科学领域中的应 用。
教学重点: 调查问卷的设计 教学难点: 制订小组合作计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导言中引用的森林资源清查的资料中就有许多数据;观看篮球比赛转 播时解说员会给出很多运动员的技术统计数据;我们在撰写小论文时也需要提供很 多数据??那么这些统计是如何完成的呢?
二、讲授新课
1、体验数据统计与分析过程,体会数据统计与分析的作用。徐凯是班里的体育委员,为了更好第组织大家进行体育锻炼,他以了解“本班 同学喜爱的运动”为主题设计并完成了以下的调查活动:
①首先,徐凯设计了下面的问卷,见表。
②将调查问卷复制成 42 份,发给全班每个同学,搜集全班同学的数据。
③根据收回的问卷进行统计。
④统计上面的数据,请你根据前面的调查结果,将各项目的统计结果填入表。
⑤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调查结果,徐凯对统计的数据进一步整理。
三、讨论并总结
四、讨论选题,制订小组合作计划。
计划包括本组选题、主要工作、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完成报告、计划完成日期、主要负责人。
第8节 设计问卷 搜集数据
教学目标:
1、了解开展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2、设计一份能取得被调查者的充分合作、保证提供准确有效信息的问卷。
教学重点:设计一份能取得被调查者的充分合作、保证提供准确有效信息的问卷。
教学难点:设计一份能取得被调查者的充分合作、保证提供准确有效信息的问卷。
教学过程:
一、问卷的初步设计
撰写问卷的基本要求是表达出你想了解什么,并设计出能得到这些信息的问题。
1、根据调查目的,确定所需的信息资料。
2、确定问题的顺序。
3、写好问卷的前言和结束语。
二、对问卷进行修改、补充、完善。
一份好的问卷应做到:内容简明扼要,信息包含要全;问卷问题安排合理,合乎逻辑,通俗易懂。
三、确定问卷份数
确定调查的对象及数量,按计划搜集数据。
第9节 整理数据
教学目标: 借助Excel这一常见的电子表格软件,对已经搜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数据表的设计、创建及数据的输入。
教学重点:
根据调查问卷的内容和Excel的特点设计数据表,并输入、整理调查的原始数据。
教学难点:
根据调查问卷的内容和Excel的特点设计数据表,并输入、整理调查的原始数据。
教学过程:
一、认识数据表。
1、行数、行号,列数、列号。
2、菜单相关工具。
二、设计表格。
1、根据任务目标设计表格标题。
2、选择便于统计分析数据的表格。
三、在Excel中创建表格,输入数据
1、新建Excel表格并保存。
6.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六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4)(5)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人数共102名,从小学毕业成绩看,及格人数近50名,优秀人数7名,80分数段有17名,整体而言,成绩虽然不是很理想,但基础不是太差,只要多下工夫,还是很有希望,再者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他们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基于上述诸多因素,我设想采取如下措施:
二、具体措施
1、培养良好的数学素质,正确的学习方法,加强学数学的信心
有部分学生认为,有部分学生认为在小学就没学好数学,初中也就难学,主观上给自己戴上枷锁,对这样的学生,多做思想工作,消除包袱,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方法的传授,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特别是应变能力。
2、采取注重尖子生带领中间,对学困生采取兵教兵之术,并通过数学兴趣小组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3、在学有理数计算阶段,为提高计算能力,搞一次数学计算大赛。
4、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若时间允许,每章之后,总结测验,及时查缺补漏。
5、,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6、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三、奋斗目标
1、努力提高数学整体成绩(及格率),并争取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优秀学生人数,特别是80分数段的学生,要极力争取。
2、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并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篇2我们七年级数学备课组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现根据学校和上级有关部门工作计划,特制定本学期的备课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基于学习任务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面向全体学生,共同提高教学质量”为指导思想,同时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树立本组团队合作意识。加强教学常规建设和课题研究,积极开展校本研究,进一步提高我们组数学整体的教学水平。
二、工作要点
1、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认真开展集体备课和课题研究活动,加强备课组团队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3、深化数学教学研究,提升数学教师科研素养,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4、立足课堂,在有效教学策略上深入实践与研究。
三、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素质。
进一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特点,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继续开展教科研活动,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研发工作,提高教科研能力。
2、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做到“有效教学”。
探索适合学生实践的教学方式,把“基于学习任务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的教学模式作为本学期课堂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理念的更新,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加强备课组教研活动,强化教研功能。
由备课组长负责继续实行集体备课制,备出优质课,特色课,全力打造实用课,共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同事注重发挥每位教师各自的教学特色。
4、加强质量监测,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认真完成各单元的练习卷,检测卷,由专人负责,他人审核,严把质量关。在平时教学中,及时反馈教学情况,认真分析原因,并及时调查和整改措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篇3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结合本班学生情况及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的实际,力求复习做到科学有效,特此对剩余三周时间作以下复习安排: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在回顾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双基”,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灵活运用知识,熟练掌握解题的基本技巧。
2、在复习中,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本期的基本知识,基础题型,再次强化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
3、通过专题强化双基训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复习重点
1、第一章:整式的乘除及综合运用。
2、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基础知识。
3、第三章:三角形的基本证明题。
4、第四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5、第五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6、第六章:概率初步
三、复习方式
1、总体思想:先分单元复习,再综合测试两次。
2、单元复习方法:学生先做单元试卷,第二天教师根据试卷反馈讲解,辅导课中查漏补缺,个别辅导。
3、综合测试:教师及时认真阅卷,讲评找出问题及时训练、辅导。
四、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第16周分单元复习第一、二、三章,第17周分单元复习第四、五、六章。
第二阶段:第18周综合测试
五、复习过程和措施
(一)分单元复习阶段的措施:
1、复习教材中的定义、概念、规则,进行正误辨析,教师引导学生回归书本知识,重视对书本基本知识的整理与再加工。
2、重视双基训练,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做题后出现的大量问题进行讲解。
3、给学生树立信心,让其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综合测试阶段的注意点
1、认真分析往年的统考试卷,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思想,重难点,侧重点,基本点。
2、根据历年考试情况,精心汇编一些模拟试卷,教师给学生讲解一些应试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篇】相关文章:
1.七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计划
2.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
4.北师大版3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5.北师大版初一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6.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7.七年级初一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8.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
7.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第四章教案 篇七
知识目标: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角的有关概念,认识角的表示。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角的过程,了解角的基本特征,发展测量(包括估测)、作图等技能。情感态度: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教材分析】
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平面几何的第二种基本图形,是几何入门的关键,也是学生认识图形的起始课,是学生从复杂图形中抽象出角并认识角的过程,反映出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好本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重点:感受角的存在,试验角的表示方法。难点:估算及计算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量角器、直尺等工具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具有“角”形象的图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图片欣赏):
首先出示几幅生活中常见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图片中学过的几何图形。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
图片中有哪几种学过的几何图形?
你能从图片中抽取出单独的一个角吗?并在纸上画出来。讨论角是有什么组成的,怎样表示角的大小。(小组讨论交流)
3、分析探索:
首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片4-9(最好制成课件),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应怎样表示一个角?角的大小呢?(合作交流)
教师提示:表示一个角,既要体现出角的顶点,又要体现出角的边,单独的一个角还可以怎么表示?(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独立思考,自主发言)
B
B
C
A
C
A
D
可以让学生观察量角器,发现上面的单位,学生在认识量角器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自己画出1°的角,形成对1°角的直观认识。
4、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思考,自主发言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角的四种表示方法。了解读、分、秒之间的互化,即:1°=60;1=60
5、应用反思:
学生独立做教科书第91页“想一想”,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分别表示,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做法。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可以再做“做一做”,当然为了使学生更感兴趣,我们在做课件的时候可以把淄博也添上,还可以让学生添上自己感兴趣的城市。然后让同学们用字母表示图中的每个城市,接着用字母分别表示以北京为中心的每两个城市之间的夹角(教师要说明,如果不特殊指出,我们一般只讨论0°~180°的角),随后分别用量角器测量出上述各角的度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量法和读法。
师生共同完成例1(要留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应该控制繁难程度,以教科书上的例题和习题的要求为准)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
6、拓展创新:
第93页2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味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如果时间允许,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读一读”,目的在于使学生体会角的广泛应用,并且应鼓励感兴趣的学生进行实验,并交流各自的体会。
7、小结回顾:
让学生各自谈学习本节课的感受与收获,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8、布置作业: 课题:角的比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对角与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及其大小关系的认识。
会比较角的大小,能正确估计一个角的大小;
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通过与组内同学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过知识的实际运用,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现实生活离不开数学。
情感目标: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学会欣赏别人,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见解,并能从中学会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关于角的比较、和差倍分以及角平分线,和线段一样,是很具有基础性的一节课,它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复杂的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到了一个支撑点的作用,通过这部分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及与线段的知识类比学习、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为今后观察分析复杂图形储备了能力。
重点:角的大小比较以及角的和、差、倍、分 难点: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及方位角的认识 【教学准备】
自制角的教具,学生能上网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
一、生活情景导入 公园的示意图: ·猴山B ·大象馆D ·大门O
·海洋世界A ·虎豹园C 如上图所示,提出几个问题:(设计思路:从学生所熟悉的公园示意图出发,导入角的比较,同时复习和巩固角的度量,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顾角的测量方法以及锐角、钝角、直角的含义,将新内容的学习与旧知识的复习融入测量活动之中。)将图中各个景点分别与大门连结起来,并用适当的方式表示角;
上面各个角中,哪些是锐角?哪些是钝角?哪些是直角?请指出它们的大小关系。学生动手训练,得出结论并板书: 锐角
0º<α<90º
1、角直角α= 90º(小于180º的角)钝角
90º<α<180º
2、特殊角的比较:钝角>直角>锐角
二、提出问题
问题一:在引例中∠AOB与∠DOB是两个一般的角,它们的大小关系如何呢?为什么?
三、分析探索、得出结论
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分组讨论,达成共识。一般角的大小比较:
1、通过量角器的测量,利用角的度数来比较;(教师给予肯定和支持)
2、当∠AOB与∠DOB有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时,OD边落在∠AOB的内部,这就表明∠DOB小于∠AOB,记作:∠DOB <∠AOB
四、应用反思
1、若∠AOB大于∠DOB,如何来表示?若∠AOB等于∠DOB,如何来表示? 指导说明:
角的大小比较的表示方法“<”、“>”、“=”。
角的和差倍分的表示方法,特别对于例1的第2小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学生小组合作、派代表到黑板上讲解、书写,再互相批改、纠正、完善,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和创新的意识,同时也达到本节课的一个高潮。
对于第2小题,除了教科书上所给的等量关系外,还有∠AOC―∠AOB=∠BOC,∠AOE―∠AOB=∠BOE等,这里蕴含互余、互补的内容,但对互余、互补的内容不宜作拓广,仅限于渗透。有关内容将在以后进行学习。
3、教科书第95页随堂练习第1题,正确表示角及角之间的等量关系。
4、教科书第101页A组第3题(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拓展创新 问题二: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如:∠AOD、∠AOB、∠AOC,当然这些角我们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OA绕点O分别旋转到OD、OB、OC的位置而形成的(出示自制教具,演示旋转过程,有条件可以制成课件)。那么,角还可以怎样来定义呢?
学生积极尝试叙述,教师及时总结角的旋转定义:
板书:角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深入探索]: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过程中,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是什么角?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是什么角? 终边 O
始边
[规律总结]:特殊角的大小比较: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问题三: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角并剪下,如何将它分成两个大小相等的角?
学生动手实践,很容易得到将这个角对折,使其两边重合,折痕与这个角的两边组成两个角是相等的两个角。
[得出结论]:(板书)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angular bisector)
B
[强调]:
D 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
O
A 表示方法:∠AOD=∠BOD=∠AOB [试一试]:画一个角,并设法画出这个角的平分线。[练一练]:课本第96页第3题 问题四:
1、在一副三角板中,有哪些角?对于一副三角板,它的特殊角有什么用途?(学生积极回答 30º,45º,60º,90º。学生畅所欲言,发挥其想象能力)
[引导]:利用这些角可以估测一般角的度数,利用这些角可以构造一些其它角。
六、小结回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是有哪些收获?
七、布置作业 课题:平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两条平行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
能力目标:会用三角尺、方格纸画平行线,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空间想象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经历自主探索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形成实践出真知的思想。【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平行线”是几何中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它是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对于刚接触几何知识的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重点:理解平行线的意义,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平行线的定义、特性,并总结理解平行公理及推论。【教学准备】三角板、长方体、直尺、小棒、三角板、直尺、长方体纸盒。【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以情激趣
1、出示实物照片〔(1)教学楼楼门。(2)长方形指示牌。(3)双杠。〕 师:同学们喜欢我们的校园吗?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还可以发现一些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光你从这些照片上可以发现什么?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设计说明:在实际教学中要创设多种有关平行的现实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如乘自动手扶式电梯的经验,农村学生播种庄稼的经验等。)
2、抽象成图形
把你们找到的用数学图形表示出来。出示:三组平行线。
找一找:在教室中还能找到这样的一组直线吗?在日常生活中呢? 师:你们知道这样的两条直线组成的数学图形叫什么吗? 引出课题:平行线
二、提出问题
1、摆一摆
把小棒想象成直线,摆一组平行线。
2、问:生活中只要是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吗?什么样的两条直线不是平行线?用小棒摆一摆。请同学到实物投影上摆。
3、设问激疑:
看来平行线有它独特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来小组合作,研究研究平行线到底有什么特征?看一看,你们能有什么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三、分析探索
提出合作研究的要求:可以选纸上的图形,也可以在长方形框架中选一组平行线,合作研究。请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研究结果。方案一:若学生总结出两条直线不相交,就直接看课件。方案二:学生说不出两条直线不相交,则教师引导:它们的距离一样,延长后距离变不变? 不是平行线,延长后距离越来越小,最后相交。平行线延长后也不会相交;平行线间作垂线,验证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通过课件边展示,边讲解。)师生共同归纳出:平行线是什么样的两条直线?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两线之间等距。
(设计说明:这个时候,如果学生没有发现问题,教师可以问:“是不是只要满足上面的条件就一定平行”,然后按照下面的方案进行;如果学生发现问题,那么教师首先让学生回答,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看是否要用长方体框架演示)出示长方体框架
师:我也找了两条棱。请你来延长a或b看它们是否相交?(异面直线)
讨论:他们能叫做平行线吗?说明理由。长方体中的哪两条棱也是这种情况? 师:我们平行线的概念应该怎样完善一下?
四、知识理顺,得出结论。
1、学生归纳得出: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教师小结:在判断两条直线是否是平行线时,“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这两个特点缺一不可。
2、平行线的表示法。
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记作AB∥CD,也可记作CD∥AB,因为两条直线平行是相互的。
3、平行线的画法。
问:借助三角板、直尺如何画平行线?(1)已知直线l,作直线平行于l。
(2)P为直线l外一点,过P点作直线平行于l。(小组合作探究)请同学到讲台上通过实物投影演示。然后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强调利用直尺与三角板画平行线有四个步骤:一放,二靠,三推,四画。
五、应用反思:
教科书98页习题4.5第四题:图中哪些直线是相互平行的?用几何符号表示出来。你还能在图上画出其它的平行线吗?试试看。
六、拓展创新: 结合画图回答问题:
已知直线l,能作几条直线平行于l?P为直线l外一点,过P点能作几条直线平行于l?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指导。)
学生归纳:经过一点,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师:还有一种说法“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你们比一比,哪一种说法更合适,说明你的理由?
通过讨论,对比,体会“有且只有”的含义,认识到第二种说法准确、严密,进而得到平行公理。实践活动:
已知如图直线l和直线外的点A,B,分别过A点和B点作l的平行线。问:所作的两条直线有什么关系?
·B
·A
l 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或若AE∥l,BF∥l,则AE∥BF)。实质:平行线具有传递性。
七、小结回顾: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知识、学习方法、感受体会)
师:生活中用到平行线的地方很多,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对平行线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八、作业: 课题:垂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通过画、折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认识,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
②会借助三角尺、量角器、方格纸画垂线,进一步丰富操作活动经验。③通过操作活动,探索有关垂直的一些性质。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丰富学生对垂直概念的感性认识,并具体设计抽象有关概念的过程,能明确垂直的基本性质,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情感目标:通过对垂直的观察、试验、归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本章所研究的对象是最为基本的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垂直便是很具有基础性的一节课,是以后几何对象的研究基础。
重点:以垂直为载体,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突出学生的实践探索。
难点:学生能否发现垂线的性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教学准备】
三角尺、方格纸、白纸若干张、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我们知道,折纸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下面请大家跟着我来做个折纸游戏,然后教师按照教科书99页的做一做折纸,学生做完后,让他们用量角器量出折痕所成角的度数,学生量出是90°之后,教师板书课题:垂直。提出问题
出示教科书图形,观察图形,你能按相同的规律接着画下去吗?
(设计说明:本题的规律是:第一行和第二行都是每四个格一组呈现规律性变化。这种规律对学生来说难度可能有点大,因此要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去做,可以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如果学生实在做不出来,教师要适当点拨。)
(设计思路:利用正方形格子的边、对角线之间的垂直关系,形象的呈现垂直的位置关系)画完之后,让学生找出图中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直线。师:在白纸或方格稿纸怎样画出互相垂直的直线?
指导学生自主分析,动手画出,师生互动交流,进行评价。
教师讲解:用几何语言符号表示,直线AB与直线CD垂直,记作“AB⊥CD”,读作“AB垂直于CD”,若用直线l与m表示这两条直线,则直线l与m垂直,记作l⊥m。互相垂直的交点叫做垂足。教师提出问题:
⑴如上图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形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征? ⑵在图①、②中,过点A作直线L的垂线,你能作出多少条?
3、实验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先自己独立思考,分析探索,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演示自己的做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内评价汇总意见后,进行集体交流,集体评价,形成正确的语言描述。
4、理性归纳,得出结论
根据学生的正确语言描述,教师板书:
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从学生的作图中,点明过点A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B,线段AB的长度叫做点A到直线l的距离。
5、应用反思、拓展创新
教科书100页1、2两个题,学生自主习做,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解题,互相矫正。做一做:让大家回忆上课开始时的折纸游戏,讨论这种折法的合理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让同学们展示他们的各种折叠方法,并给予积极的点评。师生交流,互动评价。
(设计思路: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在恰当的问题情景中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观察、测量、折纸、画图与图案设计等活动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建立空间观念,在学生操作过程中,鼓励他们从事抽象与概括活动,归纳数学对象的特征,发展有条理地思考,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有意识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提倡从观察、操作到思考、想象的学习方式。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相结合。
6、小结回顾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上有哪些新的收获?本节你注意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学生个人回顾总结本节所学,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7、布置作业
一、课题§4.7有趣的七巧板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摆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对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能用适当的图形和语言表示自己的思考结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堂内容的重点是七巧板的制作和拼摆,难点是拼图所要表现的几何图形,对已学过的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有机联系和语言表达。
四、教学手段
引导——活动——讨论
引导:意在教师讲解七巧板的历史,七巧板制作的方法。活动:人人参与制作七巧板,拼摆七巧板的图案。
讨论:对自己所拼摆的图形与同伴交流,与全班同学交流(利用多媒体工具)与老师进行交流。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先用多媒体显示各种已拼摆好的动物,交通工具,植物等等然后介绍它是由怎样的一副拼板拼摆而成的(不一定要七巧板)。紧接着就介绍“七巧板”的历史,制作方法,让学生制作一副“七巧板”,并涂上不同的颜色。2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利用所做的七巧板拼出两个不同的图案,并与同伴交流,与全班同学交流,与老师交流。(1)你的拼图用了什么形状的板?你想表现什么?
(2)在你的拼出的图案中,指出三组互相平行或垂直的线段,并将它们间的关系表示出来。(3)在你拼出的图案中,找出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并将它们表示出来,它们分别是多少度。
通过学生的展示,教师作适时的评价,树立榜样,培养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3 范例教学
介绍老师制作的3副游戏板,并用多媒体显示十几种的拼摆图案,通过生动有趣的图案,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提出你还有材料吗?有信心凭自己的智慧制作一副“游戏板”吗?意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可由附近的同学四人小组制作完成)。4 反馈练习
由四人小组制作的游戏板,拼摆二个不同图案,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全体同学,用语言表示拼图所表现的内容,与所学的知识的联系,呈现平行,垂直及角的有关知识。5 归纳小结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推荐阅读:
华东师大八年级历史09-28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案 华东师大版06-17
2023华东师大历史学基础回忆版11-21
华东师大九年级上数学09-08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2.2《配方法教案(含答案)07-21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10-01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工作总结07-17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08-20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09-28